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3.40 KB
  • 33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选择题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绪论1.下列哪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A.支原体B衣原体C.噬菌体D.圆球体E.原生质体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核糖体E.溶酶体3.目前重新出现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结核分枝杆菌C.麻疹病毒D.金黄色葡萄球菌E.轮状病毒4.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A.列文虎克B.琴纳C.巴斯德D.郭霍E.伊凡诺夫斯基5.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是A.链霉素B.氯霉素C.金霉素D.红霉素E.青霉素6.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7.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也有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8.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免疫自稳下降)BD属免疫防御变强。下降9.免疫防御功能过强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增生病10.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11.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第一章抗原1、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2、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独特型抗原D、Forssman抗原E、合成抗原3、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4、TD-Ag得名,是因为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产生相应的抗体需T细胞辅助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质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E、IgM7、用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BSA-DNP-OA)免疫过的动物,注射下列哪种物质,产生搞DNP抗体的量最少A、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B、二硝基苯-卵清蛋白C、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D、鸡丙种球蛋白-二硝基苯E、鸡丙种球蛋白-苯胺8、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蛋白质B、类脂C、多糖D、核酸E、脂肪9、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完全抗原B、TD抗原C、TI抗原D、半抗原E、超抗原10、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咱抗原B、交叉抗原C、超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11、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搞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超抗原12、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超抗原B、半抗原C、完全抗原D、异嗜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13、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A、特异性B、交叉反应性C、分子大D、异种性E、化学结构复杂14、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抗原是A、内源性抗原B、外源性抗原C、异嗜性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超抗原15、淋巴结中能提呈抗原的细胞有A、B和Ts细胞B、T细胞和巨噬细胞C、巨噬细胞D、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和Th细胞16、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D、为T细胞活化白日提供第二信号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1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18、能活化人B细胞的有丝分裂原是A、ConAB、PWMC、PHAD、SACE、LPS第二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A、VHB.VLC.CHD.CLE.VH和VL2.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四舦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结构3.具有J链结构的Ig是A.SIgA、IgGB.IgM、SigAC..IgG、IgDD..IgD、IgEE.IgE、SIgA4.免疫球蛋白的高变区(HVR)位于A.VH和CHB.VL和VHC.FC段D.VH和CLE.CL和CH5.合成SIgA分泌片段J链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浆细胞D粘膜细胞E肥大细胞6.CDR即为AFab段BFc段CFd段DCD分子的受体EHVR7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8血清中含量最高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9血清中含量最低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10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11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AIgABIgMCIgGDIgDEIgE12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13下面哪一类Ig参与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IgABIgMCIgGDIgDEIgE14分子量最大的Ig(五聚体)是AIgABIgMCIgGDIgDEIgE15ABO血型的天然抗体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类抗体EIg类抗体16半衰期最长的Ig类型是AIgABIgMCIgGDIgDEIgE17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类抗体EIg类抗体18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AIgABIgMCIgGDIgDEIgE19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ABIgMCIgGDIgDEIgE20人IgM合成的最早时间是 A胎儿早期B胎儿晚期C出生后1个月D出生后3个月E出生后6个月21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22SIgA为A由两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B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C由两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D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E由五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23IgM与大分子抗原结合时的实际抗原结合价为A一价B二价C五价D八价E十价24决定Ig类别的抗原决定基存在于Ig分子的A轻链恒定区B重链恒定区C轻链可变区D重链可变区E交链区25巨球蛋白是指AIgABIgMCIgGDIgDEIgE26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AIgABIgMCIgGDIgDEIgE27来自母体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得Rh抗体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类抗体EIg类抗体28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粘膜表面哪一类Ig不足AIgABIgMCIgGDIgDEIgE29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AIgG1、IgG2、IgG4、IgMBIgG1、IgG2、IgG3IgMCIgA、IgG、IgE、IgADIgG4、IgA、IgE、GdE凝聚的IgG4、IgA、IgE30通过自然被动免疫的Ig是AIgA、IgGBIgM、IgACIgG、IgDDIgD、IgEEIgE、IgA31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类抗体EIg类抗体第三章补体系统1.MBL属于A.