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 MB
- 8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loorradiantheating2010-XX-XX发布2010-X-X实施861
前言根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的要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地暖分会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规程。编制组依据有关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参考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地板供暖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北京市有关单位和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以热水为热媒和以加热电缆为热源的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应用技术,包括在北京地区已推广应用、成熟可靠的新工艺,在国内或北京地区应用较少、积累经验不够充分的工艺暂未纳入。本技术规程共分6章:总则,术语,设计,材料和设备,施工,检验、调试及验收。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3.2.23.2.53.10.44.5.15.1.65.1.95.1.105.5.25.5.56.2.46.5.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861
目录1总则2术语3设计3.1一般规定3.2地面结构3.3房间热负荷计算3.4地面散热量和系统供热量计算3.5热水系统设计3.6热水系统一次分水器、集水器及附件的设计3.7热水系统管道水力计算3.8加热电缆系统设计3.9热计量和室温控制3.10加热电缆系统和温控系统的电气设计4材料和设备4.1一般规定4.2绝热和预置沟槽保温板材料4.3填充层材料4.4加热管和预置轻薄供暖板热水系统的材料和设备4.5加热电缆和温度控制材料5施工5.1一般规定5.2发泡水泥绝热层的浇筑5.3泡沫塑料类绝热层、保温板、供暖板及其填充板的铺设5.4加热管、输配管和分水器、集水器的安装5.5加热电缆系统的安装5.6填充层施工5.7面层施工6检验、调试及验收6.1一般规定6.2施工方案及材料、设备检查6.3施工安装质量验收6.4热水系统的水压试验6.5调试与试运行附录A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附录B预制沟槽保温板热水供暖板地面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附录C加热管的选择附录D加热管水力计算附录E加热管管材的物理力学性能附录F加热电缆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要求附录G供暖地面构造图示861
附录H热水系统示例附录J热水系统室温控制示例附录K加热管和加热电缆布置方式示例附录L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附录M工程质量检验表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规范北京市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条文说明】1.0.1随着对住房建设水平要求的提高,地面供暖技术在北京市建设工程中的应用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也不可避免地曾出现了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并涉及了设计、施工、验收和材料配套等诸方面。随着供暖领域对节能、热计量等日趋严格的要求,地面供暖也应在系统设计、计量控制等方面改进、加强和规范做法。近年来,地面供暖的新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除采用泡沫塑料板做绝热层的混凝土填充式地暖外,还出现了采用发泡水泥做绝热层等多种形式;完全现场施工、需较厚填充层的地暖基础上,又从国外引进了完全预制、将加热管镶嵌其中的预置轻薄供暖板,以及在预制沟槽保温板中敷设加热管或加热电缆等多种地暖形式。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地板供暖技术在设计、材料、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设计质量,推广和规范新地暖技术的使用,参考国家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对原北京市地方标准DBJ/T01-49-2000《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制定了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以热水为热媒或以加热电缆为加热元件的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散热器采暖系统或生活热水系统的户内支管,采用本规程所涵盖的管材敷设于地面垫层内时,也可参考执行本规程。【条文说明】1.0.2当采用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方式时,较厚的填充层会使楼板荷载增大,为安全起见,规定本工程只适用于新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改、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且应校核建筑承载能力,必要时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等较轻薄的地面供暖形式。本规程适用于以热水为热媒或以加热电缆为加热元件的地面供暖工程。对于电热地面供暖,目前国内外也有采用其他形式的,例如电热席、电热地板等,考虑到国内积累经验和实例还不够充分,因此未包含在本规程内。1.0.3根据现场施工和预置的程度,本规程涉及的地面辐射供暖形式可如下分类:1现场敷设加热管或加热电缆地面供暖1)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包括热水和加热电缆)2)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供暖(包括热水和加热电缆)861
2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热水)【条文说明】1.0.3随着地面供暖技术的发展,其类型逐渐增多。本规程将常用地面供暖形式按以下原则分类,并在术语中给出统一称谓:1根据热媒和发热元件分类,本规程分为热水地面供暖和加热电缆地面供暖2类。2根据现场施工或预制,本规程如下分类:另外还有在加热管上倒扣预置模板代替填充层等新型地暖形式,因经验和工程实例还不充分,本规程未列入。1.0.4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4本条强调地面供暖工程除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其他非强制性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等应符合的内容,本规程条文或条文说明中均有叙述。2术语2.0.1地面辐射供暖floorradiantheating简称地面供暖。以热水或电力为热媒或热源,通过埋设于建筑物地板中的加热管或加热电缆等加热设备,以热传导方式加热地面,地表面以辐射和对流的换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2.0.2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lowtemperaturehotwaterfloorradiantheating简称热水地面供暖。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面的供暖方式。分为现场敷设加热管和预制轻薄供暖板两种类型。2.0.3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HeatingCablefloorradiantheating简称加热电缆地面供暖。以低温加热电缆为热源,加热地面的供暖方式。本规程涉及的地面供暖加热电缆为现场敷设。2.0.4现场敷设加热管(加热电缆)地面供暖siteinstalledheatingpipe(heatingcable)floorheating施工前,加热管(加热电缆)未与供暖地面的其他材料预制组合,在现场敷设的地面供暖形式。分为混凝土填充式、预制沟槽保温板两种形式。861
2.0.5混凝土(水泥砂浆)填充式地面供暖concrete(cementmortar)-pouredunderfloorheating简称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加热管或加热电缆敷设在绝热层之上,需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后再铺设地面面层的热水或加热电缆地面供暖形式。2.0.6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供暖pre-groovedinsulationboardfloorheating也称薄型地面供暖。将外径12~20mm的加热管或加热电缆敷设在带预制沟槽的泡沫塑料保温板的沟槽中,加热管或发热电缆与保温板沟槽尺寸吻合且上皮持平,不需要填充混凝土即可直接铺设面层的地面供暖形式。保温板厚度一般不超过35mm。2.0.7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precastlightheatingboardfloorheating以热水为热媒,采用预制轻薄供暖板加热的地面供暖形式。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组成见附录L。2.0.8供暖地面heatingfloor指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方式的地板构造整体,不包括热媒或热源的供给系统。2.0.9加热设备heatingequipment/device敷设在建筑物供暖地面的填充层或预制沟槽保温板沟槽中的加热管、加热电缆,以及预制轻薄供暖板等的统称。2.0.10绝热层insulatingcourse地面供暖中,用于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无效热耗,在现场单独铺设的构造层(不包括预制沟槽保温板和预制轻薄供暖板的保温基板)。一般采用聚苯乙烯等泡沫塑料板或发泡水泥。2.0.11填充层fillercourse在绝热层上设置加热管或加热电缆用的构造层,起到保护加热管或加热电缆,并使地面温度均匀的作用。2.0.12面层(装饰面层及其找平层)surfacecourse(decorativesurfacewithtowelingcourse)建筑地面与室内空气直接接触的构造层,包括装饰面层及其找平层(不包括覆盖在面层上的地毯等)。其中装饰面层指木地板、面砖或石材、塑料地板革、水泥地面等。找平层起为铺设木地板等抹平地面或与面砖石材等粘接的作用;当粘接面砖时找平层包括约20mm厚水泥砂浆和约5mm厚粘接剂;当采用水泥地面时,找平层即为面层。2.0.13防潮层dampproofingcourse,moistureproofingcourse防止建筑地基或土壤的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2.0.14隔离层isolatingcourse也称防水层,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透过地面的构造层。861
2.0.15伸缩缝expansionjoint补偿混凝土填充层、上部构造层和面层等膨胀或收缩用的构造缝。2.0.16铝塑复合管polyethylene-aluminumcompoundpipe内层和外层为交联聚乙烯或聚乙烯、中间层为增强铝管、层间采用专用热熔胶,通过挤出成型方法复合成一体的加热管,通常以XPAP或PAP标记。根据铝管焊接方法不同,分为搭接焊和对接焊两种形式。2.0.17聚丁烯管polyebutylenepipe由聚丁烯-1树脂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PB标记。2.0.18交联聚乙烯管(crosslinkedpolyethylenepipe)以密度大于等于0.94g/cm3的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使其线型的大分子交联成三维网状的大分子结构的加热管,通常以PE-X标记。按照交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PE-Xa)、硅烷交联聚乙烯(PE-Xb)、电子束交联聚乙烯(PE-Xc)、偶氮交联聚乙烯(PE-Xd)。2.0.19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olypropylenerandomcopolymerpipe)以丙烯和适量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常以PP-R标记。条文说明PP-R管由于所需管径较厚不易弯曲,地面供暖的加热管已不采用,仅用于生活热水和一般采暖埋地管道。2.0.20耐热聚乙烯管(polyethyleneofraisedtemperatureresistancepipe)以乙烯和辛烯共聚制成的特殊的线性中密度乙烯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一种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PE-RT标记。2.0.21一次分水器、集水器primarywatersegregator,primarywatercollector简称分水器、集水器。在水系统中,用于分别连接热源供水管和回水管,并分别向加热管或供暖板配水和集水的装置。2.0.22加热管heatingpipe敷设于供暖地面中,用于进行热水循环并加热地面的管道。2.0.23混水装置mixedwaterdevice(watermixingequipment/device是否好些)将热源的一部分高温供水和低温回水进行混合,获得户内所需供水温度的装置,包括混水泵、自动调节阀门和温度控制系统等。2.0.24发泡水泥foamingcement861
掺加骨料时称发泡混凝土。将发泡剂、水泥、水等按配比要求制成泡沫浆料,浇筑于地面,经自然养护形成具有规定的密度等级、强度等级和较低导热系数的泡沫水泥。用于地面供暖时,为发泡水泥绝热层。2.0.25发泡水泥干体积密度deisticbulkdensity(deisticbulkdensityoffoamingconcrete)在绝对干燥状态下发泡水泥绝热层每立方米干体积的质量。2.0.26发泡水泥抗压强度compressingstrengthoffoamedcement对经7天、28天自然干燥的发泡水泥绝热层,采用专用检测设备测试,获得的每平方米承受的压力。2.0.27预制沟槽保温板pre-groovedinsulationboard在工厂预制成带有固定间距和尺寸沟槽的聚苯乙烯类泡沫塑料或其他保温材料制成的模板,在现场拼装后,用于在沟槽内敷设加热管或加热电缆。预制沟槽保温板分为不带金属导热层和带金属导热层2种;前者用于地砖、石材面层的热水地面供暖系统;后者保温板上铺设有与加热管外径尺寸相同沟槽的金属导热层,用于木地板面层供暖地面和加热设备为加热电缆(加热电缆与绝热层不直接接触)的供暖地面。2.0.28导热层heatdistributionplates(course)也称均热层。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时,铺设在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之下或之上的金属板或金属箔,可使地面温度均匀,并使加热电缆不直接接触保温板。2.0.29预制轻薄供暖板precastlightheatingboard简称供暖板。由保温基板、(支撑龙骨、)塑料加热管、粘接胶、铝箔和二次分水器、集水器等组成的一体化薄板其成品厚度小于或等于13mm,保温基板;内镶嵌的加热管外径小于或等于8mm,并在工厂制作的产品。2.0.30输配管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pipe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中,在一次分水器、集水器和二次分水器、集水器之间,起中间输配作用的管道。2.0.31二次分水器、集水器secondarywatersegregator,primarywatercollector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中,分别通过输配管与一次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并在地暖板内进行配水和集水的装置。2.0.32填充板fillerboard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中,与供暖板的保温基板的材质和厚度相同、上面粘贴铝箔的半硬质的泡沫塑料板,用于敷设输配管和填充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2.0.33EPE垫层EPEcushioncourse采用木地板面层时,铺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之下,约2mm厚的发泡聚乙烯薄层,可起到隔潮、降噪、增加地面平整度等作用。2.0.34加热电缆heatingcable861
恒电阻也称发热电缆。以加热为目的、通电后能够散发热量的电缆。通常由发热导电体、绝缘层、接地屏蔽层和外护套等部分组成。根据发热导电体材料和性能的不同,加热电缆包括率加热电缆、自限温加热电缆等类型。条文说明:根据《电工术语电缆》GB/T2900.10-2001,“以加热为目的能散发热量“的电缆都属于加热电缆;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报告《工业用加热电缆》IEC1423-1,该报告的范围包括“额定电压大于交流50V但不超过450/750V含正温度系数电阻原件的防水加热电缆”;因此,本规程将含正温度系数电阻原件的自限温加热电缆(伴热带)包括在加热电缆范围内。2.0.35恒电阻率加热电缆constantresistanceheatingcable指在不同温度时,电阻率基本恒定,即在相同电压时电功率基本恒定的加热电缆。2.0.36自限温加热电缆heatingcablewithautomatictemperaturecontrol(variableresistanceheatingcable)用于管道等防冻伴热时称为自限温伴热带,是由具有正温度系数电阻特性的高聚物导电复合材料(PTC)制成的带状电伴热器,其最低温度时的峰值电阻与25℃时的电阻之比不小于104。注:电阻率温度系数反映了电阻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为正温度系数,反之为负温度系数。条文说明:定义和数据等来源于《自限温伴热带》GB/T19835-2005。2.0.37发热导电体heatingconductor???加热电缆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原件。恒电阻率加热电缆为一根或多根纯金属或金属合金单线组成的导体;自限温加热电缆为由导体和发热电阻体组成的扁形发热芯带。条文说明:根据《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GB/T20841-2007/IEC60800:1992和《自限温伴热带》GB/T19835-2005编制。2.0.38绝缘层Insulationlayer恒电阻率加热电缆的发热电导体或自限温加热电缆的发热芯带外包的绝缘材料层。2.0.39接地屏蔽层Screenlayer861
包裹在发热导电体外并与发热导电体绝缘的金属层。其材质可以是编织成网或螺旋缠绕的金属丝,也可以是螺旋缠绕或沿加热电缆纵向围合的金属丝或金属带。2.0.40外护套(Sheath)保护加热电缆内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如腐蚀、受潮等)的电缆外围结构层。2.0.41地面供暖标准线功率用于地面供暖的自限温加热电缆,在电缆表面温度为地面供暖标准运行温度工况时的线功率。地面供暖标准运行温度工况,采用木地板面层时取50℃,采用石材或地砖面层时取45℃。条文说明:《自限温伴热带》GB/T19835-2005中规定的电缆标称功率,是10℃时测出的每米加热功率,无法在地面供暖中使用,因此以标准运行温度工况时的线功率作为用于地面供暖自限温加热电缆的产品指标,即“地面供暖标准线功率”。地暖正常运行时为达到所需地面温度,随加热电缆周围的热阻不同,电缆表面所需温度也不同;即相同电缆长度时,电缆的规格(《自限温伴热带》GB/T19835-2005中规定10℃时的标称功率)不同。加热电缆的供暖温度工况,对于热阻较大的木地板面层可取较高温度(50℃),对于热阻较小的石材或地砖面层可取较低温度(45)℃。2.0.42电热式恒温控制阀electrothermalthermostatvalve简称电热阀。依靠阀门驱动器内被电加热的温包膨胀产生的推力,推动阀杆,关闭或开启阀门流道,调节热水流量的自动控制阀。2.0.43自力式恒温控制阀self-balancedthermostatvalve简称恒温阀或温控阀,通常用于散热器采暖系统,也可用于地面供暖系统。是可人为设定温度,通过温包感应环境温度产生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可调节热水流量,从而实现室温恒定的阀门。恒温阀由恒温阀头和恒温阀体组成,恒温阀头分为内置温包式、外置温包式、远程调控式。2.0.44电动两通阀electrictwo-wayvalve用于流体的开关控制的阀门。一般由阀体和电机驱动器两部分组成,电机驱动器与阀体靠马达齿轮机构连接传动。2.0.45温度控制器(Thermostat)简称温控器。能够感应温度,并实施控制调节的自动控制装置。地面供暖用温控器按照控制调节对象的不同,分为控制水路阀门开关的温控器和对电发热元件进行通断控制的温控器。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的温控器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室温型、地温型和双温型温控器。2.0.46黑球温度(blackglobetemperature)由黑球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数值,能够近似反映人体实感温度。861
