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6.50 KB
  • 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通信网建设Ⅱ期工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及综合网管系统招标技术规范书云南电网公司20102012年1208月43 目录1总则11.1适用范围11.2投标须知11.3投标要求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使用条件33.1环境条件33.2电气条件44一般要求44.1产品要求44.2网管系统要求55技术要求55.1基本功能要求55.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65.3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75.4物理接口85.5硬件要求95.6软件要求95.7时间同步要求96以太网功能要求96.1基本要求96.2VLAN功能116.3VLAN堆叠功能126.4三层设备性能要求136.5二层设备性能要求136.6IP业务组网方案147电源要求147.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47.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47.3防雷要求157.4其他158综合网管系统158.1概况158.2系统功能要求168.3接口及要求239通信箱249.1概述249.2基本要求259.3综合要求259.4设备配置259.5设备安装要求259.6电磁兼容和抗电磁干扰269.7接地方式2610质量保证2610.1基本要求2610.2质量保证体系要求2610.3附加质量保证要求2643 10.4达不到保证性能的处理2611试验2711.1基本要求2711.2试验项目2712测试和验收2812.1基本要求2812.2术语限定2812.3型式检验2912.4出厂检验3012.5现场检验3012.6竣工验收3112.7判定规则3113包装、运输和存储3113.1产品交货标准3113.2铭牌交货标准3213.3测试报告要求3214技术文件要求3214.1基本要求3214.2交付要求3214.3其他3315服务要求3315.1检验和验收要求3315.2质量保证及管理要求3415.3技术服务要求3416供货要求3616.1基本要求3616.2供货清单3616.3交货时间3816.4交货地点3817其他事项3818附件3943 1总则1.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通信网建设Ⅱ期昆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改造工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综合网管系统的招标技术标准和要求。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通信网建设Ⅱ期昆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改造工程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综合网管系统的招标技术要求应参照本规范执行。1.2投标须知1.2.1对本规范中技术要求的所有条款必须逐条应答和说明,提供具体的技术数据,以表格形式给出设备技术参数保证值,如有偏差,应给出技术偏差表,否则视该条回答无效。如有异于技术规范书要求之处,应指出并论述其理由,投标差异按要求填写,差异表格式参照附件1:投标差异表。1.2.2投标方提供的产品除应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外,还需符合国际最先进的制造和装配的需要,不能因本技术规范书的遗漏、疏忽和不明确而解脱投标方提供第一流材料、产品质量及服务的责任。倘若发现有任何疏漏和不明确之处,投标方应及时通知招标方,在问题未澄清之前仍进行的任何工作均由投标方负责。1.2.3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技术规范为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技术要求作详细的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相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1.2.4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必须是标准的,技术上是先进和成熟的,材料是崭新的。投标方必须保证产品的整体性能指标和所供产品的完整性,保证本规范所要求的各项功能业务的开通,如果存在缺陷,所发生的费用由投标方承担。1.2.5本技术规范书对设备参数、性能、结构和试验等技术方面在投标阶段所提出要求,投标方应对设备按单价和总价进行投标。1.2.6投标方设备投标价格中应包含技术服务费、厂验费、培训费等费用,并在投标技术文件中附清单说明;投标方应详实注明投标产品的标配件及选配件,要求标出标配件及选配件的参数性能、价格,并且以后采购同类产品价格,均不得高于本次报价。1.2.7本技术规范使用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按最高标准执行。1.2.8本技术规范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投标内容的技术附件,与投标文件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43 1.1.1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解决。1.1.2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1.2投标要求1.2.1投标方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专业经营资质,具有良好的信誉。投标方为代理商,必须提供原厂商针对本招标产品的授权,同一产品只能授权一家代理商;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单位,母公司、全资子公司及其控股公司,不得同时参与本项目投标。1.2.2投标方或制造商应有设计、制造和提供同类产品的资质及经验,所提供的产品具有质检部门的质量认可文件(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书、KEMA工业认证的检测报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不低于本规范的规定。1.2.3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现场运行规模,具有3个或以上电力配电网自动化实际应用案例,需给出相应的业绩证明资料和业绩汇总表,业绩汇总表格式参照附件2:XX产品厂家状况调研表。1.2.4本技术规范书可以作为投标方编制投标书的依据,对于本技术规范书的某些部分,投标方如不能满足要求,应在投标书中给出技术偏差表,否则,招标方即认为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可以满足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1.2.5本技术规范书中未规定而GB、DL和YD等系列标准已经有建议的,按较高要求执行。1.2.6投标方可以对本技术规范书提出修改意见供招标方参考,招标方有权对本技术规范书进行修改和补充。1.2.7投标方必须提供所供产品的型号、生产厂家,给出产品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应能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提供产品的配置方案、建议的运行条件和工程中所需的维护工具的清单。1.2.8投标方投标报价时,需按单价和总价的形式进行报价,并提供主要配件的单价,便于招标方选择。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下列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规范书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如标准间出现矛盾时,则按最高标准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43 GB/T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DL/T814-2002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DL/T5157-2002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YD5084-2005交换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T778-2006光纤配线架YD/T944-2007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965-2006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93-2006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YD/T1099-2005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YD/T1141-2007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YD/T1240-2002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设备YD/T1436-2006室外型通信电源系统YD/T1462-2006光传送网(OTN)接口YD/T1465-200610Gbit/s小型化可插拔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YD/T1529-2006光纤线路自动切换保护装置技术条件YD/T1537-2006通信系统用户外机柜一般要求YD/T1617.1-2007智能化光保护系统.