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课程纲要》八年级生物组20120818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一)课程类型: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二)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三)授课时间:34课时(四)授课教师:(五)授课对象:八年级1~6、12、17八个班二、课程元素:(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本学期的教学活动较为容易。(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分为两个单元,分别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及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内容较多,探究和演示实验也较多,增加了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三)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动物都有与各自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这些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群;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通过分析动物的行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且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基础决定的,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习得的。通过了解细菌和真菌相似的营养方式,不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从而认识细菌和真菌的特征。
2.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认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尝试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体验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运用角色扮演活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3.通过观察、调查、收集、实验、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讨论和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提高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动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建立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观点;认识生物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形成爱护生物、关爱生命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四)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第1、2课时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3、4、5课时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第6、7课时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第8课时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9、10课时 第三节社会行为第11、12课时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13课时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14课时复习第一、二、三章第15、16课时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17、18课时 第二节细菌第19课时 第三节真菌第20课时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21课时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22、23课时复习第四、五章第24课时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25、26课时 第二节从种到界第27课时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28课时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29、30课时复习第六单元第31课时全书总复习第32、33、34课时(五)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式: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2、学习方式:阅读法、收集资料法、资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观察法、参观法、调查法、实验法、模拟制作法、角色扮演法等3、实施对策:(1)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学中发现问题。(2)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进行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开足开全,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大自然的奥秘,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4)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4、课外拓展:(1)饲养小鱼(2)饲养家兔(3)参观食用菌养殖场或自己动手养殖食用菌(4)制作发酵食品(5)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
(6)推荐阅读书目:《中国昆虫记》、《蜜蜂王国探奇》|、《海洋的故事》、《生物与战争的故事》等(7)推荐观看视频:《动物世界》、《动物总动员》、《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海洋》、《动物的末日》、CCTV记录频道的相关节目等(8)推荐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给力电影网—记录片频道(六)课程评价:1、过程性评价:(1)学习态度: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交流、提问、回答、实验等方面的表现由小组评议后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要努力四个等次。(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是否上交、是否独立完成、完成质量的情况由科代表和科任教师共同评议后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要努力四等个等次。(3)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探究设计、生物绘图、小论文等的质量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要努力四等个等次。2、测试成绩评价: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3、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考试成绩及学生在探究活动和实验中的表现,来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三、所需条件:1.练习册:《同步训练》2.实验室:相关的实验材料、药品、仪器和设备等。3.多媒体资源:班班通备课平台201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