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00 KB
- 1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原核细胞的质膜与真核细胞的质膜相比,有何特点?原核细胞质膜具有多功能性,真核细胞质膜主要负责物质交换与信息传递。2相差显微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环形光阑:位于光源与聚光镜之间相差板:物镜后加了有涂有氟化镁的相差板,可将直射光或衍射光的相位推迟1/4λ。3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不同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用激光作光源,进行逐点或逐行的快速扫描,并成像。分辨力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3倍,可重构样品的三维结构。而普通光学显微镜所用光源是普通光源。4红细胞膜蛋白的种类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红细胞膜蛋白主要包含有:血影蛋白,锚蛋白,带3蛋白,带4.1蛋白,肌动蛋白,血型糖蛋白。血影蛋白:膜骨架的主要成分,由α,β亚基构成二聚体,在维持膜的形态以及固定其他膜蛋白的位置方面发挥作用。肌动蛋白:膜骨架的主要成分,肌动蛋白纤维上有多个与血影蛋白结合的位点。血型糖蛋白:不参与维持红细胞形态,与带4.1蛋白结合,促使膜骨架与膜蛋白相连。带3蛋白:是整合膜蛋白,具有阴离子转运功能锚定蛋白含有两个功能性结构域,一方面连接血影蛋白,一方面连接带3蛋白。带4.1蛋白:是膜骨架成分,促使血影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5为什么说生物膜的功能是由蛋白质决定?膜蛋白约占膜的40%~50%,有50余种膜蛋白;在不同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及含量有很大差异。有的含量不到25%,有的达到75%;一般来说,功能越复杂的膜,其上的蛋白质含量越多。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30%左右的为膜蛋白。根据与膜脂结合的不同方式可分为:1)外在膜蛋白:外周膜蛋白,膜周边蛋白2)内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3)脂锚定膜蛋白:6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有何特点?载体蛋白为多次跨莫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改变构象介导物质的跨莫运输。载体蛋白既可介导被动运输,也可介导逆浓度梯度或者化学梯度的主动运输。载体蛋白又称通透酶,具有酶的部分特性。7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各有何特点?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的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与某种释放能量的过程相藕联。8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如何实现的,有何生物学意义?受体介导的包吞作用是大多数动物细胞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从胞外液摄取特定大分子的有效途径。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首先与细胞表面互补性的受体结合,形成受体—大分子复合物并引发细胞质膜局部内化作用。首先是该处质膜部位在网格蛋白参与下形成有被小窝,然后是深陷的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它既可保证细胞大量的摄入特定的大分子,同时又避免了吸入细胞外大量的液体。9分子伴侣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参与新生肽链折叠与装配;参与蛋白跨膜运送;修复热变性蛋白
10线粒体呼吸代谢过程中NADH的作用是什么?作用是催化NADH的2个电子传递至辅酶Q,同时将4个质子由线粒体基质转移至膜间隙11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有几个亚基,分别是如何合成的?一般由多个大亚基(Lsu)和小亚基(Ssu)组成,一个大亚基的羧基末端为另一个大亚基氨基末端部分覆盖,形成漏滴状的活性中心,Mg2+矿参与其中。Mg2+与亚基中的3个氨基酸残基所含有的氧原子发生作用,它们分别是氨甲酰化的Lys。、侧链Aspl,,和Glul94。小亚基远离活性中心,其含有4个反向平行的口折叠和2个oc螺旋,B折叠和0c螺旋的核心含有疏水的氨基酸残基及与大小亚基相互作用有关的保守氨基酸残基.12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膜脂是如何合成的?答:膜脂主要包括甘油磷脂、鞘脂和固醇三种基本类型。内质网合成细胞所需包括磷脂和固醇在内的几乎全部膜脂。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磷脂、固醇借助磷脂转位蛋白或转位酶由细胞质基质侧转向内质网腔面,磷脂与磷脂交换蛋白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复合物进入细胞质基质,通过自由扩散,直到遇到线绿体和叶绿体膜上的靶膜,磷脂交换蛋白把磷脂卸载下来,并安插在膜上。固醇与鞘脂以及膜脂的其他成分以类似的方式合成并转运至叶绿体、线粒体膜上并形成膜脂。13蛋白酶体的是如何降解蛋白质的?泛素化和定靶:需要被蛋白酶体降解的蛋白质会先被连接上泛素作为标记,即蛋白质上的一个赖氨酸与泛素之间形成共价连接。去折叠和移位:泛素化后的蛋白质(以下称为底物蛋白)被19S调节颗粒所识别,然后,底物蛋白必须进入20S核心颗粒的内部孔道,以便与位于其中的水解活性位点接触。底物蛋白在进入核心颗粒之前必须至少部分去折叠。将去折叠的蛋白质传递进入核心颗粒的过程被称为“移位”(translocation),而移位必须发生在去泛素化之后。蛋白质的降解由20S核心颗粒中的β亚基进行,其机制被认为是苏氨酸依赖的亲核攻击。这一机制可能需要有一个结合的水分子参与活性的苏氨酸上羟基的去质子化。降解发生在核心颗粒中间的两个β环内的孔道里,一般不生成部分降解的产物,而是将底物蛋白完全降解为长度一定的肽段;肽段的长度一般为7-9个残基,但根据生物体和底物蛋白的不同,长度范围可以从4-25个残基不等。