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2.47 KB
- 1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25.040.40N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271.2一2000idtIEC61298-2:1995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2部分:参比条件下的试验Processmeasurementandcontroldevices-Generalmethodsandproceduresforevaluatingperformance-Part2:Testsunderreferenceconditions2000一12一11发布2001一08一01实施国家质董鳌技术监督局发布
Gs/T18271.2-2000目次前言··································································“··················”·”·⋯.⋯“·”·⋯”⋯⋯1IEC前言······················································”···················”·············“······⋯⋯IIEC引言····················································································.·.·..·.··.···⋯⋯“·I1范围················································”································“··“·······⋯⋯“····⋯⋯12引用标准·················································································”“·······⋯⋯“···⋯⋯13定义·.....................................................................,·..........................................14与精确度有关的因素················································.··.·······.·.··················⋯⋯”·⋯34.1试验程序和有关事项·····················”·······.···⋯⋯”·.················⋯⋯”·.···········.⋯⋯34.2确定死区的特定试验程序和有关事项···············································⋯⋯’二’二’·’”⋯‘二75动态特性,························································································”·········⋯⋯75.1概述··········································································”··.·····················.··⋯⋯’.75.2通用试验程序和有关事项·········································································⋯⋯75.3频率响应·..........................................................................................................85.4阶跃响应·······。。························································································⋯⋯86功能特性·····················································”·”······························.········⋯⋯106.1概述········································.······················································⋯⋯106.2电动装置的输人电阻··································.························⋯⋯“··.··············⋯⋯106.3电动装置的绝缘···································································,.·”·········⋯⋯“·⋯.⋯106.4功耗······”·“·················································································⋯.⋯.116.5直流电输出装置的输出纹波············“·,.········································“··········⋯⋯n6.6气动装置的气流量特性···················”··········································“·⋯‘二‘二’二’二’二n6.7范围下限值和量程的调整极限···················”···································⋯⋯‘二‘二‘二‘··⋯136.8切换差·················································································⋯⋯“············⋯⋯137漂移·························································································.