细菌脂多糖B.C反应蛋白C.细菌甘露糖D.丝氨酸蛋白酸E.急性期蛋白2.C5转化酶指A.C3bnBbB.C4b2bC.C3bD.C5bE.C3bBb3.MBL途径中与C1q生物活性相同的成分是A.MBL相关丝氨酸蛋白糖B.C反应蛋白C.细菌甘露糖D.丝氨酸蛋白糖E.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4.具有反馈性放大机制的补体成分是A.C3aB.C3bC.C4bD.C5bE.C2b5.具有自身保护机制的补体调节成分是A.MCPB.I因子C.H因子D.C1抑制物E.C4结合蛋白 6.组成C1q的亚单位数目是A.2B.4C.6D.8E.107.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C2aB.C3bC.C4bD.C5bE.C2b8.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因缺陷A.C1B.C1qC.C1抑制物D.C2E.C4第四章细胞因子1、关于细胞因子的特性,不正确的是:A.多数为高分子量的糖蛋白B、来源具有多样性C、分泌方式多样性D、作用具有多样性E、通过受体发挥作用2、产生IFN-γ的细胞主要是A、B细胞B、活化的T细胞C、巨噬细胞D、成纤维细胞E、肥大细胞3、GM-CSF属于哪类细胞因子A、肿瘤坏死细胞B、生长因子C、趋化性细胞因子D、干扰素E、肾基底膜间质细胞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HLA复合体位于A、第6号染体B、第17号染色体C、第15号染色体D、第16号染色体E、第7号染色体2、HLA-Ⅰ类分子的轻链又称A、α1B、α2C、β1D、β2mE、α33、HLA-Ⅱ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是A、α1和α2B、α3C、α1和β1D、α2和β2E、β2m4、HLA-Ⅲ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是A、α1和а2B、α3C、α1和β1D、α2和β2E、β2m5、HLA-Ⅰ类分子与下列哪种CD分子结合A、CD4B、CD8C、CD3D、CD2E、CD1526、等位基因数量最多的痤位是A、HLA-AB、HLA-BC、HLA-CD、HLA-DRE、HLA-DQ7、根据HLA单元型遗传规律,同胞间两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概率为A、50%B、75%C、25%D、40%E、60%8、HLA作为个体识别标志是因A、高度多态性B、共显性表达C、连锁不平衡]D、HLA基因高度易变E、HLA基因易重组 第六章免疫细胞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2、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3、周围免疫器官部包括A、骨髓B、淋巴结C、粘膜免疫系统D、胸腺E、脾脏4、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胸腺C、法氏囊D、脾脏E、淋巴结5、T细胞和B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A、骨髓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E、血流6、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A、巨噬细胞B、B淋巴细胞C、T淋巴细胞D、干细胞E、粒细胞7、T、B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发育成熟过程中,能够与自身抗原成分结合的T、B淋巴细胞克隆发生调往或无能,称为A、克隆选择B、阳性选择C、阴性选择D、克隆增殖E、类别转换8、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特点是A、杀伤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B、杀伤作用依赖抗体C、杀伤作用依赖补体D、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E、与Tc的细胞毒作用一样有特异性9、能特异性识别并且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A、Th细胞B、Tc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10.机体内最先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是A、Tc细胞B、NK细胞C、Th细胞D、单核细胞E、红细胞11.巨噬细胞表面缺乏A、C3b受体B、IgGFe受体C、细胞因子受体D、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E、MHC分子12.有关γδΤ细胞的阐述哪项是错误的A、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少数B、主要为CD8+细胞C、表面标记为CD3+的细胞D、杀伤作用的特异性不高E、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13.T细胞特有的分化抗原是A、CD3B、CD4C、CD5D、CD8E、CD1914.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A、TCRB、CD3C、FcRD、CR2E、SmIg15.正常人外周血液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A、10%~15%B、30%~35%C、40%~55%D、60%~80% E、85%~95%16、正常人外周血液B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A、10%~15%B、20%~30%C、40%~50%D、70%~80%E、80%~90%17、人造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是A、CD3B、CD4C、CD8D、CD34E、CD4518、未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免疫球蛋白是A、SmIgAB、SmIgMC、SmIgED、SmIgDE、SmIgE19.在外周血中,成熟B淋巴细胞表型一般为A、SmIgM+SmIgD+CD5-B、SmIgM+SmIgD+CD5+C、SmIgM-SmIgD-CD5+D、SmIgM+SmIgD-CD5-E、SmIgM-SmIgD+CD5+20.按T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在结构上的差异可将T淋巴细胞分为A、Th1和Th2细胞B、TCRγδ+和TCRγδ-T细胞C、TCRαβ+和TCRαβ-T细胞D、TDTH和Tc细胞E、TCRαβ和TCRγδT细胞21.所有B淋巴细胞具有的分化抗原是A、CD3B、CD4C、CD8D、CD5E、CD1922.可分泌穿孔素、颗粒酶的细胞A、Tc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Tc淋巴细胞和NK细胞C、B淋巴细胞和NK细胞D、Tc细胞和巨噬细胞E、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23.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CTL杀伤肿瘤细胞B、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C、DC向Th细胞提呈抗原D、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E、巨噬细胞向Th细胞提呈抗原24.CD4+T细胞的表型是A、TCRαβ+CD2_CD3+CD4+CD8_B、TCRαβ+CD2_CD3_CD4+CD8_C、TCRαβ+CD2+CD3+CD4+CD8_D、TCRγδ+CD2+CD3+CD4+CD8_D、TCRγδ+CD2+CD3+CD4+CD8+25.特异性抗原受体(TCR和BCR)的V区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主要是因为A、编码V区地胚系基因数量巨大B、由数量不多的V区基因片段组合拼接而成C、在抗原刺激下V区基因发生高频突变D、在抗原刺激下V区基因发生类别转换E、在抗原刺激下V区基因发生二次重排26.Th1(细胞免疫)和Th2(体液免疫)细胞的差异表现在A、分泌GM-CSF和IL-3的能力B、分泌IL-4或INF-γ的能力C、表达CD4或CD8分子的量D、表达MHC-Ⅱ类分子的量E、表达αβTCR或γδTCR27.参与迟发型超敏性炎症的T细胞是 A、Th1B、Th2C、TcD、TsE、NKT第七章免疫应答及其调节1.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受MHC-I类抗原限制A.APC与Th细胞B.NK细胞与靶细胞C.Th细胞与Ts细胞D.Tc细胞与靶细胞E.Th细胞与B细胞MHC-II类抗原限制2.