3设计3.1一般规定3.1.1民用建筑中,地面辐射供暖的地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3.1.1的要求表3.1.1地表面平均温度区域特征适宜范围最高限值人员长期停留区域25℃~28℃31℃人员短期停留区域28℃~30℃32℃无人员停留区域35℃~40℃42℃【条文说明】3.1.1现行国标《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的地表面平均温度标准采用的是德国标准,实际工程中,房间热负荷较大时,常常超出此温度限制,给设计带来困难。本规程采用了日本“地面采暖舒适性相关评价研究委员会”推荐的地面温度范围,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见,地面温度可以高达31℃,不会产生不舒适感,只是日本对室内温度的要求较高而已。另外,国内已有工程地面温度达到了31℃,人们也没有感觉不舒适。因此本标准考虑中国人对温度的要求与欧洲的差异,提高了人员长期停留区域的地面温度的推荐值和限值。861
图1地板供暖运行时的舒适度范围3.1.2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一般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40℃~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条文说明】3.1.2限定最大供水温度和供回水温差是考虑以下因素:地面温度的均匀性、室内热舒适感、保持热媒流速以利空气排除,以及塑料管使用寿命等。3.1.3热水地面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现场敷设加热管地面供暖时,所选用的加热管及其系统附件应满足系统工作压力,且加热管承受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当工程条件必须突破时,应选择采用适当的管材,并采取相应的系统补强措施。2采用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时,供暖板的工作压力应根据产品样本确定,并应根据热源和建筑物高度选择不同产品。【条文说明】3.1.3热水地面供暖系统采用的管材常为塑料管,根据其使用条件,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0.8MPa时,均可选到满足地面供暖弯曲敷设的塑料管材。当必须突破0.8MPa时,能够承压的塑料管材壁厚较大,一些管材已经不能满足弯曲敷设要求,应根据实际工作压力采用能够满足要求的塑料管材,或铝塑复合管等承压更高的管材;系统的其他设备和管件等也应符合承压要求。对于预制轻薄供暖板,产品最高使用压力为较低(例如0.2MPa)时,只能用于户式燃气供暖炉系统和间接供暖系统等工作压力低的场所。必要时系统应进行竖向分区或采用换热器进行间接供暖。3.1.4地面上的固定设备和卫生器具下方,不应布置加热设备。3.1.5采用地面供暖时,房间内的生活给水等其他水管,不应与地面供暖加热设备在同一构造层内交叉敷设。3.1.5861
无论是在填充层内,还是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生活给水等其他水管不允许也无条件与地面供暖设备在同一构造层内交叉敷设。其他水管可走在沿墙面不铺设加热设备的位置;当采用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时,可将其他水管敷设在绝热层内;如条件不允许,最好将其敷设在本层顶板下。3.1.6地面供暖工程应提供以下施工图设计文件:1设计说明;2加热设备平面布置图;3温控装置及相关管线布置图,当采用计算机网络集中控制系统时,应提供通讯及控制布线图;4热水系统一次分水器、集水器及其配件,以及地面构造示意图;5供电系统图及相关管线平面图。3.1.7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以下内容:1室内外计算温度;2采用的地面供暖类型;3房间总热负荷、热媒总供热量或加热电缆总供电功率;4热源系统形式和热媒参数,或配电方案;5热水系统选用的加热设备(管材或预制轻薄供暖板)及其工作压力,塑料管材的管系列S和壁厚,铜管的壁厚;6加热电缆类型、规格(线功率)、总长度、工作电压、工作温度等技术数据和条件;7绝热材料的类型、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8采用的温控措施和温控器形式,及其电控系统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技术数据和条件;9住宅分户热计量或电能计量方式;10填充层伸缩缝的设置要求。3.1.8加热设备平面布置图应绘制下列内容1采用现场敷设加热管或加热电缆地面供暖时,应绘出各房间加热管或加热电缆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管径或加热电缆规格(线功率)、各加热管环路或加热电缆回路的敷设长度。2采用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时,应绘出供暖板铺设位置及输配管走向。【条文说明】3.1.6、3.1.7、3.1.8分别规范了地面供暖工程应提供的设计文件(包括说明和图纸);设计说明中应提供的设计参数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加热设备平面布置图应绘制的内容。地面供暖设计单位(一般为建筑设计单位)在进行地面供暖设计,但没有确定供暖设备供应商时,设备的一些技术参数无法确定,条文中的一些内容暂时无法完全满足要求,例如加热电缆规格、间距、长度,预置沟槽保温板的沟槽间距,预制轻薄供暖板的规格,成套提供的配电箱电气回路和接口条件等;可在设备确定后或由供应商协助进行深化设计;不得在没有施工图详细设计文件的条件下盲目施工,以免发生供热设备和供热量与设计不符,达不到设计要求等现象发生。设计说明中应写明的伸缩缝设置要求详见5.6.2条。3.1地面构造861
3.2.1供暖地面的地面构造应根据设置位置和采用的类型,选择下列各基本构造层组成,各类型供暖地面构造图示见附录G。1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2绝热层;3加热设备(包括加热管、加热电缆、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加热管或加热电缆、预制轻薄供暖板等)4填充层5面层(装饰面层及其找平层)【条文说明】3.2.1本条列出供暖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根据供暖地面的设置位置和采用类型的不同,其中一些构造层(例如绝热层、填充层)不一定都存在;不同类型供暖地面的一些构造层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附录G给出了各类型的典型构造图示。3.2.2与土壤接触的底层、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与土壤接触的底层,绝热层与土壤之间应设置防潮层。【条文说明】3.2.2为减少供暖地面的无效热损失,与土壤接触的底层、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必须设置绝热层。设置防潮层是为了保证绝热层的绝热效果。3.2.3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2.3-1和3.2.3-2的规定值。表3.2.3-1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绝热层位置绝热层厚度(mm)楼层之间楼板上20与土壤或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30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40861
表3.2.3-2发泡水泥绝热层厚度(mm)绝热层位置干体积密度(kg/m3)350400450楼层之间楼板上354045与土壤或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404550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5055603.2.4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时,绝热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如下层为供暖房间,不需另外设置绝热层。2底层土壤上部的绝热层宜采用发泡水泥。3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以及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绝热层宜设在楼板下,绝热材料宜采用泡沫塑料绝热板。4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2.4的规定值表3.2.4预制沟槽保温板和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的绝热层厚度绝热层位置绝热材料厚度(mm)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地板上发泡水泥干体积密度(kg/m3)350354004045045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0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30【条文说明】3.2.3、3.2.4为减少无效热损失和相邻用户之间的传热量,分别给出了各类型供暖地面绝热层的最小厚度,当工程条件允许时,宜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mm左右。当采用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时,根据试验,如不设置绝热层,房间的温度梯度与设置绝热层时有明显不同,房间上部温度高于人员活动区温度,丧失了地面供暖的舒适度优势;因此即使上、下层相邻房间不分别计量热量或为一个用户,也应铺设绝热层。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本身由泡沫塑料绝热材料构成,由于不需设填充层,加热设备上部热阻相对较小;因此如下层为供暖房间,不需另外设置绝热层;如铺设在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地板上,发泡水泥绝热层厚度可比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时少5mm,以免占据室内高度过多。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时,在土壤上部不宜采用泡沫塑料板作绝热层,以及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不应在楼板上部做泡沫塑料板绝热层,都是为了避免保温板或供暖板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铺设在一起而产生相对位移,并保护面层不开裂。土壤上部采用发泡水泥容易与保温板或供暖板牢固结合;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在下面作外保温可与外墙外保温连为一体;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也可在地板下表面贴泡沫塑料绝热板。3.2.5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的加热管或加热电缆,其填充层和面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充层材料及其厚度宜按表3.2.5选择确定。2加热电缆不应与绝热层直接接触,应敷设于填充层中间。3豆石混凝土填充层上部应根据面层的需要铺设找平层。4没有防水要求的非潮湿房间,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面层找平层。861
5潮湿房间填充层上应设隔离层。861
表3.2.5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填充层材料和厚度绝热层材料填充层材料最小填充层厚度泡沫塑料板热水加热管豆石混凝土50加热电缆40发泡水泥热水加热管水泥砂浆40加热电缆35【条文说明】3.2.5填充层材料及其厚度应根据采用的绝热层材料和加热设备类型确定。采用发泡水泥绝热层时,因绝热层相对较厚,宜减少上部填充层厚度,因此推荐采用能够做得较薄的水泥砂浆。发泡水泥绝热层和水泥砂浆填充层之间有较好的结合性,即使填充层厚度较薄,也不会产生开裂。规定绝热层和加热电缆之间应有一定的填充层材料,是为了加强电缆向四周散热,保证供热效果。且恒电阻率加热电缆如供暖地面上部被地毯等遮挡不能向上散热,紧贴电缆的绝热层又阻挡向下散热,会产生电缆局部过热现象,影响加热电缆的寿命。为此将加热电缆的豆石混凝土填充层最小厚度增至40mm。无论采用何种填充层,如填充层施工平整度符合铺设木地板的要求,可直接铺设木地板,否则需找平后再铺木地板。豆石混凝土的豆石粒径较大,结合性不好,一般面层为地砖或石材时还需另设与面层粘接的找平层(厚度约25mm,其中最上为约5mm的粘接层)。没有防水要求的非潮湿房间,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面层找平层,以减少地面上部厚度和热阻,因此水泥砂浆填充层施工要求平整度高,采用地砖或石材面层时,可直接用约5mm厚的粘接层与地砖等粘接,且水泥砂浆填充(找平)层应与面层施工同时进行。潮湿房间指卫生间、洗衣间、浴室、游泳馆等。3.2.6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应根据下列要求铺设金属导热层:1加热电缆不得与保温板直接接触,应采用铺设有金属导热层的保温板。2面层为木地板时,应采用铺设有金属导热层的保温板,保温板和加热管(加热电缆)之上宜铺设金属导热层。【条文说明】3.2.6加热电缆不得与保温板直接接触的原因见3.2.5的条文说明。面层为木地板时,加热管(加热电缆)与木地板之间无起均热作用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因此应在保温板和加热管(加热电缆)之间铺设金属导热层,即采用铺设有金属导热层的保温板。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计算结果,面层为木地板时,保温板和加热管(加热电缆)之上再铺设一层金属导热层可明显使地面温度更均匀,且地面平均温度也比仅在保温板和加热管(加热电缆)之间铺设导热层高,向下热损失比例减少(见图2和表1),因此推荐采用。861
平均水温35℃平均水温55℃图2地表面温度分布表1地表面温度模拟计算结果导热层铺设位置地板表面温度(℃)平均温度35℃平均温度55℃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温差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温差平均温度加热管下27.4423.683.7625.0337.7129.538.1832.57加热管上24.6122.102.5123.0231.8126.375.4428.36加热管上下27.2625.032.2325.8737.2332.354.8834.183.2.7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的潮湿房间,地面面层下应设置隔离层。【条文说明】3.2.7潮湿房间指卫生间、洗衣间、浴室、游泳馆等,具体做法见附录图G.2.4和图G.3.3。3.2.8采用预制轻薄供暖板时,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和敷设输配管的部位应铺设填充板。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时,分水器、集水器与供暖房间加热管之间的连接管,应敷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中。【条文说明】3.2.8采用预制轻薄供暖板时,房间内供暖板不满铺即能满足供暖需求,房间内供暖板外的部位需铺设厚度与供暖板相同的填充板,整个房间地面可保持平整一致。填充板可用于敷设输配管,板上可预开槽,也可在现场开管槽。输配管管外径一般为10mm,可以完全镶嵌在填充板内,使管上部顶点与板面持平。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时,供暖房间内基本为满铺。分水器、集水器与供暖房间加热管之间的连接管经过的走廊等处,一般也铺设预制沟槽保温板,连接管应敷设其中。建筑物内其余部位可铺设与供暖板或保温板厚度相同的填充板,也可由土建专业用水泥砂浆找平。3.2.9设置地面供暖的房间,地面面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宜采用瓷砖或石材等热阻较小的面层。2预置沟槽保温板和预置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宜采用直接铺设的木地板面层。3供暖地面不宜采用架空木地板面层;必须采用架空木地板时,861
恒电阻率加热电缆额定电阻时的线功率或自限温加热电缆的地面供暖标准线功率不应超过10W/m。4采用加热电缆地面供暖时,地面上不应铺设地毯。【条文说明】3.2.9水泥、陶瓷砖和石料面层的热阻约为0.02㎡·k/W,木地板面层的热阻约为0.1㎡·k/W,地面层以上铺地毯时热阻约为0.15㎡·K/W。面层材料对地面散热量影响较大,采用热阻小的材料有利于供暖地面散热。预置沟槽保温板和预置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的特点是较轻薄、占据室内空间少,直接铺设木地板(所谓“干法施工”)方便快捷。如采用瓷砖或石材面层还需增加水泥砂浆找平层等厚度,水泥砂浆对敷设加热电缆的预置沟槽保温板金属导热层和预置轻薄供暖板上的铝箔有腐蚀作用。因此除住宅厨房、卫生间等不宜使用木地板的场合外,均应采用木地板面层。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用于地面供暖有以下问题:①加热设备上部空气层热阻大不利于散热;②厚度较大占据空间;③实践证明,加热电缆敷设在架空木地板的空气层中,不利于加热电缆散热,难以满足房间热负荷要求;对于恒电阻率加热电缆还影响其寿命,对聚苯板绝热层也有破坏。一些住宅户内不同房间分别采用木地板和地砖面层,常利用架空木地板的龙骨高度进行地面找平,这种做法不应提倡;如需要找平,应在土建设计时,在楼板上设置找平的垫层。采用加热电缆地面供暖时,面层上如铺设厚地毯,热阻过大、需要的电功率很大、地板内温度很高才能满足供暖要求,对于恒电阻率电缆,还易形成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铺设地毯的场合不应采用加热电缆地面供暖;采用加热电缆地面供暖时,设计文件中应提示用户不得铺设地毯。3.2.8当地面荷载大于地面供暖的承载能力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各供暖地面构造类型的承载力可参考表3.2.11。表3.2.11各类地面供暖类型的承载力3.1房间热负荷计算3.3.1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计算房间热负荷。3.3.2计算房间全面地面供暖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采用散热器供暖时降低2℃,或取采用散热器供暖的房间热负荷的90~95%。3.3.3地面供暖用于房间内局部区域供暖时,热负荷可按房间全面地面供暖热负荷,乘以供暖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3.2.3给出的计算系数确定。表3.3.3局部地面供暖热负荷的计算系数供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积的比值0.550.400.25计算系数1.301.351.50【条文说明】3.3.2、3.3.3引自《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3.3.4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进行加热设备布置。【条文说明】861
3.3.4此条是为了在进深较大的房间铺设加热设备时,能够满足较大热负荷的外区设计温度,并避免负荷较小的内区过热,确保室温均匀。例如:住宅内通户门的大起居室,距外墙超过6m的部分无围护结构传热负荷,但有户门开启负荷,需分别加以计算,并分别布置加热设备。3.3.5铺设加热设备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热负荷。【条文说明】3.3.5铺设加热设备的地面,不存在室内空气通过地面向外的传热负荷,因此不应计算此部分围护结构热损失。3.3.6采用地面供暖的房间热负荷的高度附加,可按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规定的50%取值。【条文说明】3.3.6以前有关地面供暖的规定认为可不计算房间热负荷的高度附加。但实际工程的高大空间,尤其是间歇供暖时,常存在房间升温时间过长甚至供热量不足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①同样面积时,高大空间外墙等外围护结构比一般房间多,“蓄冷量”较大,供暖初期升温相对需热量较多;②地面供暖向房间散热有将近一半仍依靠对流形式,房间高度方向也存在一些温度梯度。因此本规程要求高度附加值按一般散热器供暖计算值的50%取值。3.3.7采用集中热源分户热计量或采用分户独立热源的住宅热负荷,应考虑间歇供暖附加值和户间传热散热量,房间热负荷应按公式3.3.7计算。公共建筑如采用间歇供暖形式,可参考表3.3.7,对房间基本热负荷考虑一定的间歇供暖负荷修正。(3.3.7)式中Q——住宅房间热负荷(W);Qj——按3.3.1~3.3.6计算出的房间基本热负荷(W);α——考虑间歇供暖的修正系数,应根据热源和供暖方式、分户收费方式、供暖地面的热容量等因素确定,无资料时可参考表3.3.7取值。qh——房间单位面积平均户间传热量(W/m2),可取qh=10W/m2;M——房间使用面积(m2)。表3.3.7住宅间歇供暖热负荷修正系数热源形式供暖地面类型间歇供暖修正系数α集中热水供热混凝土填充式1.1预制沟槽保温板1.2~1.3预制轻薄供暖板1.2~1.3分户独立燃油燃气供暖炉供热混凝土填充式1.3预制沟槽保温板1.4~1.5预制轻薄供暖板1.4~1.5加热电缆混凝土填充式1.3预制沟槽保温板1.4~1.5注:1按3.4.2式校核地面平均温度时,取α=1.0。2计算集中热水供热系统的供暖立干管和建筑物总负荷,以及计算建筑物的总用电负荷时,不考虑户间传热量,且统一取α=1.1。【条文说明】861