··················⋯⋯137.1始动漂移································································································⋯⋯137.2长期漂移·························”·········································”·····················”···⋯⋯13附录A(提示的附录)参考文献······························································“·‘·‘··⋯‘·14
GB/T18271.2-2000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298-2:1995《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2部分:参比条件下的试验》制定的,在技术内容与该国际标准等同,在编辑方面作了编辑性修改为符合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系列标准中规定的编写格式和使用方便,本标准在引用标准和附录A中列出了所涉及的国际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在引用标准一章中采用了指定的引导语。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西安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股份有限公司、西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远东仪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诗恩、邵志勇。参加起草人:周雪莲、罗娟、杨昌馄、梁永和、李毓模、于美梅、陈才龙。本标准委托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负责解释。
GB/T182712-2000IEC前言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一个由各个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IEC的目标是促进国际上对电工电子领域的有关标准化问题进行合作。IEC为了达到此目的,也为了其他各种活动而出版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是委托技术委员会进行的,对所制定标准感兴趣的任何一个IEC国家委员会都可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与IEC有关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和非官方组织也可以参与标准制定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紧密合作。2)IEC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各技术委员会代表了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切的所有国家委员会提出的。这些决议和协议尽可能地表达了对所涉及的问题在国际上的一致意见。3)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并以推荐标准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承认。4)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各国家委员会承诺在其国家或区域标准中最大限度地采用IEC国际标准。IEC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或区域标准之间,如有不一致之处,应在国家标准或区域标准中明确指出。国际标准IEC61298-2由IECTC6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所属65B分委员会:“装置”制定。本标准的文本以下列文件为依据:国际标准草案表决报告65B/229/DIS65B/248/RVD有关表决批准本标准的详细情况可参见上表指明的表决报告。IEC61298的总标题为《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参比条件下的试验;第3部分:影响量影响的试验;第4部分:评定报告的内容附录A仅供参考IEC引言制定本标准的本意并不是用本标准来代替现有的各种性能评定标准,而是打算供IEC各技术委员会或其他标准化组织今后制定过程装置评定标准时作为一个参考文件使用。现有标准在制修定时都要考虑本标准的规定。今后在制定新的相关标准时应以本通用标准化为依据,如下所述:一凡本标准已涉及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程序新标准应以引用本标准相关条文的方式加以规定或说明。