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2.50 KB
- 6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程序文件汇编版本号A/0日期2011/4/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依据(GB/T19001-2008idtIS-9001:2008标准GB/T24001-2004idtIS-14001:2004标准GB/T28001-2011及GB/T50430-2007标准)编写编制:XXX审核:XXX批准:XXX文件编号:STZN/QES-CX-2011受控状态:发布日期:2011年4月1日实施日期:2011年4月1日江苏xxxxx限公司发布59
程序文件汇编程序文件目录序号程序文件名称程序文件编号主控部门页数1文件控制程序STZN/QES·CX01-2011办公室22记录控制程序STZN/QES·CX02-2011办公室6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STZN/QES·CX03-2011工程技术部84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STZN/QES·CX04-2011工程技术部115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STZN/QES·CX05-2011办公室146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STZN/QES·CX06-2011办公室177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控制程序STZN/QES·CX07-2011工程技术部198管理评审控制程序STZN/QES·CX08-2011办公室219内部审核控制程序STZN/QES·CX09-2011办公室2410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STZN/QES·CX10-2011办公室2711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STZN/QES·CX11-2011工程技术部3012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STZN/QES·CX12-2011安全设备科3213培训控制程序STZN/QES·CX13-2011办公室3414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STZN/QES·CX14-2011工程技术部3615环境运行控制程序STZN/QES·CX15-2011工程技术部3816环境监测控制程序STZN/QES·CX16-2011安全设备科4417施工安全运行控制程序STZN/QES·CX17-2011安全设备科4718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控制程序STZN/QES·CX18-2011安全设备科521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STZN/QES·CX19-2011工程技术部5520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STZN/QES·CX20-2011办公室5859
程序文件汇编一、文件控制程序(STZN/QES·CX01-2011)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的文件管理,确保文件起草、印制、发放、保管等工作统一规范,防止文件的丢失、误传和误用,确保工作场所得到并使用有效版本文件,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项目部。3.职责3.1总经理:负责《管理手册》的审批。3.2管理者代表:负责《程序文件》的审批。3.3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负责三级文件的审批。3.4办公室:负责《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管理。3.5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管理工作。4.程序4.1文件的分类和层次4.1.1文件的分类a.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第三层次文件(如: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管理规定、工作手册等)。b.合同文件:施工合同、分包文件、供货合同等。c.技术文件:图纸、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等。d.外来文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e.其他文件:包括公司其他管理文件及上级下发的文件。4.1.2文件的层次a.第一层次文件:管理手册。b.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c.第三层次文件:包括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管理规定、工作手册等。4.2文件的编制和审批4.2.1管理体系文件a.《管理手册》由办公室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b.《程序文件》由办公室组织文件编写小组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c.《第三层次文件》由主控部门、项目部起草,本部门负责人会审,公司主管领导批准。4.2.2技术文件a.《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制,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59
程序文件汇编b.《施工方案》由各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公司工程技术部批准。4.3文件的编号4.3.1文件管理要建立文件编号系统,具体编号方法详见本程序附件。4.3.2所有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办公室统一实施编号。4.4文件的控制4.4.1办公室对上级下发的及公司下发的所有文件实施控制,建立《文件收文/控制清单》。每年更新一次并下发给各部门、项目部。4.4.2工程技术部负责对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外来文件实施控制,建立控制清单,并随时进行更新。4.5文件的发放、签收4.5.1文件发放前由主管领导识别其适用性并明确发放范围。4.5.2办公室负责文件的发放,建立《文件发放记录》。文件发放采用网络发文的形式,对特殊情况进行书面发文。收文单位在收到文件(网上/书面)后填写本部门的《文件收文/控制清单》,对收到的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4.5.3办公室应确保在对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岗位和其他使用处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4.6体系文件的使用和保护4.6.1各单位要保持文件清晰,应注明日期(包括修改日期),标识明确、易于查找、妥善保存。4.6.2当文件使用人的体系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可到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换取新文件。新文件仍沿用原发放号码。4.6.3文件发生丢失,其持有人应申请补发。4.7体系文件的评审4.7.1文件发布前由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文件进行评审,不适用则进行修改。4.7.2管理体系文件的评审应形成文件评审记录。4.8文件的修改与更新4.8.1修改权限a.《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修改时,应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进行修改。b.《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提出修改意见,总经理批准。c.《程序文件》由各主控部门提出修改意见,管理者代表批准。d.第三层次文件由编写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公司主管领导批准。4.8.2修改方式a.修改部门以《文件修改通知单》形式下发更改内容,并确定具体更改方法。b.局部更改:划改:当更改内容不多,更改字数在3059
程序文件汇编个以内时,采取双划线更改形式。用双划线划掉要修改的部分,在文件的空白处填写更新内容,并用划线连接新旧两部分;圈改:当更改内容涉及整段变动或更改字数超过30个以上时,应采取圈改方式。用单线圈起要修改的段落或内容并注明见文件修改通知单。c.文件经过一定次数修改后或文件需要更新时,由原编制单位确定重新换版、印发。同时应注明原版本作废。4.9体系文件的失效、作废、回收和处理4.9.1失效或作废的体系文件由办公室按原发放范围从所有使用场所及时收回,按《文件回收、处理记录表》统一处理。4.9.2有保存价值的作废文件或因出于法律、法规要求,保留信息的文件和资料应进行相应的“作废”标识后方可留存。4.9.3体系文件持有者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离开原工作岗位,应交回持有的文件。4.10文件的复制4.10.1《管理手册》未经总经理批准不得复制。4.10.2程序文件和其他受控文件的复制必须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并在发文登记表上记录复印的份数及发放范围,资料员负责复制、编号、发放。4.11外来文件的识别4.11.1对涉及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要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进行控制,按4.5规定执行。4.12文件的借阅4.12.1文件借阅要填写《文件借阅记录表》,并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返还。4.12.2文件修订状态的识别: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第三层次文件中标明发行版本和修改状态以便得到识别。5.相关文件5.1控制程序见《程序文件目录》5.2第三层次文件见《第三层次文件目录》6.记录6.1《文件收文/控制清单》6.2《文件更改记单》6.3《文件发放记录表》6.4《文件回收、处理记录表》6.5《文件借阅记录表》59
程序文件汇编附录:A公司第一层次文件编号:STZN(四通智能)/QES·SC(管理手册)/年份B公司第二层次文件编号:STZN(四通智能)/QES·CX(程序)/序号/年份C公司第三层次文件编号:STZN(四通智能)/文件代号/年份/序号D记录编号:STZN(四通智能)/QESR/标准号/序号59
程序文件汇编二、记录控制程序(STZN/QES·CX02-2011)1.目的通过记录的控制,为工程质量的符合性和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绩效提供证据。2.范围适用公司体系运行所形成的关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所有记录的控制。3.职责3.1办公室:负责与管理体系活动有关的记录的监督管理工作。3.2工程技术部:负责工程记录的监督管理。3.3公司各部门、项目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填写、收集、保存工作。4.程序4.1记录的形式:记录的形式主要采用书面形式和电子文件形式予以实现。4.2记录的标识:公司所有管理体系运行记录以分类编目的形式进行标识,按记录形成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并将名称、接受日期、移交人等逐项进行登记。4.3记录的分类4.3.1记录分为工程记录和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工程记录包括:国家及地方规范、标准规定的工程施工、验收必须提供的相关记录;体系运行记录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记录。4.3.2与质量活动相关记录。包括产品监视测量、不合格处置、产品标识与追溯、紧急放行以及让步接收、统计技术应用、质量计划、各种沟通等方面的记录。4.3.3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记录:包括环境因素与危险因素识别和评价、运行控制、相关的监测、应急与响应措施、相关方调查与评价、对相关方施加影响、节能降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相关记录。4.4填写要求4.4.1记录所有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填写及时。记录内容应确保真实、字迹清晰。检测数据必须填实测值,记录必须有填写人全名及填写日期。4.4.4记录不可更改,只许更正,更正后要签名及填写更正日期,以示对更正负责。4.5记录收集与保存4.5.1公司各部门、项目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各种记录,记录应有专人进行分类管理,在记录保存期限内妥善保管。4.5.2记录应分类装袋(盒)存入专柜,注意防火、防潮、防虫咬、防鼠害,必要时要加锁封闭保存。4.6记录的保存期59
程序文件汇编4.6.1工程记录:永久性保存4.6.2体系运行记录:保存期限为三年。4.7记录的查阅、借阅经保管单位负责人同意,相关单位人员可在保存处查阅。如需借阅,应经保管单位负责人同意,并进行借阅登记,限期归还。4.8记录的销毁4.8.1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报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销毁,销毁前应做销毁记录:记录被销毁的记录名称、销毁日期、执行部门、执行人(2人以上)等,应保存销毁申请及相关销毁记录。5.相关文件——国家及地方规范、标准及其它相关工作程序59
程序文件汇编三、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STZN/QES·CX03-2011)1.目的对公司施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得到控制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和项目部施工活动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3.职责3.1管理者代表:审批公司重要环境因素。3.2工程技术部:对公司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3.3各部门:负责对《公司环境因素清单》与《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涉及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4.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公司应识别环境因素,通过评价确定出重要环境因素,从而实施控制。4.1.2工程技术部对公司办公活动、施工活动、产品实现等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填写公司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4.1.3各部门、项目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4.1.4识别时,应识别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以及六个方面。(1)三种时态:a.过去:过去曾发生过,其环境影响遗留至现在的环境因素。b.现在:现场正发生着影响的环境因素。c.将来:正在使用的完工工程能产生的环境因素。(2)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正常施工和维修活动中不断出现的环境因素。如扬尘、施工噪声。b.异常状态:非正常但可预见的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因素如设备开机、停机或维修时。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何时发生,且可能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等。(3)六个方面: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污染、能源、资源的消耗、其他环境因素。4.2环境因素的评价4.2.1采用的评价方法是:是非判断法和打分法。4.2.2是非判断法:59
