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2.50 KB
- 4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4.1一般地段管道施工技术方案本标段线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整体呈南北走向,线路从中卫首站开始,自北向南依次途经中卫市、中宁县、同心县、海原县、固原市,止于西吉县,途经6县市,线路水平长约268.45Km,实长约285Km。沿线地貌主要以黄土梁峁沟壑、河谷川台为主。本施工方案的一般地段系指平原、河谷、浅丘。现场交桩测量放线现场交桩修筑施工便道、作业带清理管沟开挖防腐管验收布管作业防腐管运输组对焊接焊材验收无损检测不合格返修防腐补口、补伤无损检测补口、补伤材料验收清管、坡口加工焊缝外观检查电火花检测不合格修补管沟回填电火花检测清管、测径、试压连头标志桩埋设地貌恢复水工保护阀室、附属设施安装管沟检验沟下组对焊接施工工序流程图1施工工序流程图
施工准备现场交桩测量放线施工便道修筑、作业带清理管沟开挖、管道下沟运管布管防腐管验收组对焊接焊材验收清管、坡口加工焊缝外观检查无损检测防腐补口、补伤电火花检漏通球清管、测经、试压管沟回填管段连头标志桩埋设恢复地貌不合格返修无损检测补伤电火花捡漏补口、补伤材料验收水工保护阀室、附属设施安装沟上组对焊接施工工序流程图交桩准备工作现场交桩护桩填写原始记录下道工序2线路桩交接2.1工序流程图2.2交桩准备工作2.2.1技术人员及测量工充分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2.2.2参加交接桩的人员准备好所需的车辆、图纸、地图、GPS定位仪、全站仪、RTK和其它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经法定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寻踪仪、通讯设备、记录表式等必要的工具以及现场标志物。2.3现场交桩2.3.1由施工项目部的工艺技术人员、土建施工队技术人员和测量工组成接桩小组,参加由业主和监理组织的由设计单位进行的现场交接桩工作。2.3.2现场交桩时,接收设计单位设置的线路控制桩(包括转角、加密桩)和沿线路设立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基标及与水准基桩相联系的固定水准基桩。2.3.3设计单位所交的线路控制桩应与施工图纸对应交接,两者准确对应,并在控制桩上注明桩号、里程。2.3.4对丢、缺的控制桩和水准基桩由设计单位恢复后方可交桩。交桩后,我方对各桩进行保护,并设置必要的参照物。2.3.5交接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对线路定测资料,线路平、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和现场校对,防止失误。2.3.6详细询问和记录设计已确定的地下障碍物(如光缆、电缆、管道等)的名称、走向、埋深,并用寻踪仪核实准确位置后做出标志。在障碍物两侧各3m处钉桩。2.3.7交桩工作在工程开工前进行。参与交桩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原始记录(依照标准或业主规定的表式),注意观察控制桩周围的地形地貌及特殊性的标记,达到指导放线和施工的目的。3测量放线3.1工序流程图准备工作测量放线钉桩画线与业主委托的其它承包商联系移桩填写记录下道工序3.2准备工作
3.2.1与业主委托的土地协调部门联系,核实管线征地与穿越公路、河流、光缆、地面及地下障碍物、林区、经济作物区等的通过权。3.2.2准备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断面图、测量成果表)、交桩记录以及测量放线记录用表。3.2.3准备完好、精度符合要求并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GPS、RTK、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盘尺、寻踪仪等。3.2.4准备足够的木桩或钢筋桩、记号笔、铁锤等。3.3.5准备放灰线用的铁桶、铁锹等工具以及材料。3.3测量放线3.3.1测放线人员根据交接桩情况、施工图纸对线路弹性敷设、冷弯管、热煨弯头的位置、数量、角度进行详细审核和现场核对,放线的基准点为设计单位交出并经我方接收的控制桩及其它基准点。3.3.2放线的同时,专人持寻踪仪沿线路中心线对全线地下障碍物进行勘察,并与图纸和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进行核对.3.3.3测放线人员根据验收合格的控制桩,测出管道中心线,分别设置以下桩:a)在线路直线段每100米设置一个百米桩;b)河流、沟渠、公路两端设置穿(跨)越标志桩;c)清管站、阀室两端设置标志桩;d)管线类型、规格变化两端设置标志桩;e)防腐结构变化分界处设置变防腐结构桩;f)对于图纸已标明的地下障碍物(管道、电缆、光缆等)和在施工测量放线中(3.3.2)发现的地下障碍物,应进行调查、勘测,并在线路与障碍物交叉范围两端设置标志,在标志上注明地下障碍物类型、埋深和尺寸。g)隐蔽工程、防护工程应设桩和标志。h)在地势起伏较大地段设置加密桩;i)冷弯管、热煨弯头应在曲线起点、终点设桩,并在曲线段设置间距不大于10米的加密桩。A转角θ(施工图已给出)曲率半径R(施工图已给出)切线长T=R*tg(θ/2)矢矩E=R*sec(θ/2)-R弧长HB=R*(θ/2)Л/180°HK=R*θЛ/180°弦长HB=2Rsin(θ/4)HK=2Rsin(θ/2)TBKHθ/2OEθ/43.3.4放线桩可用片状木桩或钢筋(上焊三角铁旗)制作,用油漆或记号笔依照要求分别注明桩的类别、桩号、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挖深、变坡点位置、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度、外矢距、障碍物名称、尺寸、埋深、钢管类型、壁厚及防腐层结构变化参数、起止里程等。3.3.5曲线的测量放线方法3.3.5.1当采用冷弯弯管处理水平或竖向转角时,在曲线的始点(H)、中点(B)、终点(K)曲线上设桩,并注明角度(θ)、曲率半径(R)、切线长(T)和外矢矩(E)。如图示:
a)确定H点(直线段与冷弯管头交点);b)将经纬仪放在H点,找出HA方向(HA┴HO或HA为直线管线延伸),量出长度HA确定A点(HA=Rtg(θ/2));c)将经纬仪转θ/4度,量出HB确定B点;d)再将经纬仪转过θ/4度,量出长度HK,找出K点,即可完成在始点(H)、中点(B)、终点(K)设桩测量放线。3.3.5.2当采用弹性弯曲时采用如下方法放线(如下图)HB1B2BB3BnKK"Aβββθβ"R设计图中已给出弹性敷设管段曲线弯曲半径R(不小于钢管外径的1000倍),中心角度θ,始点H,终点K。a.测量放线计算1)弹性敷设曲线段的分段:选取放线长度(弦长)L(一般L=5~20m),由曲线始端H把总弧长HBK等分为n份,各段与曲线交点分别为B1、B2、B3…Bn。剩余部分的弧长BnK=HBK-nHB1。2)弦长L对应的中心角为β,弦长BnK对应的中心角为β'L/2Rβ'=θ-nβ3)曲线上各点对应于H点的中心角及弦长、偏角(弦切角)点中心角偏角弦长B1ββ/2(∠AHB1)HB1=L(=2Rsin)B22ββ(∠AHB2)HB2=2Rsinβ
B33β3β/2(∠AHB3)HB3=2Rsin……………………Bnnβnβ/2(∠AHBn)HBn=2RsinK'nβ+β'=θθ/2(∠AHK')HK'=2Rsinb.测量放线——将经纬仪放在H点上,找出HA方向(HA⊥HO);——找B1点:将经纬仪从HA方向转过β/2度(偏角角度),截取HB1=L长度,找出B1点;——找B2点:将经纬仪从HB1方向转过β/2度,截取HB2长度,找出B2点;——找B3点:将经纬仪从HB2方向转过β/2度,截取HB3长度,找出B3点;——找Bn点:将经纬仪从HBn-1方向转过β/2度,截取HBn长度,找出Bn点;——找K'点:将经纬仪从HBn方向转过β/2度,截取HK长度,找出K'点;——核对K'点是否与K点重合,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允许偏差±50mm);——将B1、B2、B3、……、Bn、K点用曲线连接即可完成放线工作。3.3.6对于图纸已标明的地下障碍物(管道、电缆、光缆等)和在施工测量中发现的构筑物,应进行调查、勘测,并在线路与障碍物交叉范围两端设置标志,在标志上注明构筑物类型、埋深和尺寸。3.3.7隐蔽工程、防护工程应设桩和标志。3.3.8施工测量放线允许误差应符合以下规定:长度测量误差为1‰;角度测量误差为±2";标高测量误差为±50mm。3.4画线采用白灰或其它鲜明、耐久的材料按线路控制桩和曲线加密桩放出线路中心线和施工占地边界线。3.4.1施工占地(作业带)宽度为28米。一般地段施工作业带断面如下图所示:下层土CABhα≥1m设备表层耕作土28mD
3.4.2遵循保护农田、果林、植被及配套设施,防止水土流失,尽量少占农田、果林的原则,并根据管道覆土层最小厚度、土壤的可松性系数、土壤的休止角、管沟最陡边坡坡度、沟底加宽裕量以及地形地貌、地质的具体情况,尽量减少施工作业带的宽度,施工占地宽度必须经业主或监理同意。在作业带较窄的情况下,开挖管沟时,可将管沟开挖的下层土平摊在作业带的施工便道上并压实。林区或经济作物区段作业带宽度可减小至18m,耕地段作业带宽度是具体情况减至22~26m3.5与业主委托的土地协调部门协作在划线过程中,积极与业主委托的其它承包商联系,共同现场看线,确认沿线情况。3.6移桩管线中心线平移后桩位角平分线ab3#桩4#副桩1#桩1#副桩2#桩#副2桩3#副桩4#桩5#桩5#副桩角平分线aaab在划线完毕,清扫施工作业带之前,将所有管线桩等距平行移至管道组装堆土一侧、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内200㎜的位置,转角桩按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移动。如下图所示:平移放线图注:管线转角为θ时,b=a/sinθ/2,a为平移时的等距离;个别地方移桩(标记)困难时,采用引导法定位,即在控制(转角)桩四周植上四个引导桩,4个引导桩(标记)构成的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为原控制(转角)桩的位置。4施工作业带清理4.1工序流程图准备工作修筑施工便道作业带清理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4.2准备工作4.2.1施工作业带清理前与业主委托的土地协调部门联系,进一步核实征地、施工便道、伴行道路、作业带的赔偿工作和施工作业带附着物及建筑物清理情况。4.2.2扫线工作开始前,组织扫线人员检查放线工作状况,注意检查所放出的线是否顺直完整,所有桩是否已移至到指定位置。4.2.3扫线人员要熟悉本区段内的地质情况,地貌、地面设施、地下构筑物及各种情况,并制定处理措施。4.2.4准备必要的施工机具(如推土机、单斗挖掘机)和材料(如编织袋、涵管、护桩钢管、护坡用料、爆药等)。4.3施工便道修筑4.3.1施工作业带与现有道路连通的施工便道的修筑:4.3.1.1修筑前,要将拟建的施工便道的位置、宽度、长度、修筑方案等报请业主或监理批准。施工便道的修筑方案见《施工便道修筑施工技术方案》。4.3.1.2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道路和平坦地段进行拓宽,堆填、垫平、压实。4.3.1.3行车道路面宽4米,路肩宽0.5米,正常路基宽度为5米,有错车道时路基宽度为7.5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8米,转弯处路面宽度10米
