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50 KB
- 4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实施手册42
绿色施工管理方针诚信经营、绿色施工、追求卓越、关爱生命。诚信经营是拓展市场之根,体现在遵守法纪、信守合同,增进顾客满意;绿色施工是持续发展之本,体现在预防污染、降低消耗,提高综合效益;追求卓越是基业长青之源,体现在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快速付诸行动;关爱生命是构建和谐之魂,体现在以人为本、注重安全,营造健康环境。管理总目标:²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95%以上,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²合同工期履约率80%以上,力争100%;²合同创优目标实现率90%以上,力争100%;²顾客满意度85%以上;²各类危险源控制在规定风险范围内,杜绝重大职业健康安全事故;²各类环境因素控制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²员工满意度80%以上;²社会信誉评价保持AAA级;²无相关方重大投诉发生。董事长:2006年12月18日42
目录绿色施工管理方针21适用范围42编制依据43术语和定义44绿色施工管理要求84.1总要求84.2绿色施工管理方针84.3策划84.3.1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策划8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114.3.3目标、指标和方案124.4实施与运行14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144.4.2能力、培训和意识144.4.3信息交流164.4.4文件164.4.5文件控制164.4.6运行控制174.4.7应急准备和响应274.5检查284.5.1监测和测量284.5.2合规性评价29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304.5.4记录控制314.5.5内部审核324.6管理评审34附录36附录A“固体废物排放”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提示)36附录B项目各岗位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371适用范围本手册依据《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制定,规定了对绿色施工的管理要求,42
适用于局总部、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本手册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提出了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总部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及时关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更新动态,并依据更新情况对绩效准则进行调整。本手册覆盖本局承建的所有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建筑装修装饰工程、钢结构工程、环保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地面与基础工程的专业承包。1编制依据本《手册》依据以下标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编制:a)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b)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c)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d)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e)《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f)《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绿色施工考核评价标准》;g)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术语和定义本手册引用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4001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绿色施工导则》、《绿色施工管理标准》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重点关注如下术语:3.1绿色施工Greenconstruction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3.2管理management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GB/T19000—2000]。注: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方针和目标,以及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3.3体系(系统)system42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3.4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可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3.5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6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3.7)的环境因素。3.7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8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EMS)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9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3.10环境绩效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3.11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policy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3.12环境指标 environmentaltarget由环境目标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42
3.13不符合 nonconformity未满足要求。[GB/T19000-2000,3.6.2]注:此术语在GB/T19000-2000中为“不合格(不符合)”。3.14污染预防 preventionof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3.15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注: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3.16有效性effectiveness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3.17效率efficiency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3.18过程process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注3: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3.19项目project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3.20特性characteristic可区分的特征。注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注3: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3.21可追溯性tractability42
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3.22预防措施preventive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3.23纠正措施correctivea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24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3.25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26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27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OHS)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3.28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3.29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3.30审核audit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142
