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 M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各种血细胞的功能。(重点)②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关系。③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①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分析血液常规指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血液的功能”,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习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输血、献血做了铺垫。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对有关知识、事物的认知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学习,学生对于血液功能有正确认识,进而通过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更好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等经历,对血液有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各种成分的功能又不了解,有着一定的神秘感,甚至恐惧感。因此要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课前准备:教师:搜集血常规化验单。学生: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温习旧知5分钟集体默写下列问题,并将学生默写的结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1.血液由______和______组成。2.血浆(1)形态:色液体。(2)成分:、、、无机盐等。(3)功能:运载、运输和。3.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集体默写并对照答案,错误的进行改正的规范的答案。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请学生观看医院检验报告单,血液中的各中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都有不同的,依次可以帮助我们在镜下分辨它们。同时也只有它们的形态、数量保持正常,人体才能保证健康,否则,人就会患病。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帮你解决日常生活中与血液有关的现象,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学生回忆采血、验血的经历,观看医院检验报告单结合现实生活,从大量的生活经验中去引申,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探究层层推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0分钟过渡:我们上节课已经对血浆的功能用了了解,血细胞的功能是什么呢?一、红细胞1、结构:出示红细胞的电镜图,观察红细胞的形状:双面凹的圆饼状。强调成熟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2、功能设问: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并引导分析。血红蛋白:特性:(1)、血红蛋白易于氧结合,也易于氧分离。描述红细胞的结构:双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呈现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的血红蛋白功能
(2)、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功能:红细胞的作用--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补充设疑:煤气中毒原因3、设疑:红细胞过少或者血红蛋白过少,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有时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均衡,容易出现发育期的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大家正处在青春期,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身体健康。二、白细胞1、阅读课本P45,了解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形态结构:呈状,有,可变形。(2)功能:能吞噬病菌,有的作用。2、演示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产生感性认识。3、讨论: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三、血小板1、课本P44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片,为何没有看到血小板,感知血小板的存在,认识血小板的形态。2、功能:煤气中毒是由于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结合而出现身体各组织器官缺氧导致。设疑引入贫血组织学生讨论。描述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圆球状,细胞核(2)防御疾病观看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产生感性认识。描述血小板的结构: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理念,先让学生自主总结,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和巩固,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总结的技巧和能力。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升华过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炎症,想到自己发烧、伤口红肿、化脓等身体异常表现,应该注意消炎。
展示未加入抗凝剂的家禽血样(1)观察加入抗凝剂的和未加入抗凝剂的家禽血样。(2)区别血清与血浆?3、简介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难以靠自身机能止血。病情严重的患者只要皮肤受到轻微创伤就会流血不止,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压迫止血等措施可以止血,但出血时间会比一般人长。普通人不慎受伤出血,血液会在伤口附近凝成血痂并自动止血。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80多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它们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层层传递,如果当中缺了一张牌,整个过程就会突然中断,使得患者无法正常止血。血友病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凝血因子疗法,也就是给患者注射血液中所缺少的凝血因子Ⅷ或凝血因子Ⅸ。这种方法不仅能迅速有效地止血,还可以用于预防出血。但科学家对血友病的研究并未就此止步,他们正在尝试用基因疗法治疗血友病,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总结:学生根据以上所学,自主填写《导学案》中三种血细胞的特征比较表格,填写完毕后,小组内交流答案项目血细胞类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 状 有无细胞核 功 能 过渡:教师过渡陈述:“小明的爸爸血块周围的淡黄色液体,引导学生关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了解血友病,珍惜生命完成血细胞比较表格交流、讨论,表达认真阅读医院检验报告单,红细胞数目过少,贫血联系实际:回忆自己流鼻血、小伤口出血等不久就止血的情况,理解血小板的功能及时小结,对知识形成整体印象。
近几天感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疲劳、头晕,经医生检查,血常规化验结果如下,展示小明的爸爸的“医院检验报告单”:内讨论有关问题:①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②该化验单的哪项测定值不正常?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进行互动交流。③根据化验单中RBC(红细胞)的测定值,你认为小明的爸爸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课外阅读——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指导学生看课外阅读,与学生一起探讨热点话题。白细胞数目过多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且要消炎治疗。阅读、思考、讨论、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血常规化验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熟悉血细胞在诊断疾病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指导学生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整合迁移应用8分钟过渡: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下面我们把这节相关知识一起回顾一下。(1)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呈的圆饼状,富含,主要功能是。(2)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有,能作运动,作用是。(3)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作用是和。项目结果正常范围参考值单位红细胞3.04.5~5.5×1012个/L血红蛋白90120~160g/L(4)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援藏人员进藏前都要进行体检,其中有一中年男性的部分血检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这个检查结果,你认为他的身体状况适合到西藏工作吗?并说明理由:1、细胞核、双面凹、血红蛋白、运输氧气2、圆球状,细胞核、防御疾病3、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4、不适合,此人贫血将知识点回顾总结,结合课本把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并落实。有可以拓宽思路,通过总结知识点使学生具有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A类:1、.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会明显增多,并能吞噬病菌的细胞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2.下列含有血红蛋白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3.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血浆 C.白细胞 D.血小板B类:4、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A.氧的含量 B.二氧化碳的含量 C.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的大小 D.血红蛋白的含量5、下列血细胞中有细胞核的是() A.成熟的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三种血细胞都有细胞核6、患急性肺炎时,血液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红细胞 B.血浆C.白细胞D.血小板C类:7、氧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 )A.游离态B.与红细胞结合 C.与血红蛋白结合 D.与血浆结合8、(1)经医生诊断李伟同学患有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是,化验单上他的
_________数量过多,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手臂上的“青筋”内,这里的“青筋”是_________血管。(2)张刚同学的RBC数目过少和Hb的含量过低,可能患有_________,除了吃医生开出的药物外,还直该吃一些富含_________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的食物。板书设计:项目血细胞类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 状双面凹的圆饼状。圆球状不规则有无细胞核无有无功 能运输氧气吞噬病菌、防御疾病止血和加速凝血异常症状贫血炎症止血功能异常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着血常规化验单展开,结合实验观察,使学生对血液这一既熟悉又神秘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以往的一些疑虑。血液的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利用图片,还注意和一些生活现象相结合,利用贫血的原因和症状、伤口发炎红肿甚至化脓、皮肤破损后止血等经历或经验,引导学生从表面现象入手学习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通过对化验单的分析,令同学感觉到学为所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到欠缺之处,学生对血液从哪里产生的?以及与血液有关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未能涉及,感到不满足,考虑通过印发一些补充资料,丰富学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