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亚硒酸钠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类生物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论文温金凤朱爱花崔胜云【摘要】利用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LCys,Au/SAMs),在0.05mol/LH2SO4底液中研究了Na2SeO3的电化学特性。在0.00~1.30V(vs.SCE)电位范围内对微量Na2SeO3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发现LCys,Au/SAMs修饰电极在峰电位0.89V处有灵敏的Se的氧化溶出峰。通过比较裸金电极和修饰电极在Na2SeO3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发现,修饰电极通过巯基中的S与Na2SeO3发生氧化还原作用生成Se,且修饰电极对沉积在电极表面的Se的氧化过程具有催化作用。根据Na2SeO3在单分子膜上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单分子膜中硫(AuS)与Se作用生成Se的反应机理、Se电化学催化氧化机理及巯基化合物通过生成纳米硒生物吸收Se的类生物膜模型。【关键词】L半胱氨酸,亚硒酸钠,修饰电极,纳米硒,伏安法1引言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与Na2SeO3的相互作用研究多集中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巯基和Na2SeO3的相互作用1,2。因为Na2SeO3的生物利用过程须通过与GSH的巯基相互作用的代谢途径完成3。Na2SeO3的生物利用过程是通过与细胞内GSH的巯基跨膜氧化还原作用,依次把Se还原成硒代谷胱甘肽(GSSeSG)和SeH4。一部分SeH4经磷酸化过程生物合成硒蛋白来被生物体利用,还有一部分经甲基化排泄到体外。上述代谢模式中值得关注的是:(1)Na2SeO3对生物体而言是外源性的.freelrubrum时发现,亚硒酸盐与该细菌作用时,细胞内生成红色纳米硒,且这种纳米硒通过细胞膜外排,也可被细胞跨膜吸收。文献6,7通过动物实验对红色纳米硒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证实。尽管目前对红色纳米硒的生物化学反应机理未作详细的阐明,但红色纳米硒的跨膜吸收或外排及其生物活性作用与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GSH的巯基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设计一种仿生界面来研究Na2SeO3在巯基相联的电极界面上的电化学作用,对揭示生物利用硒的机理及硒在生物体内的活性形态都有重要意义。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LCysAu/SAMs)修饰电极是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种巯基构成的单分子膜对仿生界面上巯基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分子识别和选择性响应等生物电化学过程具有可模拟性8。由于LCysAu/SAMs中的硫原子与电极表面直接相连,当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时,硫原子起到电子传递媒介体的作用。因此,电活性生物活性物质在单分子膜上的电化学特性间接反映了这些活性物质与硫原子相互作用的特性。本实验利用LCysAu/SAMS修饰金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CV)比较研究了Na2SeO3在裸金和修饰电极上沉积Se和Se氧化溶出过程中的电化学特性,探讨了电极表面S和Se的作用机理及修饰电极对Se的氧化溶出过程中的催化机理,并提出了Na2SeO3与GSH通过氧化还原作用跨膜吸收Se的类生物膜模型。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EGGModel273电化学系统(美国),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金盘电极和LCysAu/SAMs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L半胱氨酸和Na2SeO3(Sigma公司),实验用水为三次蒸馏水。2.2LCysAu/SAMs修饰电极的制备2用金相砂纸将金电极表面磨光,依次用0.1和0.05μmAl2O3粉末将金电极表面抛光,用水清洗后,放入Piranha溶液(V(30%H2O2)∶V(H2SO4)=1∶3)中浸泡15min,然后分别用无水乙醇、蒸馏水超声清洗5min,置于0.02mol/LL半胱氨酸中,通氮除氧10min后,在氮气氛中浸泡24h即得。3结果和讨论3.1Na2SeO3在裸金电极和LCysAu/SAMs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为比较LCysAu/SAMs单分子膜及Na2SeO3在该单分子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在0.00~1.30V(vs.SCE)电位范围内,分别考察了裸金电极和LCysAu/SAMs修饰电极在0.05mol/LH2SO4底液和含有一定浓度Na2SeO3溶液的该底液中的CV特性,结果见图1。在H2SO4底液中,裸金电极在1.15V处出现明显的金氧化电流(图1A),在Epc=0.89V处出现电极表面生成的金的氧化物的还原峰。当金电极表面修饰了L半胱氨酸单分子膜后(图1B),除了上述金和金的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峰有明显增加之外,从0.83V开始先于金的氧化有明显的氧化电流,当电位负向扫描时,0.33V处有另外一个还原峰出现。电极修饰后的这两个额外的氧化还原电流是由于电极表面单分子膜(Au