一凡本标准未涉及的特定试验方法或试验程序,应尽可能按本标准所述准则加以制定和规定。一如果新制定标准在概念上或意义上引人与本标准内容有不一致之处,应注明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GB/T192712一2000第2部分:参比条件下的试验idtlEc61299-2:1995Processmeasurementandcontroldevices-Generalmethodsandproceduresforevaluatingperformance--PartZ:Testsunderreferenceconditions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进行坊能和性能特fq拭验以及编写试验报告的通用方法和程序。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和程序适用于任何一种试验或任何一类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这些试验适用于任何具有特定的输人输出变量,且输人输出变量之间具有特定关系(传递函数)的过稚测量和控制装置,包括模拟装V和数字装置,对于需要做特殊试验项目的装1应按照本标准并结合对此类特殊试验项目有专门规定的产品标准进行试验本标准第2部分论述了在参比条件下进行的试验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47It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4793.1-1995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IEC61010-1:1.990)GB,%I"17212-7.998二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术语和定义(idtTEC60902;1987)GI3/T18271-2000过程M量和控制装WI,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I部分:总则(idt7EC61298-1:1935)JB/T8209--1999工业过程控制用电动和气动输人输出模拟信号调节器性能评定方法(neqIEC60546:1976)3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其中标有*15}的定义与GBIT17212的定义一致只是在GB/"r172171中另有附加注释,11被试装置DUTdevicetindertestRUT被试验的装置3.2变量variable其值可变且通常l,测出的量或状态(例如ih1度、流量、速度、信号等)3.3信号气signal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朋0-12一11批准2001一08一01实施
GB/T18271.2-2000其一个或多个参数载有信号所表示的一个或多个变量的信息的物理变量。3.4范围‘range所研究的量的上、下限所限定的数值区间。3.5量程‘span给定范围上、下限值之间的代数差。3.6设定点’setpoint代表参比变量的信号。注:它可以手动设定,也可自动设定或程序设定。3.7不精确度inaccuracy在规定的条件下,按规定程序测试一个装置时所观察到的偏离规定特性曲线的最大正偏差和负偏差。3.8误差’error被测变量的被测值与真值之间的代数差。注:当被测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误差一般以相应理想量程的百分数表示3.9最大测量误差maximummeasurederror每一测量点上上行程或下行程平均值的最大正或负误差值口3.10不一致性non-conformity一致性的偏差。3.11非线性non-linearity线性度的偏差。注1GB/T17212中有线性度的定义2不一致性和非线性不包括回差。3.12不重复性non-repeatability见GB/T17212对重复性误差的定义。3.13回差hysteresis装置或仪表依据施加输人值的方向顺序给出对应于其输人值的不同输出值的特性。3.14死区deadband输人变量的变化不致引起输出变量有任何可察觉变化的有限数值区间。3.15可调性adjustability调整调节机构造成的输出的最小可能变化。3.16时滞deadtime从输入变量产生变化的瞬间起,至输出变量开始变化的瞬间为止的时间间隔。见GB/T17212-1998中图1-2,3.17上升时间’risetime在阶跃响应中,从由零开始的输出信号达到最终稳态值规定的小百分数(例如1000)的瞬间起,至第一次达到该最终稳态值的规定大百分数(例如9000)的瞬间为止的时间间隔。见GB/T17212-1998中图1-2,3.18建立时间settingtime从输人信号的阶跃变化起,到由此产生的输出信号的变化偏离其最终稳态值不超过规定允差的瞬间为止的时间间隔。本标准采用的允差为1%。3.19阶跃响应时间stepresponsetime从输人信号的阶跃变化起,到系统的输出变化第一次达到最终稳态值的90%的时间间隔。见GB/T17212-1998中图1-203.20时间常数timeconstant
