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0 KB
  • 7页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目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细胞学说:①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是分别以亲代螺旋双链中的一条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由此产生的两条子代双螺旋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链组成,因此称做半保留复制Z-DNA:左手双螺旋,在主链中各个磷酸根呈锯齿状排列,因此,这一构象中的重复单位是二核苷酸而不是单核苷酸;而且Z-DNA只有一个螺旋沟,它相当于B构象中的小沟,它狭而深,大沟则不复存在;拓扑异构体:连接数不同,分子大小和一级结构相同的DNA分子称为拓扑异构体;DNA的变性:稳定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由于维持稳定性的氢键和盐键的断裂,松解为无规则结构的现象;DNA的复性:指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二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它是变性的一种逆转过程;核酸分子杂交:分子杂交是核酸研究中一项最基本的实验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应用核酸分子的变性和复性的性质,使来源不同的DNA(或RNA)片段,按碱基互补关系形成杂交双链分子;DNA编码链: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DNA无义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称为模板链。基因:1基因是指存在于细胞内有自体繁殖能力的遗传单位,这种单位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位置而作直线排列。2基因是具有特定的核苷酸顺序的核酸分子中一个片段,是携带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3在大多数生物中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但在某些病毒中可以是RNA。外显子:基因中的编码区,即在成熟的RNA中出现的基因的片段。内含子:基因中的非编码区,即在成熟的RNA中没有出现的基因的片段。RNA的剪接:除去内含子,连接外显子序列,以产生功能的mRNA、tRNA、rRNA的过程。基因家族: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通过复制和变异形成的结构、功能相似的基因群体;家族成员其外显子具有相似性。假基因:核苷酸序列同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不能合成功能蛋白质的失活基因。加工的假基因:不与“亲本基因”连锁,其结构与亲本基因的转录本类似,如没有启动子和内含子,3‘末端有延伸的腺嘌呤短序列。因此很可能来自加工的亲本RNA之DNA拷贝。重复的假基因:与“亲本基因”连锁,通过含“亲本基因”的染色体区段重复而成。珠蛋白基因家族中的假基因就属于此类型。重叠基因:两个基因共同使用同一DNA序列,却编码两种不同的蛋白质。隐蔽卫星DNA:若高度重复序列GC含量与总体的碱基组成相似,密度梯度离心后将观察不到卫星峰,这类高度重复序列就是隐蔽卫星DNA。DNA指纹:同一种属中不同个体的高度重复顺序的重复次数不一样,这可以作为每一个体的特征,即DNA指纹。自私DNA: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如前述的高度重复顺序,内含子,间隔DNA等。质粒的不亲和性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质粒不能在同一细胞中稳定共存的现象。冈崎片段:后滞链合成时,先以亲本链为模板按5’→3’方向合成出许多1kb-2kb的不连续片段,这些片段被称做冈崎片段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由数百个简单重复的序列构成(人TTAGGG)的结构,3‘突出于5’,它的存在维持了染色体的稳定性。θ复制:大肠杆菌DNA复制中间体就是q型,环状双链DNA分子复制时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复制叉滚环式复制:一种单向复制方式,如FX174的双链环状DNA复制型(RF);端粒酶:一种能合成端区重复序列的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分子约150核苷酸长,富含C,部分序列与上述重复序列互补;端粒酶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反转录酶转录的不对称性:在RNA的合成中,DNA的二条链中仅有一条链可作为转录的模板,称为转录的不对称性。