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00 KB
- 9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11.2项目基本特性12项目概况32.1=县简况32.2项目区基本情况32.3自然条件42.3.1气象42.3.2水文62.3.3地质62.3.4地形地貌62.3.5土壤62.3.6自然灾害72.4自然资源72.4.1光热资源72.4.2水资源82.4.3生物资源82.5社会经济条件82.6农作物种植情况82.7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92.7.1交通设施92.7.2水利设施92.7.3电力设施92.7.4林网建设状况102.7.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02.8土地利用现状103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113.1设计原则113.2设计依据123.2.1法律法规123.2.2政策文件及地方规章123.2.3规范标准13
3.2.4相关规划133.2.5相关基础资料143.3初步设计任务144项目规划154.1可研报告的主要结论154.2设计标准184.2.1土地平整工程184.2.2灌溉标准184.2.3排水标准184.2.4田间道路规划标准194.2.5其他工程标准194.3基础分析194.3.1水土资源平衡分析194.3.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24.3.3土地利用问题分析244.4工程布局254.4.1土地利用布局254.4.2田块布局264.4.3道路布局274.4.4农田水利工程布局275工程设计325.1土地平整工程325.1.1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325.1.2田间土方调配345.2灌排工程345.2.1灌溉工程345.2.2排水系统415.2.3水工建筑物工程425.3道路工程565.4电力工程575.5其他工程595.5.1水土保持工程595.5.2防护林工程60
5.5.3项目拆迁补偿605.6典型田块设计605.7工程量汇总615.7.1工程量计算说明615.7.2工程量统计表616施工组织设计636.1施工条件636.1.1自然条件636.1.2土地利用现状646.1.3社会经济条件646.2施工布置和方法656.2.1施工平面布置656.2.2土地平整工程施工656.2.3农田水利工程施工666.2.4道路工程施工696.3质量管理696.4施工进度707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727.1投资预算727.1.1编制依据727.1.2费用计算标准727.1.3投资结构747.1.4分年度投资747.2耕地质量评价757.3效益分析757.3.1社会效益757.3.2生态效益767.3.3经济效益768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建议798.1工程实施798.1.1实施机构798.1.2管理制度798.2后期管理建议80
8.2.1土地权属调整808.2.2工程管护839附件85
1综合说明1.1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2005年11月,重庆市=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某某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某某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审查通过,报国土资源部备案,批复文件见附件。可行性研究申报建设规模为994.80hm²,新增耕地面积60.16hm²,新增耕地率为6.05%,项目总投资估算3042.03万元。立项批复同可研申报情况。1.2项目基本特性项目性质: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项目类型:国家投资重点项目。项目规模:本项目建设规模994.80hm²,项目区位于=县荣隆镇、龙集镇,涉及荣隆镇的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和龙集镇的抱房村、清河村5个行政村。权属状况:集体所有。规划新增耕地面积70.77hm²;新增耕地率7.11%。该项目主要由以下工程内容组成:⑴土地平整工程:包括田块平整和田坎筑砌;⑵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渠道的维修和新建,提灌站以及配套设施的扩建和新建,坑塘整修,排水沟整修和新建,水工建筑物的配套完善;⑶田间道路工程:包括原有田间路的维修,新建田间路和新建生产路。⑷农田防护林工程:包括种植防护林9559株。主要工程量:预算总投资2711.96万元,工程施工费2342.98万元。亩均投资1817.42元/亩。2年期项目。2006年投资1201.63万元,2007年投资1510.33万元。
项目实施机构:重庆市=县国土资源局。工程特征表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项目概况 1、建设规模hm2994.80 2、项目投资万元2711.96 3、新增耕地hm270.77 4、新增耕地率%7.11 5、项目性质 整理 6、项目类型 重点 7、地貌类型 丘陵 8、建设期年2 二、建设内容 1、衬砌渠道Km73.075维修渠道11740.3m,新建支渠3167.3m,新修斗渠13394.9m,新修农渠44773m2、低压管道Km1.61提灌站出水管,铸铁管,直径350mm0.03提灌站出水管,铸铁管,直径250mm3、路带沟Km8.1848新修路带沟8184.8m4、建筑物座699提灌站5座(包含改造4座原有泵站),涵114座,渡槽6座,斗门58座,农门516座5、道路工程Km33.502维修田间路10933.4m,新建生产路22568.12m6、输电线路Km0.5380v低压线500m7、设备购置台26变压器1台,水泵6台,配电箱9套,避雷器10套三、综合经济指标 1、投资标准万元/公顷 2.726 2、年效益万元 346.20 3、静态回收期年 7.83
1项目概况1.1=县简况 =县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处四川、重庆两地接壤处,介于东经105度17分至150度44分,北纬290度15分至290度41分之间,东邻大足、永川,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泸州,北与内江、安岳接壤。辖区幅员面积1079平方公里。全境地貌以浅丘为主,土地肥沃,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38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主峰三层岩海拔711.3米,为全县最高点),中有螺罐山,北有铜鼓山。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年总积温6482摄氏度,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温度的总积温5633摄氏度,无霜期327天,月极端最高温度39.9摄氏度(1972年),月极温最低温度-3.4度(1975年),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度,为265天。年平均日照时获得1282小时。全县现有耕地93.6万亩(航测面积),其中田55.3万亩、土38.3万亩。 水利资源充足,县内径流量3.25亿立方米,有濑溪河、清流河等大小溪河151条,建有大小型水利工程3474处,其中水库100座,加上塘堰,可蓄水1.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水资源蕴藏总量为4.2亿立方米。**交通便利。县内公路运输发达,形成了"两纵三横"、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络,实现了镇镇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初步实现村村通客车;有功能完善的三级车站和二级汽车站各一个,铁路运营站4个,铁路专用线2条,客货运输网络完善。我县现有铁路34.8公里,公路2037公里,水运里程127.5公里。全县拥有车辆4184台,营运船只159艘。我县公路按行政等级分,有国道(成渝高速路)一条29.6公里;省道(S108线--渝隆路)一条33.8公里;县道七条154公里;乡道33条229.3公里;村道1576公里。**供电稳定。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城网改造正积极实施。县内火力发电厂2座、小型水利发电站1座,总装机容量5.4万瓦,扩容后可达15.4万千瓦,年发电能力20亿度以上;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千伏变电站8个,形成了较完善的输变电网络,全县供电稳定。1.2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县荣隆镇、龙集镇,涉及荣隆镇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和龙集镇抱房村、清河村5个行政村。地处东经105˚24"33"~105˚27"48"
,北纬29˚25"57"~29˚27"54"之间。项目区东起黄坪村一、三社社界,西以抱房村三社为界,南至先锋村一社和花铺村三、五社社界,北临龙滩子水库库区。建设规模为994.80公顷,土地权属为集体所有。1.1自然条件1.1.1气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云雾较多,日照较少。热量较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无明显主体气候差异,灾害性天气为夏季干旱、大风,夏秋洪涝。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夏季高温多伏旱、洪涝,秋季气候不稳定,有寒潮,春末夏初多绵雨,盛夏多伏旱,暴雨强度大;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冬季暖,无霜期长。a)光能太阳辐射能不仅以其热效应给予动植物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更重要的是在光作用下,绿色植物实现了光合效应、光形态效应和光周期效应,而正常的生长发育。并为一切生物(包括动物、人类和植物自身)制造有机物。光能的主要指标是光量和光时。1)光量光量,指太阳辐射的数量或强度,即在一定时间内投射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根据=县气象局提供的数据,项目区太阳总辐射量为83.56千卡/平方厘米。2)光时光时,指日照时间,常用日照时数和日长表示。日照时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光量的多少和强弱,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影响很大。据气象站多年资料记载,项目区年日照时数为1081~1625小时,平均为1282小时,主要分布在4月~9月,从9月23日起,显著减少,进入秋季连阴雨天气。在全国属于日照较少的地区,但在大春作物生长季节(2月26日~9月15日)日照较多,大于1000小时,其中夏季(6月1日~9月20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612.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9%。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项目区太阳光量辐射小,日照光时少。日照短缺,辐射量小是该区农业气候资源中的一大不足。b)热量热量是影响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热量的多少不仅影响着农作物、牧草、林木等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以及作物本身的全部生命过程,而且也影响其分布界限、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等。热量主要指标有:1)年平均气温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7.7˚C,≥10˚C年积温为5703˚C。2)无霜期项目区全年无霜期326天。3)温度条件项目区年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3.4℃。根据对项目区热量的分析可知,项目区大于等于10℃的生物积温为5703℃,可适宜栽培的作物为双季连作稻、各种喜温作物、中温作物、喜凉作物。可采用一年二熟的熟制方式,可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薯类、豆类或稻麦两熟。c)降水1)年降水量项目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17.8mm,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年份占65.2%。2)降水的时空分布项目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810.7mm,平均径流深为371.8mm,项目区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地下水埋深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3)干燥度
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夏季高温多伏旱、洪涝,秋季气候不稳定,有寒潮,春末夏初多绵雨,盛夏多伏旱,暴雨强度大;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冬季暖,无霜期长。项目区相对湿度平均值为82%,伏旱频率67%。可蒸发量小于降雨量,干燥度小于1。因此旱作物一般不需要灌溉,灌溉主要限于水稻等喜湿作物。但项目区地形变化较大,在低洼地和多雨季节需要注意排水问题。1.1.1水文**水系分属嘉陵江、沱江两大水系。全县共有大小溪河151条,除三条支流,流域面积12.34km2,属嘉陵江水系外,其余均属沱江水系。境内主要河流为清流河和濑溪河。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17.8mm,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年份占65.2%,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810.7mm,平均径流深为371.8mm,项目区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地下水埋深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1.1.2地质=县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地跨川中平缓褶皱区和川东条形褶皱区两个地质构造区。境内有螺观山背斜、古佛山背斜、河包场背斜、八角楼向斜(**向斜)和断层。1.1.3地形地貌=县地跨川中平缓褶皱区和川东条形褶皱区两个地质构造区。县境内主要地质构造有螺观山背斜、古佛山背斜、河包场背斜、**向斜和断层。全县境内地势起伏变化不大,除螺观山、古佛山外,整个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一般在385~400m。项目区多缓丘宽谷,地势较为平坦,相对高差在5~20m。1.1.4土壤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灰棕紫泥。由灰棕紫泥发育的土壤组合为斑鸠沙、黑油沙、大眼泥土,耕地土层深厚,土壤质量较好,肥力较高。经土样分析,本区土壤pH值介于4.5~7.5,呈微酸性至酸性。据182个剖面分析:有机质1.5~2%,占58.8%;有效磷5~10ppm,占50.62%;速效钾100~150ppm,占64.35%。从质地方面多呈壤土,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97.42%。总体上说,项目区土壤宜种性较广,田土集中成片,土层厚、耕性好,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1.1.1自然灾害=县地处川东南地区,山脉属东南西北走向的特殊的地形使项目区夏季降水强度大且来势猛,造成暴雨洪涝,洪涝发生的时间主要是在6、7、8三个月,而以7月最多,危害甚大。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附有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大风以及因此导致的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干旱(包括春旱、伏旱)对项目区农业生产威胁最大、影响范围广且时间又长,对作物生产危害严重。春旱多出现在3、4月间,直接影响玉米的播种、早稻的移栽和小春的扬花结实;伏旱主要发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伏旱对大春生产危害最大,特别是中稻的抽穗扬花,晚稻的栽插和产量、产品品质均受到严重威胁。项目区年干旱一般在25天到35天,中等以上伏旱占73.9%,轻旱占34.8%,重旱占30%。1.2自然资源2.4.1光热资源项目区≥10℃年活动积温为5575.3°C~5724.7°C。年平均无霜期32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项目区风速较小,主导风为东风和西北风,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潮湿度大属于湿润地区,全年相对湿度的多年平均值为82%,各月平均值在76%~87%之间,最大的相对湿度(平均)为87%,出现在11月份,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6%,出现在4月份。雨热同季,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项目区年均气温为17.6℃,盛夏的七月平均温度约27.0℃,冬季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9℃。极端最高气温为39.9℃,极端最低气温为-3.4℃。=县地处四川盆地,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云雾较多,日照时数少,空气透明度差;项目区太阳辐射强度为83.56千卡/cm2,其中大春一季为65.62千卡/cm2,占全年的79.0%。年平均日照时数1282小时;季节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4~9月;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平均为219.4小时,1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平均为39.8小时。此时为大春季节,光热水同季,有利于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2.4.2水资源(1)地下水
项目区汇水条件好,含水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是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资源概算结果确定为0.777亿m3,每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径流量达13.76万m3,可谓地下水资源丰富,而且地下水类型齐全,但分布不均匀。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分布面积为56.41%,水量占96.14%,总的来说,该区地下水量多、质好。(2)地表水项目区内有龙滩子水库、龙塘水库,两座水库的总兴利库容为212.60万m3。水库主要指标见表2-1;项目区内共有山坪塘90座,可利用水量为90.00万m3。表2-1水库主要指标水库名称所在流域控制流域面积(km2)总库容(万m3)防洪库容(万m3)兴利库容(万m3)死库容(万m3)龙滩子水库濑溪河6.85365.00153.00196.0016.30龙塘水库濑溪河0.5628.809.9016.602.302.4.3生物资源(1)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2)树类有:珍惜树种有银杏、香樟、楠木等;果类有桃、李、杏等;木类有松、柏、榕、桉树等;竹类有斑竹、楠竹、苦竹等。1.1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涉及荣隆镇的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和龙集镇的抱房村、清河村5个行政村,共27个社,3个集体。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见表2-2。表2-2各村社会经济情况村名总户数(户)总人口(人)人均耕地(亩)人均年收入(元)粮食单产(kg/亩)耕作成本(元/亩)抱房村33010400.751500.00562.50340.00清河村145051501.201500.00514.17320.00先锋村30310200.732729.00370.33712.00花铺村113040380.942476.75416.25779.13黄坪村189870730.762309.09377.55677.271.2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区的农作物种植条件好,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耕地复种指数为150%;水平梯田作物种植结构为稻—麦轮作,水浇地作物种植结构为小麦-玉米轮作;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以及豆类。
