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 KB
  • 14页

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理念生物教学论复习提要一、名词解释:1、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2、概念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阐述知识的工具,通常以圆形图表或方形图表来表示。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4、难度: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在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作为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5、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它是一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列表,以教学目标为横轴,以教学内容为纵轴,填写在双向细目表中的数字,是某一教学内容范围下要测量某一教学目标时所应该命题的试题数或分值。6、生物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7、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8、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9、难度:定量刻画考生作答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难度系数,也常称为难度值。10、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11、演示技能:教学演示技能,简称演示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实物或实物的模型、标本、挂图,或通过幻灯、投影、电视等媒体展示或实验演示,说明有关事物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12、国家课程标准:14 13、STS教育:STS教育指的是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其基本思想是把学生对于自然界的理解(科学)与人造世界(技术)和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经验(社会)结合起来。14、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指的是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的一系列尝试。二、填空题:1、生物教育学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2、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此外它还有(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的性质。3、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设计思路,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4、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知识体系,生物课程标准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三个方面,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和“健康地生活”。5、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6、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标准,以(小组自评)评价为基本手段。7、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间同质,即组与组之间在实验能力、学习水平方面没有差异,起点一样;组内异质,即组内成员由各种能力、水平或个体差异性的人员组成。8、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9、我们在组建科学合作小组的时候,首先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10、合作学习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5个基本要素。11、课型一般指课的类型,它没有统一的分类。以教学任务为基点,一般分为两类:①单一课,即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教学过程某一特定阶段的教学任务,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②综合课,即在一节课内完成两个以上或全部教学阶段任务;通常用于小学中低年级。12、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与交流。13、按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根据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把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为: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14 14、讲授法有四种基本形式,讲述法,讲读法,讲解法和讲演法。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15、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2)行为动词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拒绝”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3)行为条件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环境”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4)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既提供的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三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四个单词”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16、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1)按照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时机分类: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2、诊断性测量与评价;3、终结性测量与评价。(2)按照测量与评价所参照的标准不同,可将其分为:1、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2、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3)按照测量与评价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可将其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17、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定性和定量两种不同的方法。18、生物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19、根据评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常见的有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选配题等,主观性试题常见的有问答题、证明题、计算题、实验题、操作题等。20、衡量测量与评价的质量如何,可以采用四个指标,即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难度和区分度主要针对测评的试题而言,信度和效度主要是针对整个测评而言。21、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国内相关期刊:306.《生物学教学》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生物学杂志》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生物学通报》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中学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主办。22、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一下几种:考察法,调查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23、我国生物学课程目标将技能目标分为:模仿水平和独立操作水平。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层次的要求,请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的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其中,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14 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24、现行初中生物学实验,按其实验的作用来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实验结果去验证生物学的理论和规律的验证实验;二是通过实验结果去探究生物规律的探究性实验。按照实验的组织方法来分,一般可以分为模仿式实验、分段实验、学生独立实验和边讲边实验这四种类型。25、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人文资源。26、命题计划的制定,一般包括下列三大项目:明确目标、设计双向细目表和选定题型。27、小组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国中小学教学实践。28、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29、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等内容。