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50 KB
- 2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物技术是近3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新技术,特别是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该领域令世人瞩目,已成为各国竞争的制高点。目前世界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应用于医药工业,使生物医药得以迅速发展。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竞争全球化的趋势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迎接新世纪国际经济竞争挑战的需要。长春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技术和产业均较集中的地区,拥有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从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高度看,建设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对发展长春,带动吉林省,辐射全东北,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规划根据原国家计委《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指导意见》、国家医药产业发展"十五"规划和医药产业策,并结合长春实际,阐述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和基础条件,明确基地的定位、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基地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确定基地建设的保障体系和实施步骤。一、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意义(一)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国际上,生物医药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其中美国作为生物医药的发源地,无论是在经费投入、产品开发研制,还是在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上,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发的生物技术新药超过200种,大部分都是重组蛋白药物、重组DNA药物及疫苗等。以美国为例,1982年第一种生物技术产品上市,1992年为22种,年销售额为40亿美元,到2002年底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及疫苗共141种,适应症达220种,使3.25亿患者受益,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最典型的是红细胞生长素(EPO),从1989年投入市场以后,已经为开发商Amgen公司带来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利润,也使得Amgen公司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其2003年销售收入已超过80亿美元。近十年美国累积用于生物技术新产品开发的费用达930亿美元,市场资金从1993年的39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980亿美元;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平均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扩展,远远高于GDP及化学制药产业的增长。目前,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300多种已进入临床Ⅱ期或Ⅲ期试验。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有200种以上新的生物技术产品投放市场。根据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协会(PhRMA)2002年调查报告,截止2002年10月,美国FDA共批准371种生物技术药品进入临床试验,用于治疗200多种疾病,其中178种用于肿瘤,其次为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疾患等。未来10年生物医药产业,重组人体蛋白、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仍为重点;疫苗、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将有更大的发展;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将有重大突破;一些新类型产品将崭露头角,并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向。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仍将是药物研制的主要焦点。AISD、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各种慢性疾病和流行性疾病等将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目标。2、生物医药技术在21世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生物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目前生物技术已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是技术手段和基础;生物产业已成为新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焦点,是生物技术效应的具体体现;生物经济则是继IT产业之后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将给人类会经济活动带来极为深刻和广泛的影响。生命学科已成为带头学科,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一个全新的生物会(Biosociety)将快步到来。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解决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多种特异性抗体等。这些药品可以分别用以防治诸如肿瘤、心脑血管、遗传性、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药品。--大规模生产基因工程疫苗、菌苗,为人类抵抗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侵袭提供保障,确保人类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用于研制灵敏度高、性能专一、实用性强的临床诊断技术,如体外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盒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科学治疗提供依据。--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药物治疗的新靶点,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军事国防领域,制止生物恐怖主义,防止生物战。--生物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可促进和带动生物技术在农业、林业、畜牧业、生态与环境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的推广应用。3、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总体趋势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知识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关系国计生的特殊产业。伴随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龙头的生命科学的进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世界医药行业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第一,超大规模跨国公司的资本购并活动高潮迭起,医药行业已成为容易垄断的行业。2001年,世界领先的12家公司药品销售额占全球总额的近60%,其中辉瑞、葛兰素史克等公司销售额均达到25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01年全国全年药品销售总额。我国进入WTO,涉及医药领域有五项承诺(保护药品知识产权、降低药品进口关税、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设备行管制、2003年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开放医疗服务),这将给数量多,规模小,投入少,综合竞争实力差的中国制药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第二,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基因组研究、高通量筛选和组合化学技术的结合改变了药物研制的思路。功能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已成为新世纪药物研制的基础。基因药、绿色药(天然药)等已逐渐成为新药研制的热点。发达国家大的医药企业R&D投入一般都超过企业年销售总额的15%。新药专利,特别是生物技术产品专利和基因专利大战已经打响。(二)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经济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提高人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建立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措施。(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不算晚,特别是在国家"863计划"的大力支持下,该领域发展迅速,产品从无到有,主流品种基本做到了国外有的我们也有,许多产品上市时间只比国外滞后2-3年。目前已有23种基因工程药物和数十种疫苗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进行临床验证,几十种产品在研制中。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的a-干扰素、生长素和G-CSF等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进口产品。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在基因测序、动植物转基因、疫苗研制、基因治疗癌症等方面,中国都处于世界最前沿。2、我国人口众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将不断增强,医药产品的需求量将持续攀升。中国有13亿人口,药品需求多样化,生物技术新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大国市场优势,发展空间不可估量。从80年代初起步以来,我国生物医药平均年递增在20%以上,年销售从1980年的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近200亿元。3、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机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出现了国际资本、技术向中国转移的态势。这将为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良好的国际机遇。4、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与国际的差距近年来,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问题表现为:基础研究缺乏原创;投入少,新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上中下脱节,产业化水平低;重复投资过多,行业无序发展;企业规模小,市场开拓乏力等。