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2.53 KB
  • 21页

07-12年山东生物高考真题及部分解析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07年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2.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4.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6.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7.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高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A.胸腺嘧啶B.腺嘌呤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8.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21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BBCDACDA26.(17分)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类。(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组,原因是。(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杂交2/3(2)Ⅲ(3)C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且不定向性(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100%(5)将矮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27.(16分)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法的材料回答问题:(1)体外分别培养某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的特性。(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实验步骤:细胞类型增值代数端粒酶活性正常体细胞50~60无癌细胞无限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扩(分)散转移(2)抗原效应T细胞21 (3)实验步骤: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②A组加入端粒酶,B组不加,进行培养③纪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结果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继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发成功后,膀胱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最近,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请回答:(1)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体细胞,常用方法是。(2)进行基因转移时,通常要将外源基因转入中,原因是。(3)通常采用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了小鼠的基因组。(4)在研制膀胱生物反应器时,应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的细胞中特异表达。(5)为使外源基因在后代长期保持,可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的转入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使其发育成与供体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该技术称为。答案:(1)显微注射(2)受精卵(或早期胚胎)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使外源基因在相应组织细胞表达(3)DNA分子杂交(核酸探针)(4)膀胱上皮(5)细胞核去核的卵核移植(或克隆)2008年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A、无法继续合成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C、可以被加工成熟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3、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4、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C、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有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6、21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可是复制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7、右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26.(19分)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⑴现有基因型AaBB和aaBb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种,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⑵在♀AA×♂aa杂交种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⑶假设两种纯和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解释原因:。⑷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①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a.分别测定正常和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b.;c.。②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③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27.(14)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⑴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曲线。⑵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21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⑶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⑷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35.(8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⑴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处,DNA连接酶作用于处。(填“a”或“b”)⑵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法。⑶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和。⑷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做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2009年1.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A.胰岛细胞B.造血干细胞C.效应B细胞(浆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解析:该题是信息题,关键要掌握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选项AC都属于合成分泌旺盛的细胞,B项中干细胞需要不断增殖,代谢也非常旺盛,相比之下,D。口腔上皮细胞代谢水平最弱。故选D。2.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A.血红蛋白基因B.ATP合成酶基因C.DNA解旋酶基因D.核糖体蛋白基因解析:题干中给予“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根据题干可知,找出分化的细胞中特殊成分的基因即可,四个选项中BCD是所有活细胞中都具体的基因,而A.血红蛋白基因是分化后的红细胞才表达的基因。3.右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解析:该题考察必修I细胞膜功能及必修III生命活动调节等相关知识考点,方式③中的递质要经过体液——组织液才能完成传递。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21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解析:该题属于信息给予及新情景题目,但考查的是基本知识,该反应器没有生产者,不能看作是一个是生态系统。5.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男子增强免疫能力解析:该题考查免疫失调和现实应用的内容,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减少对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的攻击。C项中的注射受体蛋白无法改变后膜上的受体数量。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形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观察识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种群密度越大种内竞争越剧烈,D项中种群b中d点代表存活率最高而非种群密度最大。7.人类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A.都在是纯合子(体)B.都在是杂合子(体)C.都在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解析:该题属于新情景遗传判定题目,由题新情景可知:夫妻都患病推知都含有突变基因且基因型可能是A+A、AA、Aa或者aa,但有一正常孩子,可能是A+A×Aa或A+A×aa或者A+A×A+A。8.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必修III神经调节中膜电位产生机理知识及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静息时,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Na+浓度是高于膜内的。DABBADBC26.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就视具体情况调整无机盐的浓度种类,供作用选择性吸收无机盐离子。(2)营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浓度比根细胞内的低,植物仍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烂根,其生理作用是根部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供能,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毒害。