• 194.50 KB
  • 128页

浅析地域性文化特征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_0

  • 1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析地域性文化特征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1、相关定义1.1、主要概念释义1.3.1城市公园1.3.1城市公园目前景观规划设计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城市公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下表是有关的规范和学者对城市公园做出定义的对比,如表所示(表1-1):表1-1城市公园概念比较Table1-1Thecomparisonoftheconceptofurbanpark定义的出处限定服务对象主要活动功用国家行业标准设施完善良游览、《公园设计规范》好绿化环境公众观光、开展科学文化及(CJJ48—92,1992)的公共绿地休憩、锻炼身体等活动由政府或公游憩、《中国大百科全书》共团体建设公众观赏、改善城市生态、经营的园林娱乐、防火、避难《中国现代公园—位于城市范日常的游览、美化城市艺术面貌、—发展与评价》围内经专门市民观赏、休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李敏建设的绿地保健和娱乐、提高城市防灾功能、《城市公园设计》孟刚、李岚、自然化的游城市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李瑞冬、魏枢、憩生活境域居民休闲游憩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传播市民文化尽管不同的相关规范和学者在城市公园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描述上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他们所给出的描述都提到了:它为城市居民服务,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个部分,以提供游憩活动为主,具有调节环境、美化城市和防灾避灾等功能[9]。 城市公园是存在于城市中、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对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与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101112];并且会随着时间、地域、文化、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改变。1.2、办公建筑景观的概念办公建筑的定义:建筑屋内供办公人员经常办公的房间称为办公室,以此为单位集合成一定数量的建筑物称为办公建筑[1]。其用地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属公共设施用地(C),是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分为行政办公用地(C1)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通常办公用地旁还伴随着公共绿地(G1)和生产防护绿地(G2)。公共绿地(G1)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装饰作用的绿化用地。含各类公园和街头绿地。生产防护绿地(G2)指用于园林生产,隔离,卫生和安全防护等的绿化用地。根据建筑设计资料集的定义为:1办公建筑: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它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公寓式办公楼:由统一物业管理,根据使用要求,可由一种或数种平面单元组 成。单元内设有办公、会客空间和卧室、厨房和厕所等房间的办公楼。酒店式办公楼:提供酒店式服务和管理的办公楼。综合楼: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商务写字楼:在统一的物业管理下,以商务为主,由一种或数种单元办公平面组成的租赁办公建筑[2]。办公景观规划设计是基于现代办公园区内的辅助绿地而进行的,一般研发型办公普遍具有绿化率高的特点,容易创造出优良的景观效果,往往具有科研、生产、生活、休闲多项功能。因此是介于普通绿地和公园绿地之间的景观绿地设计。而城市办公又具有容积率高,绿地率低,用地紧张的限制,往往需要公共绿地来补充。现代办公建筑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讲求生态与环保;2.高度智能化;3.追求新的办公文化;4.功能复合化;5.技术美学得到体现。因此现代办公建筑景观的特点就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和多功能综合一体化的,并与现代办公建筑特点相呼应。1.3、城市办公景观的概念分类和发展趋势1.1城市办公景观的分类1.1城市办公景观的分类1.1.1办公建筑的定义:建筑屋内供办公人员经常办公的房间称为办公室,以此为单位集合成一定数量的建筑物称为办公建筑[1]。其用地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属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分为行政办公用地(C1)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 1.4、用地和建筑布局——”风水”概念在总体规划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基本的风水学理论,力求把盛大网络的基地最有效的加以利用。我们最初的基地分析以及最后的总体设计首先是基于日照和朝向这个因素展开整体规划的。整体规划上,我们在基地的北侧设置了一片宽阔的绿化带以及一系列景观矮墙,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盛大全球研发中心”与喧嚣的城市道路相对隔离,营造出一片幽静的办公园区。进入园区的主入口,呈现在你面前的是隐藏在一片”绿化森林”中的弯曲的主路,园区内部的建筑随着道路与景观的变化逐渐展现,为来访者营造出”步移景异”的奇妙感受。同样的,我们在基地的西侧通过建筑与密集绿化带的交错布置,形成一系列虚幻屏障,有效地隔离了基地外部道路的影响,只是在西侧次入口处局部打断。总体布局上我们充分考虑了现状条件中位于基地南侧以及东侧的景观河道,在结合建筑功能以及最好的景观朝向基础上布置了建筑群组的基本功能及定位。1.5、节约型园林的概念节约型园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模式,它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准则,为城市居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18]。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必须体现出可持续、高效率、低资源成本等方面的特征,通过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几方面的途径来实现。3.1.3节约型园林景观的概念 节约型园林景观是在满足园林功能与景观要求的前提下,以生态环保、高效节能为导向,塑造出资源和能源投入最少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园林景观类型。节约型园林景观不等同于单纯地减少前期建设投资、降低园林景观建设的质量,而是要通过预先设计将生态理论运用到具体建设过程中,创建具有内部循环系统、达到可持续的人造生态平衡,节约更多的后期管理投入。123.2节约型园林景观的背景理论研究3.2.1可持续发展原理3.2.1.1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恢复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在满足当今发展需求的同时又不危及后代的自身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平衡、经济稳定和社会公正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生态平衡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环境的承载力和生物多样性;经济稳定强调的是经济的增长、发展、生产效率和细水长流;社会公正则强调文化特征、社会包容性、稳定性和公平性。低估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导致曲解三者之间相互平等的关系,背离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达到三者的同步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4]。3.2.1.2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体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它在环境领域己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简言之,它意味着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和环境,避免使其资源遭破坏,我们必须知道在发展的同时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在以自然和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园林景观建设中,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对自然和环境产生很多种不同的结果, 只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设计才能为大多数人和其他生命体提供良好的结果。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在环境承载力、景观生态学、流域地形学以及其它的景观修复的技术方法等,具体应用于土地使用、水的品质、空气质量、能量守恒、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几个方面。近年来,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等已越来越发展成为通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24]。3.2.2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景观设计(landscapearchitecture)从本质来说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其核心是生态原理。景观设计的生态观经历了农业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的生态观,工业时代的形式生态观,一种背离自然、逆生态的物质空间决定论。出现的一些重要的思想与理论有:田园城市、带形城市、明日城市、指状城市及有机疏散理论——后工业时代的集功能景观于一体的综合生态观。这一时期景观生态设计重要的代表理论有: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的景观生态设计思想。196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标志着生态设计时代的真正到来。这一时期是20世纪60~70年代,一方面是环境的继续恶化,另一方面是生态学研究从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1939年德国特罗尔提出)的诞生,人们开始主动向生态学寻求解决保护环境的途径和方法,景观设计师逐渐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设计结合自然》无形中成为了景观生态设计的转折点。至此,学术界开始全面的深入的进行景观生态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目前虽然各学科领域对生态的理解不同,但在景观设计方面的13 生态观还是取得了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作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和生存环境有效方法的生态设计渐渐被社会认同并接受,在各种设计项目中受到了重视。生态设计原理可归结为[25]:①地方性,即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新的设计形式是适应场所自然的过程、乡土植物和建材等的利用。②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摒弃掠夺式开发的形式,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③充分尊重自然肌理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生态设计的深层含义是生物多样性的设计,就是利用边缘效应建立生物自维持体系,促进系统间的协调发展。④生态设计的基本基础是多种类的复合生境,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是要尊重和维护生物的多样性。3.2.3景观生态学理论3.2.3.1景观生态学的内涵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该学科是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构(格局)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这些过程包括物种和人的空间运动,物质(水、土、营养)和能量的流动,干扰过程(如火灾、虫害)的空间扩散等。景观格局是景观元素的空间布局,这些元素一般是指相对均相的生态系统和水体、森林斑块、农田斑块、建成区等。而无论是景观的格局或是过程,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以及变化的学科[26]。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园林规划设计,无论是在景观整体层面上,还是在各景观元 素的层面上,都强调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的相互关系,强调人类活动过程对于各种生态过程的尊重,以协调二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3.2.3.2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福尔曼(Forman)等人于1995年提出了下列两个景观整体模式,以作为景观生态规划的总体原则。(1)不可替代格局原理。景观格局是景观元素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中作为第一优先保护或建成的格局是:几个大型的植被斑块作为水源涵养所必需的自然地;有足够宽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生存运动的需要;在开发区或建成区里有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用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它应作为任何景观规划的一个基础格局。根据这一基础格局,又发展了最优景观格局[27]。(2)最优景观格局原理。”集聚间有离析”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这14一模式(原理)强调规划师应将土地利用分类集聚,并在开发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小的自然斑块,同时沿主要的自然边界地带分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27],这一模式有以下七个方面的景观生态学意义:①保留了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生物;②景观质地满足大中间有小的原则;③风险分担;④遗传多样性得以维持;⑤形成边界过渡带,减少边界阻力;⑥小型斑块的优势得以发挥;⑦有自然植被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在小尺度形成的道路交通网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所以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有许多生态优越性,同时又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包括边界地带的”飞地”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度假和隐居机会;在细质地的景观局部是就业、居住和商业活动的集中区;高效的交通廊道联接建成区和作为生产或 资源基地的大型斑块,这一理想景观格局还能提供丰富的视觉空间。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景观,从干早荒漠和森林景观,到城市和农田景观[27]。可见,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日益被重视的当前。无论是大型公园还是住区景观,或是街头小游园景观营建都可运用到景观生态学理论。3.3节约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1.6、地域性园林景观相关概念及其基础思想2.1地域的含义2.1地域的含义2.1.1地域的定义2.1.1地域的定义地域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土地的范围、地区范围,特指本乡本土,如地域观念。《辞海》中对”域”的解释为区域,地区,疆界。可见,”域”作为一个范围的量订,将”地”限定在某一范围。地域(region):按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4卷,是指有内聚力的地区(area)。根据一定标准,地域本身具有同质性,并以同样标准与相邻诸地区或诸地域相识别。地域是一种学术概念,是通过选择与某一特定问题相关的诸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划定的。吴良镛认为:所谓地域,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也是一个经济载体,更是一个人文区域,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城市都存在文化差异。有多少个地域就有多少种地域性,“地域”的本质随需求、目的以及概念的使用标准而变化。当然,地域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的不同也会带来多种的地域性。 1.7、乡村景观的相关概念1.2.1乡村的概念1.2.1乡村的概念1.2.1.1生态学层面的乡村定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便是乡村,农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农民所聚居的场所就是农村。这个定义起点是以农业产业作为国家的生存,发展的前提,没有农业的存在,农村还不能称其为农村,农民也没有这种说法。从农村的定义来看,这个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是很严格。第一,农业生产是由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决定,或由农业生产在整个经济社会来决定,或对土地的农业生产在所有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决定?主要意思含糊不清,并未明确说明以什么为主体,从土地利用的主体身份来定义农村的概念是很难把握的。第二,从农民的身份来定义,现在从事农业的人,其身份不一定就是农民,相反,不从事农业活动的人,也有可能是农民。这说明,在当前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要定义这两者的关系应经变得越来越复杂。第三,在当下的有些农村,非农人口与农业人口一起居住生活,二三产业在农村也广泛存在。甚至有些农村地区,非农业化水平和总量超过了中心城区,这样,对此类地区就很难进行归类。乡村在生态性概念方面有以下不同的观点(1)在人口的空间分布上,乡村的人口规模较小,人们的定居点是一个大型的开放性区域。这个定义的前提是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规模,现在大多数国家在定义城市与乡村时,人口规模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2)从区域的观点看,城市建成区外的所有地区即是乡村,因此,乡村是一个空间系统。(3)表示一个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或是乡村景观。韦伯的(g.p.wibberley)说:“国家”这个词是指一个国家的那些地区,他们表明过去或现在的广泛使用的土地占主 导地位的明显标志。”(GuyM.Robinson1990)(4)从生态结构看,农村仅指居民较少的地方,但也意味着,乡村是相对孤立的定居点。在社会高速的今天,人类的脚步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所以说没有绝对的第一章绪论3孤立,只有相对的孤立,乡村的定义已经不受地域因素的限制。从相对隔离的角度定义乡村,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物理距离,运输费用,大小,或没有交通工具,时间来看隔离(罗德菲尔德等编1983)。另一个是人口中心作为一个参考点,以确定是否容易接近。农村在生态定义方面的理论是,人类在环境和文化方面与社会相适应,并积极地增加自己的适应程度,农村与城市在人口,土地利用,景观环境等方面差异很大,其也是城乡发展差距大的重要因素。利用生态界定国家的经济职能,有效避免专业问题,相对而言,辽阔的国土,开放的国家,规模较小的定居点,人口密度低的特点在于行业的特点。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界定在农村地区,但它是最广泛采用的标准,许多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定义的最大不足是相对论的分类界限,变异,国家之间不同的标准,国际可比性比较差;用人口的密度大小来定义乡村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当前的社会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而密度是一个静态的统计标准。另外,社会学者认为,城市与乡村在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上有很大差别,如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低,经济结构单一,家庭贫困人口多,妇女的就业率低等。1.2.1.2社会文化层面的乡村定义人力资源和社会科学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定义乡村,集中在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行为和态度的差异。主要特点是:(1)农村生活中,人们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关系也更为融洽,没有陌生感; (2)农村社会民风淳朴,行为处事以及做人标准受到村风民约的影响较大;(3)农村社会的家族观念,家庭观念以及血缘观念较城市严重,就如我们时常说的老乡观念比较重;(4)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的购买力比较低,因此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较城市低;(5)农民在国家的权力阶层中,处于国家最低的从属地位,自己的话语权较少,处于权力阶级的统治下;(6)农村社会由于受到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区域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农民的保守思想较城市严重。在社会化层面对农民以及农村做了定义,并对他们进行了条条框框的制度化,从而与城市及城市人作出区别,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局限性就显示出来了。第一,运用对立的方式的方式确定了乡村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的中间空白领域没有填不上,如现在大量的农村户口的人涌入城市。此外,该村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此没有严格的人类社会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第二,用传统的概念来对农村及农民下定义,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农民的传统身份4延安市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研究也正悄悄的发生变化。农民得到文化知识的传播,在经营职业上,农民不在是从土里刨食吃,一部分有头脑的农民已经进入到了二三产业搞经营。从职业的身份上看,农民有的成为了企业家,有的成了个体老板。他们不断的学习外面的先进技术知识,逐渐从封闭、半封闭的生活状态中走出来,成了实实在在的新型农民。第三,农村现今的生活形态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仅仅从吃穿住行等方面来区分农村和城市,已经很难界定,农村的生活习性与城市相比,他们在很多方面是一 致的。城市的部分形态特征已经在农村出现,而在城市中,又有一部分形态表现出农村的特征,这两者之间现在是相互融合的过程。1.8、相关概念研究1.3.1关于居住1.3.1关于居住历朝历代,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衣食住房是生活中三个连带且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因此,衣食住也就成为划分贫民与贵族的基本指标,穿着华丽入时,住宅富丽豪华也就成了富人身份的标志和独特的享受。园林别墅式的住宅早在国外15-16世纪就是富人追求的生活,并推动了世界园林艺术设计和别墅建筑的发展,如15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式造园到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18世纪英国风景雅致园,19世纪艺术运动中的花园设计,以及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均成为人造自然景观和住宅完美17集合的经典艺术。我国古代帝王将相的皇府、园林,贵族、官僚、地主、富商、仕绅的园、园亭、原野、池馆、山庄或庄园,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造天然自然园林别墅,但建筑的富丽堂皇与独具匠心的雕刻与如织如画的庭院景观就已成为中国特色的古代别墅园林建筑,也成为平民梦想的人间天堂。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经历了中产阶级的迅速膨胀和社会繁荣,技术的进步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富裕和富足。近百年来,西方国家的中产阶层日益扩大,从1913年至2006年,中产阶级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13.2%升至50.2%。在新兴国家中,中产阶级人口呈现爆发式的增加,印度中产阶级人口大约达到3亿,且以每年5%到10%的速度增加。欧盟安全研 究所估计,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20亿增加到40亿,那时,人类历史上将首次出现中产阶级超过穷人数量的新景观,因此,在世界范围追求别墅园林建筑的群体也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局面。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不仅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绝大多数家庭的住房问题也得到了改善。特别是近10年来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农村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产阶级的迅速增加使得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持续增加,近10年来房价持续增加,但住房仍是供不应求。这首先表明我国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在增长;其次表明居民的收入在增加,同时也表明我国土地在变得奇缺和珍贵。但房价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由于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群体富一代以致富二代,他们并没有忘记给人以贵族式享受和显示身份的别墅园林,而新增加的中产阶级对别墅园林建筑的追求也前赴后继,从而唤起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渴望和造园精神,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园林别墅设计以及适合中国文化的别墅园林呼之欲出,出现了少有的繁荣。1.9、概念园林1.1.1园林园林这个概念,在中国古籍和园林史方面的描述是根据不同的性质称其空间为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而”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的诗句;北魏 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24]。美英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Garden。[6]现代园林环境中也叫景观,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1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3]。1.10、都市农业景观概念1.4.1都市农业的概念1.4.1都市农业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是指位于城市中与城市周边地区,依托城市的经济并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农业(陈玲和丁楠2012)。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是为了顺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与生存。都市农业是将绿色生态、观光旅游、现代科技等集于一身的现代化农业模式。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农业生产达到工厂化与设施化,同时融合城市对农业市场的需求,将生态、生活与生产联系在一起,共同打造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在国内,由于都市农业的起步较晚,研究都市农业的方向也基本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国情与经济转变发展而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观点:(1)都市农业是在城郊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者的共同点都是顺应城市的发展,依托城市的经济并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然而都市农业不仅需要满足上 述条件,还需要满足农业对城市人的休闲观光、对城市环境的生态打造等多重功能的综合农业体系。都市农业的位置位于城市中与城市周边地区。城郊农业主要是对城市农副产品的供给,以生产性为主,发展较为低端,位置位于城市周边地区(周德翼和杨海娟1997)。(2)都市农业,指位于城市中与城市周边地区,依托城市的经济并服务于城市,将绿色生态、观光旅游、现代科技等集于一身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党国印1998)。(3)都市农业兼具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示范带动功能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的综合性农业模式(郭焕成2006)。(4)都市农业同样具有充当城市与农业隔离带的作用,防止城市市区无度的扩张,同时也起着城市与农村联系的作用(俞菊生等1998)。(5)都市农业紧密依托于城市的信息、人才、技术、经济等优势,发展现代集约化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新鲜农副产品与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农业园区环境(方志3权和吴方卫2008)。结合以上描述的都市农业的研究观点,将都市农业的概念总结为以下四点:(1)都市农业是位于城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带;(2)都市农业主要以城市市场为先导,依托城市经济并服务于城市;(3)都市农业是集生产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将生活、生态、生产协调统一的综合型农业;(4)都市农业集中对农业高新技术、设施、人才、资金进行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1.11、都市农业景观的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 题。