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90 KB
  • 13页

DB13∕T 5133-2019 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pdf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27.140P55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5133—2019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2019-12-27发布2020-01-28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133—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广英、米秋菊、米勇、王洁、王胜宝、侯克、白鹤岭、胡维银、张学沛、王昱程、周幸、梁德强、韩冰、黄长洲、李锁成、崔领谦、王磊、寇利敏、叶松林。I DB13/T5133—2019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基本规定、内容与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0465水土保持术语GB5043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4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T51240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5]11号)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光伏发电工程选址及布置应按GB50433执行,并符合下列规定:a)应严格控制工程占地和施工扰动范围;b)光伏阵列安装场地应满足安装施工要求,兼顾水土保持要求,禁止铲除地表植被,进行整体平整;根据地质条件优化基础施工工艺,减少弃渣,综合利用挖方;c)检修道路布设本着永临结合原则,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在满足检修和人员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减少施工扰动;基本满足运输要求的区域可直接利用,尽量减少新增占地和扰动;d)箱变、电缆和集电线路的塔基等选址,设备组装、吊装等施工场地,尽量沿检修道路布设,以方便施工,减少施工占地。3.1.2弃渣场选址应按GB50433执行,并符合下列规定:a)弃渣场应按照“相对集中、便于运输、便于防护、安全稳定”的原则布置,布置前应对区域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等条件进行调查。山丘区弃渣场宜选择在汇水面积较小的荒沟、凹地、支毛沟;平原区宜选择荒地、凹地及未利用地;b)风沙区弃渣场宜布设在背风面。3.1.3光伏发电阵列安装场地、变电站以及检修道路等区域应坚持“先挡后挖”原则,边坡形成后,应及时实施边坡防护;临时用地应及时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前应对适宜表土剥离的区域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应集中堆放,并采取保护措施。1 DB13/T5133—20193.1.4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应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进行布设,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鼓励采用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3.1.5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目录应符合GB50433附录B.1的规定。3.2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光伏发电工程防治规定3.2.1燕山山地丘陵区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保护和综合利用表土资源;b)光伏架设区宜注重布设增渗和截、排水措施;c)光伏架设区、建构筑物顶部、硬化道路广场等宜做好雨水集蓄工程;d)加强植被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3.2.2坝上高原风沙区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保护地表结皮层、沙壳、砾幕;b)可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植被固沙、化学固化等措施防治风蚀;c)充分集蓄建构筑物顶部、硬化道路广场、光伏板的雨水,优先浇灌林草植被,提高植被成活率。3.2.3华北平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a)占用耕地的,应优先选择农光互补项目,发挥土地生产优势;b)应保护和利用耕作层土壤;c)土石方平衡后,需外借土石方的,应明确借方来源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d)注重雨水增渗利用,确实需要雨水外排的,宜采取拦沙措施,防止河渠泥沙淤积。3.2.4冀西北黄土丘陵区应符合下列规定:a)光伏板架设尽量避开沟壑、河岸和荒山陡坎;b)对施工检修道路和光伏架设区,宜进行截排水设计,防止沟岸扩张、沟底下切;c)宜布设雨水积蓄利用措施。3.2.5太行山山地丘陵区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保护和综合利用表土资源;b)宜布设增渗和截、排水措施;c)宜做好雨水集蓄工程和综合利用措施;d)宜做好拦沙蓄水工程,加强植被恢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3.2.6冀东沿海风沙区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加强表土保护和利用;尽量减少施工扰动范围,保护地表植被;b)宜建设防风林带;c)占用耕地的,应优先考虑农光互补;d)宜布设雨水积蓄利用措施。4内容与要求2 DB13/T5133—20194.1一般规定4.1.1光伏发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应符合GB50434规定,明确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4.1.2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内容应包括项目简况、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水土保持管理等。4.1.3设计水平年应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后一年,根据主体工程完工时间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等综合确定。