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9.50 KB
- 8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小学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内容41.3结论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2.1项目建设背景72.2项目建设必要性16第三章行业分析193.1我国教育事业现状193.2中国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3.3项目价值分析243.4项目社会适应性分析25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27第五章建设地区的选择295.1项目地址295.2建设条件31第六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396.1规划指导思想396.2总体布局406.3项目建筑设计4166
6.4项目的结构设计43第七章公用工程467.1供电工程467.2给排水工程507.3排水工程设计方案517.4供热工程设计方案52第八章节能、节水措施558.1设计原则558.2设计依据558.3节能措施56第九章环境保护599.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599.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599.3环境保护措施619.4环境保护结论62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6310.1劳动安全卫生6310.2消防65第十一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6911.1项目管理6911.2项目实施计划6966
11.3招投标70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412.1投资估算7412.2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76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7713.1结论7713.2建议77附图:1、XX小学教学楼位置图2、XX小学平面图66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小学教学楼项目1.1.2建设性质扩建1.1.3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法人代表:1.1.4XX小学简介台前县XX小学位于X省X市台前县XX。X小学自1995年重新选址新建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X小学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育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勤奋、诚实、务实、进取”为校训,形成了“文明、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立志、乐学、自主、求新”的学风。积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主动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体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努力创办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一流学校。台前县XX小学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配备了现代化的双向视听系统,建成立了语音室,成立了珠心算、民乐、管乐。66
1.1.5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拟建于XX村西,XX小学院内,项目所在地的北边和西边都是耕地,位于XX小学老教学楼西侧,周围环境安静。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项目建设是改善XX小学办学条件,提升XX小学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占地357平方米,项目建筑面积为610平方米,该项目的建设符合X总体规划和土地使用总体规划。1.1.6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XX小学教学楼项目是XX小学的扩建项目,占地面积357平方米,建筑面积610平方米(两层),容积率1.71,建筑系数为85%。项目建成后用于XX小学的教学和办公工作,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解决XX小学教学用房不足问题,有利于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并接受义务教育。1.1.7项目实施进度该项目建筑面积610平方米,建设期5个月,从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1.1.8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额为9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69.40万元,工程其他费用17.98万元,预备费用2.62万元。总投资估算如下表:表1-1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项目估算金额66
序号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合计1.00工程费用55.428.985.00 69.401.10土建费用54.90 教学楼54.90 1.20安装费用 8.83 强电工程 2.14 弱电工程 2.14 给排水工程 1.83 消防工程 1.53 暖通工程 1.20 1.30设备购置费 0.155.00 教学、办公等设备费 0.155.00 1.40室外工程0.52 道路铺装改造0.52 2.00其他费用 17.9817.98 建设管理费 1.04 工程监理费 2.29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评审费 3.65 造价咨询费 0.65 勘察费 0.35 设计费 9.00 劳动安全卫士评审费 0.01 环境影响评估费 0.00登记表 工程保险费 0.21 施工图设计审查费 0.08 招标代理费 0.69 3.00预备费 2.62 基本预备费 2.622.624.00合计(1+2+3) 90.00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拟向中央申请专项资金。66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内容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X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6)《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9号);(7)X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8)《GB500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一版);(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1.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该项目位于XX小学院内,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齐全,计划在老教学楼西侧,建设X小学教学楼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保障XX小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项目选择在本地区建设X小学教学楼工程的建筑方案,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受项目承办单位委托,参与本可研编制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承办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具体研究范围如下:66
1、项目提出的背景2、项目建设必要性3、项目建设规模4、建设地区的选择5、项目规划设计方案6、公用工程设计方案7、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8、消防及职业安全卫生9、节能措施10、项目进度安排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项目社会影响分析1.2.3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原则1、项目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的原则。2、受建设场地相对固定的制约和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本项目要在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简洁、端庄、大方。3、方案设计本着功能合理、变通性强、包容和开放性明显的建筑特点:安全、可行、经济的结构特点,技术先进,运行可靠、节能环保的设备特点进行创作,并在创作中始终贯彻安全、卫生、公益和环保的原则。66
4、在总体布置上,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环境特征,尽量少占地,充分利用原来的道路、电源和生活供水设施,以减少工程投资。5、注意环境保护,考虑相应的环保和安全措施。6、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环保、消防等规定、标准和规范。1.3结论1、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解决XX小学教学用房不足的问题,改善XX小学办学条件,提升XX小学办学水平,让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并接受义务教育。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2、通过对本项目建设的理由、建设规模、建筑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分析与论证,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XX小学的实际需要,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3、本项目已作了大量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设无论从选址、服务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上,还是客观需要上,都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国家政策“十一五”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显著,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全面实现,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十二五”66
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发展实现重大突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科技三大奖中一半出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三分之二成果由高等学校完成。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民族地区教育快速发展,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缩小,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教育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教育投入明显增加,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一大批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语言文字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革开放呈现新格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开始实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输送了近6000万名毕业生,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体。我国教育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迈上由大到强的历史新征程。专栏1教育事业“十一五”时期主要成就 2005年2010年比2005年提高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41.456.615.2义务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498.70.3初中毛入学率(%)95.0100.15.166