1.1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1.1交通设施项目区交通设施不完善,虽有广盘公路纵贯项目区内,但项目区内田间道和生产路不健全。田间道数量较少,且路面泥泞,需要维修提高质量和接通断头路;缺乏必要的生产路,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1.1.2水利设施a)灌溉设施项目区内灌溉水源有龙滩子水库和龙塘水库。龙滩子水库位于项目区东北部,水库面积较大。龙塘水库位于项目区外的东南部,现为项目区供水。在项目区内现有输水渠道6条,总长为11740.32m。现有渠系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渠道水力利用系数偏低。目前在项目区内有4座提灌站用于灌溉:(1)龙滩子提灌站位于黄坪村7社,水源是龙滩子水库,功率为75kw,设计灌溉面积3000亩,有效灌溉面积2500亩;(2)何家老院提灌站位于黄坪村9社,水源是龙滩子水库,功率为40kw,设计灌溉面积700亩,有效灌溉面积200亩;(3)龙塘提灌站位于先锋村5社,水源是龙塘水库,功率为55kw,设计灌溉面积800亩,有效灌溉面积250亩。(4)袁家槽房提灌站位于清河2社,是龙滩子提灌站的二次提灌,功率为22kw,设计灌溉面积500亩,有效灌溉面积280亩。以上提灌站均因运行时间较长,部分核心工程(电机、配电柜和水泵轴承)遭到了严重破坏。b)排水设施项目区内总体说来,排水沟匮乏,项目区现有的排水任务主要由天然河沟承担,排水出路大多是项目区内天然坑塘,水乱流、土乱跑现象较为严重。1.1.3电力设施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并有高压输电线穿过,电力供给充足,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1.4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虽林地较少,但是分布较为合理,林网骨架已经基本形成,故本次不进行林网建设。1.1.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区内生态防护措施薄弱,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少,传统的顺坡耕作方式,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1.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面积为550公顷(由**国土资源局提供)。项目建设规模为994.80公顷。其中:灌溉水田561.58公顷,占56.45%;旱地215.98公顷,占21.71%;农村道路7.19公顷,占0.72%;坑塘水面7.54公顷,占0.76%;农田水利用地2.03公顷,占0.20%;田坎200.48公顷,占20.15%。具体详见表2-3。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项目区土地利用全为农用地。其中,0~5°有824.67hm2,占建设规模的82.90%;5°~12°有97.39hm2,占建设规模的9.79%;12°~16°有72.74hm2,占建设规模的7.3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表2-3=县荣隆镇、龙集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所占比例三级地类项目区涉及村合计所占比例抱房村清河村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农用地耕地78.16%灌溉水田77.19121.8961.9085.12215.48561.5856.45%旱地12.6529.8313.5071.1088.90215.9821.71%其他农用地21.84%农村道路0.952.210.670.652.717.190.72%坑塘水面0.251.551.811.961.977.540.76%农田水利用地0.050.840.290.260.592.030.20%田坎22.3350.4914.1340.8172.72200.4820.15%合计 100.00% 113.42206.8192.30199.90382.37994.80100.00%2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2.1设计原则
土地整理规划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土地整理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土地整理;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所采用的技术要先进可行、经济合理、便于操作;土地整理要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政府规划和公众建议相结合,综合决策。通过土地整理达到以下设计原则。增土:土地整理工作之一就是要在满足项目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增加耕地面积。整治后的土地能够提高其利用率,使潜在土地可利用面积得到充分利用,为发展和扩大农业生产服务。增产:通过整理土地就是为了提高土地及其附属设备对种植业所做出的增产增收贡献力。通过新增生产设施或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种植作物的产量。增效:通过对农业生产需要的基础设施投入,如田块内部的平整,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完善,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益,提高单位资金投入土地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案中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生态田埂、生态梯田,生态排水沟,在路、沟和渠建设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田间地头蓄水能力,低洼处增设蓄水池,同时促进项目区物种多样性,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土地整理规划时注意保护项目区周边生态环境,使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环保:将土地整理与当地的水土保持工程结合起来考虑,有条件时,在整理土地的同时采取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自然环境状况,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土地整理要与项目区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规划相协调,进行土地整理规划时必须关注当地工农业经济发展,要以前瞻性眼光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力争做到与当地乡镇建设和工农业发展规划协调一致,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1.1设计依据1.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1.1政策文件及地方规章(1)中发[2005]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国办函[2005]16号《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3)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4)中发[1997]1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5)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6)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7)国土资发[2000]50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8)国土资发[2000]316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9)国资发[2001]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10)国资发[2003]287号《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11)国土资发[2000]282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2)国土资发[2000]316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13)财建[2005]169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14)国土资耕函[2005]44号文《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的函》。1.1.2规范标准
(1)GB/T7929-19951:2000地形图图式;(2)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则;(3)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4)GB/T1645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5)GB/T1654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6)GB/T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7)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8)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9)TD/T1013─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10)GB50162-19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11)GB/T50265-1998泵站设计规范;(12)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13)SL/T4-1999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14)GB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15)SL18-19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16)SL72-19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17)SL73-19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18)JT/J021-1989公路涵桥设计通用标准;(19)SL44—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20)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水电部水利建设司1987);(21)灌溉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22)美国国家灌溉工程设计手册(水利出版社1999);(23)排灌机械配套手册(农业出版社1962)。1.1.1相关规划(1)《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2)《重庆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3)《荣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4)《龙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1.2相关基础资料
(1)=县荣隆镇、龙集镇土地利用现状资料;(2)=县荣隆镇、龙集镇土地利用现状图(1:2000);(3)=县荣隆镇、龙集镇1:2000地形图。1.1初步设计任务本次初步设计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布局;——制定项目的建设目标;——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细化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编制项目投资预算;——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评价;——提出项目实施和管护措施;——制定施工组织方案。2
1项目规划1.1可研报告的主要结论建设规模:项目区位于=县荣隆镇、龙集镇,涉及荣隆镇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和龙集镇抱房村、清河村5个行政村。地处东经105˚24"33"~105˚27"48",北纬29˚25"57"~29˚27"54"之间。总建设规模994.80hm2,包括耕地777.56hm2(水田561.58hm2,望天田47.57hm2,旱地168.41hm2);其它农用地217.24hm2(田坎200.48hm2,农村道路7.19hm2,农田水利用地2.03hm2,坑塘水面7.54hm2)。项目区为丘陵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除螺观山、古佛山外,整个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一般在380~400m,项目区多缓丘宽谷,地势较为平坦,相对高差在5~20m。通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以及农村道路工程的建设,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60.16hm2,新增耕地率为6.05%。本项目可研估算总投资规模3042.03万元,单位面积投资2038.62元/亩。新增耕地:可研报告中分析认为新增耕地潜力的主要来源为田坎。项目区内现有200.48公顷田坎(其中大部分为土坎),占项目区整理区域面积的19.92%。造成田坎比例过大,严重超标的原因是当地田块宽度较窄,田坎密度较大。现有田坎多为土坎,由于多年未加修缮,部分已经跨塌。本次规划将归并部分田块,平整田块内部高差,适当加大田块宽度,减小田坎系数,因地制宜新建部分石坎,减少田坎占地面积。项目实施后,通过田块合并,田面平整等工程措施可减少田坎占地,田坎占地比例降为11.75%,田坎面积由调整前的200.48公顷减少为118.32公顷,减少了82.16公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新建农田水利工程、农村道路工程以及整修后的山坪塘都将占用一部分土地。结合规划工程量,农田水利用地增加了9.37公顷,农村道路增加了2.02公顷。则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为70.77公顷。可研报告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分析,对项目区土地的坡度、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水源保护程度、侵蚀状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项目区土地在16°以下,土层厚度在50~100cm,为灰棕紫泥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是适宜耕作的土地。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可以得出,该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符合耕地要求,因此,项目区土地经整理后可作为耕地。
水土平衡分析:项目区用水由农作物需水,人畜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林业生态用水等部分组成。因该项目区内无工业用水要求,且人畜用水不属于项目区农业灌溉水源工程,林业用水通过降雨可以满足,所以本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中不考虑人畜、工业及林业生态用水的需要,只考虑农作物的需水。项目区整理后水田面积为811.78公顷,种植水稻和小麦;水浇地40.58公顷,种植小麦和玉米;旱地面积7.83公顷,种植红苕和小麦。项目区内有龙滩子水库和龙塘水库。目前,承担项目区灌溉输水任务的主要龙滩子水库,该水库的兴利库容为196.00万m3,该水库为小(Ⅰ)型水库,复蓄指数为。该水库年可提供水量313.60万m3。龙塘水库兴利库容为16.60万m3。两座水库总共能提供水量为330.20万m3;项目内的山坪塘可为项目区供水,可利用水量为:85.00万m3。根据=县提供的资料,根据不同水平年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换算出当地综合灌溉定额。计算出在75%的灌溉保证率下,可研工程规划项目区可供水量=395.60万立方米,需水量=372.68万立方米。所以,>。项目区完全可以通过修筑提灌站、灌溉沟渠等水利设施解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项目区内的水量供需。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按项目区地形进行坡度分级,项目区的地形坡度可分3个坡度区域:Ⅰ级区域:<5°区域,Ⅱ级区域:5°~12°区域,Ⅲ级区域:12°~16°区域。将原有5°区域的灌溉水田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地属花铺村的部分望天田仍规划整理为望天田,其余望天田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地属花铺村六社的部分旱地规划整理为望天田,其余旱地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原有5°~12°区域的灌溉水田、望天田、旱地全部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原有12°~16°区域的灌溉水田、望天田全部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地属黄坪村六社、黄坪村四社的地势比较高、地形比较陡的一小部分旱地仍规划整理为旱地,其余旱地全部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对项目区内原有农用地中的园地、林地、养殖水面和建设用地中的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特殊用地均保持原状,不列入本次土地整理规划的范围内。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及坡度条件,在不同地区分别采用不同的最优田面宽度,即在保证机耕和灌溉的条件下,田面宽度为最小,同时兼顾土方工程量的大小。计算兼具原则性及灵活性。
农田水利工程:可研规划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设农田排灌工程,并对原有受毁的水渠进行维修,做到行水有渠、排水有沟、沉沙有凼,达到水不乱流,土不乱跑的目的,使水、土分离,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尽可能确保旱涝保收,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一起构成项目区内格田的布置格局。本次规划取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石料砌筑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0。项目区有较多的山坪塘,通过清淤、固岸以及加高堤综合治理后,提高其有效蓄水量。本次规划充分考虑发挥项目区内部山坪塘的调蓄作用,在规划时将山坪塘与临近已建渠道连接到一起,形成长藤接瓜式的灌溉系统,给项目区的灌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项目区属丘陵地带,地形坡度属5°区域占项目区面积的81.92%,5°~12°区域占10.85%,12°~16°区域占7.23%,排水主要靠天然侵蚀冲沟自然排水,不存在因降雨排水不畅而形成的农田受淹,因此本次规划重点考虑利用天然地形、地貌状况,在农田防护工程的水平梯田规划过程中,结合原地区天然侵蚀冲沟,规划排水沟。田间道路工程: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保留项目区内原有田间路。因农田防护工程、水平梯田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生产路的格局,因此需要对项目区内生产路进行重新规划。沿渠道YQ001、YQ002规划一条田间道并与黄坪村的原有田间道相连接。生产路在结合地形和考虑农民生产生活方便的基础上沿农渠布置。田间道宽3.00m,生产路宽1.00m,在5°~12°、12°~16°区域部分比降超过1:5的陡坡采用就地取材的石材台阶形式。水土保持工程:为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肥,提高土壤质量,采用田面设计坡度i=1/1000,田埂高度0.2m,夯实土坎与水平面的倾角为70°。在5°区域因坡度较缓不布置干砌石田坎,在12°~16°较陡地形坡降内采取每隔9个土坡田坎布置一干砌石田坎的水平梯田块。项目区现有耕地主要是种植水田,田块分散,田块单位面积小,耕地利用率低,产出率低,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原有灌溉水田灌排设施年久失修,提水设备老化,灌溉得不到保证,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为改变地形,减洪减沙,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结合项目区原有地形地貌及农田水利状况,本次规划拟采用水平梯田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防护林工程:项目区内原有林地6.46公顷,本次规划时未作整理,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林作用,本次规划只在新建的田间道单侧种植防护林,新建的生产路不种植防护林,防护林树种为小叶榕,株距2m。可研报告中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内部土方平整1650100m3,田坎(埂)砌筑(土方)34690m3,田坎(埂)砌筑(干砌石)58155m3,原有提灌站泵房改扩建4座,铺设φ150输水管道130m,φ250输水管道180m,φ300输水管道120m,混凝土镇(支)墩40m3
