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8 MB
- 2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 29.24P63备案号17000-****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99—2015代替DL/T599-2005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forenhancementofurbanmeduiumandlowvoltagedistributionnetwork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2015-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发布
DL/T599—2015目 次前 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14总则35一般原则36中压配电网56.1基本要求56.2中压架空线路66.3中压电缆线路66.4中压架空线路设备86.5中压电缆线路设备86.6配电设施过电压保护与接地107低压配电网107.1基本要求107.2低压架空线路117.3低压电缆线路117.4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及保护128自动化和信息化129电力用户139.1电力用户改造139.2重要电力用户139.3特殊电力用户139.4高层建筑电力用户1310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接入负荷13附 录 A(资料性附录)10kV架空网典型接线方式14附 录 B(资料性附录)10kV电缆网典型接线方式1517
DL/T599—2015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4]298号)的安排进行修订。本标准与DL/T599—2005版比较有以下主要变化:——增加:1.根据经济社会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本标准由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扩充为中低压配电网,涵盖了农村地区配电网等;2.配电网改造内容;3.改善电能质量的内容;4.无功补偿的内容;5.降低电网损耗的内容;6.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内容;7.附录A10kV架空网典型接线方式;8.附录B10kV电缆网典型接线方式等。——修改:1.供电可靠性的内容;2.电网网架接线方式的内容;3.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内容;4.配电设施过电压保护与接地的内容;5.中低压设备设施改造标准的内容;6.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内容;7.电力用户的内容等。——删除:路灯供电等。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599—2005。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1996年6月首次以DL/T599—1996《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发布,2005年11月第一次修订,2015年11月第二次修订。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7
DL/T599—2015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及农村地区10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技术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城市及农村地区10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以下简称配电网)的改造工作,20kV配电网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T29316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GB/Z29328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613-2010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JGJ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IEC61968-11 针对配电网的公共信息模型(CIM)扩展(CommonInformationModel(CIM)ExtensionsforDistribution)IEC61970-301 公共信息模型(CIM)IEC61970-401、403、404、405、407 组件接口规范(CIS)3 术语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配电网distributionnetwork配电网是从电源侧(输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等发电设施)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3.2 17
DL/T599—2015中压开关站MVswitchingstation一般由上级变电站直供、出线配置带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总称,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开关站进线一般为两路电源,设母联开关。开关站内必要时可附设配电变压器。1.1 环网柜ringmainunit用于中压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的配电装置。环网柜中用于环进环出的开关采用负荷开关,用于分接负荷的开关采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环网柜按结构可分为共箱型和间隔型,一般按每个间隔或每个开关称为一面环网柜。1.2 环网室ringmainunitroom由多面环网柜组成,用于中压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且不含配电变压器的户内配电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总称。1.3 环网箱ringmainunitcabinet安装于户外、由多面环网柜组成、有外箱壳防护,用于中压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且不含配电变压器的配电设施。