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建设面积地不断扩大,导致城市建设占用大量的耕地、林地、绿地,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陈玲和丁楠2012)。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与高质量的生活品味。农业不仅为人们提供生活所必须的农副产品,同时也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人们希望城市中保留一片农业的栖息地,它将人与自然和谐的联系在一起。建设都市农业景观的思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都市农业景观联系着人与自然,改善着城市的生活生态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绿化种类的多样性,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将艺术、生态、科学合理的统一在一起,以其独到的景观形式,成为了城市中新的景观形态。都市农业景观是对农业元素高度抽象化的概括,是将传统农耕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艺术化的手法设计而成。它是当地农业文化的象征,是当地人们对农业的理解,是生态、自然、艺术与文化完美的融合(王默识等2008)。本文将都市农业景观具体的划分成了城市中的都市农业景观与城市郊区的都市农业景观两大类。城市中的都市农业景观主要包含农业公园、庭院园艺等,代表性的作品有沈阳稻田校园(见图1-1)、商场无土栽培蔬菜景观(见图1-2)等。城市郊区的都市农业主要包含都市农业园区、市民农园、民宿观光农庄等,代表性的作品有陕西杨凌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见图1-3)、陕西礼泉县白村市民农园(见图1-4)等。4图1-1沈阳稻田校园图1-2商场无土栽培蔬菜景观Fig1-1ShenyangpaddycampusFig1-2Mallsoillesscultivationofvegetables图1-3 陕西杨凌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图1-4陕西礼泉县白村市民农园Fig1-3ShaanxiYanglingstate-levelmodernFig1-4ShaanxiLiQuanxianBaicunpeoplefarmagriculturalpark1.12、高新区景观和规划相关概念(1)高新区概念高新区,全称为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的范围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和微电子科学,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材料科学,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光电子科学,生物工程技术和生命科学,高效节能技术和能源科学,环境保护技术和生态科学,海洋工程技术和地球科学,辐射技术和基本物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医药科学,其它应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2)景观的概念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3)高新区景观概念界定高新区景观,本文理解为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内通过保留或建设的景色,景象。(4)规划概念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5)高新区景观规划概念高新区景观规划是指在高新区内研究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景观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建立优化利用的生态系统和空间结构,使基质、廊道、斑块等景观要素窨空 间分布和数量合理,使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畅通,适合于人们居住和研发生产,并且符合美学规律。2、相关背景2.1、研究背景的向往而涌向城市,使城市变得拥挤不堪。人的行为活动最大程度的促进了城市的文明、经济、文化的发展,内部的高密度人口推动城市的边界迅速向外部延伸,新的城市也不断地出现。在我们享受便捷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同时,对城市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如用地冲突、生态失衡、气候变化失常、环境恶化等。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之大,仅从生活方式可见一斑。人们为了自己的出行方便争先购买私家车,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甚至瘫痪,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空气污染,这一简单的连锁反应就是典型的例子。城市是特殊的地理景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人为建设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尤为突出[3]。这一矛盾若得不到解决,不单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导致社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发展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在全球性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城市中绝大多数的环境问题,如热岛效应、PM2.5等热点话题都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干系,如何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使得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已成为了当代的重要课题。-1-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4],象征着城市的繁荣与文明[5]。当城市公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与必要内容时,人们在潜意识中会把城市公园的数量、规模、质量作为评价城市发展程度和城市文明进步水平的无形标准。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这一无形的评判标准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具体更明确。与此同时,人们渴望更多的自然绿地入驻城市内部,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及享受自然的强烈诉求。河南省全省的土地面积约为1670万公顷,是我国总人口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作为其省会城市的郑州市虽然坐拥着历史悠久的商城文化遗址,但由于发掘的时期较晚且深埋于地下,而不能像省内许多城市那样拥有明显的历史城市名片。如: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的包公祠、龙亭、清明上河园,登封的嵩山、少林寺,焦作的云台山。可以说她是一座依靠铁路枢纽这一重要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新城。六十多年前的郑州市,是河南省所有城市中受到战争侵害与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刚解放时只是一座满目疮痍的小县城,全市内树木总量不过一百株,满城煤渣路和土路,对比如今的繁华景象,实难想象出此地六十年前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如今的郑州市拥有较为先进健全的基础设施,较高程度的国际化与现代化水准,发达的经济,多元的文化。市内的城市公园的数量早已从五六十年代的仅有的三座公园: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发展到了如今规模不同风格各异的五十多个。在政府及郑州园林局的大力支持下,城市外围也建起了多个大型主题类城市公园,在城市内部则整修开发了多个综合性的、规模适中的公园。东部的郑东新区,作为近年来新规划建设的城区,在规划建设初期就将城市公园完全融入到城区建设的方案中去,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景观紧密结 合,浑然一体。而对西部的老城区而言,在最初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仅仅有三个综合性城市公园,其他的公园则是在后期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根据需要逐渐开辟出来的,比较分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城市特点以及地区的现状,如何更好的改善西区的城市公园园林景观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一公园作为郑州市西部中原区重要公园之一,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发挥更大的服务公众效益、生态效益以及如何打造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特色成为城市公园建设时面临的主要问题[6]。2.2、课题研究的背景污染1.1.1建筑的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社会发展、资源枯竭和技术进步使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各种因素导致了超出地球自我修复能力的自然生态平衡的不可逆变化。如果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范围,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因受到限制而引发生态危机。上面讨论的环境变化和威胁,表面上看来与建筑内庭空间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我们对引起这些变化和威胁的机理进行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建筑及室内空间的改造、建筑内部空间的设施、使用及维护方式等都会对环境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建筑和室内装修使用的材料大多来自即将枯竭的资源,有些材料的生产需要以污染空气和水或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许多材料还要经过长途运输才能抵达目的地,而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和资源浪费大户,这也是上面之所以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阐述所面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3、研究的背景应带来了一个时代性的主题1.1.1硅谷效应带来了一个时代性的主题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以南的斯坦福地区,政府为了留住斯坦福地区的留学生,振兴当地经济,在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上,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区(SIP)”,就是这个工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公司,如通用电气、柯达、旗舰、IBM等的落户,奠定了日后硅谷高科技中心的基石。而此后的60年,正逢”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发展飞跃时期,硅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了高新技术聚集区。而今,3000多家电子工业公司在此落户,硅谷电子产品销售额每年都超过4000亿美元,占全美总销售额40%左右;硅谷的电子和计算两个部门在全美高技术制造业中占大约2/3,提供120000个就业岗位。当硅谷的企业市值在1997年超过4500亿美元时,它一跃成为美国知识经济新的发动机,硅谷效应在全球蔓延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科技产业的依赖性逐步增强,产业园区逐渐从原先工业生产型的基地,发展为研发型的高科技企业为主体的高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渗透各个国家的大中城市,成为时代性的发展建设主题,寄托着最美丽的经济梦想。江泽民同志指出:”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2006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即高新区”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高新区对其所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越来越重要,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城市中所占份额逐步凸显,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到所在城市比重达到30%以上的有19个高新区。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高品质景观的追求愿望更为强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战略性基地来说,对于景观品质的要求标准更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起步较晚,招商引资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园区的软环境(发展政策、措施等)对于招商引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也不容忽视园区硬环境(景观环境)的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为没有哪个知名高新企业会选择景观环境较差的区域入驻,相反优秀的园区景观和适宜的环境投入则能与城市建设互动,有助于吸引优秀企业,促进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GDP的提升,形成经济增长、①引自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2008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分析[EB/OL].www.most.gov.cn/kjtj/tjbg/200912/P020091217471444793849.pdf,2009-10-30.2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城市新区。2008年,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进行了整体景观规划,对于园区景观环境进行了全力打造,2009年5月园区一些重要的景观区域建成,之后的台商周,众多外资企业参观了园区环境,使得园区成功吸引了包括hp在内的许多国际型高新机构的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正是根植于这一时代背景,值得学界进行深入的探析与研究。景观如何与科技高度融合,创造特色、活力、创新、向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正是这个时代呼之欲出的景观主题。 2.4、研究背景1.1.1《城乡规划法》的实施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与旧的《城市规划法》相比,重在强调资源保护。从规划的编制到组织实施,始终贯穿着对耕地、自然资源、文化遗产资源、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而且对规划区内的各类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保护。以前的《城市规划法》在当前的城市快速发展已不再适用,而应扩大范围结合周边的乡村地区整个区域来考虑。突出强调城乡的协调发展。并指出,城乡协调发展不应该消灭乡村景观,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应是城市乡村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过程。关于城乡规划的实施,新法作出明确规定:在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应当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在旧城区改建中,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和生态资源。2.5、选题背景1.7.1新农村建设的背景1.7.1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国家就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上议事日程。只是当时农村的社会生产力还很低,群众的温饱还难以得到解决,当时农业生产的目标就是解决农民的吃穿上的需求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维持农村和社会的稳定。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年代,对资本主义思想的抑制使农业生产发展减慢,甚至停滞不前。90年代后, 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快速进步,群众盼望的”楼上第一章绪论11楼下,电灯电话”,逐步成为了现实。这也是在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追随时代步伐的要求提出来的。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小康社会”又成为新的理念,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背景之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被提了出来,这是一次全新理念的农村大变革。一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总的来说,当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得不到大力的发展,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得不到增长,农村各项事业难以发展,而对于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促进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很难取得主动,就很容易出现一波三折的局面。二是我国从整体上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基本具备了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2004,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2万亿、,其中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6%,财政收入2.63万亿元。这就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扶持”三农”力度的的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是非常有利的。否则,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便会成为空谈。三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就要把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得到巩固。促进农村发展,加快农村改革,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同时是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参 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改革、通过创新,建立起适应国际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制体制,使广大群众可以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由于农村发展的体制、市场和资源的制约,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繁荣。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本和其他要素大多集中于城市,耕地面积在过去6、7年中少减少了1亿亩,人均占地1.2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农村人口并没有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农村积累下来的矛盾,也对国民经济发出了预警。因此,中央调整分配结构,确定合理分配收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政策。2.6、规划研究背景1.1.1国家政策目前,我国的农村还比较落后,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多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国家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举措。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等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农业领域开展的重点内容。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央作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2.7、选题背景在当下21世纪,全球化带来的城市扩张运动,对乡村环境带来极大的冲击;基于我国现有经济和社会问题,乡村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而”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要求下出现的;同时现代城市的忙碌生活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也使得城市居民更加向往山清水秀的田园环境(刘嘉2007)。有关乡村旅游活动正在变得火热,我国乡村旅游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在上述背景下,为解决当下乡村旅游建设中的不合理问题如功能规划偏差、景观形象的商业化和庸俗化倾向、乡土文化的曲解和破坏,特从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进行研究。2.8、研究背景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有了新的内涵与外延,并不再局限于只在地下隧道运行这种形式,而是泛指车辆轴重大于15吨,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0000~70000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1。地铁的运行线路多样,包括地下、地面和高架的结合。在美国纽约和我国香港也称其为”大容量铁路交通”(MassTransitRailway),在台湾地区则称其为”捷运交通系统”(RapidTransitSystem)。地铁的建造规律一般是:在市中心客流密集的繁华区为地下隧道,站间距小,在市区以外多为地面式或高架式,站间距大。地铁场站指的是供列车停靠以便让乘客上下车或搬运货物的空间,是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的一部分。地铁场站内部供乘客使用的地方包括站厅和站台两个部分。地铁具有运量大、快捷、安全、准时、节省能源、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而且还可以修建在建筑物密集且不便于发展地面交通和高架轻轨的地区。因此,地铁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便捷交通工具。纵观世界各地,欧美国家的地铁建设较早。1863年,英国的伦敦大都会铁路开通,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1900年,为迎接万国博览会,法国兴建了巴黎地铁;1904年,全球唯一24小时全年无休的美国纽约地铁通车;1954年,加拿大多伦多地铁建成,缓解了市中心通勤带来的地面交通压力。在世界的另一端,1927年,日本东京地铁建成通车,这是亚洲第一条地铁。而在中国,1969年,北京地铁试营运;1979年,香港早期的地铁通车;1984年,天津(地来铁源运:图营h1t。t.p1随://伦着ww敦1w大99.fa都5il年t会ew铁上e路海b.c地om铁/)运营和1997年广州地铁运营,中国的地铁事业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高潮。1深圳地铁场站建筑与规划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表总1线路国内数外大快城线市数地量铁密度总与站日数均客流运量营长(度来(源km:)作日者整均理客)流量(万人)伦敦1102704023502巴黎215559805680纽约2612468368450大东京圈84——9592623——香港716891417北京150218372681上海120278434555广州80144236450深圳50131178230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迅猛发展的经济带动了人口的增长,也引起了市内交通拥堵的现象。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路面交通压力,深圳市早在1980年就开始设想地铁的建设,终于在1998 年地铁一期工程开工,直到2004年罗宝线开通,深圳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座拥有地铁的城市。在2011年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来临之际,深圳地铁二期工程也全线开通了。截止2012年底,深圳地铁已有5条线路、131座车站投入运营,运营总里程179公里。日均客流230万人次,约占深圳市公共交通客流量的五分之一3。深圳从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运营到现在五条线路并行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深圳地铁的建设可谓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切身的变化。首先,深圳地铁系统的建设对改善市内交通拥堵现象有显著效果,既替路面公交分担了交通压力,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其次,二期工程中的龙华线把线路延伸至原关外地区,推动了深圳市关内外一体化进程,并且南向连接香港,促进深港往来联系。但是深圳地铁的快速发展建设还是无法掩盖经验上的不足,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的空间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的需求。地铁换乘站、枢纽站的发展建设相比国外发达的地铁站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建设地铁快慢线、地铁结合城市综合体方面深圳乃至国内还鲜有成功的实例。目前,地铁三期工程的多条线路正在建造,并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地铁线路将达到10条,通车里程达350公里4。在更远的将来,深圳还会继续延伸和2深圳地铁场站建筑与规划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完善现有路线,并新增路线6条,实现全市地铁覆盖,缓解原关外片区的交通压力,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和交通体验。 2.9、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2动态多变,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日益密切[1]。企业怎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取得竞争优势,得到长远、持续的发展是企业经营者始终关注和重点考虑的问题。战略制胜已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则。在企业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内部资源的有效组合以及整体凝聚力的增强等方面,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并创造各种机会,确定企业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从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2]。JS公司是一个具有承担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机场、深基础、市政工程、结构吊装、钢结构加工制作和房地产开发、机电安装、加固、重型设备吊装运输等综合施工能力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公司所处的建筑行业受国家总体规划、宏观经济状况及地域的影响很大。2005年,公司制定了《JS公司2005年—2010年战略规划》,这一战略规划很好的指导了JS公司的发展,公司也很好地实现了五年发展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在未来5-10年以至于更长远的未来,公司如何继续沿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方向前进与发展,就成为摆在JS公司领导层面临的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公司未来一个阶段新的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公司未来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以JS 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战略管理模型及相关理论,对JS公司的发展战略做了较为深入的实证性研究。同时,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结合JS公司的实际情况,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为其制定富有特色的发展战略,对相关建筑企业战略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10、研究背景城市环境是由各种实体,即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树木构成。由这些实体组成的外部空间即为城市空间。狭义的说,一栋建筑与另一栋建筑组成的空间即为城市空间。一栋建筑与另一栋建筑并不只是等于两栋建筑,而是形成了一个第三者—更大领域的城市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中,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结合所形成的具有意义的整体便形成了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特征。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宗教等各种活动的中心,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历程,发展至今,己经成为渗透着人文景观内涵的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高层办公楼的出现,使城市景观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冰冷冷的混凝土建筑物与宽大的街道的纵横交织,使人们意识到那些富有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近乎不复存在了。空间拓展造成了人们交往的距离,心灵的隔阂越来越深。交通拥挤、建筑密集导致汽车与建筑物严重约束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使人们缺乏活动场所及步行空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这样一个时刻,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 界性的共同问题。