。特殊地段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准。4.3.1.4下路处,采取堆填使施工便道与公路平缓过渡接通,以保证不损坏原有道路的路肩。施工便道(包括施工作业带)与沟渠交叉时要设置涵管,以不影响排水和农业生产,如下图所示:4.3.1.5桥梁加固,利用现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遇有需加固桥梁时,采取加固措施如下图所示:4.3.2施工作业带内的施工便道修筑时,要作到:a)平行于管沟、且位于现有道路的一侧;b)施工便道每2公里设一会车处,弯道和会车处的路面宽度应大于7.5米,弯道的转弯半径大于18米。4.3.3施工便道应平坦,并具有足够的承压强度,保证施工机具的行驶安全。4.3.4施工便道通过埋深较浅的地下障碍物时,应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措施。4.3.5施工便道修筑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为洪水、滑坡等)的影响。4.3.6修筑形式4.3.6.1一般地段将作业带内的施工便道推平压实即可。4.3.6.2沿山腰盘旋敷设管道时:采用沟下组对焊接时,作业带内的施工便道如下图所示:
4.3.6.3石方地段的施工便道施工:采用松动爆破或定向爆破--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风枪钻孔浅眼爆破,深孔爆破及药壶爆破三结合的方法进行爆破,开凿施工便道。具体见《特殊地段管沟开挖、回填及地貌恢复施工技术方案》。4.4施工作业带清理4.4.1严格将施工作业带的宽度(即临时占地宽度)控制在允许的宽度范围内(见3.4),不得随意超宽。4.4.2施工作业带清理时,将沟、坎、陡坡等预以平整,设置好必要的过水管。作业带必须保证施工及机械顺利进行及通过。4.4.3施工作业带修筑形式对于一般地段,采取用推土机推平,用机械压实的方法修筑,以能保证施工。填方4.4.3.1横坡地段:依据地形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挖方挖方挖方填方砌筑挡墙4.4.3.2在纵坡梯田、台地地段,用推土机堆填修筑。如图所示:4.4.3.3在山梁、狭窄的山背地段,采用堆码砂袋,填土堆砂袋堡坎,砌石等措施加宽山脊,如下图所示:4.4.3.4需劈(削)山段,如下图所示,将原有道路加宽。4.4.4施工作业带要与标桩的路线完全一致;施工作业带扫线之后要恢复管道中心标桩(或平移桩),并注明变壁厚管的位置、转角的角度、防腐层变化、特殊地段的起止点等。4.5安全措施4.5.1大型施工机具与架空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满足规范的要求(见6.8.9)。4.5.2大型施工机具(如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不得带故障作业,发现异常要及时修理。4.5.3在斜坡地带作业时,应有良好的锚固措施,防止倾覆、侧滑。4.5.4雨季施工应注意防洪,炎热季节注意防署和设备防晒。4.5.5
在山地、山涧等地段,要与作业带清理,施工便道修筑同步作好防崩塌、滑坡、滚石等的防范措施。4.5.6爆破作业要按爆破操作规程要求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林区为保护作物,不宜进行爆破作业,否则要采取保护措施(如浅眼爆破、松动爆破、加遮挡物等)。4.5.7临时停车场应平坦,车辆、设备摆放整齐,间距合理、停置方向应合理,便于紧急情况时移动。无论工间休息或夜晚停车,设备要有人看管,防止被盗、破坏。5管沟开挖5.1工序流程图准备工作→下发开挖通知单→验桩及核对→正式开挖→管沟检查验收→填写施工验收记录→下道工序5.2施工准备工作5.2.1落实管沟开挖劳动组织(爆破应由有爆破资质的单位承担,爆破安全员、炸药押运员、保管员要持证上岗)。准备管沟开挖所需的设备(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工具、爆破用炸药等。5.2.2根据工期计划、管材供应计划、特殊地段管沟开挖与其它工序的衔接等情况,制订周密的管沟开挖计划,报业主或监理批准后方可实施。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a)合同规定的工期计划;b)业主提供的防腐成品管供应计划;c)各类地质状况和地貌的管沟开挖最佳施工期;d)特殊地段管沟开挖与管道单管下沟、组装、焊接、回填工序的衔接要求;e)管沟开挖与施工作业相结合的最佳方案。5.2.3根据已批准的管沟开挖计划,向土石方作业队发出每段管沟开挖通知单,并派专人进行协调和指导,管沟开挖通知单包括以下内容:a)施工区间、进度和设计要求;b)管沟深度、沟底宽度及管沟边坡比的要求(应符合5.4.1的要求,并附断面图)。c)管沟开挖的弃土方位和堆放要求以及暂留不开挖段的位置。d)地面沟渠、障碍物、地下构筑物位置及保护处理要求。e)管道控制桩及各类标志桩的保护要求。f)特殊地段及深度超过5米的管沟开挖尺寸、试验步骤和方法。5.2.4编制详细的爆破施工方案,并报业主或监理批准。5.2.5土石方作业队在管沟开挖前根据上述要求,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并作好安全、环保教育。5.3验桩和核对管沟开挖前,由监理、焊接作业队、土石方作业队共同依据设计图纸和管沟开挖通知单对开挖段所有标志桩(包括平移的桩)、管线中心灰线、管沟边界灰线、地下构筑物等进行现场验收和核对,确认无误后,在管沟开挖通知单上联合签字。5.4管沟开挖5.4.1一般规定5.4.1.1管沟开挖的深度管顶基本埋深不小于1.2m,并不小于当地最大冻土深度。石方段管沟开挖须超挖0.2m,管顶覆细土达0.3m后再以原状土回填;回填土需填至超过自然地面至少0.3m。5.4.1.2管沟开挖的边坡坡度、沟底宽度符合设计规定。在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a)管沟边坡坡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力学性能和管沟开挖深度确定。深度在5m
以内(不加支撑)管沟最陡边坡的坡度可按下表确定。深度在5m以内管沟最陡边坡坡度土壤类别最陡边坡坡度坡顶无载荷坡顶有静载荷坡顶有动载荷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中密的碎石类土(填充物为沙土)1:0.751:1.001:1.25硬塑的粉土1:0.671:0.751:1.00中密的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硬塑的粉质粘土、粘土1:0.331:0.501:0.67老黄土1:0.101:0.251:0.33软土(经井点降水)1:1.00____________硬质岩1:01:01:0注:静载荷系指堆土或堆料等,动载荷系指有机械挖土、吊管机和推土机作业。b)深度超过5m的管沟边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边坡适当放缓,加支撑或采取阶梯式开挖措施;c)管沟沟底宽度应根据管道外径、开挖方式、组装焊接工艺及工程地质等因素确定。深度在5m以内的管沟沟底宽度应按下式确定:B=Dm+K式中B——沟底宽度(m);Dm——钢管的结构外径(包括防腐、保温层的厚度)(m);K——沟底加宽裕量(m);按下表取值。沟底加宽裕量K值(m)条件因素沟下焊条电弧焊接沟下半自动焊焊接处管沟沟下焊接弯头、弯管及碰口处管沟土质管沟岩石爆破管沟沟中有水沟中无水K值沟深3m以内1.00.80.91.62.0沟深3~5m1.21.01.11.62.0注:沟下焊弯头、弯管、碰口,以及半自动焊接处的管沟加宽范围为工作点两边各1m。d)深度超过5m的管沟,沟底宽度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做试验选取。e)侧向斜坡地段的管沟深度(H),应按管沟横断面的低侧深度。如图所示:5.4.1.3
管沟开挖的弃土堆置在施工作业带的远离公路侧,施工作业的便道设置在靠近公路侧。5.4.1.4直管段管沟应保证顺直畅通,曲段管沟应保证圆滑过渡,无凸凹和折线,并保证设计要求的曲率半径。5.4.1.5在保证管道埋深前提下,当管道与电力、通讯电缆、管道等交叉时,与其垂直净距不小于设计规定值。5.4.1.6有与管沟交叉的沟渠和地下设施(含电力、通讯电缆、管道等)时,应与其管理部门协商议定开挖方案,并应在其监督下进行人工管沟开挖。5.4.2管沟开挖5.4.2.1管沟开挖前沿管道中心线放出管沟边线,以便于施工。5.4.2.2在耕作区开挖管沟时,应将表层耕作土与下层土分别堆放,表层耕作土靠近边界线,下层土靠近管沟侧堆放。对于耕植土较薄的地段,还要采取用编织袋装土的办法收集耕植土。5.4.2.3管沟开挖堆土距沟边至少1m以上。5.4.2.4在山前区平原地段,要防止洪水对管沟的冲刷。开挖管沟时要结合中短期天气预报,每段长度不宜超过1.5km。单管下沟、组焊、补口、稳管、回填等工序紧密结合,尽量缩短施工周期。5.4.2.5开挖管沟中,一旦发现文物要保护好现场,并向当地政府报告。5.4.2.6有地下障碍时(见3.3.3的f),障碍物两侧3米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5.5管沟开挖方法5.5.1一般土质地段,采用机械开挖。湿陷性软土地段、地下水位小于沟深地段及深度超过5m的管沟坡比,可根据相邻工序的施工方案,采用明渠排水、井点降水、管沟加支撑等方法。5.5.2地下水位高于管沟底以及沟深超过5m时,管沟开挖要采取强制排水、降水、管沟放台阶、管沟加支撑、湿地机械开挖等措施,并与单管下沟、组焊紧密结合。5.5.2.1明沟降水:管沟开挖过程中,用潜水泵配合排水,边开挖边排除沟内渗水。管沟完成一段后(30米左右)后,在沟底的一侧挖排水沟,每隔30米挖一集水坑,用潜水泵连续抽排水。直至管线下沟,稳管或回填,确保管线稳定后,方可停止抽排水。如下图所示:5.5.2.2井点降水:根据管沟深度要求、地下水位范围、土壤渗透系数等进行降水计算(井深、井径、滤管长度、井距),设置降水井,如下图所示,将水位降至低于管沟沟底以下。5.5.2.3管沟加支撑:在管沟两侧钉入钢管(木)桩,桩间距比竹跳板长度小150~200mm,镶嵌竹跳板,跳板外侧用编织袋装土填实(如图所示)