1.4 配电室distributionroom或称配电房,是将中压变换为低压并分配电力的户内配电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总称,配电室内设有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开关等装置。配电室按功能可分为终端型和环网型。终端型配电室主要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环网型配电室除了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之外,还用于中压电缆线路的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1.5 箱式变电站cabinet/pad-mounteddistributionsubstation安装于户外、有外箱壳防护、将中压变换为低压并分配电力的配电设施,箱式变电站内设有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开关等装置,包括预装式变电站和组合式变电站。。箱式变电站按功能可分为终端型和环网型。终端型箱式变电站主要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环网型箱式变电站除了为低压用户分配电能之外,还用于中压电缆线路的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1.6 中压电缆分支箱MVcablebranchbox或称中压电缆分接箱,完成配电系统中电缆线路的汇集和分接功能,但一般不配置开关,不具备控制测量等二次辅助配置的户外专用电气连接设备。17
DL/T599—20151.1 低压电缆分支箱LVcablebranchbox或称低压电缆分接箱,完成配电系统中电缆线路的汇集和分接功能,配置塑壳式断路器保护或熔断器-刀闸保护,一般采取户外或户内、落地或挂墙安装。2 总则2.1 为使中低压配电网的改造工作更好地贯彻国家电力建设方针政策,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中低压配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本导则。2.2 中低压配电网改造目的是提高供电能力、消除电网隐患、增强网架灵活性、改善电能质量、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等。2.3 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时,改造工程应与新扩建工程相协调,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注重与环境相协调。2.4 中低压配电网改造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 一般原则3.1 配电网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a)按照当地远期规划的配电网网架结构进行改造,合理选取改造范围、改造时机和改造方式,在对配电网网络、设备进行改造的同时需考虑架空走廊和电缆通道建设与改造,宜一次性建成;b)改造工程应满足标准化建设设计的要求,并兼顾区域差异,设备及材料选型应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寿命周期合理的原则;c)在解决线路过载、重载及供电半径过长问题的同时,优化配电网供电范围,增强供电能力与转供能力。采取措施解决配电变压器过载、重载问题,提高电压合格率;d)从电网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短路容量、保护配合、过电压绝缘、无功补偿、中性点接地方式及经济运行等因素,合理安排改造项目;更换淘汰高耗能和故障频发的设备,消除故障隐患,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e)进行配电网的智能化改造,集采电网信息,实施配电自动化,以适应分布式电源并网、电动汽车及储能装置等多元化负荷的接入要求。3.2 提高供电可靠性宜采取以下措施:a)优化网络结构,减少线路平均长度,增加线路平均分段数,增强转供能力。采用双路或多路电源供电时,电源线路宜采取不同方向或不同路径架设(敷设);b)选用可靠性高、成熟适用、少(免)维护设备,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设备;c)提高城市电缆化率、架空线路绝缘化率、以及设备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展运行环境整治及降低外力破坏等;d)有利于开展不停电作业;e)稳妥推进配电自动化,装设线路故障自动隔离装置和电力用户故障自动隔离装置。3.3 改善电能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a)改善电压质量可根据需要,采取缩短中低压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安装线路调压器、有载调压变压器等措施;b)配置充足的无功功率电源,使无功功率就地平衡。根据需要,无功补偿与谐波控制应协同设计;17
DL/T599—2015a)分布式电源在电压、闪变、频率、谐波和功率因素等方面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接有大容量冲击性、波动性负荷及分布式电源时宜装设电能质量监测装置;b)对三相线路的中压单相负荷、低压单相负荷进行均接,对三相线路的小型单相分布式发电单元进行均接,对三相配电变压器以Dyn11联结组别替代Yyn0联结组别;c)实施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并采取避雷器防护,必要时采取电缆线路供电,改善线路运行外界环境,降低故障跳闸率及电网电压跌落;d)自动化装置宜增加监测电能质量的功能,分析并采取措施,改善电网电能质量。1.1 配电网网架宜按下列要求改造:a)城市地区(含中心城区、一般城区)中压架空线路宜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运行方式,农村地区可采用多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具备条件时可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或多分段、单(末端)联络。典型接线方式参见附录A。e)中心城区中压电缆线路宜采用双环式、二供一备(或三供一备)、单环式,一般城区宜采用二供一备(或三供一备)、单环式,典型接线方式参见附录B。1)中心城区中压电缆双射接线可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过渡发展成为双环接线或异站对射接线。2)中心及一般城区可由电缆单环网发展成为二供一备(或三供一备)接线,提高设备的利用率。3)电缆单环接线,其电源有条件时可由同站不同母线改造为不同变电站。单环网尚未形成时,可与现有架空线路暂时拉手。4)实施架空线路入地的区域,架空与电缆混网的线路可随架空线路原有联络方式形成多分支、多联络接线。5)同一区域配电网接线应标准化、规范化,以便于运行维护管理。