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是一个质量约465kD的分子,由两个α、β、β’、ω亚基及一个σ因子所组成。其中,α、β、β’、ω亚基构成了核心酶,加上σ因子之后便构成了全酶启动子:指能被RNA聚合酶全酶识别、结合并启动基因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内源性终止子;转录的抗终止作用:是在抗终止因子的帮助下,RNA聚合酶跃过终止子通读后续基因的能力增强子:是指能使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沉寂子(Silencer):能使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效率下降的一段DNA序列;锌指结构:是指每个重复的“指”状结构约含23个氨基酸残基,锌以4个配价键与4个半胱氨酸、或2个半胱氨酸和2个组氨酸相结合。整个蛋白质分子可有2-9个这样的锌指重复单位。每一个单位可以其指部伸入DNA双螺旋的深沟,接触5个核苷酸。亮氨酸拉链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的肽链上每隔6个氨基酸就有一个亮氨酸残基,结果就导致亮氨酸残基都在α螺旋的同一个方向出现。两个相同的α螺旋的两排亮氨酸残基就能以疏水键结合成二聚体,这二聚体的另一端的肽段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借其正电荷与DNA双螺旋链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结合。RNA剪接(RNAsplicing);内含子的去除和外显子的连接过程就称为剪接或称为RNA剪接。不均一核RNA(hnRNA);mRNA的初始转录产物比成熟的mRNA平均长度长,非常不稳定,序列的复杂程度也非常高,称为不均一核RNA。mRNA的帽子结构;mRNA5’端的第一个核苷酸总是7-甲基鸟苷三磷酸(m7Gppp)。mRNA5’端的这种结构称为帽子(cap)选择性剪接RNA的:一个初始转录本按多种方式进行剪接,有些外显子在成熟mRNA中可以出现或缺失,从而一种基因的转录本可以产生多种成熟的mRNA编辑:是指转录后的RNA在编码区发生碱基的突变、加入或丢失等现象。密码子:密码子(codon)是mRNA上连续排列的三个核苷酸序列,编码一个氨基酸或者是终止信息的遗传单位。密码子的简并现象:由一个以上密码子(codon)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遗传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现象摆动假说:在一定范围内的可选择配对现象起始tRNA: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有一类能够特异识别mRNA模板上起始密码子(AUG)的tRNA,称为起始tRNA同工tRNA: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因此可能有多个tRNA。将一种氨基酸对应的所有的tRNA称为同工tRNA无义突变: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中,有些核苷酸的改变可以使其所在的三联体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从而使该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而合成无功能的多肽,密码子的这种突变称为无义突变校正tRNA: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都能以其相应的tRNA进行校正,从而防止错误的蛋白质生成,这些tRNA称为校正tRNA错义突变:是由于蛋白质结构基因中某个核苷酸的变化使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错义突变组成性表达:指其表达几乎不受环境变动而变化的一类基因。该类型基因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适应性表达:指环境的变化容易使其表达水平变动的一类基因表达。诱导物:如果某种物质能够促使细菌产生某种酶来分解它,这种物质就是诱导物安慰诱导物:如果某种物质能够诱导细菌产生某种酶而本身又不被分解,这种物质被称为安慰诱导物辅阻遏物:如果某种物质能够阻止细菌产生合成这种物质的酶,这种物质就是辅阻遏物顺式作用元件:指不转变为其它任何形式,只在原位发挥调控作用,仅影响与其在物理上相连的基因表达的一段DNA序列。