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00 KB
- 1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山西农业大学教案2007~2008学年第2学期学院名称动物科技学院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生动061,生动062,水产051授课教师曹果清职称副教授使用教材分子生物学授课时数542008年3月2日16
教案(首页)授课时间2008.3教案编写时间2008.3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课程编号总学时:54讲课:36学时实验:18学时实习:学时学分数3课型必修课(Ö)选修课()理论课()实验课()任课教师曹果清职称副教授授课对象生动061,生动062,水产051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教材:《分子生物学教程》,李亚华编著,科学出版社(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主要参考资料:1.《分子生物学》,阎隆飞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2.《MolecularBiology》(影印版),P.C.Turner,A.G.McLennanetal.,科学出版社,20013.《分子遗传学》,孙乃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4.《分子遗传学》,张玉静,科学出版社,20005.《分子细胞遗传学》,解生勇,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教学目的和要求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原理,掌握一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掌握分子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技术并能独立完成操作。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DNA的结构和序列类型。2.基因与基因组。3.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4.DNA的重组技术。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6.分子生物学技术。难点:1.DNA重组与转座。2.基因表达的调控。16
教学进程第1次课第2次课第3次课第4次课第5次课第6次课第7次课第8次课第9次课第10次课第11次课第12次课第13次课第14次课第15次课第16次课第17次课第18次课授课章节绪论DNA结构与功能基因与基因组结构DNA复制真核生物DNA的复制DNA的损伤及修复基因突变DNA的重组与转座RNA的转录转录后的加工遗传密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蛋白质合成的调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病毒分子生物学简介病毒分子生物学简介分子生物学技术简介分子生物学技术简介学时222222222222222222备注16
教案(章节备课)学时:2-4章节第2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掌握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高级结构和精细结构;掌握DNA变性、复性的原理、方法和应用;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DNA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掌握DNA的变性、复性特点及相关概念,掌握基因组中DNA序列的种类等。难点是DNA的复性动力学方程。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1.教学安排本章大部分内容,如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DNA结构等在《动物生物化学》课程中学过,这里以复习的形式回顾一下;DNA的变性、复性和杂交等内容为初次接触,需要详细讲解;染色体部分也需要详细讲解,为下学期的《遗传学》课程打好基础。时间:2-3学时2.教学进程2.1细胞的遗传物质-核酸1.细菌转化实验2.噬菌体的侵染(噬菌体侵染实验)3.感染性的RNA(病毒重建实验)2.2核酸的化学组成与共价结构1.DNA和RNA的化学组成2.DNA的结构2.3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及其组装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2.染色质的类型3.染色体的组装4.DNA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2.4RNA的结构与功能2.5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1.核酸的变性2.核酸的复性3.核酸的分子杂交2.6研究核酸的常用方法1.核酸的分离与提纯2.核酸的超速离心3.核酸的凝胶电泳16
本章思考题见教材48页。主要参考资料1.《分子遗传学》,孙乃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分子遗传学》,张玉静,科学出版社,20003.网络备注16
教案(课时备课)第1次课2学时课目、课题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掌握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高级结构和精细结构。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DNA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等。难点是DNA精细结构的理解。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时间分配2.1细胞的遗传物质-核酸1.细菌转化实验板书+多媒体10分钟2.噬菌体的侵染(噬菌体侵染实验)板书+多媒体8分钟3.感染性的RNA(病毒重建实验)板书+多媒体10分钟2.2核酸的化学组成与共价结构板书+多媒体351.DNA和RNA的化学组成2.DNA的结构2.3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及其组装30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2.染色质的类型3.染色体的组装4.DNA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2.4RNA的结构与功能15作业布置教材48页1-9题主要参考资料1.《分子遗传学》,孙乃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分子遗传学》,张玉静,科学出版社,20003.网络课后自我总结分析16