在抗体产生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Th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B.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C.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配体结合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之一D.MHC抗原与外来抗原复合物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E.TI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的辅助3.能直接杀死靶细胞的淋巴因子是A.IL_2B.淋巴毒素C.干扰素D.转移因子E.过敏毒素4.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Tc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M细胞与Th细胞C.Tc细胞杀伤病的感染细胞D.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E.Th细胞与B细胞5.淋巴因子不包括A.淋巴毒素B.过敏毒素C.转移因子D.集落刺激因子E.干扰素6.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下列哪项进行传递的A.CD2B.SmIgC.Igα,IgβD.CD3E.MHCI/MHCⅡ类分子7.关于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下列哪项进行传递的A.对TD-Ag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B.均产生效应产物C.效应产物的作用都是特异性的D.都能形成免疫耐受E.对TD-Ag的应答均需APC处理和提呈抗原8.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下列物质被动转移A.胸腺细胞B.效应T细胞C.致敏B细胞D.激活的巨噬细胞E.白细胞介素9.下列哪种物质可以特异性被动转移体液免疫A.抗体B.IL_2C.TNFD.T细胞E.IL_110.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M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E.效应细胞核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11.辅助性T细胞不能诱导A.B细胞增殖B.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C.记忆性B细胞的扩增D.轻链V、J的链接 E.B细胞产生抗体的类别转换12.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中,在成熟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IL_1B.IL_2C.IL_4D.IL_5E.IL_613.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分子是A.CD2B.CD3C.CD4D.Igα、IgβE.CD8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A.Th1、Th2B.Th1、TsC.Th1、TcD.Th2、TcE.Th2、Ts15.参与Tc细胞增殖及分化的细胞因子A.IL_5B.TNF_βC.IL_2D.IL_10E.IL_416.CD4+T细胞活化的第2信号分子A.CD64与IgGB.CD8与MHCⅠ类分子C.CD4与MHCⅡ类分子D.CD28与B7E.TCR与CD317.Th1细胞在Tc细胞活化中的作用A.协助传递第1信号B.分泌促进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C.能促进Tc细胞TCR的表达D.促进Tc表达MHC_Ⅱ类分子E.促进Tc细胞释放穿孔素18.与穿孔素蛋白结构类似的分子DBECDA.C3B.C5C.C6D.C8E.C919.下列关于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提法,哪项是正确的?A.Tc细胞无需与靶细胞接触B.靶细胞被溶解时,Tc同时受损C.Tc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D.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E.一个Tc细胞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20.具有吸引外周血细胞向炎症部位游走功能的因子A.IL_1B.IL_4C.IL_6D.IL_8E.IL_1021.DTH炎症的形成是因为A.Th2细胞参与B.Tc细胞分泌颗粒酶C.活化的TDTH释放多种细胞因子D.Th细胞活化的第1信号存在E.Th活化的第2信号存在22.DTH炎症反应的效应细胞A.活化的巨噬细胞B.活化的NK细胞C.活化的TH2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23.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A.NK细胞B.M细胞 C.Tc细胞D.LAK细胞E.中性粒细胞24.下列关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对TD抗原的应答都产生记忆B.对TD细胞的应答需APC提呈抗原C.Tc杀伤靶细胞受MHC_Ⅰ类限制D.均能形成免疫耐受E.效应产物的效应均具特异性25.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E.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26.DTH发生中能活化M的细胞分子A.IFN_γB.TNFC.TGF_βD.LTE.IL_1027.TD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A.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胞为B1细胞B.只引起液体免疫应答C.可直接诱导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D.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E.可形成记忆细胞28.Tc杀伤靶细胞的特点A.无需细胞直接接触B.作用物特异性C.不需细胞因子参与D.不需要抗原刺激E.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和表达FasL29.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哪项是错误的A.均是由TD抗原刺激产生B.有多种细胞参与C.能经效应T淋巴细胞被动转移D.需B细胞参与E.有免疫记忆30.下列哪项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无关A.DTHB.穿孔素溶解靶细胞C.Fas/Fasl途径介导细胞凋亡D.CDCE.分泌IFN-γ抗病毒作用31.下列哪种细胞无呈递外源性抗原的作用?A.中性粒细胞B.树突状细胞C.B淋巴细胞D.朗格汉斯细胞E.巨噬细胞32.下列哪项不属于巨噬细胞的作用?A.释放IL_1B.释放IL_2C.摄取抗原D.加工处理抗原E.辅助T淋巴细胞活化33.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肥大细胞E.NK细胞 34.TDTH介导的细胞免疫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是巨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B.局部可出现组织损伤C.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E.炎症反应出现延迟35.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不需要A.巨噬细胞的参与B.Tc细胞的参与C.TH细胞的参与D.TDTH细胞的参与E.NK细胞的参与36.不是活化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A.IL_10B.IL_2C.IL_4D.TNF_βE.IL_137.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反应A.外毒素中和作用B.抗肿瘤免疫作用C.移植排斥反应D.接触性皮炎E.结核结节形成38.B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是A.SmIg_Ag表位,SmIg_MHCⅠ类分子结合B.SmIg_Ag表位,SmIg_MHCⅡ类分子结合C.Igα,Igβ与Ag表位结合D.SmIg_Ag表位,CD40_CD40LE.