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14页

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技术规范(网络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技术规范前   言     本规范由甘肃省农牧厅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励芳 秦红林 赵希智 汤菊英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无公害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要求、牛舍建筑、配套工程、引种、饲料、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免疫、兽药使用、废弃物处理、组织管理、资料记录等各环节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本规范适用于养殖规模在1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或其他奶牛场(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3078-1991 饲料卫生标准   GB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6549-1996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16567-1996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16569-1996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T16764-1997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   GB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682-2003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5027-2001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NY5045-2001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   NY5046-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47-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5048-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5049-2001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NY/T14-1985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原ZBB43002-1985)   NY/T34-1986奶牛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2000)   农业部《兽药生物制品质量标准》(2000年版)   农业部公告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2001年)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奶牛养殖小区   奶牛养殖小区是指在适合奶牛养殖的地域内,按照人畜分离、集约化养殖要求,由若干农户自愿合作建设的、有一定规模、较为规范的、饲养设施和防疫设施完备,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一致,生产相对集中或相对封闭的养殖区域。3.2 奶牛  以产乳性能为主要选择目的,经过系统选育,达到一定水平的专门化牛种的统称。3.3 育成牛   育成牛指7月龄至15月龄~16月龄的母牛。3.4 初孕牛   指第一次怀孕后的母牛。 3.5 干奶期    指停止挤奶到分娩前15d的一段时间。3.6 围产期   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d以内的时间。3.7 休药期    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他们的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3.8 奶废弃期   奶牛从停止给药到他们所产的奶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3.9 净道  牛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奶车出入的专用道路。3.10 污道    粪便等废弃物、淘汰牛出场的道路。3.11 废弃物  主要包括牛粪、尿、死牛、褥草、过期兽药、残余疫苗、疫苗瓶和污水。4 建设要求4.1 小区选址4.1.1 小区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4.1.2 小区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开阔平坦且稍有坡度,交通便利,供电稳定,处于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无污染、无疫源的地方。4.1.3 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的要求。4.1.4 畜禽场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88-1999的要求。