程序文件汇编a.现场管理未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因素;b.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环境因素;c.涉及到地区性突出的环境问题的环境因素;d.化学危险品涉及的环境因素;e.消耗量大的能源、资源消耗;f.有较大节约的潜力的原辅材料消耗;g.一旦发生可能引起重大环境事故或影响的环境因素;h.相关方有合理抱怨的环境因素;i.现有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环境因素。4.2.3凡与以上准则相吻合的直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除此之外的环境因素用打分法来评价。4.2.4环境因素评价打分项目A发生频次B影响范围C影响程度D社区关注度评价标准持续发生间断发生偶然发生超出社区周围社区场界内严重一般轻微非常关注一般关注基本关注打分5315315315314.2.5每一环境因素的分值有一个等于5或A+B+C+D≥10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4.2.6工程技术部将用两种方法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汇总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4.3环境因素更新4.3.1工程技术部每年一季度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对新的环境因素进行确认,并更新公司的环境因素清单。4.3.2新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依据《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对比,识别是否有新的环境因素发生。如有,应将其填写在评价表上,上报工程技术部。工程技术部对新环境因素按本程序4.2进行评价,必要时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进行修订。4.3.3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工程技术部应及时组织与下列活动有关的人员进行环境因素的再识别与评价,作必要的更新。a.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更时;b.本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c.相关方有合理报怨时;4.4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59
程序文件汇编对登录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尽量体现在环境目标、指标以及环境管理方案中,或通过相应的环境管理程序加以控制。对因经济与技术等条件暂时无法实施时,要做出具体的安排减少环境影响。4.5记录的控制: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相关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5.相关文件5.1《记录控制程序》5.2《环境运行控制程序》6.记录6.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6.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59
程序文件汇编四、危险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STZN/QES·CX03-2011)1.目的为识别危险因素、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级别、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对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辩识、评价和控制工作。3.职责3.1管理者代表:批准公司的《重要危险因素清单》。3.2工程技术部: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负责编制公司的《危险因素辨识清单》、《重要危险因素清单》。3.3各部门:对公司的《危险因素辨识清单》、《重要危险因素清单》中涉及到本部室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3.4项目部:负责对本部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将本部门的《重大危险因素清单》报工程技术部审批确认后进行有效控制。4.程序4.1辨识、评价、控制的工作原则4.1.1预防原则:依据公司各部门和施工现场及办公场所所涉及的活动范围、危害的性质以及时间、风险的特点,对危险因素辨识、评价、控制进行动态管理。4.1.2分级原则:按选取的方法确定危险级别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4.1.3一致性原则:依据施工生产活动的特点及隐患,按确定的方法,确保辨识、评价、控制措施的一致性。4.2辨识范围4.2.1设备采购、设备设施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所有运行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4.2.2公司总部和相关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进入作业现场的相关方人员的活动)4.2.3工程施工活动4.2.4办公场所、宿舍、食堂。4.3危险因素辨识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4.3.1三种状态a.正常(例如:每天正常施工过程)b.异常(例如:停机、检修、停工)c.紧急(例如:火灾、爆炸、坍塌)4.3.2三种时态a.过去(例如:已发生过的伤害事故)59
程序文件汇编b.现在(例如:作业活动、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c.将来(例如:作业活动将发生变化,设备设施新购、改进、报废活动时的安全控制状态)。4.4辨识方法4.4.1用现场观察和工序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辩识。应结合施工过程、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状态及作业环境、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因素进行危险因素쾩识。4.5风险评价4.5.1采用LEC评价法(即: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危险因素进行䅷体诤价:a.确定危险性评价公式:D=L*E*CD:危险性分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b.分别赋于L.E.C分值如下: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是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3每周一次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仅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59
程序文件汇编C—分数值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性100多人死亡40一人死亡15重伤7受轻伤3重大关注1引起注意c.按以下分值划分危险等级D—分数值危险程度危险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一级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二级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三级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四级<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五级4.5.2确定重要风险和不可允许风险(3)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将LEC评价法评价出的五级危险因素,划分成以下三种风险。a.极其危险(一级)为不可容许风险,坚决杜绝出现。b.高度危险(二级)和显著危险(三级)为重要风险。c.其他等级危险(四级、五级)为可容许风险,既一般风险。(2)工程技术部依据上述划分原则,将不可容许风险和重要风险汇总,形成公司《重要危险因素清单》,报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到总部各部门和项目部。4.6风险控制4.6.1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a.对不可容许的风险,必须坚绝杜绝,如出现此类危险应停工整治。b.对于重要风险要消除转移、降低、监测管理控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c.对可容许风险应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4.6.2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消除的原则,其次考虑转移、降低和监测管理。使用个体防护是最后的手段。4.6.3风险控制的策划如下: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59
程序文件汇编风险等级控制手段是否监测不可容许风险停工整治,降低风险后,方可继续作业,是重要风险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降低风险。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的生产时,应采取应急措施。是可容许风险不需要专项的控制措施,但应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否4.6.4各部门对本部门的重要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并上报工程技术部审批。4.7危险因素更新4.7.1每个新开工项目都要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危险因素辨识,按4.4执行。4.7.2工程技术部每年一季度更新公司的危险因素清单,更新时应考虑每个新开工工程及其它生产活动的更新情况。4.7.3当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及时更新a.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发生变化b.生产活动发生变化c.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发生变化d.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的要求e.事故、事件、不符合出现后的评价结果f.主要原辅材料发生较大变化g.相关方报怨或要求h.设备设施发生较大变化i.其他情况需要时4.7.4工程技术部对危险因素辩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5.相关文件5.1《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5.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6.记录6.1《危险因素辨识清单》6.2《重要危险因素清单》59
程序文件汇编五、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STZN/QES·CX03-2011)1.目的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以便及时获取并识别出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及服务中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保持最新版本。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中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与获取。3.职责3.1管理者代表:审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3.2办公室:负责组织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汇总、发放。3.3各部门:制定本部门的法律法规清单,并贯彻执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程序4.1获取范围4.1.1法律法规a.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b.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4.1.2其他要求a.行业协会的条例、规章。b.上级机构的文件、规定。c.相关方的要求和公司内部制度及标准。4.2获取途径与适用性判定4.2.1国家及地方颁布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由主管部门通过国家出版发行的报刊、书籍和上级机关下发的文件,各种媒体发布的消息,以及电话咨询、网络等途径获取后填写《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上报工程技术部。4.2.2办公室根据各主管部门上报的法律法规清单,结合公司的生产活动及产品服务中的质量管理活动、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因素的适用性和现时符合性编制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4.2.3各部门、项目部负责人应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传达给本部员工,并遵照执行。4.3法律法规的更新59
程序文件汇编4.3.1每年第一季度,由办公室负责与各主管部门沟通,确定新增加的法律法规,删减不适宜的法律法规,并及时更新公司的法律法规清单。4.3.2办公室每年组织法律法规的相关部门对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作评审,见《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5.相关文件5.1《文件控制程序》5.2《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6.记录6.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6.2《法律法规获取及确认清单》59