半抗原决定簇_MHCⅡ类分子结合第八章超敏反应1、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是A、ⅠgAB、ⅠgGC、ⅠgMD、ⅠgDE、ⅠgE2、Ⅰ型超敏反应患者常表现 A、血清ⅠgG含量增高B、血清ⅠgG含量降低C、血清ⅠgM含量增高D、血清ⅠgE含量增高E、血清ⅠgE含量正常3、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收缩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组胺(扩张血管)B、激肽原酶C、白三烯D、花生四烯酸E、前列腺素D24、减敏疗法可用于治疗下列哪种疾病A、变应性鼻炎B、接触性皮炎C、输血反应D、过敏性休克E、类风湿性关节炎5、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而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的药物是A、氨茶碱B、肾上腺素C、葡萄糖酸钙D、阿司匹林E、色苷酸二钠6、脱敏疗法可用于预防下列哪种疾病A、支气管哮喘B、接触性皮炎C、新生儿溶血症D、药物过敏性休克E、血清过敏性休克7、不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不是所期望的靶细胞)A、ABO血型抗原B、血清中大量游离抗原C、共同抗原D、外源抗原吸附于靶E、感染或药物导致改变的自身抗原8、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关键是A、母胎Rh血型不合B、母胎ABO血型不合C、父母Rh不合D、母亲产生抗胎儿红细胞ⅠgGE、母亲产生抗胎儿红细胞ⅠgM9、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A、血清过敏反应B、血清病C、肾小球肾炎D、类风湿关节炎E、Arthus反应10、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条件A、父母Rh不合B、母亲Rh+胎儿Rh+C、母亲Rh+胎儿Rh-D、母亲Rh-胎儿Rh+E、母亲Rh-胎儿Rh-11、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发生快、消退快B、主要由ⅠgE介导C、无补体参与D、无遗传倾向E、无明显组织损伤12、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A、皮肤过敏反应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类风湿性关节炎D、接触性皮炎E、新生儿溶血症13、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血清病B、肾小球肾炎C、Arthus反应D、类风湿性关节炎E、慢性肉芽肿14、关于Ⅳ型超敏反应描述有错误的是A、由CD4+Th1及CTL介导B、无抗体参与C、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无补体参与E、发生在再次接触抗原后12~24小时内(1-3天) 15、具有稳定细胞膜,防止靶细胞脱颗粒的药物是A、氨茶碱B、肾上腺素C、葡萄糖酸钙D、阿司匹林E、色苷酸二钠16、在Ⅲ型超敏反应中浸润的细胞主要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肥大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第九章免疫学应用1.与抗原抗体结合的结合力有关A.抗原抗体结构的互补性B.抗体的效价C.抗原分子的抗原决定基数量D.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E.抗原决定基的种类2.不影响抗原抗体结合A.抗原抗体结构的互补性B.反应的温度C.反应的酸碱度D.反应的离子强度E.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3.定量测抗体的方法A.血型鉴定试验B.肥达实验C.细菌鉴定试验D.库姆斯试验E.E花结试验4.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A.洗淘法B.E花结试验C.尼龙毛法D.流式细胞术E.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5.T细胞增殖试验不选用A.SPAB.ConAC.3H-TDRD.PHAE.MTT6.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包括A.抗原诱导的特异免疫应答B.细胞因子治疗C.抗体治疗D.肿瘤的靶向治疗E.效应T细胞治疗7.对灭活疫苗(只能体液免疫)叙述有误的是A.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灭活制成B.需多次接种C.注射的局部和全身反应较重D.保存比活疫苗方便E.能诱导细胞免疫形成和特异性抗体发生8.对减毒活疫苗叙述有误的是A.用减毒或无毒活病原体制成B.一般只需接种一次C.比死疫苗更安全D.保存要求比死疫苗高E.能诱导细胞免疫形成和特异性抗体产生BCCBD9.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类毒素)的是A.白喉类毒素B.破伤风抗毒素(被动)C.卡介苗D.百日咳疫苗E.脊髓灰质炎疫苗10.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血清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的是A.破伤风抗毒素B.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C.胎盘免疫球蛋白D.白喉类毒素E.血浆免疫球蛋白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1.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物钟假如溶菌酶及EDTA,并控制适当的渗透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原生质体B.圆球体C.静息细胞D.感受态细胞E.L-细菌2.下列那种微生物对青霉素较为敏感A.大肠杆菌B.支原体C.链霉菌D.产气杆菌E.白色念珠菌3.芽胞抗热的主要成分2,6-吡啶二羧酸主要存在与A.初生壁B.核心C.芽胞壁D.皮质层E.芽胞壳4.测定细菌DNA的G+C百分含量主要用于A.区分细菌对热的抗性B.判定细菌的生长状态C.细菌分类鉴定D.测定细菌的毒力E.衡量细菌的繁殖度5.革兰染色时,如果乙醇脱色过度,将导致A.细菌均被染成紫色B.细菌均被染成红色C.对染色结果无影响D.易产生假阳性结果E.易产生假阴性结果6.细菌的芽胞是A.细菌的一种繁殖体B.细菌细胞的一种基本结构C.细菌储存能量的一种形式D.细菌储存碳源的一种形式E.细菌处于休眠态的一种结构7.下列化学成分中,哪个是大肠杆菌细胞壁中所不具备的A.脂蛋白B.肽聚糖C.DAPD.DPAE.LPS8.细菌细胞能承受高渗透压的主要原因是A.外层荚膜的保护作用B.细胞壁的保护作用C.细胞膜的通透作用D.细胞浆的组成有关E.细胞内有耐高渗透压的酶9.细菌的荚膜A.在任何条件都可以形成B.能保护某些细菌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C.能协助细菌粘附于宿主的组织细胞D.多数荚膜都有毒性蛋白E.主要是细菌储存能源的一种形式10.关于细菌细胞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量代谢的场所B.细胞膜是有极性的C.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D.参与细菌细胞的分裂E.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11.下列细菌中对昆虫具有杀灭作用的是A.大肠杆菌B.苏云金芽胞杆菌C.枯草芽胞杆菌D.破伤风芽胞杆菌E.肉毒芽孢杆菌12.细菌脂多糖的毒性作用A.与类脂A有关B.与核心多糖有关C.与O-抗原有关D.与外膜成分有关E.与脂蛋白有关13.大肠杆菌性菌毛的有无取决于A.核质体中的核毛基因B.F因子C.线粒体中的菌毛基因D.染色体中的菌毛基因E.r因子的有无14.下面说法为不正确的A.中间体与细菌DNA的复制及细胞分裂有关B.细菌的核质为一条高度折叠盘绕的双链、环状DNA分子C.细菌的质粒丢失以后仍可以正常生长D.细菌的核糖体由30S和60S两个亚基组成E.细菌的细胞壁使其能早低渗或高渗的环境中生长15.对细菌进行革兰染色是,应选用哪一期的细菌A.延迟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溶菌期16.关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肽聚糖含量减少B.缺乏甘氨酸桥C.致病性与所含脂多糖有关D.对溶菌酶较敏感E.有糖蛋白脂外膜17.细菌鞭毛的主要作用是A.与细菌的抵抗力有关B.与细菌的分裂繁殖有关C.与细菌的运动有关D.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E.与细菌的染色有关18.细菌的繁殖方式为A.复制B.出芽C.芽胞子D.有丝分裂E.二分裂19.吲哚反应试验呈阳性说明细菌能分解A.葡萄糖B.胱氨酸C.吲哚D.色氨酸E.枸橼酸盐20.关于热原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多数革兰阴性菌都能合成B.能引起人或动物机体的发热反应C.经高压蒸汽灭菌可被分解破环D.用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器可除去大部分热原质E.玻璃器皿必须经250°C高温干烤才能破坏 第十一章消毒与灭菌1.用烤箱对玻璃器皿进行灭菌处理时,通常将温度设定在A.120°C~140°CB.130°C~140°CC.150°C~160°CD.160°C~170°CE.140°C~150°C2.如果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内污染了芽胞菌,最好选用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灭菌A.流通蒸汽法B.间歇灭菌法C.高压蒸汽法D.高温瞬时法E.巴氏灭菌法3.高压蒸汽灭菌法中,真正起到杀菌作用的因素是A.高温B.