,原有渠道改扩建11383m,新建斗渠8478m,新建农渠32056m,新建斗沟4048m,新建农沟19530m,新建涵洞39座,新建农桥12座,新建闸门(斗门)36座,新建生产路25156m,新建田间道5366m,种植防护林2236株。1.1设计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1011~1013—2000),通过对项目区整理区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改善农田灌排和交通条件,建成“基础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1.1.1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按项目区地形进行坡度分级,项目区的地形坡度可分3个坡度区域:Ⅰ级区域:<5°区域,Ⅱ级区域:5°~12°区域,Ⅲ级区域:12°~16°区域。将原有5°区域的灌溉水田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和水浇地,地属花铺村的部分旱地仍规划整理为旱地,其余旱地规划整理为水浇地,地属花铺村六社的部分旱地仍规划整理为旱地,其余旱地规划整理为水浇地;原有5°~12°区域的灌溉水田、旱地全部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和水浇地;原有12°~16°区域的灌溉水田、旱地全部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和水浇地,地属黄坪村六社、黄坪村四社的地势比较高、地形比较陡的一小部分旱地仍规划整理为旱地,其余旱地全部规划整理为水浇地;对项目区内原有农用地中的园地、林地、养殖水面和建设用地中的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特殊用地均保持原状,不列入本次土地整理规划的范围内。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及坡度条件,在不同地区分别采用不同的最优田面宽度,即在保证机耕和灌溉的条件下,田面宽度为最小,同时兼顾土方工程量的大小。计算兼具原则性及灵活性。1.1.2灌溉标准结合当地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根据GB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和TD/T1001-2000《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通过工程措施,确定项目区作物灌溉保证率为75%。1.1.3排水标准
根据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根据排涝面积、地面坡度、植被条件、暴雨特性和暴雨量情况,以及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等条件,确定项目区采用十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从作物受淹起3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1.1.1田间道路规划标准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保留项目区内原有田间路。因农田防护工程、水平梯田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生产路的格局,因此需要对项目区内道路进行重新规划。沿渠道规划主要田间道并与黄坪村的原有主要田间道相连接。田间小路在结合地形和考虑农民生产生活方便的基础上沿新建斗渠布置。所有田间道宽4.00m,设置路带沟。生产路结合土地整理工程进行,沿新建农渠布置,生产路宽0.60m,不设路带沟,在5°~12°、12°~16°区域部分比降超过1:5的陡坡采用就地取材的石材台阶形式。其田间道规划设计考虑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生产路规划设计考虑采用就地取材的山坡土铺路。田间道路宽4.00m,高出地面0.20m;生产路路宽0.60m,高出地面0.10m。1.1.2其他工程标准项目区内原有林地6.46公顷,本次规划时未作整理,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林作用,本次规划只在新建的田间道单侧种植防护林,新建的生产路不种植防护林,防护林树种为小叶榕,株距2.0m。其他工程内容主要为水土保持工程。根据项目区实际地形、地貌状况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为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肥,提高土壤质量,采用田面设计坡度i=1/1000,田埂高度0.3m,夯实土坎与水平面的倾角为70°。在5°区域因坡度较缓不布置浆砌石田坎,在12°~16°较陡地形坡降内采取每隔4个土坡田坎布置一浆砌石田坎的水平梯田块。1.2基础分析1.2.1水土资源平衡分析4.3.1.1灌溉水源分析
常规水资源一般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本项目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项目区东北部的龙滩子水库(兴利库容196.0万m3,复蓄指数1.50)和项目区东南部的龙塘水库(兴利库容16.60万m3),以及区内山坪塘蓄水(可利用总量90.00万m3)。a)降雨根据=县气象资料分析,项目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18mm,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年份占65.2%,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810.7mm,平均径流深为371.8mm,项目区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地下水埋深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降雨直接补给入水库和区内山坪塘供项目区灌溉用水。b)水库蓄水项目区内项目区内有龙滩子水库、龙塘水库,两座水库的总兴利库容为212.60万m3。目前,承担项目区灌溉输水任务的主要龙滩子水库(小Ⅰ型),该水库的兴利库容为196.00万m3,项目区年降雨量较大,水库的复蓄指数为1.5,该水库能提供水量为294.00万m3。龙塘水库(小Ⅱ型),该水库的兴利库容为16.60万m3。,则两座水库总共能提供水量为310.60万m3。水库主要指标见表4-1。表4-1水库主要指标水库名称所在流域控制流域面积(km2)总库容(万m3)防洪库容(万m3)兴利库容(万m3)死库容(万m3)龙滩子水库濑溪河6.85365.00153.00196.0016.30龙塘水库濑溪河0.5628.809.9016.602.30c)山坪塘蓄水根据=县水务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内共有山坪塘90座,总蓄水量为90.00万m3。d)地下水项目区汇水条件好,含水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资源概算结果确定为0.777亿m3,每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径流量达13.76万m3,可谓地下水资源丰富,而且地下水类型齐全,但分布不均匀。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分布面积为56.41%,水量占96.14%,总的来说,该区地下水量多、质好,可以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综上所述项目区内每年可用水量为:310.60+90.00=400.60万m3。4.3.1.2灌溉方式分析
项目区采用地表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根据水土资源分析,项目区主要以龙滩子水库、龙塘水库以及山坪塘为灌溉水源,灌溉方式采用用提灌泵站抽取水库水源直地势较高处,再采用明渠输配水进行自流灌溉,而项目区内所有山坪塘则直接接入明渠,对水源进行补充;对于个别地势较高的水浇地,将采用水泵提水至高处后直接进行灌溉。由于项目区自身水资源有限,还将利用过镜的溱溪河水量作为部分区域的补充水源,利用水泵抽取低处河水至高处后利用明渠自流灌溉。项目区地势起伏较大,部分区域无法布置完善的渠系进行充分灌溉,在这一类区域将利用当地降雨丰富,地表径流大的特点,布设蓄水池集蓄雨水,为这一类区域的农业种植在干旱时提供及时的水量补给。4.3.1.3需水量分析项目区用水由农作物需水,人畜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林业生态用水等部分组成。因该项目区内无工业用水要求,且人畜用水不属于项目区农业灌溉水源工程,林业用水通过降雨可以满足,所以本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中不考虑人畜、工业及林业生态用水的需要,只考虑农作物的需水。项目区现在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作物种类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项目区整理后水田面积为781.36公顷,种植水稻和小麦;水浇地33.84公顷,种植小麦和玉米;旱地33.13公顷,种植小麦和玉米。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根据=县提供的资料,不同水平年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见表4-2。表4-2各种作物不同水平年灌溉定额表单位:m3/hm²作物名称不同水平年灌溉净定额P=50%P=75%P=95%水稻1774.832554437小麦500750950玉米4506758552.农作物灌溉需水量的计算项目区内农业生产需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W需=M毛×A式中:W需—农业生产总需水量,m3;M毛—综合毛灌溉定额,m3/hm2;A—灌溉面积,hm2。确定毛灌溉定额
毛灌溉定额根据:M毛=计算式中:M净—作物净灌溉定额;h—灌溉水利用系数,0.8。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典型年内设计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即:灌溉水田为水稻+小麦,水浇地为玉米+小麦。灌溉保证率在75%年时:水稻和小麦灌溉定额分别为M水稻=3255m3/公顷,M麦=750m3/公顷,则设计典型年内毛灌溉定额:M毛==5006.25m3/公顷玉米和小麦灌溉定额分别为M玉=675m3/公顷,M麦=750m3/公顷,则设计典型年内毛灌溉定额:M毛==1781.25m3/公顷3.设计年内项目区农业总需水量计算水田:W需=M毛×A=5006.25×781.36=391.17万m3水浇地:W需=M毛×A=1781.25×33.84=6.03万m3总需水量为W需(水田)+W需(水浇地)=397.20m34.3.1.4水土平衡分析结论项目区用水由农作物需水,人畜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林业生态用水等部分组成。因该项目区内无工业用水要求,且人畜用水不属于项目区农业灌溉水源工程,林业用水通过降雨可以满足,所以本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中不考虑人畜、工业及林业生态用水的需要,只考虑农作物的需水。结合项目区范围的划分和所控制耕地面积,以及项目区所能利用水资源情况,采用需水量分析确定项目区作物年总需水量397.20万m³,水库、坑塘年可供水量400.60万m³。供水量大于需水量,项目区总数量供需平衡。1.1.1新增耕地潜力分析4.3.2.1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的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本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所针对的主要用途是土地的宜农性,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范围为待整理耕地的后备资源。a)评价方法评价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即在有关评价指标的分级中,以分级最低评价因子的分级作为该评价单元的等级,并在等级后加注其代号,作为其限制性因子类型。具体:宜耕类分为一等地(A1)、二等地(A2)和三等地(A3)三个等级,不宜耕地用N表示,不再续分。当该评价方法中出现2个不宜耕地因子N时,即视为不宜耕。主要技术要求参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2003-8-1实施)。b)评价因子的确定选择温度条件、水分条件、有效土层厚度、坡度、盐碱度、沙化状况、风害、生态退化可能性等作为待整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c)评价分析1)温度条件:年平均气温17.7℃,大于等于10℃的年积温为5703℃,全年无霜期326天,年日照时数1282小时。温度条件能满足大田作物要求,无霜冻威胁,评价因子值为A1。2)水分条件: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18mm,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年份占65.2%,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810.7mm,平均径流深为371.8mm,相对湿度平均值为82%,伏旱频率为67%。年湿润度(P/E)大于1.0。水分条件可做无限制处理,评价因子值为A1。3)有效土层厚度:项目区土层厚度。项目区土壤以灰棕紫泥为主、兼有少量的暗紫泥和冷沙黄泥。由灰棕紫泥发育的土壤组合为斑鸠沙、黑油沙、大眼泥土,耕地土层深厚,多在40~50cm,土壤质量较好,肥力较高。按耕地后备资源有效土层厚度限制等级标准,评价因子值为A1。4)坡度:项目区属丘陵地带,按耕地后备资源坡度限制等级标准的规定,评价因子值为A3。5)盐碱化程度:项目区无盐碱化,不需要改良,盐碱化评价因子值为A1。6)沙化状况:项目区为湿润地区,无沙化情况,沙化状况评价因子值为A1。
7)风害:项目区为湿润地区,无风害情况。风害评价因子值为A1。8)生态退化可能性:项目区生态环境较好,当地群众十分珍惜每一寸耕地,农作物种植多采用生物肥料生产绿色农作物。后备耕地资源利用后不可能产生撂荒等现象,土壤结构退化可能性很小。项目区整理后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对周围区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会产生影响。综合评价生态退化可能性评价因子值为A1。c)评价结果综合分析以上评价因子值,8个评价因子中7个因子为A1,1个为A3,不存在限制性因子,后备耕地资源是适宜进行合理开发整理利用的。4.3.2.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根据《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对田坎的定义,项目区内现有200.48hm,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20.15%,与耕地的面积比为1:3.94,此比例不合理。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由于项目区整体平均坡度较大,土壤以灰棕紫泥土为主,加之原有坡改梯过程中投入资金有限,故形成田块宽度较窄,田坎密度较大,土坎坡度较大,石坎较少,土坎为主,石坎为辅的现状。另外,由于该地区降雨量较大,而大面积分布的泥土抗蚀力差,水土流失严重,也是田坎占地面积过大的一个原因。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本次规划将结合田块现状,通过土地平整工程,适当加大田块宽度,平整田块内部高差,因地制宜新建部分石坎,整修土坎,减少田坎占地面积。因此田坎是主要新增耕地来源。1.1.1土地利用问题分析本项目土地利用问题分析的重点是对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改善的自然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干旱、涝灾项目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以上。伏旱是项目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县伏旱多发生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春旱频率为56.5%,夏旱频率为43.8%,伏旱频率为67%,其中重伏旱频率为30%。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为暴雨集中期,易造成夏涝。影响夏收夏种,引起麦子倒伏、麦粒发芽、霉烂,水稻倒伏,结实率降低而减产。b)水土流失
项目区属于强降雨丘陵山区,由于垦殖过度,造成地表植被少,耕地高低不平、形状零乱、排灌系统缺乏,夏季高温暴雨天气易形成洪水,冲毁庄稼和田地,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本次规划将坡地梯田化,营造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修筑田坎;采用横坡种植等措施来降低水土流失现象。1.1工程布局1.1.1土地利用布局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新增耕地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土地利用布局,其中对原项目区内农用地中的园地、林地、养殖水面;建设用地中的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特殊用地均保持原状,不列入本次土地整理规划的范围内。a)耕地布局将原有5°区域的灌溉水田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地属花铺村的部分旱地仍规划整理为旱地,其余旱地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地属花铺村六社的部分旱地仍规划整理为旱地,其余旱地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原有12°坡度区域的灌溉水田、旱地全部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原有16°坡度区域的灌溉水田、望天田全部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地属黄坪村六社和黄坪村四社的地势比较高、地形比较陡的旱地仍规划整理为水浇地,其余旱地全部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式灌溉水田。b)其他农用地布局1)农村道路布局项目区增加新建田间道路,整理后农村道路的面积将增大,主要道路占地情况和现状基本一致。2)农田水利用地布局原有输水渠道在维修后仍将使用,布局情况同现状。新修的渠系设施占地面积将加大,主要分布情况结合新修水利工程布局情况而定。3)田坎布局