4.1.5 小区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NY5027-2001的要求。4.1.6 小区周围3㎞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它畜牧场污染源;距干线公路、铁路,村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以上。 4.1.7 禁止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划定的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等区域内建奶牛小区。小区外1km不应饲养偶蹄动物。5 养殖规模5.1 小区占地    奶牛养殖小区占地不少于6667㎡(10亩)。5.2 饲养规模   小区奶牛饲养规模在150头以上,养殖农户在10户以上。6 小区布局6.1 总体布局    养殖小区整体建设布局应本着科学合理、整齐紧凑、利于生产管理和便于防疫安全为目标。养殖小区分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大部分。6.2 管理区    包括值班室、办公室等,应建在小区上风向。6.3 生产区    包括牛舍、运动场、人工授精室,挤奶间、饲料成品房、青贮窖、干草棚。牛舍卫生间距以20m为宜,牛舍防火间距不少于12m~30m,功能相同的建筑物应尽量靠近。应建在管理区的下风向。6.4 隔离区   包括贮粪场、粪尿污水池、诊疗室和病牛隔离室等。应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6.5 公共设施 6.5.1 小区可采取集中给水或分散给水方式。生活用水按每人每日40L~60L计算,奶牛每头每日需水量80L~100L计算。水质应符合NY5027-2001的要求。6.5.2 奶牛小区供电设施必须专线专用,变压器容量应高出奶牛小区满负荷运转时的最大电力设施设备容量。 6.5.3 粪尿污水池距供水水源200m以上,小区排水管道不得与畜舍内排水系统的管道通用。污水、雨水分流排放。6.5.4 消毒池设在大门口及奶牛生产区进口处,池内用麻袋编成消毒垫,倒入3%~5%煤酚皂液,或10%~25%石灰乳或2%烧碱,要定期(7d~30d)更换一次消毒液。消毒室要安装喷雾消毒设施或紫外线消毒灯。6.5.5 应在小区周边设置场界林带,用以分隔小区内各区、防火及改善小区环境等。7 牛舍建筑7.1 牛舍一般采用坐北向南,东西走向的单列半敞式牛舍、南北走向的对头双列式牛舍。设计应符合NY/T682-2003的要求。7.2 牛舍应具有良好的保暖、通风、采光性能。冬季舍内温度保持在4℃~15℃,夏季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28℃。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7.3 每头奶牛牛舍内所占的最低面积:成牛9㎡~10㎡、育成牛和青年牛5㎡~8㎡、犊牛2.5㎡~3.0㎡。7.4 牛舍地面应高出舍外20㎝~25cm,并用坡道与舍外相连。地面要求平整、坚实、无裂纹,不硬也不滑,易于清扫和消毒;地面向排水沟有适当的坡度,以利粪尿水排走。7.5 牛床应具有保温、不滑、坚固耐用、易于清洁消毒,排水方便的特点。一般较理想的地面材料可选用水泥、混凝土、立砖等,水泥地面应在后半部划线防滑。7.6 牛床应向粪尿沟方向保持1°~1.5°的坡度,以利于尿和污水排出。7.7 牛床长度一般为1.65m~1.85m(饲槽后沿至排粪沟),最大不超过2.5m。牛床宽度一般为1.10m~1.20m。7.8 饲槽应保持坚实、光滑、不漏水,槽底部为圆弧,其长度与牛床宽度一致。饲槽底部高于牛床5cm~10cm,前沿高360cm,后沿高60cm,饲槽上部内宽60cm~70cm,底部内宽40cm~50cm。饲槽端部安装给水装置,饲槽两端应设有窗栅的排水口,以防草、渣类堵塞下水道。7.9 粪尿沟设置于牛床后部。要求光滑、防漏、易排水、以明沟为好,沟宽30cm~40cm,深10cm~20cm,沟底为便于排水约带6°的坡度。7.10 在牛舍的南面应设运动场,场地以三合土或砂质土为宜可用砖立面铺平;向排水沟方向应有1.5%~2.5%坡度;靠近牛舍一侧应较高,其余三面设排水沟或排水渠。每头奶牛所占运动场建筑面积:成牛20㎡、育成牛和青年牛15㎡、犊牛8㎡。7.11 围栏设在运动场周围,以水泥立柱及钢管建造,栏高一般为1.2m~1.5m,栏柱间距2m~3m。 7.12 运动场内应设饮水池(高60㎝~70㎝,宽60~70㎝),饲槽、凉棚(高3㎝~3.6m,面积5㎡/头),运动场周围应植树绿化。8 品种引进8.1 引进的种牛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第7、8、9条,应符合GB16567-1996的要求。8.2 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牛和购牛,引进的种牛应符合GB16549-1996的检疫要求。 8.3 引进的种牛,应至少隔30d~45d,经兽医检疫部门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8.4 奶牛品种应选择荷斯坦奶牛。9 饲料及添加剂的使用9.1饲料9.1.1 饲料原料使用应符合NY5048-2001的要求。9.1.2 饲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及异臭。9.1.3 饲料原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13078-1991的要求。9.1.4 干草类及秸秆类贮存时,水分含量应低于15%,防止日晒、雨淋和霉变。9.1.5 青绿饲料与野草类、块根、块茎、瓜果类应堆放在棚内,堆放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日晒、雨淋和发芽霉变。9.1.6 青贮饲料的制作应按《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规定执行。