初中三年巩固率(%)92.893.81.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9.787.517.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52.782.529.8在校生(万人)40314671640其中:普通高中2409242718中等职业教育1600223263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026.55.5在学总规模(万人)23003105805其中:普通本专科15622232670研究生9815456成人本专科436536100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普通高等学校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项)73994315335754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获国家奖数(项)14319855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59.00.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912.71.8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教育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描绘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国上下积极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相继启动实施一系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完善了公共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出台了若干重大教育政策,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职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开启了教育改革发展全新的历史篇章。66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看,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增加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供给。面对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和科技创新的新突破,迎接日益加剧的全球人才、科技和教育竞争,迫切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有力地推进教育公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总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从教育发展看,我国已进入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必须在“十二五”66
时期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迫切要求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改变一切不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积极引领教育的变革和转型。教育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教育要发展,条件是基础。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迫切需要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增强教育的发展实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往往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也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根本所在,事关人民福祉。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必将加倍回报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未来。“十二五”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克服当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奠定坚实基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66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巩固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1.2X省政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实现中原崛起X振兴,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重要历史时期。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立足省情,抢抓机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十一五”66
时期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出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全省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末,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2768.58万人,较“十五”末净增215.5万人,增长7.78%。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7年,提高0.3年。基础教育蓬勃发展。完成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得到确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4%、99.62%,分别提高0.29和1.41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学前三年入学率由45%提高到52.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9.1%,提高40.78个百分点。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89.31万人,较“十五”末增长51.5%。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职教改革实验区建设初见成效。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逐步扩大,质量明显提升,结构更加合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较快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到107所,较“十五”末增加24所;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32.35万人,增加86.8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7%,增加6.64个百分点。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发展到8466所,较“十五”末增加4169所,增长97.02%;在校生总数318.43万人,增加177.88万人,增长126.5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连年实现“双高”66
目标。中外合作办学进展顺利,教育国际交流不断扩大。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惠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教育公平得以较好体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教育系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育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和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教育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语言文字、技术装备、电化教育、教育科研和教研、教育宣传及妇女、老干部工作扎实推进,校园安全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切实加强。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X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十二五”66
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面对国内外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我省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三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各级各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X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工程。重点支持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留守儿童较多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农村学校寄宿设施不足、教学实验设备、图书不足等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加强学校体音美基本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使全省多数学校按省定标准基本配齐实验教学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及班级多媒体设备。X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成建制小学,在XX村西头,覆盖周边7个自然村(X杨洪村、前董村、翁庄村、丰庄村、X村、邵庄村;夹河乡白铺村),人口8000余人。是其他六个自然村的中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学校具有一支年轻、团结、创新、务实、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2.1.2项目提出背景XX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目前拥有主教学楼1栋,教室及科室用房18间,办公室2间。1995年建设的9间房子还在使用,玻璃已经腐蚀。X66
小学有现有教职工18人,学生366人,有7个教学班,都是大班额;校长室、教师办公室、文印室及档案室都集中在一起,教室及办公室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学校及孩子未来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下:⑴教室数量上严重不足,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和适龄儿童的就近入学。造成了大班额班级,给教师的辅导工作带来不便后进生转化困难较大。⑵多功能教室等辅助性教学用房的不足,使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严重受到限制。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机械性的学习,无法开展一些益智及个体兴趣的活动,无法发挥学生特长。办公室严重不足,影响了老师们日常的各项工作。因此XX小学提出了XX小学教学楼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力解决XX小学教学用房不足的局面,改善XX小学办学条件,提高XX小学办学水平。2.2项目建设必要性(一)是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的需要。2009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决定,出台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监督检查办法》、《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三个配套文件,进一步加强对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本项目对X66
小学教学楼进行扩建,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为610平方米。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将达到七度以上,可增强该校教学楼的承载能力,有效防止地震坍塌、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造成的危害,提高防灾避险能力。为该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改变X小学教学用房不足的现状。因此,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的需要。(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国家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办好教育,让孩子们“上好学”的基础和前提。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中小学校舍建设摆在发展教育的突出位置,国家先后实施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全国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该项目建设将彻底改善XX小学办学条件,提升XX小学办学水平,优化教学环境,有利于促进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的完成。(三)是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6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大举措,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促进教育公平》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事业,在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公民享有良好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台前县,受城乡、地域、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层次、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要改变台前县教育的这一状况,就必须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改善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是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66