当前,国际上生物医药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除了欧、美、日以外,印度、韩国、古巴、新加坡等国均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我们不加大与生物技术产业相关的一些基础学科和关键技术的投入,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方面抓紧跟进,就将失去发展机遇,势必影响我国的经济和会发展步伐。二、建设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基础条件长春是中国生物医药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934年,当时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前身"伪满洲国厚生生物技术研究所"就开始进行疫苗的研究和生产,至今有70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当时东北地区的主要生物医药研究机构和企业合并,组建了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成为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研究生产机构之一。此后,国家在生物学科布局上,对长春一直有所侧重,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解放军军需大学等院校,陆续建立了生物医药相关学科和专业。生物技术的教学、科研占有很大比例,从而使长春成为生物领域技术、人才聚集度较高的地区,奠定了长春在生物技术某些领域的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生物医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带动,特别是国家对长春生物医药产业的大力支持,促进了长春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1986年,国家科委把我国第一个基因药物基因工程干扰素中试生产基地放在长春,迈出了我国基因药物产业化的第一步;1989年,国家计委将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疫苗(CHO乙肝疫苗)的中试生产基地也放在了长春,使长春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大批新兴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在长春迅速崛起,逐步奠定了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多年来,长春为我国的疾病控制和国的预防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抗击"非典"时期,长春生物医药企业紧急生产抗"非典"药品5000余万支,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击"非典"斗争。、涛等和国家先后视察过长春生物医药企业并题词鼓励。(一)坚实的研发基础--具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长春集中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大学等全日制大专院校29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等独立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开发机构357个,其中生物类研发机构81个;有吉林大学的"国家酶工程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的"国家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第11研究所(解放军军需大学)的"军队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2个;有符合国家要求的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东北唯一的国家授权可检验生物制品的机构吉林省药品检验所也设在长春。这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小试研究、中试开发直至产业化的创新体系。
--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目前,长春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组织工程技术以及血浆综合利用技术、生物发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2000年以来,在生物技术领域,长春列入国家计划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5项,其中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0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项;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3项;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化专项5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5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3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7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2项。在生物医药方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级奖励23项,发明专利申请210项,授权110项,多项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累计成功开发完成生物制品178项。每年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和新药证书50余项。中国前三个基因工程产品首先在长春投产。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品干扰素α1b诞生于长春。--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是我国六大生物制品所之一。是集研发、生产、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有大型医药生物技术企业,是预防、治疗、诊断用生物制品和生物高技术产品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东北地区实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心。该所拥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建所60多年来,累计开发生物制品131项,承担数十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包括国家七五、八五、九五、863、火炬计划等,建立研究课题百余项,承担国家计划免疫制品的研究和生产任务,获各项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142项,国家一类新药4项,二、三类新药19项。--吉林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的首批进入院校,合并了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设有生命科学院、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部和三个临床医院,有14个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一批相关学科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在生物医药的基础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近三年先后承担国家及各部门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国家级成果奖2项,省部级奖9项,国家专利2项。--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国家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其中从事医药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主要有遗传与细胞研究所、生物化学教研室、微生物学教研室等。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在基因工程制药、基因疫苗、动物转基因、天然药物、植物转基因、药物筛选、中药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长春有新药研发企业和机构103家,长春博泰医药生物技术中心是集新药、新型医用生物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现代化营医药生物技术企业,有20多名留学海外的学者及若干世界著名的医药生物技术公司加盟与合作,拥有6大技术平台。(二)充足的人才储备长春是全国智力密集型城市之一,在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拥有一批高层次的技术专家和归国的海外留学精英。长春有院士24人,其中生物医药及相关专业8人。在生物医药领域,享受国家和省级特殊津贴的专家116人,博士生导师180人,副教授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1700余人,海外学成归国的生物医药专家学者50多人。--拥有生物医药领域各类人才的培养能力。有15所高等院校和3所中专设有生物医药及其相关专业,专业设置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发酵技术、酶工程等40多个,共有53个硕士学位点,1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在校本科生1万多人,形成完善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可向会输送各类生物技术专业人员2000多人。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国家级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长春为北、深圳、广州、南等许多城市输送了大量生物医药技术人才。--长春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员工队伍,人员总数达到2万余人,其中博士80多人,硕士15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93人;有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队伍,保障了长春市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三)健全的产业基础