f)应使变电站母线及馈线负荷均衡,使中压馈出线路(含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分别均衡地与不同方位(不同上级电源)的其他变电站母线的线路进行联络。1.2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应进行相应改造:a)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在10A及以下,按GB50064的规定,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b)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在10A~150A,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c)在电缆为主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达到150A以上,宜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并宜将单相接地电流控制在150A~800A范围内;d)在电缆和架空混合型配电网,自身及周边变电站均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大于10A时,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150A且尚无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改造规划时,可采取在中压开关站或架空线路增加分散补偿的方式。e)10kV电缆和架空混合型配电网,如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架空线路绝缘化程度,降低单相接地跳闸次数;2)完善线路分段和联络,提高故障隔离和负荷转供能力;3)合理降低配电网设备、设施的接地电阻,将单相接地时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f)同一区域内宜统一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利于负荷转供,中性点接地方式不同的配电网应尽量避免互带负荷。1.3 无功补偿装置的改造需符合下列规定:g)在低压侧母线上装设,容量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20%~30%考虑;17
DL/T599—2015a)低压无功补偿宜以电压为约束条件,根据无功需量进行分组自动投切,亦可根据区域单相负荷或设备情况,设置部分容量的分相投切;b)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宜采用交流接触器-晶闸管复合投切方式,或其他无涌流投切方式;户外无功补偿装置宜采用少(免)维护设计;c)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分接头,避免电压过高,电容器无法投入运行;d)在供电距离远、功率因数低的中压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其容量一般按线路上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7%~10%配置(或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在低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1.1 配电网改造设备选型应满足电网短路水平的要求:a)变电站内10kV母线的短路水平一般不应超过表1中的数值;表1 变电站内10kV母线的短路水平母线电压等级kV短路电流kA中心城区一般城区农村102020、1620、16b)220kV变电站10kV侧无馈线出线时不宜超过25kA,有10kV出线时不宜超过20kA。110(66)kV变电站的10kV母线的短路水平不宜超过20(16)kA;c)选择配电线路开关设备的短路容量应留有发展余地,对变电站近区安装的环网柜、柱上开关、跌落式熔断器应进行短路容量校核;d)应加强变电站低压侧及近区线路设施的技术防护手段,避免其短路对主变压器的冲击。1.2 配电网改造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电网损耗:a)对于过载、重载的中低压线路优先采取新出线路分流负荷(分路、倒路)的方式,或采取与其他线路均衡负荷的方式;b)宜均衡变电站馈出的各条线路的负荷,合理确定线路开环点,一般负荷宜就近供电,避免近电远供,或线路迂回;c)配电变压器宜接近负荷重心(中心)供电,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d)对缺少无功功率的中低压线路应进行无功补偿;e)平衡三相线路各相负荷电流;f)线路新建或改造时,应一次性建成。必要时,根据线路负载情况更换大截面导线;g)采用S13及以上、或非晶合金等节能型配电变压器,逐步淘汰高损耗配电变压器;h)可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储能等)及经济手段,消减负荷峰谷差,降低电网损耗。2 中压配电网2.1 基本要求2.1.1 配电网应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截面应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并随着负荷的增长,按新建变电站供电范围改造线路、均衡负荷,或预留待扩展出线间隔,使各变电站具有相互支持的能力。2.1.2 变电站馈出线路的额定载流能力应按最大限度一次改造到位,供电回路元件如开关、电流互感器、电缆及架空线路干线等的载流能力应匹配,不应因单一元件限制线路可供负荷能力及转移负荷能力,不应反复增容改造。17
DL/T599—20151.1.1 中压架空和电缆线路应深入低压负荷中心,宜采取小容量、多布点的供电方式配置配电变压器,以缩短低压供电半径,降低低压线路线损率,保证电压质量。中压架空线路1.1.2 在下列不具备采用电缆型式的供电区域,应按GB50613-2010的规定采用架空绝缘导线线路。1.1.3 一般地区架空绝缘线路采用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沿海及严重化工污秽区域宜采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绝缘导线应配套采取防雷击断线措施。通过覆冰地区的架空线路可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加强导线强度等防冰措施。1.1.4 架空线路导线线号的选择应考虑设施标准化,城区主干线(含联络线、规划干线)截面宜为240~150mm2,分支线截面面积不宜小于70mm2;农村地区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95mm2,分支线截面面积不宜小于50mm2。1.1.5 架空线路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时,运行电流宜控制在安全电流的70%以下;采用多分段、单联络时,运行电流宜控制在安全电流的50%以下。当超过时应采取分流负荷措施,线路每段负荷宜均匀,均预留转供负荷的裕度。