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50 KB
- 4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5-2016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1.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细胞增殖B.细胞生长C.细胞衰老D.细胞分化2.如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A.遗传物质不同B.DNA的结构不同C.信使RNA不同D.线粒体结构不同3.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4.图示为细胞生命历程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B.过程②中,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C.过程③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D.高度分化的细胞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5.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下列染色体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③形成四分体 ④交叉互换.A.③④①②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6.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7.四分体时期常会发生交叉互换,下列哪个图可正确表示交叉互换?( )A.B.C.D.8.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前者特有的现象是( )A.染色体复制B.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着丝粒分裂D.同源染色体分离9.初级精母细胞变成次级精母细胞时( )A.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减半B.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加倍C.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加倍D.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10.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1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环境条件的影响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12.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13.父亲六指(致病遗传因子A),母亲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手指正常,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12.5%B.25%C.50%D.75%
14.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B.AaBbC.AABbD.AaBB15.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A.B.C.D.16.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17.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这种病在人群中统计的结果,接近于( )A.男性多于女性B.女性多于男性C.男性和女性相同D.没有一定规律18.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A.①B.④C.①③D.②④19.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B.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噬菌体生长和繁殖C.转化的有效性与提取的DNA纯度密切相关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20.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新产生的噬菌体中( )
A.DNA中含有35SB.蛋白质中含35SC.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35SD.蛋白质和DNA中都不含35S21.下列有关DNA分子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内侧,构成基本骨架B.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两条链反向平行C.DNA分子中=1D.两条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2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DNAC.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3.下列有关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 )A.从发生的时期看,都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从遵循的原则上看,都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从发生的条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D.从发生的场所上看,都发生在细胞核中24.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D.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25.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A、CUU、CUG,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A.一定有害B.一定有利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D.既无利也无害26.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这种变异属于(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2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倍体的生殖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B.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D.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28.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人类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B.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引起的变异C.人类多一条第21号染色体引起的先天性愚型D.无子西瓜的培育29.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图中的每一个字母代表细胞的染色体上的基因,C、D图代表细胞的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A.B.C.D.30.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B.遗传物质一定改变,但不一定含致病基因C.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化引起的D.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基因重组引起的 二、选择题31.园艺工作者以野生的阔叶风铃草为材料,人工诱导形成多倍体,正确的叙述是( )A.在显微镜视野内只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B.实验材料要先用卡诺试液固定,再用酒精冲洗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不同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某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过程
32.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B.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C.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33.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b与b和B与b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④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A.①②③B.③③②C.②②②D.②③④34.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35.如图中的甲、乙、丙、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对此图描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36.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体(AABB)和隐性纯合体(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F2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可能是( )①1:15 ②3:4:9 ③9:7
④9:6:1.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④37.实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对黑腹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 )A.彩背红腹雄蝇占B.黑背黑腹雌蝇占C.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38.将32P标记的DNA分子放在31P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DNA中,含32P的DNA,含31P的DNA分别占总数的( )A.,1B.,C.,D.,139.图示细胞核中正在发生的某项生理活动示意图,该过程为( )A.转录B.翻译C.DNA的复制D.逆转录40.下面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B.酶的有无及活性强弱影响生物的性状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D.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甲表示该动物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中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乙和丙是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图.据图回答:(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图.(2)具有染色单体的是 图.
