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62 KB
- 1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附件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同济大学二○○九年十月
目录1项目背景...................................................................................................................................11.1任务来源..................................................................................................................................11.2标准修订过程...........................................................................................................................12导则修订的必要性...................................................................................................................12.1新时期环境管理的需要...........................................................................................................12.2现行导则的局限性和不足已逐步凸现,修订成为必然要求...............................................12.3规划环评经验的不断积累,为修订提供了技术支持...........................................................23修订依据与原则.......................................................................................................................23.1修订依据..................................................................................................................................23.2修订原则..................................................................................................................................34修订主要内容...........................................................................................................................34.1适用范围..................................................................................................................................34.2术语与定义...............................................................................................................................34.3总则..........................................................................................................................................44.4规划分析..................................................................................................................................44.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6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64.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4.8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74.9环境影响减缓措施...................................................................................................................84.10环境影响跟踪评价...................................................................................................................84.11公众参与..................................................................................................................................94.12评价结论..................................................................................................................................94.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94.14附录..........................................................................................................................................95与同类标准的水平对比分析.................................................................................................106实现本导则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116.1管理措施建议.........................................................................................................................116.2技术措施建议.........................................................................................................................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1)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环评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现行导则实施以来规划环评技术和方法的进展情况,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文正式下达了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统一编号:663.1。(2)标准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1.2标准修订过程1.2.1前期研究阶段(2006年6月—2007年8月)a)评估中心于2006年即开始了导则修订的前期准备,2006年11月向各地环保局、环评单位发出了“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使用情况调查的函”(国环评估函[2006]904号),同时将该函登在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上,并利用讲课、参加战略环评论坛及学习班等各种机会收集相关信息。b)2007年3月,评估中心以国环评估函[2007]165号文向科技司提交了《关于申请承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修订课题的函》。4月,科技司以环科函[2007]21号文同意中心承担现行导则的修订任务。c)评估中心联合现行导则的起草单位之一的同济大学成立了导则修编技术组。技术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始了第二轮发函和网上征求意见的工作,并将征求意见单位从各地环保局、环评单位,扩展到了规划审批部门、规划编制单位。共向250多个单位发出了导则使用情况、导则修订有关建议、规划环评实施情况、规划环评有效性调查的问卷,并整理了反馈意见,作为编写开题报告的基础资料之一。1.2.2修订实施方案的编制(2007年9月—2007年12月)技术组在整理分析各方面反馈意见的同时,对2006年以来评估中心审核和收集到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内容、评价深度和采用的技术方法等也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确定修改的技术路线、明确了修改和增减的具体内容,完成了导则总纲的框架设计,拟定了修订草案,并通过函审及专家讨论会等形式征询对修订草案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形成导则修订的实施方案。1.2.3编写开题报告及征求意见稿草稿(2008年1月—2008年9月)根据导则修订实施方案中确定的修订原则、思路以及修订内容,技术组编写完成了开题报告和导则总纲初稿,期间,先后召开了多次课题组内部讨论会及专家咨询会,重点对开题报告进行反复讨论。1