1.1.6 架空线路建设改造,宜采用单回线架设,路径的选择、线路分段及联络开关的设置、导线架设布置(线间距离、横担层距及耐张段长度)、设备选型、工艺标准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带电作业的要求和发展,以利于带电作业、负荷引流旁路,实现不停电作业。1.1.7 城区架空线路一般选用12m或15m环形混凝土电杆,杆身应有开裂检验弯矩永久标识,繁华地段受条件所限,耐张杆可选用钢管杆;农村地区一般选用12m及以上环形混凝土电杆;牧区一般选用10m及以上环形混凝土电杆。1.1.8 电杆的开裂检验弯矩应满足运行环境和承受预期导线荷载的要求,用于架空绝缘线路的钢筋混凝土电杆或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可在梢部引出与钢筋连接的螺栓,供防雷装置接地。路边电杆不宜采用预应力型混凝土电杆,避免车撞脆断倒伏。1.1.9 沿海及严重化工污秽区域宜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或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沿海台风登陆地区的架空线路宜根据线路的需要,采取加固电杆基础、装设防风拉线、减小档距、减小耐张段长度及采取铝绞线等措施。1.1.10 架空线路绝缘子的绝缘配置,一般地区线路绝缘子的爬电比距应不低于GB50061规定中的d级污秽度的配置要求;直线杆宜采用柱式绝缘子,线路绝缘子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宜选用105kV,变压器台支架绝缘子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宜选用95kV,线路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宜高于变压器台支架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小截面导线可采用瓷横担绝缘子。1.1.11 高海拔地区应根据海拔高度对爬电距离和耐压水平进行修正和校验,提高绝缘子爬电距离和雷电冲击耐压水平,线路柱式绝缘子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不宜小于125kV,盘形悬式绝缘子宜增加绝缘子片数,耐张有机复合绝缘子宜加大爬电距离,同时杆塔应加大导体相间、相对地距离。沿海及严重化工污秽区域可采用防污绝缘子、有机复合绝缘子或加大绝缘子爬电距离等。1.1.12 同一区域绝缘线路的绝缘子规格宜相对固定,以利于与外间隙避雷器配合应用。1.1.13 架空线路宜采用节能型铝合金线夹,绝缘导线采用普通铝合金螺栓型耐张线夹时,应缠绕铝带等进行衬垫,绝缘导线耐张固定亦可采用专用线夹。导线承力接续宜采用对接液压型接续管,导线非承力接续宜采用液压型导线接续线夹或其他连接可靠线夹,与设备连接宜采用液压型接线端子。1.1.14 架空绝缘线路除接地环裸露部位外,宜对柱上变压器、柱上开关、避雷器和电缆终端的导体接线端子、导线线夹等进行绝缘封闭或设置防护挡板。1.2 中压电缆线路17
DL/T599—20151.1.1 下列情况可采用电缆线路:a)依据市政规划,明确要求采用电缆线路且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b)中心城区供电区域和一般城区等重要供电区域;c)走廊狭窄,架空线路难以通过而不能满足供电需求的地区;d)易受热带风暴侵袭的沿海地区;e)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并具备条件的经济开发区;f)经过重点风景旅游区的区段;g)电网结构或运行安全的特殊需要。1.1.2 一般宜采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并根据使用环境采用具有防水、防蚁、阻燃等性能的外护套。1.1.3 电缆线路截面的选择:a)变电站馈出至中压开关站的干线电缆截面不宜小于铜芯300mm²,馈出的双环、双射、二供一备(或三供一备)、单环网干线电缆截面不宜小于铜芯240mm²,在满足动、热稳定要求下,亦可采用相同载流量的铝芯电缆,但重要电源及安全性要求高的的公共设施不宜采用铝芯电缆。其它专线电缆截面应满足载流量及动、热稳定的要求;b)中压开关站馈出电缆和其它分支电缆的截面应满足载流量及动、热稳定的要求;c)中压开关站电源电缆不宜分支馈接其他负荷。1.1.4 双环(双射)、单环电缆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不应大于其额定载流量的50%;二供一备(或三供一备)电缆线路备用线可根据主供线载荷配载,转供时不应过载。多分支、多联络接线的最大负荷电流应根据线路分支等具体情况确定。宜对电缆线路负荷严格控制,避免负荷无序接入、引发改造工程。1.1.5 电缆线路所接电力用户数量应依据负荷性质、用户容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1.1.6 电缆线路路径应按照地区建设规划统一安排,结合道路建设同步进行,重要道路两侧均应预留电缆通道,通道的宽度、深度及电缆容量应考虑远期发展的要求,主要道路路口应预留电缆横穿过街管道,综合利用地下管线资源,实现过路、过江、过河电缆敷设。电缆通道根据建设规模可采用电缆隧道、排管、沟槽或直埋敷设方式,并预留通信光缆管孔或位置,与其他管线距离及相应防护措施应符合GB50217的规定。1.1.7 站室电缆沟槽(夹层)、竖井、隧道、管沟等非直埋敷设的电缆应选用阻燃电缆,对上述场所运行的非阻燃电缆应采取包绕防火包带或涂防火涂料等措施,电缆沟槽每隔适当的距离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电缆隧道中应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隔断,具有相应排水措施,同时应满足防水、防盗等要求,缺乏视频监控装置的偏僻区域或电力设施盗窃频发地区,可采用铝芯电缆。1.1.8 采用排管敷设的电缆工井之间的距离应根据管材、电缆规划规格及牵引方式等多种因素确定,一般直线控制在50m左右。超过时,应采取措施,避免过牵引损伤电缆。沿市政道路建设的电缆排管管孔一般不少于12个。1.1.9 电缆工井井盖应采用双层结构,材质应满足载荷及环境要求,以及防盗、防水、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等要求。在同一地区,井盖尺寸、外观标识等应保持一致。1.1.10 由于特殊原因而不能保证电缆通道的最小敷设深度时,应采取辅助措施(如铺设钢板、混凝土包封等),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直埋敷设适用于远期无增容或无更换电缆的场所,电缆主干线和重要负荷供电电缆不宜采用直埋方式,电缆直埋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通行机动车的重载地段,宜采用热浸塑钢管敷设。必要时选择合适的回填土,以降低热阻系数。17