--生物医药产业从"八五"以来一直被列为吉林省、长春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规划中,又被列为省、市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春市的生物制药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内,呈集群化发展,已经形成以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为龙头,长生科技、金赛药业、长生基因药业、亚泰生物、长春海王药业、长春三九药业、吉林修正药业、长春博泰医药、东北师大基因工程公司等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企业群。目前长春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36家,占全市医药企业总数的39.6%,年产值占全市医药总产值的70%,总资产37.8亿元,人均固定资产27.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4.6万元/人年。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均已通过了国家GMP认证,综合生产能力居国内领先位置。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38亿元,生物医药产值3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5%,虽然在我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偏小,但占全国生物医药总产值的18%,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医药中间体赖氨酸、改性药用淀粉等产值12亿元。今年,全市GDP总量预计达到153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值预计可实现45亿元,医药中间体预计实现产值18亿元,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94%的生物制药企业实现了产权制度改革,主推营和股份制。有长春博泰医药、吉林修正药业等一批营生物医药企业,有长高新、吉林亚泰、达兴药业、长源药业等一批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灵活的机制和体制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亚洲最大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研发生产基地。产品种类涵盖: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免疫学诊断试剂、生物中药、生化药品、动物用疫苗等诸多类型和剂型,产品品种占全国现有生产品种的63%。--长春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甲肝减毒活疫苗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胸腺肽占70%;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占60%,流感疫苗和转移因子占全国市场的50%;森林脑炎疫苗为国内独家生产;狂犬病疫苗占65%;乙型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占15%;ABO血型单克隆抗体试剂系列产品占70%。长春先后有十几种产品出口韩国、日本、越南、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其中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占韩国市场的35%。--疫苗制品是长春生物医药的传统产品,也是长春生物医药的比较优势之一。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全国35种疫苗产品,长春具备生产能力的有26种,占74%。其中甲肝减毒活疫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奖、国家新产品奖,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获国际专利)。乙型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为国家863课题。--在基因工程药物方面长春拥有产品种类全国第一。目前全国批准的23个基因工程产品,长春拥有10个,占43%。其中有5个基因工程产品(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白细胞介素2、CHO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人生长激素)诞生于长春,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长春生物制品所的细胞因子车间现为亚洲最大的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基地。--生物中药。长春在中药开发方面,具有资源、科技、人才等独特优势,尤其在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已投产的项目有长春中医中药研究院和长春亚泰药业联合开发研制的人参皂甙Rg3,为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项目有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研制的人参皂甙Rg2,为中药一类新药,被列入国家"九五"十大攻关项目之一。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的有长春生物制品所开发的乙肝疫苗(人参细胞表达),该制品是国家新生儿计划免疫制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还有吉林天药公司采用肠内菌及酶工程技术研制的甘芍胶囊、治疗肿瘤的XF胶囊等。(四)丰富的原料资源
长春有120万公顷的优质黑土地,是世界著名的大豆种植地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0-150亿斤,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始终位于同类城市之首。全国10个产粮大县中,长春有三个,其中两个分别位居第一、第二。长春畜禽养殖总量居同类城市前列,并且集约化程度高。2003年,全市肉鸡出栏1.7亿只,肉牛168万头,生猪750万头,肉鹅1500万只,肉类总产量150万吨。丰富多样的农牧业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广泛、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资源条件。长春东靠长白山,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可利用的动植物药用资源1850种,占全国药物资源品种的三分之一。其中,人参、鹿茸、五味子、北芪、柴等道地中药材居全国之首。长春双阳区是中国梅花鹿之乡,人工培育的优质鹿种"双阳梅花鹿"现存栏12万头,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省年产鲜参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0%、世界产量的60%。人工养殖林蛙2.2亿只,占全国五分之三。有各种菌类500余种。丰富的药用资源为发展中药事业,开发生物中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五)良好的发展环境长春是一座现代化的科技文化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空气质量常年为二级水平,非常适合生物医药行业对气候和环境的要求。经过布局调整与资源整合,在长春南部的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内,已经分别形成了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的两个生物医药集中发展区。目前,两个开发区共聚集医药企业72家,其中生物制药企业27家,占全市生物制药企业总数的75%以上。在2004年进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已经分别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扩大了发展空间,共为医药园区预留土地21.5平方公里。两个开发区已经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活、生产、文化、商务等服务设施,并建立了分布合理的中介服务体系。长春于1993年就被国家7部委确定为组织实施全国首批生态农业试点地区。近三年来,生态省和生态市建设全面展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先后被国家评为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加快发展的软硬环境逐年改善,早已进入国内投资环境优良城市之列。2003年12月16日世界银行公布的包括4个直辖市、9个副省级城市在内的23个大中城市投资环境综合排名中,长春列第7位,前6位均是南方沿海城市。国家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海内外企业来长投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近年来,每年引进域外、境外资金合计250亿元以上。长春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具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地缘优势。在生物技术方面已经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新西兰、古巴等国的研发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如艾滋病DNA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丙肝疫苗、基因工程长效EPO、重组人血管抑制素、基因工程胸腺素α1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展。2000年,我市在市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设立了务服务大厅,建立了企业"直通车"服务窗口,通过联合审批,形成绿色通道。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服务措施,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出台了软环境建设相关策,提出了"全国最优,东北第一"的服务口号,抓了行审批制度改革,全市51个部门实行了网上务公开,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务环境。吉林省、长春市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高层次和短缺人才开发战略的意见》长办发[2001]3号、《关于鼓励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长发[2001]38号等一系列策性文件,这些文件在税收、土地使用、金融、中介服务和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了扶持,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春生物医药虽然优势明显,产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1、生物医药研发能力较强,但产业化规模不大。长春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初步形成了企业群,但规模效应不明显,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15户,过5亿元的只有2户。2、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较多,但资源整合不够。研发资源配置相对分散,专业化的科研平台建设仍显薄弱,联合创新能力不足。3、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发展仍受资金制约。近几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增长超过30%,势头很猛,但很多项目缺少资金迟迟上不去。长春市税源结构是大头国税,小头地税,财难以对生物医药产业给予有力扶持。在招商引资方面,目前还没有引来大的跨国生物医药集团在长投资。长春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科研、人才和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初步具备建设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条件。三、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和发展战略(一)建设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意义1、通过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聚集生产要素,迅速扩大产业规模。使生物医药产业形成百亿元级产值;同时推进生物技术在玉米深加工、牧业深加工、中药深加工及生物环保、生物能源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几百亿元的生物产业规模;进而调整优化长春的产业结构,壮大全市经济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2、通过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适应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布局要求。跟上世界生物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步伐,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人群众特别是东北人对生物医药日益增长的需求,保障人健康。同时,使我国生物医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出口能力做出突出贡献。3、通过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探索用高技术提升传统工业的路子。探索在老工业基地城市、农业基地、欠发达地区,通过高技术产业基地方式推动综合性改革,带动体制、机制、技术和思想创新,为其他城市、其他行业提供借鉴,争取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典范。