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00 KB
- 3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微生物学绪论、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医学微生物包括、和三大部分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共六类微生物。3.病毒必须在内才能增殖,为型微生物。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和等作用.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和。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和两种,其中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8.细菌的菌毛有和两种,前者与有关,后者具有作用。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菌,被染成红色的是菌。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和3种成分。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构成。1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和构成。14.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适宜的、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最适温度为,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和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期。三.单项型选择题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3.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B.放线菌;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4.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B.单细胞的小生物;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E.以上均是错误的5.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A.核蛋白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7.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8.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9.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11.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A.革兰氏阴性菌;B.真菌;C.支原体;D.衣原体;E.螺旋体1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D.核质E.细胞壁1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A.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15.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30
A.中介体;B.细胞膜;C.异染颗粒;D.芽胞;E.荚膜16.G+与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A.聚糖骨架;B.四肽侧链;C.五肽交联桥;D.β-1,4糖苷键E.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的排列顺序1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E.破坏细胞膜18.有关G+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主要成分是粘肽;B.含有磷壁酸;C.对青霉素敏感;D.含有大量脂多糖;E.易被溶菌酶裂解19.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理是()A.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C.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E.破坏细胞膜;20.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A.细胞壁B.芽胞C.细胞膜D.细胞质E.核质23.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荚膜D.芽胞E.细胞质2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E.可自行丢失26.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A.具有完整的核结构;B.为双股DNA.;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D.无核膜;E.无核仁27.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核质E.细胞膜28.关于细胞壁的功能不应包括()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C.具有抗吞噬作用;D.具有免疫原性;E.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29.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质E.以上均可30.有关荚膜描述错误的是()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C.具有抗吞噬作用;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E.化学成分可是多糖,也可是多肽等31.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一种是A.色素B.细菌素C.热原质D.抗毒素E.抗生素32.大肠菌素是属于A.色素B.抗生素C.内毒素D.外毒素E.细菌素33.去除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A.蒸馏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滤过法D.巴氏消毒法E.干烤法34.下列哪一项不是抗生素范畴A.可由真菌产生B.可由放线菌产生C.可由细菌产生D.只对产生菌有近缘关系菌有杀伤作用E.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35.菌落是指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D.一个细菌细胞E.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36.下列有关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分为S,R和M型菌落;B.肉眼可见;C.由一个细菌形成;D.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E.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37.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30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以上均可38.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A.葡萄球菌B.肺炎球菌C.结核杆菌D.大肠杆菌E.伤寒杆菌39.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A.破伤风杆菌B.大肠杆菌C.痢疾杆菌D.炭疽杆菌E.脑膜炎球菌40.细菌在下列哪个生长期中最易出现变异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以上均可41.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A.链球菌B.大肠杆菌C.破伤风杆菌D.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42.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不应包括A.色素B.细菌素C.热原质D.维生素E.以上均不是44.有关热原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G-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B.可被高压蒸气灭菌所破坏C.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过滤等方法除去D.是许多G-菌、少数G+菌的一种合成性代谢产物E.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45.属于细菌分解性代谢产物的是A.热原质B.硫化氢C.外毒素D.维生素E.抗生素46.细菌素的特点正确的是A.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B.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C.可用于细菌分型;D.与抗生素不同,抗菌谱窄,仅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抑制作用;E.以上均是47.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A.专性厌氧菌B.专性需氧菌C.微需氧菌D.兼性厌氧菌E.以上均不对48.下列哪项试验不是细菌的生化反应A.靛基质试验B.动力试验C.甲基红试验D.糖发酵试验E.硫化氢试验49.下列有鉴别意义的细菌代谢产物是A.靛基质B.色素C.H2SD.酸和气体E.以上均是50.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A.热原质B.细菌素C.内毒素D.外毒素E.侵袭性酶四.问答题1.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2.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3.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5.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6.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答案二、填空题答案:1.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2.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3.活细胞,非细胞型微生物。4.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衰老作用。5.微米/μm。6.球菌、杆菌和螺形菌。7.染色体和质粒。质粒。8.普通菌毛和性菌毛,细菌粘附,传递遗传物质。9.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10.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1.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12.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13.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14.2-3%琼脂,0.3-0.5%琼脂。15.二分裂。20-30分钟,18-20小时。16.动力。21.营养物质、温度。22.7.2-7.6,37℃,6.5-6.8,8.4-9.2。23.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对数期。2三.单项型选择题1.E2.C3.C4.E5.E6.A.7.A8.C9.C11.C12.A13.E15.E16.C17.D18.D19.A20.B23.A25.A26.A27.C28.C29.A30.B31.D32.E33.A34.D35.C36.E37.B38.C39.A40.C41.E42.E43.D44.B45.B46.E47.D48.B49.E50.B30
四、问答题答案1.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由聚糖、侧链、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2.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1)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厚,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G-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2)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4)与抗原性有关: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3.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1)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细菌。(2)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可依此2点对细菌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3)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4)芽胞:使细菌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抵抗力;临床上依芽胞的有无作为灭菌、杀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根据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4.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1)形态鉴定:球形菌、杆菌和螺形菌。(2)结构鉴定:细胞壁,如用革兰氏染色法。(3)特殊结构鉴定:荚膜、芽胞、鞭毛和菌毛。5.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分4个时期:(1)迟缓期:细菌被接种于培养基后,对新的环境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因细菌繁殖极少,故生长曲线平缓稳定,一般为1~4小时。此期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进一步分裂增殖而合成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2)对数期(指数期):此期细菌大量繁殖,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此期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为最好。(3)稳定期:该期细菌总数处于稳定状态,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此期细菌死亡数与增殖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等。细菌芽孢一般在该期形成。(4)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缓慢,死亡细菌数明显增多,与培养时间成正比。此期细菌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细菌形态呈现肿胀或畸形衰亡,甚至自溶。6.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水、碳源、氮缘、无机盐和生长因子。(1)适宜的酸碱度。(2)合适的温度--37℃(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气(依据是否需要氧)。30