9.1.7 不应在饲料中使用违禁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9.1.8 饲料的贮存及运输工具应符合GB/T16764-1997的要求。9.1.9 饲料贮存场地不应使用化学灭鼠药和杀鸟剂。9.1.10 应清除饲料中的金属异物和泥沙。9.1.11 饲料的贮存量可参考NY/T14-1985的要求。9.2 添加剂的使用 9.2.1 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剂产品应是《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或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新饲料添剂品种。9.2.2 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应遵守农业部公告168号执行。9.2.3 奶牛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不应使用任何药物。9.2.4 禁止饲喂反刍动物源性肉骨粉。10 饲养管理10.1一般饲养管理10.1.1 奶牛饲养管理应符合Y/T5049-2001的要求。10.1.2 牛舍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舍内粪尿和垫草及时清除,采食后饲槽每天刷洗,牛床定期更换清洁干燥的垫草。10.1.3 清除饲草、饲料中的铁钉、铁丝等异物。每天奶牛精料饲喂次数安排2次~3次为宜,饲喂方法实行先粗后精。10.1.4 无自动饮水的小区,每天饲喂后必须按时供应饮水,冬天3次,夏天4次~5次。冬季水温不低于8℃~12℃,夏天供应凉水。10.1.5 在适当时间让牛到运动场上运动,防止牛只滑跌、拥挤,以免引起跌伤、挤伤而造成流产。10.1.6 成年奶牛坚持定期护蹄、修蹄和浴蹄。10.1.7 分娩后泌乳初期的乳牛,吊起乳房,给予保护。10.1.8 每天定时刷拭牛体,清除牛体上的粪土、灰尘、皮垢、外寄生虫及虫卵等,保持皮肤清洁。10.2 犊牛的饲养管理10.2.1 犊牛应在出生后1h~2h喂给初乳,初乳一日喂三次,第一次喂量为1Kg~1.5Kg,以后逐渐增加,初乳温度为37℃~38℃。一般初乳喂到5d~7d后,可改喂常乳或混合初乳。10.2.2 犊牛哺乳要定时、定量、定人哺喂,不能饥饱不均或冷热不均,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10.2.3 犊牛每次哺乳后,用清洁布擦去嘴边的乳渍,以防犊牛互相舔吮吞下毛而在胃内形成毛球。 10.2.4 应及早补喂饲料,当犊牛初生后1周,即可喂给优良干草、精饲料等,并让其自由采食,及早反刍。10.2.5 犊牛在哺乳期间,由于乳中的水分不能满足需要,应及时供给清洁饮水。哺乳最初阶段应给以温水,而后逐渐过渡到凉水。10.2.6 当犊牛习惯采食一定量的精饲料(每天0.5Kg以上)和粗饲料后,喂乳量接近于零时,即可断乳,一般哺乳期为60d左右。体弱的犊牛可适当延长哺乳期。10.2.7 犊牛舍应通风、干燥,哺乳用具、牛笼、牛床等要经常清洗、消毒,垫草要常换。10.2.8 每天必须对犊牛进行1次~2次刷拭,培养犊牛良好性格。10.2.9 在0.5月龄左右进行去角,方法采用电去角器进行电烙,或用固体苛性钾或苛性钠点涂。母犊在2月龄时剪去副乳头。10.2.10 对犊牛应每月固定日期称重1次,并在6月龄测量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根据增重情况,及时调整饲料。10.2.11 根据奶牛小区的防疫要求,按时作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检疫工作,并接种有关疫苗。10.3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10.3.1 犊牛6月龄后由犊牛栏转人育成牛群。    10.3.2 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犊母牛在7月龄~8月龄,公犊牛8月龄~9月龄,进入性成熟期,公母犊牛应分开饲养,以免偷配。10.3.3 应适当控制能量饲料喂量,以免大量的脂肪沉积于乳房,影响乳腺组织的发育。10.3.4 12月龄~16月龄的育成母牛已到体成熟期,可大量利用低质粗料,锻炼瘤胃消化功能,增大采食量,扩大瘤胃容积。10.3.5 一般15月龄~16月龄,体重达成母牛的60%~70%即可配种。10.4初孕牛饲养管理10.4.1 母牛怀孕初期,其营养需要与配种前差异不大。10.4.2 母牛饲料喂量一般不可过量,否则将会使母牛过分肥胖,从而导致以后的难产或其他病症。10.4.3 初孕牛产前2个月应转入成母牛群,并按成母牛干奶期的营养水平进行饲喂。10.4.4 初孕牛必须加强护理,更应注意运动,每日运动1h~2h。 10.4.5 牛舍及运动场,必须保持卫生,并供给足够的饮水。10.4.6 分娩前2个月,饲养人员应加强对牛的护理与调教,定时梳刷,定时按摩乳房等,切忌擦拭乳头,以免引起乳头龟裂,或使病原菌从乳头孔侵入,导致乳房炎和产后乳头坏死。10.4.7在临产前两周,应转入产房饲养,其饲养管理与成年牛围产期相同。10.5 妊娠干乳期饲养管理10.5.1 应对怀孕牛在预产期前60d左右停止挤乳。10.5.2 不能饲喂腐败变质精粗饲料以及冰冻根茎饲料,以免引起流产和膨胀症等。10.4.4 饮水要洁净,冬天水温不低于10℃,否则引起流产。10.6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10.6.1 围产前期10.6.1.1 母牛产前14d转入产房,产房事先用2%火碱水喷洒消毒。母牛后躯、尾部、乳房和外阴部用2%~3%来苏儿溶液消毒,并擦干。10.6.1.2 产房要备有消毒药品、毛巾和接生用具。10.6.1.3 临产前母牛饲养以优质干草为主,逐渐增加精料,精料应占体重1%为限。10.6.1.4 临产前15d以内的母牛,除减喂食盐外,还应饲喂低钙日粮,其钙含量减至平时喂量的1/2~1/3,或钙在日粮干物质中的比例降至0.2%~0.4%。