绿色施工管理要求1.1总要求我局以ISO14001和GB/T28001标准为基础,按照本《绿色施工管理标准》的要求,将绿色施工的有关内容分解容纳到管理体系之中,形成文件并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实现绿色施工。在绿色施工管理方针的指导下,确保各项活动和产品实现过程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要求,保持体系有效运行;并利用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和管理绩效。1.2绿色施工管理方针我局的绿色施工管理方针由局领导层制定并经董事长批准,其内涵包括遵守现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包括对持续改进和事故预防、污染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的承诺,与我局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方针制定过程中以文件、会议、网络等方式与员工及其代表协商。我局的绿色施工管理方针以书面和电子两种形式形成文件,传达到全体员工,予以实施和保持,并可为相关方所获取。在企业发展的适当阶段,根据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需要,或根据员工及其代表的要求,局领导层将对绿色施工管理方针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以确保其适宜性。1.3策划1.3.1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策划4.3.1.1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策划,根据评价结果编制环境因素清单,制定控制措施。环境因素应突出“四节一保”(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因素清单表式如下:环境因素清单□重要□一般单位/区域/工程名称:编号:序号环境因素名称活动/场所控制措施42
4.3.1.2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应分施工前和施工中两个阶段进行。施工前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主要依据工程范围、活动安排、地质资料、施工工艺、周边环境等资料进行,体现预防的思想。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前期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的结果进行完善和补充,使其更加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体现持续改进的思想。当施工过程、法律法规、相关方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对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的结果及时更新。4.3.1.3应根据工程对象的特点和条件,充分识别各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不必分别对每一种具体产品、部件和输入的原材料进行分析,可以按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类别识别环境因素,如原材料的属性,施工过程的作业特点等。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1)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注:三种时态的“过去”指以往遗留的环境因素;“现在”指目前存在的环境因素;“将来”指施工生产及相关活动中可能带来的环境因素。三种状态的“正常”指正常运行或操作;“异常”指开机、停机、检修、故障等情况;“紧急”指火灾、事故和暴雨、台风、地震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2)充分考虑施工工艺策划的结果,包括从设计开发到竣工交付的整个施工生产过程及其所有相关活动。如《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3)涉及所有进入作业场所、办公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供应商、分包商及其他外协单位的相关活动。(4)涉及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和物料,包括内部的和外部提供的。(5)包括现场办公区域及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附属辅助作业场所。如木工车间、钢筋加工场、预制构件加工场、仓库、办公区、生活区等场所。(6)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如施工工艺的改进、重大设计变更、建筑结构变化等。4.3.1.4环境因素按照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污染类和消耗类。污染类细分为16类:a)污水排放——其环境影响为“水体污染”;b)粉尘排放——其环境影响为“大气污染”;c)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其环境影响为“大气污染”;42
a)噪声排放——其环境影响为“损害人身健康”;b)油品遗洒——其环境影响为“土壤污染”、“水体污染”;c)危险化学品遗洒——其环境影响为“水体污染”、“土壤污染”;d)固体废物排放——其环境影响为“土壤污染”及“水体污染”;e)运输遗撒——其环境影响为“破坏环境卫生”;f)光污染——其环境影响为“损害人身健康”;g)振动——其环境影响为“损害人身健康”;h)火灾爆炸——其环境影响主要为“大气污染”、“损害人身健康”;i)作业干扰——指施工生产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如生态保护区内夜间施工对被保护动物的干扰),其环境影响为“破坏生态”;j)文物保护——其环境影响为“防止破坏”;k)周边设施保护——其环境影响为“防止破坏”;l)地下管线保护——其环境影响为“防止破坏”;m)物理属性等其他环境因素,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其环境影响为“视觉污染”。消耗类包括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细分为5类(体现“四节一保”):a)水的消耗——其环境影响为“资源消耗”;b)电的消耗——其环境影响为“能源消耗”;c)油品消耗——其环境影响为“能源消耗”;d)建材消耗——其环境影响为“资源消耗”;e)土地占用——其环境影响为“资源消耗”。4.3.1.5我局环境因素的评价主要采取评分法,也可采取法规识别法、专家经验判断等辅助方法。各种方法评价结果不一致时,按高风险等级控制。4.3.1.6评分法的评价准则如下:项目污染类环境因素消耗类环境因素A影响范围B影响程度C发生频次D社区关注程度E法规符合性F消耗量G可节约程度状况超出社区社区内场界内严重一般轻微持续发生间断发生偶然发生非常关注一般关注不关注严重超标接近标准符合标准消耗量大消耗一般消耗量少潜力很大潜力一般较难节约分值531531531531531531531说明污染类:当A=5或B=5或D=5或E=5或∑=A+B+C+D+E≥14时,为重要环境因素;消耗类:当G=5或∑=F+G>7时,为重要环境因素。42
4.3.1.7根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重点予以控制策划和实施控制,并保存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的信息。4.3.1.8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工程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控制措施的成本与可行性,并应从严掌握,尽力实施“四节一保”。4.3.1.9对污染类环境因素,应按照消除、降低不利影响的原则予以控制;对消耗类环境因素可按照减少消耗、再利用的原则予以控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应与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并应考虑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施工安全性和成本。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可以是以下一种或几种:a—制定目标、指标和方案;b—制定应急预案;c—执行管理制度和程序(包括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d—教育和培训;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1.1.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2.1总部和分公司绿色施工主管部门应识别适用于其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现行国家、行业法律法规清单。项目经理部按照上级发布的现行国家、行业法律法规清单,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项目受控文件清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按清单收集法规文本;并注意跟踪上级法规清单的修订状态。法律法规如何应用于环境因素、危险源,在“合规性评价表”中反映。首选以电子方式发布,提供索引连接。这些要求可包括:a)国家或国际法律法规要求;b)省部级的法律法规要求;c)地方性法律法规要求。4.3.2.2项目经理部应协助上级主管部门收集地方法规,识别收集项目其他要求,列入项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其他要求包括:a)和政府机构的协定;b)和顾客的协议;c)非法规性指南;d)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e)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护理承诺;f)行业协会的要求;42
