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0 KB
- 10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提要一、项目名称:X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规模及性质:新建板栗基地10万亩。三、项目投资总额:550万元。其中:营造林投资5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四、项目资金来源:申请国家扶持专项资金2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五、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度)六、项目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年实现经济收入4500万元。与此同时,将进一步扩大我县板栗生产面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巩固我县作为“板栗之乡”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地位。有利于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县财政收入增长。对于我县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背景X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之间。全县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总人口5近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1万人。是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库区县。X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进入21世纪后,农业和农村经济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尤为紧迫和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使农业种植由“产量型”向“108
质量效益型”转变,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本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十年来,X县立足板栗特色资源优势,确立了优先发展板栗第一支柱产业的目标,板栗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X建设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中,担负着率先发展的重任,是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主要途径。目前,X板栗产业建设已具备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初步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经营新格局,产业建设范围涉及到全县12个乡镇6个国有林(茶)场,产业开发领域延伸到基地建设、良种选育、科技研究与应用、加工产品开发与利用等各个方面。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开展板栗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我县拟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板栗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关于编报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计划的通知》。2、X县板栗产业建设有关技术标准、经济指标、技术操作规程等资料。3、国家、省市有关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建设的政策。4、林业行业国家技术标准、地方标准等。(三)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全国经济林建设规划,结合我县经济林发展实际,重点发展具有县域特点和优势的板栗经济林基地。2、坚持“效益优先,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产品效益高、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把项目的经济效益作为立项的重要原则。主要发展X板栗品种中“桂花香”、“六月暴”、“中迟栗”、“羊毛栗”、“八月红”、“红光油栗”、“乌壳栗”等7个国家、省级优良品种。3、坚持“实行产业化经营”108
的原则。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板栗支柱产业建设力度,扩大生产以板栗鲜果和板栗加工产品为主导产品,重点扶持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板栗经济林基地建设,并向良种繁育、储藏保鲜、初加工等方向扩展,逐步延伸产业链条。4、坚持“科技与体制创新”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注重发展板栗新品种的研究,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新技术,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经济林建设机制创新。5、坚持“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原则。鼓励并积极扶持民营企业、个体大户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板栗经济林基地。二、X县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X是一个山区、库区县,全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耸立在县境东北部。北部层峰叠障、群山环抱,有千米以上高山11座;中部地势开阔,多在海拔200米至500米之间;南部呈波状浑圆浅丘。境内有X河、天堂河、胜利河、泗泊河、白莲河5大河流,共网络502条支流。本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冬干(冷)夏湿(热),春暖秋凉。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047.1小时,年均温度16.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320毫米,年均无霜期223.5天。X县土壤种类较多,质地较好。全县耕地中,轻壤、中壤面积占63.28%,砂壤面积占36.54%,重壤面积占0.18%,林地土壤质地基本上与旱地相近似。全县土壤肥力从整体来讲是中等偏上,比较肥沃。全县土壤大都是酸性和微酸性反应,PH值在在5——6.5之间,一般适宜于多种作物和林木种植。(二)社会经济现状全县12个乡镇6个国有林场。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04亿元,财政收入1.5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338元。(三)基础设施概况经过解放后五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本项目奠定了建设基础。108
我县公路交通比较发达,现已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公路网主框架,全县乡镇通车率100%,90%以上的村修通了公路。其中“318”国道横穿县境东西,省道“松宜”线纵贯县境南北。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我县开通了数字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信号能覆盖县域的95%。消除了电话空白村,电话普及率达5.7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19.6部/百人,农话普及率4.5部/百人。全县现有220KV电力线路一条;110KV变电站1座,110KV开关站1座,110KV线路3条;35KV变电站15座,35KV骨干线路15条。全县建有水电站26座。10KV配电线路覆盖了县域范围。全县411个村均已通电,98%的农户用上了电,人均用电超过150千瓦时。三、X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一)品种资源现状X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且名甲天下。全县板栗品种资源达18个,其中:通过国家、省级鉴定优良品种有7个(六月暴、浅刺大板栗、桂花香、中迟栗、红光油栗、八月红、乌壳栗)。X板栗分布广,海拔800米以下都有大面积分布,且乡镇村村、农家户户均有板栗。板栗栽培条件要求不高,平地、丘陵、山地均可发展,技术容易掌握,群众具有栽种、采收、储藏经验,能够大面积推广。X板栗7大优良品种优势特点分述如下:1、中迟栗:广泛分布于我县各板栗产区,占我县板栗的70%以上,以凤山镇、大河岸镇分布最集中。该品种树势强健,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树冠多为半园形,较开张,寿命长,一般30年生栗树,主干粗30厘米,树高6-7米,树冠直径5-8米。5月下旬为初花期,六月上旬为盛花期和末花期约20天。每果枝有球果2-3个,平均单果重15.62克,最大单果重33克,果肉黄白色,略硬粗、甜味中等,爽脆可口,含淀粉18.64%,糖14.68%。九月上旬成熟,丰产稳产,商品价值高,是我县的主栽品种。108
2、六月暴(俗称六月半):主要分布于凤山镇、大河岸镇。树势强健直立、树姿丰满、树冠园头形、适应性强,每果枝着1-3个球果,球果较大、壳薄刺短而稀,果皮棕褐色,果肉黄色,味较淡,平均单果重20.5克,能稳产、丰产。抗旱、抗虫害能力强,但不耐贮藏。幼树能早期挂果,八月底成熟,是我国较好的早熟品种之一,因而群众喜欢栽培。3、羊毛栗:主要分布于胜利镇、凤山镇、大河岸镇等乡镇,树势强健、树冠直立,适应性强。分枝性好、老树有自然更新特点。果较大,肩部宽而肥厚、基部较小,果全身有白色茸毛(似羊毛,故称羊毛栗)且以顶部茸毛最多,果皮棕褐色、略厚,果肉乳黄色、肉质脆嫩香甜、风味极好、耐贮藏。抗旱性强、病虫害较少。能丰产稳产,树嫁接后第二年开始结果,果柄坚强、采果时易伤枝,九月下旬成熟,为质、量兼优品种。4、桂花香:主产于凤山镇鲶鱼丘村,树势中等,树冠开张,平均母枝抽果枝2个,每果枝着生球果2个,单果重11.9克,出籽率40.2%,病虫害少、果肉黄色、具桂花香味,故名桂花香。其营养成份为蛋白质9.1%,淀粉42.67%,糖15.395(蔗糖14.45%,还原糖0.94%)。该品种耐贮藏、能丰产稳产、品质上等,是目前国内品质最好的品种之一,因而商品价值高,是我县大力发展的品种。5、红光油栗:主要分布于胜利、凤山镇、大崎乡、平湖乡等乡镇。该品种树势中等,树姿直立,适应性强,枝梢半开张,微下垂。每果枝着果2-3个,果皮棕褐色,有光泽,果肩部瘦削、基部略宽、底座较大、顶部微尖、果肉黄色、脆嫩香甜、品质尚好,可作炒栗。单果重9.25克、果较小,抗旱、抗病虫能力强。该品种分枝性强、容易进行异树更新,树冠内外均能着果、故丰产性好。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成熟,可作高海拔地区发展品种。6、乌壳栗(包括大乌壳栗和小乌壳栗):主要分布于凤山镇、平湖乡、胜利镇等乡镇。树势中等,树冠园头形、树姿开张。适应性强,大乌壳栗果较大,单果重16.9克,小乌壳栗果稍小,单果重13.3克108
。果肉黄色、微甜、脆嫩、品质良好,耐贮藏,丰产稳产,九月下旬成熟,适合我县多数产区发展。7、八月红:主要分布于凤山镇、大河岸镇、骆驼坳镇等乡镇。树势中等,树冠园头形,果枝短而粗,单果重12.82克。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成熟,果皮红褐色、有光泽,果味香甜、风味极好、耐贮藏,病虫害少,果枝剪后仍能丰产稳产,可大量发展。(二)品质特征X县板栗品种多、品质优良。X板栗在1992年中国妇女儿童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2001年中国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牌产品”称号。X板栗品种按果型分有大果型、中果型、小果型三种类型,最大单果重达55克,最小的不足10克;按成熟季节分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早熟板栗“六月暴”,8月中旬可成熟,晚熟板栗“红光油栗”,10月底成熟,成熟期长达2个多月。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板栗专家曾20多次来X考察,对X板栗种群数量和品质惊叹不已。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在X考察后称赞“X是一个板栗基因库,一个天然的板栗王国”。国内板栗专家称赞X板栗是“南无敌手,北有优势”。X板栗风味独特,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其果实的维生素丙(Vc)和胡萝卜素含量高于普通大米和面粉的30余倍,故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美称。新鲜板栗含水量50%、蛋白质4.0-4.5%、脂肪0.7-0.8%、碳水化合物40-42%,纤维素1.6-1.8%。此外不富含维生素和Ca、P、Fe、K等矿物质。其营养全面丰富,对脾胃有保健功能,板栗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粉质细腻、香糯可口,风味极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被称为“干果之王”、“营养之冠”。按药食同源之说,板栗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唐代名医孙思邈记载:“栗,肾之果也,肾疾宜食之。”明朝李时珍在其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对板栗的药用价值也有详细的论述:“咸湿益气、厚肠胃、补肾气。”民间有许多将栗果、栗楔、栗扶、栗壳、栗花等用于治疗疾病的验方,其效果非常不错。(三)栽培历史与现状X108
县处于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板栗生长。据县志记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人工栽培板栗的历史,到明朝已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板栗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X县抓住一系列大好机遇,把板栗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引导板栗产业朝区域化、规模化、系列化、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县板栗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到目前,全县板栗栽培面积发展到6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0万亩,年产量达到5000万斤,位居全国之冠。X县也因此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等荣誉称号。(四)科技支撑现状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不动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产业效益。一是组织板栗科技攻关。全县已累计投入板栗科研经费500多万元,联合国内外知名的板栗专家和科研院所,先后成功地完成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板栗增雌减雄技术”、“低产栗园改造技术”和“矮密早丰栽培技术”等17项板栗攻关课题,并获得巨大成功,共取得11项科研成果,其中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是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我们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方针,建立健全了三级板栗科技服务体系。县里专门组建了板栗生产办公室,乡镇成立了以林业站为依托的12个技术推广站,指定专职技术人员,村级配备有专职林业村长负责,户户有一个懂板栗生产管理技术的“明白人”,目前全县板栗专业科技人员达到18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9人,中级职称62人。与此同时,还利用社会团体等形式,成立了板栗专业协会,吸纳会员近2000人。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的建立,己成为推广板栗科技的主要力量和技术传播的重要载体。三是广泛开展板栗科技推广。我们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成人学校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先后举办了板栗生产经营培训班480多期,培训栗农近13万人次;组织编印《板栗科技》、《板栗栽培技术》,《农村致富技术手册》以及《X科技》等科普书刊、资料20多种,印发25万册,免费发送到基层干部和栗农手中,围绕重点推广的“板栗喷硼施磷”、“高接换种”108
等十项先进适用板栗增产技术,开办广播电视专题讲座80期,拍摄板栗科教片9集,长期在农村巡回放映。通过科技辐射,现在,“秋施肥、冬修剪、春嫁接、夏喷硼,一年四季防病虫”已成为全县栗农的自觉行动,95%以上的栗农都掌握了从育苗、栽培、嫁接到储藏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科技对板栗产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四是积极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曾多次派出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考察板栗产业发展情况,而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外板栗专家也曾20多次到我县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五)加工业现状X板栗声名远播,享誉国内外。“罗甜”牌板栗已经国家工商局注册,我县已拥有自己的板栗品牌。在板栗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系列产品开发也得以迅速发展,初具规模。全县先后建成板栗食品加工企业183家,年加工贮藏能力达10000吨,实现加工产值8500万元,加工增值2500万元。今年又组建了“X县栗之都有限公司”和招商引资企业X绿润食品有限公司(今年投资3000万元,加工5000吨,二期工程加工量增加到10000吨)等龙头企业,进行板栗资源优势与企业优势对接,实行强强联合,资源配置重组,进一步加快板栗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县板栗系列产品在清水和糖水板栗罐头两个主导产品的基础上,还开发出了板栗酱、栗羊羹、甘露煮、板栗粉等食品、饮料系列产品,新近研究开发出了以栗蘑、栗菇为主的食用菌系列产品和栗壳栲胶等化工系列产品。目前,全县共开发了板栗食品、饮料、食用菌、化工四大系列十多种板栗加工产品。(六)市场体系建设现状108
目前,全县建有13个板栗专业交易市场,其中城关3个,年交易量达2000多万斤;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大都市广泛设立了板栗营销业务处,作为窗口市场;板栗营销队伍近万人;全县整体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营销网络。板栗及其制品广销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南等国内20多个省市和地区,出口到日本、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板栗产业化的大力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氛围,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流通环节可实现营业收入1亿多元。生产、加工、流通三个环节每年可提供税收2800多万元,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板栗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本项目建设是X板栗产业化发展的需要。X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在市场的引导下,按照产业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了板栗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步伐,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板栗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第一支柱产业。2、本项目建设是X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X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同全国各地一样,农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课题。从县域资源条件出发,板栗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县委、县政府已作出“调整传统农业结构,建设三大板栗经济带”的发展目标。本项目建设,可以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3、本项目建设是落实“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建设板栗基地,发展板栗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以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户脱贫致富,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4、本项目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我县退耕还林及造林绿化工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加快我县“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自然条件优越。在地理环境上,X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步,四季分明;全县山场面积广,土壤肥力状况较好,发展板栗生产自然条件适宜。2、品种资源丰富。X县是全国板栗主要的原产地、南方板栗的中心产区,板栗、甜柿品种资源丰富,品种类型以果大质优享誉海内外。3、群众具备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X108
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的产业化建设促使板栗生产超常规发展,基地遍布全县12个乡镇411个村,覆盖13万农户,在大力推广科技兴栗的生产活动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和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发展板栗产业准备了条件。4、全县上下对板栗基地建设空前重视。根据我县板栗产业建设规划,全县已经规划了板栗下一阶段的发展仍将以巩固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基础为突破口,确定了以县南板栗新区为重点的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在连年受益的推动下,全县广大农户对板栗基地建设活动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积极,本项目建设已经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与群众基础。4、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可以促进板栗产业建设。2002年我县成功地实施了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条例》的要求,我县科学地利用了X的乡土树种,树种设计主要是以X板栗为主,有力地推动了板栗产业建设前进的步伐。5、优质的板栗种苗资源为板栗产业发展奠定了建设基础。2003年我县完成板栗育苗面积达1000多亩,可出圃板栗苗木近1000万株,确保了项目建设苗木的需要量。6、不断发展壮大的板栗加工业能进一步推动板栗产业建设进程。五、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X板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板栗是X的优势特产资源,以果大质优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年来销售一直走俏,市场覆盖国内近30多个省市,出口东南亚、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近十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X板栗”精品名牌战略的逐步实施,生产基础越来越雄厚,板栗加工业日益发展壮大,市场体系也日趋完善,X板栗在海内外所占市场份额正在日益扩大,市场前景广阔。全县建成了13个板栗专业市场,其中,凤山镇城西板栗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2万吨,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板栗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并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设立了窗口市场,为X板栗销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08
六、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以资源开发,良种开发为基础,以产品开发、品牌开发为方向,走高起点、高效益的路子,加快发展步伐,提高产业效益,进一步把以板栗为主导产品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成为强县富民的第一支柱产业。(二)项目建设目标按照我县板栗基地总体规划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再增加板栗面积35万亩,使全县板栗基地面积从目前的65万亩发展到2008年的100万亩。在总体框架内,本项目规划2004年,新发展一个面积为6万亩的良种板栗基地,良种率达100%,科技应用率达100%,进入盛产期后,基地板栗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年产板栗900万公斤,按5元/公斤销售价格,实现经济收入4500万元。同时,使新发展的6万亩板栗基地内,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齐全,并实现板栗鲜果贮藏保鲜能力;使全县板栗总面积从2003年的65万亩,发展到2004年的71万亩。七、项目建设内容(一)基地营造林:2005年全县已完成新建板栗基地面积10万亩。(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1、规划新修道路20公里。2、规划新建灌溉设施60台套。3、其它设备购置20台套。八、项目总投资概算及其构成、投资来源(一)项目总投资概算及其构成108
项目总投资概算为550万元,其构成包括基地营造林种苗投资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两个方面。1、基地营造林投资500万元,其中:(1)种苗费:新建板栗基地面积10万亩,按每亩种苗投资50元计算,共需苗木投资500万元;(2)投工折资作为县级自筹,不计入投资总成本;2、基地基础设施概算投资50万元。(1)新修道路概算投资20万元;(2)新建灌溉设施概算投资10万元;(3)其它设备购置概算投资20万(二)项目投资来源1、申请国家、省立项扶持资金500万元;2、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九、项目建设年限与实施进度(一)项目建设年限:1年(2005年)。今年造林任务已完成。(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2004年秋冬板栗出圃苗木的统计和预留安排已完成。2、2004年秋冬基地建设规划设计及评审工作已完成。3、2005年春秋整地、造林工作已完成。4、2005年春夏检查验收造林成活率已完成。5、计划2005年12月左右完成秋冬检查验收造林保存率。十、项目组织管理(一)项目建设管理1、组织领导:成立“X县农业综合开发板栗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108
