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6.67 KB
  • 55页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试行))))安安安徽徽徽省省省国国国土土土资资资源源源厅厅厅二二二○○二○○八年五五五月五月月月1 目目目目次次次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基本术语4总则5工作程序6方案编制区范围、方案适用年限与方案编制工作分级7方案编制技术要求8矿山地质环境调查9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11经济损失分析12提交成果要求附录A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分级附录B矿山开采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作用分级表附录C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附录D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附录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附录F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附录G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大纲附录H成果图件的编制要求附录I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附录J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图常用图例2 前前前前言言言言根据《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申请人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为了指导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特制定本标准。编制本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土地复垦规定》、《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本标准由十二个部分构成: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作程序、方案编制区范围与方案适用年限及方案编制工作分级、方案编制技术要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经济损益分析、提交成果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录J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管理。3 111范围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的术语、定义、原则、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新建、在建、已建和闭坑矿山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使用。22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T12719—199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200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200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土资源部,200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2007)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部,200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20—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11—2006)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DD2006—02)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1:50000)(DZ/T0157—199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33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是指自然因素与矿业活动影响到矿区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环境,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客观实体的集合。3.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的地质环境演变、破坏和污染等问题。3.3矿山地质灾害采矿活动引发的危害矿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3.4矿山土地复垦对采矿活动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与污染等所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3.5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指根据不同任务,按照经济技术合理的原则,运用各种技术方法,揭示矿山地址环境基本状况和背景条件,为编制矿山地址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建立矿山地址环境检测体系、进行矿山地址环境治理恢复、实行矿山地址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3.63.63.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5 为促进本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山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专项规划。3.73.73.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制定保护措施并使地质环境得以恢复,达到新的地质环境平衡的技术方案的总称。3.3.3.83.888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指在矿山周围一定范围内,布设一定数量的点和断面,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针对采矿活动诱发的矿山地质灾害和矿石环境问题二开展的周期性和动态监测工作。444总则4.1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4.2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在申请采矿权之前编制,应以矿山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作为主要编制依据,应与矿山开发利用规划相衔接。4.3在建、已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依据矿山开采初步设计编制,方案的内容及精度应与不同采矿阶段要求相适应。4.4停采、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应以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结果为依据。4.5砂石粘土矿如果没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预可研报告或开采设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依据矿山企业提供的矿山开采计划编制。4.6所有矿山在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时均应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4.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内容主要包括: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土地复垦与植被重建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经济损益分析、成果报告编制和图件编绘等。6 5555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见下面框图。接受方案编制委托向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全面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资料包括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听取矿山企业关于地质环境听取国土资源部门关于矿区土地利用和矿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意见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确定方案编制区范围、确定方案适用年限划分方案编制工作级别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发证的,单独编制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提交成果6666方案编制区范围方案编制区范围、、、方案适用年限与方案编制工作分级、方案适用年限与方案编制工作分级7 6.16.16.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区范围不局限于开采区,还应包括受矿山开采及其矿业活动影响的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应以遭挖损、塌陷、压占与污染的范围为限;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应充分考虑小流域边界;森林、景观、地质遗迹资源应以可能遭损毁范围为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应考虑第一斜坡带;露天采场边坡防治应根据其地质构造条件,通过稳定边坡角推算其影响范围;露天采场边坡若为潜在崩塌、滑坡其防治也应考虑至第一斜坡带;泥石流灾害防治必须考虑完整的沟道流域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区域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防治范围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地下开采的大型矿山,应充分考虑疏干排水的影响范围。6.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适用年限依据矿山服务年限和开采计划加以确定,一般以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年限为准。6.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分级进行。根据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作用大小、矿山建设规模和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为一、二、三级,见附录A。6.4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作用大小应根据矿山开采方法、开采方式、开采深度、疏干排水等因素确定,划分为作用大、作用中等、作用小三级,见附录B。6.5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分别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归类,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矿山地形地貌、开采情况等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见附录C。6.66.66.6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按矿种和年生产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见附录D。7777方案编制技术要求方案编制技术要求7.1一级方案7.1.1一级方案编制要求具有系统、完整、翔实的基础资料,必须具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初步设计方案。7.1.2通过水、工、环地质测绘、物探、钻探、野外试验和采样测试等综合手段,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7.1.3逐一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定量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破坏程度进行评估。