第1部分:光线路保护系统YD/T1627-2007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YD/T1628-2007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测试方法YD/T1634-2007光传送网(OTN)物理层接口YD/T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58-2005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验收规范Q/CSGXXXXX-2009110kV及以下配电网技术装备导则Q/CSGXXXXX-2010南方电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QG/YW-SC-05-2009云南电网35kV及以下配电网设备装备技术原则(试行)QB/YW110-01-2009电气设备装备技术原则43 1使用条件1.1环境条件本技术规范书所涉及的设备的相关运行环境要求如下:a)环境温度:-40℃~+70℃;b)相对湿度:5%~95%无凝露,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c)大气压力:70kPa~106kPa;d)海拔高度:2000m;e)环境温度最大变化率:1℃/min;f)最大日温差:不高于25℃;g)最大设计风速:不小于35m/s;h)地震烈度:8度;i)防污等级:Ⅳ级。1.2电气条件本技术规范书所涉及的设备的相关电气要求如下:a)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电源:直流48V;b)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电源:与DTU配合的交换机,电源采用直流48V;与FTU配合的交换机,电源采用直流24V;c)额定电压允许偏差:允许偏差为-20%~+20%;d)电源冗余:交换机按双电源冗余配置;e)功耗要求:三层交换设备满配置时功耗应小于50W,二层交换设备满配置时功耗应小于15W。2一般要求2.1产品要求2.1.1产品必须满足电力行业和通信行业的相关要求,所用技术必须是行业内成熟的技术。2.1.2同批次、同类型的产品应使用同一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2.1.3产品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接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产品尺寸和安装方式可以满足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2.1.4产品应具备组网灵活、方便扩容的要求。43 1.1.1产品表面不应有任何肉眼可见的缺陷,例如划痕、压印等。1.1.2用于户外的通信设备,防护等级需满足现场运行的条件。1.2网管系统要求1.2.1所有通信设备必须是网管型设备。1.2.2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需具备综合网管系统能力。1.2.3所有通信设备需纳入综合网管系统。2技术要求2.1基本功能要求2.1.1可靠性要求2.1.1.1参与投标的设备必须支持环路保护技术,环内最大可支持的交换机数量不得少于100个,且最大恢复时间小于300ms。2.1.1.2所有参与投标的交换机必须是网管型交换机。2.1.2可扩展性要求参与投标的设备,可以灵活的组成星型网、树型网、环状网、相切环网、环间耦合网和环带链状网,且任意端口均可组成环或者链,单台交换设备可支持的冗余环数量不低于2个,方便扩容。2.1.3VLAN功能要求2.1.3.1设备必须完全支持IEEE802.1q协议;能够根据需要支持依据端口或MAC地址划分的VLAN。2.1.3.2设备支持标准VLAN的数量必须不少于64个。2.1.4端口聚集2.1.4.1设备在其以太网端口上支持端口聚集功能,即支持两台设备之间通过两个或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时传输数据以提供更高的带宽。2.1.4.2设备实现该功能时必须支持IEEE802.3ad标准,并能与其他厂家支持该标准的设备互通。该功能的实现必须不对设备的其他功能(如VLAN功能)产生影响。2.1.5流量控制43 1.1.1.1设备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流量控制(IEEE802.3x)协议,半双工方式下的流量控制技术。1.1.1.2设备能在不对整体性能产生影响的前提下,支持10/100M半双工、10/100M全双工和千兆端口的流量控制。1.1.2优先级控制设备支持IEEE802.1P协议、DSCP协议和TOS协议。1.1.3端口镜像设备必须支持端口镜像。1.1.4生成树功能设备必须支持标准的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802.1w)协议等。1.1.5组播组的管理设备支持组播功能及IGMPSNOOPING功能。1.1.6带宽控制1.1.6.1交换机能够在不影响自身转发性能的前提下,限制每端口上下行接入速率,具有基于vlan和特定数据流量的带宽控制。1.1.6.2投标方需说明产品限速具体粒度、速率限制方向(Inbound/outbound)、范围,并请附加配置命令。1.1.7防尘要求交换机应进行密封性设计,具备良好的防尘效果,防护等级不低于IP40。1.1.8网络安全1.1.8.1地址绑定,交换机在地址学习完成后,启动该功能,可支持将交换机的端口与一个或多个MAC地址绑定。1.1.8.2具有广播风暴抑制功能,自动检测并抑制广播风暴,有效限制广播报文的泛滥。1.1.8.3具备回环闭锁功能,有效避免环网风暴。1.1.9使用维护1.1.9.1可以实现自动协商和自动极性反转。1.1.9.2可以通过控制口,Telnet,Web,SNMP等多种方式进行网络管理。1.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2.1设备性能和交换容量43 1.1.1.1配置≥2个100M单模光纤接口、≥3个10/100Mbit/s自适应以太网RJ45接口,100M光口支持大于10公里的远距离传输。1.1.1.2任何一个电口或光口都可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总线形、星形、环形、网格网)。1.1.1.3RJ45端口:10/100BaseTX自适应,全/半双工模式,自动极性转换。1.1.1.4光纤接口:100BaseFX单模端口(ST口),必须有光功率自调节功能。1.1.1.5采用光纤冗余环网方案,单环能连接100台以上交换机,当发生光纤断点时,采用公有协议时环网可以在300ms内自动恢复正常工作,投标方并应说明采用私有协议时发生光纤断点环网恢复时间。1.1.1.6支持QOS(802.1p)优先级(4queues)。1.1.1.7支持VLAN(802.1q)划分;支持双重标签和GVRP;支持链路聚合(802.3ad);支持IGMPSnooping功能;端口镜像;支持SNTP等协议;端口速率限制,支持广播风暴限制;支持MODBUSTCP协议采集交换机状态信息。1.1.1.8安全性:多级用户密码;支持VLAN隔离,支持SSH/SSL扩展密码保护功能,对网络上传输的密码和数据予以加密;支持MAC地址、IP地址过滤,基于MAC地址的端口安全性;保护交换机的端口,使其只能与特定的设备或MAC地址通信;802.1x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锁定交换机的端口使之只能与合法用户通信;SNMPv3安全访问。1.1.1.9网络管理:SNMPv1/v2c/v3,Telnet,WebClient,支持HTTPS、远程管理(RMON),可通过IE直接管理。1.1.1.10电磁兼容性达到工业4级。1.1.2吞吐量1.1.2.1设备转发二层以太网帧时,单对端口间的稳态吞吐量必须达到线速。1.1.2.2设备端口总吞吐量达到线速。1.1.3安全可靠要求1.1.3.1支持IEEE802.1x。1.1.3.2提供电源热备份,增加系统可靠性。1.2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2.1设备性能和交换容量43 1.1.1.1配置≥4个1000M单模光纤接口、8个100M单模光纤接口、≥8个10/100Mbit/s自适应以太网RJ45接口,1000M光口支持大于40公里的远距离传输,100M光口支持大于10公里的远距离传输。1.1.1.2任何一个电口或光口都可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总线形、星形、环形、网格网)。1.1.1.3RJ45端口:10/100BaseTX自适应,全/半双工模式,自动极性转换。1.1.1.4光纤接口:100BaseFX单模端口(ST口),必须有光功率自调节功能。1.1.1.5采用光纤冗余环网方案,当发生光纤断点时,环网可以在300ms内自动恢复正常工作。1.1.1.6支持QOS(802.1p)优先级(4queues)。1.1.1.7支持VLAN(802.1q)划分;支持双重标签和GVRP;支持链路聚合(802.3ad);支持IGMPSnooping功能;端口镜像;支持SNTP等协议;端口速率限制,支持广播风暴限制;支持MODBUSTCP协议采集交换机状态信息。1.1.1.8支持多级用户密码和VLAN隔离,支持SSH/SSL扩展密码保护功能。1.1.1.9支持MAC地址、IP地址过滤,基于MAC地址的端口安全性;保护交换机的端口,使其只能与特定的设备或MAC地址通信;802.1x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锁定交换机的端口使之只能与合法用户通信;SNMPv3安全访问。1.1.1.10网络管理:SNMPv1/v2c/v3,Telnet,WebClient,支持HTTPS、远程管理(RMON),可通过IE直接管理。1.1.1.11设备的背板应支持线速三层完全无阻塞交换,应说明其设备的交换结构和包交换方式。1.1.1.12电磁兼容性达到工业4级。1.1.2吞吐量1.1.2.1设备转发二层以太网帧时,单对端口间的稳态吞吐量必须达到线速。1.1.2.2设备端口总吞吐量达到线速。1.1.3安全可靠要求1.1.3.1支持IEEE802.1x。1.1.3.2提供电源热备份,增加系统可靠性。1.2物理接口1.2.1接口要求1000M以太网接口符合IEEE802.3z/802.3ad标准,100M以太网接口符合IEEE802.3u标准。10/100M以太网接口符合IEEE802.3/IEEE802.3u标准。1.2.2接口速率10/100Mbps、10/100Mbps(自适应)、100BASE-FX、1000BASE-LX、1000BASE-SX。1.2.3介质类型43 介质可采用单模光纤、非屏蔽双绞线或者屏蔽双绞线。