4、通过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做大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带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生物技术在东北地区的推广应用。进而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层次,在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使东北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第四个快速增长极的过程中,发挥创新源和加速器作用。(二)产业基地的定位与发展目标1、产业基地的定位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以研制生产疫苗、基因工程类药物、生物中药、生化医药中间体为主导方向的产业集群;是集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流通、人才培养与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生物产业发展平台;是推动各种优势资源集聚整合的技术创新助推器;是参与国际分工、承接先进技术转移、跟踪先进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全面提高长春会生产力水平,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经济增长点。2、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产业发展重点。以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生物中药生化医药中间体四大领域为主导方向,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构造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合理的产业布局,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基地。
产业基地规划布局。在长春南部新城地域内,继续建设原已规划并部分建成的两个占地面积分别为3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这6平方公里为基地的一期用地,将建成基地核心区。在2004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两个开发区又规划了21.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二期用地,土地利用规划正在调整。规划预留空间可以满足2020年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培育和引进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集团。首批规划发展大项目18个,中长期发展项目44个(见附表1.2)。到2010年,较大企业总数达到40家,力争产值超过20亿元的1家,10亿元左右的企业2-3家,1亿元以上的10-20家;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培育一大批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中小型企业。以能力建设为目标,逐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工程技术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的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平台及关键性工程中心。到2005年,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10%;形成高、中、初级人才的合理教育培训体系,使科技人员比例达到45%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年人均60万元。基地发展目标。到200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其中生化医药中间体产值30亿元。2010年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其中生化医药中间体产值13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5%左右;到2010年,建成我国最大的疫苗出口产业基地,疫苗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20%以上。3、产业基地建设的阶段划分第一阶段为起步奠基阶段,从2005年至2010年。本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会的起步时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和"十一五"规划实施年。这一时期,长春生物医药基地作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在新起点新规划基础上快速起步、扎实奠基。主要任务是:完善领导体制和基地运行机制;完善基地的基础设施;建立生物医药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现有企业,形成一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整合科技资源,形成较强的技术开发产品创新能力,开发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生物医药从生产、销售、服务到原料供应基地在内的系列产业群;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初步形成规模;成为长春市的新兴主导行业和国家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之一。第二阶段为产业扩张阶段,从2011年至2015年。这期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期,也是巩固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成果,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长春生物医药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和整体发展环境,增强对国内外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引进与转化相结合,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要超过500亿元,整个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力争接近1000亿元规模;开发一批生物药、生物中药新品种,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成为长春市支柱产业,长春市成为中国北方医药名城。第三阶段为提高竞争力阶段,从2016年至2020年。本阶段是"十三五"规划实施期,是全面建设小康会目标的决胜期。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在继续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创造一批能打开国际市场的品牌产品,出口医药产品占总产量1/3以上,形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研发能力,成为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出口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三)产业基地发展的总体原则1、坚持发挥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原则,在优势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根据长春生物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集中有限资源,重点在疫苗、基因工程类药物、生物中药、生化医药中间体四大领域实现突破,形成四大系列产品群和企业群。在生物医药重点突破的基础上,依托核心技术开发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在生物工业和生物农业领域,集中发展壮大玉米生物化工、动物生化药两个产业链、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2、坚持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原则,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
发挥的宏观引导作用,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推进改革,改善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基地的投资环境,利用基地的策优势和品牌效应,吸引国内外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在基地的集聚,加快基地建设速度。特别要下大力气,吸引大跨国集团投资。促进资金、技术、土地、人才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构筑各类企业合理分工、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尽快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基地影响力和竞争力。3、坚持加强引进、推动创新原则,完善创新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协调产学研关系,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间试验到产业化的创新体系。积极开展高水平的生物医药高端研究,着力推进源头创新和原始性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与国外大企业及跨国集团高位嫁接,有选择的引进一批高精尖大项目和关键技术设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推动自主创新。4、坚持以人为本、市场导向原则,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国际化水平以满足人群众健康保障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生物医药研发和市场拓展工作。全面推进GMP、GSP、GLP、GCP认证,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生物医药临床、生产、销售的国家标准化进程,努力开发名优品牌,加强国内市场的深度开发。认真研究掌握国际标准和国际贸易规则,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5、坚持基地内外协调发展原则,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加强基地内部产业链衔接、资源整合、公共平台集约利用的同时,按照"点、面、群"立体推进的思路,通过基地的扩散和辐射效应,实现区内外上下相关产业配套,推动区外地区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四、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一)基地产业发展的重点突出长春产业特色,以疫苗、基因工程类药物、生物中药、生化医药中间体四大领域为主导方向,发展相关产业,建设和完善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中介服务三大支撑体系,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1、主导产品疫苗、基因工程类药物、生物中药、生化药用中间体是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主导产品。发展重点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壮大已有品种,扩大市场覆盖率,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研制和开发新品种、新剂型;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1)疫苗(包括病毒性疫苗和菌苗)市场前景:全世界每年有近600万人的生命因使用疫苗而获救。随着国家计划免疫的实施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不断增强,疫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涉及到会各个年龄段。预计我国疫苗需求量将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疫苗市场需求量将达到5亿人份。目前,长春已有101个品种获文号批准上市,有28个品种进入临床试验,有84个项目正在前期研究。产业基地将在发展现有乙型肝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流行性感冒灭活疫苗及各种计划免疫疫苗等基础上,针对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研制、开发和生产相关疫苗产品,逐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从全菌苗、裂解苗向基因工程苗、从单价苗向多价苗、从注射接种苗向口服接种苗、从预防性疫苗向治疗性疫苗发展。发展重点是:
流行性感冒灭活疫苗。近两年市场销售势头保持最为强劲的疫苗之一,市场年需求预计在5000万人份左右。长春生物制品所已投入1.5亿元建成流感疫苗生产线,年产流感疫苗500万人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2亿元开发生产流感裂解疫苗,年产500万人份。长春亚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开发生产亚单位流感疫苗,年产500万人份。乙型肝炎疫苗。长春生物制品所研制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被列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02年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先期预计年产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00万人份,并开发生产含前S2抗原的新型乙肝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卡介苗-乙肝联合疫苗等一系列产品。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乙肝治疗疫苗500万人份。长春博泰医药生物技术公司基因工程治疗性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已完成临床前研究,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甲肝减毒活疫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及其系列产品甲肝-麻疹二联疫苗、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制备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专利已获美国FDA授权,已在欧共体、韩国、日本、古巴等注册,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高技术产品的代表。投产以来,始终保持旺盛的销售势头,并打入国际市场。扩建工程拟投入1亿元,年产甲肝减毒活疫苗500万人份、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500万人份、冻干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100万人份、冻干甲肝-麻疹二联疫苗100万人份。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长春生物制品所主导产品,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并获资助科研经费100万元,目前国内只有两家企业生产该产品,市场缺口较大。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现产量为60万人份。2005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人份。麻疹-水痘二联疫苗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实验室工作基本完成。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长春生物制品所、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亚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年产370万人份。其市场份额占全国的1/2,2005年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3。后续品种六联狂犬病疫苗正在研制中。混合型艾滋病DNA疫苗:长春高新科技股份公司与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研制,针对亚洲HIV-1主要型别,用于预防艾滋病的新一代预防用生物制品。该项目是原始性创新,技术水平属国际领先,已批准临床研究,实现产业化后,经济、会效益都很可观。气管炎疫苗:在东北地区冬、春两季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长春生物制品所已基本完成实验室研究,2004年申报临床,计划2006年投产,年产500万人份。慢粒细胞白血病DC疫苗:吉林大学开发研制,为预防和治疗白血病新药,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可提供生产技术体系。菌苗制品: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均为国家计划免疫产品。长春生物制品所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具有菌苗生产能力和生产文号的单位,计划投资5亿元用于建设细菌性疫苗产业化基地。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会效益。短棒杆菌制剂:目前公认的有效抗肿瘤制剂,对牛皮癣、妇女外阴白斑等临床顽症疗效显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已经形成年产1000万支规模。痢疾双价活菌苗:口服痢疾双价活菌苗FSM2117项目是中国科学院项目,国家一类新药,对痢疾的特异性免疫预防疗效独到。长春凯旋制药厂拟投资1.05亿元,形成年产500万人份的生产能力。
预防用耻垢杆菌菌苗:据2000年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约有5.5亿人被感染结核病,有患者约500万人,是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作,开发生产的预防用耻垢杆菌菌苗对预防和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达产后生产规模100万人份,其市场前景可观。转基因食物疫苗:具有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双重效果,在安全性和可接受性方面比传统疫苗更具优势,是新一代疫苗发展方向之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率先开展了该项目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动物用疫苗: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第11研究所、吉林特产研究所在研项目,针对牛、猪、禽类等主要畜禽的多发病、常见病开发的免疫和治疗性疫苗。计划投资1.2亿元,生产规模为年产5000万支,预计2005年实现产业化,市场前景广阔。人畜共患疾病防治疫苗:军科院11所在研项目,主要针对SARS、艾滋病、疯牛病、禽流感及口蹄疫等。(2)基因工程类药物市场前景:基因药物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治疗领域,使原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得以有效控制,已成为国际市场销售最好的药物。由于其能弥补化学药品的根本缺陷,使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成长性。目前,我市已有10个品种获批准文号上市,有7个品种进入临床试验,有21个项目正在前期研究。产业基地将在扩大现有重组人生长激素、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α干扰素系列等产品生产及销售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组蛋白类药物凝胶剂、干扰素滴鼻剂、滴眼剂、口服剂系列产品,口服人生长激素,长效制剂等新剂型的深度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发新型基因工程蛋白药物和核酸产品。发展重点为:重组人生长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国际上治疗儿童矮小及抗衰老唯一有效的药物,是国内第一个获准字号批文的重组人生长素,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及国家重点新产品。目前长春金赛药业具有年产60万支的生产能力,占国内市场销售额的70%,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其换代产品长效基因工程生长激素,除治疗内源性GH缺乏生长缓慢外,在国际上还率先用于烧伤、外科及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获得成功,将形成年产200万支生产规模。口服人生长激素结肠定位片新剂型的开发将扩大生长激素的应用范围。外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长春长生基因药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信誉良好,并出口南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计划投资1亿元,扩大生产规模,达到4000万支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重组白细胞介素-2:已成为临床上首推的一种有效抗肿瘤药物。进入全国医院用药量排行榜前100位。市场份额接近2亿元。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最早推出该产品,现生产200万支,计划扩产到500万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2年世界市场销售额接近20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长春金赛药业生产的"金磊赛强"是国际上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第三代最新产品,已获国家专利,该产品对癌症、肿瘤化疗等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被国家经贸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该产品采用的"分泌型表达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包涵体表达技术"缺陷,特别适合产业化生产。新产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已获生产批件。重组人α干扰素系列产品:干扰素是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抗肿瘤、增强人体免疫机能药物,预计今后将与抗菌素一样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长春生物制品所已获得基因工程干扰素冻干α2a注射剂、α2b注射剂、α1b滴眼剂、α2a栓剂等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正在申报的项目有干扰素α2a软膏、干扰素口含片、PEG-干扰素(长效)、与古巴海波尔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的液体剂型注射用α2b干扰素及与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干扰素缓释剂型。计划项目总投资1亿元,年产各类重组干扰素注射剂1000万支,栓剂500万枚、软膏剂300万支、口含片400万片。