针对城市空间的和谐遭到破坏,城市的节点、路标、区域丧失了其认同性,城市自然要素的忽略、街道空间缺乏认同感等等场所精神丧失的现状,十分有必要重新理解与认识场所精神这一概念,并通过建筑景观设计的正确手法,使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得到回归。1.2.研究基础本课题属于城市设计领域中街道空间和场所精神研究。空间绝不是一个单纯价值的存在或是人们活动的背景而己,我们生活的城市空间一方面满足人们遮蔽、安全与舒适的要求,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在社会文化价值上的心理认同。场所给人以存在的立足点。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或者可以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诺伯格舒尔茨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么一个说法。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地球上的每一块土地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运用场所语言所得到的结果也自然应该是独特的‘’}。关于空间与场所的研究,相关理论著作有:凯文林奇《城市意象》,诺伯第一章绪论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和((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等。因北戴河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城市设计问题的探讨,亦会对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尝试在格式塔心理学和建筑现象学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建筑、空间、场所与城市设计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和讨论, 进一步研究场所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我国北方城市北戴河街道建筑景观的功能、空间、景观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因此,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本课题的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另一方面,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和探讨,也为后继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笔者在导师王铁教授的带领下参与了北戴河街道建筑景观改造的实际设计项目,其中包括保二路、中海滩路、海宁路、火车站站前大街等多条街道的改造设计,在参与实际项目的的过程中,对城市街道空间做了广泛的调查,对于怎样保留当地特色,协调人与空间,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研究,为论文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科研基础。2.11、我国后工业建筑景观更新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越来越引起民众对高质量的人居环境的要求。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落后,党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在这一认识下,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基本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因此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城市更新和建设项目在时代的要求下被提上了日程。很多具有社会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的旧工业建筑应该得到保护性的更新,有污染的工厂也应该得到及时的清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工业建筑景观的保护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具体内容如下(表2.1):表2.1国内工业建筑景观保护进程 时间地点颁布纲领事件内容2006年无锡《无锡建召开首届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纲4月18议》中国工业领性文件,把工业遗产的保护纳入了城市的总日遗产保护体规划,重要的工业遗产纳入文化保护单位范论坛围,并规定合理保护和利用更新废弃的工业设施2006年《关于加强国家文物通知提出”工业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5月工业遗产保局下发的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护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文物保护部门充分意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2006年明确了六条第六批全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名单,共计6月原则、第六国重点文1080处,由原来的1271处增加到了2351处批国保公物保护单明确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条件布、确定了位座谈会和原则,在评审工作中能够方便统一大家的意文化遗产日志,使文物保护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图表来源:作者搜集资料整理)3、研究意义3.1、研究的意义由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得到提升与改善,人们的收入增长,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对生活的品质和细节的要求也在各种社会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城市公园的数量、规模、品质、甚至可达性等方面的要求绝非昔日可比,人们已不再满足少数的城市公园所提供的简单休闲游憩活动,需要的是更多、更好、更人性化、更多参与空间的城 市公园园林景观[7],而与之相关的研究相对滞后,导致相关的实践规划的开展有一定局限性。在园区建成后从使用者的游玩反馈信息中也不难发现许多城市公园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之初,一些潜在问题就已经埋下了伏笔,需要被解决、被改善。专业学科对于城市公园建设开发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对公园内自然资源的利用缺乏理性与科学性的指导,在对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公园地块进行盲目的规划,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景观质量下降、生态效益减少等。在”郑州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现园林绿化量的增加、质的提升,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到2015年市区园林绿化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8]的大背景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市民对城市公园的新需求之下,对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这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郑州的城市公园带有本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明显的时代特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公园景观发展模式。借鉴其经验,吸收其教训,取其长、避其短,解决问题,叠加优势,对于完善我国城市公园的规划理论,更加合理、高品质地完成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意义重大。在郑州这座省会城市数十年的规划设计与开发建设中,呈现出东部新区系统化的城市公园与西部老城区内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两种不同园林景观风貌并存的格局。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西部老城区规划应做到:城市公园的更新与改造应当充分地尊重与保留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印记,与风土人情、活动喜好、文化内涵、传统的公园活动和城市园林景观的特色相结合,保护并突 出所在地的形象特色,精心设计,以人为本,加强各个公园之间的联系,让更多的市民更强烈地感受到城市公园给日常生活带来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这是西部老城区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作者相信对老城区公园园林景观建设、更新、改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城市公园理论体系的完善提-3-供具有可实际操作意义的理论补充与实践指导。通过对郑州五一公园这一实际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优化方案,并为实际建设中的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与实践意义的理论指导。3.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的目的1.2.1研究的目的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研究是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对郑州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规划相结合,-2-通过对国外与国内城市公园的成功案例进行梳理、整合、剖析,取其精粹,再对郑州一些主要城市公园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理念与设计原则,并运用于实际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当中,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扶持,可以为城市公园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具有可实际操作意义的理论补充与实践指导3.3、办公建筑景观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随之大量的产生,作为其附属绿地的办公建筑景观设计也成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而日显重要。然而目前的设计仅仅限于”绿” 化状态,普遍存在非绿色倾向,走向生态化、可持续化、节约型的绿色办公景观已经成为人类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必然选择。走向绿色办公建筑景观,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在设计取向上,不再把绿色景观设计仅仅视为可供选择的设计方式之一,而应使可持续发展设计成为设计的主导理念,和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在评价取向上,应转变单纯以美学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评判标准,使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景观价值观成为最基本的评价准则。3.4、研究意义和目的经济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占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比重。使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提高经济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城市生活对上班族来说,工作生活枯燥无味,城市生活比较喧闹。随着社会的发展,空气质量一直在下降,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种资源都在遭受破坏。人们都喜欢在闲暇之余脱离城市生活,回归自然,去大自然的氛围里沐浴阳光。在短暂的周末生活,可以到近郊的山里去拥抱大自然或是在城市周边的村落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农耕生活,享受乡村氛围。在感受村落生活的同时对村落的历史发展会有所了解,对风俗民情有所感受,会品尝到原生态的农家饭,会欣赏到很多城市里不能欣赏到的东西。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村可以发扬历史文化,使之得到传承。通过旅游者对村落的感受来弘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地球环境,通过村落这种存在形式发展城市外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扩大绿化面积,以美化地 球。通过旅游来发展村落经济,使农业不再是单一的产业模式,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让社会平衡发展,也使得村落自给自足,提高基础经济建设。3.5、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我国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成为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特殊区域。而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环境的趋同和园区活力丧失等经验教训,使得如何创造全新的高科技园区景观,满足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未来更好的发展,塑造活力园区,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关注焦点。本论文希望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问题分析,剖析原因并寻找设计对策,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和特色化设计手段,进而应用到实例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3.6、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对地域性景观的研究相对较多,涉及到了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等领域,逐步走向了成熟。而中国的地域性景观研究理论起步较晚,最初也是在地理和建筑方面进行研究而逐步向景观方面延伸。但多集中在简单的形式模仿和元素符号运用上,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体系。本文研究在可持续发展、场所—文脉、生态位原理的理论基础上,对地域性景观的创造进行了内涵到 实例的分析,对其内容和方法有了一定认识,这对完善中国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现实意义中国的景观存在不能良好表达历史文化传统、地方特点不够鲜明等问题,一度出现跟风模仿的热潮。如何体现景观的地域特色是目前应认真对待认真分析的问题。本文属于理论应用型论文,结合具体项目,具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为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63.7、研究的意义中央”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我国广大农村中新村建设以及旧村改造的二十字方针。以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为目标的”村容整洁”在各级政府之间达成了的广泛共识。农村的村容整洁就是房屋整洁美观,垃圾入池,村前屋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些都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内容,改善村庄的脏、乱、差的环境现状,使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品味的得到加强。”村容整洁”是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首要途径,只有农村的第一章绪论13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形成强大的动力,才能引起更多外部的投资,才能增强产业的凝聚力。3.8、乡村景观保护延续的意义2.4.1团结居民群众,促进历史认识2.4.1团结居民群众,促进历史认识乡村景观与人的生产、生活、情感相融而生。乡村作为地域文化特征的象征性含 义,它能使当地居民群众意识到民族自豪感,对于深知该地历史的人来说,它具有使人们联想到过去的亲身经历和美好回忆。再者,文化或景观创造的价值,不在于经济性和方便性等直接效果之中,还具有综合的间接效果,也就是建立在人们心理上的安定感,和生活上的舒适感,以及环境上的优美惬意等。因此,具有团结居民群众取得共同价值观念的作用。乡村景观属于该地区全体居民的共同财富,构成了他们生活环境的风貌。3.9、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色彩是园林景观视觉要素之一,既是园林中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的形式美的因素,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由此可见,成功的色彩构图不仅会充分地体现出园林的视觉景观及心理景观(即情感景观),更能深刻表达出该园林空间所体现的景观特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本文综述了色彩性质与特点,分析了中国皇家园林中色彩的种类和作用,提出传统园林色彩对现代设计的应用思考,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自然赋予我们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色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当我们步入园林空间,最先进入视线的便是色彩,色彩既是园林中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的形式美的因素,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由此可见,成功的色彩构图不仅会充分地体现出园林的视觉景观及心理景观(即情感景观),更能深刻表达出该园林空间所体现的景观特色。总之,色彩贯穿于园林,园林中色彩无所不在。在园林中要想成功地运用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的相异性、秩序性、联系性和主从性的艺术原则, 了解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因素,明确所要烘托的主题或氛围,善于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整体的协调;此外,还必须熟悉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善于应用植物丰富的色彩变化装扮我们心中完美的园林。园林中的色彩无所不在,色彩是园林的精髓,是园林生机和魅力所在。中国皇家园林色彩特征很有特点,为之世人所惊叹,古人给我们留下来如此灿烂的色彩空间,给我们代来了美的享受,研究它,能更好的理解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华,为现代园林的发展探索理论基础。本文仅对色彩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更是主要探析了中国皇家园林的色彩特征,如何借鉴和吸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灵活应用色彩,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实践[26]。3.10、福州古城中轴线景观的意义打造品牌是一个产品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耐克(Nike)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耐克品牌背后所代表的运动精神;普拉达(Prada)受到追捧的关键就在于普拉达品牌背后所代表的强势女性的文化内涵;沃尔沃(Volvo)汽车取得成功的要义就在于沃尔沃品牌代表最高的安全系数。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巧妙地道出了品牌的实质:品牌是企业产品或服务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与文化内涵。从而郎教授在其节目《郎咸平说品牌背后的故事》中得出了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差异化,一流的企业做品牌的结论。古城旅游规划与郎教授的品牌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四川师范大学李小波教授在其研究中曾提到过:”中轴线是城市的景观中心, 同时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礼制”的体现,中轴线上一系列古迹往往是城市文化的缩影1。”为此,可以说一座古城的中轴线往往蕴含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实质与文化内涵,打造古城中轴线,便是打造古城旅游的品牌。上文已然分析了历朝历代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都城变化的两大因素:”中原礼制”的政治性因素以及”因地制宜”的经济性因素。而福州作为一座地处东南一隅的海疆城市,虽然到中原礼制的影响较晚,但却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海洋性”。可以说福州古城的发展与变迁是在”中原礼制等级观念”与”海疆商业开放文化”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47成的。正是这两大因素的产生、摩擦与碰撞造就了今日的福州古城,这两大因素便是福州古城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与文化内涵,这两大因素便是福州古城的品牌,而福州古城的两条中轴线便是这两大因素的产生、摩擦、碰撞的缩影,与这两大因素息息相关。纵观福州古城的发展史,福州古城形成于汉代,当时汉代福州冶城还属蛮荒之地,百户人家,人不过数千,中原文化尚未进入,与海外联系也十分困难,城池的主要是出于军事之需而建,考虑自然资源因素规划,城市中轴线还只有一个原点。到了晋代,中原战乱,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于是大批的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入闽地,史称”衣冠南渡”。南逃到福州的中原人将中原的礼制文化带进了福州,伴随着礼制的影响,福州古城中轴线的雏形也在晋代时期初见端倪。唐代末年北方持续战乱,北方人民纷纷继续南迁,从而使得中原礼制在福州古城进一步深化,中轴线也逐渐完善,由原先的家族礼制空间上升 到了国家管理层面。到了梁代时期,中轴礼制影响的持续、福州城水退城进进一步发展,福州城的中轴线进一步延伸,形成了”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千年格局。宋代时期,一方面中原礼制伴随着儒家理学的兴盛而进一步发展,福州古城北部老城区形成了四重城墙中轴对称的形态,礼制的规划秩序达到了巅峰。而另一方面,福州古城中轴线南段延伸到了闽江江畔伴,随着海商力量影响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与老城区对峙的”双航”古商埠,并形成了东西向海洋经济中轴线的开端。至此,福州古城也发展成为了由中轴线——茶亭街连接北部礼制老城区与南部海洋文化商业区的独特哑铃型形态。由此也拉开了福州古城中原封建礼制观念与海疆开放商业文化的初次对峙。到了明代时期,由于中原礼制的影响在宋代福州古城早已到达顶峰,为此明代福州古城老城区并无变化。然而海商力量却日益崛起,为了有效限制海洋力量的扩展,明初福州古城实行了海禁,并于古城中轴线的北端修建了镇海楼进行监督。明代镇海楼的修建表面上是为了防止倭寇,实行海洋的控制,实际上却象征着中原王朝礼制思想与民间海商开放观念之间的一场碰撞,象征着南北向礼制中轴线对东西向经济中轴线的遏制,二者一起谱写了明代福州地缘政治的范本。最后到了清末与近代时期,随着海洋力量的继续发展,国际化的海洋力量——”外洋势力”开始入侵入侵,而腐朽的封建势力也展开了最后的抵抗,改造自身成为了先进经济文化的代表。从而形成了代表封建礼制势力的老城政治区、代表外洋势力的仓山使领馆区、代表先进经济文化的城东马尾造船工业区以及代表民间海商力量的中亭街。致此,福州城的发展正式进入多中心 组团的时代,南北中轴线衰微;中亭街、仓山、马尾三大中心和闽江一起构筑了古城东西向的海洋经济中轴线,开创了福州未来发展的蓝图。48表3.3福州古城中轴线的变迁与发展朝代汉晋唐梁宋明清末、近代要素南北中轴线南北中轴线中轴线礼制的巅峰与东两条中轴线的衰微与东中轴线中轴线原点中轴线雏形中轴线完善的加强西中轴线的的碰撞西向中轴线起点的崛起中原礼制与海无礼制>海洋礼制>海洋礼制>海洋礼制>海洋礼制=海洋礼制3.11、当代景观设计中”反规划”的概念及意义(一)、城市规划中的”反规划”思想快速发展的中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更强烈的城市发展压力和对土地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因此才有近来的远景规划、近期规划、概念规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等种种有益的探索。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远景规划的不确定性,近期规划缺少前瞻性,两者又不能很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它们并没有切实解决城市规划中的症结。城市概念规划和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试图在纵向的时间轴和横向的空间轴构成的坐标系中,从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关系及环境与资源特点中,把握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由此来减少或消除规划对象和目标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了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的有效结合率,显得更加合理化。概念规划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美国(概念规划)、英国(结构 规划)、香港(发展战略)、波兰(城市与区域规划)。中国于2001年在广州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概念规划的涵义:赵燕青(2001):概念规划是一个横跨经济与空间的规划,内容涉及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包括总体规划大纲阶段的主要工作。张兵(2001):概念规划是表达城市与区域在较长阶段内的整体发展方向,以指导当前行动的整体框架,注重的是工作方法。王蒙徽(2001):概念规划是任何一个层次均可进行的规划,侧重发展方向和各科学的综合平衡。7顾朝林: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种类型,尤其注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涉及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然而在当前”非常规”的发展背景下,对上述改良式的规划体制改革,有的学者显然表示了怀疑的态度,如赵燕菁尖锐地指出:以”规模-性质”为依据的城市规划体系愈来愈不适应市场经济多变的需求,规划师们徒劳地试图在老的体系内改进自己的工具,而对规划基础的改变却浑然不知。也正是在当前”非常规”的发展背景下,吴良镛先生在2003年提出了从”战略结构规划-行动计划-城市总体设计”三个方面对现有”正式的”规划体制进行完善的框架。并指出在当前”非常规”的发展条件下,如果仍然以一般的方式照章办事,其结果将是非常危险的,应逐步酝酿建立新的规划体制。“反规划”则正是在吸取众多仁人志士的探索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条解决中国”非常发展时期”的一条物质空间的规划途径。它对传统的基于发展计划的规划在方法论上指出一条根本性的改革出路。也许在理论提出的初始会遇到置 疑,会给早已形成的规划”顺式”带来冲击与改革,但对于今天盲目的城市规划与生存的巨大压力来说,”反规划”理论的提出是极其必要的。它从建设规划方法论,转为不建设规划方法论;对规划师来说,从主要进行有计划的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转为优先制定不建设规划;从被动的因开发建设需要而进行的规划,走向主动的为生命土地和城市整体的安全和健康而进行的规划;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也将转向城市经营和城市管制。”反规划”是应对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在市场经济下城市无序扩张的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途径(俞孔坚、李迪华2003)。“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城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就是说如果把当前常规的建设规划程序作为”正的顺序”或”顺序的规划”的话,那么”反规划”正是与其相反,在规划程序上表达了一种反动和一种逆动。首先它不依赖城市化进程的前瞻性、不依赖规划之前所做的人口预测结果、不依赖系统的规划草案、不把前期预算和考量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依据,而是以维护生态系统、维护能源的合理利用、维护资源的可持续性、维护自然对人的服务功能为前提,展开城市空间的布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初始阶段要本着保留、保全、保护、保持的四保原则,保留原生态景观、保全当地的地理人文和生物的多样性、保护资源和能源、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本着一个基本的立足点,那就是如果我们的知识不足以告诉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但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不做什么、保留什么、保护什么,以逸待劳,把”理性”重新挖掘出来。用这样的标准去设立城市发展扩张的底线,限制城市盲目的发展速度,减少对土地纵深的破坏程度。8 (二)、景观设计中的”反规划”思想城市规划中的“反规划”思想同样可以适用在具体的城市景观设计领域。上文我们已经谈到景观设计最本质的目的是要营造一个合适我们生存的空间,一个属于人类的栖息地,一个我们自己的家园。”反规划”思想同样在景观设计界为迷茫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具体的可实施的出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提到”理想景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景观才够的上“理想”什么样的景观才是我们真正想得到的呢?人们的景观理想深藏于人的内心深处,它与现实的景观追求和偏好有着一定的距离。本文开头向大家描绘了”桃花源”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描绘了一个真正的人类栖息地,一个真正的人类的家园。这也是我们心中所一直理想的家园的样子。然而,我们个体日常对功利追求,往往掩盖着景观理想的真实面目,但正如人们的社会理想那样,景观理想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指导着人们选择、改造和创造自己生活空间的景观结构。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现实生活空间,与其它现实环境相比,具有更多的非功利性特征,所以它使人们的景观理想得到较大程度的实现。园林设计实际是人类对心中理想家园的再现,但是这也正体现了园林设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园林是造出来的”自然”是虚伪的”自然”是围墙中的”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人类社会理想的进一步实现,现实景观的理想成份将不断增加。所以,从选择”满意的景观”以满足其生存竞争的需要,到设计帝王和士大夫阶层的”围墙中的园林”,再到城市开放绿地,最后到整体人类生活空间的优化设计,人的景观理想将一步一步得到更大范围内的实现。