14、内体是如何形成的,其功能是什么?内体有初级内体(earlyendosome)和次级内体(lateendosome)之分,内体的主要特征是酸性的、不含溶酶体酶的小囊泡。次级内体中的pH呈酸性,且具有分拣作用。内体膜上具有ATPase-H+质子泵,利用H+质子的浓度,保证了内部pH的酸性溶酶体酶运输小泡与次级内体的融合及次级内体的分选作用功能:内吞物质的分选15内质网是如何完成膜蛋白和细胞器内可溶性蛋白质合成的?蛋白质转入内质网合成至少涉及5种成分: ①信号肽②信号识别颗粒(SRP)③SRP受体④停止转移序列 ⑤转位因子 蛋白质转入内质网合成的过程: 信号肽与SRP结合→肽链延伸终止→SRP与受体结合→SRP脱离信号肽→肽链在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同时信号肽引导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腔→信号肽切除→肽链延伸至终止→翻译体系解散。这种肽链边合成边向内质网腔转移的方式,称为co-translation(共转移)。16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的种类及其分布。附着核糖体,主要是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即分泌蛋白,如抗体、酶原、消化酶或蛋白质类的激素等;
游离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多半是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或供细胞本身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分子(包括酶分子)即胞内蛋白,如染色体上的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及细胞质基质中的酶。此外还合成某些特殊蛋白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17信号肽与信号斑有何区别?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答:信号肽是位于蛋白质的N端,引导新和成的肽链转移到内质网上,由氨基酸残基组成。决定新生肽链在细胞中的定位或决定某些氨基酸残基修饰的一些肽段, 信号斑是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是蛋白质的分拣信号,可引导蛋白质抵达细胞特定部位。18蛋白质分选的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答: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指在细胞质基质合成的蛋白质转运至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 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 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 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19、被膜小泡有几类?其各自特点是什么?小GTP结合蛋白是如何参与被膜小泡形成的?copⅡ包被膜泡 ,copⅠ包被膜泡和网格蛋白∕接头蛋白 包被膜泡。copⅡ包被膜泡介导细胞内顺向运输,即负责 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位置运输。copⅡ包被由下列蛋白 组分形成,小分子gtp结合蛋白Sar1,Sec23∕Sec24复合 物,Sec13∕Sec31复合物以及大的纤维蛋白Sec16。cop Ⅱ包被膜泡是通过胞质可溶性copⅡ包被蛋白在供体膜出 芽时聚合而成的,胞被装配的聚合过程收小分子GTP结合 蛋白Sar1调控。copⅠ包被膜泡介导细胞内膜泡逆向运输 ,负责从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到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以及从高 尔基体顺面网状区到内质网的膜泡转运,包括再循环的膜 质双层、内质网驻留的可溶性蛋白和膜蛋白,是内质网回 收错误分选的逃匿蛋白的重要途径。网格蛋白∕接头蛋白 包被膜泡介导几种蛋白质分选途径,包括从高尔基体TGN 向胞内体或向溶酶体黑体血小板囊泡和植物细胞液泡的运 输。另外,在受体介导的胞吞途径中还负责将物质从细胞 表面运往胞内体转而到溶酶体的运输。小分子GTP结合蛋白Rab20在分子水平上解释膜泡运输和融合的机制?答衣被小泡沿着细胞内的微管被运输到靶细胞器,马达蛋白水解ATP提供运输的动力。各类运输小泡之所以能够被准确地和靶膜融合,是因为运输小泡表面的标志蛋白能被靶膜上的受体识别,其中涉及识别过程的两类关键性的蛋白质是SNAREs和Rabs。其中SNARE介导运输小泡特异性停泊和融合,Rab的作用是使运输小泡靠近靶膜21.G蛋白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生物学功能.G蛋白是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的简称,位于质膜内胞浆一侧由Gα、Gβ、Gγ三个亚基组成。分为两类:一是三聚体G蛋白,二是单体G蛋白(功能在老师ppt上找不到)22分子开关的种类及其活性调节。 一类是GTPase开关蛋白信号诱导的开关调控蛋白从失活态向活化态的转换,由鸟苷酸交换因子(GEF)所介导,GEF引起GDP从开关调控蛋白释放,继而结合GTP并引发开关调控蛋白构象改变使其活化。随着结合GTP的水解形成GDP和Pi,开关调控蛋白又恢复成失活的关闭状态。GTPase
