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0 KB
  • 8页

hdpe缠绕结构壁管道技术交底书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前元牌HDPE缠绕结构壁管管道工程技术交底书为了前元管道在工程安装使用中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凡使用前元管道的工程,在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前元管道的技术性能、特点、安装方法,与施工方进行技术交底并签字认可,留档备查。本“技术交底书”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结合生产标准《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二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04)的相关规定编制而成。凡技术交底书未涉及内容,一律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和《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二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04)执行。一、管道敷设及沟槽开挖1、一般规定1.1管顶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0m,道路下铺设的管道其最小覆土厚度不应小于1.0m,当该路段有汽-15及以上汽车通行时最小覆土厚度不得小于1.2m。一般情况下,最大埋设深度不宜大于6m。当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可在管顶覆土时采取荷载分散的结构加强措施。1.2穿越河道时,管顶距河底高度应根据冲刷条件和航运要求确定,在航运范围内不应小于1.0m,非航运范围内不应小于0.5m。1.3管顶必须在冰冻线以下。1.4作用在管道上的设计荷载应包括管道上的竖向土压力,地面上的车辆荷载或堆积荷载。车辆荷载与堆积荷载不叠加计算,取其大者。 1.5管道应直线敷设,遇到特殊情况必须曲线敷设时,设计曲率半径应大于130Di。2、装卸、运输和堆放2.1管材的装卸2.1.1管材装卸时,严禁管材抛落及相互撞击;2.1.2装卸时吊索应采用柔韧的、较宽的皮带、吊带或绳,不得用钢丝绳或铁链直接接触吊装管材;2.1.3管材的起吊宜采用两点起吊,严禁用绳子贯穿用其两端来装卸管材。2.2运输2.2.1待发运的管材应做好管壁及接头的保护;2.2.2管材运输时,应使两根管的管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分别在管底嵌入木楔保护; 2.2.3长途运输的管材可采用套装方式装运,套装的管材间应设在衬垫材料,并应相对固定。2.2.4管材在运输车上堆装高度不得超过2m。2.3管材的堆放2.3.1当管材直接堆在地上存放时,地面要求平坦,严禁将管材放在尖锐的硬物上,所有堆放的管材需加木楔防止滚动。2.3.2管材如长时间存放,宜放置于棚库内,如露天堆放,应加以遮盖,不得受日光长时间暴晒,并应远离明火、热源。3、沟槽 3.1.沟槽槽底净宽:管径小于45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为D+0.3M;管径大于450mm时,管道每边的净宽为D+0.5M;3.2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严禁超挖。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原状土要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3.3沟槽底部如有块石、碎石、砖等坚硬物体时,应铲除到设计标高以下0.2m,并应铺上天然级配砂石料,面层铺上砂土平整夯实;3.4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3.5雨季施工,应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做到成槽快,回填快。一旦发生泡槽,应将水排除,把基底受泡软化的表层土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做好基础处理,再下管安装;4、施工排水4.1对下水位高于开挖槽槽底高程的地区,施工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防止沟槽失稳;4.2沟槽内不得积水,严禁在水中施工。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点以下0.3~0.5m;4.3管道铺设完后,进行回填土作业时,不得停止降低地下水。待管道坑稳定固结后,方可停止降低地下水。5、管道基础5.1管道槽底土基应符合下列要求:5.1.1当槽底土基的承载力较高(承载力≥80KPa)时,可直接采用。但要求槽底连续平整,原状土不能被扰动;5.1.2当槽底土基的承载力较低(80KPa >承载力≥50KPa)时,原土需经降水固结或采取其它方法处理后方可作为管道土基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1.3.当槽底土基的承载力较差(承载力<50Kpa)不能成槽时,可采用砾石砂进行处理。5.2管道的基础应符合下述要求: 5.2.1在土基上如土质较差应铺设砂垫基础。