a)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b)组织或其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c)本单位的要求。4.3.2.3在识别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过程中,应确定这些要求如何作用于识别的环境因素。总部主管部门应将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条款进行摘录,并与识别的环境因素相对应,以便贯彻执行。同时可为“4.5.2合规性评价”提供基础依据。附录A提示了“固体废物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供参考。1.1.1目标、指标和方案4.3.3.1管理目标分三个层次:管理总目标、年度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的编制依据:a)管理方针的总体框架;b)法律法规要求;c)顾客及其他相关方要求;d)市场竞争与市场占有要求;e)自身实际情况。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a)管理总目标是实施管理方针的总体目标要求,它为制定年度目标提供了框架。管理总目标由总部制定,总部相关部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贯彻实施。b)年度管理目标是管理总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涉及管理体系的所有相关职能和人员。局总部按照全局年度工作要求,每年初制定年度管理目标,经局领导审定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并实施考核。c)项目管理目标以满足特定的合同为重点,通过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来确定。4.3.3.2各级目标和指标应当具体,可行时应当是可测量的。此外,它们还应当兼顾短期和长期的需要,与管理方针相一致,并包括对污染预防、“四节一保”、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4.3.3.3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通常应包括以下方面的目标:a)“污水排放”控制目标,如PH值,悬浮物SS,有化学污染物的还应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控制;b)“粉尘排放”控制目标,如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42
a)“噪声排放”控制目标,如场界噪声限值;b)“固体废物排放”控制目标,如分类存放、定点消纳率;c)“火灾爆炸”控制目标;d)“水的消耗”控制目标,如万元产值水消耗量;e)“电的消耗”控制目标,如万元产值电消耗量;f)“油品消耗”控制目标,如万元产值油品消耗量;g)“建材消耗”控制目标,如大宗材料用量节约率(针对钢材、木材、水泥、商品砼等分别确定);h)“土地占用”控制目标,如需要占用公共区域的控制面积、时间等;i)其他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4.3.3.4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技术可行性,包括安全性。对技术措施的选择,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考虑选用适宜的、成本低、效益高的最佳可行技术。4.3.3.5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需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规定进行审批。方案中应说明如何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和指标,包括实现方法、时间进度、所需的资源和负责实施方案的人员。表式如下:绿色施工管理方案单位:版本:序号重要环境因素目标/指标现状及问题点实施方法及资源完成时间责任部门协助部门检查部门或人员分管领导4.3.3.6方案中应全面考虑项目策划、设计、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生产过程、营销和交付等各个阶段,包括当前的和新增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方案应予以细化,具有可操作性。4.3.3.7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b)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c)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42
a)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b)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4.3.3.8对于施工过程的重大修改,应从计划、设计、施工、试运行、运行等方面考虑,必要时应考虑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1.1实施与运行1.1.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1.1我局确保为实现绿色施工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基础设施、技术和财力资源。基础设施可包括建筑物、通讯网络、地下贮罐、下水管道、沉淀池、隔油池、垃圾箱(筒)、消防设施等。各类资源的配置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4.4.1.2我局对各级领导、部门、岗位在绿色施工中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得到贯彻落实。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项目经理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见附录B。4.4.1.3局领导层任命了专门的管理者代表,各公司应明确分管领导,并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包括:a)确保按照ISO9001、ISO14001、GB/T28001现行标准和《绿色施工导则》、《绿色施工管理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做到绿色施工;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管理体系的运行表现(绿色施工绩效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4.4.1.4当企业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职能分配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局将对职责和权限的规定文件进行修订,确保持续符合变化的情况并得到落实。1.1.2能力、培训和意识4.4.2.1总部和分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确定负有职责和权限代表其执行任务的所有人员所需的意识、知识、理解和技能,通过培训、教育或工作经历,获得或提高所需的意识、知识、理解和技能,确保其工作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人员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4.4.2.2总部和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收集确定培训需求,汇总整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落实,确保所有人员了解企业的管理方针和管理体系要求,认识到符合方针与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42
,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他们在实现绿色施工方面的作用与职责,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以及与他们工作有关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培训计划表式如下:职工培训计划表单位∶序号类别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拟培人数培训期数培训时间办班形式培训地点主办单位4.4.2.3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确定为保障行使绿色施工管理职能的人员胜任工作所需的经验、能力和培训的程度,并对其满足情况进行鉴定,确保其胜任工作。人员资格认定记录表编号:被考核人姓名直接上级姓名部门部门职务职务考核年度年度考核日期年月日任职条件考核情况1、学历:1、学历:2、技术职务:2、技术职务:3、培训:3、培训内容和时间:4、技能:4、技能:5、经验:5、经验:考核人签字:被考核人签字:人力资源部门意见:经理:年月日分管领导意见:签字:年月日4.4.2.4项目经理部应要求各分包方、42