促进(活化或激活)蛋白(GAP)和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促进GTP水解而受到抑制,鸟苷(酸)解离抑制物(GDI)抑制水解。第二类为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水解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靶蛋白的活性。23信号分子及其受体的不同类型和特点。(1)信号分子类型:①脂溶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②水溶性信号分子:生长因子(蛋白质和肽类)、局部化学递质、神经递质③气体性信号分子:NO、CO(脂溶性)特点:①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可直接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②水溶性信号分子(如蛋白质和肽类激素):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经膜上的信号转换机制实现信号传递,所以这类信号分子又称为第一信使。其转换方式主要有:1.激活膜受体的激酶活性;2.激活配体门通道;3.引起第二信使的释放。③气体性信号分子: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的生理过程,影响细胞行为。(2)受体类型:细胞内受体,细胞表面受体。前者与脂溶性信号分子结合,后者与水溶性信号分子结合。①细胞内受体:为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所激活。性质属于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胞内受体超家族)。②细胞表面受体:为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24肌醇磷脂信号通路中两个第二信使是如何形成的?答: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Gq蛋白,然后由Gq蛋白激活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β(PLCβ),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二种第二信使,称为“双信使系统”25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是如何实现的?答: ①酪氨酸激酶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活性。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位于膜内区段上的PTK激活,进而使自身肽链和膜内蛋白底物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经胞内一系列信息传递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核内基因转录过程的改变以及细胞内相应的生物效应。大部分生长因子、胰岛素和一部分肽类激素都是通过该类受体信号转导。②鸟苷酸环化酶受体可催化形成第二信使cGMP,cGMP可激活依赖性蛋白激酶G,而蛋白激酶G可作用于靶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引发细胞反应。26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的信号转导途径是如何实现的?答: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NO的生成细胞,NO激活靶细胞内具有鸟甘酸环化酶活性的NO受体,内源性NO由NOS催化合成后,扩散到相邻细胞,与鸟甘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结合,导致酶活性增强和cGMP水平增高。通过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G活化,抑制肌动-肌球蛋白复合体信号通路,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27信号转导过程中,有几类蛋白激酶,各有何特点?答:(一)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ThrPK):是一大类特异地催化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磷酸化的激酶家族,参与多种信号转导过程。包括以下6类:①蛋白激酶A(PKA)PKA由两个催化亚基C和两个调节亚基R所构成
PKA参与cAMP介导的转录水平调控。PKA的其它(下游)底物:①多种代谢相关酶②核内组蛋白和非组蛋白③膜蛋白等。②蛋白激酶C(PKC)-Ca2+激活的/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调节:可被Ca2+,DAG和磷脂酰丝氨酸激活.TPA(佛波酯)也可激活.PKC分子由N-端的调节区和C—端催化区(亲水的蛋白激酶结构域)所组成。③、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K):Cam-PKII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激酶④。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G):功能:调节胞内钙离子⑤,DNA依赖的蛋白激酶(DNA-PK)::结合游离DNA片段后被激活⑥.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二)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proteinkinase,TPK):特异地催化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在细胞生长,分化和转化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以下2类:①、经典的src激酶家族:原癌基因c-src蛋白产物Src是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它有三个基本结构域:从C-端至N--端依次为SH1、SH2,SH3(SH=srchomolog)。②、JAK嫩酶家族:JAK激酶家族包括Jakl,Jak2,Jak3,Tyk2等,Jak激酶具有一个TPK结构域和一个激酶样结构域,它们与Src的TPk激酶结构域具有同源性,但JaK激酶没有SH2,SH3结构域;Jak激酶主要参与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28分子开关有哪两类,是如何参与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的?答:(1)第一类开关蛋白为GTPas开关蛋白(G蛋白,GTP结合蛋白):分为三聚体G蛋白和单体G蛋白(如Ras蛋白和类Ras蛋白)作用机制:①结合GTP而活化,结合GDP而失活。