程序文件汇编六、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STZN/QES·CX06-2011)1.目的为确定本公司的各项活动、产品和服务符合法律、法规与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并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进行定期评价。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3.职责3.1办公室:负责组织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定期评价公司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3.2办公室:负责对公司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作出评价。3.3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公司在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做出评价。3.4质安部:负责对技术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做出评价。3.5经营部: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评价。4.程序4.1合规性评价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本行业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相关方要求等。4.2对遵守情况的评价控制4.2.1例行评价:办公室组织办公室每年一次对适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编写《合规性评价报告》,并将合规性评价的结论上报公司的管理评审。4.2.2不定期评价: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如存在下述情况下,由工程技术部和办公室及时对变化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a.新材料的引进;b.环境因素发生变化;c.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更;d.组织机构调整,部门环境职责发生变化;e.其他需重新评价的情况。4.2.3评价内容评价应包含所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具体条款内容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应遵守的主要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重点评价以下内容:a.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的执行情况;b.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情况;59
程序文件汇编c.业主对环境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d.公司对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e.对合同的履约情况;f.企业正常运行时对法律法规要求的执行;4.3评价后的处理4.3.1由工程技术部保持召开合规性评价会议的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和合规性评价报告等相关记录。4.3.2对评价发现的不符合项,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并由工程技术部保存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资料。5.相关文件5.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5.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9
程序文件汇编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STZN/QES·CX07-2011)1.目的制定目标和指标,并量化分解到公司各部门,通过管理方案来保证目标指标的实施,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以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编制控制。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审批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3.2工程技术部:负责制定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每季度对项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3.3各单位:依据公司制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针对各单位的重大环境因素和重要危害源制定本部门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组织实施并报工程技术部审批。4.程序4.1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4.1.1根据辨识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依据法规和其他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4.1.2根据辨识评价出的职业健康安全,不可容许风险和重要危险源,依据法规和其他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管理方案。4.1.3管理方案应确定能够实现环境目标、指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方法和可供选择的技术措施,完成时间和进度要求及责任单位。4.2管理方案的审批4.2.1公司制定、修订后的方案应形成文件,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到各单位;4.2.2为保证管理方案的实施,总经理应保证落实所需的资源;4.2.3各单位对公司环境/安全目标分解制定本部门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4.2.4各单位针对制定的目标指标编制管理方案,并由单位负责人审核,报工程技术部审批;4.3管理方案的检查及修订4.3.1工程技术部工程技术部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4.3.2各单位体系负责人对本部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每月进行检查和考核,填写《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考核记录表》;4.3.3当公司的活动、产品、过程和服务发生变化时,主管部门应及时更新或调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正常情况下在年度管理评审会上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审,为制定新的目标指标提供依据。5.相关文件59
程序文件汇编5.1《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控制程序》5.2《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3《环境绩效控制程序》6.记录6.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6.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考核记录表》八、管理评审控制程序59
程序文件汇编(STZN/QES·CX08-2011)1.目的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使管理体系适应公司施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内外部条件的变化,确保方针目标的实施。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工作。3.职责3.1公司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管理评审报告。3.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汇报体系运行情况,审核管理评审报告。3.3办公室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管理评审前的策划,收集汇总评审材料;对评审报告的结论进行跟踪,并保存记录。3.4各要素的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按管理者代表下达的评审计划准备评审资料;执行评审后的决定,落实评审后的改进工作。4.程序4.1总则4.1.1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一般间隔不超过12个月。4.1.2遇到下列情况,由总经理决定增加评审次数:a.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b.发生了重大事故或投诉;c.公司的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动;d.内部审核过程中,发现了重大或倾向性的管理问题;e.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认为必要的情况。4.2评审准备4.2.1管理者代表确定参加管理评审的单位和部门,由办公室下发管理评审的计划并负责收集汇总评审材料。4.2.2评审输入内容a.内部、外部审核情况的报告b.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情况报告c.工程符合情况报告d.往次管理评审跟踪措施情况报告e.市场与顾客信息情况报告f.顾客投诉与要求g.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h.合规性评价的结果i.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j.改进的建议59
程序文件汇编4.2.3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将书面资料送交办公室。办公室提交管理者代表。4.3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公司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管理体系要素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4.4评审的实施4.4.1办公室在评审会前5日向相关部门下发管理评审通知,内容包括:评审时间、地点、参加评审的部门及人员、评审的内容、议程等。4.4.2评审会由总经理主持,各参加人员按规定内容逐项进行评审,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应作出结论或决定。4.4.3评审内容a.就公司各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实施情况,提出改进意见。b.对各管理体系文件适应公司生产、经营和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建议。c.就各部门提出的各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由总经理作出决定。d.对顾客和相关方的重大投诉和要求的信息、重大的工程质量、安全、机械及环境事故进行研究及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e.对内审和外审提出的不符合报告,对已实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f.报告上次管理评审结果的措施完成情况。g.对其他专题性问题的评审,可由总经理确定评审内容。4.4.4办公室负责对管理评审过程进行记录,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报告应包括:评审结论及评审后实施的计划、时间、人员及验证要求等。4.4.5《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审批后,由办公室负责发文至各单位和部门。4.5实施与跟踪验证4.5.1各职能部门根据《管理评审报告》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上报办公室。4.5.2办公室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4.5.3管理者代表对各部门的实施情况及跟踪验证情况进行总结,向总经理汇报整改情况。4.6文件归档管理评审过程中的全部资料由办公室负责存档。5.相关文件5.1《记录控制程序》5.2《文件控制程序》6.记录6.1管理评审计划59
程序文件汇编6.2会议记录6.3会议签到表九、内部审核控制程序(STZN/QES·CX07-2011)59
程序文件汇编1.目的对体系运行的情况进行审核,验证现行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持续改进。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聘任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并规定职责;3.2办公室负责编制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在管理者代表主持下组织实施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3.3各部门、项目部配合完成审核,并对发现的不合格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4.程序4.1管理者代表聘任内部审核员。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4.2编制年度内审计划4.2.1办公室负责根据管理体系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制定“年度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实施。一般情况下,每年对管理体系涉及的部门、项目部审核1次,对重要部门、项目部根据总经理的指令可临时增加审核次数。4.2.2当出现下列情况且必要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进行内部审核。a.公司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b.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变更时;c.第三方审核之前;d.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之前;e.出现重大事故、事件,或发生顾客和相关方连续投诉时。4.2.3“年度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受审核部门、审核内容、审核时间、制定日期及批准人等。4.3审核准备4.3.1在管理者代表主持下,成立审核组,指定组长,成员适当分工。组长负责本次审核的具体组织工作。4.3.2审核组长准备审核的依据文件和专用文件,包括相关标准(GB/T19001:2008、GB/T50430:2007、GB/T24001:2004、GB/T28001:2011三个标准)、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手册、工作程序、第三级文件)、其它相关文件(法律法规、合同、技术标准和有关制度、技术规范和管理文件等)。4.3.3审核组长准备审核的专用记录表格。4.3.4审核组长提前3天向受审核单位确定审核通知,请受审核单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若对计划安排的审核时间有异议,应提前259