第三章行业分析3.1我国教育事业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成绩斐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色彩浓重的教育改革逐渐被法律、制度规范的教育改革所代替。在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准确而及时的教育评价比过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中国是文明古国,又是人口大国,封建等级制和封闭的自然经济使丰富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19世纪中叶,我国适龄人口中受教育者仅占5%。1946年全国小学毛入学率仅为38%;有大学207所,在校生只有15.5万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0-2001年间,高等教育规模增长85倍,中等教育60倍,初等教育30倍。2001年小学净入学率为90.5%,升学率95.45%,初中毛入学率为88.7%,高中毛入学率为42.8%,2003年大学毛入学率为17%。15岁以上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85年,文盲率从1982年的31.87%下降到2000年的9.08%,66
15岁以上文盲人口从1962年的2.33亿下降到2000年的0.87亿。教育投入从1952年的占GDP1.71%教育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晴雨表,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过高,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就像天平一样灵敏,正因为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高,公众对教育永远不会满足,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25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改革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改革;从专业角度,可分为管理体制改革、投入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改革离不开经济基础,教育改革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价值观的变革,与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宏观背景密切相关。3.2中国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基础薄弱,积淀了大批素质比较低的人口。(1)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任务十分艰巨。2001年,全国仍有522个县未实现“普九”,西部地区是新老文盲的集中地区。(2)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政府统计:小学辍学率为0.27%,而实际上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等4盛自治区都超过1%以上;初中辍学率为3.12%,人数为200万,西藏、安徽等省自治区超过3%。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按时毕业率仅为75%,意味着我国每年有500万学生因辍学不能按时完成义务教育,约占小学新生人数的1/4,实际上可能大于这个数据。按时毕业率东、中、西部分别为83.0%、78.2%、62.0%,东西相差21个百分点,西藏、贵州、宁夏不到50%。66
(3)高中教育发展迟缓。200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3.2%,高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为65.5%,相差12个百分点。全国有15个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地区为37.4%,说明欠发达地区至少有46.8%-62.6%的初中毕业生升不了高中。15-19岁在校生占同龄人口比例只有OECD国家的一半,获得现代科技信息的比率和水准都不高,2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较OECD部分国家低4-5年。同时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现有1.2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其中1/4-1/3为15-25岁的高中阶段及以后人口,接受正规教育机率不大,在“十五”期间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0%的任务艰巨。2001年,建立校园网的小学、初中分别占全国的1.5%、5.7%,全国中小学每51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高中师资缺口116万名。基础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教育严重滞后于城市教育,而农村教育的特点还不能用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套用,农村教育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城乡教育差异的长期性取决于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差异的长期性。(二)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1.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5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66
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农村孩子升学率低,但农村职业学校又办不下去,导致“有校无生”。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在农村自然就业状态下和农村城市化中,农村孩子升学率低,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劳动力过剩都是农业职业教育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2.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1986-1990年,全国每年辍学的小学和初中学生都在500万以上,88/89学年度接近800万,89/90学年度565.4万。辍学率一般在小学5年级最高,4年级其次,6年、3年级较少;初中2年级最高,3年级较低。李建平于1998年1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指出,X某小学辍学率达2.2%,初中达9.39%。6年后该小学将达到12.1%,初中3年后将达到28.17%。其中就辍学原因分析,因升学无望占的40%,受到教师严厉惩罚的占30%,学习压力大跟不上的占20%,农忙时家庭缺劳力的占10%。可见,农村教育的出口问题是关键,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核心问题。研究表明,农村孩子上学的动力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升学、就业(进城、回乡)、谋生(首选是效益高的产业)。流动人口比流出地人口的年龄低、文化程度高也能说明这一问题。3.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分析现阶段农村社会与教育发展规律,是正确处理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教育专家经研究指出,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66
(1)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只强调全国教育的统一性、计划性,无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教育结构单一,形成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2)起伏不定,1958年大办农业职业中学,后又大量压缩,1963年又恢复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刀切掉,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期,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一道令把大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中学,招生困难,造成“有校无人”;(3)教育结构、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发展严重不适应。近期社会调查和研究表明,农村教育出口不畅,即升入更高一级学校的出口(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畅,正是农村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农村考生升学的比例太低,而多数学生既考不上,又不被重视,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如果多数农村学生能考上高中和大学,而少数学生不那么看重升学,踏踏实实学习和掌握1-2门职业技能,或是进城或是回乡并有所成就,就业后还有机会到高校深造,人人体验成功和成就,发展机遇均等,这应该成为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未来型农村教育。(三)高等教育发展仍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在全国总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过低,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极缺。2000年,25岁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4.6%。而1999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分别达到39%、56%、33%、25%。高等教育经过扩大招生以后人才规模全面紧缺状况有所缓解,66
但是结构性短缺和过剩成为新的突出矛盾。硕士研究生2001年招生16.5万人,占招生总数的3.4%,低于日本的6.6%,2003年达到26万,2004年33万人,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矛盾。学制缺乏弹性,注重系统理论学习,缺少技术应用性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清华、北京大学被称为送往美国留学的摇篮,毕业生中的82%、76%流向美国。不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执教,人才大量继续流失,是人事制度的缺陷还是频繁的人事制度改革造成的公信危机,需要具体分析。在各种改革名义下的人为随意频繁的管制和折腾,教师缺乏、稳定、宽松、有序、便利的制度性环境和条件是主要症结。科研与试验发展(R&D)整体投入占GDP比例不高,2001年1.1%,而1998年美国、日本、韩国已分别达到2.79%、2.92%、2.52%,这些国家R&D总量中高校占30%左右,而中国只有8.6%。高校生师比过高,达35:1,按15:1计算,师资缺口11万人。(四)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政府单一办学机制与格局没有根本改观,过于干预、独揽、垄断现象仍然存在,未能很好履行应尽职能,投入严重不足。3.3项目价值分析X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成建制小学,在XX村西头,覆盖周边7个自然村(X杨洪村、前董村、翁庄村、丰庄村、X66
村、邵庄村;夹河乡白铺村),人口8000余人,是其他六个自然村的中心。学校现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目前拥有主教学楼1栋,教室及科室用房18间,办公室2间。1995年建设的9间房子还在使用,玻璃已经腐蚀。X小学有现有教职工18人,学生366人,有7个教学班,都是大班额;校长室、教师办公室、文印室及档案室都集中在一起,教室及办公室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学校及孩子未来的发展。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增多,X小学现有办学条件已无法满足该校的办学需求,无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以便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培育人才,根据建设部《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XX小学提出投资建设“XX小学教学楼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的解决X小学教学、办公用房不足的问题,改善X小学的办学条件,极大提高X小学的办学水平,使得更多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并接受义务教育。XX小学教学楼项目是一个保障国家、社会各方利益的优质项目。3.4项目社会适应性分析1、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适应性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改善X小学办学条件,提高X小学办学水平,让更多的适龄留守儿童走进课堂,接受义务教育,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驾护航。因此,该项目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是相适应的。2、与环境的适应性66