GB/T182712-2000由阶跃或脉冲输人引起的一阶线性系统的输出完成总上升或总下降63.2%所需的时间。3.21瞬时过冲’transientovershoot在阶跃响应中,输出变量偏离最终稳态值的最大瞬态偏差,以最终稳态值与初始稳态值之差的百分数表示。3.22意外事件unexpectedevent评定期间发生的需要由制造厂修复的装置破损、工作失效、异常或意外损坏。3.23试验程序testprocedure评定开始之前,由制造厂、试验实验室与买方/用户间商定的有关将要进行的试验和每项试验的条件的说明。4与精确度有关的因素4.1试验程序和有关事项4.1.1试验范围的选择对于具有切换范围或度盘设定(例如增益)的被试装置,应在各个范围和设定值_L重复试验。如果被试装置是经过校准的,则进行第一组试验时应不做任何调整。4.1.1.1准则测量时装置应在最少数量的校准设定值下工作。这是根据试验大纲要求确定装置在各种规定工作设定值下的性能所必需的。(见GB/T18271.1-2000第5章)。对量程和范围下限值实际可调的装置进行试验时,试验量可能会大得难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应先进行初步的试验,以确定改变量程和范围下限值对被测特性的影响。在能够从少量的试验中可靠地推导出装置特性的情况下,就能够删除试验大纲规定的某些试验。例如,只要量程保持不变,选择范围上、下限值就不会对回差造成显著影响,因而往往可以从单一量程设定值的多次测量中断定同量程不同范围的回差。但试验报告应指明每一个调整设定的被测参数相关值,以便能参照装置的同一个调整值确定不精确度、回差等各种数值。4.1.1.2量程和范围下限值调整器的设定除试验大纲另有规定外,对与精确度有关的因素进行试验时,调整器应设定在下列A,B,C和D四个设定值上,当量程和/或范围下限值调整器除了做制造允差的调整外,还可做进一步调整时,应按表1进行调整。表1量程和范围下限值调整器的设定一试验类#9}可调量程}零点下降和/或零点提升}性能评定型式试验例行试验抽样试验注:有关动态性能、功能特性和漂移方面的试验,请参阅本标准的相应条文设定A:量程调整设定在制造厂的最大和最小值及一个中间值上。设定B:通常只在无零点下降或提升的一个范围下限值上进行试验,但如果影响较显著,则可能需要在最大和最小设定值上做进一步试验。设定C:除试验大纲另有规定外,量程应是制造厂设定的值。设定D:除试验大纲另有规定外,范围下限值应是制造厂设定的值2预调循环记录观察值之前,被试装置应经过预调(见GB/T18271.1--2000的7.12),并在每个方向上作三个
GB/T182712-2000全范围行程的运行。4.1.3测量循环和试验点的数量应验证被试装置在整个范围内增大和减小数值时的性能。考虑到GB/T18271.1---2000中5.2所列出的经济方面的因素,测量循环和试验点的数量应尽可能最少。试验点的数量和位置应与试验的类型、要求的精确度以及被评定的特性相协调。每一个预定试验点其上升和下降试验点的数量应相同,。%和10000除外,这两个点只在向下行程或上行程移动时才能达到测量循环和试验点的数量取决于所考虑试验的类型。除特殊类型的装置另有规定外,其值和位置见表2的规定。4.1.4具有数字输人或输出情况下的附加试验为保证协议符合国际标准(例如,RS232,IEEE488)或者完全由被试装置供货方规定的协议,必需经过试验验证。通过试验确认被试装置在参比条件下能按协议规定正常工作,无误差(或在供货方规定的误差率之内)。应确定逻辑“1”和“。”的电平还应对显示误差(数字段缺损等)、亮度、对比度以及亮度/对比度消失前的视角做相应的试验。应记录校正率并附显示(精确度)误差。4.1.5I"M量程序首先应测量输入量程0%后面的第一个有效标度值(例如输人量程的104a.见表2)0试验开始时先产生一个相当于范围下限值的输人信号,然后将此输人信号缓慢增大(无过冲)达到第一个试验点适当稳定一段时间后记录输人和输出信号的相应值。然后使输人信号缓慢增大咬无过冲)达到下一个试验点的值稳定一段时间后记录输出信号的相应值。在每一个预定值上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输人量程的100%o在此点上测量以后,缓慢地将输人信号降低到100输人凳程的下一个试验值,再依次降至其他每一个值,直到降低至输人量程的0%,从而闭合一个测量循环表2测量循环与试验点的数量和试验点的位置41.6被测值的处理记录上行程和下行程各试验点上取得的输出信号值与相应的理想值之差作为输出误差。输出误差一般应以理想输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而有些装置(例如记录仪、增益可调的装置)则以标称输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更为便利(见GB/T"18271.1--200。中的7.1610对干每一个试验点,应从连续循环中分别获取的上行程和下行程误差的读数求出上行程及下行程的平均值,再从这些平均值中得出该试验点的平均值将由此获得的所有误差值列表(见表3)平均值以图形表示〔见图1)4.1.7确定与精确度有关的因素由于测量次数有限(见4.1.3),因此必须以简单的数学方法而不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误差,确定与精确度有关的因素下列条文对不同的处理方法做了说明41.7.1不精确度确定不精确度的方法是从表3中分别选择任一试验循环中增加或减少输人时任一被测值对理想值的最大正和负偏差,并以理想输出k程的百分数表示和列人报告4.1.7.2测量误差
GB/T18271.2一2000确定测量误差的方法是从表3的平均上行程误差和平均下行程误差中选择偏离最大的正或负数值。41.73非线性对于输入/输出为线性关系的装置,可以根据相应上行程和下行程平均误差的总的平均值绘制出曲线,根据此曲线确定非线性(见表3和图1)。表3典型装置误差一览表第1循环{循环平均总平均误差(理想量程的写)上行下行上行下行卜行下行卜行,es下行平均输入买际买际买际买际买际实际实际买际误差量程的%%%%%%%%%%0一0.04一0.05一0.061」一005一0.05010+0.06+014+004+0.15+0.05+0.160050.150,10020!+0.131山0.231+。.0811+0.26!+0.09巨旦竺逻目0.100.250175一一..~、一~一一30+011「+0.24+0.09+025一0.10「杯·260.100.250.17540一0.04「+0131一。,。