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名词解释1.生物多样性: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2.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与核心,代表一群在形态、生理、生化上与其他生物有明显区别的生物。通常这群生物之间可以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产生可育后代。3.辛普森指数:随机抽取的两个生物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4.香农-威纳指数:H值愈大,群落所含的信息量愈大。群落中生物种类增多代表了群落的复杂程度增高。5.Pielou均匀度指数:6.景观:由一组以相似的方式重复出现的,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7.外来入侵种:当外来种被引入到新的环境中,并能在新环境中存活、定居、繁殖,发展出庞大的种群,并不断地向周围地区扩散,对新分布区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时,该外来种就演变为外来人侵种。8.湿地:指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9.背景灭绝:又称正常灭绝,它是指自然环境条件下,一个分类群(种、属、科等)的所有成员不能适应或不能及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衰落,直至全部死亡。10.集群灭绝:泛指在某些地质时期,由于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导致许多门类生物的大规模灭绝现象。11.生物的抗灾变能力:由于本身组织结构、生活习性,尤其是繁殖方式和能力的特点,生物对环境发生的瞬时剧烈变化有一定的抵御、防护和再生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抗灾变能力。12.全球变化:指能改变我们的生物、社会和体制等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人为因素。这些因素正在导致物理性或者生物性的改变,例如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也增加了我们管理地球上最珍贵地区的不确定性。13.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美国采用pH小于5)。14.富营养化:水中营养物质(尤其是N、P)过多,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交换,且死亡藻类的分解大量消耗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15.进化上的显著单元(ESU):在形态、基因型、或进化史上与其它种群有显著区别的,并表现出适应性变异的种群,同时在线粒体基因组或核基因组上呈现单源。16.异质种群:由空间上彼此分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17.迁地保护:又称”易地保护”,是指将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环境之外进行保护。18.就地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以及维持和恢复在其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力的物种种群。19.重引入:在一个物种历史分布区内的一部分区域内(该区域内此物种已经消失或绝灭)重新建立该物种种群的一种尝试20.保护区:是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文化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包括陆地、水域、海岸和海洋在内。5/5
简答题:1、简述生物多样性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体现,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点。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伦理学基础其要点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的,值得受到尊重;并且,来自自然的持久利益取决于必需的生态过程和生命多样性的维持。具体观点如下:(1)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总体(2)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3)人类事务必需为维持环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提供方向和指导(4)所有物种具有固有的生存权利(5)持续性是所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的基本原则(6)后代的幸福是我们当代人的一份社会责任(7)所有的人必须授权为他们自已的生活和地球上的生命行使责任(8)文化多样性须得到尊重。3、举例说明不同地质时期的生命大爆发。(1)生物进化的均变学说:主张“自然界无跃进”的渐变进化观。认为生物演化“不能产生大的或突然的变化,它只能以极短而慢的步伐进行”。(2)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寒武纪是多细胞生物的第一次大爆发时期。