(3)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C时,可采取适当遮光、通风等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白光最有效。(4)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番茄花蕾可坐果率。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施用2,4-D的最适宜浓度。21 思路:(1)配制一定浓度梯度的2,4-D5组,分别编号1-5,取一定数量生理状态相同的花蕾期番茄分为5等份,分别编号A-E(2)分别向A-E组番茄喷等量1-5组的2,4-D,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3)观察记录不同组的坐果率。解析:本题以必修I中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物质进出细胞方式、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实验设计为考查内容的一道学科内综合性题目,该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设计能力为基础,涉及知识点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方能综合作答。27.(18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上图为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II-4无致病基因。甲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II-2的基因型为AaXbY,III-1基因型为aaXBXb。如果III-2与III-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1/32.(3)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着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次数、F基因表达和其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CGG重复次数(n)n<50N≈150n≈260N≈500F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50505050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10004001200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此项研究的结论:该遗传病症状与CGG的重复次数密切相关,重复次数越多该遗传病症状越严重。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III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取材:用睾丸作实验材料。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解离固定液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醋酸洋红染液。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放显微镜下观察。观察: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次级精母或者是精细胞。②右图是观察到的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染色体结构缺失。解析:该题是以必修II为基础考查遗传的基本知识,遗传方式的判断、新材料情景分析、细胞分裂实验、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为考查内容的模块内综合题。(1)根据世代连续可以判断甲病最可能是显性遗传病,再根据II2患病有一个正常女儿可以判断非伴性遗传,只能是常显,根据II-3、II-4正常有一个患病儿子III-4,可以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II-4无致病基因推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III-2基因型AaXBY,III-3基因型为AaXBXB或者AaXBXb且概率相等,所以Aa×Aa后代正常概率3/4,XBY×XBXB(XBXb)后代患病概述的1/2×1/4=1/8,所以正常概率3/4×(1-1/8)=21/3221 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请回答:(1)过程①代表的是反转录。(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两种工具酶。(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X是杂交瘤细胞。(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基因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RNA核糖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或用图中的A蛋白和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解析:该题考查选修III基础知识的题目,比较简单,答案如题中所给。2010年1.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A.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D.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考查点】细胞的分化; 其他植物激素;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人体免疫系统;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答案】B【解题关键点】本题考查基因的作用与具体事例的综合分析。细胞分裂素的合成过程是受基因控制合成的相关酶作用调控,因此与基因作用有关;过量紫外线的辐射,可能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极端低温由于结冰导致细胞膜破裂,与基因无关,因此B选项正确。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考查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答案】D【解题关键点】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力变异所决定。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3.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21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考查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异同;细胞呼吸【答案】C【解题关键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分析与坐标曲线的综合。分析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运输,因此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因此B错误;方式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C正确。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无关,因此D错误。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考查点】细胞膜;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答案】A【解题关键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与膜蛋白有关,因此A正确;结构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因此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会产生ATP,第二阶段发生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的光反作用阶段发生和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进行,因此C错误;只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因此D错误。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质基质中的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考查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答案】D【解题关键点】本题考查溶酶体与酶、运输等的关系,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的运转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正常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要对他们进行分解消化。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考查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答案】C【解题关键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④)较少,其④/③一般高于变温动物。哺乳动物与其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③/(①+未获取量)。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的③/②大小无法比较。③/②越高,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饲养动物的同化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21 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考查点】DNA分子的复制【答案】B【解题关键点】考查DNA复制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综合。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个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8.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考查点】种群的特征【答案】C【解题关键点】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分析。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因此A错误;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因此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因此C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因此D错误。25.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___。