程序文件汇编天通知办公室,经协商后可以另行安排。4.4审核实施4.4.1在审核组长的主持下,召开首次会议,进一步确认审核计划,明确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方法、程序及双方的工作职责。做好记录,到会人员签到。4.4.2审核员根据《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进行现场审核(检查),必要时还要增加相关内容的检查,确保审核的独立性。4.4.3审核员通过交谈、阅读文件、检查现场、收集证据、核实被审单位的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按规定做好记录。4.4.4审核员填写《审核检查记录》,若发现问题,由该单位负责人确认,以保证不合格能够被理解,以利于采取相应措施。4.4.5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召集审核组成员会议,讨论审核结果,确认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并填写《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4.4.6由审核组长召集受审核单位负责人、审核组成员及有关人员参加末次会议。末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由审核组长代表审核组报告审核的总体情况和审核结果;宣读不合格报告,由受审核单位领导在不合格报告上签字确认;就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受审核单位进行沟通,并提出纠正、改进建议。4.5内部审核报告4.5.1《内部审核报告》由办公室负责编写,报管理者代表批准。4.5.2《内部审核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和日期、受审核单位、审核依据的文件、审核员名单、受审核单位联系人员和主要参加人员名单、审核综述及结论性意见、不合格汇总表。审核综述中主要陈述方针的贯彻情况、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符合性情况以及现场审核的不符合情况。4.5.3《内部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放相关部门。4.6审核后的跟踪4.6.1受审核部门收到《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后,执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解决,以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4.6.2办公室跟踪不合格实施结果并对不合格纠正措施进行验证。4.6.3对短期内不能整改的不合格,经管理者代表批准,责任部门应制定纠正措施计划,交办公室确认后,按《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纠正,限期整改。审核员对其进行跟踪监督,写出跟踪审核报告。4.6.4审核报告、记录由办公室保存。5.相关文件5.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2《记录控制程序》6.记录59
程序文件汇编6.1《内部审核计划》6.2《不合格及纠正措施报告》6.3《内部审核检查记录》十、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STZN/QES·CX10-2011)1.目的59
程序文件汇编建立公司内部与外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信息交流和协商机制,确保各方进行有效沟通。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与外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3.职责3.1管理者代表:确保信息交流与协商机制的有效运行。3.2办公室:负责收集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方面的重大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和传递。3.3员工代表:组织每年召开集体合同平等协商会议,对涉及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协商和交流,由公司与员工代表协商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意见和要求。3.4员工代表:由公司员工大会选举产生,参与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讨论。3.5各单位:负责收集本部门有关的信息,及时请示主管领导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传递。4.程序4.1交流与协商的内容4.1.1对内交流a.使员工了解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b.了解管理体系运行情况,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献计献策;c.明确存在的问题,以便实现持续改进;d.掌握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得到有效贯彻;e.获取事故、事件等紧急情况,避免事故扩大,减少损失;f.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制定的协商与事故调查的参与;g.公司的各项决定和管理体系与作业现场的任何变化。4.1.2对外交流a.向外部宣传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各种承诺;b.建立收集各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渠道;c.向社会及相关方通报公司质量和环境、健康安全的绩效;d.征求和反馈业主、相关方的建议及投诉。e.其它需交流的信息4.1.3对内、对外交流由归口部门负责、各部门配合,对识别的重大信息传递给办公室协调处理。4.2协商交流的一般形式4.2.1对内交流采用口头、电话、传真、例会、通知、通报和简报的形式。4.2.2对外交流采用电话、传真、走访、信函等形式。4.3交流与协商的管理4.3.1交流的形式应由信息的接收单位识别信息的重要程度自行选择,并对相对重要的信息交流与处理保留记录。59
程序文件汇编4.3.2与业主和相关方的交流a.办公室应把收到的业主、相关方的信息作为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由办公室负责传递。b.质量、环境、安全方面重大信息,各主管部门应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并传递到办公室。c.对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流,不进行外部交流。如个别单位需要进行与外部相关方交流的,由各单位自行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办公室。4.3.3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交流与协商(1)工会负责安排员工代表参与以下内容的协商:a.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制定的评审;b.危险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有关的风险管理决策;c.影响工作场所健康安全的改变。(2)交流协商方式a.在召开年度集体合同平等协商会议时,对涉及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协商和交流,每年不少于一次。b.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会议纪要等记录由工会保存,对员工代表提出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的重大问题由工会负责督促解决。(6)设立公司各级工会主席为职业健康安全员工代表,负责监督公司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体系文件落实情况,为持续改进提出建议。4.4顾客满意的交流机制4.4.1工程技术部及项目部对顾客和相关方,针对公司是否满足其要求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4.4.2信息采集途径a.被动式:来自顾客和相关方的信函、传真、电话、面谈以及各类媒体的反映。b.主动式:通过电话、传真、调查表、回访、座谈等主动了解顾客信息。4.4.3采集信息内容a.对于工程质量、工期的反映;b.对于工程交付及服务的反映;c.对于施工过程环境影响的反映;d.对于施工过程有关保证安全与健康的反映;e.其它方面的反映。4.4.4信息的利用a.平时按本程序4.3.1要求对采集的信息及时分析、评审和处理;b.每年由办公室对收集的各种信息做出总体评价,提交管理评审;c.必要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现持续改进。59
程序文件汇编5.相关文件5.1《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5.2《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5.3《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记录无十一、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STZN/QES·CX11-2011)1.目的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使其了解本公司的管理方针、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59
程序文件汇编标等方面的事宜,促使其自觉保护环境,确保其安全和不受伤害。2.范围适用于与公司有合作协议的相关方及与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相关方。3.职责3.1经营部负责对物资供方施加影响。3.2经营部负责工程供方的选择,对与公司有合作协议的相关方进行评估并对其施加影响。3.3项目部和公司各部门对与工程有关的相关方施加影响。4.程序4.1相关方的范围:物资供方;设备供方;业主;运输供方;企业员工;社区人员;上级部门检查人员;访问人员等。4.2对相关方的评估和施加影响4.2.1经营部负责对物资供方进行评估。4.2.2经营部对工程供方进行考察和评估,对满足要求的工程供方才能与其签定合同,可以在合同中对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方面的要求进行规定,督促其遵守和执行。4.2.3经营部负责对物资供方进行考察和评估,对满足要求的供方纳入公司《合格物资供方名册》,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实施。4.2.4其他相关部门及单位需要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方施加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影响,如不能在合同中加以体现的,可以签订《环境、安全管理协议书》。要求他们遵守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规定。4.2.5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包括访问者),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关职业安全信息的沟通,确保其安全,不受伤害。4.3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方的处理4.3.1项目部对不符合要求的物资供方、工程供方、劳物供方等重要相关方要求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服或拒绝整改,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污染和重大伤害或已经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污染和重大伤害的相关方,予以经济处罚或更换相关方等措施,对其施加影响。4.3.2经营部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方从《合格物资供方名册》中删除。4.4工程技术部负责各项目部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效果的检查。4.5对相关方的投诉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5.相关文件5.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记录6.1《环境、安全管理协议书》十二、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STZN/QES·CX12-2011)1.目的预防和减少紧急事故的发生。在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得到及时处理,减少财产损失,减轻对环境及人员健康的影响和伤害。59
程序文件汇编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及安全紧急事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3.职责3.1总经理负责提供应变紧急事故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对重大紧急事故作最后决定。3.2副总经理总体指挥、协调各部门在紧急事故响应中的分工协作。3.3工程技术部制订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报总工审批后下发至各施工项目部,并审批项目部的应急方案。3.4各部门负责所属范围的应急准备与响应以及紧急事故的消除工作。3.5项目部参考公司下发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对本部门施工现场的紧急事故进行确定、控制并负责制定本项目部的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报工程技术部审批后执行。4.程序4.1对潜在紧急事故的识别与确定4.1.1依据职业健康安全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能够造成人员重大伤害的紧急事故。4.1.2依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确定的能够产生重大危害和财产损失的紧急事故。4.1.3确定潜在紧急事故的场所、条件、材料和生产过程及施工部位见《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4.2紧急事故分为:火灾、爆炸、食物中毒、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设备事故。4.3《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4.3.1《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内容应包括:a.各类紧急状况重点部位、物资准备和人员配备。b.紧急应变期间组织机构及责权。c.紧急应变过程的操作步骤和联络、报警工作。d.善后处理工作。4.3.2《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的制定、评审、修订a.工程技术部订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至职能部门和项目部。b.项目部根据《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对施工现场的紧急事故进行确定、控制并负责制定本项目部的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报工程技术部审批后执行。c.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由管理者代表视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对公司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进行再评审。4.4事故预防4.4.1项目部成立义务应急小组,对应急措施及相关应急设施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演习并做好演习记录。4.4.2工程技术部59