合同方能够证实他们的员工具有必要的能力和(或)接受了适当的培训,并保存必要的证据。并根据分包方、合同方所负责的活动,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1.1.1信息交流4.4.3.1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通过例会、通讯、简报、公告板、局域网等手段或方法进行内部交流,对来自相关方的沟通信息进行接收、形成文件并做出响应。内部交流通常应包括管理方针、目标、职责权限、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管理方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运行控制要求、应急预案、运行绩效、改进措施等内容。对相关方关注的响应,可包含运行中的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方面的内容;在紧急情况下,还应包含就应急预案和其他问题与有关公共机构的联络事宜。4.4.3.2在对信息交流进行策划时,一般还要考虑进行交流的对象、交流的主题和内容、可采用的交流方式、实施责任等方面的问题。4.4.3.3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考虑所有相关方的观点和信息需求,策划是否就环境因素进行必要的外部信息交流。如果决定就环境因素进行外部信息交流,则应形成文件规定,明确交流的信息类型、交流的对象、交流的时机、交流的手段等内容。外部交流的手段可包括年度报告、通讯简报、公告、互联网和社区会议等。4.4.3.4当作业产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社区产生影响(如爆破产生的噪声和粉尘排放),或环境影响直接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时(如辐射、腐蚀等),项目经理部应以书面告示、会议通知等方式与外部相关方进行信息交流。1.1.2文件根据绿色施工的需要,我局编制了《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实施手册》,包括了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过程管理要求、记录要求等。1.1.3文件控制4.4.5.1我局的《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实施手册》充分适应绿色施工的需要,并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及其绩效上。4.4.5.2文件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定期对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42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需保留作废文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标识,防止误用。4.4.5.3总部、分公司相关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应按分类编制受控文件清单,连同文件一并妥善保存。受控文件清单应根据受控文件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更改,保证受控文件清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受控文件清单格式如下:受控文件清单分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其他要求文件名称编号颁布单位颁布日期实施日期索引信息4.4.5.4按照受控文件清单配备和使用文件,电子文件合理确定查阅权限。当人员发生岗位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防止内部管理文件外传。4.4.5.5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收到外来文件后,应及时评审其重要性,传递有关信息,并纳入项目受控文件范围。4.4.5.6电子文件的发放应控制范围,收文应做好传递、处理,必要时书面备份。书面文件、光盘等的收发应做好记录,表式如下:文件发放记录表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发放号发放日期收文部门份数签收人备注收文登记表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收文号收文日期发文部门份数接收人备注4.4.5.7作废文件应及时从使用场所撤出,防止误用。1.1.1运行控制4.4.6.1项目经理部应按照控制策划的安排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实施运行控制。对于缺乏文件规定可能导致偏离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应编制作业指导文件予以控制,并在文件中规定运行准则42
。文件的方式可以是程序文件、专项方案、作业指导书(交底)等,编制时应依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的有关要求。总部和公司应对文件的制定予以指导。4.4.6.2在施工准备的前期,由项目经理部负责按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施工环保许可手续,批准后方可施工。4.4.6.3环境保护措施(1)噪声的控制a)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噪声源,合理组织施工。应选择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布置在相对不敏感的位置,打桩等强噪声活动应避开夜间施工。b)对现场的木工棚、切割加工车间等噪声较大的场所,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进行封闭围护。c)居民集中地区等社区敏感位置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对噪声源采用帷幕进行围护,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污染。d)高考期间或其他情况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有规定时,严格按规定执行。e)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见下表:等效声级LAeq[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注:1、表中所列噪声值是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限值。2、如有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3、昼间为6:00——22:00;夜间为22:00——6:00(2)粉尘的控制a)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粉尘发生源,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b)水泥、外加剂等易散落、易飞扬的材料,采用封闭库房贮存,运输途中进行覆盖或封闭。c)现场主要道路采用硬化路面,非硬化路面及场区采取洒水、绿化等措施,保持湿润,减少扬尘。d)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清理时设密闭垃圾道或用料斗装运,严禁抛撒。42
a)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b)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c)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d)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e)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f)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3)运输遗洒的控制a)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潜在运输遗洒的情况,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b)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c)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d)按地方规定和指定的地点弃运废弃物。(4)易燃、易爆及化学危险品、油品的控制a)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项目使用的易燃、易爆及化学危险品、油品,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b)施工现场设立封闭式存放区,不同性质、不同应急响应方法的物品应单独存放,提供适宜的贮存环境,使用密闭式容器贮存,防止泄漏;c)专人负责保管,严格领用审批手续,做好发放记录,定期进行清点,控制库存量;42
a)易燃、易爆及化学危险品、油品使用前,应组织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产品使用说明执行;b)施工过程按规范使用专用容器和工具进行操作,避免遗洒;c)备好防护用品,做好应急准备。(5)固体废物的控制a)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可能产生的固体废物,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b)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c)对废物进行分类管理,有毒有害废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单独存放,设专人负责管理,设有防雨、防流失、防泄漏、防飞扬等设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标识,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d)对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处理能力予以处置,减少浪费,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e)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6)光污染的控制a)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项目潜在的光污染源,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b)施工现场夜间室外照明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c)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7)火灾爆炸事故的控制a)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项目潜在的火灾、爆炸点,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b)对现场人员进行消防意识教育和消防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的消防意识。c)对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存放,满足存放条件要求。d)对木工棚、油料库、化学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区域,按消防规定配备环保型灭火器,做好应急准备。42