(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___兴奋,导致___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_____。(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长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导致了糖代谢一场。(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__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___缺乏。【考查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1)单 神经递质(或:乙酸胆碱)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21 (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或:ADH)缺乏。【解题关键点】(1)在动物体内,兴奋传导都是单向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以化学物质的形式进行的,神经递质释放之后,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后才能引起突出后神经元的兴奋。当对某一神经纤维进行刺激后,传递到中间时,中间部位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中点与相邻两点间的电位差消失,兴奋中止。(2)接受传入神经的兴奋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然后发出神经兴奋引起激素分泌增加,产热,是体液和神经调节的结合。(3)糖代谢直接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题中应激性引起了这两种激素分泌异常,糖代谢异常。(4)当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结构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元尿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增加饮水。26.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横线(__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_____和____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____。(2)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和____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_____。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和_____。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______。(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I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II如果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III如果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考查点】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答案】(1)(2)X常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且每种刚毛性状雌雄均有(或:交叉遗传)。EeXDXdEeXdY1/8。(3) ①这只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伴性遗传    ②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    ③统计F2中雌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比例)。结果预测:    I.F2中雄蝇占1/3(或:F2中雌:雄=2:1),    II.F2中雄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至2:1之间)【解题关键点】(1)根据亲本杂交的结果,可以判断控制体色和翅膀长度的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根据F1的表现可以判断灰体、长翅为显性。(2)根据F1中刚毛性状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该性状的某一表现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子代中雌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雌果蝇相同,所以可判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F1雌雄果蝇表现型相同。根据提干信息可以判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EeXDXd、EeXdY,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1/2×1/4=1/8。(3)(3)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情况,可以选择该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F1,再用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最后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21 中雌雄蝇所占比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结果预测。因为题中已经交代了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该隐性基因用f表示。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比例为1:1;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2:1;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在1:1~2:1之间。35.胚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药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图是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1)从良种母牛采集的卵母细胞,都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其目的是_____;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_____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____气体以维持____。(3)图中过程A称为_____,它在胚胎工程中的意义在于_____。(4)研制能够产生人类白细胞介素的牛乳腺生物反应器,需将目的的基因导入牛受精卵,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是____;获得转基因母牛后,如果_____即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考查点】胚胎工程【答案】(1)使卵母细胞成熟(或:使卵母细胞获得受精能力);获能(2)CO2;培养液(基)的pH(3)胚胎移植提高优良母畜的繁殖率。(4)显微注射法牛奶中含有人类白细胞介素(或:牛乳腺细胞已合成人类白细胞介素)【解题关键点】获取的卵母细胞只能少数成熟,大部分需培训后才发育成熟,具备受精条件,获得精子也要经过获能处理后才能与卵母细胞受精。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给予氧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正常的酸碱度。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也为研究胚胎工程的其他技术提供保障。2011年1.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B解析:草莓果实的自然发育过程中有多种植物激素共同作用,如在生长时需要生长素、在成熟时需要乙烯等;雪松长成塔形树冠主要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有关;血糖维持平衡主要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而人味觉的产生是神经调节的过程。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志单倍体植株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D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玉米种子和小麦花粉都不属于体细胞,骨髓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不能发育成一个个体,没有体现出全能性;胡萝卜的体细胞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属于体细胞全能性。3.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21 C解析:基因突变在发生在生殖细胞的才有可能遗传;石棉和黄曲霉素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细胞癌变后代谢速度加快加强,有利于其本身的快速增殖;人体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癌变的细胞。4.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D解析:分析图示的实验装置,可知气泡是从培养酵母菌的小管中产生的,则可能是氧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不会有气泡产生);试管中加水的目的是制造一个无氧环境,还有便于观察气体放出;换成冷水后,温度降低,酵母菌代谢减慢,气泡释放速率下降;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去向有三:一是转移到ATP中,二是存留在酒精中,三是以热的形式散失掉。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D解析: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有很多种类依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大肠杆菌等(只要有相关的酶即可);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主要进行二分裂等增殖方式,如细菌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真核和原核)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真核生物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C解析:健纳斯绿B的原理是染活体细胞的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还原氢的作用下,染料由无色变为绿色,,如果细胞死亡,则线粒体内没有还原氢,则不能起到染色的作用。7.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B解析:突触前膜只是突触小体末端的膜结构,如果把突触前膜改为突触小体则是正确的,突触小体包括突出前膜和突触小泡等结构。8.