,县长任组长,分管林业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林业局、财政局、农行、土地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办公,负责项目建设日常工作。各乡镇设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各乡镇项目建设工作。X县农业综合开发板栗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能: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相关政策;制定项目建设规划;管理项目建设资金,监督运行情况;处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其它事务。2、技术保证:由县林业局及相关乡镇林业站承担项目建设技术工作,组成技术服务网络。3、奖惩责任: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行政领导责任书,明确建设任务、责任人和奖惩责任,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兑现。由县林业局与各乡镇林业站签订技术承包责任书,确定专人责任。4、制度建设:制订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和奖惩责任制度。项目建设实行定专人专责负责管理,各级实施单位建立项目工程档案。严格把握工程项目实施质量关,按工程建设作业程序进行检查验收,上一阶段建设内容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将工程建设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二)项目运行管理项目建成后,将由X县人民政府成立X县农业综合开发板栗基地建设项目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能为领导、组织、协调全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运行,发展板栗生产,提高板栗市场竞争能力。本项目建成后,将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坚持“以板栗科学种植为基础,以产品系列开发为主导”的方针,实行生产与加工并举,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系列开发。十一、综合效益分析108
(一)农业增效:项目建成5年后可以全面投产,按现有板栗基地平均产出效益年产板栗150公斤/亩,价格5元/公斤,板栗每亩年可获经济收入750元,10万亩基地年板栗总产量1500万公斤,年收入可达9000万元,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二)农民增收:按平均扣除20%成本和10%费税,农民年增纯收入为6300万元,全县农民人平年增加纯收入123.29元。(三)财政税收贡献:按50%进行加工增值,增值幅度为30%,可实现加工增值1350万元。总收入可达10350万元;年可为国家创税费(国税、工商费、林业费)3105万元。(四)出口创汇:按30%的产量出口创汇,板栗可出口量为500万公斤,按出口价格板栗20元/公斤,年可出口创汇约1149.43万美元。 十二、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建设扩大了板栗生产面积,提高了产量、质量将进一步巩固我县作为“板栗之乡”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地位。有利于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县财政收入增长。对于我县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切实可行的。X县板栗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类别:基地建设(二)项目名称:X县板栗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三)项目负责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 黄柳林(X县林业局副局长)(四)项目建设地点:X县河铺镇(五)项目承建单位:X县林业局(六)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黄冈市林业局108
(七)项目建设规模:10000亩(八)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九)项目建设投资总额:55万元,其中:申请上级扶持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十)项目建设效益:经济效益每年收入100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产栗园建设模式,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二、项目背景我县是一个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到目前全县现有板栗总面积72万亩,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板栗。尽管X板栗基地面较大,但是板栗平均单位产量偏低,科技应用与推广工作任务大,农民普遍需求板栗生产管理实用技术。为此,办好板栗科技示范园,可以起到辐射促进作用,引导农民开展科技种栗活动,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实现板栗优质、增产、增收。三、项目区基本情况河铺镇位于我县中部,是X板栗主产区之一。全镇总人口近6万人,辖40个行政村,2万多户。现有板栗面积6.5万亩,板栗常年产量达500万斤以上。板栗产业成为河铺镇的支柱产业。项目区位于罗胜百里板栗带中部,属河铺镇管辖,涉及八里畈、石河湾、林家咀、肖家湾4个行政村。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1、建立板栗科技示范园区,有利于向周边乡村推广优良品种和林业先进技术。3、提高板栗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二)可行性1、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群众十分拥护和迫切需要,建设环境氛围良好。2、全县现有林业工程师以上职称人数62人,林业技术力量雄厚。3、项目区群众对板栗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108
4、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优越。5、项目区集中连片,规模较大。6、周围村组可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五、市场前景分析1、X板栗品牌效应高,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达1000万斤以上,目前,我县年产量只有4500万斤,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大。2、板栗良种资源可向周边乡镇、县市及全省、全国推广,销售十分走俏。六、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规划连片10000亩现有板栗林为县板栗科技示范园。2、建设内容:主要为板栗生产管理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科技培训、宣传推介等。其次为基础设施建设:林道10公里,灌溉水渠20公里,标示牌6座,防火及病虫害防治500件(套),灌溉设备2套,其他工具设备100件套。七、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年限:1年(2005年)。八、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1、品种改良(高接换种):20万元1、林道:10万元;2、灌溉水渠:5万元;3、标示牌:1万元;4、防火及病虫害防治:10万元;5、灌溉设备:3万元;6、其它工具设备:1万元7、技术推广、培训、宣传等费用:5万元共计投资总额55万元。(二)资金筹措:项目投资总额为55万元,申请上级立项扶持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九、效益评估108
1、经济效益:按板栗产量可提高25公斤/亩、价格8元/公斤计算,项目建成后,年产量可提高25万公斤,年销售收入增加200万元。2、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产栗园建设模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十、实施措施1、组织领导措施:县林业局、乡镇政府联合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领导工作。2、技术保证措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并指定专人负责。3、资金管理措施:建立专项资金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4、奖惩措施:制订行政、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建设任务、质量标准、责任人和奖惩措施。 大河岸高效板栗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大河岸高效板栗科技示范基地(二)项目负责人:何俊华(X县大河岸镇镇长)(三)项目建设地点:X县大河岸镇月山庙108
(四)项目承建单位:X县大河岸镇人民政府(五)项目技术指导单位:X县农业局(六)项目建设规模:1000亩(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八)项目建设投资总额:37.3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3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7.3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经济效益每年收入30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二、项目背景我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农业财源主要来自以板栗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今后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依然是绿色产业,必须盘大盘强板栗产业,通过创办高效板栗示范基地,带动千家万户提高板栗的科技含量,扩大规模种植、优化种植,促进板栗产业稳步发展,成为X财政的当家财源。三、项目区基本情况大河岸镇位于我县中部,是X108
板栗主产区之一。全镇总人口3.4万人,辖25个行政村,0.93万户,土地总面积22.8亩,其中林业用地14.9万亩,占65.4%。农村人均纯收入2268元。现有板栗面积5万亩,板栗常年产量达500万斤。板栗产业成为大河岸镇的支柱产业。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1、X发展板栗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有习惯,规模化程度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板栗产品品质,提高单位产量,以实现优质高效。2、建立板栗高效示范基地,有利于向周边乡村推广优良品种和林业先进技术。3、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当地村级经济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二)可行性1、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群众十分拥护和迫切需要,基地建设环境氛围良好。2、林业技术力量雄厚。县林业局作为技术指导单位,技术力量雄厚。3、项目区群众栽培板栗技术经验丰富。4、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优越。项目区水、光、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平均海拔200米,属低山丘陵缓坡地,坡向西北,坡度10度,县城都已整成梯地,发展板栗高效经济林立地条件具备。基地道路通讯、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齐全、畅通。且土地资源丰富。5、X板栗品种资源丰富,板栗优良品种达8个。6、周围村组可提供丰富的劳动力。108
五、市场前景分析1、X板栗品牌效应高,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达到1000万斤以上,目前,我县年产量只有4500万斤,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大。2、板栗良种资源可向周边乡镇、县市及全省、全国推广,销售十分走俏。六、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1000亩。2、建设内容:主要为板栗人工造林,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作业项目。七、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年限:1年。八、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1、苗木费:按74株/亩、价格0.3元/株,需苗木费2.3万元。2、人工造林投资:用概算工投资30万元,农药化肥投资概算5万元。两项合计35万元。共计投资总额37.3万元。(二)资金筹措:项目投资总额为37.3万元,申请上级立项扶持资金30万元,县级自筹7.3万元。九、效益评估108
1、经济效益:按板栗产量75公斤/亩、价格4元/公斤计算,项目建成后,产量可达7.5万公斤,销售收入30万元。2、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这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十、实施措施1、组织领导措施:镇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领导工作。2、技术保证措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并指定专人负责。3、资金管理措施:建立专项资金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4、奖惩措施:制订行政、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建设任务、质量标准、责任人和奖惩措施。X县林业局道姑桥板栗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X林业局道姑桥板栗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负责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黄柳林(X县林业局副局长)(三)项目建设地点:X县骆驼坳镇(四)项目承建单位:X林业局(五)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黄冈市林业局(六)项目建设规模:200亩108
(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八)项目建设投资总额:24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4万元,县级自筹10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每年实现收入9万元以上。二、项目背景板栗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到2002年,全县板栗生产总面积已经发展到56万亩,实现了人平一亩栗;板栗年总产量达到4500万斤,居全国之冠。板栗已真正成为全县经济最活跃的增长点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我局与市局计划财务部门联办板栗丰产示范基地,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和市场优势,因为,我局通过十余年的板栗产业建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地建设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先进完备的板栗生产实用技术,同时锻炼出了一支强有力的林业科技干部队伍,为示范基地建设及相应的科技推广活动提供了保障。三、建设目的与意义市局、县局联办经济实体的主要目的是:作为我市、我县林业计划财务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增强市、县两级计划财务部门自身经济实力,解决市、县计划财务部门当前各自发展的实际困难。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一是该基地面积适中,土壤条件适宜,交通便利;二是市县两级林业部门有较强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三是我县已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部门及个人投入办基地,人大、公安、财政等部门办基地已初见成效,其经验可供借鉴。五、项目建设地点、规模与建设期该基地地点位于骆驼坳镇涂家垸村与赵家垸村交界处,原为镇办集体林场,租期25年,建设规模200亩,其中:水田12亩,鱼塘0.5亩。六、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经概算,项目总投资24万元。其中:建园开支按350元计算,共需7万元;前4年培育管理费,按年平均每亩50元计算,共需4万元;管护房屋建设费用8万元,前4年地租2万元,水电路三通费用2万元,不可预见费用1万元。108
(二)资金筹措:建设资金由市、县两级计划财务部门自筹10万元,申请省局计财处立项护持资金14万元。七、项目建设措施(一)组织措施:该基地项目由市、县两级计划财务部门组织3-4人的业务专班,具体负责基地的造林、整地、栽植、培土、施肥、防虫、修剪等管理工作,项目实施单位(即:市、县林业计划财务部门)与基地专班制定有详细的经济目标管理方案。(二)技术措施:由项目实施单位聘请市、县林业局具有相当资质的专业管理人员,在不同的管理环节作技术指导,严格按造林培育管理技术规程操作。八、效益分析该项目建设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示范园进入经经营期后,按平均每亩年产板栗200公斤计算,基地年产量为40吨,按近年市价0.6万元/吨,年产值24万元,除去当年生产投资及管理人员工资、地租等生产成本,纯收入9万元以上。按此推算,基地在开始建设后第7年(进入经营期的第3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X县林业局两河口板栗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类别:基地建设;(二)项目名称:X县林业局两河口板栗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三)项目承建单位:X县林业局;(四)项目负责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新建500亩高效经济林示范基地;(六)项目建设期:1年(2005年);(七)项目建设投资总额:35万元。(八)项目建设效益情况:108
作为我县经济林生产的科研基地和经济林建设的示范样板,将对我县的经济林生产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投产后可年创收经济收入150万元,能有效促进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能够促进我县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国土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一、项目建设背景(一)X县基本情况X县位于鄂东大别山主峰南麓,是一个集老区、库区、贫困山区于一体的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县辖5乡、7镇、6个国营林茶场,总人口59.6万人,版图总面积320.6万亩,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X经济林发展建设的需要。X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和“中国甜柿之乡”。我县决定,在“十五”期间,进一步扩大经济林产业规模,充分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同时,通过新基地高标准建设,结合低产老基地改造,全面提高经济林生产的效益水平。2、本项目建设是X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从县域资源条件出发,经济林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县委县政府已作出调整传统农业结构,建设板栗、甜柿、银杏三大经济带。本项目建设,可以在产业结构调整起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3、本项目建设对于加快X山区经济强县建设步伐,促进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建成后,可以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户脱贫致富,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4、本项目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我县退耕还林及造林绿化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加快我县生态农业建设步伐。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一)自然条件适宜。在地理环境上,X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全县山场面积广,土壤肥力状况中等,发展经济林生产自然条件适宜。(二)品种资源丰富。X县是全国板栗主要的原产地、南方板栗的中心产区,板栗品种资源丰富,品种类型以果大质优享誉海内外;X108
县又是中国甜柿的原产地,国内唯一不经脱涩的X甜柿品质优良。其中有6个板栗品种、2个甜柿品种是省评优良品种,具有极大的推广发展价值。(三)群众具备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X板栗、甜柿、银杏等经济林木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的产业化建设促使板栗、甜柿生产超常规发展,基地遍布全县12个乡镇412村,覆盖13万农户,在大力推广科技兴林的生产活动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和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为进一步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四)全县上下对经济林基地建设空前重视。根据我县经济林建设规划,全县经济林下一阶段的发展仍将以巩固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基础为突破口,规划到2005年,全县板栗基地由目前的8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新建基地20万亩。为此,已制订了相关的规划与措施,确定了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在连年受益的推动下,全县广大农户对经济核算基地建设活动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积极,本项目建设已经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与群众基础。四、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为建设两河口林场高标准的经济林示范基地500亩。五、项目建设年限及投资概算(一)项目建设年限:2002年。(二)投资概算:高标准基地每亩需建设投工30个,投劳折资15万元,苗木投资10万元,农药肥料10万元。项目概算投资35万元。(三)资金筹措:(1)项目单位自筹15万元;(2)市县自筹配套10万元;(3)申请省扶持资金10万元。六、效益预测(一)作为我县经济林生产的科研基地和经济林建设的示范样板,将对我县的经济林生产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二)投产后可年创收经济收入150万元,使该全面群众全面脱贫致富。同时可以促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人口脱贫致富。(三)同时能够促进我县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国土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108
七、项目实施(一)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林业局、乡政府、村委会三方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工作。(二)技术保证:由县林业局牵头,联合县板栗生产办公室、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种苗站、森防站及乡林业站,组成技术服务网络,具体承担项目建设技术工作。(三)奖惩责任:由县林业局与乡政府、村委会签订行政领导责任书,明确建设任务、责任人和奖惩责任,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兑现。(四)制度建设:制订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质量检查验收制度、资金专款专用制度和奖惩责任制度。X县河铺镇林业站板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X县河铺镇林业站板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负责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黄柳林(X县林业局副局长)(三)项目经济负责人:唐支国(河铺镇林业站站长)(四)项目建设地点:X县河铺镇槐树店村(五)项目承建单位:X县河铺镇林业站(六)项目技术指导单位:X县林业局(七)项目建设规模:250亩(八)项目建设期限:3年(2004-2006年)(九)项目建设投资总额:27.62108
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2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7.62万元。(十)项目建设效益:经济效益每年收入22万元,纯收入达8.8万元,第4年(2006年)全部收回投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有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二、项目背景现阶段,林业部门普遍存在人员多、经费少、压力大和固定收入来源渠道不多等情况,同时又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有关精神要求,各级林业部门不但要全面开展社会林业等重点工程建设,而且还要大力开展林业自身建设。为了加快林业自身发展,缓解收支矛盾,林业必须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和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积极实行人员分流,奋力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广辟财源,充实自身经济。三、项目区基本情况河铺镇位于我县中部腹地,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大乡镇,属X板栗、甜柿主产区之一。全镇总人口5.6万人,辖40个行政村,1.4万户,土地总面积32.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9.1万亩,占58.8%。农村人均纯收入1996元。河铺镇林业站始建于60年代,属县林业局二级单位,现有干部职工10人,其中大专文化以上4人,中专文化以上6人。具有工程师职称1人,助理工程师职称4人。年需工资费用20多万元。2002年新建一幢三层半、五大间办公大楼,总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项目建设地点在河铺镇槐树店村,距河铺镇镇区5公里,离大别山腹地公路1公里,水、电、路、通讯畅通,条件极其优越。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1、林业部门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分流人员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开辟新的就业岗位。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发展林业自身经济建设的根本要求。2、林业部门收入来源渠道不多,资金紧缺,需要大力发展自身经济建设,广辟财源渠道。108
3、建立高效经济林示范基地,有利于向周边乡村推广优良品种和林业先进技术。4、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当地村级经济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二)可行性1、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村组极力申请,群众十分拥护和迫切需要,基地建设环境氛围良好。2、林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4人。3、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丰富。曾开展了长防林工程、世行工程、板栗基地、甜柿基地、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经验丰富。4、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优越。项目区水、光、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平均海拔200米,属低山丘陵缓坡地,坡向西北,坡度10度,且都已整成梯地,发展板栗、甜柿等高效经济林立地条件具备。基地道路通讯、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齐全、畅通。5、X板栗、甜柿品种资源丰富。板栗优良品种达8个,甜柿优良品种达4个。6、周围村组可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五、市场前景分析1、X板栗。甜柿品牌效应高,销售市场前景广阔。2、板栗、甜柿良种资源可向周边乡镇、县市及全省、全国推广,销售十分走俏。良种苗木可用于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3、间作药材、茶叶等附属品种市场适销对路。4、可与X新开发的旅游资源(天堂河龙潭洞穴漂流项目、板栗和甜柿旅游公园)接轨,开发前景广阔。六、项目建设内容1、新建基地总规模250亩,其中:新造板栗高效经济林200亩,套种间作青茶100亩;新建板栗、甜柿苗圃50亩(板栗30亩、甜柿20亩)。2、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基地道路1公里,改扩建土木结构房屋6大间共350平方米,新增灌溉设备1台套、农用运输车1辆。七、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年限为3年(2004-2006108