30、现行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学生实验,按其实验的作用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按实验的组织方法来分,一般分为(模仿式实验)、(分段实验)、(学生独立实验)和(边讲边实验)。31、教学目标的表述主要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要素。32、根据布卢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可以分成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3、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4、生物学教学中,确定教学难点应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学生活动能力)三方面考虑。35、测验编制计划一般包括下列三大项目:(明确目标)、(设计双向细目表)和(选定题型)。36、根据布卢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共分六个层次:即(知识或识记)、(理解或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37、我国高中学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分科课程。依据统一基本要求和照顾学生的兴趣、志向,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38、课程资源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人文资源)。39、教育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历史法)、(统计法)、(比较法)、(信息获取法)等。40、生物学校外活动除具有教育功能、教学功能外,还具有(完善个性)、(提高科学素养)、(服务社会)的功能。41、生物教学论,是以生物学科教育为研究的一门学科,集体的说,即以全面实现生物教育目标为目的、以相关学科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研究生物教育目标、课程、学习、教学和评价等全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42、我国台湾学者黄政杰曾提到过:学习形态主要分为个别、竞争与合作三种方式。14 43、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44、合作学习的5个基本要素是构成合作学习程序的基础,这5个要素是“积极互动,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加工”45、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学习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述、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订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其中,学生、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组成要素。46、不论是五个阶段或三个过程,它们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课本知识。47、教学评价可以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1)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按照评价基准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又称个体内差异评价)(3)按照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4)按照评价表达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48、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应具有对人类热爱的博大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的敬业奉献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49、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三个大的方面。50、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研究类型: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三、问答题:1、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总目标是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生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知识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4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2、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课程总目标):(1)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3)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4)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6)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3)能力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14 ⑴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⑵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⑶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⑷确认变量;⑸作出假设和预期;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⑺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⑻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⑼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⑽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⑾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包括10个一级主题,分别是: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4、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②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③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④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习。5、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内容:p114.(1)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新成果,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羊的诞生、现代生物工程、仿生技术等。(2)与工业、农业、林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如作物的遗传育种、发酵工程、太空育种、病虫的防治等。(3)与个人家庭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和技能,如人工呼吸技术、常见病的预防和简易治疗法、毒品的预防、艾滋病的预防、蔬菜水果的存储技术等。(4)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优生优育、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基因资源的掠夺等。6、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p100.(1)选择有现实性的内容,可增强社会责任感(2)选择有开发性的内容,可拓展思维空间(3)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被激发合作欲望(4)选择有层次的内容,可扩大合作参与面(5)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可提高合作效率7、中学生物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p86-89.(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直观性原则(3)综合化原则(4)实践性原则8、中学生物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p50-51.14 (1)生物科学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2)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4)生命健康教育价值(5)生物科学技术教育价值(6)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7)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9、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19-120.(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3)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10、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121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1)教学理论(2)教学目标(3)操作程序(4)教学评价(5)实施条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1)教学目标重在培养能力(2)教学策略重在提倡开放性(3)教学内容重在解决问题(4)教学过程重在加强实践(5)教学手段重在实现现代化11、新课程提倡的现代教学模式观:p134(1)面向全体学生(2)主体参加及全面发展(3)以学生为本(4)情感价值观12、教学模式选择的依据:p140.