(3)与图甲细胞同时产生的细胞还有 个,基因型分别是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4)乙细胞处于 期,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 .(5)丙细胞的名称是 ,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 .42.玉米幼苗绿色(G)对白色(g)为显性,以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实验,其中400粒播种在有光处,另400粒播种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成幼苗,在黑暗处长出398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396株幼苗中有298株绿色和98株白色幼苗.请分析出实验结果,并回答:(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2)从理论上推测,所得幼苗表现型及比例是 .(3)实验结果不符合上述理论值的原因是 .(4)在黑暗处,绿色纯合子与绿色杂合子杂交,子代表现型为 .(5)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生物的性状是 的结果.43.观察下列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的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过程.该过程在① 中进行.(2)与该图所示过程有关的RNA种类有 、 .(3)如果图中的甲为甲硫氨酸,则其对应的反密码子是 ,基因中的模板链相应的碱基序列是 .(4)②中 (是、否)存在氢键,理由是 .(5)将图中的mRNA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也翻译出相同的肽链,说明 .44.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或 .(2)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则其互补链中= .(3)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45.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X、Y,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种子(F1),其子叶全部为黄色.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基因用M、m和N、n表示)I:X的F1全部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3:5II:Y的F1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9:7(1)实验I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做的人工操作有 .(2)与X、Y杂交的纯合黄色子叶植株的基因型是 .(3)纯合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4)Y的基因型为 ,X的基因型可能是 .(5)若让Y的F1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其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 . 2015-2016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细胞增殖B.细胞生长C.细胞衰老D.细胞分化【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据此答题.【解答】解:据题意可知,朝如青丝暮成雪,是由于细胞衰老后黑色素分泌减少导致的,故该现象为细胞衰老的过程.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以李白的诗句为背景,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如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A.遗传物质不同B.DNA的结构不同C.信使RNA不同D.线粒体结构不同【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所以图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原因是细胞发生了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答】解:人体中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不同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都相同,且都含有该个体所有遗传物质,但细胞分化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所以图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不同.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根本原因),能明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只是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解答】解: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A正确;B、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正确;C、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其中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C正确;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图示为细胞生命历程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B.过程②中,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C.过程③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D.高度分化的细胞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考点】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4、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解答】解:A、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变大,这样可以提高物质运输效率,故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A正确;B、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B正确;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会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C正确;D、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凋亡与个体的衰老凋亡不是一回事,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了解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癌细胞的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下列染色体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③形成四分体 ④交叉互换.A.③④①②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四分体的形成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④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为③④①②.故选:A.【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6.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II后期
【解答】解:AB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AC错误;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列表比较两者,明确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7.四分体时期常会发生交叉互换,下列哪个图可正确表示交叉互换?( )A.B.C.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四分体时期常会发生交叉互换,指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的交叉互换,此交换属于基因重组.【解答】解:A、图中只有一条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A错误;B、图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的交叉互换,B正确;C、图中有两条大小不一的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D、图中是两条没有复制的染色体之间的交换,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图,考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审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8.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前者特有的现象是( )A.染色体复制B.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C.着丝粒分裂D.同源染色体分离【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卵巢过 程变形期无变形期性细胞数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细胞质的分配均等分裂不均的分裂相同点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解答】解:由于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所以在形成过程中是一样的,染色体都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都有着丝点分裂,同源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区别是卵细胞形成过程细胞质主要进行不均等分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列表比较两者,并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初级精母细胞变成次级精母细胞时( )A.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减半B.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加倍C.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加倍D.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染色单体4n4n4n2n2n2n00DNA数目4n4n4n2n2n2n2nn
