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1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3年生物中考总复习要点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主要含六类营养物质。其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也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需要被消化成简单成分才能吸收。糖类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因此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奶、蛋、鱼、瘦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保证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更新。脂肪通常作为备用能源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三类结构简单,不需消化即能吸收,不能提供能量。2、骨质疏松症、儿童佝偻病主要缺乏含钙的无机盐,维生素D能促进其吸收。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容易导致营养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因为饮食中缺碘,可多食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等。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可多食肝脏等。粗粮糙米中含较多维生素B1,用于防治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坏血病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可多食蔬菜、瓜果。多食肝脏,对补充维生素A和D均有良好效果。3、口腔: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初步消化淀粉咽、食道胃:①暂时贮存食物②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消化道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①通过蠕动使食物与多种消化液混合,将淀粉、蛋白质、脂肪彻底分解成可吸收的物质;②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消化系统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分泌胃液,含盐酸和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消化腺肝脏:分泌胆汁,不含酶,储于胆囊,经导管流入小肠,能乳化脂肪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经导管流入小肠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酶,能彻底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毛细血管绒毛皱襞4、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①长:5~6米;②大:内表面的皱襞和其表面的小肠绒毛,大大增加小肠内表面积;③多: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④薄:小肠绒毛中有丰富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其中①②③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①②④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唾液口腔小肠肠液、胰液肠液、胰液小肠水浴观察滴碘液充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淀粉葡萄糖)胃液胃小肠肠液、胰液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胆汁乳化作用小肠小肠肠液、胰液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6、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试管是AB,模拟了唾液消化的是AC,模拟了牙齿、舌、唾液的是A。结果现象:A试管馒头不变兰,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兰;B试管馒头变兰,原因是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兰;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馒头部分变兰,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兰。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关注几个关键点:①控制单一变量: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如取的馒头块大小要相同,同时放于37℃的水浴10分钟等等。②设置对照实验10
:因口腔内馒头的变化涉及到唾液、牙、舌多个变量,所以对照组的设置至少需要两组以上,在两两比较中,保证变量唯一。另外,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功能相近,均不能改变馒头的本质特点,只是使馒头与唾液混合得更加充分,因而在实验中作为一个变量来看待。③温度控制:酶的催化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反应。对于唾液淀粉酶,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就是37℃,因而要放于37℃的温水中水浴。④时间控制:水浴10分钟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和馒头反应需要一段时间。7、合理营养是人们通过均衡的膳食,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平衡膳食宝塔”:粮食类应吃最多,果蔬类要多吃,鱼肉禽蛋类与奶类、豆制品类要吃适量,少量的油脂、盐、糖等作为调味品少吃。如果每天只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含糖类的食物,会造成糖类提供的能量不够,从而通过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造成蛋白质的不合理利用。例1花生,民间又称“长生果”,其营养价值很高。花生红衣能促进血小板新生,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但是患了下列哪种病的人不适于多吃花生?()A.冠心病B.胆囊炎C.糖尿病D.白血病例2在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置于37℃的温水中。1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液 D.胰液、肠液、唾液三种营养物质含量例3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1)曲线乙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其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2)曲线丙代表的是蛋白质的消化过程。(3)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胰腺分泌的胰液从小肠处进入消化道。(4)若从某部为抽取内容物化验,发现送检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麦芽糖和开始消化的蛋白质,则送检物可能抽取于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作用:①C形软骨保证气体通畅;②使进入的气体温暖(鼻腔毛细血管)、湿润(粘液)、清洁(鼻毛、纤毛、粘液)③但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吸气和呼气完成的。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肋骨上提,向上向外运动肺内气压减小胸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吸气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呼吸运动收缩—→→呼吸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肺内气压增大胸廓容积缩小、肺随着回缩呼气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肋骨下降,向下向内运动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舒张—→→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辨析:l吸气和呼气时膈肌的状态膈肌位于胸腔底部,自然状态是向上凸的拱形。膈肌收缩时,肌肉会缩短变粗,因而膈肌顶部是稍下降(而不是更上凸),使胸廓容积增大;膈肌舒张时,顶部回升,恢复原状,胸廓容积缩小。l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外界气体进出肺。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3、肺内的气体交换(1)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由支气管不断分支形成的大量肺泡组成。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多:肺泡数目很多,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大大增加了与气体接触的表面积。②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1层扁平的上皮细胞,便于气体通过。(2)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10