本项目场址位于XX村西,X小学院内,项目所处地段,没有需要特别保护的名胜古迹,项目的建设与当地环境是相适应的。3、与当地形象塑造的适应性该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改善XX小学的基础设施条件,极大地提高X小学办学水平,确保当地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从教育环境上提升X的形象。66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中对学校建筑面积指标的要求如下表:X小学目前拥有主教学楼1栋,教室及科室用房18间,办公室2间。1995年建设的9间房子还在使用,玻璃已经腐蚀。X小学有现有教职工18人,学生366人,有7个教学班,都是大班额;校长室、教师办公室、文印室及档案室都集中在一起,教室及办公室严重不足。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为了改善XX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XX小学的办学水平,将新建610平方米的建筑作为教学楼。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和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该X小学的土地利用情况,确定XX小学教学楼项目拟建于XX小学院内,66
老教学楼西侧,项目占用土地3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10平方米,工程设有水电暖、消防、智能化系统。66
第五章建设地区的选择5.1项目地址5.1.1建设地点项目拟建于XX村西,XX小学院内,项目所在地的北边和西边都是耕地,位于XX小学老教学楼西,周围环境安静。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项目建设是改善XX小学办学条件,提升XX小学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占地357平方米,项目建筑面积为610平方米,该项目的建设符合X总体规划和土地使用总体规划。5.1.2项目区概况台前县位于X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454平方公里,现辖3乡6镇,372个行政村,38万人,27万亩耕地。区位独特 台前县东、南、北三面与山东省的4市6县16个乡镇112个行政村毗邻,交界线达125公里,呈犀牛角状插入山东境内。X市被省委卢展工书记形象地喻为“踢向山东内陆的金刚腿”,台前就是X与山东的关键“衔接点”。因为台前是X省的东北门户,西连中原经济区,东接环渤海经济圈,是X省距离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日照港相对最近的一个县,也是沿黄经济合作带、东西经济互补带、京九沿线经济开发带的枢纽地区。交通便利 66
连南贯北的京九铁路在台前过境设站,与承东启西的晋豫鲁铁路通道交汇后,将形成铁路交通黄金十字架;正在建设的濮范高速至台前快速通道将与德商高速相连,年底开工建设的范台梁高速经台前将南接济广高速;即将升级为国道的S101郑吴公路台前段,向东与山东高等级公路网络连接互通,台前已融入国家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大格局。资源丰富 台前有18万富余劳动力,有2.4亿吨探明储量的煤田,有黄河、金堤河年可利用量高达1.02亿立方米的过境客水,有中石油对口帮扶的石油原料。台前处于优质农作物的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大蒜等。黄河鲤鱼是驰名的水产品。台前县处于周边地区旅游中心位置,南有水泊梁山、菏泽牡丹园,北有景阳冈、狮子楼,西有X“中华第一龙”。境内有五代晋王所筑军垒—晋王城遗址,唐高宗李治访贤的古贤桥、张公艺墓,以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邓大军渡河处。环境优越 县城整洁,环境优美,电力、通信、商贸、服务设施完备。以京九铁路台前火车站为中心的新城区已初具规模,发展日新月异。深入开展平安台前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信访工作,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安全生产目标完成先进县”、“信访和谐杯先进县”,被环保部命名为“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省命名为“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先进县”,被省驻京办命名为“奥运期间驻京工作先进县”。郭庚茂说:台前县好好谋划一下,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有水的、非常优美小城市。如果搞好了,能够成为两省交界的一颗明珠。目前,台前正朝着“两省交界处的一颗明珠”的目标而不懈努力。66
政策优惠 台前作为省际边缘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中西部开发所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在《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建设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其中的“台”就是台前;同时,台前还是中石油产业扶贫示范区的定点县,其战略优势和政策优势将会更加凸显。经济发展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8.3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居全市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亿元,增长25.7%,居全市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2亿元,增长30%,居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亿元,增长24.1%,居全市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亿元,增长15.5%,居全市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4元,分别增长13.1%、14.2%,均居全市第2位。5.2建设条件5.2.1地势地貌X市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为1/4000~1/6000,东西为l/6000~l/9000。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X县西南滩区局部高达61.8米,台前县东北部最低仅39.3米。由于历史上黄河沉积、淤塞、决口、改道等作用,造就了X平地、岗洼、沙丘、沟河相间的地貌特征。境内有临黄堤、金堤及一些故道残堤。平地约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66
5.2.2抗震设防根据1994年X省建设厅抗震办编制的《X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规定,台前县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克,所有建筑物均需按规定要求抗震设防,在建筑群体和总平面布置中,应严格执行有关方针间距及其它规定。5.2.3气候、气象及水文台前县位于东经115°83" 北纬36°00",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光辐射值高,能充分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年平均气温为13.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无霜期一般为2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54.5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8%。年太阳辐射量为118.3千卡/平方厘米,年有效辐射量为57.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两季风向风速多变。年平均降水量为502.3毫米~601.3毫米。5.2.4交通条件 66
连南贯北的京九铁路在台前过境设站,与承东启西的晋豫鲁铁路通道交汇后,将形成铁路交通黄金十字架;正在建设的濮范高速至台前快速通道将与德商高速相连,年底开工建设的范台梁高速经台前将南接济广高速;即将升级为国道的S101郑吴公路台前段,向东与山东高等级公路网络连接互通,台前已融入国家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大格局。5.2.5社会经济条件2012年,台前县生产总值完成68.3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居X市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亿元,增长25.7%,居X市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2亿元,增长30%,居X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亿元,增长24.1%,居X市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亿元,增长15.5%,居X市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4元,分别增长13.1%、14.2%,均居全市第2位。(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台前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台前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县城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镇化率达到30.95%,增长3个百分点。报经省政府批准转用征收土地面积2019亩,总量居全市第3位,创历史最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完成了主干道路两侧立面改造、人行道铺装和“四线入地”工程,经三路南段拓宽改造4千米,经五路南延基本完工,纬六路东延完成清障工作;供水和供气工程铺设自来水管网20千米、天然气管网19.6千米,部分单位和小区实现供水、供气;金堤X关桥改造和徐岭桥、何66
庄桥新建完工;范辉高速至台前县城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城区建设成效明显,市民广场完成基础工程;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大厅和会计函授学校、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中心建成投用,县国土、质监、公安部门业务用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粮油交易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县卫生综合服务楼、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用房等开工在建。原粮食局、农业局等10处片区改造顺利推进;“以拆促建”工作完成城区拆迁57.94万平方米,占市下达任务的138%。高庄、曹岭等4个城中村改造稳步实施。金水华庭、怡静园三期等21个住宅小区项目开工在建,新增商住面积110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乡镇政府驻地新修、改造道路35.9千米,铺设污水管网25.6千米,安装路灯3225盏,建设垃圾收集点551个。马楼乡新世纪社区、清水河乡清东社区、侯庙镇和谐社区等14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顺利。组建了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建立健全了县城管理长效机制,县城综合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二)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运行监测,继续推行县级干部联系乡镇、分包企业等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用工等难题。恒润石化碳四综合利用一期工程、民通华瑞年产10万吨轻型文化纸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芳欣制衣、英腾服饰、武元实业、宏宇羽绒等骨干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雪鸟实业的“雪鸟”品牌被命名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县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累计达到96家,主营业务收入105亿元,增长23.2%;工业企业用电量1.38亿千瓦时,增长26.9%。石油化工、羽绒及服饰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完成50亿元、65.8亿元,分别增长20%、35.2%。66
(三)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力推进。区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产业投资37.2亿元。金水路南段改造、长财路南段拓宽和兴工路西延工程完工,凤台大道西延完成路基工程;架设电力线路20.6千米;规划展览馆、污水提升泵站建成投用;育企园、创业园服务楼完工,创业园新建三层标准化厂房5000平方米;羽绒和机动车配件两个区中园开工建设,入驻企业20家;年内开工在建项目48个,建成投产36个。2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区内新增就业人员3000余人。羽绒及服装加工企业完成出口创汇4325.3万美元,是上年的3.64倍,创历史新高。(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周调度会制度,强化重点项目台账管理,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和申报工作。12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1.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1.1%,其中27个省市重点监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5.3%,3个列入省重点项目。完善了招商引资机制及考核办法,明确了乡镇及部门的招商任务,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4亿元,增长33.3% 。“中国羽绒之乡”和“省级羽绒及服装加工出口基地”争创成功,招大商、引大资的基础更加坚实。 (五)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3771万元。粮食总产18.57万吨,增长3.1%,实现“八连增”66