程序文件汇编组织机关各部门成立义务应急小组,负责各种应急用品配备,每年组织全员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4.4.3工程技术部编制特种操作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特种操作人员培训教育,并严格考核。4.4.4公司工程技术部检查劳保用品发放落实情况。4.4.5项目部应将最新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传达给所有人员。4.4.6项目部成立义务应急小组依据《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填写《义务应急小组演习活动纪录》,演习结束后对项目部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做出评价。如应急方案有不适合的地方,要对应急方案进行修改,报工程技术部审批并保持修改的相关记录。4.4.7项目部负责本部门应急物资的检查和补充。4.5应急响应4.5.1公司发生紧急事故时,执行工程技术部制定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如:报警、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等。同时按灾害情况逐级上报。4.5.2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人员或机械设备事故时,最先发现者应立即报项目部,项目部接到报告后,项目经理或值班人员应立即按照《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的相关程序,立即现场组织抢救、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扩大。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上级相关部门,不许拖延或隐瞒不报。4.5.3紧急事故发生后应保存事故处理记录的相关记录。4.6当紧急事故处理完成后,管理者代表视需要召集相关部门及参与紧急事故处理单位的相关主管,对本次紧急事故处理加以研讨,必要时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制定纠正措施,以便能有效防止紧急事故发生或发生时将损失降至最低。5.相关文件5.1《施工安全运行控制程序》5.2《消防、用火管理办法》6.记录6.1《义务应急小组演习活动记录》十三、培训控制程序(STZN/QES·CX13-2011)1.目的对所有从事与各管理体系有要求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意识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从事特殊工作的员工按所要求的教育、培训和经历进行资格考核,使其能够适应所从事的工作。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从事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有关的员工。59
程序文件汇编3.职责3.1办公室: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与修改,建立员工培训组织机构,依据各部门的员工培训需求及公司的经营发展需要制定公司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2各职能部室:依据部室职责负责识别本系统的培训需求并上报办公室。3.3项目部:负责本部门的员工培训工作,每年初制定本部门员工培训计划并上报公司办公室。4.程序4.1培训计划4.1.1办公室在每年年初依据公司各单位和职能部门上报的员工培训计划,并结合公司本年度实际工作需要,编制公司年度培训工作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发布实施。4.1.2各单位编制本部门的《培训需要申请》,经本部门领导确认后,报办公室。4.2培训方式4.2.1对外委托培训a.办公室根据上级关于员工持证上岗的规定要求、各单位培训需求申请,负责安排特殊管理人员或特种作业人员参加政府或行业的培训,以取得国家和社会的认可资格。b.各单位根据业务需要,需进行外委培训的在《培训需要申请》中予以注明,经办公室批准后实施。4.2.2内部办班培训据公司年度培训工作计划由办公室按要求组织实施,各部门予以配合。各部门负责组织的相关内部培训,培训结束后填写《内部培训实施记录》及相关资料报办公室。4.3培训实施4.3.1新员工培训a.新入公司大中专毕业生由办公室组织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公司历史、企业管理、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b.新入公司的工人由办公室组织或委托相关部门组织上岗前培训,根据岗位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后经考试合格上岗,不合格予以辞退。4.3.2供方的培训a.供方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由供方自行负责,工程技术部对其资格进行跟踪考核。b.工程技术部自合同签订时就对供方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施加影响,必要时与其签订《环境、安全管理协议书》(见《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c.工人进项目部前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3.3岗位培训a.对从事管理体系要求的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管理体系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59
程序文件汇编b.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并对其资格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性。4.4培训信息反馈4.4.1内部培训结束后,由负责培训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并在培训实施一个月内将内部培训实施记录上报办公室备案。4.4.2参加外委培训,并经资格考试获得资格的人员,岗位资格考核登记表及资格证书交办公室转公司档案室保存。4.4.3办公室建立公司的《特殊管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登记表》,并保存资格证书复印件。4.4.4办公室负责每季度对公司的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4.5培训记录的保存4.5.1由办公室组织实施的培训,培训记录由办公室负责保存。4.5.2由各单位组织实施的培训,培训记录由各单位负责保存。5.相关文件5.1《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5.2《记录控制程序》6.记录6.1《培训需要申请》6.2《特殊管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登记表》6.3《内部培训实施记录》6.4《内部培训人员名单》十四、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STZN/QES·CX14-2011)1.目的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过程产品和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防止产品混淆或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实现可追溯性;通过对环境因素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标识,提醒或告之施工现场人员保护环境、注意安全,减少环境污染防止造成人身伤害。2.范围适用于对公司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施工过程、工程竣工标识与检验试验状态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3.职责3.1质安部: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场检验试验状态标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59
程序文件汇编3.2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过程及工程竣工工程实体质量检验、试验状态标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3.3质安部:负责环境/安全警示和指示性标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3.4项目部:负责对进场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检验试验状态、施工过程及工程竣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识的建立与日常维护。4.程序4.1标识种类4.1.1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标识4.1.2施工过程及工程竣工标识4.1.3环境标识4.1.4职业健康安全标识4.2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检验、试验状态识别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场检验和试验状态包括四种:——未经检验——检验待定——检验合格——检验不合格4.3标识方法4.3.1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标识a.原材料及构配件进场验收合格后,由项目材料员填写《料具验收记录》。b.工程材料依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规划,按要求堆码整齐,并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试验状态标识,标识牌应标明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或供应商)、进场时间;对需要复试检验的材料还应标明检验、试验状态。c.顾客提供的材料要单独存放,项目材料员负责对顾客提供的材料进行标识。d.各项目部制作统一规格尺寸的标识牌。4.3.2施工过程、工程竣工标识及追溯施工过程、工程竣工标识通过与其伴随的质量记录来体现,其内容依据市关于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4.3.3环境标识环境标识分为两种:a.实体因素标识:如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有毒有害废弃物、无毒无害废弃物等。b.非实体因素标识:采取环境监测结果记录进行标识。(如:噪音监测报告等)4.3.4职业健康安全标识职业健康安全标识采用标志牌进行标识,标志分为四类:a.禁止标志:禁止吸烟禁止通行禁止攀登禁止入内b.警示标志:注意安全当心触电当心机械伤人59
程序文件汇编当心落物当心坠落当心塌方c.禁令标志: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系安全带必须戴防护手套d.提示标志:安全通道安全门灭火器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场地、作业区等4.4标识的采购、制作4.1.1所用标识应符合GB2894-82安全标志标准。4.1.2无标准依照的标识按照公司统一规定制作。十五、环境运行控制程序(STZN/QES·CX15-2011)1.目的为保护环境,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影响,满足相关方和法律法规要求。2.范围适用于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的控制。3.职责3.1质安部: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并在需要的时候组织项目部进行委外监测。59
程序文件汇编3.2办公室:负责对公司所属范围内的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进行控制。3.3经营部:对全公司的能源资源消耗进行控制,并负责对油品、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3.4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的具体实施.4.程序4.1大气污染控制4.1.1控制对象:扬尘、废气(食堂废气、各种施工机具和车辆废气、有毒有害气体挥发)。4.1.2控制措施(1)扬尘控制措施a.土方开挖、回填土产生扬尘的控制措施:土方挖、运、卸等采取淋水降尘,挖运土方的车辆所经过的场内路线应进行定时淋水。回填土时也必须经常淋水。b.土方堆放产生扬尘的控制:现场一般不堆放土方,如特殊情况需在现场堆放时,应采取覆盖、表面临时固化、及时淋水降尘等控制措施。c.现场裸露的地表扬尘的控制措施:尽量增大现场道路硬化面积,其余部分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绿化处理,减少浮土露天。d.车辆运输产生扬尘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处的路面应进行硬化。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装载,并采取封闭等有效措施。e.特殊工艺扬尘的控制措施:地基处理、塔吊基础、砌筑、抹灰等需使用粉状白灰时,其堆放地应封闭或做好覆盖。大风时禁止拌制作业,必须进行时应采取良好的围挡和洒水降尘措施。f.搅拌站扬尘的控制措施:加强对操作人员投放水泥要领的培训,尽力减少扬尘。g.现场垃圾扬尘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的垃圾站应及时清理,并对其进行密闭处理,建筑物内清理垃圾须袋装运到垃圾站,并派车运出现场,在装、卸等环节中,应尽力减少扬尘。h.作业面及外脚手架扬尘的控制措施:强调活完料净场清制度,并及时对外脚手架进行清理处理。i.项目部要负责监督相关方执行上述要求。(2)废气排放控制措施a.各种施工机具和车辆废气的控制措施:对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应符合车辆尾气排放标准规定,做好车辆年检、尾气年检的工作,定期维护和保养。b.施工现场食堂废气排放的控制:采取设立集中食堂,使用无污染燃料等措施减少废气的排放。c.59
程序文件汇编有毒有害气体挥发的控制措施:在现场施工中,因防水工程、内外装修工程、防腐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的需要使用具有挥发性的有毒有害物质时,如油漆、稀料、各种胶等、应对此类物品设置专库贮存,并做好密封、防泄漏措施。本着随用随开、用完盖好的原则,减少挥发、杜绝泄漏,保证良好的通风,严禁遗洒地面造成大气污染。4.2污水控制控制对象:施工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4.2.1控制措施(1)施工污水控制措施a.新开工项目,项目部应到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b.经市政部门批准后,有条件的项目部应建立独立的污水管网,并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c.搅拌站等产生的含泥砂污水,应在污水出口处设立沉淀池。沉淀池内的泥沙应及时清理,并做妥善处理。d.质安部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对不符合项督促项目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生活污水控制措施:a.提倡节约用水,减少生活废水的产生。b.施工现场食堂严禁将食物加工废料、食物残渣及剩饭等倒入下水道。c.生活污水尽力排入市政污水管网。4.2.2机关生活污水的控制措施按(2)中a.和c.控制,经理办公室负责。4.3噪声控制控制对象:施工现场噪声排放。4.3.1噪声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施工机械运行中:打桩机、挖掘机、铲车、钢筋切断机、混凝土振捣;b.活动地点:搅拌台、木料加工棚、施工作业面;c.施工活动:模板加固、野蛮装卸、物体打击;4.3.2噪声控制标准a.土方工程白天<75dB夜间<55dBb.结构工程白天<70dB夜间<55dBc.装修工程白天<65dB夜间<55dB4.3.3控制措施a.项目部要严控作业时间:居民区附近施工作业晚22点到次日6点,场界噪声超过55dB的工序严禁施工;特殊需要在此期间施工时,须办理夜间施工证,并悬挂扰民告示。b.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行并及时进行维护保养。c.实行钢筋集中加工,混凝土、砂浆集中搅拌,木材集中加工,努力减少声源。d.模板加固避免猛烈砸击。e.货物装卸时轻拿轻放。59