重组干扰素凝胶剂:长春长生基因药业独立开发的国家四类新药,在国内率先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凝胶剂型,临床治疗各种病毒性皮肤病,具有良好疗效,计划2005年投产,年产量10万支。基因工程长效EPO:长春博泰医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基因工程长效二联体EPO具有单体EPO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具有半衰期长,用药次数少的特点,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承受经济负担,将拓展该药的应用范围,扩大应用人群,容易被更多的地区列入公费医疗药品,从而扩大需求和市场。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无人血白蛋白干扰素:被称为"绿色干扰素",是干扰素制品的发展方向。长生基因药业计划2004年投产,年产量1500万支。干扰素滴鼻剂、滴眼剂系列产品:长春长生基因药业与广州暨南大学合作项目。为粘膜给药新剂型,主要治疗流感病毒及腺病毒引起的疾病,设计年产500万支。冻干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重组蛋白(LHRH-PE40、LHRH-DT、MSH-PE40)系列药物:即单克隆抗体靶向生物导弹,是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第11研究所与吉林亚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国家一类生物制品,对肝癌、肺癌、骨髓癌、胃癌等具有显著疗效。目前已完成中试产品制备,正申报临床,拟在2006年取得国家批准文号,并投入批量生产。全部投产后年产2500万支,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重组人促黄体激素:治疗不孕症药物。长春金赛药业新上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2005年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00万支生产规模。基因重组双功能抗癌因子:长春迈灵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建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2005年投产,形成年产基因重组双功能抗癌因子100万支的规模。重组人溶菌酶系列品种:长春奇龙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一类新药,能有效抑制病毒、病菌,现已进入临床,2006年实现产业化。
此外,重组人血管抑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重组人甲状旁腺素,重组人载脂蛋白E3,基因工程人胸腺素α1,多种基因工程治疗性抗体,多种基因治疗产品等品种也将得到迅猛发展。(3)生物中药市场前景:生物技术进入中药领域,使中药现代化进入了生物中药的全新领域,古老的传统中药呈现了崭新面貌。目前,我市已有1个品种获文号批准上市,有1个品种进入临床试验,有数十个项目正在前期研究。发展重点是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人参、鹿茸等生物中药产品。人参皂甙Rg3:长春中医中药研究院和长春亚泰药业联合开发研制的抗癌药物,为国家一类新药。年产原料药600公斤、胶囊1.2亿粒、片剂2亿片、冲剂2000万袋。人参皂甙Rg2:中药一类新药,被列入国家"九五"十大攻关项目之一。主治各种休克、心脏病,属于抢救药物。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研制,目前正处临床阶段。投资4500万元,生产车间已经竣工。乙肝疫苗(人参细胞表达):国家新生儿计划免疫制品,每年有3000万支的市场份额空缺。该项目由长春生物制品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口服乙肝疫苗。拟投资2.2亿元,形成年产500万人份的生产规模。甘芍胶囊、德欧欣捷宁胶囊及治疗肿瘤的XF胶囊:吉林天药科技股份公司采用肠内菌代谢及酶工程技术研制的一个一类、两个二类新药,分别为国家863项目和"九五"攻关项目;该公司利用细胞工程方法生产鹿茸活性多肽和珍稀中药材有效成分;生化合成人工熊胆等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年内可实现产业化。采用真菌发酵技术对长白山菌类深度开发,寻找新的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对胃乐新、肾炎康、脑心舒等为代表的现有生物发酵产品进行二次开发。运用超临界萃取和工业色谱等先进技术,在继续开发传统中药基础上,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单体新药、复方新药、新剂型研制。(4)生化药用中间体以玉米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精深加工生产的医药级赖氨酸、谷氨酸、改性淀粉等。长春大成集团已形成年加工玉米180万吨产能,年产赖氨酸10万吨/年、谷氨酸10万吨/年、变性淀粉24万吨/年,为亚洲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商,位于世界第三位。2008年规划产能将达到600万吨,实现产值380亿元,其中药用中间体产值占三分之一以上。2、其他生物制品和相关产业(1)生物诊断试剂市场前景:生物诊断试剂是利用生物技术诊断各种疾病的重要新兴药物,具有快捷、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深得医疗机构和患者认同。目前,我国生物诊断试剂的开发使用刚刚起步,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市有15个品种已获文号批准上市,有8个品种进入临床试验,有10个项目正在前期研究。发展重点是:人类ABO血型单克隆抗体试剂系列:用于血型检测,具有检测用血少、方法简便、检测规范、安全有效等特点,会效益明显。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生物试剂系列,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6%。新研制的微柱凝胶免疫实验技术和系列红细胞血型试剂,为国内首创。尿液检测试纸及检测仪器系列:由长春迪瑞公司自主研制并生产,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尿液分析产品的生产基地,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了38%,形成年产40万筒试纸,2000台分析仪器的生产能力,产品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生物诊断试剂:东北师范大学研制的血清检测试剂,可用于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具有使用简单、快速、灵敏性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属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成果。本产品具有极其巨大的应用市场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肿瘤诊断试剂盒:长春基因工程药物研究所重点研制开发项目,产业化前景广阔。动物用病毒检测试剂盒:军需大学研制,已获国家专利,2005年投入产业化。(2)生化类药物与血液制品干细胞制剂:吉林大学通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乌克兰国际合作项目,已先期投入合作资金3000万元,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计划总投2亿元,建成年产500万人份规模。转移因子口服液:长春精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骨干产品,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年生产1500万瓶。苷必妥:长春高士达生化药业集团公司现生产品种,为国家级一类新药,主治乙肝,年产冻干粉针1600万支、口服液2000万支。胸腺肽:国内最早研制生产的生化药品,在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需求量较大。长春的胸腺肽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年产量2000万支。扩大规模后,年产5000万支。后续产品精制胸腺肽和胸腺五肽即将投产。(3)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
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和检定离不开实验动物。组建东北地区最大的实验动物基地将有力地推进长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降低生产企业的投入,加速研发进程。中心主要从事:高级别实验动物保种和繁育研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及转基因动物的引进、开发研究;动物实验的管理和辅助实验工作;实验动物人才培养、相关技术服务与咨询等。逐渐发展成为能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发展需求的国家级实验动物繁育中心和生产供应基地以及实验动物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预计投资2亿元,建设周期2年。(4)相关产业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必将带动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我市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发展重点:农(牧)副产品深加工业。生物医药与生物农业是长春市生物技术两大特色,也是全市扶持发展的两个重点领域。2003年全市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50亿元。发展生物农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生物医药需要大量的动物及其脏器作为生产原料,从而会带动养殖业、肉类加工业的发展。长春现有的皓月养牛基地和德大养鸡基地将进一步扩大规模。进一步扩大双阳梅花鹿的饲养规模,改良品种,提高药用价值。东高、龙洋等大豆加工企业(集团)采用生物技术对大豆进行精深加工,不仅为生物医药业提供原材料,还可大大提高大豆转化率和附加值。规划到2007年,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生物农业加工龙头企业5户以上,到2010年,生物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保健食品业。利用长春生物技术优势大力开发适合于各类会人群的保健食品。吉林省威特集团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的双歧四联活菌片(微生态活菌制剂),可有效调节人体菌群失调,提高人体免疫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正在申请国家专利。长春紫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生物鹿血口服液,用生物技术为主线的特殊工艺精制而成。该产品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病弱者饮用,已取得国家专利。与生物医药相关的装备制造产业。利用长春机械精密加工和光电子技术上的优势,与生物医药业紧密结合,开发先进的生产监控设备、医疗器械设备、检测仪器、包装设备,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技术物质保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3、产业基地的重大项目(主体工程)
重大项目工程是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产业扩张的有效载体,是培育龙头企业的重要途径。基地重点主体建设工程有:(1)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疫苗、菌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基地改造扩建工程。拟投入14亿元建设菌苗生产基地、重组干扰素外用剂型生产车间及生物制品现代化生产与分包装基地、实验动物标准化基地、符合国家GLP的生物技术药物安全性评价实验室和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和产业龙头。目前CHO乙肝基因工程产业化项目已获国家批准立项,项目资金全部落实,并得到国家资助资金1200万元。(2)长春长生科技股份公司的流行性感冒病毒灭活裂解疫苗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2006年建成,年产2000万支。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并资助1800万元。现资金全部落实,明年开始动工。(3)吉林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2008年建成,年产生物发酵产品1万吨,海洋生物提取物溶栓素粉针250万支;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16个品种。达产后年产值12亿元。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征地,明年开春动工。(4)吉林大学通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乌克兰国际合作生产干细胞制剂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500万人份,目前正在建设中,2005年建成,年产值10亿元。(5)吉林亚泰制药有限公司的生物中药项目,计划投资1.9亿元,扩建人参皂甙RG3车间。2005年底建成,年产值6.8亿元。(6)长春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产1000万支,2006年竣工。现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土建已经施工,获国家资助资金1000万元。