7.1.4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逐一编制行之有效的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7.2二级方案7.2.1二级方案编制要求具有系统、齐全、翔实的基础资料,必须具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初步设计方案,或矿山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7.2.2通过水、工、环地质测绘、物探和采样测试等手段,基本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7.2.3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半定量-定量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破坏程度进行评估。8 7.2.4针对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编制切实可行的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7.3三级方案7.3.1三级方案编制要求具有齐全的基础资料,必须具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初步设计方案,无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的,矿山企业须提供矿山开采计划。7.2.2通过水、工、环地质测绘和采样测试等手段,初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7.2.3重点查明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半定量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破坏程度进行评估。7.2.4针对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编制科学合理的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888矿山地质环境调查8.1基础资料收集与调查。应收集、调查如下资料:8.1.1矿山位置与范围。8.8.8.1.28.1.2自然状况。包括地形、气象、水文、植被、土壤等。8.1.3矿山概况。包括矿山企业名称、性质、总投资、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设计生产能力、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实际生产能力;矿产资源及储量、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开采历史、现状、生产服务年限、开采方式、采选工艺;尾矿及废弃物处置情况等。8.1.4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8.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参见附录I,查明以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规模、分布及危害。8.2.1矿区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a)露天采场、工业广场、采矿废弃物、尾矿库、生活设施建设等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情况;b)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土地、植被和地貌景观破坏;c)废液排放、堆积物淋滤液污染土壤及水土流失情况。8.2.2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问题,包括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等。a)矿区突水、矿井排水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采动后上覆岩层破碎、断裂、沉降导致各含水层贯通,造成地下水均衡改变等;b)废液废渣排放、堆积物淋滤液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破坏水环境情况。8.2.3矿山地质灾害,包括矿山开采及其矿业活动引发的不稳定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a)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岩溶塌陷)、地裂缝、不稳定边坡等。b)矿坑疏干排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裂缝等。9 c)固体废弃物堆存引起的崩塌、滑坡、泥(渣)石流、不稳定边坡等。8.2.4其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9999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9.1评估工作任务9.1.1分析评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9.9.9.1.29.1.2对评估区矿山开采及其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影响与破坏程度作现状评估。9.1.3对评估区矿山开采及其矿业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影响与破坏程度作预测评估。9.29.2评估内容9.2评估内容9.2.1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表水漏失、矿山地下水均衡破坏、水质污染等水资源、水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9.2.2矿业活动引起的土地沙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对土地、植被资源的影响与破坏程度及发展趋势。9.2.3矿业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渣)流等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9.2.4矿业活动对重要工程设施、房屋、厂矿、各类保护区和自然景观等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9.3评估工作范围、、、级别与方法、级别与方法9.3.1评估区范围为方案编制区范围。9.3.2评估级别与方案编制级别相适应。9.3.2评估工作方法9.3.2.1现状评估可采用界线指标法,即将测试、测量结果与相关规范中所规定的界线指标相比较,确定其影响、破坏程度。9.3.2.2预测评估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类比法等预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破坏程度。9.3.2.3新建矿山以预测评估为主;生产矿山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并重,停采、闭坑矿山以现状评估为主。9.49.4评估技术要求9.4评估技术要求9.4.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应在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矿山开采现状和开发利用方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9.4.2现状评估: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已有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10 评估。9.4.2.1总结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发育程度、表现特征和成因。9.4.2.2评估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按附录E划分出各类问题现状影响严重区、较重区和较轻区。9.4.2.3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及效果。9.4.2.4评述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9.4.3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采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包括废石、矿渣、尾矿、废水)的处置方式等,结合方案编制区地质环境条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9.4.3.1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和原因。9.4.3.2预测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按附录E执行。9.4.3.3预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地质灾害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按附录E执行。9.4.3.4预测矿业活动结束时方案编制区的总体地质环境质量状况。9.4.3.5分析矿业活动引发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999.59.5.5.5评估结论评估结论9.5.1对拟新建、扩建矿山提出是否适宜建设的结论。9.5.2对生产矿山提出现有的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合理性与否的结论。9.5.3对闭坑矿山提出是否应进行地质环境治理的结论。10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1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总体要求10.1.1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对象、目标和任务。10.1.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土地复垦与植被重建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10.1.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主要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设计土地环境和水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避免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防治措施,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主要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所确定的地质环境问题,制定综合性治理措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是为掌握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发展演化趋势而设计的长期跟踪监测方案。10.1.4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依法保护的原则(依据法律、法规保护11 矿山地质环境;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矿山企业行为);最少量化的原则(尽可能使采矿所占用的土地最少,开采过程造成的景观、环境质量破坏和生物群落破坏最少,使矿山废弃物生成量最少);资源化的原则(一是使受破坏的土地、水域等经过治理,能作为合格的自然资源再度具有经济价值;二是使开采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在其它工业活动中得以利用);无害化原则(一种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种是对有害物进行隔离与封闭);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预防为主,全程控制的原则;保护与治理并重原则;边开采、边治理原则;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原则;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原则;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原则;先设计后施工原则;在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之前实施地质环境长期监测原则。10.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10.2.1新建矿山10.2.1.1以人为本,切实做到矿山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确保人居地质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地质环境的质量。