3.3.7能够分户独立进行采暖能耗计量的住宅的热负荷附加值包括2部分:1房间单位面积平均户间传热量的数值qh,是在以下计算条件下,对不同建筑和采暖类型进行计算后的统计和分析结果:1)假设本户采暖,邻户不采暖,次邻户采暖;并采用以下邻户不采暖发生概率:邻户数量为4时:50%;邻户数量为3时:67%;邻户数量为2时:100%。2)采用动态负荷计算方法,对北京城区整个采暖季进行逐时负荷计算,并采用最冷日逐时计算结果的平均值。2间歇供暖热负荷修正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表3.3.7修正系数α的取值原则为:1)考虑到分户热计量的因素,邻户有可能在无人时降低室温,至少附加10%。2)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热容量大,采用间歇供暖较困难,但实行完全分户收费的分户独立燃油燃气供暖炉热水供暖或加热电缆供暖时,适当考虑用户为节省燃气或电力费用的间歇供暖习惯,附加值适当增大至20~30%。3)预制沟槽保温板和预制轻薄供暖板热容量小,较易间歇供暖,根据日本经验附加范围可在10%~50%,20%~30%的附加为最佳。设计人可根据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情况、热源情况和供暖方式的不同选取。一般可采用20%~30%,对升温非常不利的独立热源或电热系统可采用40~50%。4)进行间歇修正的房间热负荷仅在房间升温时的短时间达到,因此校核地面平均温度时应采用稳定的房间热负荷,即取α=1.0。5)建筑物中所有用户不会同时开始加热,因此计算建筑物的总负荷时附加百分比应小于每户的取值,取10%基本可满足要求。3.1地面散热量和系统供热量计算3.4.1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4.1)式中:qx——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W/m2);Qx——按3.3节计算出的房间热负荷(W),当上层房间采用地面供暖时,应扣除来自上层地面向下的散热损失;F——房间内铺设加热设备的地面面积(m2);β——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条文说明】3.4.1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qx,仅为用于热水系统供热量、加热管敷设间距和供暖板铺设面积计算的必要数据。加热电缆的计算见3.8.1.家具和其他地面覆盖物的遮挡对地面散热量影响很大,应予以考虑。地面遮挡因素随机性很大,情况非常复杂,设计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例如住宅的一般规律是越大户型家具密度越小)进行附加。3.4.2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不应使地表面平均温度高于3.1.1规定的最高限值,地表面平均温度可按式3.4.2估算。当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过高时,可采取下列措施之一减少地表面平均温度:1改善建筑热工性能;2增加铺设加热设备的面积;3设置其他供暖设备;861
4在满足舒适度的条件下,适当降低室内计算温度。(3.4.2)式中:tpj——地表面平均温度(℃);tn——室内计算温度(℃);qxw——不考虑间歇供暖热负荷修正的地面单位面积所需稳定散热量,按3.3.7和3.4.1计算(W/m2)【条文说明】3.4.2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的近似公式,是由ASHRAE手册(2000年版)提供的计算方法获得的计算数据经回归得到的,主要反映不同室温时为满足房间所需散热量地面应达到的大致整体平均温度,不能作为3.4.4计算供暖地面散热量时的tpj使用。3.4.3供应房间和供应每户住宅的热媒供热量和加热电缆供电功率,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有效散热量和向下的散热损失。【条文说明】3.4.3对于采用地面供暖但相邻上下层都不是地面供暖的房间(例如公共建筑的门厅),以及住宅建筑顶层房间,房间供热量应为地面向上的有效散热量和向下的散热损失2部分叠加。对于各层都采用地面供暖的住宅建筑的首层和中间层,既接受来自上层的散热损失,又有向下层的散热损失,因此每层供热量可与按3.3节计算出的房间热负荷近似取相同值。3.4.4供暖地面向上的有效散热量应满足房间所需散热量。供暖地面单位面积向上的有效散热量和通过楼板向下层房间的散热损失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qf+qd(3.4.4-1)qf=5×10-8[(tpj+273)4—(tfj+273)4](3.4.4-2)qd=qshd+qxd(3.4.4-3)qshd=2.13(tpj-tn)1.31(3.4.4-4)qxd=0.134(tpj-tn)1.25(3.4.4-5)式中:q——地面单位面积向上的有效散热量或向下的传热损失(W/㎡);qf——地面单位面积向上或向下的辐射传热量(W/㎡);qd——地面单位面积向上或向下的对流传热量(W/㎡);qshd——地面单位面积向上的对流传热量(W/㎡);qxd——地面单位面积向下的对流传热量(W/㎡);tpj——供暖地面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平均温度,应根据地板内部的传热计算获得(℃);tfj——计算表面所在室内其他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tn——计算表面所在室内计算温度(℃)。【条文说明】3.4.4供暖地面单位面积向上的有效散热量和通过楼板向下层房间的散热损失计算公式来源于美国ASHRAE手册(2000年版)。3.4.5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的有效散热量和散热损失可通过计算或按附录A确定。861
3.4.6预制沟槽保温板热水供暖地面的有效散热量和散热损失可按附录B确定。【条文说明】3.4.5、3.4.6规定了现场铺设加热管的热水供暖地面的有效散热量和散热损失的计算要求。对于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的有效散热量和散热损失,推荐采用ASHRAE手册(2000年版)提供的计算方法,包括地面和顶板表面散热量计算公式(见3.4.4)和供暖地面内部传热计算方法(略)。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与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的构造不同,供暖地面内部传热规律也不尽相同,附录B的有效散热量和散热损失数据是根据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的试验研究成果和采用有限单元法,应用ANSYS软件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和3.4.4的供暖地面表面散热量计算公式得出的。附录A.1和A.2分别列出了采用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时,聚苯乙烯塑料板绝热层和发泡水泥绝热层上敷设PE-X管、PB管,以及铜管采用聚苯乙烯塑料板绝热层时的计算数据。附录B1和B2分别为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时PE-X管和PB管的计算数据。铝塑复合管和PE-RT管可参照PE-X管的数据。附录中PE-X管导热系数取值为0.38W/(m.K),PB管导热系数取值为0.23W/(m.K),铜管导热系数取值为386W/(m•K)。当所选用的管材导热系数与计算条件不符时(例如韩国的爱康PB管导热系数为0.384W/(m.K)),需根据加热管实际导热系数选用附录中相近导热系数管材的计算表。3.4.7预制轻薄供暖板的散热量应根据产品样本确定。注:某产品样本数据见附录L。3.4.7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的散热量数据各产品不同,附录L为某产品样本数据,仅做为产品没有确定前的估算参考。3.4.8采用集中热源分户热计量的住宅,计算套内户外供暖立管、干管及建筑物的总供热量时,按式(3.3.7)计算的房间热负荷,应扣除户间传热量qh•M。【条文说明】3.4.8与低温邻室的户间传热虽然增加了每户的最大需热量,但对于供热系统整体,并未增加热量,甚至在一些用户降低室温要求时,还可节省总供热量。因此对于系统供热量不应计算户间传热量。3.1热水系统设计3.5.1供暖系统的水质,应符合《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DBJ01-619的要求。【条文说明】3.5.1为了提高能源效率、保证供暖系统运行安全和设备使用寿命,提出对供暖系统的水质要求,条文中规定的水质标准为北京市地方标准。3.5.2户内系统的热媒温度、压力和资用压差等参数与热源不匹配时,应根据需要采取设置换热器或混水装置等措施。换热器或混水装置宜接近终端用户。系统示例见附录H【条文说明】3.5.2采用换热器间接供暖,可满足用户在热媒温度、压力和资用压差等参数的不同需求;采用混水装置可满足用户对热媒温度、资用压差的不同要求。861
地面供暖的水温差比一般热源系统的水温差小,故所需流量较大。为了节约水泵的输送能耗,应尽量采用热源系统的大温差输热,因此宜将换热器或混水装置放在终端用户附近。根据建筑情况,可一个楼内系统设一套换热器或混水装置,也可每户设一个换热器或混水装置。3.5.3采用集中热源的住宅建筑,楼内热水地面供暖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2每一对共用立管在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3共用立管应设置在户外公共空间的管道井内。4每户入口装置宜设置在户内,入口装置包括一次分水器、集水器,以及必要时设置的热交换器或混水装置。【条文说明】3.5.3共用立管设置在户外公共空间的管道井内,且一对共用立管在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过多,是为了便于管井内分户阀门、计量设备的设置和管理。每户入口装置仅为本户使用,维修时可以入户,且可方便居民自己设定户内水系统水温和室内温度。一般住宅户内只配置一套一次分、集水器,特大户型可配置一套以上一次分、集水器。3.5.4独立热源的户内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应符合户内供暖系统的需求;系统定压值应符合加热管或预制轻薄供暖板的承压要求。【条文说明】3.5.4北京地区独立热源一般常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其配套的水泵一般不是为地面供暖系统设计的,应与供暖炉厂家协调水泵等的性能要求。独立式住宅可能采用地源热泵作热源,设计人根据户内系统的要求自行选择水泵等设备;其他独立热源系统,也由设计人自行选择水泵设备;均应满足地面供暖加热设备的承压要求。3.5.5应按下列原则配置一次分水器、集水器的分支环路1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的相同管径的各环路长度宜接近;现场敷设加热管时,各环路加热管长度不宜超过120m;预制轻薄供暖板各路输配管的供回水管总长度不宜超过50m;当各环路长度差距较大时,宜采用不同管径的加热管,或在每个分支环路上设置调节装置。2住宅应分别为每个主要房间配置独立的环路,面积小的附属房间加热管或输配管可以串联。3进深和面积较大的房间,当按3.3.4分区域计算热负荷时,各区域应配置独立的环路。【条文说明】3.5.5各路供回水管的长度尽量接近是为了有利于各环路的水力平衡。一般规模住宅中,实践证明现场敷设的加热管控制在120m以内是适宜的;预制轻薄型的输配管总长度在50m时也已足够。各环路长度差距较大时,原则上应通过阻力计算采用不同的管径。估算时可参考德国技术资料《GuidelinesfouDesignandinstaiiationofhydronicHeatingsystems》推荐的不同管径时的限制长度:1/2英寸管75m,5/8英寸管120m,3/4英寸管150m。热水地面供暖系统的加热管或供暖板阻力较大,一般应采用并联方式,串联方式只适用于2个较小房间(如两间卫生间)之间,使系统阻力不会过大且宜平衡,并减少了一次分水器的分支环路。3.5.6861
加热管的敷设间距和供暖板的铺设面积,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计算温度、平均水温、地面传热热阻等确定。混凝土埋入式地面供暖可按附录A确定;预制沟槽保温板可按附录B和产品间距规格确定;预制轻薄供暖板应按产品样本提供数据确定。注:某产品样本数据见附录L。【条文说明】3.5.6同3.4.5、3.4.6、3.4.7条文说明3.5.8现场敷设的加热管应根据房间的热工特性和保证地表面温度均匀的原则,并考虑采用管材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分别采用回折型(旋转型)或平行型(直列型)等布管方式。热负荷明显不均匀的房间,宜采用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房间热负荷较大的外窗或外墙侧的方式。布管方式可参考附录K。【条文说明】3.5.8加热管最小弯曲半径有一定的限值(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不宜小于6倍管外径),例如采用外径20mm塑料管,平行型布管方式的180o拐弯的最小管间距为240mm。当根据热工特性计算出的管间距小于此数值时,就不应采用平行型布管方式,可采用回转型布管。在满足地表面平均温度最高限值的前提下,水温高时,所需管间距越大;但管间距越小,地面温度越均匀;混凝土埋入式的填充层对地表面温度均匀有利,预制轻薄保温板供暖地面温度均匀性稍差;住宅等场所对地表面温度均匀的要求稍高,公共大厅等场所要求相对不高。本规程对加热管最大间距没有做明确限制,设计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确定,但附录A和附录B仅分别给出不大于500mm和300mm间距的计算数据,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3.5.9现场敷设的加热管壁厚应按系统实际工作条件确定,可按附录C的方法选择。3.5.10加热管和输配管的流速不宜小于0.25m/s。【条文说明】3.5.10加热管的敷设是无坡度的,因此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25m/s,以保证空气能够被水流带走并在集水器处排除。住宅卫生间等一些流量较小的支环路,如不满足流速要求,可将2个房间串联以加大流量,或选择较小直径的管道。3.5.11预制轻薄型供暖板的输配管管材宜采用与供暖板内发热管相同的管材。【条文说明】3.5.11供暖板内发热管一般为交联聚乙烯(PE-X)管、耐热聚乙烯(PE-RT)管和聚丁烯(PB)管。输配管管径和厚度一般为dn10×1.5。3.6热水系统一次分水器、集水器及附件的设计3.6.1 分水器、集水器直径应不小于总供回水管直径,且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8路。每个分支环路均应可单独关断。【条文说明】3.6.1限制分支环路数量主要是避免成品分水器、集水器内流量、流速不要过大,以利于各支路水量的分配控制及空气的排除。3.6.2 分水器、集水器应安装下列阀门和附件,其安装位置可参考附录H和附录J。1关断阀、过滤器、泄水阀;2采用户用热表的系统应安装热计量装置;861
3采用分户或分区域总体温控的系统应安装由室温控制的自动调节阀;4当采用预制轻薄型供暖板时,还应安装螺旋脱气除污器。【条文说明】3.6.2成品分水器、集水器进出口总管一般配带关断阀,当管道上设置过滤器、热计量装置、自动调节阀时,还应在这些附件的另一侧再设一个关断阀,供清洗过滤器和维修热计量装置和温控阀时关闭用。设置过滤器是为了防止杂质堵塞流量计、自动调节阀和加热管。预制轻薄型供暖板内加热管很细,为了使系统排气比较彻底,限制微生物的产生,要求安装螺旋脱气除污器,螺旋脱气除污器的功能详见4.4.17条的条文说明。3.6.3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应设置阀门。【条文说明】设置旁通管是为了在楼内供热管路系统冲洗时,保证水不流进户内系统管道。3.6.4分水器、集水器上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条文说明】3.6.4为了保证排气的可靠性,无论是否安装了螺旋脱气除污器的系统,都要求安装静态排气阀:手动或自动排气阀。3.7热水系统管道水力计算3.7.1加热管或预制轻薄供暖板输配管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P=△Pm+ΣPj(3.7.1-1)△Pm=L•R(3.7.1-2)R=(3.7.1-3)Pj=(3.7.1-4)式中:△P——加热管的压力损失(Pa);△Pm——摩擦压力损失(Pa);Pj——局部压力损失(Pa);L——管道长度(m);R——比摩阻(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Pa/m)λ——摩擦阻力系数;dn——管道内径(m);ρ——水的密度(㎏/m3);υ——水的流速(m/s);ζ——局部阻力系数。3.7.2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的摩擦阻力系数,可近似统一按下列公式计算861
(3.7.2-1)b=1+(3.7.2-2)Res=(3.7.2-3)(3.7.2-4)dn=0.5(2dw+∆dw-4δ-2∆δ)(3.7.2-5)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b——水的流动相似系数;Res——实际雷诺数;——水的流速(m/s);——与温度有关的运动黏度(m2/s);Rez——阻力平方区的临界雷诺数;K——管子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对铝塑复合管和塑料管Kd=1×10-5dn——管内径(m);dw——管外径(m);∆dw——管外径允许误差(m);δ——管壁厚(m);∆δ——管壁厚允许误差(m)。3.7.1铜管的摩擦系数,可通过下式计算:(3.7.3-1)Re=(3.7.3-2)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Re——雷诺数;dn——管内径(m);K——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铜管可取K=1×10-5m;——水的流速(m/s);——与温度有关的运动黏度(m2/s);861
3.7.1塑料管、铝塑复合管、铜管的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R值可按附录D选用。3.7.2加热管和预制轻薄供暖板输配管的局部压力损失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局部阻力系数ξ值可按附录D选用【条文说明】3.7.1~3.7.5管道压力损失计算方法中,塑料管材和铝塑复合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的计算公式,以及附录D中的相应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和常用局部阻力系数,均来源于俄罗斯1999年出版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采用铝塑复合管供暖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计算公式是专门针对铝塑复合管制定的,其他塑料管可参照计算。附录D中铜管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是根据式3.7.3和3.7.1-3计算得出的。铜管的局部阻力系数ξ也可参照附录D取值。3.7.3预制轻薄供暖板的压力损失,包括二次分水器和供暖板内加热管两部分之和,应根据产品样本确定。注:某产品样本数据见附录L。【条文说明】3.7.6产品样本给出的预制轻薄供暖板(包括二次分水器和供暖板内加热管)的压力损失,均为根据实测数据整理而得。3.7.4一次分水器、集水器环路(自分水器总进水管阀门前起,至集水器总出水管阀门后为止)的总压力损失应进行计算。当采用现场敷设加热管地面供暖系统时,总压力损失(不包括热量表和自动调节阀的局部阻力)不宜大于30kPa。【条文说明】3.7.7对于现场敷设加热管系统,总压力损失包括总进出水管道及其阀门等管件、分集水器、分支加热管及其阀门的阻力。限制其总压力损失(不包括热量表和自动调节阀的局部阻力)不宜超过30kPa,主要是考虑集中供暖系统的水力平衡。对于预制轻薄供暖板系统,总压力损失包括总进出水管道及其阀门等管件、一次分集水器、分支输配管及其阀门、供暖板的阻力。根据目前现有的供暖板样本,其阻力有些超过30kPa,且输配管的管径只有一种规格,因此对其系统最高阻力不做限定。3.8加热电缆系统设计3.8.1加热电缆长度和布线间距应按下式计算确定:(3.8.1-1)(3.8.1-2)式中:L——按加热电缆规格选定的电缆总长度(m);δ——向下热损失占加热电缆供热功率的比例,可根据地面构造参考表3.8.1取值;β——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Qx——按3.3节计算出的房间热负荷(W);861