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二、填空题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该细菌称为.2.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和.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和。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明这些质粒间有。有些质粒不能共存,称。5.卡介苗是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7.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8.有F质粒的细菌能产生。9.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10.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三.选择题1.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淋巴细胞B.真菌细胞C.细菌细胞D.螺旋体细胞E.衣原体细胞2.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破伤风杆菌B.白喉杆菌C.霍乱弧菌D.产气荚膜杆菌E.大肠杆菌3.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A.转化B.转导C.接合D.突变E.溶原性转换4.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A.个体微小;B.具备细胞结构;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专性细胞内寄生;E.以复制方式增殖;5.前噬菌体是指A.以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6.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需结构;C.质粒不是细菌必需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7.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B.耐药传递因子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8.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接合;B.转导C.转化D.突变E.溶原性转换;9.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胞饮;B.通过性菌毛C.通过噬菌体D.细胞融合E.直接摄取10.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A.质粒丢失;B.溶原性转换C.基因重组D.核苷酸序列改变E.以上均是1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B.不需供体菌C.不需受体菌.D.需噬菌体E.需质粒;13.H-O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C.形态变异;D.鞭毛变异;E.耐药性变异;14.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DNA是通过()A.鞭毛;B.普通菌毛;C.性菌毛;D.中介体;E.核糖体;15.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局的过程,称为()A.转化;B.转导;C.突变;D.接合;E.溶原性转换;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3.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4.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30
1.噬菌体:是指一类侵袭细菌、放线菌、螺旋体和真菌的病毒。2.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3.普遍性转导:供体局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4.局限性转导:有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的转移,只转移与噬菌体接合位电附近的供体菌基因,使供体菌特定位电的基因转入受体菌。二、填空题1.温和噬菌体,溶原性细菌。.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3.转导和接合溶原性转换4.相容性,不相容性5牛型结核杆菌,结核病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高渗培养基。7.温和噬菌体。8.性菌毛。9.形态和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10.质粒三.选择题答案1.A2.B3.E4.B5.A6.B7.D8.A9.E10.D11.D13.D14.C15.D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消毒2.灭菌3.防腐4.无菌5.无菌操作6.正常菌群7.菌群失调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和。2.干热灭菌法包括,,。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和。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和。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导致细菌和。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法。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法。9.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和方可奏效。三、单选题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压力为2.05kg/C.m2E.通常温度为121.3℃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4.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5.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A.间歇灭菌法B.巴氏消毒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紫外线照射法6.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E.煮沸法8.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A.100%B.95%C.75%D.50%E.30%9.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A.能干扰D.NA.合成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E.穿透力强10.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30
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D.破坏细菌细胞膜E.以上均正确11.紫外线杀菌原理是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C.破坏D.NA.构型D.影响细胞膜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12.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A.加热56℃30minB.紫外线照射C.滤菌器过滤D.高压蒸汽灭菌E.巴氏消毒法13.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D.NA.变性E.以上都不是14.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15.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16.关于菌群失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菌群失调进一步发展,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可称为菌群失调症;B.菌群失调症又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C.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正常菌群成员的耐药性,从而引起菌群失调症;D.可使用生态制剂治疗菌群失调症;E.内分泌紊乱也会引起菌群失调症;17.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A.玻璃器皿;B.移液器头;C.滤菌器;D.手术刀、剪;E.橡皮手套18.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C.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D.常用于食具消毒;E.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19.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E.无菌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2.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3.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4.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5.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6.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7.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二、填空题答案1.破坏菌体蛋白,抑制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2.烧灼法,干烤法,焚烧法。3.牛奶和酒类。4.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5.干扰细菌D.NA.合成,变异和死亡。7.高压蒸气灭菌法。8.紫外线消毒。9.硝酸银10.龙胆紫。11.繁殖体,浓度,作用时间。三、单选题答案1.C.2.D.3.D.4.E.5.A.6.E.7.A.8.C.9.E.10.E.11.C12.C13.B14.E15.A16.E17.A18.E19.D20.B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测试题一.名词解释3.毒血症4.败血症5.带菌者6.内毒素7.外毒素8.菌血症9.脓毒血症10.类毒素11.菌群失调12.条件致病菌14.细菌毒力二.填空题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及有密切关系。30
2.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和构成.4.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5.内毒素是由脂质A,和组成.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是.7.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肠毒素.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等.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1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等.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等有密切关系.19.细菌侵袭性酶有,,等20.定居于人和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三.单项选择题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A.荚膜B.菌毛C.异染颗粒D.脂多糖E.磷壁酸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A.毒素B.血浆凝固酶C.热原质D.细菌素E.透明质酸酶3.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D.芽胞E.透明质酸酶4.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鞭毛B.普通菌毛C.荚膜D.性菌毛E.芽胞5.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A.肽聚糖B.M蛋白C.膜磷壁酸D.壁磷壁酸E.SPA6.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菌毛B.荚膜C.M蛋白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A.H抗原B.肽聚糖C.O抗原D.荚膜多糖E.脂多糖8.内毒素的中心成分是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C.核心多糖D.脂质AE.脂蛋白9.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A.食物中毒B.发热C.休克D.DICE.白细胞反应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1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12.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可制备成类毒素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E.耐热13.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B.霍乱肠毒素C.白喉外毒素D.肉毒毒素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伤寒沙门菌B.霍乱弧菌C.肉毒梭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奈氏菌15.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破伤风杆菌C.肉毒梭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肠炎沙门菌16.抗毒素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B+C17.类毒素是30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18.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A.破伤风梭菌B.伤寒沙门菌C.白喉棒状杆菌D.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19.带菌者是指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20.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与生具有,人皆有之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21.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溶菌酶C.抗生素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22.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E.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23.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24.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26.