城市规划中的”反规划”思想在这个时候介 入,应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它会让我们心中的”理想景观”得以实现。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反规划”也应该有它自身的特点,有着它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反规划”不是反对规划也不是不规划,而是要求景观设计师应该在城市建设发展计划确立之前就通过识别和设计景观的生态、文化遗产、以及休憩的基础结构,引导和框限城市发展,即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保障生态过程的安全和健康、保护我们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身份、重建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这是景观设计中”反规划”的具体概念。以”自然”为本应该作为”反规划”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以往的景观设计理念中,设计师大多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设计有多么多么的人性化,这无疑多少受到西方”人本”主义的影响。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思想的正确9与否,在景观设计领域中”人”和”自然”原本就应该是”同一”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把人放到自然中来理解,把人放到景观中来考虑,这就容易的多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经常受到自然的惩罚。海啸、洪水、地震、飓风、沙尘等等,我们分析了海潮淹没情况,由此制定出的防洪安全格局。不管怎么样洪水都会发生,为什么我们不给洪水提供一块任容其泛滥的场地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为生物提供安全的迁徙繁衍通道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建立一个文化遗产网络呢?在这个文化遗产网络上,人的精神找到了可信的寄托。当然,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游憩格局,让我们的后代能自由地行走在绿色的土地上。所有这些都必须先于城市空间扩张计划建立起来,所以这种方法就叫做”反规划”。”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在”反规划”的景观设计中应该是一回事,我们要在 深层次解决这个问题才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念,不同时代人跟自然和谐这是永恒的理念。所以强调自然就是在强调我们人类本身,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先满足它,之后我们得到满足;而不是先毁灭它,之后我们等待毁灭。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其实在我国传统哲学中已经早有体现了。(三)、”反规划”思想与”道”家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上,占据过统治地位的分别有儒、释、道三家。这三种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艺术和哲学,都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人生的一种方式或一种看世界的方法,用学术术语来说,都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艺术和哲学用不同的方式和符号来表达对世界人生的认识而已。而面对今天,在景观设计中迷茫无措的我们正需要一种思想和我们的设计结合起来,使之慢慢的步入正轨。今天我们提出来的”反规划”思想,其中有很多的理念都恰恰是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和,这也给”反规划”理论提供了丰厚的思想理论资源。西方的一些智者像推崇圣经一样推崇《老子》的思想,就像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领奖时说过的:”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或者这样说也许更正确:老子当时就发现了一种形势,这种形势虽然表面上完全不同于人类今天的情形,但事实上二者是很相似的。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下这部奇书。不管怎么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么会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的指控。”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都这样的惊诧于我们祖先的大智慧,我们就更不应该把这种思想束之高阁了,用我们祖先的智慧武装头脑,让我们的家园变得长久。 在中国哲学史上,孔子(公元前511-公元前479)创立的儒家学说一直以来占据着中国正统学派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讲,儒家思想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孔子虽然也有关于自然的语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是他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自然,而是社会生活,他的哲学是实用主义10的,可以称之为行为伦理学。这些哲学思想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们能轻而易举的在任何设计作品中发现它的存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秩序)、房屋设计(北京四合院)、甚至室内设计(紫禁城的室内设计),都符合儒家的哲学准则。而禅宗思想,一方面遵守佛教中”空”的理念: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祥的精神境界,因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的,正如《大智度论》中所说:“观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即无自性毕竟空,毕竟空者般若波罗密。”“般若波罗密”指禅宗虚空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人的行为方式将变得单纯和简单。“空”是行为至上的观念,它对现实社会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禅宗信仰者又置身于现实社会之中,这与他们”心既是佛”的与世无争”空”的信仰相矛盾。为解决现实与信仰的矛盾,他们或游山玩水,或种花造园,通过感受自然来抵达生活的真谛。园林为他们提供了寻求寂静瞑想的场所,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之中发现永恒。但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已是历史,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已同中国的明清时代有着本质的差异,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发了人们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变革。古典园林景观的封闭心理,造成的园林空间狭小拥塞、欣赏小景、把玩细部、琐碎纤细、闺房后院的个人主义占有心理已经同现代的公共开放空间 和开放式的生活方式完全相悖。显然”儒”和”释”的思想已经不能再来满足当前的景观设计了,当代的景观规划也必须要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维中走出来。以尊重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思想正是当前我们所要尊崇的。“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哲学家就提出遵循自然,顺依自然的思想。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曾有关于世界观的言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万物复归其本色根源,造作的人类和社会必须复归其原始状态才能实现万物和谐的境界。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中国古代的美学思考和艺术设计一直受到这一基本逻辑的影响,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表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美是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智和谐平衡的产物。这一审美方式反映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即对世界万物给予应有的尊重。”道法自然”建立了道与自然的联系,暗示了整个宇宙的运行法则,并强调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深刻的敬意。世界万物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都应该遵守由道控制的自然运行法则。这是道家哲学中具有决定性的观点,可以说,这一结论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当前景观设计艺术。当然这一哲学的方法论,必须经过转换才能在景观艺术设计中显示其价值。”反规划”理论就为”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提供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反规划”的核心也正是要做到向”自然”取法的“道法自然”。11 4、研究目的4.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的目的1.2.1研究的目的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研究是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对郑州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规划相结合,-2-通过对国外与国内城市公园的成功案例进行梳理、整合、剖析,取其精粹,再对郑州一些主要城市公园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理念与设计原则,并运用于实际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当中,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扶持,可以为城市公园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具有可实际操作意义的理论补充与实践指导4.2、办公建筑景观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随之大量的产生,作为其附属绿地的办公建筑景观设计也成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而日显重要。然而目前的设计仅仅限于”绿”化状态,普遍存在非绿色倾向,走向生态化、可持续化、节约型的绿色办公景观已经成为人类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必然选择。走向绿色办公建筑景观,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在设计取向上,不再把绿色景观设计仅仅视为可供选择的设计方式之一,而应使可持续发展设计成为设计的主导理念,和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在评价取向上,应转变单纯以美学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评判标准,使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景观价值观成为最基本的评价准则。 4.3、研究意义和目的经济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占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比重。使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提高经济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城市生活对上班族来说,工作生活枯燥无味,城市生活比较喧闹。随着社会的发展,空气质量一直在下降,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种资源都在遭受破坏。人们都喜欢在闲暇之余脱离城市生活,回归自然,去大自然的氛围里沐浴阳光。在短暂的周末生活,可以到近郊的山里去拥抱大自然或是在城市周边的村落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农耕生活,享受乡村氛围。在感受村落生活的同时对村落的历史发展会有所了解,对风俗民情有所感受,会品尝到原生态的农家饭,会欣赏到很多城市里不能欣赏到的东西。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村可以发扬历史文化,使之得到传承。通过旅游者对村落的感受来弘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地球环境,通过村落这种存在形式发展城市外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扩大绿化面积,以美化地球。通过旅游来发展村落经济,使农业不再是单一的产业模式,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让社会平衡发展,也使得村落自给自足,提高基础经济建设。4.4、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我国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成为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特殊区域。而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环境的趋同和园区活力丧失等经验 教训,使得如何创造全新的高科技园区景观,满足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未来更好的发展,塑造活力园区,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关注焦点。本论文希望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问题分析,剖析原因并寻找设计对策,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和特色化设计手段,进而应用到实例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4.5、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国家建设的如火如荼,园林规划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涉及区域从城市到乡村,设计范围也越来越广。风景园林设计师涉足到乡村景观规划的领域,可以在满足生产的高要求,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传统乡村风貌,提升乡村地区的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的协调发展。论文从乡村景观的定义、构成要素、功能以及我国乡村现状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查阅了中西方园林中乡村文化的演变及其对园林产生的影响,从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思考了乡村建设需要融于自然,保护自然景观资源;针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园林设计中延续乡村景观存在的优势与契机,借鉴西方现代景观的设计案例,分别从造景元素、形式和空间上探讨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延续手法及原则。4.6、研究目的与意义1.3.1研究目的1.3.1研究目的在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的当今社会,中国的园林景观出现了诸如”广场热”、绿 化跟风模仿、贪大求荣、马路盲目拓宽等问题,违背了景观设计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中地域特色及传统文化的表达就显得尤其重要,主要目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避免景观设计”千城一面”现象的发生,在园林景观中能够映射出历史发展过程及特征,表达出城市特色,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地域性景观是对历史文化的记载,承载着历史文脉的延续,并符合历史前行的脚步,跟随历史一同发展、变化。地域性景观不仅是对古代特有文化的回顾,也是对现代文化的总结,它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而被创造出的。面对大自然环境的改变,可将地域性景观理解为能够使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且共同发展的景观。在景观设计相对成熟的欧5美地区,使人们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高楼林立的建筑环境,也不是车水马龙的交通环境,而是那些被赋予历史意义,经历了历史沧桑,记录着文化和希望,又能代表人们生活方式的特色景观。青山、绿水、幽静的村庄,高耸庄严的教堂、城堡;干净整洁的街道,古朴的建筑,绿树成荫的公园,都是现代化城市包围下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现代景观不意味着遗弃传统历史景观,而是要保护现代自然生态环境、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符合当代人审美要求、更要体现出历史延续性的特色景观,具有表达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紧密联系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具有指导意义的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并结合满城汉墓及周边风景区进行景观设计的初步实践。具体研究目标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明确地域、地域性景观概念涵义,总结地域性景观表征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2)完善关于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来探索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共同手法和特征,全面地系统地进行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3)探索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把理论转换为方法运用到现实的景观设计之中。因此,探索一套系统的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4)研究重点立足于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设计出有丰富内涵的地域性园林景观。4.7、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与方法1.8.1研究的目的1.8.1研究的目的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乡村园林景观的规划和发展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乡村园林化是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终极要求,最终实现城市和乡村经济与环境发展的一体化。乡村园林景观的建造与城市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在建造时,更多的保留乡村纯真自然的一面。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对延安市新农村园林景观的建设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更好的服务群众,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再对现有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更紧密结合,把延安市的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4.8、研究目的 本项目针对景观建筑物、构筑物柔化技术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从生态、人文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对园林景观中建筑物、构筑物本体及外观柔化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3的装饰材料、植物等,研究出系统的柔化技术体系;完善园林景观建设和我国园林中建筑物、构筑物外观柔化技术的研究内容,使景观中建筑物、构筑物与环境、自然充分结合,柔化视觉效果进而提高景观美景度;通过对国内外园林景观中建筑物、构筑物的相关研究,为园林景观和我国园林建筑物、构筑物建设提出科学的柔化技术体系,以迎合现代园林发展趋势。4.9、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色彩是园林景观视觉要素之一,既是园林中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的形式美的因素,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由此可见,成功的色彩构图不仅会充分地体现出园林的视觉景观及心理景观(即情感景观),更能深刻表达出该园林空间所体现的景观特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本文综述了色彩性质与特点,分析了中国皇家园林中色彩的种类和作用,提出传统园林色彩对现代设计的应用思考,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自然赋予我们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色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当我们步入园林空间,最先进入视线的便是色彩,色彩既是园林中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的形式美的因素,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由此可见,成功的色彩构图不仅会充分地体现出园林的视觉景观及心理景观(即情感景观),更能深刻表达出该 园林空间所体现的景观特色。总之,色彩贯穿于园林,园林中色彩无所不在。在园林中要想成功地运用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的相异性、秩序性、联系性和主从性的艺术原则,了解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因素,明确所要烘托的主题或氛围,善于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整体的协调;此外,还必须熟悉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善于应用植物丰富的色彩变化装扮我们心中完美的园林。园林中的色彩无所不在,色彩是园林的精髓,是园林生机和魅力所在。中国皇家园林色彩特征很有特点,为之世人所惊叹,古人给我们留下来如此灿烂的色彩空间,给我们代来了美的享受,研究它,能更好的理解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华,为现代园林的发展探索理论基础。本文仅对色彩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更是主要探析了中国皇家园林的色彩特征,如何借鉴和吸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灵活应用色彩,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实践[26]。4.10、湿地景观布局的目的与要求⑴满足生态需要从景观生态学上说,城市居住区湿地作为一个嵌块体存在于城市的大环境中,与城市产生物质、能量的交换,它们的发展也受到彼此的制约。根据相关资料研究显示,小面积的分散水面对于小气候环境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生态稳定性也不高;只有形成集中、紧密联系的水系布局,才可以使水面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居住区湿地实际上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水体的条件,是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湿地景观,而这个规模的最低要求是上述的12m。⑵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不仅是物质上的,精神上也需要提高[19]。居住区湿地是城市中除城市绿地以外另一类室外日常休闲活动的载体。大型的居住区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不用离开城市就能亲近自然的场地,对于缓解城市居民的工作压力、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同时居住区湿地的物质产出还能给城市居民提供了许多新的活动项目。⑶满足城市面貌的需要居住区反应了一个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动人的湿地水面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衬托了建筑,丰富的植物配置还能改善城市的天际线,使城市景观变得丰富29多彩。居住区湿地水系的布局与城市的山体、绿地、道路、广场等的结合,可以使自然与人工结合,形成城市的环境特色,体现出各个城市特有的自然景观及文化历史,改善了整个城市的面貌。304.11、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在上述的研究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松山湖景观的规划层面内容,探寻高新区景观的规划内容,在当前高新区大量建设的时期,从景观的角度,在高新区规划阶段,采取有效的规划手段对高新区整体的景观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景观生64.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机场绿化同城市绿化有共性的一面,可谓具体而微,其道路绿化、单位 院内附属绿地等在空间景观设计(色彩、造型、艺术原理)方面与城市景观设计是一致的,机场区域以其完善的市政功能,本身就具备一个独立小城市2的特征,其特殊性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机场独特的行业—航空,在功能方面需要充分保障飞行安全、防灾减灾、防恐反恐的需求,特别在规划布局、造景、树种选择方面应有合理的对策。现代化民航大机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通常占地面积大,生态环境影响广,机场绿地面积总量占所在城市的比例不可或缺,其生态功能不能被忽视,因此,本文通过对机场绿化从生态、景观、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历史发展中经验和教训,以期梳理出适合机场绿化的管理思路和营造方法,归纳出机场绿化建设的潜在规律,为现代机场绿化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机场绿化做出努力。希望通过对虹桥机场绿化的发展分析研究有效地指导虹桥机场绿化建设、改造和管理的工作实践,特别在当前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发展过程中,能对机场绿化建设能起到普遍的指导意义。5、国内外研究现状5.1、国内外建筑色彩研究现状综述1.3.1国外研究概况1.3.1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学者对建筑色彩的关注比较早,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许多国家已开始对建筑色彩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如德国建筑师哈罗德马其诺和沃尔夫冈雷斯,他们将柏林的建筑色彩依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分类,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不同时期的柏林建筑色彩的特点和规律;在日本,自 1972年以来,日本的色彩学家就积极探索科学的色彩规划方法,如对东京KotoWard区域1采用分区办法进行了色彩调查,以便在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和谐、宜人的城市景观;在京都地区,政府把当地的古建筑色彩作为基调,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规定沿街建筑以淡茶色为基调),将色彩纳入到城市景观环境治理改善的管理体系中,严格限制色彩无序使用的现象发生,以控制城市建筑色彩的统一;在意大利第三大城市都灵,当地政府也是在以传统建筑色彩为基调的基础上规划其他建筑,以保护富有特色的城市环境;英国伦敦也对素有”母亲河”之称的泰晤士河两岸建筑色彩进行了规划;波士顿把砖红色作为主色调,旨在反映历史;纽约则以光彩耀眼的霓虹灯的颜色为主题,以体现城市的繁华;芝加哥则把灰色作为主色调,给人以平静、沉稳、优雅的印象。如今,很多的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色彩咨询机构,在这些国家里,色彩咨询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为该国人民提供色彩服务,这些色彩咨询机构的成立,对正确使用色彩、美化空间环境展现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国外许多城市在城市建筑色彩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如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很多城市均有了相应的特色。5.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农家乐发展相对于国内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这不但受思想差异的影响也受社会发展模式的影响,尤其是欧洲的乡村旅游,其功能是综合的,它不但影响乡村经济、 社会、生态环境和乡村空间组织等多个方面,还被地方政府、当地居民赋予了新的意义。旅游模式被分成了三大类型:观光型,以自然环境为基础,除了花卉、绿林,也可观赏葡萄采摘过程,葡萄酒酿造过程等等;科技型,构建大型农业科技设施,例如水车,鱼池、牧场等等,为城市提供生活供给的同时增加收入;休闲型,以度假、娱乐为主,构建环境舒适的场地供游人休息。在经济方面,这些不同的类型维持和创造地方收入、推动就业的增长、促进乡村第三产业发展;在文化方面,保护文化遗产,防止民间艺术的流失,增强环境与文化资源的保护。近几年来,国外的乡村旅游正向深层次发展,旅游者变成了主要角色,不但要欣赏而且要参与其中,日本就独辟蹊径,开发各种旅游项目结合优美的田园景色,例如牛棚挤奶、收割麦田、采摘茶叶、鱼池捕捞,旅游者在参与的同时还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浅尝辄止的劳动方式受到各个阶层各个年龄的旅游者的喜爱。从完善乡村旅游体系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必须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根据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按照城乡居民休闲体系和要求进行新的规划,在传统乡村旅游中分离出城郊都市型乡村旅游景区与产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旅游与乡村型乡村旅游两种体系,进行合适的资源配置。