年),基地整个租赁经营期为25年(2003-2028年),一次性买断经营权。八、投资预算1、人工造林投资:完成200亩板栗基地人工造林,按投工20个/亩、20元/个工计算,需投工0.4万个,投工投资8万元。按板栗、甜柿初植密度74株/亩、苗木价格0.35元/株计算,苗木需要量为1.48万株,苗木费0.52万元。间作青茶1200株/亩,苗价0.02元/株,需青茶苗木费0.24万元。三项合计8.76万元。2、苗圃投资:建设50亩(板栗30亩、甜柿20亩)苗圃,种子需要量按板栗200斤/亩、价格3.5元/斤和甜柿20斤/亩、价格20元/斤计算,需种量为6400斤,投资2.9万元。投工按12个工/亩、价格20元/个工计算,需投资0.96万元。两项合计3.86万元。3、基础设施投资:新建基地道路需投资1万元,改扩建房屋需投资1万元,购置灌溉设备1台套、农用运输1车辆需投资1万元。合计投资5万元。4、25的年租金10万元。1-4项共计投资总额27.62万元。九、效益评估1、经济效益:按板栗产量75公斤/亩、价格4元/公斤计算,项目建成后,产量可达1.5万公斤,销售收入6万元。苗圃可出圃苗木按0.5万株/亩、价格0.2元/株计算,产苗量达20万株,收入4万元。每年产青茶4000斤,收入12万元。每年三项合计收入22万元。按扣除收入60%作当年成本费用,每年纯收入达8.8万元,第4年(2006年)全部收回投资。2、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有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十、实施措施1、组织领导措施:县林业局、乡镇政府联合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领导工作,林业站派正式干部2人建场,林业局、林业站与建场干部职工签订承包合同。由林业站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工作。108
2、技术保证措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林业站具体承担项目建设技术工作。3、资金管理措施:建立专项资金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4、奖惩措施:由县林业局与河铺镇林业站签订行政、技术责任,明确建设任务、质量标准、责任人和奖惩措施。X县优质丰产甜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类别:基地建设(二)项目名称:X县优质丰产甜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三)项目责任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 黄柳林(X县林业局副局长)(四)项目地点及规模:县南部乡镇,新建甜柿基地1万亩。(五)项目承办单位:X县林业局(六)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黄冈市林业局(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八)项目投资总额:60万元,其中国家、省立项投资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年收入500万元,年增税83.3万元。108
二、项目建设背景(一)自然条件和经济现状X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南麓,版图面积320.69万亩。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县山地占总面积的14.15%,丘陵占总面积的43.9%,河谷、平畈占总面积的41.95%。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平均日照时数为2047.1小时,年平均气温11.7—16.7℃,无霜期214—229天。稳定通过10℃持续天数为175—22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230—16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69.6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全县林业土壤为棕壤、山地黄棕壤、黄棕壤和潮土。全县现有12个乡镇、6个国营林(茶)场,计411个村,近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1万人。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04亿元,财政收入1.5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338元。(二)甜柿生产现状X县是中国甜柿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发展基础雄厚,具有十分突出的良种资源优势。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全县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甜柿资源优势日益表现出巨大的开发发展潜力,推进甜柿产业化、发展甜柿支柱产业成为X特色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全县对甜柿生产的投入逐年增加,甜柿发展速度逐年加快。1、甜柿栽培历史据清朝康熙年间编篡的《X县志》记载,X县栽培甜柿已有900余年历史,较日本古老的甜柿品种“禅寺丸”(1214年发现)还早180余年。说明X甜柿栽培历史悠久。2、甜柿分布情况近几年的基地建设,X全县己建成三个面积过万亩连片甜柿带,两条沿干线公路长达60公里的甜柿长廊;全县基本形成了12个乡镇村村有甜柿。甜柿主要分布在X县的西部和北部,巴水上游的胜利河、新昌河沿岸的河铺、平湖、胜利、大崎、三里畈,其次是白庙河、大河岸等7个乡镇。从垂直分布来看,X甜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700M之间,以300-500M108
最多,而且生长好。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只要土壤厚度达到50CM以上,X甜柿均生长良好。X的山地土壤绝大多数为片麻岩和花岗岩分化的麻骨土和砂栎土,透水性好。3、产量与效益情况X甜柿树寿命长,产量高,丰产年限长。全县年均产甜柿250-350万公斤,收入1000-1200万元。到目前,全县甜柿栽培总面积发展到3.6万亩,其中基地面积1.2万亩,四旁树折合面积2.4万亩,挂果面积达3.4万亩;1999年甜柿总产量达380万公斤,2000年甜柿总产量达到300万公斤,收入达1060万元,2004年全县甜柿栽培面积已达到12.5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系列产值达到3500万元居湖北省第一位。4、甜柿加工及开发我县甜柿品质尤其优良,是全国唯一不经脱涩即食用的品种。果实橙黄色,果面富有光泽,清香诱人,营养丰富,柿果具有降血压、治胃病、止血、解酒毒、生津润肺、止滞之功能,柿蒂可理气,柿霜可治口疮、咽干、喉痛等,柿叶含有丰富的卢丁及维生素C、胆碱等物质,可制作柿叶茶,对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早就引起医学界的关注。随着甜柿生产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X甜柿加工业的发展。十余年来,X甜柿加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产品由少到多的起步发展阶段。全县现有加工企业18家,其中,国有企业2家,乡镇、个体加工企业16家,年加工能力合计为500吨;加工产品在晒柿和柿片两个主导产品的基础上,新近研究开发出了食品、饮料、化工三大系列近10个品种,先后试制生产了柿醋、柿子罐头、冻柿、柿漆、柿汁、果胶、柿叶茶、甜柿蜜饯等多种新产品。1995年,由县科委牵头引进柿叶茶加工技术,利用甜柿树叶生产柿叶降压茶,已取得成功,年加工产品达25吨,市场前景广阔。1999年,全县加工鲜甜柿650吨,实现加工产值260万元。5、甜柿市场108
全县建成2个甜柿专业市场,并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南方大都市广泛设立窗口市场,引导农民参与经营,形成了百名果农挺进武汉农产品市场的农民经营队伍。在软件建设上,一是制订优惠政策,培育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管理力度,整顿市场秩序,优化部门服务,建设文明市场;三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以精品名牌闯市场。X的“秋焰”甜柿、“宝盖”甜柿1995年在全省良种鉴定会上被评为优良品种,鲜食甜柿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广销国内5个省市,十几个大中城市。6、甜柿优良品种X甜柿以果大质优、风味独特、爽脆可口而享誉海内外,全县境内广泛分布甜柿多个品种,据调查,全县有“秋焰”甜柿、“宝盖”甜柿两种大果型甜柿,还有四方甜柿、小果甜柿、野生甜柿等三个小果型甜柿种,其中“秋焰”甜柿、“宝盖”甜柿两个品种通过省级优良品种鉴定。7、甜柿科技自1989年以来,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科研院所的大力配合下,X县在甜柿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其中,降低甜柿落花落果研究成果,较好地解决了X甜柿长期以来有花无果或结果大小年严重的问题。甜柿施肥增雌增产技术的研究,为甜柿的增产奠定了基础。此外,还有甜柿矮密早丰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甜柿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示范等大批成果,都为X的甜柿生产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全县共取得4项甜柿科研成果,其中有2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励。8、甜柿技术推广全县各乡镇林业站和各国有林场均配备了专职营林干部和甜柿生产辅导员,负责协助林业科研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县林业局成立了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林业科研所,全县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42人,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和技术培训工作得到了迅速加强。同时,注重科技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为提高林业科技应用水平和普及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X甜柿产业存在的问题在甜柿产业化建设过程中,虽然X108
县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基地优质丰产标准化建设要求和甜柿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面积小,单位产量低。二是落花落果严重。三是品种比较混杂,大小不一,影响商品质量。四是科技兴柿难以形成气候,产量增长缓慢。五是甜柿加工业严重滞后,企业规模不大,加工增值低,且加工的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品种单一,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六是内外部环境亟待改善。(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和增加甜柿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依靠先进的科技,在全国甜柿生产中占领更大的市场,保持资源优势地位,已成为X甜柿生产中的重要任务。综合X甜柿产业所存在的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甜柿数量和质量上的问题。X甜柿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早在1989年就开展了全县甜柿选优工作,确定发展“秋焰”甜柿、“宝盖”甜柿等品种,并在全县选择了十个品质优良的单株,作为各乡镇的主要栽培品种,逐步实现甜柿品种区域化。由于甜柿基地建设,以群众自发性为主,缺乏统一指导和管理,加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得这一甜柿品种区域化发展计划不得不搁浅。甜柿矮干低冠丰产栽培技术1995年在我县已获得试验成功,该技术简单易行,便于果农掌握,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全县甜柿总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林科所1993年新建一处2亩的试验园,1994年嫁接的甜柿树,通过应用该技术,1996年最高单产达每亩520公斤。虽然该项技术具有非常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并且科技部门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该项技术,但传统的甜柿栽培方式在广大果农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到目前,全县仅有10%的甜柿面积应用了这项技术。X土壤系花岗岩发育而成的沙壤土,土壤通透性好,但是土壤不保水、不保肥,不仅甜柿生长所需要的大量元素氮、磷、钾较为缺乏,需要人为补充,而且硼、锌、锰、铁、铜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都分别低于0.5、0.5、15、10、0.2PPM这一临界值,从而对于甜柿的营养生长以及甜柿的品质和产量都有影响。为此,X县与湖北省农科院土肥所合作,根据X的土壤特点和甜柿的生理需要,配制了甜柿专用微肥,经过连续2年的试用,果农普遍反映效果较好,增产幅度平均达22%。甜柿花期108
“三喷”技术,即在甜柿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分别喷施0.3%的尿素、0.3%-0.5%的氯化钾、1-3%的磷酸二氢钾,作为简单可行的增产技术已被绝大多数果农所接受,全县仅此一项技术,年均增产60万公斤。但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率只有18%。因此在X县大力实施“优质丰产甜柿基地”项目建设,通过开发本地资源,加快甜柿良种化进程,推广甜柿矮干低冠丰产技术和科学施肥技术,达到改良品种、增产增收、基地建设优质丰产标准化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增强X甜柿产业化实力和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市场前景(一)有宽松的外部环境。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施“优质丰产甜柿基地”项目建设,正是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客观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拓宽视野、面向市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优质丰产标准化管理,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已成为振兴山区经济的主旋律。(二)有坚实的内部基础。一是土地面积大,土壤条件好。二是气候条件优越。三是有一定的栽培管理经验。四是品种资源丰富。五是劳力资源充足。六是贮藏加工初具规模。七是副产品开发已见成效。八是市场体系正逐步完善。九是有群众基础;近年来,全县结合造林绿化,大搞林果特基地建设,开展山区综合开发,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十是有领导基础。从县到乡,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建设优质丰产甜柿基地工程的优惠政策,并制订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十一是有技术基础;科技兴林示范县建设的开展,为X县准备了大批科技人才和先进实用的林业技术,充分发挥这些科技优势,必将有效推动“优质丰产甜柿基地”108
项目建设步伐。十二是有充裕的苗木准备;2000年全县共育有各类甜柿苗82亩,当年可出圃甜柿嫁接砧木苗76万株,各品种甜柿嫁接苗21万株,完成可以满足项目工程建设需要。综上所述,X县实施“优质丰产甜柿基地”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划布局(一)建设内容:县南部乡镇新建优质丰产甜柿基地1万亩(二)建设三个优良品种类型:(1)“秋焰”甜柿品种类型。(2)“宝盖”甜柿品种类型。(3)唐家山甜柿品种类型。(三)技术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宣传资料。由项目区所在乡镇林业站选派1-2名营林技术干部,全县集中到县林业局进行项目建设施工各项技术的培训学习。 五、项目建设年限及投资概算(一)投资概算:1、种苗费:按每亩补助50元种苗费计算,共需种苗费50万元。2、群众投工:作为建设单位自筹,不计入投资成本。3、技术培训与设计费用:概算10万元。三项合计需投资60万元。(二)资金筹措:上级立项扶持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万元。(三)项目建设年限:1年(2005年)。六、项目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基地建成后,第8年即可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可达500公斤,按市场价格1元/公斤计算,每亩优质丰产甜柿经济收入500元,1万亩优质丰产基地年总收入达500万元,是总投资8.33倍,年增税85万元。(二)社会效益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我县甜柿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三)生态效益108
基地建成后,在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产生显著的效益。七、项目实施措施(一)建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负责项目计划实施县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由计委、农委、科委、财政、广播电视、质量技术监督、林业等部门为组成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具体组织实施。(二)广泛宣传动员,增强优质丰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意识项目工程量大,任务艰巨,建设期短,只有树立起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才能顺利完成。要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报刊、资料、标语、举办学习班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甜柿优质丰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以调动干部群众参加项目建设的自觉性;深入宣传甜柿优质丰产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增强广大果农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危机感。(三)广辟资金来源,加大投入促提高项目建设作为以推广甜柿栽培技术标准化为主的工程项目,初期投入高,必须广辟资金渠道,采用向上争取扶持,向下依靠群众投劳,向内安排财政提留,向外招商引资的办法,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四)制订优惠政策,实行优惠扶持政府要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联营、租赁、拍卖等多种经营方式,争取社会广泛投资;县政府将对按优质丰产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基地头三年减免农林特产税的优惠政策,鼓励广大果农踊跃投入到优质丰产甜柿基地建设中,加快全县优质丰产甜柿基地建设进程,力争在短时期内将甜柿优质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推广到所有果农手中。(五)搞好技术培训,科学管理上台阶1、加强甜柿优质丰产技术队伍的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培训示范户,提升技术含量。108
2、科学管理上台阶,提高单产是X县甜柿增产的主要途径。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补充技术力量;二是重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从改造扩大现有甜柿母本园与采穗圃的工作上着手,为彻底解决甜柿生产品种良莠不齐、杂乱无章的问题打好基础;三是继续围绕生产抓科研,尽快解决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病虫防治;四是要把握好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重点,突出抓好良种应用和病虫防治两个重点,切实做好推广服务工作。(六)加强组织管理工作,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甜柿是X财政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而优质丰产甜柿基地建设能否顺利推进,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政领导的认识。要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优质丰产甜柿基地建设的进度和好坏作为考核主要领导政绩的依据。对整个工程建设,从总体规划到基地建设、幅射推广,都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实行承包,签订合同,层层兑现。(七)挖潜开发系列产品,精深加工上规模加强甜柿系列食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的攻关,特别是前处理技术,如甜柿保鲜技术、精加工技术的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延长供应及加工周期。在精深加工上,要树立上规模、上档次、敢为人先的精神,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地加工开发甜柿等农副产品,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和效益优势。(八)加强流通管理,开拓营销活市场县内产区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交易市场,并进一步扩大外贸渠道,逐年增加甜柿及高档甜柿食品的外销量,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活动。 108
胜利镇金家铺中药材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胜利镇金家铺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负责人:王小虎(X县胜利镇镇长)(三)项目建设地点:X县胜利镇(四)项目承建单位:X县胜利镇人民政府(五)项目技术指导单位:X县林业局(六)项目建设规模:1000亩(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八)项目建设投资总额:53.4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4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13.4万元。108
(九)项目建设效益:经济效益每年收入28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二、项目背景我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山林面积大,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农民有良好的种植习惯。近几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中药材生产发展很快,出现了不少的种植大户。但是,还存在粗放型种植,种植效益低,急需进行科技种植推广,因此,必须建设中药材优质种植示范基地,以引导农民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经济效益。三、项目区基本情况胜利镇位于我县东北部,是X森林资源较多的乡镇。全镇总人口3.7万人,辖34个行政村,0.98万户,土地总面积21.1亩,其中林业用地14.5万亩,占68.7%。农村人均纯收入1975元。林业成为胜利镇的支柱产业。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1、X是一个山区县,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山,致富在林。而中药材是一种高效经济林,但因科技含量低,需要进行优质化种植,引导农民科学种植,以提高经济效益。2、建立高效经济林基地,有利于向周边乡村推广优良品种和林业先进技术。108
3、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当地村级经济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二)可行性1、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群众十分拥护和迫切需要,基地建设环境氛围良好。2、林业技术力量雄厚。县林业局作为技术指导单位,技术力量雄厚。3、项目区群众栽培板栗技术经验丰富。4、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优越。项目区水、光、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发展高效经济林立地条件具备。基地道路通讯、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齐全、畅通。且土地资源丰富。5、周围村组可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五、市场前景分析杜仲、苍树药用价值高,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六、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1000亩(杜仲为主要树种、苍树为间作树种)。2、建设内容:主要为杜仲、苍树间作林的人工造林,包括整地、栽植、管理等作业项目。七、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年限:1年。八、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108
1、苗木费:按74株/亩、价格0.2元/株,苍树10000株,价格0.01元/株计算,需苗木费11.4万元。2、人工造林投资:用概算工投资36万元,农药化肥投资概算6万元。两项合计42万元。共计投资总额53.4万元。(二)资金筹措:项目投资总额为53.4万元,申请上级立项扶持资金40万元,县级自筹13.4万元。九、效益评估1、经济效益:投产后按杜仲产药用材料22.2公斤/亩、价格10元/公斤计算,项目建成后,产量可达2.2万公斤,销售收入22万元。苍树年产药用材料价值6万元。合计效益28万元。2、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这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十、实施措施1、组织领导措施:镇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领导工作。2、技术保证措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并指定专人负责。3、资金管理措施:建立专项资金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108