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物质,而引起人体中毒,称为()A.毒血症;B.脓毒血症;C.病毒血症;D.败血症;E.菌血症四.问答题1.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2.试述条件致病菌的致病原因.4.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第6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侵入机体局限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外毒素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和破伤风菌等。2.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等。白喉和破伤风菌等。3.带菌者:某些病原菌在引起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并未被及时清除,可在体内继续存在且经常或间歇性地排出体外,为带菌者。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5.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6.菌血症: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在繁殖而导致的疾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7.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8.类毒素: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可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9.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多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引起正常菌群间比例失调和改变,引起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10.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pathogens):有些细菌可在人体皮肤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寄生、增殖,通常不致病,但当条件改变时或因宿主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致病30
11.细菌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二.填空题1.数量和途径。2.毒素和侵袭力3.荚膜,菌毛等粘附因子和侵袭性酶。4.革兰阴性菌,脂多糖。5.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6.脂质A,特异性多糖.7.外毒素,抗毒素。8.蛋白质,类毒素.9.神经毒素,细胞毒素.10.外毒素或类毒素.11.血脑屏障,血胎屏障.12.完全吞噬,与不完全吞噬。13.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14.肉毒毒素。15.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16.菌毛,膜磷壁酸.17.荚膜.18.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部位.19.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20.体表和腔道.三.单选题答案1.C2.D3.D4.B5.C6.E7.E8.D9.A13.D14.C15.B16.B17.C18.B19.D20.C21.C22.E23.D24.A25.E26.D四.问答题2.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3.试述条件致病菌的致病原因.(1)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患艾滋病,由于免疫缺陷导致各种原虫、真菌、细菌、病毒引起的机会感染明显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或手术后、器官移植、化疗、放疗、烧伤等均可造成机会感染。(1)寄居部位部位改变:如大肠杆菌在一定条件,定居部位由肠道至泌尿道,引起感染。(2)菌群失调:多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引起正常菌群间比例失调和改变,引起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4.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1)热原质:由革兰阳性菌产生的,进入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菌体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加热180℃4小时,250℃或650℃1分钟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法。生物制品或注射制品必须使用无热原质水制备。(2)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是类肢A,当菌体死亡后才释放出来。可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3)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特异性强的特点。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作用不一。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4)酶: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类物质。如透明质酸酶,是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能分解透明质酸,促进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的重要致病物质。(5)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细菌的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能溶于水、弥漫至培养基或周围组织,如绿脓色素;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仅保持在菌落内使菌落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色素。(6)抗生素:有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细菌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多由防线菌和真菌产生。(7)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物质。其抗菌范围窄,在细菌分型及流行病调查上具有一定意义。病原性球菌二、填空题1.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和革兰阴性球菌如、、等.2.试验阳性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3.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4.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主要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两大类,其中毒素性疾病主要包括、、、.5.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三大类.6.在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时常做、试验.7.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8.脑膜炎球菌的致病因素有、、.9.脑膜炎球菌的形态呈,在患者脑脊中多位于内,革兰染色.10.检查流脑患者或疑是流脑患者可采取、、等标本,带菌者检查主30
要采取进行微生物学检查.11.脑膜炎球菌抵抗力极弱,对、、等均高度敏感.12.亚急性细菌型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是.13.在不形成芽包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14.链球菌感染易于扩散,其原因是该菌能产生;浓汁稀薄是因为该菌产生所致.15.淋球菌主要以方式传播,引起.16.能产生自溶酶的球菌有、.1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及两大类感染.19.A群溶血型链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及.21.胆汁溶菌试验可用来鉴别菌与菌.22.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可引起.23.奈氏菌属包括菌和菌.24.脑膜炎球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提供气体的配养基中生长.25.菌及菌不能耐受低温。三.单选题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耐盐性强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D.不易产生耐药性,抵抗力强E.革兰阳性菌2.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A.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B.产生溶血素C.分解甘露醇D.产生耐热核酸酶E.胆汁溶解试验阳性3.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A.杀白细胞素B.溶血毒素C.肠毒素D.血浆凝固酶E.红疹毒素4.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因其有抗原性C.是一种毒素D.能破坏吞噬细胞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5.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A.营养要求高,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C.分解菊糖产酸D.耐盐性强,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E.专性需氧6.关于乙型溶血型链球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链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B.感染容易扩散C.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D.产生多种外毒素,故可用类毒素预防E.对青霉素敏感7.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A.溶血反应B.凝集反应C.凝集溶解反应D.血凝抑制反应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8.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菌毛E.侵袭性酶9.关于淋球菌,下列错误的是A.Gˉ肾性双球菌B人是本菌唯一宿主C.通过性接触传播D.新生儿可经产道传播E.女性感染个者比男性严重10.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A.产褥热B.风湿热C.猩红热D.波状热E.以上都不是11.自鼻咽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胆汁溶解试验阳性,最可能是哪中细菌A.乙性溶血型链球菌B.甲型溶血型链球菌C.绿脓杆菌D.副溶血性弧菌E.肺炎链球菌12.下列哪种细菌感染一般不侵入血流A.葡萄球菌B.淋球菌C.脑膜炎球菌D.伤寒杆菌E.链球菌13.可与IgG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A.M蛋白;B.Vi抗原;C.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E.大肠杆菌K抗原14.能产生SPA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乙性溶血型链球菌C.白喉杆菌D.百日咳杆菌E.肉毒梭菌15.目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以达A.50%B.50%~60%C.70%~80%D.80%以上E.90%以上16.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微生物是A.回归热螺旋体B.衣原体C.产气荚膜梭菌D.肺炎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30
17.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A.DNA酶B.红疹毒素C.M蛋白D.多糖蛋白E.透明质酸荚膜18.根据抗原结构分类,链球菌分20个群,对人致病的90%属于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19.亚急性新内膜炎是一种()A.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B.衣原体引起的感染;C.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0.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A.链霉素;B.青霉素;C.灭滴灵;D.红霉素E.克林霉素四、问答题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2.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3.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4.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第8章病原性球菌测试题答案二、填空题1.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2.血浆凝固酶.3.金黄色葡萄球菌4.食物中毒、剥脱性皮炎、伪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症。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6.胆汁溶解试验、菊糖发酵.7.巧克力平板培养基。8.内毒素、菌毛、荚膜.9.肾形,中性粒细胞,阴性.10.脑脊液、血液、皮肤瘀斑液,鼻咽拭子。11.干燥、寒冷和消毒剂.1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3.葡萄球菌14.透明质酸酶;链道酶.15.性接触,淋病.16.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18.毒素性疾病、化脓性炎症。19.中毒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2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22.荚膜,大叶性肺炎.23.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24.5-10%CO2,巧克力25.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三.单选题1.D2.E3.C4.A5.D6.D7.E8.C9.E10.B11.E12.B13.C14.能A15.E16.E17.A18.A19.D20.B四、问答题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和SPA。2.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细菌脓汁病灶特征原因葡萄球菌粘稠容易局限化,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脓汁黄而粘稠,具有迁徒性血浆凝固酶:1.容易在菌体周围形成纤维蛋白,具抗吞噬作用2.容易形成菌栓,不扩散,阻塞血管,形成纤维壁3.如病灶受外界压力或过早停药,造成菌栓迁徒链球菌稀薄容易扩散,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色,边缘不清1.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促进细菌扩散2.链激酶: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促细菌扩散3.链道酶:溶解脓汁中DNA,降低其粘稠度,促细菌扩散3.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1)产生金黄色色素(2)有溶血性(3)产生血浆凝固酶及发酵甘露醇4.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1)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蛋白、侵袭性酶(链道酶、链激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2)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如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几急性肾小球肾炎)肠道杆菌测试题二.填空题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无芽胞杆菌,随排出体外。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菌群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故称为.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抗原、抗原和荚膜(K)抗原.30