1.2.4开题论证与初稿征求意见(2008年10月-2009年3月)10月初,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主持召开了开题报告及导则总纲初稿的审议会,评估中心介绍了导则修订的总体原则、技术路线、主要内容等,与会专家和代表重点针对修订的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修订组在消化、吸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初稿的内容和附录中的技术方法等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导则总纲征求意见稿的草稿。1.2.5完成导则征求意见稿(2009年4月—2009年9月)课题组通过函审及专家讨论会的形式多次对导则总纲征求意见稿的草稿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最新要求,对草稿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标准编制的要求对导则的格式、章节、文字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最终完成导则总纲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2
2导则修订的必要性2.1新时期环境管理的需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使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历史性转变的机遇期。开创环保工作的新局面和新形势,实现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应该站在战略决策的高度,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而规划环评对促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深入研究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和评价内容,不断增强导则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规划环评对决策的技术支撑作用,更好地发挥规划环评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2.2现行导则的局限性和不足已逐步凸现,修订成为必然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以下简称“现行导则”)自2003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同步实施以来,填补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一项空白,对于规范和指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包括规划环评在内的战略环境评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理论和实践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且,我国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起步更晚上,尤其是“环评法“和现行导则制订之前,缺少对规划环评的理论与方法开展系统研究,有关战略环境评价的管理与实践经验更为缺乏。因此,现行导则在工作程序、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受当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思路与框架影响较大,在实际指导规划环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已经开展的规划环评和规划环评的项目评估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发现,现行导则存在以下不足:有关概念的表述不清,比如对替代方案、推荐方案定义模糊,致使对于规划环评的理解有误,甚至降低了规划环评的有效性;过于依赖项目环评的基本思路与管理模式,规划环评宏观的指导性不强,没有明确要求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开展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等,而这些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应该在规划环评层面解决,而且对规划环评的功能也多定位在对不良环境影响提减缓措施的项目层次,缺少宏观层次的规划调整建议及推荐方案;推荐的评价方法多限于概念与基本思路层面,示范性与规范性的内容不够深入,对于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的指导性不强;规划环评内容方面的规定不够全面、部分内容存在前后重复等,对报告书的编制要求不够明确,导致报告书编制内容比较繁多、章节顺序逻辑性不强。1
这些逐步凸现的问题和局限性,需要对现行导则进行重新修订,以进一步明确规定规划环评的原则要求、评价思路和评价程序、基本内容和重点领域、技术方法、评价成果形式及编制要求等方面内容,增强导则的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以适应当前规划环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的需求。2.3规划环评经验的不断积累,为修订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环境保护部陆续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或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规划环评试点工作,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化工行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港口总体规划等,为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的深入、广泛地开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思路、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尤其是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项目01课题《若干重要环境政策及环境科技方针战略研究》的研究专题,并开展了中国-加拿大战略环评合作研究等系列规划环评国际交流和研究项目,为深化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由此可见,我国近年来规划环评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成果,为现行导则的修订提供了充足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将使规划环评导则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规划环评质量与有效性,以更好的促进区域与行业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落实科学发展观。3修订依据与原则3.1修订依据3.1.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年8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环发[2004]98号)《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环发[2004]98号)3.1.2主要技术依据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2