(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教学模式(3)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选择教学模式13、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75.(1)依据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5)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6)依据教学条件和教学效率的要求14、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p177.(1)依据教学内容(2)依据教学目标(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15、如何上好第一节实验课:188.14 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其次,倡导合作学习,实现自我管理。第三,认真做好实验的结题工作。16、教学语言技能207、演示技能217-218、板书技能216的应用原则和要点。教学语言技能:(1)学科性与科学性原则;(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3)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演示技能: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1)材料的演示要与语言的讲解恰当结合;(2)实物的演示与其他演示手段恰当结合;(3)模型的演示要做必要的说明,一般可按标本的演示方法进行;(4)必要时进行重复演示和观察挂图演示:(1)注意演示的及时性,把握好演示时间。(2)挂图、语言、文字有机结合;(3)画略图或使用辅助图配合主图。多媒体演示:(1)要保证画面质量;(2)演示时间不宜过长;(3)辅助课堂教学实验演示:(1)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2)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保证学生能够看得清楚;(3)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4)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并记录下实验现象;(5)事先练习好,确保操作无误。板书技能:(1)目标明确,针对性强;(2)语言正确,科学性强;(3)书写规范,示范性强;(4)重点突出,条理性强;(5)形式多样,趣味性强。17、讲授的基本要求:212.(1)讲授要准备充分(2)讲授要有科学性:a.科学的内容b.科学的态度c.科学的语言(3)讲授要有启发性(4)讲授要生动、形象(5)讲授要简洁(6)讲授要通俗(7)讲授要注意和谐性(8)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18、板书的类型:215.(1)提纲式;(2)词语式;(3)表格式;(4)线索式;(5)关系图式;(6)图文式19、板书的原则:216.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从教材内容出发,同时要与教学目的联系起来设计板书;②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③要注意文字、语言的规范性和示范性;④教师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在教案上。20、演示挂图应注意的问题:217.挂图演示:(1)注意演示的及时性,把握好演示时间。(2)挂图、语言、文字有机结合;(3)画略图或使用辅助图配合主图。21、实验演示应注意的问题:218.实验演示:(1)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2)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保证学生能够看得清楚;(3)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4)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并记录下实验现象;(5)事先练习好,确保操作无误22、生物课程标准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14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能力方面的目标: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23、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有哪些主要环节?(一)组织教学;(二)指导性谈话;(三)学生实验操作;(四)检查实验效果;(五)实验小结及结束清理。24、如何分析教材?分析教材要在“通读、熟读、精读”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全方位来进行。(1)从整体上领会教材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发展、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的发展等方面,打破了原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在初中以“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为重点,构建起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高中则以模块为基础,精选和突出若干内容,确立“生物科学素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2)从结构上分析教材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由知识结构的主线和教学目标的主线共同组成。理清教学主线,有利于增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序性和整体性,从而为确定教学的起点、程序和策略提供依据。第一纵行是课题,第二纵行是含有重点、难点的知识主线,第三纵行是是教学目标主线。教学目标主线确定后,就可以规定目标的深度。(3)从内容上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以及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以便学生将新学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知识的逻辑系统一般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要素分析、层次分析和网络分析。例如“植物新陈代谢”的逻辑系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是植物新陈代谢代谢的几个要素,对它们的分析叫要素分析;水分代谢——植物吸水——渗透吸水或吸胀吸水,显示了知识的层次结构,对它们的分析叫层次分析;植物的新陈代谢知识构成了知识网,对它们的分析叫网络分析。这三种分析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设计多种适当的教学活动,形成一条清晰的授课思路。(4)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一节课中,教学的重点是指最主要、最本质、带有主导作用的关键性知识。重点性知识一般与相关的学习活动相匹配,所以许多学习活动也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如实验、探究等。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便利与否以及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所以重点、难点不是一回事,重点不一定难,难点也不一定很重要,但有时二者也会重叠,重点也是难点。确定难点一般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活动能力三方面考虑。如由于知识抽象而学生缺少感性认识造成的难点,这是从知识的深度上确定的;由于知识深奥而学生又缺乏阶梯性知识造成的难点,这也是从知识的深度上确定的;由于知识过于陌生而学生缺乏知识准备造成的难点,这不是由于知识本身太难了,而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造成的;由于探究活动中经验的缺乏、资源的欠缺、思路的狭窄、意志的软弱等造成的难点,这是从学生的活动能力上确定的。14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当今生物学教育强调“科学为大众”,新高中课程还有一个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引入科学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知识是与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并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正在学着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教学联系实际的因素很多,如联系大自然实际、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联系自身发育实际、联系社会问题实际等。(6)分析教材的育人因素25、教案的编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课题(2)教学理念(3)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4)教学目标(5)教学重点、难点(6)授课类型(7)课时分配(8)教学方法手段(9)教学用具(10)活动安排(11)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2)教学过程(13)教学后记等。26、评课、说课的内容:评课:(1)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2)评教材处理(3)评教学目标(4)评教学重点难点(5)评教学方法手段(6)评教学媒体(7)评教学内容(8)评学法指导(9)评教学环节(10)评教学效果(11)评教师素质(教学基本功)(12)评教学特色(13)评板书设计说课:(1)说教材分析(2)说教学思想(3)说学生分析(4)说教学目标(5)说重点、难点(6)说教学方法手段(7)说学法指导(8)说教学过程(9)说教学内容(10)说板书设计(11)说教学效果27、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依据教学目标、兼顾多重目标、采用多元方法、进行多次评价、重视反应过程、善用评价结果。28、说明生物学教学中运用演示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运用演示技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针对性和目的性;②实用性和鲜明性;③示范性和可靠性;④演示与讲授统一性。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从教材内容出发,同时要与教学目的联系起来设计板书;②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③要注意文字、语言的规范性和示范性;④教师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在教案上。