程序文件汇编4.3.4日常控制检查项目部对减噪设施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做好记录。4.3.5定期监测质安部对各项目部噪声排放每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监督监测,必要时组织项目部进行委外监测,并保留记录。4.4固体废弃物控制控制对象:施工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4.4.1废弃物分类:有毒有害废弃物、无毒无害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分类表无毒无害钢筋头,管材头,锯条头,砖头,木材头,碎玻璃及生活垃圾等有毒有害废电池,墨盒,含油破布,油漆类容器,石棉制品,防水材料,玻璃棉等建筑垃圾4.4.2废弃物的存放(1)项目部废弃物的存放a.在施工现场(包括办公、生活区)设置废弃物分类箱,分类箱应有“无毒无害”和“有毒有害”的标识;b.项目部要设置全封闭的垃圾站,位置要合理,且便于清运。(2)公司机关废弃物的存放:在洗手间内设置废弃物分类箱。4.4.3废弃物的投放、处置a.公司机关、项目部要设专人负责各类废弃物的投放管理,确保分类箱标识正确。b.各单位应将废弃物的分类处置的规定进行广泛宣传,以提高员工和各供方人员分类投放的意识。c.大量废弃物在场内运输时,要按废弃物分类清运,清运过程中要做到不遗洒,不混放。4.4.4废弃物的处理a.生活垃圾与无毒无害的建筑垃圾由项目部与具备资质的单位签订委托处理协议,由受委托方按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项目部保留相关协议。b.有毒有害的建筑垃圾由项目部与供应商、分包方签订处理协议,由供应商、分包方按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项目部负责做好处理记录,填写《有毒有害废弃物收集移交记录》。4.5油品、化学品控制控制对象:对公司所用油品和化学危险品进行管理4.5.1油品、化学品的种类和采购运输a.油品和化学品包括:汽油、柴油、油漆、稀料、氧气、乙炔气、煤气、液化气、聚苯板等。59
程序文件汇编b.项目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购置计划。购置计划中应考虑环保和安全卫生要求,优先选择低含硫量、低污染、低毒性、低腐蚀的产品。c.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按《物资管理办法》执行。采购时应向供方索取所购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资料,并将信息传递给使用部门。项目部选择具备资质的合格运输供方负责油品和化学品的运输、押运和装卸。4.5.2储存管理化学品的储存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a.对入库产品应检查其内外包装是否完整无损坏。乙炔气、氧气瓶是否加垫圈及防护罩,液化气瓶阀门是否完好无泄露等。b.油品及化学品的储存应建立台帐,对物品名称、数量及入库日期进行记录,并定期清点,控制油品及化学品的库存量。c.油品及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标志牌明显、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配备充足灭火器材,库房通风应良好。d.油品及化学品的专用仓库,应根据物品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防毒、防腐面具和手套等用具。e.油品及化学品单设库房,分类分项存放,堆垛之间的主要通道应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存放。f.油品及化学品应有防泄露和防挥发的措施。g.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h.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i.各种气瓶的存放与使用,要距离明火15米以上,搬运时不能碰撞,小心碰伤,氧气、乙炔应有瓶盖,应分开存放,要保持通风,并有防砸、防晒措施。4.5.3发放管理发放油品及化学危由专人负责,填制、保存发放凭证并控制油品及化学品的发放数量。4.5.4使用管理a.油品及化学品的使用应按照操作规程或产品使用说明严格执行。b.油品及化学品作业应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c.用油品及化学品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露。场地狭窄时,要注意通风,无条件通风时,要戴防毒面具,一次性操作不得超过30分钟。d.氧气的减压器上应有安全阀,各种气瓶严禁沾染油脂,不得暴晒、倒放、平使与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米。e.59
程序文件汇编使用后剩余的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应及时返库;其废弃物按《环境运行控制程序》办理。4.5.5紧急情况的准备及处置a.项目部依据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的种类及数量,按公司《消防、用火管理办法》配备适当种类及数量的应急器材。b.发生油品、化学品遗洒泄露时,应及时处理。c.在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的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发生危险或重大事故,依据《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执行。4.5.6监督检查:质安部每月对各项目部油品、化学品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项目部进行整改并保留记录。4.6能源资源控制对象: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4.6.1控制措施a.经营部制定《物资管理办法》,对全公司的能源资源消耗予以有效控制。b.办公室制定《办公用品管理办法》、物业公司制定《水电消耗管理办法》对项目部和公司生产、办公及生活的能源资源消耗实施有效控制。c.项目部贯彻落实公司《物资管理办法》和《办公用品管理办法》、《水电消耗管理办法》对项目部施工物资的消耗进行管理和控制,对施工生产之外的水电的消耗进行控制,安装节水龙头,张贴节水节电标志。d.各部门、项目部对员工进行节约能源资源,降低物资消耗的教育宣传,宣传可采用会议、文件、简报、标语等形式。4.6.2监督检查a.经营部负责对公司工程施工物资的消耗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对物资采购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b.办公室负责对公司机关的水、电、纸张消耗实施控制。5.不合格的处理对以上各项环境因素的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执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并由检查单位与整改单位保持相关记录。6.相关文件6.1《环境监测控制程序》6.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3《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6.4《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6.5《物资消耗管理办法》6.6《办公用品管理办法》6.7《水电消耗管理办法》7.记录59
程序文件汇编7.1《有毒有害废弃物收集移交记录》7.2《油品化学品管理清单》十六、环境监测控制程序(STZN/QES·CX16-2011)1.目的公司对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有关的环境表现进行监测;以判断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状况,运行控制状况;评价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及其符合性;并对体系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依据。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有关环境的监控活动。3.职责3.1工程技术部、质安部3.1.1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情况进行监督。3.1.2负责对各单位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测。3.1.3组织对检查中出现的不符合项实施纠正措施。3.2办公室:负责对公司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进行合规性评价。59
程序文件汇编3.3项目部:负责本部门的环境绩效的监测及对不符合实施纠正措施。4.程序4.1环境绩效的监测4.1.1污染预防措施实施的效果,由质安部负责追踪检查;4.1.2公司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结果,由办公室进行书面总结;4.1.3对公司环境运行情况由办公室起草专题报告提交管理评审;4.1.4对公司环境绩效暴露出的问题按“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措施。4.2重要环境因素的监测4.2.1监测的主要对象是场界噪声、扬尘、污水。4.2.2噪声监测:根据施工阶段进行监测(自测),并保持监测记录,必要进行委外监测:a.土方开挖(一次);b.结构施工(地下一次和地上一次);c.装修施工(一次)。4.2.3扬尘、污水监测:扬尘和污水的控制通过执行《环境运行控制程序》对现场扬尘、污水进行有效控制。在相关方(如甲方、环境管理部门、附近居民)提出监测要求的情况下,由项目部向工程技术部提交监测申请,经批准后由项目部请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并保留监测记录,同时上报质安部复印件一份备案。4.2.4监测标准值a.扬尘最高限值:施工现场0.35mg/m3b.污水排放最高允许浓度(GB8978---1996第二类)序号污染物三级标准序号污染物三级标准1化学需氧量COD500mg/L4酸碱度PH6---9mg/L2五日生化需氧量BOD300mg/L5悬浮物SS400mg/L3阳离子洗涤剂LAS20mg/L6油100mg/L注:--污水监测地点:施工现场、机关所在地。--mg/L----毫克/升c.噪声(GB12523---90)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场界噪声限值表等效声级Leq[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59
程序文件汇编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4.2.5如发现监测数值超标,由超标单位制订相应措施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控制,以达到标准要求。4.3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的监测4.3.1工程技术部每季度对项目部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4.3.2各项目部每月对本项目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实施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检查评审记录表》。4.3.3监测过程中如发现管理方案不能满足目标、指标的要求,或无法按时完成时,应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按《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执行。4.4体系运行控制的监测4.4.1办公室可通过每年的内审和每季度的综合检查对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按《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4.4.2各部门及项目部要定期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检查内容填写《环境管理体系检查整改单》,每季度不能少于一次,发现不符合的要按《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4.5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监测办公室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并将合规性评价的结论提交管理评审。5.相关文件5.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5.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6.记录6.1《环境管理体系检查整改单》6.2《噪声监测记录》59
程序文件汇编十七、施工安全运行控制程序(STZN/QES·CX18-2011)1.目的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降低风险,使员工、施工人员人身健康安全得到保障。2.范围适用于施工全过程的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员工健康的管理。3.职责3.1总工程师:负责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安全技术方案、措施。(负责审批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3.2工程技术部:负责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安全技术方案、措施。3.3质安部3.3.1负责审核管理实施方案和各种安全措施及技术方案并监督检查实施效果。3.3.2负责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设施验收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59
程序文件汇编3.3.3负责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使用状况的监督检查。3.3.4负责监督评审各种安全技术方案、措施。3.3.5负责临时用电的验收工作。3.4质安部:负责员工健康和女工保护的监督检查。3.5项目部3.5.1负责本部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安全措施及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3.5.2负责各种防护设施、设备的安装验收检查。3.5.3负责员工健康和女工保护和外部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3.6办公室、工程技术部3.7.1负责新员工进厂、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教育计划的编制,同时进行公司级的安全教育,并对、项目部的安全教育过程进行监控。3.7.2负责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上岗取证培训考核计划的编制,并组织进行实施。4.程序4.1施工安全的组织保障:公司实行两级安全管理体制4.1.1公司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委会),项目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4.1.2公司安委会,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检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4.1.3公司安委会于年初由主管安全副总经理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大会,下发公司安全“一号”文件(公司文明安全施工管理计划)。同时针对重要危险因素制定并审批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费使用投入计划,并与、项目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4.1.4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应根据与公司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定安全措施和创优实施方案(计划)。4.1.5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4.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4.2.1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单项安全技术措施,经项目经理确认后上报公司工程技术部审核,工程技术部审批。4.2.2单项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核,审批后实施。4.2.3特殊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核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4.2.4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单项技术措施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检查监督。4.2.5项目部在编制单项特殊安全技术措施过程中,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有关要求执行。4.3施工安全及职业健康管理措施4.3.1施工安全管理a.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应按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执行。b.59
