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 MB
  • 9页

业2002级生物科学专业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资源生物学作业专业:2002级生物科学专业姓名:冯奕忠学号:20021120110E-mail:jackds@263.net 资源生物学作业02生物科学冯奕忠20021120110资源植物与经济植物我国著名植物分类专家吴征镒教授把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称为经济植物,对人类有用的植物的总和称为资源植物。资源植物是一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而未形成商品生产规模的植物。经济植物是可以进行人工栽培,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1、含羞草(MimosapudisaL.)别名:感应草来源: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pudicaL.的全草。采制: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性味:性微寒,味甘、涩;有小毒。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达1m。茎多分枝,遍体散生倒刺毛或锐刺。2回羽状复叶,羽片2~4,掌状排列,小叶14~48,长圆形,长6~11mm,宽1.5~2mm,边缘及叶脉有刺毛;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有刺毛。头状花序长圆形,2~3个腋生;花小,淡红色;花萼钟状,有8个微小萼齿;花瓣4,基部合生;雄蕊4,伸出于花瓣之外。荚果扁,边缘有刺毛,有3~4荚节,每节2种子,成熟时节间脱落。花期3~10月,果期5~11月。生长地:生于山坡丛林、路旁、湿地;有栽培。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化学成份:含含羞草碱甙(mimoside)、番红花酸(crocetin);预试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功能主治:安神镇静,散瘀止痛,止血收敛。用于神经衰弱、跌打损伤、咯血、带状疱疹。豆科,含羞草属。一年生畏寒草花。高60厘米,披散分枝,下部伏地,疏生刺和毛。叶互生,为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距状圆形,稍受震动即闭合下垂。球形花序,花小,淡红色。荚果扁平。花期6-9月。原产巴西,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耐干旱,喜排水良好的土壤。因抗硫性小,故为二氧化硫的监测植物。当硫的气体浓度大时,叶自动关闭;当浓度降低时,叶片又自动张开。院庭上多作观叶用,常作盆栽或地栽。播种繁殖。2、芍药(Paeonialactiflora)学名:Paenoiaalbiflora英名:CommonPeony别名:没骨花、婪尾春、将离、殿春花科名:芍药科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肉质根。茎丛生,高50cm-100cm。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常3裂,长圆形或披针形,叶脉带红色。花单生于茎顶,花梗长,花色有白、黄紫、粉、红等色,少有淡绿色,花形变化多,有单瓣、重瓣之分。花期4月-5月。繁栽要点 繁殖以分株为主,于秋季9月-10月上旬(白露至寒露间)进行。播种多用于育种及培养根砧时用。耐寒,北方可露地过科,而地上部于10月下旬于11月上旬枯死,次年又生长开花。喜向阳,但稍予庇荫,开花也佳。喜沙壤土,喜排水良好,故低洼及盐碱地均不宜栽种。栽培简史与花文化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具悠久的栽培历史。《诗经.郑风》(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最早见于晋代(公元265年-420年)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重瓣品种。隋代已有园艺栽培,经唐至宋代栽培日盛,品种增多,宋代以扬州栽培最盛,元明时期栽培稍衰,至清代又盛,陈子的《花镜》记载了88个品种。1949年后,山东、安徽及北京地区栽培渐多,品种达180余。欧洲的芍药栽培,是从中国引进栽培品种后开始的。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宋代诗人陈师道均谱写过生动的、让人回味的咏芍药诗篇。由于芍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各地园林中普遍栽培,或形成专类的园中园,或用于花境等自然式花卉布置,又适于作切花。室温18摄氏度-28摄氏度条件下,水养可维持4天-7天。如含苞待放时切取,置5摄氏度条件下,可保持30天,成为当今普遍应用的切花之一。根可入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粗壮草本,高1米左右。具纺锤形的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叶红色,茎基部常有鳞片状变形叶,中部复叶二回三出,小叶矩形或披针形,枝稍的渐小或成单叶。花大,有芳香,单生枝顶;花瓣白、粉、红紫色。花期4-5月。原产我国北部及西伯利亚,抗寒力强,在华南暖地反而生长不好。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较肥沃的砂质土。低洼地积水地不宜栽种。是花坛、镜边和切花的好材料,还可作牡丹的砧木。根可作药用。分株繁殖。一般在8月进行,生长四年的植株可分成3-5株。3、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 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鳞茎草本。高20-30厘米。叶基生,线形,扁平,粉绿色。花葶抽出叶间,顶端着花3-8朵,呈伞形花序,花冠口部具黄色盏状的副花冠,有“金盏银台”之称。花期1-2月。原产我国,福建漳州水仙驰名全国,外销出口。适于肥沃的砂质土壤,能耐半阴。水仙常以亭亭玉立的姿态,洁白芳香的花朵,悠然开放于春节期间。常作盆栽置放桌案,也可植于境边和庭园山石上。4、兰花为兰科观赏植物的总称。兰花是高雅、美丽而又带神秘色彩的植物;是我国和世界著名的花卉,深受人们的喜爱。兰花为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花被两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下方一瓣特化为唇瓣,具色彩或形状多变,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兰花繁殖以分株为主。5、银杏(Ginkgobiloba) 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又名公孙树,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树种,为中国所特有。