HJ**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T19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3.2修订原则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有关要求,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以源头控制、改善环境为核心,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实现资源环境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与我国其它现行标准、环境要素评价导则相衔接,充实或修改现行导则中已不能适应目前规划环评理念及技术要求的内容,体现国内外有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满足环境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评价程序,并力求做到可操作性强,评价内容更加科学,结果更加准确。本导则定位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将为专项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规范指导。4修订主要内容4.1适用范围修订后的导则更名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同时扩大了适用范围,提出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的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类型外,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其它类型的规划、县级及乡镇人民政府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可参考本导则执行,并强调了导则总纲应作为其他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等标准制定的依据。4.2术语与定义修订后的导则对术语与定义部分进行了较大改动,删除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方案、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替代方案、减缓措施等定义,补充了环境目标、规划不确定性、累积环境影响的定义,对跟踪评价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其中,环境目标的定义中包含了其内容与组成,并强调环境目标是开展规划环评的依据,明确了规划环评是基于目标的评价,项目环评是基于标准的评价。规划不确定性的定义明确了规划环评中主要考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给出了不确定性分析的途径。而情景分析法以及跟踪评价等,都是应对规划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累积环境影响的定义主要从规划层面上强调了拟议规划与相关规划同时实施,将在一定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目标和环境因子造成影响的综合效应。跟踪评价的定义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强调了跟踪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验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措施的改进意见以及规划方案调整、修改直至终止规划实施的建议。3
4.3总则修订后的导则修改了总则中的评价目的与原则、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和评价工作程序等内容,特别重新表述了一致性、整体性、层次性等评价原则。其中,评价目的和原则的内容和要求都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完善。修订后的导则认为,规划环评的目是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确定规划区域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形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建议和跟踪评价计划,为规划编制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相对于现行导则目的更明确,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规划编制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修订后的评价原则规定了评价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即早期介入、一致性、整体性、层次性原则。其中的一致性、整体性、层次性等原则是在总结已经开展的规划环评工作的经验,提炼、升华后提出了新的解释。在一致性中明确提出两个层次的一致性,即:评价内容与深度应与规划的层次相符,即与规划的行政层级(中央、地方)和规划属性(总体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专项规划)相一致,提出的宏观决策依据和环境管理建议也要与规划的决策要求相一致。确定评价范围与现行导则相比,强调了评价范围应包括规划区域、规划实施直接影响的周边地域,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其他重要区域。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总则部分强调了对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应突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应关注环境问题的宏观性、整体性、战略性、长远性。修订后的导则对工作程序图进行了较大改动,增加了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相关程序,提出在进行规划的初步分析、资料收集、初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识别环境影响,确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及评价方法,在确定环境目标、构建指标体系基础上,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完成后或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后,按照实施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和内容要求,开展详细的规划分析、现状调查、监测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得到评价结论。如果评价结论认为规划方案环境不可行,那么否定规划方案;如果结论认为规划方案有重大资源环境问题,那么规划方案需要重大调整或修改;如果结论认为规划方案资源环境基本可行,需要明确或推荐资源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并提出规划方案的优化与调整建议、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最后编写跟踪评价计划,提出环境管理要求,完成报告书、篇章和说明的编写工作。4.4规划分析修订后的导则对规划分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了规划概述、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内容,删除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增加了规划不确定性分析内容。4
修订后的导则详细的规定了规划协调性分析的内容要求,首先需要确定规划的行政级别(中央、地方)和规划属性(总体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专项规划),然后按照国家级、拟议规划上一级、拟议规划同级这个顺序进行规划协调性分析。分析的重点是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同层级规划之间的协调性分析应将重点放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规划内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由于规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也可能会存在不确定性。修订后的导则将不确定分析放在规划分析部分,目的通过规划分析识别规划未来实施所依托的资源环境条件以及规划实施中的可能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确定影响规划编制、规划决策与规划实施的关键因素、条件和事件,进而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时设置相应的情景,分析不同情景下规划阶段性目标的可达性及其环境影响。4.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修订后的导则增加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分析,明确了现状调查、现状评价、环境影响回顾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的原则与内容。