②鸟苷(酸)交换因子(GEF)促进GDP释放,GTP结合而活化;③GTPase促进(活化或激活)蛋白(GAP)和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促进GTP水解而受到抑制,鸟苷(酸)解离抑制物(GDI)抑制水解。(2)第二类开关蛋白为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作用机制:①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而激活(开启);①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而失活(关闭)29类固醇信号转导通路是如何转导和放大信号的?答:这类信号分子与血清蛋白结合运输至靶细胞并扩散跨越质膜进入细胞内,通过核孔与特异性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并改造受体构象,激素—受体复合物与基因特殊调节区又称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影响基因转录。30微管和微丝所参与的细胞运动功能有何不同,是如何实现的?答:微管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1)参与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微管具有一定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抗压和抗弯曲,这种特性给细胞提供了机械支持力。(2)参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的形成。中心粒是由9组三联管构成的一个圆筒状结构,其和中心粒周围物质组成中心体,而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纤毛的节律摆动和鞭毛的波击活动都与其轴丝微管的特殊结构直接相关。(3)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这一功能需要微管马达蛋白(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的参与。己发现某些细胞内一些颗粒物质及大分子物质,均沿微管分布的极性而运动,如视网膜内色素上皮细胞的色素颗粒的移动。(4)维持细胞器的位置,参与细胞器的位移。如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位置的固定,线粒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位移都需要微管的帮助,也需要微管马达蛋白的
参与(5)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微管是组成纺锤体的主要成分,通过微管的聚合解聚,使染色体有规律移动,完成核分裂。(6)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现己证明微管参与许多信号转导通路,如Hedgehog、Wnt和Erk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31.鞭毛和纤毛的运动与肌纤维的运动相比,有何特点?纤毛和鞭毛的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二联管的B微管接触,促进同动力蛋白结合的ATP水解,并释放ADP和Pi;由于ATP水解,改变了A微管动力蛋白头部的构象,促使头部朝向相邻二联管的正极滑动,使相邻二联管之间产生弯曲力;新的ATP结合,促使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B微管脱离;ATP水解,使动力蛋白头部的角度复原;带有水解产物的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二联管的B微管上的另一位点结合,开始下一个循环。每个肌纤维含有大量直径1~2μm的纤维状结构,称为肌原纤维,它们平行排列,纵贯肌纤维全长,在一个细胞中可达上千条之多。每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呈现规则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带和暗带;而且在平行的各肌原纤维之间,明带和暗带又都分布在同一水平上;暗带的长度比较固定,不论肌肉处于静止、受到被动牵拉或进行收缩时,它都保持1.5μm的长度;在暗带中央,有一段相对透明的区域,称为H带,它的长度随肌肉所处状态的不同而有变化;在H带中央亦即整个暗带的中央,又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M线。明带的长度是可变的,它在肌肉安静时较长,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可因肌肉所受的被牵引而变长;但明带在肌肉收缩时可变短。明带中央也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z线(或z盘)。目前已经肯定,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32微管和微丝组装和去组装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哪些药物可抑制微管和微丝的装配?微丝的去组装:溶液中含有适当浓度的Ca2+,而Na+,Mg2+的浓度很低微丝的组装:溶液中含有ATP,Mg2+以及较高浓度的Na+,K+微管的组装: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GTP、Mg2+和合适的温度微管的去组装:低温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抑制微丝的装配;秋水仙素,紫杉醇抑制微管的装配33动粒和着丝粒的区别,各有何功能?答:着丝粒是真核生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的一种“装置。功能:使复制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可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动粒是由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期间特别装配起来的、附着于主缢痕外侧的圆盘状结构,内侧与着丝粒结合,外侧与动粒微管结合。