#############装土编织袋竹跳板钢管(木)桩5.5.2.4采用边坡放台阶的方式进行管沟开挖。5.5.3石方段:采用松动爆破、光面爆破后,机械加人工清理成沟,沟底深度加深0.2米。5.6管沟开挖检查验收管沟开挖完毕,土石方作业队要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综合作业队和焊接作业队提交管沟验收申请,监理、综合作业队和焊接作业队收到申请后及时组织验收,填写施工验收记录,办理交接手续。管沟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合格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管沟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表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合格标准外观全部观察检查施工记录直线段管沟顺直,曲线段圆滑过渡;沟壁和沟底平整,无沟坎阶梯,无锐器物;沟内无塌方、无杂物、转角符合设计要求管沟中心线偏移每千米不少于5处用经纬仪检查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沟底宽度全部用尺检查允许偏差为±100mm沟底标高每千米不少于5处用水准仪检查允许偏差为+50mm-100mm变坡点位移全部用尺检查允许偏差应小于1000mm5.7管沟开挖安全要求5.7.1管沟开挖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环保及地下构筑物保护措施,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5.7.2交叉作业及石方爆破时,沿途设警戒人员,各主要路口应设警示牌、设专人看护,对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设施应事前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并征得同意后方可实施爆破作业,爆破作业由取得相应资质的人员实施。5.7.3开挖管沟由实验确定边坡比,以免发生塌方事故。开挖过程中如遇地下管道、电缆以及不能辩别的物品时,应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后方准施工。5.7.4管沟开挖作业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准掏洞。挖出的土方应堆在堆土侧,距沟边不少于1m。5.7.5雨后及解冻后开挖管沟时,必须仔细检查沟壁,如发现裂纹等不正常情况,应采取加支撑、放台阶加固措施,在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准施工,非工作人员不准在沟内停留。5.7.6在靠近道路、河流、居民密集区等地带开挖管沟时,应设置隔离屏障及昼夜醒目标志(如警告牌、信号灯、警示物等),并征得有关部门的施工许可。
5.7.7大型施工机具与架空空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满足规范的要求(见6.8.9)。6防腐管运输6.1工序流程图运输方案及报批防腐管交接交接记录公路运输临时堆管场交接施工交接记录下道工序6.2运输方案防腐管、管件(含设备和材料例如焊材、补口补伤材料、绝缘接头等)在运输前要编制运输方案,并报监理批准后实施。运输方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物资的类型(分别按防腐管、设备、管件、焊接材料)及其对应的运输车辆、机具;b)物资的装、卸要求和措施;c)物资的装车要求和措施;d)运输路线以及沿途的交通条件;e)运输过程中的物资保护措施;f)物资运输的安全措施;g)物资交接验收要求和记录。6.3防腐管在转运站交接6.3.1材料责任师(或提料员)与业主或监理共同逐根检查验收防腐管的钢管类型、规格、数量、管子及防腐层质量情况及钢管、防腐层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6.3.2检查验收项目如下:a)防腐管的根数、钢管规格、防腐等级,防腐层的耐温性;b)标识核对:检查防腐管防腐层和钢管的标识(产品标识应包括:钢管规格、钢管出厂编号、防腐层结构、型号、防腐等级、防腐管出厂编号、防腐层耐温性、执行标准、制造厂名、生产日期)并与质量证明书、合格证(产品合格证应包括:制造厂名及厂址、产品名称、防腐层结构、防腐层等级、防腐层厚度、防腐层耐温性及检验员编号等)进行核对,标识与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必须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c)防腐层外观:内、外防腐层完整、光洁、无刮伤、损坏;内防腐层距管端和外防腐层距管端的距离(未做防腐部分)符合设计要求;外防腐的端头有≤30度倒角;d)每根管两端应有保护圈或防护盖帽,拆除保护圈后,按下表检查:防腐管端部检查表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合格标准1防腐管管端未防腐的内外表面观察检查无裂纹、结疤、折叠、损伤和划痕2螺旋、直缝防腐管距管端100毫米范围内外径允许偏差用尺检查+2.0mm-0.53防腐层端部内外涂层观察检查防腐层粘结牢固,无翘曲4管口端部150mm±5mm范围内外表面焊缝余高观察检查焊缝余高为零,且与母材圆滑过度,相邻管件表面磨削后的剩余壁厚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5%5螺旋、直缝防腐管距管端100mm范围内圆度用尺检查≤0.6%D注1:D-钢管外径
6.3.3根据业主或监理规定的比例进行防腐层的厚度,电火花检漏,粘接强度的抽查。6.3.4检验合格的管子要填写交接记录。对有缺陷的管子予以挑出并留厂返修,装车方不予接管。6.4管子装卸6.4.1防腐管装卸使用专用尾钩,尾钩与管子接触面应加有与管子弧度相同的铝垫,不得使管体和管端产生任何损坏。6.4.2吊装管子时,钢管与吊绳的夹角不小于30°。当吊车扒杆伸出高度受周围环境限制时,必须采用“扁担”(下图)吊管,以保证钢管与吊绳的夹角大于30°。6.4.3吊装时有专人指挥,管子两端设晃绳以保证管子平稳,卸放位置准确。6.4.4起吊和卸管轻起轻放,避免管子与其它物体或管子之间相互碰撞,严禁使用撬、滚、滑的方法卸车。6.4.5捆扎用具采用钢丝绳外套厚度不小于7mm的胶管(胶管内层含线或布)或采用尼龙绳,对管子捆扎沿管子长度方向不少于2道,绳子与管子接触部位加橡胶板或其它软材料衬垫。6.4.6钢管装车高度(层数)不超2层。6.4.7拉运管子时,每根管子上包裹3条宽度为100mm、厚度为20mm橡胶圈。6.5防腐管公路运输6.5.1采用长度适当的车辆进行管子的运输,管子超出车长部分不得超过2m,在车箱(板)与驾驶室之间有止推档板(不低于1400mm)。6.5.2根据现场用管情况统一作出管子运输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拉运,每次拉运每车只拉运同一种类型、规格及防腐等级、耐温等级的管子。6.5.3运管车应有运管专用支架,支架与管子接触面宽度200毫米,并垫厚度不小于20毫米的橡胶板。运管车以车箱长(L)12米的半挂车为主。专用支架见下图6.5.4热弯弯头拉运时要制作专用支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根据热弯弯头的角度(两端各有0.5~1m直管段),计算弯头外形尺寸(下图AB、AD),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BADC管径/㎜弯头角度/°直管段长/㎜曲率半径/㎜AB/㎜AD/㎜拉运装车方法φ1016661000600087682433a)水平φ101675500600087062440a)水平φ1016801000600098882930b)直立φ101680500600091222608b)直立φ10169010006000106063318c)直立φ101690500600099002965b)直立按弯头不同外形尺寸分别采用以下运输方式:a)对于两端直管段为1米的660以下和两端直管段为0.5米的750以下的弯头,将弯头水平放在6.5.3专用支架上拉运,,但要在每个横木间加一道方木并垫上20毫米厚橡胶板,使其支撑间距减小1/2,如下图所示b)对于两端直管段为1米的660~80°和两端直管段为0.5米的750~90°
的弯头,拉运时将超宽,采用专用支架(示意图如下)立放拉运:1)由于弯头底部是点接触,故需加δ=30橡胶板(图中2)。2)拉运不同角度的弯头时,可调节两支承架之间的距离,并用支承架拉杆相互固定。3)为保证园弧形托板与弯头形成面接触,以承受弯头重量、托架可调角度(用正、反螺纹丝杆调节)如下图所示。不同弯头支承架高度用制作不同高度的支承架“板橙”(角钢制组合件)来调节,为保护弯头防腐层,在弯头之间,弯头与支架之间、弯头与托板之间相接触部位,均垫δ=20橡胶板。c)对于拉运两端直管段为1米的800以上的弯头(既超宽又超高)时,此时将车底板开一长5.0米、宽1.1米的孔洞,使弯头底部伸入车板下部(如下图所示)此时可减低拉运高度0.5米。
6.5.5管子装车层数为2层,并采用封车带对管子捆扎(沿管子长度方向不少于2道)。6.6钢管堆放6.6.1管子运抵现场后,安装队对运抵现场的防腐管逐根检查验收,并与运输队办理交接手续,对不合格或损坏的管子由责任方(防腐管接收人或运输人)负责。6.6.2防腐管现场堆放时,选择在非耕作区、地势平坦、远离架空线路、方便施工的地方(堆管尽量靠近管线,管堆之间距离不宜超过500m),堆放场地要压实,保持1%-2%坡度,并设有排水沟,场地内不得有积水,石块等,堆放场道路应作硬化处理。6.6.3管子不允许与地面接触,管子与地面的最小距离为0.2m,管子堆放底部管墩采用砂袋或填充软质物的纺织袋,管墩至管端距离为1.2米~1.8米,管墩支撑至少3道,均匀对称配置,管墩与管子的接触宽度不少于400㎜。6.6.4管子堆放按钢管的防腐等级和壁厚分别码放,不得混堆放,必要时要作出标记,堆管高度不得超过3层。6.6.5对于山区、河谷地的堆管场地选在不致于被山水冲刷的地方,堆管场有一定的坡度(1%-2%),四周设有排水沟,管堆边缘、管端采取支垫、打掩、设置木桩等措施,防止管子的滚落、滑管。6.6.7防腐管运抵现场后,露天堆放不应超过3个月。否则应采取庶盖等保护措施。6.7钢管运输线路及运具6.7.1运输线路:由于地形地貌以及交通条件复杂,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钢管运输采取以下几种步骤(线路)b—1c—1施工作业带布管堆放场业主设置的转运站的堆放场干线公路边临时堆放场a—1a—2a—3b—26.7.1.1用管子拖车、半挂汽车将钢管由业主设置的转运站经由国道、省道运至施工作业带(a—1线路)、干线公路路边堆放场(a—2线路)或靠近作业带的临时堆放场(a—3线路)。6.7.1.2用半挂汽车、胶轮拖拉机、简易运管小车将钢管由干线公路路边堆放场经由县、乡级道路、施工便道运至施工作业带(b—1线路)或靠近作业带的临时堆放场(b—2线路)。6.7.1.3用吊管机、拖拉机拖拉运管小车等将钢管由临时堆放场经由施工便道、索道等运至施工作业带(c—1线路)。
临时堆放场为靠近施工作业带的较小堆放场。干线公路路边堆放场为较大规模的堆放场,其规模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以及转运站到管和集存量而定。6.7.1.4运至施工作业带的钢管尽量与布管工序相结合,即尽可能作到随卸车随布管。6.7.2几种运管机具除专用管子拖车、半挂汽车等专用运输车轮外,适用于C-1运输线路的机具有以下几种:a)轨道小车:见7.3.7.2b)运管小车:可用拖拉机牵引运管小车(示意图如下)上托盘与车架支承盘之间用中心轴连接,相互间可相对旋转和锁紧(遇有弯道时可使其旋转后通过,直线行走时锁紧)。6.8管材运输及堆放安全要求6.8.1所有车辆、设备应保证处于完好状态,不得带故障作业。由施工项目部调度长组织对车辆状态及车辆专用支架、衬垫、绑绳等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的车辆、发放准运证后才能承担运管任务。6.8.2运管子时严禁超高(见6.4.6和6.5.4),装车时管下应垫稳,全车捆牢后方可起运。6.8.3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运管车辆应中速行驶,避免急刹车,以防止管子移动移位伤人。6.8.4运管车辆只能在现有的道路或已平整压实的施工便道上行驶,不允许随意在无路地段行驶。6.8.5管子运抵现场,应选择远离架空电力线、地势平坦的场地堆放,管堆底层应掩牢,靠近村镇、路口或可能有人攀登的现场,设置“禁止攀登”、“管堆危险”等警告标志。6.8.6集中的管子贮存地设围栏和警卫。6.8.7集中贮存管子时,应根据不同的管规格、防腐等级、防腐层耐温等级分类堆放,堆与堆之间留出必要的通道,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5m,管子堆放不超过3层,管垛必须掩牢,上层管子必须整根落入下层两管之间凹处以防止滚动。6.8.8在管堆上吊运管子时,必须自上而下一层层吊,严禁从下层抽吊。6.8.9所有施工机具和设备在行车、吊装、装卸过程中,其任何部位与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要求施工机具和设备与架空电力线路安全距离电力线路电压(kv)<11-3560110220330n安全距离(m)>1.5>3>5.1>5.6>6.7>7.8>0.01(n-50)+56.8.10