a)建立和完善现场消防管理制度,每月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b)发生紧急情况时,按应急预案执行。(8)生产生活污水的控制a)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污水源,进行污水收集、排放规划,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b)混凝土搅拌站、输送泵及洗车池等排水点设置沉淀池并定期清理,污水经二级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重复利用。c)生活区污水集中收集沉淀后排放,食堂应设隔油池,餐具清洗处应设过滤设施。d)现场固定式厕所设简易化粪池,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e)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f)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g)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9)土壤保护a)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分析识别可能造成土壤破坏的情况,采取措施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b)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10)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a)施工前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42
b)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c)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d)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4.4.6.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a节材措施(1)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在组织进行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2)采购人员应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b结构材料(1)项目经理部应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6)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c围护材料(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42
(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6)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7)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d装饰装修材料(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2)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3)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4)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5)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6)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e周转材料(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5)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6)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7)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4.4.6.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42
a提高用水效率(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8)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b非传统水源利用(1)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4)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5)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c用水安全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4.4.6.6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a节能措施(1)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42
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b机械设备与机具(1)总部和公司应建立和完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c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d施工用电及照明(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42
4.4.6.7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a临时用地指标(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b临时用地保护(1)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c施工总平面布置(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4)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4.4.6.8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1)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42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4.4.6.9对专业、劳务分包和物资供应、设备提供等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及其控制要求,项目经理部应通过告知书、安全生产协议、交底、教育等方式通报供方及合同方。1.1.1应急准备和响应4.4.7.1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紧急情况,并针对识别的紧急情况制定适宜的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准备需求。4.4.7.2紧急情况的识别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周边环境进行,常见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化学危险品泄露、土石方坍塌、模板坍塌、建筑物坍塌、脚手架倒塌、大型设备倒塌、台风、泥石流等。4.4.7.3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考虑:a)现场危险品的类型,如存在易燃液体,贮罐、压缩气体等,以及发生溅洒或意外泄漏时的应对措施;b)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类型和规模的预测;c)处理紧急情况或事故的最适当方法;d)内、外部联络计划;e)把环境损害降到最低的措施;f)针对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或事故的补救和响应措施;g)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培训;h)定期进行应急演练;i)关键人员和救援机构(如消防、泄漏清理等部门)名单,包括详细联络信息;j)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k)周边设施(如工厂、道路、铁路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l)邻近单位相互支援的可能性。4.4.7.4施工现场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设施、物品、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持完好状态。4.4.7.5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按预案组织进行应急响应。事故后42