为了明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是否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修订后的导则在现状调查中明确指出了需要调查的内容,包括区域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现状的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状况;为了分析区域环境敏感区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提出了调查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重要环境敏感区;为了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章节中的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需要,在现状调查中增加了资源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自然资源的保有量、分布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并在现状评价中增加了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主要分析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生物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状况,以确定限制性资源因子。修订后的导则将现行导则环境发展趋势分析修改为环境影响回顾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增加了对区域环境质量演变或上一轮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分析的内容。明确提出分析的重点应从规划布局、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分析规划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环境变化趋势分析重点是明确在既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下,区域生态环境的未来变化趋势以及有可能恶化的环境要素和生态功能,淡化了“零方案”的提法。另外,在本章中增加了制约因素分析的内容,明确提出制约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资源三个方面。由于现状调查和现状评价工作性质不同,修订后的导则分别推荐了技术方法。现状调查的方式与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部门走访、咨询会与座谈会、环境监测和生态调查等;现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法、指数评价法、生态学分析法、叠图法、景观生态学分析法等。5
4.6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修订后的导则对现行导则内容进行全面调整,调整后此部分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两方面的内容,删掉了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评价指标的基本程序,在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中,增加了从哪几个方面确定环境目标,环境目标应包括的内容,怎样建立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评价指标值确定的原则。在环境影响识别中,修订后的导则明确指出了影响识别的主体和受体,即影响识别的规划要素主要包括规划目标、结构、布局、规模及其实施方案,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受体,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另外,也指出了所要识别的环境影响的性质,包括各种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影响,重点是规划实施的不良环境影响,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各种可能发生的区域性、综合性、累积性的环境效应或环境风险。环境目标的确定首先应考虑规划实施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再结合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以及区域、行业的其他环境保护要求来确定,环境目标包括环境质量、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环境、环境经济等几个方面的主题。由环境目标筛选评价指标时要选取能体现国家环境保护的战略、政策和要求的,突出相关区域和行业特点以及主要环境影响特征的指标,同时选取的指标要易于统计、比较、量化。本导则尤其强调了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4.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此章节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章节,修订后的导则对现行导则从结构和内容上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明确了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增强了导则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在结构上分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重点、主要任务以及技术方法三部分,按照此结构将内容顺次展开。在主要任务中增加了规划开发强度、开发方式及其环境压力分析、规划布局生态适宜性评价、环境风险分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价、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内容;在方法上,根据不同的预测与评价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重点中,给出了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区别项目环评,从宏观上重点评价规划的规模、布局、结构的合理性,在明确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重点评价资源和环境对规划实施的可承载能力。同时结合规划的主要开发活动及其强度,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达标与生态功能维系的综合性影响。如果规划实施可能产生重大环境风险源的,要重点分析环境风险及其可预防性。6
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任务中,修订后的导则十分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第一,分析规划开发强度,估算污染源强,结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与节能减排要求,设置不同发展情景。此部分内容为新增内容,目的是明确评价的前提条件,根据开发强度确定评价深度和设置不同情景;第二,预测规划实施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应的保护要求。此部分内容要求与现行导则基本一致,只是明确了需要重点关注的环境保护目标;第三,根据设定的不同开发情景,预测规划实施情况及其环境压力对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其环境质量是否达到相应功能区的要求。此部分内容相对于现行导则操作性更强,强调了情景设置的必要性,并提出规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环境功能是否达标来体现;第四,参照《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进行规划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分区,根据分区结果,评价规划布局的生态适宜性。此部分内容为新增内容,操作时采用《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中推荐的生态敏感性、生态环境现状等评价方法,将规划区域进行敏感性分区,将规划布局与分区结果进行叠加,评价和分析规划布局的生态适宜性;第五,对于规划实施可能产生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应开展环境风险分析。此部分内容为新增内容,规定哪类规划必须作风险分析,哪类规划需要分析人群健康风险,哪类规划需要分析生态风险;第六,对于涉及工业发展的规划,需进行清洁生产分析,对于区域建设和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自然资源开发的专项规划,需要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此部分内容为新增内容,规定进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的规划类型,以及分析的要点和重点;第七,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此部分内容为新增内容,提出各种类型的规划环评都需要做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环境容量分析;第八,识别和判定规划实施可能发生累积环境影响的条件、方式和途径,预测和分析环境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累积的环境影响。此部分内容与现行导则要求相同。根据不同评价内容,修订的导则分别推荐了评价方法。增加了开发强度估算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累积影响评价方法、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中增加了环境经济学分析法。4.8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是得出评价结论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重要依据。因此,修订后的导则增加了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的综合判定、综合结论与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三部分内容。7