高压C.真空D.蒸汽E.缺氧4.紫外线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主要是由于A.影响DNA解旋B.影响DNA聚合活性C.导致胸腺嘧啶二聚体D.影响tRNA的功能E.干扰转录5.下列消毒灭菌过程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A.手术室空气—紫外线B.饮用水—氯气C.玻璃器皿—高压蒸汽D.皮肤—5%石炭酸E.环境—来苏儿6.有关灭菌温度与作用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作用时间越短B.温度较低时,应适当延长作用时间C.通过控制温度与时间,可以达到同样的灭菌效果D.灭菌温度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设定E.灭菌时间的设定要比温度的调整重要 第十二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A.性菌毛B.F质粒C.R质粒D.毒性噬菌体E.异染颗粒2.基因转移与重组中,与噬菌体无关的方式是A.转化B.普通性转导C.局限性转导D.溶原性转导E.流产转导3.基因转移中,具有跳跃作用的是A.转移因子B.转作因子C.质粒D.耐药因子E.生长因子4.必须通过性菌毛为通道进行基因转移的方式是A.转导B.溶原性转导C.转化D.接合E.原生质体融合5.以下哪项不是Hfr菌株的特点A.杂交后使Fˉ菌转变为F+菌B.携带F质粒C.高频转移细菌染色体的基因D.表达性菌毛E.可通过中断杂交实验帮组基因定位6.细菌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需质粒参与B.需性菌毛介导C.需毒性噬菌体介导D.需温和噬菌体参与E.供体菌与受体直接接触7.关于转作因子,下列错误的是A.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B.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C.Tn是最典型的一类转座因子D.往往通过性菌毛介导转移E.可在染色体与质粒、质粒与质粒之间转移8.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淋巴细胞B.真菌细胞C.细菌细胞D.螺旋体细胞E.放线菌细胞9.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A.个体微小B.具备细胞基本功能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专性细胞内寄生E.以复制方式增殖10.前噬菌体是指A.已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体的噬菌体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 D.尚未成熟的子代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第十三章常见的病原性细菌1.易引起医源性交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A.肺炎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痢疾埃希菌D.结核分枝杆菌E.脑膜炎奈瑟菌2.下列哪种病原菌感染机体后能引起超敏反应行疾病A.肺炎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变形杆菌E.痢疾埃希菌3.脑膜炎奈瑟菌的专用培养基是A.沙氏培养基B.厌氧培养基C.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D.吕氏血清培养基E.罗氏培养基4.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化脓性球菌是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链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丙型链球菌5.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其他葡萄球菌的试验是A.乳糖发酵试验B.血浆凝固酶试验C.菊糖发酵试验D.卵磷脂酶试验E.触酶试验6.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外毒素B.普通菌毛C.荚膜D.内毒素E.透明质酸7.以内毒素致病的病原菌是A.链球菌B.葡萄球菌C.脑膜奈瑟菌D.破伤风棱菌E.白喉棒状杆菌8.菊糖发酵试验课用来鉴别A.变形杆菌与肺炎链球菌B.大肠埃希菌与产气杆菌C.霍乱弧菌与痢疾埃希菌D.副伤寒沙门菌与伤寒沙门菌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9.能产生SPA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腐生葡萄球菌C.百日咳杆菌D.流感嗜血杆菌E.链球菌10.在致病过程中能引起两次菌血症的病原菌是A.痢疾埃希菌B.伤寒沙门菌C.霍乱弧菌D.白喉棒状杆菌E.百日咳杆菌11.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是A.ETECB.EIECC.EPECD.EHECE.EaggEC12.下列哪种细菌无鞭毛A.霍乱弧菌B.伤寒沙门菌C.大肠埃希菌 D.痢疾埃希菌E.变形杆菌13.属于胞内寄生的肠道杆菌是A.痢疾埃希菌B.大肠埃希菌C.伤寒沙门菌D.肺炎杆菌E.变形杆菌14.肠热症病程的第一周,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A.尿培养B.血培养C.粪便培养D.胆汁培养E.呕吐物培养15.区分粪便中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肠道杆菌最有诊断价值的生化试验是A.葡萄糖发酵试验B.靛基质试验C.麦芽糖发酵试验D.乳糖发酵试验E.甲基红试验16.霍乱弧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pH值范围是A.4.0-6.0B.8.8-9.0C.7.2-7.6D.6.0-7.0E.2.0-5.017.机体感染下列哪种病原菌后能获得牢固持久免疫力A.流感嗜血杆菌B.大肠埃希菌C.痢疾埃希菌D.肺炎链球菌E.霍乱弧菌18.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是A.肠毒素B.内毒素C.鞭毛D.菌毛E.荚膜19.肉毒素的致病机制是A.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导致肌肉痉挛B.抑制胆碱神经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麻痹C.抑制易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D.破坏细胞膜使细胞变性坏死E.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栓形成20.在牛乳培养基中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A.坏死梭杆菌B.消化性链球菌C.破伤风梭杆菌D.产气荚膜梭菌E.肉毒梭菌21.细菌毒素中毒性作用最强的是A.肉毒毒素B.白喉外毒素C.霍乱肠毒素D.葡萄球菌溶血毒素E.脑膜炎奈瑟菌内毒素22.既有芽胞又有鞭毛结构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炭疽芽胞杆菌C.破伤风梭菌D.产气荚膜梭菌E.枯草杆菌23.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A.肉毒梭菌B.破伤风梭菌C.产气荚膜梭菌D.炭疽芽胞杆菌E.艰难梭菌24.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体是A.铜绿假单胞菌B.炭疽芽胞杆菌C.产气杆菌D.变形杆菌E.产气荚膜梭菌25.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EMB培养基B.SS培养基C.Korthof培养基D.Lowenstien-Jensen培养基E.血琼脂培养基26.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性、致病性抵抗力密切相关的菌体成分是 A.荚膜B.脂质C.蛋白质D.肽聚糖E.脂多糖27.既不以内毒素,又不以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炭疽芽胞杆菌B.脑膜炎奈瑟菌C.布氏菌D.结核分枝杆菌E.变形杆菌28.可以引起人类慢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是A.大肠埃希菌B.麻风分枝杆菌C.结核分枝杆菌D.肺炎杆菌E.伤寒沙门菌29.从痰液中检出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腐生葡萄球菌C.链球菌D.结核分枝杆菌E.脑膜炎奈瑟菌30.鼠疫耶氏菌的传播媒介是A.蜱B.螨C.鼠蚤D.虱E.白蛉31.感染哪种病原菌死亡的动物尸体严禁解剖,而且一定要深埋2m以上,并洒上生石灰A.鼠疫耶氏菌B.炭疽芽胞杆菌C.布氏菌D.大肠埃希菌E.变形杆菌32.感染动物后引起母畜流产的病原菌是A.鼠疫耶氏菌B.布氏菌C.炭疽芽胞杆菌D.变形杆菌E.钩端螺旋体33.以下哪种细菌感染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属于有菌免疫A.结核分枝杆菌B.伤寒沙门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痢疾埃希菌E.霍乱弧菌34.