应对预案的制定和响应情况进行评价,并考虑制定和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需要,必要时对预案进行更新完善。1.1检查1.1.1监测和测量4.5.1.1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组织做好绿色施工的监测和测量,内容包括:a)影响环境的关键特性(如噪声、室内装饰材料有害物质含量、石材放射性及污水的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温度和酸碱度等);b)管理方案、运行标准及相关体系文件的实施情况;c)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等。监测应做好记录,表式如下:噪声监测记录区域/项目:编号:主要作业活动监测设备及编号监测点示意图监测结果次数监测时间实测值dB标准限值dB是否超标12345综合分析:整改事项(或整改通知单编号):监测人:监测日期:年月日绿色施工监测记录42
受监测单位/区域/项目:编号:管理方案制定及实施情况运行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定及实施情况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综合效果评价:整改事项(或整改通知单编号):监测人:监测日期:年月日4.5.1.2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对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1.1.1合规性评价4.5.2.1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定期组织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情况进行评价,保留评价的证据,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合规性评价记录的表式如下:合规性评价表序号环境因素/危险源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评价结论总体评价:评价人: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日期年月日4.5.2.2合规性评价的证据可以是以下部分或全部:a)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开具的守法证明b)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废水排放·废气(锅炉烟尘、SO2,工业粉尘,涂装及粘接的苯系物等)排放·施工现场场界噪声c)废弃物依法处置记录·生活垃圾处置记录·建筑垃圾处置记录42
·危险废物处置记录d)节能降耗统计记录(可行时)·万元产值能耗·节电、节水、节材统计数据e)装饰装修工程室内建材及工程产品环境指标的检测记录f)危险化学品及消防管理的记录·危险化学品清单及控制记录·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的记录a)其他要求的实施情况b)其他证据4.5.2.3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按照《绿色施工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项目绿色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高绿色施工水平。1.1.1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3.1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对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情况进行分析、评审和处置。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有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态扩大,减小不利环境影响。4.5.3.2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根据不符合的性质和统计分析结果,识别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需求,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保存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相关证据。记录表式如下: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记录□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编号:(潜在)不合格/不符合描述:原因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制定人:年月日实施部门(单位):完成期限:年月日审批意见:批准人:年月日实施情况及验证结论:验证人:年月日注:应保存纠正措施实施结果的有关记录。42
1.1.1记录控制4.5.4.1总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结果。绿色施工的记录可包括:a)抱怨记录;b)培训记录;c)过程监测记录;d)检查、维护和校准记录;e)有关的供方与承包方记录;f)偶发事件报告;g)应急准备试验记录;h)审核结果;i)管理评审结果;;j)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的决定;k)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记录;l)重要环境因素记录;m)会议记录;n)环境绩效信息;o)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记录;p)和相关方的交流。4.5.4.2项目经理部应编制记录管理清单,把记录的收集(生成)和保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记录管理清单格式如下:记录管理清单序号记录名称编号记录人保管人保管期限备注编制:批准:年月日4.5.4.3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记录,由责任人员按相应的格式随工作进展如实填写;分承包方生成的记录,由项目经理部相应责任人员及时收集,并统一编号整理。有编号标识规定的记录按下列规则编号:顺序号—年度(如001—2007)。4.5.4.442
项目经理部应注意管理手册中涉及但没有规定格式的记录,如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资料、各类会议记录(纪要)、重要电话记录、声像荣誉资料、各类媒体信息等,都应纳入记录控制范围。4.5.4.5记录的贮存应保证安全且方便查找。书面记录其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由专人负责保管。记录应分类装盒存放,并按分类编制索引目录,以便查阅。电子记录应注意备份保存,定期拷贝。4.5.4.6下列记录应归档保存(可能时同时提供书面和电子版本):a)工程项目技术资料;b)重要会议纪要或记录;c)其它需要归档保存的记录。4.5.4.7借阅记录必须经记录主管负责人批准签字并予以登记,阅完后及时收回。记录管理人员在出借记录资料时,应确认借阅人的身份,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记录借阅登记表序号记录名称编号借阅人批准人借阅日期归还日期1.1.1内部审核4.5.5.1局每12个月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判定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企业的要求,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实施和保持,并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4.5.5.2局内部审核一般采用集中审核的方法,根据审核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进行现场审核,编写综合内部审核报告。4.5.5.3审核准则包括ISO9001、ISO14001、GB/T28001、《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及本实施手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等;范围包括所有的标准条款、所有的分支机构、所有的产品类型。4.5.5.4企业管理部会同建筑事业部编制内部审核方案,确定内审组长,选派内审员,确定具体审核范围,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组织实施。4.5.5.5由审核组长组织编制审核计划,协调内审过程,编写内审报告,并跟踪不符合的纠正措施落实情况。内审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保证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内审计划表式如下:42
内部审核计划表受审核方:编号: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组成员日期审核区域/项目审核的过程/要素审核员审核组长:年月日管理者代表:年月日4.5.5.6内审员应提前做好检查表,做好记录。对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情况,应组织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验证。内审检查表和记录表式如下:内部审核检查表受审核方审核编号审核区域检查表号审核内容审核准则□GB/T19001—2000;□GB/T24001—2004;□GB/T28001—2001;□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实施管理手册:版。审核要点:审核员:年月日审核组长:年月日42