DL/T599—20151.1.1 直埋、排管敷设的地下电缆,敷设路径起、终点及转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m应设置电缆警示桩或行道警示砖,当电缆路径在绿化隔离带、灌木丛等位置时可延至每隔50m设置电缆警示桩。1.1.2 电缆通道建设时,应根据建设场合、地质状况采取相适应的敷设方式和管道材料,应采用先进施工技术,防止隧道井壁渗漏水、地基不均匀沉降,封堵设备电缆孔洞、电缆排管端口,避免设备凝露、管孔淤塞等。1.2 中压架空线路设备1.2.1 柱上变压器a)柱上变压器应靠近负荷中心,对于普通居民负荷,根据需求及发展可采用三相或单相变压器靠近供电。三相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400(315)kVA,联结组别宜优先选用Dyn11;单相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00kVA。用地紧张处,可采取小容量变压器单杆安装方式。a)柱上变压器台架及二次接线宜按最终容量一次建成,变压器进出线宜采用交联聚乙烯软绝缘导线或柔性电力电缆。b)柱上变压器的配电箱,宜选用耐候、防腐蚀箱体,100kVA及以上变压器的配电箱宜根据功率因数配置无功补偿装置。c)当低压用电负荷时段性或季节性差异较大,平均负荷率比较低时,且无连续性生产负荷时,可选用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d)新装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率不宜低于50%。1.2.2 柱上开关a)选用的柱上断路器或柱上负荷开关应满足配网自动化要求,宜预留自动化接口。b)用于线路分段和联络的柱上断路器或柱上负荷开关一般应配置一组隔离开关,可根据运行经验选择单独安装或在开关本体外挂型式,隔离开关应具有防腐蚀性能。c)开关本体及FTU箱体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7,电池箱体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1.2.3 线路故障指示器a)中压架空线路故障指示器应具备相间故障指示功能及接地故障指示功能,动作后可自动延时复位,并能带电装卸,外壳应标注年份,以利于掌握电池有效期。重要线路可选用具有信息远传功能的故障指示器。b)在中压架空线路干线分段处、较大支线首端、电缆支线首端、中压电力用户进线处应安装架空型故障指示器。1.3 中压电缆线路设备1.3.1 电缆线路设备宜采用户内永久设施,原设施增容改造受条件所限,可采用户外供电设施。中压开关站、环网室(箱)、配电室的设备及进出线规模等应按照网架结构要求,确定建设改造规模和接线方式相对固定的典型方案,站内设施、设备宜一次性建设到位。1.3.2 环网室(箱)、箱式变电站应采用全绝缘、全封闭、防内部故障电弧外泄、防凝露等技术,环网箱、箱式变电站外壳具有耐候、防腐蚀等性能,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备可靠的“五防”功能,并满足防火、防水、防小动物的要求,电动操作机构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二次回路封闭装置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1.3.3 环网箱、箱式变电站、中低压电缆分支箱等基础底座应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宜装设防护围栏,安全警示标识明晰。1.3.4 中压开关站17
DL/T599—2015a)当中心城区供电区域变电站10kV出线数量不足或者线路走廊条件受限时,可建设中压开关站。中压开关站宜建于负荷中心区,一般配置双路电源,优先取自不同方向的变电站,也可取自同一座变电站的不同母线。电力用户较多或负荷较重、并难于有新电源站点的地区,可考虑改造增加或预留第三路电源。a)中压开关站接线宜简化,一般采取两路电缆进线,6~12路电缆出线,单母线分段带母联,出线断路器带保护,10kV开关站再分配容量不宜超过20MVA。开关站应按配电自动化要求设计并留有发展余地。b)中压开关站可根据运行经验采用移开式或固定式开关柜,一般采用空气绝缘开关柜,当改造场地狭窄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SF6绝缘真空开关柜。c)中压开关站宜为地面上独立式建筑,土建设计应满足防火、防汛、防渗漏水、防盗、防凝露、温度调节和通风等要求。d)开关柜所采用的绝缘材料应具有优异的憎水性、阻燃性和抗老化性,开关柜应具备可靠的“五防”功能。开关柜应设置压力释放通道,通道的喷口不应正对巡视通道。e)应选用伏安特性良好的电压互感器,必要时采取电压互感器高压侧中性点经单相电压互感器或消谐电阻接地等消谐措施。应选用初始导磁率高、饱和磁密低的合金铁芯的电流互感器,并选择合适变比,以保证继电保护正确动作。1.1.1 环网室(箱)a)根据环网室(箱)的负荷性质,中压供电电源可采用双电源,或采用单电源,一般进线及环出线采用负荷开关,配出线根据电网情况及负荷性质采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b)供电电源采用双电源时,一般配置两组环网柜(可分别1进1环出1配出,中压为两条独立母线),可提供双路电源。必要时,两段母线间设置联络开关。c)供电电源采用单电源时,按规划建设构成单环式接线,一般配置一组环网柜(可1进1环出2配出,中压为单条母线)。d)环网柜宜优先设置于户内,环网柜结合电力用户建筑物建设或与电力用户配电室贴建时,应具有独立的人员进出和检修通道,以便于巡视和故障应急处理;当环网柜不能结合建筑物建设时,可在电力用户内部另行择地修建。e)环网柜中的负荷开关可采用真空或气体灭弧开关,如配置断路器宜采用真空开关,绝缘介质可采用空气、气体或固体材料,环网柜宜优先采用环保型开关设备,宜具有电缆终端测温的功能。安装于环网箱内的环网柜应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小型化全绝缘、全封闭共箱型,并预留扩展自动化功能的空间;安装于户内的环网柜可采用共箱型或间隔型。1.1.2 配电室f)供电电源采用双电源时,一般配置两组环网柜(可分别1进1环出1配出,中压宜为两条独立母线,配出一般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用于保护变压器),两台变压器,低压为单母线分段带联络。必要时,中压两段母线间设置联络开关。a)供电电源采用单电源时,按规划建设构成单环式接线,一般配置一组环网柜(可1进1环出2配出,中压为单条母线,配出一般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用于保护变压器),一台或两台变压器,低压一般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带联络开关。b)配电变压器接线组别一般采用Dyn11,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800kVA。c)配电室所址选择符合GB50053的规定,如受条件所限,可设置在地下一层,但不应设置在最底层,地势低洼、可能积水的场所,配电室应设置在地面以上。配电室一般使用公建用房,建筑物的各种管道不得从配电室内穿过。非独立式或者地下配电变压器宜选用干式变压器,加装金属屏蔽罩、配置减振措施,并采取防水、防凝露等措施。d)配电室距离道路不宜超过30m,并预留便于应急电缆便捷、快速引入的路径及孔洞。17