10.2.1.2从地质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矿山开采工艺和方法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工艺和方法提出改进或补救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10.2.1.3对含腐植土等松散覆盖层的露天开采矿山,要求合理、有序、安全地处置表层土的剥离、堆放和存储;矿山企业宜采取内排土和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减少土地的占用、破坏。10.2.1.4矿山企业需按国家有关矿山设计规范,根据其生产规模,设计与之匹配的尾矿库(坝)及配套建筑设施,并在试生产阶段即建成投入使用,杜绝生产过程中废渣弃土在降雨时形成泥石流。10.2.1.5依据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方案中的矿山固体废弃物(排)放、堆存方案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存放、减少占地、防止污染和预防地质灾害的保护措施。10.2.1.6矿区应修筑排水沟、引流渠等防渗漏处理设施,防止或减少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尾矿及采矿固体废弃物贮存场所应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10.2.1.7明确矿山开采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废弃物排放标准。矿坑排水、选矿废水、生活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需建立污水处理工程,实行达标排放。10.2.1.8采取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避免或控制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10.2.1.9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人文古迹、自然景观资源、地质遗迹,应设定保护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10.2.2生产矿山10.2.2.1露天开采的矿山,应依据对表土层的剥离、堆放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按“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要求,提出改进措施或重新设计堆放、储存方案。10.2.2.2依据对矿山废弃物的堆放、存储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设计提高废物再利用率、减少占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明确渣土堆稳定边坡角,必要时应采取加固、阻挡和防渗措施。12 10.2.2.3严禁采用渗井、废坑、废矿井或用净水稀释等手段存、排放有毒、有害的废水。10.2.2.4对存放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液的淋浸池、贮存池、沉淀池必须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10.2.2.5露天矿山开采应根据地层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以避免崩塌、滑坡、地裂缝灾害的发生。10.2.2.6对地下开采的固体矿山,应按相关规范、规程要求预留矿柱、矿墙,且要求采用充填开采法将固体废渣及时回填。金属矿山的尾砂相对较多,可考虑将尾砂添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和矿渣搅拌后回填,待填充凝固形成柱状支撑,再开采预留矿柱,最后将尾砂直接回填,循序渐进,提高回采率,减少地下资源的浪费,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防止地面塌陷。10.2.2.7地下液体矿产开采和水溶法盐矿开采(如皖东盐矿水溶法开采)应确定允许开采量或加大回灌量,通过采取控制性开采措施防止地面塌陷。10.2.3停产矿山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在实施治理之前,针对影响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须设计、制定应急保护和控制措施。如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集水池等防渗漏、防流失措施以控制污染;采取搬迁、避让以及修建排水沟、挡土墙、防护网等防止地质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等。10.3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案案案10.3.1露天矿不稳定边坡治理10.3.1.1不稳定边坡治理包括天然不稳定原生边坡治理和开采后残山不稳定基岩边坡治理。10.3.1.2原生土质边坡岩土松散、坡面角大于安全稳定坡角时,应采取削坡减载等措施,使边坡达到稳定状态。具体坡角选取,一般应采用当地同一岩性稳定边坡角的经验值或现场勘查取得的数值。10.3.1.3构造破碎造成的岩层边坡失稳,可采取人为爆破措施,清除危岩,消除隐患。也可采取避让措施,撤离危险区的一切设施、人员,划定标示出危险范围,严禁进入。10.3.1.4边坡加固a)用非爆破法清除表面松动浮石,对软弱岩体或高度破碎的裂隙岩体进行表面支护。b)对造成边坡变形增大的张开型岩石裂隙和软弱层面,可采用注浆加固。c)对于地质条件易造成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d)对深部(10~100m)开裂、体积较大的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e)对于岩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边坡,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10.3.1.5边坡高度超过20m时应设置3m左右的宽平台,形成台阶形,沿台阶应设横向排水沟。10.3.1.610.3.1.610.3.1.6梯级边坡中的台面应微向内倾,以起蓄水防边坡冲刷作用。10.3.1.710.3.1.710.3.1.7边坡工程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雨条件,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两者相结13 合的方案。10.3.1.810.3.1.810.3.1.8为减少地表水渗入边坡坡体内,应在边坡潜在崩滑区边界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设置截水排水沟,边坡表面应设地表排水系统。10.3.1.9边坡工程应设泄水孔。10.3.2山体滑坡治理10.3.2.1滑坡灾害防治措施应根据成因确定。矿区山体滑坡按触发因素可划分为:采矿诱发型滑坡和降雨采动复合型滑坡。10.3.2.2具体防治工程措施的技术要求亦应因地制宜。a)优化采矿方案;b)降低坡高、坡角;c)抗滑桩、锚索(杆)等加固;d)在主滑段削方减载;e)在有效部位建设阻挡工程;f)设计相应的排水、防水工程。10.3.2.3根据滑坡的危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滑坡规模,进一步确定工程强度和工程量,设计锚固工程、抗滑桩、排水系统、抗滑挡墙、截水沟等。10.3.2.4在滑坡防治工程方案中,应注意避免施工中的扰动作用,例如抗滑挡墙施工中的通槽开挖。10.3.2.5抗滑挡墙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治理中、小型滑坡。10.3.2.6抗滑桩一定要保证桩身有足够的强度和锚固深度,桩高和桩间距要根据滑坡体的规模、滑动层的厚度设计。抗滑桩施工方法主要有打入法、钻孔法、挖孔法三种。10.3.2.7基岩完整、具有软弱结构面的滑坡,宜采用锚固方式进行治理。10.3.2.8设计锚固方法应根据滑坡体的规模、岩性、危险程度、发展阶段据实际测算选择。10.3.2.9具体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执行。10.3.3泥石流治理10.3.3.1泥石流物源多是人为采矿活动制造的矿渣、山皮土、尾矿泥(砂)等未能科学有序存放所致。防治泥石流灾害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二是消除泥石流的激发条件-水源条件。10.3.3.2矿山的废渣弃土应采取安全存放,杂乱分布在坡岗上的泥石流物源,应填入沟谷中,造田复垦;在大量泥石流物源存在的沟谷下端,修筑拦砂坝或柔性防护网。10.3.3.3疏浚矿区排水系统,使暴雨洪流避开废渣弃土地段;非经过物源地段不可时,应修筑排洪明渠,设计流量应能承受百年一遇的洪流。并同时做好护坡控制水土流失。10.3.3.4具体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执行。14 10.3.4开采沉陷治理10.3.4.1开采沉陷灾害的治理,要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内在关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10.3.4.2地下坑硐已废弃的采空区出现地面沉降、地裂缝时,应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降速度;为制止地面塌陷形成,可通过地面裂缝灌注尾矿砂浆(或水泥砂浆),加快充填废渣的固化。10.3.4.3地下坑道尚在使用阶段,地面出现地裂缝或沉降迹象时,应果断对地裂缝发育地段采取灌浆、密实等措施;应在地下坑道采取防塌措施。10.3.4.4地下坑硐已废弃,地表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则应采取由地面自外向内将废渣填入下部,中上部用细粒尾矿充填,为覆绿打好基础。10.3.4.5采煤沉陷区规模相对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治理,多层煤回采深层塌陷区可考虑水产养殖,建设水上公园;浅层塌陷区可采用煤矸石充填造地用作建设用地,也可采取粉煤灰充填复土营造人工林,相对较浅的沉陷区可直接造地复垦进行种植;深浅交错的尚未稳定塌陷区可进行鱼鸭混养,塌陷区周边可复垦种植。1110.3.4.610.3.4.6加高、加固沉陷区河、湖堤坝,恢复至正常防洪抗涝水平,以免汛期溃坝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10.3.5岩溶塌陷治理10.3.5.1制定岩溶塌陷治理方案前必须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以及与地下采矿坑道排水活动之间的关联。10.3.5.2应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电法、声纳法等)探明岩溶塌陷的范围、规模、地下形态、深度。10.3.5.3岩溶塌陷区地下无采矿设施(巷道、斜井等),塌陷区非农田且有良好的蓄水条件时,可以发展蓄水养殖或储水用于农业灌溉。10.3.5.4塌陷区原为可耕地,宜回填造地,重建植被体系。10.3.5.5岩溶塌陷区有巷道等地下采矿设施,应按有关规定采取灌浆、地下帷幕注浆隔水等防护工程措施,进行专项设计治理。10.3.5.6岩溶塌陷治理,应充分考虑矿坑供水、排水和环境保护相结合,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塌陷的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矿区环境。10.3.6危危危、危、、、损尾矿库损尾矿库(((坝(坝坝坝))))治理治理10.3.6.1对于出现潜在隐患和明显破损缺陷的尾矿库(坝),应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a)尾矿库容接近极限,应新建尾矿库或扩容。并采取措施对原尾矿库进行抑尘、覆土和恢复植被;b)若坝基渗漏,需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工程措施抢救危坝;c)要确保坝体的稳定,及时排除隐患;d)疏通或修建沿坝排水沟,播植灌草保护带,防止渗水引发滑坡和水土流失。10.3.7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整治15 10.3.7.1采矿剥离废石、废矿渣无序堆放形成的各类松散物质构成的不稳定边坡的治理措施:a)降低坡高,坡角要小于30度;b)边坡加固、衬砌护坡;c)在有效部位建设阻挡工程;d)设计相应的排水、防水工程。10.3.7.2废石、废矿渣堆积台面整治,可根据废渣的类型及块(粒)度,将粗粒或大块的铺垫在下部,碾压密实,逐层向上回填。10.3.7.3将含不良成分的岩土堆放在深部,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易风化性岩层安排在上部,富含养分的土层宜安排在排土场顶部或表层。10.3.7.4整治好的平台和边坡,应覆盖土层,充分利用工程前收集的表土覆盖于表层。在无适宜表土覆盖时,用不致造成污染的其他物料覆盖。覆盖土层厚度应根据场地用途确定。10.3.7.5煤矸石堆治理应分层压实,粘土覆盖,快速建立植被等措施,防止矸石山氧化自燃。10.3.7.6在采矿剥离物含有毒有害或放射性成分时,必须用碎石深度覆盖,不得出露于边坡处,并应有防渗措施,然后再覆盖土壤。10.3.8水均衡坡坏、、、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10.3.8.1采取灌浆等工程措施,避免和减少采矿活动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10.3.8.2矿坑排水、选矿废水、生活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需建立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要根据矿区内的排污量,结合周围社区污水处理能力,通盘考虑;污水处理工程的选址、规模,工艺技术应参照有关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执行。