4、奖惩措施:制订行政、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建设任务、质量标准、责任人和奖惩措施。X县天堂寨林场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X县天堂寨林场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建设单位X县天堂寨林场,法人代表张新良,林场为国有林场。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地点为天堂寨林场降风殿、龙飞寺、大石板、老寺庙、大竹园、蔡家山等六个工区,规模1000亩,建设期限为2004年度,建设内容包括(1)金银花种植800亩,(2)茯苓种植100亩,(3)苍术种植100亩,(4)配套基础设施。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项目申报单位为X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人沈孝德。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计划总投资450万元,由财政资金、自筹资金二个部分组成,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61万元,流动资金89万元。7、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2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66万元,有偿资金154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1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3万元,有偿资金77万元(X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县级配套由省级负担);林场自筹资金120万元。108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达产后,年产金银花8万公斤、茯苓40万公斤、苍术2万公斤,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内年新增中药材产量50万公斤,年平均销售收入296万元,总成本181.4万元,利润89.8万元;共可向国家缴纳税费248.64万元,年均24.9万元。年平均投资利润率为20.0%。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3.7%,财务净现值为196.3万元(i=8%),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年。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4%,财务净现值为174.7万元(i=8%),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6年。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本项目建成后,受益职工、农户350户1200人,年获利润可达41.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43元,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非项目区农民种植其它农作物经济效益的3-5倍,增加就业人数300人。项目的辐射区域涉及天堂寨林场的7个工区,2个行政村,农户500户1500人,辐射规模0.3万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20元,增收总额48万元,增加就业人数320人。带动农户数量320户,带动规模0.2万亩。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我国“十五”与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3.国家八部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4.“农业经营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其规定”;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6.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关于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的通知;7.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生物技术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8.《湖北省林业“十五”发展规划》(湖北省林业局,2000年);9.《湖北省高效经济林发展规划》(湖北省林业局,2001年);10.《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141-99);11.经济林建设的有关标准、经济指标和规程;12.湖北省相关定额经济指标;13.X县国有林场二次创业规划;14.其它相关资料。108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综合评价:(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县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也是全国茯苓之乡、黄冈市野生金银花、苍术生产大县,先后建立了3个中药材加工企业,年产各类制品2550吨;由于粗放经营、野生资源分散,品种混杂,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把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国有林场二次创业的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金银花、茯苓、苍术规模种植,引进优良品种,并按照产业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县特色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步伐的调整决策。因此,扩大金银花、茯苓、苍术种植面积,实现集约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该项目是全县金银花、茯苓、苍术生产示范基地,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项目可行。(3)技术先进性:按中药材标准规模种植,控制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各项因子,规范了金银花、茯苓、苍术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生产出的中药材“真实、优质、稳定”。所有的结论、数据、规程、标准具备真实和可操作性,科技含量高。(4)经济合理性:发展金银花、茯苓、苍术种植,能够充分利用林场的土地、地理和生态环境优势,生产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利润大,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明显。(5)环境评价:项目建设注重生态环境,我县生态环境良好,大气质量、土壤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灌溉用水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2、论证结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综合效益明显,增加群众收入,并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技术可行,论证资料齐全,分析数据真实合理,项目可行。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天堂寨林场地处我县北部山区,经济十分困难,发展中药材种植投入不足,需要项目支撑。108
2、在特色中药材集约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上,需要加大科技应用和培训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3、林场采伐迹地和新造幼林地面积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利用空地和林间隙地种植金银花、茯苓、苍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69%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对于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本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林业建设既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立足资源优势、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的紧迫性,果断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从而为加快农业和林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综合开发能力,使现有的农业发展模式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X县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十年来,X县立足板栗特色资源优势,确立了优先发展板栗第一支柱产业的目标,板栗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县农村脱贫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借鉴板栗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场需求,依托加工优势,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和加工的战略部署,并把它作为国有林场开展二次创业、加快林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主要途径。目前,全县医药产业建设已具备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初步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经营新格局,产业建设范围涉及全县8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产业开发领域延伸到基地建设、良种选育、科技研究与应用、加工产品开发与利用等各个方面;200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今后5年,将“医药化工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作为全县五个“10亿元工程”之一,培育发展“医药化工”产业,集中精力,抓紧实施,奋力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108
进入21世纪后,农业和农村经济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尤为紧迫和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X县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对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依靠科技进步,使农业种植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X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极其适合金银花、茯苓、苍术等特色中药材的生长。(一)金银花经营发展现状:据X县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人工栽培金银花的历史,到清朝已有一定面积的人工栽培。全县金银花野生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品种资源达5个,即金花忍冬、金银忍冬、忍冬、淡红忍冬、无毛淡红忍冬,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忍冬和无毛淡红忍冬。X县分布广泛的两大金银花特点如下:(1)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又名金银花,半常绿缠绕木质籐本,多分枝。枝中空,幼枝暗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直糙毛和腺毛,下部常无毛。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总花梗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苞片大,叶状、卵形;花冠先白色,后变黄色,有时茎部稍带微红色,有香气。该品种适应性强,花多,花期长(6月至8月中旬),主要分布于大崎、三里畈、凤山、匡河等四个乡镇。(2) 无毛淡红忍冬(LoniceraacuminateWall.var.deplilataHsu.etH.J.Wang):该品种为忍冬变种,主要特征:植株全体无毛或仅叶柄有少数糙毛,叶下面常带粉绿色,花期6-7月,果期7-11月。主要生长在林缘、沟涧半阴处。该品种适应性强,易于栽培,花多,花期较长,适合我县高海拔地区发展。主要分布于胜利、白庙河、河铺、大河岸等四个乡镇和北部四个国有林场。108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地产特色中药材的潜在利用价值,出台了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发展人工种植金银花的相关政策,使全县野生金银花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从而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抓住一系列大好机遇,积极引导中药材产业朝区域化、规模化、系列化、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根据调查资料,全县金银花野生面积达1.8万亩,数量达120万株;栽培面积0.5万亩,数量180万株;干花年产量达到350吨。X县“金银花露”声名远播,享誉国内外。我县中成药制剂玉竹牌金银花露已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已拥有了自己的金银花产品品牌。在金银花种植规模逐步发展的同时,金银花系列产品开发也得以迅速发展,且已初具规模。现有金银花产品主要企业为玉竹药业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为“金银花露”,年生产量为240万瓶。该公司目前具备200吨金银花干花的年加工能力,因受原材料短缺的制约,年加工干花仅80吨,生产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加快我县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私营业主发展金银花加工业,举全县之力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已由多家私营业主联合兴办了“食为天”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金银花系列饮料,年产量达200万瓶,年需求量达到20吨;引进武汉客商建设的“湖北惠涛药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金银花制品为其主要产品之一,年加工需求量达300吨。同时,X县正计划与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同仁堂药业”合作,以加强金银花资源优势与企业优势对接,进行强强联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进一步加快金银花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二)茯苓经营发展现状:茯苓具有安心养神、利尿去湿、解燥调虚等功效,历来被中医视为“上品仙药”。X生产茯苓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著名的“茯苓之乡”,1930年产量达到150多万公斤,1956年达到210万公斤,位居全国第一。X茯苓以九资河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其产品均冠以“九资河茯苓”,九资河茯苓明代即改野生为人工种植,所产茯苓个大均匀、质地坚实、洁白光亮,药用性能强。“九资河茯苓”108
正式挂牌销往国外是清朝乾隆三年(1783)到民国16年(1927),由于质量过硬,颇受外商信赖。凡X九资河茯苓货到即收,不开封检验,远销日、朝韩及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免检产品。X茯苓以个苓坚实皮细闻名,药用性能好,曾有48公斤重的“茯苓王”,在广州博览会上展出,许多外商惊叹不已。建国以来,X还先后4次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茯苓出口基地。1975年,X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九资河茯苓”商标。改革开放以来,X茯苓生产迅速发展,2001年,九资河镇又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茯苓规范化种植(GAP)示范基地;2002年3月,“九资河牌茯苓精片”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名优经济林产品”;2002年11月,北京同仁堂药业与九资河镇茯苓集团及其苓农签订了多项合同和协议,开展强强联手,建设茯苓GAP示范基地,振“九资河茯苓”品牌雄风。全县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积极引导茯苓生产朝区域化、规模化、系列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面对入世,抢占国际市场,多创外汇,也增加苓农的收入。2003年全县有2.1万家农户从事茯苓种植,年产潮苓350万公斤,产值3500万元。并先后开发生产了茯苓精片、神块,茯苓糕、茯苓酒等多种加工产品。茯苓产品畅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年创汇50万元。(三)苍术经营发展现状:苍术是X著名的特产之一,素有“英桔罗苍”之说。X苍术具有香味浓郁,横断面有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的特征,俗称“珠砂点”。X苍术,多产于县北山区一带,大部分为野生,亦有少量人工种植。由于苍术习性喜温暖、通气、凉爽较干燥的气温,耐寒、怕高温高湿,在海拔500-1000米108
的砂壤土生长最佳。一般采用无性繁殖根茎切块栽培,人工种植两年后即可采挖。我县的天堂寨林场、青台关林场、薄刀峰林场和黄狮寨林场等四个国有林场的立地和自然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苍术生长繁殖。因此,从1992年起,就开始在采伐迹地和新造幼林地试种苍术药材,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和发展,几个国有林场苍术种植的规模由小面积试种发展到成片集约经营,措施由林场集中种发展到林场、职工、农户共同种,经营方式由提供鲜货发展到提供干货,产出率由1:4.5提高到1:6,产品价格和经济效益实现了翻番。到2003年,各林场苍术种植面积达到1400亩,采收后为林场增收560万元,创纯收达280万元,林场人均年增收1500元,为解决林场经济困难、推动职工发展林副生产、提高林地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国有林场实现“二次创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本项目建设是加快X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需要。X县是黄冈市中药材生产大县,在市场的引导下,大量引进金银花、苍术优良品种,大力发展“九资河茯苓”规范种植,按照产业化的发展要求,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我县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步伐,产业规模将得到迅速扩大。2、本项目建设是促进X县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X县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我县板栗产业通过近10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仍难以适应新阶段林业发展的要求,林业依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课题。从县域资源条件出发,依托丰富的林地、林木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北部山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3、本项目建设是落实“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建设中药材基地,发展中药材生产可以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户脱贫致富,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4、本项目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我县造林绿化工作,提高植被覆盖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加快我县“山区经济强县”建设步伐。5、本项目建设可以进一步培育壮大我县中药材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X“玉竹药业”、“惠涛药业”、“楚乡酒业”等为主要龙头企业的中药材加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中药材加工利用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企业效益。第三章建设条件108
一、项目区概况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X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南麓,地处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之间,东邻英山,南靠浠水,西与团风、麻城接壤,北与安徽省金寨县交界。全县总面积320.69万亩。项目区天堂寨林场位于县境东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5°42′-115°46′,北纬31°05′-31°09′,西接X九资河镇和青台关林场,东、南接湖北省英山县,北邻安徽省金寨县,总面积42.8平方公里。2、自然资源状况X县地势北高南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位于县境东北角。全县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境内沟壑密布,河流众多,塘堰、水库星罗棋布。北部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海拔多在800米以上,南部渐趋开阔,丘陵广布,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其间错落分布着许多面积不大的山间坪地和因河流冲积而成的平畈。全县山地占总面积的14.15%,丘陵占总面积的43.9%,河谷、平畈占总面积的41.95%。X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平均日照时数为2047.1小时,年平均气温11.7—16.7℃,无霜期214—229天。稳定通过10℃持续天数为175—22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230—16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469.6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X县土地总面积320.6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20万亩,占总面积的68.6%;在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185万亩,其中针叶林120万亩。全县现有活立木总蓄积327.8万立方米,年产各类木材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6.5%,林地绿化率达到99.2%。X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板栗之乡”、“中国甜柿之乡”、“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共有四个土类、九个亚类,十六个土属、七十二个土种。其中林业土壤三个土类、五个亚类,七个土属、二十二个土种。由于有部分退耕还林地,林业土壤土种增加到三十二个。108
境内河流分布众多,主要干流有:X河、新昌河、胜利河、泗泊河、白莲河等五条河流,分别汇入巴河、浠水两条长江一级支流后入长江;主要支流92条,河流全长850公里。3、社会经济状况全县现有农耕地面积82.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1.7万亩,耕地面积50.6万亩,其中坡耕地面积26.6万亩,按坡度级划分:〉25°15.4万亩,占57.9%;25-16°7.3万亩,占27.4%;15-6°2.4万亩,占9.0%;〈6°1.5万亩,占5.6%。全县现有12个乡镇、6个国有林(茶)场,共411个村,4126个村民小组,152661户565683人,其中农业人口494169人,占总人口的87.36%;乡村从业人员227200人,占农业人口的45.98%,其中从事农业124400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54.75%,占农业人口25.17%;全县人口密度269.37人/平方公里。目前全县共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技人员8638人,其中获高级职称165人,中级职称2678人,初级职称4326人。X县是湖北省山区大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经济基础薄弱。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板栗、旅游、蚕桑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化工成为加快X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11亿元,农业总产值6.04亿元,财政收入1.2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038元。4、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金银花:产前:金银花品种的规划与布局、种苗供应,由安徽亳州中药材研究所提供。产中:技术跟踪服务及田间管理,由安徽亳州泰鑫药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承担。产后:产品的初加工及销售回收,由玉竹药业有限公司、“食为天”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惠涛药业有限公司、安徽亳州泰鑫药业有限公司负责。茯苓:108
产前:规划与布局、菌种供应,由九资河茯苓集团下属的茯苓菌种研究所提供。产中:技术跟踪服务及基地管理,由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承担。产后:产品的初加工及销售回收,由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楚乡酒业有限公司、湖北惠涛药业有限公司负责。苍术:产前:规划与布局、种苗供应,由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产中:技术跟踪服务及田间管理,由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承担。产后:产品的初加工及销售回收,由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5、项目建设地点选择项目建设地点在X县国有天堂寨林场。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政策环境:X县委、县政府以罗发[2003]12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医药化工产业发展的决定》,以罗发[2003]4号文件作出了《关于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出台了15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明确了6条服务规定和4条监督管理规定,为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以罗办文[2004]6号文件发出了《关于成立县“五个十亿元”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医药化工系列产值过十亿元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经贸局、药监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发展计划局、科技局、供销社和机电化工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强有力领导,做到一项工程有一个实施方案、一名牵头领导、一套工作专班,坚持一抓到底。由于政府重视,群众也有热情;根据我县产业建设规划,明确了中药材以发展壮大基地规模,提高经营水平,夯实产业基础为突破口,以北部山区为建设重点的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在连年受益的推动下,全县广大农户对中药材基地建设活动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积极。因此,本项目建设已经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与群众基础。2、资源优势:X自然条件优越,在地理环境上,X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步,四季分明。我县气候适宜,林地面积较大,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发展中药材生产自然条件适宜。X108