教学语言技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②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③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29、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价值有哪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30、请你列举与生物学教学相关的五种期刊的主办单位和期刊名称。  《生物学教学》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生物学杂志》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生物学通报》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中学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主办。31、什么是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包括哪些环节?14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32、说明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实物、标本、模型作为直观教具的优点和不足。标本作为直观教具的优点和不足。优点: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可用缩时的方式表现复杂长过程的概貌;可表现同类生物体的比较解剖学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足:容易失去真实色泽和生活动态特征;小体积的标本信息传递面受限制。模型作为直观教具的优点和不足。优点: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和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关系;能显示生命活动过程的关键环节及特征;能显示生物界发展变化过程;能反映生态学关系;容易说明物体的三维空间结构;可以拆卸、重组。不足:不能作为全真替代物;常带有非真实性特征;细微之处演示效果不好。实物作为直观教具的优点和不足。优点:真实、具体、有生命性;能反映生物体的形态、习性、运动情况、活动过程、生活状态和一些可见功能;能显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进行实验的首选材料。不足:不便演示构造和生理;不易控制;受时空、个体大小、保护生态的限制。33、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板、个人主页、网上动植物园、专业网站数据库、网上课程和教师互动等。34、生物学教学中,备课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教学理论;(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对象(学生);(5)教学经验;(6)环节条件;(7)课程标准35、生物学教学中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有哪些?生物学课程资源既包含了生物学的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含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相关能力等无形的资源,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教学设备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生物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生物学科技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2)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良种场、养殖场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等都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3)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可以利用。(4)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5)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6)信息化课程资源在生物学课程资源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包括使用各种生物学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学教育资源等。36、教学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依据教学目标、兼顾多重目标、采用多元方法、进行多次评价、重视反应过程、善用评价结果。37、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材的核心。教学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重点来自教材,教学难点来自学生。教学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不一定是教学重点。14 38、生物学教学中,备课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教学理论;(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对象(学生);(5)教学经验;(6)环节条件;(7)课程标准39、应从哪些方面评价一堂课?①评教学思想;②评教学目标;③评处理教材;④评教学内容;⑤评教学程序(教学环节);⑥评教学方法和手段;⑦评学法指导;⑧评教学效果;⑨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素质);⑩评教师个性(教学特色)。40、结合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阐述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41、根据提供的高中生物学“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的教学内容,请按照教学目标的书写要求,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新陈代谢的概念。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分析,通过“新陈代谢”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不同生物的代谢类型,学会分析和判断事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3.理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在同一细胞内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从进化角度理解生物的四种基本代谢类型,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2.通过分析自然界各种代谢类型的生物,教育学生热爱环境、热爱自然。3.以“同化——异化”实例讨论,引导学生要辩证统一地看问题,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42、请你阐述我国7-9年级或10-12年级学段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14 我国7-9年级学段的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我国10-12年级学段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43、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根据GB7714推荐的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制格式,请按规范分别写出生物学论文写作中,著作、期刊文章文献类型的注录格式。①著作[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②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44、《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宗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3)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4)反应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5)初中、高中整体设计高中生物课程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45、生物课程设计的原则(1)遵循生物课程标准(2)体现生命科学的特点(3)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4)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6、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其价值是为了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作出贡献,这一认识是构建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同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制定,还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此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初、高中的衔接。初、高中生物课程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上有很强的一致性,在内容上实现互补和递进。47、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在知识方面,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在能力培养方面。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创新和实践能力出发,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注意渗透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