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解析:性染色体减Ⅰ未分离,会产生一个没有性染色体和一个有两条性染色体的次级生殖母细胞,再经过减Ⅱ,就会产生两个没有性染色体的配子和两个含有两条性染色体的配子;2号染色体在减Ⅰ时正常,在减Ⅱ没分开才会产生AA的配子。26.(15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21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答案:(1)自动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3)捕食900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2)鹰所占的营养级是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其所获得最高能量是在食物链最短且传递效率最高时,及按照20%的传递效率传递到第三营养级,为400,获得最少能量是在食物链最长且效率最低时,即按照10%的传递效率传递到第四营养级,为10。去除蛇,则鹰只处于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会增加,所以赢得数量会增加。(3)鼠增加400只,则会消耗100只兔子的粮食,使得兔子数量减少100只。标记个体的数量下降,会使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比例降低,而说明被标记的比例低,说明群体数量较大。27.(18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____,导致生物进化。(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21 实验步骤:①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Ⅰ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Ⅱ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Ⅲ 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27.答案:(1)AABB和aab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AAbb和aaBB(2)7/15AaBbaaBbAabb(3)不定向性定向改变(4)分别将三包荸荠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卵圆形果实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将得到的F1种子分别种下,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得到F2种子;将F2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F2所有果实性状及比例。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15: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约=27:5,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3: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解析:(2)该题需要注意不只是纯合体其后代才全是三角形果实,如AABb,所以应该不相关的基因型找全才是做题的关键,后代全是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有A_B_(除AaBb外)、AAbb和aaBB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致病机理的探讨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利用正常大鼠制备遗传性高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的流程如图所示。(1)卵母细胞除从活体输卵管中采集外,还可从已处死的雌鼠________中获取。(2)图中的高血压相关基因作为__________,质粒作为_________,二者需用________切割后连接成重组载体,该过程与质粒上含有________有关。 (3)子代大鼠如果________和__________,即可分别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上说明高血压相关基因已成功表达,然后可用其建立高血压转基因动物模型。(4)在上述转基因大鼠的培育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胚胎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答案:(1)卵巢(2)目的基因运载体同一种限制酶限制酶识别位点(3)检测到相应蛋白质出现高血压(4)体外受精21 2012年1.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的生理作用。细胞分裂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的分化,延缓衰老;常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故选项A正确。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也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也能疏花疏果,故选项B错误。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成熟。乙烯也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精的伸长。故选项C错误。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和叶的脱落,故选项D错误。本题中没有直接涉及赤霉素,赤霉素具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功能。【解题技巧】通常情况下,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可促进植株(或某器官)的生长,在促进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脱落酸和乙烯则可以促进成熟(或衰老)。2.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考查识图能力、理解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图示可知,这一天的6:00(甲曲线的a点)和18:00时左右,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开始,但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弱,故选项A错误;在18时后,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有机物的积累最多的时刻应为18:00时,e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已经减少,故选项B错误。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和ATP的速率减慢。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故选项C错误。b~d段,乙曲线的变化为植物的“午休现象”,是气孔关闭导致叶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之故;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无法关闭,故选项D正确。3.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和细胞凋亡的基础知识。在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现象。总体上看,当组成生物体的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时,才导致该生物个体的衰老,故选项A正确;衰老细胞表现出代谢减慢、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等多方面的特征,其中染色质固缩将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故选项D正确。21 细胞凋亡是在基因的调控下的编程性死亡,它不同于由各种不利因素而引起的细胞坏死,故选项C错误;效应T细胞识别并诱导裂解靶细胞,该过程多为细胞的凋亡,少数情况属于细胞的坏死,故选项B正确。4.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变化。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对根尖细胞进行解离,解离时,盐酸与酒精混合液使植物细胞死亡,细胞的代谢停止,细胞板的扩展停止,故选项A、C错误。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常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使DNA、RNA着色为绿色、红色;在观察细胞分裂实验时,常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对染色质、染色体进行染色,故选项B错误;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不同,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故选项D正确。5.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结构、复制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双链DNA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则鸟嘌呤G占30%,即一个这样的DNA中,A=T=2000个,G=C=3000个,则100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共含有鸟嘌呤G3×105个。由一个噬菌体增殖到100个噬菌体的过程中,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3×105-3000个,故选项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增殖过程中,DNA复制、转录所需的模板为噬菌体DNA,转录和翻译所需要的核糖核苷酸、核糖体、氨基酸以及酶等皆来自宿主细胞(细菌),故选项B错误。 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个双链都含32P的DNA复制后,子代中含有32P的DNA(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的DNA)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DNA共有98个,二者的比例为2︰98即1︰49,故选项C正确。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以及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选项D错误。6.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答案:B解析: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考查对遗传定律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考查识图能力。“Ⅰ-1基因型为AaBB”而个体不会患病,由此可推知基因型为A__B__的个体表现正常,也可推知患病的个体Ⅱ-2的基因型必为aaB__。由于第Ⅲ代不会患病,第Ⅲ代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B__,故Ⅱ-3的基因型必为AAbb,同时确定Ⅱ-2的基因型必为aaBB,则Ⅰ-3的基因型为A__Bb,故选项A错误,B正确。