项目实施后,田坎面积将减少,减少部分的田坎将转化为耕地等土地类型。经田块重新布局,保留和新修的田坎将沿耕地田块长边布设,规格标准依据不同坡度情况确定。土地利用布局完成后,依照布局原则计算土地利用结构所占面积,各地类面积调整情况如下:新增耕地70.77hm2²,农村道路增加2.02hm²,农田水利用地增加9.37hm²,田坎面积减少82.16hm²。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比情况见下表。表4-3=县荣隆镇、龙集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比表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整理后增减面积所占比例合计面积所占比例合计面积所占比例农用地耕地灌溉水田561.5856.45%78.16%781.3678.54%85.28%219.7822.09%水浇地00.00%33.843.40%33.843.40%旱地215.9821.71%33.133.33%-182.85-18.38%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7.190.72%21.84%9.210.93%21.84%2.020.20%坑塘水面7.540.76%7.540.76%00.00%农田水利用地2.030.20%11.41.15%9.370.94%田坎200.4820.15%118.3211.89%-82.16-8.26%合计994.8100%100.00%994.8100%100.00%00.00%1.1.1田块布局土地平整要和土地利用工程规划统一起来;平整后田块内所有各点高程都应比引水口的水位低;平整后的田面坡度应满足灌水要求,田面纵坡方向应顺着耕作方向和灌水方向,不允许倒坡,应满足一定的平整精度,田面坡度要求均匀一致;平整工作量最小,要求移高填低,就近挖填平衡,运距最短,工效最高;平整后的土地要尽量保持一定的肥力;选择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整地方案;平整后的土地应加强田间管理。早灌塌实水,重施有机肥,促进土壤熟化。根据不同的地面坡降,将采用不同的工程布置形式:在坡度为5°的较缓区域采用土坡田坎的水平梯田块,田坎高为取1.5m,田面宽度为17.0m,不设置干砌石田坎;在坡度为12°的较陡地形坡降内采取每隔4个土坡田坎布置一干砌石田坎的水平梯田块,田坎高为2.0m,田面宽度为9.4m;在坡度为16°的较陡地形坡降内采取每隔4个土坡田坎布置一干砌石田坎的水平梯田块,田坎高为2.0m,田面宽度为7.0m。
1.1.1道路布局道路设计主要是为满足项目区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所需。针对项目区内骨干道路系统较为完善,但破损比较严重,道路工程的主要任务将对原有田间道路进行维修;并将原来的断头路打通,适当新建部分田间道路,尽量减少占地,以方便农民下地和生产资料的运输。项目区原有田间路分布较为凌乱,占地面积不合理,本次规划将减少田间路条数;新修田间路结合排水沟形式修建路带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路带单沟,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约了大量耕地,特别是在项目区耕地紧张的现状下,这种做法的效果显著。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项目区内原有田间路基本保留。因农田防护工程、水平梯田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生产路的格局,因此需要对项目区内生产路进行重新规划。沿渠道规划主要田间道并与黄坪村的原有田间道相连接。生产路在结合地形和考虑农民生产生活方便的基础上沿农渠布置。田间道宽4.0m,生产路宽0.6m,在12°、16°区域部分比降超过1:5的陡坡采用就地取材的石材台阶形式。田间道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生产路采用就地取材的山坡土铺路。田间道路宽4.0m,高出地面0.2m;生产路路宽0.6m,高出地面0.1m。1.1.2农田水利工程布局4.4.4.1灌溉方式选择根据项目区水源现状和地形条件,考虑项目区灌溉方案时,充分利用项目区外两个水库的4个抽水泵站,将水抽到高处进行自流灌溉,而项目区内90座山坪塘的水自动补入渠道补充水源,利用水库现有输水渠道输水,田块灌溉以自流灌溉为主,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和控制灌溉面积。本方案是对项目区原有灌溉设施的完善,可以解决项目区现有水田的大部分灌溉,投资后运行成本都很小。经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拟采用第一案为主的综合灌溉系统,充分发挥“长藤结瓜”灌溉系统的提、蓄、灌三大功能,合理利用原有输水渠道,适当建立二级提灌站,满足高处耕地灌溉要求。这种灌溉方式得到当地农户和专家的一致认同。
本次规划选定的灌溉方案是:项目区采用地表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根据水土资源分析,项目区主要以龙滩子水库、龙塘水库以及山坪塘为灌溉水源,灌溉方式采用用提灌泵站抽取水库水源直地势较高处,再采用明渠输配水进行自流灌溉,而项目区内所有山坪塘则直接接入明渠,对水源进行补充;对于个别地势较高的水浇地,将采用水泵提水至高处后直接进行灌溉。由于项目区自身水资源有限,还将利用过镜的溱溪河水量作为部分区域的补充水源,利用水泵抽取低处河水至高处后利用明渠自流灌溉。项目区地势起伏较大,部分区域无法布置完善的渠系进行充分灌溉,在这一类区域将利用当地降雨丰富,地表径流大的特点,直接利用项目区内山坪塘集蓄雨水,为这一类区域的农业种植在干旱时提供及时的水量补给。4.4.4.2输水方式的选择项目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水源分布情况决定了项目区的输水方式。本项目的输水方式将采用明渠的输水方式。利用现有输水渠道和新修的渠道进行调水和配水,农渠及以上级别的渠道全部衬砌防渗,提高水利用系数,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提灌泵站出水管结合当地实际操作经验,将采用铸铁管输水。4.4.4.3工程布局项目区作物以水稻为主,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并结合项目区已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经验,确定项目区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石料砌筑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1.灌溉系统取水水源:项目区内灌溉保证率为P=75%时,需水量为397.20万m3。项目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项目区东北部的龙滩子水库(兴利库容196.00万m3,复蓄指数1.50)和项目区东南部的龙塘水库(兴利库容16.60万m3)。项目区内天然坑塘水面蓄水量为90.00万m3。水量平衡分析可知,项目区可用水量共计为400.60万m3。本次规划充分考虑发挥项目区内部山坪塘的调蓄作用,在规划时将山坪塘与临近已建渠道连接到一起,形成长藤接瓜式的灌溉系统。灌溉工程:充分利用原有灌溉输水系统。项目区规划原有渠道YQ001的有效控制灌溉面积993.46亩,原有渠道YQ002的有效控制灌溉面积为2764019亩,原有渠道YQ003的有效控制灌溉面积为325.30亩,原有渠道YQ004的有效控制灌溉面积为5212.89亩,原有渠道YQ005的有效控制灌溉面积为1138.51亩,原有渠道YQ006的有效控制灌溉面积为2400.54亩。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新建支渠12条,新建斗渠58条,其具体渠道控制区域详见表4-4和项目区规划图。
表4-4项目区渠道控制区域及面积原有渠道名称新建斗渠名称新建农渠名称水平梯田面积(亩)水浇地面积(亩)总灌溉面积(亩)控制耕地面积(亩)YQ001286.6023.92310.52993.46XD1-01138.0824.60162.68XD1-02216.068.38224.44XD1-03266.6529.17295.82YQ002431.1418.64449.782714.69XD2-0148.238.3056.53XZ2-1XD2-1-02117.340.00117.34XD2-1-03273.862.12275.98XD2-1-04900.0812.77912.85XD2-05466.383.67470.05XD2-0625.681.1026.78XD2-0768.840.0068.84XD2-0831.094.8635.95XZ2-2XD2-2-0953.812.2056.01XD2-2-10145.032.73147.76XD2-2-1196.820.0096.82YQ003XZ3-118.058.9627.01325.30XD3-1-0145.605.3750.97XD3-1-02210.171.60211.77XD3-0329.985.5735.55YQ004284.010.00284.015212.89XZ4-1197.160.00197.16XD4-1-0153.5735.2688.83XD4-1-0278.430.0078.43XD4-03167.967.78175.74XZ4-2528.870.00528.87XD4-2-04220.000.00220.00XD4-2-05327.3814.68342.06XZ4-3XD4-3-0650.550.0050.55XD4-3-0797.000.0097.00XD4-3-08226.350.00226.35XD4-3-09211.150.00211.15XD4-3-10291.875.87297.74XD4-3-11422.610.00422.61XD4-12321.468.66330.12XZ4-429.720.0029.72XD4-4-1372.040.0072.04
XD4-4-14132.800.00132.80XD4-15304.3636.26340.62XD4-1677.9118.8496.75XZ4-597.028.82105.84XD4-5-17172.672.68175.35XD4-5-18136.124.46140.58XZ4-686.510.0086.51XD4-6-19301.3360.02361.35XD4-6-2091.1229.59120.71YQ005XD5-0150.1223.9474.061138.51XD5-02149.696.91156.60XD5-0354.331.8056.13XD5-0451.170.0051.17XD5-0580.140.0080.14XZ5-1XD5-1-06186.358.68195.03XD5-1-07301.8875.43377.31XD5-0829.749.8639.60XD5-0941.498.0649.55XD5-1032.5626.3658.92YQ006249.159.70258.852400.54XD6-01108.531.71110.24XZ6-147.452.1449.59XD6-1-02235.826.09241.91XD6-1-03439.623.58443.20XD6-04290.225.00295.22XD6-0574.762.4177.17XD6-06336.260.00336.26XD6-07190.178.51198.68XD6-0826.512.7429.25XD6-0916.742.5619.29XZ6-231.532.5434.07XD6-2-10101.792.33104.12XD6-2-11201.261.43202.69总计12176.74608.6512785.3912785.392)排水系统项目区属丘陵地带,地形坡度属5°区域占项目区面积的82.90%,12°区域占9.79%,16°区域占7.31%
,排水主要靠天然侵蚀冲沟自然排水,不存在因降雨排水不畅而形成的农田受淹,因此本次规划重点考虑利用天然地形、地貌状况,在农田防护工程的水平梯田规划过程中,结合原地区天然侵蚀冲沟,规划排水沟。详见项目区规划图。
1工程设计1.1土地平整工程1.1.1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项目区地形变化较大,且面积较大,因此通过典型坡度分别推算挖填方工程量。各坡度计算剖面图和工程量如下:图5-1梯田断面要素图θ—地面坡度,°;H—埂坎高度,m;α埂坎坡度,°;B—田面净宽,m;Bn埂坎占地,m;Bm—田面毛宽,m;B1—田面斜宽,m。水平梯田单位面积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公式(式5-1)当梯田面积按亩计算时:(式5-2)式中:V-单位面积(公顷或亩)梯田土方量,m3;L-单位面积(公顷或亩)梯田长度,m;H-田坎高度,m;B-田面净宽,m。
由于项目区属丘陵区,地形较为复杂,典型田块的代表性不强,故本初步设计设计未采用利用典型田块的工程量来推求整体工程量的方法,而直接根据坡度级设计不同的田块,计算其工程量,最终推求总工程量。根据项目区地形情况,把项目区分为3各坡度区域,即为5º以下区域,5º~12º和12º~16º区域。设计人员通过在1:2000实测地形图量算,不同坡度区域需要平整的土地面积为:5º以下区域824.67hm²,5º~12º区域109.25hm²,12º~16º区域72.74hm²。按照梯田土方量计算公式,不同坡度区域土地平整工程单位指标见下表:表5-1各坡度区域土地平整工程单位指标原地面坡度计算坡度(°)田坎净高(m)面净宽(含土埂)(m)田面使用宽土石方(m3/亩)田坎(埂)砌筑土方(m3/亩)田坎(埂)砌筑干砌石方(m3/亩)0~5°2.51.513.2117.01252.35/5~12°8.52.08.199.41674.2625.612~16°142.05.007.01675.7134.4根据不同坡度所在区域的面积,以这一区域亩均工程量,推求项目区土方平整工程量。项目区主要以灰棕紫泥土为主,土方开挖为Ⅲ类土计算,在12~16º区域,土层较薄,开挖后会有部分石方出现,以Ⅴ类岩石为主,土方和石方比例以0.9:0.1计算。这一区域将适当修建部分石坎,根据石方开挖后块石的完整情况,确定这一区域开挖石方量为20695m³,则修筑项目区田坎需要购置石方为22779m3。具体工程内容见下表。表5-2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量统计表区域面积土方量石方量筑土坎筑石坎hm²m³m³m³m³0~5°824.671243388/59062/5~12°97.39192075/99002522612~16°72.748278020695716218249合计994.801518243206957612543474
1.1.1田间土方调配项目区为丘陵山区,运输成本较大,因此田间土方平整采用内部平衡原则,根据地形采用田块内部局部平整和部分田块间区域平整。田间土方平整根据梯田布置,采用相邻梯田逐台下翻削高垫低的方法修筑梯田,不需要远距离调配土方,项目区灌排沟渠开挖余土可就近用于田间道路填筑。1.2灌排工程1.2.1灌溉工程项目区水平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以水稻和小麦,水稻全生育期内需水量较大,能满足水稻的灌水定额也可满足小麦的需水量,因此取水稻的灌水定额进行计算,即可满足项目区内所有水平梯田灌溉要求;项目区水浇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小麦全生育期内需水量较大,能满足小麦的灌水定额也可满足玉米的需水量要求,因此取小麦的灌水定额进行计算,即可满足项目区内所有水平梯田灌溉要求。本项目灌溉设计保证率75%。a)设计灌水率计算(1)水平梯田根据设计灌溉制度,项目区水稻设计灌水率由下式计算:(m3/s·万亩)m——作物次灌水定额,m3/亩;α——作物种植比例;取1T——一次灌水天数;t——每昼夜实际灌水时间,取t=24小时。项目区为几个独立的灌溉单元,为了及时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和便于灌溉管理,各生育期内的灌水天数将相对较小。根据试验站提供的数据对水稻灌溉制度进行分析,确定项目区水稻各个生育期的灌水率如下表:
表5-3水稻生育期灌水率计算结果表生长期移植回青分蘖前期分蘖后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黄熟期全期生育天数(d)11231518131217109灌水天数(d)6128876855需水量(mm)22.563.552.975.051.943.616.1325.5灌水量(m³/亩)15.042.335.349.934.629.110.8217.0灌水率(m3/s·万亩)0.290.410.510.720.570.560.16-有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项目区水平梯田灌水率取0.72m3/s·万亩。(2)水浇地根据设计灌溉制度,项目区小麦设计灌水率由下式计算:(m3/s·万亩)m——作物次灌水定额,m3/亩;α——作物种植比例;取1T——一次灌水天数;t——每昼夜实际灌水时间,取t=24小时。项目区为几个独立的灌溉单元,为了及时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和便于灌溉管理,各生育期内的灌水天数将相对较小。根据试验站提供的数据对小麦灌溉制度进行分析,确定项目区小麦各个生育期的灌水率如下表:表5-4小麦生育期灌水率计算结果表生长期幼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成熟期全期生育天数(d)3289262731205灌水天数(d)5644524需水量(mm)121212122775灌水量(m³/亩)88881850灌水率(m3/s·万亩)0.190.150.230.230.42-有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项目区水平梯田灌水率取0.42m3/s·万亩。
b)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η=ηsηf式中:η——灌溉水利用系数;ηs——渠系水利用系数;ηf——田间水利用系数。项目区灌溉渠道采用混凝衬砌防渗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85;田间水利用系数0.95。取由此计算得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0。b)渠道设计流量计算由于项目区地形限制,所设计渠道独立控制面均较小(具体见项目规划图),故项目区灌溉时所有渠道采用续灌的灌溉工作制度。根据设计灌水率,结合斗渠、农渠控制面积和灌溉工作制度,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由下式计算设计流量:式中:Qs——续灌渠道的设计流量(m3/s);qs——设计灌水率(m3/s·万亩);As——该渠道灌溉面积(万亩);ηs——该续灌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时,采用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5,对续灌渠道增加30%的加大系数,目的对项目区内山坪塘内水量直接用渠道加大流量进行设计,不再单独考虑,并以加大流量复核设计渠堤堤顶高程。典型渠道计算成果见表5-5。表5-5典型渠道流量计算表灌溉分区渠道名称控制水平梯田面积控制水浇地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道毛流量加大流量亩亩m3/sm3/sYQ001控制灌区YQ0011033.3598.020.850.0920.120XD1-01157.2528.010.850.0150.019XD1-0297.419.540.850.0090.011XD1-03452.3133.220.850.0400.052
YQ002控制灌区YQ0023027.3364.220.850.2600.337XZ2-11470.5316.950.850.1250.163XZ2-2336.75.620.850.0290.037XD2-0154.939.450.850.0050.007XD2-1-02133.630.000.850.0110.015XD2-1-03311.882.410.850.0270.034XD2-1-041025.0214.540.850.0880.114XD2-05531.124.180.850.0450.059XD2-0629.251.250.850.0030.003XD2-0778.400.000.850.0070.009XD2-0835.415.540.850.0030.004XD2-2-0961.282.510.850.0050.007XD2-2-10165.163.110.850.0140.018XD2-2-11110.260.000.850.0090.012YQ003控制灌区YQ003345.9624.470.850.0310.040XZ3-120.5510.200.850.0020.003XD3-1-0151.936.110.850.0050.006XD3-1-02239.341.820.850.0200.026XD3-0334.146.340.850.0030.004YQ004控制灌区YQ0045671.28265.260.850.4930.642XZ4-1374.8640.160.850.0340.044XZ4-2852.8300.850.0720.094XZ4-31479.946.680.850.1260.163XZ4-4267.1200.850.0230.029XZ4-5462.1418.180.850.0400.052XZ4-6545.45102.050.850.0510.067XD4-1-0161.0140.160.850.0070.009XD4-1-0289.320.000.850.0080.010XD4-03191.278.870.850.0170.021XD4-2-04250.540.000.850.0210.028XD4-05372.8316.720.850.0320.042XD4-3-0657.570.000.850.0050.006XD4-3-07110.470.000.850.0090.012XD4-3-08257.770.000.850.0220.028XD4-3-09240.460.000.850.0200.026XD4-3-10332.396.680.850.0280.037XD4-3-11481.280.000.850.0410.053XD4-12366.089.860.850.0310.041XD4-4-1382.040.000.850.0070.009XD4-4-14151.230.000.850.0130.017XD4-15346.6141.290.850.0310.041XD4-1688.7221.450.850.0090.011XD4-5-17196.643.050.850.0170.022XD4-5-18155.015.080.850.0130.017