7’片不石不〕一0.04「+0.17一0.0苏015005050一018厂一0.02一016「十0.01一0.13+0.01一0.150.00一0.07560一0.27「一0.12一0.25「一0.10一0.23一0.08一0.251)一010一0.17570Ld止到厂一0.17一0.30一016一0.28一0.12仁二一到一015一0.22580厂一0.27一0.17一0.260.150220.130.25一0.15一020090「一0.16厂一0060.15一0‘05一014「一004[一0.15一0,050.100100「+0.09仁+011[+010[口0.100.100平均曲线与选定直线之间的最大正或负偏差以理想输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即是非线性,其与死区和回差无关。a)端基非线性画一条在范围上限值和范围下限值上与平均校准曲线相吻合的直线就可以确定端基非线性。注:对于在工厂内进行校准并在现场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只有端基非线性具有实际意义。有时也可采用其他非线性表示方法b)独立非线性在平均曲线上画一条直线,使最大偏差为最小时,就可以确定独立非线性。此直线不必是水平的或通过平均校准曲线的端点。c)零基非线性画一条直线,在范围下限值(零点)上与平均校准曲线相吻合并使最大偏差为最小时,就可以确定零采用说明1伟IEC61298一2:1995原文有误
GB/T182712-2000基非线性。二下行穆平均值二.l,,}.i.-fit}·、习}l厂1,·夕口口\粼/.‘/日日入、·、a直”,扮口州一一勺余粗,矛之之_T丫r入LAIL鑫I一竺三卜川《L~、i‘.龙、若-‘夔,一刊~~.-门}矛J归夕二二二:二土一二六嘴冶二奏夕盆曰咬巴二}仁!/,洲卜~~玻入..,创-洲二共~俐一。.1l!绷行程平均,一火嘴直,厂V鹰lrRE-、,,.’’刁一0.2.尹,.口二火‘·、/一让3//0to2030405060708090100输入量程的百分数图1误差曲线4.1.7.4不一致性输人/输出为非线性关系(例如,对数平方根等》的装置可采用术语不一致性(端基不一致性,独立不一致性和零基不一致性)。不一致性采取与非线性相同的程序确定和表示4.1.7.5回差回差是同一试验点上任何一个试验循环中相邻的上行程输出与一F行程输出之差,可直接从表3所示的偏差值中确定。从全部试验循环中观察到的最大值以理想输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并列人试验报告。如有需要,从给定试验点相应回差值中减去死区值就可确定滞环误差,其最大值可以按理想输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列人试验报告。注:死区可通过C2.2所述的常规死区试验法加以确定4门7.6不重复性不重复性是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以相同的输人值从一个方向做全范围移动时,在短时间内对输出做多次连续测量取得的极限值之间的代数差。不重复性通常以理想输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且不包括回差。不重复性直接从表3中确定。分别考虑上行程曲线和下行程曲线,观察任何一个输人值的各个输出值之间以理想输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的最大差。从上行程值或下行程值中得出的最大值就作为不重复性,列人试验报告4门.8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试验期间取得的测量结果应该以与表3和图I相对应的图表表示,并列人试验报告。采用说明:1飞IEC61298-2:1995原文有误
GB/T182712-2000不精确度、或测量误差、或不一致性以及回差和不重复性的值应根据4.1.7确定,并以表格形式列人试验报告。与精确度有关因素的对应值由制造厂规定,这些数值应以表格形式列于试验确定的数值旁.制造厂可能会把与精确度有关的项目表示为:a)不精确度(包括回差和不重复性)和回差;或b)测量误差(包括回差)和回差;或。)非线性/不一致性(不包括回差)、回差和死区。4.2确定死区的特定试验程序和有关事项42.1选择试验范围和预调测量死区所采用的范围及预调方法与4.1.1(表1)和4.1.2中确定与精确度有关因素的范围和方法相同。4.2.2测量程序除已知死区不明显外,应按下列方法测鹭。应在量程的10写,50%和90%三个试验点上按下列程序各测量三次死区:a)缓慢增大(或减小)被试装置的输人变量,直至观察到可察觉的输出变化;b)记录输入值;c)缓慢减小(或增大)输人,直至观察到可察觉的输出变化;d)记录输人值。在每一个方向的全范围移动中至少各试验点必需观察和记录三次,最好五次。使输人信号发生变化的增量(上述b)与d)之差)就是该点的死区。4.2.3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每一试验点的最大死区值应以理想输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以表格形式列人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将总的最大值作为该被试装置的死区。如果制造厂规定了死区值,则该值应列人试验确定的数值旁。5动态特性51概述这一部分的目的是提供数据,以一种统一的可比较方式来表征被试装置的动态性能。正弦波和阶跃输人信号可按要求用于动态响应试验。通常正弦波试验数据最适用于数学分析、控制问题的图解以及线性系统动态性能的表征。阶跃试验能实现对时滞的测量并对被试装置的非线性做定性评定。为使试验的次数切合实际,根据GB/T18271.1-200。中5.2的要求,绝大多数装置只需采用一个输出负载值和最少量的输人信号组合。已知从规定的阶跃和正弦波试验中取得的数据还不足以完整地描述被试装置的非线性。但本标准旨在提供适用于确定简单装置的动态特性的可比较数据和复杂装置定性表示。在特殊情况下,试验大纲可以规定更为详细的试验。注规定的输出负毅和愉人信号电平足以为最常见的试验要求提供有效数据和在受异常大且变化不定的信号作用方面的定性表示5.2通用试验程序和有关事项试验时量程应调整到约为最大与最小萦程的平均值,范围下限值大致设定在其允许调整范围的中点。如果具备可调功能(例如,滤波器,阻尼器),可改变被试装置的动态特性,试验时应将这些调整器首先设定为其影响最小必要时然后再设定为其影响最大