10.3.8.3受污染的地下水首先应从源头上加以治理,根治污染源;其次可考虑采取“抽污补净”的方式,在补给区适当地段回灌干净的地表水,在排泄区适当地段抽出被污染的地下水;也可考虑采取化学和生物工程治理措施。10.3.8.4矿区内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参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结合矿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10.410.4土地复10.4土地复垦与植被重建方案10.4.1土地复垦10.4.1.110.4.1.1矿山土地复垦原则10.4.1.1矿山土地复垦原则a)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b)统一规划、统一安排;c)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尽量恢复原有土地类型。10.410.4.1.210.4.1.2.1.2矿山土地复垦目标.1.2矿山土地复垦目标a)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土地面积;16 b)土地复垦面积;c)土地复垦率。10.4.1.310.4.1.3矿区内土地利用现状10.4.1.3矿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和登记发证情况。101010.10...4444....1111....4444已破坏土地的现状评价和拟破坏土地的预测评价已破坏土地的现状评价和拟破坏土地的预测评价a)已破坏土地现状。采矿活动已破坏现状和复垦情况,重点说明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各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b)拟破坏土地预测。破坏土地的预测依据和方法,测算不同时段或区段因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土地的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101010.10...4444....1111....5555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根据对破坏土地的分析预测,按照土地复垦的要求,对破坏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对土地复垦进行类比分析,提出土地复垦技术路线和方法,合理确定土地复垦最佳方案。101010.10...4444....1111....6666土地复垦工程设计与工作计划土地复垦工程设计与工作计划a)根据确定的土地复垦任务以及复垦后土地的用途和标准,对已破坏或拟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可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执行;b)测算复垦工程量,提出测算依据;c)概算土地复垦投资总额和单位面积投资额,提出测算依据;d)结合矿山生产进度安排和采矿活动对土地破坏的阶段性特点,划分复垦工作阶段,确定每一阶段或每一区段的复垦目标、任务、计划及投资安排等。10.4.110.4.1.10.4.1...7777矿山土地复垦的主要措施矿山土地复垦的主要措施a)整平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占用破坏地的地形、地貌现状,按土地利用要求,并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对破坏土地进行平整、碾压、护坡。常用的整平模式有:就地整平、梯田式整平、充填式整平和挖深垫浅式整平等。b)复土对恢复为农、林、牧业用地的区块,整平之后还需复土,参照《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对复土层厚度、土壤肥力等要求执行。c)培肥通过采取各种培肥措施,加速复垦地的生土熟化。地表有土型的土壤培肥,主要是通过施有机肥、无机肥和种植绿色植物等措施,实现土壤培肥;地表无土型培肥,一般用易风化的泥岩和砂岩混合的碎砾作为土体,调整其比例,在空气中进行物理和化学风化,同时种植一些特殊的耐贫瘠性植物进行生物风化,以达到土壤熟化的目的。微生物培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化学药剂或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混合剂,对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增加土壤肥力。17 d)复绿通过选择适宜于当地气候条件的草、灌、藤、树,采用播、种、栽等方式进行植被重建。e)造景按“复垦后地形地貌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营造各类可供观赏的景点、景区。10.4.1.810.4.1.8复垦土地用途与布局10.4.1.8复垦土地用途与布局按“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设则建设”的原则,确定土地用途;根据待复垦土地的空间特性、区位因素、土地适宜用途、各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确定开发用地结构和布局。a)露天采矿场复垦视具体情况,露天采矿场修整后可用作公园、人工湖、观赏区,或直接复土复绿。采坑集水可用于渔业养殖;场地若无滑坡、断层、岩溶等不良地质条件,视规划要求可恢复为建设用地。b)排土场复垦排土场复垦包括排土场顶部、平台和边坡整治,然后视复垦后土地利用要求,恢复为农、林、牧、渔业用地或建设用地。c)塌陷区复垦可用矿山废弃物充填塌陷区,根据复垦场地用途,在充填后应适当碾压,压实程度依用途而定,必要时,可分层充填、分层碾压。用作农、林、牧业用地还需覆土、覆绿。d)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依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保留水面,集中开挖水库、蓄水池、鱼塘和人工湖等,综合实施沉陷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总体规划。e)中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系指局部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地段)依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可综合实施"挖深垫浅"的措施。即在积水区深挖为深水塘(池),用于渔业等。"垫浅"后场地可改造为水平梯田或水田等。f)代潜水位采煤沉陷场区(系指基本不积水或干旱地段)局部沉陷地填平补齐,进行土地平整。沉陷后形成坡地时,坡度大,可修整为水平梯田,局部小面积积水可改造为水田等。g)大型矿山的土地开发项目应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用地、居民点用地的合理配置以及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用地的综合配套。10.4.1.10.4.1.910.4.1.999具体复垦方案编制参照“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及相关规范执行。详见附录K。10.4.2植被重建10.4.2.1植被选择18 a)植被重建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的原则,在树种、草皮的种属选择、工艺的采选上要与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石环境相匹配,以确保植被重建的成效,达到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b)广泛进行适宜的植被品种资源调查,选择可行性好的品种,在实验室进行抗逆性能筛选;选出的植物品种应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根系发达、生产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贫瘠等。c)皖北地区选择乔、灌、草的种属时,应尽量选取耐寒、抗病虫害性能强,易于成活的品种;江南则应选择喜湿、生命力强的种属。并兼顾经济效益,具体树种,参照当地林业部门的有关规范优选。d)选择草类、灌木、乔木种属时,尽量兼顾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优选已被实践证明的、易养、易管、易活的种属。e)如选种经济类树种应严格按林业果树栽种管理的有关规范执行。10.4.2.2边坡覆绿a)岩石边坡:可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和草包技术。b)土质边坡:可采用直接播种或植生带、植生垫、植生席等技术。c)土石混合边坡:可采用草棒技术、普通喷播或穴栽灌木等技术。10.4.2.3平地覆绿a)直接种植灌草。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30cm的地面上,直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形成与周边生态相适应的草地。b)直接植树造林。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50cm的地面上,根据实际状况和规划要求直接种植经济林、生态林或风景林。10.5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10.5.1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矿山水土资源破坏、水土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长期跟踪观测,为矿山安全生产以及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10.5.10.5.210.5.22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对象、监测目标和监测任务的确立,监测内容的确定,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网点的布设及监测频次的确定。10.5.3监测对象、目标和任务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加以确立。10.5.4监测内容主要根据监测对象、目标、任务要求选取相关变形要素和污染因子加以观测。10.5.5监测方法视监测对象、目标、任务,选择简易监测或仪器监测。10.5.6监测点、监测剖面线或监测网的布设主要根据监测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视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的具体要求,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布置。10.10.510.555.7.7.7.7监测频次视监测目标、任务要求,按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加以确定。19 111111经济损益分析11.1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与破坏的现状经济损失评估、潜在经济损失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投入与效益评估。11.2现状经济损失评估11.2.1现状经济损失指矿山开采已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11.2.2现状经济损失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统计结果(破坏土地、植被、水资源的类型、面积、水土污染的范围与程度、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和工程破坏情况)乘以相关定额标准估算。11.3潜在经济损失评估11.3.1潜在经济损失指矿山继续开采可能引发和加剧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与破坏的经济损失。11.3.2潜在经济损失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预测评估结果(破坏土地、植被、水资源的类型、面积、水土污染的范围与程度、地质灾害所威胁的人员和工程情况)乘以相关定额标准估算。11.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投入与效益分析11.4.1投入估算根据所设计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方案确定工程量,乘以相关定额标准估算。11.4.2效益分析根据复垦的土地类型、面积,重建的植被类型、面积,改善的水资源数量、质量乘以相关定额标准估算。121212提交成果要求12.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文本由文字报告和附图两部分组成。12.2文字报告编制按附录G执行,附图编制按附录H执行。20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A((((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分级级级级表A给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分级。