【解答】解:初级精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0.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则两只杂合白羊的基因型都为Aa.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Aa:aa=1:2:1,表现型为白羊:黑羊=3:1.【解答】解:由于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在后代是白羊的概率为,黑羊的概率为.所以再生第4只小羊是白羊的概率为,黑羊的概率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环境条件的影响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据此答题.【解答】解:A、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A错误;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隐性纯合体,B错误;C、由于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决定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C正确;D、另一亲本是隐性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学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的意义,明确测交法可以用于检测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也可以用于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再选出正确的答案. 12.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和a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对应的基因,则雄果蝇不含有等位基因,无所谓等位基因分离的问题.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初级精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只有1个X染色体,所以没有该等位基因A和a,A错误;B、精原细胞只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不进行分离,也没有该等位基因A和a,B错误;C、初级卵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能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D、卵原细胞只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不进行分离,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以及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区别. 13.父亲六指(致病遗传因子A),母亲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手指正常,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12.5%B.25%C.50%D.75%【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六指的致病遗传因子是A,说明其是显性遗传病,则父亲的基因型为A_,而母亲正常,其基因型为aa,手指正常孩子的基因型也为aa,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据此答题.【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他们所生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即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及子代的基因型和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计算相关概率,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4.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B.AaBbC.AABbD.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解答】解:从题文中可以看出,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中A(a)基因一定是纯合的,而B(b)则是杂合的,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15.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解答】解:A、A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B、B中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存在该种情况,B错误;C、C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D、G和H、g和h为非等位基因,不会出现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同时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处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6.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
【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本题是对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的考查,回忆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然后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由题意知,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不患病,因此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正常女性个体有可能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男性个体没有携带者要么患病,要么没有该病的致病基因,该男孩的父亲、祖父、外祖父都不患病,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因此该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母亲,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外祖母,因此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外祖母→母亲→男孩.故选:B.【点评】对于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7.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这种病在人群中统计的结果,接近于( )A.男性多于女性B.女性多于男性C.男性和女性相同D.没有一定规律【考点】伴性遗传.【分析】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交叉遗传”,女性患病,儿子一定患病,男性患者通过女儿传给外孙.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bY,女患者为XbXb,由于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只要这一条X染色体上具有b基因就致病,而女性要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有b基因才致病,因此这种病在人群中统计的结果为:男性多于女性.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以及色盲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8.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①B.④C.①③D.②④【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解答】解:A、①中双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遗传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②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B错误;C、③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C错误;D、④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各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B.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噬菌体生长和繁殖C.转化的有效性与提取的DNA纯度密切相关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艾弗里的设计思路是将S型菌的物质一一提纯,分别与R型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因此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A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B错误;C、S型菌的DNA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转化的有效性与所提取DNA纯度密切相关,C正确;D、只有加入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落,由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论;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新产生的噬菌体中( )A.DNA中含有35SB.蛋白质中含35SC.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35SD.蛋白质和DNA中都不含35S【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35S标记的是蛋白质,DNA分子中不含有S元素,A错误;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新产生的噬菌体蛋白质原料来自未标记的细菌,B错误;CD、新产生的噬菌体中,蛋白质和DNA中都不含有35S,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下列有关DNA分子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内侧,构成基本骨架B.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两条链反向平行C.DNA分子中=1D.两条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A、DNA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A错误;B、由分析可知,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B正确;
C、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双链DNA分子中=1,C正确;D、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相关知识进行熟练识记. 2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DNAC.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组成、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基因的概念方面来切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如图【解答】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未复制时,1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复制后,1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C正确;