1.1.1接口类型电接口为RJ45口,光接口为ST口。1.1.2接口说明1.1.2.1应提供1000M和100M光口(单模)的平均发送光功率(1310nm、1550nm)、接收灵敏度、传输距离、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误码率的具体指标。1.1.2.2应详细说明交换机内部不同端口之间的具体交换方式。1.1.2.3应详细说明1000M和100M光口与其他厂家产品和光纤收发器的互通情况。1.2硬件要求1.2.1.1投标设备必须选用高质量的工业级元器件,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10年。1.2.1.2装置应采用外壳密封,能防尘、防水,防护等级不得低于规定的IP40的要求。1.2.1.3三层交换机必须采用19英寸标准机架安装方式,二层交换机必须采用卡轨式安装。1.2.1.4投标设备必须采用无风扇设计。1.2.1.5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及抗电磁干扰应满足IEC-801-2、IEC-801-3、IEC-802-4或EN61000系列中相应的4级标准要求,投标方应提供设备的具体电磁兼容指标、测试方法及测试数据。1.3软件要求1.3.1.1投标方须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该软件必须是经过严格测试,可靠性和稳定性须得到充分验证。1.3.1.2今后推出新软件版本时,投标方应承诺免费更新软件版本,并提供相应的新版本软件功能说明书及修改说明书。1.3.1.3投标方应说明目前所使用软件的实际运行时间以及升级完善的计划进度表。1.4时间同步要求时间同步应满足NTP/SNTP协议要求,时间同步网络精度为ms级。2以太网功能要求2.1基本要求2.1.1MAC地址交换功能2.1.1.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43 1.1.1.1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6.1.1.2.1对于具有多于一个以太网接口的二层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6.1.1.2.2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单播MAC地址缓存能力每端口应不低于64个。1.1.2二层转发能力1.1.2.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1.1.2.2对于具有多于1个以太网接口的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1.1.3帧过滤功能1.1.3.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L2(Layer2)~L4(Layer4)包过滤功能,提供基于源MAC地址、目的MAC(MediumAccessControl)地址、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端口、协议、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VLAN范围、MAC地址范围和非法帧过滤。1.1.3.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源和目的MAC地址、物理端口且源和目的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并且支持基于每个物理端口和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功能的开启/关闭。1.1.4二层隔离功能1.1.4.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实现对各二层以太网交换机之间的二层隔离;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实现下行接口之间二层隔离。1.1.4.2二层工业应支持对各以太网端口之间的二层隔离,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串口之间的二层隔离。1.1.5生成树功能1.1.5.1当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符合IEEE802.1w要求的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和802.1s多生成树协议(MSTP)。1.1.5.2当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侧具有2个以上以太网接口时,应支持符合IEEE802.1w要求的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1.1.6流量控制1.1.6.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Std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1.1.6.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用户侧以太网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Std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1.1.7网络侧本地汇聚功能43 当交换机存在多个接口接入业务时,应支持对所有业务板的以太网业务汇聚功能。1.1.1链路汇集1.1.1.1当交换机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IEEEStd802.3ad规定的链路汇集功能。1.1.1.2应能够在单层VLAN或双层VLAN的条件下支持链路聚合,要求支持至少4个链路聚合组。1.1.1.3应支持上联板内的端口链路聚合和上联板间的端口链路聚合。设备的板内FE端口和GE端口必须能够在单VLAN或启用SVLAN条件下支持符合IEEEStd802.3ad规定的链路聚合功能,以实现带宽扩展和链路保护的功能。1.1.1.4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链路之间的负载分担和主备倒换两种方式并可配置。1.1.1.5交换机上联口的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1:1的备份保护,倒换时间应小于50ms。1.1.1.6交换机上联接口支持环路保护方案,倒换时间应小于50ms。1.1.2加密与安全1.1.2.1支持MAC地址绑定,防止非法欺骗。1.1.2.2支持ACL安全过滤机制,可提供基于用户、地址、应用以及端口级的安全控制功能,并支持IPSec、MPLSVPN特性。1.1.2.3支持基于端口不同优先级对列的和基于流的入口和出口带宽限制、uRPF、防DDOS攻击、SSH2.0安全管理、802.1x接入认证及透传,VLANID与MAC地址、端口号、IP地址捆绑等安全功能。1.1.2.4系统具备完善的抗病毒机制,可以为网络运营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证。1.2VLAN功能1.2.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2.1.1交换机应支持IEEE802.1Q协议。应支持按照端口等划分VLAN和标记优先级。交换机应支持VLAN标记/去标记、VLAN透传、VLAN转换、N:1VLAN聚合、VLAN优先级标记、VLAN过滤等功能。1.2.1.2交换机同时支持的VLAN数不小于256个。1.2.1.3VLAN转换(Translation)是指输入VLAN与输出VLAN的1:1转换。1.2.1.4交换机应支持256个VLAN转换条目。1.2.1.5交换机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VLANTrunk模式和VLANHybrid模式。1.2.1.6交换机应支持N:1VLAN聚合功能(N不应小于8),即将上行的多个VLAN的业务聚合为一个VLAN,并将下行业务(VLANY)反向映射到多个VLAN中。实现N:1Translation时须保证原有不同VLAN业务间的二层隔离。1.2.1.7N:1的VLAN聚合包括同一LLID下不同VLAN的聚合以及不同LLID之间指定43 VLAN的N:1聚合;也包括同一接口下不同VLAN的聚合和不同接口之间的指定VLAN的N:1聚合。1.1.1.1交换机还应支持VLAN转换和N:1VLAN聚合的混合使用(1:1和N:1同时使用)。同时,要求交换机在实现1:1VLAN转换和N:1VLAN聚合及混合使用时设备转发性能不受到影响。1.1.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1.2.1交换机应支持针对用户物理端口划分VLAN,应支持VLAN标记/去标记,VLAN透传、VLANTranslation、VLAN优先级标记、VLANTrank等功能。1.1.2.2交换机的每个以太网端口应支持至少64个VLANID,VLANID的范围是1~4094。交换机应支持至少64个VLAN转换条目,每个以太网端口也应支持至少64个VLAN转换条目。1.2VLAN堆叠功能1.2.1概述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需具备VLAN堆叠功能,相关要求见技术要求。1.2.2技术要求1.2.2.1交换机应支持符合IEEE802.1ad标准的VLANStacking功能,VLANStacking以太网帧的外层TPID参数应可配置(缺省值为0x88A8)。1.2.2.2交换机应支持选择性(Selective)SVLAN的功能:应支持基于LLID、CVLANID、EtherType、CVLAN优先级(Priority)、CVLANID+EtherType、CVLANID+CVLAN优先级(Priority)等字段灵活添加或修改SVLANID。在实现VLANStacking时应支持SVLAN优先级标签,根据内层优先级标签进行拷贝或转换。1.2.2.3对每个LLID,交换机应支持256个SVLANID。1.2.2.4交换机的每个端口支持选择性(Selective)SVLAN功能的条目数应不小于256。1.2.2.5在支持VLANStacking的同时,交换机能够透传802.1QVLAN(单层VLAN)流量;识别和分配标签过程不能影响设备转发性能。1.2.2.6交换机应支持的CVLAN和SVLAN的数值为1-4094。