表表表A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分级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分级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矿山开采对地质矿山建设规模环境破坏作用复杂中等简单大型一级一级一级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大型一级一级二级中等中型二级二级二级小型三级三级三级大型一级二级二级小中型二级二级三级小型三级三级三级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B(((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表B给出了矿山开采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作用分级。表表表B.1矿山开采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作用分级表矿山开采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作用分级表作用大作用中等作用小1.各类金属非金属矿露天坑采法1.各类金属非金属矿露天高边坡采矿1.各类金属非金属矿露天高边坡采(人工排水)、自上而下水平分层法(高差>15m)。矿法(高差≤15m)、其它露天采矿法。采矿法(自然排水)。2.各类金属非金属矿弟子开采,允2.地下开采充填采矿法、保留矿2.各类金属非金属矿顶板崩落采矿许地表塌落、回采矿柱和其它地下柱地下开采法、不允许地表塌法。采矿法。落采矿法。3.矿区岩溶较发育,局部疏干排水,3.矿区岩发育,且疏干排水。3.矿区无岩溶。局部设有帷幕注浆。4.矿山废弃物多,占地面积大或废弃4.矿山废弃物较多,占地面积较大4.矿山废弃物少,占地面积小或物中的酸性、碱性、毒性或重金属成分多,或废弃物中的酸性、碱性、毒性或废弃物中的酸性、碱性、毒性或中处置不当、管理不严。重金属成分较多,处置欠合理。金属成分少,处置合理。注:破坏作用分级采取按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确定,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C(((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C.1给出了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C.2给出了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表表C.1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坑进水1.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矿坑进水边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充水岩层岩溶发育强界条件较复杂,充水岩层岩溶较发育,为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岩层岩溶不发育,烈,为岩溶充水矿床;最大涌水量≥弱岩溶裂隙充水或含水丰富的裂隙充水矿为弱裂隙充水矿床;最大涌水量<3333800m/h,地下疏干排水导致地面塌陷床;最大涌水量200m/h~800m/h,地下200m/h,地下疏干排水导致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大;老窿(窑)水威胁大;疏干排水导致地面塌陷等,老窿(窑)水的可能性小;老窿(窑)水威胁小;地表水体多,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威胁较大;地表水体较多,地表水与地下地表水体较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切,对矿坑充水影响大。水有一定联系,对矿坑充水有影响。不密切,对矿坑充水影响小。2.废(矸)石、废渣、废水有害2.废(矸)石、废渣、废水有害组分2.废(矸)石、废渣、废水有害组分多,含量高、易分解;废(矸)较多,含量较高;废(矸)石、废渣堆较组分少,含量低;废(矸)石、废渣石、废渣堆不稳定,极易污染水、土稳定,较易污染水、土环境。堆稳定,不易污染水、土环境。环境。3.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3.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3.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多,危害大。多,危害较大。少,危害小。5.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5.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构造不发5.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构造较发育,强烈,断裂带切割矿层(体)严重,育,断裂带对矿坑充水和采矿基本无断裂带对矿坑充水和采矿有影响。导水性强。影响。6.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土体工6.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岩土体工程6.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可溶岩类发育,地地质条件一般,可溶岩类较少,地表残坡程地质条件好,可溶岩类不发育,地表残坡积层≥10m;矿层(体)顶底积层5m~10m;矿层(体)顶底板工程地质表残坡积层<5m;矿层(体)顶底板工板工程地质条件差。条件较差。程地质条件好。7.地形复杂。地貌单元类型多,7.地形较复杂。地貌单元类型较少,7.地形简单。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地形坡度一般>35°,地面倾向与岩层地形坡度一般20°~35°,地面倾向与岩层地形坡度一般<20°,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倾向多为斜交。倾向多为反向。注:分级采取按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确定。前4条中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或者后3条同时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 表表表C.2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场位于当1.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采场位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采场位于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不能自然排水,采场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采场涌水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能自然排水,采3333最大涌水量>800m/h;采场汇水面积大,200m/h~800m/h;采场汇水面积较大,场涌水<200m/h,采场汇水面积小,地地表水对采场充水影响大。地表水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表水对采场充水影响小。2.废(矸)石、废渣、废水有毒有2.废(矸)石、废渣、废水含有2.废(矸)石、废渣、废水有毒害组份含量高,对水土污染影响严重,对毒有害组份,对水土污染影响较大,对有害组份含量低,对水土污染影响小,人体健康危害大。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对人体健康危害小。3.开采面积及采坑深度大,废渣、3.开采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形3.采坑面积及采坑深度小,废渣、废石多,形成废渣、废石流可能性大。成废渣、废石流可能性较大。废石较少,形成废渣、废石流可能性小。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多,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对人居环境、自然景观有一定影对人居环境、自然景观影响大。少,对人居环境、自然景观影响小。响。5.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构造及5.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构造及破5.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及破碎破碎带对采场充水及对矿床开采影响碎带对采场充水及矿床开采影响小或带对采场充水及矿床开采影响大。较大。无影响。6.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残坡积层、6.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残坡积6.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残坡积层、岩石风化破碎带厚度>10m;采场边坡岩层、岩石风化破碎带厚度5m~10m;采岩石风化破碎带厚度<5m;采场边坡岩石风化破碎严重或土层松软,易产生边坡场边坡岩石风化破碎较严重,仅局部边石风化弱,土层薄,边坡较稳定。失稳。坡不稳定。7.地形条件较复杂。起伏变化较7.地形条件较简单。起伏变化不7.地形条件复杂。起伏变化大,地大,地形坡度20°~35°;地貌单元类大,地形坡度一般<20°;地貌单元类形坡度一般>35°;地貌单元类型多,高型较多,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型简单,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多为斜交。多为反向。注:分级采取按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确定。前4条中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或者后3条同时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24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D(((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表D给出了安徽省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D安徽省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表表表D安徽省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安徽省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级别矿种类别备注计量单位/年大型中型小型煤(地下开采)原煤万吨≥120120-45<45原煤煤(露天开采)原煤万吨≥400400-100<100原煤石油原油万吨≥5050-10<10原油油页岩矿石万吨≥200200-50<50烃类天然气亿立方米≥55-1<1二氧化碳气亿立方米≥55-1<1煤成(层)气亿立方米≥55-1<1地热(热水)万立方米≥2020-10<10地热(热气)万立方米≥1010-5<5放射性矿产矿石万吨≥1010-5<5矿石金(岩金)矿石万吨≥1515-6<6矿石金(砂金船采)矿石万立方米≥210210-60<60矿石金(砂金机采)矿石万立方米≥8080-20<20矿石银矿石万吨≥3030-20<20矿石其他贵金属矿石万吨≥1010-5<5矿石铁(地下开采)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铁(露天开采)矿石万吨≥200200-60<60矿石锰矿石万吨≥1010-5<5矿石铬、钛、钒矿石万吨≥1010-5<5矿石铜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铅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锌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钨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锡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锑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铝土矿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钼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镍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钴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镁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25 铋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汞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稀土、稀有金属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石灰岩矿石万吨≥100100-50<50矿石硅石矿石万吨≥2020-10<10矿石白云岩矿石万吨≥5050-30<30矿石耐火粘土矿石万吨≥2020-10<10矿石萤石矿石万吨≥1010-5<5矿石硫铁矿矿石万吨≥5050-20<20矿石自然硫矿石万吨≥3030-10<10矿石磷矿矿石万吨≥100100-30<30矿石蛇纹岩矿石万吨≥3030-10<10矿石硼矿矿石万吨≥1010-5<5矿石岩盐、井盐矿石万吨≥2020-10<10矿石湖盐矿石万吨≥2020-10<10矿石钾盐矿石万吨≥3030-5<5矿石芒硝矿石万吨≥5050-10<10矿石碘矿石万吨按小型矿山归类砷、雌黄、雄黄、毒砂矿石万吨按小型矿山归类金刚石万克拉≥1010-3<3宝石按小型矿山归类云母按小型矿山归类工业云母石棉石棉万吨≥22-1<1石棉重晶石矿石万吨≥1010-5<5矿石石膏矿石万吨≥3030-10<10矿石滑石矿石万吨≥1010-5<5矿石长石矿石万吨≥2020-10<10矿石高岭土、瓷土等矿石万吨≥1010-5<5矿石膨润土矿石万吨≥1010-5<5矿石叶蜡石矿石万吨≥1010-5<5矿石沸石矿石万吨≥3030-10<10矿石石墨石墨万吨≥11-0.3<0.3石墨玻璃用砂、砂岩矿石万吨≥3030-10<10矿石水泥用砂岩矿石万吨≥6060-20<20矿石建筑石料万立方米≥1010-5<5建筑用砂、砖瓦粘土矿石万吨≥3030-6<6矿石页岩矿石万吨≥3030-6<6矿石矿泉水万吨≥1010-5<526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EEEE(((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E.1给出了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分级。