根据施工运行计划在开工前向业主提交各阶段管材需求计划,每月根据现场管材剩余量情况以及机组施工能力向业主提交下月管材需求计划,建立施工现场、管材运输、施工管理部、采办部和管材中转站之间的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当施工运行计划调整时,提前将调整后的管材需求计划报业主。7布管下道工序准备工作布管作业布管检查填写记录7.1工序流程图7.2布管准备7.2.1参加布管的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要熟悉布管区段的设计图纸,明确控制桩位置,不同类型管子布管前存放位置及应该布管位置,作好技术交底工作。7.2.2布管人员应了解沿线道路以及施工作业带地形地貌情况。7.2.3采用沟下布管、组对、焊接时,布管前组织对管沟再一次的检查(见5.6),确认完全符合要求且已清理、办理了交接手续后方可进行布管作业。7.2.4布管人员服从调度计划安排,使布管与组装工序相配合,以合理安排施工。7.2.5布管用的吊管机、吊车、拖拉机等设备状况完好。7.2.6为保证安全和保护管口,当采用管端形式吊管时,要采用专用吊杠和尾钓,以保证钢丝绳与管子夹角大于30°(见6.4.2)。吊管用的尼龙吊带符合要求并完好。7.3布管作业7.3.1本标段一般地段施工作业带宽度28m,地势起伏的浅丘地段优先采用沟下布管、组对、焊接的施工方式;地势平坦地段分别采用沟上布管、组对、焊接、补口后吊管机下沟的施工方式。7.3.2结合中短期天气预报,布管作业与管道组焊控制在2天以内,雨季时应与管道组焊紧密结合,随布随焊。7.3.3布管要求:a)按设计图纸要求的管子类型、壁厚、防腐层类型、防腐耐温性等级进行布管,使布管准确有序,不布错一根管子(布管分界点的误差不超过6m)。b)选配管口:布管时逐根测量管口周长,进行管口的匹配和记录,并在钢管防腐层上进行现场编号;c)布管前,测量单管长度并在每根钢管长度方向上划出平分线。7.3.4布管前,先测量单管长度并进行登记,在布管中心线上打好管墩,每根管子下面设置一个管墩,钢管放在管墩上,钢管下表面与地面距离为0.5~0.7米,为了确保管墩位置正确、管墩的施工应与布管同步进行。管墩采用装填软土的编织袋或草袋垒筑,管墩要确保稳固、安全。布管中心线7.3.5布好的管子首尾衔接,相邻两管口呈锯齿形分开(如下图——管口在沟下首尾留A=100mm左右距离;管口在沟上首尾留A=1000mm左右距离)。布管的间距与管长保持基本一致。布管时,每15—20根管核对一次距离,发现过疏或过密应及时调整。A7.3.6在坡地布管时,要注意管子的稳固性,支承墩宽度要加大,管子摆放平整,坡度超过5度时应在下坡的部位设置支挡物,坡度大于15°时应停止布管,组装时随用随布。7.3.7在吊管和放置过程中,应轻起轻落,管子吊起时,应在空中保持水平,不得斜拉歪吊,管子不得在地上拖拉。吊运时注意不碰撞起吊设备、管沟、其它管子及周围物体。7.3.8布管方式
7.3.8.1采用吊管机进行布管a)从施工作业带的堆管场用吊管机取管、运管、布管;b)用吊管机直接卸管、布管。7.3.8.2当受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林区、经济作物等因素限制,施工作业带较窄,管沟开挖后施工作业带内的施工便道无法使吊管机时,采用轨道小车沟下布管作业,布管、组对、焊接同时连续进行。a)轨道小车布管:设置轨道,用卷扬机(或拖拉机、吊管机)牵引轨道小车布管,四木搭、导链吊管,因地制宜地采用内对口器或外对口器组对、半自动焊或焊条电弧焊焊接。示意图如下:——轨道:轨道选用24#轻轨,轨道下铺设150×150×1000枕木,轨距600毫米(轨距用轨距杆校正),枕木间距650毫米。轨道铺设见下图。——轨道小车:轨道小车如下图所示,在钢管与小车之间铺设δ=15毫米橡胶板。已焊管线管堆滑轮卷扬机自然地面——布管、组对、焊接如下图所示。
管沟沟底已焊管线管堆b)运管小车布管:用运管小车(见6.7.2)运管布管形式同轨道小车。7.3.9与布管同步按布管顺序做好布管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单管的钢管类型、规格(外径、壁厚、长度),钢管编号、防腐层编号、防腐层等级、防腐层耐温等级等。7.4布管检查7.4.1对每个布管段,布管后要由技术人员组织对所布钢管进行实地核对,核对管子类型、壁厚、防腐层等级、防腐层耐温(常温、高温)、管子摆放位置、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是否与布管原始记录一致,以及所布管子支撑是否稳固,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7.4.2布管检查后,填写《布管检查记录》,并签字确认。7.5布管安全要求7.5.1布管时吊管设备应距已挖好的管沟平行距离3m以外行进或停置,防止管沟塌方损坏设备和伤人。7.5.2吊管机吊管行走时,要有专人牵引钢管,以保护好管子,并防止发生安全事故。7.5.3布管时,设备应避开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见6.8.9)。空载行走时,吊杆收回原位,以免发生碰撞事故。7.5.4施工中管墩充填物必须坚实牢固。8清理管口和坡口加工8.1施工工序流程图准备工作清管登记检查修理坡口加工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8.2准备工作8.2.1清口人员熟悉清理管口的下列要求a)管内无任何杂质和灰尘;b)管端内、外50毫米范围内无油污和其它污物;c)管端内、外15毫米范围内管口完好无任何损伤、无锈蚀、毛剌等。d)检查管端10毫米范围内原钢管的焊缝余高打磨掉,并平缓过渡。8.2.2准备好清理管口的器材、工具,如汽油、棉纱、灰板、锉刀、角式磨光机、电动钢刷、磁力火焰自动切割机等。8.3清管8.3.1测量管周长,作好组对级配。8.3.2用自制清管器(见下图---用φ14钢筋组焊,两端圆环上缠绕δ=30的聚氨酯泡沫条,泡沫条宽度80~100㎜。)用人力清除管内杂物、灰尘。当管内万一有泥污和杂物难以清除时,应换好干净的软底鞋(如解放鞋、球鞋)进入管内,用棉纱、笤帚将管内清扫干净。沟下布管时,单根钢管下构前,就要做好清管工作。8.3.3用棉纱、汽油、纱布清除管端内、外50mm内的油污,用角式磨光机修磨坡口及用电动钢刷清除管口内、外15mm范围内的铁锈、污垢。
8.3.4清管速度不宜过快,应和组对管口相距不超过5根管。8.4检查和修理坡口质量的检查:a)端坡口不得有机械加工形成的内卷边。b)查坡口尺寸:坡口角度、钝边高度应符合业主《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当发现坡口有内卷边、坡口尺寸不符合规定时,要用角向磨光机、挫刀等工具对坡口进行修理,使其符合《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8.5坡口加工当坡口需加工(例如坡口不合格、不符合焊接工艺、连头焊接等)时,应用磁力火焰自动切割机、角向磨光机、挫刀等进行坡口加工,加工质量符合业主《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全自动机组坡口采用专用坡口机按照相应的焊接工艺要求进行加工8.6施工安全规定8.6.1工作前检查工具设备,确认安全后方准作业。8.6.2搬运氧气瓶、乙炔气瓶时,每个瓶上应有二个防震胶圈,严禁摔、碰、撞击,乙炔气瓶必须垂直立放。8.6.3氧气管、乙炔气管的封闭必须严密,不得用紫铜材质的接管连接乙炔管。8.6.4气瓶距明火距离不小于10m。
8.6.5不得使用有故障的焊具、割具。8.6.6进入管内清管,必须戴好口罩,并有人监护。填写施工检查记录下道工序准备工序组对预热焊接保温缓冷焊后检验9管道组对、焊口预热、焊接9.1工序流程9.2准备工作9.2.1人员准备9.2.1.1从参加过西气东输二线(西段)、西气东输二线(东段)等大型油气长输管道施工的焊工中优选焊工,并进行再次严格培训,经审定考试和业主组织的上岗认定考试合格,做到持证上岗。9.2.1.2由具有扎实的焊接理论知识和丰富施工实践经验的焊接工程师担任本工程的焊接责任工程师,并在焊接机组设置焊接技术员、质检员。9.2.1.3工程施工前由焊接技术人员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以及其它相关的焊接技术标准的要求,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包括主线路焊接、连头焊接、缺陷修补的焊接工艺指导书)并报请监理及业主批准,并对焊工进行认真的技术交底。9.2.2焊接设备的准备9.2.2.1本工程采用的多功能直流弧焊机以及辅助焊接设备(如送丝机等),在焊接前需经检测,性能参数稳定,调节灵活,均要能满足焊接工艺要求,设备的安全防护、指示仪表、开关位置和极性等符合要求,整机(动力部分、焊接部分)处于完好状态,并经监理逐台确认后方可投入本工程焊接。9.2.2.2制作焊机地线专用卡具,使之能将地线与钢管表面接触牢固,避免产生电弧伤及母材。9.2.2.3其它焊接设施及工具,例如对口器、焊条烘干箱、温湿度仪、风速仪、测温仪、焊接检验尺等均须符合要求(完好,计量器具量程、精度符合监测要求且均在检定周期内)。9.2.3焊材的要求9.2.3.1本工程采用的焊接材料的种类、型号、牌号、规格、质量严格符合《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相关标准的要求。保护气体纯度、干燥度、流量在规定的范围之内,CO2纯度>99.5%,含水量<0.005%。CO2气使用前要倒置气瓶排水。9.2.3.2焊材按批进行验收,包装完好无损、标识清晰,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和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合格证上的批号必须与焊材实物上的批号相一致,否则应拒绝接收与使用。9.2.3.3焊材存放在固定库房或活动库房内,库房的温度大于50C,相对湿度小于60%。焊材要按类型、牌号、规格进行存放,摆放要按规定垫高和离墙(≥300㎜)。搬运时要轻拿轻放。9.2.3.4焊接材料的保管和发放有专人负责,并填写好焊接材料的烘干、发放、回收记录。按规定(见9.2.3.8)用量领取焊条,以避免剩余焊条重复烘干两次以上。9.2.3.5焊条使用前应按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烘干,说明书规定不明确的应参照下列要求执行:a)低氢型下向焊条烘干温度350℃~400℃,恒温时间为1~2h;b)纤维素型焊条在包装不好或受潮的情况下应烘干,烘干温度为80~100℃,恒温时间为0.5~1h。