D、生物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还受环境的影响,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生物的性状主要有基因控制的,还受环境的影响. 23.下列有关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 )A.从发生的时期看,都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从遵循的原则上看,都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从发生的条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D.从发生的场所上看,都发生在细胞核中【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解答】解:A、从发生的时期上看,都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翻译也可发生在分裂期,A错误;B、从遵循的原则上看,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复制时A与T配对,转录和翻译时,A与U配对,B错误;C、从发生的条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确保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C正确;D、从发生的场所上看,复制、转录都能发生在细胞核中,但翻译只能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D.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解答】解:A、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A错误;B、DNA聚合酶属于蛋白质,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C、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C错误;D、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这样使生物体具有一定的容错性,提高翻译效率,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首先要求考生识记RNA的种类及功能,明确密码子、反密码子和遗传信息所在的位置;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5.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A、CUU、CUG,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A.一定有害B.一定有利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D.既无利也无害【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CUG、UUG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则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成AAC时,该生物的表型是没有改变,也就是说该突变是无义突变.【解答】解: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对应的密码子由CUG变成了UUG,这些密码子均控制的同种氨基酸,则该突变既无利也无害.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6.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这种变异属于(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和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 2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倍体的生殖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B.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D.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解答】解:A、二倍体的生殖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B、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C正确;D、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8.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人类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B.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引起的变异C.人类多一条第21号染色体引起的先天性愚型D.无子西瓜的培育【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装或移位等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解答】解:A、人类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人类多一条第21号染色体引起的先天性愚型,是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变化,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D、无子西瓜的培育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染色体变异,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9.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图中的每一个字母代表细胞的染色体上的基因,C、D图代表细胞的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A.B.C.D.【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先要明确多倍体的概念,再根据已知基因型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分析AB选项,根据已知染色体形态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分析CD选项.【解答】解:体细胞中含有三个及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AB、已知基因型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不看大小写,只看发音,发音每几个同几个组.因此,A中4个染色体组,B中1个染色体组.由于A中基因重复,有可能是二倍体生物在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复制过了.故AB均错.CD、已知染色体形态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染色体大小形态每几个同几个组.因此,C中2个染色体组,D中4个染色体组.故C错,D对.本题选最可能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多倍体的概念和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30.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B.遗传物质一定改变,但不一定含致病基因C.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化引起的D.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基因重组引起的【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染色体异常是指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解答】解:A、人类遗传病并非都是致病基因引起的,如有些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A错误;B、人类遗传病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但不一定含致病基因,如有些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B正确;C、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C错误;D、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化引起的,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对于遗传病的类型和人类常见遗传病的分类的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二、选择题31.园艺工作者以野生的阔叶风铃草为材料,人工诱导形成多倍体,正确的叙述是( )A.在显微镜视野内只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B.实验材料要先用卡诺试液固定,再用酒精冲洗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不同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某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过程【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解答】解:A、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A错误;B、实验材料在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B正确;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时,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D、细胞已经在解离时被杀死,所以不可能看到染色体加倍的过程,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以野生的阔叶风铃草为素材,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多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2.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B.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C.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B、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DNA分子数是在间期加倍,B错误;C、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C错误;D、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两种行为或变化是否发生在同一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3.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b与b和B与b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④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A.①②③B.③③②C.②②②D.②③④【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解答】解:(1)基因B和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2)基因b和b的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3)B和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减数分裂过基因的分离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同基因随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34.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全部为高茎豌豆.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1,发现子二代中出现选择分离,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然后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解答】解: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结出的种子(F1)全部为黄色圆粒的.让F1自交,产生的F2