表E.2给出了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表表表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确定要素影响程度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影响的土地水资源的水环境的分级难度及防治影响对象破坏作用资源类型影响影响费用大面积地表水漏各类保护区、城镇、灌溉水田、有林地、污染河流、水严失、使水田变旱地;难度大大村庄、重要交通干作用大商业、工业、住宅库或大面积地重地下水枯竭,影响费用高线、重要工程设施等用地表、地下水体水源地供水小范围地表水漏较水浇地、疏林地、污染小溪水塘难度村庄、一般交通线失、地下水位超长严作用中等仓储等用地或局部地表、较大和工程设施下降,但影响限于重地下水体费用较高局部旱地、各类园地、基本无污染或一无地表水漏失、泉分散性居民区或无居未成林地、草场、仅限于极小范难度小费用作用小井干涸现象,不影民区未利用地及利用价围内的轻微污较小般响当地生产生活值相对较低的土地染注1:分级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确定,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注2:采矿方式影响程度的确定,按表E.2执行。表表表E.2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死亡人数受威胁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受威胁财产危害程度(((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严重>10>100>500>5000较严重3~1010~100100~500500~5000较轻<3<10<100<500注:①现状评估——危害程度按“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估;②预测评估——危害程度按“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估。27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FFFF(((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表F给出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表表F表FF地质灾害危险性F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地质灾害危害程度隐患体稳定状态严重较严重较轻不稳定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较不稳定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基本稳定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危险性小注: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确定按表E.2执行。28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GGGG(((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大纲G.1G.1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大纲G.1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大纲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参照以下提纲编写:前言一、方案编制的依据二、方案编制的目的三、方案适用的年限四、方案编制范围与级别五、以往地址环境工作程度及评价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区自然地理二、矿区地质条件地层、构造、岩浆岩、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三、矿山企业概况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环境;矿产资源及储量、矿床类型与地质特征;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山开采年限、年生产能力及产量变化;开采历史、现状、矿山尚有生产服务年限。四、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开采方式、方法及开采影响范围;废弃物处置情况;选(冶)位置及生产工艺流程;尾矿库位置、规模等。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目标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任务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分述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名称、工作量、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方案。三、矿山土地复垦与植被重建方案阐述矿山土地复垦的原则、目标、任务、复垦措施和复垦时间安排等。阐述植被重建的植物品种选择、播种方式和有关技术措施。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监测目标与任务、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与监测频次。第五章经济损益分析一、现状经济损失评估二、潜在经济损失评估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投入与效益分析第六章结语和建议附图: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图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G.2G.2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参照以下提纲编写G.2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参照以下提纲编写前言一、方案编制的依据二、方案编制的目的三、方案适用的年限四、方案编制范围与级别确定五、以往地质环境工作程度及评价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区自然地理二、矿区地质条件地层、构造、岩浆岩、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三、矿山企业概况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环境;矿产资源及储量、矿床类型与地质特征;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山开采年限、年生产能力及产量变化;开采历史、现状、矿山尚有生产服务年限。四、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开采方式、方法及开采影响范围;废弃物处置情况;选(冶)位置及生产工艺流程;尾矿库位置、规模等。30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目标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任务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分述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名称、工作量、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方案。三、矿山土地复垦与植被重建方案阐述矿山土地复垦的原则、目标、任务、复垦措施和复垦时间安排等。阐述植被重建的植物品种选择、播种方式和有关技术措施。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监测目标与任务、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与监测频次。第五章经济损益分析一、潜在经济损失评估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投入与效益分析第六章结语和建议附图: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图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注:1、若上述图件图面内容较多,而不能清楚的反映土地复垦方面信息时,可将土地利用现状图、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图、土地复垦规划图独立成图。2、图件比例尺以能反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体、反映保护与治理工程位置为原则,一般不小于1:10000。31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HHHH(((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成果图件的编制要求H.H.H.1H.11一般要求1一般要求HHH.1.1H.1.1.1.1.1.1成果图件应在深入分析已有资料和最新凋查成果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HHH.1.2H.1.2成果应符合有关要求,表示方法合理,层次清楚,清晰直观,图式、图例、注记齐全,读图方便。HHH.1.3H.1.3工作底图采用最新地理底图或地形地质图。HHH.1.4H.1.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数字化成图,图形数据文件命名清晰并与工程文件一起存储。H.1.5成图比例尺原则上不小于矿山勘查报告比例尺。当矿区范围较大,成图比例尺最小为l:10000。H.2×××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H.2.1图面主要反映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采程度等。普染色可为地貌单元分色或分色划分出岩土体。图面还包括以下内容:H.2.1.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等各类保护设施。地理要素编绘方法参照DZ/T0157-l995。H.2.1.2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矿区地貌分区与主要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现状、水文地质要素(如井、泉分布)等。H.2.1.3矿山开采要素:矿区范围、现有开采井筒、主要巷道的布置、采空区的分布等。H.2.1.4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岩溶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和规模,潜在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固体废弃物堆放位置与规模;地下水均衡破坏范围;水土污染范围等。H.2.2镶图可根据需要在平面图上附专门性镶图,如区域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图、降水等值线图、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质剖面图等。H.2.3镶表用表的形式说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含地质灾害)编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形成条件与成因、危险性与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H.2.4图例32 常用图例参照附录J,其他图例参照GB958H.3×××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图H.3.1图面主要反映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H.3.1.