Px——恒电阻率加热电缆额定电阻时的线功率或自限温加热电缆的地面供暖标准线功率(W/m),应根据加热电缆产品规格选取,且宜满足3.8.2的要求;S——加热电缆布线间距(mm),宜满足3.8.3的要求F——房间可安装加热电缆的地面面积(m)。表3.8.1加热电缆供暖地面向下热损失占总供热量的比例地暖类型向下热损失占总供热量的比例δ地砖、石材面层水泥地面上铺设塑料地板革复合木地板混凝土填充式聚苯泡沫塑料绝热层0.161)0.211)0.231)发泡水泥绝热层0.141)0.191)0.211)预置沟槽保温板0.1620.202)0.233)注:表中数值的上部热阻计算条件(不包括填充层)1约30mm找平层+≤20mm石材(塑料地板革或复合木地板)2约30mm找平层+≤20mm石材(塑料地板革)3直接铺8mm厚复合木地板【条文说明】3.8.1公式3.8.1-1、2反映了在总安装功率确定条件下,加热电缆布线间距和线功率的关系。选用线性功率大的加热电缆,布线间距可较大,加热电缆长度较小,否则反之。但加热电缆的长度和线功率均有一定的规格,应按产品要求选取;且加热电缆线功率和加热电缆布线间距都宜符合本节3.8.2和3.8.3的限制要求。公式中Px为按产品规格选定的加热电缆线功率,对于自限温加热电缆,地面供暖标准线功率的运行温度工况见2.0.41。表3.8.1提供的数据,是将加热电缆供暖地面内部复杂的三维导热,近似简化为按加热电缆供暖地面上部和下部热阻的比例作为内部导热量的近似比例,并结合地板表面向上和向下的对流和辐射散热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单元法,应用ANSYS软件,按铺设间距100mm,线功率为10W/m的条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随着电缆线功率的增加,热损失将减少,因此10W/m的计算条件为最不利情况。对于混凝土填充式,由于加热电缆设于混凝土填充层之间,可以将填充层视为均匀的发热整体板,上述简化与实际较为接近。预置沟槽保温板式,由于上述简化已考虑最不利条件,计算结果也偏安全。3.7.1恒电阻率加热电缆额定电阻时的线功率和自限温加热电缆的地面供暖标准线功率不宜大于20W/m。【条文说明】3.8.2规定加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20W/m,是为了加热电缆在一般常规做法环境下,并满足设计负荷时,其外护套表面温度不超过65oC,以保证的电缆使用寿命,且有利于保证地面温度均匀。对于自限温加热电缆,最大线功率选取过大,在设计工况下所需表面温度也会较高,否则供电功率不能满足室内设计热负荷要求,因此也应限制线功率。自限温加热电缆的地面供暖标准线功率温度条件见2.0.41。3.7.2加热电缆热线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300mm,且不应小于50mm;距离外墙内表面不得小于100mm,与内墙最近的电缆与墙面距离宜为200mm~300mm。【条文说明】861
3.8.3加热电缆表面最高温度高于热水地面供暖的加热管温度,因此限制其最大间距,以保证地面温度的均匀性。限制最小间距是考虑电缆的弯曲能力及避免2根电缆接触。限制与外墙最小间距是为了避免电缆与外墙的垂直保温膨胀带直接接触,影响电缆散热。加热电缆与内墙面的间距不应过小,主要是考虑无腿立柜等靠墙家具对电缆的遮挡不应过多;但为保持房间地表面温度的均匀性,避免在电缆长度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改变敷设间距,距内墙距离也不应过大;因此推荐采用200mm~300mm。3.7.1加热电缆宜采用平行型(直列型)的布置形式,可参考附录L。【条文说明】3.8.4加热电缆由于各段线功率比较恒定,不必象热水系统那样考虑高温段尽量布置在热负荷较大区域,布置较灵活;加热电缆较细,平行型布置时间距可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因此也无需采用回转式布置。加热电缆有单导线和双导线形式,单导线安装时加热电缆必须形成回路,两端与电源连接;双导线产品本身自成回路,只需一端连接电源,布置更加灵活。3.7.2每个房间宜独立设置加热电缆回路。【条文说明】3.8.5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应充分发挥电热容易控制的特点,根据需要各房间单独控制不同的室温或单独通断供暖回路,可提高舒适度,并利于节能。因此每个房间宜独立设置加热电缆回路,提供各房间独立控制的条件。3.7.3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的设备布置,应考虑地面家具的影响。【条文说明】3.8.6家具覆盖供暖地面时,不仅减少加热设备散热量,增加了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见3.4.1及其条文说明);对于恒电阻率加热电缆,还会造成局部过热,。因此对于加热电缆供暖地面,应尽量避免覆盖遮挡;包括固定家具下不应布置加热电缆,电缆距可能放置无腿立柜的墙面保持一定距离(200~300mm),移动家具不能确定位置时,设计文件应提示用户尽量选用有腿家具,以减少局部热阻。3.9热计量和室温控制3.9.1采用热水地面供暖的住宅,应设分户热计量装置,并应符合《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的规定。【条文说明】3.9.1根据《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分户热计量可以采用户用热表直接计量并结算的热量直接计量方式;也可在楼栋热力入口安装总计量表用于热费结算,户内采用设热量表或其他方式用于各户热费分摊的计量方式。3.9.2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电能计量,应符合3.10.2的要求。861
3.9.2除热水地面供暖仅负担一部分供暖负荷和做为值班供暖的情况外,房间或住宅各户的室温或室内地面温度应能自动控制。【条文说明】3.9.3现有的地面供暖工程出现了大量过热的现象,既不舒适又浪费了能源;另一方面,由于房间热负荷计算时附加系数比较大,导致加热设备铺设过多,在房间升温后的稳定运行阶段会出现过热,此时需要温度控制装置进行自动调节,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本规程要求采用室内温度自动控制。设有空调供热系统的公共建筑入口大堂等,冬季热负荷很大,热水供暖地面只能作为房间或区域供暖的补充,另有空调供热系统控制室温;夜间空调系统停止运行时,供暖地面可作为值班供暖。值班供暖的设计温度一般较低,即使不设置温控,室温也不会过高,因此可不设自动温控。但采用加热电缆作为值班供暖时,地面温度控制环节不能取消。当符合3.9.6条2、3款的情况,不能采用室温传感器时,只能限制地面温度并通过手动设定温度和进行通断控制。当采用自限温加热电缆时,产品本身具有自限温功能,可视为对地面(最高)温度的控制。3.9.3热水地面供暖的温度控制器宜设在被控温的房间或区域内,自动调节阀的设置可采用下列方式,做法示例见附录J。1分环路控制:在一次分水器或集水器处,分路设置自动调节阀,使房间或区域保持各自的设定温度值。自动调节阀也可内置于集水器中。2总体控制:在一次分水器总供水管上设置一个自动调节阀,控制整个用户或区域的室内温度。【条文说明】3.9.4也有将温度传感器设在回水处感知回水温度间接控制室温的做法,控制系统比较简单;但地面被遮盖等情况也会使回水温度升高,因此回水温度不能直接和正确反映室温,会形成室温较高的假象,室温控制相对不准确;因此推荐将温度控制器设在被控温的房间或区域内。采用用户或区域总体控制,系统比较简单,造价较低,可以满足节能和舒适要求;采用分室分环路控制需要远传,系统相对复杂,价格较高,各房间要求设定不同温度时采用。3.9.4热水地面供暖自动调节阀宜采用热电式温度控制阀或自力式恒温控制阀,也可采用电动两通阀。【条文说明】3.9.5热水地面供暖自动调节阀的选择设置举例:热电阀是依靠驱动器内被电加热的温包膨胀产生的推力推动阀杆关闭流道,信号来源于室内温控器。热电阀相对于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常采用的电动两通阀,其流通能力更适合于小流量的地面采暖系统使用,且具有噪声小、体积小、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设置较方便等优点,因此在以住宅为主的地面供暖系统中推荐使用,分环路控制和总体控制都可以使用。分环路且拟采用内置温包型自力式恒温控制阀控制时,可将各环路加热管在房间内从地面引高至墙面一定高度,安装恒温阀,安装恒温阀的局部高点处应有排气装置。这种做法房间内出现管道,影响美观,一般不常采用。对需要温度信号远传的调节阀,也可以采用远程调控式自力式温度控制阀,但由于分环路控制时需要的硬质远传管道较长难以实现,一般仅在区域总体控制时使用,将温控器设在分、集水器附近的室内墙面。散热器用自力式恒温控制阀如直接安装在分水器进口总管上,内置温包式恒温阀头感受的是分水器处的较高温度,很难感知室温变化,一般不予采用。861
3.9.2每个房间独立设置加热电缆环路的地面供暖系统,应在每个房间设置温控器,对相应房间的供电回路进行通断控制。温控方式和温控器宜按下列原则确定:1当需要同时控制室温和限制地表面温度的场合应采用双温型温控器。2开放大空间应按3.3.4的原则,按区域进行加热电缆的布置并进行室温控制;如果房间温控器确实无法布置在所对应的回路的附近,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替代室内温度控制。3加热电缆仅负担一部分供暖负荷和做为值班供暖时,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4浴室、带沐浴设备的卫生间、游泳池等潮湿区域,温控器的防护等级和设置位置应符合3.10.1中相关标准的要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地温型温控器。【条文说明】3.9.6供暖地面有一定的蓄热能力,室温控制不可能也不要求高精确度,完全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通断控制。需要限制地表面温度的场合,指采用热阻很大的实木地板面层,或用户有可能在地面上大面积铺设阻挡散热的地毯等,有可能引起恒电阻率电缆过热的情况。仅采用地面温度控制方式时,地温的设计温度较高,负荷减少时室温可能较高或不精确,可以根据实际室温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人为改变温度设定值。相关电气标准按电击危险程度对第4款中提到的潮湿场所进行了区域划分,在不同的区域,对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温控器布置时,不仅考虑室温的代表位置,还应同时满足相关电气规范要求,当房间过小,不能满足该区域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时,应采用地面温度控制方式。3.9.3房间温控器应设置在附近无散热体、周围无遮挡物、不受风直吹、不受阳光直晒、通风干燥、周围无热源体、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位置,不宜设在外墙上,设置高度宜距地面1.4m。电温控器的选型,应考虑使用环境的潮湿情况。3.9.4地温传感器不应被家具等覆盖或遮挡,宜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的位置。加热电缆的地温传感器应布置在电缆之间。3.10加热电缆和温控系统的电气设计3.10.1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和温控系统的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等中的有关规定。3.10.2配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电电源、电源进线和电度表的设置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规定。2当加热电缆地面供暖设备用电需要单独计费时,该系统的供电回路应单独设置,并独立设置配电箱和电度表。3当加热电缆地面供暖设备与其他用电设备合用配电箱时,应分开回路设置。4加热电缆地面供暖设备配电回路应装设过载、短路及剩余电流保护器。【条文说明】3.10.2有一些地区实行峰谷电价,有些地区对冬季供暖电耗有优惠政策,在这些情况下,电热供暖系统回路需单独设置和计费,以适应优惠政策。861
电热系统负荷为季节性负荷,与其他照明、电力等负荷分开回路配电,便于设备停运、检修和独立控制。3.10.1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宜采用AC220V供电。如供电部门无特殊规定,当进户回路负荷超过12kW时,宜采用AC220V/380V三相四线供电方式,且系统设计时应使各相负荷平衡。【条文说明】3.10.3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一般采用AC220V供电,但当进户回路负荷超过12kW,仍采用AC220V供电时,回路电流、开关设备容量会比较大,导线截面和穿线管管径比较粗,这时宜采用AC220V/380V供电。但是对于居住建筑,AC220V/380V入户,应注意要取得供电部门的同意。3.10.2采用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的房间应作局部等电位联结。3.10.3加热电缆的接地线必须与配电系统的地线连接。3.10.4加热电缆地面供暖设备配电导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应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导体截面,且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和按保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2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电源线不应小于1.5mm2,信号和控制线不应小于0.5mm2。3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应符合安全要求,导线穿管应满足3.10.1中相关规范的要求,与加热电缆系统的设备或元件连接的部分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其长度应满足验收规范要求。【条文说明】3.10.6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中,由温控开关或接触器出线端配至每组加热电缆系统设备的导线通常由设备供应商配套提供,设计时需注意要求这段导线规格也应满足条文中关于导线选择的相关要求。设计中应合理的布置温控器、元件、接线盒等位置,尽可能减小加热电缆系统设备或元件连接部分的管线,控制金属软管敷设长度满足验收规范要求。3.10.5电热系统温控器的工作电流不得超过其额定电流,当所控制回路的工作电流大于温控器的额定工作电流时,可采用温控器与接触器等其他控制设备结合的形式实现控制功能。3.10.6热水系统电驱动式自动调节阀和户内混水泵等用电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源回路应装设过载、短路及剩余电流保护器。2居住建筑宜采用AC24V供电的设备;当采用AC220V供电时,应将相关管线、接线端子等有电气线路连接的部分进行防护包封处理,不允许导线、接线端子外露;当封包材料采用金属材质时应有接地端子与系统接地线连接,并应同时满足3.10.4的规定。3当设备采用AC24V电压供电时,相关设备、管线应与AC22V电压系统设备隔离。【条文说明】861
3.10.8热水系统采用电驱动式自动调节阀和户内混水泵等用电设备时,电源电压等级应满足其额定电压要求,由于连接阀门和混水泵等设备的电源管线接线端子局部外露,因此当采用AC220V电源供电时,对于住宅内安装的设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儿童触及。当采用AC24V等安全电压供电时,如果隔离变压器安装在配电盘内,低压元器件及线路应进行隔离。3.10.1地温传感器穿线管、自动调节阀电源线管均应选用硬质套管。3.10.10当建筑小区大面积采用集中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且采用网络集中监控时,宜充分利用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的蓄热特性,对其投入时间段进行控制,实现负荷管理功能。【条文说明】3.10.10当大面积采用集中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时,由于用电负荷比较大,如与照明、动力等设备合用变压器或配电系统时,集中电热设备的投入方式和时间对总系统影响较大,因此宜设置负荷监控系统,通过对总负荷的时时检测,充分利用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的蓄热能力,分时分段对电热设备的投入进行控制,以削减电网高峰时段用电负荷,填补低谷时段负荷。4材料4.1一般规定4.1.1系统中所用材料,应根据工作温度、工作压力、荷载、设计寿命、现场防水、防火要求,以及施工性能,经综合比较后确定。【条文说明】4.1.1施工性能主要应考虑在材料安装时和安装后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等。例如加热管受到弯曲,弯曲部位会产生较大内应力,对其使用寿命产生影响。4.1.2所有材料均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4.1.2地面供暖设计的产品标准包括:绝热层和填充层材料:《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2,《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热水加热管材料:《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GB/T18991、《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GB/T10798)、《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GB/T18992、《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GBT/T19473、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CJ/T175、《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GB/T18742、《铝塑复合压力管》GB/T18997、《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T18033等;加热电缆:《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GB/T20841-2007/IEC60800:1992、《自限温伴热带》GB/T19835-2005等;温控器:《温度指示控制仪》JJG87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十部分: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GB14536.10等;水路自动调节阀:《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1453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二部分:电动水阀的特殊要求及机械要求》GB14536.9、《电起动器的特殊要求》GB14536.16、《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195等。861
4.1.1所有材料均应按国家有关现行标准检验合格,有关强制性性能要求应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有效期内的证明文件或检测报告。4.2绝热层和预制沟槽保温板材料4.2.1绝热层和预制沟槽保温板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难燃或不燃,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材料,并且不含殖菌源,不得散发异味及可能危害健康的挥发物。4.2.2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其质量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绝热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性能指标模塑挤塑供暖地面绝热层预置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绝热层预置沟槽保温板类别Ⅱ1)Ⅲ1)W2002)X150/W2002)表观密度(kg/m3)≥20.0≥30.0≥20.0≥30.0压缩强度3)(kPa)≥100≥150≥200≥150/≥200导热系数4)(W/m.k)≤0.041≤0.039≤0.035≤0.030/≤0.035尺寸稳定性(%)≤3≤2≤2≤2水蒸气透过系数(ng/(Pa.m.s))≤4.5≤4.5≤3.5≤3.5吸水率(体积分数)(%(v/v))≤4.0≤2.0≤1.0≤1.5/≤1.0熔结性5)断裂弯曲负荷2535--弯曲变形≥20≥20--燃烧性能氧指数≥30≥30--燃烧分级达到B2级注:1模塑Ⅱ型密度范围为≥20~<30kg/m3,Ⅲ型密度范围为≥30~<40kg/m3;2W200为不带表皮挤塑材料,X150为带表皮剂塑材料;3压缩强度是按GB/T8818标准要求的试件尺寸和试验条件下的数值;4导热系数为25℃时的数值;5模塑断裂弯曲负荷或弯曲变形有一项能符合指标要求,熔接性即为合格。【条文说明】4.2.2表中数据摘自《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2002和《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2-2002。从表中可看出,挤塑材料绝热性等指标均好于模塑材料,宜优先选用,但价格较高。采用预置沟槽保温板的供暖地面上部无填充层均衡地面压力,因此应采用密度和压缩强度要求比绝热层高的材料。4.2.3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其金属导热层的沟槽尺寸应与敷设的加热管或加热电缆外径吻合,保温板总厚度不应小于表4.2.3的要求,保温板上铺设的金属导热层厚度不得小于0.1mm,且不宜小于表4.2.3的要求,导热层导热系数不应小于237W/m.K。861