能在人工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A.细菌B.衣原体C.支原体D.立克次体E.病毒35.支原体与细菌不同的是A.含有两种核酸B.含有核糖体C.无细胞壁D.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仅有核质E.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36.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是A.肺炎链球菌B.肺炎支原体C.肺炎杆菌D.莫氏立克次体E.奋森螺旋体37.与支原体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是A.菌毛B.荚膜C.顶端结构D.鞭毛E.膜磷壁酸38.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A.虱B.螨C.蜱D.蚤E.蚊39.普氏立克次体的主要传播媒介是A.白蛉B.蚤C.虱D.螨E.蜱40.莫氏立克次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B.呼吸道C.蚤叮咬后入血D.虱叮咬后入血E.鼠咬伤感染41.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是A.肺炎杆菌B.伤寒沙门杆菌C.肠炎杆菌D.变形杆菌E.大肠癌系杆菌42.人感染下列哪种病原体后严禁使用磺胺类药物 A.脑膜炎奈瑟菌B.痢疾埃希菌C.立克次体D.葡萄球菌E.支原体43.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微生物是A.支原体B.衣原体C.立克次体D.螺旋体E.巴兴氏小体44.下列具有高度感染性的是A.网状体B.始体C.原体D.包涵体E.内基氏小体45.初期梅毒者,实验室检查诊断应采取的标本是A.尿液B.硬性下疳渗出液C.血液D.梅毒疹渗出液E.脑脊液46.检测梅毒的血清学实验,通常采用的抗体是A.梅毒螺旋体B.非致病性螺旋体C.致敏羊红细胞D.牛心肌类脂质E.猪红细胞47.钩端螺旋体用镀银染色法染色后呈A.红色B.蓝色C.棕褐色D.紫色E.黄色48.能够人工培养的病原性螺旋体是A.梅毒螺旋体B.奋森螺旋体C.雅司螺旋体D.回归热螺旋体E.钩端螺旋体49.下列为人畜共患的疾病是A.梅毒B.霍乱C.钩端螺旋体D.奋森口腔溃疡E.伤寒50.钩端螺旋体是A.Korhtof培养基B.巧克力培养基C.血琼脂培养基D.罗氏培养基E.吕氏培养基第十四章真菌学1.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最大区别是A.耐高温B.耐干燥C.耐低温D.有繁殖能力E.在体外形成2.真菌细胞壁的坚韧主要依赖于A.外膜B.几丁质C.肽聚糖D.磷壁酸E.脂蛋白3.真菌生长繁殖最适PH范围是A.2.0-3.0B.4.0-6.0C.5.0-7.0D.7.2-7.6E.8.8-9.04.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碱性琼脂平板培养基B.EMB培养基C.SS培养基D.沙保培养基E.巧克力平皿培养基5.引起人类慢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是A.脑膜炎奈瑟菌B.抗酸染色C.金胺染色D.镀银染色E.墨汁染色 第十五章病毒学第一节病毒学概论1.病毒大小的测量是A.dmB.cmC.mmD.umE.nm2.发现病毒的第一个科学家是A.列文·虎克B.巴斯德C.伊凡诺夫斯基D.李斯特E.郭霍3.下列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检测病毒蛋白的方法是A.原位杂交B.点杂交C.SouthernBlotD.WesternBlotE.NorthernBlot4.下列哪项不是病毒的蛋白质功能A.抗原性B.保护核酸C.毒性作用D.与受体细胞结合E.遗传功能5.可用直接电镜检查法进行快速诊断的是A.单纯疱疹病毒B.麻疹病毒C.轮状病毒D.出血热病毒E.巨细胞病毒6.能使细胞膜发生融合的病毒结构是A.流感病毒的NA糖蛋白B.腺病毒的五邻体C.副粘病毒的F糖蛋白D.脊髓灰质炎病毒的VP3抗原E.乙肝病毒的HbsAg7.下列病毒检测方法中不属于快速诊断的是A.电镜检查B.检查病毒抗原C.核酸杂交技术D.病毒分离E.检查病毒抗体8.下列病毒不能垂直传播的是A.巨细胞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风疹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HIV9.下列微生物只含有一种核酸的是A.白色念珠菌B.脊髓灰质炎病毒C.铜绿假单胞菌D.钩端螺旋体E.沙眼衣原体10.下列病毒中最大的是A.痘类病毒B.流感病毒C.疱疹病毒D.腺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11.缺损病毒本质上是A.包膜表面刺突缺损B.衣壳缺损C.病毒酶缺损D.基因组缺损E.壳粒缺损12.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A.光镜检测B.荧光显微镜检测C.电镜检测D.超速离心法E.辐射法 13.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接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几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14.病毒的复制方式是A.二分裂B.减数分裂C.自我复制D.有丝分裂E.以上都是15.下列哪种方式不适合与培养动物病毒A.鸡胚培养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C.二倍体细胞培养D.有丝分裂E.以上都是16.Hela细胞为传代细胞系,其来源为A.猴肾B.人胚肾C.人喉上皮细胞D.人宫颈癌细胞E.人胚肺细胞17.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是A.直接杀伤病毒B.直接破环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抑制病毒DNA的合成D.作用于受染细胞后,使细胞产生病毒作用E.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18.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的抗病毒机制是A.抑制病毒的穿入B.抑制病毒的脱壳C.抑制病毒DNA的合成D.抑制病毒担保的合成E.抑制逆转录作用19.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一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B.中和试验需要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20.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属于哪种类型的感染A.急性感染B.隐性感染C.慢性感染D.潜伏感染E.满发病毒感染21.下列哪种生物制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A.减毒疫苗B.灭活疫苗C.高效价免疫血清D.亚单位疫苗E.基因工程疫苗22.在组织或尿沉淀细胞核内观察到猫眼状包涵体,有助于诊断的疾病是A.狂犬病B.巨细胞病毒感染C.疱疹病毒感染D.髓质灰质炎病毒感染E.甲肝病毒感染23.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膜成分24.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HIV、麻疹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埃可(ECHO)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甲型肝炎病毒25.关于温度敏感性突变株(Ts株),不正确的是A.由于病毒核酸的突变,导致个别蛋白质(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所致B.对温度面感性变异的同时,常伴有毒力降低,故可用于制备减毒灭活疫苗C.可能发生恢复其亲代毒力的突变D.在高温下可良好生长E.常用低温诱导以获得Ts株26.病毒在体内传播可通过一下的途径是A.胎盘或产道传播B.沿神经传播C.虫煤传播D.水平传播E.消化道传播27.组织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取决于细胞支持病毒复制的能力及A.病毒是否产生毒素B.细胞是否处于感受态C.组织中易感细胞的数目D.病毒的特殊结构E.病毒的核酸组成28.关于包涵体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A.是病毒导致细胞融合的产物B.是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的产物C.是病毒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的空斑D.是病毒积累过剩的衣壳蛋白E.是病毒感染细胞形成的小体29.有关分离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是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C.标本运送应发在带有并款的保温瓶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E.运输培养基中含有抗生素30.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A.吸附B.脱壳C.扩散D.复制E.