在综合分析规划方案之前,应该综合判定规划实施的重大资源、环境制约因素,修订后的导则要求结合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结构等,综合集成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和分析评价结果,建立各种规划方案与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结合规划时段,动态判定规划实施有无重大资源或环境制约因素,详细说明其与受评规划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程度、范围、方式等)。在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中,导则要求重点分析规划方案中的发展目标、定位、规模、布局、结构的环境合理性。论证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的环境合理性时,应综合考虑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以及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综合要求;论证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时,应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区域节能减排要求;论证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时,应综合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的结论以及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敏感目标的空间分布情况;论证规划结构的环境合理性时,应综合考虑规划中的重点产业的环境准入条件以及区域环境管理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最后,在论证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时,应综合考虑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另外,修订后的导则还增加了规划方案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综合论证,主要从规划造成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找到规划制定、完善和实施过程中的环保要求与原则和所应关注的敏感环境问题;从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对其他相关部门、行业政策和规划实施造成的影响,提出协调相关规划实施或避免规划间矛盾冲突的原则或策略。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是规划环评工作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成果的集中体现。修订后的导则要求综合考虑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可达性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目标、定位和发展指标的优化建议;综合考虑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结论的基础上,重点对规划规模、结构、布局等提出合理的调整建议。4.9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修订后的导则细化了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补救措施的具体内容,特别强调预防措施要包括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设定环境准入条件、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等。4.10环境影响跟踪评价8
修订后的导则在现行导则的基础上,明确了跟踪评价计划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已造成不良影响的回顾性评价、检验环评结论的准确性,分析规划不确定性;第二,分析与评估规划实施所采取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第三,对规划进一步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性评价;第四,调查有关部门与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及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意见;第五,提出规划方案调整、修改直至终止规划实施的建议,进一步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措施的改进意见。这五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缺一不可。本导则对于开展规划环评、编制规划环评文件时跟踪评价计划如何制定提供了技术指导,而且可以具体指导与规范跟踪评价的开展。4.11公众参与修订后的导则要求此部分内容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执行,同时也给出了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简本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在处理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时,对于已采纳的,应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明确说明修改的部分和内容;对于不采纳的,说明理由。4.12评价结论修订后的导则与现行导则相比,明确了评价结论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此部分内容应包括前面各章节的评价结论,但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用简洁的语言条理清楚地给出将态、环境现状、变化趋势;生态环境影响;合理性综合分析的关键性结论,便于决策者清楚的了解规划实施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基于以上评价结论,给出推荐方案,明确推荐方案的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指标的可达性,提出规划涉及的主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要点,如果规划没有明确主要建市项目,要根据规划定位给出相关行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要点。4.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增加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增加了实施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细化了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内容与要求。本导则淡化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与篇章(或说明)在主要内容与编制要求的差异性,而是从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与实质,即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质量与效率角度进行了规定。4.14附录9