表4.2.3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其金属导热层最小厚度加热设备类型保温板总厚度(mm)导热层厚度(mm)地砖等面层木地板面层管间距<200mm管间距≥200mm单层双层单层双层加热电缆150.10.20.10.40.2加热管外径(mm)1220-1625-2030-【条文说明】4.2.3为尽量增加加热管或加热电缆向上的有效散热量,且不影响木地板的直接铺设,规定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其金属导热层的沟槽尺寸应与敷设的加热管或加热电缆外径吻合。限定保温板最薄处厚度,是为了控制向下的传热损失。限定导热层最小厚度为0.1mm主要是为了保证导热层的牢固性。金属导热层要求其导热效果好,一般采用薄铝板或铝箔,因此采用其导热系数作为最小限值。图3为铺设木地板面层时,加热管上下均设铝箔,不同管间距地板表面的温度梯度和最大温差。从图中可看出供暖地面的表面温度不均匀性随管间距加大而加大;为保证导热效果,宜增加导热层厚度;因此,推荐采用表4.2.3的数据。图3不同管间距地板表面的温度梯度和最大温差表4.2.3中:地砖等面层,指需在敷设加热管或加热电缆的保温板上铺设水泥砂浆找平层后与地砖、石材等粘接的情况;木地板面层,指不需铺设找平层,直接铺设木地板的情况;单层导热层厚度,指仅采用带金属导热层的保温板(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上不再铺设导热层)时导热层最小厚度;双层导热层厚度,指采用带金属导热层的保温板,且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上再铺设导热层时,每层的最小厚度。4.1.1发泡水泥绝热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当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水泥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2发泡水泥绝热层的技术参数应符合表4.2.4的规定。861
表4.2.4发泡水泥绝热层物理学性能干体积密度kg/m3抗压强度MPa导热系数W/(m.K)7天28天350≥0.4≥0.5≤0.07400≥0.5≥0.6≤0.08450≥0.6≥0.7≤0.094.1.1当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其技术指标应参照表4.2.2和表4.2.4的规定,选用同等绝热效果的绝热材料。4.2填充层材料4.2.1豆石混凝土填充层材料强度等级宜为C15,豆石粒径宜为5~12mm。4.2.2水泥砂浆填充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中粗砂水泥,且含泥量不应大于5%。2宜选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3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1:3;4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4.3加热管和预置轻薄供暖板热水系统材料和设备4.3.1同一热水地面工程的加热设备(加热管或预制轻薄供暖板)及其管件,以及分水器、集水器(包括连接件)应配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热设备及其管件应由同一生产企业或供应商配套供应;2分水器、集水器及其连接件应提供与加热设备及管件配套的系统适用性试验报告。3分水器、集水器连接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及与加热设备的系统适用性试验的方法、试验条件及要求应符合管材国家现行标准。【条文说明】4.4.1根据京建材(2008)718号文《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地板采暖工程塑料管材管件质量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制定。系统适用性试验的方法、试验条件及要求应符合的管材国家现行标准见4.1.2条文说明。4.3.2加热管管材生产企业应向设计、安装和建设单位提供有关管材的下列文件资料:1国家授权机构提供的有效期内的管材型式检验报告;2产品合格证;3有特殊要求的管材,厂家应提供相应说明书。4.3.3加热管应根据其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使用寿命、施工和环保性能等因素,经综合考虑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条文说明】861
4.4.3根据国家现行管材标准生产的合格产品,都可以用作加热管,但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正确选用。工程中常用的塑料管材为交联聚乙烯(PE-X)管、耐热聚乙烯(PE-RT)管和聚丁烯(PB)管。塑料管材承受内液压,其蠕变特性与强度(管内壁承受的最大应力,即环应力)时间(使用寿命)和工作温度密切相关。因此,为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热水地面供暖系统的热媒温度和系统工作压力不应过高。铝塑复合管根据长期工作温度,允许工作压力也不相同。铜管也是一种适用于热水地面供暖系统的加热管材,其具有导热系数高、阻氧性能好、易于弯曲且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等特点,但价格相对较高。4.1.1采用的塑料管材和管件,应为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料生产的产品。【条文说明】4.4.4根据京建材(2008)718号文《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地板采暖工程塑料管材管件质量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制定。4.1.2加热管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应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与要求;加热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条文说明】4.4.5加热管应符合的现行标准见4.1.2条文说明。附录E提供的资料均来源于上述标准。4.1.3加热管外壁标识应按相关管材标准执行,有阻氧层的加热管宜注明。【条文说明】4.4.6此条对标识的要求主要是保证加热管由正规生产企业生产,出厂应具有必要的标识。4.1.4与其它供暖系统共用同一集中热源的热水系统,且其它供暖系统采用钢制散热器等易腐蚀构件时,塑料管宜有阻氧层或在热水系统中添加除氧剂。【条文说明】4.4.7为防止渗入氧对钢制散热器等易腐蚀构件的氧化腐蚀,特作此规定。4.1.5与铜管直接连接的管道或管件不应使用其他非铜金属制品,当无法避免时,其接头处应做防腐蚀绝缘处理。4.1.6加热管的内外表面应该光滑、平整、干净,不应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明显划痕、凹陷、气泡等缺陷。4.1.7塑料管、铝塑复合管、铜管的公称外径、壁厚与偏差,应分别符合表4.4.10-1、4.4.10-2和4.4.10-3的要求。表4.4.10-1塑料管公称外径、最小与最大平均外径(mm)塑料管材公称外径最小平均外径最大平均外径PE-X、PB、PE-RT、PP-R管10--1212.012.31616.016.32020.020.32525.025.3861
表4.4.10-2铝塑复合管公称外径、壁厚与偏差(mm)铝塑复合管公称外径公称外径偏差参考内径壁厚最小值壁厚偏差搭接焊16+0.312.11.7+0.52015.71.92519.92.3对接焊16+0.310.92.3+0.52014.52.525(26)18.5(19.5)3.0表4.4.10-3铜管公称外径、壁厚与偏差(mm)公称外径壁厚平均外径公差ABC普通级高精级151.21.00.7±0.06±0.03181.21.00.8±0.06±0.03221.51.20.9±0.08±0.04281.51.20.9±0.08±0.04【条文说明】4.4.10各表中提供的资料均来源于4.1.2条文说明中的有关标准。塑料管材现行标准中无10mm公称外径的规格,PE-X管现行标准中无12mm公称外径的规格,均为非标产品,可参考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4.1.1预制轻薄保温板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输配管应符合上述加热管的要求。【条文说明】4.4.11预制轻薄保温板产品标准正在编制,该标准发布之前,可按企业标准执行。4.1.2一次分水器、集水器(简称分水器、集水器)应包括分水、集水干管及阀门,排气和泄水试验装置,支路阀门和连接配件等。分水器支路宜配带能够调节各分支路水力平衡的阀门等配件。【条文说明】4.4.12一些成品分集水器配带可调节各分支路水力平衡的阀门和流量计等配件,在各分支路长短或热量相差过大时,能够调节平衡各支路,使之达到设计流量,使系统能够通过初调节达到平衡。因此推荐采用。4.1.3分水器、集水器(含连接件等)的材料宜为铜质。4.1.4分水器、集水器(含连接件等)的表观,内外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裂纹、砂眼、冷隔、夹渣、凹凸不平等缺陷。表面电镀的连接件,色泽应均匀,镀层牢固,不得有脱镀的缺陷。4.1.5分水器、集水器的金属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要求861
1金属连接件间的连接及过渡管件与金属连接件间的连接密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55o密封管螺纹》GB/T7306的规定。永久性的螺纹连接,可使用厌氧胶密封粘接;可拆卸的螺纹连接,可使用不超过0.25mm总厚的密封材料密封连接。2铜制金属连接件与管材之间的连接结构形式应为双密封卡套式、卡压式或滑紧冷扩式夹紧结构。4.4.16螺旋脱气除污器应具备微泡脱气功能,即不但能静态排气,而且能在水循环过程中将随着水流动的气泡分离出来并排除。【条文说明】4.4.16一般的排气阀只能静态排气,属于被动排气;合格的螺旋脱气除污器,其螺旋脱气管能随时吸收系统内部水流多余的空气,重新主动分离并排除,将系统的水维持在空气含量非饱和状态,系统含气量约减少到0.5%(当水温为40℃、压力为0.2MPa时,水中溶解的空气饱和含量约为4.2%。)。如此小含量空气内的氧气量则不会对系统造成腐蚀和产生生物粘泥。4.4.17混水装置应包括混水泵、自动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自动调节阀门等)、连接管道以及温度计、压力表等配件。系统示例见附录H。【条文说明】4.4.17附录H提供几种常用的系统做法,供参考。4.5加热电缆和温控设备材料4.5.1加热电缆必须有接地屏蔽层【条文说明】强制屏蔽接地是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体触电和受到较强的电磁辐射。4.5.2加热电缆热线部分的结构在径向上从里到外应由发热导电体、绝缘层、接地屏蔽层和外护套等组成。4.5.3加热电缆的轴向上应由发热用的热线和连接用的冷线组成,均应在工厂加工,不得在现场连接。冷线和热线接头应安全可靠,并应满足至少50年非连续正常使用寿命。4.5.4加热电缆的型号和商标应有清晰标志,冷线和热线接头位置应有明显标识。【条文说明】4.5.3、4.5.4冷热线接头为加热电缆的薄弱环节,应由专用设备和工艺方法加工,严格控制质量,不应在现场简单连接,以保证安全性、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达到要求。应将冷热线以及接头作为一体进行检测,还应对接头位置设明显标识,加热电缆标识包括商标和电缆型号。4.5.5加热电缆应经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和机械性能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4.5.6自限温加热电缆生产企业应提供产品用于测试的温度-电阻曲线(0~40℃)和地面供暖运行工况的温度-功率曲线(30~65℃)。【条文说明】861
4.5.6提供自限温加热电缆温度-电阻曲线,是为了在验收过程中测试电阻时进行偏差比较,因此温度范围应涵盖测试时的气温范围0~40℃;要求提供温度-功率曲线是为校核在地面供暖正常运行工况时的加热功率,供暖工况时的加热电缆表面温度一般在30~65℃范围内。4.5.7温控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外观不应有划痕,应标记清晰、面板扣合开启自如、温度调节部件使用正常。4.5.8热水地面供暖温度控制用自动调节阀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4.5.7、4.5.8温控器、自动调节阀产品标准见4.1.2条文说明。861
5施工5.1一般规定5.1.1地面供暖系统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齐全;2有较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已完成技术交底;3施工现场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4土建专业已完成墙面内粉刷(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已安装完毕,地面清理干净;5直接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已完成铺设防潮层;6相关电气预埋等工程已完成,电源配电箱已安装。【条文说明】5.1.1本条规定了施工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如不具备这些条件,不能进行施工。5.1.2所有材料进场产品出厂合格证明、检验报告及所附带的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应齐全,标志应清晰,外观检查应合格。必要时应抽样进行相关检测。5.1.3应对地面供暖系统的管材、管件、设备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加热设备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不得裸露散装;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2不得暴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通风良好和干净的库房内;与热源距离至少应保持在1m以上,并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3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刮、压、折管材、管件,杜绝任何损伤管材、管件行为。【条文说明】5.1.3本条主要对地面供暖系统的管材、管件、设备的运输、装卸、储存和施工条件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目的在于防止在这些过程中损坏材料。5.1.4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它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管和加热电缆的表面。【条文说明】5.1.4对于各种加热管,虽然都具有耐酸碱腐蚀的能力,但是,油漆、沥青和化学溶剂对塑料等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这种情况对于加热电缆同样存在,因此必须严格防止接触这类物质。861
5.1.5地面供暖工程的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低于0℃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条文说明】5.1.5施工环境温度不宜过低的原因如下:1塑料管的普遍特性是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其韧性变差,抗弯曲性能变坏,因此很难施工。2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发泡水泥绝热层、混凝土填充层的施工和养护质量也较难保证。3如通过采取某些技术措施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将会使使工程造价相应增加。5.1.6恒功率加热电缆有搭接时,严禁电缆通电。【条文说明】5.1.6目的在于保护加热电缆,以避免搭接时温度过高损坏电缆。5.1.7施工时不得与其它工种交叉施工作业,所有地面留洞应在填充层或保温板、供暖板施工前完成。5.1.8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无积灰;铺设泡沫塑料类绝热层、预置沟槽保温板、预置轻薄供暖板及其填充板的地面平整度应≤±5mm;墙面根部应平直,且无积灰现象。【条文说明】5.1.8地面平整与否,会影响到泡沫塑料类绝热层、保温板和供暖板的铺设质量和加热管的安装;地面积灰还会使发泡水泥绝热层浆体中的水被灰尘吸收,导致发泡不均匀;因此做此规定。基层地面的平整及杂物清理,应由土建专业完成,地暖施工单位验收合格后再进行绝热层或保温板、供暖板的铺设工序。5.1.9施工过程中,严禁人员踩踏加热管或加热电缆。5.1.10加热管、加热电缆、预置轻薄供暖板及填充板铺设后,严禁穿凿、钻孔或进行射钉作业。【条文说明】861
5.1.9、5.1.10目的在于保护加热管、输配管和加热电缆,以免遭损坏。5.1.11施工全部结束后,应绘制竣工图,准确标注加热管、加热电缆或预制轻薄供暖板铺设位置及地温传感器埋设地点。竣工图应永久留档。5.2发泡水泥绝热层的浇注5.2.1采用发泡水泥绝热层供暖地面的施工现场,应具备以下设备:1平整发泡水泥绝热层和水泥砂浆填充层表面的装置;2适应不同工艺特点的专用搅拌机;3活塞式泵或挤压式泵,或其它可满足要求的发泡水泥或水泥砂浆的输送泵。【条文说明】5.2.1平整发泡水泥绝热层和水泥砂浆填充层表面的刮平工具,一般采用手柄具有弹性的刮板。适应不同工艺的搅拌机,应具有高速、高性能和强搅拌力。输送泵的压力和流量应恒定、平稳。5.2.2浇注发泡水泥绝热层之前,应进行下列施工准备:1对设备、输送泵及输送管道进行安全性检查;2根据现场使用的水泥品种,进行发泡剂类型配方设计后,方可进行现场制浆;3水泥砂浆填充层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4在房间墙上弹出发泡水泥绝热层浇筑厚度的水平线。5.2.3发泡水泥绝热层现场浇筑工艺流程宜采用物理发泡工艺。物理发泡工艺和化学发泡工艺应分别按以下顺序实施:1物理发泡工艺2化学发泡工艺【条文说明】861
5.2.3发泡水泥绝热层有物理发泡工艺和化学发泡工艺,地面供暖领域应用较多的为物理发泡工艺。5.2.4发泡水泥绝热层应符合下列施工要求1施工浇筑中应随时观察、检查浆料流动性、发泡稳定性,应控制浇筑厚度及地面平整度。发泡水泥绝热层自流平后,应采用刮板刮平。2发泡水泥绝热层内部的孔隙应均匀分布,不应有水泥与气泡明显分离层。3当施工环境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施工或采取挡风等安全措施。【条文说明】5.2.4刮平后的泡沫水泥表面应光亮无浮泡,浮泡多说明水多有离析现象。如孔隙不均匀或存在水泥与气泡明显分离层,将使绝热层导热系数增大,则为不合格产品。5.2.5发泡水泥绝热层浇筑后,应根据气温变化,观察凝结时间和强度。在养护过程中严禁振动,并不应上人作业。加热管或加热电缆应在养护期满后敷设。5.2.6发泡水泥绝热层应在浇筑过程中进行取样检验;宜按连续施工每50000m2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00m2时按一个检验批计。【条文说明】5.2.6发泡水泥绝热层的取样检验内容为干体积密度、7天抗压强度、28天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取样试件尺寸及数量可按检测部门要求确定。5.3泡沫塑料类绝热层、保温板、供暖板及其填充板的铺设5.3.1泡沫塑料类绝热层、预置沟槽保温板、预置轻薄供暖板的铺设应平整,板间的相互结合应严密,接头应用塑料胶带粘接平顺。5.3.2预置沟槽保温板铺设时,可直接将相同规格的的标准模板拼接铺设在楼板基层或发泡水泥绝热层上。当标准模板的尺寸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工具刀裁下所需尺寸的供暖板对齐铺设。相邻模板上的沟槽应互相对应,紧密依靠。5.3.3预置轻薄供暖板铺设前应检查二次分水器的接口或加热管接口是否密封,未做好密封的,应将加热管和二次分水器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铺设和连接。【条文说明】5.3.3产品出厂前均应做好密封,出现问题一般是运输和保管不当造成。861
5.3.4预置轻薄供暖板及填充板应按下列要求的铺设:1带木龙骨的供暖板可用水泥钉钉在地面上进行局部固定,也可平铺在基层地面上。填充板应在现场加龙骨,龙骨间距应≤300㎜,填充板的铺设方法与供暖板相同。2不带龙骨的供暖板和填充板可采用工程胶点粘在地面上,最后与面层施工时一起固定。【条文说明】5.3.4供暖板采用聚苯乙烯类泡沫塑料材质时,均设置龙骨,采用硬度很大的其他泡沫塑料材质时,一般不配龙骨。用钉子固定比较结实牢靠,有条件时宜采用,但需保证板的伸缩需求。地面下垫层内有其他管道时,应避开管道的位置以防钉坏管道。5.3.5房间内预置轻薄供暖板的填充板内安装输配管后,填充板上应采用带胶铝箔覆盖输配管。【条文说明】5.3.5不铺设输配管的填充板预先已粘贴带胶铝箔,铺设输配管的填充板开槽后破坏了铝箔,因此安装输配管后,应采用带胶铝箔覆盖。5.4加热管、输配管和分水器、集水器的安装5.4.1现场铺设的加热管和预置轻薄供暖板的输配管在敷设前,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管道的选型、管径、壁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应对管道的外观质量和管内部是否有杂质等进行检查,确认后再进行安装。【条文说明】5.4.1本条贯彻了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的基本要求,旨在确保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暖效果。5.4.2加热管和输配管应按照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间距和走向敷设,管道应保持平直;管道安装间断和完毕时,敞口处应随时封堵。5.4.3切割加热管和输配管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条文说明】861