1.2.2.7交换机网络侧接口应支持SVLANTRUNK功能。1.2.2.8交换机网络侧接口应可以配置为SVLANTRUNK和VLANTRUNK两种模式中的一种。交换机应支持符合IEEE802.1ad标准的VLANStacking功能。VLANStacking以太网帧的外层TPID参数应可配置。1.3三层设备性能要求1.3.1基本要求1.3.1.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3层转发。1.3.1.2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多种路由协议,支持静态路由,支持RIPv1/v2、OSPFv343 等多种动态路由协议,支持策略路由。1.1.1.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路由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8K个。1.1.1.2为支持业务隔离,应支持二层或三层MPLS:二层MPLSVPN支持Martini协议(VPWS)和VPLS、三层MPLSVPN采用RFC2547bis,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主流厂家的设备实现MPLSVPN业务的全面互通。1.1.1.3为将来能实现IPV6网络,建议支持IPv6协议技术,包括IPv4和IPv6双协议栈和基于手工配置隧道、自动配置隧道、6to4隧道等IPv4向IPv6的基本过渡技术。厂家应说明IPV6网络的实现方案。1.1.2背板带宽背板带宽不小于12Gbps。1.1.3交换包转发速率交换包转发速率应大于10.24Mpps。1.1.4MAC地址缓存能力MAC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8K个。1.2二层设备性能要求1.2.1基本要求为支持业务隔离,应支持二层MPLS:二层MPLSVPN支持Martini协议(VPWS)和VPLS,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主流厂家的设备实现MPLSVPN业务的全面互通。1.2.2背板带宽背板带宽不小于2.0Gbps。1.2.3交换包转发速率交换包转发速率应大于2.048Mpps。1.2.4MAC地址缓存能力MAC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8K个。1.3IP业务组网方案投标方应给出多种整个网络的IP组网实现方案,详细说明推荐的组网方案。43 1电源要求1.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1.1基本要求1.1.1.1支持1+1冗余电源,以提高系统可靠性。1.1.1.2同时支持直流和交流供电方式。1.1.1.3设备额定功率应不超过50W。1.1.2直流电压要求1.1.2.1电源采用直流48V。1.1.2.2额定电压允许偏差为-20%~+20%。1.1.3交流电压要求1.1.3.1电源采用交流220V,220V±10%;频率50Hz。1.1.3.2额定电压允许偏差为-10%~+10%;频率允许偏差为-5%~+5%。1.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2.1基本要求1.2.1.1支持1+1冗余电源,以提高系统可靠性。1.2.1.2支持直流供电方式。1.2.1.3交换机支持双电源冗余配置。1.2.1.4设备额定功率应不超过15W。1.2.2直流电压要求1.2.2.1与DTU配合的交换机,电源采用直流48V;与FTU配合的交换机(即通信箱内的交换机),电源采用直流24V。1.2.2.2额定电压允许偏差为-20%~+20%。1.3防雷要求1.3.1电源模块以及所有通信线路均采用防雷设计,符合ITU-TK21雷击浪涌抗扰度测试标准。1.3.2业务接口应采用防雷设计,符合ITU-TK21雷击浪涌抗扰度测试标准。1.4其他1.4.1交换机应具有DyingGasp功能,将自身掉电事件通知网管系统。1.4.243 设备应安装过压、过流保护器。过压、过流保护器在外接电源异常时保护设备的核心部分。1.1.1设备应满足YD/T1082对模拟雷电冲击、电力线感应、电力线接触等指标的要求。投标方应无偿开放本通信设备的通信协议,将本方通信设备接入综合网管系统,接受其管理。2综合网管系统2.1概况2.1.1本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网管采用综合网管系统,投标方的网管系统需具备综合网管能力,在其他设备供应商的设备提供开放网管协议后,能够接入本网管系统。2.1.2投标方应保证本产品无条件向其他供应商的网管系统提供开放网管协议,无条件配合招标方实现本方设备接入综合网管系统。2.1.3本技术规范内通信设备是指随着通信网络IP化引入的、为通信网络节点(如软交换、SGSN、GGSN、移动无线网RNC等)提供局域网互联接入服务的IP设备,通常由路由器、二层或三层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组成。2.1.4各通信设备网管系统是昆明供电局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网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配电网自动化相关的通信设备需通过相应的通信设备网管系统接入综合网管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组成构架如图8-1所示。图8-1网管系统组网示意图2.1.5通信设备网管系统与通信设备互通,进而实现对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同时通信设备网管系统需支持综合网管系统。2.1.6通信设备网管系统其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被管对象:a)二层网络交换机;b)三层网络交换机;43 a)EPON等其它通信设备。1.1系统功能要求1.1.1拓扑管理1.1.1.1基本要求拓扑管理用于构造并管理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管系统通过自动加载网络设备的拓扑数据形成与实际网络拓扑结构相同的拓扑视图。通过浏览网络拓扑视图能够实时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可以与告警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等结合起来,高效地实现相应管理功能。1.1.1.2拓扑展现1.1.1.2.1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发现范围及条件,自动检测到网络中的设备信息,并自动计算生成网络拓扑连接结构供用户确认。1.1.1.2.2系统应提供的拓扑图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1)物理连接视图设备之间物理电路连接的视图;用连线表示网元之间的物理连接,根据连接上告警以及连接两端网元的告警赋予连线不同的颜色;同时可支持虚拟网元,虚拟网元主要使用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户可以在视图中添加或删除虚拟网元,另一方面需要用虚拟网元来标示设备网管系统自身系统不能管理的但与所管网元实际相连的网元/网络,比如业务网元/网络,骨干承载网设备/网络等。2)逻辑连接视图网络子网(vlan)之间的连接视图;展现各网元之间启用的协议及状态,如路由协议(BGP,OSPF,IS-IS等)、高可靠性协议(BFD,VRRP等)等。3)层次视图可以逐级展现网络拓扑,最高以省为一个节点,逐级展现到本地网、节点、局址、网元/链路;在相应视图中,可以结合告警管理查询统计告警信息、快速定位告警的相关网元或链路,并可快速登录告警源进行相关操作管理维护工作;同时在各层次视图中可结合其他管理功能进行相关的查询、统计、操作等相关操作管理维护工作;同时,系统应支持全景网络展现。4)分权分域视图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权限展现相应的权限以及管理区域对应的拓扑视图。43 1.1.1.1.1系统应能展现网管系统与网元之间链路,以及实时显示网元的状态(连接、脱管等)。1.1.1.1.2支持拓扑快照,视图可以导出其他格式的文件,如visio,ppt,图片格式等。1.1.1.2拓扑监控1.1.1.2.1系统的拓扑图能够在结合网络的性能数据和告警数据后,用于监视网络的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状况,反映设备配置的变更情况,及时呈现网元的告警信息和性能数据。1.1.1.2.2拓扑监视要能及时反映网络状态,对CE路由器等重要设备要能实时发现其状态变化,对非重要设备可以设置合理的轮询间隔,以保证在拓扑监视中能够及时发现故障。1.1.1.2.3应对网络设备端口状态进行轮询,防止端口故障清除包无法到达的情况下故障不能自动清除。1.1.1.2.4系统需提供不同轮询间隔对网络设备和网管服务器的影响数据。1.1.1.2.5在拓扑视图中,针对网元或链路能够使用不同图例显示其告警级别。1.1.2告警管理1.1.2.1告警分类、分级1.1.2.1.1告警按照来源可分为设备类、板卡类、端口类、通信类、协议类、安全类、性能类、网管类和其他类等9类告警,并支持可扩充,相关告警信息描述如表8-1所示。表8-1综合网管系统告警信息描述表告警类别英文名称简单描述设备Equipment设备脱管、掉电、重启、配置冲突、配置文件同步失败、时间同步失败等反映整个设备运行状态的告警。板卡Baord板卡插入和拔出、板卡离线、板卡内模块发生切换等反映单板运行状态的告警。端口Port端口环回、端口状态变化等告警。通信Facility端口无收信号、远端失效、误码率高、端口时钟同步失败、链路状态变化、端口SNMP不可达等反映端口和链路收发信号质量的告警。协议Protocol邻居网元失效、协议状态发生变化(比如BGPDown)等反映各层协议运行状态和告警。也可以根据协议类型对类别进行扩展和细化,将类别标识为IP、OSPF、BGP等。安全Security用户登录和退出等反映设备访问状态的告警。性能Performance性能越限产生的告警。网管NMS网管自身产生的告警。其他NotDefined其他无法归入以上类别的告警。43 1.1.1.1.1针对各种告警,可进行分级以表示严重程度,能够对告警条件、类别、级别、显示风格进行设定。1.1.1.1.2根据告警的严重程度建议分为三级:紧急告警,重要告警,一般告警。1.1.1.2告警采集能够支持主动(轮询)和被动(SNMPTrap、syslog)两种告警采集方式。收集所管理设备的告警,并对收集到的Trap、syslog告警进行校验,确保告警数据不丢失。