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大大地丰富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3)对生命大爆发机制的分析(4)其它生命大爆发事件:三叠纪大爆发,早第三纪大爆发4、简述大陆漂移对生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1)大陆水平漂移造成生境多样化(2)大陆漂移造成了巨大的地理隔离,这促进了原始生物类群的分化和独立进化(3)大陆漂移为动植物登陆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场所(4)陆漂移不仅引起陆地的水平运动,还引起陆地的垂直运动,进而造成更为多样的生境5、简述全球陆地植被的分布规律。(1)水热组合决定植被的分布模式(2)世界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1)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2)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3)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4)植被分布的坡向差异性6、简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及其成因。特点:(1)物种高度丰富(2)特有种属繁多(3)区系起源古老(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野生种质资源丰富(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上述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1)从空间上看,特有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土壤和水分组合,造成中国复杂多变的生境。进而导致我国物种资源极为丰富。(2)从历史上看,地质时期特殊而有利的气候条件导致我国保持了许多古老而特有的物种。7、简述地质历史上的主要集群灭绝事件及其成因。现已证实,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5次最主要的集群灭绝事件,即:(1)寒武纪末,距今约4亿4千万年(2)泥盆纪末,距今约3亿7千万年5/5
(3)二叠纪末,距今约2亿5千万年(4)三叠纪末,距今约1亿8百万年(5)白垩纪末,距今约6千5百万年物种集群灭绝的成因假说:(1)地外成因说:小天体撞击,超新星爆发,慧星雨(2)地内成因说:火山爆发,海平面下降(气候巨变,病虫害漫延,食物链破坏),磁场倒转8、简述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灭绝的过程。人类导致的物种大灭绝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特有物种灭绝:由于生境的消失,特有物种灭绝,灭绝的种数虽不多,但速度很快。二:物种加速灭绝:由于生境片断化,形成岛屿生境,加速物种灭绝。三:稳定阶段:物种多样性将出现一个新的稳定阶段。如果人类破坏了陆地表面95%的生境,全球5%的物种能够保存下来。9、简述化学污染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机制。(1)直接毒害作用:①遗传多样性丧失:种群内对污染敏感的个体消失,从而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②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由于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积累作用,使食物链后端的生物物种常因中毒而难以存活或繁育。③生态系统复杂性降低: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简单化,食物链不完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路径减少或不畅通,信息传递受阻。(2)进化方向的改变:污染适应性进化的代价主要表现为:①生理代价:对污染适应的植物,在某些生理机能上低于正常植物。②遗传代价:由于长期的选择作用,使与污染没有关系的遗传多样性丧失太多,缺乏应变的遗传储备。以致于失去适应其它环境变化的可能性。10、简述保护区岛屿化效应及其后果。岛屿化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1)样本效应。导致:a.岛屿面积A的减小b.导致Z值的减小c.孤立保护区的长期岛屿化,导致Z值的进一步减小(2)短期岛屿化效应。首先受害于保护区岛屿化的物种是直接依赖于外源生境的和散布物种,它们将随着临近生境的消失而立即丧失。(3)长期岛屿化效应。按照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临近生境迁入保护区的个体要能够支持保护区内的不稳定种群。但是由于保护区的长期岛屿化,会使得迁入源变得越来越少和遥远,迁入率会相应降低。不断下降的迁入率将无法补偿保护区内物种的灭绝,导致迁入率和灭绝率不平衡,生物多样性最终会丧失。论述题:1.试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经济价值。1.水土保持:(1)水源保持(2)预防水灾(3)防止水土流失(4)水土保持的其他作用:防止沙漠化,稳定海岸2.有机物生产(固碳释氧):森林固定并减少大气中的CO2和提高并增加大气中的O2,这对维持大气中CO2和O2的动态平衡、减少温室效应以及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基础都有着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3.营养物质的循环与储存:5/5