功能:在细胞有丝分裂S期期间,染色体自我复制,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各自的方向相反的动粒结合在一起。在分裂中期到分裂后期的转变中,姐妹染色单体各自分离,各染色单体上的独立动粒驱动它们向纺锤体的两极运动,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34核孔复合体的结构与其物质转运功能有何特点?定义:镶嵌在核孔上的复杂结构1)胞质环:外环,位于核孔边缘胞质面侧,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并伸向胞质;2)核质环:内环,内环上对称连有8条纤维,形成核蓝结构3)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8重对称。辅可进一步分为3个结构域:柱状亚单位:位于核孔边缘,连接内外环,起支持作用腔内亚单位:接触核膜部分的区域。环带亚单位:在柱状亚单位之内,靠近核孔复合体中心部位。4)柱(中央栓):位于核孔中心,呈颗粒或棒状。
功能上,核孔复合体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功能:1)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双功能: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双向性:入核和出核2)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运输3)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表现在:①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②是信号识别和载体介导的过程;③双向性:蛋白质的入核;RNA和核糖体亚单位的出核4)亲核蛋白与核定位信号5)亲核蛋白入核转运的步骤结合:需NLS识别并结合importin;转运:需GTP水解提供能量6)核质蛋白向细胞核的输入可描述如下:①蛋白与NLS受体,即imporinα/β二聚体结合;②货物与受体的复合物与NPC胞质环上的纤维结合;③纤维向核弯曲,转运器构象发生改变,形成亲水通道,货物通过;④货物受体复合体与Ran-GTP结合,复合体解散,释放出货物;⑤与Ran-GTP结合的imporinβ,输出细胞核,在细胞质中Ran结合的GTP水解,Ran-GDP返回细胞核重新转换为Ran-GTP;⑥imporinα在核内exportin的帮助下运回细胞质7)转录产物RNA的核输出,转录后的RNA通常需加工、修饰成为成熟的RNA分子后才能被转运出核。35核定位信号区别与信号肽的特点是什么?核定位信号的特点:(1)核心NLS(核定位信号)由含4个赖氨酸或者精氨酸的六肽构成;(2)不含酸性氨基酸和大分子的氨基酸;(3)核心NLS的旁侧为脯氨酸或甘氨酸;(4)旁侧顺序中部存在疏水氨基酸以保证NLS位于蛋白质的分子表面。(P232)信号肽的特点:多位于肽链的N端,由大约20个氨基酸构成;形成一个两性α螺旋,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和不带电荷的疏水氨基酸残基分别位于螺旋的两侧;对所牵引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P138)入核信号与导肽的区别在于: ①由含水的核孔通道来鉴别; ②入核信号是蛋白质的永久性部分,在引导入核过程中,并不被切除, 可以反复使用, 有利于细胞分裂后核蛋白重新入核。37.染色质的多级结构模型和袢环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染色质的多级结构分为四个级结构。由DNA与组蛋白组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体的一级结构。在有组蛋白H1的存在下,有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25-30nm,螺距12nm的螺旋管。螺旋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判明单位线是由螺旋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μm的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旋管。这是三级结构。超螺旋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长2-10μm的染色单体,即是染色质的四级结构。(2)袢环模型认为:30nm的染色线折叠成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伸出,构成放射环,即染色体的骨架-放射结构模型。38.rRNA有几类,是如何合成和加工的?答:rRNA有真核细胞rRNA和原核细胞rRNA。
原核生物的rRNA分三类:5SrRNA、16SrRNA和23SrRNA。真核生物的rRNA分四类:5SrRNA、5.8SrRNA、18SrRNA和28SrRNA。原核生物rRNA基因转录时,首先形成一个大的前体rRNA,然后剪切成三种rRNA,和蛋白质结合,组成核糖体。真核生物有4种rRNA,其中三种rRNA的基因是位于核仁区,在RNA聚合酶I的催化作用下转录成前体rRNA,然后经过加工形成rRNA,构成核糖体。39核孔复合体(NPC)的结构怎样?其与物质转运有何关系?核孔复合体主要有下列结构组分:①、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伸向胞质;②、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又称内环),环上8条纤维伸向核内,并且在纤维末端形成一个小环,使核质环形成类似“捕鱼笼”(fish-trap)的核篮(nuclearbasket)结构;③、辐由核孔边缘伸向核孔中央,呈辐射状八重对称,该结构连接内、外环并在发挥支撑及形成核质间物质交换通道等方面起作用;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可进一步分为三个结构域:⑴柱状亚单位:主要的区域,位于核孔边缘,连接内、外环,起支撑作用;⑵腔内亚单位:柱状亚单位以外,接触核膜部分的区域,穿过核膜伸入双层核膜的膜间腔;⑶环带亚单位:在柱状亚单位之内,靠近核孔复合体中心的部分,由8个颗粒状结构环绕形成核孔复合体核质交换的通道。