(7)长春金赛与长生基因药业的基因工程药物生产项目。两个企业计划投资8亿元,2005年建成,达产后产值11.4亿元。(8)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生物医药研发工程中心和国家生物中药与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两项总投资12亿元,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建成时间2006年。(9)长春大成集团玉米精深加工项目。拟投资15亿元扩大产能,2008年建成,年加工玉米600万吨,实现产值380亿元,其中生化药用中间体产值130亿元。(10)长春皓月集团生化药品项目。已获国家立项并予国债资助,计划投资5亿元,2006年建成。达产后生产生物提取血浆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红素、胆红素、细胞色素等73种生物制品500吨。(二)基地的支撑体系建设1、研发体系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紧密跟踪世界新技术,整合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资源,建立起"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产业化"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生物研发力量,组建中国长春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联盟。以长春生物制品所为核心,集合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企业研发中心,依托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第11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院(所)的研究力量,吸收市内外研究人员参加,组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干细胞生物学、抗体工程学、病原分子生物学等专业技术研发小组,在关键理论及重大技术方面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紧密结合国家技术攻关目标超前研究,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在现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力争再有一批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加大实验室装备投入,形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生物技术实验室群体。加强生物技术工程化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依托现有技术力量并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陆续组建国家生物医药研发工程中心、国家疫苗研发工程中心、国家抗体药物研发工程中心、国家干细胞工程中心、国家哺乳细胞产业化工程中心、国家生物中药与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高通量全基因组药物筛选中心、国家级实验动物资源中心等八大工程中心,为生物医药产品的中试和产业化提供公共平台。鼓励大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协调企业、开发区和有关单位共建一批省级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作为开发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地。有条件的企业要把研发中心设在国内外技术的前沿地区。鼓励企业通过联合攻关、双向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内外生物与医药技术研究机构的合作。大力发展中小型生物企业,发挥他们在技术开发和转化过程中的生力军作用。在基地的核心区建立各种形式孵化基地、创新中心,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各研发与工程中心要按照"小中心,大网络"的模式进行建设,采取科研、中试、生产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和企业化管理,以市场为导向,承担中心以外的中试放大任务,为全国生物制药行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先进技术及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和可行性方案;为我国医药行业培训跨世纪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建设高通量全基因组药物筛选中心。根据国际新药创制的发展趋势,按照我国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战略,采取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新药筛选体系,促进新药筛选研究工作的发展,加速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现已初步建立药物筛选基因模型上百个,十余个新药品种正在研发之中。筛选中心将面向全国,为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药物筛选技术平台和咨询服务;提供化合物筛选服务;建立各类筛选模型;研究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国家化合物样品库等。为医药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奠定基础。
引进国外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同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研发合作,创建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古巴、新西兰等国家的生物医药合作机制与平台,加快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的国家合作步伐,努力实现生物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2、人才培养体系根据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为产业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生产人才和营销人才。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中医中药研究院、长春中医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第11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大学(院所),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扩大高级人才培养数量。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到2007年前后,生物医药相关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要达到2000人,博士生达到700人。高等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增设与生物医药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建立生物医药专业学院及成人高等本专科生物技术自考专业,扩大生物技术专业本、专科生的招生规模;以长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生物技术产业的技师及工匠型人才。到2005年,使在读该专业学生达到万人规模,将长春建成我国生物技术的"黄埔军校"。提倡院校(所)与企业挂钩,定向委托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种人才。经济管理类专业要相应增设生物医药基础知识的课程,培养一批既懂经济管理,又了解生物医药产业及技术的经营管理人才。制定策,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走出实验室自主创业或以各种灵活的方式投入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有市场头脑、有经营头脑的科学家。组建长春生物医药技术交流中心和技术交易中心,开展国际生物医药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流,通过大型讨论会和生物医药国际会展等形式,努力成为重要的技术与投资促进中心、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术、技术研究交流中心;办好国家一级生物专业性杂志《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及其它专业刊物。
3、中介服务体系引导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人才、技术、信息、金融、财务、法律、专利等方面的服务。制定和完善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策和规范,加强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检测、认定中心,为企业提供产品试验、检测服务。加强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能力,为各类创业人员和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成果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重视市场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医药销售企业GSP改造,扶持有实力的医药大企业建立区域性的药品物流贸易中心。创造条件,积极吸引境内外的各类大型企业投资建设大辐射、大批发、大集散的药品物流中心。五、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产业基地的规模性、集聚性和增长性,按照提升核心区、备足预留区、扩大辐射区的空间布局思路,进行产业基地合理布局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一)产业基地的核心区(一期建设用地)
1、核心区的地理边界和自然条件根据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挥带动作用的布局要求,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布局的基础,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核心区设在长春市南部,包括西部和东部产业发展区和综合服务区。具体的产业发展区规划是:西部产业发展区位于超达路以北,自由大路以南,硅谷大街以东,人大街以西,实际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面积为1.8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东部产业发展区位于东盛大街以东,南大路以南,南环城路以北,东环路以西,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面积为2.23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为0.77平方公里。长春南部新城是总体规划中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靠近净月风景区、新立城水库风景区,有较多水域,森林覆盖面积大,空气洁净度高,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而且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已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区。基地核心区内的道路呈方格网状形式,有南大路和卫星路两条横贯东西的主干道;有硅谷大街、前进大街、东盛大街、乐群街等南北走向的主干道,使核心区周边的道路与市区的道路网、环城高速公路等主干道相接,纵横交错,形成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在核心区内,建设用地分为已建成用地和可建设用地;前期开发建设用地已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供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基地的核心区下一步发展将以美化环境,建设数字化城区为基础建设重点。2、核心区内产业分布西部产业发展区是基地的重点发展区。现有长春生物高技术应用研究所、长生科技、金赛药业、长生基因、长春博泰生物、修正药业、长春天坛药业等51户制药企业,其中生物制药企业22户,生物研发企业5户。主要生产和研发方向是:疫苗系列产品、基因工程制药系列产品、生物中药系列产品、免疫增强剂系列产品。