内部审核记录表受审核方:检查表号:审核记录:部门负责人陪同人审核员注:背面记录的内容同样有效。年月日1.1管理评审4.6.1局每12个月应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当内外环境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或出于持续改进等目的认为有必要时,董事长或总经理可临时决定进行管理评审。4.6.2管理评审计划由企业管理部负责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经董事长或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4.6.3管理评审以会议方式进行,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主持,管理者代表组织,企业管理部协调承办。局领导层成员、总部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需要时分公司主要领导或体系分管领导、分公司体系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可参加。具体参加人员在管理评审计划中明确。管理评审计划表式如下:管理评审计划编制日期:编号: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审内容准备资料部门准备资料提交时间编制:年月日审批:年月日4.6.4各相关部门和分公司应按照计划的要求准备评审资料,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会议由企业管理部负责记录。4.6.5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具体输入在评审计划中提出要求,通常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内部审核的结果;b)42
顾客及各相关方的信息反馈(如顾客满意度、顾客及相关方投诉、回访保修信息、各级政府通报、有关媒体报道等);a)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反映过程管理的各种奖项、竣工交验情况等);b)HSE管理绩效(安全文明工地等奖项、事故、事件、不符合等情况);c)合规性评价的结果(遵循法规情况,受奖励、处罚、通报情况等);d)管理方针的适宜性,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e)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在改进管理体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f)以往管理评审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g)法律法规和客观环境等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h)改进管理体系的建议。4.6.6评审输出4.6.6.1管理评审由企业管理部整理形成报告,管理者代表审核、董事长或总经理审批后发放至局领导、总部相关部门和各分公司。评审报告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实现方针、目标所需的改进;c)与顾客及各相关方要求有关的改进;d)资源等其他改进需求。另外,还要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报告格式如下:管理评审报告报告日期:编号:评审内容评审结论与决定发放范围编制:年月日审批:年月日注:评审的详细情况见附页。4.6.6.2评审决定的事项由相关局领导组织落实、跟踪,责任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并记录。管理者代表对评审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2
附录附录A“固体废物排放”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提示)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其他要求适用条款实施情况评价结论固体废物排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五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六条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第四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处置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第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第十四条 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不得丢弃、遗撒建筑垃圾,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第十六条 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因建设等特殊需要,确需临时占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的,应当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42
附录B项目各岗位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下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仅是提示性的。由于各项目经理部的岗位设置不同,职能分配情况不同,因此不可能与各项目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合理进行职责和权限分配,以保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B.1项目经理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组织宣传贯彻绿色施工管理方针和管理总目标。2明确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目标并分解落实。3根据项目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4组织项目管理和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编制项目管理策划书、施工组织设计等策划文件。5审批项目受控文件清单和记录管理清单,搞好文件和记录档案管理。6组织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计划,确保完成成本控制目标。7建立适当的沟通、协商和信息交流渠道,负责施工期间的顾客沟通,对项目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如生产例会)8组织项目人员学习标准、规范和管理手册及其他有关知识,进行安全生产和环境管理教育,满足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9组织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方案的编制和实施。10组织项目风险控制和绿色施工管理策划并组织实施。11组织搞好施工现场管理,满足顾客要求和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12审批项目采购文件;当供应商由项目负责评价时,审批合格供应商名录。13审批项目编制的不符合处置方案,督促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不符合的处置。14组织相关信息分析,审批项目制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15组织项目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工作氛围。16组织制定并实施合同履行控制方案,注重项目工期管理。17落实资金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合理使用项目资金。18组织做好分包队伍管理,做好工程计算工作。19负责策划并组织实施收尾工作及工程款回收工作。20本管理手册规定的其他管理职责和权限。42
B.2项目生产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具体职责由项目经理确定)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协助项目经理宣传贯彻绿色施工管理方针和管理总目标。2参与项目管理和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3负责施工生产过程的管理,落实管理手册和各项策划文件的规定。4负责现场绿色施工管理,落实各项管理方案和规章制度。5协助项目经理建立适当的沟通、协商和信息交流渠道,对项目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6协助项目经理组织项目人员学习标准、规范和管理手册及其他有关知识,进行安全生产和环境管理教育,满足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7协调工程项目的产品保护、标识、可追溯性,搞好顾客财产管理。8搞好施工现场CI管理和文明施工管理,满足顾客要求和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9协助项目经理搞好分包队伍管理,落实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10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管理职责和权限。B.3项目合约经理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贯彻总部绿色施工管理方针和管理总目标。2明确项目合约管理目标并分解落实。3组织进行履约策划,编制并实施合同履行控制方案。4负责对总包方的工程结算管理和现场签证管理。5负责对分包方的结算和签证管理。6按合同约定及时收取工程款。7组织项目成本分析,提出改进意见。8本管理手册规定和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管理职责和权限。42