在充分征求专家和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考虑到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将陆续出台,不同专项规划的具体评价指标应在有关的专项规划环评导则中详细说明。因此,修订后的导则删除了现行导则中的附录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的有关内容。修订后的导则充实了现行导则中有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有关内容。首先用列表的方式,说明了各个评价环节适用的主要方法,然后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技术方法,详细描述了方法的简介、特点、适用性分析,并给出了具体案例,对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同样采用的技术方法,其方法简介可参见各环境要素的技术导则。5与同类标准的水平对比分析许多国家均建立起战略环境评价(SEA)制度体系,包括制定了相关导则或技术指南,规定了开展SEA的工作程序、主要内容、具体技术方法等,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奥地利、瑞典等,这些国家对战略环评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又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制定的导则或指南对SEA的要求相对具体明确,容易操作。本次导则的修订也借鉴国际相关导则和技术指南的框架、程序、内容与方法。对SEA技术指南或导则进行对比分析,从实施模式、法律依据、应用范围、公众参与技术路线等方面对中国(现行导则)与部分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的相关导则或技术指南进行比较,见表1。表1各国SEA的导则或技术指南的比较结果内容中国(现行导则)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实施决策为中基于EIA的SEA双轨式SEA整合型SEA模式心的SEA依托传统EIA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国部门性法法律《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规划欧洲SEA应用实施SEA内阁指令,1990,规,《资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美国《国导则,20011999修订管理行动家环境政策法》(1969)方针》1991所有产生重大环空间战略以及区域适用规划和计划层没有明确指出范围,包括所有规划境影响的立法提发展规划(RPG)战范围次所有的政策、计划、规划和政策案和各联邦行为略的形成中公众主要在规划环要求全过程公众法律规定要求最大程度明确要求在SEA中无明确要参与评报告书编制参与,规定了公众上开展公众参与和考虑开展大量公众参与求程度和评审阶段介入时机和期限利益相关方规划层次SEA技术中国的规划环评与美国的SEA技术程序:1列出政策目程序由如下七个步骤循环而成:标;2研究提出所有1筛选:确定是否需要进行SEA;2加拿大没有成形固定可行方案;3研究提新西兰基确定SEA评价范围、评价目标;3明SEA的工作程序。因此,SEA出所有可能的环境本采用欧确每个可行方案可能会造成的环境SEA的第一步就是确认技术影响;4提出避免或洲SEA导影响;4公众参与5确定减缓不良环评价方法。而且对SEA路线减轻环境影响的方则中的技境影响的措施与建议采纳的替代方报告书的提交和后续评法;5评估环境影响术程序案;5确认采取替代方案后仍可能出价也不做强制要求重要性;6替代方案现的环境效应;6提交报告;7后续的成本效益分析;7评价选择确定可行方案;10
内容中国(现行导则)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8检查方案实施效果特点是由传统EIA自下而上发展而没有明确、固定的SEA开展SEA强调SEA与政策和来,在传统EIA框架下开展包括规划程序;SEA整合到政策和的目标是规划制定同步开展,环评在内的SEA,并沿用EIA的工规划制定过程中,成为政辅助政策但SEA过程与政策作程序和技术方法;多应用于规划和策制定的一部分;SEA操和规划制和规划过程独立。如计划层面。作起来比较灵活,可根据定;SEA成果规划编制过程正优点是易于操作;缺点是拘泥于传统需求灵活地开展SEA,减为决策系对比规、有序,SEA的效EIA思路与形式,对SEA的战略性少了工作量和人力、物资统的一个分析果通常就好;如果规和前瞻性体现不够。消耗;SEA工作环节和内部分;使决划过程不正规、有序容被分散至决策过程中;策信息更时,SEA就难以整合由于缺少SEA报告,难加透明;灵到决策过程中;以衡量或评价SEA的有活操作。SEA结论具有局限效性;而且SEA对规划性。本身质量的依赖程度大本导则的修订,在保留现行导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充实或修改导则已不能适应目前规划环评理念及理论、技术要求的内容,增强其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体现国内外有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便于更好地发挥规划环评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而且,本导则定位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不仅作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同时还为专项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规范指导。6实现本导则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6.1管理措施建议a)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部门、规划主管部门和技术评估机构在本导则颁布实施后,应严格按照导则要求,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把关,规范和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依据本导则,推进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和技术规范的编制与研究。b)推荐的规划环评单位在本导则颁布实施后,应严格按照导则要求,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本导则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本导则。c)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重大调整,相关的技术标准发生原则性变化,以及包括规划环评在内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时,应及时组织修编本导则,以适应不断深化的环境管理要求。6.2技术措施建议11
a)积极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除继续关注并积极开展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评价内容的研究以外,还应关注并鼓励开展同一领域或部门不同层次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评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尤其是不同层次规划在评价思路、实施模式、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提高规划环评科学性与有效性。b)本导则颁布实施后,应及时开展对推荐的规划环评单位及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准确掌握和应用本导则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修改现有的各种培训教材,便于新《导则》的实施。c)重视导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以指导评价单位开展工作。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市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技术导则
- 水利工程技术导则
- 水土保持报告书——房地产类技术导则
- 国家电网公司66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 房地产技术导则
-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
-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导则qdg 1-t004-2010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讲义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钢铁建设项目》编制说明(二次征求意见稿)
- 浙江省农村房屋结构安全排查技术导则
- 浙江省山塘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业开发项目
-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导则qdg 1-t004-2010
- 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试卷(完整版)
- dlt 1 105.1-2010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 无损检测技术导则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dlt 1 105.3-2010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 无损检测技术导则 第3部分:涡流检测
- dlt 1 105.2-2010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 无损检测技术导则 第2部分:超声检测
- dlt 1 322-2014 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及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