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现有优良品种37种,野生中药材在县域范围内均有分布,全县中药材野生面积达22万亩,栽培面积7万亩,中药材年产量达到9300吨,其中:金银花干花年产量达到350吨,茯苓年产量达到3500吨,苍术年产量达到280吨。3、市场优势:目前,尽管X县境内金银花年产量达到350吨,但县内三家药品、食品企业对中药材的年需求量已达到520吨,其中玉竹药业200吨、“食为天”20吨、惠涛药业300吨。由于X生态环境良好,金银花品质和药效较高,深受周边药材市场的青睐,每年都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市场态势,加之与全国有名的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合作步伐的加快,金银花市场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预计到2005年,县内加工企业对金银花的年需求量将达到800吨。现在,X茯苓年产量达到3500吨,由于“九资河茯苓”久负盛名,药用性能极佳,并于1998年成立了集制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茯苓集团,其产品远销台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供不应求的俏销药材。县内三家药品企业和楚乡酒业对茯苓的年需求量已达到4200吨,加之与“同仁堂药业”合作步伐的加快,预计到2005年,市场对九资河茯苓的年需求量将达到6000吨。由于苍术实现规模种植是近两年才开始的,目前全县年产量只有280吨,但国有林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合适的小气候环境,能够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苍术制品;随着县内三家药品食品企业的不断扩建达标、与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良好供销关系的建立和市场对苍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预计到2005年,县内市场和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对苍术的年需求量将达到600吨。因此,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将进一步促进中药材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不断发展壮大的中药材精加工业及良好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推动X县中药材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建设进程。4、科技开发能力:近些年来,为了不断提高中药材的产业效益,我县一方面组织进行中药材科技攻关,成功完成了“蒙花系列优良品种引种栽培技术”、“金银花多花增产技术”、“金银花露生产技术”、“低产金银花改造技术”、“茯苓高产栽培技术”、“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临界萃取技术”、“茯苓酒调制技术”、“苍术高效栽培技术”108
等多项攻关课题,并在推广运用中获得巨大成功;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科研合作方式,联合安徽亳州中药材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湖村中药材有限公司,通过对金银花、茯苓、苍术等中药材种植加工方面的科技攻关,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获得省、部级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和荣誉证书及优质产品证书。全县中药材科技研发实力雄厚,目前全县已有中药材专业科技人员达5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职称51人。在大力推行科技兴农的生产活动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掌握了先进的中药材生产经营科学技术,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5、基础设施条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近几年来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X县交通运输条件逐年改善,318国道及安徽至武汉公路贯穿境内,到武汉里程172公里,到黄州95公里,到黄石9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与邻县(市)都有干线公路相连,全县现有公路47条,全长902.50公里。其中干线公路5条,县级公路6条,乡镇公路36条,专业公路9条,全县所有乡镇均通班车,95%以上的村可通汽车,95%以上的村民小组可通拖拉机。全县平均货物总运输量620万吨,客运量为560万人次。程控电话已通达到全县各村,总装机4.87万门;移动通讯基站达32个,覆盖率达到86%,全县拥有移动电话13.56万部。县内电力资源丰富,建有各类中小型发电站76座,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发电量6500万千瓦时。目前,我县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设立了“金银花露”、“九资河茯苓”营销业务处,作为窗口市场;采购营销队伍近200人,全县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的营销网络。我县中药材及其制品广销上海、广东、江苏、安徽等国内10多个省市和地区,中药材干品远销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材产业化的逐步形成和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氛围,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中药材产业化格局的雏形,使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三、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1、主要障碍因素:一是基地规模小,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二是加工企业对基地建设的带动力较弱;三是加工企业标准较低,生产效益不高;四是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不强;五是集约化经营水平低。108
2、解决方案:一是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辐射全县迅速扩大种植规模;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发展订单农业,规范配套服务,促进种植业的发展;三是加强对玉竹药业的技改投入,使之尽快达到国家制药行业GMP生产标准,提高加工效益;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引进优良品种,加强技术协作和科技推广;五是推广标准化种植,提高药材品质,积极探索和完善经营管理模式。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概况天堂寨林场始建于1958年,林场位于大别山主峰西南侧,总面积6.8万亩,其中:国有面积4.5万亩,农村集体面积2.3万亩。在林场经营的4.5万亩面积中,有林地面积3.4万亩,苗圃地面积120亩。有林地包括人工林2.69万亩,近(成熟)林0.52万亩,竹林523亩,青茶246亩。大别山区唯一保存完整的8000亩天然林就在本场境内。林场现有活立木蓄积量1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3%,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经过建场40多年的造林绿化,森林植被保存完好,万亩青山郁郁葱葱,条条河谷溪水潺潺,这里现已成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心景区。林场下辖两个农业村,7个营林工区,5个附属工业企业;总人口1670人,其中,国家干部职工369人,退休人员64人,家属及其子女117人。有大专以上学历11人;高中及中专42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6人,技师4人,会计、医师等专业人员7人。目前,营林一线劳动工人100名,后勤管理人员22名,下岗失业人员131人,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林场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孕育着许多发展机遇和条件;同时,也面临着较多现实困难和严峻挑战。2002年度全场有退休人员64人,享受退休待遇的劳动家属48人,在岗职工122人,其工资标准仍然是按93年的工资基数发放。分别是:退休人员月平380元,劳动家属月平90元,在岗职工月平350元,其它自营收入人平每月10元。所得报酬略高于X108
县农村人平纯收入2038元。由于历史的原因,林场干部职工都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按民政部门的调查摸底,低于全县最低生活保障线应纳入低保范围的困难职工有195人,实际享受低保待遇或场内照顾办理病休手续的只有89人,干部职工生活十分困难。林场有林区公路35公里,林场及所辖村农网改造任务已完成,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手机差转台设施齐全,使用方便。7个营林工区和居民点都用上了自来水。全场住宅面积18000平方米,建成了24户农家旅馆,有150个标准间,一次能容纳800人住宿生活。林场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为国有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林场经营以木材生产和加工为主,全场设降风殿、龙飞寺、竹林深、大石板、老寺庙、大竹园、蔡家山等7个工区,并代管黄柏山、吊桥河两村。林场下设办公室、计财股、生技股、业务股。二、研发能力林场充分利用土地、劳力、技术和生态环境优势,依托安徽亳州中药材研究所、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的科研开发能力,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产出效益,已成功开发研制了银杏、杜仲、茯苓、金银花、苍术等中药材制品。安徽亳州中药材研究所是我国中药材种植与开发的重点科研单位,取得了137项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三、企业财务状况:2003年末资产总值175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19万元,林场注册资本金1068万元;全场经济总收入220万元,其中多种经营收入23万元,年度帐面负债453万元,其中:欠银行贷款130万元,呆帐40万元。银行信用等级为AA级。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一、市场分析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X中药材加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中药材是X的优势特产资源,“九资河茯苓”、玉竹牌“金银花露”108
更是以特有功效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年来“九资河茯苓”、“金银花露”及中药材加工产品的销售一直走俏,市场覆盖国内近10个省市和地区,出口东南亚、日本及欧美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2、产品市场前景分析:①金银花植株寿命为20年左右,盛花期10-15年,花期持续3个月,摘花的时间长。金银花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以金银花未开放的花蕾和藤叶入药,可主治风热感冒、斑疹、咽喉病、臃肿疱痛等症。其花和藤叶含有丰富的氯原酸,能抗细胞物质氧化。金银花不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具有巨大发展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相关市场调查资料,我国金银花的年需求量达1700万公斤。目前,我国金银花的年生产量仅500万公斤。由此可知,目前金银花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特别是2003年在防治“非典”期间,金银花成品一度达到360元/公斤,说明金银花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随着玉竹牌“金银花露”精品名牌战略的逐步实施,惠涛药业的工程完工,我县的生产加工基础将越来越雄厚,金银花加工业日益发展壮大,市场体系日趋完善,X金银花加工制品在海内外所占市场份额正在日益扩大,市场前景广阔。② 目前茯苓价格正旺,每公斤鲜货价格由市场低迷时期的1.4元,分别涨到108
2002年初的2.4元、年底的3.0元,近期又涨到6.2元;茯苓白片涨到24元/公斤,且上升势头强劲。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发展茯苓前景看好。一是主产区生产量锐减。贵州、云南、四川等主产区近年实行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不准砍伐林木,且禁山的措施比较硬,用于培养茯苓的松木原料严重不足,使茯苓的生产量减少4成以上,故近年茯苓市场供应趋紧。二是社会需求量增大。茯苓系常用中药材“四君八珍”之一,在中成药配方上素有“十方九苓”之说,茯苓可食用可入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茯苓有“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效应,还有抗癌的作用,一直被人们作为延寿珍品。至今北京还有“茯苓饼”、“茯苓包子”、“茯苓蛋卷”的传统土特产出售。现在茯苓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用量逐年增加。三是可用松树蔸种茯苓。在X县,每年要间伐大量的松树,许多苓农利用松蔸作原料种茯苓,效果比松树段木还好。在松木资源丰富的地方,利用间伐后的废松蔸种茯苓,大有可为。目前,国内外市场每年需茯苓29000吨,出口6800吨,茯苓多糖65吨,茯苓食品市场奇缺,因此,茯苓市场前景广阔。③苍术为常用中药,性温,味辛、苦。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之功能。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萎痹、风湿痹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非典”期间,苍术由10.0元/千克升至63.0元/千克,升幅达5.3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有关专家指出,相对于白醋,中药苍术的消毒效果更佳。“非典”期间,广东的各大108
医院都是通过熏蒸苍术来消毒的,杀菌效果一直很好。2004年,苍术被卫生部作为防治禽流感传染基本药方的重要成分之一。目前,国内外市场每年需苍术35000吨,出口12000吨,苍术市场仍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市场态势,发展前景广阔。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按中药材标准生产的成品药材,质量优良,疗效好,由于林场劳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加之种植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X县天堂寨林场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围绕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以资源开发、良种开发为基础,以产品开发、品牌开发为方向,走高起点、高效益的发展之路,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把以中药材为主导产品的经济林产业发展为国有林场及其周边地区的第一支柱产业。在产品生产及销售上,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效益优先,突出重点”、“实行产业化经营”、“科技与体制创新”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产品效益高、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依靠科技进步,注重发展药材新品种的研究,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新技术,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经济林建设机制创新。主要发展“蒙花2号金银花”、“108
九资河茯苓”、“南苍术”,这些品种抗性强、药效高、产量高、易于管理,适应项目区的自然气候条件。规划2004年建设完成1000亩高标准的中药材基地,其中:金银花800亩、茯苓100亩、苍术100亩。项目建设完成后,在金银花进入盛产期,实现亩产优质金银花(干花)100公斤,800亩基地年产优质金银花80吨,按2万元/吨计算,年可实现经济收入160万元。实现亩产鲜茯苓4000公斤,100亩基地年产优质茯苓400吨,按0.6万元/吨计算,年可实现经济收入240万元。实现亩产苍术干品200公斤,100亩基地年产优质苍术20吨,按2.4万元/吨计算,年可实现经济收入48万元。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基地范围内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同时提高我县特色中药材加工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和出口创汇能力。通过该基地的建设,引导和带动全县农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培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形成新的特色经济优势,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三、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公司+农户(职工)+基地”、“科研单位+农户(职工)+基地”、“药厂+农户(职工)+基地”、“中介组织+农户(职工)+基地”108
的营销模式,进一步加大中药材产业建设力度和扩大生产规模,坚持以中药材精加工产品为主导产品,重点扶持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中药材基地标准建设,并向良种繁育、储藏、深加工等方向扩展,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以药材经纪人的形式推动销售队伍及网络建设,主要是4种带动型,即龙头企业带动型(以玉竹药业、惠涛药业、楚乡酒业为主要龙头企业)、技术服务组织带动型(以安徽亳州中药材研究所、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中介组织带动型(以安徽亳州泰鑫药业有限公司、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茯苓集团为主要中介组织)和市场调节带动型(依托周边湖北蕲州、安徽亳州等全国有名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对金银花生产和加工市场进行调节)。目前,全县专门从事药材销售人员达1276人,经销店316家。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任务和规模中药材种植1000亩,其中:金银花800亩、品种为“蒙花2号金银花”,茯苓100亩、品种为“九资河茯苓”,苍术100亩、品种为“南苍术”。二、项目规划和布局1、项目规划与布局原则:(1)项目建设同全省高效经济林规划及X县经济林发展总体规划保持一致。(2)自然条件适合“蒙花2号金银花”、“九资河茯苓”、“南苍术”等中药材优良品种的发展。(3)有充足的适合项目建设的造林地块。(4)优先安排积极性高,职工、群众有要求,保障措施得力,基础建设条件优越的区域。2、项目布局:108
依据项目布局原则,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规划项目建设地点为天堂寨林场的降风殿、龙飞寺、大石板、老寺庙、大竹园、蔡家山等六个工区。3、配套设施建设规划与设计:(1)道路系统的设置。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作业道,并相互连接成网。(2)排灌系统的设置。在坡地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隔离沟,以减少雨水径流,两端与沟渠相连,顺坡设置沟渠排除地面水;在坡地每隔100米设置一条纵沟,用于灌溉和排除雨水;在台地的两端或中间设置纵沟,适当设置横沟,以满足灌溉和排涝。(3)地块划分。一般不超过10亩为宜。(4)等高梯级设计。坡度在25度以下的土地先改成水平梯地,梯地宽2米以上。三、生产技术方案1、金银花生产技术方案:项目规划——项目实施(水平梯地——挖穴——土壤改良——主干道和作业道——沟渠衬砌——建筑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除草——施肥——排灌水——修枝——病虫害防治)——采收——干制初加工。2、茯苓生产技术方案:项目规划——项目实施(段木准备——苓场选择——挖场翻耕——主干道和作业道——沟渠衬砌——建筑物)——接种下窖——苓场管理(除草——排水——培土——防护)——刨挖采收。3、苍术生产技术方案:项目规划——项目实施(水平梯地——挖穴——土壤改良——主干道和作业道——沟渠衬砌——建筑物)——分株——移栽——田间管理(除草——施肥——排灌水——摘蕾)——采收——晒干——燎毛。四、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1、建设标准(1)地类选择:选择的种植地类主要是土壤条件好(腐殖质壤土或砂壤土)、自然条件优越的荒地和未成林地。茯苓选择场地要求背西北朝南或背西北朝东南,通风向阳的山坡,地势以15-30度的缓坡利于排水,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108
(2)种植方式:种植方式为人工种植,茯苓接种方式为菌丝引接种。(3)种植密度:金银花每亩栽植300株,株行距为1.5米×1.5米;茯苓每亩种植400窖,每窖占地1.67平方米;苍术每亩栽植10000株,株行距为0.2米×0.33米。(4)整地规格:金银花依照株行距打好定植点,在定植点挖穴,规格0.6米×0.6米×0.6米,挖穴时表心土分开放。茯苓在春节前后进行挖场翻耕,一般要求不得浅于50cm,除去杂草、石块、树根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底呈20—30°斜坡,窖深60一80厘米,长和宽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然后曝晒,苓场四周开好人字形排水沟。苍术于头年冬天耕翻,定植前再耕翻一次,除尽杂草,按行距开好种植小沟,深10-12厘米。(5)施足基肥:金银花每穴施入土杂肥1担20公斤;苍术定植前应施足底肥,每亩施入土杂肥6000公斤。(6)定植种苗、接种及田间管理:金银花每穴栽植1株苗木,填土时表土填里,心土填外,并按“三埋两踩一提苗”要求栽植;要加强除草、施肥、排灌水、修枝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茯苓接种时间一般选在5—6月,下窖时将两条或三条段木并排靠拢放入窖沟内,然后在削去树皮部位撒播填满菌种,在菌种上再盖上一些树叶、木片、木屑等填充物,以保护菌种,最后覆盖约10—15cm厚,呈龟背形的疏松沙壤土;开好排水沟,雨后及时修沟排水,如筒木外露,要及时培土,要彻底铲除苓场内及窖面周围的杂草、树根;头年9—10月和次年3—5月,因茯苓生长快,苓场常会出现龟裂,要少量多次培土,防止茯苓和出地面“冒风”,避免日晒炸裂或遭雨淋腐败;做好苓场防护工作,防止人畜践踏。苍术栽植时,将老苗连根挖出,抖去泥土,用刀将每蔸切成若干小蔸,每一小蔸带1~3个根芽,然后按育苗定植法栽植,幼苗期要勤除草,定植后须中耕、除草、培土,并追施稀粪1~2次, 6~8月抽台开花时,可适当摘除花蕾,以促进根茎肥大,多雨季节要清理墒沟,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10月培土保苗越冬。2、具体建设内容108
(1)土建工程:坡地整水平梯地、挖穴、土壤改良900亩,修主干道5公里,作业道8公里,开挖疏浚沟渠10公里,衬砌沟渠5公里,埋设涵管500米,土方12万方,砼300方,浆砌2000方,干砌800方。(2)设备:5000W电加热烘干炉2座,烘干网架10套。(3)种苗:金银花选用“蒙花2号金银花”优质无性繁殖苗木,干高60厘米-100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茯苓选用茯苓集团菌种厂生产的优良菌种。苍术选用由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良种。(4)科技措施:技术培训1000人次,推广金银花、茯苓、苍术科学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及初加工技术。(5)其他:加强田间管理,追肥和病虫害防治。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004年5-7月完成基地的规划、测量工作,2004年8-11月完成基地的水平整地、挖穴、土壤改良及道路建设,2005年2-5月购苗、定植、分株、接种,2005年3-6月完成衬砌沟渠、房屋建设及烘干炉设备购置安装,2005年5-7月完成金银花采收干制初加工,2006年6-7月完成茯苓刨挖,2006年10-11月完成苍术采挖、晒干、燎毛。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依据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投资[1999]1340号;2、原林业部颁发的《林产工业工程概预算及其他费用定额编制办法》(LBD-96);3、《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工程建设规范汇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劳务支出依据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文件规定确定;5、本次研究报告所研究的技术方案和主导工程数量;6、设备价格:凡属国家定型产品,均采用生产厂家的对外供货价格,非标准设备则采用估算价格,运杂费按设备原价的5%计入设备造价内,不另行计算;108
7、建筑工程定额,建筑材料现行市场价格;8、当地中药材生产用工及工资标准;9、农业生产物资、中药材加工材料的现行市场价格;10、中药材国内外市场价格。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450万元。(1)土建投资及构成,计划投资276.86万元。①水平梯地、挖穴(窖)、土壤改良等建设96万元;其中金银花、苍术900亩整水平梯地、挖穴每亩投工20个,20元/工,施基肥每亩600元,每亩需投资1000元,共计90万元;茯苓每亩整地、挖窖投工30个,20元/工,计600元,100亩需6万元。②开挖疏浚沟渠及衬砌沟渠40万元;其中疏浚沟渠3万元/公里,衬砌沟渠2万元/公里。③道路建设投资38万元;其中主干道6万元/公里,作业道1万元/公里。④涵管投资6万元;涵管500米,120元/米。⑤生产房屋投资30万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500元/平方米。⑥购农机具投资18.86万元。⑦电热烘干炉及网架投资28万元;⑧科技措施投资20万元;(2)种苗投资及构成,计划投资161万元。金银花每亩定植300株,苗木3元/株,亩平苗木投资900元;苗木栽植、修枝、病虫害防治、管理及采收用工10工/亩,20元/工,计200元/亩;每亩种苗、造林管理及采收投资1100元,800亩共计需投资88万元。茯苓每窖需原料、菌种投资15元,每亩400窖需投资6000元;排水、培土、管理及采挖用工20工/亩,20元/工,计400元/亩;每亩原料、菌种及管理采收需投资6400元,100亩共计需投资64万元。苍术每亩用种100公斤108
,种苗6元/公斤,亩平种苗投资600元;分株栽植、病虫害防治、管理及采挖用工15工/亩,20元/工,计300元/亩;每亩种苗及管理采收投资900元,100亩共计需投资9万元。(3)项目前期费6.6万元。(4)建设期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5.54万元。2、无偿资金投资方向无偿资金计划99万元。(1)科技措施及投入估算,计划投资20万元,其中:技术培训1000人次,投资8万元;示范推广金银花、茯苓、苍术种植、病虫害防治及初加工技术,投资12万元。(2)公益性建设措施及投资估算,用于公益性投入72.4万元。其中,道路投资38万元,沟渠建设投资34.4万元。(3)前期工作费6.6万元。三、资金来源与筹措。资金筹集450万元。其中:1、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2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66万元,有偿资金154万元;2、地方财政配套能力分析:X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县级配套由省级负担,省级财政把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有配套能力。省级财政配套110万元,包括无偿资金33万元,有偿资金77万元。3、自筹能力分析:林场计划自筹资金120万元。四、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2004-2005年项目建设,计划使用资金450万元,其中2004年使用财政投资103万元,林场自筹31万元,共计134万元;2005年使用财政投资227万元,林场自筹89万元,共计316万元。农发资金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会计制度》、《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帐实施办法》使用和管理。有偿资金由财政统借统还,本金231万元,每年占用费5.54万元,建设期占用费5.54万元,生产期占用费共计16.62万元,本金及占用费253.16共计万元。计划第五年开始还款,分两年还清,每年还本金115.5万元。108