1.1.1.3告警信息处理1.1.1.3.1告警显示1.1.1.3.1.1告警显示应支持多种方式,告警显示方式如下:1)告警板输出显示当前系统告警总数、各类别告警总数、各级别告警总数;可在拓扑上显示简要的告警信息,如网元显示告警数,连接显示链路状态。同时支持相应的钻取告警列表功能。2)告警浏览网管系统应能够提供列表形式的告警监视窗口,可以在视图上监视到网元的实时告警,可根据相关字段对告警列表进行排序,对相关告警网元进行告警确认、清除等操作,或启动相关网元的告警历史信息查询浏览功能。3)支持告警信息与拓扑界面的关联支持告警拓扑定位功能,根据某一告警,可快速跳转到拓扑视图中相应的设备节点;根据链路、网元、板卡、端口上告警的情况,用不同的图例表示当前告警的级别;能够在拓扑视图中呈现网元的简要告警信息,并可进一步快速查看详细告警信息。1.1.1.3.1.2系统应提供告警的屏蔽、归并、筛选策略,避免生成海量的无用告警信息淹没有用信息。1)屏蔽可以对告警进行屏蔽;可以通过设置全条件的关键字进行告警屏蔽,也可以手动屏蔽已上报的告警信息。2)归并归并重复告警,标示重复告警的起止时间及总数。3)筛选可按照设定的规则或事先定义的过滤器对告警信息进行筛选,过滤规则支持告警信息的全字段条件。4)时延告警时延要求在5秒以内,告警显示速度不低于500条/秒。1.1.1.3.2告警清除1.1.1.3.2.1系统应具备自动和手动两种告警清除方式。1)自动清除告警43 当收到故障恢复告警后,原有故障告警必须自动清除;故障实际恢复但系统未收到故障恢复告警时,系统应提供有效手段确认故障已恢复,如轮询等;随即系统应自动清除原有故障告警。1)手工清除告警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部分告警无法恢复,网管系统需提供手工方式恢复告警功能,将未恢复告警强制转变为恢复状态进而清除。1.1.1.1.1.1可以将告警的发生和清除进行关联,将清除的告警从当前告警列表转移到历史告警列表。1.1.1.1.2告警确认系统需提供告警确认功能,并支持批量告警确认;同时系统记录告警确认操作。1.1.1.1.3当前告警和历史告警系统应支持当前告警和历史告警列表,所有新上报告警均位于当前告警列表,状态为清除且确认的告警应转移至历史告警列表。1.1.1.1.4告警查询和统计1.1.1.1.4.1对在一个统计周期(可自定义)内产生的各种故障进行分析和统计,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汇总,反映网络及网元的稳定性。1.1.1.1.4.2告警统计条件要包括告警对象、告警名称/ID、告警级别、告警类型、告警发生时间、告警清除时间、告警状态等,同时也可以是以上各项的组合。1.1.1.1.4.3对上述查询到的各种告警进行分析和统计,并导出详细故障列表。1.1.2配置管理1.1.2.1配置文件管理系统应支持对设备配置文件的手动/自动备份、自动/手动下发,同时提供配置文件检索、对比的功能。43 1.1.1.1设备及链路管理1.1.1.1.1系统可定期自动(时间间隔可设置)或手动发现网络设备的各类详细硬件配置信息及其状态,如槽位、板卡、端口、地址、操作系统版本等,并提供自动或手动确认发现信息的功能。1.1.1.1.2系统需定时轮询设备具体的资源,在发现设备的资源和网管系统中保存的资源信息不一致时,产生告警信息。1.1.1.1.3设备软硬件配置变更后,系统应记录详细配置变更及变更结果。1.1.1.1.4提供链路资源信息(链路两端端口、两端IP、带宽等)的统计查询功能,提供链路的状态;同时,提供多种组合条件对链路资源进行查询。1.1.1.1.5系统应对资源过度使用情况进行预警,如链路带宽利用率,槽位、板卡、端口等资源的占比超过阈值后提供预警,并支持多个阈值的多种预警,且阈值可自定义。1.1.1.1.6系统需要有资源统计功能,主要指对设备以及链路的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本次统计和上次统计的变化内容,具体包括设备汇总表、板卡汇总表、端口汇总表、链路汇总表等。1.1.1.2软件版本管理网管系统应能自动发现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OS版本信息(设备名称,软件版本或名称、补丁号等能够体现该设备版本的信息),并提供查询统计功能。1.1.1.3IP地址管理提供所管辖通信设备IP地址资源的统计功能,对指定设备的IP地址使用情况进行查询,同时可以查询指定IP使用情况。1.1.1.4虚拟终端的管理系统应能通过虚拟终端实现主机配置功能,并与告警、拓扑等关联,当发生故障或日常维护需要时,可快速登录设备进行操作维护。虚拟终端的功能要求:a)窗口至少缓存5000行显示条目;b)支持复制粘贴;c)支持导入脚本;d)支持自动或手动记录会话。1.1.1.5定期巡检1.1.1.5.1巡检内容1.1.1.5.1.1系统应定期对所管理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链路利用率、路由表更新、下一跳地址变化、设备温度、风扇转速等方面进行巡检,并自动保存巡检结果,巡检结果系统保留时间可设置。1.1.1.5.1.2巡检时间及巡检内容可设置。1.1.1.5.2巡检结果展现用户可设置基准模版,对比分析巡检结果,偏离模版值的条目给出简明报表。1.1.2性能管理43 1.1.1.1性能管理范围1.1.1.1.1设备性能网管系统能够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监视,包括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DNS解析时延、DNS解析成功率等,提供系统资源利用与性能变化的各种统计分析报表。1.1.1.1.2基线值统计基线值表示某时间上某测量指标的“标准”值,它是通过对一定时期的历史数据进行采样并统计分析得来的。1.1.1.1.3流量流向管理1.1.1.1.3.1提供对网络中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链路组的性能的实时监测和历史查询功能,包括流入、流出流量,带宽利用率等。1.1.1.1.3.2网管系统应支持实时监控指定端口/子端口流量流向,并采用图形化等方式实时展现;参照MRTG的实现方法,流量图可以提供24小时、周、月、年流量图。1.1.1.1.3.3网管系统可以对流量流向统计配置参数(如:模板(聚合规则)、采样率等)进行设置和修改。1.1.1.1.3.4系统能够对基于物理链路或逻辑链路以图形方式实时监控其流量信息,准实时方式进行刷新;流量采集间隔不大于15分钟,时延(从采集到呈现)不大于5分钟。可提供定制页面,同时展现多个端口/链路的流量图,支持链接至指定端口的流量图。1.1.1.2性能数据查询统计网管系统应提供对历史和当前性能数据的查询、统计功能。系统应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条件设置,如按网元类型、KPI、时间范围等。网管系统应提供多种形式(如表格、直方图、曲线图、饼图等)的统计结果显示,并可将其进行存储和输出打印,应允许用户设置输出条件,输出目的地和输出方式(如打印机,文件等)。1.1.1.3性能数据存储网管系统应提供对性能数据的存储、备份、清除等管理功能。对性能数据进行存储时应进行进一步的收敛性控制,不重复存储相同的性能数据。1.1.1.4性能门限管理1.1.1.4.1设置性能门限对所监测的性能参数设置门限,应指明被监测的对象、性能参数标识、相应的告警门限值、告警级别、告警原因等。当所监测对象的性能指标逾门限时,应能触发相应告警级别的性能越限告警。1.1.1.4.2取消性能门限取消对相关对象的性能门限监视。1.1.1.4.3修改性能门限网管系统可修改性能门限,修改后的性能门限应能即时生效。43 1.1.1.1.1查询性能门限网管系统可查询已设置的门限信息。1.1.1.1.2性能逾门限告警当监测到相关的性能指标逾门限时,应触发包含逾门限信息的性能告警并以适当的方式通知用户。网管系统应提供对性能告警信息的显示、查询和统计的功能。1.1.1.1.3门限操作系统可支持批量的上述门限操作。1.1.2安全管理网管系统应具备系统自身的安全管理功能,同时对网络安全问题也应有较全面的防范措施。1.1.2.1用户及用户组管理1.1.2.1.1用户管理包括增加用户,删除用户,查询/修改用户属性,用户鉴权等。1.1.2.1.2用户组管理功能只能由授权的用户实施。用户组管理功能包括增加用户组,删除用户组,查询/修改用户组属性等。1.1.2.2分权分域管理1.1.2.2.1要求网管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权限(分权)和设备(分域),包括拓扑分权分域管理、配置分权分域管理、告警分权分域管理以及报表分权分域管理等。1.1.2.2.2网管系统应能通过角色和用户的方式进行权限管理;可按照用户来分配其可管理的网络资源,达到分级分权的管理要求。1.1.2.2.3权限分为三类:管理权限,操作权限,查看权限。1.1.2.2.4管理域是指设备的集合,用户可以自定义该集合。1.1.2.3网管系统安全管理1.1.2.3.1网管系统应能通过用户名/密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可对登录系统的用户使用权限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1.1.2.3.2网管系统应能对用户登录的IP地址进行限制,能够设定允许登录的IP地址范围以及拒绝登录的IP地址范围。1.1.2.3.3网管系统应能能够提供对用户账号过期时间和密码过期时间的限制。1.1.2.4系统日志管理包括系统登录日志管理和系统操作日志管理;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相关日志的纪录、查询、删除以及备份等。1.1.3网管系统自身管理网管系统需提供系统监控工具,通过图形化界面提供网管系统自身监控和远程维护功能。43 1.1.1.1网管设备配置管理网管系统应支持对系统中所有设备的软硬件配置管理,包括机器名、设备类型(主机、工作站、路由器、集线器、网络打印机等)、IP地址、硬件配置描述、设备厂商、地理位置、用途、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软件模块配置及版本情况等信息。1.1.1.2网管系统自身监控管理网管系统应能对自身进行监控管理,提供管理界面,监视服务器硬件、系统进程、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同时,监控网络管理系统和直联网元的连接状态,发现连接中断/恢复,并报告给网管用户。1.2接口及要求1.2.1接口网管系统涉及的接口主要是系统与网元之间的接口,以及可能的系统与省级综合网管之间的接口这两类。1.2.2接口协议要求1.2.2.1基本要求网管系统应通过支持SNMP、xflow、Syslog、CORBA,T/FTP、Telnet等管理协议,来实现本规范中对网管系统所要求的管理功能。1.2.2.2SNMP应具备SNMP接口以方便提供必要的配置、性能、故障管理功能,并实现SNMPv2c(RFC1901-1908)或更高版本。