DL/T599—20151.1.1 箱式变电站a)箱式变电站一般用于施工用电、临时用电场合、架空线路入地改造区域,以及现有配电室无法扩容改造的场所,宜小型化。b)一般配置单台变压器,采用一组环网柜(1进1环出1配出,配出一般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用于保护变压器),变压器接线组别一般采用Dyn11,变压器容量一般不超过630kVA。c)箱式变电站一般接入单环网或多分支、多联络线路,用于施工用电或临时用电场合可接入辐射式电缆线路、采用终端型箱式变电站。d)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室应具有下部进风、上部迷宫出风风道或对流风道设计。e)箱式变电站低压可配置塑壳式断路器保护或熔断器-刀闸保护。1.1.2 中压电缆分支箱a)中压电缆分支箱一般用于非主干回路的分支线路,作为末端负荷接入使用,适用于分接中小用户负荷,不应接入主干线路及联络线路中。或用于敷设环境反复被水浸泡场所,使电缆中间接头设置于地面。b)中压电缆分支箱一般可根据需要采用1进2配出、或1进4配出。1.1.3 电缆故障指示器a)环网室(箱)、配电室、箱式变电站及中压电缆分支箱应配置电缆故障指示器,其动作后能够自动延时复归,具有相间故障指示功能;当系统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下,还应具有接地故障指示功能。具有接地故障指示功能的电缆故障指示器,如其负荷侧电缆线路较长,存在电源侧接地,发生误动的可能,则不宜装设接地故障指示器。b)故障指示器能够不停电更换电池,并具备手动复归和自检、低电量报警、故障信号远传等功能,防护等级不低于IP67。面板应标注电池更换时间及有效时间。1.2 配电设施过电压保护与接地1.2.1 中低压线路设备及站室设备的防雷保护一般选用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中雷区及以上区域跨越高等级公路、河流湖叉等故障不易查找、处理的中压架空线路,以及地闪络密度较高、雷电流幅值较大的区域,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保护设备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可采用10kA等级。1.2.2 中压架空绝缘线路在中雷区及以上区域应逐杆采用外间隙避雷器,根据线路重要性及地面落雷密度级别分步实施,新建线路防雷保护宜利用环形混凝土电杆的钢筋自然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少雷区可根据运行经验采取安装外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或放电箝位绝缘子等措施,但下列情况应采用外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措施:a)变电站馈出架空绝缘线路2km范围内;b)同杆多回架空绝缘线路;c)林区、临近居民区、带有重要负荷或带有较多连续生产性负荷的架空绝缘线路;d)继电保护无法保护到的架空绝缘长线路末端。1.2.3 中雷区及以上区域,跨越主干铁路、高等级公路、河流等大档距的中压架空线路裸导线应采用外间隙避雷器保护,带有重要负荷或带有较多连续生产性负荷的架空裸导线线路宜采用外间隙避雷器保护。1.2.4 中雷区及以上空旷区域,以及雷电地闪密度较高处的中压架空线路可执行GB50061的规定,敷设架空地线保护。当线路为绝缘导线或带有重要负荷时,宜采取架空地线和外间隙避雷器联合保护方式。1.2.5 多雷区低压架空线路可根据运行经验安装低压避雷器。1.2.6 土壤腐蚀严重地区的接地装置应采用耐腐蚀性材料。17
DL/T599—20151 低压配电网1.1 基本要求1.1.1 公用低压配电网应满足分区供电的原则,低压线路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并适应远期发展用电负荷的需求。低压线路满载或过载,宜采取分流负荷措施增装变压器、或新出线路。1.1.2 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树枝状放射式,低压电缆线路可根据负荷性质采用单辐射、双放射式供电。1.1.3 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不宜过大,中心城区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0m,一般城区不宜超过250m,农村地区不宜超过500m,牧区或山区供电半径应根据需要经计算确定。1.1.4 低压配电网中单相负荷应均匀接入三相线路。1.1.5 根据负荷性质和供电可靠性要求,应预留必要的接入位置或端口,适应应急电源的快速接入。1.2 低压架空线路1.2.1 低压架空导线宜采用绝缘导线,一般地区采用耐候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沿海及严重化工污秽区域可采用耐候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一般地区铝芯导线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120mm²,支线不宜小于70mm²;农村地区及牧区铝芯导线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50mm²,支线不宜小于35mm²。1.2.2 低压架空线路架设方式可采用分相式或集束式,当采用集束式时,应使三相负载均衡,同一台变压器供出的两回或多回低压线路可同杆架设。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改造后,中性线线截面宜与相线截面相同。1.2.3 一般地区低压架空线路宜选用10m环形混凝土电杆,必要时可选用12m环形混凝土电杆。沿海及严重化工污秽区域宜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或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路边电杆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电杆,避免车撞脆断倒伏。1.2.4 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节能型铝合金线夹,耐张采用螺栓式线夹或楔形线夹,导线承力接续宜采用对接液压型接续管,导线及接户线非承力接续宜采用液压型导线接续线夹或其他连接可靠线夹,设备连接宜采用液压型接线端子。1.2.5 低压架空线路直线杆宜采用低压蝶式绝缘子,亦可采用低压柱式绝缘子或低压针式绝缘子;低压架空线路耐张杆导线截面不大于70mm²可采用一只低压蝶式绝缘子,导线截面在95mm²及以上宜采用一片盘形悬式绝缘子,导线档距较大时,可采用两片盘形悬式绝缘子。1.2.6 从一基电杆上引下的接户线较多时,可采用从主接户线接入低压分支箱或电表箱,再从分支箱或电表箱向电力用户引出分接户线的措施,分支箱可装设在建筑物外墙上、电杆上或其他合适位置,以减少外力破坏及美化环境。低压分支箱、电表箱外壳应具有耐候、防腐蚀等性能。1.2.7 低压架空接户线一般采用耐候交联聚乙烯绝缘线,沿墙敷设时宜选用具有阻燃、耐低温等性能的绝缘线。1.3 低压电缆线路1.3.1 下列情况可采用电缆线路:a)负荷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b)建筑面积较大的新建居民楼群、高层住宅区;c)主要干道或重要地区。1.3.2 17