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种子,其数量比接近于9:3:3:1,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①:①选用两对相对性状:粒色﹣黄色(Y)和绿色(y),粒形﹣圆粒(R)和皱粒(r);②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和yr的配子;③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性状表现为黄色圆粒;④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数量比各为1:1:1:1;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测交试验,即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综上所述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用杂交和自交的方法,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交.故选:C.【点评】本题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实验方法,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35.如图中的甲、乙、丙、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对此图描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分析柱形图: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1,不存在此种情况;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A、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1,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A错误;B、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B正确;C、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不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AN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 36.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体(AABB)和隐性纯合体(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F2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可能是( )①1:15 ②3:4:9 ③9:7 ④9:6:1.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④【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有三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因此,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种情况.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7.实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对黑腹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 )A.彩背红腹雄蝇占B.黑背黑腹雌蝇占C.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实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对黑腹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根据题意,假设黑背、彩背受等位基因A、a的控制,红腹、黑腹受等位基因B、b的控制,则彩背红腹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黑背黑腹雌蝇的基因型为A_XbXb,又因为黑背纯合子致死,所以黑背黑腹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它们的后代中:A、彩背红腹雄蝇aaXBY占0=0,A错误;B、黑背黑腹雌蝇AaXbXb占0=0,B错误;C、雄蝇全部为黑腹,C错误;
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雄蝇中黑背和彩背也各占,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8.将32P标记的DNA分子放在31P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DNA中,含32P的DNA,含31P的DNA分别占总数的( )A.,1B.,C.,D.,1【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只有2个,但都含有31P.【解答】解:(1)用32P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31P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复制3次,则产生的DNA分子共有23=8个.又一个由32P标记的DNA分子,共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所以连续复制3次,含有32P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2)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经过3次复制后,有2个DNA分子中含有32P31P,6个DNA分子中含有31P31P,所以含31P的子代DNA分子有8个,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10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9.图示细胞核中正在发生的某项生理活动示意图,该过程为( )A.转录B.翻译C.DNA的复制D.逆转录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核中正在发生的生理活动是将DNA分子双链分开,分别为模板,形成2个新的DNA分子,所以该过程为DNA的复制.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0.下面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B.酶的有无及活性强弱影响生物的性状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D.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解答】解:A、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合成的,A正确;B、酶的有无及其活性强弱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生物的性状,B正确;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性状,C正确;D、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甲表示该动物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中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乙和丙是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图.据图回答:(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乙、丙 图.(2)具有染色单体的是 丙 图.(3)与图甲细胞同时产生的细胞还有 3 个,基因型分别是 Ab、aB和aB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4)乙细胞处于 有丝分裂后 期,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 AaBb .(5)丙细胞的名称是 初级精母细胞 ,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 1:2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答】解:(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乙和丙.(2)具有染色单体的是图丙.(3)由于图甲细胞中含有的基因为Ab,所以与图甲细胞同时产生的细胞还有3个,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基因型分别是Ab、aB和aB.(4)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即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所以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
(5)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成为初级精母细胞.由于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故答案为:(1)乙、丙(2)丙(3)3Ab、aB和aB(4)有丝分裂后AaBb(5)初级精母细胞1:2【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42.玉米幼苗绿色(G)对白色(g)为显性,以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实验,其中400粒播种在有光处,另400粒播种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成幼苗,在黑暗处长出398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396株幼苗中有298株绿色和98株白色幼苗.请分析出实验结果,并回答:(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GG:Gg:gg=1:2:1 .(2)从理论上推测,所得幼苗表现型及比例是 绿色:白色=3:1 .(3)实验结果不符合上述理论值的原因是 黑暗条件下,幼苗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呈白色 .(4)在黑暗处,绿色纯合子与绿色杂合子杂交,子代表现型为 白色 .(5)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生物的性状是 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 的结果.【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杂合体(Gg)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应为绿色:白色=3:1,在有光处长出396株幼苗中有298株绿色和98株白色幼苗,表现型之比接近3:1;在黑暗处长出398株幼苗,全部白色.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解答】解:(l)从理论上推断:杂合体(Gg)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G:Gg:gg=1:2:1.(2)从理论上推断:所得幼苗表现型及比例是绿色:白色=3:1.(3)在有光处进行的实验结果符合上述理论,而在黑暗处进行的实验结果不符合上述理论,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幼苗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白色.(4)在黑暗处,幼苗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白色,所以绿色纯合子与绿色杂合子杂交,子代表现型为白色.(5)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同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1)GG:Gg:gg=1:2:1(2)绿色:白色=3:1(3)黑暗条件下,幼苗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呈白色(4)白色(5)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并能据此推断杂合子子代的情况;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明确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 43.观察下列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的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翻译 过程.该过程在① 核糖体 中进行.(2)与该图所示过程有关的RNA种类有 tRNA 、 mRNA、rRNA .