c)低氢型上向焊条烘干温度为350℃~450℃,恒温时间为1~2h。9.2.3.6焊条烘干应设专人负责,并作好详细的烘干记录。9.2.3.7经烘干的低氢型焊条,应存入温度在100℃~150℃的恒温箱内。9.2.3.8现场使用的低氢型焊条应存放在性能良好的保温筒内。当环境相对湿度大于80%,限领两小时的使用量;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80%,限领四个小时的使用量。9.2.3.9焊条在领用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放在保温筒内。不同牌号、不同规格的焊条严禁放在同一个保温筒内,以免焊工错用。9.2.3.10当天末用完的焊条应回收存放。焊条重新烘干后首先使用,重新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每根焊条宜连续焊完,电焊工应尽量避免断弧现象的发生。9.2.3.11焊条如有偏心度大、药皮裂纹、脱落等影响焊接质量的现象,不得用于焊接。9.2.4管口准备9.2.4.1管端坡口的加工一般采用机加工,特殊情况下采用氧乙炔切割加工,但必须用动力砂轮机将坡口修磨均匀、光滑。9.2.4.2对接接头的坡口形式、坡口角度、钝边、根部间隙、对口错边量应符合《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若管线出现相隔一个级别组焊时,应在中间需设置过渡管段;当壁厚相差过大时,按下图的方法进行坡口的过渡加工(壁厚的管段加工内坡口)。9.2.4.3焊口组对采用内对器。在无法采用内对口器时,可采用外对器。组对时两相邻管段原有焊缝在对口处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100mm。9.2.4.4被焊表面应均匀、光滑,不得有起鳞、磨损、铁锈、污垢、油脂、油漆和其它影响焊接质量的有害物质。管内外表面坡口两侧15mm范围以内应清理至显出金属光泽。9.2.4.5检查钢管厂对钢管端部10mm范围内余高打磨情况,打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当有问题时,应经监理同意后予以修理。9.2.5每个施工现场环境测试仪器的准备:温湿度计1块/机组风速仪1个/机组班9.2.6作业空间9.2.6.1采用半自动焊及手工焊焊接时,沟上焊接作业空间应大于400mm。9.2.6.2采用沟下焊接作业,作业空间应保证管壁距沟壁不小于0.8m,管壁距沟底不小于0.5m。以确保焊工操作方便和安全。9.2.6.3沟下焊接时采用沟箱保护防止管沟塌方造成人员伤亡。沟箱采用槽钢做框架和δ=3mm的铁板制成,为了运输方便槽钢间采用螺丝连接。此沟箱同时也可代替防风棚。每个沟箱用料为18#槽钢35m,∠75角钢10m,δ=3mm铁板27m2;共需此类沟箱32个。具体见下图:
9.3对口组装9.3.1对口(包括弹性敷设的管段)采用内对口器(对内对口器的行走胶轮的完好要经常性的检查,以免造成对内防腐层的损坏)。无法采用内对口器时(如碰死口和弯头处等处)采用外对口器。9.3.2对口前核对钢管类型、壁厚、防腐结构和耐温等级。检查清口工序管口清理的质量,检查坡口的型式、角度及各部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进行修磨,使之符合规定要求。9.3.3检查施工作业带、管沟是否平整、顺畅。9.3.4对口时采用尼龙吊带(宽度大于200mm)作为吊具。当用吊管机时,尼龙吊带放在管长的中心线处;当用四木搭时,需用两根尼龙吊带,分别放在钢管的两端。9.3.5管口如有错边,应使错边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圆周上,且错边量符合规定,严禁用锤击方法强行管口组对。完成根焊后,禁止校正接口的错边量。9.3.6管口组对应和符合下表的规定。管口组对规定序号检查项目规定要求1坡口符合“焊接工艺指导书”要求2管内清洁无污物3管口清理(10mm范围内)和修口管口完好无损,无铁锈、油污、油漆、毛刺4管端螺旋焊缝或直缝余高打磨端部10mm范围焊缝余高打磨掉,并平缓过渡5两管口螺纹焊缝或直缝间距错开间距不小于100mm弧长6错口和错口校正要求当壁厚14mm<t≤17mm时,不大于2mm; 当壁厚17mm<t≤21mm时,不大于2.2mm; 当壁厚21mm<t≤26mm时,不大于2.5㎜;
7钢管短节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值且不应小于0.5m8管子对接偏差不得大于309.4预热9.4.1预热温度应符合《焊接工艺指导书》(见9.5.1)的要求,预热宽度应为焊缝两侧各大于50mm,预热结束时的温度应稍高于规定温度。9.4.2测温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在距管口处50mm处测量,需均匀测量圆周上的8点。9.4.3预热方法:用环形火焰加热器加热。9.4.4保证管口加热均匀,若管口污染,应清除污染后重新预热。9.4.5预热结束后,立即撤离加热器,尽快进行焊接。9.5焊接9.5.1焊接工艺主线路焊接、连头焊接、返修焊接严格按照业主提供的《焊接工艺评定》和相应的标准,编制用于控制现场焊接施工的《焊接工艺指导书》,并报监理或业主批准后执行。9.5.2焊接方法9.5.2.1主线路焊接优先选用半自动焊接作业方式,平坦地段采用全自动焊接作业方式,其次选用焊条电弧焊焊接作业方式。9.5.2.2对于沟底连头碰死口焊缝,采用焊条电弧焊或半自动焊的作业方式。9.5.2.3对于返修焊接部位,按照焊接工艺要求采用相应的焊接方式。9.5.3.焊接要求9.5.3.1焊接前焊工应检测焊机参数是否稳定,调节是否灵活,性能是否满足焊接工艺要求;检查焊机指示仪表、开关位置和极性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焊机地线与钢管表面接触是否牢固。符合要求时才能焊接。严禁在管壁和坡口内进行试调焊接电流。9.5.3.2焊接前,焊工要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要求检查管口的坡口、钝边、间隙和错边量等,管口处要无起鳞、裂纹、夹层、油脂、油漆、毛刺、污垢及其它影响焊接质量的有害物质,合格后方可焊接。9.5.3.3焊接过程中严格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施焊,严格执行焊接工艺纪律。9.5.3.4焊接过程中,要对管口两侧的防腐层采取保护措施,特别是对于弯头双环氧防腐管,焊前应在焊缝两端的管口缠绕一周宽度为0.8m的保护层,以防止焊接飞溅灼伤防腐层表面。9.5.3.5焊材的使用应严格遵循9.2.3条中各款的要求,并在领取焊材时,要认真核对焊材的类型、牌号和规格,符合要求时方可领取使用,并将当日剩余的焊材及时送回焊材库房。9.5.3.6焊条药皮有裂纹、变质和脱落现象时不得领取使用;一旦发现焊材施焊时不合格,应立即废弃。9.5.3.7焊接引弧应在坡口内进行,严禁在管壁上引弧。9.5.3.8焊接时发现偏吹、粘条或其它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焊接,更换焊条及修磨接头后施焊。9.5.3.9焊道的起弧或收弧处应互相错开30mm以上。每个焊道接头焊接前必须修磨。必须在前一焊层全部完成后,才允许开始下一焊层的焊接。每个焊口要连续一次焊完。每层焊完后,应用砂轮机或钢丝刷将飞溅、焊渣和缺陷清除干净,每层焊道层间温度要达到规定的要求。特殊情况下,当日不能焊接完成的焊口必须完成50%钢管壁厚并不少于三层,未完成的接头应用干燥、防水隔热的材料覆盖好。次日焊接时,应预热到焊接工艺规程要求的温度。9.5.3.10每一组焊工配二名焊道打磨工,专门清理焊道。修磨时不得伤及管外表面和坡口形状。9.5.3.11根焊过程中以及根焊完成后,严禁矫正管子的接口错边量。9.5.3.12
在两个焊工收弧交接处,先达到交接处的焊工应多焊部分焊道,便于后焊焊工的收弧。9.5.3.13在焊接规范范围内,热焊道的焊接应遵照薄层快速的原则。9.5.3.14根焊道起弧点保证熔透,根焊道内成型应均匀凸起。9.5.3.15焊接过程中,保证流水作业各焊层间紧密衔接,确保层间温度要求。9.5.3.16应避免焊条、焊丝横向摆动过宽,对较宽的焊道采用多道焊方法进行排焊。为保证盖帽焊的良好成型,填充焊层填充(或修磨)至距离管外表面1~2mm处为宜,但不得损坏表面坡口形状。9.5.3.17在下列任何一种焊接环境下,若无有效的防护措施,严禁施焊:a)雨雪天气。b)低氢型焊条电弧焊时风速大于5m/s;纤维素型焊条电弧焊时风速大于8m/s;半自动焊时风速大于8m/s;STT根焊时风速大于2m/s;c)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d)环境温度低于《焊接工艺指导书》规定的温度。对焊接环境采取保护措施如下:a)风速超过规定时,要设置防风棚。b)焊接时,焊接管段的两端管口必须封堵,已焊接管段的一端采用易拆卸的封堵器(见9.5.3.23)封堵,组对焊接端用帆布管套(帘)封堵,以防止管内产生穿堂风而影响焊接质量;c)焊接环境温度低于《焊接工艺指导书》规定的温度时,除控制好预热、层间温度外,焊后对焊口立即采取保温措施(例如用石棉被、玻璃棉或杂毛毡包裹缓冷,而且保证不得有水浸入),降低焊缝冷却速度,以改善其金相组织。9.5.3.18半自动焊时,应随时注意焊道宽度的变化,以及电弧在坡口中间、两侧的停留时间。9.5.3.19半自动焊时,每次引弧前,将焊丝端部去除约10mm。引弧时,焊丝干伸长度宜较短。9.5.3.20焊条头、剪下的焊丝段、清理焊道的焊渣等污物应有专人认真收集,集中妥善处理。9.5.3.21焊口完成后,焊工将接头表面的飞溅物、焊渣等清除干净,并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应符合本工程规定的标准(见9.6.2)。9.5.3.22每个焊完的焊口按业主或监理规定的标记型式作好焊缝标记,并填写记录(见7.3.10)。9.5.3.23组对焊接起始端以及下班或中止焊接2h以上时,组焊末端要用封堵帽封堵管口,但封堵帽不允许与管子点焊。封堵帽应具备防止泥水进入管内的功能(具体见下图)。下沟后的管段,同样采用封堵帽封堵管子两端。管端临时封堵帽安装应在质检员监督检查下进行。
9.5.4对口器的卸除9.5.4.1采用内对口器时,完成根焊焊道100%后,在钢管支垫牢靠的情况下,方可卸除。9.5.4.2采用外对口器时,只有在根焊道沿管周长均匀分布,且完成50%以上时方可卸除。9.5.4.3对口的支撑或吊具则在完成全部根焊道后,才能卸除。9.5.5缺陷的修补9.5.5.1焊接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和外观检查不合格的非裂纹缺陷,要及时的进行修补。9.5.5.2修补之前,要彻底清除缺陷,并按要求进行预热。9.5.5.3修补时严格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修补。9.5.5.4补焊的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0mm。相邻两修补处的距离小于50mm时,应按一处缺陷进行修补。9.5.5.5对于管子表面偶然出现的引弧点、弧坑、碰伤等缺陷,经工程监理允许后,方可进行修补。修补处应按要求进行渗透检验,修补后的管壁厚度应在允许的公差范围之内。9.5.5.6所有修补焊缝都要进行质量检查,并合格。9.5.5.7根焊道中出现的非裂纹性缺陷,修补要经监理许可。盖面焊道及填充焊道中出现的非裂纹性缺陷,可直接修补。若修补工艺不同于原始焊道的焊接工艺,必须使用评定合格的修补工艺。9.5.6返修焊接要求9.5.6.1缺陷的返修焊接按根据业主提供的《焊接工艺评定》编制且经业主批准的《返修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9.5.1),同一部位缺陷返修次数不能超过一次。9.5.6.2缺陷的返修应经过工程监理批准,返修时严格执行《返修焊接工艺指导书》。9.5.6.3返修焊接由具有返修资格的焊工承担。9.5.6.4返修焊接在工程监理监督和有返修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9.5.6.5每处返修长度不得小于50㎜,相邻两处返修的距离小于50㎜时,按一处缺陷进行返修。返修前,将无损检测发现的缺陷彻底清除,并修磨出便于焊接的坡口形状。坡口及其周围25mm范围内,清除一切影响焊接质量的有害物质。9.5.6.6焊道中出现的非裂纹性缺陷,可直接返修。9.5.6.7返修后的焊口,采用与原焊口一样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100%超声波检测。9.5.6.8返修焊接及检测必须有详细的原始记录和焊口标记。9.6焊缝检验9.6.1外观检查