4.1.4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应遵循“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注重生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与主体工程相衔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4.2调查与勘测4.2.1调查与勘测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区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等内容。4.2.1.1自然概况应包括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土壤及植被,应结合主体工程布置说明各分区地形地貌等。应以乡(镇)为单元表述。4.2.1.2水土流失现状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的类型、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和容许土壤流失量,项目区近期洪水、水土流失发生及危害情。应说明项目区在河北省水土保持区划中所处的类型区名称。4.2.1.3水土保持敏感区调查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是否涉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涉及的应说明与本工程的位置关系。4.3项目概况4.3.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名称、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建设任务、工程等级与规模、总投资及土建投资、建设工期等。4.3.2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项目建设基本内容以主体设计推荐方案为基础,介绍工程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工程占地及土石方挖填等内容;b)应根据区域立地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选择光伏阵列支架基础形式,支架基础挖方宜集中收集并综合利用,为减少占地及扰动,宜选择组串逆变器;c)检修道路应根据光伏阵列位置沿等高线布设,说明占地类型、长度、性质,可结合主体工程设计深度说明土石方移挖作填、纵向调度等内容;d)集电线路应结合项目立地条件,明确地埋、桥架、架空等形式,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e)存在依托关系的项目,应调查依托工程相关情况;f)介绍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信系统、项目内外交通等。4.3.3施工组织应包括下列内容:a)施工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设位置、数量、占地面积等;b)施工用水水源、电源等;c)取土(石、砂)场的布设位置、地形条件、取土(石、砂)量、占地面积等;3 DB13/T5133—2019d)弃土(石、渣)场的布设位置、地形条件、容量、弃土(石、渣)量、占地面积、汇水面积,以及下游重要设施、居民点等。4.3.4统计项目的占地面积、性质及类型,并应进行现场复核。4.3.5土石方平衡应分区统计并复核挖方、填方、借方(说明来源)、余方(说明去向)量和调运情况;表土应单独平衡。4.3.6工程投资应包括总投资、土建投资、资本金构成及来源等。工期安排应包括工程总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及分区进度安排。4.3.7应有项目区水系图、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区划图、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4.4项目水土保持评价4.4.1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评价内容应包括项目选址、建设方案与布局的评价。4.4.2主体工程选址评价应符合GB50433中第3.2.1条的规定。4.4.3建设方案评价应符合GB50433中第3.2.2条的规定。4.4.4工程占地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a)光伏阵列区、变电站、检修道路占地应符合节约用地和减少扰动的要求;b)临时占地应满足施工要求;c)依据原国土资源部《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4.4.5工程土石方平衡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a)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土方开挖量;b)土石方调运应符合节点适宜、时序可行、运距合理原则;c)余方应首先考虑综合利用;d)外借方应优先利用废弃的土(石、渣),外购土(石、料)应选择合规的料场。4.4.6取土(石、砂)场设置评价应符合GB50433第3.2.3条和第3.2.4条的规定。4.4.7弃土(石)场设置评价应符合GB50433第3.2.5条和第3.2.6条的规定。4.4.8施工工艺与方法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符合减少水土流失的要求;b)对于工程设计中尚未明确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应合理评价并提出建议。4.4.9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a)评价范围应为主体工程设计的地表防护工程;a)评价内容应包括工程类型、数量及标准;b)应明确主体工程设计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不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应提出补充完善意见;c)应界定水土保持措施。4.4.10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成果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4 DB13/T5133—2019a)应明确主体工程选址(线)是否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有制约的应提出对主体工程选址(线)或设计方案的调整要求;b)应明确工程建设方案评价结论,可提出优化建议;c)应明确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施工方法的评价结论;d)应明确取土(石、砂)场、弃土(石)场设置评价结论;e)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的,应对光伏发电工程分区列表明确各项措施的位置、数量和投资;f)风沙区应在必要的调查基础上,从风蚀影响和控制方面提出对防护措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g)可提出工程设计在下阶段需深入研究的问题。4.