④、中央栓位于核孔的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又称为中央颗粒,由于推测它在核质交换中起一定的作用,所以又把它称做转运器(transporter)关系: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表现在它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i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40与信号肽相比,核定位信号(NLS)有何特点,其完成物质转运功能还需要哪些蛋白质分子协助?典的核定位信号由核心NLS及其旁侧的调控顺序构成。其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决定了信号的强弱,通常碱性氨基酸形成强的入核信号,而中性或酸性氨基酸的存在会减弱其信息的强度以致成为不完全的NLS。核心的NIS旁侧为调控顺序,以多个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为特征。这些羟基氨基酸残基是胞内多种激酶磷酸酶系统的靶点,通过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调节NLS信号的强度。其入核转运功能还需要importinα、importinβ、Ran、NTF2等蛋白质分子41同源染色体交换和基因重组在细胞水平上是如何实现的?答:同源染色体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的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紧密结合,发生等位基因之间部分DNA片段的交换和重组,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的组合。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I,在此时期,同源染色体对分离并向两极移动,解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是一个随机分配,自由组合的过程,因而到达两极的染色体会出现众多的组合方式。42减数分裂前期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减数分裂前期Ⅰ持续时间长。细线期,为前期I的开始阶段。首先发生染色质凝缩,染色质纤维逐渐螺旋化、折叠,包装成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细纤维样染色体结构。偶线期,主要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
粗线期,在粗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凝缩,变粗变短,并与核膜继续保持接触。同源染色体仍紧密结合,并发生等位基因之间部分DNA片段的交换和重组,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的组合。双线期,重组阶段结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仅留几处相互联系。同源染色体的四分体结构变得清晰可见。终变期,染色体重新开始凝集,形成短棒结构。43抑癌基因的种类及其各自的功能。种类:①转录调节因子,如Rb、p53;②负调控转录因子,如WT;③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如p15、p16、p21;④信号通路的抑制因子,如rasGTP酶活化蛋白(NF-1),磷脂酶(PTEN);⑥DNA修复因子,如BRCA1、BRCA2。⑥与发育和干细胞增殖相关的信号途径组分,如:APC、Axin等。功能:①偶连细胞周期与DNA损伤,即只要细胞有DNA损伤那么细胞将不会分裂。如果DNA损伤被修复,那么细胞周期可以继续运行。②如果DNA损伤未被修复,那么细胞将起始凋亡程序,以解除这类细胞可能对机体造成的危害。③与细胞黏着有关的某些蛋白质乐意防止肿瘤细胞的扩散,阻止接触抑制的丧失并抑制转移,这类蛋白质起转移抑制者的作用。44癌细胞的基本特征1、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核质比例大,分裂速度加快2、具有侵润性和扩散性,癌细胞之间粘着性降低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4、表达谱改变或蛋白质活性5、改变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失去接触抑制的特性45癌细胞的形态特征答: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通常比它的源细胞体积要大,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核形态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现象.核内染色体呈非整倍态,某些染色体缺失,而有些染色体数目增加.正常细胞染色体的不正常变化,会启动细胞凋亡过程,但是在癌细胞中,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出现障碍,也就是说癌细胞具有不死性46.癌细胞的生理生化特征1.细胞周期失控,能持续的分裂与增殖。2.具侵润性和扩散性,易侵润其他健康组织,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途径转移并在其他部位黏着增值。3.接触抑制丧失,而肿瘤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4.去分化现象,当组织恶变成癌之后,细胞的多种表型又回到了胚胎细胞的表型。 5.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是因为自分泌或其细胞增殖的信号途径不依赖于生长因素。 6.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都增强,但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甚至可夺取7.正常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结果可使机体处于严重消耗的恶病质状态。 8.线粒体功能障碍,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是糖酵解途径获取能量。 9.可移植性,正常细胞移植到宿主体内后,由于免疫反应而被排斥,多不易存活。47、有哪几类分子参与MPF的活性调节?