。新建扩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3个,新增设施农业3200亩,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创建国家级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2个,流转农村集体土地3.2万亩。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小区12个,养殖专业村达到80个。完成工程造林3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28%。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节水灌溉面积10000亩,连续三年荣获“龙乡精神杯”。全国小农水重点县争创成功。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完工,解决了4.9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总投资7036万元的土地综合整理、千亿斤粮食工程和以工代赈项目完成年度施工任务。投资850万元完成了14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修道路22.4千米,解决了8930人的贫困问题。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电力线路25千米,完成城关、清水河35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农村环境卫生日益改善。(六)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县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4.6%,发放“两免一补”66
资金5522万元;投资2175万元新建扩建校舍1.9万平方米;投资435万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工,投资500万元的关爱幼儿园、投资3811万元的思源实验学校一期、投资5亿元的上海文化教育新城一期等工程开工建设;普通高招本科上线率58.59%,创历史新高。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投资4500万元的县医院病房楼和投资131万元的后方乡卫生院病房楼建成投用,投资3500万元的县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乡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99.98%,基金支出8752.85万元、受益63.45万人次;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5%,基金支出1400万元、受益1321人次。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5.73‰。文化旅游事业加快发展,投资1700万元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新馆建成投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120场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保障和救济救灾工作扎实有效,城镇新增就业49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1%;556套公租房和40套廉租房完成主体工程,改造农村危房1100户、5.5万平方米;救助困难群众11230户、31540人;发放城乡低保金2985.3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411万元。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累计募集善款471.9万元,救助困难人员1846人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了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深入排查化解信访隐患,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台前建设成效显著。5.2.5基础设施条件XX小学教学楼项目拟建地点在X小学院内,该地块配套设施齐全,供水由X农村饮水工程网引入,水质优良,可达到饮用水卫生的标准。排水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雨水顺着场区的排水沟排入市政雨水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供电主要是生活及办公用电,X农村社区低压网、电力储备量大,电力充足、供电条件优越,可解决项目的用电问题。66
5.2.6施工条件该工程建设场地两面环路,地形平坦、开阔,各种建材和机具进出便利,施工条件良好。第六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6.1规划指导思想教育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是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66
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按照X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X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科学匹配台前县教育资源,根据当地建设总体规划及相应的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农村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学校网点,为“普九”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推动全台前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原则,坚持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完善机制、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使XX小学教学楼项目在对XX小学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坚持现代的规划设计理念,体现学校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建筑形象要体现“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地域文化特色,协调校区的功能组织布局,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展现自然与文化景观,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把XX小学建设成X一流的小学。6.2总体布局1、平面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村西,XX小学院内,老教学楼西侧空地。66
本着场区平面布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交通路线短捷顺畅,并确保安全、管理方便的原则,在满足消防、环保、职业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下,本项目教学楼工程位于X小学老教学楼西侧。项目拟选场址平面呈矩形,南北较短、东西较长,总占地面积357m2。本方案总体布局寻求与规划所在地形与城市潜在的轴线关系,同时考虑到项目所处的城市中的区位及与周边的环境,从城市文脉的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筑设计,努力达到功能组织合理,用地配置恰当,结构清晰,与周边的自然及建筑环境相融合,整体布局遵循城市规划要求。2、步行系统校区内部的步行系统可与车行系统完全分开,同景观设计相结台,联系学生生活服务区与教学区,以及景观绿化区的各个部分。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营造出不同意境,不同功能的步行空间。充分达到了丰富学生生活的目的,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在生活服务区设计步行道,错落有致,绿地景观的设计,点缀以花台,座椅,路灯,石阶,雕塑,喷泉等建筑小品。使得步行道变得更富于趣味,形成一条富有生态特色神韵的休闲步行道。6.3项目建筑设计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1);66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2、设计思路该建筑物在设计与布局上,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和X的文化,地域特征,以独特的设计手法赋予该项目一种固有的属性和形象特征,通过功能分析,将各种尺度的空间交差渗透,量度结合,使整个空间新颖,却不张扬,恰当而不夸张,通过造型的合理组合,整个建筑与地块完美结合,与周边环境充分相融,通过细节的设计,整个建筑既现代又时尚,既洋溢着文化气息,又散发着X人民的豪迈。3、建筑设计(1)立面设计本项目建筑造型力求整体立面简洁大方,同时立面上图案和柱墩柱帽等细节处理却精雕细琢,既丰富了体型,又表达了学校的文化内涵。细部构件的设计吸取了西方建筑的典雅和庄重,融合了中国传统符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新现代法庭建筑,稳重、大气、经久耐看。简洁庄严的整体效果与精巧细致的细部统一完美的结合,给人震撼的同时又惊叹于精巧的细部,简约而不简单。建筑刚正庄严的风格,整体采用实墙为主造型,配以简练洁净的大片玻璃幕墙虚实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2)造型设计66
本设计以庄重、典雅为原则,在现有条件下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紧凑,空间秩序,服务设施齐全的建筑,并符合消防、环保、卫生等要求,努力营造庄重、典雅、舒适的室内外环境。(3)竖向交通设计XX小学教学楼项目为二层建筑,竖向交通以楼梯为主,楼梯均衡布置,保证使用和疏散要求。(4)无障碍设计本工程无障碍设计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底层考虑无障碍设计,结合基地坡度高差在教学楼入口处设置残疾人坡道,坡道净宽1.20m,坡度为1:12,入口平台的最小宽度≥1.50,坡道两侧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保持连贯,扶手设0.85m高。两层扶手,下层扶手高0.65m,扶手起点与终点处延伸等于0.30m,扶手截面。内侧与墙面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5)装修本项目为X小学教学楼项目,其装修采用普通装修即可。走廊、门厅内做高度为1200mm,易清洗、不易污损的墙裙,饮水间、厕所做高度为1500mm,便于冲洗的墙裙;室外装修用于外墙表面,兼有对建筑物的保护和外形美观的作用。由于外墙常受到风、雨、雪等的袭击和腐蚀气体的影响,故外装修材料要求采用强度高、抗冻性强、耐水性好以及具有抗腐蚀性的建筑材料。普通装修内容见下表:表6-1及普通装修内容一览表等级部位普通装修外墙水性涂料、清水墙水泥砂浆勾缝等 66
内墙涂料、石灰浆、白粉浆等墙裙普通釉面砖、水泥砂浆、提浆抹面、局部水磨石等地面水泥地坪、局部水磨石、普通地砖等天棚水性涂料、石灰浆、白粉浆等门窗木质及塑钢门窗、钢门窗、拼板门、胶合板纤维板门等6.4项目的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本工程采用国家规程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制图统一标准》(GB/T50105-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冷轧带肋钢筋砼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设计标准:建筑耐火等级:耐火年限50年66
层面防水等级:II级结构类型及抗震设防烈度: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结构使用年限:50年3、结构方案(1)结构形式:框架结构(2)基础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采用材料:混凝土:标号C30~C35;钢筋采用HRB335(fy=300N/mm2);HPB235(fy=2l0N/mm2)。(3)设计荷载取值1)基本风压值0.3KN/m2;2)楼面荷载取值教学楼2.0kN/m2;门厅、楼梯、走廓2.5kN/m2;(4)结构类型基础型式本项目应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应符合国家有关抗震规范的要求,项目主体框架结构,基础独立柱基础型式。66
第七章公用工程7.1供电工程7.1.1设计依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16-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66
7.1.2负荷估算建筑用电负荷按20w/m2计算,负荷同时利用系数:0.3则:项目用电负荷为:610×20×0.3/1000=3.66(KW)经测算,项目设计供电负荷约为3.66KVA,项目用电量不大,供电直接由当地社区低压网引入即可,不需新增变压器。380/220伏低压配电采用三相四线制,电力线路一律地下敷设,沿场区主要道路敷设盖板式电缆沟,电缆沟至建筑物路段采用地下直埋,电缆穿越道路及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路段一律加装铸铁管保护。7.1.3设计范围(1)本建筑物低压、动力、照明系统;(2)本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3)本建筑物电话系统;(4)本建筑物闭路电视系统;(5)本建筑物计算机网络系统。7.1.4高低压配电系统本工程为二级负荷,楼内供电采用低压380/220V,由项目所在地社区低压网引入。一般电力负荷均采用放射供电。电力及照明采用放射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供电,均由变电室引出,分别采用阻燃、耐火电缆、封闭式线槽沿电缆桥式吊控安装引至各层小配电间,然后经小配电间分别至相应用电点。66
功率因数补偿:本工程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的方式,低压侧集中补偿。在变压器的低压母线上装设不燃型干式补偿电容器,使补偿后为功率因数达为0.92以上。所有荧光灯具带补偿电容器。配线方式:本工程供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采用桥架敷至强电竖井再经强电、竖井至各层后经线、槽或穿钢管沿吊顶或地坪敷设至各用电点。消防用电设备及安保等用电设备回路采用耐火型电力电缆。一般电缆选用阻燃交联聚乙烯电缆,工艺电缆选用隔氧层阻燃交联聚乙烯电缆,消防设备选用耐火电缆,电线选用阻燃线。7.1.5电气照明照明分一般照明、事故照明、标志和疏散照明。除一般照明外,其余兼由事故照明电源供电。标志、疏散照明灯具自带蓄电池,停电时可保证40分钟照明。在保证照度的前提下,合理地选用节能光源,并配合建筑特点以及吊顶形式,选择相应的灯具,与室内装修相协调。出入口,疏散楼梯口等处设置应急标志灯、照明灯及指示灯采用带电池充放电装置的定型灯具。照明电源由低压配电屏采用耐热铜芯铜护套矿物绝缘电缆以放射式引至各楼层总照明配电箱,再由各楼层总照明配电箱以放射式引至各分照明配电箱。照明干线在坚井内全部为密集式插接母线,引出线插接开关箱带分离脱扣机,以便与消防系统联动,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切断一般照明电源。7.1.6防雷与接地安全66