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不耐热,℃24h才被破坏,min即被破坏,细菌失去鞭毛后,H抗原消失,菌体抗原为露,称细菌的H-O变异.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血循环中白细胞数.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只有志贺菌呈乳糖.9.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和.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但当侵犯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14.伤寒杆菌免疫以为主.肠热症后可获得.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发病1~2周取,2~3周可采取、或.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是引起的病原菌.按生化反应不同分为、、、四群.其致病因素主要有、,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三.单选题1.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D.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E.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2.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A.M抗原;B.H抗原;C.O抗原;D.K抗原;E.Vi抗原3.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耐药性变异;C.菌落变异;D.形态排列变异;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变异4.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菌常用的试验是A.IMViC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D.胆汁溶菌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O血清型是A.O6;B.O25;C.O157;D.O111;E.O1586.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A.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B.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菌群C.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D.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菌群;E.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7.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A.3个;B.5个;C.10;D.50;E.1008.引起肠道疾病的无动力细菌是A.沙门菌;B.霍乱弧菌;C.副溶血性弧菌;D.痢疾杆菌;E.肠产毒性大肠杆菌9.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A.IgM;B.IgG;C.IgD;D.分泌型IgA;E.IgE10.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A.福氏志贺菌;B.宋内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痢疾志贺菌;E.B群志贺菌Y变种11.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B.菊糖发酵试验;C.尿素分解试验;D.胆汁溶解试验;E.半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接种试验12.伤寒杆菌破溃后释出内毒素使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C.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降低;D.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不变13.目前筛查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A.O抗体;B.H抗体;C.K抗体;D.Vi抗体;E.O加Vi抗体14.肠热症发热一周内,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A.血培养;B.尿培养;C.便培养;D.痰培养;E.胆汁培养15.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A.第1周;B.第2周;C.第3周;D.第4周;E.第5周16.伤寒病人进行粪便培养致病菌的最好时期是A.潜伏期末;B.发病1~4天;C.发病5~10天;D.发病2~3天;E.发病4周之后17.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通常是30
A.O凝集价≥1:40,H凝集价≥1:40;B.O凝集价≥1:80,H凝集价≥1:160;C.O凝集价≥1:40,H凝集价≥1:160;D.O凝集价≥1:160,H凝集价≥1:80;E.O凝集价≥1:80,H凝集价≥1:8018.关于大肠杆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B.有鞭毛能运动;C.所有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D.在卫生细菌学中有重要意义;E.是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19.伤寒杆菌Vi抗体的检查可用于A.早期诊断;B.判断预后;C.检查免疫力;D.调查带菌者;E.以上都不是20.关于伤寒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O,H,Vi抗原;B.主要引起细胞免疫;C.可用免役血清鉴定菌型;D.有鞭毛;E.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21.下列肠道致病菌的特征错误的是A.革兰阴性杆菌;B.在SS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C.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D.抗原构造复杂,均有H,O抗原;E.可用免疫血清鉴别型别22.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和肠出血常发生在A.病程第一周;B.病程第二周;C.病程第二周至第三周;D.病程第三周;E.病程第四周23.肥达反应的原理是A.凝集反应,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B.凝集反应,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C.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沉淀反应24.29岁女性,发热1周,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偏低,起病后曾服退热药及磺胺药,发热仍不退,临床怀疑为伤寒病.为进一步确诊,首选应做的检查是A.肥达反应;B.血培养;C.尿培养;D.粪便培养;E.骨髓培养第9章肠道杆菌测试题答案二.填空题答案1.阴性,粪便2.肠道正常,条件致病菌3.乳糖,初步鉴定4.菌体(O),鞭毛(H)5.60,306.升高,下降8.宋内,缓慢发酵9.乳糖发酵11.H抗原、O抗原、包膜(K)抗原12.肠外,ETEC、EPEC、EITC、EHEC14.细胞免疫、牢固免疫力15.血、粪便、骨髓或尿16.痢疾杆菌,痢疾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菌毛、内毒素,外毒素。三、单选题答案1.C2.A3.A4.C5.C6.A7.B8.D9.D10.B11.E12.D13.D14.A15.B16.D17.B18.C19.D20.E21.D22.C23.B24.E弧菌属测试题一、填空题1.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群即、,霍乱弧菌标本直接涂片可见样运动.2.完整的霍乱肠毒素由与结合而成,其中是其毒性亚单位.3.根据霍乱的发病机制,治疗霍乱的关键是,并同时应用进行治疗.5.霍乱弧菌可分为O-1群霍乱弧菌.和。6.霍乱弧菌耐不耐酸,其选择培养基是。7霍乱肠毒素的A1肽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不断转化为,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呕吐腹泻。8.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污染的或经口传播,致病因素主要是、和。二.A型选择题1.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C.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穿梭运动”现象。D.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E.革兰染色阴性2.关于霍乱,错误的是A.属于烈性消化道传染病;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E.接种霍乱死疫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3.一男性病人,43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查体,疲倦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血压80/60mmHg。应首先进行如下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A.便常规;B.尿常规;C.取粪便标本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D.取耳血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E.碱性蛋白胨水接种30
1.下列细菌中有菌毛和鞭毛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脑膜炎球菌;C.肺炎球菌;D.痢疾杆菌;E.霍乱弧菌一、问答题1.请简要说明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2.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弧菌属测试题答案二、填空题1.古典生物型、ELTor型,穿梭.2.一个A亚单位与4-6个B亚单位,A亚单位.3.及时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菌药物.4.3.5%,食物中毒.5.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6.碱,碱性琼脂平板培养基。7ATP,cAMP。8.水或食物,鞭毛、菌毛和霍乱肠毒素。三、单选题1.D3.D4.C5.E四、问答题1.请简要说明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霍乱属于烈性传染病。若遇到可疑霍乱患者,应采集“米泔水”样粪便或呕吐物快速送检,以便尽早确诊,及时隔离治疗。(1)直接涂片镜检:悬滴法检查有无“鱼群”样排列、运动活拨的细菌。样本中加入抗血清后,运动消失。革兰染色为阴性。(2)分离培养与鉴定:2.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霍乱肠毒素为不耐热的外毒素,是霍乱弧菌重要的致病因素。一个毒素分子由一个A亚单位和4-6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分为A1和A2两个组分;其中A1具有酶活性,为毒性成分。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当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时,毒素分子变构,A亚单位进入细胞,其A1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大量的cAMP作用于肠黏膜细胞,使其过度分泌钾、钠、碳酸离子及水,导致剧烈的腹泻,从而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血容量明显减少,导致微循环衰竭、电介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可因肾衰而死亡。厌氧性细菌测试题一.填空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部位。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呈状。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处理后,消失而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作用机理是。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和两种毒素。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和。8.DPT三联疫苗是由、和三种成分组成。13.破伤风杆菌经感染,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致病因素是.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和。二.A型选择题1.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C.病毒感染D.缺陷病毒感染E.梅毒螺旋体感染2.以下关于厌氧芽胞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厌氧芽胞杆菌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3.注射TAT的目的是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B.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C.杀灭伤口中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4.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无芽胞厌氧菌;C.链球菌;D.变形杆菌;E.白色念珠菌5.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制是30