答:有cdc2的基因产物与cdc13的基因产物结合形成异二聚体; Cdk的Thr161处于去磷酸化状态; Cdk的Thr14和Tyr15处于去磷酸化状态。找了一个下午,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每个字都懂48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哪些?1、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对细胞分化的影响。2、胞外信号分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3、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4、细胞记忆与决定。5、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6、染色体变化与基因重排对细胞分化的影响49、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脊索的形成,神经管的形成,发育进程中神经干细胞的维持,神经管细胞的分化。50、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形态特征是什么?答:细胞凋亡: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如微绒毛等消失,细胞间接触消失,细胞膜依然完整,仍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质中,线粒体大体完整,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内质网囊腔膨胀,与质膜融合;细胞核内染色质固缩,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沿着核膜分布。染色质片段和细胞器等被细胞膜包裹形成许多泡状或芽状的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最重要的特征是整个过程中细胞膜始终保持完整,细胞内含物不泄露到细胞外,因此不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坏死:细胞质出现空泡,细胞质膜破损,细胞内含物,包括膨大和破碎的细胞器以及染色质片段释放到胞外,细胞坏死中染色质不发生凝集,而是被随机降解,电泳时会出现“拖尾”现象,可以利用这个区分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51、BCL-2家族的组成及其各自的生物功能。答:(1)、Bcl-2家族成员分为3个亚族:Bcl-2亚家族,包括Bcl-2,Bcl-XL,Bcl-w,Mcl-l等。生物功能: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2)、Bax亚家族:包括Bax,Bak,Bok。生物功能:作用与Bcl-2亚家族的作用相反,可促进细胞凋亡。(3)、BH3亚家族:包括Bad,Bid,Bik,Puma,Noxa等。生物功能:充当细胞内凋亡信号的“感受器”,作用也是促进细胞凋亡。52.细胞凋亡的内源途径和外源途径分别是如何实现的?答:在哺乳动物细胞中,caspases依赖性的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引发:由死亡受体起始的外源途径和由线粒体起始的内源途径。①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起始于死亡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死亡配体主要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成员。TNF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诱导细胞凋亡和诱发炎症反应是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死亡配体的生物学功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来实现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引起Fas(Fas是死亡受体家族中的代表成员)的聚合,聚合的Fas通过胞质区的死亡结构域招募接头FADD和caspase-8酶原,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caspase-8酶原在复合物中通过自身切割(同性活化)而被激活,进而切割效应caspase——caspase-3酶原,产生有活性的caspase-3,导致细胞凋亡。另一方面,活化的caspase-8还通过切割信号分子Bid将凋亡信号传递到线粒体,引发凋亡的内源途径,使凋亡信号进一步扩大。通过以上途径,产生Fas配体的杀伤性T淋巴细胞可以诱导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发生凋亡;而被损伤的细胞可以通过自己产生的Fas配体和蛋白,导致自身凋亡。