本工程根据规范规定,按二类防雷考虑,要求将整个建筑物的金属结构钢筋连成一整体,形成笼式避雷网。在屋顶设避雷带,并利用金属构架与屋顶避雷带焊接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的两根主钢筋作为引下线(Φ≥16),要求避雷带和作为引下线的柱内钢筋。地桩内的钢筋均可靠焊接。屋顶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管道、金属围栏也均与避雷带可靠连接。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接方式。在配电室设总等电位联接箱,在本楼强电竖井内设局部等电位箱,将电话机房、消防中心、网络机房等作局部等电位联接并通过强弱电竖井与总等电位联接盘连接。屋顶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与防雷装置可靠联结。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极,要求沿四周基础及引下线处基础两根主筋焊接成网,综合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当接地电阻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可补打接地极。室外地坪-0.8米处用-40*4镀锌扁钢引出散水外作为接地预留,防雷引下线在距地0.5米处设接地电阻测试点。安全措施:为防止人身触电的危险,本工程设专用接地保护线(PE),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7.1.7弱电系统(1)综合布线系统:本工程工作区子系统,除特殊要求外每10m266
作为一个工作区设一个网络插座和一个电话插座。水平配线子系统均选用超五类电缆,工作区一般选用双孔超五类标准信息插座,暗装距地面高0.3m。垂直干线子系统楼内干线采用光缆和铜缆,光缆用于网络,铜缆用于语音。各楼层弱电竖井内设楼层配线架等设备,本工程设备间设于一层弱电机房内。(2)有线电视系统电视信号由有线电视网引来。电视干线采用SYRFV-75-9型,用户分支选用SYPFV-75-5型。电视竖井内分支分配器箱采用明装,装高距地1.8m,电视插座暗装,装高0.3m。(3)电话系统本建筑物一层设置电话总机室,各层设电话分线箱,各相关房间设出线盒。电话竖向布线沿竖井水平穿管暗敷。本建筑物的外线电话,由市话网引来。与市话连网部分遵循电信部门规定。7.2给排水工程7.2.1设计依据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4.《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7.2.2给水水源66
水源为城市管网,由校区北侧引入,供水水压,用水高峰时不小于24米水柱、用水低峰时40米水柱,给水管径DN300,管材PE管。7.2.3给水系统校区全部用水均由城市自来水的市政给水管网提供;在界区内生活与消防用水分用两个管网。学校给水采用直接给水方式,给水管网供水水压为24m水柱,满足建筑物本次工程建筑物供水水压要求。室外生活给水管道沿各设计道路顺自然坡度直埋在冰冻线以下,主干管选用DN200管。7.2.4配水管网校区内供水通过主干管向次干管供水,成环状布置。主干管为DN200、次干管为DN150,管材采用PE管,15cm厚砂垫层基础,埋地敷设,埋深为1.5米。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分段和分区检修的阀门,在管线交汇点的各支上设阀门井。校园内设地下消防水池(前期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容积300立方米。消防管道成环状布置,主干管为DN200、次干管为DN150,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15cm厚砂垫层基础,埋地敷设,埋深为1.5米。给水工程主要工程量表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输配水管网DN200m850PE管DN150m800PE管DN100m1200PE管阀门井座866
消火栓井座47.3排水工程设计方案7.3.1排水体制污水通过暗设污水排放系统汇流至室外,经化粪池、污水井转排入校区南侧城市污水管网。由于校内没有雨水排水管道,建筑雨水在屋面汇集后经设置在建筑内部或外部的雨水管道排至建筑物散水后流入绿化带。要求道路路面及硬化地面略高于自然地面,以保证路面不会积水。雨水量78L/s,降雨量重现期取4年。7.3.2污水管网污水管线沿道路铺设,充分结合地形及道路纵向坡度变化合理布置。园区地形总统东北高西南低,污水管线顺应地势从东北排向西南汇集园区距离较远的城市污水管网,管内充满度取0.6。7.3.3排水管网工程量主要工程量估算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排水管DN300HDPE双壁玻纹管米100DN200HDPE双壁玻纹管米750DN150HDPE双壁玻纹管米6007.4供热工程设计方案66
工程研究的范围为中学校区基础设施的热源及室外热力网的工程建设。7.4.1编制依据1、《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3、《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7.4.2建设方案设计原则供热工程与建设管理区内其他基础设施同步建设;考虑发展在方案设计上留要有余地,并采用以下设计原则:1、采用技术先进、高效节能、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实现优质、完善的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保障体系;2、集中供热,提高热效、便于管理;3、处理好供热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采用建筑面积指标法估算热负荷值。7.4.3供热设计1、热源本项目热源为城市热网,热网供回水温度95/70℃。由校区东侧引入,管径DN400,静水压力32m,埋深1.5m。2、热水供热管网的布置与敷设热水管网按枝状布置,向教学楼供暖。66
供热管道全部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敷设,管道平均埋深1.5m,管道利用自然补偿,在各建筑的入口处均设置关断阀门井,设热计量装置,在管段高点设置排气井、低点设置泄水井。3、管道规格、材质及其保温室外管网管道直径DN100mm-DN250mm之间,管材采用焊接钢管,管道连接全部采用焊接。所有直埋管道均采用50毫米厚的聚氨酯保温,外护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套管。66
第八章节能、节水措施8.1设计原则1、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进行综合利用。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公布的淘汰落后的材料、设备和技术。4、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注意降低造价,节约主要建筑材料,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取材,降低能耗,从而降低投资。5、加强节能教育,做好管理工作,工程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节能问题,并制定出相关的技术规章制度。66
6、室外废弃物的合理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比如说将生活垃圾分为有机物、无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类回收处理,就能最大限度地化废为宝,循环利用。8.2设计依据(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的通知;(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7)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标准及技术规定等。8.3节能措施8.3.1建筑节能措施1、总体布局原则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凉爽时段的自然通风。建筑的主要朝向宜选择呼和浩特最佳朝向,采用南至南偏东,主要房间避免夏季受东、西向日晒,在中小学教学实验生活楼和幼儿园教学生活楼上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新能源节约用电资源。2、外部环境设计66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的环境加以充分利用和改善,以创造能充分满足学生和教职工舒适条件的室内外环境。如在建筑周围种植树木、植被,可有效阻挡风沙,净化空气,同时起到遮阳、降噪的效果。3、建筑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等均采取断桥和保温措施。4、屋顶、外墙等部位围护结构节能设计(1)屋顶:平屋顶均采用120厚聚苯板保温材料。(2)外墙:均采用70厚聚苯板保温材料。(3)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均在室外楼板下喷硬泡聚氨脂保温材料。5、外门窗、透明幕墙及屋顶采光窗、天窗节能设计(1)各朝向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比:东0.17南0.33西0.41北0.25(2)其中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M=0.17;(3)外门窗、透明幕墙、屋顶天窗构造及性能:外门窗:框料采用断桥铝合金,玻璃采用无色辅射率不大于25%的LOW-E中空玻璃(间隔层不小于l2mm空气层)。玻璃幕墙:框料采用断桥铝合金,玻璃采用无色辐射率不大于15的LOW-E中空玻璃(间隔层不小于l2mm空气层)或无色中帘玻璃(间隔层不小于l2mm空气层);屋顶天窗:框料采用断桥铝合金,玻璃采用辐射率不大于25%的LOW-E中空玻璃(间隔层不小于l2mm空气层)夹胶安全玻璃。(4)外门除个别仅供消防疏散时使用的外门外均设置门斗或电热风幕设施。66
8.3.2暖通1、过渡季节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对于有稳定热需求的建筑,采用空调废热回收技术。2、设计按规范要求选择低噪声的空调设备,如冷却塔,通风机等,以避免对环境的影响。3、送、回风风管的进、出口均按需设置消声弯头、消声器或消音箱。4、设备夹层及管井内空调采暖管采用超细玻璃棉保温。8.3.4电气1、降低损耗选用低损耗变压器。2、在0.4KV侧设电容器补偿,以减少无功损耗。3、照明光源和灯具基本采用高效节能型荧光灯及金属卤化物灯,均采用节能型快速启动电感镇流器或谐波含量较低的电子镇流器。8.3.5其它节能措施1、加强学生节能教育和管理,防止跑、冒、滴、漏。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加强节约能源教育,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2、在污水和雨水排放上,首先是优化选线,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以减少污水提升而导致的电能消耗和管道布设施工工程量;66
3、应用经济杠杆和价格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对耗能制定合理、先进的能耗和用水指标,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不断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意识,使节能和节水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第九章环境保护9.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9.1.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9.1.2污染物排放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9.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9.2.1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出于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各类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来往较频繁。因此,车辆运输及物料堆放产生的道路扬尘较大,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容忽视,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有CO、NO2碳氢化合物等。66
2、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因素有:①施工现场工人生活污水;②施工活动中排放的各类生产废水;③施工现场地表裸露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④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COD、BOD5、SS等;⑤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有搅拌机、清洗水、搅拌中外泄废水和洗石冲灰水等;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SS、硅酸盐、PH油类等。3、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建筑施工噪声源主要是各类施工机械,由施工机械产噪机理和特征,可知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四个特点:高噪声施工机械相对集中于土方期和结构期,施工时间也相对较长:而打桩的打桩机冲击声声功率最强,但发生时间较短。施工机械噪声除打桩机为狭带冲击声外,其余多为中、高频的机械噪声。安装期大部分声源在室内,旗工期声源皆在室外,影响范围较远,尤为打桩机的冲击声。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9.2.2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为小学教学楼66