Ⅲ -1与Ⅲ -2的基因型都是AaBb,故选项C错误。Ⅲ 21 -2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子代中,正常的概率为9/16而患病的概率为7/16,故选项D错误。24.(9分)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1)图中X物质为_________。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___中进行。(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_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转化成_______以储存能量。(3)胰腺中_______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功能。(4)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2)肝糖原(或肝糖元)   脂肪 (3)胰岛A细胞    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糖代谢及调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进入肝细胞中的葡萄糖,可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肝糖原,再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脂肪而储存能量或氨基酸等物质。在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和少量并释放少量能量;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彻底分解成CO2,并产生大量和释放少量的能量,这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O2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二者都需与把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白蛋白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抗体等都属于细胞的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与此相关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核与线粒体等。25.(10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考查识图能力与获取信息能力。21 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从而产生局部电流(电信号),局部电流(电信号)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当兴奋传到神经纤维轴突末端时,可引起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故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且信号的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局部皮肤红肿即为局部组织液增多,其主要是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或破裂,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的26.(8分)右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方程式中_____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答案:(1)I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    基因频率(2)增加    (种间)竞争       (3)信息传递    (4)λ解析:本题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背景,综合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物的进化等基础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到达K值之后,未来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或变化有关,破坏程度越小,种群数量保有量越大,当种群数量趋于0或环境容纳量很小时,说明该地域已不适合该生物生存,需进行迁地保护。种群数量变动中的λ为种群数量在一年间的增长倍数,该值越大,种群数量增长越快。在能量传递效率不变的情况下,某一营养级中某种生物数量的下降必然会导致流向同一营养级中其它生物能量的增加,同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它们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对于食草动物而言,青草的颜色或多少属于营养信息或物理信息,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7.(14分)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和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Ⅱ.若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Ⅲ.若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答案:(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    XRXr Y  21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I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II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III无子代产生解析:本题以果蝇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果蝇性状的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考查了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考查了识图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1)正常的果蝇为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XX(雌果蝇)或3对常染色体+XY(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果蝇细胞中,含有4对即8条染色体,含有16个核DNA分子,含两个染色体组;在果蝇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短暂加倍,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即8条。(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减数分裂可推知,XrXr Y个体会产生Xr、XrY、XrXr和Y四种卵子。XrXr Y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共有XRXr、XRXrY、XRXrXr、XRY、XrY、XrYY、XrXrY、YY,其中能存活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 或XRXrY。(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AaXRXr)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表现为灰身白眼。AaXRXr×AaXrY,其子代F2中灰身和黑身之比为3︰1,白眼和红眼之比为1︰1,灰身红眼和黑身白眼果蝇之比为3︰1;F2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子代中黑身占2/3×2/3×1/4=1/9,F2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白眼雄果蝇为XrY,子代中白眼果蝇占1/2,故F3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1/2=1/18。(4)若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仍为XRY,若是由亲本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Y,若是由于第三种原因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O,它们分别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不同,据此可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IFⅡ)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获得转KIF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如图。(1)过程①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所需要的酶是限制酶和_________。(2)在过程②中,用_______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将成纤维细胞置于5%CO2的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3)在过成③中,用_________处理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_________处理。(4)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_________。在胚胎移植前,通过_______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答案:(1)质粒      DNA 连接酶  (2)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     维持培养基(液)的pH(3)促性腺激素(或促滤泡素,孕马血清)       去核  (4)(早期)胚胎培养       胚胎分割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基础知识,考查识图、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基因工程所用的基本工具有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其中,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也可用噬菌体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若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常用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来处理;若进行核移植,需先对卵母细胞培养到MⅡ中期并做去核处理;动物细胞的培养需要无菌无毒条件,一定的营养条件,血浆血清和O2、CO2气体条件,其中的气体CO2主要用于维持培养液的pH。在动物胚胎工程中,常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性个体而使其超数排卵;常采用核移植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获得重组胚胎,并进一步培育出克隆动物,常采用胚胎分割并移植技术获得更多的优良个体。2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