5.3、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1.3.1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1.3.1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上世纪50—60年代,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展的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和农业或乡村景 观规划,由于其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并且设置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在解决乡村城镇化与乡村传统景观的保护,推动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景观规划的和谐共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欧洲早期的乡村景观研究,主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对欧洲乡村聚落与乡村景观的发展进行研究。欧洲的乡村景观研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演变,在上世纪90年代,欧洲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是从土地的功能利用上进行研究,近年来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乡村景观的过去和未来进行重新规划研究(H.Palangeds2004)。韩国和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乡村景观的规划研究,农耕文明和传统景观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上世纪70年代,韩国开展的大规模地乡村景观美化运动6延安市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研究(又称”新农村运动”),对保护农耕文明和传统乡村景观,促使城市和乡村对土地的有序利用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相互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柳钟椿2006)。在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其他有关的几个社会团体联合举办的”美丽的日本乡村景观竞赛”的活动,促进了日本国的农村、渔村、山川、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乡村景观的发展(郝延群1996)。5.4、国内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我国对乡村景观问题的研究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一是在传统的农业方面进行的乡村景观研究;二是从景观生态学方面进行的景观应用研究,其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我国的生态脆弱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景观分析和设计的研究;三是乡村土地整理 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研究(如治沟造地),其主要是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对乡村住宅用地和农业用地进行合理的调整,是土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乡村景观建设也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只能引导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各级政府的支持,不能发挥包办和替代的作用。整体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按照村民自主,自愿,自立,自我组织,自我意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来施工,还要防止以城市的观点要求来进行农村景观的改造,以避免城市不像城市,村庄不像村庄的结果,从”三农”的角度来制定评判标准,以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为根本出发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是一个关键时期,是建立一个新型的农村社区,城乡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农村小康化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做好农村园林景观的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加强规划。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规划应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和传统,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和其他要求编制。编制要反映景观生态学,景观资源和景观美学的原则,突出重点,明确时间,适当提前的原则,以保持本地原始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民情。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之间应相互融合,相互包容,提高乡村文化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其应有的话语权。农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包含了多样性和宽容精神,坚持农村文化,民族文化的精神,承认差异,宽容差异,促进个性。历史化,民族化,地方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要成为研究的重点。在国外和国内应分别发扬文化的中国特色以及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景观文化资源应坚持积极的探索精神,将 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转化成全球文化资源的优秀成分,为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与时代的文化相适应,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我国的文化资源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支持行业的发展,坚持以农民自愿和各部门相互扶持作为支撑,乡村的景观建设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乡村景观建设要结合本地的自然资源和区域特点,第一章绪论7并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其景观特性才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竞争力。农村景观建设涉及许多方面,需要协调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形成上下联动的激励机制,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的积极性,自愿成为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主体。5.5、国内外研究现状2.2.1国外研究现状2.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建筑设计的柔化研究始于19世纪中下叶,在复古主义的建筑形态上变得轻盈、柔和、消隐,是当时建筑物、构筑物”柔化”的主要特征。在现代的建筑界,各种建筑思潮并存,如地域化、生态化、信息化等。其中,在日本和西方建筑作品中,有一些建筑作品在形态上表现出——形体弱化,视觉柔化的一种表现。在现代主义初期,密斯的建筑作品将这种形体弱化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建筑作品被形象的称为”纯净的玻璃盒子”。柯布西耶的一些小型别墅作品也可以说具有很轻盈的特征,如他的萨伏伊别墅,有人评论说它”如同一架洁白的飞行器,轻盈地落在草地上”。然而,园林自然景观中具有强烈体积感、刚硬感的建筑物与构筑物还是大量存在的,时至今日,体量 和体积,仍然是许多建筑师的重要表现手段。尤其是大型和高层的建筑,几乎不可避免地具有强烈的形象和体积感。芬兰现代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便给建筑带来了一种明快简洁和轻盈之风,他是处理多种体量空间方面的天才。他从早期那种有棱有角的空间形式的塞纳特沙罗市政厅,逐渐转向了有力的曲线形式的芬兰音乐厅,他能凭借简单的自然材料,尤其是木材,以各种新颖和原创性方法发展出流畅的空间形式,使整个空间充满高品质的自然采光和自然色彩,他所设计的建筑把结构构件巧妙地化为精致的装饰,建筑平面灵活、使用方便,建筑造型娴雅、活泼的空间处理使人感到空间简单地流畅,并在自然环境中不断的延伸、变化和增长。阿尔托热爱自然,他设计的建筑总是尽量利用自然地形,融合优美景色,风格纯朴。曾在阿尔托事务所短暂工作过的丹麦建筑师伍重,发展出自己的基于自然的建筑风格,以白色混凝土帆船的形象与悉尼港湾大桥相映成趣,成为悉尼标志性的建筑和旅游景点。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柔化”,是从现代主义初期到现今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多体现在中小型建筑身上的、对建筑形象的诸多处理手法中的一种。6我们还应该明确的是”柔化”的发展历程。在现代主义初期,视觉效果的柔化表现是以追求透明的形象为主的,以密斯的玻璃盒子为代表。这种趋势在后来的发展中有所转向:建筑师通过充分发掘透明材料的透、半透、反射甚至折射等光学特征,赋予了透明性更加丰富的内涵。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出现的”SuperFlat”现象[11],可以说是将这种弱化又发展了一步、又为园林景观中建筑物、 构筑物的柔化技术提供了借鉴。2001年1月,日本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伊东丰雄惊世骇俗的巅峰之作——仙台媒体中心引起了无数人的广泛关注。”水草”般轻盈飘舞的柱子、透明的外表皮、薄薄的无梁楼板等,尤其是在夜间,当华灯初上,建筑内透出柔和的彩色光线,整个建筑仿佛要在光影中幻化消失,让人们感受到建筑可以如此轻盈、透明和”非物质化”[12]。他的建筑作品善于采用轻型结构,轻质的特性延续至细部,给人以视觉上的柔和。在此同时,随着对日本建筑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建筑都体现出一种共性,那就是拒绝以强烈、清晰、坚硬的形象出现。如在妹岛和世、西泽立卫、隈研吾、青木淳等人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以一种脆弱、朦胧、暧昧、消隐的姿态。同时西方建筑界也不乏这样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大师让努维尔(Jeannouvel)设计了艺术基金会总部大楼,运用玻璃幕墙创造出了变幻莫测的建筑,通过精巧的结构以及大量运用透明玻璃和金属的形式,使其建筑达到了非物质化的最极端,展示了一种建筑形象处理上的非物质化思维[13],建筑物形态上的弱化,达到了视觉柔化效果。此外,由于造园艺术是由物质材料来体现的,是一种物化了的艺术形式,以材料柔化建设物、构筑物外观也是当代建筑研究的热点并对”尊重材料的自然属性”提出了挑战。阿瑟.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曾写道:”通过感观材料的质感、硬度以及内聚性等方面的直接体验,对于理解一件建筑作品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当时,他的脑海中一定存在着希腊庙的典范的影子。为了使他的论点更具说服力,他又解释说,如果我们”明明被告知眼前这栋赏心悦目的建筑 完全是由重量硬度都极为不同的材料建造而成的,但是肉眼确无法分辨,那么这栋建筑将变得不能使我们获得享受,如同一首用看不懂的语言所作的诗歌一般”[14]。如被誉为世上最漂亮、最自然的私人住宅,赖特作品—流水别墅,他遵照材质的特性,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互相协调。把带有人工味很浓厚的混凝土大块悬挑板嵌入原有的山石之内,不加以任何修饰,与天然片岩的墙柱融为一体。大片的玻璃与墙柱直接衔接,充分还以材料原有的面貌,使建筑在材质、形式、色彩上都与环境融为一体。赖特十分关注材料本性,他对新技术的极大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崇敬是取得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成功原因,流水别墅这一成功范例可以作为园林建筑设计的参考。伊斯兰国家许多的建筑的门廊都通过”悬挂”蓝色和松绿色瓷瓦拼贴的”地毯”来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而使用同样的瓷瓦贴面的清真寺尖塔和穹窿顶在沙漠中则成为视野中的绿洲。若将色彩与植物和水的清凉效应联系起来,这种效果即刻被感受到,然而若将这些瓷瓦铺砌的建筑再与生命的乐土以及天空融合起来的话,那就会让人感觉到具有双重效果的天国景象[15]。又如位于英国巴斯镇,名为兰斯道恩克莱森(LansddowneCrescent)的建筑,它上层几乎无可挑剔的石造部分与粗面石墙形成强烈的对比调和,金灿灿的石灰石似乎散发着奇妙的光芒。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人工的”,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正是精心的细节处理,如刻意的节点淡化;柔和锯齿状装饰的使用,以及涂成白色的外露玻璃窗。在巴斯镇,建筑精美的细部和线脚沐浴在柔和的英格兰日光中,显得十分轻盈优雅,就像一个个柔和精美的模型,使整个城镇中处处充满着惊喜[16]。 当前国外在建筑物、构筑物外观线型的改变、植物的配置、软质材料的运用、色彩的取舍处理等方面都有了相当成功的经验,为我国的柔化技术研究和设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75.6、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园林建筑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型,比起山、水、植物,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是造园手段中运用最为灵活也是最为积极的手段[17]。建筑作为园林景区或景点的”眉目”来对待,在园林中往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常常在关键之处,将建筑作为点景的精华[18]。因此建筑的大小、形体、色彩、灯光等处理对园林的风格影响很大。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园林建筑,形式多样,位置灵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它们独立设置,用廊、墙等组合成为院落式的群体。建筑空间变化曲折、丰富多彩。以”天人合一”的方式处理建筑、人、环境的关系,使自然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传统园林景观在布局上做到”山水为主、建筑为辅”设计手法,将建筑化大为小、化大体量为小体量,让建筑融于环境。在我国园林建筑里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型美”以形传神,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自然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一定的”形”来体现。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指出”形真而圆,神合而全”,因而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多以圆滑柔和的曲线,代替呆板僵硬的直线,显示形体的丰富多样,表现出园林景观中建筑的曲折生动、富有节奏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园林建筑的结构不断演变和发展。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 会,满足不同文化水平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达到社会、人与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要求景观中的建筑设计要突出景观为人造,人文为景的主体,做到既自然又得当。在园林结构的力度方面”建筑结构的力度表现得愈突出,同建筑物的性格结合愈恰当,它给人们的审美感愈强烈”。现代园林建筑中屋面、屋角、起翘、发戗传统形式的简化:轻巧、玲珑、流畅的形体设计,简洁、明快的空间造型。使用现代钢筋混凝土作为园林建筑材料后,为了节省模板,在屋面上使用钢丝网,减轻屋面的重量,形成轻巧的建筑体量,加速简化的过程。用铁件作为屋顶翼角起翘的部分调整曲线,或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后安装,整个屋顶曲线平顺流畅。为了适应现代材料的充分利用,传统园林建筑在结构上被简化代替外,在内部结构上也注重于现代化,更加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理念。线条的设计上,实现了以曲代直,使僵硬的直线得到了柔化,促使外形变得平顺圆滑而多样,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柔软舒适,易接近的感觉,不知不觉软化了直线给人的冷硬之感[19]。体量上尽量适应现代风景园林的需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顺应自然,与自然相结合,给人们一种遐思与悬念。此外,以植物配景柔化建设物、构筑物外观也是目前相关方面研究的热点。如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艺术手法能柔化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坚硬和冰冷,营造出较为舒适优雅的景观环境。在江南园林中,亭、堂、楼、阁、榭附近,栽植数株翠绿修竹,能形成层次丰富、造型活泼的景色,缓解、柔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强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对建筑构图中某些缺陷起到阻挡、隐蔽的作用,使环境更为优雅。例如北京紫竹院公园位于青莲岛上的”八宜轩”,”八宜轩”有楹联”雨雪风 霜竹盖翠,诗画书印景怡人”,前临一池荷塘,背靠万竿修竹,给人以视觉柔化。游人经过竹林幽径,入轩小憩,品味楹联,景联相成,顿生诗意。又如上海松江方塔园中,在一片竹林掩映之下,不加任何人工斧凿而建的茅草亭若隐若现,更加具有都市森林之野趣。这样不仅柔化、覆盖、遮挡了建筑小品硬质的棱角线条,而且也美化了环境,为游人增添了亲近自然之趣。利用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的线条、优美的形态来协调园林景观中建筑物、构筑物生硬的线条,粗糙的质地是园林景观中较为常见且效果较好的柔化手法。现代城市建筑越来越多的高层化,以及建筑空间上的多样化,要求建筑建设”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与园林相统一,相协调”,逐步走向城市规划与园林相融合[20]。如北京长城饭店庭院中”镜园”的主体建筑的风格,以植物建园为主,进行文化地理,以及现代化、艺术化、科学化等多方面的综合规划设计,以流畅浑圆,柔和的曲线来随意表达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使建筑这门抽象艺术,8更加园林化[21]。因此城市建筑逐步园林化、生态化,与园林景观相统一,相协调,就要调整园林建筑的结构形式、尺度,使之适合整个城市建筑的发展需要,使园林的发展逐渐现代化、生态化,跟上时代的步伐。5.7、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分析色彩与生产、生活、环境关系,探寻其历史根源,了解人类应用色彩的历史背景。色彩学研究是在近代才开始,它以光学的发展为基础,牛顿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和开普勒奠定的近代实验光学为色彩学提供 了科学依据。印象主义出现后,色彩并置对比、互补色等问题,促使理论家、艺术家运用科学方法探讨色彩产生、接受及应用的规律。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许多色彩学研究的专门著作。早先人们对色彩设计得论述大多散见于各种相关的论述中,没有形成独立的章节随着园林的发展人们对色彩设计开始关注,色彩开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出现。现阶段中国色彩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古代名园中色彩的运用进行分析;如:园林理论家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书中,从园林发展的不同时期从园林艺术的角度对皇家园林色彩的运用和手法上进行了分析总结。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园林专业家孟兆祯先生在《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中对园林建筑色彩的使用作了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建筑是色彩的建筑。中国古建外形方正,轮廓简单,其形象易于刻板而少生气,土木在质感上略显粗糙或杂驳。作为补救的一种手法,色彩装饰是必要的,也是6掩盖中国木构架建筑主要材料—木材天然瑕毗的有效方法。由此可见色彩的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之一[28]。正如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所说:”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色彩能唤起人们的情绪甚至情感。园林中的色彩是沟通设计者和欣赏者情感的桥梁,是人和景、情和景相融合的重要纽带,也是园林诗情画意表达的重要因素[94]。根据法国色彩学家朗科罗关于色彩地理学的分析,地域和色彩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色彩表现[15]。西方僵硬、苍白、 几何形的景园更不具备表达意涵的功能。而中国北方皇家园林地处温带,气候寒冷。园林植物多以松、柏、槐、等为主。园林建筑多用重檐,显得纷繁华贵,壮观而瑰丽,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主色调,既显示出皇权的尊容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我们还注意到,在国旗和国徽的图案上,都仅使用了两种颜色——大红、金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颜色。大红颜色,是中华民族吉祥喜庆的象征,同时也体现着生生不息;金黄颜色,是中华民族至高无上权利的象征,同时也体现着富丽华贵。金、红相间,互为衬托,更增添了图案的瑰丽色彩和民族文化与艺术特征[12]。总之来说,研究中国皇家园林的布局风格与建筑方面的论著和文章较多,在研究色彩方面大多只是其中一个章节,单独把皇家园林的色彩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目前不是很多,国文的研究只是对整体皇家园林的一些分析,至于色彩方面那就更少,近年来也有不少年青的学者和毕业论文也在谈及这方面的话题,为本论文提供了更大的扩展。5.8、国外高新区景观规划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高新区建设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国际上,安娜李萨克森尼安(Annaleesaxenian)在高新区发展的精神特制、文化和动力机制方面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其中由加州大学教授曼纽尔卡斯特和英国城市地理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彼得霍尔合著以创新环境作为主题的学术著作《世界技术城市》[9],该书对科 学城、国家高技术城、技术带和科学园等规划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在多个案例分析中,探索了高科技中心是起源和形成,以及高科技中心如何发展及获得成功,以美国的硅谷(SiliconValley)、128公路、前苏联、日本筑波等各种类型的高新区为对象,采取系统阐述,以及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高新区规划和景观设计等方面内容。在高新区具体方法和规划案例的研究上,较全面讨论有菲利普斯[10]的《thebestinSeienceofficeandBusinessParkDesign》。还有《技术密集城市探索》[11](平松守彦著)《硅谷热》[12](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以及《TheCambridgeSeientificParkLandCambridgePhenomena》(Sega1QuineeWeeksteed)等都对高新区研究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5.9、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6.1国外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的发展研究1.6.1国外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的发展研究都市农业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提出都市农业思想的是一位英国社会活动家,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就是说把城市生活中的优点同乡村的田园环境融合起来,这就是都市农业的起源。1919年德国政府为了推广市民发展自给自足形式的菜园而建立了”市民农园”,并修订了相关法律”市民农园法”,促进了都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都市农业最早的雏形。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首次提出了都市农业这一学术名词,并在其著作中对都市农业下了定义,即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的住宅区、商业区或者分布在城市外围的特殊农业形态。在这些地区的农业形式均依附于城市经济并受到城市环境的影响。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 霍克提出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田应发展园艺产业、林果产业等农业项目。20世纪中后期以后,都市农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普及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和实践。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很大程度的扩展了都市农业的领域与研究的空间,从而都市农业从原来狭义的城市中的农业被广泛的推广到城市中及其周边地带经济圈中的农业。随后,亚洲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与地区的都市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了21世纪,都市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城市发展农业的趋势。5.10、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规划研究的发展现状1.3.1国外发展现状1.3.1国外发展现状“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是由水利部根据我国自身情况提出的,国外并无此概念。但是国外对库10区景观营造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也较为完善,并且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据统计,有近140个国家拥有大型水坝,但将近80%集中在中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和印度五个国家[5]。而美国、日本和西班牙目前的库区建设已相当完备,对水库的建设和管理的评估较为法制化和系统化,理论研究也相对系统化,可以为我国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在美国,水库工程主要由联邦代理机构如美国陆军工程兵团(USACE)、美国农垦局(USBR)、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非联邦公有机构如州及地方性水利部门,以及私人公司运行管理[6]。其大部分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世纪初期至70年代,与许多国家一样,美国水库大坝修建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水资源、发电、航运等。70年代后,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法规以及公众对环境保护的 重视,水库的修建因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而受到限制,有的大坝因环境需要被拆除。国家将修建水库的重心转移到营造良好的库区旅游景观上,大多数的水库都建成了风景区。据了解,田纳西流域的水库游客高达7000万人次/年,年纯收入达1.5亿美元以上,目前流域内已建成310个风景区、110个宿营地和俱乐部、24个野生动物保护区[7][8][9]。在大型水库的建设上,美国实行有法可依、按合同操作;同时采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联邦机构一条龙操作模式。如图1-5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流程。而到了80年代,美国由于经济的发展陷入困境,水库景区的建设也一度处于停滞阶段。90年代后,随着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深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政府加强了各种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图1-6日本黑部水库Fig.1-6KurobedamofJapan图1-5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Fig.1-5Th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andmanagementofTennesseeriver11并更为严格地评价和审定以往的水库建设。如1996年对GlenCanyon大坝进行了实验、审定,调整水库释放水的策略,恢复了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近年来,美国水库的建设依旧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日本,水库大坝的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早已引起政府与民众的关注,如日本政府为确保发电用水,曾在1949年建起了该国最大的水库——黑部水库,在建设过程中就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景区如图1-6所示。到了1973年,政府通过了《库区发展专项措施法规》,其成为了日本库区建设的主要依据。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实行了新型的大坝评估系统,对库 区的综合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洪水控制、环境影响、社会接受程度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估。以Minoogawa坝景区的自然环境保护为例,该大坝虽然能控制下游洪水,但却对上游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10][11]。为解决该问题,由各方面专家组成考察研究组,对大坝周围的环境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基于坝区自然环境的现状,提出了自然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基本准则:1.尽量减少破坏区的面积;2.尽可能恢复除永久建筑物所在地以外地区的初始自然特征;3.不采用快速恢复措施在短时间改善地表特征;4.主要依靠周围地区土生土长的植物与动物恢复地表环境;5.采取有利的认为措施促进自然的恢复[12][13]。到了90年代,日本又先后出台了多项法规如1993年的《基本环境法》、1994年与1999年分别颁布了《河流技术五年计划》,这些法律使得水域景区的环境保护有法可依。近年来,环境保护日益为政府和民众所重视,水库大坝的建设实现了综合发展,即既重视坝体建设的安全性,同时尽量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西班牙的水库建设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大坝(如表1-1所示)。在2000多年前的罗马时期建设的两座大坝,即Proserpin和Comalvo大坝至今还正常使用[14]。到了20世纪下半叶,由于国内建设的需要,水库在西班牙的建设取得高速的发展。