DL/T599—2015低压电缆一般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在潮湿、含有化学腐蚀或易受水浸泡环境下运行的电缆,宜选用聚乙烯类材料的外护套,有白蚁的场所应选用金属铠装或防蚁外护层,有鼠害的场所宜选用金属铠装或硬质护层,电缆进入建筑或集中敷设应选用C级及以上阻燃电缆。为重要负荷供电或敷设入民用建筑内宜采用铜芯电缆。1.1.1 电缆截面应根据负荷及配置系数、同时率等选择,在电缆额定载流量的基础上,考虑敷设环境温度、并行敷设、热阻系数及埋设深度等因素,宜一步到位,应避免重复更换。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铜芯240mm²(或相同载流量的铝芯电缆)。1.1.2 低压电缆敷设可采用排管、沟槽、直埋等敷设方式。穿越道路时,应采用抗压力的保护管进行防护。1.1.3 低压开关柜母线规格宜按终期变压器容量配置选用,一次到位,柜体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3X,具有良好通风散热性能。1.1.4 低压电缆分支箱可户内落地、挂墙安装,亦可户外落地、挂墙安装,可配置塑壳式断路器保护或熔断器-刀闸保护。公共场所落地安装时宜采用耐候绝缘箱体、对箱内带电导体进行绝缘封闭,采取双重绝缘措施,箱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4,低压电缆分支箱施工安装时底部应予以封堵,并设置细沙层防凝露。1.1.5 低压电缆敷设引上电杆应选用户外终端,电缆引线分相劈叉,应加装电缆终端分支手套及耐候护管,防水、防日光老化。1.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及保护1.2.1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应根据电力用户用电特性、环境条件或特殊要求等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并根据GB13955的有关规定采取剩余电流保护,完善自身接地系统,防范接地故障引起火灾及电击事故。1.2.2 配电室设置在建筑物内,低压系统宜采用TN-S接地型式,向紧邻的建筑供电,低压系统可采用TN-S接地型式;向临近的建筑供电时,低压系统可采用TN-C-S接地型式。1.2.3 供电电源设置在建筑物外,低压系统宜采用TN-C-S接地型式,配电线路主干线末端和各分支线末端的保护中性线(PEN)应重复接地,且不应少于3处。1.2.4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区域,按照GB50065的有关规定,当低压系统采用TN-C-S接地型式时,如所供建筑未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或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装置采用TT接地型式时,当变压器台区所有设施的保护中性线(PEN)接地等效电阻达到0.5Ω及以下,配电变压器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可共用接地装置。否则应分开设置,工作接地应采用绝缘导线引出5m外接地,两个接地体之间应无电气连接,二者接地电阻均不应超过4Ω。1.2.5 农村等区域低压系统采用TT接地型式时,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中性线不得再重复接地,且与相线保持同等绝缘水平。同时应装设剩余电流总保护(电源端),改造配电台区宜在用户计量表箱内表计后装设中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1.2.6 根据低压系统接地型式,配置塑壳式断路器保护或熔断器-刀闸保护。低压馈电断路器应具备过流和短路跳闸功能,并根据系统接地型式选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2 自动化和信息化2.1 应按照电网规划要求同步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a)开关等一次设备应根据不同自动化功能需求,配备相应的辅助设备(如电动操动机构、电源、TV/TA等);a)对关键性节点(如主干线联络开关、必要的分段开关,进出线较多的开关站、环网室、环网箱和配电室等)、一般性节点(如分支开关、无联络的末端站室等)相应配置“三遥”、“二遥”终端;17
DL/T599—2015a)通信接入应尽可能利用已有信道资源,条件不满足时,可新增通信线路或扩容。1.1 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及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的监控,应根据需要列入配电网改造内容。1.2 信息共享与交互营配贯通部分的配电网数据、电力客户档案数据和量价费数据宜采用IECCIM(IEC61970-301、IEC61968-11)标准和IECCIS(IEC61970-401、IEC61970-403、IEC61970-404、IEC61970-405、IEC61970-407)标准构建数据模型并进行数据共享。2 电力用户2.1 电力用户改造2.1.1 电力用户电力设备设施改造应与电网改造同步进行,消除如下故障隐患及缺陷:a)更换不满足短路容量的开关等设备;b)更换老化开关及跌落式熔断器,淘汰阀型避雷器及高损耗变压器等;c)当所处系统改为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时,应进行配置零序保护、加装零序电流互感器等改造。2.1.2 在实施电网改造的同时,相关用户应改造和完善剩余电流保护系统。2.1.3 由中压架空线路供电的用户以及由中压单回电缆供电的电力用户,在其产权分界点处宜安装用于隔离用户内部相间短路及单相接地故障的具有保护功能的开断设备。2.2 重要电力用户2.2.1 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的配置应满足GB50052和GB/Z29328的规定。2.2.2 重要电力用户双路及多路电源宜独立敷设,并根据需要完善自备应急电源。2.2.3 两路及以上电源供电的重要电力用户母联开关应安装可靠的闭锁机构。2.3 特殊电力用户特殊电力用户要求如下:a)用户因畸变负荷、冲击负荷、波动负荷、不对称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对公用电网造成污染的,应提交有关评估报告,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同步达标”的原则进行治理;b)电压敏感负荷用户应自行装设电能质量补偿装置。2.4 高层建筑电力用户高层建筑电力用户要求如下:a)按照GB50045及JGJ16的规定,高层建筑一级负荷应采取两路电源供电,二级负荷应采取两回线路供电,同时应配置自备应急电源;b)设置在高层建筑物内的配电室应采用干式变压器和阻燃电缆,以满足消防要求。3 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接入负荷3.1 中低压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需要进行适应性改造时,应对系统侧母线、线路、开关等进行短路电流、热稳定校核,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线路的载流量、以及变压器容量进行校核。17
