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0 KB
  • 7页

马铃薯种薯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DB62ICS:65.020B61备案号: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1704—2009马铃薯种薯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2009—04—20发布2009—05—15实施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7 前言本标准由甘肃省农牧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铮、蒲育林、郑维莉、齐恩芳、刘国华、袁安明、王瑞英7 马铃薯种薯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种薯的定义、有害生物、生产体系、质量要求和原原种繁育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种薯原原种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7331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GB20464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NY/T1212—2006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马铃薯种薯符合GB18133规定相应质量要求的原原种、原种和大田用种。3.2组培苗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块茎,经茎尖剥离病毒、组织培养获得的,经质量检测后不带有PVX、PVY、PVS、PLRV、PVA、PVM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用于生产原原种或原种的再生苗。3.3原原种pre-elite用育种家种子、脱毒7 组培苗或试管薯,在防虫网、温室等隔离条件下生产,经质量检测达到GB18133要求的马铃薯种薯。3.4原种elite用原原种作种薯,在良好隔离环境中生产的,经质量检测达到GB18133要求的种薯。3.5一级种薯(大田用种)qualifiedⅠ在相对隔离环境中,由原种作种薯生产的,经质量检测后达到GB18133要求的,用于生产二级种薯或商品薯的种薯。3.6二级种薯(大田用种)qualifiedⅡ在相对隔离环境中,由一级种薯作种薯生产的,经质量检测后达到GB18133要求的,用于生产商品薯的种薯。3.7外部缺陷畸形、次生、龟裂、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薯块。4有害生物4.1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4.1.1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M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4.1.2细菌马铃薯青枯病菌马铃薯湿腐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菌4.1.3放线菌马铃薯普通疮痂病4.1.4真菌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黑痣病4.1.5虫马铃薯块茎蛾4.2检疫性有害生物4.2.1类病毒马铃薯纺锤块类病毒7 4.2.2细菌马铃薯环腐病菌4.2.3植原体马铃薯丛枝植原体4.2.4线虫马铃薯白线虫马铃薯金线虫4.2.5虫马铃薯甲虫5种薯生产体系种薯生产体系包括两个阶段:即在设施条件下生产组培苗、原原种和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生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种薯(苗)的质量检验将针对上述两个阶段不同环节产出的产品进行。种薯生产体系流程见图1。组培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图1种薯生产体系流程图6质量要求6.1种薯分级种薯级别分为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6.2质量要求种薯生产产地检疫应符合GB7331规定。一旦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应立即向检疫部门报告,并由其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该地块所有马铃薯不能作为种薯。7 原原种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和其他检测项目应符合GB18133要求。7原原种繁育7.1栽培床的准备7.1.1设施条件:采用温室、网棚等隔离设施并具有40目以上的防虫网。7.1.2土壤处理:将日光温室、自控温室或网棚的土地,除去杂草整平,配方施肥并杀虫杀菌(乐思本、多菌灵等)。7.1.3地面及基质准备:在整理好的地表面用无菌新砖分成小区,将基质(蛭石等)倒入小区内,厚度为6cm~8cm,浇透水分,再翻松、刮平基质并根据行距划线。7.1.4棚内高温处理:上棚膜,关闭门窗,使棚内温度升高,保持棚内温度达60℃~70℃,持续6d~7d。7.1.5栽培基质:主要以蛭石为主。蛭石要求PH≤8.2,颗粒直径2mm~4mm,蓬松,杂质少。7.2组培苗的准备选择苗龄25d左右,株高5cm、3叶以上的健壮无污染的组培苗,在自然光温室中炼苗4d~6d后移栽,温室地表洒水湿润,器皿之间相隔5cm,温度15℃~20℃。7.3组培苗移栽7.3.1移栽:将自然光照培养锻炼的组培苗,从器皿中取出,洗去培养基,用生根剂(萘乙酸)浸泡3s~5s移于蛭石中,栽植密度为180~220(株/m2),或行株距6cm×7cm栽入基质,深2cm~2.5cm,移栽时苗露出蛭石2叶为宜,栽后小水细喷。7.3.2缓苗:移栽后遮阴网遮阴5d~7d,温度22℃~25℃,相对湿度95%。7.3.3保湿:在移栽好的组培苗上方搭塑料小拱棚覆盖(白色棚膜为宜),注意保湿、保温,保湿7d~12d。在保湿阶段要使蛭石的湿度保持100%,温度25℃~28℃,且不得超过30℃。待组培苗生根成活后揭掉小拱棚。7.4生长期管理7.4.1定期浇水、浇营养液:根据苗和蛭石情况及时浇水和营养液,整个生育期内基质含水量应保持在50﹪~70%(将蛭石用手捏,蛭石不能成块但不出水为好)。在生长前期1~5周内营养液成分为(L):KH2PO4-0.50g、NH4NO3-0.31g、MgSO4·2H2O-0.50g、Fe盐-0.03g;6~12周营养液的成分为(L):NH4NO3-0.12g、NH4H2NO3-0.38g、KNO3-0.53g、MgSO4·2H2O-0.50g、Fe盐-0.03g;生长期间有效面积每平方米的营养液为1.5L~2.0L/次,每7d~10d浇水或营养液一次。7.4.2病虫害的预防:病害方面主要以预防早疫病、晚疫病为主,选用甲霜灵锰锌、杜邦克露、杀毒矾等农药交替使用。虫害方面主要以预防蚜虫、斑潜蝇为主,选用敌杀死、功夫菊酯、阿维菌素等杀虫剂进行预防。马铃薯种薯其他主要虫害防治方法参照NY/T1212—2006附录I。7.4.3当植株长到7~8叶时,培蛭石一次(5cm~6cm厚)。生产期间温棚内要严格管理,严禁吸烟,禁止闲杂人员入内,防止病源入侵。7.5收获7 7.5.1时间: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植株生长80d~120d,85%的薯块长至2.0g以上,即可收获。7.5.2方法:收获前10d~15d停止浇水或营养液。收获时先拔出植株,抖掉薯块,拣拾蛭石表面的薯块,再用细筛将蛭石筛一遍,筛选收集出其余薯块。7.5.3分拣:对收获后的薯块风干晾晒,待薯皮老化后按大小筛选分级(以>20g、10g~20g、5g~10g、1.5g~5g,分为四个规格),精拣装入透气袋中,加挂标签,标签应符合GB20464规定。7.6贮藏7.6.1预贮: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预贮15d~20d后再入库贮藏。7.6.2窖库消毒:贮藏前用甲醛熏蒸、撒生石灰、喷杀菌剂等方式对窖库进行消毒。7.6.3贮藏:入库后按品种、规格摆放,贮量最多为库容量的2/3,温度控制在2℃~4℃,相对湿度70﹪~90%,定期通风,并保持库内清洁卫生。7.7质量检测7.7.1收获前检测:收获前一个月进行病毒检测。7.7.2收获后检测:收获后取块茎样品进行病毒病、类病毒病、环腐病和青枯病的检测。7.7.3库房检查:出库前3周至出库期间进行检查,严格剔除病烂薯和伤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