释放31.病毒由局部向远离侵入门户的其他部位传播主要是通过淋巴血液系统及A.向组织间隙扩散B.沿神扩散C.水平传播D.细胞与细胞融合E.垂直传播32.CP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A.染色质边移B.膜蛋白被病毒编码蛋白取代C.细胞变圆、脱落D.膜通透性增加E.核仁结构发生变化33.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是A.致细胞病变作用B.红细胞吸附C.干扰现象D.细胞培养液变浑浊E.细胞培养液PH改变34.病毒能抑制宿主细胞增殖的指标是 A.病毒合成RNA酶B.病毒诱导干扰素生成C.病毒mRNA转译效力强D.病毒使细胞形成新抗原E.病毒基因整合入细胞染色体35.在电镜下可观察到10^8个病毒颗粒/ml,而空斑形成是沿只能检测出10^5pfu/ml,是因为A.1000个病毒颗粒中仅有1个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B.空斑形成实验所用细胞为非允许细胞C.在原液仲=中存在几种病毒D.此病毒发生基因变异E.空斑形成实验不敏感36.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A.T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中性粒细胞D.上皮细胞E.白细胞37.中和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是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诱导干扰素产生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D.中和病毒毒素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38.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39.有关干扰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干扰素有广谱病毒作用B.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C.干扰素对正常细胞几乎无作用D.干扰素有抗肿瘤细胞分裂作用E.使用干扰素无副作用40.干扰素主要作用于以下治疗,不正确的是A.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B.抗白血病的治疗C.抗恶性贫血病的治疗D.抗骨髓瘤的治疗E.抗黑色素瘤的治疗41.下列有关病毒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减毒活疫苗通常是选择对人毒力低的可能性B.减毒活疫苗有回复毒力的可能性C.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D.灭活疫苗通常可诱导机体产生SIgA抗体E.减毒活疫苗有活化机体内其他潜伏病毒的可能42.有关灭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接种途径为注射B.免疫次数多C.细胞介导免疫良好D.对温度不够敏感E.不受其他病毒干扰43.不是抗病毒的药物是A.金刚烷胺B.无环鸟苷C.叠氮脱氧胸苷D.干扰素E.头孢三嗪4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观点是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主要表现为双链DNA和单正链RNA两种基因型B.病毒的结构蛋白系指病毒的衣壳蛋白和核心内的酶C.病毒基因组不完整而不能完成复制的病毒称为缺陷病毒D.病毒复制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结合、脱壳、复制和释放 A.病毒壳粒排列方式包括二十面体和螺旋对称两种类型45.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毒主要有A.HBV、HIV、RUVB.HBV、HAV、polioVC.CMV、VZV、HEVD.CMV、RUV、ECHOE.HBV、VZV、HAV第二节引起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1.引起普通感冒最多见的呼吸道病毒是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鼻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冠状病毒2.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及其致病性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转变,而使人群对新病毒株缺乏免疫力B.丙型流感病毒不发生变异,抗原性稳定C.流感病毒不能进行组织细胞培养,因此只能依靠血清学实验进行病原学诊断D.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E.甲型流感病毒较乙型流感病情严重,且易酿成流行或打流行3.关于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A.不耐热,56°C30分钟被灭活B.耐低温,-70°C可长期保存C.对紫外线敏感E.对甲醛、乙醚等化学药物敏感4.下列对腮腺炎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腮腺炎病毒经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也能传播B.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一般3~4周自愈C.约20%男性患儿合并睾丸炎,可导致男性不育症D.约5%女性患儿合并卵巢炎,可导致女性不孕症E.可并发脑膜炎和耳聋,是儿童后天获得耳聋的常见病因5.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即胎儿或新生儿患先天性白内障(失明)、心脏病、耳聋等缘由于孕妇A.在孕期1~5个月患风疹B.在孕期6~7个月患风疹 C.在孕期8~9个月患风疹D.分娩时患风疹E.缺乏血清特异性风疹抗体6.为预防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禁忌接种风疹减毒或疫苗的人群是A.育龄期女青年B.婚前女青年(结婚登记时)C.注射过抗风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非孕妇D.妊娠期妇女E.1岁以上的少年儿童7.关于流感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有NAB.HA在核衣壳上C.一发生变异D.用鸡胚培养E.核酸分节段8.以下抗病毒药物中抗流感病毒药物是A.阿糖腺苷B.PHAC.3TCD.三氮唑核苷E.金刚烷胺9.腺病毒衣壳五邻体可导致细胞A.变圆、脱落B.发生转化C.癌变D.新抗原形成E.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10.基因组分节段的病毒特点不包括A.基因组可为单股负链RNA(-ssRNA),每一节段为一个基因,编码一种病毒蛋白B.病毒携带有RNA多聚酶C.基因组为感染性核酸D.病毒基因组易发生基因重排而变异E.此类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呼肠孤病毒科病毒11.关于脊髓灰质炎减毒灭活疫苗,错误的是A.疫苗株不耐热,储存和运输中必须冷藏,口服接种应以凉开水送服B.脊髓灰质炎病毒分3个血清型,接种1型疫苗可预防所有3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C.冬季肠道疾病少,对疫苗的干扰作用小,故适于冬季接种D.接种疫苗后通过自然途径感染机体,因此可产生局部分泌型IgA和血清IgG抗体E.疫苗株有恢复突变为野毒株的功能12.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A.三叉神经节B.脑神经节C.脊髓前角神经细胞D.神经肌肉接头E.海马回椎体细胞13.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的感染类型是A.迟发感染B.急性感染C.慢性感染D.潜伏感染E.隐形感染14.下列哪种病毒不属于肠道病毒A.脊髓灰质炎病毒B.柯萨奇病毒C.HBVD.EB病毒E.C+D15.TOPV的优点包括A.易于接种B.局部产生SigAC.能通过粪便排除体外,有利于扩大免疫人群D.易于运输和保存E.免疫效果好16.轮状病毒的命名是因其A.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其轮状包涵体B.具有双层衣壳,形似车轮辐条状C.是首先发现该病毒者的人名 D.反复周期性地引起婴儿急性胃肠炎E.病毒体呈现扁平形17.下列病毒中,不属于急性胃肠炎病毒的是A.轮状病毒B.肠道腺病毒C.杯状病毒D.星状病毒E.流感病毒18.甲型肝炎病毒(HAV)归属于A.嗜肝DNA病毒属(HepaDNAvirus)B.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C.肠道病毒属72型(Enterovirustype72)D.嵌杯病毒科(Caliciviride)E.黄病毒科(Flaviviridae)19.不是甲型肝炎病毒(HAV)生物学性状的一项是A.病毒的核酸为单股正链RNA,约含7.4×10^3核苷酸碱基B.基因组编码病毒衣壳蛋白,含VP1-VP3,无或可能存在小分子量的VP4多肽C.HAV可在原代肝细胞内增殖培养,并引起细胞病变效应(CPE)D.HAV在组织细胞培养时增殖一代需3周以上,且很少释放到细胞外E.HAV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C1小时不被灭活20.