教案(课时备课)第2次课2学时课目、课题1.DNA的高级结构;2.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及其组装;3.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4.研究核酸的常用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DNA的高级结构;2.了解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类型及其组装形式3.了解并掌握核酸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过程中的特性。4.了解核酸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将来的实验课和其它研究奠定基础。重点难点重点:(1)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2)研究核酸的常用方法。难点:(1)三链DNA和四链DNA结构;(2)DNA的复性动力学。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方法辅助手段时间分配2.4DNA分子的高级结构25~30分钟1.单链核酸形成的二级结构讲授多媒体图片+黑板画图3分钟2.反向重复序列与二级结构讲授多媒体图片+黑板画图5分钟3.三股螺旋的DNA讲授多媒体图片8分钟4.DNA的四链结构与端粒讲授+课外内容穿插多媒体图片5分钟5.DNA的超螺旋结构讲授+例子多媒体图片+例子(麻花制作)5分钟6.DNA的精细结构简单介绍2分钟2.5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及其组装20-25分钟方法辅助手段时间分配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学生共同回忆黑板书写2分钟2.染色质的类型简单介绍幻灯片3分钟3.染色体的组装详细讲授+共同回顾多媒体图片10分钟4.DNA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简单介绍多媒体图片5分钟2.6RNA的结构与功能15~20分钟方法辅助手段时间分配1.tRNA的高级结构简单讲授多媒体图片5分钟2.rRNA的高级结构简单讲授多媒体图片5分钟3.mRNA的结构简单讲授多媒体图片3分钟16
2.7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1.核酸的变性(1)内容:定义,方法,现象,Tm值及影响Tm值大小的因素。(2)方法:讲授(3)辅助手段:多媒体图片+例子(PCR扩增,SSCP技术等)(4)时间分配:12分钟2.核酸的复性(1)内容:定义,复性的条件,影响复性速度的因素,复性动力学曲线,复性程度的检测,标准的复性反应体系等。(2)方法:讲授(3)辅助手段:多媒体图片+例子(PCR扩增等)(4)时间分配:15分钟3.核酸的分子杂交(1)内容:定义,Southern印迹法,Northern印迹法,Western印迹法,杂交技术的应用。(2)方法:讲授(简单介绍)(3)辅助手段:多媒体图片+例子(RFLP,DNA指纹技术等)(4)时间分配:10分钟2.8研究核酸的常用方法1.核酸的分离与提纯2.核酸的超速离心3.核酸的凝胶电泳本小节内容与实验一、三有关,拟在实验课上讲解。布置为课后自读材料。作业布置教材48页7-24题主要参考资料1.《分子遗传学》,孙乃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分子遗传学》,张玉静,科学出版社,20003.《分子生物学》,卢向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网络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涉及的内容太多,没有按时完成讲授任务,有点着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以后授课时应调整讲授内容,争取做到内容不重复,讲课有重点,课堂效果好,课后有影响。曹果清2008-3-1316
教案(章节备课)学时:2-4章节第3章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并掌握基因的概念、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和特点;(2)掌握基因组概念、不同生物基因组特点,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组成;(3)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关知识,其它生物基因组研究概况等。重点难点本章内容是本课程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后续章节的铺垫,所有内容均很重要,也都容易理解。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1.教学安排本章内容在本门课程中属于重点部分,且在其它课程中也很少有相关介绍,所有内容均需详细讲解。时间:2-3学时2.教学进程3.1基因的概念1.基因的概念2.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3.基因与多肽链的关系3.2基因命名简介(简单介绍)3.3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3.4基因与基因组的大小与C值矛盾1.基因的大小2.基因组的大小3.C值和值矛盾3.5重叠基因1.原核生物的重叠基因2.真核生物的重叠基因3.6基因组1.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基因组16
2.真核生物基因组3.质粒基因组4.线粒体基因组3.7真核生物DNA序列组织3.8基因家族3.9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展本章思考题见教材69页。主要参考资料1.《分子遗传学》,孙乃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分子遗传学》,张玉静,科学出版社,20003.网络备注16
教案(课时备课)第1次课2学时课目、课题第3章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并掌握基因的概念、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和特点;(2)掌握基因组概念、不同生物基因组特点,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组成;(3)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关知识,其它生物基因组研究概况等。重点难点本章内容是本课程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后续章节的铺垫,所有内容均很重要,也都容易理解。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时间分配3.1基因的概念13分钟1.基因的概念多媒体+口头解释3分钟2.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板书+多媒体图象5分钟3.基因与多肽链的关系板书+多媒体图象5分钟3.2基因命名简介简单介绍7分钟3.3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15分钟(1)方式:详细讲解(2)方法:讲授+画图(3)辅助手段:多媒体图象(4)时间:15分钟3.4基因与基因组的大小与C值矛盾15分钟1.基因的大小讲授+多媒体5分钟2.基因组的大小讲授+多媒体5分钟3.C值和值矛盾讲授+多媒体+例子5分钟3.5重叠基因10分钟1.原核生物的重叠基因讲授+例子+多媒体5分钟2.真核生物的重叠基因讲授+例子+多媒体5分钟3.6基因组35分钟1.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基因组讲授+例子+多媒体5分钟16