A.中和游离的外毒素;D.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D.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破坏破伤风杆菌;E.减轻临床症状四、问答题1.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厌氧性细菌测试题答案二、填空1.肠道。2.顶端,鼓槌。3.3%甲醛,毒性,抗原性。4.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5.脊髓前角,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6.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7.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8.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13伤口,厌氧环境.破伤风痉挛毒素.14.肉毒毒素.16.窄而深的伤口、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和混合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感染。三.单选题1.A2.D3.B4.B5.A四、问答题1.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1)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2)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3)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分枝杆菌属测试题一、填空题1.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主要包括和.2.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常用培养基,形成菌落的时间需.3.结核杆菌常用染色,呈色.4.结核杆菌对干燥、和抵抗力较强,但对、、较敏感.5.结核杆菌与致病有关的类脂主要有、、、.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等.最常见的结核病为.抗结核免疫为,属于.7.结核菌素有和两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预防结核病可接种.8.结核杆菌对湿热较敏感,在液体中加热℃min即可杀死.9.卡介苗是用菌制备而成的疫苗.10.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和.二、单选题1.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A.大肠埃希菌;B.丙型链球菌;C.脑膜炎奈瑟菌;D.结核分枝杆菌;E.肺炎链球菌2.结核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沙保培养基;B.罗氏培养基;C.疱肉培养基;D.巧克力色培养基;E.亚碲酸钾培养基3.细胞壁含脂类最多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白喉棒状杆菌;C.衣氏放线菌;D.霍乱弧菌;E.幽门螺杆菌4.与结核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A.索状因子;B.磷脂;C.分枝菌酸;D.蜡脂D;E.硫酸脑苷脂5.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可能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破损的皮肤;D.泌尿道;E.节肢动物的叮咬6.不以内毒素或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A.白喉棒状杆菌;B.炭疽杆菌;C.结核杆菌;D.绿脓假单胞杆菌;E.布氏杆菌7.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是30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B.以体液免疫为主;C.为有菌免疫;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1.卡介苗是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E.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2.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C.严重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患者;D.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E.C+D3.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下述错误的是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B.可检测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状况;C.皮肤反应程度以局部红肿,硬结的直径为标准;D.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E.12—18小时观察结果4.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下述情况可能错误的是A.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B.表明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C.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D.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E.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5.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A.表皮葡萄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甲型溶血型链球菌;D.脑膜炎奈瑟菌;E.结核杆菌6.关于结合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专性需氧;B.抗酸染色呈红色;C.菌落表面粗糙呈菜花状;D.耐酸碱;E.耐煮沸,100℃,15分钟才死亡7.下列哪种对象最适合接种卡介苗A.长期低热和咳嗽,疑为肺结核的患儿;B.OT试验阴性的麻疹患儿;C.OT试验阳性儿童;D.OT试验阴性儿童;E.OT试验阴性的细胞免疫缺陷者8.一位18岁女学生就诊时主诉:近一个月来咳嗽,痰中时有血丝.消瘦并感疲乏无力、午后低热、心悸、盗汗、食欲不振.医生高度怀疑为肺结核并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其中痰标本微生物检查:痰标本集菌涂片后,应选用的方法是A.革兰染色法;B.墨汁染色法;C.特殊染色法;D.抗酸染色法;E.镀银染色法一、问答题:1.试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判定及意义.2.对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取什么标本?怎样检验帮助诊断?3.如果要你去幼儿园调查幼儿结核杆菌感染情况,你应该如何做?并提出预防措施.4.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实际应用?分枝杆菌属测试题答案二、填空题1.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2.罗氏,3~5周.3.抗酸,红。4.酸或碱和某些染料,湿热、紫外线、酒精.5.磷脂、蜡质、索状因子、硫酸脑苷酯.6.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肺结核.抗感染免疫,细胞免疫.7.OT,PPD.机体曾经感染过结核杆菌;BCG(卡介苗).8.65℃,15min.9.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活.10.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三、单选题1.D2.B3.A4.C5.E6.C7.C8.D9.D10.E11.E12.E13.E14.D15.D四、问答题:1.试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1)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2)结果分析: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5毫米。表明机体已感染结合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合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和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强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15毫米。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应进一步查病灶。阴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小于5毫米。表明受试者可能未感染过结合分枝杆菌。但应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早期,T淋巴细胞尚未致敏;患严重结合病或其他传染病的患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均可暂时出现阴性反应。(3)实际应用: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合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作为婴幼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取什么标本?怎样检验帮助诊断?30
2.如果要你去幼儿园调查幼儿结核杆菌感染情况,你应该如何做?并提出预防措施.(1)微生物检查:标本:痰液、尿、脑脊液或胸腹水等;直接涂片染色检查;浓缩集菌;分离培养;(2)结核菌素试验:前屈臂皮下注射结核菌素,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注射部位结节直径大于0.5厘米为阳性。(3)防治措施:接种卡介苗。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病毒(virus)2.病毒体(virion)3.顿挫感染4.干扰现象二、填空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和蝌蚪状。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和构成。又称为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和3种对称型。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和。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增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和。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不耐。加热℃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性,称为。二、单选题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A.溶解细胞病毒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C.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D.有包膜病毒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10.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成分是A.染色体;B.衣壳;C.壳粒;D.核酸;E.包膜12.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A.电镜测量法;B.光镜测量法;C.X线衍射法;D.超速离心法;E.超滤过法。13.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A.核酸+包膜;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D.核心+衣壳;E.核酸+蛋白质。14.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A.核衣壳;B.核酸;C.衣壳;D.刺突;E.包膜。15.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A.非细胞结构;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对干扰素敏感。16.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30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C.RNA可携带遗传信息;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18.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C.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E.可保护病毒。19.对病毒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复制方式增殖;B.测量单位是μm;C.只含一种核酸;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E.对抗生素不敏感;20.对病毒体最正确的叙述是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21.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A.保护病毒核酸;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D.本身具有传染性;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22.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A.磷酸;B.蛋白质;C.类脂;D.肽聚糖;E.核酸23.对病毒衣壳的错误叙述是A.由多肽构成的壳粒组成;B.表面凸起称刺突;C.可增加病毒的感染性;D.呈对称形式排列;E.可抵抗核酸酶和脂溶剂;24.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E.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四、问答题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病毒(virus):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2.病毒体(virion):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3.顿挫感染: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细胞缺乏病毒所需的酶和能量,可以表达病毒的某些成分,但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或具有感染性的病毒。4.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二.填空1.结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2.砖状、弹状3.核心,衣壳,核衣壳6.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7.类脂质和糖蛋白8.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易感活细胞,复制。抗生素,干扰素。9.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10.冷,热。56,30,感染性,灭活。50%中性甘油盐水,1-3%盐酸溶液,脂溶剂三.A型选择题1.D2.E3.E4.C6.D7.D8.A10.D11.E12.A13.D14.B15.C16.E18.B19.B20.E21.D22.E23.B24.A四、问答题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病毒都具有的结构,包括核酸内芯和蛋白衣壳,两者合称衣壳体。在无包膜病毒(裸病毒)衣壳体即为病毒体。病毒的特殊结构是包膜和须触。(1)病毒的核酸内芯:位于病毒体的最内部,是其生命遗传中枢,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的是,它仅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据此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病毒核酸分子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它控制和指导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增殖。(2)蛋白衣壳是包囊或镶嵌在病毒核酸内芯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若干个衣壳亚单位即壳粒构成。每个壳粒含有1~数个多肽。(3)包膜或称囊膜:为包膜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肥厚但较疏松的膜样结构,主要由类脂质和糖蛋白构成。含有包膜结构的病毒称为有包膜病毒。病毒包膜的类脂质是宿主细胞的成分,有些病毒从宿主细胞表面获得,如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病30