②在细胞凋亡的内源途径中,线粒体处于中心地位,当细胞受到内部凋亡信号或外部凋亡信号刺激时,胞内线粒体的外膜通透性会发生改变,向细胞质中释放出凋亡相关因子,引发细胞凋亡。第十七章53桥粒和半桥粒与黏着带和黏着斑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答:桥粒和半桥粒不同之处:桥粒是相邻细胞间的一种斑点状黏着连接结构。其质膜下方有盘状斑,与10nm粗的中间丝相连,使相邻细胞的细胞骨架间接地连成骨架网。半桥粒在结构上类似桥粒,位于上皮细胞基面与基膜之间,它与桥粒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只在质膜内侧形成桥粒斑结构,其另一侧为基膜;②穿膜连接蛋白为整合素而不是钙粘素,整合素是细胞外基质的受体蛋白;③细胞内的附着蛋白为角蛋白。黏着带和黏着斑的不同之处:(1)黏着带是细胞-细胞间黏着的一种方式; 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靠钙黏着蛋白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 黏着带处相邻细胞质膜的间隙为20~25nm, 介于紧密连接和桥粒之间。 (2)黏着斑肌动蛋白纤维通过整联蛋白同细胞外基质(如纤粘连蛋白)而不是与另一个细胞的表面相连。 54胞外基质中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答:糖胺聚糖蛋白聚糖结构特征糖胺聚糖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不分支的长链多糖,其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另一个是糖醛酸。由于其糖基通常带有硫酸基团或羧基,因此糖胺聚糖带有大量负电荷。蛋白聚糖由糖胺聚糖与核心蛋白的丝氨酸残基共价连接形成的大分子,其糖含量可达90%-95%。一个核心蛋白上可连接数百个不同的糖胺聚糖形成蛋白聚糖。此外,它还具有多态性。生物学功能由于高度亲水性的糖胺聚糖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因而能够吸引大量的阳离子,这些阳离子再结合大量的水分子。结果,糖胺聚糖就像海绵一样吸水膨压,赋予胞外基质抗压能力。同时它们能够形成多孔的水合胶体,为组织提供了机械支撑作用。蛋白聚糖借助连接蛋白以非共价键的形式与透明质酸结合形成很大的复合物,赋予了软骨凝胶样特性和抗变形能力,此外,蛋白聚糖和多种生长因子结合,有利于激素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有效完成信号转导;并非所有的蛋白聚糖都形成巨大的聚合物,但同样在信号转导以及信号分子活性与分布的调节等面发挥重要的作用。55细胞壁的组成及其各自的生物学功能。答:(1)纤维素,纤维素分子为细胞壁提供了抗张强度(2)半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支有助于将微原纤维彼此连接或介导微原纤维与其他基质成分(例如果胶质)连接(3)伸展蛋白,细胞壁中的伸展蛋白除了作为结构成分与细胞外基质外,还有防病抗逆的功能(4)木质素,当次生细胞壁形成时,木质素开始合成,并以共价键与细胞壁多糖交联,大大增加了细胞壁的强度与抗降解力56细胞外基质中胶原和粘着蛋白(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有何不同点?答:(1)纤连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黏着,维持细胞形态,促进细胞迁移,此外,纤连蛋白还有助于血液凝固和创伤修复
(2)层粘连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基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对基膜的组装起关键作用,在细胞表面形成网络结构并将细胞锚定在基膜上(3)区别:纤连蛋白是由各亚单位在C端形成二硫键交联的高分子量糖蛋白,整个分子呈V形,分布广泛。层粘连蛋白是另一种粘连蛋白,不像纤连蛋白那样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各种动物胚胎成体组织的基膜。57.钙依赖性的粘着有几种,各有何特点?答:有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P-钙粘蛋白、VE-钙粘蛋白四种。E-钙粘蛋白分布在上皮细胞、、、、由于本人怀疑问题应为细胞的粘着有几种、、、因为钙粘蛋白粘着若分类的的话是因为钙粘蛋白成分不一样而分,但是目前钙粘蛋白有200多种、、所以此题本人实在解不出答案,大家仅供参考、、、可自行斟酌、、相关资料可参考书本368页。58胶原分子的合成和装配过程是如何实现的?答:胶原的合成与组装始于内质网,并在高尔基体中进行修饰,最后在细胞外组装成胶原纤维。每条胶原纤维肽链以前α链的形式在rER膜结合的核糖体上合成。前α链进入rER腔后信号肽被切除,其脯氨酸、赖氨酸被羟基化形成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有些羟赖氨酸还被糖基化。然后,带有前肽的3条前α链在ER腔内装配形成3股螺旋前胶原分子,通过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在两种锌离子依赖性的前胶原N-蛋白酶和前胶原C-蛋白酶的作用下,分别切去N端前肽及C端前肽,成为胶原分子。切除前肽的胶原分子以1/4交替平行排列的方式自我装配形成直径10~30nm的胶原原纤维,胶原原纤维进一步聚合成500~3000nm的胶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