DL/T599—20151.1 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超过本台区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的25%时,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刀熔总开关应改造为塑壳式断路器。1.2 分布式电源采用中压专线方式接入时,专线线路应停用重合闸、或不设置重合闸。1.3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应满足GB/T29316的规定,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宜采用专用的变压器,电动汽车充电桩容量合计达到50kW时,应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充电桩的接入应三相平衡接入。17
DL/T599—2015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10kV架空网典型接线方式A.1 多分段、多联络接线方式一般城区10kV架空线路可采用柱上开关将线路构成多分段、适度联络方式,见图A.1(典型三分段、三联络方式),线路较长或用户数量(含柱上变压)较多时,可继续进行分段。图A.1 10kV架空线路多侧系统电源多分段、多联络A.2 多分段、单联络接线方式农村地区10kV架空线路可采用柱上开关将线路构成多分段、单(末端)联络方式,见图A.2,具备条件时可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方式。图A.2 10kV架空线路双侧系统电源多分段、单联络A.3 多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牧区、山区10kV架空线路不具备与其他线路联络条件时,可采用多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见图A.3。图A.3 10kV架空线路多分段单辐射17
DL/T599—2015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10kV电缆网典型接线方式A.1 双射接线方式自一座变电站(或中压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引出双回线路,形成双射接线方式;或自同一供电区域的不同变电站引出双回线路,形成双射接线方式,见图B.1。有条件、必要时,可过渡到双环网接线方式,见图B.3。双射网适用于双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必要时,双射线间环网柜可增加间隔,两组环网柜之间形成联络。图A.1 10kV电缆线路单侧系统电源双射式A.2 单环网接线方式自同一供电区域两座变电站的中压母线、或一座变电站的不同中压母线(或两座中压开关站的中压母线、或一座中压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馈出单回线路构成单环网,开环运行,见图B.2。适用于单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图A.2 10kV电缆线路双侧系统电源单环式A.3 双环网接线方式自同一供电区域的两座变电站(或两座中压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各引出二对(4回)线路,构成双环网的接线方式,见图B.3。双环网适用于重要双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必要时,双环网间环网柜可增加间隔,两组环网柜之间形成联络。17
DL/T599—2015图A.1 10kV电缆线路双侧系统电源双环式A.1 对射线接线方式自不同方向电源的两座变电站(或中压开关站)的中压母线馈出单回线路组成对射线接线方式,一般由双射线改造形成。见图B.4。对射网适用于重要双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必要时,对射线间环网柜可增加间隔,两组环网柜之间形成联络。图A.2 10kV电缆线路双侧系统电源对射式(双射改造)A.2 二供一备(或三供一备)接线方式自一座变电站(或中压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或两座变电站(或中压开关站)的中压母线引出二回或三回供电线路,与另一座变电站(中压开关站)引出的备用线路,共同连接至配电室(或开关站),开环运行,供电线路可满载运行,备用线可根据主供线载荷配载。根据需要,供电线路中部可串接负荷,见图B.5。适用于单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图A.3 10kV电缆线路双侧系统电源二供一备或三供一备式17
DL/T599—2015AA——————————————————1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架空输电线路山火风险预报技术导则》(2015征求意见稿)
- 《电网节能项目节约电力电量测量与验证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dlt 586-201x 电力设备监理技术导则(2016送审稿)
- 《架空输电线路机器人巡检技术导则》(2016编制说明)
-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2015征求意见稿)
- 《电网间歇性电源与电动汽车充电协同调度技术导则》(2015征求意见稿)
- gbt 28548-2012 核电厂主回路水压试验技术导则
- gbt 28419-2012 风沙源区草原沙化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 dl xxxx-201x《同塔多回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2015征求意见稿
- gbt 28617-2012 绿色制造通用技术导则 铸造
- gbt 28570-2012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 gbt 28551-2012 核电厂离心泵组调试技术导则
- gbt 28615-2012 绿色制造 金属切削机床再制造技术导则
- GB∕T 28419-2012 风沙源区草原沙化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 GB_T 28419-2012 风沙源区草原沙化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 gbt 28714-2012 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 gbt 29052-2012 工业蒸汽锅炉节水降耗技术导则
- gbt 29163-2012 煤矸石利用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