GB/T182712-2000对电输出装置进行动态性能评估试验时,可在电阻负载上跨接一个。.1t}F电容器来模拟电输出上的实际负载,试验大纲规定有其他值的除外。5.3频率响应由一个函数发生器在被试装置的输入上施加一个正弦信号。正弦信号的峰峰幅值应不超过量程的20%,但必须能满足有效测量的需要,并不引起输出的失真或饱和。输入信号的频率应从低到足以确定静态增益的初始值起以增最方式递增到一个较高的频率,使输出衰减到小于其初始幅值的10%,或者相位滞后为3000,在每一个频率阶跃上,至少应同时记录一个完整的输人输出循环。这些试验的结果应以图解法按下列形式表示(见图2):增益堆益;_:;:d)a)撅率相位角a)绷率一4『d)一90b)睁频率b)c)颇本图2频率响应两例a)在对数标度上依据频率绘出相对零频率增益的增益;b)在对数标度上依据频率绘出输人输出之间的相位滞后。从图中得出以下结果:a)相对增益为0.7时的频率;b)相位滞后为450时的频率;c)相位滞后为90。时的频率;d)最大相对增益和相对应的频率及相位角。注:上述推荐频率范围和阶跃不适用于控制器(见1B/T8209)5.4阶跃响应在被试装置的输人上施加一系列的阶跃变化.与被试装置的响应时间相比,阶跃输人的上升时间应该短。
Gs/T182712-2000输人阶跃与输出响应应该记录在一起。施加的输人阶跃如下所示:a)相当于80%输出量程的阶跃,输出从10%变化至90%,然后从90%至10%;b)相当于10%输出量程的一系列阶跃,输出按下列顺序向上和向下变化:5%至15%,45%至55%,85%至95%.应测量每一种试验条件下输出达到并保持偏离最终稳态值在输出量程的1%内的时间(建立时间)。应说明时滞和瞬时过冲(若有的话)的总量(见图3)0注:也可以测量阶跃响应时间或时间常数.翰入信号产生指定轴出响应的轴入阶跃l时间晌应瞬时过种输出变化的%最终稚击轴出一土twm11%100%sum一下时浦上升时间阶跃响应时间时间建立时间轴出晌应一1%100%632%时滞时间常数时间建立时间图3阶跃输人响应两例
GB/"c18271.2-20006功能特性6.1概述仅有某些试验项目要求被试装置通电。在进行这些试验时,增益量程应调整到约为最大与最小量程的平均值,范围下限值大致设定在其允许调整范围的中点。然后再进一步确定每一项试验各自的其他设定值。6.2电动装置的输人电阻本试验适用于电压或电流输人装置,以确定装置输人端对直流输人信号呈现的有效电阻。试验采用如图4所示的配置以100写输人电平进行。图4输人电阻试验配置试验时在装置的输人电路上串接一个电阻。测量此串接电阻两端的电压降,然后测量此电阻的实际值,根据下试计算出输人电阻:R,.=E;=(R=/E,)式中:R,}-一输人电阻,几;R.-—串接电阻,n;E,.—被试装置的电压输人信号,V;E—串接电阻两端的电压降,Vo6.3电动装置的绝缘6.3门概述这些试验仅仅是简单的电气安全检查。列人这些试验的目的既不在于对装置的安全性能做正式评估,也不准备将试验结果作为设计规范。对于全面考虑装置设计中有关安全方面的问题,可参阅GB4793.1。试验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电路对装置外壳的绝缘程度以及电路与外壳之间在承受较高电压时装置的本质安全性能。装置的绝缘必须具备足以防止击穿的绝缘强度和防止过量泄漏电流或热击穿的绝缘电阻。在对绝缘进行型式试验之前,装置应在温度为32C-38C(热带型装置为42"C-48C)的干燥箱内放置4h,然后在温度相同而相对湿度为90%至95%的环境下再放置24h,在随后的试验过程中均应保持此湿度。试验应在高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6.3.2绝缘电阻被试装置按正常工作状态准备〕测量每一个对地绝缘的输人和输出电路的绝缘电阻。试验应在不接通电源的被试装置上进行,依次在短路的输人、输出或电源各端子与接地的外壳之间施加直流试验电压。为避免电压冲击,施加的试验电压应逐渐升高到规定值,完成试验以后应逐渐降低除另有约定外,公称直流试验电压应为500V,在施加规定试验电压至少30s后,该绝缘电阻值应列人试验报告。6.3.3绝缘强度10
GB/T182712--2000试验电压的有效值应参照被试装置的额定电压(或绝缘电压)值和制造厂规定的安全等级(1或a)加以确定(见表4)。试验时被试装置装人机箱(若有)但不接通电源,将试验电压依次施加在短路的输人、输出和电源各端子与地之间。每次试验时,试验不直接涉及的机箱和端子应连在一起接地。试验电压实质上是正弦波交流电压,频率为45Hz-65Hz(主电源频率)。表4绝缘强度试验电压额定电压或绝缘电压直流或交流有效值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安全等级vkV一卜---一一.<600.50I60-2501.50<60皿60-250:.;;逐步升高试验电压至规定值并保持1min,电压上升时应不出现明显的瞬变。试验期间,应不出现击穿或飞弧。6.4功耗6.4.1电功耗本试验在导致被试装置功耗最大的输人和负载条件下进行。如果是交流供电,应测量消耗的伏安,并需考虑测量有效(均方根)值。测量应在公称电压和频率以及制造厂规定的最高电压和最低频率下进行如果是直流供电,应在公称电源电压下测量消耗的瓦特。6.4.2耗气量本试验是在稳态输人条件F测量被试装置的耗气量。测量时,输出应接至一密封的容器,以确保输出无空气流出。应在公称气源压力下,测量并记录导致最大耗气量的输人时的耗气量。