第八章财务评价一、财务评价依据1、《农业综合开发会计制度》;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有偿资金占用费2.4%/年,贴现率8%,农林特产税7%,农林特产税附加为农林特产税的20%;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10年(自2006年至2015年,不包括2年建设期)。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1、销售收入:(1)金银花:达到盛产期,年均亩产干花100公斤。2006年初产干花,当年生产能力为预期产量的50%,2007年达到预期产量。项目建成后亩产干花:2006年100公斤,2007年-2015年年亩产量为100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20元/公斤计算,800亩基地年可实现经济收入160万元;经营期内预计亩可产优质果实950公斤,总产量760吨;经营期内,单位面积销售收入可达19000元/亩,800亩基地共可实现销售收入1520万元。(2)茯苓:2006年达到预期产量,实现亩产鲜茯苓4000公斤,按6元/公斤计算,亩平产值24000元,100亩基地年产优质茯苓400吨,年可实现经济收入240万元。按每2年一个生产周期计算,经营期内,可以实现5轮生产,单位面积销售收入可达120000元/亩,100亩基地共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3)苍术:2006年达到预期产量,实现亩产苍术干品200公斤,按24元/公斤计算,亩平产值4800元,100亩基地年产优质苍术20吨,年可实现经济收入48万元。按每2年一个生产周期计算,经营期内,可以实现5轮生产,单位面积销售收入可达24000元/亩,100亩基地共可实现销售收入240万元。三项共计,1000亩中药材基地,达产年销售收入为448万元,经营期内共可实现销售收入2960万元。2、销售税金及附加:108
①农林特产税:按经营收入的7%计取,2960×7%=207.2万元;②农林特产税附加:按农林特产税的20%计取,207.2×20%=41.44万元。经营期内税金及附加总额为248.64万元。三、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金银花亩成本大约2200元,茯苓亩成本大约7000元,苍术亩成本大约2000元。详见附表4-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2、项目总成本估算:三种中药材同时收获年份,总成本为144.1万元,其中固定成本21.1万元,可变成本123万元。只有金银花收获年份,总成本为216.1万元,其中固定成本21.1万元,可变成本195万元。详见附表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经营成本估算:根据总成本估算表可知,三种中药材同时收获年份,经营成本为123万元;只有金银花收获年份,经营成本为195万元。四、财务效益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1)年平均投资利润率计算:(897.74/10)/450×100%=20.0%(2)静态投资回期计算:税前:(97.8+35.6)/137.5+3=4年。税后:61.4/99.8+8=8.6年(3)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通过软件计算,税前IRR=23.7%,税后IRR=16.4%,均>8%,方案可行。(4)财务净现值计算:根据附表7《财务现金流量表》,I=8%,计算税前NPV=196.3万元,税后NPV=174.7万元。108
五、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从生产成本构成可知,在整个生产周期内,总成本1813.62万元,其中固定成本227.62万元,可变成本1586万元,总生产量285万公斤,则其平衡点为:227.62/[(2960-1586)÷285]=47.2万公斤生产能力利用率=47.2/50×100%=94.43%2、敏感性分析在中药材生产中,产品价格下降、年生产能力下降以及经营成本增加是影响项目可行性的主要因素。下表列出了这3种因素对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三种敏感性因素在变率范围内,财务内部收益率均超过基准收益率8%以上,说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六、财务评价结论经估算,项目建成后10年内,金银花干花收入合计1520万元,年经营收入160万元;茯苓收入合计1200万元,一个生产周期(2年)经营收入240万元;苍术收入合计240万元,一个生产周期(2年)经营收入48万元;共可向国家缴纳税费599.2万元,其中销售税金及附加248.64万元,所得税350.56万元,年均59.9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3.7%,财务净现值为196.3万元(i=8%),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0年,年均投资利润率为20.0%。项目在经济上是完全上是完全可行的。 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单位:万元、年、%变化因子与幅度销售收入成本净收益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正常年份448144.1266.274.023.7价格下降10%403.2144.1225.235.816.55成本增加10%448158.54251.865.119.75减产10%403.2144.1225.235.816.55108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本项目属绿色种植业项目,对周围环境不仅无负面影响,而且还有很好的环境保护的效能。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种植业对环境的污染很小,施肥多采用自然有机肥,病虫害防治多采用生物防治,干制初加工采用自然日晒或电烘炉烘烤,不产生“三废”。项目区位于天堂水库汇水区上游,金银花是多年生经济植物,一经栽植,便固定在土壤中生长,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保水固土功能,具有抗旱、抗冻等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实行等高带状种植,规模生产,提高了林地植被覆盖率,保水固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能有效减少地表水的冲刷,缓解雨水冲力,彻底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后,新增森林面积800亩,森林面积的增加可有效减少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从而保障X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施中,可有效缓解林业收入周期过长,职工、农民收入减少的矛盾,可在改善生态环境中提高职工、农民收入。1、蓄水效益:按每亩多蓄水13.33立方米,800亩,可蓄水10664立方米。2、保土效益:按有林地控制土壤侵蚀量80%计算,有林地每亩/年可保持水土25吨,计算本项目年保持水土20000吨,可减少水库、河流、农地淤积5322立方米(按3.75778吨/立方米)。3、保肥效益:按土壤含氮0.15%、磷0.1%、钾1%计算,保肥为全氮37.5吨,全磷25吨,全钾250吨,共计保肥312.5吨。三、环保部门意见经监测,X108
县天堂寨林场中药材基地环境空气中SO、NO、TSP、氟化物四项监测指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第十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一、农业产业化经营1、壮大主导产业和促进结构调整情况X县实施医药产业化已近10年,中药材生产已成为我县的后续支柱产业,加入WTO以后,中药材产业实施GAP标准,进一步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带动了中药材规模生产,巩固了医药产业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2、产、加、销、服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情况采取科、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合作联结模式。3、辐射带动作用本项目建成后,受益职工、农户350户1200人,年获利润可达41.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43元,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非项目区农民种植其它农作物经济效益的3-5倍,增加就业人数300人。项目的辐射区域涉及天堂寨林场的7个工区,2个行政村,农户500户1500人,辐射规模0.3万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20元,增收总额48万元,增加就业人数320人。带动农户数量320户,带动规模0.2万亩。4、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情况X县十分注重在全社会营造良好发展医药生产的环境和条件,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建立了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体制,还专门成立了中药材生产办公室,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成龙配套地抓落实。同时,县委、县政府把服务医药产业化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县各部门也自觉把业务工作融入到发展医药产业之中,为医药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林业、科委、科协、中药材公司等部门积极做好物资供应、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计划、扶贫、财政、金融等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医药产业发展,累计投入1亿多元;供销、外贸、商业等商108
贸流通部门积极开拓市场,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民开展联合,搞活产品流通。在抓医药产业的方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单纯抓生产向产加销一起抓转变,注重解决加工销售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由行政命令向示范引导转变,县乡领导都有自己的医药产业示范工程,乡(镇)村都有自己的药材科技示范园;由政府直接干预向市场调节转变,采用展销会、订货会、业务洽谈会、信息发布会等形式,用市场手段指导药材生产经营活动。在药材销售上,一是狠抓市场建设。县里拿出专项资金,在全县建成了3个药材专业市场,并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大都市设立了窗口市场,引导工商户参与经营。同时,我们还积极培育无形市场,投资7万多元在因特网上首次开通了“大别山热线”,专门设立特产网页,通过网络发布X中药材信息,使得我县中药材(特别是“九资河茯苓”)及其制品广销国内10多个省市区,出口日本、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优化销售环境。县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销售网点组织工商、税务、财政、林业、药材等部门一站式联合办公,实行收取税费项目、标准、政策依据、举报投诉电话四公开,一次性出具完税(费)证明和放行手续,严禁重复收税(费)和搭车收费。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开办夜市银行,成立市场管理检查督办组和市场稽查队,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二、农民增收项目建成后,基地建设项目受益职工、农户350户1200人,年获利润可达41.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43元,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非项目区农民种植其它农作物经济效益的3-5倍。项目的辐射区域涉及农户500户1500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20元,增收总额48万元。三、其它社会影响项目建设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带动X特色中药材——金银花、茯苓、苍术的大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的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全县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条件。项目建设对于我县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积极意义。108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为了加强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必须成立“X县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林业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林业局、财政局、农业局、农行、土地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在县农发办办公,负责各部门间协调,检查督办,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在天堂寨林场设立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项目实施专班和技术专班;实施专班负责按项目计划要求组织实施,加强协调,确保项目按期完成;技术专班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承担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推广技术的应用与培训等。X县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能: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相关政策;制定项目建设规划;管理项目建设资金,监督项目运行情况;处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其它事务。运行模式一是由制药企业与职工、农户实行股份制合作,二是与药材公司、中介组织发展药材订单。劳动定员:管理人员10名,技术人员10名,劳动人员300人。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项目建成后,将由X县人民政府成立X县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能为领导、组织、协调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运行,发展中药材生产,提高中药材市场竞争能力。本项目建成后,将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坚持“以中药材科学、规范种植为基础,以产品系列开发为主导”的方针,实行生产与加工并举,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系列产品开发。三、经营管理措施:1、计划管理108
在主管部门领导下,统一制定项目的总计划和年度计划,同时要做好自下而上的计划申报和自上而下的计划审批。项目执行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更。2、工程管理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的程序来运行,按实施计划进行施工设计,按施工设计签订承包合同,按合同要求施工,按工序检查并进行全面竣工验收。项目实施实行法人责任制,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招投标制、强化工程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3、资金管理为了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严格执行《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项目会计核算实施办法》等项目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建立银行专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出现挤占与挪用、改变投向、滞留欠款等现象,做好财务资金的监督与审计,确保投资产生应有的效益。4、物资、信息和档案管理(1)物资管理:做好各项物资的采购、调运、验收和分配工作,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物资的保管和发放,保证项目物资专门为项目服务。(2)信息管理:配备专人做好资源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利用和保密等工作,通过信息系统联网,及时掌握项目实施的动态变化,并根据当前市场信息进行国内外中药材市场的动态预测,保证生产产品及时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3)档案管理:及时建立项目的专门档案,对项目的有关文件、技术资料、各类合同、财务帐目等,进行全面归档备案。四、科研与技术培训一是组织进行中药材科技攻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科研合作方式,联合国内外知名的金银花专家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完善“金银花多花增产技术”、“金银花露生产技术”、“低产金银花改造技术”、“茯苓高产栽培技术”、“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临界萃取技术”、“茯苓酒调制技术”、“苍术高效栽培技术”等多项中药材科研课题,并推广运用。二是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市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108
科技服务方针,建立健全了三级中药材科技服务体系。县里专门组建中药材生产办公室,乡镇成立以林业站为依托的12个技术推广站,并指定对口专职技术人员,村级配备有专职林业村长负责。通过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做到户户有一个懂中药材生产管理技术的“明白人”。X中药材科技实力雄厚,目前全县已有中药材专业科技人员达2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建立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使他己成为推广中药材新科技的主要形式和技术传播的重要载体。三是广泛开展中药材科技培训与推广。以市职业技术学校、乡镇成人学校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计划举办中药材生产经营培训班20期,培训种植户1万人次;围绕重点推广的“金银花增产”、“金银花栽培”、“茯苓高产栽培”、“苍术高效栽培”等4项先进适用的中药材增产技术,计划开办广播电视专题讲座10期,拍摄金银花、茯苓、苍术种植管理科教片3集,并长期在农村巡回放映;组织编印《中药材科技》、《中药材栽培技术》、《农村致富技术手册》等科普书刊、资料6种,印发科技资料6000册,免费发送到基层干部和中药材种植户手中。通过科技辐射,使项目区95%以上的职工和农民都掌握从育苗、接种、栽培、管理到采收、烘干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科技对中药材产业的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次研究通过对项目区现状、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建设投资、预期效益、建设措施等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和比较论证,得出研究结论:项目建设规模适宜,品种选择得当,所采用技术先进,目标明确,经济指标合理,各项数据可靠,投资估算符合实际,配套资金有保证,项目建设各项措施得力,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不仅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了职工、农民收入,增加了财政收入,加快了国有林场二次创业步伐,而且增加了植被覆盖度,保持了水土,减少库区上游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完全可行。 108
X县九资河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类别:基地建设(二)项目名称:X县九资河镇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三)项目负责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长局) 黄柳林(X县林业局副局长)(四)项目建设地点:X县九资河镇(五)项目承建单位:X县林业局(六)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黄冈市林业局(七)项目建设规模:500亩(八)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九)项目建设投资总额:60万元,申请上级立项扶持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十)项目建设效益:经济效益每年收入14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有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二、项目背景108
我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县级财政来源有限,实行税费改革后,财政收支压力更大,县林业局自身工资经费也极为紧张。为了加快林业自身发展,缓解收支矛盾,必须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和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奋力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广辟财源,充实自身经济。三、项目区基本情况九资河镇位于我县东北部,是X县森林资源较多的乡镇。全镇总人口3.7万人,辖34个行政村,0.98万户,土地总面积21.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4.5万亩,占68.7%。农村人均纯收入1975元。林业成为九资河镇的支柱产业。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1、现阶段财政供给源渠道不多,资金紧缺,需要大力发展实体产业,广辟财源渠道,充实林业部门自身经济实力。2、建立高效经济林基地,有利于向周边乡村推广优良品种和林业先进技术。3、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当地村级经济和农民收入。(二)可行性1、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群众十分拥护和迫切需要,基地建设环境氛围良好。2、林业技术力量雄厚。县林业局有林业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62人。3、项目区群众栽培中药材树种技术经验丰富。4、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优越。项目区水、光、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发展中药材林立地条件具备。基地道路通讯、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齐全、畅通。且土地资源丰富。5、周围村组可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五、市场前景分析杜仲、苍树药用价值高,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六、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500亩(杜仲为主要树种、苍树为间作树种)。108
2、建设内容:主要为杜仲、苍树林的人工造林,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作业项目。七、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年限:1年(2005年)八、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1、苗木费:杜仲按74株/亩、价格0.5元/株,苍树5000株(蔸)/亩,0.1元/株计算,需苗木费27万元。2、人工造林投资:用概算工投资18万元,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投资概算10万元。两项合计28万元。3、其他费用5万元。共计投资总额60万元。(二)资金筹措:项目投资总额为60万元,申请上级立项扶持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九、效益评估1、经济效益:投产后按杜仲产药用材料22.2公斤/亩、价格10元/公斤计算,项目建成后,产量可达1.1万公斤,销售收入11万元。苍树年产药用材料价值3万元。合计效益14万元。2、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有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十、实施措施1、组织领导措施:县林业局、乡镇政府联合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领导工作。2、技术保证措施:指定专人职技术人员负责。3、资金管理措施:建立专项资金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4、奖惩措施:制订行政、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建设任务、质量标准、责任人和奖惩措施。108
X县马尾松毛虫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类别:防灾救灾(二)项目名称:X县马尾松毛虫防治(三)项目责任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 黄柳林(X县林业局副局长)(四)项目地点及区位:全县(五)项目承办单位:X县林业局(六)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黄冈市林业局(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八)项目投资总额:55.5万元,其中上级立项投资50万元,地方配套5.5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完成该项目工程建设,能初步建立我县马尾松毛虫监控、监测、检疫网络体系,可以预测预报马尾松毛虫发生危害情况,及时掌握虫情,避免发生松毛虫严重灾害,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二、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自然和社会概况108
X县位于鄂东北,大别山主峰南麓。全县土地总面积320.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02万亩,总人口近60万人,行政区划为12个乡镇、411个村和6座国有林茶场。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04亿元,财政收入1.5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338元。2、森林资源情况全县林业用地202.2万亩;有林地164.4万亩;其中针叶林120.9万亩,蓄积298.2万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73.58%,占林分蓄积93.71%。全县活立木蓄积量328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318万立方米,占全县总蓄积的97.08%,散生木蓄积6026立方米,占全县总蓄积的0.18%,森林覆盖率63.94%。马尾松是X县主要乡土树种,主适应性强,分布较广,且大多为马尾松纯林。全县马尾松纯林面积106.2万亩,占有林地面积164.4万亩的64.58%,占针叶林面积120.9万亩的87.83%。(二)X县马尾松毛虫发生与防治情况1、X县马尾松毛虫发生情况X县马尾松毛虫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1964年胜利镇发生虫害严重,固基河五朵寨3000亩松林被危害,枯死松树5180株;1970年全县十个区39个公社,372个大队发生灾害,局部虫口密度相当大,如河铺镇长林岗高仅1.5米的五年小树有虫385条,一株二年生小树有虫832条,株平均100条以上;1991年全县发生危害面积达60万亩,由于第二代幼虫普遍分化第三代,造成林木枯死达6.8万亩,其中成片枯死的林分面积2148亩,共计枯死林木174.6451万株,折蓄积1.88万立方米。据调查统计,1956—1999年全县累计发生松毛虫害面积达904.1777万亩次,尤其是1956—1981年连续26年发生猖獗危害,常发生危害面积20—40万亩,最高年分1976年达50万亩。2、X县马尾松毛虫防治工作情况解放以来,我县在松毛虫防治方面作了极大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08