5.4.3管道切割不好,断口不平整,与管轴线不垂直,都会影响管道的连接质量,造成渗漏或通过截面减小,为此,提出了规范化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标准。5.4.4加热管和输配管的弯曲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2塑料和铝塑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6倍管外径,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5倍管外径。当加热管设计间距较小,平行型布置不能满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时,可采用回折型布置方式(见附录K)。3加热管的最大弯曲半径不得大于加热管外径的11倍。4无缝铜管应采用专用机械弯管。5加热管和输配管弯曲时,圆弧的顶部应加以限制,并应固定,不得出现“死折”。【条文说明】5.4.4加热管和输配管应做到自然释放,不允许扭曲,以免管道非正常受力,影响管道使用寿命。加热管、输配管允许最小弯曲半径与安装的环境温度有关,且弯曲半径过小,会造成机械损伤,以及弯处出现“死折”,使水流不通畅。平行型布置(见图L2)的管间距决定了加热管所需的最大弯曲半径,当不满足最小弯曲半径限制时可采用回折型布置(见图L1),在中心区较小范围内,因弯曲半径的限制可能减少了一点布管长度,但对环路总长影响不大。弯曲半径也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加热管实际敷设长度小于设计值过多。同时,在弯曲过程中,若对圆弧顶部不加力予以限制,则极易出现“死折”。5.4.5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距墙面最近的加热管与墙面间距宜为100mm;加热管每个环路加热管总长度与设计图纸误差不应大于8﹪。【条文说明】5.4.5工程实践证明,仅要求按设计间距施工,仍然会出现加热管总长度与设计严重不符、使房间供热量不足的现象。因此保证加热管长度的其他措施除按5.4.4控制最大弯曲半径,选择适宜的布置方式之外,还应注意墙面旁边的加热管不得距离墙面过远,宜保持在100mm。最后应核对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与设计图纸的最大误差不应大于8﹪。861
5.4.6现场敷设的地面面层下的加热管和输配管不应有接头。在铺设过程中管材出现死折、渗漏等现象时,应当整根更换,不应拼接使用。【条文说明】5.4.6根据我国现状,即使热熔连接也会因质量问题而漏水,为了消除隐患规定加热管和输配管不应有接头(不包括输配管与二次分、集水器之间的接头)。同时与《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相一致。5.4.7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管或输配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按下列要求施工:1应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2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增设接头时,应根据管材,采用热熔或电熔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如采用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后,应在铜制管接头外表面做防腐处理,并应采用橡胶软管套,两端做好密封,并在装饰层表面留出标识。3铜管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4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接头位置,并记录归档。【条文说明】5.4.7本条提出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为确保各种接头与加热管具有相同的使用寿命应采取的补救措施,为防止接头再一次渗漏,规定在装饰层表面留出检修标识。5.4.8现场铺设的加热管或输配管应固定,根据供暖地面的类型,可采用以下方法:1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加热管:1)用固定卡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发泡水泥绝热层或泡沫塑料类绝热层(包括设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2)用扎带将加热管固定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上的钢丝网格上;3)直接将加热管卡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或管卡上。2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时,用铝箔胶带将敷设在保温板沟槽内的加热管表面与保温板粘接固定。3采用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填充板需现场开槽时,应采用开槽器;敷设在填充板的凹槽内的输配管,在其上方局部用铝箔胶带与填充板粘接固定;【条文说明】5.4.8加热管固定,目的是使其定位,防止在铺设填充层或面层时产生位移。加热管固定装置有多种方法,目前国内外比较典型的常采用本规程列举的几种通常做法。861
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固定输配管的填充板可预开槽或在现场开槽,当现场开槽时使用开槽器,可使尺寸准确、槽内光滑,便于输配管安装。输配管用带胶铝箔与填充板固定,是为了避免拐弯处等起鼓。5.4.9加热管和输配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点;直管段部分固定点间距宜为500~700mm,弯曲管段部分的固定点间距宜为200~300mm。【条文说明】5.4.9本条对固定点间距作了规定。固定点间距过大,管道反弹较大;不易定形的管材,其固定点的间距应根据需要加密。5.4.10加热管或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的输配管穿墙时应设硬质套管。5.4.11加热管或输配管出地面至一次分水器、集水器,应设弯管器,弯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加热管或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应加装塑料套管或波纹管套管,套管应高出装饰面150~200mm。【条文说明】5.4.11为了保护加热管、输配管,露明部分管道通常应加套聚氯乙烯(PVC)塑料管或波纹管套管。5.4.12一次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它局部加热管或输配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100mm时,应在加热管外部设置柔性套管。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在柔性套管加热管上部宜铺设一层金属直径0.8mm,网眼100mm×100mm的金属网。【条文说明】5.4.12在一次分、集水器附近往往汇集较多的管道,其它如门洞、走道等部位,有时也会有较多加热管或输配管通过,由于管道过多,容易形成局部地面温度过高,设置套管后,随着热阻的增大,地面温度将相应降低。一般采用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波纹套管。为防止填充层龟裂,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管道密集处应采用金属网。5.4.13加热管、输配管与一次分水器、集水器装置及管件连接,应采用双密封卡套式、卡压式或滑紧冷扩式挤压夹紧连接;连接件材料宜为铜质;铜质连接件直接与PP-R塑料管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条文说明】861
5.4.13PP-R管中的PP数值对铜离子非常敏感,铜离子会使PP的降解(老化)速度成百倍的增加,温度越高,越为严重,因此规定铜质连接件直接与PP-R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5.4.14混凝土填充式热水地面供暖加热管环路布置不宜穿越伸缩缝。穿越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条文说明】5.4.14本条提出加热管穿越伸缩缝时,必须设置一定长度的柔性套管。这项措施是确保加热管在填充层发生热胀冷缩变化时的自由度,同时强调了柔性套管的设置长度。5.4.15一次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开始敷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分水器或集水器中心距地面应不小于300mm。【条文说明】分、集水器在开始铺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的目的是保证柔性加热管精确转向和通入分、集水器内。5.4.16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的输配管与二次分水器、集水器的接头连接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将管道套到接头根部,再用专用固定卡子卡住,使其紧密连接。5.4.17预制轻薄供暖板二次分水器、集水器可采用暗装方式,也可采用明装方式。采用暗装方式时,与供暖板一起埋在地面面层下;采用明装方式时,二次分、集水器宜单独安装在外窗下的墙面上。【条文说明】5.4.16、5.4.17二次分、集水器的接头为倒锥锯齿形,与加热管和输配管的连接只能采用专用工具才能将管道套到接头根部,再用专用固定卡子卡住,使连接非常紧密;连接后可承受极高的水压而不发生泄漏,一般采用暗装没有问题。暗装的二次分、集水器出厂前与供暖板内的加热管已连接固定,位于供暖板内,施工时只需与输配管相连接,最后与供暖板一起埋在地面面层下。861
明装二次分水、集水器结构简单,价格相对便宜。采用明装方式时,一般将二次分、集水器单独安装在外窗下的墙面上,并将二次分、集水器的接头分别与供暖板内留出的小加热管以及输配管相连接,最后用装饰物加以遮盖。5.5加热电缆和温控系统的安装5.5.1敷设加热电缆及其地温传感器之前,应进行下列施工准备:1加热电缆的施工单位应具有专业安装资质,加热电缆生产企业应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2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加热电缆的型号,并应检查加热电缆的外观质量。3应测量加热电缆电阻和绝缘电阻,并做自检记录。4应确认电缆电源冷线预留管、温控器接线盒、地温传感器预留管、供暖配电箱等预留、预埋工作已完毕。【条文说明】5.5.1加热电缆的施工单位的专业安装资质,指具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企业资质证书(资质等级为:水暖电安装作业分包不分等级)等。因各类型加热电缆有其特殊施工要求,因此电缆生产企业应负责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测试检查每根电缆的电阻和绝缘电阻,是为了确定加热电缆无断路、短路现象。未通电时的测试温度近似为室温,对于恒功率电缆,测试电阻近似为其标称电阻;对于自限温加热电缆,应通过产品的温度-电阻曲线确定电阻偏差。电阻和绝缘电阻测试在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应进行3次:加热电缆安装前(5.5.1),加热电缆安装后隐蔽前(见5.5.7),填充层施工后(见5.6.11)。电阻和绝缘电阻允许偏差数值见表F.0.1。5.5.2加热电缆出厂后严禁剪裁和拼接,有外伤、破损的加热电缆严禁敷设。【条文说明】5.5.2每根加热电缆已经按照设计选型确定了电缆的长度和功率,冷热线及其接头已经在工厂加工完成和连接,不需要也不允许现场裁剪和拼接。现场裁剪拼接有可能使电缆损坏,通电后带来严重后果。如在竣工验收后,意外情况下出现电缆破损,必须由电缆厂家用专用设备和特殊方法处理。861
5.5.3加热电缆应根据施工图纸标定的电缆间距和走向敷设,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应保持平直。2电缆铺设间距、距墙面的距离应符合3.8.3的要求。3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生产企业规定的限制,且不应小于6倍电缆直径。5.5.4采用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时,加热电缆下应铺设金属网,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网应铺设在填充层中间。2除填充层在铺设金属网和加热电缆的前后分层施工外,金属网网眼不应大于100mm×100mm,金属直径不应小于1mm。3应每隔300mm的距离,将加热电缆固定在金属网上。【条文说明】5.5.4要求金属网设在加热电缆下填充层之间,是为了使加热电缆与绝热层不直接接触,详见3.2.5条文说明。当填充层铺设前铺设金属网和加热管时(填充层不分层施工),需要在铺设填充层时将金属网抬起,使加热电缆与绝热层不直接接触,金属网应具有一定强度,因此对其网眼尺寸和金属直径做出规定。5.5.5恒功率加热电缆的热线部分严禁进入冷线预留管。【条文说明】5.5.5目的是防止热线在套管内发热,影响寿命和安全性能。5.5.6加热电缆的冷热线接头应在填充层或预置沟槽保温板内暗装,接头处150mm之内不应弯曲。【条文说明】5.5.6加热电缆的冷热线接头在地面下暗装的目的,是防止热线在地面上发热,形成安全隐患。同时,电缆出地面后就难以保证间距。接头处避免弯曲是为了确保接头通电时产生的应力能充分释放。5.5.7加热电缆安装后,在铺设填充层或进行面层施工之前,应进行电阻及绝缘电阻测试。【条文说明】861
电阻及绝缘电阻测试目的和要求见5.5.1条文说明。5.5.8温控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水平安装,并应牢固固定。2温控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3.9.7、3.9.8的规定。5.5.9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和温控系统的电气施工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5.6填充层施工5.6.1填充层施工应具备以下条件:1加热管安装完毕且水压试验合格、加热管处于有压状态下;2加热盘管、加热电缆验收合格;3加热电缆经电阻检测及绝缘性能测试合格,温控器的安装盒、加热电缆冷线穿管已经布置完毕;4伸缩缝已预留或设置完毕;5通过隐蔽工程验收。【条文说明】5.6.1本条规定了填充层的施工时机,未通过隐蔽工程验收前,不得施工。5.6.2填充层施工前,应由供暖系统安装单位按下列要求设置伸缩缝:1在与内外墙、过门、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设置不间断的伸缩缝,可采用以下设置方法方法:1)填充材料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时,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10mm。伸缩缝填充材料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mm。2)填充材料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厚度应为20mm,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接头处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2当地面面积超过30m2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间距设置伸缩缝,可采用以下设置方法:1)填充材料可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伸缩缝内满填弹性膨胀膏,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8mm。2)填充材料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厚度应为20mm。3伸缩缝应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伸缩缝填充材料与墙、柱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与地面绝热层连接应紧密。【条文说明】5.6.2混凝土填充层设置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地面热胀冷缩而被破坏,是热水地面供暖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861
采用地面供暖时,与地面相接处的墙内表面温度会升高,为了减少无效热损失和相邻用户之间的传热量,同时考虑施工方便,规定与内外墙、柱及过门等交接处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10mm。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m/(m·℃),间距为6m时,其膨胀量约为2.7mm;考虑施工方便,规定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8mm。伸缩缝填充材料的设置方法举例:1、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满填弹性膨胀膏时,可用8mm×80mm(高)木板先做伸缩缝,填充层终凝后取出,再填充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2、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可在铺设泡沫塑料类绝热层时留出伸缩缝位置,将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插入其内,泡沫塑料类绝热层起到固定伸缩缝填充材料的作用。5.6.3填充层的施工中,应保证加热管内的水压不低于0.6MPa,养护过程中,系统应保持不小于0.4MPa。【条文说明】5.6.3加热管内保持一定压力,既可防止加热管因挤压而变形,又可以及时发现管道的损坏。5.6.4填充层的施工,应由有资质的土建施工方承担;供暖系统安装单位应密切配合。填充层施工过程中不得拆除和移动伸缩缝。【条文说明】5.6.4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本条从分工上明确规定了填充层应由土建承包单位负责施工,同时对安装单位的配合作了规定。尤其是供暖系统安装单位设置伸缩缝并验收合格后,工程中常有土建做下道工序(填充层)施工时不注意保护上道工序的成品,出现拆除和移动伸缩缝的现象,因此特别强调应予以避免。5.6.5填充层材料及其配比和强度应符合4.3节的要求。5.6.6浇筑填充层时,严禁使用机械振捣设备;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采用平头铁锹。861
5.6.7水泥砂浆填充层应与发泡水泥绝热层结合牢固,单处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0cm2,且每自然房间不多于2处。5.6.8水泥砂浆填充层表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砂浆初凝前完成,压光或拉毛工作应在水泥砂浆终凝前完成。5.6.9系统初始加热前,水泥砂浆填充层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或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可上人行走;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养护周期不应少于21天。养护期间及期满后,应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在地面加以重载、高温烘烤、直接放置高温物体和高温设备。【条文说明】5.6.9水泥砂浆填充层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填充层引自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的规定。5.6.10填充层应在铺设过程中进行取样检验;宜按连续施工每10000m2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0m2时按一个检验批计。【条文说明】5.6.10豆石混凝土和填充层取样主要是检验其强度,取样试件尺寸及数量可按检测部门要求确定。5.6.11填充层施工后,应检测每根电缆的电阻和绝缘电阻,验收并做好记录。【条文说明】5.6.11为防止填充层施工过程中损坏加热电缆,应检测每根电缆的电阻和绝缘电阻,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测试要求见5.5.1条文说明。5.7面层施工5.7.1地面辐射供暖装饰面层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宜采用下列材料:1水泥砂浆、混凝土地面;2瓷砖、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地面;3符合国家标准的强化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及耐热木地板;不宜采用架空木地板。【条文说明】5.7.1本条规定了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宜采用的地面装饰材料的种类,避免由于在地面装饰层材料选择不当,造成供暖不足或经济损失。不应采用架空木地板的原因见3.2.9的条文说明。861