作用:与一滴蓝墨水滴入清水中扩散开来的现象有些相似,一种气体总是由含量多的地方向含量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在肺泡与血液间的交换,即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发生在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原理亦是如此。(3)实验验证: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现象显示,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氧气二氧化碳原因是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利用氧,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因此组织处的氧含量是最低的。但总体上呼出气的氧的含量还是远远多于二氧化碳。(4)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血液(5)气体交换的意义: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处,透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同时,细胞里的二氧化碳也透过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就是呼吸的意义。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即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由消化系统消化食物获得,氧由呼吸系统呼吸空气获得,经循环系统运输到人体各组织细胞处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和废物,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多余的水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4、煤气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同时还不易分离。因此进入到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氧得不到运输,组织细胞不能得到足够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引起全身缺氧,发生呼吸障碍。因此关键问题是氧得不到运输,呼吸肌的收缩舒张能使气体进入肺,浓度的差异也能使气体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5、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交换对象交换原理血液变化气体的去向O2CO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细胞浓度低浓度高动脉血变静脉血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迅速分离,O2扩散到细胞被利用,细胞中CO2扩散到血液被运到肺部(组织液)扩散扩散动脉血液浓度高浓度低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B.肺适于气体交换的原因是因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静脉血→组织细胞→肺泡 D.只有深呼吸时,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例2右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⑴曲线AB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⑵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减小。⑶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B处,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⑷在曲线AB、BC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AB收缩;BC舒张。例9右图是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⑴气体由外界进出[7]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⑵气体进入[7]时,[7]处于扩张状态,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⑶[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图中的58之间。⑷二氧化碳从图中的8场所产生,请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氧气在人体内出现并经过的途径:7→6→4→B→D→3→5→8。(5)图中[8]内的气体同[5]内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结果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是由_血浆_和血细胞组成的。(1)血浆:由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组成。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2)血细胞: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细胞核,因而能被染色;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吞噬病菌,防御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最小,显微镜下不易看到。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10
英文缩写项目正常参考值诊断说明建议RBC红细胞男:(4~5.5)×1012个/L女:(3.5~5)×1012个/L减少:贫血、失血增多:运动、饱食或缺氧等情况下暂时增多缺铁性贫血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Hb血红蛋白男:(120~160)克/L女:(110~150)克/LWBC白细胞(4~10)×109个/L增多:炎症等减少:抵抗力低有炎症时需用药PLT血小板(100~300)×109个/L过少:小伤口便会流血不止过多:血栓用药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种类结 构功 能出血管壁特点管腔大小血液流速出血颜色出血速度处理动脉厚弹性大较小快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鲜红猛急喷射状指压近心端静脉较薄弹性小大慢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暗红血流缓和指压远心端毛细血管非常薄1层上皮细胞构成十分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红色慢慢渗出3、血管:4、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的肌肉壁比心房壁厚,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左心房(肺循环终点)——连通肺静脉结构四个腔左心室(体循环起点)——连通主动脉右心房(体循环终点)——连通上、下腔静脉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右心室(肺循环起点)——连通肺动脉瓣膜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5、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6、识记要点:①记心脏肌肉壁的厚度,区分循环的起止点: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②记心壁最厚的腔——左心室,区分两条循环: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10
③记血管的功能,整合两条循环途径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以肺循环为记忆突破口: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④记血液成份的变化,理解两条循环的意义:体循环过程中在组织处发生了物质交换(包括气体交换)使细胞得到氧气和养料,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过程中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发生气体交换,将全身运回的含氧较少的血液转换成含氧多的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动脉血和静脉血比较:只看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7、输血的原则——同型血。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会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发生凝集反应。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例1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 )。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2.在显微镜下观察金鱼尾鳍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是寻找()。A.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B.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C.有波动的微小血管D.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3.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是一种染成红色的蛋白质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是鉴别贫血的唯一标准C.红蛋白与氧容易结合,而不易分离D.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力强且不易分离4.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B.运输养料和氧气C.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D.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5.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B.红细胞中的氧合血红蛋白是红色的A.染色所致C.红细胞无细胞核D.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6.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本人的血型的AB型,从血库中取血时首选的血液是()。A.A型B.B型C.O型D.AB型7.下列器官里始终流动着动脉血的是()。A.右心房B.肺动脉C.左心房D.毛细血管8.心脏内的瓣膜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方向只能是()。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9.