正(Positive)转录调控:如果在没有调节蛋白质存在时基因是关闭的,加入这种调节蛋白质后基因被转录表达,这样的调控是正转录调控操纵子: 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负控诱导调节:阻遏蛋白与效应物(诱导物)结合,使阻遏蛋白失活,结构基因转录负控阻遏调节:阻遏蛋白与效应物(辅阻遏物)结合,使阻遏蛋白产生活性,结构基因不转录。正控诱导调节:效应物分子(诱导物)的存在使失去活性的激活蛋白处于活性状态;正控阻遏调节:效应物分子(辅阻遏物)的存在使有活性的激活蛋白处于非活性状态。葡萄糖效应:如果将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加入培养基中,lac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被诱导;一旦耗尽外源葡萄糖,乳糖就会诱导lac操纵子表达分解乳糖所需的三种酶。该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应急反应(Stringentresponse):细菌处于极差的生长条件下,由于缺乏足够的氨基酸,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因而会关闭大量的代谢过程,这就是应急反应或应急调控。Molecularchaperon:分子伴侣是一种能介导蛋白质进行正确地折叠的蛋白质。它能使蛋白质获得正确的构型。核基质结合区(matrixattachmentregion,MAR):MAR一般位于DNA放射环或活性转录基因的两端。在外源基因两端接上MAR,可增加基因表达水平倍以10上,说明MAR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作用。是一种新的基因调控元件。基因重排:将一个基因从远离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距它很近的位点从而启动转录,这种方式被称为基因重排。1、简述Watson与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要点。(1)主链(backbone):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二条主链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外则。(2)碱基对(basepair):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三个氢键。(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链之间。(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4、简述转位因子的结构特征。(1)在转座子的两个末端具有反向重复序列。例如在AC转座子的两端具有11bp的反向重复序列。(2)玉米中转位因子转位时,转位因子的靶序列发生倍增,使插入序列的两端各有一段同向重复序。5、简述细菌基因组的结构特点。1)无细胞核,染色体聚集形成较为致密的类核,类核中央部分是RNA和支架蛋白,外围是DNA双链超螺旋;染色体DNA与细胞膜多点相连,起固定作用。与DNA复制、转录有关的信号区域优先与膜结合。2)基因组小,基因数目少,大多只含有一条环状染色体,只有一个复制起点;8、简述线粒体基因组特点。(1)线粒体基因组变化幅度超过了一个数量级,高等动物mtDNA分子量明显小于高等植物;(2)编码蛋白质基因数目少,其数目与基因组大小无相关性;(3)2个主要的rRNA基因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线粒体编码的tRNA基因数目在不同的物种中则是从无到全部;(4)高等植物和酵母mtDNA有内含子,哺乳动物mtDNA没有。9、简述DNA复制中引发酶的作用。1)在复制起点处起始先导链的合成;2)协助冈崎片段的起始。10、简述原核核生物DNA聚合酶III各亚基的功能。a1)α、ε、θ亚基组成核心酶,是催化核心;2)τ亚基连接核心酶形成二聚化;3)β亚基是进行性因子,以二聚体形式形成一个可以沿DNA滑动的“滑动夹”,使核心酶附着于模板;4)γ亚基只与一个单体结合,γ复合物控制了酶的进行性,即β亚基在DNA上的定位和解离都需要γ复合物.11、简述DNA连接酶发挥作用的条件。(1)专门催化“切刻”——即二酯键的5‘-磷酸基与3’-羟基的连接,要求各自的碱基处于配对状态。(2)连接所需的能量来自NAD+(细菌)或ATP(真核细胞、古细菌)。(3)连接酶在DNA复制、重组、修复中均有重要作用。12、简述大肠肝菌DNA复制的起始过程。1、形成起始复合物DnaA与复制原点的4个9聚体DNA序列不需要ATP;2、形成开放复合物DNA在13聚体处熔解需要ATP和控制DNA结构的HU蛋白;3、形成预引发体DnaB解旋酶在DnaC的帮助下定位,DnaC从复合物中释放;4、 形成引发体DNA被DnaB解链,引发酶加入,合成primer;5、DNA合成延伸征集拓扑异构酶和SSB,在polIII作用下延伸开始13、简述大肠杆菌复制起点序列特征及各序列的作用。