10.6.1.5 临产前2d~3d,精料中可适当增加麸皮含量,防止母牛发生便秘。10.6.2 分娩期10.6.2.1 母牛分娩必须保持安静,并尽量使其自然分娩。如发现异位,应请兽医助产。10.6.2.2 母牛分娩应让牛左侧躺卧,分娩后应尽早驱使牛站立,以利子宫复位。10.6.2.3 母牛分娩后,并饮喂温热麸皮盐钙汤10Kg~20Kg(麸皮500g、食盐50g、碳酸钙50g)。10.6.2.4 母牛分娩后,必须把它的两肋、乳房、腹部后躯和尾部等污脏部分,用温消毒水洗净、擦干,清除粪便和污脏的垫草,地面消毒后铺以厚的干净的垫草。 10.6.2.5 母牛产后2h内应开始挤乳,挤奶前挤奶员要洗净手,另用一桶温水洗净母牛乳房,用新挤出的初乳哺喂犊牛。10.6.3 围产后期10.6.3.1 母牛产后2d内应以优质干草为主,适当补喂易消化的精料,玉米、麸皮等。日粮中钙的水平应由产前占日粮干物质的0.2%~0.4%增加到0.6%~0.7%。10.6.3.2 对产后3d~5d的奶牛,在食欲良好、粪便正常的情况下,可随其产奶量的增加,逐渐增加精料和青贮喂量,每天精料最大喂量不超过体重的1.5%。10.6.3.3 产后1周内的奶牛,不宜饮用冷水,饮水温度应在37℃~38℃,1周后可降至常温。10.6.3.4 产后2周,日粮可按饲养标准喂给,并可逐渐增加青贮和块根饲料,但应防止糟渣块根过食和消化机能紊乱。10.6.3.5 挤奶过程中,要遵守挤奶操作规程,保持乳房卫生,以免诱发细菌感染,而患乳房炎。10.7 泌乳盛期饲养管理   母牛分娩后约16d~100d,必须饲喂高能量的饲料和采食较多的干物质和精料,但不宜过量。适当增加饲喂次数。10.8泌乳中期饲养管理   母牛分娩后约101d~200d,精饲料喂量随着产乳量下降而下降,逐渐增加优质青粗饲料的喂量,使产乳量下降幅度减到最低。10.9 泌乳后期饲养管理   母牛分娩后201d至干乳之前。这一时期,可适当增加精料,但应防止牛体过肥。对于头胎母牛在维持需要基础上按饲养标准增加20%、二胎母牛增加10%。奶牛以上各期的营养需要,应符合NY/T34-1986(修订第二版2000)的要求。11 挤奶11.1 挤奶员必须经常修剪指甲,挤奶前穿好工作服,洗净双手,每挤完一头牛应洗净手臂,洗手的水中应加1.0%漂白粉。11.2 奶具使用前后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奶桶必须清洗干净,洗涤时应用冷水冲洗,后用温水冲洗,再用0.5%烧碱温水(45℃)刷洗干净,并用清水冲洗,然后进行蒸汽消毒。11.3 挤奶时,环境应保持安静。挤奶前先拴牛尾,并将牛体后躯、腹部及牛尾清洗干净,然后用45℃~50℃的温水,按先后顺序擦洗乳房、乳头、乳房底部中沟、左右乳区与乳镜,开始时可用带水多的湿毛巾,然后将毛巾拧干自下而上擦干乳房。 11.4 乳房洗净后应进行按摩,待乳房膨胀、乳静脉努张、出现排乳反射时,即应开始挤乳。第一把挤出的乳含细菌多,应弃去。11.5 每次挤奶必须挤净,先挤健康牛,后挤病牛,牛奶挤净后,擦干乳房,用消毒液浸泡乳头。11.6 刚挤下的奶必须通过过滤器或多层纱布过滤,过滤后的牛奶应在2h内冷却到4℃以下,入库冷藏。纱布每次用后应清洗消毒,并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卫生。11.7 挤奶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应轻易更换。11.8 生鲜牛乳的技术要求、检验、贮存和运输应符合NY5045-2001的要求。12 兽药使用12.1 奶牛兽药使用应符合NY5046-2001标准和农业部《兽药生物制品质量标准》2000年版的要求。12.2 泌乳牛在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必须用时,在药物残留期间的牛乳不应作为商品牛乳出售,牛乳在上市前应按规定停药,应准确计算停乳时间和弃乳期。12.3 不应使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激素类药物(如促卵泡发育、排卵和催产等药剂)及抗生素。13 兽医防疫13.1 奶牛的兽医防疫应符合NY5047-2001的要求。13.2 小区内奶牛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13.3 母牛在干乳前15d作隐性乳腺炎检验,在干乳时用有效的抗菌制剂封闭治疗。13.4 常规监测的疾病应包括口蹄疫、蓝舌病、炭疽、牛白血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奶牛小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小区内兽医应及时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13.5 病死和淘汰牛的尸体应符合GB16548-1996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14 消毒   消毒应符合GB/T16569-1996的要求。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NY/T5049-2001的要求。14.1环境消毒    牛舍周围环境和运动场每周用2%的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小区周围及小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14.2 牛舍消毒   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水冲洗,并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灭尔、煤酚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14.3 用具消毒    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灭尔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桶)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14.4 人员消毒14.5.1 人员进入饲养区时,要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并经紫外线消毒,工作服不应穿出小区外。