护士在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处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突起。这种积血膨胀现象主要表明()。A.静脉内的血液从近心端流向远心端B.静脉位置较浅C.静脉管腔大,管壁弹性大D.静脉内有瓣膜10.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的部位是()。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11.右图为人体内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如果此图为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则A是动脉血管,其内流的是动脉血;C处血液流回右心房。(2)如果此图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则A是入球小动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B处发生过滤作用。C是出球小动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3)如果此图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则A是肺动脉,其内流的是静脉血;C是肺静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C处血液流会左心房。12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2)贫血患者红细胞;(3)血流不止者血小板。13.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B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14.图中曲线表示的是人体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中H为上肢动脉。能表示该图含义的正确组合为()。①a曲线代表氧气在血液中的变化②b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变化③b曲线代表氧在血液中的变化④I表示上肢静脉⑤J表示上肢毛细血管⑥I表示上肢毛细血管10
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⑥D.①②④⑤15.李老师从青岛赴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16.人因创伤引起出血时,有时缓慢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有时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血液颜色不同与()。A.血浆是否与氧气结合有关B.红细胞是否与氧结合有关C.血小板是否与氧气结合有关D.白细胞是否与氧气结合有关17.如果一个人的右臂动脉断裂,你怎样紧急抢救?()A.包扎近手端的已断静脉B.包扎近心端的已断静脉C.包扎近手端的已断动脉 D.包扎近心端的已断动脉18.贫血主要导致血液()。A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B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C运输无机盐的能力降低D运输含氮废物的能力降低19.小明患了急性肠炎,医生在他的上臂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请问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的次数是()。A.1次B.2次C.3次D.4次20、下图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看图回答:(1)视野中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图[A];(2)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图中[B]的数量将显著增加。(3)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作用的是图中的[D]。(4)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图中[B]白细胞。(5)某人A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则他可能患有贫血病。(6)当图中[C]数目明显下降时,会引起人体皮下出血。21、解读数据: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含量为(4~5)X1012/L左右,白细胞含量为(5~10)X109个/L左右,血小板(100~300)X109个/L左右,血红蛋白含量为(120~160)克/L。下表是某男子的血常规化验单:(1)该男子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多,说明他被细菌感染,可能有炎症;(2)该男子红细胞数值低,可能有贫血症。患此病的人由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低,所以乏力。(3)该男子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些什么?多吃含铁和蛋白质比较多的食物。22.右图是心脏灌流实验,下腔静脉已被扎住,将肺静脉留一条,其余的不做处理,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若将水从上腔静脉A灌入,则水从C流出,C是肺动脉。(2)若水从肺静脉灌入,水一定从B流出,B是主动脉。(3)若水从主动脉或肺动脉灌入,则水必从原处流出。(4)上述实验证明了血液流过心脏时,流动方向的规律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这是由于心脏内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23.患冠心病的人,猛然起立或坐下,有时会引起心脏跳动暂停而导致“死亡”。此时,若有人急捶其身体某部位可能会使心脏恢复跳动。急捶的部位应该是前胸中部()。A.偏左下方B.偏左上方C.偏右上方D.偏右下方24.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6血管的名称是肺静脉。(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径叫肺循环。(3)由A到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4)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5)若在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急性咽喉炎,则药物到达患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是:臀部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⑾→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咽。25.有一呼吸微弱、不能进食的重症病人,靠吸氧及静脉点滴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据图分析:(1)他吸入的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终进入[11]组织细胞。10
(2)静脉点滴的葡萄糖通过8→1→2→5→A→B→6→3→4→7→M→11(填序号)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内。(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分别是[4]左心室、[2]右心室。(4)1与2(3与4)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5)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是肺部毛细血管网和组织细胞出毛细血管网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了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分别通过泌尿、呼吸和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叫排泄。粪便是食物被消化后的残渣,未进入血液循环,不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它的排出不叫排泄,被称作排遗。2、泌尿系统组成:肾脏(形成尿的器官,基本结构是肾单位)→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道3、肾单位结构与适应性特点: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过滤作用肾单位肾小球——毛细血管球,两端均为小动脉,血管壁很薄组成:肾小囊——象“漏斗”,内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成分: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送回血液部分无机盐肾小管——外面缠绕毛细血管网———————————重吸收作用4、尿的形成过程:过滤: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滤不过随血液运输过滤到肾小囊中血液原尿尿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尿液过滤后的血入球小动脉(未过虑的血)*辨析血尿、蛋白尿和糖尿血尿和蛋白尿:尿检显示有血细胞、蛋白质。原因:过滤膜的过滤作用发生改变,即肾小球病变而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也被滤过了。糖尿:尿检显示含有葡萄糖。原因:肾小管发炎时,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回收,葡萄糖随尿排出,形成糖尿。5、尿的排出与意义尿的排出:(肾脏的)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尿的意义:①排出废物;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③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例1在下列人体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一项是()。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B.粪便的排出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D.汗液的排出例2.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说明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收集管ABGHECD例3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1)请指出A.D.E.G中属于血液的是A、D,属于尿液的是G,属于原尿的是E。(2)为什么G处的葡萄糖含量比C处的葡萄糖含量高?C处的部分葡萄糖被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因而减少(3)一个成年人一昼夜可产生原尿150升,而一昼夜实际排尿量只有1.5升,为什么?.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4)如果在E出发现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这说明了什么?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例4肾动脉与肾静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肾动脉的血液里()。A.尿素、尿酸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 B.各种代谢产物均少 C. 尿素、尿酸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D.尿素、尿酸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多5.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A.二氧化碳B.尿素C.水D.无机盐6.我们每日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10
