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9页

风景区内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探究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风景区内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探究  摘要:风景区内的村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与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完全不同的、有生命力存在的人类劳动的产物。村庄本身具有的景观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在风景区中,村庄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景观资源,它不仅仅是风景区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风景区历史的延续。随着风景区的发展,村庄可以丰富风景区景观游览路线与景区旅游项目,成为与景区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的一道亮丽风景。村庄作为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加以利用与改造,必将成为保障和促进风景区的生存与发展的及其重要的条件。关键词: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一、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概念界定(一)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概念风景区内的新农村,顾名思义就是指位于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因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是以旅游也为主的新农村,因此风景区内的新农村也可以称之为旅游型新农村。(二)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旅游资源1.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物质资源9 (1)传统民居建筑资源我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多民族和多种文化大融合的国家。不同的地理条件、民族和文化对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因此造就了我国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建筑形式。这些传统民居建筑正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的当地居民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体现,也是我国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今千篇一律的的城市建筑相比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传统民居建筑资源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以传统民居建筑资源为主的旅游景点,如云南的丽江、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等。(2)美丽的田园景观一谈到农村,我们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就是就是美丽的田园景观的画面。我国有着广袤的国土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类型多样,农民们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进行耕作也因此造就了不同时节、不同形式的色彩缤纷的田园景观。美丽的田园景观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带来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丰富了风景区的景观类型,也为到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游玩城市居民创造了放松身心的景观场所。(3)具有特色的饮食资源9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足以体现国人对饮食的重视。近年来,由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的食材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争相追捧的对象。无公害蔬菜、土鸡蛋、野生山珍等纯天然食品的价格也持续飙升。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具有丰富的饮食资源,在环境怡人的风景区里品尝山野美味是久居城市的游客到风景区内的农村旅游的目的之一。(4)手工艺品资源风景区内的农村各种具有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品不仅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所需的物件更是风景区内的农村的文化特征和审美的直接反应。如今,这些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手工艺品和其生产加工方法一同成为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另一个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这些手工艺品的生产加工方法更是成为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珍贵的非物质性文化资源。陕北的剪纸、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潍坊的风筝等都是艺术界著名的手工艺品。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可以利用当地的手工艺品资源开发手工艺品生产过程的参观和体验的旅游项目,既满足了游客“参与”的旅游需求,又是对手工艺品加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传承。2.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资源(1)历史传承的农业耕种文化9 农业自古以来都是我国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深厚的农耕文化随着历史的长河而逐渐积淀了下来,农耕文化是我国各种文化的基础。从以“耕战论”为农耕文化发展的第一高峰,到刘邦颁布的重农耕轻工商的一系列法令,再到21世纪的今天党提出的“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三农政策,农耕文化一直都占有分厂重要的地位。农村是农耕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村生活方式,播种和丰收是忙碌的劳动场面和根据自然环境的细微变化判断天气变化的规律都是农耕文化生动的诠释和演绎。归园田居的生活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奔波忙碌的城市居民最向往生活方式之一。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可以利用传统的农耕文化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耕历史发展的平台。(2)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传统的烹饪方法、手工艺品加工方法等都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中极具开发和传承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3)丰富的节日文化资源9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族民俗的节日是我国的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城市里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已经使许多传统节日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人们对西方节日的追捧也使我国许多传统节日的民俗习惯渐渐的被人们忘却。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有着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人们还保留着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的赛龙舟、春节的做年糕、写春联等;有的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一组的火把节等。这些民俗活动都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对传统节日风味的良好保留。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可以合理的利用丰富的节日文化资源是其吸引游客,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保持其旅游生命力的良好方式。二、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及设计原则的研究(一)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1.旅游经济学理论(1)旅游规划的重点旅游规划的出发点在于对旅游环境资源的认识,它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营为目的的。旅游规划的重点是,通过对游览观光体系、娱乐体系、接待体系、旅游线路组织规划、形象与营销策划等使旅游产品成为具有良好的景观品质、丰富的旅游项目的旅游产品。(2)旅游心理学旅游规划需要在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结论的引导下实施。旅游服务心理和企业管理心理、游客的文化和社会层次、游客的需求、游客的心理活动和旅游行为等这些是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设计原则的研究1.应对自然生态景观进行充分的分析9 风景区内的农村的山川、河流、湖泊、动物、植物的特点和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等景观要素都是风景区内农村的珍贵的景观资源。因此,我们在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当充分遵循并强其特有的景观特点,最大限度地展示原来的风景、民俗等旅游资源。对于新建的景观要力求新建的景观能够很好的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创造出具有地域景观特色和独特景观魅力的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在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在原始的地貌、气候、动植物特征等基础上增加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人文特征,创造出可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土地利用手段,使风景区内的景观可以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2.应对乡土文化进行提炼农村景观资源的吸引人的亮点就在是因为它的乡土特色,游客因为寻求闲趣和野趣来到风景区内的新农村风景优美的的环境氛围中。目前,很多农村旅游发展中都存在农户认为自身的需求就是游客的需求,把原本富有地方特色景观改造成城市化的景观,削弱了农村的旅游特色和吸引游客的能力,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9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这是农村特有的图画,也是农村景观的最诱人之处所在。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活动的大量介入和当地政府和居民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逐而进行的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与建设,给农村旅游地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许多文化遗址也因此遭到破坏。因此,我们在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避免城市化、商业化的设计倾向,让设计充分体现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风貌特色。除此之外,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小品设计也应该得到重视,应该合理利用那些曾经与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被替代的生产生活的用品,例如老式脸盆架、老式自行车等生活用品,还有牌坊、古树等景观要素。这些东西虽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但却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时期农村的居民的生活习俗的信息。可以考虑在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将这些生产生活用品设计成在保留其原来面貌的基础之上,并且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景观小品,以满足现代人的怀旧,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实用品。3.应重视历史遗风与遗迹的保护与传承9 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如何使地方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我国历史悠久,传统的农村社会环境孕育了许多传统文化。其中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一部分。在对风景区的新农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将民俗文化作为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融入到景观规划设计中,这样才能使风景区和新农村和谐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才能得到提高。此外在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进行文化传承的景观设计时应当注意对先进的历史文化景观要加以保护、发掘和利用,摒弃封建腐朽的文化。这样,才能赋予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文化景观永久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王跃.旅游型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季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J].江南社会科学院学报,2006.[3]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465.[4]吴家烨,叶南泽.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18.[5]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56.[6]周武生,杨永德乡村田园景区发展思路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1,14:187~189.[7]钟虹宾,刘姝慧.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营造[J].住宅科技2007.[8]9 江山.浅析“农家乐”及其景观规划.[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佚名.舞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郑州: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2009.[10]赵国华,汤吟菲.唐诗宋词元曲全集.[M].合肥:黄山出版社.2012.[11]佚名.城市规划师相关辅导.[D].郑州: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