(3)如果图中的甲为甲硫氨酸,则其对应的反密码子是 UAC ,基因中的模板链相应的碱基序列是 TAC .(4)②中 是 (是、否)存在氢键,理由是 tRNA折叠区域碱基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5)将图中的mRNA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也翻译出相同的肽链,说明 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翻译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②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为多肽链.【解答】解:(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该图表示的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为核糖体,②为tRNA,③为mRNA,即与翻译过程有关的RNA有三种.(3)如果图中的甲为甲硫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mRNA上的AUG,则其对应的反密码子是UAC,基因中的模板链相应的碱基序列是TAC.(4)由于tRNA折叠区域碱基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因此tRNA上也存在氢键.(5)将图中的mRNA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也翻译出相同的肽链,说明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故答案为:(1)翻译核糖体(2)tRNAmRNArRNA(3)UACTAC(4)是tRNA折叠区域碱基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5)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或遗传密码)【点评】本题结合翻译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产物及条件等,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并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44.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9 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AaBb×aaBb 或 AaBb×Aabb .(2)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则其互补链中= .(3)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27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1、由题意知,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2、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3、低温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正常的分裂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解答】解:(1)对于A(a)基因来说,该种群的基因型是AA、Aa、aa三种基因型,对于B(b)基因来说,该种群中的基因型是BB、Bb、bb三种基因型,由于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对于两对等位基因来说基因型共有3×3=9种;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因此可能是一对杂合子自交、一对是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或AaBb×Aabb.
(2)如果一条链上的碱基用A1、T1、G1、C1表示,另一条链上的碱基用A2、T2、C2、G2表示,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1=T2、T1=A2、C1=G2、G1=C2,因此两条单链上的的比值互为倒数,一条单链中=,则其互补链中=.(3)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而使染色体加倍,四倍体的配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含有1个染色体组,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形成的三倍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2n=18,说明一个染色体组是9条染色体,因此三倍体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7条.故答案为:(1)9AaBb×aaBbAaBb×Aabb(2)(3)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27【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并学会应用分离定律解决关于自由组合的遗传问题,理解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进行相关碱基计算,理解并并识记低温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及对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 45.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X、Y,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种子(F1),其子叶全部为黄色.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基因用M、m和N、n表示)I:X的F1全部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3:5II:Y的F1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9:7(1)实验I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做的人工操作有 去雄、套袋 .(2)与X、Y杂交的纯合黄色子叶植株的基因型是 MMNN .(3)纯合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MMnn、mmNN、mmnn .(4)Y的基因型为 mmnn ,X的基因型可能是 Mmnn或mmNn .(5)若让Y的F1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其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 黄:绿=1:3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X、Y均为绿色植株,两者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F1子叶全部为黄色,说明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则纯合黄色子叶植株的基因型为MMNN.(1)Y的F1全部自交,子代黄色:绿色=9:7,而9:7是9:3:3:1的变式,由此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MmNn,且M和N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黄色,其余均表现为绿色.又已知Y×MMNN→F1均为黄色,可进一步推知Y的基因型为mmnn.(2)若X的F1为MmNn,与mmnn杂交后代黄:绿=1:3,故X的F1为MmNn不符合题意,只有F1为MMNn和MmNn或MmNN和MmNn符合题意,反推可知X的基因型为Mmnn或mmNn.【解答】解:(1)为避免其他外来花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套袋处理,同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2)与X、Y杂交的纯合黄色子叶植株的基因型是MMNN.(3)根据分析可知,黄色的基因型为M_N_,绿色的基因型为M_nn、mmN_、mmnn,因此纯合的绿色子叶的基因型有3种,即MMnn、mmNN、mmnn.(4)Y的基因型为mmnn,X的基因型可能是Mmnn或mmNn.(5)Y的F1的基因型为MmNn,与mmnn的个体相交,后代为1MmNn(黄色):1Mmnn(绿色):1mmNn(绿色):1mmnn(绿色),即黄色:绿色=1:3.故答案为:(1)去雄、套袋(2)MMNN(3)MMnn、mmNN、mmnn(4)mmnnMmnn或mmNn(5)黄:绿=1:3【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文信息判断显隐性关系,能根据Y的F1自交后代的比例“9:7”判断出Y的基因型,及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X的F1测交后代的比例推断X的基因型;同种能根据图中信息答题,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