随着环保思想深入人心,西班牙政府及民众相当重视水库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自1985年起在EuropeanDirective的指导下开始了对水库大坝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并规定未来所有的水库建设都必须开展该评价。不仅如此,西班牙在最近的20多年中,更加注重对水资源的调节和水质改善,以及库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国家制定了相关条 例以保障鸟类在库区的栖息,并计划到2015年,水体中的生物、水文形态、水体的物理化学等指标都要达到欧洲优良水质的要求[15][16]。12坝名修建时间坝高河流注解EsparragalejoⅠBC5—6ArroyodeLsAlbuhera连拱坝AlcantarillaⅡBC约20Guajaraz西班牙最旧的古罗马大坝Proserpina第二世纪18ArroyodeLaspardillas古罗马土坝,运行当中Cormslbo第二世纪21Allbarreyas古罗马土坝,运行当中Almonciddelscubs第二世纪30AguasvivasOntigola1563—15686Tibi159442.7Moneyre在高度方面3个世纪都载入世界纪录Elche1589—163224Vinalopo世界第一拱坝Relleu1653—177632Amadorio拱坝,现在沉积了32年泥沙EiGasco1787—179957Guadarrama设计为93m高,是Madarid-Sevlle通航河计划要素之一PuentesⅠ1646(开始)Guadalentin1648年被洪水冲毁PuentesⅡ1785—179150Guadalentin11年当中是世界上最高的重力坝,1802年失事PuentesⅢ1881—188469Guadalentin用于灌溉、水力发电PuentesⅣ1993年开始78Guadalentin用于灌溉、水力发电Alcantara1969135Tsjo世界上最高的支墩坝(3126×106㎡)VegadeTera195634Tera支墩损坏Almendra1970202Tortnes西班牙最高的拱坝LaSerena198988Zujar西班牙最大的水库,主要用于灌溉、给水、调节、防洪、水力发电Canales1992158Genil西班牙最高的土坝TousⅠ197871Jucar1982年漫顶TousⅡ1994135Jucar用于供水控制、城市供水、灌溉作为世界大坝委员会的核心成员T.斯卡德,在《大坝的未来》一书上曾建议将环境影响指标包 含在未来的大坝评估里,并认为对生态系统和下游人民有益的环境流量应当成为未来大坝计划的特征指标[5]。表1-1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大坝Tab.1-1ThefamousdaminSpanishhistory136、研究方法、思路6.1、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6.1研究方法1.6.1研究方法(1)查阅及研读文献:查阅、搜集、整理国外与国内有关城市绿地、公园规划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文献、书籍、著作、论文,进一步学习与城市公园相关联的理论、实际发展形态,并结合目前城市公园建设的实际情形来确立本文的研究方向与论文题目。(2)实地调研:进行郑州主要城市公园的实地调研,观察抽象的规划设计在具体的实施后,于现实使用过程中曝露出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11-行整理记录。(3)分析与归纳:针对实地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目的地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现存问题涉及到的理论,理解掌握理论中的思维逻辑与技术方法。(4)方案设计实践:针对确立的研究题目进行方案设计实践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之下,基于现存郑州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对五一公园现状展开分析和研究,提出规划理念和设计原则,并运用到实际案例的规划设计中。最后,总结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6.2、研究的方法①从实践出发,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发现并提出问题。② 收集资料,文献检索,得到相关研究资料,对已经出现的各种理论和研究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相关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理念。③实地进行调研,对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深入分析并获取相关资料。采用拍照、观察、问卷调查等手段结合实地情况以收集资料。在相关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总结分析,提出园区缺乏人气的症结所在,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和方法。6.3、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4.1研究的内容1.4.1研究的内容本文共分为6章:第一章:缘起。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提出问题。第二章:基础研究。阐述园区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基本特征,园区景观规划研究的范围和作用,最后就园区人群构成和公共空间行为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第三章:建成项目案例研究。分析国内外著名园区的成功经验及教训。5第四章:问题之症结所在。详细分析园区规划及景观设计上的问题。第五章:对问题的回应。针对第四章提出的问题,推导出景观设计的原则,并从开敞空间体系、建筑景观、设施小品景观等反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与说明。第六章:结语。6.4、研究重点与方法对于农业观光旅游村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展现一村一景,根据不同的地域,展现不同的特色,主要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在不破环自然环境的 基础上去发展村落,使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使经济得到发展,使风俗习惯得到传播。在农业观光旅游村的研究上,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文献搜集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通过网络搜索、借阅图书等方式。收集与了解农业观光旅游村相关的书籍资料,通过分析了解总结研究依据。在文献搜集上,我主要是通过借阅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在网络上下载相关观光旅游的论文,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到我国农业观光旅游村目前的现状。2、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农业观光旅游村的方式,了解发展现状,通过实地拍照,现场调研,文字记录等方法,总结农业观光旅游村发展中的优缺点。在实地考察上,我主要是对考察地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且亲身体验其中,与游客以及村民语言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旅游地的想法和意见,对此进行分析。对于实地的考察不仅在白天有所体验,而且在夜晚也有所体验。3、归纳总结通过阅读文献,现场考察,了解农业观光旅游村实际发展状况,对文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逐点分类,分析研究,找到其共性与个性,为下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在归纳总结上,我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旅游地的实地考察进行记录,将自己对考察地的感触、想法和意见记录下来,记录它的历史文化、记录它的独特之处。3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6.5、研究方法2.2.1实地考察和文献收集通过广泛阅读文献,了解节约型园林方面的研究内容、方法,丰富论文的研究素材,保证最佳方案的选择,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国内实际建成的优秀作 品实地现场考察,为课题准备论据及案例材料。2.2.2研究相关理论运用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延伸研究,将其思想综合运用拿来为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服务,通过对园林景观要素的分析,寻求节约型园林景观营造研究的切入点和主导因素。2.2.3实证研究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建设实例,总结出节约型园林景观的塑造手法,并且通过对以建成的实际项目的研究,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检验营建途径的合理性,提高9规范性和可操作性。6.6、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本论文属于综述分析研究的形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路线进行研究。①文献收集分析研究,根据国内外就此领域的有关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找出相对点和不同点。②实际考察,理论联系实际,身临其境的感受皇家园林色彩环境,主要对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一些皇家园林典型案例进行考察,并对现代园林景具有色彩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考察分析。③归纳比较分析研究,探析其历史根源找出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影响因素。6.7、老校区景观改造方法研究——以天津大学为例456.1学校概况6.1学校概况天津大学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1.1-12.3℃,年降水量550~680mm,年太阳总辐射5024~5652MJ/m2,年日照时数2610~3100h,近年来中心城区因污染加重,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都有减 少趋势,气温有上升趋势。土壤为轻度盐渍化土,地下水位0.8-1.2m。因受限于原有较浅的管网系统,所以一般不做盲管排灌措施。主要植物品种为对盐碱有一定抗性的植物。除了受天津市大环境影响,因楼宇、湖面等分割形成的小环境气候各有不同,学校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地下水位深度东深西浅。校园总体布局如图6-1。6.8、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3.1研究思路1.3.1研究思路本文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国际国内和西南地区建筑业的现状、前景与发展进行分析,明确国际国内和西南地区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些趋势与特点;继而,对JS公司所处的实际外部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外部环境赋予JS公司经营发展的机会和威胁。3随后,对JS公司的内部条件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内部条件分析,明确JS发展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明确JS公司发展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愿景的基础上,结合JS公司总体与各主要业务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提出包含总体战略、竞争战略、业务群战略和相关职能战略等内容的JS公司发展战略。最后根据制定出的JS公司发展战略,提出JS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论文框架如图1-1所示。图1-1论文框架6.9、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阅读、实地调查、实例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前期阶段,以文献阅读和对深圳地铁的实地调研为主,通过文献阅读了解国内地铁场站发展和研究现状,并对国外一些成功的地铁场站分类型进行了解研究;再通过对深圳地铁场站的现状调研,提出深圳地铁场站存在的问题。论文撰写阶段以对前期资料的整理为主,文献阅读整理和深圳地铁场站现状的再调研为辅。7深圳地铁场站建筑与规划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6.10、研究方法本论文从北戴河街道建筑景观的生态与文化特征出发,经过现状调研,进行分析评价,得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总体规划思路与对策。本研究以文字、调研图片、理论性说明图片和建议性设计策略构成,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体现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丰富性。1.资料查阅—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国内外相关理论、相关政策法规的翻阅及整理,明确本文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2.历史回顾—回顾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与现实状况,从中获取启示,吸取他人先进经验,总结现状不足。3.理论分析—在对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后,从理论上为研究和设计各种系统对象确立起若干基本原则,使今后的研究工作有了更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4.调研实践—研究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并结合设计实践的亲身感受,从多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与评价。5.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工作,凭借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依托,对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和探讨,得出富有现实意义的个人观点及相应的设计思路。第二章理论综述及相关概念第二章理论综述及相关概念 7、相关技术7.1、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油田开采的逐渐加深,采油工程发展规划,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规划,已经变得十分重要,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从采油工程规划的编制角度来看,河南油田已经拥有了功能较为健全的采油工程规划决策支持系统,而且也运用于”九五”油田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之中。关于油田产能建设优化评价和长期规划辅助决策理论等方面,我国一些大专院校也做了许多的研究。某厂地质大队于2008年制造出了采油工程规划编制辅助软件系统。但采油工程规划的工作量预测方法研究至今国内外还没有看到相关成果。现今,采油工程规划工作量基本上是人工整理统计、分析研究而编制制定的,由于数据资料的增多,人工统计、分析难度逐渐增大。鉴于规划工作量繁重、规划方案人员有限和人工统计分析难度大等一些问题,研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规划工作必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1.2.1采油工程规划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采油工程规划方法的研究源于上世纪50年代,克雷洛夫开创了开发总体设计思想,首次把指标计划、地质分析和经济评价相结合,并且按产量要求设计地面建设。在1958年,Aronofsky和Lee在JPT杂志上发表了”ALinearProgrammingModelForSchedulingcrudeoilProduction”这篇文章。文章以生产效益最大为目标,使用线形规划方法探讨了有限多个均质油气藏的生产问题。随后又有很多文章出现在期刊上,例如:Den 等人全面系统地给出了一个最优化模型来确定多个油气田的最优化开发与生产规划,Rowan和Warren解释了如何用最优控制模型来系统地阐述油气田的开采问题。然而在1985年之前,这些文章也仅仅是初探性的,在采油工程规划决策中的应用,优化方法还未能引起充分的关注,因此在采油工程规划领域中成功的应用仍然很少。从1985年以后,随着采油工程规划的优化方法和实际需要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怎样2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科学预测产量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是管理决策者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确立优化预测模型。美国、前苏联和中国等国的一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石油公司都积极地运用优化技术研究各种各样的采油工程规划优化预测问题,在建模、求解和应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确立优化预测模型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1)考虑经济效益确立优化预测模型,一般目标函数是生产成本、措施费用、投入资金量、利润和最大的产量等,比如:在《油田开发优化决策的目标规划模型》中张在旭等人综合考虑了生产成本、资金投资和措施量等因素,把措施增油费用作为目标,确立了线性规划模型;在《油田增产措施优化方法》一文中,候风华等人在措施有效期内全面考虑了各种因素,把措施增产利润最大作为目标确立了优化模型;我国石油大学葛家理教授把单位产油气量成本最小作为目标,运用直接法求解,确立了一个成组油气田开发优化配产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考虑把利润为最大的优化模型有两篇文章,分别是:尚明忠《产 量构成非线性优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和刘秀婷《产量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探讨》;张在旭研究把产量作为约束条件,开采成本作为目标的规划模型的文章有《油田开发系统规划的策略》和《油田开发最优规划模型的求解》。(2)考虑油气产量与时间的关系确立优化预测模型,这类模型从20世纪80年代翁文波院士建立生命旋回理论以来,在国内发展比较成熟,在采油工程规划中应用预测效果也不错。常用的预测模型有Logistic模型和翁氏模型等,还有一些一般比较复杂,计算过程较繁杂的预测模型,比如:威布尔(Weibull)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及文献这类等模型,这些比较适合应用于勘探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或油气田动态复杂的区块。(3)考虑系统功能确立优化预测模型,详细分析采油工程规划系统的投入和产出,主要根据油气藏开发系统的特征,引入了决策变量和状态变量,确立了输入与输出关系的采油工程规划的优化预测模型。有的文献应用控制论方法确立了采油工程产量规划状态模型,而有的文献依据灰色理论的基本思路给出了措施产量的组合预测模型、多项式预测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确立的年度措施产量优化预测模型。还有的文献试着把灰色建模理论和灰色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结合起来,进而运用油气井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立模型,最终预测了油气井的单井产量。实现采油工程规划优化预测主要有下面五种方法:(1)概率统计运用系统观点来看,注水开发油田是一个非平稳的随机过程体系,它具有随机性、时变性、整体性、统计规律性、互相联系性。对于油田这类资源有限体系,翁文波最早给出可采用Poisson 概率分布函数来描述其产量变化,全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开始、发展、高峰到衰减;采用Logistic概率分布函数可以描述油田含水变化的全过程。刘青年率先给出了整体信息预测模型的概念,它的基本结构是以Logistic旋回和Poisson旋回公式为模型,确定模型中的参数运用了系统辨识推广的递推梯度算法,最终获得了综合含水率和油田产3第一章绪论油量预测的数学模型。(2)经验统计油田动态指标经验判断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并且结合开发经验,基于渗流力学原理的预测方法。比如:依据Muskai给出的采油指数概念进而预测油井产能的采油指数递减方法。该方法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保证油田动态系统是稳定的、驱替特征曲线斜率B保持不变、油水运动完全服从达西定律,利用经验判断给出预测时间段内地层压力的变化值,这样就完成了预测。实际证明,假若预测人员的判断精准、经验很足,那么在短期预测中同样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预测结果。然而仅仅从预测角度来看,运用这类方法实现预测精度是很难达到的。水驱特征曲线法主要是基于斜率B恒定的假设,来对油田动态进行预测的。实践可知,由于随机特征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那么就使得水驱特征曲线斜率B值具有时变性,就是说明,B值的恒定是在严格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的,而实际上通常与假设的条件相差巨大,所以维持B值的恒定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的[2]。(3)数值摸拟Dougherty有如下评价和描述的:”截止到1997年,很多研究工作都一直运用摄动方法,并且在平面的变化上把油藏流动系数用人工分区方法进行表示,对于贮存系数来说也是这样。所运用的求解方法跟最小二乘多元回归法相关,可以运用非线性目标函数进行反复多 次调整处理。在过去这些实践中,所需要的敏感系数是由多次模拟才得到的,网格块参数每改变一个,都需要再进行一次模拟。在上面这些非线性最小二乘实施调节过程当中,总是会面临振动和其它收敛不好的情况,比如:求解的矩阵奇异。在此领域内,具有首创性的是Jacquard的成果,对贮存系数或者流动系数,他给出在网格点上逐点求值和满足合理计算条件下能够完成敏感系数逐节点计算的方法,从此就消除了参数人为分区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牵涉到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不能把问题进行简单化,所以客观上依然是不可行的。Jacquard舍弃了参数分区同时引入系统论,对于贮存系数和流动系数都采用网格块计算敏感系数做法,利用伴随态模拟获得参数辅助计算实现。(4)系统论系统论方法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到采油工程规划设计之中。GrenVillRowan曾指出,采油工程首先是控制问题,然后才是规划问题。所以,把采油工程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且是在人为干预控制下进行的,运用黑箱理论、系统思想、灰箱理论和现代控制论来控制预测采油工程产能指标,从而能够作出合理科学的采油工程中后期开发规划设计。把采油工程过程各指标分为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阐述。其中,状态变量是说油田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变量,比如:产水量、产油量、地层压力等;控制变量是说开采过程中人为控制的因素变量,比如:压裂井层数、新增油井数、水井作业井层数和注水量等。齐与峰运用现代最优控制理论确立油田动态控制模型,刘志斌等人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最优控制模型[3]。(5)神经网络4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因为地下油藏机理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开采过程中的众多不可预知性,使得我们认识油田开采动态产生了很多的阻碍。即使有很多常规有效的动态预测方法,比如:动态辩识系统方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需要有不同的前提条件,适用于不同的开采范围和阶段,所以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局限性。而神经网络方法则避免了这些不足,根据油田过去的生产数据资料,分析采油过程的各因素间动态过程,进而有效地为油田作出控制和预测决策,编制出最佳的采油工程规划方案。一些文献在油田动态预测方面,运用神经网络确立了油田各变量之间的动态预测模型[4]。1.2.2采油工程数据库研究现状采油工程数据库是指《开发数据库逻辑结构及填写规定》中属于采油工程部分的数据库,它是由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颁布实施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采油管理、井下作业、油气集输,虽然措施井效果和增产数据是开发动态部分中的,但是也被规划为采油工程数据库的一部分。采油工程数据库是油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也是各油田采油工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十分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时,它还是应用各类工程软件和实现采油工程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我国很多油田,采油工程数据库都有比较普遍的应用,自1900年以来,对于胜利油田来说,开发数据库中采油工程部分的建设就已经部署了,而广泛的录入工作主要集中在1997年,1997年末全局数据录入量到了1.SGB,大概完成总工作量的百分之七十,历史资料已经基本录入数据库。从1998年之后,很多公司都在积极完善相关数据文件的制定,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实现数据当日录入数据库。工程数据库的初建为采油工程系统的信息技术 化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对于大庆油田来说,开发数据库现在有215个数据表,包括8个方面:开采静态、开采动态、采油管理、井下作业、油气集输、油田监测、分析化验、生产管理等。采用的开发数据库标准结构统一是由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制定的,采用分布式存储的ORCALE数据库。自从1991年以来,开发数据库一直在建设,随着数据库不断深入地发展,大量的油田生产数据已经保存在开发数据库之中,开发数据库工作也由数据资料整理、分析、入库和积累,逐步进入数据库应用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采油工程系统大型的开发数据库应用产品就是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在1999年,完成了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从2000年之后,采油工程系统在很多油田进行推广应用,目前60多个油田采油矿已经应用。该系统拥有16个功能系统模块,根据开发数据库结构标准研制,涉及150余个字段数据,开发数据库45个数据表[5]。7.2、城乡统筹背景下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相关技术3.2.1规划体系的打造3.2.1规划体系的打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是园区规划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的高速发展,造成了规划建设的盲目性和模仿性,缺乏地方独有特点和总体的统一规划,影响着区域发展优势。鉴于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建立一个管理机构,负责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相关工作的协调;其次要联合相关规划设计单位、科研院校专家进行项目策划、可行性分析和总体规划的概念设 计;最后通过详细的现状分析,完成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37]。7.3、相关技术概念CDMA简介1.1.1TD-SCDMA简介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根据多年的研究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特色的3G通信标准,是中国百年通信史上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整个中国通信业的重大突破。TD-SCDMA的提出同时得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标准文件在我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最终修改完成后,经原邮电部批准,于1998年6月代表我国提交到ITU(国际电信联盟)和相关国际标准组织。TD-SCDMA系统全面满足IMT-2000的基本要求。采用不需配对频率的TDD(时分双工)工作方式,以及FDMA/TDMA/CDMA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同时使用1.28Mcps的低码片速率,扩频带宽为1.6MHz。TD-SCDMA系统还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同步CDMA、接力切换及自适应功率控制等诸多关键技术,与其它3G系统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频谱灵活性和支持蜂窝网的能力TD-SCDMA采用TDD方式,仅需要1.6MHz(单载波)的最小带宽。因此频率安排灵活,不需要成对的频率,可以使用任何零碎的频段,能较好地解决当前频率资源紧张的矛盾;若带宽为5MHz则支持3个载波,在一个地区可组成蜂窝网,支持移动业务。(2)高频谱利用率TD-SCDMA 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容量大,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传输对称与非对称业务。尤其适合于移动Internet业务(它将是第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TD-SCDMA关键技术在规划工具中的实现-3-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3)适用于多种使用环境TD-CDMA系统全面满足ITU的要求,适用于多种环境。(4)设备成本低TD-CDMA系统设备成本低,系统性能价格比高。具有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在网络规划、系统设计、工程建设以及为国内运营商提供长期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带来方便,可大大节省系统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由上述可见基于TDD模式的TD-SCDMA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的灵活性方面以及在许多方面非常符合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优势,使它在3G之争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TD-SCDMA标准公开之后,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2000年5月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正式接纳TD-SCDMA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从而使TD-SCDMA与欧洲、日本提出的WCDMA、美国提出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主流标准之一。这是百年来中国电信史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3]7.4、课题相关技术背景这里提出的”景观设计的文化传承”,引入宝安区深圳市西部的沿海地区的核心城市的生动描绘,具有重要地理优势。同时,区内有山有湖,还有海,自1 然条件丰富,对景观设计的文化传承有着良好的开端和指示作用。