毒;有些病毒源于宿主细胞胞质内膜,如虫媒病毒;有些病毒则来源于宿主细胞核膜,如疱疹病毒。病毒包膜中类脂质使其病毒对脂溶性溶剂具有敏感性,并使其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种”特异性以及特定的侵入部位。病毒包膜的粘蛋白,其中蛋白质由病毒自身合成,而碳水化合物成分源于宿主细胞。包膜的表面为粘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的包膜子粒称为刺突,镶嵌于包膜的类脂质中。例如,正粘病毒科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二种刺突,均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密切相关。病毒的感染与免疫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2.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3.包涵体(inclusionbodies)4.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5.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二、填空题1.病毒在宿主个体间的传播途径有传播和传播;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有播散、播散和播散。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和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感染。4.病毒感染细胞后,可经作用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导致肿瘤。6.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具有、、、等特点。10.病毒引起的显性感染包括、两种。11.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除慢性感染外还有、。12.和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三、选择题1.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A.吸附;B.脱壳;C.扩散;D.复制;E.释放;2.病毒由局部向远离侵入门户的其他部位传播主要是通过淋巴血液系统及A.向组织间隙扩散;B.沿神经扩散;C.水平传播;D.细胞与细胞融合;E.垂直传播;3.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A.宫颈癌;B.Kaposi肉瘤;C.原发性肝癌;D.B细胞淋巴瘤;E.鼻咽癌;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A.空气传播;B.经血传播;C.虫媒传播;D.粪口传播;E.垂直传播;5.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A.潜伏感染;B.亚临床感染;C.慢发病毒感染;D.持续性感染;E.慢性感染;6.潜伏感染的特点是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B.症状多为亚急性;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E.病毒很快被清除;9.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10.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C.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仅限于Ⅳ型变态反应;D.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E.以上均对;12.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D.乙脑病毒;E.甲肝病毒;13.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A.乙型脑炎;B.乙型肝炎;C.流感;D.水痘;E.脊髓灰质炎;14.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A.细胞溶解死亡;B.细胞融合;C.细胞转化;D.包涵体形成;E.以上均对;;19.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是A.作用于受染细胞后,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B.直接灭活病毒;C.阻止病毒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结合;D.抑制病毒体成熟释放;E.增强体液免疫;四、问答题1.简述病毒的致病机理.2.以人为例举出几种病毒感染宿主的途径.30
1.试述干扰素的类型,抗病毒机理,特点及应用.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间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1.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2.包涵体(inclusionbodies):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嗜酸或嗜碱性染色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3.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出现急性发作。4.慢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二、填空题1.水平和垂直;局部、血液和神经。2.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病毒感染,潜伏,慢病毒感染。4.整合6.物种特异性、作用于细胞而非作用于病毒、暂时性、广谱性。9.吸附和穿入。10.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11.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12.孕妇和免疫缺陷者。13.不易,容易。14.痘类病毒,卵黄囊。15.直肠拭子,粪便(咽拭子)三、选择题1.C2.B3.A4.D5.B6.C9.A10.A12.B13.D14.E19.A四、问答题1.简述病毒的致病机理.(1)细胞病变效应,抑制宿主细胞生物合成。(2)影响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3)新抗原决定基的形成,细胞融合。(4)包涵体的形成,免疫病理性损伤。2.举例说明几种病毒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取决于病毒由机体表面排出的方式。(1)空气传播(2)皮肤或黏膜传播(3)粪-口传播(4)经血液传播(5)经胎盘传播(6)利用传播媒介在人体间传播(7)垂直传播3.试述干扰素的类型,抗病毒机理,特点及应用.(1)类型:IFN-α(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β(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γ(由T细胞产生)。(2)抗病毒机理:当干扰素作用于细胞后,促进其第2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生抗病毒蛋白(3)抗病毒特点:有物种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作用于细胞而非作用于病毒;作用的暂时性广谱性等。(4)抗病毒效能的应用:治疗病毒性肝炎、治疗人毛细胞白血病、肿瘤和其他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病毒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抗原漂移2.抗原转变;二.填空1.呼吸道病毒包括、、、、、、等。2.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的不同,可分为、、三型。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和.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其显著特点是.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和组成.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和组成.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的水解作用.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和呈蘑菇状的.三.单选题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A.流行性感冒杆菌B.流感病毒C.副流感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鼻病毒30
2.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腺病毒D.风疹病毒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3.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鼻病毒D.冠状病毒E.腮腺炎病毒4.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E.狂犬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6.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B.RNA多聚酶抗原C.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D.血凝素(HA)E.神经氨酸酶(NA)7.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A.干扰素B.细胞免疫C.粘膜局部神经氨酸酶抗体D.粘膜局部血凝素抗体E.血清中血凝素抗体8.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A.甲型流感病毒的HAB.乙型流感病毒的HAC.核蛋白D.M蛋白E.RNA多聚酶9.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A.流感病毒型别多,毒力强B.流感病毒抗原性弱,免疫力不强C.HA和NA之间易发生基因重组D.甲型流感病毒易形成新的亚型E.HA和NA易发生点突变10.甲型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A.核蛋白B.血凝素C.神经氨酸酶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E.多聚RNA酶16.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及其致病性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转变,而使人群对新病毒株缺乏免疫力B.丙型流感病毒不发生变异,抗原性稳定C.流感病毒不能进行组织细胞培养,因此只能依靠血清学试验进行病原学诊断D.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E.甲型流感较乙型及丙型流感病情严重,且易酿成流行或大流行17.关于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A.不耐热,56℃30分钟被灭活B.耐低温,-70℃可长期保存C.不耐干燥,低温真空干燥下易失活D.对紫外线敏感E.对甲醛,乙醚等化学药物敏感四.问答题2.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呼吸道病毒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抗原漂移: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和NA仅发生小变异。而形成新的变种。2.抗原转变:指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数年发生抗原性大的变异(或质变),而产生新的亚型。抗原转变可分为大组变异(HA和NA均变异)和亚型变异(仅HA变异,而NA未变或小变异)。二、填空1.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鼻病毒、腺病毒。2.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和M抗原,甲、乙、丙。3.HA,NA.4.单股负链RNA,分7~8个节段且容易发生基因重组。5.RNA,核蛋白和RNA聚合酶。1.核心,内膜和外膜,HA(血凝素),NA(神经氨酸酶)7.HA,NA三.单选题1.B2.E3.B4.B6.C7.D8.A9.D10.D11.E16.C17.C18.D19.B20.A21.D四.问答题2.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主要的原因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容易发生抗原转变。构成HA,NA的大部分或全部氨基酸均可发生改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积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而容易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肠道病毒测试题二.单选题1.不属于肠道病毒共同特点的是A.为裸露的小核糖核酸病毒B.耐酸,耐乙醚C.核酸有感染性30