大肠杆菌复制起点oriC最小序列245bp,含有4个9聚体和3个13聚体的特征DNA序列;9聚体是DnaA的结合位点,20-40个DnaA单体顺序结合围绕oriCDNA形成一个中央核心;3个13bp重复区段是AT丰富区,在DnaA蛋白作用下熔解;14、简述大肠杆菌双链同时复制模型。(1)后滞链模板在DNA聚合酶III全酶上绕180°C形成一个环(100bp);(2)在环上RNA引发酶形成引物,DNA聚合酶随后延伸,DNA聚合酶沿复制叉移动,复制片段延长,环变大,直至遇到上一个冈崎片段,释放环。15、简述大肠杆菌DNA复制终止子终止DNA复制机理。1复制终止子带有一约23bp的短的序列;2、Tus蛋白可识别该序列,与之结合抑制复制叉的前进,同时抑制解旋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复制的终止过程。3、复制终止后,在两个复制终止区域之间还有50-100bp的DNA没有复制,由修复的方式添补完整;4、复制完成后,大肠杆菌的两个基因组是缠绕在一起的,有拓朴异构酶IV负责解开;5、复制终止停止于终止子序列的第一个核苷酸16、何谓线性DNA复制的隐缩现象?后滞链最后一个冈崎片段的RNA引物水解后,在子代5’端各缺少一段核苷酸——“隐缩”现象17、简述生物体克服线性DNA复制的隐缩的措施。(1)线状DNA环化(l噬菌体)或连成多聚体(T7噬菌体);(2)专一性蛋白与末端作用保证其引发,腺病毒、φX29噬菌体等。(3)可变末端,真核生物DNA末端有多拷贝的短重复单位,拷贝数可变化,可以加上或去掉,因此不必正确复制到末端。19、简述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α、β、δ、γ、ε的酶活特征及功能。20、简述大肠杆菌RNA聚合酶σ亚基的作用。(1)重复作用,RNA链合成达8~9个碱基时,σ因子释放,离开核心酶,由核心酶负责延伸。(2)使Holo-enzyme识别启动子,并与模板链结合,σ因子能够保证细菌RNA聚合酶稳定地结合到某个特异的、唯一的DNA启动子上。(3)修饰RNApol构型,降低全酶与DNA的非特异性结合力,增强全酶与启动子位点的特异性结合力21、简述大肠杆菌启动子的结构特征。(1)、起始位点通常(>90%)都是嘌呤碱基。该碱基左右两侧的碱基通常是C(左侧),T(右侧),即:组成CAT序列。(2)、在起始位点上游,在几乎所有的启动子中都可以发现一个6bp的区域。六聚物的中心通常靠近起始点上游的10bp。该区称为-10区。它的同源序列为TATAAT。(3)、TTGACA区:大肠杆菌启动子中另外一个保守区是以起始位点上游-35bp为中心的,称-35区。其共有序列为TTGACA,(4)、在90%启动子中,-35和-10区之间的分隔距离在16到18bp之间,其中最适距离为17bp,这个距离对于启动子启动基因表达效率是最佳的。个别例外的可以小于15或者大于20bp。22、简述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过程。1、全酶结合到启动子序列上,形成一个闭合的二元复合物而开始反应;2、与酶结合的一小段DNA序列的“溶解”导致了闭合复合体转变为开放复合体。对于强启动子来说,闭合复合体向开放二元复合物的转变是不可逆转的。3、第三步是最开始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连接。在它们之间会形成一个磷酸二酯键,这样,所产生的三元复合物就包括RNA、DNA、聚合酶。接下来加入的前九个核苷酸,聚合酶是一直不移动的,产生一条短RNA链,直到九个碱基为止。九个碱基中的任何一个加入后,聚合酶都有释放RNA的可能性,导致流产起始。但流产起始之后聚合酶又开始合成第一个碱基。流产起始常常产生一系列短的寡聚核苷酸(2~9个碱基)。4、当起始过程完成后,聚合酶释放出σ因子而转变为核心酶,后者和DNA、新生RNA组成延伸三元复合物。23、简述内源性终止子的结构特点。(1)内源性终止子有两个明显的结构特点:一个二级结构中的发夹结构和转录单位最末端的连续约6个U残基的区段。这两个特点都是终止所必需的。(2)发夹的基底部通常包含一个富含G:C区。发夹和U区段的典型距离为7~9个碱基。有时U区段可以插有其它碱基 24、简述原核生物内源性终止子终止转录的机理。(1)RNA聚合酶遇到发夹结构时,RNA转录产物合成速度会减慢(或者是暂停);(2)正确位置的一段U残基是RNA聚合酶遇到发夹而暂停时从模板解离下来所必需的。(3)rU:dA(RNA-DNA杂交)是一个不常见的弱碱基配对结构,对它的破坏所需能量最少。当聚合酶暂停时,RNA-DNA杂交链从终止区的弱键rU:dA处解开。25、简述ρ-依赖型终止子的结构特点。(1)ρ-依赖型终止作用所需的序列长50~90个碱基,该区域的共同特征是RNA富含C残基而G残基很少。可以在新合成的RNA中形成松散的发卡结构。(2)一个ρ-依赖型终止子的终止效率随“富C/少G”区域的长度而增加。26、简述ρ-依赖型终止子的终止转录机理。р因子是ρ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酶,它具有ATPase的活性和解链酶的活性。6聚化的ρ因子在水解ATP的情况下,它沿着5′→3′方向转录物的3′端前进,直到遇到暂停在终止点位置的RNA聚合酶(因为该区有发卡结构,导致聚合酶的暂停)。