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4.5.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包括项目永久征地、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与管辖区域。4.5.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实地调查(勘测)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依据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b)防治分区宜划分为:变电站、光伏阵列区、逆变及箱变、集电线路、检修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弃渣场和其他区域。4.6水土流失预测4.6.1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应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4.6.2水土流失预测应在光伏发电工程主体设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施工扰动情况等,分预测单元进行,预测单元应与光伏发电工程的防治分区相一致。4.6.3预测单元面积应根据工程平面布置结合地形图确定;自然恢复期预测面积应扣除建筑物占地、地面硬化和水面面积。4.6.4预测时段应分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预测时段应根据施工进度分别确定;施工期为实际扰动地表时间;自然恢复期为施工扰动结束后,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土壤侵蚀强度自然恢复到扰动前土壤侵蚀强度所需要的时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确定。4.6.5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应包括: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扰动后及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项目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的预测等。应单独进行建构筑物、道路广场硬化区及光伏阵列区雨水流失量的预测,为雨水储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4.6.6预测单元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应根据土壤侵蚀图等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确定;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可采用数学模型、试验观测、类比等方法确定。4.6.7位于风蚀区、水蚀与风蚀交错区时应进行风蚀预测。4.6.8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应包括可能对当地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下游河道及行洪、公共设施和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的可能性。平原区应重点分析因光伏板对雨水遮挡,减少雨水下渗,增加地表冲刷和对下游河道及行洪、公共设施和农业生产等造5 DB13/T5133—2019成的影响;山区应重点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雨水冲蚀,水土流失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的可能性;冀西北黄土丘陵区,还应注重因光伏板增加雨水冲刷,产生沟蚀,造成重力侵蚀的可能性。4.6.9水土流失预测成果应列表说明各预测单元施工期、自然恢复期的土壤流失总量和新增土壤流失量及水流失量。4.6.10应对各分区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指出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和时段,并根据预测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指导性意见。4.7水土保持措施布设4.7.1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应包括措施总体布局、分区措施布设和施工要求。4.7.2光伏发电工程措施总体布局应结合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出总体防治思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临时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4.7.3变电站水保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变电站边坡应布设边坡防护措施,主要护坡措施有植物护坡、工程护坡、工程和植物相结合的综合护坡;b)变电站应注重降水的排导、集蓄利用以及排水与下游沟道的衔接,防止对下游造成危害;c)变电站应根据运行和景观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进行草坪建植、喷播绿化、植生袋绿化、观赏乔灌木花卉种植、雨水积蓄利用、配套灌溉等措施的布局,站内不宜绿化区域应注重地表防护,防止地表裸露,可布设碎石压盖、透水砖等,限制硬化面积;d)平原区项目变电站进站道路两侧可恢复植被区域,植被宜选择草本和小灌木;e)应注重施工期的临时防护,对临时堆土、裸露地表应及时防护。4.7.4光伏阵列区水保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工程建设破坏原地表水系和改变汇流方式的区域,应布设截水沟、排洪渠(沟)、排水沟、边沟、排水管以及与下游沟道的顺接措施,同时布设集雨蓄水设施,充分利用雨水;b)山区项目应优先考虑采用高低腿支架,减少地面开挖,支架基础施工前应先做好截排水措施,截排水措施宜考虑整体地形布设,支架基础平整后地表坡度大于8°的,余方不宜平铺地表;c)应保护光伏支架下原生植被,需布设植物措施的区域应优先选择乡土矮化植物种、耐阴喜阴的草本植物。4.7.5集电线路水保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桥架式集电线路不宜布置在大开挖的区域;b)山区集电线路采用铁塔架设时,优先考虑高低腿形式,应在塔基四周布设截排水设施和拦挡护坡工程;采用混凝土杆架设时杆基可不设置防护措施;c)地埋式集电线路施工前应采取表土剥离措施,堆存的表土应采取拦挡、苫盖、排水和铺垫等措施;d)集电线路的塔杆基础及电缆沟四周不宜种植乔木,可充分利用原地表植被,有条件区域可进行草皮移植。4.7.6检修道路水保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检修道路应结合主体设计及不同的地形,选择布设拦挡、护坡、排水和绿化等工程;6 DB13/T5133—2019b)宜沿检修道路布设雨水收集系统;c)风沙区的检修道路宜采用砾石、碎石压盖等防护措施。