在防治技术措施上同全国广大松毛虫灾区一样,经历了从人工捕捉到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综合工程治理”四个阶段。1956年在古庙河乡岱家畈村开始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防治越冬代,第一代;1959年黄冈地区、X县两级林业部门组织联合工作组在古庙河张家山一带开展人工捕捉和药械防治;1963年建立三里畈专用机场,当年开始使用至1969年连续七年开展飞机喷药防治,共计防治面积达129万亩次;1970年又购机动喷雾器70台大面积进行人工化学防治;1973—1990年推广应用赤眼蜂、白僵菌、青虫菌等生物防治措施,同时还开展了利用松毛虫病毒、人工提取性引诱剂、人工繁殖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研究;1991年为了进一步搞好松毛虫的防治工作,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地方群众及部门集资25万余元,修复了1969年被毁的飞防专用机场;1992年组织群众集资40多万元,飞防30.8万亩;1995年组织群众集资10余万元,飞防6.5万亩。1956—1999年,全县累计防治面积513.44万亩,占发生虫害面积的56.8%,其中采用人工捕捉及灯光诱蛾等物理手段防治187.85万亩,人工地面化学防治89.24万亩,飞机防治180.4万亩,采用生物防治55.95万亩。这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90年代以来,我们坚决贯彻“综合采用工程防治”的指导思想,一是狠抓营林措施,注重林分结构改造,大搞封山育林,全县改造马尾松纯林为针阔混交林20万亩,新造针阔混交林8.5万亩;二是建立一站三网"森防体系",目前县森防站已有专业人员9名,一个以森防站为中心,各国营林场、乡镇林站木材站为配合的森林病虫害测报网、检疫网、防治服务网基本形成。3、X县自1999年后松毛虫发生情况1999年七道河、白莲河、骆驼坳等乡镇发生了第一代松毛虫危害,全县共发生危害面积9186亩,主要分两片:一是七道河乡等8村共3597亩,平均虫口密度达74.1条,有虫株率达100%,单株虫口最高达210条,局部林分针叶已全部食光,少数植株频于死亡;二是白莲河乡、骆驼坳镇等5村共5589亩,平均虫口密度37.4条/株,有虫株率65.4%。(三)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08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内容,如果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搞不好,不仅影响林业建设,也将影响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影响我县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实施。因此必须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提高到保障林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的战备高度来认识。近年来,森林病虫害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从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总体趋势来看,仍然呈加剧发展趋势,发生和传播蔓延的情况十分严重。马尾松毛虫发生是有一定的周期性,而且危害极为巨大,通过建设该项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松毛虫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建设预测预报工作。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建设该项目的有利条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群众积极参与。X县曾多次暴发马尾松毛虫危害,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松毛虫发生的危害,触目惊心,这些有助于各级领导加强该项目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二)机构健全,科技力量雄厚。X县林业局设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人员9人,其中工程师4人。各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都配备有林业技术人员。四、项目建设内容(一)项目建设目标:力争3年内,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完整的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实现科学监测与预防,并不断研究多种防治手段,达到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二)建设重点1、人工调查松毛虫越冬代分布情况。组织技术骨干力量,成立专门调查小组,采取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的方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松毛虫越冬代分布情况调查。2、建立松毛虫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对松毛虫的发生要在全县范围内加以控制,需要建立虫情监测、监控网点和网站,按全县12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格局,每一个乡镇、国有林场建立一个监控、监测站,每一个村建立一个监测、监控点,逐步建立马尾松毛虫监测、监控与预测预报网络体系。3、建立松毛虫检疫体系108
马尾松毛虫不断要加强监控、监测和防治,同时还要加强对松毛虫进行检疫。在全县4个检查站设立检疫网,每一个检查站设立一名专职检疫人员。4、开展人工防治松毛虫。在虫口密度不大的情况下,开展人工防治,能有效地扑灭与控制松毛虫的蔓延发展。主要采取人工捕捉与机械喷雾的方法。五、项目建设年限及投资概算(一)项目建设年限:1年(2005年)(二)投资概算1、人工调查费用:连续3年开展松毛虫越冬代分布情况的调查工作,全县分5个调查小组,共10人,调查时间30天,调查人员的工资费用按每人每月2000元,共需调查人员的工资2万元;调查器械、材料费1万元;人工调查费用共计3万元。2、监控点投资:全县共建立监控、、监测点100个,每个点固定专人负责,年补助工资及费用3000元/人,需要工资30万元。3、人工防治机械设备投资:全县需购置小型防治机械35台套,共需17.5万元,10年药剂费用5万元,共计22.5万元。以上合计投资总额为55.5万元。(三)资金筹措:项目建设主要以上级扶持为主,上级财政投资50万元,地方配套5.5万元。六、项目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松毛虫危害马尾松林木,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根据95年X县松毛虫危害的情况,危害面积按40万亩计算,损失蓄积104万立方米,折合材积59.8万立方米,按市场价格200元/立方米计算,损失价值1.2亿元,因此,项目建成后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亿万元。(二)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对社会贡献最大,可以避免全社会参与扑灭松毛虫,减少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护了森林资源,巩固了绿化成果。 (三)生态效益:森林得到了保护,就具有生态效益,按95年40万亩计算,生态效益的具体价值有:108
1、蓄水效益:按蓄水200立方米/公顷,蓄水价值0.2元/立方米,计算40万亩松林蓄水533.3万立方米,价值106.7万元。2、保土效益:按全县有林地控制土壤侵蚀量80%计算得出全县年保持水土0.5亿吨左右,本项目建成后可减少水土流失1216.19万吨,按3.75778吨/立方米计算折合323.645876万立方米,按2.345元/立方米计算节省投资758.9万元。3、保肥效益:按土壤含氮0.15%、含磷0.1%、含钾1%计算保肥为全氮1.82万吨,全磷1.22万吨,全钾12.16万吨,共计保肥15.2万吨。七、项目实施措施(一)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全县项目建设领导工作;各乡(镇)、场设立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各自乡(镇)、场工程建设工作。(二)技术保证:X县林业局营林股、森防站负责全县技术指导工作,并组织编制规划调查技术规程、规划调查图,各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负责监控监测点工作。(三)奖惩责任:X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行政领导责任书,X县林业局与各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签订技术承包责任书。(四)制度建设:制订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作业制度、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奖惩责任兑现制度。108
X县大别山珍稀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提要(一)项目类别:森林资源保护(二)项目名称:X县大别山珍稀动植物园建设项目(三)项目责任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 黄柳林(X县林业局副局长)(四)项目地点及区位:全县(五)项目承办单位:X县林业局(六)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黄冈市林业局(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的上)(八)项目投资总额:200万元,其中上级立项投资150万元,地方配套50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大别山珍稀动植物园建设成功,不仅切实加强了对大别山地带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开发性保护和利用,同时,将在森林旅游事业下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一个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为一体的好项目。1、项目背景X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地处东径115°06108
′—115°46",北纬30°30"—31°16"之间,海拔区间为48-1729米,总面积214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02.2万亩。森林植被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植被组成和群落外貌明显地反映了我国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方暖温带落叶阔叶过渡的特点,因此,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全县共有高等植物167科,616属,1243种,其中林木树种有75科、222属、535种,这些树种中有乔木270种,灌木265种,历来被誉为鄂东北重要基因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一重要植物基因库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珍稀植物种群数量锐减,甚至濒于灭绝。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适应当今森林旅游业的日益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建设为大别山珍稀植物园。规划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核心区由于无人居住,人迹罕至,受人为干扰小,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根据现有植被的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海拔700M以下,700—1500M,1500—1729M108
三个垂直带。由于保护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植物种类繁多,给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因此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据历史资料及现行调查,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兽类有金钱豹、穿山甲、水獭、原麝等;鸟类有白冠花尾雉、勺鸡、小杓鹬、鹰类多种、号鸟类多种;两栖爬行类虎纹蛙、商城大鲵(小娃娃鱼)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兽类有:狼、豺、赤狐、貉、黄腹鼬、花面狸、狍、小麂、毫猪、猪獾、狗獾、鼬獾等;鸟类有:华东环颈雉、绿头鸭、环颈斑鸠、杜鹃、乌鸦、画眉、喜鹊、红嘴蓝鹊、寿带鸟、大山雀、啄木鸟、白劳、黄鹂、卷尾、椋鸟、八哥、松鸦、家燕等;两栖爬行类有五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眼镜蛇、银环蛇、中华大蟾蜍、泽蛙、黑斑蛙、湖北金钱蛇等;同时还有野猪、野兔、刺猬、果子狸等大批一般保护动物。2、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大别山珍稀植物园建设,拟在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天堂寨、薄刀峰、青台关国有林场旅游区)选择一个适当地段,面积为1000亩,进行科学规划设计,采用重点保护,育苗造林或移植收多种手段,尽快建成大别山珍稀植物园,并逐步成为一个聚珍稀动植物保护、观光旅游、教育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景观小区。3、项目建设必要性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天然林几经周折,现在不仅残存面积甚少,而且天然植被已遭到严重地破坏,大量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数量稀少,如1998年开展重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在2000平方公里的天然林中,仅发现列入国家的重点保护植物呈零星分布香果树5620株、大叶榉树在九资河镇赵家坳村、三省垴林场仅有少量保存,还有大别山五针松至今还未能发现,同时还有大量珍稀植物由于分散面积小,而且零散,十分难以加强保护,因此,采用重点保护,育苗造林,移植收聚等多种手段建设大别山珍稀植物园,更好地保护发展野生动物,对有效保护大别山地带丰富植物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于开发大别山森林旅游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项目建设可行性108
(一)根据我县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大别山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等规划及建设在总面积为45.137万亩,其中国有面积12.4692万亩中选择1000亩的适合面积是可行的。(二)目前我全系统共有固定职工达2588人,其中技术干部152人,技术工人1365人,抽调部分人员成立专门机构也是完全可行的。(二)近几年来,我县森林旅游业已迅猛发展,全县旅游收入已达到2100万元,挤出一部资金作为建设起动资金也是没有问题的。5、效益分析大别山珍稀动植物园建设成功,不仅切实加强了对大别山地带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开发性保护和利用,同时,将在森林旅游事业下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一个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为一体的好项目。6、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初步计划建成大别山珍稀动植物园建设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50万元,请求国家扶持150万元。7、组织保证在上级部门党组及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目前,我们全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认真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团结、拼博、加紧各项林业生产建设热潮基本到来,也将是大别山珍稀动植物园建设项目顺利施工的可靠组织保证。108
X县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X县古树名木保护项目(二)项目负责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 黄柳林(X县林业局副局长)(三)项目建设地点:全县(四)项目承建单位:X县林业局(五)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黄冈市林业局(六)项目建设内容:全县2000多株古树名木调查和保护建设工作(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八)项目建设投资总额:20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5万元,县级自筹5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调整林业结构和开发山区生态旅游资源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能保护稀有植物资源和物种的多样性。二、项目建设背景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是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人们的无价之宝。前段我县在省绿化委和省林业局的统一部署下,对全县现存古树名木进行了初步调查,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此项工作只是开头,大量的挂牌登记、保护建设工作还亟待完善。为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特申报该建设项目。三、项目区概况108
1、自然概况X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主峰南麓。地跨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1′-31°16′,南连浠水县,西与麻城市、团风县毗连,北同安徽省金寨县交界。境内地质构古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天堂寨为大别山主峰,群山叠嶂,南部趋缓丘陵起伏,分别汇集成X河、胜利河、新昌河、泗泊河等四条主要河流,自北向南入巴水注长江。全县高差较大,海拔在48-1729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02.24万亩,森林覆盖率63.94%。植被资源极小为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67科616属1043种,其中乔木树种270种、灌木树种265种,有“鄂东重要植物基因库”之称。2、现存古树名木资源概况根据前段初步调查结果,全县现有古树名木25科36属43种,共1868株,其中国家一级92株,国家二级322株,国家三级1454株,分布以散生木为主,散生木有1825株,古树群43个。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前段虽然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了初步调查,但在种类、数量上难免遗漏,并有许多完善工作,如资料、照片、档案建立、管护责任,以及相应保护设施基本未能开展,造成部分古树名木濒死或被非法倒卖,如凤山镇饼子铺村一株国家一级古樟树,由于生长在水塘边,附近乱建房屋,造成护岸跨塌、水渍,加之雷击冻害等危害因素致使古树濒死。还有匡河乡莲花林村一株国家三级桂花树,因经济利益驱使,被非法倒卖到大城市。因此,建设该项目势在必行。五、项目建设有利条件X县是一个林业大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花草树木是有极深的认识,同时林业系统在当前机构改革中,始终保持机构健全,人员稳定,并有一支较强的技术骨干队伍。这些都是开展好该项目建设的可靠保证和有利条件。六、项目建设内容108
一是由县绿化办牵头,以县森防站具体负责组织领导,并成立专班,严格遵照《湖北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操作细则》,认真完善该项工作。二是逐株实地调查了解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方案。七、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概算及其构成项目总投资概算为20万元。其构成包括外业调查、资料整理建档、落实管护专人,人员工资费用,以及保护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1)外业实地调查按每株40元计算,需投资8万元。(2)内业资料整理建档按每株10元计算,需投资2万元。(3)落实管护专人一次性补助,需投资4万元。(4)挂牌及部分古树名木需要设置如护栏、护蔸筑土墩,如有特殊环境设置避雷器等必要保护设施,概算投资需6万元。2、资金筹措该项目建设需总投资2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15万元,县级自筹5万元。八、效益分析建设该项目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调整林业结构和开发山区生态旅游资源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能保护稀有植物资源和物种的多样性。九、项目实施措施1、林业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领导、组织、实施。2、签订行政、技术责任书,明确责任到人。3、建立项目专项资金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 108
X县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X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地处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之间。国有天堂寨林场、簿刀峰林场、青台关林场位于我县北面,分别与本省的英山县和安徽省的金寨县交界。三个国有林场的周界防火线分别为70.7公里、53公里、69.8公里,合计经营总面积15.6万亩。(二)地形地势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三个国有林场平均海拔在700—1000米以上,全县最高的山峰均在三个国有林场,且多在林场周界。(三)气候条件X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春季雨量充沛,秋冬温和干燥。平均日照时数为2047.1小时,日照百分率46.2%,年平均辐射量110.5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1.7—16.7℃,无霜期214—229天。(四)植被现状X县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黄山松林植被区,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黄山松、落叶栎类、楠竹、油茶、青荼等。主要植被类型有乔木、灌木、草本多种类复层共生。二、县北部重点林区乡镇防火现状(一)森林资源特点108
北部林区乡镇为全县森林资源最集中、亩平立木蓄积最大、树冠高度最高、林下植被最多、森林覆盖率最高、山势最高、坡度起伏最大的地区,也是全县防火扑火最难的地区之一。(二)防火阻隔网络体系现状1、林区乡镇防火线到现在还是空白,导致常年易发生较大森林火灾。一是由于农村山场承包到人,人口流量大,隐患也大;二是现有的生物防火林意识不强,防火力量小;三是公路虽起到了一定的阻隔作用,一旦发生火灾,边远火势不容易控制。2、现多为针叶林,易燃,易引发树冠火;在一些中幼林的地段中,由于林分密度大,林分郁闭度大,发火易蔓延,扑火难度大。3、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薄弱,管理水平较差。加之边界线长,山高路陡,重点防火期内无专人看守,很难预防火灾。三、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灭”的方针,力争防早、防好,打早、打了。在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带的基础上,积极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做到统一布局,科学规划,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重点乡镇防火带,提高乡村防火能力。(二)实施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在实效的原则;2、因害设防,自然阻隔、工程阻隔带和生物防火林带相结合的合理优化配置的原则;3、适地适树和科学布局的原则;4、力求防火功效与多种效益兼顾的原则;5、实行林业工程造林与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同步规则、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的原则;6、实行新建、改建相结合的原则;7、实行由小到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四、项目建设内容全县首先以国有林场为依托,建立乡村生物防火林带,结合森林108
资源现状,开展科学规划。(一)造林类型采取植苗与直播相结合的办法,以加快工程进度。利用青冈栎、苦槠、木荷、油茶、青荼和冬青等树种,营造防火带。(二)建设期县北部重点林区乡镇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期限为1年。新建九资河镇、胜利镇、河铺镇生物防火林带工程150公里,造林面积2250亩。五、投资概算(一)投资概算总投资52万元 ,其中:种苗费22.5万元,投工折资27万元,设计管理费2.5万元。(二)资金来源申请国家立项扶持资金4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万元。六、效益分析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可提高乡村综合防火能力,较大程度的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减少森林损失及扑火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减少直接经济损失。七、项目实施保障措施(一)建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副组长,由县计委、农委、财政、林业及项目建设实施单位为组成成员的“X县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审查、监督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承办日常工作,其内容是规划设计、技术标准的制订、检查验收、建档及资金管理等。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二)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按照森林防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实行项目工程任务、质量承包制度,实行项目工程任务、质量奖惩制度,将责任落实到领导,落实到人,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确保项目工程任务按期完成。(三)引进新技术,加大科技投入108
在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上,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植树造林模式,大力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增加科技含量,提供科技保障。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土壤、气候、海拔等因素,合理选择树种和造林季节;二是科学管理苗圃,确保苗木质量;三是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运用新技术,加强对新造林带的除虫、防病、除草、抚育,达到质量高、成活好、成林早。108