9.6.1.1管口焊接、返修和修补完成后及时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前要清净接头表面焊渣、飞溅物和其它污物。检查分自检和专检,都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本工程焊缝要达到以下外观质量标准:a)焊缝外观成型整齐均匀一致,焊缝及其附近表面上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飞溅、引弧痕迹、有害的焊瘤、凹坑以及夹具焊点缺陷。b)焊缝宽度:坡口上口宽每侧加0.5~2.0mm。c)焊道的咬边不超过下表的规定:深度长度大于12.5%管壁厚或大于0.8㎜,取二者中的较小值任何长度均不合格大于6%~12.5%的管壁厚或大于04~0.8㎜,取二者中的较小值在焊缝任何304.8㎜连续长度上不超过50.8㎜或焊缝长度的1/6,取二者中的较小值小于或等于0.4㎜或小于或等于6%的管壁厚,取二者中的较小值任何长度均为合格d)焊缝余高:焊缝表面不得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余高一般不应超过2mm,局部不得超过3mm,余高超过3mm时,应进行打磨,打磨后应与母材圆滑过渡,但不得伤及母材。9.6.1.2专职检查人员应具有资格证书;9.6.1.3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焊口不得进行无损探伤。9.6.1.4外观检查采用目测和焊接检验尺。9.6.2无损检测9.6.2.1采用手工电弧焊和半自动焊接的管道环向焊缝采用100%射线检测,凡能够使用爬行器的,均使用爬行器。X射线检测按《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无损检测规范》Q/SYGJX0112-2007执行;如果检测过程中遇有缺陷判定疑问,须用超声波进行对照性复检。采用全自动方法焊接的管道环向焊缝采用100%全自动超声波进行检验,全自动超声波检测按《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无损检测规范》Q/SYGJX0112-2007执行。如果检测过程中遇有缺陷判定疑问,须用X射线检验进行复检。。9.6.2.2河流大中型穿、跨越、大中型冲沟穿越、隧道穿越、二级及以上公路穿越、铁路穿越、碰死口处、人口稠密区域、通过活动断裂带滑动长度范围内除100%射线照相探伤外,还进行100%自动(或手工)超声波探伤。9.6.2.3每个焊接机组前5Km焊接段,只进行100%单方法探伤(全自动超声波探伤不附加射线探伤,射线探伤不附加超声波探伤),随机抽取不少于3道口(约千分之五)进行力学性能检验,经证实与焊接工艺评定结果匹配良好方可进行后续区段的焊接施工。本段中与西二线并行段除100%射线照相探伤外,还进行100%自动(或手工)超声波探伤。9.7施工安全在焊接施工中,除应严格遵守《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标准中的各条款规定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各条。a)气温过高或过低,湿度较大,气压过低的环境条件下,焊机除应良好接地外还应采取其它相应的如调温、降温等措施;b)焊机外露的带电部分应设有完好的防护装置;c)启动焊机前,焊钳与焊件不能短路;d)保证焊接电缆和焊钳绝缘良好,不漏电;e)焊工在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工服、工鞋、面罩、手套,打砂轮机还应戴好防护眼镜;f)焊件应支撑牢固,以免倒塌伤人;g)作业位置比较高时,采用的梯、凳应牢固;
h)焊件应固定牢固,以免倒塌伤人;i)对焊接地点周围的易燃物(如杂草、树叶、秸秆等)要清理干净。不合格补口准备管口清理喷砂除锈浮尘吹扫预热测温安装收缩带加热收缩带外观检查针孔检漏管体检漏标记不合格预热去湿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j)沟下焊接作业空间能满足焊工便于操作的需要,沟壁牢靠或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而且要设置供人员上下和逃生的梯子,沟上有“沟下正在作业”警示牌,并有人进行安全监护。9.8施工检查记录采用相关标准的表格样式以及业主或监理规定的记录表式,与工程同步认真填写。10管线补口、补伤10.1工序流程图如下:不合格不合格补伤准备预热测温补伤补伤质量检查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10.2补口准备10.2.1热收缩套(带)及配套的底漆(无溶剂液体环氧涂料)经验收合格,质量符合标准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a)同一牌号、同一批号的热收缩套(带)到货后,随机抽样送由业主或监理指定的检验部门进行型式检验,产品质量必须符合《辐照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套)》(SY/T4054—2003)的规定。领用(使用)每批热收缩套(带)时,需得到业主或监理同意。b)热收缩套(带)包装完好,严密、标识(生产厂商、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清晰。特别要有常温型、高温型的标识。在库房存放时,将两种不同温度等级热缩套(带)分别存放,作好标识。c)热收缩套(带)基材边缘应平直,基材表面平整、清洁、不允许有气泡、疵点、裂口及分解变色;热熔胶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不得有杂质、气泡。热收缩套(带)的基材厚度应不小于1.5mm,胶层厚度不应小于0.8mm。d)检查热收缩套(带)的生产日期,储存期不宜超过一年。10.2.2喷砂除锈所用石英砂颗粒均匀(粒径2-4mm),干燥无杂货.10.2.3空气压缩机状态完好,排量不小于6m3/min,排气压力不小于0.6MPa,出口配有油水过滤器。10.2.4砂罐及连接胶管、喷枪完好,通道流畅。10.2.5加热用火焰喷枪热量充足,燃烧良好。液化气钢瓶符合安全要求,减压阀工作正常。
10.2.6准备好检测仪器:0--300℃数字测温仪(能5S稳定显示),电火花检漏仪(满足15KV检漏电压要求),涂层测厚仪(0—10mm)。每一补口作业组一套,且均经计量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10.2.7准备好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手套、护目镜、面盔以及环境保护的物质和安全环保标志物。10.2.8防腐工必须具有补口工作经历和经验,并经再次培训、考试合格,才允许参加本工程补口作业。10.2.9编制《补口、补伤作业指导书》(含补口、补伤安全操作规程)报业主或监理同意后,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10.2.10防腐补口考核:每个防腐机组以开始补口的前30道口为限,每10道口抽查2道口进行检测,全部合格即可进入正式补口施工。10.3管口清理10.3.1记录补口处未防腐的宽度。10.3.2手工将焊口及两侧涂层80—90mm范围内的油污、泥土清理干净。清理范围应大于热收缩带(套)与防腐层的搭接宽度。10.3.3焊缝及其附近的毛剌、焊渣、飞溅、焊瘤应清理干净。10.3.4防腐层端部如有翘边、生锈、开裂等缺陷时,应先划好环线,用带坡角的环形靠尺,两人同时用刀在管两面切割,切割中靠尺不能有任何错动,将缺陷全部切除。10.3.5检查和修整焊口两侧涂层,形成≤30°的坡角。10.4喷砂除锈10.4.1喷砂前将管口用火焰喷枪预热至30-40℃左右,除去管子表面潮湿。并用测温仪测量管顶、管底、管两侧4点温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喷砂除锈。10.4.2起动压风机、调好风压、打开进砂阀门进行喷砂作业。10.4.3喷砂时喷枪应垂直于管表面(即喷枪喷射方向为径向)匀速沿管道轴线往复移动。从管顶到管底逐步进行。10.4.4喷砂时将补口搭接处的两侧PE涂层各80-90mm范围内打毛。但不得损伤补口区以外的防腐层。10.4.5除锈质量达到Sa2.5级(GB/T8923)的要求。10.4.6除锈完毕后清除焊口及焊口两侧涂层上的粉尘。处理后应立即进行补口作业(间隔不得超过2h)。10.5管口预热、涂底漆10.5.1点燃火焰喷枪,调好火焰长度和温度,火焰不得冒黑烟。10.5.2管道两侧两人对称加热管口,加热要均匀。加热后用数字测温仪测量管顶、管两侧、管底4点温度达到热缩带(套)生产厂规定的温度要求,4点温差不大于5℃.10.5.3预热温度达到要求后,应立即在钢管上涂刷热缩带生产厂生产的与热缩带配套的无溶剂液体环氧涂料,厚度不小于150μm。10.6热收缩带安装每次拉至施工现场的热收缩套(带)必须核对其温度(常温、高温)等级,并由防腐技术人员确认签字。涂刷底层涂料后,迅速将热收缩带(套)安装在补口处,安装定位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10.7加热热收缩带(套)、质量检查和补口标记10.7.1将热收缩带(套)定位后,两名防腐工同时用火焰加热器先从中间位置沿环向均匀加热,使中央部位先收缩。然后再从中央向一边均匀移动加热,从管底到管顶逐步使热收缩套(带)均匀收缩,用辊子滚压,将空气完全排出,至端部约5cm