建设项目,其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无其他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不会带来明显影响。为确保场区本身的环境卫生要求不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对上述污染源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9.3环境保护措施按“三同时”的原则,对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9.3.1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为防止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发生上述污染环境的现象,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建议采纳如下污染防范措施:①合理安排好分期、分时段施工,做好时间上、空间上的衔接,减少影响范围与时间。必须将各时间、范围安排协调好,防止建筑施工与社会正常生活运转冲突。②文明施工,利用合适的材料,减轻对周围的影响。③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在休息时间(尤其在午休、夜间睡眠时间)不得进行锯木等产生高噪声的作业。④合理安排设施的使用,减少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尤其是高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好设备的使用,减少噪声设备的使用数量,缩短其使用时间。⑤对装修产生的废弃材料和储罐等,应尽可能利用或及时运走。66
总之,在项目建筑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该尽可能通过加强管理、文明施工的手段来减少建设期间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建筑施工行业的经验来看,只要做好上述建议措施,是可以把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较低的限度的,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9.3.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生活污水本项目采用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进入污水管网,经市政污水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2)生活垃圾本项目垃圾处理采用集中式垃圾中转站,组织专职卫生保洁人员统一收集清扫,集中到垃圾中转站后,由环卫部门运往城市垃圾场集中处理,不外排。9.4环境保护结论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符合项目建设内容要求和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建成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66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10.1劳动安全卫生10.1.1编制依据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0.1.2劳动安全卫生保障1、概述由于土建设工程是一项存在人身安全隐患非常大的工种,诸如施工现场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基坑开挖、模板支撑、脚手架搭设和施工周围与临时设施的安全使用、施工垂直机械设备的装拆和使用情况,临电防护等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均易了生伤亡事故,故本项目无论在建设中、运行中都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和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和现有环境,严格执行《劳动法》和采取劳动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工作中的每个工作人员人身不受伤害,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2、施工中主要安全措施(1)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房屋建设等建设标准和设计施工图方案的要求,严格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严禁在长期疲乏状态下继续工作,特别是夜间的强度工作。66
(2)严格按照施工图组织设计中的质量、进度要求执行,高标准严把质量关,按优良标准建设好本项目的同时,注意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所需的安全设施与装置,诸如质量较好的头盔及便携式消防器具等。(3)针对本项目的施工特点,各单元工程、分项工程要求严格按施工顺序进行,合理科学地组织施工,注意各类施工器械的正确使用与安放,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并建议制定奖惩办法。(4)施工各阶段要设置各类警示标志,并建立各层次的安全员检查制度,以确保本项目施工中各项劳动安全措施制度的有效实施。3、运行使用中主要安全措施(1)本项目在建成后必须严格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要严格按国家现行标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不可盲目投入使用。(2)各种大型用电设备做好接零保护措施。(3)各类设备机械转动部位设防护罩。(4)地沟、地坑等均需加盖或设置栏杆,楼梯防护栏杆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设计、施工。(5)建筑屋顶设防雷保护装置。(6)建筑物内部要设有各种安全指示标志,譬如安全出口的指示等;危险物品及地方也应做相应标志。(7)在使用中对各种重要设备(譬如夜间照明设备)以免夜间在无照明情况下,楼梯等建筑物对人身造成伤害。建议各使用单位对必要的设施予以备份,以备不时之需。66
10.2消防10.2.1编制原则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消防规范进行,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一下规范进行编制: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4、其它有关的规范和标准。10.2.2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并将其分为两类,即一类和二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针对不同类别的建筑物在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等各方面提出不同的设计要求,以便达到既能保障各类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又能节约投资,经济合理。本项目属于公共建筑,主要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均按二级设置。10.2.3消防措施本项目所有扩建工程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应合理的确定建筑通道之间的距离,耐火等级为二级各建筑物防火间距大于6米。学校各建筑物间距均大于6米。符合规范规定的距离。而且在主要建筑物的两边设置消防车道,以应付紧急情况。建筑消防措施如下:66
1、防火分区分布:本项目地上建筑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内均设自动喷淋系统,防火分区的面积均小于规范要求的2000平方米。2、防烟楼梯间的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及陶粒混凝土砌块墙,分别满足耐火等极限2小时的规范要求。疏散走道的墙体采用200厚石膏砌块及200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3、建筑物一层设有消防控制室,与其他部位的隔墙、楼板均满足规范要求,且设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4、在建筑内的隔墙均砌至梁板底部,有管道穿越防火墙、隔墙、楼板时,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其周围的空隙,管道保温材料采用不燃烧材料。在本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机房、消防控制室、监控室、采用耐火极限大于2.0h的隔墙,1.5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5、电缆井、管道井、排烟井、排气道等均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为耐火极限大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为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每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其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其周围的空隙。6、防火门均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能在关闭后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66
7、安全疏散。满足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规范要求。其余每个防火分区都有至少两个疏散楼梯间,且直通室外。8、消防控制室设在首层,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设置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9、防火墙采用200厚钢筋混凝土及20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墙,达到3小时防火要求。防火墙上的门窗洞口均采用甲级防火门窗,防火分区之间的特级防火卷帘为特殊复合防火卷帘,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功能。防火卷帘的耐火等级不低于3.00h(耐火极限是采用包括背火面的温升作为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防火卷帘应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钢梁柱等承重构件上。10、玻璃幕墙处上下层窗槛墙满足的要求;建筑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采用岩棉等不燃材料封堵0.80m。11、在建筑内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都已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于其他部位隔开。12、建筑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都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13、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接地板,由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mm^U2^U。66
14、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机柜,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火灾应急广播按楼层分路,每层一路。当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可根据火灾发生的区域,自动或手动进行火灾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15、所有放置室内消火栓的部位,均设有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剂采用干粉磷酸铵盐。16、消防教育和管理(1)要经常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安全消防知识的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对各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的维护保管要落实到人,确保消防设施系统的正常运行。66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11.1项目管理为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建设投资,缩短建设周期,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本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制、项目筹资渠道多元化等制度的建设。XX小学教学楼建设领导小组对本项目进行管理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学校书记为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内部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明确的分工,其主要职责为: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及项目执行单位的接待与联络工作,组织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计划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执行单位办理合同协议等手续,以及资金的使用安排和收支手续;施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土建与安装施工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以及工程验收工作;设备材料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及调拔等工作;技术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主持设计图纸的审核,处理有关技术问题及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工作。11.2项目实施计划XX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计划2014年1月开始动工,2014年5月交付使用,建设期为5个月。项目单位将在2014年1月前完成如下准备工作:1、完成XX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78