并且宝安区正属于经济贸易和物流的中心,通过广域干线道路,与邻近的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华侨城欢光娱乐中心,以及东部的福田区市中心和罗湖区市连成一片,形成市政府规划中的带状城市结构,并其构成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后,预计将有更多的居民和劳务人员来到这里,不仅如此,世界各国的人们将造访此地,预计这里将会成为世界注目地区。为此,在进行宝安区中心区的具体开发作业,不仅考虑到各种设施的功能能性和方便性,而且从美观、品味、及活力等所谓城市设计的角度,要创造让人引以为豪的城市景观,同时形成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宝安区的地位相称的、并能够引起访客的共鸣的景观,更好的把握景观的文化传承。7.5、数字技术、电影数字化、数字电影等相关概念的阐述一般来说,数字技术(DigitalTechnology)指的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和专用设备将图像、声音、文字等事物的所有关键属性提取出来,转化成电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并对其进行存储、处理和重现的技术①。由于在运算、加工、存储、传送、还原等环节中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来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和解码,因此也称之为数码技术或计算机技术等。数字技术依赖于计算机的出现,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正如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所说:”数字革命将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古拉尼葛洛 庞蒂教授在《数字化生存》一书的前言中也开宗明义地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①梁国伟著.跨越时空的影像交流——数字电影的媒介形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P98②[美]安妮?利尔编著.网络的未来[M].岳云霞,徐莺燕,钱家红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前言5。????????????????????????????????????????????????????????????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①。他认为一个以”比特”为思考基础的新格局正悄然来临,它将使学校变得像博物馆甚至游乐园;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影像瞬间呈现于眼前;使地球在人们的感觉中如针尖般渺小。数字技术将使我们摆脱鼠标、键盘和显示器的束缚,在远距离时空中仍可以及时的自由交谈、互相触摸甚至穿戴所见的影像当依赖于画面和声音的电影艺术遇到数字技术之时,影片的创作形式和制作流程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艺术家们从胶片与摄影机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用数字技术重新描绘和展示这个世界。电影数字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以摄影机为工具,用胶片为载体所摄录的影像以数字信号的方式采集到计算机中存储,并进行后期的编辑、加工、合成等处理,制作出电影成品后再以胶片的形式输出放映或直接使用数字放映机放映的电影制作方式。对传统胶片电影来讲,电影制作环节的数字化,它就是胶片电影过渡到完整意义上的数字电影的中间产物,是当下银幕影像上看到最多的电影形式,即采用了一些数字特技制作出来的胶片电影形式。目前电影制作主要停留在数字化上,电影传输的方式并没有改变。在前期拍摄中,仍旧采用饱和度和对比度极佳的胶片摄影机摄制,后期剪辑时才采用计算 机技术对所摄影像数字化,是真实景物影像与数字影像合成制作需求的必然产物,是对电影艺术不彻底的数字化。有文章这样诠释,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的,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②。完整意义上的数字电影的概念,是指电影制作包括前期脚本预演、中期影像拍摄、后期影片剪辑、图像合成和渲染输出等诸多环节,以及电影发行放映包括信号压缩、加密、刻录、传输、接收、放映、存储等整个流程均用数字格式统一,实现全数字化的电影。简言之,数字电影就是无胶片电影,它将代表着电影发展的未来。而用来制作数字电影所使用的技术就称之为数字电影技术。从数字技术到数字电影技术,从电影的数字化到数字电影,可看出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它是伴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①[美]尼葛洛庞蒂著.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P14②张文俊等编著.数字媒体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P2856????????????????????????????????????????????????????????????而逐渐广为使用的,它将成为未来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创作因素。7.6、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现状“十一五”期间,经过探索、试点基本形成了适合保定特点、适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体系。新型墙体材料、高效保温材料、密封材料、节能设备、保温管道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在 新建住宅中得到广泛应用。保定市相关部门承担的《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性能与无振捣砌体房屋结构体系研究》通过省科技厅的鉴定,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试验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获省建设厅科技成果奖。新型节能保温材料”高强饰面纤维硬质聚氨酯复合保温材料”的研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保定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要点》、《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等一批技术标准配套文件的编制完成,为本市墙改建筑节能工作推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7.7、三维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6-四、未尽事宜四、未尽事宜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论文告一段落。作为新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使用和转化的相关课题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仅作了一些初步的基础研究,作为阶段性成果,尚有许多未尽事宜:1、由于关于三维扫描技术的使用方面国内相关资料的极度缺乏和本人外语水平的局限,本文的论述范围仅限于国内的相关领域,缺乏对国外相关方面的应用研究。2、由于设备制造商对设备核心技术的保密,本文未能从仪器的内部构造中分析和印证实验中得出的相关结论。3、由于时间及精力所限,关于三维扫描仪的相关实验所涵盖的扫描对象不够全面,仅限于古建筑中的常见材料及构件,论文所包含的研究成果也仅适用于扫描对象为与古建筑类似的相关领域。这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三维激光扫描及其关键技术-7- 7.8、相关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国内外在技术方面的研究分为两个层次:宏观层面为城市总体环境量化分析和评价,微观层面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气候评价,其中包括日照、风场、可视度、温度、光环境,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分析,包括疏散模拟、可监视性等。总体可分为城市肌理、城市环境、形态布局、及信息虚拟四大类,作为对已有环境条件和建成环境的理性分析,量化指标方法能够提供动态的、持续的设计依据及多方案的科学判断(图1-10)。单层面内的单项研究已经从单一学科应用发展到跨学科应用的深度,同时还伴随着对于地域特色的讨论。25%6%城市肌理39%城市环境31%形态布局信息虚拟图1-10技术文献分类统计Fig1-10Statisticsoftechnicalresearchesclassificatio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纵观多年来量化指标方法的发展变化,技术涉及范围由二维平面上的相关分析转向三维立体空间中的相关分析。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和3D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由初期的单纯数据输入模式转变为”数据输入+输出”的混合模式。量化指标方法不再单方面为现有数据提供分析结果,或单方面产生各类设计方案,还能够根据原始输入数据创造多重选择,成为下一环节中的分析参数。量化指标方法设计的理论基础也逐渐吸收了当今科学理论中的更多方面成果,如分形学、统计学、流体力学、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等。从文献统计表格(附录A,表A-2)中可以看出,量化指标方法和城市设计 的结合点研究以单项论述为主,并无在整体城市设计中应用量化指标方法的系统研究,同时也缺少将量化指标与城市设计导则本身架构综合讨论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导则构建角度入手,研究于量化指标之上的,城市设计导则构建的优化方法,是对量化指标方法已有研究的整体分析和拓展。已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丰富而有力的数据来源,是本文研究的基础。-14-第1章绪论7.9、应用整合相关技术概念1.SOA(Service一OrientedArchitecture)SOA[6](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藕合。松藕合系统的好处有两点,一点是它的灵活性,另一点是,当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和实现逐渐地发生改变时,它能够继续存在。而另一方面,紧藕合意味着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之间的接口与其功能和结构是紧密相连的,因而当需要对部分或整个应用程序进行某种形式的更改时,它们就显得非常脆弱。对松藕合的系统的需要来源于业务应用程序需要根据业务的需要变得更加灵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比如经常改变的政策、业务级别、业务重点、合作伙伴关系、行业地位以及其他与业务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甚至会影 响业务的性质。我们称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业务为按需业务,在按需业务中,一旦需要,就可以对完成或执行任务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更改。2企业服务总线(Ente印五seservicesBus)[6]企业服务总线和以服务为导向的应用架构体系(sOA)紧密连接[6]梁爱虎精通s0A:基于服务总线的struts+EJ’B十webservice整合应用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在一起,企业服务总线是SOA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作为企业各部门,各种应用相互连通,相互交互的大动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顾名思义,企业服务总线为SOA提供了连通性基础架构,它是SOA架构中应用整合的骨干。在SOA架构上发布的业务服务是企业服务总线的“用户”,这些基于SOA架构的业务系统所开放出来的服务通过企业服务总线进行交互。它们的交互请求被以事件的方式进行发布和订阅。企业服务总线连接和整合企业IT基础结构,可以跨越不同的地域,支持不同的传输协议,它可以自动路由消息并且提供系统级的功能(例如,消息的格式自动转换),企业服务总线的实现必须是基于标准的规范,并且这些实现必须是安全的、可靠的,并且在非常高的流量压力情况下可管理。在遵循s0A架构的企业服务总线模式中,服务交互的参与方并不直接交互,而是通过企业服务总线提供虚拟化和管理功能来实现和扩展SOA的核心定义。因此一企业服务总线模式使请求者不用了解服务提供者的物理实现—从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部署人员的角度来看均是如此。总线负责将请求交付给提供所需功能和Qos的服务提供者。提供者接收他们要响应的请求,而不知道消息的来源。企业 服务总线本身对使用它的服务请求者和提供者均不可见。应用程序逻辑可以使用各种编程模型和技术调用或交付服务,而无需考虑是直接连接还是通过企业服务总线传递的,连接到企业服务总线是部署决策,应用程序源代码不会受到影响。总线是个逻辑的概念,上层的应用无需关心底层的拓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藕上层应用对下层物理拓扑结构的依赖性。当客户需求和负载增加的时候,企业服务总线服务器可以动态地添加进入这个总线来提供支持,也就是整个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不同的应用可以连接到不同的企业服务总线服务器来平衡各种负载。整个企业服务总线可以有很好的性能和均衡性,支持对MQ网络的无缝接入,以支持各种传统核心应用的接入,对现有的JZEE应用也能非常方便地集成和整合。企业服务总线支持许多交互类型,包括单向、请求/响应、异步、同步和发布/订阅。它还支持复杂事件处理,以产生一个事件作为该系列中的关系的结果。企业服务总线主要提供了以下能力:(1)中介:提供了消费者和提供者之间服务的集成,例如路由、定位、多种交互模式、多种传输协议和协议转换服务;(2)消息处理:对消息内容基于逻辑、消息和数据的转换,消息/服务汇聚、相关性和校验等处理:(3)安全:提供基本的安全服务,例如认证、授权和加密等;(4)Qos:提供交易管理的能力(原子交易、ws一交易)和实施支持、性能和可用性;(5)管理:提供集中的服务管理能力,包括服务定位、日志、流量、监控等。7.10、数据整合相关技术概念(一)数据仓库(DataM/arehouse)数据仓库概念的形成是以Pri、m S01utions公司副总裁WH.Inmon在1990年出版的《建立数据仓库(BuildingtheData晒/arehouse)》一书为标志的。[l]数据仓库的提出以关系数据库、并行处理和分布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基础,目的是解决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拥有大量数据、然而有用信息贫乏(Data一rich一Informationpoor)的问题。总的来说,数据仓库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面向主题与传统数据库面向应用相对应,主题是一个在较高层次将数据归类的标准,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数据仓库的集成特性是指在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之前,必须经过数据加工和集成,首先要统一原始数据中的矛盾之处,还要将原始数据结构做一个从面向应用向面向主题的转变。数据仓库的稳定性是指数据经加工和集成进入数据仓库后是极少或根本不修改的。数据仓库是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它要求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保存时限能满足进行决策分析的需要。数据仓库最根本的特点是物理地存放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是最新的、专有的,而是来源于其它数据库。数据仓库的建立并不是要取代数据库,它必须建立在一个较全面和完善的信息应用的基础上,用于支持高层决策分析,而事务处理数据库在企业的信息环境中承担的是日常操作性的任务。数据仓库按其关键技术部份分为数据的抽取、存储与管理以及数据的表现等三个基本方面:1.数据的抽取数据的抽取是数据进入仓库的入口。由于数据仓库是一个独立的[,」w.H.Inmon.Building小enataM俪ehouse.ThirdEdition.私leyComputer2005年 数据环境,它需要通过抽取过程将数据从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外部数据源、脱机的数据存储介质中导入到数据仓库。数据抽取在技术上主要涉及互连、复制、增量、转换、调度和监控等方面。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并不要求与联机事务处理系统保持实时同步,因此数据抽取可以定时进行,但多个抽取操作执行的时间、相互的顺序、成败对数据仓库中信息的有效性则至关重要。2.存储和管理数据仓库的真正关键是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仓库的组织管理方式决定了它有别于传统数据库,同时也决定了其对外部数据的表现形式。3.数据的表现;一数据表现实际上相当于数据仓库的门面,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多维分析、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方面。而多维分析又是数据仓库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多维分析领域的工具和产品更加注重提供基于W诊b前端联机分析界面,而不仅仅是在网上发布数据。,简单地描述,银行企业级数据仓库就是从核心业务系统、各种外围业务系统以及外部数据中抽取出有用的数据,并将其组织成便于用户分析使用的数据集合,供不同的应用平台发布出去。(二)数据集市(DataMart)数据集市就是企业级数据仓库的一个子集,它主要面向部门级业务,并且只面向某个特定的主题。数据集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访问数据仓库的瓶颈。从技术实现上来说,数据集市中的数据是逆规范的、汇总的数据。(三)操作数据存储(ODs)操作数据存储(OPeratipnalDatastorage)[2]是一个包含了面向主题、集成、可变、当前的(或最近一个阶段)和详细的操作信息。在中央数据库中通过设立了一个数据转换与缓冲的层次一ODS(Operational Datastore)层来进行数据的整理,作为ETL(抽取口]w.H.Inmo拜.BuildingtheDataWarehouse.ThirdEdition.WileyComputerZOos年转换装载机制)处理的一部分,以方便对源数据作一些比较!复杂的转换与清洗工作,目的是为了借助数据仓库引擎强大的复杂查询处理能力,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数据转换与清洗。(四)ETL数据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二)、装载(Load)的过程称为ETL过程。ETL在进行抽取、转换和装载的同时提供数据质量的管理,弃且,ETL贯穿了整个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全过程,完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与调度。ETL在整个数据仓库应用中的分布及作用如下图所示:前前端展现现数数据集市市市报表集市市数数据仓库库......OOODSSS--数数据接口口业业务系统统ETLZ过程调度ETLIEXtract图一ETL在数据整合架构中的分布及应用ETL贯穿于数据整合技术体系的几乎所有环节,其数据处理过程包括:1.E:数据抽取从数据源系统抽取数据仓库系统所需的数据,数据抽取采用统一的接口,可以从数据库抽取数据,也可以从文件抽取。对于不同数据平台、源数据形式、性能要求的业务系统,以及不同数据量的源数据,可能采用的接口方式不同,为保证抽取效率,减少对生产运营的影响,、对于大数据量的抽取,采取”数据分割、缩短抽取周期”则,对于直接的数据库抽取,采取协商接口表的方式,保障生产系统数据库的安全。2.T:数据转换主要是针对数据仓库建立的模型,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来实现数据从业务模型到分析模型的过程,通过内建的库函数、自定义脚本或其它的扩展方式,实现了各种复杂的转换,并且支持调试环境,清楚地 监控数据转换的状态。数据转换是真正将源数据变为目标数据的关键环节,它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类型转换、数据清洗、数据拆分、数据汇总计算、数据拼接等,保证来自不同系统、不同格式的数据和信息模型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并按要求装入数据仓库。3.L:数据加载将转换后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可以采用数据加载工具,也可以采用API编程进行数据加载。数据加载策略包括加载周期和数据追加策略,对于企业级应用,可以采用ETL工具进行功能封装,向上提供监控与调度接口的方式。数据加载周期要综合考虑经营分析需求和系统加载的代价,对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加载周期,但必须保持同一时间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五)数据模型(DataModel)‘数据模型是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一种抽象。通过优化数据模型;达到优化数据存储,提高数据访问查询的效率;数据模型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应用需求,合理地组织数据存储,恰当地使用数据存储粒度的切割。一个高效的数据模型是整个系统运行性能提高的重要保障。数据模型的设计过程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3个阶段,金融逻辑数据模型是金融信息化规划的重要载体,它与业务流程、应用系统和技术平台一同构成了”银行信息架构”的主体。(六)联机分析(OLAP)OLAP—联机分析处理(On一LineAnalyticalprocessing)是与OLTp—联机交易处理(On一LineTransactionProcessing)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分析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对企业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访问,从而获得对数据更深入的理解和知识发现的一种技术。oL”技术是与多维数据模型的概 .念共生的。多维数据模型是借助数据建模的手段将普通的2维数据以多维的形式组织起来,这些所谓的维度就是数据分析的角度,通常包括:时间、机构、币种、科目、信用等级、行业等等。通过多维数据模型,可以实现灵活的汇总、钻取、旋转、切片操作,以及进行各种条件组合的即席查询功能。(七)商务智能(Bl)商务智能—Bl(BusineSSIntelligence),是一种将存储于各种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成有用信息的技术。它起源于经营信息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继承和拔高。它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在银行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商务智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使企业能精确地把握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作出快速而准确的管理决策。(八)数据挖掘(DataMining)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过程。广义的观点认为,数据挖掘就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是融合与互动发展的,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协同工作,一方面,可以迎合和简化数据挖掘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和能力,确保数据挖掘中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数据挖掘技术己经成为数据仓库应用中极为重要和相对独立的手段与工具。8、应用8.1、室内花园在可持续办公景观中的应用 办公建筑室内生态环境条件大异于室外条件,通常光照不足,空气湿度低,空气不大流通,温度较恒走。因此并不利于植物生长,为了保证植物生长条件,除选择较能适应室内生长的植物种类外,还要通过人工装置的设备来改善室内光照、温度、空气湿度、通风等条件,以维持植物生长。1)光照541.室内光照概况:室内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如果光照强度达不到光补偿点以上,将导致植物生长衰弱,甚至死亡。综合国内外各方面光照与植物生长关系的资料,一般认为低于3001x的光照强度,植物不能维持生长;照度在300-800lx,若每天保证能延续8-12小时,则植物可维持生长,甚至能增加少量新叶;照度在800-1600lx,若每天能延续8-12小时,植物生长良好,可换新叶;照度在1600lx以上,若每天延续12小时,甚至可以开花。除了有夭窗或落地窗条件外,仅靠室内一般漫射光,不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2.室内光照来源及分布状况1)自然光照:来源于顶窗、侧窗、屋顶、天井等处,自然光具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光谱成分,无需成本,但是受到纬度、季节及天气状况的影响,室内的受光面也因朝向、玻璃质量等变化不一。一般屋顶及顶窗采光最佳,植物受干扰少,光强及面积均大,光照分布均匀,植物生长匀称。而测窗采光则光强较低,面积较小,且导致植物侧向生长。侧窗的朝向同样影响室内的光照强度。2)直射光:南窗、东窗、西窗都有直射光线,而以南窗直射光线最多,时间最长,所以在南窗附近可配植需光量大的植物种类,甚至少量观花种类。如仙人掌、蟹爪兰、杜鹃花等。当有窗帘遮挡时,可植虎尾兰、吊兰等稍耐荫的植物。3)明亮光线:东窗、西窗除时间较短的直射光线外大部分为漫射光线,仅为直射光 20%-25%的光强。西窗夕阳光照强,夏季还日适当遮挡,冬季可补充室内光照,也可配植仙人掌类等多浆植物。东窗习配植些橡皮树、龟背竹、变叶木、苏铁、散尾葵、文竹、豆瓣绿、冷水花等。4)中度光线:在北窗附近,或距强光窗户加远处,其光强仅为直射光的10%左右,只能配植些蕨类植物冷水花、万年青等种类。5)微弱光线:室内四个墙角,出及离光源6.5cm左右的墙边,光线微弱,仅为直射光的3%-5%。宜配植耐荫的喜林芋棕竹等。553.人工光照:室内自然光照不足出维持植物生长,故需设置人工光照来补充。常贝的有白炽灯和荧光灯。二者的优缺点如下:前者灯的外形很多,可设计成光强的聚光灯。优点是光源集中,紧凑,安装价格低;体积小,种类多,红光多。缺点是能量功效低,光强常不自满足开花植物的要求;温度高,寿命短;光线分布不均匀等。故应用于居住双境中宜与天然光或具蓝光的荧光灯混用,并要夸虑与植物间的距离不要太近,以免灼伤。荧光灯是最好的人工光照。优点是能量功效大,比白炽灯放出的热量少寿命长;光线分布均匀,光色多,蓝光较高,有利于观叶植物生长。缺点是费电及安装成本较高;光强不能聚在一起,灯管中间部分光效比两端高,日光低。此外,还有水银灯常用于高屋顶的商业环境,但成本很高。2)温度用作室内造景的植物大多原产在热带和皿热带,故其有效的生长温度以18-24℃为宜,夜晚与白天温差以10℃为好,避免温度骤变。白天温度过高会导致过度失水,造成萎蔫;夜晚温度过低也会导致植物受损。故常设置恒温器,在夜间温度下降时增添能量。顶窗的启闭可控制空气的流通来调节室内温、湿度。3)湿度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不利植物生长,过高人们会感到不舒服,一般控制在40-60%对两者均有利。室内造景口寸,设置水池、叠水瀑布、喷泉等均有助于提高空气湿度。如无这些设备时,增加喷雾,湿润植物周围地面及套盆栽植也有助于提高空气湿度。4)通气室内空气流通差,常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发生叶枯、叶腐、病虫滋生等,故要通过窗户的开启来进行调节。此外,设置空调系统及冷、热风可予以调节。5)室内植物的选择近数十年,室内绿化发展迅速,不仅体现在植物种类增多,同时配植的艺术性及养护的水平也愈来愈高。室内植物主要以热带温室内生长的观叶种类为主,间有少量赏花、赏果种类,现例举如下:1.攀缘及垂吊植物:56常春藤类(Hederaspp.)、绿萝(Scindapsusaureus)、薛荔(Ficuspumila)、玉景天(Sedummorganianum)、吊金钱(Ceropegiawoodii)、吊兰(Chlorophyiumcapense)、银边吊兰(Chlorophyiumcapensevar.marginata)、吊竹梅(Zebrinapendula)、鸭跃草(Commelznacommunis)、紫鹅绒(Gynuraaurantacea)、球兰(Hoyacarnosa)、贝拉球兰(Hoyabella)、心叶喜林芋(Philodendronoxvcardium)、小叶喜林芋(Philodendronscandens)、琴叶喜林芋(Philodendronpanduraeforme)、安德喜林芋(Philodendronandreanum)、长柄合果芋(Syngonzumpodophyllum)、白蝴蝶(Syngoniumpodophyllumcvwhitebutterfly)、南极白粉藤(Cissusantarctica)、白粉藤〔Cissusrepens)、紫青葛(crzssusdiscolor)条纹白粉藤(Cissusstriata)、菱叶白粉藤(Cissusrhombifolia)、麒麟尾(Epipremnumpinnatunz)、龟背竹(Monsteradeliciosa)、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2.观叶植物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旱伞草(Cyperusalternifolius)、一叶兰(Aspidlsiraelatior)、虎尾兰(Sansevieriatrifasciata)、金边虎尾兰(Sansevieriatrifasciatacv.Laurentii)、桂叶虎尾兰〔Sansevieriacylindrica)、短叶虎尾兰(Sansevieriahahnii)、广叶虎尾兰(Sansevieriathyrsiflora)、鸭拓草(Commelinecommunis)、冷水花(Pileanotata)、花叶荀麻(Pileacadierei)、透茎冷水花(Pileapumila)、文竹(Asparasplumosa)、鸡绒芝(Asparagusplumosavarnanus)、天门冬(Asparagussprengeri)、佛甲草(Sedumlineare)、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紫背竹芋(Calatheainsignis)、斑纹竹芋(Calaiheazebrina)、大叶竹芋(Calatheaornata)、花叶竹芋(CalaihealeOpardina)、孔雀竹芋(CalatheamakOyana)、斑叶竹芋(Calatheawarscewiczzi)、竹芋(Marantaarundinacea)、豹纹竹芋(Marantabicolor)、皱纹竹芋(Marantaleuconeura)、构叶(Phryniumplacentarium)、花烛(Anthuriulnandraeanum)、深裂花烛(Anthuriumvariabille)、网纹草(Fittoniaarundinacea)、白花网纹草(Fitioniaverschaffeliii)、白花紫露草(Tradescatiafluminensis)、57含羞草(Mimosapudica)、大叶井口边草(Pteriscretica)、鹿角蕨(Platyceriumbifurcatum)、巢蕨(Neottopterisnidus)、铁角藤(Aspleniumbulbiferum)、铁线蕨(Adiantumcapillusveneris)、波士顿蕨〔Nephrolepisexaltatavar.Bostoniensis)、肾藤(Nephrolepisauriculata)、圣诞耳藤(Polysti-cumacrostichoides)、麦冬类(Liriopespp.)、剑叶朱蕉(Cordylineaustralis)、朱蕉(Cordylinefuticosa)、长叶千年木(Cordylinestricta)。紫叶朱蕉(Cordylineterminalis)、细紫叶朱蕉(Cordylineterminalisvar.bella)、龙血树 (Dracaenadroco)、巴西铁树(Dracaenafragrans)。花叶龙血树(Dracaenafragranscv.Massangeana)。白边铁树(Dracaenaderemensis)、星点木(Dracaenagodseffzana)、马尾铁树(Dracaenamarginata)。富贵竹(Dracaenasanderiana)、珊瑚凤梨(Aechmeafasciata)、彩叶凤梨(Neoregliacarolinae)、凤梨(Ananascomosus)、艳凤梨(Ananascomosusvar.variegata)、水塔花(Billbergiapyramidalis)、狭叶水塔花(Billbergianutans)、姬凤梨(Cryptanthusacaulij)、花叶万年青(nieffeapicta)、广东万年青(Aglaonemamodestum)、红背桂(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二色红背桂(Excoecariabicolor)、孔雀木(Dizygothecaelegantissima)、八角金盘(Fatsiajaponica)、鸭脚木(Scheffleraactinphylla)。