处时,将火焰调小,转从侧向向内加热胶面,至胶熔融后,再缓缓加热热收缩套(带),直至端部周向底胶均匀溢出。一端收缩好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加热另一端,直至端部周向底胶均匀溢出。热收缩带的固定片应搭接在热收缩带重叠搭接的合缝处,边加热边用辊子滚压,排出空气,直至固定片四周胶粘剂均匀溢出。滚压应特别注意焊缝两侧的空气应完排出。10.7.2补口后,检查补口质量、检查的项目包括:a)再次核对补口热收缩套(带)耐温(常温型、高温型)等级是否符合本管段要求(应与本管段三层PE防腐层耐温等级相一致);b)外观:100%地检查,热收缩套(带)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折皱、无气泡、涂层两端与热缩套(带)贴合紧密,无空隙、表面无烧焦碳化现象;c)搭接:100%检查热收缩套(带)与防腐层搭接宽度不小于100毫米;采用热收缩带时,采用固定片固定,周向搭接宽度不小于80毫米;d)电火花检漏:100%地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查,检漏电压15KV,无针孔为合格。如出现针孔,则重新补口并进行检漏;e)粘接力检查:每100个补口至少检查一个口,检查方法如下图所示,25℃±5℃时剥离强度不小于50N/cm为合格。如不合格,加倍抽查,若加倍抽查仍有不合格,则该段管线的补口应全部返修。10.7.3补口检查合格后,在规定的位置用规定的标记方式,做出补口标记。10.8补伤对防腐层检查出的损伤、漏点,采用记号笔标出补伤部位,填写补伤通知单。10.8.1对小于或等于30mm的损伤,用聚乙烯补伤片(厚度1.3mm-2.2mm)进行修补。先除去损伤部位的污物,并将搭接的100mm宽度范围的聚乙烯层打毛。然后在损伤处用直径30mm的空心冲头冲作缓冲孔,冲透聚乙烯层,边缘应倒成斜角(小于30°),用火焰加热器预热补伤处管体表面,温度为60℃-100℃,在孔内填满与补伤片配套的密封胶,用火焰加热至胶熔化,用刮刀将熔化的密封胶刮平。然后贴上补伤片(补伤片4角剪成圆弧形)。补伤片的大小应保证其边缘距聚乙烯层的孔洞边缘搭接不小于100mm。贴补时应边加热边用辊子滚压,排出空气,直至补伤片四周胶粘剂均匀溢出。按压四个角,能产生轻微的压痕印可停止加热,然后用辊子按压四个边。10.8.2对大于30mm的损伤,先除去损伤部位的污物,将该处的聚乙层打毛,并将损伤处的聚乙层修切成圆形,边缘应倒成小于30°的坡角。在孔洞部位填满与补伤片配套的密封胶,再按第10.8.1条的要求补伤。最后在修补处包覆一条热收缩带,包覆宽度应比补伤片的两边至少各大于50mm。10.8.3补伤片补伤质量检查a)100%目测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平整、无皱折及烧焦碳化现象;补伤片四周应有胶粘剂均匀溢出;b)100%电火花检漏:检漏电压15kv,无漏点;c)每100个补伤抽查一处补伤的粘接力,25℃±5℃下的剥离强度不小于35N/cm。如不合格,加倍抽查,若加倍抽查仍有不合格,则该段管线的补伤应全部返修。
10.9埋地管件的防腐10.9.1三层PE防腐管与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聚丙烯胶粘带防腐热煨弯管环焊缝补口时,采用一层聚乙烯胶带(搭边50%~55%)+一层聚丙烯胶粘带(搭边20-30mm)补口。10.9.2埋地阀门、绝缘接头的防腐涂层,安装前进行电火花检漏,用液体环氧材料或补伤法补漏,设备与管子连接处用热收缩带补口。10.9.3冷弯管采用防腐成品管,在专用垂直液压冷弯管机上进行煨制。10.10现场操作环境要求在下列情况之一,且无有效的保护措施时,不得进行补口、补伤露天作业——雨天、雪天、风沙天——风力达到5级以上;——相对湿度大于85%。10.11施工安全要求a)现场补口补伤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b)补口材料的库房及现场施工应做好防火防雨工作。c)操作人员应着劳保服装和防尘面罩,戴好护目镜和耐热手套。d)火焰喷枪、喷灯、喷砂头不准对人。e)液化石油气瓶竖立放置。f)沟下补口补伤作业,要设置供人员上下和逃生的梯子,沟上有“沟下正在作业”警示牌,并有人进行安全监护。11管线下沟、回填11.1工序流程图沟下布管、组对、焊接的单管下沟、回填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准备工作管沟清理成沟检查沟底回填细土石方段土方段单管下沟布管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水工保护地貌恢复特殊地段一般地段回填细土下部土回填上部土回填硅芯管安装(组对、焊接、补口、补伤)测量管顶标高焊接阴保引线11.2沟上组对焊接管道下沟11.2.1当管道采用沟上组装焊接完毕时,应及时分段下沟,一般地段宜5Km为一段。一个作业(机组)施工段,沟上放置管道的连续长度不宜超过8Km。管道下沟应在确认下列工作完成后方可实施。——管道焊接、无损检测已完成,并检查合格;——防腐补口、补伤已完成,经检查合格;——管沟深度、宽度已复测,符合设计要求;——管沟内塌方、石块、冻土块,冰块、积雪已清除干净;——碎石或石方地段沟底按设计要求处理完毕且沟底细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0mm)垫层已回填完毕。11.2.2
管道下沟应由起重工、机手、测量工、质量员、安全监督员、警戒人员、清理人员、防腐工共同配合完成,且应由专人统一指挥。管道下沟必须使用吊管机,严禁用推土机或撬杠等非起重机具下沟。下沟时,不应少于4台吊管机(具体数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严禁单机作业,以免发生滚沟事故。下沟前应对吊管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使用安全。11.2.3吊具宜使用尼龙吊带或橡胶辊轮吊篮,严禁直接使用钢丝绳。使用前,应对吊具进行吊装安全测试。管道下沟时,应注意避免与沟壁刮碰,必要时应在沟壁垫上木板或草袋,以防擦伤防腐层。起吊点距管道环焊缝距离不应小于2m,起吊高度以1m为宜,起吊点间距不应超过20m。11.2.4沟上组焊的管道下沟前或沟下组焊的管道管沟回填前,应使用电火花检漏仪按设计要求的检漏电压全面检查防腐层。如有破损应按《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管道防腐补口补伤技术规范》Q/SYGJX0113-2007的规定及时修补。11.2.5设计要求稳管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稳管。管道下沟后,管道应与沟底表面贴实且放到管沟中心位置。如出现管底局部悬空应用细土填塞,不得出现浅埋。管道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下沟后应对管顶标高进行复测,在竖向曲线段应对曲线的始点、中点和终点进行测量,满足修改竣工图的需要。应按规定填写测量成果表、管道工程隐蔽检查记录。11.3回填准备工作11.3.1管道下沟应符合以下条件,并经业主或监理确认:a)防腐管回填前进行100%的用电火花检漏(3PE防腐层检漏电压不低于15kV,环氧粉末防腐检漏电压不低于4kV);并做好检查记录;b)管沟深度、宽度已复测、符合设计要求,并已办理了交接手续(见5.6);c)管沟内塌方、石块、冻土块、冰块、积雪已清除干净;d)石方段沟底已清理完毕,并已铺垫200毫米细土层(石方段细土粒径不大于3毫米,对于山区石方段管沟宜用袋装土做垫层)。11.3.2管线应处于管沟中心线上,其偏差应小于100㎜。在任何情况下,石方段管线不得与沟壁接触。11.3.3管线就位后沿管线每隔30m测量一次管顶埋深。在坚向曲线段应对曲线始点、中点、末点进行高程测量;在公路穿越段,应对穿越两端进行管顶高程测量。管线埋深必须符合设计规定。11.3.4管底如出现悬空,应采用清除高凸的土方或用细土填实的方法,使管线悬空得以解决,不得出现浅埋。11.3.5管线就位后要及时采取稳管措施。11.3.6管线在回填前要及时通知阴极保护的施工单位,将阴极保护测试电缆安装完,并引出沟外。11.3.7做好稳管材料、设施的充分准备。11.3.8人员组织分工明确,并经技术和安全交底。11.3.9管线在回填前应及时向业主或监理呈报测量成果表、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请监理组织检查,合格后向监理申报“管沟回填通知单”,由监理批准后,下达至土石方作业队。“管沟回填通知单”应包括以下内容:a)回填区的桩号,里程;b)回填程序及回填土土质要求;c)回填高度及覆土形状;d)地貌恢复要求及水工保护措施;e)预留不回填长度及详细位置(桩号、里程、参照物)。11.4管沟回填11.4.1回填管沟应抓紧及时进行,但必须有监理签发的管沟回填通知单。
11.4.2回填前,如管沟内如有积水,应将水排除,并立即回填。地下水位较高时,如沟内积水无法完全排除,可用砂袋将管线压沉在沟底后回填。回填由高处向低处进行,稳管措施要报监理批准后方可回填。11.4.3石方段管沟应先用细土回填至管顶0.3m以上,并达到平整、密实,方可回填原状土石方,原状土、石方的粒径≤200mm。11.4.4对农田段的回填,应先回填生土,后填耕作熟土,在管顶以上的0.3m范围内的回填过程中,应保证回填均为细土或细沙,把冻土块和砖石等杂物拣出,超出管顶0.3m以上可回填原状土。11.4.5管道穿越地下电缆、管道、构筑物的保护处理,应在管沟回填时按设计要求作好保护措施施工,并请地下障碍物的主管部门进行监护。11.4.6管沟回填土应高出地面0.3m以上,覆土要与管沟中心线一致,其宽度为管沟上开口宽度,并做成有规则的外形。11.4.7施工时破坏了的挡土墙,田埂、排水沟、便道等地面设施,应按原貌尽快恢复。11.4.8冲沟、坡上等可能遭受洪水冲刷浸泡的管沟回填时,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压实回填并同步修筑挡土墙,阻水墙、排水道等设施,以保证已下沟管线安全。11.4.9管道的出、入土端及弯头两侧应分层回填夯实。11.4.10管道回填土自然沉降密实后(一般地段30天后,沼泽及地下水位高的地段7天后),应用低压音频信号检测仪检查防腐层是否有漏点,对查出的漏点应挖开修补并复验合格。11.4.11回填时严禁用机械设备平整浅埋的管顶覆土和在管顶覆土上扭转设备。11.4.12回填前要通知光缆安装单位,回填时与光缆安装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作。11.4.13为使连头工作顺利,确保连头的组对质量,管沟回填前要用测量仪器测量连头两端管线(连头的两管端)的标高,坐标位置准确。并采取压固措施(在距管端大于60m处)后方可回填。11.5施工安全措施11.5.1施工机械、机具必须完好。11.5.2划定作业安全区,设置警戒线与作业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警戒线内,与道路交叉处、设置醒目标志并派专人值守。11.5.3吊管下沟时,管道与管沟之间不准任何人站立、停留,不得有任何防碍管线下沟的物品。11.5.4下沟时钢管捆扎牢靠,吊装平稳,统一指挥,沟上沟下作业人员密切配合。11.5.5回填作业由专人统一指挥,以免发生混乱,防止出现事故。11.5.6机械设备与电力线的距离应符合6.7.9的规定。12管道干线通球扫线、测径与试压12.1工序流程图如下:分段严密性试压排水填写记录下道工序准备工作管线分段通球扫线测径分段强度试压12.2分段通球扫线在运管、堆放、布管、清管、组对、下沟等工序中,要作好管端封堵的保护,使管内不受污染和使杂质进入管内,组焊前做好清管,组焊后做好两端管口的封堵,为通球扫线和对内涂层保护奠定基础。用压缩空气推动清管器在管内行走,完成分段通球扫线作业。12.3测径在清管器上安装铝制测径板,同分段通球扫线作业方法,进行测径作业。
12.4分段试压用纯净水为介质,对试压管段(包括单独试压管段)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管道干线通球扫线、测径、试压详见《管道清管、测径与试压施工技术方案》。13管道连头碰死口准备工作清理作业坑测量预制组装焊接组焊质量检查防腐补口及质量检查作业坑回填施工记录下道工序13.1工序流程图如下:13.2准备工作13.2.1成立专业连头碰死口作业队,完成预留的管口的组焊连接。13.2.2干线施工时,尽最大可能减少连头数量。13.2.3配备必要的设备,并保证其完好状态,如吊车、吊管机、单斗挖掘机、发电机、电焊机、潜水泵等以及所需的机具,如吊带、外对口器、四木搭、气割设备、补口设备等。13.2.4连头所需钢管、弯头、冷弯管、焊材、补口材料等必须严格控制其类型、规格、防腐等级、防腐层耐温性及热收缩套(带)耐温性等,并经检验合格。13.2.5准备好预先试压合格的连头用管。13.2.6管线连头工序只要具备条件就要尽快地进行,以减少管线施工中的隐患。13.3连头基本要求13.3.1连头碰死口是指使用长度大于管径1倍的钢管短节或采用热煨弯头、冷弯管连接两段不可移动的管段,最后形成的死口环焊缝,死口焊缝进行100%X射线无损检测和100%超声波无损检测。13.3.2为保证连头时的焊缝质量,在将试压头的试压短节与主管道的焊缝切割时,为避免主管道同一处的二次焊接对焊缝机械性能的影响,要将主管道用气焊多切割30—40mm,如下图所示。13.3.3当弯头、冷弯管采用直缝钢管予制时,予制时必须使管体直焊缝位于弯管侧面90°位置,即弯曲中性层。13.3.4冷弯管曲率半径为R=40DN,采用带防腐层的管子直接煨制,单根带防腐涂层的钢管冷弯后的最大角度为11°。施工之前,对不同壁厚的冷弯管进行试弯,试弯由施工单位、监理和业主代表共同进行检验,检验管体有无折皱,防腐层有无破裂、防腐层与管体有无脱壳,胎具处有无压痕等损伤,并进行电火花检漏,同时检测管体椭圆度情况。管子两端各应留不小于2m的直管段。
