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5页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生命教育探识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生命教育探识【摘要】目前,人们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和青少年个体生命意识不断失落的现实,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缺乏生命意识。在教学中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实施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新课程;生物学科;生命教育;途径;方法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见,生命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面对人类严重的生存危机和青少年个体生命意识不断失落的现实,迫切要求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以此促进青少年向着健康、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教册包涵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涵,具有实施生命教育特别的优势。近年来,笔者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挖掘生命教育内涵5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是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情感目标。所以,教师要善于从教册的显性与隐性内容中挖掘生命教育内涵,探求生命教育的素材和切入点,滋养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以及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尚情怀。如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我没有严格按照教册上的内容去讲,而是播放了人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母亲十月怀胎、分娩后哺育成人的整个艰辛过程的科教片作为辅助资料,让同学们体会自己从无到有,从小逐渐长大的这十几年是极其不易的,这期间又凝聚了母亲多少的辛苦、劳顿和汗水,从而让同学们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而应该倍加珍惜,同时又增强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感激之情。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很好地进行了生命教育和母爱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5 珍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生物教学中,不论是实验课,还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师都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爱护和珍惜各种生命,教育学生不攀折花木,遇到受伤动植物时应及时救治和保护,不随意浪费和损害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如在探究“鱼鳍的作用”时,我让学生充分讨论既要让实验效果明显,又要尽量避免对小鱼造成伤害的最佳实验方案——模拟实验法,从而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生命教育,增强了学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又如在学习“饲养和观察蚯蚓”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同学们掌握了蚯蚓的生活习性,然后让他们讨论从实验前到实验后(包括采集蚯蚓,进行实验,实验后对蚯蚓的处理等)的全过程中可能对蚯蚓造成伤害有哪些方面,怎样才能避免,最后再进行实验。这样,同学们在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升华了珍爱生命的情感。二、活化、延展教册内容生物教册尽管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情感体验和已有的知识,想方设法搭建载体,创设契机去活化和延展教册内容,才能取得更好的生命教育效果。如在学习《血型和输血》一节内容是,我没有直接去讲授人的ABO血型及输血的原则等知识点,而是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播放了“5.12”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生命大救援的纪录片,让学生静静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拯救生命的神圣价值。在长达二十几分钟的影片观看中,绝大多数同学被那痛失亲人和抢救生命的画面感动得热泪盈眶……然后,我引入正课——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是唯一不可替代和重新开始的,一个生命的消失,对于家庭、社会、他人带来多大的痛苦,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在突发事件中我们如何应急脱险和自救逃生;当一个人在生命拯救过程需要我们帮助和付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在献血和输血时我5 们应掌握那些知识……这样,在活化和延展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增强了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懂得了相互关爱的意义。又如我在讲授《青春期》一节内容时,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让学生记住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知识点,而是把我准备的青春期教育读本《少男少女》分发给小组,并根据读本内容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填写“情感直通车”问卷调查表,同学们通过自己答卷、归纳梳理问卷,整理成“我在青春期”的短文进行展评。通过这种方法,使同学们既正确认识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重要变化,又增进了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意识,培养了正确处理同学间关系和沉着应对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的能力,树立了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三、开放教学课堂5 生物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科学,生命教育实效的取得,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但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努力将教册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心理体验,才会收到更大的效果。为此,我努力开放教学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实际,走向大自然,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真谛,领悟生命的伟大,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我和同学们利用几个星期日,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河流的污染情况,调查了学校所在地旅游景点——太白山植被破坏情况,观察了一家淀粉厂的污水排放口,然后让同学们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个人的建议与对策,并结合“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以“我是环保小卫士”和“给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份信”为主题,开展墙报和书信比赛。同学们有的建言献策,倾诉内心对环境破坏的担忧和焦虑,有的以漫画形式警示,告诫人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共同保护身边的环境和各种生物,并立志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地球,保护生命。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递生命信息。这既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教育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渗透生命教育。只有让青少年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认识到生命的崇高与伟大,才能面对各种困难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强烈旺盛的人生价值追求。参考文献:[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