程序文件汇编各种脚手架搭设、设备安装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和《建筑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c.对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四口”(即:阳台口、电梯口、预留口、通道口)及边防护和其它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应依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同时合理使用三宝。4.3.2设备安全管理对各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按《施工设备管理办法》执行。a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必须先审查出租方的租赁资质。b安装前必须检查安拆资质,同时检查特种作业人员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c安装完毕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d塔吊司机、信号工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加强日常培训工作。e小型机械设备进场必须填写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单,安全装置应齐全有效。f所有小型机械设备必须搭设防护棚,做到一机、一箱、一闸。g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且记录齐全。4.3.3用电安全管理施工用电按《临时用电管理标准JGJ46--2005》标准执行。(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内容应包括a.工程概况及现场勘探b.确定电源进线、变压器、变电所、配电室、总配电箱、二极电箱等的位置及线路走向,包括进场前变电设施的申请、审批、安装、调试、使用、拆除等内容。c.进行负荷计算。d.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e.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f.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器防火措施。(2)临时用电的现场管理a.施工配电、线路架设、设施设备安装使用和拆除应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执行。b.项目部对新架设安装的线路、设备设施照明等使用前应进行的验收和定期检查。c.在特殊潮湿和金属容器内作业,使用照明应用安全电压。d.现场配电系统设置的接地保护及重复接地,塔吊、脚手架及防雷接地,需经过项目部检测应符合规范要求。e.在用漏电开关,每天作业前应对其进行实验、确保灵敏可靠,发现不灵敏的立即更换。f.工程技术部不定期对施工现场用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填写检查整改单。g.工程技术部59
程序文件汇编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对电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并留有记录。h.对施工安全有影响的外高压线路应制订防护措施,并报公司审批。I.项目电工,应在项目机电部的指导下,对施工用电设备、设施及照明等实施日常管理和维护且记录齐全。4.3.4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三级安全教育:新工人入场必须履行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a.(项目部)一级教育由项目部负责进行,公司工程技术部有关人员参加。b.(施工队)二级教育由施工队负责进行,项目安全总监及相关人员参加。c.(班组)三级教育由接收班组负责进行,施工队负责人、安全员参加。以上各级教育应有教育内容,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并进行教育登记,考试合格后,办理安全教育卡方可上岗作业。(2)安全技术交底a.项目部应对所有参加施工的施工队进行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队要把安全技术交底交到每个班组、每个施工人员。b.交底应依据分部、分项工程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实施方案并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c.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做书面记录并由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履行签字手续。4.3.5特殊工种人员管理a.参加施工生产的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本工种操作证。b.对特种作业人员由工程技术部负责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培训,具体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执行。c.项目部应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登记,并实施重点管理。4.3.6施工现场安全管理(1)现场材料堆放、文明施工按《标识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文明安全施工管理办法》执行。(2)重点危险场所、部位、设施设备,应按国家标准设置安全标志牌,并进行检查。a.高处作业,如:脚手架搭设,拆模等,其下应设“防止物体坠落”和“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警示标志牌及警界线,并设专人看护。b.非通道口、沟、基坑边应设“禁止通行”标志。c.有起重作业的场地应设“注意落物”标志牌,同时设专人看护。(3)参加项目施工活动的全体施工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应遵照《建筑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遵守以下规定:a.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正确佩带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禁止从高处向下抛掷工具材料和物品。d.作业前应进行安全自检,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紧急危险情况,应先停止作业撤离危险区域并立即向领导及项目部报告。59
程序文件汇编c.因故拆除或移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须经项目部批准后实施。d.如出现暴雨、大风异常天气应停止高处作业。4.3.7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员工劳动保护工作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和使用管理执行公司《重要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4.3.8员工健康和女工保护在实施员工健康和女工保护方面,按公司《员工健康和女工保护管理规定》执行。4.3.9事故事件管理发生紧急事故,由工程技术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事件进行报告、调查、处理及采取纠正措施。4.4定期安全检查4.4.1公司每月组织工程技术部等各部门对公司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全面检查。4.4.2工程技术部日常随时深入工地进行抽查。4.4.3项目部每旬对施工安全生产组织一次文明安全施工全面检查。4.4.4项目安全总监、安全员每天对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进行巡查。4.4.5检查要做好记录,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必要时停工整改,同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5.相关文件5.1《施工设备管理办法》5.2《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BJ01-62-2002]5.3《临时用电管理标准》JGJ46--2005》5.4《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5《员工健康和女工保护管理规定》5.6《重要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5.7《标识可追溯性控制程序》5.8《文明安全施工管理办法》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J59-99)5.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5.11《建筑施工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JGJ84-20115.1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JGJ43-20006.记录6.1《安全技术交底书》6.2《特殊工种登记表》6.3《文明安全工地检查隐患登记表》6.4《文明安全工地检查隐患整改通知单》6.5《安全检查隐患整改通知单》59
程序文件汇编十八、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控制程序(STZN/QES·CX19-2011)1.目的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以确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是否得到实现,对危险源控制是否得到实施且有效。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3.职责3.1办公室:3.1.1负责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3.1.2负责对各单位职业健康安安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考核。3.1.3组织对不符合项的实施纠正措施。3.2工程技术部:3.2.1负责编制公司年度监测计划,并组织有关部门实施。3.2.2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年检。3.2.3负责公司对职业健康安全法令、法规及其它要求遵循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3.2.4负责组织对设备、设施安全状态的检测。59
程序文件汇编3.3工会:3.4.1负责对公司职工体检和女工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3.4项目部3.5.1负责本部门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测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4.工作程序4.1技术性监测:特种设备(塔吊、外用电梯等)例行监测,职工健康检查,特种人员体检及资质年检,重要劳动防护用品检测,配电系统接地检测,食堂卫生监测,紧急事故监测等。4.2管理性监测:对目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及效果监测,体系运行情况的监测,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符合性监测。4.2.1监测办法a.现场自查;b.日常巡查;c.定期检查;d.内部审核;4.3监测计划工程技术部于每年第一季度编制公司《安全监测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4.4技术性监测实施4.4.1施工现场的特种设备年检由工程技术部或项目部在购置、租赁和使用中按公司《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执行。4.4.2塔吊、外用电梯、脚手架设施防雷、防静电、接地电阻值,配电系统接地保护,由项目部进行自测,工程技术部组织复测。4.4.3车辆的监测由工程技术部按《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执行。4.4.4职工健康的检查:工会不定期组织员工体检,监督检查职工健康状况。4.4.5配电系统接地保护监测:工程技术部、项目部按照规范执行。4.4.6重要劳动防护用品监测:工程技术部不定期监督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并保留记录。4.4.7特种人员资质年检:工程技术部负责监控,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特种人员进行培训及年检。4.4.8食堂卫生监测:由项目部委托所在区、县的卫生防疫部门对施工现场的堂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合格取证后方可使用。瀁项目部要不定期的检查办公环境和施工现场的卫攟状冕,保留检查记录〢4.4.9紧急事故的监测:当发生紧急事故(猅括未遂事件)后,项目部应立即上报公司,公司工程技术部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现场进行勘察、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4.5管理性监测实施4.5.1目标及安全管理方案落实情况的监测59
程序文件汇编a.工程技术部每半年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与目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填写《目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检查评审记录表》。b.项目部每月对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安全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做好监测记录。c.监测过程中如发现管理方案不能满足目标的要求,或无法按时完成时,应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按《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执行)。4.5.2体系运行控制的监测a.办公室可通过每年的内审,对机关各部室和项目部对重大风险控制的结果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发现不符合,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b.和项目部定期检查本部门的体系运行情况,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发现不符合要予以记录,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4.5.3各部门、项目部对于已发生的事故、事件及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要立即报工程技术部,同时报请公司办公室和工会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并制定出防范措施,以提高公司安全绩效。4.5.4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监测办公室每年组织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对公司的守法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工程技术部将对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遵循情况作出评价。发现不符合的要及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整改。5.相关文件5.1《施工安全运行控制程序》5.2《环境监测控制程序》5.3《培训控制程序》5.4《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控制程序》5.5《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6《基础设施管理办法》6.记录6.1《安全监测计划》59