S)中的硫在外加电位的作用下,氧化吸附和吸附物还原所致。LCysAu/SAMs修饰电极在同样的条件下连续两次CV扫描,在第二圈扫描时,0.89V处开始的氧化电流随扫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图1B(2)),而峰电位在0.33V的还原电流无明显变化。说明AuS的硫发生氧化作用后其产物可能没有以氧化脱附的形式离开电极表面来破坏单分子膜,而是以硫的氧化物的形式吸附并滞留在电极表面上,当电位还原扫描时这些吸附的氧化物重新还原产生Epc=0.33V处的还原电流。据文献9,L半胱氨酸中的硫具有较活泼的氧化还原作用。因此,修饰电极上吸附在金电极上的硫在正电位下可在电极表面氧化成次磺酸、亚磺酸、磺酸等不同价态的衍生物,这种衍生物都具有较活泼的羟基,易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吸脱附反应10。本实验条件下,单分子膜上的硫在较正的电位下主要进行如下的氧化吸脱附反应:RS(ads)+H2ORSOH+H++e-RSO(ads)+H++e-式中R表示半胱氨酸有机基团部分,RS(ads)表示巯基在金电极表面生成的单分子膜。该反应中,单分子吸附层RS(ads)首先氧化脱附生成次磺酰化的半胱氨酸,然后氧化产物中的羟基在正电位下进一步氧化并吸附在金电极表面上。该氧化吸附反应导致图1B中始于0.89V的氧化吸附电流的生成。当电位向负向扫描时,吸附物还原产生Epc=0.33V处的还原电流。当修饰电极连续两次CV扫描时,单分子膜中的硫的氧化吸附电流明显减小,而还原电流无大的变化,说明次磺酰化的氧化产物在第一圈CV扫描时已牢牢吸附在电极表面。当溶液中含有10μmol/LNa2SeO3时,裸金电极在峰电位1.03V处观察到较负电位区沉积在金电极上的Se的阳极溶出峰(图1C)。Andreol/LH2SO4溶液和含有10μmol/LNa2SeO3的溶液中的CV图(略)Fig.1Cyclicvoltammogramsofnaked(A,C)andmodifiedelectrode(B,D)in0.05mol/LH2SO4solutionscontaining10μmol/LNa2SeO3电极在CV扫描之前在0.00V(vs.SCE)处静置1min(Electrodestandstillat0.00V(vs.SCE)for1minboforeCVscan)。3.2还原电位对Se溶出峰电流的影响在0.0~1.30V电位范围内(图1),裸金电极和修饰电极在CV扫描起始阶段较负电位区均可被还原电位驱动使Se还原成Se并沉积在电极表面上,又因修饰膜表面的硫(AuS)具有还原性,故修饰电极也可能在无还原电位驱动下通过AuS与Se
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并沉积Se。为了探讨还原电位对Se的沉积的影响,渐次改变还原电位处起始电位记录了CV图并与裸金电极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见图2)。图2修饰电极(A~C)和裸金电极(A′~C′)在含有10μmol/LNa2SeO3的0.05mol/LH2SO4溶液在不同的起始电位时的CV图(略)Fig.2Cyclicvoltammograsmofmodifiedelectrode(A-C)andnakedgoldelectrode(A′-C′)obtainedol/LH2SO4containing10μmol/LNa2SeO3A,A′的起始电位(Initialpotentials):0.2V;B,B′的起始电位(Initialpotentials):0.6V;C,C′的起始电位(Initialpotentials):0.8V。由图2可见,起始电位在0.2~0.8V内,修饰电极在峰电位0.99V处都能观察到Se的溶出峰(图3A~C);当起始电位大于0.6V时,裸金电极上未观察到Se的溶出峰。此结果说明,裸金电极上Se的沉积是还原电位驱动所致,而修饰电极即使无还原电位驱动也通过电极表面的S原子与Se作用生成Se。3.3LCysAu/SAMs修饰电极上Se的沉积和催化溶出机理文献12,.freels修饰电极上Na2SeO3还原成Se的作用机理为图解1所示。图解1单分子膜上的硫与亚硒酸作用生成纳米级的Se的机理(略)Scheme1Mechanismofformationofelementalseleniumbyredoxreactionbetonolayerandselenite修饰电极与Se之间是通过AuS界面上的S原子与Se的氧化还原反应传递电子的。Na2SeO3在溶液中与电极表面的S发生作用并与电极表面的S结合生成类似于硒代过硫化物中间产物。中间产物中的Se进一步还原成硒代半胱氨酸阴离子,阴离子是很不稳定的中间态物质,故易发生岐化反应生成Se并沉积在电极表面。这种反应在单分子膜修饰电极表面进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金电极上的LCys单分子膜Se排列不紧密,存在具有很多空间的簇状结构14,Na2SeO3分子可充分渗透到单分子层到电极界面与S原子进行上述的电子交换反应。修饰电极上Se的溶出电流远大于裸金电极上的溶出电流(图1),且其氧化过电位也减小,说明Se在修饰电极上的阳极溶出过程可能具有催化性质,其可能的催化机理见图解2。当电位正向扫描时电极表面沉积的Se氧化成Se时,单分子膜上的S原子在正电位下与Se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e,而S原子则氧化成磺酸根并通过羟基吸附在电极表面上。这种作用产生Se的电极反应和化学反应平行的催化电流,导致Se溶出电流增加。图解2修饰电极上硒的催化溶出电流的产生机理(略)Sheme2Mechanismofcatalyticstrippingcurrentforselenium图解3假设的通过细胞内的GSH吸收硒的模式图(略)Scheme3PostulatedmodelofbioutilizationofelementalseleniumthroughGSHinthecell可以认为,细菌的‘红硒化’现象是由于GSH与Na2SeO3跨膜氧化还原作用生成Se引起的(菌类富含谷胱甘肽),是Na2SeO3通过Se来吸收外源性硒的重要的生化反应。这种吸收模式类似于在γ谷氨酰基循环过程中通过GSH的循环生化反应来跨膜吸收氨基酸至细胞内过程,GSH经若干步生化反应完成一次循环并把Se以Se的形式吸收至膜内(图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