随后ρ因子通过解链酶的活性解开转录泡上的RNA/DNA形成的杂交双螺旋,使RNA转录物得到释放,从而终止转录。27、简述真核生物启动子中各保守序列的作用。CAATbox和GC导:控制转录起始频率和强度;TATAbox:控制转录精确起始;+1位点:决定起始和RNA的戴帽28、试比较启动子与增强子功能的不同点。被RNA聚合酶全酶识别、结合并启动基因转录;使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30、简述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的生物学作用及RNA聚合酶IIL’大亚基的结构特征。RNA聚合酶Ⅰ转录28s,18s,5.8srRNA;RNA聚合酶Ⅱ转录mRNA;RNA聚合酶Ⅲ转录5srRNA,tRNA和其它小RNA31、简述RNA聚合酶III转录tRNA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的过程。32、简述转录过程中TBP的作用。具有识别TATA盒的能力;决定转录起始位点33、简述真核生物mRNA0号帽的生成过程。34、简述真核生物mRNA帽子结构的作用。①能被核糖体小亚基识别,促使mRNA和核糖体的结合,提高翻译效率;②m7Gppp结构能有效地封闭mRNA5’末端,以保护mRNA免受5’核酸外切酶的降解,增强mRNA的稳定。35、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加尾过程。(1)CPSF:识别AAUAAA序列并指导其他因子活性的发生。(2)CSF:结合到切割识别位点下游的富含G-U的序列上,并且导致CPSF与AAUAAA强烈结合。(3)内切酶:(由CFI和CFII构成),功能是对RNA进行切割。(4)PAP:在ployA添加位点添加A;(5)PABP结合ployA刺激延伸,只有RABP结合到寡聚A上,PAP才能将PolyA尾巴延伸到200个碱基的长度。36、简述真核生物mRNApoly(A)尾巴的作用。A、防止mRNA降解,大大提高了mRNA在细胞质中的稳定性。B、是mRNA穿越核膜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必需形式。C、与翻译有关:切除poly(A)尾会影响翻译起始。37、简述I类内含子的剪接过程。第一次转酯反应由游离的G(GTP、GDP、GMP均可)发动,G的3¢-OH攻击外显子的3¢末端“U--O--P—N”,并与之相连,产生G-内含子和外显子的3¢-OH末端。第二次转酯反应由新产生的外显子3’-OH攻击下游邻近内含子3’端“G—O--P--N”,并与外显子相连,同时释放线状内含子。游离的线状内含子发生第三次转酯反应而形成环状。38、简述II类内含子的结构特点及剪接过程。在BranchSite的两侧存在一些短的序列,这些区域可以与该内含子上游特定序列之间发生互补,形成茎环结构(但B.S中的A不包含在互补序列内,从而被排除成芽状突起)39、简述III类内含子的结构特征。内含子与外显子的连接处存在部分同源的保守序列.如卵清蛋白mRNA(6内含子,7外显子)40、试比较顺式剪接与反式剪接的异同点 41、简述锥虫反式剪接的过程。42、简述酵母tRNA的剪接过程。第一步:不需要ATP。由一种内切酶切断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的磷酸二酯键。切割产物是一个线性的内含子和两个tRNA半分子。这些中间体都有独特的末端结构:5¢端是羟基,3¢端是2¢,3¢-环形磷酸基团。第二步:需要ATP。环形磷酸基团在环化磷酸二酯酶的作用下打开,形成的产物具有2¢-磷酸基团和3¢-OH。5’-OH必须被磷酸化为磷酸基团(由激酶磷酸化酶催化进行),才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和3’-OH连接成磷酸二酯键,形成完整的多聚核苷酸链。剪接点处的核苷酸仍有一个2¢-磷酸基团,需要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去除。由RNA连接酶将断端连接,形成成熟的tRNA。43、简述tRNA一级结构的共同特点。①Mr较小(Mr25000),沉降常数4S。②各种tRNA的链长很接近,一般在73~93个核苷酸之间。③tRNA分子中约20多个位置上的核苷酸是保守的(不变和半不变的)④各种tRNA的3′一端为CCA;5′一端大多数为pppG,少数为pppC。⑤tRNA分子中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44、简述tRNA分子中各部分的作用。(1)aa接受臂:aa的羧基与3`—OH形成脂键(2)D环:识别AARS(3)反密码臂:结合密码子(4)额外环:(5)TψC臂:识别5SrRNA45、简述tRNA三级结构要点。A、在一些二级结构未配对碱基间形成的氢键而引发的,产生了一对双螺旋结构:受体臂和TψC臂杆状区域之间形成一个;D臂和反密码子臂的杆状区域形成另外一个;B、TψC臂和D臂套索状结构位于L型的转折点;C、受体臂的顶端和反密码子臂的套索结构位于L型的顶点。46、简述tRNA折叠成三级结构的意义。