区内的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是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先进创业孵化机构。目前已建成孵化场地面积21万平方米,在建32万平方米,计划2005年前再建成10万平方米,使孵化场地面积达到63万平方米。孵化资金4200万元,目前已有9户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孵化。东部产业发展区。现有香港投资的长春精优药业、美国投资的感康制药、加拿大投资的长春天地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日本投资的吉林富春制药有限公司、台湾投资的盖普药业等9户境外投资企业。有吉林新星药业、亚泰生物制药、宏达生物等22户内资制药企业。主要产品和研发方向是:P-转移因子口服液、促肝细胞生长素等。&n,bsp;3、产业综合服务区产业综合服务区位于两个集中发展区之间,区内设置研究与开发机构、人才培养机构、中介机构、商务机构以及生活居住服务机构等。区内聚集了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校。并有吉林大学几个临床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烧伤医院等一大批具有生物医药开发能力的科研院所医院。设有多个高水平的新药研发机构和国家级重点试验室。人大街的卫星广场南段,已规划为全市的国际商务和国际金融区。两侧已经开发了多个高次的住宅小区,是基地的主要经贸活动和生活居住区。沿人大街两侧将建设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办事机构、产品的检测、认定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技术及产品展览交易中心。区内按照"宏观调控、管理科学、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建立组织结构集团化、经营方式网络化、销售市场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结构。扶植发展药品经营规模化、医药零售连锁化的流通企业。搞好生物医药商务配套服务,规划建设长春生物医药信息平台和生物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二)产业基地的预留区(二期建设用地)正在进行的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开发区空间调整规划,已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具体位置是:光电产业基地以南,环城高速公路以北,八一水库以西,西环城高速公路以东,约11.5平方公里,为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用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101省道以北,102国道以东,约10平方公里,为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预留的二期发展用地。上述空间土地利用规划随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调整,今年底前报国家有关部委,明年上半年可批复。2005年生物医药产业用地已有保障,仍在已完成九通一平的一期用地内安排。(三)产业基地的辐射区辐射区的设置,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为主要目标。除城区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研、医疗、医药销售区域列入外,将周边双阳、九台、德惠、榆树、农安及兄弟城市列入辐射区,努力带动全省,形成独具特色的生物医药资源和生产基地。中长期,以全国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通过产品、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的交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格局。(四)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证质量、节约资金"的总原则,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备,在继续完善各种功能配套的同时,开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按照城市用地的布局及原则,合理结合地形,科学规划生物基地发展布局,营造一流的文化型、科技型、生态型、现代智能型的生物医药产业特定环境,一二类用地不少于10平方公里。
在居住区内建设一流的文化体育设施、服务设施以及商业、教育、医疗等机构,满足在产业区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学习、工作的需求。在环境规划上要高标准,绿化率要达到40%左右。到"十五"末期,将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干道为骨干,以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为依托的交通顺畅、便捷、安全、快速的交通网络。南部和北部预留用地的开发,根据需要合理规划,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按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特定要求,建设生态型产业新区。六、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策、投融资和人才引进、信息服务等保障措施,为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一)组织管理建立由省市领导牵头的、有各综合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统一领导基地建设和发展。设立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办公室,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制定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履行规划指导,策研究,协调服务,综合统计等管理职能,形成便捷、高效、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组建资金引导的股份制"长春生物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公司",承担基地的公共平台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综合性的服务;负责基地的引资、合资、融资等协调服务工作;依法管理运营投资、国有股份等。
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服务组,由一位管委会副主任牵头,管委会相关机构负责人参加,承担对基地生物医药企业的基础设施服务、行协调服务等工作。建立由国内外生物专家、医药专家、策专家以及大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参与的专家咨询机构;发挥长春医药行业协会作用,协调行业内外关系,为企业服务。(二)策保障加大策扶持力度。在市《关于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制定相应的配套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支持、人才流动、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有力的策支持。采取策措施,推进体制创新。对长春生物制品所等龙头企业,在整体推进改制的同时,实行灵活机制,以研发骨干人才为核心,不断裂变孵化一批新的中小企业,化整为零、整体突破。出台引导驻长中省直企事业单位与科技人员创业的策,促进科研体制改革,解决科研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出台支持鼓励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内部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策,引导基地内企业完善机制,增强活力。(三)投融资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资金采取以企业自筹为主,地方投入一块,会融资一块,争取国家支持一块的办法解决。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金融信贷、吸引外资、财支持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解决建设资金。
创造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牵线,企业为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区继续对生物医药产业给予优惠策,对重点企业一事一议,一企一策。设立专项扶持、鼓励资金。省、市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给予扶持,并随着财力的增加而逐步增加;的科技三项费用和其他资金向生物医药产业倾斜。充分利用土地转让收益,解决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产品和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建立规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退出机制。投入种子资金,引导现有风险投资公司扩大资本规模,吸引国内外大型风险投资机构进入长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信贷的支持作用。拓展担保方式,扩大对生物医药项目的信贷投入,建立重大新药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扶持制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在培训的基础上,每年争取推荐2-3户生物医药企业在境内、外的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力争5年内在证券市场形成一个长春生物医药板快,融资10-15亿元。鼓励上市公司进入生物医药产业并购重组,利用其配股,扩大资金来源。充分发挥长春市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作用,支持长春市生物医药企业进入全国各省市的产权交易系统进行产权交易。引进一批生物医药大项目、战略投资人。发挥长春在资源、人才、市场、信息和良好的城市配套条件等优势,积极吸引国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或财团,在国家策允许条件下,以各种形式在长春设立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四)人才引进重点培养、重用、引进懂技术、了解市场、会管理的生物产业领军人物,并创造条件确保特殊人才干成事业,各得其所。采取灵活方式,配强重点领导班子。完善吸引人才的策措施。营造尊重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环境。敞开大门,以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人才来长创业或短期工作。
为人才在长春创业提供援助。壮大归国人才创业园规模,扩充"海外留学人员创业风险基金";对于在长春创业的人才,打破各种限制,帮助解决生活工作等问题,为其创业提供有力资助,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的策。创造条件引进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对于引进的各类拔尖人才,给予必要的资助和补偿,给予必要的治待遇和收入保障。鼓励各类人才以技术、管理、市场资源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重视人才培养。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扩大生物医药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成人教育的招生规模,为产业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五)信息服务建立中国生物医药及北药信息数据库。逐步收集、整理、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信息,组建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市场、投资、策及决策等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