13.4清理操作坑13.4.1为方便连头,在管段连头处两端管道各至少有30m管沟不回填。连头作业面平整清洁、无积水,并检查联头处的管沟深度(比设计深度加深0.5—0.8米)。13.4.2沟深超过3m时,仔细检查沟壁的可靠程度,必要时加设防护装置,设台阶或架设梯子,使作业人员上下自如。13.4.3焊工作业面:沟底宽度应符合5.4.1.2的要求,长度为2m,管底空间>0.5m。13.5测量预制13.5.1对管线已下沟回填的连头,下料时应考虑管线的热胀冷缩。13.5.2管道转角连头时,应根据管沟开挖测量成果表中该处的实际转角角度并进行复测后计算出切线长和弧长,以确保下料的准确性。13.5.3对切割成形的管口进行修口,管口的坡口角度、钝边、管口椭圆度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焊接前管口两端100mm范围内的油污、涂层、泥土应清理干净坡口内外15㎜范围内清理到见金属光泽。13.6组装焊接13.6.1焊接严格按业主批准的连头《焊接工艺指导书》执行,连头组装焊接尽快完成。13.6.2下料应准确,不准用吊车、挖沟机强行组对焊接。13.6.4碰死口采用外对口器,根焊完成50%以上且沿圆周均匀分布,才能拆除。13.6.5连头碰死口的环焊缝进行100%的X射线无损检测和100%超声波无损检测。检验程序、执行标准、合格等级与干线相同。13.7补口补伤防腐补口补伤与干线施工要求相同。13.8管沟回填经业主或监理同意后,根据土质的不同要求及时进行管沟的回填。13.9施工安全措施13.9.1施工人员必须穿劳保服、戴安全帽、持证上岗。13.9.2连头前必须对连头部位的管沟进行检查,对有可能塌方的沟壁进行加固。13.9.3机械设备操作时,必须定人定机不得擅自换岗,机械设备应处于良好状态。13.9.4施工前检查吊具有无损伤,吊装预制件时,吊具必须固定牢靠、起吊装卸作业必须由起重工统一指挥,其它任何人不应向司机发号施令。13.9.5管道组对作业由专人统一指挥。组对、焊接、补口等沟下作业必须设置供人员上下和逃生的梯子,而且而且有专人进行安全监护,并设置“沟下作业”的警示标志。14附属设施安装14.1固定支墩安装14.1.1固定支墩作业坑开挖a.按设计要求的固定支墩尺寸、模板支模尺寸和土壤情况开挖固定支墩的作业坑。画出作业坑断面图,经监理批准。作业坑开挖采用挖掘机掘土、人工配合,以保证挖掘过程中,钢管及防腐层不受任何损伤。b.固定支墩基坑开挖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符合作业坑断面设计图的要求。基坑与混凝土底面之间采用素土分层(每步200mm)夯实,夯实系数不小于设计要求(每作一步,检测一次);对于软地基采用适当材料(例如灰土拌和)分层夯实;对淤泥质土的地基,支墩下采用石子填实,石子填实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c.固定支墩作业坑夯实、填充经监理现场检查确认。14.1.2混凝土浇灌a.
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水泥、砂、石、钢筋)必须在合格的供货商(对其评定合格且已经业主或监理批准)处采购,到货后要进行验收,并送业主或监理认可的试验室进行复验,并出具砼配比试验报告。原材料和配比报告经监理认可才能使用。当固定支墩埋设地段对水泥品种有特殊要求时(例如对水泥有耐硫酸盐腐蚀要求),必须按对水泥品种要求采购。b.钢筋绑扎和支模后经自检合格、监理复验批准,方可浇灌混凝土。c.混凝土采用搅拌机机械搅拌,严格控制配比(计量器具捡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d.砼应连续浇注完成。当特殊情况下不能一次连续浇注完成时,要设置施工缝。设置的方案要经监理同意。e.混凝土浇灌时采用溜斗,同时作好震捣,混凝土成形后及时进行养护。f.做好砼施工记录及砼试块的制作、养护、试验记录。14.1.3固定支墩的回填施工固定支墩的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要对混凝土顶部、四周以及两端管沟的回填土分层夯实,夯实系数,支墩上部覆土厚度符合设计要求。14.2管道干线标记设置管道干线标记包括里程桩、转角桩、穿(跨)越桩、交叉桩、分界桩、结构桩、设施桩、警示牌等。14.2.1设置原则a)设置的同类标记形式与内容应按设计要求保持一致;b)标记(除转角桩)应设置在管道正输方向的左侧,距管道中心线1.5米处;c)标记的尺寸,应能容纳下标记的内容;d)标记编号应以管线自起点至终点统一顺序编号;e)管道干线沿线设置的标记应坚固、耐久、统一、便于管理。14.2.2标记桩的制作14.2.2.1除里程桩外均采用C25的钢筋砼桩(含护台砼)。14.2.2.2砼桩采用集中预制,现场检查后安装就位,现场检验内容如下:a)外观、尺寸的检查:主要检查构件标识、外观(应光滑、无蜂窝麻面、无缺角掉棱)、构件外形尺寸和相对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b)构件的砼配比试验报告、原材料合格证及复验报告、钢筋绑扎及验收(隐蔽工程)记录,砼试块试验报告、出厂合格证。14.2.2.3里程桩(兼作阴极保护测试桩)制作要符合设计要求。14.2.3标桩设置14.2.3.1标志桩设置要求严格按设计图纸设置。14.2.3.2里程桩(与阴极保护桩合用)应每一公里设置一个里程桩,桩上应标明管线名称、里程号等所要求的内容。14.2.3.3转角桩a)设置位置:埋地管道干线水平或纵向发生变化时(采用弯头或采用弯管、弹性敷设处)要设转角桩,转角桩设置在管道中心线水平转折点上。当埋地管道干线发生连续转角时,转角桩设在第一转角处的转折管段中点处;b)标记:转角桩上应标明管线名称、转角方向示意符号、里程位置、转角角度、曲率半径等。14.2.3.4结构桩a)设置位置:在管道类型、规格、外防腐层发生变化时,在变化处设置结构桩;b)
标记:结构桩上应标明管线里程、并注明桩前、桩后管道类型、规格、外防腐层的级别等。14.2.3.5穿(跨)越桩a)设置位置:管道干线穿越(跨越)公路、河流(渠)的两侧均要设置穿越桩(跨越桩)。公路穿越桩(与警示桩合用)设置在公路路边沟坡顶部且距沟边1m处,无路边沟时,设置在距路边缘2m处;河流(渠)穿越桩设置在河渠堤边坡脚或距沟边3m处;跨越桩设置在管道干线架空段的起点和终点;b)标记:穿(跨)越桩正面应标明管线名称、里程位置、穿越长度,有套管时应注明套管的长度、规格和材质。14.2.3.6交叉桩a)设置位置:埋地管道干线与其它地下建(构)筑物(例如其它管道、电缆、光缆等)交叉时,在交叉处设置交叉桩;b)标记:交叉桩上应标明管线名称、里程位置、交叉物名称、与交叉物的关系等。,14.2.3.7设施桩a)设置位置:在管线干线所设固定支墩、绝缘接头及其它地下附属设施处,设置相应的设施桩;b)标记:固定支墩设施桩上应标记里程位置、吨位;绝缘接头设施桩应标记里程位置。14.2.3.8分界桩a)设置位置:在行政区划分界处设置分界桩;b)标记:应标记里程位置、上下行政区域的名称。14.2.3.9警示牌a)设置位置:在管道干线的以下地点的明显醒目处设置警示牌(可依托水工保护护坡、挡土墙等光滑面刻写标语)。——管线经过或靠近人口密集区的进出口两端、中间每隔300m处,各设一块警示牌;——管线跨越河流冲涧处的两端各设置一块警示牌,并在通航河流跨越段中间悬挂明显警示标志;——管线穿越大中型河流处,在两岸大堤内各设置一块警示牌,每条河流设置四块警示牌;——易发生或已多次发生危及管道安全行为地方。b)标记:按业主、设计要求的字体、颜色、大小标记。14.2.4埋设及其它要求14.2.4.1桩身埋设时桩坑及周围填土夯实后再套上护台,并用100号水泥砂浆灌缝。里程桩地下部分浇注砼固定。14.2.4.2露出地面的桩身刷调合漆两道(颜色按设计要求)。14.2.4.3字体、颜色、大小等严格按业主或设计要求。15线路保护构筑物线路保护构筑物虽属于附属工程,但对管道安全运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施工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工期、质量要求。管道线路的护坡(岸)、挡水(土)墙、阻水墙、路面、堡坎、水渠、管涵等水(土)工保护构筑物应及时进行施工,对于影响施工安全的地方应预先施工。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15.1线路保护构筑物结构所用原材料(水泥、砂、碎石、石料、钢筋等),必须在经评定合格且已经业主或监理批准的供货商处采购,并检验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后方可使用。15.2按程序委托业主或监理认可的试验室做好砂浆、混凝土配比试验,并严格执行配比要求。15.3
施工前认真熟悉图纸,参加设计对保护设施设置的技术交底,明确每处保护设施设置的起止位置,结构形式、尺寸及技术要求。15.4施工前要编制包括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工期要求、劳动组织、机具设备配置、安全措施、环保措施等内容的施工技术方案,并组织好向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在施工中严格执行。15.5线路保护构筑物应在管道下沟后结合回填及时进行施工,并在雨季(洪水)到来之前完成。15.6影响施工安全的地带,应在施工前预先施工。15.7与施工同步作好施工记录,施工完毕请业主或监理、设计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记录进行检查和验收。15.8验收合格后,应将场地清理干净,恢复地貌,作到“工完料净场地清”。16地貌恢复16.1施工作业带的恢复a)管沟回填时,先填回填生土,后回填开挖时剥离的300mm厚的表层熟土,达到复耕条件;b)管沟回填高出地面0.3m,宽度为管沟上口的宽度,并做成有规则的圆弧形;c)将作业带内所有施工废弃物和剩余物清理干净,并回收统一处置;d)按原貌恢复作业带施工中破坏了的农田设施,例如排水沟、水渠、堡坎等;e)利用原有土路修筑的连接公路与施工带的通道,与地方相关部门协商,予以恢复,对新修的通道如不保留,按原地貌予以恢复。16.2公路修复a)在大开挖穿越公路施工完成后,立即在路政部门监督下予以恢复;b)顶穿公路时的作业坑,路边沟、路边坡等施工完成后立即修复,并请相关部门验收。16.3河流、沟渠等水利设施的恢复a)管道大开挖穿越河流回填后,要及时拆除围堰,恢复河床、河堤,并经过河道管理部门验收。围堰用料和多余的土石方,按河道管理部门要求进行清除处理。b)对施工中损坏的沟渠、管沟回填后,按原状进行恢复,并经过其管理部门验收。线路保护构筑物和地貌恢复的详细内容见《特殊地段管沟开挖、地貌恢复、水工保护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