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等各类保护设施。地理要素编绘方法参照DZ/T0157-1995。H.3.1.2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矿区地貌分区与主要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现状、水文地质要素(如井、泉分布)等。H.3.1.3矿山开采要素:矿区范围、现有开采井筒、主要巷道的布置、采空区的分布等。H.3.1.4根据矿山开采方案(开采设计、开采计划)预测可能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灾害、土地破坏的位置、规模等信息。H.3.1.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区:根据评估结果在图面上表示,采用附录J.3中的普染色表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H.3.2镶表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区加以说明,如分区编号、地理位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含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影响程度等。H.3.4图例常用图例参照附录J,其他图例参照GB958。H.4×××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图图图H.4.1图面上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各类方案的内容及平面布置、实施时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H.4.1.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等各类保护设施。地理要素编绘方法参照DZ/T0157-1995。H.4.1.2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矿区地貌分区与主要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现状、水文地质要素(如井、泉分布)等。H.4.1.3矿山开采要素:矿区范围、现有开采井筒、主要巷道的布置、采空区的分布等。H.4.1.4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分区:表示矿山不同位置、不同地质环境问题、不同治理措施、不同时间的治理区。如“矿山南段采空塌陷回填造林近期治理区”,表明地点是矿山南段、矿山地质灾害类型是采空塌陷、工程治理方案是回填、土地复垦为林地、治理时间为近期。用普染色表示分区,用点、线、带状符号表示工程实施的具体地点和不同方案的具体内容等。33 H.4.2镶表表的主要内容是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分区加以说明,如分区(段)名称、位置、面积;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特点和危害;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工程措施、实施时间与地点;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复垦任务与目标等。H.4.3图例常用图例参照附录J,其他图例参照GB958。34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IIII(((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表表表I.1表I.1I.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I.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矿山企业通讯地邮政法人市(州)县镇(乡)村名称址编码代表电话传真坐标经度:纬度:矿类矿种矿山企业规模设计生产能力采空区面积42基经济类型10t/am本矿山面积实际生产能力开采深度概24开采层位km10t/am况生产现状选矿方法建矿时间采矿方式服务年限露采场固体废料场尾矿库地面塌陷总计已治理面积数量面积数量面积数量面积数量面积面积222222m个m个m个m个mm矿山占用土地情况占用土地情况占用土地情况破坏土地情况开发m2m2m2m2占用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基本农田破坏耕其他耕地耕其他耕地耕其他耕地耕其他耕地土地地小计地小计地小计地小计情况m2m2m2m2林地林地林地林地其他土地其他土地其他土地其他土地合计合计合计合计2222mmmm矿山企业(盖单):填表单位(盖单):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表表表I.1表I.1(续)年排放量年综合利用量累计积存量类型434343主要有害物质(10m)(10m)(10m)尾矿(砂)矿山固体废弃物排放尾石(土)煤矸石粉煤灰合计污染土壤水土流失22矿业开发造成的水土污染土地类型主要污染物污染面积(m)污染程度水土流失面积(m)土壤流失量(t/a)污染及水土流失情况地表水漏失情况2地表水漏失影响范围m地表水漏失的程度及主要影响对象地表水污染情况污染面积矿业开发对水环境影主要污染物污染对象m2响情况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地下水位最大下降幅度主要影响对象(m)矿山企业(盖章):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表表表I.1表I.1(续)影响危害治理发生发生体积发生防治工种类时间地点规模范围m3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破坏房屋毁坏土地直接经济损失原因作情况面积22矿业开发引起的m(人)(人)(间)(m2)(万元)m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发生情况危害影响最大最大治理发生发生塌陷坑发生防治工规模范围长度深度死亡受伤破坏毁坏直接面积矿业活动引起的时间地点(个)(m2)(m)(m)人数人数房屋土地经济损失原因作情况m22地面塌陷发生情(人)(人)(间)(m)(万元)况危害最大最大最大治理发生发生数量发生防治工长度宽度深度走向受伤人破坏毁坏直接经济面积矿业活动引起的时间地点个死亡人数数房屋土地损失原因作情况2(m)(m)(m)m地裂缝发生情(人)(人)(间)(m2)(万元)况矿山企业(盖章):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37 附附附附录录录录JJJJ(((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图常用图例J.1矿山地质地质环境问题崩塌(子图号:220;高×宽:5×5;颜色号:1)滑坡(子图号:228;高×宽:5×5;颜色号:1)泥石流(子图号:245;高×宽:5×5;颜色号:1)地裂缝(线型:7;线颜色:6;线宽:0.4;X系数:2;Y系数:3;辅助线型:1;辅助颜色:0)地面塌陷(线型:54;线颜色:3;线宽:0.3;X系数:3;Y系数:3;辅助线型:0;辅助颜色:0)地面沉降(线型:227;线颜色:3:线宽:0.3;X系数:3;Y系数:3;辅助线型:0;辅助颜色:0)水污染(线型:1;线颜色;6;线宽:0.5;X系数:10;Y系数:10;辅助线型:0;辅助颜色:0)土壤污染(线型:54;线颜色:3;线宽:0.5;X系数:4;Y系数:4;辅助线型:10;辅助颜色:0)地下水漏斗区(线型:2;线颜色:2;线宽:0.5;X系数:2;Y系数:2;辅助线型:0;辅助颜色:0)土地沙化(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3;图案高度:5;图案宽度:5;图案颜色:1)沼泽地(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26;图案高度:4;图案宽度:1;图案颜色:1)盐碱化(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14;图案高度:2;图案宽度:2;图案颜色:1)矿渣堆(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274;图案高度:7;图案宽度:7;图案颜色:1)煤矸石堆(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296;图案高度:10;图案宽度:10;图案颜色:1)剥离表土堆(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308;图案高度:6;图案宽度:6;图案颜色:1)尾矿砂(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270;图案高度:7;图案宽度:7;图案颜色:1) 尾矿泥(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132;图案高度:6;图案宽度:6;图案颜色:1)采砂采土坑(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155;图案高度:10;图案宽度:l0;图案颜色:1)露采掌子面(线型:53;线颜色:6;线宽:0.3;X系数:4;Y系数:5;辅助线型:3;辅助颜色:0)采坑边缘(线型:53;线颜色:1;线宽:0.3;X系数:4;Y系数:4;辅助线型:3;辅助颜色:0)J.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护坡(填充颜色:95;填充图案:1;图案高度:7;图案宽度:7;图案颜色:1)挡土墙(线型:18;线颜色:1;线宽:0.1;X系数:3;Y系数:4;辅助线型:l;辅助颜色:0)拦水坝(线型:18;线颜色:1;线宽:0.l;X系数:3;Y系数:8;辅助线型:5;辅助颜色:0)拦砂坝(线型:18;线颜色:941;线宽:0.1;X系数:3;Y系数:4;辅助线型:1;辅助颜色:0)排水渠(线型:18;线颜色:1;线宽0.l;X系数:3;Y系数:4;辅助线型:5;辅助颜色:0)蓄水池(填充颜色:2;填充图案:0;图案高度:0;图案宽度:0;图案颜包:0)防洪堤(线型:18;线颜色:l;线宽:0.3;X系数:2;Y系数:5;辅助线型:5;辅助颜色:0)设计道路(线型:51;线颜色:l;线宽:0.1;X系数:l;Y系数:5;辅助线型:0;辅助颜色:0)建筑用地(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8;图案高度:5;图案宽度:5;图案颜色:1)草地(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181;图案高度;6;图案宽度:6;图案颜色:1)林地(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163;图案高度:5;图案宽度:5;图案颜色:1)果园(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225;图案高度:7;图案宽度:7;图案颜色:1)农田(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170;图案高度:7;图案宽度:7;图案颜色:1)苗圃及花圃(填充颜色:0;填充图案:126;图案高度:6;图案宽度:6;图案颜色:1)39 J.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填充颜色:6)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填充颜色:3)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填充颜色:177)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区界线(线型:1;线颜色:6;线宽:0.5;X系数:10;Y系数:10;辅助线型:0;辅助颜色:0)J.4其他生产矿井(子图号:9;高×宽:5×5;;颜色号:1)废弃矿井(子图号:297;高×宽:5×5;旋转角度:45;颜色号:1)拟建矿井(子图号:202;高×宽:5×5;颜色号:1)堆料场(填充颜色:9;填充图案:137;图案高度:8;图案宽度:8;图案颜色:1)40 附录KKKK附件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报国土资源部审批采矿权的需要单独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封面)****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项目单位:编制单位::::年年年年月月月月日日日日41 项目名称::::项目单位(((个(个个个人人人人):):单位地址::::联联联联系系系系人人人人::::电电电电话话话话::::送审时间::::42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编制单位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资质证书编号资质等级发证机关主要编制人员姓名职务职称签名43 44 目目目目录录录录1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1编制目的1.2编制原则1.3编制依据1.4目标1.5服务年限1.6主要计量单位2项目概况2.1项目简介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3.1已破坏土地现状3.2拟破坏土地预测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3.5复垦标准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4.1预防控制措施4.2工程技术措施4.3生物化学措施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预算5.1工程设计5.2工程量预算6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7土地复垦效益分析8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9保障措施10成果要求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45 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求。