耗气量应以m丫h记录‘参比条件下;见GB/T18271.1-2000的6.1)06.5直流电输出装置的输出纹波应在最小和最大负载条件下,以10%和90%的输人信号测量并记录输出的任何纹波含量的最大峰峰值和主频率分量。6.6气动装置的气流量特性66,初始设定气流量特性是输送/排出的输出气流量与输人偏差的关系(见图6)0注:通常只要以一个量程值(因为增益的变化只会影响输人标度而不会影响特性的波形或最大气流量值)和一个推荐供气压力值就能测出气流量特性。如有需要,还可在规定最大和最小供气压力条件下测量最大输送/排出气流量值。输出管线上宜安装进、排气装置和测量装置,其安装方式如图5所示。应确保管道配置不影响试验结果。特别要避免管道长、口径小,确保试验使用的气源减压器的流通能力大于制造厂规定的被试装置的最大输送流量。关闭v:和v:两个阀门(见图5)。对被试装置做必要的预调然后固定调整输入信号使输出信号等于量程的50%。读出输人信号调整值作为U。如有需要,可在10%和900a输出设定上重复试验
GB/T182712-2000翰人U供硕排风口减Fr器图5测量气流量特性的试验配置662输送流量Q】确保阀V:关闭。逐渐打开阀V,,形成一个小输送流量XQ重新调整输人信号“L,",使输出信号“V;再与量程的50相等,记下此值作为U.。由下式确定输人信号的偏差:AU,=U,一U,以相同方式将流量增大至最大流量弘。、,揭示出输人信号偏差At,的不连续性。重新关闭阀V。最大输送流量Q。。是输出信号“V,,能重新平衡到量程的50%这一先前值的最大流量。注:增大的流量超过了此值会导致输出值降低,无法通过进一步调整输人信号.L,}重新平衡6,6,3排出流量Q;确保阀V:关闭。逐渐打开阀V;,向被试装置输送一个小排出流量J"。按6.6.2所述程序确定达到最大流量Q2-:时输人信号u的偏差值。最大排出流量RZm-是输出信号“V"能重新平衡到量程的50%这一先前值的最大流量。注:增大的流量超过了此值会导致输出值升高,且无法通过进一步调整输人信号.0:.,重新平衡6.6,4数据表示法数据必须按图6的方式标绘。愉送流量必Q".,u图6典型的气流量特性
GB/T182712-2000根据试验结果图表确定以下内容:e)最大输送流量(Q-.);b)较小输送流量时的偏差AU;C)最大排出流量(Qz,二);d)较小排出流量时的偏差△U,;e)输出继动死区的高度(输入“U"量程的百分数)及相应的(输送或排出)空气流量。输出继动死区是图6所示流量特性中的突变。记录标准条件(温度和压力)下的沛量值(m"/h),调整后的增益和气源压力值也应列人试验报告。6.7范围下限值和量程的调整极限范围下限值和量程的调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补偿制造允差或其他小偏差而设计的调整,另一类是为提升或下降输人信号范围以适应规定输出范围而设计的调整。在某些情况下,补偿允差的调整是由制造厂进行的,调好以后,调整器被密封。但如果调整器可供用户调整,则必须经过试验以确定调整极限。确定范围下限值和量程调整极限的试验应包括对范围下限值和量程调整的四种极端设定组合的试验。如果被试装置有独立的提升和下降调整,则应结合调整被试装置范围下限值的试验对此性能进行一次试验,即在对各个范围下限值调整有附加影响的方向上把提升/下降调整设定在每一个极端值上。此方法能确定被试装置的绝对范围下限值调整能力。6.8切换差本试验所确定的是刚好能触发切换动作的输人值与刚好能撤消切换动作的输人值之差(见GB/T17212-1998中图2-19),试验至少应在输人量程的1000.50%和90%这三个切换点上进行。应逐渐改变输人信号,直至触发切换。然后反向逐渐改变输人信号,直至撤消切换。两个输入电平的代数差就是切换差,以理想输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如果具有切换差可调的切换,应以最小和最大切换差调整值进行试验。7漂移7.1始动漂移本试验应测量被试装置接通能源以后输出的变化。试验之前,被试装置应不接通能源置于周围环境条件或制造厂推荐的条件下至少12h。量程应调整到约为最大与最小量程的平均值,范围下限值大致设定在其允许调整范围的中点。接通被试装置能源,向其施加一个90%的输人信号并监视输出,直到输出稳定(周期最长4h),记录测量值,并将输出达到并维持在制造厂规定的极限范围内所需的时间作为始动漂移列人报告。7.2长期漂移被试装置下作30天,如有可能,输人信号应稳定维持在相当于量程的90%.量程应调整到约为最大和最小量程的平均值,范围下限值大致设定在其允许调整范围的中点。对于具有间歇或采样输人,或者不能维持恒定试验输人信号(例如,某些分析器)的装置,每天至少应施加一次相当于量程的90%的输人。最好每个工作日都测量输人和输出,并通过计算输人的任何微小变化确定并修正输出漂移。必须注意不使除时间以外的周围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化掩盖长期漂移的影响。应在30天试验周期开始之前及结束之后立即测量并记录范围下限值和量程。
GB/T18271.2-2000附录A(提示的附录)参考文献GB/T2423.1-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eqvIEC60068--2一1:1974)GB/T2423.2-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eqvIEC60068-2-2:1974)GB/T2423.7-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idtIEC60068-2-31:1982)GB/T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和导则:振动(正弦)(idtIEC60068-2-6:1982)GB/T2423.22-1987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