X县乡镇林业工作站、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意况(一)项目名称:乡镇林业工作站、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X县林业局(三)项目总负责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四)项目范围:5个林业站、1个检查站(七)建设规模:办公场地2200平方米(八)建设期限:3年(2004-2006年)(九)项目投资:185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80万元,县级自筹105万元(十)综合效益:项目建成后,林业站、检查站干部、职工思想稳定,工作热情高涨,林业规费将大幅度攀升,为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能够有效地保护当地森林资源;促进当地林业快迅健康发展;普及、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加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二、项目建设背景X县位于鄂东大别山南麓,境内地势北高南低,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既是国务院确定的“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又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县辖12个乡镇6个国有茶林场,411个村,56.6万人,版图总面积320.6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2.24万亩,森林覆盖率63.94%,是一个人口密度大、山场比重高、科技推广含金量高的山区县。X108
林业工作站、检查站建设起步较早,大多始建于1965年,近40年来,不论机构撤并,林业工作站仍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至2001年,全县机构撤并,仍按乡镇建制留有1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并经省批准设立4个木材检查站。现全县林业站、木材检查站共有干部职工147人。由于多年来乡镇机构分分合合,加之林业经济较为簿弱,乡镇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辖12个乡镇林业站、4个木材检查站人均办公、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九资河林业站和白莲河林业站、大河岸林业站均为较近期的80年代和90年代所建房屋,去年在省局的支持和关怀下,我们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新建了胜利与河铺两乡镇林业站房屋。现在所辖12个林业站仍有大崎、匡河、平湖、白庙河、风山镇五个林业站至今居住在60年代建设的危房中,4个木材检查站仍有三里畈木材检查站至今租用民房办公,办公条件极为简陋。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乡镇林业工作站和木材检查站最基层的森林资源保护神,是指导发展林业生产的先头兵。是林业基层执法、科技推广、指导和组织农村集体、个人发展林业生产都是依靠基层林业站为主体;木材检查站是行使木材运输、检查的执法单位。加强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我们林业事业的基础建设。1、可以树立林业基层单位外部形象;2、稳定林业基层单位干部、职工队伍;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干部、职工献身林业的激情.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国家对林业工作的重视,为我县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对基层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建设的资金投入,为我县进行林业站、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林业自身求生存、求发展、争进位、树形象,是我县内部挖潜,形成合力抓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五、项目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林业站、检查站干部、职工思想稳定,工作热情高涨,林业规费将大幅度攀升,为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08
(二)、社会效益1、能够有效地保护当地森林资源;2、促进当地林业快迅健康发展;3、普及、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加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六、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年限和投资概算林业站、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总任务为5个乡镇林业工作站、1个木材检查站,建设年限为3年(2004-2006年)。具体建设规模、建设年限及投资概算分别为:1、2003年建设我县与麻城市、英山县交界边境处的大崎、匡河林业站两站办公住房二栋,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计划投资65万元;2、2004年建成凤山镇、白庙河两个林业站,拟建面积为600平方米,计划投资50万元;3、2005年建成平湖林业站、三里畈检查站,拟建面积为800平方米,计划投资70万元。七、项目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85万元,资金筹措为:1、每年县局在维简费中挤出20万元,3年共可筹措建设资金60万元;2、每年争取财政扶持资金10万元,建设期内3年共可筹措建设资金30万元;3、林业站、检查站自身筹措5万元,3年共可筹措资金15万元;4、省局在建设期内共扶持建设资金80万元。八、项目实施措施一、建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负责项目计划实施;二、加强组织管理工作,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108
X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X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二)项目负责人:陈晓阳(X县林业局局长)(三)项目建设地点:全县(四)项目承建单位:X林业局(五)项目技术指导单位:X县林业局(六)项目建设内容:建设X县林业科技培训中心;完善改造10个经济林示范基地,总面积2000亩;建立全县林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完成100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完成1000名农村技术推广员林业科技知识培训;完成10000名专业户生产技术培训。(七)项目建设期限:4年(2005-2008年)。(八)项目建设投资总额:70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40万元,县级自筹30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年可增加林业产值200万元以上。可全面提高我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水平,促进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使我县生态农业县建设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二、项目建设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成为我们林业事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是实施“科技兴林”的关键环节,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做好推广工作,全面提高林业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是林业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X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林业县,林业在X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2万亩,占总面积68.8%,森林覆率盖达65.9%。1X林业特产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桑蚕之乡”、“茯苓之乡”和108
“甜柿之乡”,尤以“X板栗”驰名海内外。自1985年被列为“全国板栗商品基地县”以来,板栗生产发展突飞猛进。到目前,已形成栽培面积72万亩,年产量2500万公斤,板栗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已基本形成,系列年产值达4.8亿元。板栗与“桑蚕”、“森林旅游”一起成为全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三大支柱产业这一。三、项目建设基本情况X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南麓,是一个集老区、库区贫困山区于一体的山区县。全县辖7镇5乡和6个国有林茶场,版图总面积320.6万亩,人口近60万人。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我县实施“科技兴林,林业兴县,在山上再造一个X”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我县委、政府立足县域资源条件,挖掘林业发展潜力,提出“科技兴林,林业兴县,在山上再造一个X”的山区经济强县发展战略,为配合这一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把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摆到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着手建立健全我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2、项目实施是我县建设“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和“全国经济林示范县”的需要。我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和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直接关系到“示范县”建设工作的成败。3、项目实施是我县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需要。通过项目实施,把大量适用林业科学新技术直接应用于林业生产第一线,可以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推进我县森林防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建成我县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林业产业开发步伐,提高林业产业效益,整体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建设工作,早日建成我县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4、项目实施是X108
林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建立和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推广活动,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提高林业发展整体水平,能够有效促进我县林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向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5、项目建设是我县林业项目工程建设的需要。我县是“长防林”工程项目县。“长防林”工程是本世纪我国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技术标准高。工程建设要求我们具备一个比较完备的科技推广体系和一支强有力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充分满足这一需求,大幅度提高我县林业项目工程建设水平。6、项目建设是我县林业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县林业科技工作具备良好的基础,曾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日益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平衡;知识更新培训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科技投入缺乏必要的运营机制,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单位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没有形成合力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五、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我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县内在县林业局之下,设有县板栗生产办公室.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县森防站、县种苗站、县林科所和12个乡镇林业站共17个专.兼职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为全县林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这些机构可以作为我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2、专业技术人员12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38人,为我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准备了充足的技术力量。3、我县林业科技成果众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林业科技工作者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先后取得了11项科研成果,特别是在板栗生产方面,已形成成龙配套的系列栽培新技术。其中降低板栗空苞率、板栗矮密早丰栽培技术研究等多项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这些科技成果将作为我县重点推广应用的对象。4、随着我县科技兴林、科技扶贫、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热情空前高涨,为本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与社会环境,项目建设已受到全县上下的高度重视与支持。108
六、项目建设内容本:1、建设X县林业科技培训中心;2、完善改造10个经济林示范基地,总面积2000亩;3、通过建立机制,把现有的17个林业科技服务单位以及所有的民营科技服务机构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一个机构健全,战斗力强,遍布全县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4、开展大规模培训活动,完成100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完成1000名农村技术推广员林业科技知识培训;完成10000名专业户生产技术培训,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水平。七、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以提高我县林业科技贡献率2%估算,年可增加林业产值200万元以上。其次,项目建设可以全面提高我县林业产业建设水平,直接加快板栗支柱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县林业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农村人口脱贫致富。同时,本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高我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水平,促进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使我县生态农业县建设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八、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一)项目建设期限:4年(2004-2007)。(二)、投资概算:经概算,项目总投资70万元,其中:培训中心房屋改造20万元;培训中心设备购置10万元;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费用5万元(100人×500元/人);农村林业科技推广员培训费用10万元(1000人×100元/人);示范基地改造补助20万元(100元/亩×2000亩);其它费用5万元。(三)、资金筹措:项目建设单位自筹30万元,申请立项扶持40万元。八、项目建设组织保证(一)组织领导:由县林业局具体承担项目实施领导工作;由林业局局长任项目负责人。108
(二)技术保证:聘请省林业局、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为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单位;集中县内有影响的林业科技工作者组成项目技术小组,具体承担项目日常工作。(三)制度建设:1、制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确保建设成效;2、制订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108
X县花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类别:基地建设(二)项目名称:X县花卉生产基地(三)项目责任人:陈晓阳 (X县林业局局长)(四)项目地点:全县(五)项目承办单位:X县林业局(六)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七)项目建设期限: 2年(2005-2006年)(八)项目建设期投资总额:本项目总投资158万元。其中生产建设投资73万元,附属工程投资70万元,其它投资15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盆栽花卉35.8万盆,其中草本花23.27万盆,木本花12.53万盆,切花18万枝,盆景14.6万盆。留圃花卉不计算,创造价值142.4万元。二、项目背景X县既有丰富的野生观赏树木和花卉品种,又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及自然小气候,大江南北的奇花异草基本能适合生长,发展花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资源优势。全县自然分布有庭园观赏和四旁绿化树种100种,有稀有珍贵树种50种,另外还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孑遗特有树种,如珙桐、银杏、楠木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种植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县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县种植业中发展较快的一项新兴产业。三、项目建设区的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X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南麓,地处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之间,东邻英山,南靠浠水,西与团风、麻城接壤,北与安徽省金寨县交界,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108
X县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北部山群环抱,重峦叠嶂,海拔多在800米以上,南部渐趋开阔,丘陵广布,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呈波状起伏的浑圆状浅丘。境内沟壑密布,河流众多,塘堰、水库星罗棋布。X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平均日照时数为2047.1小时,年平均气温11.7—16.7℃,无霜期214—229天。稳定通过10℃持续天数为175—225天,≥10℃积温3317.6—5134.3℃。年平均降水量为1230—16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69.6毫米。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共有四个土类、九个亚类,十六个土属、七十二个土种。其中林业土壤三个土类、五个亚类,七个土属、二十二个土种。由于有部分退耕还林地,林业土壤土种增加到三十二个。X县共有高等植物167科,616属,1043种,是鄂东北的重要基因库;在花木盆景资源方面,有庭园观赏和四旁绿化树种100种,如玉兰、雪松、桂花、悬铃木等;有稀有珍贵树种50种,如银杏、五针松、金钱松等;另外还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孑遗特有树种,如水杉、珙桐、银杏、楠木等。2、社会经济概况全县现有12个乡镇6个国有林(茶)场,411个村,总人口近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4万人。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11亿元,财政收入1.2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038元。X县交通运输条件逐年改善,318国道穿境而过,与邻县(市)都有干线公路相连,全县现有公路47条,全长902.50公里。其中干线4条,县级公路6条,乡镇公路36条,专业公路9条,全县所有乡镇、98%以上的村已通车。(一)X县花卉生产经营的现状目前,全县有花木、草坪种植面积126亩,库存各类绿化苗木56.3万株,花卉盆景24.5万盆,全县比较成规模的有四个花圃:108
1.涂庆文创办室内盆栽花圃。成立于1993年,在三里畈镇建有地热花卉繁育场1个,面积20亩,在县城建有花圃2个,面积16亩。年产盆花6.2万盆,观赏花木1.2万盆,库存树桩盆景2300株。目前,该花圃已拥有全光喷雾扦插育苗设备1套,塑料大棚2700平方米,灌溉设备2套,常年雇请工人7名。除开展园林绿化设计施工、花鸟虫鱼经销外,还开展花卉租摆业务,全县有26家行政事业单位、宾馆、饭店由该花圃承揽花卉租摆业务,年总产值达18万元。2.县林科所塔山苗圃。成立于1958年,现有职工34人,花卉种植面积18亩。各类花木14.5万株,坐地销售每年10300盆,年产值6.4万元。3.县园林绿化公司苗圃。成立于1982年,现有苗圃面积10亩,其中草坪种植面积6亩,库存花木盆景12.2万株,常年雇请工人3名,主要承揽教育系统“普九”达标校园绿化工程,年产值10万元。4.县公路段苗圃。成立于1972年,现有花木繁育面积6亩,年产绿化苗木7万株,月季、菊花等花卉1.3万盆,现有干部职工10人,配备有喷灌设施、小型温室,大棚面积100平方米,年产值8万元。(二)我县花卉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以绿化用苗培育为主;二是室内外摆放花木多为外地购进,三是尚无鲜切花培育基地;四是花卉市场管理不规范管理混乱四、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2、项目建设是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山区花卉资源,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3、项目建设是当前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五、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自然条件优越,发展花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资源优势;2、有着丰富的野生观赏树木和花卉品种,同时能容纳大江南北的奇花异草安家落户,经调查绝大部分引进品种基本能适合生长;3、有一批懂技术、爱钻研的并从事多年的栽培管理及科研试验的技术人员,同时他们也联系有武汉、广洲、福洲、苏杭等花卉销售市场,进货渠道。六、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108
1、建设200亩的花卉生产基地;以不同的海拔高度安排花卉生产基地,确定生产串季节的市场需要的花卉,塔山苗圃80亩,4个国有林场各20亩,三里畈镇、大河岸镇利用温泉和地热建花卉生产基地各20亩。2、购置温室大棚器材3000m2/单间的4套,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设备3套,农用运输车1辆,手扶拖拉机及耕作配件3台套,电动抽水泵4台,定时排灌管道系统7套,背负式喷雾器、喷粉器各7套。3、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开辟花卉市场。七、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盆栽花卉35.8万盆,其中草本花23.27万盆,木本花12.53 万盆,切花18万枝,盆景14.6万盆。创造价值142.4万元。(二)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可以解决部分劳力的就业,维护社会的稳定。(三)生态效益项目的建设将制止不法分子无序采挖我县野生花卉资源,理顺森林资源群体的管护网络体系,做到有序的开发利用。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158万元。其中生产建设投资73万元,附属工程投资70万元,其它投资15万元。申请国家投资120万元,地方配套19万元,单位自筹19万元。1、生产建设投资73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万元,温室大棚40万元,排灌管道、运输车、农用机械等投资18万元。2、附属工程投资70万元。其中道路投资25万元,房屋投资24万元,输电线路投资16万元,小型工具投资5万元。3、其它投资15万元。土地租金、勘测调查设计费等15万元。 九、项目建设的组织保证和施工环境的保证108
1、全面制定配套政策,在开发与保护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境内野生花木资源实行封山保护,确保产业开发不破坏生态资源,产品生产经营合理合法;在投入和利益分配上,实行扶持和税费减免。在人才和科技上,实行培养和引进并举。在机制保障上,实行重奖激励政策。在花卉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开运用于生产产生重大效益的,县委、县政府给予突出贡献奖。2、实施营销新机制,组织花木产品经销队伍,把大中城市作为主攻点,广泛联络花卉营销企业和城市园林部门,实行定向销售、合同销售、窗口销售。3、组织实施项目工程,争取政策上项目,银行贷款建项目,招商引资联项目、社会筹款办项目。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多层次的开发格局。4、建立花卉产业开发的保证体系,组成花卉产业开发领导集体,负责制定产业规划,研究开发项目落实配套政策、动员组织工程实施,进行宏观调控,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保证机制正常运作。以县林科所为生产园地,规模不足2亩地,温室大棚约40平方米,栽培品种有仙人掌类、草本类、木本乔灌树种类的一般品种。坐地销售每年300-500盆,年收入不足1万元。10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0亩鲜食葡萄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县XX洗选煤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精洗选煤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5 直管荧光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5直管荧光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县X等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00亩紫甘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超声波治疗仪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X县X镇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100吨苹果气调库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400万超低发射耐高温高寒型真空管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 X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县某移民搬迁安置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500td水泥生产线烟气SNCR脱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县石刻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30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县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3000亩绿色富硒核桃示范基地及生态观光庄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