A.对葡萄糖的吸收B.对无机盐的吸收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D.肾小管的重吸收7.原尿同血浆的最大区别在于,原尿中()。A.不含葡萄糖B.含代谢终产物C.不含大分子蛋白质D.含较多的无机盐8.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肾小囊9.下列血管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C.肺动脉D.肺静脉10.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D.膀胱的暂时储存作用11.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下列各项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A.兴建生态厕所B.高温堆肥C.建沼气池D.加水稀释12.以下为人体内的3种液体成分比较表,请分析作答。(单位:g/ml)水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无机盐A9900.10.30.9B9380.10.30.9C960020.9(1)3种液体中的2种按生理活动顺序是由另一种产生而来的,那么三者的顺序是B→A→C。(2)B液体是血浆,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3)B液体与A液体相比较,A液体的蛋白质为0。分隔两种液体的生理结构是肾小球和肾小囊。(4)C液体与A液体相比较,C的葡萄糖含量为0。使C的葡萄糖含量变为0的生理活动是_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果一个人的尿中有了蛋白质或血细胞,则发生病变的是肾小球。(5)C液体的尿素含量高于A液体和B液体,原因是一部分水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送回血液,尿素被浓缩。13.右图是肾单位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肾单位是由[47]肾小囊、[3]肾小球和[5]肾小管构成。(2)图中A、B两处所表示的生理过程,A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①②中流的血液分别是动脉血和动脉血。从⑥中流出的液体是尿液。(4)经历了A、B两处生理过程后,右图曲线a最可能表达了血液中哪种成分的含量变化?尿素曲线b最可能表达了血液中哪种成分的含量变化?二氧化碳。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通过视觉、听觉、嗅、味、触觉、温度觉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外膜中膜角膜——可以透过光线,有一定的折射作用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眼球壁虹膜——有色素,中央有瞳孔,可以透过光线眼球结构功能脉络膜——有色素,可以形成暗室睫状体——有平滑肌,其收缩、舒张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晶状体视网膜房水——水样液,位于角膜后,晶状体前,有一定的折射作用——像双凸透镜,曲度可变,能折射光线玻璃体——透明胶状物,可以透过光线,并有一定的折射作用内膜:——光感受器,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内容物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形成倒立的缩小的物像)→视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值得注意的是:成像的场所并不是视觉形成的场所。3、近视: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带凸透镜)原因: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眼球前后径过长。矫正:带凹透镜10
4、瞳孔的调节——看近物或强光下,瞳孔会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看远物或弱光下,瞳孔会放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使视网膜能得到足够的刺激。5、耳的结构和功能鼓膜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声音感受器,能感受声音的刺激6、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即听觉中枢)→形成听觉7、用耳卫生:遇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响。例1人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A.镜头、光圈和胶卷(存储卡)B.胶卷、镜头和光圈C.光圈、镜头和胶卷D.镜头、胶卷和光圈例2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看得很清楚,这主要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例3.右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5]角膜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2)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8]视网膜。成像过程中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是5、4、10(填序号)。(3)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4)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4]的特点是晶状体曲度增大。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成像就有可能如右图所示,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选A(填字母)种透镜加以纠正。例4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 )。A.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B.声波→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小骨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D.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0.某人正在看书,远处有人叫他,他戴上眼镜看清此人面孔,请问这个人戴的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太阳镜(1)手语老师的手势,通过演员们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3)演员们听不到声音,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20.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为此,你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正确做法是()。A.严禁采伐森林B.采伐与更新相结合C.提倡林区狩猎D.清除枯枝落叶八年级下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传染病和免疫摘要传染病病因: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抵抗抗原侵入,防止疾病产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第一道第三道第二道免疫人体三道防线_非特异性_性免疫_特异性_免疫组成:_皮肤_和粘膜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组成:免疫器官和_免疫_细胞功能:产生_抗体__,消灭病原体(抗原)免疫的功能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10
1.将下列①至⑧项的内容,用代号填写在下表中的有关项目内。①隔离传染病患者②易感者不接触传染源③加强体育锻炼④给病人打针吃药⑤接种疫苗⑥消毒病人用过的器具房间⑦及时处理患病的动物⑧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A、控制传染源①④⑦B、切断传播途径⑥⑧C、保护易感人群②③⑤⑧4.在医学上,器官移植困难是因为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那么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A病原体B受损伤的组织C抗原D抗体5.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例行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6.某人被毒蛇咬伤后,在医院进行抢救,医生为他注射一种解毒生物试剂,全力挽救他的生命。这种生物制剂最可能是()A抗毒血清B麻醉剂C毒蛇的血液D低浓度的蛇毒素7.SARS病毒在生物学生属于病原体。将非典病人与非典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向群众宣传预防非典的知识,动员群众喝中药预防,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用已康复病人的血清治疗非典病人,是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