4.7.7箱变及逆变水保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前箱变及逆变占地应采取表土剥离措施,堆存的表土应采取拦挡、苫盖、排水和铺垫等措施;b)吊装场地可采取铺垫措施保护表土;c)箱变及逆变基础应布设边坡防护措施,主要护坡措施有植物护坡、工程护坡、工程和植物相结合的综合护坡。4.7.8施工生产生活区水保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期较短的项目,地面未进行硬化的,可采取铺垫措施保护表土,施工结束后进行翻耕整地;b)施工期较长的项目,施工前应剥离表土,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恢复原地貌;c)施工过程中应布设场地临时排水措施;d)风沙区项目应布设必要的压盖措施。4.7.9弃渣场水保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沟道型弃渣场应先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并结合实际布设截排水措施;b)洼地型弃渣场应先在周边布设截排水措施;c)平地型弃渣场应根据边坡的坡度,选择工程护坡或植物护坡;d)宜采用乔、灌、草、藤本植物或相结合的防护措施;e)在施工结束后,应对弃渣场进行土地整治,明确整治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包括植树种草、复耕等。4.7.10取土场水保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覆盖层、土地利用现状及后期恢复利用方向布设表土剥离、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防护措施;b)取土场开采宜采取分台阶开采方式,不能采用台阶式开采的,宜自上而下分层开采,取土场开挖前应布设临时防护措施,固坡防护工程措施宜与植物措施结合。4.7.11水土保持措施的标准等级应符合GB51018的规定,涉及弃渣场的应初步确定渣场等级。4.7.12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成果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绘制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框图;b)绘制措施总体布局图,比例不应小于1:10000;c)典型措施布设平面图比例不应小于1:2000;d)应初步确定各项措施的布设位置、类型、结构形式和工程量。4.8水土保持监测4.8.1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应初步确定监测的范围、时段、内容、方法、频次和监测点位,估算所需的人工和物耗。4.8.2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应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7 DB13/T5133—20194.8.3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并在施工准备期前进行本底值监测或调查。4.8.4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应包括扰动土地情况,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等。4.8.5水土保持监测应采取调查监测、定位观测、遥感监测等相结合的方法。4.8.6监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a)调查监测应根据监测内容和工程进度确定监测频次;取土(石、砂)量、弃土(石、渣)面积、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扰动地表面积等至少每月调查记录1次;施工进度、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至少每季度调查记录1次;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1周内完成监测;b)定位观测应根据监测内容和方法采用连续观测或定期观测,排水含沙量监测应在雨季降雨时连续进行。4.8.7监测点位布设应遵循代表性、方便性、少受干扰的原则。每个监测区至少布设1个监测点,光伏阵列区是监测重点之一。山区监测重点区域还包括检修道路、弃渣场;平原区监测重点区域还包括取土场。4.8.8应根据监测内容、方法提出需要的水土保持监测人员、设施和设备,可采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行监测。4.8.9监测成果应包括监测报告、监测季报、监测数据、监测图件和影像资料。4.9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4.9.1投资估算应符合下列规定:a)投资估算编制依据、价格水平年及主要工程单价、费率计取等应与主体工程相一致,采取水土保持定额的费率;b)主体工程没有明确规定的,应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以及电力行业、地方标准和当地现行价;c)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投资总表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和独立费用、预备费和水土保持补偿费等,用价格水平年的静态总投资计列。4.9.2投资估算附表及附件应包括水土保持投资总估算表、工程措施估算表、植物措施估算表、临时措施估算表、独立费用估算表、分年度估算表、主要工程单价分析表、主要材料单价计算表、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等。4.9.3防治效益分析应说明方案实施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对照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定量计算并分析采取治理措施后达到的各项目标值,并列表说明。4.10水土保持管理4.10.1水土保持管理应包括组织管理、后续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施工、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内容。4.10.2水土保持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8 DB13/T5133—2019a)明确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等;b)明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要求;c)明确落实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d)明确落实水土保持监理的要求;e)明确落实水土保持施工的要求;f)明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程序及相关要求,提出工程验收后水土保持管理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