1.2.2.3SyslogSyslog用于记录系统活动的详细情况,所产生的日志用于评估、审查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各种操作等。日志记录包括记录用户登录时间、登录地点、所进行的操作等内容,日志记录应能向系统管理员提供有关危害安全的侵害或视图入侵的活动等信息。Syslog接口协议及报文格式应符合RFC3164:TheBSDsyslogProtocol。1.2.2.4T/FTP为保证进行大批量数据传送时的安全性,同时应支持SSL。1.2.2.5Telnet为保证安全性,同时应支持SSH。1.2.3接口性能要求43 1.1.1.1数据完备性1.1.1.1.1数据完备性指标指网管接口应提供完备的数据,不出现遗漏现象。要求能够统计数据采集的完成情况,定期给出数据采集的完成率。1.1.1.1.2该指标主要验证三类数据的完备性:资源数据的完备性、性能数据的完备性以及告警数据的完备性。1.1.1.2数据一致性1.1.1.2.1数据一致性指标指网管系统收到的网管接口提供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应保持一致,不出现重复和错误现象。1.1.1.2.2该指标验证三类数据的一致性:资源数据的一致性、性能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告警数据的一致性。1.1.1.3处理能力1.1.1.3.1操作响应时间1.1.1.3.1.1操作响应时间指标指网管系统通过被管设备的网管接口执行某项操作后,收到被管设备网管接口响应网管系统处理后的延迟时间。1.1.1.3.1.2正常情况下,单条操作响应时间应小于2秒。1.1.1.3.2告警上报时延告警上报时延指标指从实时告警(实际告警产生)发生到被管设备网管接口发出告警的延迟时间。实时告警应有较小的时延。正常运行情况下,告警时延小于3秒。1.1.1.3.3性能数据采集性能数据的采集时延是指从统计周期的结束时间至统计数据准备完成的时长。不同统计粒度下对统计时延的要求如表8-2所示。表8-2不同统计粒度下对统计时延的要求描述表统计周期最大统计时延5分钟1分钟15分钟3分钟1小时5分钟24小时5分钟2通信箱2.1概述光纤通信监控点通信设备安装方式有两种,第一种:通信设备和配线设备放置于配电终端柜内,适用于开关站、配电站和箱变等落地式的光纤通信监控点;第二种:通信设备和配线设备43 放置于独立的通信箱内,适用于柱上开关等杆塔式的光纤通信监控点。本章节所述内容为柱上开关处光纤监控点通信箱的技术要求。1.1基本要求1.1.1通信箱为户外设备,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1.1.2通信箱体应具有防锈蚀的能力。1.1.3通信箱采用户外杆或塔上安装,箱体尺寸应不影响一次设备运行和维护。1.1.4通信箱为户外设备,需有防盗措施。1.2综合要求1.2.1箱体尺寸不大于(高)600mm×(宽)500mm×(深)400mm。1.2.2箱体采用无风扇设计,通风散热良好,抗外部机械冲击。1.2.3箱体材质采用冷轧钢板,箱门及箱体其它侧的钢板厚度不小于1.5mm。1.2.4箱体表面喷户外粉,颜色为计算机灰(RAL7035)。1.2.5箱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抗外部机械冲击能力不小于IK10。1.2.6箱体密封应采用一次成形聚氨酯PU密封条,表面织纹状室外型聚酯粉末喷涂成型。1.2.7箱体采用户外杆或塔上安装方式,投标方应在项目实施中提供适合现场要求的金具。1.2.8箱体安装支撑金具等附件需经细致清洗和防锈处理,并可适应长期户外使用环境条件。1.2.9箱体处需有铭牌标志,铭牌标志应显示生产商名称、流水号及生产日期等资料,所有铭牌标志应采用金属材料并雕刻文字或表面丝印。1.2.10箱体处需有警告标志。1.3设备配置成套通信箱设备配置如下:a)1台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b)1台48芯ODF(ODF框架预留72芯ODF安装条件),光接口为FC口;c)配套金具。43 1.1设备安装要求箱体内可安装1台交换机和1台48芯ODF,交换机应放置于箱体上部,ODF应放置于箱体下部,交换机采用卡轨式安装。1.2电磁兼容和抗电磁干扰电磁兼容和抗电磁干扰,即EMSC&EMSI,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及抗电磁干扰应满足IEC-801-2、IEC-801-3、IEC-802-4或EN61000系列中相应的要求,投标方应提供设备的具体电磁兼容指标、测试方法及测试数据。1.3接地方式投标方应提供投标设备接地的要求及接地方式。2质量保证2.1基本要求2.1.1投标方应按国际ISO9001和ISO9002系列标准要求来进行系统质量管理。2.1.2投标方应在履行合同的全过程(从开始供货到最终验收),对所有供货和服务的质量保证负责,即要保证所有这些供货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合同中有关技术、交付、验收和价格所规定的要求。2.2质量保证体系要求2.2.1投标方的质量保证系统应首先由国际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机构正式承认符合ISO9001和ISO9002系列标准的要求,并提供与该确认有关的所有评估和访问报告的副本。2.2.2投标方应提交公司质量手册,厂方的相关质量保证体系以及针对本合同的质量保证计划。2.2.3针对本合同质量保证计划的第一份文件应在签定合同前由投标方和招标方共同认可,该质量保证计划经认可后将作为合同文件的一部分,以后未经招标方同意不得修改。2.3附加质量保证要求招标方应能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与投标方接触,应有机会检查质量系统并及时提出新的要求。招标方还应有权进行现场考察,以就目前状况,具体事宜、进度等与投标方达成协议。2.4达不到保证性能的处理任何产品如在现场经检查和试验证明未达到保证值,或由于投标方的过错在保证期内产品的部份材料未达到保证值,招标方有权向投标方索赔,如发现任何主要部件有严重缺陷(43 如破损、断裂、腐蚀、锈蚀等),则应予退货。自交货之日(即制造厂发出提货通知日)起3年内应不发生由于制造质量问题的损坏,否则投标方应负责免费更换。1试验1.1基本要求1.1.1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应根据招标方同意的程序进行试验和检验,试验规范中应包括所有的工厂试验,通过所有工厂试验是产品装运的先决条件。招标方有权派技术人员到投标方的工厂检验设备的性能指标,并根据需要出席工厂验收试验。每件出厂的产品均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1.1.2当产品运抵招标方的现场后,如发现产品有缺陷或当安装完毕后按投标方的出厂试验报告数据进行现场测试时,发现指标达不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技术数据和招标方技术条件要求的技术性能时,投标方应免费为招标方更换。1.1.3投标方必须提交本技术规范书所列的各项型式试验的试验报告,试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试验项目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类型和数量、试验标准、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试验结论、试验日期、试验机构名称及其签章等。1.2试验项目试验项目参照《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65-1998)的要求进行,本产品要求不低于《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65-1998)的要求,相关试验项目如下:a)温度循环试验;b)标牌耐久性试验;c)设备稳定性试验;d)30N的恒定作用力试验;e)250N的恒定作用力试验;f)钢球试验;g)跌落试验;h)应力消除试验;i)把手、旋钮松动试验;j)电离辐射试验;k)插座应力试验;l)耐热和放火试验;m)外形结构防触及试验;43 a)接地低电阻测量试验;b)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试验;c)电源软线的拉力试验;d)接线端子导线安装试验;e)抗电强度试验;f)脉冲试验;g)温升试验;h)球压试验;i)对地漏电流测量试验;j)对通信网络漏电流测量试验;k)异常工作故障试验;l)潮湿处理试验。1测试和验收1.1基本要求1.1.1投标方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要求。出厂前,产品应经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者方可出厂。每件出厂交收的产品应附有制造厂产品质量合格证。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交产品的出厂检验纪录,应包括11.2中所有各项的实测值。如招标方有要求时,投标方应提供产品的其它有关试验数据。1.1.2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的目的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65-1998)的规定。除非在订货合同中另行规定,检验规则应按照《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65-1998)的规定。1.1.3设备在出厂前应进行整机的系统测试(包括软件、硬件及附属设备),出厂测试的设备应是需方实际购买的设备。1.1.4测试前供方应向需方提供出厂系统测试的详细计划(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指标及相关的规程)。1.2术语限定1.2.1单位产品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个允许交货的设备。1.2.2检验批43 出厂检验批应由同时提交检验的若干相同型号的单位产品组成,这些单位产品应是在同一连续生产期内(1周)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1.1.1样本单位一个样本单位是从检验批中随机抽查的一个单位产品。1.1.2试样一个试样应是样本批次的一个样品,此样品应为随即抽取的样品。