南洋杉(Araucariaheterophylla)、苏铁(Cycasrevoluta)、蓖齿苏铁(Cycaspeciinata)、橡皮树(Ficuselastica)、垂叶榕(Ficusbenjamina)、琴叶榕(Ficuslyrata)、变叶木(Codiacumvariegatum)、袖珍椰子(Chamaedoreaelegans)、茸茸椰子(Howeiaforsterana)、三药槟榔(Arecatriandra)、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软叶刺葵(Phoenixrebelenii)。燕尾棕(Pinangadiscolor)、筋头竹(Rhapisexcelsa)、轴搁(Licualaortunei)、短穗鱼尾葵(Caryotamitis)、花叶芋(Caladiumbicolor)、皱叶椒草(Peperomiacaperata)、银叶椒草(Peperomiahederzfolia)、翡累椒草(Peperomiamagnoliaefolia)、卵叶椒草(Peperomiaobtuszfolia)、豆瓣绿〔Peperomiatetrophylla)、虾脊兰类(Calanthespp.)、秋海棠类(Bgoniaspp.)、香茶菜属(Plectran-thusspp.)。586)芳香、赏花、观果植物 桅子花(Gardeniajasminoides)、桂花(Osmanthusfragrans)、大岩桐(Sinningiaspeciosa)、春兰(Cymbidiumgoeringii)、铃兰〔Convallariamaialis)、含笑(Mzcheliafigo)、米兰(Aglaiaodorata)、夜合(Magnoliacoco)、玉簪(Hostaplantaginea)、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金粟兰(Chloranthusspicatus)、九里香(Murrayapaniculata)、君子兰(Cliviaminiata)、火鹤花(Arisaemascherzerianum)、报春花(Primulamalacoides)、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ionantha)、伽篮菜(Kalanchoelaciniata)、杜鹃属(Rhododendronspp.)、山茶(Camellajaponica)、八仙花(Hydrangeamacrophylla)、龙吐珠(Clerodendronthomsonea)、黄蝉(Allemadaneviifolia〕黄脉爵床(Aphe1andrasquarrosa)、球兰(Hoyacarnosa)、四季海棠(Begoniasenzperflorens)、朱砂根(Ardisiacrenata)、紫金牛(Ardisiajaponica)、拘骨(Ilexcornuta)、南夭竺(Nandinadomestica)、日本茵芋(Skimmiajaponica)。7)室内庭园植物景观设计室内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服从室内空间的性质、用途,再根据其尺度、形状、色泽、质地,充分利用墙面、天花板、地面来选择植物材料,加以构思与设计,达到组织空间、改善和渲染空间气氛的目的。1.组织空间:大小不同空间通过植物配植,达到突出该空间的主题,并能用植物对空间进行分隔、限定与疏导。1)组织游赏近年来许多大、中型公共建筑的底层或层间常开辟有高大宽敞、具有一定自然光照及有一定温、湿度控制的”共享空间”,用来布置大型的室内植物景观, 并辅以山石、水池、瀑布、小桥、曲径,形成一组室内游赏中心。西欧各国有很多超级市场,室内绿化设计非常成功。进而还建设了全气候、室内化的商业街,成为多功能的购物中心。为提高营业额,都很重视植物景观的设计,使顾客犹如置身露天商场。不但有绿萝、常春藤等垂吊植物,还有垂叶榕大树、应时花卉及59各种观叶植物。日本妇女善插花,一般超级市场及大百货商店常举行插花展览,吸引女顾客光临参观并购物。也常设置鲜花柜台,既营业又美化商业环境。底层或层间常设置大型树台,宽大的周边可供顾客坐下略事休息。更有在高大的垂叶榕下设置桌椅,供饮食、休息。同样原理,在办公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如大堂、空中花园)可采用同样方法来处理,使人们在办公之余在身心得到休憩。一些租借性商业用办公室的办公大楼,为提高甲、乙方谈判的成功率,以及于静、优美的办公环境,则更注意室内的植物景观。建筑设计时已为植物景观留出空间,如英国某办公大楼,办公室布置在楼的周边,而楼的中心空出来布置层间及底层花园,电梯面向花园处为有机玻璃,故电梯上下时乘客可以一直观景。办公室内面对各层花园处都用落地玻璃墙。因此虽在室内谈判交易,犹如置身于自然的环境中;气氛和谐、惬意,从心理上分析,增加了交易的成功率。欧美一些国家展览温室内的园林景观也值得称道。室内微地形起伏,有水池、瀑布、山石、道路、小桥等,植物植于地下,而不用盆栽,尤其是个别热带温室,在室内挖下1.5一2m深,其上种植热带沟谷喜荫湿的植物,同时也等于提高了温室高度;墙上贴以上水石,种植蕨类植物;室内的植物配植充分利用热带雨林中的附生、寄生景观,既有郁郁葱葱的观叶植物,也有很多色彩绚丽的兰科、凤 梨科以及众多的彩叶植物。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旁的咖啡馆内用棕榈科植物及垂叶榕等大树布置热带景观,用带树皮的松树原木造成小桥、栏杆、小亭,顾客饮咖咖时,犹如身处热带丛林的自然环境中,感到轻松愉快。2)分隔与限定某些有私密性要求室内环境,为了交谈、看书、独乐等,都可用植物来分隔和限定空间行成一种局部的小环境。某些商业街内部,甚至动物园鸣禽馆中也有角植物进行分隔。一分隔:司运角花墙、花池、桶栽、盆栽、等方法来划定界线,分隔成有一定透漏,又略有隐蔽的空间。要做到似隔非隔。相互交融的效果。但布置时一定要考虑到行走及坐下时视觉高度。限定:花台,树木、水池、叠石等均可成为局部空间中的核心,形成相对立的空向,供人们休息、停留欣赏。603)揭示与导向在一些建搅空间灵活而复杂的公共娱乐场所,通过植物的景观设计可起到组织路线、疏导的作用,主要出入口的导向可以用观赏哇强的或体量较大的植物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可用植物做屏障来阻止错误的导向,使之不自觉地随着植物布置的路线疏导。2.改善空间感:室内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是创造优美的视觉形象,也可通过人们嗅觉、听觉及触觉等生理及心理反应,感觉到空间的完美。1)连接与渗透建筑物入口及门厅的植物景观可以起到人们从外部空间进入建筑内部空间的一种自然过渡和延伸的作用,有室内、外动态的不间断感。这祥就达到了连接的效果。室内的餐厅、客厅等大空间也常透过落地玻璃窗,使外部的植物景观渗透进来,作为室内的借鉴,并扩大了室内的空间感,使枯燥的室内空间带来一派生机。日本、欧美很多大宾馆及我国北京香山饭店都采用此设计方法。 植物景观不仅能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也有助于相互连接,融为一体。如上海龙柏饭店用一泓池水将室内外三个空间连成一体。前边门厅部分池水仅仅露出很小部分,大部为中间有自然光的水体,池中布置自然山石砌成的栽植池,栽植南迎春、苔蒲、水生鸢尾等观赏植物,后边很大部分水体是在室外。一个水体连接三个空间,而中间一个空间又为二堵玻璃墙分隔,因此渗透和连接的效果均佳。2)丰富与点缀室内的视觉中心也是最具有观赏价值的焦点,通常以植物为主体,以其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吸引游人的视线。除活植物外,也可用大型的鲜切花或干花的插花作品。有时用多种植物布置成一组植物群体,或花台、或花池。也有更大的视觉中心,用植物、水、石,再借光影效果加强变化,组成有声有色的景观。墙面也常被利用布置成视觉中心,最简单的方式是在墙前放置大型优美的盆栽植物或盆景,也有在墙前辟栽植池,栽上观赏植物,或将山墙有意凹入呈壁龛状,前面配植粉单竹、黄金间碧玉竹或其他植物,犹如一幅壁画。也有在墙上贴拴山61石盆景、盆栽植物等。3)衬托与对比室内植物景观无论在色彩、体量上都要与家具陈设有所联系,有协调,也要有衬托及对比。苏州园林常以窗格框以室外植物为景,在室内观赏,为了增添情趣,在室内窗框两边挂上二幅画面,或山水、或植物,与窗夕个活植物的画面对比,相映成趣。北方隆冬天气,室夕卜白雪皑皑,室内暖气洋洋,再用观赏植物布置在窗台、角隅、桌面、家具顶部,显得室内春意盎然,对比强烈,一些微型盆栽植物,如微型月季、微型盆景、摆置在书桌。几案上,衬托主人的雅致。4)遮挡、控制视线 室内某些有碍观瞻的局部,如家具侧面,夏日闲置不用的暖气管道、壁炉、角隅等都可用植物来遮挡。8.2、济南城市建筑色彩应用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济南的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建筑外观格局也逐渐呈现多元化。但城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并没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而适时提高,由于对城市建筑色彩的重视程度不够,审美修养较低,济南市目前的城市色彩状况并不理想。如有一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老建筑,其建筑色彩非常单调、乏味,而且建筑的外观损坏严重,这严重影响了济南的良好的城市形象,给人们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城市印象;还有一些建筑在当时建造时没有或很少考虑①http://baike.baidu.com/view/2994.htm31建筑色彩的地域性,这些形式各异、色彩杂乱的建筑集中在一起,导致济南市的建筑色彩严重缺乏整体感。整体感良好的城市色彩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特色,因此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幸的是,目前济南市已经意识到了城市建筑色彩混乱不堪所带来的问题,已开始对济南的城市色彩进行整治。目前济南在挂牌出让国有土地时,已经开始对建筑色彩提出相关要求,杜绝建筑色彩的无序使用。以济南市挂牌出让的位于奥体文博片区的四块土地为例,由于该片区的主体建筑高度均在100米以上,为维护经十路两侧景观带和建筑景观的协调一致,特要求这四个地块的规划布局方案必须满足奥体文博中心片区城市设计的要求,如要求拟建建筑物的风格须以现代风格为主,建筑色彩彩度不宜太高等,以突出商业金融业的环境特质并与周边公共空间相协调。 8.3、空中花园在办公景观中的应用和技术措施办公建筑环境需要大力发展屋顶花园来改善环境。屋顶花园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古代苏美尔人所建的乌尔城大庙塔。而真正的屋顶花园的代表作则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并因其造园艺术上的成就和作为古代文明的象征而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自此之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建造了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50和屋顶绿化工程,如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屋顶花园、英国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加拿大温哥华凯泽资源大楼屋顶花园、日本同志社女子大学图书馆屋顶花园和香港太古城天台花园等。这些花园多建在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屋顶或天台,与其建筑设计相统一。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研究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技术。20世纪70年代,广州的方宾馆的屋顶花园成为我国最早建造的、按统一规划设计的、与建筑物同步建成的屋顶花园。屋顶花园可以分为:1.休闲屋面:在对屋顶进行绿色覆盖的同时,建造园林小品、花架、廊亭等,营造出高雅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2.生态屋面:在屋面上覆盖绿色植被的同时配套给排水设施,使屋面具备隔热保温、净化空气、阻噪吸尘和增加氧气的功能,从而有效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达到提高人居生活品质的效果。3.种植屋面:由于屋顶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和远离污染源的特点,将屋顶变成一个种植瓜果蔬菜的绿色庭院,营造出都市田园的氛围。4.复合屋面:是集”休闲屋面”、”生态屋面”和”种植屋面”于一身的屋面处 理方式。在一个建筑物上既有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有生态种植的形式。这种针对不同样式的建筑所采用的综合性屋面处理模式能够兼优并举,促使环境的优化组合,并且使一个建筑物呈现多样性。屋顶花园的作用:保证特定范围内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和良好生活环境:一个绿化屋顶就是一台自然空调绿化地带和绿化屋顶,可以通过土壤的水分和生长的植物降低大约80%的自然辐射,减少建筑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有实验证明:和没有绿化的屋面相比,绿化屋顶可以降温。在酷热的夏天,当温度30度时,没有绿化的地面已达到不堪忍受的40-50℃,而绿化屋顶基层10cm处,温度则为舒适的20℃。而在冬天,绿化屋顶就象一个温暖罩保护着建筑物。对建筑构造层的保护:现代建筑多为平屋面建筑,屋顶构造的破坏多数情况下51是由屋面防水层温度应力引起的,由于温度变化会引起屋顶构造的膨胀和收缩,建筑材料因为受到很大的负荷,致其强度降低,寿命缩短,一旦建筑物出现裂缝将导致雨水的渗入,形成渗漏。。如果将屋顶进行绿化,不但可以调节夏天和冬天的极端温度,还可以对建筑物构件起到相当大的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屋顶绿化可以通过储水,减少屋面泄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通常在进行城区建设时,地表水都会因建筑物而形成封闭层。降落在建筑表面的水按惯例都会通过排水装置引到排水沟,然后,不是输送到澄清池就是直接转送到自然或人工的排水设施。这种常用的做法中,屋顶水同其它严重污染的水混合在一起被作为废水处理,而不是作为很有价值的自然资源擅加利用。屋顶绿化则提供了储存降水的 可能性,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显著减少处理污水的费用。有实验表明绿化屋顶可以使降水强度减低70%(VEITSHOEHEIM的巴代利亚园艺站)。因此,在现代的许多城市和地区,当屋顶绿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屋面排水可以大量减少。这无疑可以节省城市排水工程用于下水管道、溢洪管或储水池的费用。绿化屋顶具有储水功能:绿化屋面可以把大量的降水储存起来。实验表明,大约有一半的降水留在屋面上,存在于基层或通过植物蒸发掉。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和乡镇,已经开始将地面水和污水分开计算污水费用,这也为屋顶绿化提供了节省费用的可能性。屋顶绿化可以使自然降水渗入地下:因为建筑系统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是封闭的,绿化屋顶系统本身并不能把地表水渗漏掉。故屋顶水应该不再引向下水道而是让其渗入地下,或蒸发掉,重新形成地下水和自然水。可见,屋顶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开端。为了保证种植屋面上的植物既能培育生长,又要防水和排除积水,做到不渗不漏,才能满足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果一旦发生渗漏现象,整个屋面必须翻工重做,不但工程量大,费用也较昂贵,因此,防水排水问题是解决好荷载问题之后最重要的问题了。在本设计中的屋顶防水处理采用的是1:2.5水泥砂浆铺好厚度为20mm~30mm的找平层;用3mm厚的APP聚酯卷材和3mm厚的抗根卷材做好防水层,用1:3水泥砂浆做好厚30mm的保护层;用100mm~150mm厚的卵石做好排水层;用52每平方米250克~300克的聚酯无纺布做好过滤层;最后是250mm厚的植物土壤层。如此选材和施工,就可根治屋顶花园的渗漏问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大量地下室顶板上的‘绿地”。 全国建筑协会防水专业委员会理事邓天宁认为,屋顶花园的防水要比一般住宅防水要求高一级,即起码是二级防水,二层柔性防水层。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叶林标将种植屋面各构造层次分为七层:种植介质、隔离过滤层、排水层、耐根系穿刺防水层、卷材或涂膜防水层、找平层和找坡层。隔离过滤层是在种植介质和排水层之间,采用无纺布或玻纤毡,可以透水,又能阻止泥土流失。隔离过滤层的下部为排水层,排水层可采用专用的、留有足够空隙并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塑料排水板、橡胶排水板或粒径为20mm~40mm、厚度80mm以上的鹅卵石组成。耐根系穿刺防水层是起隔断根系以免破坏防水层作用的,通常采用铝合金卷材、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聚氯乙烯等作为耐根系穿刺防水层。卷材或涂膜防水层是在耐根系穿刺防水层下部再铺设的1~2道具有耐水、耐腐蚀、耐霉烂和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强的卷材(如高分子卷材)或防水涂料等的柔性防水层。找平层是用水泥砂浆等找平以便在其上铺设柔性防水层。找坡层则是为了便于迅速排除种植屋面的积水,宜采用结构找坡,其坡度宜为1%~3%[22]。种植介质是屋面种植的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层。由于屋顶承重所限,要求所选用的种植介质应具有自重轻、不板结、保水保肥、适宜植物培育生长、施工简便和经济环保等性能。一般可选用种植土、草炭、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细砂和经过发酵处理的动物粪便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泥炭可作为主要的栽培基质,它的容重很小,一般干重在0.2-0.3克/厘米2间,而普通土壤的容重是1.25-1.75克/厘米3,湿重约在1.9-2.1克/厘米3 间。由此可以推算出泥炭在干重时是普通土壤重量的18-20%,而湿重是普通土壤重的33%,建造屋顶花园如果100%用泥炭,则可减轻2/3-3/4的重量。当然,建造屋顶花园不可能全用泥炭。一则全用泥炭相对成本偏高,二则全用泥炭的最大缺陷是抗风固根力不够强。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采用在二份普通土中渗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来建造屋顶花园。或者还可加入适量的糠灰。这样不仅可减轻土基重量的25-30%,而且也改善了土基的透气性和土基的养53分,所以说,泥炭是建造屋顶花园的理想材料。种植层的厚度一般依据种植物的种类而定:草本150—300mm,花卉小灌木300—450mm,大灌木450—600mm,浅根乔木600—900mm,深根乔木900—1500mm。归还大自然有效的生态面积,完善生态系统:屋顶上首先为叶蜂、步行虫和蝴蝶找到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另外,因其地理位置少受人为干涉,在屋顶上还可以繁殖一些濒危的植物种类。美国芝加哥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正推动一项屋顶花园工程来为城市降温。日本东京明文规定新建筑占地面积只要超过1000平方米,屋顶的1/5必须为绿色植物所覆盖,否则开发商就得接受罚款。国内如深圳、重庆、成都、广州、上海、长沙、兰州、武汉等城市,有的已经对屋顶进行开发,如广州东方宾馆屋顶花园、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室内屋顶花园、上海华亭宾馆屋顶花园等;有的城市已把城市楼群的屋顶作为新的绿源。多年来屋顶花园的建设一直没有一个标准模式和规范工艺所以暴露出了很多缺陷和不足,比如:不能长时间防渗抗漏,水土流失,污染严重,植物配置不合理,荷载超标,建造成本过高等。因此要解决根系固定,防水,植物配置的适生性等问 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屋顶绿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开阔空间营造起来的花园价格非常昂贵,其中土地资金占很大一部分。屋顶花园则相对有很大的优势,从占用土地上讲它是免费的。人们建设一栋楼房,等于销毁一块土地,我们若是把屋面建成生态型的屋面系统,种植瓜果蔬菜或者各种植物,就能更好地保存和稳定现有的生存环境,就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8.4、传统园林中的冷色系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应用传统园林中的南方园林建筑色彩多以青砖灰瓦为主,从这些色彩上的运用也能看出是采用了色彩理论中的冷色系。冷色的色彩中主要是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冷色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由于冷色光波长较短,可见度低,在视觉上有退远的感觉;在面积上冷色有收缩感,同等面积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比暖色面积感觉要小。在园林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采用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能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园林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获得面积同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略大于暖色。冷色在心理上有降低温度的感觉,在炎热的夏季和气温较高的南方,采用冷色会给人产生凉爽的感觉[18]。例如:南京中山陵的建筑屋面以瓦蓝色为主(如图5.4.2-1、5.4.2-2),从入口拾级而上,远看蓝色与白色构成的建筑在两边深绿色的雪松陪衬下,使人产生一种可敬的肃穆感。在园林设计中,如在一些较大的广场中有些草坪、特别是花卉组合方面,冷色也常常与白色和适量的暖色搭配,能产生明朗、欢快的气氛。图5.4.2-1中山陵图5.4.2.-2 中山陵图片来源:《中国近代建筑》图片来源:《中国近代建筑》8.5、传统园林中的对比色系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应用传统园林中的岭南园林中对植物色彩的把握就是采用了对比色的应用。这里讲的对比色主要是指补色的对比,补色在色轮表中处在相互正对的角度,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对比色在园林设计中,适宜于广场、游园、主要入口和重大的节日场面,因为补色对比从色相等方面差别很大,对比效果强烈、醒目,利用对比色组成各种图案和花坛、花柱、主体造型等,能显示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欢快、热32烈的气氛,这种方法在园林设计中使用较多。对比色在花卉组合中常见的有:黄色与蓝色的三色堇组成的花坛,橙色郁金香与蓝色的风信子组合图案等都能表现出很好的视觉效果[19]。例如:建国50周年庆典大会,大型立体花坛给人热烈、鼓舞和兴奋,就是以对比色块组成的(如图5.4.3-1)。又如西安的钟楼广场,形成不同明度的色相对比,以暗红色的大理石为主,分块嵌着草绿色的草坪,给人一种明快的休闲感。在补色对比中,还有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对比,不同在面积的对比,在园林设计中,特别是植物花卉组合中应用较为广泛。补色对比的运用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通常所描绘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园林景观即是该方式的具体体现。长年树叶呈红色的红叶李、红叶碧桃、红枫、红叶小檗、红继木等以及在特定时节红花怒放的花木,如春季的贴梗海棠、紫荆,夏季的花石榴、紫薇,秋季的木槿一串红等品种最为常用。在大面积的绿色空间内点缀 小体量的红色品种,形成醒目明快,对比强烈的景观效果[82]。又如:杨凌后稷教稼园的景观设计在思想和方法方面就借鉴了传统文化思想,采用了对比色彩的处理方法,在景区的主要节点处设计一圆形的大广场,颜色为青蓝色,圆形广场的中央设计了方形梯形台子,上面附着体现农耕历史的园林小品,颜色为土黄色,寓意在传统的思想中,五帝、五色,其中皇帝居中,而且代表黄为土,土生金的传统思想,在视觉中黄色与青蓝互为补色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台子的景观性更为突出。8.6、现代园林景观中不同色系对传统园林色彩方法的应用5.4.1传统园林中的暖色系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应用5.4.1传统园林中的暖色系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应用传统园林中的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多鲜艳华丽,琉璃瓦、红柱、彩绘,放映出皇家园林的大气,以黄色、红色、橙色为主,从这些色彩上的运用看出采用了色彩理论中的暖色系。暖色系主要指红、黄、橙三色以及这三色的邻近色。暖色系的色彩中,波长较长,图5.4.1-1九九昆明世博会的迎宾大道图片来源:《中国园林文化》31可见度高,色彩感觉比较跳跃,是一般园林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色彩,红、黄、橙色在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热烈、欢快等,暖色有平衡心理温度的作用,因此宜于在寒冷地区应用。在现代景观团体设计中多用于一些庆典场面。如主要人口和门厅及广场花坛等环境,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感[17]。例如:九九昆明世博会的迎宾大道上和主入口内以红色为主构成的主体花柱,结合 地面黄色、红色组成曲线图案的花坛,给游人以热烈的亲切感、欢快感。象征着欢迎来自远方宾客的涵义,从而形成一种欢畅热烈的气氛顿时提高游客的观赏兴致。8.7、高校景观规划原则与应用163.2人性化原则3.2人性化原则人性化设计的基石是环境心理学和行为理论,讲究一切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综合考虑身处校园环境之中的人们尤其是学生的工作、学习、交通、文化活动、交往、归属感、舒适度、私密性、审美需求等,结合校园活动的规律进行未雨绸缪。近年来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的服务的呼声也逐渐强烈起来——便道上的盲道设置,建筑入口无障碍通道,电梯、洗手间专为行动不便人士所做的改进等等。景观设计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预留的景观道路没人去走,整齐的草地被踩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路,笔直如线的绿篱上出现几处不和谐的豁口,停车场内遮阴的树木被撞得东倒西歪,预留的运动器械、园林桌椅无人问津等等,这不能全怪人们素质不高,景观设计师也应反思,做规划时是不是没有经过充分调研,对人们的真实需求缺乏了解,只是一厢情愿希望或是强迫人们遵从设计者的安排,而不管这种安排是否违背了人们的习惯或情感。国内景观尤其应该引起景观规划者注意的是大片草坪中园路设计问题,如图3-2是南开大学草坪中被践踏出来的小路,这是没有考虑到草坪地块大而人们会抄捷径的问题,图3-3中显示的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这段园路旁边又被踩出一条土路,如果设计之初将人流量考虑进去,园路适当留宽,应该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8.8、高层建筑群落在城市形态规划控制中的应用在现代的城市发展中,城市建筑密度不断增大,高层建筑建设活动异常活跃,对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环境景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群落作为城市形态的主要构成要素,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在城市形态设计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尽管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对城市个别局部地区进行城市设计,对高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开始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城市的整体面貌还是显得杂乱无序,缺乏整体的协调感和韵律感,高层建筑的高度、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没有完整的规划和设计理念。高层建筑群落迫切需求全面、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因此结合城市的各层次规划阶段,探讨高层建筑群落与城市形态设计的相关性,可以更好塑造城市空间形态,保持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关系。8.9、VR技术应用于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优势虚拟现实的概念提出到如今才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虚拟现实技术虽然有了飞跃发展,为人机交互等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今世界上虚拟发达国家都在大力研究、开发应用这一技术,积极探索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而在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有着它的独特优势:1.VR技术既能表示真实的世界,也可以表示虚拟的世界。表示真实世界时,可以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做到能”超越现实”;在表示虚拟世界时,又 能使其中的虚拟物体表示出三维逼真感,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形成一种“人能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进出自如、交互作用的三维信息空间”,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交互式三维环境,不仅使参与者能够感受到景物或模型的逼真存在,并且对参与者的运动和操作做出实时准确的响应。2.VR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与图形处理能力提供脱离原物而表现其视觉、触觉、听觉的技术手段,根据调查数据,虚拟重建并模拟的展示不存在或者被损坏的建筑物或建筑群。3.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造和体现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14],把VR技术放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使其设计的过程变得可视化,使建筑师仿佛置身于待建的场地中,充分感受建筑物内部功能布局和外部环境设计优缺点,帮助建筑师更好地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4.采用VR技术,能将各种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案定位于现实环境中,考察加入规划方案后对现实环境的影响,评价方案的合理性。政府规划部门、项目开发商、工程人员及公众可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城市规划效果,更好地掌握城市的形态和理解设计意图。因此,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实践可行方案创造了条件,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科学性,降低城市规划设计开发的成本,同时还能缩短规划、设计的时间。5.复杂结构施工方案和施工结构计算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的环境中,建立周围场景、结构构件及机械设备等的三维模型(虚拟模型),形成基于计算机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仿真系统,让系统中的模型具有动态性能,并对系统中的模型进行虚拟装配,根据虚拟装配的结果,在人机交互的可视化环境中对方案进 行修改。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不同的方案,在短时间内做大量的分析,从而保证施工方案最优化[15]。6.VR技术为设计师与业主的交流合作提供了理想的桥梁,VR技术使人们能够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环境中,用动态的方式对建筑或建筑群进行身临其境的9全方位的审视[16]。借助虚拟仿真系统,把不能预演的施工过程和方法表现出来,不仅节省了时间和建设投资,方案的优劣就一目了然。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承包商中标的几率。8.10、高层建筑布局的气候规划策略及应用在上述基于气候设计的高层建筑布局规划的目标与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应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通过重点关注城市通风廊道、城市形态界面、高层建筑群体组合模式以及高层建筑的空间分布的设计等来实现城市气候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