D.只在肠道增殖并引起腹泻E.可侵犯神经系统及其它组织2.脊髓灰质炎病毒多引起A.隐性或轻症感染B.瘫痪型感染C.延髓麻痹型感染D.慢性感染E.迁延性感染3.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A.经媒介昆虫叮咬B.经口食入C.经呼吸道吸入D.经血液输入E.经皮肤接触4.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A.鼻咽分泌物B.血液C.粪D.尿E.唾液5.能耐受脂溶剂的病毒为A.流感,副流感病毒B.风疹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麻疹病毒6.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注意事项不符的是A.注意疫苗是否失效B.勿用热开水和母乳送服C.疫苗在运输途中要注意冷藏D.为避免其它肠道病毒干扰,宜在冬季服用E.需连续服三次,每次间隔一年7.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不包括A.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途径B.可形成两次病毒血症C.多表现为隐性感染D.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肢体痉挛性瘫痪E.易感者多为5岁以下幼儿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是A.肠道病毒70型B.埃可病毒C.腺病毒D.肠道病毒69型E.柯萨奇病毒9.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A.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C.轮状病毒D.腺病毒E.呼肠病毒12.不属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特点的是A.抗原性稳定,感染后机体免疫力牢固B.肠道局部SIgA可阻止野毒株的入侵C.血清IgG可阻止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D.只有显性感染才能获得免疫力E.SIgA可通过初乳传递给新生儿13.不是肠道病毒共同特征的一项是A.属于小RNA病毒科B.可引起肠道外症状,如脑膜炎等C.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并从粪便排出D.病毒基因组RNA不具有传染性E.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无包膜球形颗粒14.关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错误的概念是A.疫苗株不耐热,储存和运输中必须冷藏,口服接种应以凉开水送服B.脊髓灰质炎病毒分3个血清型,接种1型疫苗可预防所有3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C.冬季肠道疾病较少,对疫苗的干扰作用小,故适于冬季接种D.接种疫苗后通过自然途径感染机体,因此可产生局部分泌型IgA和血清IgG抗体E.疫苗株有回复突变为野毒株的可能三.问答题1.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2.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肠道病毒测试题答案1.口服减毒活,三,三,二月龄,四岁。2.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68,72。3.强,胃酸,蛋白水解酶,胆盐,氧化剂,1%高锰酸钾,1%双氧水,漂白粉。4.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二.单选题1.D2.A3.B4.C5.C6.E7.C8.A9.C12.D13.D14.B三.问答题1.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形态:无包膜小球形颗粒,直径-24-30nm。(1)结构:衣壳为20面体对称;核酸是单股正链RNA.,可以mRNA.形式进行转译蛋白质,脱去衣壳具有感染性。(2)抵抗力:病毒的抵抗力强,耐酸,耐脂溶剂,在水、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在流行病学上有意义。但对氧化剂敏感,用1%高锰酸钾和漂白粉可灭活病毒。(3)培养特性:对人胚肾细胞或人羊膜、猴肾细胞敏感,引起细胞坏死。(4)流行:可通过粪便污染手、食物、食具或水源,经口感染引起流行甚至暴发流行。(5)致病:隐性感染多见。肠道病毒虽在肠道增殖并从粪便排出病毒,但一般不引起腹泻。婴幼儿或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感染,病毒可侵入血流并播散至其他组织和神经系统,引起多种临床疾病。(7)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多为隐性感染。可通过病毒血症侵犯神经和30
多种组织。一种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2.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性:①隐性感染为主要特征;②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③病毒经过两次病毒血症.易感染者多15岁以下儿童。病毒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少数病毒经肠道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液引起第1次病毒血症,随血液到达全身部位大量增殖,引起发热、头痛等症状。若病毒毒力强或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病毒再次入血,形成2次病毒血症病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无菌性脑膜炎,0.1%感染者体内病毒可侵犯脊髓、脑干的运动神经,引起脊髓灰质炎,导致神经支配的肌肉出现麻痹。(2)免疫性:无论隐性或显性感染,机体对同型病毒均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保护性免疫以中和抗体介导的免疫为主,如sIgA.(局部黏膜免疫,阻止病毒对肠道黏膜的侵袭),IgG,IgA.,IgM阻止病毒通过血液传播;6个月内婴儿有母体抗体的保护作用而较少感染.肝炎病毒测试题二.填空题1.肝炎病毒有、、、和五种类型。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由血液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属于DNA病毒的有;属于缺损病毒的是;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和;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3.HBV的外衣壳由、和蛋白组成,构成HBV的;内衣壳由组成;核心由和组成。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和,猩猩和猿猴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而表示既往感染的抗体是.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种不同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即小球形颗粒和以及。二.单选题1.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单股RNAB.双股RNAC.双股线状DNAD.双股环状DNAE.单股DNA2.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A.HAV,HBV和HCVB.HBV,HCV和HDVC.HCV,HDV和HEVD.HDV,HEV和HAVE.HEV,HAV和HBV3.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途径有A.分娩和哺乳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D.性接触E.以上均可4.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乙型肝炎恢复期;D.无症状抗原携带者;E.血清有强传染性。5.关于HAV,错误的是A.是单股正链RNA病毒;B.能在体外细胞中培养;C.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D.抵抗力弱,对脂溶剂敏感;E.隐性感染多件。6.目前最常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是A.HAV;B.HBV;C.HCV;D.HDV;E.HEV7.对HBcAg叙述错误的是A.存在于Dane颗粒的内部;B.具有较强抗原性;C.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D.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E.可在感染肝细胞膜上表达。8.可抵抗HBV感染的抗体主要是A.抗HBsIgA;B.抗HBsIgG;C.抗HBeIgA;D.抗HBcIgM;E.抗HBcIgG;9.属于缺陷病毒的是A.HAV;B.HBV;C.HCV;D.HDV;E.HEV。10.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A.HBsAg;B.HBcAg;C.HBeAg;D.pre-S1;E.pre-S2.11.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有A.HBsAg、HBcAg、HBeAg;B.HBsAg、抗HBe、抗HBc;C.HBsAg、抗HBs、HBeAg;D.抗HBe、抗HBs、抗HBc;E.HBsAg、抗HBc、HBeAg。12.关于抗HBcIgM,正确的叙述是A.由HBV的表面抗原刺激产生B.阳性具有早期诊断价值C.有抗HBV感染作用30
D.在血清中可长期存在E.阳性表示疾病开始恢复13.不必接受HBIg被动免疫的人是A.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B.输入了HBsAg阳性血液者C.体表破损处沾染了HBeAg阳性血清者D.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E.接受了HBsAg阳性的器官移植者14.孕妇感染后病死率高的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E.HEV15.甲型肝炎病毒属于A.嗜肝DNA病毒属;B.嗜肝RNA病毒属;C.肠道病毒属72型;D.嵌杯病毒科E.黄病毒科16.不是甲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性状的一项是A.病毒的核酸为单股正链RNA,约含7.4×103核苷酸碱基B.基因组编码病毒衣壳蛋白,含VP1,VP2,VP3,无或可能存在小分子量的VP4多肽C.HAV可在原代肝细胞内增殖培养,并引起细胞病变效应(CPE).D.HAV在组织细胞培养时增殖一代需3周以上,且很少释放到细胞外.E.HAV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1小时不被灭活.17.下列不是甲型肝炎特征的一项为A.甲肝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可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毛蚶等),食具等,而引起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及散发B.HAV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输血传播C.甲肝的潜伏期为15—50天,在血清ALT升高后5—6天开始从患者粪便中排病毒D.HAV在患者肝组织复制高峰时,肝脏病变并不最严重;或者说患者黄疸最重时,不是HAV复制的高峰之时E.甲肝患者发病2周后,其血清抗—HAVIgG阳转,其时患者基本停止从粪便排病毒.18.乙肝病毒基因组含有S,C,P和X区4个开放性读码框架,其中最易发生变异的是A.X区B.P区C.S区的PreS基因D.C区的C基因E.C区的PreC基因19.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很难在其血清中查出的抗原是A.HbsAgB.HbcAgC.HbeAgD.PreS1E.PreS220.下列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大多数HCV感染者呈不显性感染,一旦发病,则已是慢性肝炎B.肝组织内因长期存在HCV而导致淋巴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C.HCV的抗原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肾小球肾炎D.HCV感染可导致肝细胞癌E.感染HCV后,机体可依次出现血清抗—C33C、抗—C22及抗—100—3等中和抗体,病后免疫力稳固,可预防再次感染HCV。三.问答题1.简述HBV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并列表说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3.简述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肝炎病毒测试题答案二.填空题1.HAV,HBV,HCV,HDV,HEV。2.HAV、HEV,HBV,HCV,HDV,HBV,HDV,HAV,HBV,HAV。3.S、pre-S1、pre-S2,HBsAg;HBcAg;双股非闭合环状DNA,DNA多聚酶。4.甲型肝炎的患者和隐性(亚临床)感染者。5.潜伏期未期,急性期早期。6.管状颗粒和Dane颗粒。二.单选题1.D2.B3.E4.C5.D6.C7.D8.B9.D10.B11.E12.B13.D14.E15.B16.C17.C18.E19.B20.E三.问答题1.简述HBV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并列表说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主要有3个抗原抗体体系(1)HBsAg:乙肝表面抗原。为HBV病毒体外壳蛋白,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2)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30
(3)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诊断意义:HBsAgHBcAgHBeAbHBcAbHbsAb临床意义IgMIgG++-+--急性乙型肝炎(具传染性)++-+/-+-慢性乙型肝炎(具传染性)--+-++乙型肝炎恢复期(传染性低)+-/+--/+-/+-HBsAg携带者----+-感染过HBV-----+感染过HBV或接种过疫苗(无传染性,有免疫力其它病毒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内基小体(negribady)2.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二.填空题1.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和狂犬病的病原体.2.狂犬病病毒感染机体的重要特点是经感染,而不经传播.3.狂犬病病毒在大脑大量复制,并可通过下行,到达各种组织器官.4.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逆转录病毒亚科有和.5.HIV有两个型别,分别是单股正链RNA和.6.HIV感染宿主细胞时,病毒的和结合.7.HIV吸附细胞的表面结构是,细胞上的受体是.具有该受体的细胞有,,,等.三.单选题1.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为A.单股正链RNAB.单股负链DNAC.单股线状,不分节段的负链RNAD.单股线状,可分节段的负链RNAE.双股环状DNA2.关于狂犬病病毒的血清型正确的是A.只有1个血清型B.有2个血清型C.有3个血清型D.有4个血清型E.有5个以上血清型3.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A.可通过虫媒传播B.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Bodies)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D.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扩散到脑干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4.下列对逆转录病毒形态与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直径为27nm左右B.P24蛋白构成病毒衣壳C.病毒外层包有脂蛋白包膜,并嵌有gP120和gP41糖蛋白D.病毒衣壳内有两条正链RNA基因组,呈双聚体形式E.病毒核心部分含有其进行复制的蛋白酶,整合酶和逆转录酶5.对下列逆转录病毒基因复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编码蛋白前,正链RNA基因组片段拼接成1条完整的mRNA链B.当病毒单股负链RNA进入细胞后,先复制为正负股RNA复合体,在进行基因组的复制C.在基因复制过程中,基因组RNA先要逆转录成负链DNA,再合成双链DNAD.RNA基因组的启动区位于相反的位置E.正链RNA从链3’端向5’端方向转录RNA链6.艾滋病(AIDS)的传染源是A.性乱人群B.患AIDS的病人与HIV携带者C.静脉毒瘾者D.同性恋者E.HIV实验室工作人员7.下列对艾滋病病毒(HIV)复制过程,不正确的描述是A.GP120与T4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B.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C.病毒直接进入宿主细胞D.形成双股DNA,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E.病毒复制,包装,释放并引起各种临床症状30