1.2型式检验1.2.1检验目的1.2.1.1型式检验目的是对基本设计和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产品的试验项目应包括《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65-1998)第5章中所列全部项目,同时其抽检的样本单位应在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其他项目的检验。1.2.1.2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检验项目应包括《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65-1998)第5章中所列全部项目,并且应在抽取的样本单位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其它项目的检验。1.2.2检验周期要求存在下列情况时,需对设备进行检验:a)产品试制定鉴定时;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应每年进行一次;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主管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g)大批量产品的招标方要求在验收中进行型式检验时。1.2.3抽样方案一般情况下,每次检验应从检验批中抽取每种型式1个样本单位进行检验,其规格应有代表性,并且产品中的特性检验的抽样数应是规定的两倍。在定型鉴定和主管质量监督机构要求进行型式检验时,抽样方案可由主管部门决定。1.2.4判定规则1.2.4.1被抽取检验的样本单位有出厂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允许重新抽取新的样本单位重新检验。1.2.4.243 1个样本单位未能通过其它检验的任一项试验,则应判定为不合格。允许重新抽取双倍的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验,如果都能通过试验,则可判为合格;仍有任何一个项目不能通过试验,则应判为不合格。1.1.1重新试验型式检验不合格,制造厂根据不合格原因,对全部产品进行改正处理。在采取接受的改进措施以前,应停止产品鉴定和验收。在采取改进措施以后,应重新抽样进行型式检验,对新的样本单位重做全部试验,经主管部门决定或经交收方商定,可酌情减少部分已合格的试验项目。1.1.2样本单位处理已经通过型式检验的样本单位,仅为部分项目试样,不能做成品交货;在样品进行全部试验项目,全部试验项目通过后,外观和包装可以满足交货要求的,可作为成品交货。1.2出厂检验1.2.1制造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使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要求。每件出厂的产品须经工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方能出厂。1.2.2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产品的出厂检验记录,然后招标方根据这些试验结果接受或拒收产品。1.2.3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65-1998)第5章的规定,它们是产品交货时应进行的各项试验。1.2.4按照规定的比例,根据检验批的大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至少抽1个样本单位。检验样本单位内的产品特性时,待测产品的检验项目应符合《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65-1998)第5章的规定来确定。1.2.5所有供货将由招标方代表到投标方生产厂进行工厂检验,时间由双方协定,为期1周;参加人员为招标方项目负责人及招标方现场工程实施技术负责人,共计5人/次;招标方的参会人员前往投标方生产厂的旅差费和住宿费及其它费用由投标方负责。1.3现场检验1.3.1产品运抵现场后,招标方将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产品的检验项目将由《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65-1998)中的各项试验中选取,检验单位由招标方指定。1.3.2招标方将在抽样前3天通知投标方,若投标方不参加或未按时到达,则招标方抽样试验的结果,投标方应认可。如果抽样试验合格,试验费用由招标方承担。如第一次抽样试验不合格,则进行第二次加倍抽样试验,如不合格则将拒收此批产品,且无论试验合格与否,投标方将承担全部试验费用。43 1.1.1现场验收需对产品用目力进行逐件检查,检查包装和标志是否完整无缺,是否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包装、运输和存储”项的要求。1.1.2设备到达目的地后,招、投标双方代表根据货单检查设备的数量及包装情况,在装运中是否有损坏。1.1.3招标方应自费派代表参加和监视卸货、目的地初步检查、现场的最后验收检查。1.1.4在上述检查中发现明显的或隐蔽的损坏,招标方应负责立即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或设备,所需费用由供方承担。1.2竣工验收产品安装完毕后,所有技术指标必须仍然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各项相关要求。1.3判定规则1.3.1被试样本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样本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测,如果是产品不合格,应重测双倍数量样本中的不合格试验项目。如仍有不合格时,则应对该全部产品的这一项目进行检验。1.3.2任何样本在检验中有任一个项目不合格,则该样本单位应判为不合格产品。在剔除不合格产品后的该批产品判为合格产品。1.3.3不合格品如果有可能修复或去除缺陷部分后仍然符合检验要求时,可重新单独提交检验。重新检验时应和新的检验批分开,并做上标记。重新检验项目应包括原不合格项目和其他有关项目。2包装、运输和存储2.1产品交货标准2.1.1为防止产品在运输、储存及安装过程中出现破损,产品应采用单独的纸质箱体,箱体外应加防水、防尘和防震的材料,整个箱体应用胶带或塑料封条牢固封装,封装用胶带宽度应大于5cm、塑料封条宽度应大于2cm。2.1.2产品按要求封装在纸质箱体内,箱体内的空余空间需填塞软质材料,防止产品在运输和储存期间因震动使产品受到损坏。2.1.3多个单独包装的产品可以放置于一个大的纸质箱体内43 进行封装,投标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箱体内产品的封装数量。1.1铭牌交货标准在产品的外侧应牢固设置交货铭牌,交货铭牌用普通纸打印并过塑密封。铭牌所包含内容要求如下表13-1所示。表13-1铭牌内容示意表商标、厂家名称地址、邮编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执行标准净重(Kg)生产日期工程范围用户名称合同号传真:********服务热线:*********手机:********1.2测试报告要求产品测试报告完成后应单独成册,放置于单独产品箱体内侧。2技术文件要求2.1基本要求2.1.1在技术协议签订后10天内,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图纸、资料、说明书和一份生产进度计划表,包括设计、采购、制造、试验及运输等的详细安排。2.1.2投标方提供的所有图纸及技术设计资料等工厂图纸及使用AUTOCAD有关软件绘制的图纸软盘,招标方将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工厂图纸的审查确认工作。投标方应按要求将工厂图纸提交给招标方审查认可。未经审查认可,不得进行工厂备料和生产。2.1.3招、投标双方签定的合同生效后,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与项目有关的图纸、计算结果、试验报告和相关的文件。2.2交付要求2.2.1相关图纸资料及文件交付内容如下所列:a)产品结构图;43 a)产品简要说明;b)产品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符合本技术规范书有关标准的试验证书;c)产品施工、检修、调试和运行维护手册;d)产品各项试验标准;e)试验规范要求和产品的各种试验报告;f)所供产品的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报告,包含例行试验系统试验报告;g)安装完毕后立即进行的验收试验程序文件;h)产品合格证;i)出厂检验合格证书;j)质量保证书;k)有关质量控制程序的描述文件;l)装箱清单。1.1.1所有文件必须是中文版本。1.1.2投标方提供的所有纸质技术文件资料不少于6份,电子文件不少于3份。1.2其他投标方应填写主要部件来源、规范一览表,相关格式如表14-1所示。表14-1主要部件来源、规范一览表序号部件名称产地、厂家型号及规范备注2服务要求2.1检验和验收要求2.1.1检验要求2.1.1.1设备在出厂前应进行测试,出厂测试的产品应是招标方实际购买的产品。2.1.1.2测试前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出厂测试的详细计划(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指标及相关的规程)。2.1.2现场验收要求43 1.1.1.1投标方须提供产品出厂前设备检验报告。1.1.1.2产品到达目的地后,招、投标双方代表一起,根据货单,检查产品的数量及包装情况,在装运中是否有损坏。1.1.1.3投标方应自费派代表参加和监视卸货、目的地初步检查、现场的最后验收检查。1.1.1.4在上述检查中发现明显的或隐蔽的损坏,投标方应负责立即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所需费用由投标方承担。1.2质量保证及管理要求1.2.1投标方应保证产品在合理的运行寿命期内的安全性、可靠性。1.2.2产品的质量保证期为5年,其中前3年为免费质保期,后2年质保期所需费用投标方需单独报价。1.2.3在质量保证期内,由于投标方产品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停运,投标方应在接到招标方通知后的24小时内负责处理缺陷或更换由损坏的产品,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产品的质保期将自系统调整合格之日重新计算。