生态系统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从周围环境吸收营养元素,固定在植物体中,这些营养元素一部分以枯枝落叶形式归还土壤,一部分以地表径流等形式流入江河湖泊,另一部分则以林产品形式输出生态系统,再以不同形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物质循环最重要的环节。4.气候调节:植物对气候的调节主要体现在:(1)吸收太阳光能,降低地表温度。(2)吸收CO2,减缓温室效应。(3)增加水分蒸腾,调节云层分布和降雨量;增加湿度。(4)森林还能够减低地面的风速。5.控制污染:天然植被能够通过吸收污染物而净化空气和水;森林能吸收的有毒气体有:二氧化硫、氟化氢、氯和氨6.环境监测预警:有些物种可以提供早期环境预警信息,减少昂贵的设备的投入,有利于减轻大规模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苔藓:监测大气污染,水生生物:监测水体污染7.防灾减灾:(1)防止火灾(2)防范风暴(3)控制生物灾害8.可更新能源:薪柴和木炭,提高水力发电效率9.种间关系价值:物种之间的生态交互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更新和维持的基础。2.试述人类活动的导致的全球变化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变暖:a.对气候带和植被分布的影响:气温升高,热带面积将扩大;全球温度升高,植被带将有很大变动;全球升温,植物物种将会向北推移。b.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2)冰川融化:冰川融化将威胁到相应地区的生态结构。(3)海平面上升:a.沿海洪水加剧。b.地表或海岸坍塌,导致多数红树林消失。c.河口三角洲的人类活动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缩小。d.多数沿海国家陆地面积缩小,已经低于海平面的国家和地区被淹没。e.岛屿消失或面积减小。(4)陆地水资源缺乏(5)荒漠化2.全球性的环境污染:(1)臭氧空洞:a.导致人和动物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明显增加。b.使人和动物免疫系统功能降低。C.导致植物生长异常。(2)酸雨:a.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pH下降,生物灭绝b.酸雨对陆生生物的影响: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根瘤菌等固氮菌活性降低,甚至停止;直接导致森林和植被的死亡(3)富营养化:a.水体富营养化一旦形成,水中的生物群落单一(只有表层的浮游藻类)。沉水植物由于得不到光照而大量死亡;浮游动物、鱼类由于缺氧而灭绝。生态系统多样性水平急剧下降。b.海水的富营养化形成的赤潮破坏生态平衡和渔业环境,危害渔业和养殖业,有毒赤潮还能通过食物链的转移造成人畜中毒死亡(4)化学污染:a.直接毒害作用①遗传多样性丧失②物种多样性的丧失③生态系统复杂性降低b.进化方向的改变3.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片断化:a.导致剩余植被退化b.导致生物物种的种群隔离c.道路交通导致人们更容易进入以前被隔离的森林,干扰动物的各种活动。4.外来生物入侵种3.试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异质种群理论、物种生存阈值等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作用。(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a.岛屿上现存物种数越多,物种迁入率越低,物种灭绝率越高。5/5
b.岛屿面积越小,生物物种数越少,物种灭绝率越高。c.与之相邻岛屿的距离越远,物种迁入率越低。d.物种迁入率与灭绝率相等时,岛屿上的物种数达到平衡。(2)异质种群理论:异质种群如果要继续存在,再侵占率必须高到足以补偿灭绝,并使异质种群的大小能够增长。C:再侵占率;p:斑块占有率;e:灭绝率(3)物种生存阈值:f:近交系数即杂合性损失率;N:有效种群个体数a.对于监禁种群,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控制近交衰退,如人工增加基因的交流。b.对于大多数自然种群来说,很多学者认为当Ne=500的时,f=0.001,杂合性得失平衡,因此,从长期角度来看,物种有效种群的大小不应小于500。4.试述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不合理性。1.国家级保护区面积过大2.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管理3.随海拔高度的分布不均匀4.超过10,000km2的保护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6%,且大部分布于人口密度较低的西部省份5.我国仍然有许多地区没有得到保护区的覆盖6.一些物种未受到(或未很好的受到)保护区覆盖有49个脊椎动物物种未受到任何保护区的覆盖,还有更多的植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本没有受到保护。因为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布范围比动物狭窄,因而没有受到足够重视。7.部分生物地理单元没有保护地的覆盖8.海洋中的动植物保护区不足9.保护区受到外来入侵种的威胁10.保护区的其它不当行为:a.羌塘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的采金破坏了脆弱的高原草场生态b.大坝建设之风也影响到保护区c.道路的建设破坏了三江并流遗产地的景观d.武陵源的人工天梯破坏了景观e.澡堂会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迄今尚未被“污染”的民间习俗。可是由于外界开发商在这里建成室内澡塘,这里的澡堂会已不复存在。f.各种娱乐活动常常给野生生物带来过多的干扰。g.贩卖从保护地内获取的野生动植物或野生动植物纪念品,或过度强调展示关在笼中的动物。h.许多保护地展示,甚至出售大量标本,刺激了标本制作和对物种的消耗。这些行为传递了许多错误信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