2、办理规划、图审、施工许可证、委托监督等前期手续。3、完成施工图纸的设计任务。4、完成地质勘探及监理的招标工作。5、委托地勘单位本项目的用地进行地质勘探工作。11.3招投标11.3.1概述依据国家《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要求,在勘察、设计、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中执行全部或部分招标。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执行阶段以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人,是保证按照市场化条件进行工程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项目法人与承包方签订明确双方利益与义务的经济合同,将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纳入法制化管理。11.3.2发包方式招标的工作范围即指招标文件中约定承包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可以由一个承包方完成包括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试运行等全部工程内容,也可以由不同的承包方完成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工程内容。前者称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全过程总承包或“交钥匙工程承包”,简称总承包;后者称为单项工作内容承包。78
总承包一般通过招标选择总承包方,再由他去组织各阶段的实施工作。一般来说,经常由于总承包方限于专业特点、实施能力等条件限制,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分包方式实施。因此承包价格要比单项工作内容招标所花费的投资要高。这种发包方式通常适用于业主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能力较差的中小型工程项目,业主基本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只是对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宏观监督和控制。单项工作内容承包一般适用于工程规模大或工作内容复杂的建设项目,业主将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内容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单位工程或不同专业工程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别招标,分别发包给不同性质的承包商。由于工作内容的单一化,可以吸引更多有资格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有助于业主取得有竞争性价格的合同而节约投资,另外,业主直接参与各个阶段的实施管理,可以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当然,这也同时要求业主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何种发包方式最适合项目的目标,取决于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投资来源、业主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由于本项目包括内容繁多,专业性要求较强,较为复杂,因此采用单项工作内容发包方式较为适合。11.3.3招标组织形式招标的组织形式有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两种形式。具备编制相应招标文件和标底,组织开标、评标的能力的业主可以自行招标;凡不具备条件的业主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代理机构招标。鉴于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建议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11.3.4招标方式招标方式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两种类型。78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指招标单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布招标广告凡具备相应资质,符合投标条件的单位不受地域和行业限制均可以申请投标。这种招标方式的优点是,业主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选择承包实施单位,投标竞争激烈,因此有利于将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交给可靠的承包商实施,并取得有竞争性的报价。但其缺点是,由于申请投标人的数量多,一般要设置资格预审程序,而且评标的工作量也较大,因此招标的时间长、费用高。因此通常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实施单位,按照规定通过国际或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商。为了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施工单位,节约投资成本,本项目建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本项目主要为设备招标。招标基本情况见下表12-1:11.3.5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表11-1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范围招标细项名称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形式备注勘察设计全部1委托公开23建筑工程全部1委托公开23安装工程全部1委托公开23监理全部1委托公开23设备全部1委托公开78
23其它123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1.1投资估算依据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8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3、《X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4、《X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5、《X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价目表》;6、《X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价目表》;7、同类工程造价情况;8、现行投资估算的有关规定;9、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数据;10、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预算方面的文件;11、主要调价材料和地方材料参考南乐县现行价。12.1.2投资估算的范围和方法1、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费用按综合指标法并参考近期完工的同类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2、设备购置费按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估算。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按照X省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定额计算。4、预备费用按工程费用与工程其他费用之和的3%计算。12.1.3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析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90.00万元,其中:(1)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合计69.4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5.42万元,设备购置费5.00万元,安装费8.98万元。(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8
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可行性研究费、勘察设计费、招标代理费等,共计17.98万元。(3)工程建设预备费根据行业有关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3%进行估算,为2.62万元。12.1.4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只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因此,该项目总投资为90.00万元。表12-1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估算金额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合计1.00工程费用55.428.985.00 69.401.10土建费用54.90 教学楼54.90 1.20安装费用 8.83 强电工程 2.14 弱电工程 2.14 给排水工程 1.83 消防工程 1.53 暖通工程 1.20 1.30设备购置费 0.155.00 教学、办公等设备费 0.155.00 1.40室外工程0.52 道路铺装改造0.52 2.00其他费用 17.9817.98 建设管理费 1.04 工程监理费 2.29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评审费 3.65 78
造价咨询费 0.65 勘察费 0.35 设计费 9.00 劳动安全卫士评审费 0.01 环境影响评估费 0.00登记表 工程保险费 0.21 施工图设计审查费 0.08 招标代理费 0.69 3.00预备费 2.62 基本预备费 2.622.624.00合计(1+2+3) 90.0012.2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该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拟向中央申请专项资金。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13.1结论78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创新、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必将有力带动X市台前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3、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快台前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提高了X市教育的综合实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科教兴区”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其意义十分深远。4、本项目的建设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政府要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的要求。5、随着台前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台前县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极大的促进台前县教育资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为满足台前县建设配套教育设施工程及更多适龄儿童的就学提供了条件。6、本项目的实施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为实现台前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13.2建议1、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批准立项,并协助学校落实相关手续,确保项目尽快实施。2、建设单位应成立强有力的施工领导班子,精心组织设计与施工,并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做好项目的招投标,依法管理好本建设工程项目。78
吴坝乡朱庄小学教学楼位置图耕地(北)旧教学楼(东)耕地(西)花园(南)78
78
图2X小学平面图7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年加工3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水泥有限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1200万片模压彩瓦新型建材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化传播影视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3000吨糠醛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市人民医院东院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化传播影视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县某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消防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
- 星海游泳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加工30000平方米复合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廉租房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1500吨磁性纱门条、冰箱条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