明代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白色,今名白果”。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具有清洁空气、美化环境之优点,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之一。不仅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还具有清洁空气、美化环境之优点,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之一。  银杏树的树型奇特壮观,生命无极限。在我国山东省内的一颗“银杏王”树,据史料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树龄。它的最大特点是无虫害,春季发叶时墨绿怡人,深秋金黄耀眼煞是壮观。《本草纲目》中对银杏树的叶、果、根、茎的药用价值都有较为详细地记载。干种子含淀粉67.7%,种子可炒食(多食易中毒),种仁可炖肉、作羹汤和制蜜饯、甜食。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草菇开始生长时,它的菌盖和菌柄外面被一层灰色的外菌幕所包裹,当菌盖伸出时,菌幕破裂,其残留物包裹菌柄的基部,形成菌托。故此菌又称为包脚菇。草菇还带有兰花般的浓芳香味,故又叫兰花菇。消暑去热,增益健康,抗癌。用于治疗高血压、牙龈出血各种肿瘤。6、茶(Camellicsinensis)原产我国,饮茶的历史悠久、茶的品种繁多。茶的代用品是利用饮茶的习惯,将具有一定功效的植物制成饮料服用,达到治病、养生、健体的效果。这已成为我国开发天然植物饮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叶含生物碱和单宁,亦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以及尼克酸。茶叶具有提神长精、促进血液循环、强心、利尿、帮助消化等功能。茶是我国最普遍的一种饮料。我国名茶极为丰富,如杭州的龙井茶、太湖的碧螺春、南京的雨花茶、安徽休宁的松萝茶、黄山的毛峰茶、庐山的云雾茶、安徽的猕魁茶、河南信阳的毛尖茶、云南的普洱茶和陀茶、福建武夷的岩茶、河南的安化茶、湖北的峡州碧峰等,这些名茶中外闻名,深受人们欢迎。7、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G.glabra) 甘草次酸制剂有抗炎及治疗溃疡的作用。甘草流浸膏有镇咳作用。糖果及烟草工业也大量需要甘草。美、德、日、法等国每年进口均在10000t左右。[来源]豆科(Leguminasae)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和光果甘草Glycyzz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产地分布]甘草:主产内蒙古、甘肃、新疆。东北、河北、山西等地亦产。胀果甘草及光果甘草:主产新疆、甘肃。[药材特征]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具特异的甘草甜味。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或灰褐色。质坚硬,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主要化学成分]  甘草:根及根茎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为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的钾、钙盐,为干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一分子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acid)。尚含24-羟基甘草次酸(24-Hydroxyglycyzzhetecaced)。甘草甜素含量在5~11%,甘草次酸含量在3~7%。甘草尚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新异甘草甙(Neoisoliquiritin)等。还含β-谷甾醇等。  胀果甘草:主要成分与甘草相似。还含甘草查耳酮I(LicochalconeI)。  光果甘草:主要成分与甘草相似。还含去氧甘草次酸Ⅰ、Ⅱ(Deoxyglycyrrhetic acidⅠ、Ⅱ)、异甘草次酸(Liquiriticacid)及黄酮类化合物光果甘草甙(Liquiritoside)、光果甘草甙元(Liquiritogenine)、甘草查耳酮(Licochalcone)A.B等。[功效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腕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1.5~9g。8、檀香檀香科为半寄生性常绿小乔木,具有正常的茎和叶,根具有吸盘,附着于寄主根上。木材含油率达4—5%。檀香油香味持久,独具东方香韵,是良好的定香剂,是配置高级檀香型香精不可缺少的原料,广泛用于化妆品、香皂之中。医药上用其干燥心木,有理气、温中、和胃、止痛的作用。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有有引种。9、鱼腥草(三白草科),肺疡、痰热咳嗽、尿路感染及痈疖等。[类  别]全草类[药  名]鱼腥草[释   名]鱼腥草原名蕺菜,揉碎叶子有鱼腥味,但是干燥之后气味芳香,鲜品可以煮来当菜吃。[拉丁名称]HouttuyniacordataThuhb. [别  名]狗贴耳。  [产  地]生于沟边、溪旁或林下湿润地。广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均产。[特  性]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采收加工]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全长15~40余厘米。茎扁圆柱形,稍扭曲,直径约0.2~0.3厘米,红棕色,有直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叶互生,叶片常皱卷。展开后心形,长3~7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或过之,全缘,上面暗黄绿色至暗红棕色,密生腺点,下面灰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易碎;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性味功用]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10、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6~7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性状】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