5.7.2。面层施工除应符合土建施工设计图纸的各项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面层施工前,填充层应达到面层需要的干燥度和要求的强度后才能进行。2施工面层时,不得剔、凿、割、钻和钉填充层或保温板、供暖板,不得向填充层内楔入任何物件。3石材、面砖在与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10mm宽伸缩缝;木地板铺设时,应留不小于14mm伸缩缝;伸缩缝应高出上表面10~20mm,装饰层铺设完毕后,应裁去多余部分或以踢脚遮挡;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条文说明】5.7.2本条对面层施工提出的注意事项是为了避免面层施工时对加热管的破坏。预留伸缩缝是为了装饰面层材料受热膨胀时留有膨胀预留的空间。5.7.3以木地板作为装饰面层时,木材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且应在填充层、找平层完全干燥后,才能进行地板施工。其铺设施工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木质地板铺设技术和验收规范》WB/T1037的规定。5.7.4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置轻薄供暖板时,面层可按下列方法施工:1木地板装饰面层可直接铺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置轻薄供暖板上。2铺设石材或瓷砖时,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其加热管和预置轻薄供暖板上,应铺设厚度不小于30mm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和粘接层,与石材或瓷砖粘接。水泥砂浆找平层应加金属网,网格间距不应大于100mm,金属直径不应小于1.0mm。【条文说明】5.7.4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置轻薄供暖板采用木地板面层时,可直接铺设,一般称为干法施工。采用石材或瓷砖时,可以采用传统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和粘接层,与石材或瓷砖粘接,一般称为湿法施工。金属网是为了均匀保温板或供暖板所受的局部压力,并可防止找平层开裂。5.7.5采用发泡水泥绝热层和水泥砂浆填充层时,如面层为瓷砖或石材地面,填充层和面层应同时施工。【条文说明】5.7.5因水泥砂浆填充层同时作为面层找平层,并与瓷砖或石材地面直接粘接,因此应同时施工。6检查、调试及验收6.1一般规定6.1.1地面供暖系统检查、调试及验收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由监理单位组织各相关专业进行检查、验收,并应做好纪录。工程质量检验表可采用本规程附录M。6.1.2施工图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工程设计文件经批准后方可施工,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文件。861
6.1.3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6.1.4热水系统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和验收:1加热管、输配管、预置轻薄供暖板、分水器、集水器、阀门、配件、绝热材料或保温板、温控设备的质量。2原始地面、填充层、面层等施工质量;3发泡水泥绝热层的干体积密度、7天、28天抗压强度、导热系数;4隐蔽前和隐蔽后的水压试验和验收;5加热管、分水器、集水器、阀门等安装质量;6温控设备安装质量;7冲洗检查验收;8环路、系统试运行调试。6.1.5加热电缆系统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和验收:1加热电缆、温控器、绝热材料等的质量;2原始地面、填充层、面层等施工质量;3发泡水泥绝热层的干体积密度、7天、28天抗压强度、导热系数;4隐蔽前和隐蔽后加热电缆的电阻、绝缘电阻检测及验收;5加热电缆安装质量;6温控设备安装质量;7回路、系统试运行调试。6.2施工方案及材料、设备检查6.2.1施工单位应按施工图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6.2.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层数、面积、工程量、工期及现场施工条件等;2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分工;3主要材料、设备的技术指标、规格、型号等及保管存放措施;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各专业施工时间计划;5施工、安装质量控制措施及验收标准,包括:绝热层及保温板铺设,加热设备安装,填充层、面层施工,水压试验或电阻测试和绝缘测试,隐蔽前、后综合检查,环路、系统试运行调试,竣工验收等;6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7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措施。6.2.3地面供暖系统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组件、配件、绝热材料必须具有4.4.1要求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2.4塑料管材及管件进场,861
应由地面供暖工程的施工单位对管材壁厚等外观指标进行现场复试检验;并会同监理单位在复试检验合格的产品中取样,送有见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指标及测试方法见附录M。【条文说明】6.2.3本条及附录M的检验项目、指标及测试方法,均根据京建材(2008)718号《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地板采暖工程塑料管材管件质量管理的通知》制定。检验批次、费用可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予以规定,列入施工成本。检验不合格的塑料管材管件依据采购合同退货处理。6.2.4阀门、分水器、集水器组件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1对安装在分水器、集水器进出口及旁通管上的阀门,逐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2其他组件试验,在每批数量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3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1倍,强度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工程直径不大于50mm的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持续时间为15s,其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密封面应无渗漏。6.3施工安装质量验收6.3.1加热管、加热电缆、预置轻薄供暖板安装完毕,填充层(混凝土填充式)或面层(预置沟槽保温板、预置轻薄供暖板)施工前,应按隐蔽工程要求,由工程承包方提出书面报告,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各有关人员进行中间验收。【条文说明】6.3.1加热电缆、加热管、供暖板均隐蔽埋置在填充层或面层内,因此应按隐蔽工程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及验收,只有经检验合格后才允许隐蔽。6.3.2地面供暖工程的中间验收,下列项目应达到相应技术要求:1供暖地面施工前,地面的平整、清洁状况符合施工要求;2绝热层的厚度和材料的物理性能及铺设符合设计要求;3伸缩缝设置应按要求敷设完毕;4预制轻薄供暖板的铺设符合要求;5加热管、输配管、加热电缆的间距、弯曲半径、固定措施符合要求,现场敷设的地面面层下的加热管和输配管无接头;6加热管、输配管、分水器、集水器及其连接处在试验压力下无渗漏;7加热电缆系统每个回路无短路和断路现象,电阻及绝缘电阻测试符合要求;8阀门启闭灵活,关闭严密;9分水器、集水器及其连接件等安装后有成品保护措施;10供暖地面按要求铺设防潮层、隔离层、导热层、钢丝网等;11填充层、找平层、面层平整,表面无明显裂缝。【条文说明】6.3.2本条具体规定了中间质量验收项目,以上内容应根据各道工序完成时逐项验收,应有完整的各道工序检验及验收记录。6.3.3供暖地面安装工程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6.3.3-1和6.3.3-2的规定:表6.3.3-1原始地面、填充层、面层施工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序号项目条件技术要求允许偏差(mm)861
1原始地面铺设绝热层或保温板、供暖板前平整/2填充层豆石混凝土加热管标号,最小厚度C15,宜50mm平整度±5加热电缆C15,宜40mm水泥砂浆加热管标号,最小厚度M10,宜40mm平整度±5加热电缆M10,宜35mm面积大于30m2或长度大于6m留8mm伸缩缝+2与墙、柱等垂直部件留10mm伸缩缝+23面层与墙、柱等垂直部件瓷砖、石材地面留10mm伸缩缝+2木地板地面留≥14mm伸缩缝+2注:原始地面允许偏差应满足相应土建施工标准。表6.3.3-2绝热层、保温板、填充板、加热设备施工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序号项目条件技术要求允许偏差(mm)1绝热层聚苯板类结合紧密-厚度按设计要求+10mm发泡水泥厚度按设计要求±5mm2预置沟槽保温板保温板连接紧密-金属导热层(如有)厚度应≥0.1mm-3加热管塑料及铝塑管间距按设计要求-弯曲半径宜≥6,应≤11倍管外径-5mm铜管间距按设计要求-弯曲半径宜≥5,应≤11倍管外径-5mm4加热电缆间距应≥50mm,不宜大于300mm-弯曲半径宜≥6倍管外径-5mm5预置轻薄供暖板供暖板和填充板连接紧密-输配管间距宜≥100mm-弯曲半径宜≥6倍管外径-5mm6.3.4地面供暖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1施工图、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2主要材料及配件等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合格证;3中间验收记录;4试压和冲洗记录;5工程施工安装质量验收表;6调试记录。6.4热水系统的水压试验6.4.1系统水压试验的时间和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861
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水压试验应进行三次,分别为浇注混凝土填充层之前、填充层养护期满后、竣工验收交用户前。1预制沟槽保温板和预置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水压试验应进行二次,分别为铺设面层材料之前和之后。2水压试验应在系统冲洗之后进行。6.4.2系统冲洗和水压试验应以每组分水器、集水器为单位,分别进行。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条文说明】6.4.2为了防止主供、回水管道冲洗时的杂物进入户内系统,因此需分别冲洗。首先,关闭分、集水器上的阀门,并开启总进出水管上的旁通阀,对分、集水器以外主供回水管路系统进行冲洗。第二步,对一次分、集水器和各输配管分别进行冲洗。预置轻薄供暖板应在产品出厂前就已做好冲洗并密封,与输配管连接后,不再进行冲洗。一般住宅以每户为单位进行水压试验;公共建筑内有多组一次分、集水器时,应以每组分、集水器为单位进行试压。6.4.3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和检查,不得有渗漏。【条文说明】6.4.3试验压力和检验方法,引自《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具体方法可将系统水压试验分为预试验和主试验两部分,时间分配和压力示意见下图。预试验时,系统充满净水,排净空气,用压力泵将压力增至试验压力,在其后30mimn内重复该工作,间隔为10min,再做两次,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再经过30mimn后,试验压力不得减少60kPa以上。主试验时,主试验应在预试验做完后立即开始,在预试验压力下,稳压2h,观察其压力降,若压降不大于20kPa,则认为合格。6.4.5在有冻结可能的情况下试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试压完成后应及时将管内的水吹净、吹干。6.5调试与试运行861
6.5.1地面供暖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条文说明】为了避免对系统造成损坏,在未经调试与试运行之前,应严格限制随意启动运行。6.5.2地面供暖系统的运行调试,应在具备正常供暖和供电的条件下进行。【条文说明】6.5.2调试与试运行的目的,是使系统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达到设计要求,为此,具备正常供暖和供电条件是进行调试的必要条件。若暂时不具备正常供暖和供电条件时,调试工作应推迟进行。6.5.3地面供暖系统的调试工作应由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配合下进行。6.5.4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试运行与调试,应在施工完毕且填充层养护期满后,正式供暖运行前进行。6.5.5初始加热时,热水升温应平缓,供水温度宜控制在比当时环境温度高10℃左右,且不宜高于32℃;并应连续运行48h;以后每隔24h水温升高3℃,直至达到设计供水温度。在此温度下应对每组分、集水器连接的加热管逐路进行调节,直至温度均匀达到设计要求。【条文说明】6.5.5系统通热调试,是确保并进一步考核和检验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认真进行。试运行时,初次供热的水温应严格控制;同时,升温过程一定要保持平稳和缓慢,确保填充层等对温度上升有一个逐步变化的适应过程。6.5.6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初始通电加热时,应控制室温平缓上升,直至室内温度达到设计要求。【条文说明】6.5.6加热电缆的功率控制基本上都是两位开关控制方式,靠通电断电的时间周期比例关系进行室温调节;且与热水系统相比,加热电缆加热时的应力变化对填充层等的影响较小;因此对升温速度不做具体规定,仅要求初次通电时保持室温尽量平缓地升高。6.5.7温控器的调试应按照不同型号温控器安装调试说明书的内容进行。6.5.8地面供暖系统的供暖效果,应以房间中央离地1.4m处黑球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作为评价和检测的依据。【条文说明】辐射供暖时,由于有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同时作用,所以既不能单纯的以辐射强度来衡量,也不能简单的以室内空气的干球温度作为考核的依据,为此本条规定必须用能同时反映辐射和对流综合作用的黑球温度作为评价和考核供热效果的依据。附录A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861
A.1聚苯乙烯塑料板绝热层的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A.1.1PE-X管表A.1.1-1面层为水泥或陶瓷表A.1.1-2面层为塑料表A.1.1-3面层为木地板表A.1.1-4面层铺地毯A.1.2PB管表A.1.2-1面层为水泥或陶瓷表A.1.2-2面层为塑料表A.1.2-3面层为木地板表A.1.2-4面层铺地毯A.1.3铜管表A.1.3-1面层为水泥或陶瓷表A.1.3-2面层为塑料表A.1.3-3面层为木地板表A.1.3-4面层铺地毯A.2发泡水泥绝热层的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A.2.1PE-X管表A.2.1-1面层为水泥或陶瓷表A.2.1-2面层为塑料表A.2.1-3面层为木地板表A.2.1-4面层铺地毯A.2.2PB管表A.2.2-1面层为水泥或陶瓷表A.2.2-2面层为塑料表A.2.2-3面层为木地板表A.2.2-4面层铺地毯861
附录B预制沟槽保温板热水供暖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B.2.1PE-X管表B.2.1-1面层为水泥或陶瓷表B.2.1-2面层为塑料表B.2.1-3面层为木地板B.2.2PB管表B.2.2-1面层为水泥或陶瓷表B.2.2-2面层为塑料表B.2.2-3面层为木地板附录C加热管的选择C.1塑料加热管的选择C.1.1各种塑料管材特性如下:1许用环应力δD值从大至小,依此为PB、PE-X、PE-RT、PP-R,其中PE-RT、PP-R基本相同(见表C.1.2-2),2管材PB、PP-R和PE-RT可以采用热熔连接,PE-X一般采用机械接头连接。C.1.2热水地面供暖工程管材使用级别可按表C.1.2-1的使用条件4级确定。管系列应按使用条件4级和系统工作压力选择。管系列(S)值可按表C.1.2-2确定。表C.1.2-1塑料管使用条件级别级别工作温度最高工作温度故障温度应用范围举例℃时间(年)℃时间(年)℃时间(h)1604980195100生活热水(60℃)2704980195100生活热水(70℃)440602025702.5100100地板下供热和低温供暖560802510901100100较高温度供暖注:1表中所列的使用条件级别的管道系统同时应满足20℃、1.0MPa下输送冷水具有5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2在50年中,实际系统运行时间未达到50年者,其他时间按20℃考虑。表C.1.2-2塑料管系列(S)值工作压力PD(MPa)管材许用环应力(δD)及管系列(S)PB5.46MPaPE-X4.00MPaPE-RT3.34MPaPP-R3.30MPa0.4106.36.350.686.3550.86.3544861
1.0543.23.2【条文说明】C.1.2表C.1.2-1摘自《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GB/T18991-2003)C.1.3塑料管材公称壁厚应根据所选管材系列及施工、使用中的不利因素综合确定。按管材系列确定的公称壁厚见表C.1.3,并应同时满足下列规定:1管径大于或等于12mm的管材壁厚不应小于1.7mm;2管径为10mm的管材壁厚不应小于1.5mm;3热熔焊接的管材壁厚不应小于1.9mm。表C.1.3按管材系列(S)确定的管材公称壁厚(mm)工作压力PD=0.4MPa公称外径(mm)PBPE-XPE-RTPP-R100.50.80.81.0121.31.31.31.3161.31.8*1.31.5201.31.9*1.52.0*251.31.92.0*2.3工作压力PD=0.6MPa公称外径(mm)PBPE-XPE-RTPP-R100.60.81.01.0121.31.31.31.3161.31.8*1.51.5201.31.9*2.0*2.0*251.51.92.32.3工作压力PD=0.8MPa公称外径(mm)PBPE-XPE-RTPP-R100.81.01.21.2121.31.31.41.4161.31.8*2.0*2.0*201.31.92.32.3251.52.32.82.8工作压力PD=1.0MPa公称外径(mm)PBPE-XPE-RTPP-R101.01.21.41.4121.31.41.71.7161.82.02.22.2201.92.32.82.8252.32.83.53.5注:1表C.1.3是根据《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GB/T10798-2001)和各类塑料管的管材标准整理的通用数据,管道实际规格应根据产品样本确定。2表中带*号的数据为考虑到管材与连接的要求增大壁厚后的尺寸。C.2铝塑复合管的选择861
C.2.1铝塑复合管可采用搭接焊和对接焊两种形式。按复合组分材料分类,其形式如下:1搭接焊式:PAP——聚乙烯/铝合金/聚乙烯XPAP——交联聚乙烯/铝合金/交联聚乙烯2对接焊式:XPAP1——聚乙烯/铝合金/交联聚乙烯(一型铝塑管)XPAP2——交联聚乙烯/铝合金/交联聚乙烯(二型铝塑管)PAP3——聚乙烯/铝/聚乙烯(三型铝塑管)PAP4——聚乙烯/铝合金/聚乙烯(四型铝塑管)C.2.2铝塑复合管可根据管材的长期工作温度,按照表C.2.2确定其允许工作压力。表C.2.2不同工作温度时铝塑复合管的允许工作压力管材类型流体类别铝塑管代号长期工作温度T(℃)允许工作压力Po(MPa)搭接焊式冷水PAP401.25冷热水PAP601.0075*0.8282*0.69XPAP751.00820.86对接焊式冷水PAP3、PAP4401.40XPAP1、XPAP22.00冷热水PAP3、PAP4601.00XPAP1、XPAP2751.50XPAP1、XPAP2951.25注:*指采用中密度聚乙烯(乙烯与辛烯共聚物)材料生产的复合管。C.2.3铝塑复合管壁厚见4.4.8-2。C.3无缝铜管的选择C.3.1无缝铜管状态和类型的选择应满足系统工作压力。管径小于22mm时,宜选用软态铜管;管径为22mm或28mm时,应选用半硬态铜管。C.3.2无缝铜管的壁厚见表4.4.8-3。C.3.3无缝铜管的最大工作压力应符合表C.3.3的规定。表C.3.3无缝铜管的最大工作压力(MPa)管材状态和类型公称外径(mm)15182228硬态(Y)A10.798.879.087.05B8.877.317.195.59861