XD4-6-19343.1668.350.850.0320.042XD4-6-20103.7733.700.850.0100.014YQ005控制灌区YQ0051113.17183.390.850.1030.134XZ5-1511.1485.90.850.0480.062XD5-0157.0827.260.850.0060.008XD5-02170.477.870.850.0150.019XD5-0361.872.050.850.0050.007XD5-0458.270.000.850.0050.006XD5-0591.270.000.850.0080.010XD5-1-0644.879.880.850.0040.006XD5-1-07343.7985.900.850.0330.043XD5-0833.8711.230.850.0030.004XD5-0947.259.180.850.0040.006XD5-1037.0830.020.850.0050.006YQ006控制灌区YQ0062676.0157.770.850.2300.298XZ6-1823.3413.460.850.0700.092XZ6-2381.037.170.850.0330.042XD6-01123.601.950.850.0110.014XD6-1-02268.556.940.850.0230.030XD6-1-03500.654.080.850.0430.055XD6-04330.515.690.850.0280.037XD6-0585.142.740.850.0070.010XD6-06382.940.000.850.0320.042XD6-0730.591.340.850.0030.003XD6-0830.193.120.850.0030.004XD6-0919.062.910.850.0020.002XD6-2-10115.922.650.850.0100.013XD6-2-11229.201.630.850.0190.025c)渠道横端面设计根据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确定渠道断面尺寸: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C——谢才系数,C=1/nR1/6;i——比降;n——糙率;
Q——设计流量,m3/s。渠道水力计算采用下列公式:Ω=(b+mh)hR=Ω/χ式中:b——沟底宽(m);h——水深(m);χ——湿周(m);m——边坡系数。通过计算,项目区内原有渠道001、002、003、005和006设计断面均能满足其灌溉要求,对原有灌溉渠道YQ001、YQ002、YQ003、YQ005只需进行维修加固,而原有渠道004从蓄水池开始到410m处(见项目规划图中桩号)因为控制区域较大,原有断面不能满足过水要求,需要进行扩建,而410m后段渠道控制面积减小,可以不用扩建,具体见表5-6。项目区所有新建渠道控制面积一般较小,流量也较小,结合矩型渠道的最优宽深比和当地施工条件等实际情况,灌溉渠道采用浆砌条石矩型断面,断面选择以流量在0.2m3/s和流量为0.06m3/s以下两种规格进行复核计算。其中,项目区内所有新建支渠均以典型渠1的设计参数作为参照,而所有新建斗渠均以典型渠2的设计参数典型渠道的参数作为参照,具体参数见渠道断面设计表5-7。所有渠道结构形式为浆砌条石,内衬用M75水泥砂浆勾缝。在挖方渠道段,如遇到底部为完好基岩时,可直接在基岩上用M75水泥砂浆找平衬底抹面。过水断面形式为矩形。根据项目区内规划布置,区内所有新建农渠均以典型渠3的设计参数作为参照。表5-6原有渠道断面设计名称原有渠道类型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原有断面渠道长度改建后断面改建后渠道类型备注(断面是否加大)底宽渠深底宽渠深m3/sm3/smmmmm原有渠道001石渠0.090.120.70.62519.40.70.6浆砌石渠道否原有渠道002石渠0.260.341.21.21437.51.21.2浆砌石渠道否原有渠道003石渠0.030.040.50.7160.20.50.7浆砌石渠道否
原有渠道004石渠0.490.640.80.64101.21.2浆砌石渠道是3043.10.80.6否原有渠道005石渠0.100.140.50.72131.10.50.7浆砌石渠道否原有渠道006石渠0.230.300.80.62039.20.80.6浆砌石渠道否表5-7典型渠道横断面计算表名称设计流量设计水深底宽过水面积湿周水力半径糙率谢才系数超高渠深m3/smmm2mm--mm典型渠1(新建支渠)0.20.40.60.241.40.17140.02233.7550.10.5典型渠2(新建斗渠)0.060.30.50.151.10.13640.02232.7090.10.4典型渠3(新建农渠)0.040.30.40.121.00.12000.02231.9230.10.4d)渠道纵断面设计为了保证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积都能进行自流灌溉,各级渠道在分水点处都具有足够的水位高程。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是根据灌溉土地的地面高程加上渠道沿程水头损失以及通过各种建筑物的局部水头损失,自上而下逐级推算出来。其中:——表示分水口要求的控制水位;——渠道灌溉范围内的地面参考点的高程,m;h——所选参考点与该处末级固定渠道水面的高差,取0.1m;l——各级渠道的长度;i——各级渠道的比降;——水流通过渠系建筑物的水头损失。其纵断面图见工程设计图册渠道纵断面图。项目区共有原有输水渠道6条,均需要重新衬砌,共11740.32m,其中原有渠道004前段需要扩建,共410m;需要新修支渠14条,共3167.3m,新修斗渠66条,共15394.9m。详细统计见表5-8。表5-8规划渠道统计表
序号名称尺寸(B×H)比降长度(m)备注1维修原有输水渠道10.7×061/10002519.4衬砌2维修原有输水渠道21.2×1.21/10001437.5衬砌3维修原有输水渠道30.5×0.71/1000160.2衬砌4维修原有输水渠道41.2×1.21/1000410扩建并衬砌0.8×0.61/10003043.1衬砌5维修原有输水渠道50.5×0.71/10002131.1衬砌6维修原有输水渠道60.8×0.61/10002039.2衬砌7新修支渠0.6×0.51/10003167.3共12条8新修斗渠0.5×0.41/80013394.9共58条9新修农渠0.4×0.41/800447731.1.1排水系统田间排水按农业排水工程标准,旱地1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采用1天暴雨3天排至耐淹水深,以十年一遇最大暴雨(采用200mm)进行计算。斗排1、2、3、4、5、6均利用天然冲沟排水,在历史形成过程中,经过历年水流塑造,沟道已基本达到稳定状态,故不考虑衬砌,保持现状;由于本项目区地处丘陵地区,故对于农排,采用沟渠合一的设计方式,即灌水渠道亦起到排水的作用,不再单独进行设计。以下仅对田间路路带沟进行设计,田间路带沟采用单沟形式,田间路靠近山坡一册修沟,田间路另一侧种植防护林。丘陵地区,由于路带沟拦截路面积水时,路面没有滞蓄作用,排水流量应按设计洪水方法计算,不考虑田面滞蓄作用和排除时间。由于流域面积均小于10.0km2,可按下式计算:Q=qFq=KbFn-1式中Q——排涝流量,m3/s;F——汇水面积,km2;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Kb——径流模数,14;n——汇水面积指数,由于F小于1.0km2,n取1;表5-9路带沟流量计算表排水沟名称控制面积径流模数Kb汇水面积指数n排水模数qm排水流量Qkm2m3/km2m3/s路带单沟0.02141140.28
路带单沟采用混凝土现浇矩形断面。从偏于安全计,仍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推求路带沟断面。路带沟过水流量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式中:Q——路带沟设计流量,m3/s;A——路带沟过水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i——沟底比降;C——谢才系数,C=1/nR1/6。路带沟水力计算采用下列公式:Ω=(b+mh)hR=Ω/χ式中:b——沟底宽(m);h——水深(m);χ——湿周(m);m——边坡系数。表5-10路带单沟典型横断面设计成果表排水沟设计流量设计水深底宽过水面积湿周水力半径糙率谢才系数超高沟深边坡系数m3/smmm2mm--mm-路带单沟0.200.10.20.020.40.050.01444.690.050.15-路带沟横断面设计依照典型横断面设计成果确定为0.2×0.15矩形结构,纵断面比降i取1/1000即可。1.1.1水工建筑物工程a)泵站工程设计
根据项目区工程布局设计,项目区规划改造一级提灌站4座,新建二级提灌站1座,其中改造的1#泵站为原有渠道YQ001、YQ002和YQ003控制的灌溉面积供水,而新建的二级2#泵站控制原有渠道YQ002、YQ003控制的灌溉面积供水,改造的3#泵站为原有渠道YQ004控制的灌溉面积供水,改造的4#泵站为原有渠道YQ005控制的灌溉面积供水,改造的5#泵站为原有渠道YQ006控制的灌溉面积供水。具体的泵站建设和改造设计具体如下:1、1#泵站的改造1#泵站位于黄坪村七社,具体位置见项目规划图,1#泵站控制灌区是原有渠道001控制的面积,并为二级2#泵站供水,而2#泵站控制灌区是原有渠道002和003控制的面积,故改造后的1#泵站控制面积为:原有渠道YQ001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1033.35亩,水浇地98.02亩原有渠道YQ002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3027.33亩,水浇地64.22亩原有渠道YQ003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345.96亩,水浇地24.47亩故1#泵站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4406.64亩,水浇地186.71亩1)设计流量根据前面渠道流量设计可知,改造后的1#泵站总设计流量Q=0.497m3/s=1790m3/h,原有泵站一个486m3/h的水泵,故新增加的流量为Q=1304m3/h,可以采用2台水泵供水,其单泵流量为Q=652m3/h。2)设计净扬程根据提灌站水源取水处高程,灌溉期水位,典型地块地面高程和出水设计水位,用下式计算设计净扬程,由地形图可知1#泵站的设计扬程H=18m。3)管径的确定结合当地实际操作经验和生产习惯,本次设计提灌站出水管道为铸铁管。在计算管道管径的时候采用经济流速法,见下式式中:d——管道直径,mm;v——管道内水的流速,m/s;
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结合经济流速,可以取d=350mm4)沿程扬程损失沿程水头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hf——沿程水头损失,m;f——摩擦系数,随水流层的雷诺数变化L——管道长度,m,根据地图测出应为320m;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d——管道内径,mm;m——流量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b——管径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采用铸铁管输水,f取6.25×105,m取1.9,b取5.33,经过计算得hf=1.65m。5)局部扬程损失局部扬程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hj=ξv²/2g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根据管道布置;V——管道流速,m/s;g——重力加速度,g=9.81m/s2。经过计算取hj=0.35m6)泵站设计扬程
泵站扬程由下式计算:由以上计算方法和选取的参数,可以确定1#泵站增加2台新泵,参数H设=20m,Q=652m3/h2、2#泵站的设计2#泵站位于清河村一社,具体位置见项目规划图,2#泵站为二级泵站,2#泵站控制灌区是原有渠道002和003控制的面积,故2#泵站控制面积为:原有渠道YQ002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3027.33亩,水浇地64.22亩原有渠道YQ003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345.96亩,水浇地24.47亩故2#泵站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3373.29亩,水浇地88.69亩1)设计流量根据前面渠道流量设计可知,2#泵站总设计流量Q=0.337m3/s=1214m3/h,可以采用2台水泵供水,其单泵流量为Q=607m3/h。2)设计净扬程根据提灌站水源取水处高程,灌溉期水位,典型地块地面高程和出水设计水位,用下式计算设计净扬程,由地形图可知2#泵站的设计净扬程H=10m。3)管径的确定结合当地实际操作经验和生产习惯,本次设计提灌站出水管道为铸铁管。在计算管道管径的时候采用经济流速法,见下式式中:d——管道直径,mm;v——管道内水的流速,m/s;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结合经济流速,可以取d=350mm
4)沿程扬程损失沿程水头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hf——沿程水头损失,m;f——摩擦系数,随水流层的雷诺数变化L——管道长度,m,根据地图测出应为280m;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d——管道内径,mm;m——流量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b——管径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采用铸铁管输水,f取6.25×105,m取1.9,b取5.33,经过计算得hf=1.55m。5)局部扬程损失局部扬程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hj=ξv²/2g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根据管道布置;V——管道流速,m/s;g——重力加速度,g=9.81m/s2。经过计算取hj=0.45m6)泵站设计扬程泵站扬程由下式计算:
由以上计算方法和选取的参数,可以确定2#泵站选用2台水泵,参数H设=12m,Q=602m3/h3、改造的3#泵站3#泵站具体位置见项目规划图,3#泵站控制灌区是原有渠道004控制的面积,故改造后的3#泵站控制面积为:原有渠道YQ004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5671.28亩,水浇地265.26亩故1#泵站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5671.28亩,水浇地265.26亩1)设计流量根据前面渠道流量设计可知,改造后的3#泵站总设计流量Q=0.642m3/s=2310m3/h,原有泵站一个170m3/h的水泵,故新增加的流量为Q=2140m3/h,可以采用3台水泵供水,其单泵流量为Q=713m3/h。2)设计净扬程根据提灌站水源取水处高程,灌溉期水位,典型地块地面高程和出水设计水位,用下式计算设计净扬程,由地形图可知3#泵站的设计净扬程H=19m。3)管径的确定结合当地实际操作经验和生产习惯,本次设计提灌站出水管道为铸铁管。在计算管道管径的时候采用经济流速法,见下式式中:d——管道直径,mm;v——管道内水的流速,m/s;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结合经济流速,可以取d=350mm4)沿程扬程损失沿程水头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
hf——沿程水头损失,m;f——摩擦系数,随水流层的雷诺数变化L——管道长度,m,根据地图测出应为100m;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d——管道内径,mm;m——流量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b——管径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采用铸铁管输水,f取6.25×105,m取1.9,b取5.33,经过计算得hf=0.65m。5)局部扬程损失局部扬程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hj=ξv²/2g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根据管道布置;V——管道流速,m/s;g——重力加速度,g=9.81m/s2。经过计算取hj=0.35m6)泵站设计扬程泵站扬程由下式计算:由以上计算方法和选取的参数,可以确定3#泵站增加3台水泵,单泵参数H设=20m,Q=713m3/h
4、改造的4#泵站4#泵站具体位置见项目规划图,4#泵站控制灌区是原有渠道005控制的面积,故改造后的4#泵站控制面积为:原有渠道YQ005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345.96亩,水浇地24.47亩故4#泵站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345.96亩,水浇地24.47亩1)设计流量根据前面渠道流量设计可知,改造后的4#泵站总设计流量Q=0.134m3/s=482.4m3/h,原有泵站一个130m3/h的水泵,故新增加的流量为Q=352m3/h,可以采用1台水泵供水,其单泵流量为Q=352m3/h。2)设计净扬程根据提灌站水源取水处高程,灌溉期水位,典型地块地面高程和出水设计水位,用下式计算设计净扬程,由地形图可知4#泵站的设计扬程H=19.5m。3)管径的确定结合当地实际操作经验和生产习惯,本次设计提灌站出水管道为铸铁管。在计算管道管径的时候采用经济流速法,见下式式中:d——管道直径,mm;v——管道内水的流速,m/s;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结合经济流速,可以取d=250mm4)沿程扬程损失沿程水头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
hf——沿程水头损失,m;f——摩擦系数,随水流层的雷诺数变化L——管道长度,m,根据地图测出应为30m;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d——管道内径,mm;m——流量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b——管径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采用铸铁管输水,f取6.25×105,m取1.9,b取5.33,经过计算得hf=0.38m。5)局部扬程损失局部扬程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hj=ξv²/2g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根据管道布置;V——管道流速,m/s;g——重力加速度,g=9.81m/s2。经过计算取hj=0.12m6)泵站设计扬程泵站扬程由下式计算:由以上计算方法和选取的参数,可以确定1#泵站参数H设=20m,Q=352m3/h5、改造的5#泵站5#泵站具体位置见项目规划图,5#泵站控制灌区是原有渠道006控制的面积,故改造后的5#泵站控制面积为:
原有渠道YQ006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2676.01亩,水浇地57.77亩故5#泵站控制面积为:水平梯田2676.01亩,水浇地57.77亩1)设计流量根据前面渠道流量设计可知,改造后的5#泵站总设计流量Q=0.298m3/s=1072m3/h,原有泵站一个288m3/h的水泵,故新增加的流量为Q=784m3/h,可以采用1台水泵供水,其单泵流量为Q=784m3/h。2)设计净扬程根据提灌站水源取水处高程,灌溉期水位,典型地块地面高程和出水设计水位,用下式计算设计净扬程,由地形图可知5#泵站的设计扬程H=23m。3)管径的确定结合当地实际操作经验和生产习惯,本次设计提灌站出水管道为铸铁管。在计算管道管径的时候采用经济流速法,见下式式中:d——管道直径,mm;v——管道内水的流速,m/s;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结合经济流速,可以取d=350mm4)沿程扬程损失沿程水头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hf——沿程水头损失,m;f——摩擦系数,随水流层的雷诺数变化L——管道长度,m,根据地图测出应为100m;
Q——管道的设计流量,m³/s;d——管道内径,mm;m——流量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b——管径指数,与摩擦损失有关。采用铸铁管输水,f取6.25×105,m取1.9,b取5.33,经过计算得hf=1.6m。5)局部扬程损失局部扬程损失由下列公式计算:hj=ξv²/2g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根据管道布置;V——管道流速,m/s;g——重力加速度,g=9.81m/s2。经过计算取hj=0.4m6)泵站设计扬程泵站扬程由下式计算:由以上计算方法和选取的参数,可以确定5#泵站新增1台水泵,参数H设=25m,Q=784m3/h6、所有泵站计算结果见表5-11。表5-11泵站参数计算结果表
泵站名称总流量设计流量管道内径设计净扬程出水管长度重力加速度管道流速局部损失沿程损失泵站扬程备注(是否新增水泵)m3/sm3/smmmmm/s2m/smmm1#泵站0.4970.1353003259.811.9120否0.181×235018325×29.811.880.351.6520是2#泵站0.3370.1685×235010280×29.811.750.451.5512是3#泵站0.6420.048150191009.812.720.350.6520否0.198×3350100×39.812.0620是4#泵站0.1340.03615019309.812.040.120.3820否0.098×125030×19.812.0020是5#泵站0.2980.08250231009.811.630.41.625否0.218×1350100×19.812.2725是7、泵站机型选择根据各泵站设计流量及设计扬程,新增加的泵站选择双吸离心泵型号及配套电机见表5-12。表5-12水泵性能表提灌站名称设计流量m3/s设计扬程m水泵型号额定流量m³/h扬程范围m转速r/min配套功率KW配套电动机型号新增台数提灌站10.1812012SH-1961223145055由水泵厂家配套2提灌站20.16851212SH-2861214.5145040由水泵厂家配套2提灌站30.1982012SH-1961223145055由水泵厂家配套3提灌站40.0982010SH-13A41420.3145040由水泵厂家配套1提灌站50.2182514SH-19A864261450100由水泵厂家配套18、安全保护装置项目区提灌站出水管道多为顺坡布置,为了避免管道真空破坏或因管道内水的回流引起的机泵高速反转,将在出水管道尾部设置进(排)气阀。进(排)气阀可安如下公式计算:式中:
d0——进(排)气阀通气空直径,mm;D0——保护管道内径,mm;v——保护管道内水流速度,m/s;v0——进(排)气阀排出空气流速,m/s,计算是取v0=45m/s。经计算,各条管道所配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见下表:表5-13阀门选配统计表名称设计流量管道内径管道流速排气阀直径法兰管长度输水管路条数m3/smmm/smmmm条提灌站10.1813501.88322852提灌站20.16853501.75322852提灌站30.1983502.06402853提灌站40.0982502.00402851提灌站50.2183502.274028519、泵房及其他设施设计项目区原有的4个提灌站,即1#、3#、4#和5#泵站仅需要改造增容即可满足项目区灌溉供水要求,故对泵房及其他设施不进行设计,只需购置机组和管路进行扩建。而2#泵站是新建的二级泵站,需进行泵房和其他设施设计。1)2#泵站泵房设计根据提灌站工程规模,本次设计2#提灌站属于小(2)型,主要建筑物为5级。泵房采用砖混结构砌筑的房屋,尺寸3.0×3.0m,高3.0m。泵房结构见设计图册的泵房设计图。根据输水钢管的长度确定镇墩数量,两镇墩之间距离平均为60m,结构见设计图册。2)2#泵站进水池设计根据提灌站工程规模,本次设计2#提灌站出水池开敞式侧向式出水池,池壁采用钢混结构,尺寸3.0×3.0m,进水池深3.0m。具体见设计图册的泵房设计图;进水池前端通过前池与YQ001相连接,前池坡面与进水池壁用八字形重力式翼墙连接,翼墙轴线与水流方向间夹角取45°,翼墙断面为渐变形。3)2#泵站出水池设计
根据提灌站工程规模,本次设计2#提灌站进水池开敞式直立池壁进水池,池壁采用钢混结构,尺寸3.0×6.0m,出水池深2.0m。具体见设计图册的泵房设计图;出水池向原有渠道YQ002和YQ003供水,满足项目区灌溉要求。b)田间分水口门为了保证灌溉渠道顺利实现向田间的输配水任务,在由输水渠道和新建支渠连接斗渠的进口处修建斗门,斗渠连接新建农渠的进口处修建农门。斗门、农门孔口高度将按照渠道的设计深度确定,并做好与渠道两侧田间路面的平顺连接,其孔口宽度视所在渠道的底宽而定。农渠的下一级渠道为非固定渠道,本次设计将为这一类渠道预留分水口,称为毛门,毛门从农渠上开口。以上三级口门具体设计尺寸见初步设计图册农(毛)门设计图,其中斗门采用钢筋混凝土门,农门采用杉木门,毛门较小,本次设计将不单独配置门板。表5-14分水口门统计表编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斗门座58钢筋混凝土门2农门座516杉木门c)跌水农渠基本垂直等高线布置,地面坡降较大,结合梯田布置在农渠每层梯田分界处设跌水,跌差2.0m左右,进口为矩形,由于每个分水毛门处均设有节制门槽,故进口不作收缩,出口设消力池,池深0.55m、池长2.0m。c)渡槽和路涵项目区内有省级公路广盘公路通过,当有渠道穿越时,需要修设渡槽作为交叉建筑物,项目区共计6座,长度为496米,详见项目规划图、典型田块布置图和单体结构图。当灌排渠沟穿越田间路和生产路(路带沟),由于沟道断面较小时,需设路涵作为交叉建筑物。路涵为钢筋砼盖板涵,底部为C15砼底板,边墙为M7.5干砌石,上部为C20钢筋砼盖板。根据涵洞过水断面和长度情况大小分为7种类型,涵A为公路和斗渠交叉时采用,涵B为田间路和斗渠交叉时采用,涵C为田间路和斗排交叉时采用,涵D为田间路与农渠交叉时采用,涵E为生产路和斗渠交叉时采用,涵F为生产路和斗排交叉时采用,涵G为生产路与农渠交叉时采用。根据项目区田块规划布置,项目区内修建涵洞数量见下表,路涵的具体位置及结构尺寸分别见初步设计图册中工程布局图和路函设计图。表5-15路涵统计表
编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涵A座6公路与斗渠交叉2涵B座18田间路与斗渠交叉3涵C座13田间路与斗排交叉4涵D座16田间路与农渠交叉5涵E座20生产路与斗渠交叉6涵F座18生产路与斗排交叉7涵G座23生产路与农渠交叉d)农桥农桥是为田间路跨越排水沟而设,分为四种:田间路穿斗沟设置农桥。农桥桥面宽5.0m,桥跨15.0m,共3座。桥梁上部结构均为枕梁空心板桥,桥板座于钢筋砼枕梁上,桥板为C20钢筋砼预制空心板,厚度为0.35m。下部结构为浆砌石墩台。桥梁的具体位置及结构尺寸分别见项目区工程布置图及单体工程设计图。1.1道路工程项目区道路系统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在设计时考虑了项目区周边的环境和原有的道路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为适应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项目区内设计田间道及生产路两级道路。项目区土地资源紧张,居民点零散,原有田间路几乎涵盖了当地适于布设田间路的所有区域,已尽可能的照顾到了大多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之需。对田间路进行重新规划势必会改变当地群众现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造成已耕作熟田的破坏。其田间道规划设计考虑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生产路规划设计考虑采用就地取材的山坡土铺路。田间道路宽4.0m,高出地面0.2m;生产路路宽0.6m,高出地面0.1m。道路布置及横断面图分别见初步设计图册中工程布局图和道路设计图。项目区规划维修田间路共计10933.4m,新建生产路共计22568m,新建路带沟共计8184.8m,统计见表5-16。表5-16项目区规划道路统计表编号名称长度(m)路面宽(m)路面结构型式备注1田间路10933.44泥结碎石路面维修2生产路225680.6浆砌毛石台阶水泥砂浆抹面新建3路带沟8184.81.4浆砌毛石台阶水泥砂浆抹面新建1.2电力工程
项目区电力工程是为新建的提灌站提供动力服务,根据项目区的电力网络,布设电力线路。项目区现有1#、3#、4#和5#泵站的电力状况能满足泵站的动力要求,不需要加设电力线路和变压器,只是每座提灌站新增水泵需要配备相应的配电箱等设备1台(套);而新建2#泵站只需加设变压器1台,而且有高压线路通过该处,故不需架设高压线路,即能满足2#提灌站的变配电任务。项目规划需要配电箱共计9台(套),变压器1台,另外每台变压器和配电箱均需加设避雷器1台,共计10台。a)设备容量的确定水泵为长期工作(连续工作h>2小时)负荷中设备容量Pe:Pe=PN式中:Pe——计算负荷,kW;PN——铭牌上的标定功率,kW。其它负荷主要为照明灯,这里采用500W。b)负荷计算本设计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负荷,以设备组计算。1)有功计算负荷(5-22)式中:Pca——有功计算负荷;Kd——负荷利用系数,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0.7。——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之和2)无功计算负荷Qca=Pca×tgφwm
式中:Qca——无功计算负荷;φwm——用电设备组的加权平均功率因数角;φ——用电设备功率因数角。(5-23)3)视在计算负荷式中:——视在计算负荷;b)电流计算1)计算电流式中:UN——额定电压,kV。2)尖峰电流计算Ipk——尖峰电流,A;Ist——用电设备启动电流,A;考虑到鼠笼电动机启动电流大,用电设备启动电流取额定电流的6倍。IN——用电设备额定电流,A;c)计算导线截面:式中:
Imax——最大负荷电流,A;Jec——经济电流密度(A/mm2),钢芯铝电线取1.65,铝芯橡皮线取1.92。表5-17提灌站电力计算结果名称负荷容量Pca无功负荷Qca视在负荷Sca计算电流Ica峰值电流Ipk台套数kWkVAkVAAA台变压器567291.2138.6559.61表5-18项目区提灌站配套变压器统计表名称变压器输电线路(m)kAV型号低压0.38kV2#泵站125SJL3-125500表5—19项目区提灌站配套配电箱和避雷器统计表名称配电箱避雷器备注型号台数型号台数1#泵站XLR-20-1-22Y(H)5WS-17/5022#泵站XLR-20-1-22Y(H)5WS-17/503其中有一台避雷器用于变压器3#泵站XLR-20-1-23Y(H)5WS-17/5024#泵站XLR-20-1-21Y(H)5WS-17/5015#泵站XLR-20-1-21Y(H)5WS-17/5011.1其他工程1.1.1水土保持工程根据项目区实际地形、地貌状况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时为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肥,提高土壤质量,采用田面设计坡度i=1/1000,田埂高度0.2m,夯实土坎与水平面的倾角为70°。在5°区域因坡度较缓不布置干砌石田坎,在12°~16°较陡地形坡降内采取每隔4个土坡田坎布置一浆砌石田坎的水平梯田块。
具体见土地整理工程和项目规划图和典型布置图。1.1.1防护林工程项目区内原有林地6.46公顷,本次规划时未作整理,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林作用,本次规划只在新建的田间道单侧种植防护林,新建的生产路不种植防护林,防护林树种为小叶榕,株距2m。共计种植防护林9559棵。1.1.2项目拆迁补偿本项目建设规模中不含墓葬地,也无其他拆迁工程,故不涉及到项目拆迁补偿问题。1.2典型田块设计根据坡度分区并结合梯田类型选择典型田块,典型田块面积不小于该类型土地面积的5.0%。本项目分为3个坡度区域,即0~5º区域,5~12º区域12~16º区域,设计典型田块3块。1)典型田块10~5º区域面积824.67hm²,典型田块1面积50.53hm²,占代表坡度区域总面积的6.13%。此区域多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和水浇地,此田块地面坡度较缓,田面宽度在17m左右,田坎高度1.5m左右。具体土地整理工程以及灌排工程见典型田块1布置图。2)典型田块25~12º区域面积97.39hm²,选取典型田块2作为这一区域的代表田块。典型田块2面积10.55hm²,占代表坡度区域总面积的10.83%。此区域多规划整理为水平梯田和水浇地,田面宽度在9.4m左右,田坎高度2.0m左右。具体见典型田块2布置图。3)典型田块312~16º区域面积72.74hm²,选取典型田块3作为这一区域的代表田块。典型田块3位于项目区东北角,面积12.7公顷,占代表坡度区域总面积的17.46%。12~16º区域整理为水平梯田和水浇地,田面宽度在7m左右,田坎高度2.0m左右。田间灌排结合田面宽度,布设毛渠和毛沟。具体见典型田块3布置图。
1.1工程量汇总1.1.1工程量计算说明根据重庆市万盛区关坝镇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本项目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其他工程等,对主要工程项目和工程量的计算说明如下:1)土地平整土方量采取坡度分区,典型坡度计算的方法计算梯田土方量。2)渠道、沟道、道路、依据规划图,确定长度(用计算机统计出投影长度,项目区为丘陵地形,地面存在一定坡度,经在1:2000实测地形图上量算,确定线性工程内容以投影长度为计算依据,乘以1.05的系数作为最终长度),根据单体设计图,计算出具体工程量。3)建筑物基础开挖量。一般按照设计基坑大小计算最下部的开挖断面,并按照一定的开挖边坡进行放坡计算建筑物土方开挖工程量。对基础需要立模的砌筑体,还要考虑施工立模和物料运输的安全操作宽度。4)建筑物或护砌体工程量。按照设计的几何体外轮廓线尺寸计算工程量。1.1.2工程量统计表表5—20项目区工程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一土地平整部分1土方平整m³1518243Ⅲ类土2石方开挖m³20695Ⅴ、Ⅵ类岩石3土坎(埂)筑砌m³761254石坎(埂)筑砌m³43474材料由开挖石方提供二农田水利部分1输水渠道m11740.32其中扩建1.2×1.2m断面410m2支渠m3167.30.6×0.5m断面3斗渠m13394.90.5×0.4m断面农渠m447730.4×0.4m断面4提灌站座5新建1座,改造4座
5输水管道m1640铸铁管6斗门座58钢筋混凝土门7农门座516木门8涵座1149渡槽座610380v低压线m50011变压器台112配电箱台913避雷器台10三田间道路部分1田间路m10933.42生产路m22568.123路带沟m8184.8四农田防护林工程部分1小叶榕株9559
1施工组织设计1.1施工条件1.1.1自然条件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云雾较多,日照较少。据气象站多年资料记载,年日照时数为1081~1625小时,平均为1282小时,主要分布在4月~9月,从9月23日起,显著减少,进入秋季连阴雨天气。在全国属于日照较少的地区,但在大春作物生长季节(2月26日~9月15日)日照较多,大于1000小时,其中夏季(6月1日~9月20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612.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9%。年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3.4℃,≥10℃的积温5703℃,热量较丰富;年均日照1282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83.56千卡/cm2;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117.8mm;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无明显主体气候差异,灾害性天气为夏季干旱、大风,夏秋洪涝。=县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地跨川中平缓褶皱区和川东条形褶皱区两个地质构造区。境内有螺观山背斜、古佛山背斜、河包场背斜、八角楼向斜(**向斜)和断层。全县境内地势起伏变化不大,除螺观山、古佛山外,整个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一般在385~400m。项目区多缓丘宽谷,地势较为平坦,相对高差在5~20m。**水系分属嘉陵江、沱江两大水系。全县共有大小溪河151条,除三条支流,流域面积12.34km2,属嘉陵江水系外,其余均属沱江水系。境内主要河流为清流河和濑溪河。=县
地处川东南地区,山脉属东南西北走向的特殊的地形使项目区夏季降水强度大且来势猛,造成暴雨洪涝,洪涝发生的时间主要是在6、7、8三个月,而以7月最多,危害甚大。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附有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大风以及因此导致的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干旱(包括春旱、伏旱)对项目区农业生产威胁最大、影响范围广且时间又长,对作物生产危害严重。春旱多出现在3、4月间,直接影响玉米的播种、早稻的移栽和小春的扬花结实;伏旱主要发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伏旱对大春生产危害最大,特别是中稻的抽穗扬花,晚稻的栽插和产量、产品品质均受到严重威胁。项目区年干旱一般在25天到35天,中等以上伏旱占73.9%,轻旱占34.8%,重旱占30%。项目施工时应尽量避开雨季避开雨季和农忙季节;土地平整工程内容在农民播种前开始施工,与群众协调好关系,以防群众产生抵触情绪;另外施工时要及时与气象部门协调,对突然到来的自然灾害提前预防。1.1.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面积为550公顷(由**国土资源局提供)。项目建设规模为994.80公顷。其中:灌溉水田561.58公顷,占56.45%;旱地215.98公顷,占21.71%;农村道路7.19公顷,占0.72%;坑塘水面7.54公顷,占0.76%;农田水利用地2.03公顷,占0.20%;田坎200.48公顷,占20.15%。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项目区土地利用全为农用地。其中,0~5°有824.67hm2,占建设规模的82.9%;5°~12°有97.39hm2,占建设规模的9.79%;12°~16°有72.74hm2,占建设规模的7.3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1.1.2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涉及荣隆镇的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和龙集镇的抱房村、清河村5个行政村,共27个社,3个集体。项目区交通设施不完善,虽有广盘公路纵贯项目区内,但项目区内田间道和生产路不健全。田间道数量较少,且路面泥泞,需要维修提高质量和接通断头路;缺乏必要的生产路,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并有高压输电线穿过,电力供给充足,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项目区内灌溉水源有龙滩子水库和龙塘水库。龙滩子水库位于项目区东北部,水库面积较大。龙塘水库位于项目区外的东南部,现为项目区供水。在项目区内现有输水渠道5条,总长为9486m。现有渠系都是土渠,没有衬砌,年久失修,破坏严重。项目区内生态防护措施薄弱,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少,传统的顺坡耕作方式,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项目区内虽林地较少,但是分布较为合理,林网骨架已经基本形成。在项目区内部,无线电通讯覆盖率较高,为工程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通讯条件;项目工程建设所需砂石料、水泥等各类主要建筑材料和燃料、天然建筑材料可从当地购买或就近采集。
1.1施工布置和方法1.1.1施工平面布置项目区面积较大,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整体将项目区施工分为三个施工区:即以项目区内的龙集镇镇界、和荣隆镇黄坪村村界为界,荣隆镇的黄坪村为第一施工区,只包含黄坪村在项目区内的全部范围;荣隆镇的花铺村和先锋村为第二施工区,项包含先锋村和花铺村在项目区内的全部范围;龙集镇为第三施工区,包括抱房村和清河村两村在项目区内的全部范围。这样便于施工管理,组织协调,料物运送距离近,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作业半径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节约费用。1.1.2土地平整工程施工a)确定现场土地平整方案1)首先进行施工测量,测量比例尺一般为1:500,以复核田间土地平移土方量,做到挖填平衡,不余土,不出现二次搬运土方。填挖土方原则上在一个平整地段内进行平衡,但必须照顾到相邻地段的填挖情况,以缩短填挖运距,节省劳力。根据土方平衡计算,作出施工指示图及说明书。2)根据施工测量图,确定主要田间路和灌排渠沟的布置走向,为道路和渠道的下一步施工预留位置和土方数量。b)土方施工平地土方主要是利用本段挖方的土作为填料。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施工以人工为主。1)取料:利用区段开挖的适用填料,尽可能的移挖用填。不需要挖填料区段避免大挖大填施工。2)布料先从低洼地段开始,后填一般地区,从下向上分层平行摊铺,每区段层厚分别按照实测确定的填筑厚度进行摊铺,为控制摊铺厚度和减少摊铺工作量,尽量准确控制布料密度。计算出应摊铺的面积和土方量,然后划成方格进行施工。3)摊铺平整:摊铺采用人工摊铺找平施工。
c)梯田的施工梯田施工包括定线、清基、筑埂、保留表土及修平田面等五道工序。梯田定线就是根据梯田规划确定为梯田区的坡面在其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从上到下划一中轴线,根据梯田断面设计的田面斜宽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田的基点,从各台梯田的基点出发用手水准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田的施工线。定线过程中遇局部地形复杂处应根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处理有的为保持田面等宽需适当调整埂线位置。田坎清基就是以各台梯田的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宽作为清基线,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暂时堆在清基线下方施工中与整个田面保留表土结合处理,将清基线内的地面翻松约清除石砾等杂物如有洞穴及时填塞整平夯实。修筑田坎必须做到,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修筑中每道埂坎应全面均匀地同时升高不应出现各段参差不齐影响接茬处质量。田坎升高过程中根据设计的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随着田坎升高坎后的田面也相应升高将坎后填实使田面与田坎紧密结合在一起。保留表土就是采用逐台下移法保留及清理表土,整个坡面梯田逐台从下向上修先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表土逐台下移法适用于坡度较陡田面较窄以下的梯田步骤见GB/T1645.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修平田面,将田面分成下挖上填与上挖下填两部分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田坎下方取土填到田坎上方其余田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田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这样可提高工效节省劳工。田面挖填任务基本完成后应用手水准检查是否达到水平或按设计要求的纵向比降,要求误差不超过1%。田边1m左右保留10°左右反坡地中原有浅沟部位填方应比水平面高出10cm左右以备填土最深部位沉陷后田面仍能保持水平。1.1.1农田水利工程施工a)沟渠施工1)测量放样