管道基础采用土弧基础,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当地基土质较差时,可采用铺垫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砾基础层,也可分二层铺设,下层用粒径为5~32mm的碎石,厚度100~150mm,上层铺中粗砂,厚度不小于50mm和管材加强肋的高度。对软土地基,当基础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降水等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力后,再铺设中粗砂基础层。5.2.2当采用其它颗粒材料作基础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下表规定的值; 基础中颗粒材料最大粒径(mm)5.2.3基础应夯实且表面平整,基础的密实度不得低于90%。5.4管道基础在接口部位的凹槽(操作坑),宜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凹槽长度按管径大小采用,自管端往左右不低于50cm;凹槽深度不低于30cm,凹槽宽度宜为管道直径的1.1倍。在接口完成后,凹槽随即用砂回填密实。6、下管安装6.1下管可用人工或起重机进行。公称直径<500以下的管材宜采用人工下管,人工下管时,可由地面人员将管材传递给沟槽底施工人员。对大开挖沟槽深大于3m,可用非金属绳索系住管身两端,保持管身平衡均匀溜放至沟槽内,严禁将管材由沟槽边翻滚入槽内。公称直径≥500的管材宜用起重机下管,起重机下管时,应用非金属索扣系住,严禁串心吊装。混合开槽或支撑开槽,因支撑影响宜采用从槽的一端集中下管,在槽底将管材运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作业;6.2下管安装作业中,必须保证沟槽排水畅通,严禁浸泡槽。雨季施工时,应注意防止管材漂浮,管线安装完毕尚未填土时,一旦遭水浸泡,应进行中心线和管顶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生位移,漂浮等现象,应作返工处理。二、管道连接HDPE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道连接常用的连接方式为热熔收缩带连接。2.1热缩套连接2.1.1热缩套的施工环境温度应为-20~60℃,若环境温度低于0℃,应对管套采取保温措施;2.1.2在管断需要加热缩套处挖操作坑:自管底部往下挖不低于30cm;自管端往左右挖不低于50cm.2.1.3 预热。对接连接前将两管段各伸出一定自由长度,用专用加热工具对管段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80-90℃)。在预热的同时用手工刷轻微打毛,打毛的长度不得超出包覆的宽度。2.1.4将连接用管带环在管上,从管上端慢慢加热贴在管子上。2.1.5用液化石油喷枪火焰从热收缩套中间沿圆周方向均匀加热,并应使加强纤维热收缩套完全收缩后再分别向两边加热,以免产生气泡。2.1.6热缩套允许受热温度不得超出250℃(热收缩套外表面色温点),加热时应注意观察色温点的变化,以免热缩套烤焦,最好加热至热缩套发出油光,四周边可见热熔胶溢出。缠绕管发生泄漏的主要部位是管道底部,因此,必须注意管道口底部温度是否达到要求。在局部收缩完后,再重新加热表面凹凸不平的其他部分,直到使其完全平整。2.1.7应在整体加热完毕后,用滚轮轻轻抚平,贴实,然后在对对热收缩套两端各50mm宽处再重新加热一遍,以使两端热熔胶充分熔化且完全冷却后,连接完毕。2.1.8管道加热连接后至少冷却30MIN才能动三、管道与管井的连接3.1排水检查井可采用砖砌检查井、混凝土检查井或塑料预制检查井。3.2管件或管材与砖砌或砼浇制的检查井连接,可采用与井壁相接部分的外表预先用聚氯乙烯粘结剂、粗砂做在中介层,然后用水泥砂浆砌入检查井的井壁内。或采用弹性密封圈使管道与井壁处于柔性连接状态。中介层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纱将管壁外表面清理干净,然后均匀的涂抹一层塑料胶粘剂,紧接着在上面撒一层10mm-15mm厚的粗砂,固化10-20MIN即形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层。中介层长度应与检查井厚度相同。3.3管道与检查井井壁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具体设计要求时可采用下述方法:3.3.1当管道已敷设到位,在砌筑砖砌检查井井壁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包封插入井壁的管端。混凝土包封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图3.3.1)。图3.3.1现浇混凝土包封连接 图3.3.2管道与检查井预留洞的连接3.3.2当管道未敷设,在砌筑检查井时,应在井壁上按管道轴线标高和管径开预留洞口。预留洞口内径不宜小于管材外径加100mm。连接时用水泥砂浆填实插入管端与洞口之间缝隙。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不得低于1:2,且砂浆内宜掺入微膨胀剂。砖砌井壁上的预留洞口应沿圆周砌筑拱圈(图3.3.2)3.4当管道位于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为适应基础不均匀沉降,检查井与管道的连接,宜先采用长0.8m的短管与检查井连接,然后再与整根管连接。砖砌或砼浇制部分与管道连接,管材与检查井和接合的表面砂浆应饱满,可保证管材与水泥砂浆的紧密结合,以防接合处渗水。3.5在检查井井壁与插入管端的连接处,浇筑砼或填实水泥砂浆时管端圆截面不得出现扭曲变形。当管径较大时,施工时可在管端内部设置临时支撑。当采用承插口管时,在下游出口端不宜将承口部分插入与井壁连接。如无双插口管,可将承口切除。