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不但为每个三联体密码子译成氨基酸提供接合体,还为准确无误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提供运送载体。(1)被特定的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的结构基础,使tRNA接受正确的活化氨基酸。(2)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恰到好处的三级结构,起着连结生长的多肽链与核糖体的作用。47、简述线粒体tRNA与通用tRNA的区别。1)在线粒体tRNA中没有TΨC环(2)在有些线粒体tRNA中没有二氢尿嘧啶臂(DHU)(3)在线粒体tRNA中G+C/A+U=0.25~0.94,在通用tRNA中G+C/A+U=1~2。48、简述氨基酸活化的过程。49、简述原核生物fMet-tRNAfMet的生成过程。tRNAfMet通过两步反应获得被修饰的氨基酸。A、tRNAfMet与Met相连得到Met-tRNAfMet;B、N10-甲酰FH4为甲基供体,甲酰基封锁了Met-tRNAfMet上的Met上的-NH2,得到fMet-tRNAfMet;50、为什么有时成熟的多肽链第一个氨基酸不是甲酰甲硫氨酸?起始Met的水解:几乎所有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都相同,但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第一个氨基酸是甲酰甲硫氨酸;A、对于末端是甲硫氨酸的蛋白质:是由专一的去甲酰化酶催化去掉甲酰基团;B、对于末端不是N-甲酰甲硫氨酸的蛋白质: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末端的甲硫氨酸会被一种称为氨肽酶的酶去掉;51、简述大肠杆菌mRNA中核糖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特点。A、起始序列的确定方法: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阻止肽链的延伸,加核酸酶消化未被保护的mRNA——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B、mRNA上核糖体结合位点(RBS)序列的特点:AUG(或偶尔GUG或UUG)起始密码子总是位于被保护的序列中。在AUG上游10个核苷酸以内有一段序列接近或同下面的序列完全相同:5′…AGGAGG…3′这段多嘌呤的序列被称为SD序列。它与16SrRNA上靠近3′一段保守序列配对:3′…UCCUCC…5′52、简述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体的形成过程。IF-1与30S亚基结合,成为起始复合物的一部分,促进IF-2的释放;IF-2与GTP结合活化,促使fMet-tRNAfMet选择性的结合在30S亚基上,IF-3促使30S亚基结合于mRNA起始部位;53、简述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过程。54、简述真核生物mRNA翻译起始位点的特点。 40S起始复合物只有在含有序列GCC(A/G)CCAUGG位置上停止移动;在AUG上游第三个位置上的嘌呤(A或G)和随后的G是最重要的,它们以10倍的关系影响着翻译的效率55、简述原核生物多肽链的延伸过程。1、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A位点((1)、三元复合物的形成,(2)、三元复合物进入A位点,(3)、EF-Tu-GTP的再生,(4)、GTP水解对肽键形成的影响,(5)、EF-Tu-GDP的释放对肽键形成的影响)——2、肽键的生成(转肽反应)——3、转位——终止过程。56、简述原核生物翻译的终止。RF1和RF2识别终止密码子并激活核糖体的水解酶活性,使之水解肽酰-tRNA。将多肽链从tRNA上剪切下来。57、简述蛋白质的泛素降解途径。泛素末端的氨基酸残基是Lys,在有-SH的酶1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泛素和酶1的复合物,在酶2的作用下,酶1从复合物上脱落下来,酶2结合上去,形成酶2与泛素的复合物,在酶3和目标蛋白的作用下,酶2脱落下来,形成泛素-目标蛋白的复合体,送往蛋白酶体进行降解。(由于酶E3对降解蛋白质N-末端第一个氨基酸的识别的难以程度不一样,从而决定了蛋白质的寿命。)58、简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导致基因拷贝数改变的方式a)基因的丢失: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可以通过丢失掉某些基因而去除这些基因的活性。b)基因的扩增(特定基因在特定阶段的选择性扩增):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增大的现象,它使得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