8.目前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B.加强性卫生知识等教育C.接种DNA疫苗D.接种亚单位疫苗E.加强性卫生知识教育与血源管理,取缔娼妓及杜绝吸毒等切断传播途径的综合措施9.人感染HIV后,在5—10年内,可以不发病,这从病毒方面主要取决于A.病毒在细胞内呈潜伏状态B.病毒毒力较弱C.人体免疫力功能尚未被完全破坏D.病毒被消灭E.病毒变异10.叠氮脱氧胸苷(AZT)治疗AIDS的药物机理是A.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B.抑制病毒核酶C.抑制病毒蛋白合成D.阻止病毒的出芽释放E.干扰病毒的合成11.下列不引起病毒血症的病毒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B.麻疹病毒C.狂犬病毒D.巨细胞病毒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内基小体是A.衣原体包涵体B.麻疹病毒包涵体C.腺病毒包涵体D.狂犬病毒包涵体E.疱疹病毒包涵体13.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C.清创+抗生素D.清创+接种疫苗+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1.狂犬疫苗的接种对象是A.儿童B.犬C.被下落不明的犬咬伤者D.A+B+CE.B+C15.对HIV的正确叙述是A.感染HIV后,机体较快进入AIDS期B.随病程进展,p24抗体量逐渐升高C.细胞免疫反应早期可清除细胞内的病毒D.因gp120易于变异而难于制备疫苗E.病毒吸附细胞的部位是gp4116.AIDS的病原是A.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B.人类嗜T细胞病毒Ⅱ型C.人白血病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EB病毒17.HIV致病的关键因素是A.HIV基因可以和宿主基因整合B.可合并各种类型的机会感染C.可发生各种肿瘤而致死D.HIV易发生变异,避免免疫系统攻击E.侵犯TH细胞,造成严重的免疫缺陷18.与HIV的感染特点不符的是A.潜伏期长B.引起严重的免疫系统损伤C.发生各种肿瘤D.可通过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E.常由于外源性感染而致死19.对HIV致病机理的错误叙述是A.感染细胞表面gp120和邻近细胞表面CD4融合B.TH细胞是HIV唯一的靶细胞C.病毒基因的整合可干扰细胞正常代谢D.病毒的出芽释放可损伤细胞E.通过Ⅳ型超敏反应损伤CD4细胞20.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B.药瘾者共同污染HIV的注射器C.输血和器官移植D.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传播E.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其它病毒测试题答案三.单选题1.C2.D3.A4.A5.C6.B7.C8.E9.A10.A11.C12.D13.E14.E15.D16.D17.D18.E19.B20.E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测试题二.填空1.支原体缺乏结构,故在形态上呈。2.支原体的细胞膜由层结构组成,中层为成分。3.支原体在含有的培养基上可形成菌落。4.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传播,引起疾病。6.菌落呈荷包蛋状的微生物有、。13.外斐反应是以作为抗原,与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反应,用以辅助诊断病。14.立克次体多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与关系密切。以为寄生或储存30
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15.立克次体主要侵犯全身的,主要病变是、、和血管炎。16.衣原体是一类专性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细胞型微生物。17.衣原体属分为、和三个种。18.衣原体的繁殖方式是,其增殖型颗粒是。19.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有、。20.衣原体的发育周期有、两个阶段。其中有传染性。三.A型选择题1.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细菌B.衣原体C.支原体D.立克次体E.病毒2.关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下述错误的是A.无细胞壁B.能通过滤菌器C.呈多形性D.有独特生活周期E.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高3.支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A.无细胞壁B.含有两种核酸C.含有核糖体D.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仅有核质E.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4.支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A.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B.个体微小,能通过滤菌器C.胞膜中含大量胆固醇D.对抗生素敏感E.有两种核酸5.关于肺炎支原体,下述错误的是A.是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B.主要经呼吸道传播C.侵入人体后靠顶端结构吸附于细胞表面D.病理变化以间质性肺炎为主E.首选青霉素治疗6.立克次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A.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以二分裂方式繁殖;D.严格的细胞内寄生;E.对抗生素敏感;7.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A.蜱;B.蚊;C.鼠蚤;D.恙螨;E.鼠虱;8.普氏立克次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虱叮咬后入血;D.蚤叮咬后入血;E.性接触;9.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是A.梅毒;B.沙眼;C.莱姆病;D.性病淋巴肉芽肿;E.恙虫病;10.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的细菌是A.痢疾志贺菌;B.大肠埃希菌;C.绿脓杆菌;D.变形杆菌;E.产气杆菌;11.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体具有感染性;B.始体在发育周期中无感染性;C.始体较原体大,有致密的核质;D.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形成子代原体;E.衣原体每个发育周期需要20~40小时;12.有关衣原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沙眼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自然宿主是人和小鼠;B.沙眼衣原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沙眼衣原体包涵体中无糖原存在,而肺炎衣原体包涵体有糖原存在;D.沙眼衣原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不敏感;E.沙眼衣原体主要引起眼结膜炎与泌尿生殖道炎症;13.有关沙眼衣原体致病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沙眼生物变种的14个血清型均可引起沙眼;B.沙眼生物变种A.B.Ba.C四个血清型可引起包涵体结膜炎;C.沙眼生物变种A.B.Ba.C四个血清型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D.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LGV)可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E.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可引起沙眼;四.问答题1.试比较原体与始体生物学性状。二.填空1.细胞壁,多形性。2.三,脂质。3.血清,油煎蛋。4.呼吸道,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5.非淋球性尿道炎,胎盘。6.支原体、细菌L型。13.变形杆菌,立克次体。14.节肢动物。节肢动物。15.毛细血管,增生性、血栓性和坏死性。16.细胞内,原核。17.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18.二分裂,始体。19.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20.原体,始体。原体三.单选题1.C2.D3.A4.B5.E6.B7.C8.C9.E10.D11.C12.C13.D3.试比较原体与始体生物学性状。30
性状原体始体大小(φ,μm)0.2~0.40.5细胞壁+-细胞外稳定性+-感染性+-繁殖能力-+毒性+-代谢活性-+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螺旋体)测试题一、填空题1.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主要是和.2.对人有致病作用的螺旋体主要有、、、等.3.钩端螺旋体的致病物质主要有、、.4.梅毒螺旋体是的病原体,通过或传播.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二、选择题1.培养钩端螺旋体的最佳温度是A.37℃B.35℃C.28℃D.24℃E.20℃2.人畜共患的螺旋体病是A.钩端螺旋体病B.梅毒C.回归热D.雅司病E.奋森咽喉炎3.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主要是通过接触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或土壤而被感染;B.钩端螺旋体致病与其产生的内毒素样物质有关;C.钩端螺旋体可进入血液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D.钩端螺旋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E.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病后可获得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力;4.下列观察螺旋体最好的方法是A.革兰染色法;B.抗酸染色法;C.Giemsa染色法;D.暗视野显微镜法;E.悬滴法;5.与梅毒螺旋体特征不符合的一项叙述是A.菌体有致密而规律的螺旋,两端尖直;B.用普通染料不易着色;C.菌体的鞭毛样结构与动力有关;D.用人工培养基不能生长;E.抵抗力弱,加热50℃5分钟即死亡;6.关于梅毒螺旋体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B.梅毒螺旋体是通过内毒素和外毒素致病;C.一、二期梅毒传染性强,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小;D.三期梅毒传染性小,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大;E.梅毒的免疫力为感染性免疫;7.梅毒患者出现一期临床症状,检查梅毒螺旋体的最适标本是A.局部淋巴结抽出液;B.梅毒疹渗出液;C.下疳渗出液;D.动脉瘤组织;E.脊髓痨组织;8.以下病原体抵抗力最弱的是A.钩端螺旋体;B.梅毒螺旋体;C.普氏立克次体;D.恙虫病立克次体;E.真菌;9.关于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原体是螺旋体;B.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C.可通过性接触或通过垂直传播D.人是唯一传染源;E.治疗不及时易成慢性;10.关于钩端螺旋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B.病后可获得对同型钩体较牢固的免疫力;C.血中钩体消失后,肾内可存留较长时间;D.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可通过正常或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机体;E.发病一周内可取尿作为实验室检测的标本;螺旋体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鼠和家畜.2.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伯氏螺旋体.3.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内毒素样物质.4.梅毒,性接触,垂直。病人。二、选择题1.B2.A3.E4.D5.C6.B7.C8.B9.B10.E真菌测试题二、填空题3.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和两种.4.皮肤癣菌除多侵犯角化的表皮外,还主要侵犯和.30
5.新型隐球菌最易侵犯系统,引起.三、单选题1.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A.细胞壁;B.细胞核;C.线粒体;D.内质网;E.叶绿素;2.二相性真菌在培养基上形成酵母型菌落的培养温度是A.25℃B.28℃C.35℃D.37℃E.41℃3.关于真菌孢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真菌的休眠状态;B.抵抗力不如细菌芽胞强;C.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D.大部分真菌既能形成有性孢子,又能形成无性孢子;E.大分生孢子是鉴定半知菌类的重要依据;4.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A.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B.抗吞噬;C.进行繁殖;D.引起炎症反应;E.引起变态反应;5.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A.白色念珠菌;B.曲霉菌;C.毛霉菌;D.皮肤癣菌;E.新型隐球菌;6.关于真菌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A.对干燥、阳光和紫外线有较强的抵抗力;B.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C.耐热,60℃1小时不能被杀死;D.对抗细菌的抗生素均不敏感;E.灰黄霉素、制霉菌素B可抑制真菌生长7.鉴定多细胞真菌主要应用的检查方法是A.革兰染色后镜检;B.墨汁负染色后镜检;C.血清学检查;D.生化反应检查;E.小培养检查菌丝和孢子8.不是易引起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原因A.与念珠菌病人接触;B.菌群失调;C.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D.内分泌功能失调;E.机体屏障功能遭破坏;9.白色念珠菌常引起A.癣病;B.皮下组织感染;C.皮肤粘膜、内脏感染;D毒血症;E.真菌中毒症10.关于新型隐球菌致病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隐球菌属中唯一致病的真菌;B.主要经胃肠道进入机体;C.在体质极度衰弱者引起内源性感染;D.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E.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11.一女性患阴道炎,曾因治疗其他疾病长期使用过激素类药物。微生物学检查: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镜检可见有假菌丝的酵母型菌。你认为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是A.无芽胞厌氧菌B.衣原体C.解脲脲原体D.白色念珠菌E.梅毒螺旋体12.关于皮肤癣菌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B.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C.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D.一种皮肤癣菌仅能引起一种癣病E.可根据菌丝、孢子及菌落形态作出初步诊断13.关于新型隐球菌错误的是A.菌体圆形,外包厚荚膜B.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酵母型菌落C.常引起慢性脑膜炎D.营养丰富时可产生假菌丝E.标本可直接用墨汁负染后镜检真菌测试题答案二、填空题3.营养菌丝体和气中菌丝体.4.毛发和指甲等.5.中枢神经,慢性脑膜炎.三、单选题1.E2.D3.A4.C5.D6.C7.E8.A.9.C10.B11.D12.D13.D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