3.6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完毕后,必须在管端连接部位的内外井壁做防水层,并符合检查井整体抗渗漏的要求。3.7当管道敷设在软土地基或不均匀地层上时,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可采用过渡段。过渡段由不少于2节短管柔软性连接而成,每节短管600~800mm。过渡段总长度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可取1500~2000mm。柔软接头可采用承插式、套筒式(平口管)等橡胶密封圈接头。过渡段与检查井宜采用刚性连接。四、回填4.1沟槽覆土应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覆土前必须将槽底杂物如砖块等清理干净;4.2回填土前,应将沟槽内软泥、木料等杂物清理干净,回填时,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浮土及有机物。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头、冻土块及其它杂硬物体;4.3回填土过程中,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如果雨季施工排水困难时,应采取随下管随回填的措施,为防止漂管,应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径以上的高度。;4.4沟槽回填,应先从管线、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应确保管线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4.5管道敷设后, 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均按有关规范进行工程处理,并应分层整平,分层夯实。4.6 管道安装结束应及时进行管道胸腔沟槽回填,以防止管道热胀冷缩影响接口质量及泡槽浮管,管道与窨井连接部位应在管道安装结束并覆土夯实至管顶以上50厘米后方可砌筑窨井,与窨井连接部位管道底部应浇筑砼基础,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路基高程。4.7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填、夯实,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4.8回填先从管底与基础结合部位开始,沿管腔两侧同时对称分层回填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宜为0.15~0.2m,管顶以下宜用较好的素土回填,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宜加填砂土或好土;4.9管顶0.7m以上部分回填土,可采用机械回填,但必须从管线两侧同时回填并夯实,也可以使用碾压机械;4.10管道密闭性检验,应在管底与基础腋角部位用砂填实后方可进行。五、管道修补管道敷设后因意外造成局部损坏,可采取修补措施,修补的方法有:5.1管道外部发生局部或较小部位裂缝时或孔洞在20mm以内时,可先用棉纱将损坏部位清理干净,将管内水排出干净,然后用环己酮清理基面,从未使用的管道相应部位取下相似形状、大小的切片,进行热风焊接,再用土工布包扎。5.2管道外壁损坏部位呈现管壁破碎或长度超过100mm的孔洞时,用刮刀将破碎的管壁或孔洞完全剔除。剔除部位周边50mm范围内用环己酮清理干净,再从未使用的管材上取下相当于两倍损伤面积的弧形切片,用热风枪焊接后用铅丝包扎固定。5.3管道损坏超过上述范围时,需要将损坏的管段或整根管道更换,重新铺设。六、管道闭水试验6.1污水管道必须逐段(两检查井之间的管道为一段)作闭水试验。雨水管道与雨污水合流管可不进行闭水试验,但在流砂地区每四段不得少于一段进行闭水试验;6.2管道闭水试验前,砌筑缝水泥砂浆及砼应达到设计强度要不得求,并在管道预先充满水24h以上才能进行闭水试验;6.3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米计。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米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6.4当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观测管道渗水量,直到观测结束时,应不断向试验段管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的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管道闭水试验允许渗漏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管道的漏水量应满足以下计算Qs≤0.0046DiQs——每1Km管道长度24h的漏水量(m3) Di——管道内径(mm)工程名称:湖南前元新材料有限公司工程部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技术交底人:交底接受人:交底人电话:交底接受人电话:交底时间:排水管道闭水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起止井号井段至井段管径连接方式 试验日期试验次数第次共试次试验水头允许渗水量试验结果目测渗漏情况无鉴定意见参加单位和参加人员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厂家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