下列对乙肝病毒(HBV)的描述,错误的是A.Dane颗粒是完整的HBV,直径是42nmB.病毒的衣壳(包膜)由HbsAg镶嵌于脂质双层构成C.病毒的内衣壳有HbcAg组成D.HbsAg仅单独存在于感染的肝细胞膜上和胞浆内,很难在血清内发现E.病毒的核心含有完整双链DNA和DNA多聚酶,在正链5’末端连接一小段RNA,作为合成引物21.乙肝病毒(HBV)基因组含有S、C、P和X区4个开放性读码框架(ORF),其中最易发生变异的是A.X区B.P区C.S区的PreS基因D.C区的C基因E.C区的PreC基因22.人体感染易感病毒(HBV)后,很难在其血清中检查出抗原的是A.HBsAgB.HBcAgC.HBeAgD.PreS1E.PreS223.关于丁型肝炎(HD)和丁型肝炎病毒(HDV)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HDV为缺陷型病毒,其核心含有单股负链环状RNA和核蛋白(HDAg)B.HDV外衣壳(包膜)为嗜肝DNA病毒科病毒的外衣壳(包膜)C.诊断HD或HDV感染依据检测血清中HDV-RNA和抗-HDIgM及IgG,而游离HDAg仅存在于肝细胞内,不能从血清中查出D.HDV的感染形式是与嗜肝病毒科(如HBV)重叠感染或同时感染E.HD与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相似,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HDV感染与传播24.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是A.幼猪B.三带喙库蚊C.虱D.螨E.伊蚊25.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脑疫苗是A.合成疫苗B.减毒疫苗C.基因工程疫苗D.灭活疫苗E.B+D26.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A.蚤叮咬B.蜱叮咬C.三带喙库蚊叮咬D.螨叮咬E.虱叮咬27.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传染源是A.幼猪B.黑线姬鼠C.狗D.蜱E.螨 28.以下有关汉坦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A.病毒核酸为-ssRNA,分3个节段B.鼠为传染源C.野鼠型发病多集中于秋冬季节,家鼠型发病多集中于春夏季节D.野鼠型发病多集中于春夏季节,家鼠型发病多集中于秋冬季节E.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传播29.HSV-1主要潜伏部位是A.口唇皮肤B.局部淋巴结C.口腔粘膜毛细胞血管内皮细胞D.三叉神经节E.以上都不是30.下列哪一类疾病的病因与疱疹病毒无关A.鼻病毒B.HSVC.麻疹病毒D.EBVE.CMV32.HSV-2主要潜伏于A.骶神经节B.三叉神经节C.颈上神经节D.局部淋巴结E.肾33.下列病毒中不属于嗜神经病毒的是A.狂犬病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麻疹病毒D.HAVE.HSV34.EBV可侵犯A.B细胞B.腮腺管上皮细胞C.鼻咽部上皮细胞D.宫颈上皮细胞E.以上均是35.AIDS的病原是A.HTLV-IB.HTLV-ⅡC.HIVD.CMVE.以上都不是36.确诊AIDS,常用哪种实验方法A.分离病毒B.ELISAC.IFAD.RIAE.Western-blot37.HIV特异性最高的结构蛋白是A.P7B.P17C.P24D.gp120E.gp4138.HIV上介导与宿主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分子是A.gp120B.gp41C.P24D.P17E.P739.HIV具有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胞膜融合作用的糖蛋白是A.gp120B.gp41C.P24D.P17E.P740.HIV主要侵犯的细胞是A.CD4﹢T细胞B.巨噬细胞C.星形细胞D.树突状细胞E.以上均是41.引起HIV条件性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有A.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B.细菌、病毒、原虫、立克次体C.细菌、病毒、真菌、原虫D.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E.细菌、病毒、支原体、原虫42.HIV的早期检测与确诊试验方法A.ELISA法检测P24抗原及HIV筛查与带白印迹(WB)试验 B.ELISA法检测抗HIV抗体筛查与PCR确诊试验C.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吸收试验筛查与病毒分离确证D.RT-PCR筛查与蛋白印迹(WB)试验确证E.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初筛与PCR确证43.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所致疾病A.AIDSB.成人T淋巴细胞和人毛细胞白血瘤C.自身免疫性疾病D.血友病E.淋巴瘤44.HIV的基因组结构是A.(-ssRNA)B.(+ssRNA)二聚体C.dsRNAD.dsDNAE.RNA-DNA杂交体45.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A.(+)ssRNAB.(-)ssDNAC.单股线状,不分节段的负链RNAD.单股线状,可分节段的负链RNAE.双股环状DNA46.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A.可通过虫煤传播B.在中枢神经细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D.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扩散至脑干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C30分钟即可灭活47.目前,仍不能在组织细胞中进行人工培养的病毒是A.HAVB.麻疹病毒C.polio-VD.HPVE.狂犬病病毒48.下列哪种不是朊粒引起的疾病A.震颤病或库鲁(Kuru)病B.克-雅病C.SSPED.羊瘙痒病E.牛海绵脑病第三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1.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是A.链霉素B.金霉素C.青霉素D.麦迪霉素E.土霉素2.分离土壤微生物是,常采用多深处的土壤A.5cm以内B.5-10cmC.任何深度均可D.10-15cmE.15cm以上3.能抑制微生物RNA合成的抗生素是A.抗生素AB.红霉素C.阿霉素D.利福平E.卡那霉素4.耐药性是指A.抗药菌对该要物具有抗性,但其生存不需要该药物B.该药物对抗药菌只有抑菌作用,而无杀伤作用C.抗药菌对该药物具有抗性,而且需要该药物作为特殊的营养因素 D.抗药菌对该药物无抗性,也不需要该药物作为特殊的营养因素E.该药物对抗药菌具有抑菌作用,但需要该药物作为特殊的额营养因素5.法定的抗生素效价测定方法是A.稀释法B.比浊法C.管碟法D.ELISAE.HPLC6.可用于溶解血凝块的药物是A.链道酶B.链激酶C.透明质酸酶D.银杏黄酮E.肝素7.不属于微生肽制剂的是A.金双歧B.丽珠肠乐C.三株口服液D.妈咪爱E.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8.FIC是指A.最低抑菌浓度B.最低杀菌浓度C.石炭酸系数D.部分抑菌分数E.联合杀菌分数9.下列哪项FIC指数说明具有累加的联合抗菌效应A.<0.75B.>2C.1~2D.1E.<0.5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选择题答案绪论1-5CDBAE6-11DEABDA第一章1-5:DBBEA6-10:DEADD11-15:DBBAD16-18:AAB第二章1-5:ECBBD6-10:EECEB11-15:BBABB16-20:CAEBB21-25:CCCBB26-31:CCABAB第三章1-5:EAEBA6-8:CDC第四章1-3:ABE第五章1-5:ADACB6-8:BCA第六章1-5:BBDBB6-10:CCDBB11-15:DBAED16-20:ADBAE21-27:EBDCABA第七章1-5:DEBDB6-10:DCBAC11-15:DEBCC16-20:DBECD21-25:CACEA26-30:AEEDD31-35:ABCDE36-38:EAD第八章1-5:EDCAA6-10:ABDAD11-16:DACEED第九章1-5:AEBEA6-10:BCCBD第十章1~5:ACDCE6~10:EDBBE11~15:BABDB16~20:DCEDC 第十一章1~6:DBACDE第十二章1~5:CABDC6~10:DDABA第十三章1~5:BBCCB6~10:CCEAB11~15:ADCBD16~20:BEABD21~25:ACCED26~30:BDCDC31~35:BBACC36~40:BCBCC41~45:DCBCC46~50:DCECA第十四章1~6:DBBDCE第十五章第一节:1~5:ECDEC6~10:CDDBA11~15:DCACB16~20:DDCDE21~25:CBDCD26~30:BCEBC31~35:BCDCA36~40:ACAEC41~45:DCECA第二节:1~5:CCCBA6~10:DBEAC11~15:BCEED16~20:BEBCE21~25:EBCAE26~30:CBDDE31~35:DADEC36~40:ECABA41~45:CABBC45~48:ADC第三篇1~5:DBDCE6~10:BED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