14.5.2 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小区,特殊情况下的参观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经紫外线消毒,并遵守小区防疫制度。14.5 牛体消毒   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应先将牛有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降低牛乳的细菌数,保证牛体健康。14.6 带牛消毒    定期进行带牛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14.7 灭蚊蝇、灭鼠14.7.1 搞好牛舍内外环境卫生,消灭杂草和水坑等蚊蝇孳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或在小区外围设诱杀点,消灭蚊蝇。14.7.2 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投放灭鼠药应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留鼠药,做无害化处理。15 病死牛及产品处理15.1 对于非传染病引起的病牛,应及时治疗,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15.2 使用药物的病牛生产的牛奶(抗生素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 15.3 小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病牛所产乳及死牛应作无害化处理。奶牛病害肉尸处理应符合GB16548-1996的要求。16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16.1 剩余、废弃的疫苗和使用过的疫苗瓶、药瓶等废弃物不得乱扔。应符合GB18596-2001的要求。16.2 小区废弃物处理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16.3 采用沼气发酵方式处理污水,小区内可以将废水以暗沟集中后统一进行沼气处理,处理后的沼渣及沼液可用于农田施肥。16.4 牛舍内垫草、污物和粪便,应采用集中堆放高温发酵处理、沼气发酵处理或其它有效措施处理后,再做肥料还田。不采用水冲粪便的办法,以节约水资源和减小污水处理的压力。处理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16.5 奶牛小区污染物治理应符合国家《畜禽养殖污染物防治技术规范》,其污染物排放应达到GB18596的要求。16.6 小区应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定期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17 组织管理17.1 组织形式   奶牛小区应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并对小区实施“八统一”管理,即:统一管理、统一畜种、统一饲养、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产品销售及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17.2 人员管理17.2.1 小区要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按照要求负责小区畜禽的改良、疫病防治、卫生消毒、兽药使用等工作。17.2.2 饲养人员应身体健康,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调出。17.2.3 养殖小区要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聘请畜牧兽医技术专家对小区农户定期进行技术等培训,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17.3 制度管理     养殖小区应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小区目标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程、饲养档案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奶牛出入场管理制度、兽药购进使用管理制度、饲料加工使用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消毒制度、奶牛病死无害化处理制度、疫情监测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控制措施、生产人员培训制度、产品销售制度等。18 记录18.1 养殖小区要配备专人负责档案记录与管理,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18.2 饲养单元应逐项准确的记载各项生产记录,其内容包括品种引进、产奶量、乳脂率、配种产犊、生长发育、外貌鉴定、饲料来源及消耗、谱系以及疾病档案(包括用药、防疫、检疫)、出售、淘汰以及无害化处理情况等。18.3 根据原始记录,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用于指导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