2.真核生物基因组讲授+例子+多媒体5分钟3.质粒基因组简单介绍+多媒体5分钟4.线粒体基因组简单介绍+多媒体5分钟3.7真核生物DNA序列组织讲授+例子+多媒体10分钟3.8基因家族讲授+例子+多媒体5分钟3.9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展自学作业布置教材69页1-18题主要参考资料1.《分子遗传学》,孙乃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分子遗传学》,张玉静,科学出版社,20003.网络课后自我总结分析16
教案(章节备课)学时:4章节第四章DNA的重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了解DNA重组的类型、分子机理和应用。要求掌握Holliday模型、不对称链转移模型,双链断裂模型;位点专一性重组的机理、过程和调控;了解并掌握转座子的概念、类型、转座机理及应用等。重点难点重点:同源重组的分子机理;位点专一性重组的分子机理;转座子的类型和转座机理。难点:同源重组的DNA双链断裂模式;λ噬菌体整合的分子机制;转座机理等。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第一节同源重组(1.5~2学时)1.概念2.特点3.分子机制Holliday模型不对称链转移模型双链断裂模型4.细菌DNA的重组5.重组修复第二节位点专一性重组(0.5~1学时)1.概念2.特点3.λ噬菌体的整合与切除4.λ噬菌体整合的分子机制5.位点专一性重组调节基因表达第三节转座重组(1.5~2学时)1.转座子类型2.转座子结构特征3.转座子的转座机制和模式4.转座子的特征和遗传学效应5.真核生物转座子教学方法:本章内容抽象,其他课程上从未涉及,难以理解,因此尽量用图形辅助理解.本章思考题P176主要参考资料1.《分子遗传学》,孙乃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分子遗传学》,张玉静,科学出版社,20003.《动物遗传学》,李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遗传学》,朱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网络备注16
教案(课时备课)第1次课2学时课目、课题同源重组和位点专一性重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同源重组、位点专一性重组的概念、类型、分子机理等。重点难点重点:同源重组的分子机理;位点专一性重组的机理。难点:Holliday中间体的拆分;重组酶的作用机理;λ噬菌体整合的分子机制。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总体安排从遗传与变异的关系导出DNA重组的重要性和普遍性,DNA重组的概念以及类型:同源重组、位点专一性重组、转座重组和异常重组,然后分别介绍每种重组的概念、特点、类型、分子机理以及遗传学效应等。同源重组一、概念二、特点三、分子机制1.Holliday模型2.不对称链转移模型3.DNA的双链断裂模式4.细菌的DNA重组5.重组修复位点专一性重组一、概念二、特点三、λ噬菌体的整合与切除四、λ噬菌体整合的分子机制五、位点专一性重组调节基因表达作业布置教材P176的1-8题。主要参考资料1.《分子遗传学》,孙乃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分子遗传学》,张玉静,科学出版社,20003.《动物遗传学》,李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遗传学》,朱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网络课后自我总结分析16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3、教案要有电子版本。附件3:文字叙述式教案7模板教案编写说明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二、教学要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材选择的原则:五、教学方法建议:六、总学时:()学时,()学分,难度等级()。具体的教学内容纲目和学时安排如下(讲授时,可视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序 号 课题内容 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学时………关于使用教材《》的说明一、本书的指导思想:二、本书的缺憾:三、本书特色:第一章 绪论(以普通心理学为例)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心理学史教学重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心理学史授课方法:讲授、实验[视(听)简单反应时,似动现象]、演示:stroop效应主要参考书目:1、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 北大出版社16
2、黄希庭主编:《心理实验指导》3、杨清主编:《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 辽宁人民出版社4、李汉松主编:《西方心理学史》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对象在我们周围有多种现象分别由不同的学科去进行研究从而构成了人类不同的知识领域。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眼看世界五彩缤纷、耳听八方优美旋律,人脑还可以贮存丰富的知识,记忆许多的信息,还可以思维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人还有七情六欲、如需要、情感、意志等等,凡此种种都属于心理现象。 无机 物质世界 植物 有机 动物" 高级为人人类知识领域有两大类 精神世界 " 主要为心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地讲是研究:(1)心理现象: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现象。(2)行为:人的心理是精神的,内在的东西,不具形体性,所以要通过外部表现—一行为来分析、观察。因而本书倾向于认为: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的科学。……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