程序文件汇编十九、不合格控制程序(STZN/QES·CX19-2011)1.目的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不合格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对发现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不合格,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降低安全风险,防止其再发生,提高企业绩效,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2.范围2.1适用于对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控制。2.2适用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控制。3.职责3.1总工程师:对A类不合格过程和A类不合格物资组织调查并进行处理。3.2副总经理:对A类环境/安全不合格组织调查并进行处理。3.3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工程不合格产品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掌握产品质量不合格情况;对B、C类不合格过程进行处理并保存相关记录。3.4质安部:负责对原材料不合格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B、C类不合格物资进行进行调杳处理并保存相关记录。3.5质安部:负责对环境不合格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B、C类环境不合格进行处理并保存相关记录。3.6质安部:负责对职业健康安全不合格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B、C59
程序文件汇编类职业健康安全不合格进行处理并保存相关记录。3.7各单位: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不合格进行控制管理并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保存不合格处理的相关记录。3.8各单位总工或技术负责人为质量不合格管理的主管人员。3.9各单位体系主管人员或安全总监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不合格的主管人员。4.程序4.1不合格的分类4.1.1不合格过程分为三类:a.A类不合格过程:指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标准的规定,对工程的安全、使用功能已造成或可能造成致命危害的不合格过程。b.B类不合格过程:指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标准规定,对工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已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不合格过程。c.C类不合格过程:指易于纠正或只影响工程的外观质量的不合格过程。4.1.2不合格物资的分类:a.A类不合格:指能对工程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构成致命危害的物资,经过检验、试验(复试),其技术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或在搬运、贮存、保管过程中发生变质、过期及主要特性严重受损等的不合格。b.B类不合格:指物资的技术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或在搬运、贮存、保管过程中非主要特性发生严重受损,能对工程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构成严重影响的不合格。c.C类不合格:指能够追回或只能对工程质量造成轻微影响的物资,经检验、试验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或在搬运、贮存、保管过程中发生轻度受损,经简单修复可以满足规定标准的不合格。4.1.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不合格的分类:a.A类不合格:指未履行规定要求,可能引起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发生严重偏离或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的不合格。b.B类不合格:指未达到规定要求,可能引起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发生偏离,或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的的不合格。c.C类不合格:指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的实现产生轻微影响的不合格。4.2不合格信息来源不合格信息主要来源于顾客投诉、监理通知、工程施工的质量、技术、安全、环境等管理人员的检查、上级单位和行业的检查、政府监督部门的监督等,另外,所有公司员工均应将发现的不合格告知给有关单位的主管人员进行整改。4.3不合格的判定及处置4.3.1各单位在发现不合格或接到不合格信息后,首先由本部门主管人员进行初步判定,针对判定结果按下列要求处置:59
程序文件汇编a.初步判定为C类的不合⠼,可直接采取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并实施并对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b.初步判定为B类的不合砼,庴由主管人员组织本部门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鯄审,最终判定不合格嚄性质,若确认为B类不合格,则由主管人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报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实施结果由本部门主管领导验证;c.初步判定为A类的不合格,应由主管人员组织本部门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若确认为A类不合格,则由本部门主管领导上报公司主管部门,由公司主管部门组织公司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评审,最终判定不合格的性质,若确认为A类不合格,则由责任单位主管领导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实施结果由公司主管部门负责验证;4.3.2不合格的处置方式:a.直接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生的不合格(纠正);b.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纠正措施);c.对检查中发现有不合格出现的可能性或隐患时,应针对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d.对于必须做出立即制止、隔离等措施的紧急不合格情况,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执行。4.4不合格的标识4.4.1不合格质量由工程技术部和项目质量总监以《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进行标识。4.4.2不合格物资由工程技术部和项目部材料员以《物资管理检查整改通知单》和现场挂牌的方式进行标识。4.4.3职业健康安全发现的不合格由工程技术部和各单位的主管人员以《安全检查隐患整改通知单》进行标识,必要时在现场挂牌标识。4.4.4环境管理中的不合格由工程技术部和各单位的主管人员以《环境管理体系检查整改单》进行标识,必要时在现场挂牌标识。4.5当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由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对发现的不合格进行判定、处置、纠正、验证,并保存相关记录。5.相关文件5.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2《环境监测控制程序》5.3《生产和服务提供管理办法》5.4《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5.5《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5.6《施工安全运行控制程序》59
程序文件汇编6.记录6.1《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6.2《物资管理检查整改通知单》6.3《安全检查隐患整改通知单》6.4《环境管理体系检查整改单》二十、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STZN/QES·CX20-2011)1.目的通过对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从而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范围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发生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控制。3.职责3.1主管部门3.1.1工程技术部负责收集施工生产中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信息。3.1.2质安部负责收集施工生产中环境管理体系中事故、事件和潜在问题的信息。3.1.3质安部负责收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事故、事件和潜在问题的信息。3.1.4办公室负责收集公司内审及外审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潜在问题的信息。以上部门对发现的不合格进行纠正预防措施,并进行督促和检查,确保按程序要求进行有效实施,并保持相关记录。3.2其他各单位和部门3.2.1负责对本部门(单位)发生的不合格项和潜在的不合格编制纠正预防措䖽并实施和验证。3.2.259
程序文件汇编负责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检查中发现的事故、事件或本部门环境监测发现的不符合实施有效控制。4.程序4.1纠正措施的控制4.1.1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4.1.2日常的改进活动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4.2、4.3条款执行。4.1.3较重大的改进项目: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和确定改进方案;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4.1.4通过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目标、指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资源配置及环境安全条件的改善等),由各主管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4.2纠正措施4.2.1对于存在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4.2.2识别不合格对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质量通病出现状况,影响较大时;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事故、事件或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时;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g.其他不符合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4.2.3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对以上问题由各主管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4.3预防措施4.3.1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4.3.359
程序文件汇编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主管部门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原因,确定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由潜在不合格单位实施整改措施并保持相关记录,主管部门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跟踪验证。4.4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4.4.1在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4.4.2由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4.4.3重要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5.相关文件5.1《文件控制程序》5.2《记录控制程序》5.3《不合格控制程序》附录:程序文件修改记录表页号章节号修改内容通知单文件编号修改次数日期59
程序文件汇编5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下半年贵州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建筑施工钢筋切断机操作规程 模拟试题
-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领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 建筑施工劳务承包合同
- 安徽理工大学建筑施工安全复习资料
-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
- 中央电大建筑施工与管理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实训社会实践报告
- 建筑施工技术员os
- 2017年秋冬季全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
- 三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程序文件汇编(含50430).doc
- 范本)建筑施工合同
- 1999版建筑施工合同通用文本
- 1世纪联合建筑施工合同
- 建筑施工企业三位一体认证管理手册
- 2013年版建筑施工合同官方版)解读
- 2013年版河北建筑施工合同
- 3 建筑施工机械租赁合同2016营改增版
- 专用条款河北省建筑施工合同 填写工程名称即可
- 兴边富民建筑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