C6.115.815.924.62半硬态(Y2)A8.567.047.215.60B7.045.815.704.44C4.854.614.233.30软态(M)A7.045.805.944.61B5.804.794.703.66C3.993.803.482.72附录D加热管水力计算D.0.1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比摩阻(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可按表D.0.1计算。表D.0.1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水力计算表D.0.2无缝铜管比摩阻(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可按表D.0.2计算表D.0.2铜管水力计算表D.0.3当热媒平均温度不等于55℃时,对表D.0.1或表D.0.2查出比摩阻(R),应乘以表D.0.3的修正系数。表D.0.3比摩阻温度修正系数热媒平均温度(℃)554535修正系数11.031.06D.0.4管道局部阻力系数(ζ)值可按表D.0.4选用表E.0.4局部阻力系数(ζ)值管路附件曲率半径≥5d0的90o弯头直流三通旁流三通合流三通分流三通直流四通ζ值0.3~0.50.51.51.53.02.0管路附件分流四通乙字弯括弯突然扩大突然缩小压紧螺母连接件ζ值3.00.51.01.00.51.5附录E加热管管材物理力学性能E.0.1塑料加热管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E.0.1的规定表E.0.1塑料加热管的物理力学性能项目PB管PE-X管PE-RT管PP-R管20℃,1h液压试验环应力(MPa)15.5012.0010.0016.0095℃,1h液压试验环应力(MPa)—4.80——95℃,22h6.504.70—4.20861
液压试验环应力(MPa)95℃,165h液压试验环应力)MPa)6.204.603.553.8095℃,1000h液压试验环应力(MPa)6.004.403.503.50110℃,8760h热稳定性试验环应力(MPa)2.402.501.901.90纵向尺寸收缩率(%)≤2≤3<3≤2交联度(%)—见注——0℃耐冲击(%)———破损率<试样的10%管材与混配料熔体流动速率之差≤0.3g/10min(190℃、5kg条件下)-变化率≤原料的30%(190℃、2.16kg条件下)变化率≤原料的30%(190℃、2.16kg条件下)注:交联度要求:过氧化物交联≥70%;硅烷交联≥65%;辐照交联≥60%;偶氮交联≥60%。E.0.2铝塑复合管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E.0.2的规定。表F.0.2铝塑复合管的物理力学性能公称直径(mm)管环径向拉伸力(N)(HDPE、PEX)静液压强度(MPa)爆破压力(MPa)搭接焊对接焊搭接焊(82℃,10h)对接焊(95℃,10h)搭接焊对接焊122100—2.72—7.0—16230024002.722.426.08.020250026002.722.425.07.0注:1交联度要求:硅烷交联≥65%;辐照交联≥60%;2热熔胶熔点≥120℃;3搭接焊铝层拉伸强度≥100MPa,断裂伸长率≥20%;对接焊铝层拉伸强度≥80MPa,断裂伸长率≥22%;4铝塑复合管层间粘合强度,按规定方法试验,层间不得出现分离和缝隙。E.0.3铜管机械性能应符合表E.0.3的要求。表E.0.3铜管机械性能要求状态公称外径(mm)抗拉强度,σb(Mpa)伸长率δ5,%δ10,%硬态(Y)≤100≥315-->100≥295半硬态(Y2)≤54≥250≥30≥25软态(M)≤35≥205≥40≥35861
附录F加热电缆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要求F.0.1加热电缆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应符合表表F.0.1的要求。表F.0.1加热电缆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要求类别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恒功率加热电缆自限温加热电缆标志成品电缆表面标志标志间距离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最大500mm电压试验绝缘电阻室温成品电缆电压试验(2.0kV/5min)高温成品电缆电压试验(100℃,1.5kV/15min)绝缘电阻(100℃)不击穿,不击穿最小0.03MΩ•km导体导体电阻(20℃)*电阻温度系数在标定值(Ω/m)的+10%和-5%之间不为负数成品性能试验变形试验(低机械强度300N,1.5kV/30s;中机械强度600N,1.5Kv/30s;高机械强度2000N,1.5Kv/30s);拉力试验正反卷绕试验低温冲击试验(-15℃)屏蔽的耐穿透性不击穿最小120N不击穿不开裂试针推入绝缘需触及屏蔽绝缘层绝缘厚度平均厚度最薄处厚度最小0.80mm最小0.72mm机械物理性能老化前抗张强度老化前断裂伸长率空气箱老化(7×24h,135℃)抗张强度变化率断裂伸长率变化率空气弹老化(40h,127℃)抗张强度变化率断裂伸长率变化率最小4.2N/mm2最小200%最大±30%最大±30%最大±30%最大±30%非污染试验(7×24h,90℃)抗张强度变化率断裂伸长率变化率最大±30%最大±30%热延伸(15min,200℃)伸长率永久伸长率最大175%最大15%耐臭氧试验(臭氧浓度0.025~0.030%,24h)不开裂861
续表F.0.1类别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恒功率加热电缆自限温加热电缆外护套外护套厚度平均厚度最薄处厚度最小0.8mm最小0.58mm机械物理性能老化前抗张强度老化前断裂伸长率空气箱老化(10×24h,135℃)老化后抗张强度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变化率断裂伸长率变化率最小15.0N/mm2最小150%最小15.0N/mm2最小150%最大±25%最大±25%非污染试验(7×24h,90℃)老化后抗张强度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变化率断裂伸长率变化率最小15.0N/mm2最小150%最小±25%最小±25%失重试验(10×24h,115℃)最大2.0mg/cm2抗开裂试验(1h,150℃)不开裂90℃高温压力试验-变形率最大50%低温卷绕试验(-15℃)不开裂热稳定性恒功率加热电缆200℃最小180min自限温加热电缆130℃自限温加热电缆电气特性1.1起动电流(Is)(0℃时,工作电压220V,通电3s)-Is≤0.5A/m1.2稳态电流(Ie)(0℃时,电压220V)通电5min)-Ie≤0.16A/m1.3起动电流与稳态电流比值(Is/Ie)-Is/Ie≤3地面供暖标准线功率45℃(用于石材、地砖面层)-产品标准线功率Px+?W50℃(用于木地板面层)-产品标准线功率Px-?W复合绝缘层冷、热收缩试验-复合绝缘层冷、热无收缩,收缩率0%PTC芯带与导电线芯的结合牢度弯曲试验(25℃)以芯带厚度(短径)的6倍为弯曲半径在专用弯曲仪,重复3次。-在水平弯曲状态下,导电线芯与PTC芯带横截面表面无伸缩PTC芯带使用寿命冷热交替循环试验(冷0±2℃,热135±2℃,循环300次)-不低于标称功率的95%。注:表中导体电阻的检验温度(20℃)为恒电阻率加热电缆标称电阻的温度,自限温加热电缆在不同温度时电阻与产品温度-电阻曲线的标定数值的允许偏差可参照表中数值。861
【条文说明】F.0.1对加热电缆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要求,根据《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GB/T20841-2007/IEC60800:1992和《自限温伴热带》GB/T19835-2005整理。针对专用于地面供暖的自限温加热电缆,做出一些高于上述标准要求的规定:1起动电流:应模拟地板供暖应用条件进行测定,以0℃时为起动值。自限温加热电缆在一定长度内起动电流的大小与长度成线性关系,在用于地板供暖时,回路电缆通常长度比较长,因此应尽量限制其起动电流值和起动时间(Is≤0.5A/m,严于《自限温伴热带》GB/T19835-2005的要求),并且配电系统回路保护电器应注意与其起动特性配合。2复合绝缘层:自限温加热电缆使用一段时间后,随冷、热温度变化会出现绝缘护层与导电发热芯带相对收缩,或因空气温度等原因发生结露而产生短路事故隐患。因此,要求在PTC发热芯带外表设与芯带互融为一体的复合绝缘层,该绝缘层随PTC发热芯带冷热变化收缩率为零。为增强机械物理性能,在复合绝缘层外仍设通用绝缘层,如图4所示:1-导电线芯;2-PTC发热芯带;3-复合绝缘层;4-绝缘层;5-复合全屏蔽层;6-编织屏蔽层7-加强护套层图4自限温加热电缆构造3PTC芯带与导电线芯的结合牢度:PTC芯带与导电线芯的结合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自限温式加热电缆的导电性,应通过专用电缆弯曲仪进行弯曲试验,要求导电线芯与PTC芯带结合紧密,横截面不允许有伸缩。4TPC芯带使用寿命:TPC芯带热稳定性是影响TPC芯带使用寿命即自限温加热电缆寿命的主要因素,专用于地面供暖的自限温式加热电缆为隐蔽敷设工程,难以维护和更换,因此对其热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在冷0±2℃,热135±2℃,循环300次冷热交替循环试验后其功率不应低于标称功率的95%(高于《自限温伴热带》GB/T19835-2005规定的90%)。861
附录G供暖地面构造图示G.1混凝土填充式地面构造图G.1.1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构造(一)(泡沫塑料绝热层)图G.1.2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构造(二)(发泡水泥绝热层)861
图G.1.3混凝土填充式发热电缆供暖地面构造(一)(泡沫塑料绝热层)图G.1.4混凝土填充式发热电缆供暖地面构造(二)(发泡水泥绝热层)861
G.2预制沟槽保温板式地面构造图G.2.1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构造(一)(与采暖房间相邻、木地板面层)图G.2.2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构造(二)(与室外空气或不采暖房间相邻、以木地板面层为例)861
图G.2.3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构造(三)(与土壤相邻、以木地板面层为例)图G.2.4预制沟槽保温板热水供暖地面构造(与采暖房间相邻、地砖或石材面层)861
图G.2.5预制沟槽保温板发热电缆供暖地面构造(与采暖房间相邻、地砖或石材面层)G.3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图G.3.1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示意(一)(与采暖房间相邻、木地板面层)861
图G.3.2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二)(与采暖房间相邻、地砖或石材面层)图G.3.3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三)(与采暖房间相邻、潮湿房间)861
图G.3.4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四)(与室外空气或不采暖房间相邻、以木地板面层为例)图G.3.5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五)(与土壤相邻、以木地板面层为例)861
附录H热水系统示例H.1直接供暖系统图H.1直接供暖系统示意注:当供水管上设置温控调节阀时,热计量装置可设在回水管上H.2间接供暖系统图H.2间接供暖系统示意861
H.3混水系统图H.3.1采用三通阀的混水系统图H.3.2采用两通阀的混水系统图H.3.3设置混水器的系统861
附录J热水系统室温控制示例图J.0.1总体(分户)控温示意图图J.0.2分环路(分室)控温示意图图J.0.3混水系统分户控温示意图861
附录K加热管和加热电缆布置方式示例K.1加热管布置方式示例图K.1.1回折型布置图K.1.2平行型布置图K.1.3双平行布置861
K.2加热电缆布置方式示例图K.2.1单导加热电缆单路平行布置图K.2.2单导加热电缆双路平行布置图K.2.3双导和自限温加热电缆平行布置附录L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表L.0.1预制轻薄供暖板产品技术资料举例件号KN2433(F1-S)KN3324(F1-C)KN1830S(E1-S)标准散热量1348W/片1348W/片910W/片标准水流阻力17kPa/片15kPa/片38kPa/片图示861
件号KN3018C(E1-C)KN1827S(E2-S)KN2718C(E2-C)标准散热量910W/片816W/片816W/片标准水流阻力34kPa/片34kPa/片31kPa/片图示件号KN1530S(D1-S)KN3015C(D1-C)KN1524S(D2-S)标准散热量760W/片760W/片602W/片标准水流阻力32kPa/片(3.3mAq/片)29kPa/片(3.0mAq/片)27kPa/片(2.7mAq/片)图示件号KN2415C(D2-C)KN1818C(D3-S)标准散热量602W/片538W/片标准水流阻力25kPa/片(2.5mAq/片)25kPa/片(2.5mAq/片)图示注:表中产品最高工作温度为80℃,最高工作压力为0.25MPa,标准散热量和水流阻力工况为:供水水温60℃、流量1.0L/min。图L.0.1预制轻薄保温板地面供暖系统示意861
附录M工程质量检验表表M.0.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工程名称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验收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专业工长(施工员)施工班组长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BJ**—***—2009项目序号内容检验依据施工单位评定检查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加热(输配)管埋地接头5.4.62加热(输配)管水压试验6.4.23加热管(输配)弯曲半径5.4.4一般项目1分、集水器安装设计要求2加热(输配)管安装5.4.8~5.4.173防潮层、隔离层铺设设计要求4泡沫塑料绝热(保温、供暖)板铺设5.3.15发泡水泥绝热层强度4.2.46伸缩缝设置5.6.27填充层强度4.3.1、4.3.2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861
表M.0.2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工程名称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验收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专业工长(施工员)施工班组长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BJ**—***—2009项目序号内容检验依据施工单位评定检查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加热电缆拼接5.5.22加热电缆冷热线接头5.5.5、5.5.63加热电缆弯曲半径5.5.3一般项目1加热电缆电阻和绝缘电阻F.0.12加热电缆安装5.5.3、5.5.4加热电缆与绝热层的隔绝3.2.6、5.5.43防潮层、隔离层铺设设计要求4泡沫塑料绝热(保温)板铺设5.3.15发泡水泥绝热层强度4.2.46伸缩缝设置5.6.27填充层强度4.3.1、4.3.2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861
表M.0.3塑料管材管件的工地复试、有见证检验指标及测试方法管材技术标准工地复试有见证检验检验项目测试标准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测试标准聚丁烯管(PB)GB/T19473外观及尺寸GB/T8806静液压试验6.2MPa,95℃,165h静液压强度GB/T6111交联聚乙烯管(PE-X)GB/T18992外观及尺寸GB/T8806静液压试验4.6MPa,95℃,165h静液压强度GB/T6111交联度PE-Xa≥70%,PE-Xb≥65%GB/T18474耐热聚乙烯管(PE-RT)CJ/T175外观及尺寸GB/T8806静液压试验3.55MPa,95℃,165h静液压强度GB/T6111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GB/T18742外观及尺寸GB/T8806静液压试验3.8MPa,95℃,165h静液压强度GB/T6111本规程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引用标准名录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1453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GB14536.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电动水阀的特殊要求及机械要求GB14536.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GB14536.1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电起动器的特殊要求GB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861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368住宅建筑规范》GB50096住宅设计规范》GB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1080.1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GB/T1080.2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2900.10电工术语电缆》GB/T6111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内耐压试验方法GB/T730655o密封管螺纹GB/T8806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GB/T10798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GB/T18033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T19473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GB/T18474交联聚乙烯(PE-X)管材与管件交联度的试验方法GB/T1874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GB/T18991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GB/T18992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GB/T18997铝塑复合压力管GB/T19835自限温伴热带GB/T20841-2007/IEC60800:1992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JGJ-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42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73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JG874温度指示控制仪》JG/T195散热器恒温控制阀》CJ/T175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WB/T1037地面辐射供暖木质地板铺设技术和验收规范DBJ01-619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IEC1423-1工业用加热电缆86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结构荷载、钢结构设计
- 《蒙古栎育苗技术规程》
- 关于举办《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宣贯及建筑隔震
- 内蒙古地区蝴蝶兰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无机保温砂浆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34T1503-2011
-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的编制及其重点内容介绍 - 结构理论
- 园林施工的技术管理措施及技术规程探析
- 园路工程技术规程_0
- 建设行业标准《建筑屋面排水系统技术规程》征求意见说明
- 国家职业(工种)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
-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现代月季(玫瑰)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存在安全问题
- 特种野猪养殖技术规程
- 黄褐毛忍冬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规程
- ——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介绍
- 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