首先根据沟渠的控制高程点,进行沟渠中线桩的测量定位,并做好标记,同时对给定的上级沟渠各个控制点还应钉设护桩,以便于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的复检工作。为便于施工和控制沟渠工程的开挖和填筑以及渠系建筑物结构的高程控制,利用给定的水准高程控制点采用闭合水准测量(或附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加密测设临时水准桩,临时水准桩在方木桩顶部钉铁丁,四周护以混凝土埋设在便于施工和利于保护的位置上,编号并做好标记。2)沟渠槽开挖渠槽开挖必须根据施工放样确定的渠道中心线及开挖边线,按照设计断面进行开挖施工。施工区为丘陵地区,水利设施规模较小,土方开挖中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助,并且挖方段的施工力求与填方平行作业,尽可能将挖方合格的填料用于渠堤填筑,以减少多次倒运和借方填筑。施工中渠道开挖的合格土料可用作渠堤填筑施工,为了确保填筑材料和边坡的稳定性,采用以下施工方法。(1)对开挖区段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作好各项排水工作,避免雨水对边坡的冲刷,保证开挖作业面排水畅通。(2)开挖施工前,作好渠基清表工作,清除的腐质土集中堆放或堆放在指定的弃土场,以防止水土流失。(3)为了保证施工工期,根据开挖断面,上口宽大于4米的沟、渠用机械化施工,采用反铲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运输,上口宽小于4米的沟、渠以人工开挖为主。(4)边坡开挖,机械施工时预留30cm,采用人工配合机械修理边坡,保证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和外观线型。作业面开挖到设计高程时,同样预留30cm厚度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清除。(5)废弃土、石方的堆放应在指定地点堆置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对土堆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它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破坏,同时应少占或不占用农田以及保护原有植被,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6)渠基的清理应根据钉设的施工边线桩,人工将渠基表层的表土、植被、表层耕作土壤和杂草树根等杂物,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清除,并且平整压实基底。3)渠道衬砌施工渠道在渠槽、渠堤开挖或填筑完毕,并且渠床削坡成型,立即进行渠道工程的筑砌安装施工。渠道筑砌施工后,进行压顶回筑施工,并整修渠道外边坡。
b)水工建筑物施工方法1)基础土方开挖项目区的建筑物为5等5级的小型田间建筑物,基础土方开挖,主要以人工清槽方式进行基础土石方的开挖施工。开挖放坡应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和现场情况确定,基底平面尺寸适当加宽30~50cm便于安装模板。基础土方开挖后将回填所需的土方就近堆放在工作面以外的场地上,多余的土方可装自卸车利用临近的渠堤填筑,为保证开挖质量,尽量避免破坏原土基础,施工时底部留置30厘米,用人工清理至基底高程。2)主要施工方法模板制安:依据各类建筑物结构形成和尺寸的大小,主要采用组合式普通钢模板进行模板安装施工,对于不能满足于组合钢模板模数的结构再辅以相应的木模板调整其模数进行模板安装施工。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施工程序:水泥、砂石骨料的选用→砼配合比的选用→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入仓和浇筑→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水泥、砂石骨料的选用:混凝土的砂、石骨料均在指定料场加工生产或购得,并拉运至施工现场,使用前必须对砂石骨料进行抽样检查,对所用的砂石骨料必须符合水工砼的施工要求。所用水泥必须符合水利工程规范要求,使用前同样按要求进行抽样检验。砼配合比的选用:取所选用的水泥,砂石骨料和外加剂在试验室按设计要求的水灰比,砼强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进行试配,通过试验确定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施工配合比。砼的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搅拌采用自落式拌合机拌合,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充分拌合,拌合时间不少于3分钟,混凝土的制备采用拌合站集中场拌制。为控制砼拌合物的水灰比及坍落度,要保持骨料含水率的稳定,其混凝土各组分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的运输,应根据相应的拌合能力或产量,混凝土施工浇筑强度和运输距离,配以相应数量的机动小翻斗车,运送混凝土的车箱要严密防止漏浆,其砂浆损失应控制在1%的范围内。
混凝土的振捣:应根据施工要求,用插入式振捣器或是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施工,浇筑层允许最大厚度不大于振捣器头长度的1.25倍,振捣时快插慢拔,使混凝土振捣密实,且注意振动棒不可振到模板和预埋件。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混凝土拆模:对于一般结构的混凝土为避免不碰掉棱角,在其强度达到临界强度时即可进行拆模,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表面在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即可养护,或是视气候条件、温度较高应提前进行养护,给混凝土硬化过程创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使混凝土表面水份不再蒸发,利用砼制备所加的水份最大的限度的完成水泥的水化,提高砼强度和耐久性,养护的方法采用湿养护,即进行人工洒水或利用水泵配水车抽水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以28天为宜。1.1.1道路工程施工项目区田间路施工以机械平整路基、路面为主,人工为辅;路面摊铺尽可能使用机械作业,人工辅助施工。施工前应建立道路排水系统,排走地面水及路内渗水,对未开挖区,原排水系统不要破坏。保护层开挖及基层人工修整应达到基础面平整坚实、无突起、松动块体、虚土浮碴或弹簧土等缺陷,为做到基面平整坚实,土方开挖前应加密设置道路两边的控制桩。1.2质量管理为了加强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建设工程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资金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监理单位应负责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理,严格执行监理规章和制度,把好质量关。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认真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工序施工技术要点,并组建一支工程质量自检队伍,共同把好质量关。1.3施工进度本项目工期为2年,即从2006年7月到2007年12月。先进行道路体系建设,为开创良好的交通条件打下基础,方便土地平整等机械进场;其次进行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电力线路架设;当地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农闲季节,为降低工程施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理利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土地平整工作将安排在农闲季节。结合项目区实际,为尽量减少施工工作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施工工期安排如下:1、计划2006年7月初前完成委托监理,接受质量监督和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落实施工队伍;2、2006年7月20日,实现项目区的通电通路、施工队伍进场、搭建临时工棚;3、2007年3月底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内容;4、2007年3月底完成道路工程施工任务;5、2007年4月底完成其他工程的建设任务;6、2007年9月底完成渠系、管道铺设及相应配套建筑物的修建任务;7、2007年10月底完成初验、整改任务;8、2007年12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工程进度表见附表。
表6-1工程施工进度表项目名称项目地点施工项目2006年2007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重庆市=县荣隆镇等(2)个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镇前期准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其他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
1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1.1投资预算1.1.1编制依据(1)《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2)《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规定》;(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5)财(2001)41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6)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7)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稿)(2005);(8)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稿(2005);(10)《重庆工程造价信息》(2006年4月);(11)项目所在地建筑材料现行市场价格;(12)项目设计图纸及初步设计文本。1.1.2费用计算标准根据《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项目预算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组成。工程施工费由直接费、间接费、税金和利润组成。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直接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组成。人工费定额是人工工资单价与人工工日的乘积。项目所在地区为六类地区,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
人工工资预算单价为:甲类为26.05元/工日、乙类为15.76元/工日。材料费定额《重庆工程造价信息》(2006年4月)及项目所在地现行价格计取。施工机械使用费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稿(2005),机上人工费按甲类工标准计取。措施费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主要包括: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施工辅助费和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标准,本项目临时设施费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1%计取,其他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1%计取;混凝土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2%计取;安装工程临时设施费按人工费的20%计取;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按直接工程费的1.5%;夜间施工增加费(仅指混凝土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0.2%计取;施工辅助费中建筑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0.7%计取,安装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1%。间接费由规费、企业管理费组成。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标准,本项目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其他工程分别按直接费的5%、7%、6%、5%计取,安装工程按人工费的65%计取。利润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标准,按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3%计取。税金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标准,按直接费、间接费与利润之和的3.22%计取。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拆迁补偿费。前期工作费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清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费和重大工程规划编制费。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标准,按工程施工费的5.2%(其中土地清查费为0.5%、项目可行性研究费0.45%、项目勘测费1.5%、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2.3%、项目招标费0.45%)计取。
工程监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所发生的费用。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标准,按工程施工费的1.35%计取。竣工验收费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工后,因项目竣工验收、决算、成果的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编制及决算审计费、整理后土地重估与登记及基本农田补划及标志设定费。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标准,按工程施工费的3%计取。业主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等。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标准,按工程施工费、前期工程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之和的2%计取。不可预见费指在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及不可预计因素的变化而增加的费用。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标准,按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及其他费用之和的2%计取。1.1.1投资结构该项目预算投资2711.96万元,每公顷土地投资2.726万元。全部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拨款。本项目工程由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林工程组成。其中工程施工费2342.98万元,占总投资的86.39%;设备购置费42.02万元,占总投资的1.55%;其它费用共计274.61万元,占总投资的10.13%(其中前期工作费117.85万元,占总投资的4.35%;竣工验收费70.29万元,占总投资的2.59%;工程监理费35.14万元,占总投资的1.30%,业主管理费51.33万元,占总投资的1.90%);不可预见费52.35万元,占总投资的1.93%。1.1.2分年度投资整个工程计划2年完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2006年7月开始动工,到2007年12月竣工验收。
1.1耕地质量评价项目区土壤、光热、积温、降水等自然生产条件较好,经过本次整理后,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系统的完善以及田间平整工程、坡改梯工程的实施。耕地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将有巨大的改善,项目区耕地总体质量将达到当地一等耕地的水平。1.2效益分析1.2.1社会效益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本项目实施后,通过农用地和部分建筑用地的整理以及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将新增耕地70.77hm,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7.11%;规划后项目区耕地总面积达到860.19公顷。b)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质量通过土地整理,将形成较配套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项目区内目前耕作不便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通过土地平整,调整了耕作层物理结构,提高了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耕地质量将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内大部分耕地质量将达到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c)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后,农田基础设施将会更加完备,耕地的生产力将会逐步提高,有利于农民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来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项目区经济的持续发展。d)有利于社会稳定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为项目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人地矛盾得到缓和,减少了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土地权属纠纷,有利于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e)发挥较强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将为万盛区乃至整个重庆市土地整理工作积累经验;同时,良好的示范效应将进一步能使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土地整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是一项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事业,有利于增进其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1.1.1生态效益项目区传统的耕作方式为顺坡耕作,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地整理项目通过整修梯田,修建田土坎,改善水利设施和交通条件等措施,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综合开发的原则,通过综合治理,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构成了稳定性强、作物生产能力高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达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效果,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农业自然资源。项目的完成,使项目区内农田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环境得到改善,土地利用趋向良性循环,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后劲。1.1.2经济效益a)费用计算工程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工程总投资)和年运行费。1)固定资产投资工程总投资2711.96万元。2)年运行费年运行费主要包括年维修费、年管理费。以下计算仅为工程正常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年运行费总计为40.68万元。年维修费按总投资的1.0%计算,2711.96×0.01=27.12万元;年管理费按总投资的0.5%计算,2711.96×0.005=13.56万元。b)效益计算项目区的农作物种植条件好,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目前耕地复种指数为166%;作物种植结构主要为稻—麦轮作;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以及豆类。根据项目区农业生产情况调查统计,整理前项目区农业收益情况见表7-1和7-2。