eqvIEC60068-2-14:1984)GB/T3386-198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电动和气动模拟记录仪和指示仪性能评定方法(neqIEC60873:1986)GB/T17626.2--1998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carIEC61000-4-2:1995)GB/T17626.3--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3:1995)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4:1995)GB/T17214.1--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工作条件第1.部分:气候条件(idtIEC60654-卜1993)JB/T8220-1999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位式控制器性能评定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属材料焊接性的评定方法
- JBT 13248-2018 压铸机能效等级及评定方法
- JB∕T 12299-2015 船用卷板机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T 31389-2016 高温试验设备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
- 《GBT10931-1989-数字控制机床位置精度的评定方法》.pdf
- 《GBT15716-1995-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pdf
- 《GBT15715-2014-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pdf
- 《GBT16 417-1996-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pdf
- 《GBT18271.1-2000-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1部分:总则》.pdf
- GBT208191.1-2007-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信号控制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pdf
- GBT20819.1-2007-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信号控制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pdf
- GBT20730.1-2006-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输入两位或多位输出仪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pdf
- GBT22718-2008-高压电机绝缘结构耐热性评定方法.pdf
- GBT24178-2009-连铸钢坯凝固组织低倍评定方法.pdf
- GBT26156.2-201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智能调节器第2部分:性能评定方法.pdf
- GBT26658-2011-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方法.pdf
- GBT26806.2-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基本平台第2部分:性能评定方法.pdf
- 【硕士论文】表面形貌的评定方法研究及软件实现.pdf
相关文档
- 青岛市城市桥梁检测技术导则
- DLT1105.1-2010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导则通用要求.pdf
- DLT1105.2-2010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导则超声检测.pdf
- DLT1105.3-2010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导则涡流检测.pdf
- DLT1105.4-2010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导则磁记忆检测.pdf
- DLT694-2012高温紧固螺栓超声波检测技术导则.pdf
- HJ733-2014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pdf
- DL937-2005 热交换器管声脉冲检测技术导则 - 下载地址.pdf
- dlt 1 105.1-2010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 无损检测技术导则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dlt 1 105.3-2010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 无损检测技术导则 第3部分:涡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