B.4项目技术负责人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协助项目经理组织产品实现的策划,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策划文件,组织办理审批及更改。2组织实施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组织实施项目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策划。3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文件的控制,包括图纸、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标准、规范、规程、图集等的控制。4全面负责工程记录和档案管理。5负责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组织实施施工过程的设计。6负责工程技术方面的顾客沟通,对项目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7协助上级技术质量部门进行设计分包,组织进行深化设计。8参与或主持编制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方案和管理规划,落实相关责任。9负责实施对委托试验室的评价,组织项目的产品监视和测量活动,以及重大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监测。10组织编制项目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落实应急准备和响应。11组织进行合规性评价。12分管项目测量设备的控制13编制项目不符合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14根据相关信息的分析情况,制定项目的纠正和预防措施。15本管理手册和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B.5项目质量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负责工程质量的现场监督检查和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2负责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置,发现严重不合格品及时报告技术负责人,并负责处置后的质量验收与评定。3按分工做好记录的控制4行使现场质量奖惩权。5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42
B.6项目安全员/环境管理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组织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绿色施工管理教育。2参与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策划,参与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3负责项目相关法律法规的识别、收集和提供。4参与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方案及技术措施方案的制定,落实相关责任。5巡回进行绿色施工管理检查,对关键特性参数定期进行监测,发现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6负责应急准备检查,按应急预案进行响应。7按分工做好记录的控制。协助技术负责人进行合规性评价。8行使绿色施工管理奖惩权(安全生产、环境管理、文明施工)。9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B.7项目施工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参与产品实现策划,协助技术负责人编制必要的作业指导书,进行专业技术交底。2按分工做好相关文件和记录的控制。3协助项目经理、副经理搞好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4参与项目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管理。5参与项目管理方案的制定,落实管理方案及技术措施方案相关的事项。6协助技术负责人搞好施工过程的深化设计。7按分工实施施工过程及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按应急预案实施准备和响应。9参与不合格品及不符合事项的处置。10参与相关信息分析,协助技术负责人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11负责分管专业的施工生产调度与协调,及时沟通有关信息。12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42
B.8项目试验取样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按规定对原材料和过程半成品进行取样送验。2负责现场标准养护室的动态监控,满足试块养护要求。3按分工做好记录的控制。4及时沟通相关信息。5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B.9项目材料员和保管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负责工程项目的物资控制,包括经上级授权对物资供应商进行评价、实施招标采购、做好进场物资的验证和记录、物资保管、标识等。2负责顾客提供物资的控制。3监督检查分包商自行采购物资的控制。4按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方案的规定,负责工程项目易燃、易爆、化学品、油品等物资的控制,落实相关责任。5按应急预案实施准备和响应。6负责不合格物资的处置和记录。7按分做好记录的控制,及时沟通相关信息。8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B.10项目机械管理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负责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转状态。2负责现场设备操作人员的上岗资格检查。3负责顾客提供机械设备的控制。4参与项目绿色施工管理,负责机械设备相关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5按应急预案实施准备和响应。6按分工做好记录的控制,及时沟通相关信息。7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42
B.11项目计量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负责现场测量设备的控制,包括建立设备台帐、按规定周期送检、做好检定记录和标识、搞好设备的使用管理等。2负责顾客提供的测量设备的控制。3负责分包方测量设备的监督管理。4按分工做好记录的控制,及时沟通相关信息。5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B.12项目预算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在项目合约经理领导下实施项目的预算管理。2及时收集整理现场签证资料,办理与发包方签证。3审核分包签证,办理分包结算。4参与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及时沟通相关信息。5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B.13项目成本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实施项目的成本管理。2定期检查成本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3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提出改进意见。4参与项目经济活动,及时沟通相关信息。5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B.14项目资料员序号管理职责和权限1实施项目的文件控制,做好文件的报批、收发、标识、记录、更改等。2收集整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和其他记录资料。3协助技术负责人的工作,参与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4及时沟通相关信息。5项目经理分配的其他职责和权限。4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故障检修与设备完好技术标准实施手册
- 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与煤矿维简费管理实施手册
- 书名:《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贯彻执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实施手册
- 对最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新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新规范(2002—2003)年实施手册
-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手册
- 防水工程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规范实施手册
- 制加工企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求与清洁生产标准实施手册1
- 大有期货sql2005集群实施手册
- 峰峪收费站6s精细化管理实施手册-新
- netbackupfororacle备份实施手册
- sapbusinessone实施手册
- solaris10与emccx3-10c实现fc-san实施手册v2
- 中国象棋金山中学社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手册打印0-副本
- 众博立餐饮管理系统实施手册
- 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实施手册
- 最新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国家及行业标准实施手册
- 标清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工程实施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