表7-1整理前耕作成本费用表单位:元/亩费用名称种子肥料人工费灌溉费用翻耕其它费用合计金额200150100504026566表7-2整理前每亩收益表单位:元/亩产量(kg)单价(元/公斤)金额(元)成本(元)收益(元)340(水稻)1.4476566360300(小麦)1.5450通过现场调查,项目区整理前种植水稻亩产340kg,价格为1.40元/kg,种植小麦亩产300kg,价格为1.5元/kg,通过计算,项目区整理前每亩收益360元。整理后,新增耕地70.77hm²。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项目区农业种植计划调整为以粮食作物为主(水稻和玉米),耕地复种指数达到170%;农作物单产将有所增加,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预测项目实施后,农业收益情况见表7-3和7-4。表7-3整理后耕作成本费用表单位:元/亩费用名称种子肥料人工费灌溉费用翻耕其它费用合计金额200150100804026596表7-4整理后每亩收益表单位:元/亩产量(kg)单价(元)金额(元)成本(元)收益(元)450(水稻)1.4630596634400(小麦)1.5600项目实施后,原有耕地经过基本农田整理后,每亩收益增加值为:634-360=274元;项目区原有耕地777.56公顷,通过基本农田整理后,共增加效益为:777.56×15×274=319.58万元。项目区经过基本农田整理后,新增耕地70.77公顷,则新增耕地收益为:70.77×15×634=67.30万元。综上所述,项目区经过基本农田整理后,每年总净收益为:319.58+67.30=386.88万元。c)静态投资回收期考虑该土地整理属于国家投资工程项目,在计算投资回收期时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计算,则静态投资回收期
T=K/(△P-C)=2711.96/(386.88-40.68)≈7.83年该项目规划投资建设期为2年,静态回收期为10年(含建设期2年),经济效益较好。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基本农田整理的目标。
1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建议1.1工程实施1.1.1实施机构建立由主管县县长长为组长,县政府副县长、县财政局局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荣隆镇和龙集镇镇党委书记任副组长,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电力、交通和镇级等部门领导任成员的=县荣隆镇、龙集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项目工程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资金和物资使用、项目建设资金审计、以及项目组织协调等工作。加强对该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土地局。办公室设立工程部、技术部、财务部,分别负责项目区的工程、技术和资金管理。深入宣传土地整理政策,增进群众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整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奠定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项目区工程庞大,需要大量当地农民,尤其是项目区所在居民点的农民,更要参与工程建设。为方便群众安排农时,工程实施尽量避开农忙季节,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项目区农民以投工、投劳作为对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投资,实行以工抵资。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应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使人们清楚认识到由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匮乏,土地整理势在必行。1.1.2管理制度a)工程管理制度1)实行项目法人制由于项目实施涉及到=县各有关部门、荣隆镇和龙集镇镇政府及项目涉及行政村的人员组织和配合协调问题,牵涉面广,专业要求高。因此,项目实施必须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国土管理部门牵头,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县政府领导下的逐级负责制。
2)实现项目工程招标制为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质量,由区国土资源局(项目法人)对工程内容逐一分解,向社会公开招标。竞标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最终由万盛区关坝镇土地整理领导小组择优选定中标单位。3)实现工程监理制度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4)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组织,区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利。合同由专人管理,专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5)实现项目公告制度将整个项目区的范围、面积、工程数量以及项目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等进行公告,以接受社会监督b)资金管理制度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研究落实具体的实施办法。总的要求是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拨付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工程监理单位审查后,报区土地整理中心审批,中心在拨付资金之前,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坚持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力争不突破投资总额;坚持严把资金流转渠道,层层设立专账,实行一支笔审批;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严格资金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落到1.1后期管理建议1.1.1土地权属调整a)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内土地的所有权均属各村集体所有。项目区内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由各农户经营,各农户与村集体签定了承包责任书。各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座落、四至、面积、期限以及相关权利与义务在承包协议书中均有记载。项目区土地涉及荣隆镇的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和龙集镇的抱房村、清河村5个行政村。项目区土地详查和确权工作已完成。目前,项目区各村、各农户之间的土地权属关系清晰、界线分明,未发生过土地权属纠纷问题。项目区已进行的土地登记工作和农户与村集体签订的土地承包协议书为土地整理后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项目区基本农田整理后,基础设施配套完备,耕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土地经营管理单元都以标准地块为基本单位,但由于原有行政界线往往从不同田块中穿过,因此,只有经过标准权属界线调整以后,才能保证标准田块经营管理的完整性,防止人为割裂,违背基本农田整理的初衷。同时整理后的土地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生产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这些都吸引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如果权属调整不当,往往造成新的土地纠纷,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促进土地经营管理的规模化,集约化,保护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对项目区完成整理的土地必须进行权属调整。b)权属调整的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权属文件精神为依据;必须兼顾集体、农民的根本利益;公平、公正、公开、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集体土地总面积不变,耕地面积增加;保证整理后土地的设计质量;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和习惯;有利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1)坚持公开、公平、合理的原则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权属管理工作应广泛征求各有关权利人的意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不得造成相关权利人的损失,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应在各有关权利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2)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基本不变”的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整理后农民新承包耕地应与原承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同或有所提高;土地整理中因田块归整和道路、沟渠需要调整不同土地所有者边界的,应在各相关权利人协商的基础上重新勘定地界。3)尽量保持村界的完整性。c)权属调整的依据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287号文件(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在土地整理工作中,要切实尊重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合理使用土地。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之前,就应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记工作,各村、社及个人使用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用途,对土地整理区的土地登记进行限制,非特殊情况不得进行土地变更登记。土地整理后,要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使用权,以土地整理前后土地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土地再分配,保证土地质量得到提高。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负责整理的单位应当组织协调各方签订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作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依据。d)权属调整的程序1)成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成员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和项目涉及乡镇的领导为成员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具体指导项目区土地权属的调整工作。2)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并统一进行确权登记主要包括:项目区域的确切边界;宗地的数量、类型、质量;土地权利人类型、数量;原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情况。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完成后,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就现有土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3)调整方案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区国土资源局应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实施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土地整理后的农用地分配,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和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项目区内各村的原有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尽量按照规划的路、渠、沟等或其它明显线状地物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认边界四至,埋设界桩,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可由各村调配。区国土资源局应根据土地分配结果进行权属调整,权属调整工作完成以后,依据国土资发[1995]第184号通知进行权属变更登记与核发土地证书。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整理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
土地整理涉及到土地权属的变更和调整,牵涉到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利益。因此,土地整理必须在“尊重现实、照顾历史、有利生产、有利稳定”的原则下,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确保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利益。1.1.1工程管护a)管理机构项目区建设后,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由于项目区面积较大,且涉及村较多,统一管理有一定的困难。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其它地区的管理经验,项目区采取镇、村的两级管理模式。荣隆镇和龙集镇相应成立管理机构,人员由镇政府各业务部门组成,其职责主要是监督、协调所属各村管理机构。相应项目区涉及各村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涉及各村的工程管护,对于道路、骨干输水渠道等不易分解的工程,由村委会直接具体负责管护,对于农沟渠、梯田等田间工程,由各村组织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其使用维护权发包给有能力实行管护职责的个人或联合体,其费用采取有偿的方式,但收费标准和方式由村委会监督。b)维护管理1)渠道维护渠道过流应注意控制水位,流速和流量,防止流冰或其他,漂浮物冲撞渠坡。严禁任意扒口和拦堵,截水等不法行为。应经常清理灌渠内的堆积物,清除杂草。应尽量减少山洪或坡水进渠,避免渠堤漫溢决口或冲刷淤积。不得在渠沟内设障,或在保护范围内取土挖沙。建筑物与渠道连接处漏水,应及时处理。2)沟道维护不得在沟道内设障,或在保护范围内取土挖沙。建筑物与沟道连接处漏水,应及时处理,已经衬砌的沟道,遭到破坏的,应查明原因及时予以修复。明沟一般要求斗沟2~3年清淤一次,农沟每年清淤一次。3)建筑物维护水工建筑物的干砌石护坡如有塌陷、隆起,应查明原因重新翻砌。勾缝脱落或开裂,应冲净后重新勾缝。干砌石护坡、护底,如有塌陷、隆起、错位,应予以整修。混凝土建筑物的表面应保持清洁完好,发现混凝土裂缝或渗漏,应及时分析产生原因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修补措施。
提灌站应在每年运行结束后及时检修机电设备和站房土建工程,机电设备在灌溉运行期间还应该定期维护,防止设备带病运行。路涵应设标志,标明其载重能力和行车速度,严禁超负荷和超速的车辆通行。
1附件附表:**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量统计表。附图:(1)**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现状图(2)**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规划图(3)**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图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XT 276-2015 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
- 幼儿园新建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初步设计报告50
- 民中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 顺昌县下湖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某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
- 水泥混凝土初步设计报告
- 汶川县城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勘查项目金洞子初步设计报告
-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正文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书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安置区绿化及庭院经济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代可研)
- 某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大雪山苗圃地喷灌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水库灌区初步设计报告
-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某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明景花园住宅小区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