1.2.4投标方应对合同产品的设计、材料、加工、制造和试验等过程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在合同的整个制造过程中严格按其执行。投标方提供的所有产品均应附有制造商发出的,有投标方签字的检查记录、质量保证书和试验报告。1.2.5投标方从其他厂商采购的产品,一切质量问题应由投标方负责。1.3技术服务要求1.3.1基本要求1.3.1.1投标方须指派合格的、有经验的安装督导人员和试验工程师到现场,完成合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现场试验等工作,投标方的现场工程师应对所有安装工作的正确性负责。1.3.1.2在产品安装预定日期开始前2周,投标方应提供出现场工程师的姓名和资格交给招标方认可。当投标方现场工程师的服务不能满足要求时,招标方可取消对其的认可,并立即通知投标方。投标方应及时提供替代的现场工程师供招标方认可,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费用。1.3.1.3招、投标双方应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工作进度,协商决定投标方技术人员的专业、人员数量、服务的持续时间以及到达和离开现场的日期。1.3.1.4投标方指定的现场工程师应在合同范围内全面与招标方的现场工程师合作与协商,解决合同有关的技术问题和现场安装的工作问题。双方的现场工程师未经授权,无权变更和修改合同。1.3.1.5投标方现场工程师应完成合同规定的有关技术服务,进行指导施工。投标方43 现场工程师应对招标方人员详细解释技术文件、产品特性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等,以及解答和解决招标方在合同范围内提出的技术问题。1.1.1.1投标方应负责对招标方维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现场培训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1.1.1.2因投标方技术人员的错误而引起材料的损坏,投标方应负责修复、更换或补充,其费用由投标方承担。1.1.1.3因投标方原因造成施工或现场试验工作的拖期,招标方有权要求投标方的现场工程师继续留在现场服务,且费用由投标方自理。1.1.1.4投标方人员在现场的一切费用应由投标方承担。1.1.2技术指导及技术支援1.1.2.1投标方需提供云南地区的技术服务支持。1.1.2.2招标方发出支援需求时,投标方必须在0.5个小时做出响应,24小时内到达故障现场;投标方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1个小时内做出故障诊断结果;发生单点网络故障时,供方必须在1个小时恢复系统;发生一般网络事故,即网络局部阻塞或中断,供方必须在2个小时内恢系统;发生重大网络事故时,即造成全网瘫痪或其中一个网络业务全部中断时,供方必须在3个小时内恢复整个网络。1.1.2.3投标方负责所供设备的组网开通及与招标方其它设备在不同层面上的互联互通。1.1.2.4投标方应负责提供设备调试所需专用工具和试验仪器仪表。1.1.2.5投标方所提供的产品在正式运行期间发生的任何问题,投标方应免费提供所需的技术及其他支援。1.1.2.6投标方在项目施工时,应派相关的技术人员,无偿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服务。1.1.2.6.1合同签订后必要时招、投标双方应在投标方所在地(或协商的适当地方)举行一次工程技术设计联络会,以解决合同的具体技术实施问题(如施工、安装材料、设备变更、验收指标等)。43 1.1.1.1.1投标方应提供施工、调测的技术,提供施工、调测有关设备的建议。并在本工程期内提供施工、调测的技术指导。1.1.1.2投标方应提供系统硬件及软件的局部修改的服务。1.1.1.2.1投标方所提供的设备在安装期与正式运行期内,任何因系统设计、系统制造、程序汇编、安装工程等缺陷而发生的设备和软件更换,以及在雷击电流、主电气设备无损坏的情况下,通信部件或设备损坏,供方均应免费提供,并负责现场修改。1.1.1.2.2对系统硬件和软件的任何调整,供方应提供全部所需部件、零件、特殊工具和设备。1.1.1.2.3投标方所供系统工程,在今后利用新技术从硬件或软件方面有任何性能或功能改进以及产品革新,投标方须免费通知需方其改进的详细情况,并提供单台修改价格为基础的报价,以便招标方选择。1.1.2培训要求1.1.2.1在合同生效后2周内,投标方应提供一份详细的工厂及现场培训计划给招标方;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时间安排、课程内容安排、培训人员种类等。1.1.2.2对于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安装、设备调试和设备维护培训,投标方应向培训人员提供技术文件、图纸、参考资料,还应提供试验设备、工具、安全保护装置等硬件设施,以及其它必需品和工作场所,人员培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全部由投标方承担。1.1.2.3培训人员在投标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应该掌握设备安装、设备调试和设备维护等工作。1.1.2.4培训人员人数不少于8人,学时数不少于12学时。1.1.2.5相关培训计划内容参照表15-1。表15-1培训计划内容参照表序号培训内容人数培训教师要求学时职称人数1设备安装8高级工程师1122设备调试8高级工程师1123设备维护8高级工程师1122供货要求2.1基本要求投标方必须按照合同的规定,准时提供合同供货范围内的产品和材料,负责所供产品、材料的包装和到指定地点的运输。43 1.1供货清单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配电网自动化改造项目通信设备供货清单如表16-1所示。表16-1通信设备供货清单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一主站设备1通信网管系统1.1网管服务器含2500个节点许可费用台2组成一面屏。 1.2网络交换机16口,10M/100M自适应。台21.3KVM切换器 台11.4机架式小键盘及鼠标 套11.5显示器 台11.6服务器机柜2200*600*600(高*宽*深)面12移动维护终端笔记本台53远程工作站 台14主站网络设备屏单个柜内主要设备配置:面1柜体尺寸:2200*600*600(高*宽*深)。1、2台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2、1台360芯ODF二一变电站设备1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屏单个柜内主要设备配置:面2柜体尺寸:2200*600*600(高*宽*深)。1、2台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2、1台360芯ODF2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屏单个柜内主要设备配置:面8柜体尺寸:2200*600*600(高*宽*深)。1、1台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2、1台360芯ODF3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台1三二监控点设备1通信箱(用于杆塔处)主要设备配置:个23电源采用直流24V。1、1台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2、1台48芯ODF3、配套金具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台304电源采用直流48V。43 348芯ODF台3251.1交货时间在订货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完成所有设备材料的供货,以所有设备材料送达交货地点的日期为时间节点。1.2交货地点昆明供电局。2其他事项招标方将对购买的产品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工厂、现场测试以及送到有关权威测试机构进行校验测试,如有不符合,招标方将保留退货、索赔权利。43 1附件附件1投标差异表(格式)投标人要将投标文件中,与招标文件有差异之处,无论优于或劣于招标文件要求,均汇集成此表。投标人:盖章:序号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条目简要内容条目简要内容投标授权人(签字):时间:43 附件2XX产品厂家状况调研表1生产能力和业绩厂家按表给出产品的业绩和生产能力。并提供各类产品的运行记录,并给出相应的业绩数量资料和联系单位、电话等。XX公司XX产品业绩及生产能力调研表序号用户名联系电话工程名称产品类型数量签定时间投产时间备注12345678910合计43 2XX产品材料组成调研XX产品原材料厂家及技术标准序号材料名称执行技术标准原材料牌号生产厂家1234567843 3XX产品生产设备调研表(缺少内容可添加)XX产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产地1234567843 4厂家商务资格调研1)生产厂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厂家总部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立/注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注册资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新之资产平衡表(到________时为止)a)固定资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流动资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长期债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短期债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净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供征询之银行的名称和地址。————————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