111总则1.l1.l编制目的1.l编制目的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l.2编制原则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1.3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一)《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三)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四)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五)《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l.4目标目标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目标,主要包括: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土地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包括农用地、耕地面积)、土地复垦率和其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指标等。1.51.5服务年限1.5服务年限生产项目复垦方案服务年限原则上为生产年限或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其剩余年限;建设项目原则上为项目建设期限。1.6主要计量单位面积:公顷;平方公里长度:米;公里体积:立方米产量:吨;万吨;千瓦单价:万元/公顷;元/吨金额:万元(人民币)46 222项目概况2.1项目简介生产项目简述项目名称、位置、隶属关系、企业性质、矿种、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关系等。建设项目简述项目名称、位置、隶属关系、工程类型、投资规模、建设期限、项目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关系等。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总人口、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农民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包括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和登记发证情况,重点说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等。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介绍项目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环节、顺序以及破坏方式等。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项目,还应介绍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等。33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3.l已破坏土地现状项目区内已破坏现状与土地复垦情况,重点说明因挖损、坍塌、压占、污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3.2拟破坏土地预测根据项目或工程类型、生产建设方式、工艺流程或项目工程安排等,阐述拟破坏土地的预测依据和方法,测算不同时段或区段因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土地的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分析预测因土地的破坏对地表、地下水、土壤、生物等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根据对破坏土地的调查和预测,按照土地复垦的要求,对破坏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对土地复垦进行类比分析,提出土地复垦技术路线和方法,合理确定土地复垦最佳方案。3.5复垦标准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按照复垦用途,明确复垦后的土地及其道路、灌溉渠系等配套工程设施所应达到的标准。47 44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4.1预防控制措施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根据项目特点、生产方式与工艺等,阐明拟采用的预防与控制措施。4.2工程技术措施阐明拟采用的各项土地复垦工程和技术措施。4.3生物化学措施阐明拟采用的恢复植被、改良土壤与提高肥力等生物和化学措施。55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5.1工程设计根据确定的土地复垦任务以及复垦后土地的用途和标准等,对已破坏或拟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5.25.25.2工程量测算工程量测算根据土地复垦工程设计,测算复垦工程量,并提出测算依据。666土地复垦投资估(((概(概概概))))算测算算测算根据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工程量测算和单位工程量投资定额标准等,测算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总额和单位面积投资额,并提出测算依据。7777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分析土地复垦后预期达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888土土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根据项目特征和生产建设方式等实际情况,结合工程进度安排和生产建设活动对土地破坏的阶段性或区位性特点,划分复垦工作阶段,确定每一阶段或每一区段的复垦目标、任务、计划及资金安排等。对生产年限超过5年的生产项目,原则上以每5年为一个复垦工作阶段。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建设项目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区段说明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计划和投资安排等。48 999保障措施简述实施土地复垦的组织管理、技术、资金等各项保障;昔施及公众参与情况。1010成果要求10成果要求(1)方案文本《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文本。(2)附图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分析图(建设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提供本图);土地复垦规划图(应体现土地复垦责任范围、总体布局及实施计划);矿产资源赋存分布及开采工艺流程图(采矿项目提供);以上附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建设项目位置图(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比例尺应符合线性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要求)。(3)附表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表;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汇总表。(4)其它土地复垦所涉及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对本方案的意见等。编编编编制制制制说说说说明明明明111、1、、、凡已经或可能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对土地造成破坏的,依法已报或需报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的生产项目和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项目应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222、2、、、指标解释:(l)企业性质(或工程类型):生产项目填写企业性质,指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等;建设项目填写工程类型。(2)用地规模(面积):指为满足生产建设需要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破坏土地面积。(3)永久性建设用地:指修建办公楼、厂房、公路、铁路等建筑物、构筑物需要占用的土地。(4)破坏土地:指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分为已破坏和拟49 破坏土地(包括已办理征收手续的破坏土地面积)。(5)生产能力(或投资规模):生产项目填写年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填写投资规模,即项目投资估(概)算总额。(6)生产年限(或建设期限):开采矿产资源等生产项目填写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建设项目填写建设期限。(7)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指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所有土地的利用现状,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破坏土地等。(8)土地复垦率:复垦土地面积(包括复垦的建设用地、农用地面积)占破坏土地总面积的比率。附件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内容和格式)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项目名称单位名称法人代表联系电话单位地址生企业性质(或工程类型)矿区范围(建设项目不填写)产(建项目位置设项项目位置土地利目用现状图幅号概况)用地面积资源总储量(建设项目不填写)生产能力(或投资规模)生产年限(或建设期限)年月至年月制编制单位名称位编单法人代表50 资质证书名称资质等级发证机关编号联系人联系电话主要编制人员姓名职务职称签名其中土地类型面积已破坏拟破坏耕地项目园地区农林地土用地牧草地地利其他农用地用现小记状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其中破坏类型面积已破坏拟破坏挖损项目区内土地塌陷破坏类型压占污染合计预耕地期51 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小记建设用地合计土地复垦率(%)单位面积投资估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概)算(元/亩)52 简述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复垦工程、技术、资金等保障措施。(可附页)工作计划及主要措施53 简述:1、土地破坏类型、面积及测算依据2、预期复垦土地用途、面积及测算依据预3、投资估(概)算及测算依据(可附页)算依据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54 填填填表表表说说说明明明111、1、、、编制报告表的要随表附送:项目区标准分隔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复垦规划图(比例尺不得小于1:2000)、土地复垦所涉及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对本方案的意见及其他必要附件。222、2、、、有关指标解释、编制原则、编制依据、主要计量单位等同报告书要求。(1)其他农用地三级地类: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炊、晒谷地等用地。(2)建设用地三级地类: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3)未利用地三级地类:未利用土地、其它土地。333、表内关系:(1)用地面积=永久性用地面积+破坏土地面积=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合计。(2)破坏土地面积=项目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合计≥预期复垦面积合计。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