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地质专业技术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质专业制图,工程分析计算等。本标准适用于地质专业。2探矿工程网度标准2.1勘探工程间距勘查类型控制的资源/储量坑探钻探段高(个)穿脉(m)走向(m)倾斜(m)Ⅰ(二)40~8080~16080~160Ⅱ(一)~(二)20~4040~8040~80Ⅲ20~4020~40注:1、(一)和(二)分别指相当于一、二个中段段高。当矿体陡倾时,一般坑探段高为30m~40m,缓倾斜时一般沿矿体倾斜40m~60m。2、钻探的倾斜距离一般指沿矿体倾斜的实际距离。3、探明的资源/储量的钻孔间距,可以在控制的资源/储量的钻孔间距的基础上,缩小至原间距的1/2、1/4、……余类推。4、对第Ⅲ类型矿床,如果用上表的工程间距,无法探求相应控制程度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时,则只能边探边采,不宜进行勘探工作。5、当矿体在走向或倾斜上的变化程度不同时,工程间距应做与矿体变化相应的调整。2.2生产探矿网度2.2.1灵山系统生产探矿网度:111b级穿脉25m,垂高40m。2.2.2玲珑系统生产探矿网度:111b级穿脉20m,垂高20~50m。注:可依据矿体地质条件的变化程度,适当加密或放宽网度。单中段坑道控制的矿体,其外推部分为122b级,外推一个中段或二分之一中段。3坑探工程规格标准坑探工程主穿脉巷道断面规格2.2m×2.4~2.6m,坡度3~5‰,水沟断面规格大于或等于0.3m×0.2m。穿脉巷道断面规格2.0m×2.0m,坡度5‰。沿脉巷道断面规格2.2m×2.4m,坡度3~5‰。天井断面规格2.5m×1.5m(长×宽)。短穿及天井沿脉巷道断面规格1.2m×1.8m,坡度小于10‰。(巷道断面规格宽×高)。注:a、断面指毛断面b、水沟深由道木上面向下计算,宽由道木一端向外计算,具体规格由预计涌水量而定。c、沿脉天井长边沿矿脉走向。d、穿脉必须设计在勘探线上。
4钻探工程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类别采取率(%)50米检查质量要求矿芯岩芯方位偏差顶角偏差直孔80702°/100m1/1000斜孔80703°/100m3°/100m1/1000水平孔80755°/100m3°/100m1/1000注:a、孔深小于100米钻孔,要求矿芯采取率大于80%。b、孔深不超差,最后一回次消除,超差分回次平差。钻孔偏差距离不超过二分一勘探线间距。5原始地质编录及图件整理技术标准5.1钻孔地质编录的对象是岩芯、矿芯,素描形式为柱状图,整理图纸规格为4#图,比例尺1:200。5.2穿脉巷道地质编录的对象是巷道顶板及两壁,素描形式为两壁内侧,整理图纸规格为5#图,比例尺1:100。5.3沿脉巷道地质编录的对象是巷道顶板,素描形式为顶板分段,整理图纸规格为5#图,比例尺1:100。5.4天井编录对象是天井的一壁,素描形式为一壁分段,整理图纸规格为5#图,比例尺1:100。5.5采场分层地质编录对象是采层顶板,连续素描、整理图纸规格为4#图,比例尺1:200。5.6图纸内容要求:5.6.1岩性及产状。5.6.2取样位置及化验结果。5.6.3方位及距离。5.6.4构造性质及产状。5.6.5基线点及编号。5.7文字描述内容:5.7.1岩石。5.7.2矿体及矿石。5.7.3构造。5.7.4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日期、责任表等)。6矿山地质综合图件编制规格技术标准6.11#图规格1.10m×0.7m,适用于勘探线剖面图,矿脉纵投影图,灵山1:200工程平面原图。图名规格3.0m×2.5cm。6.22#图规格1.00~0.7m×0.5m,适用于勘探线剖面图,矿脉纵投影图,玲珑1:200工程平面原图,图名规格3.0m×2.5cm。6.33#图规格0.5m×0.5m,适用于地形地质图,1:1000地质平面图,图名规格2.0m×1.5cm。6.44#图规格0.5m×0.35m,适用于1:200天井综合图,1:200地质平面图,1:200矿体纵投影图及剖面图,1:200采场平面及纵投影图,图名规格1.5m×1.5cm。6.55#图规格0.35m×0.25m,适用于坑道原始地持编录、采场剖面图,图名规格1.5m
×1.5cm。6.66#图规格0.27m×0.19m,适用于采掘计划图,图名规格1cm×1cm。6.7线条要求:6.7.1座标线,矿块边线,样槽边线,地质界线0.2mm;6.7.2勘探线、内廓线、责任表边线、工程轮廓、基线、地表线、接图表边线,采空区边线0.4mm;6.7.3主要地质构造线0.6mm;6.7.4原地质队提交矿块边线0.9mm;6.7.5外廓线1#、2#图2.0mm;6.7.6外廓线3#、4#、5#图1.2mm。注:a、图名使用等线体,其它字用仿宋体,数字用印刷体。b、三面图制图误差小于1mm。7取样技术标准7.1刻槽取样规格技术标准:规格类别断面(cm)沿脉样距(m)样长(m)加长K值付样保存要求要求地探10×34~6≤10.42年样品布置要控制矿体边界生探10×34~6≤10.41年同上采场5×34~6≤1.50.41季同上岩矿芯全芯<10.4长期矿芯超过40mm,剪开1/2取样化验7.2组合样标准:7.2.1地探样品组合原则分中段按矿体,组合方法是样长比例法,组合后重量大于200g,组合样由3~30个化学基本分析样组成,半年组合一次,付样保存2年。7.2.2生探样品组合原则同地探样品组合原则,付样保存1年。7.2.3小体重测定:7.3.1地探小体重样规格为50×50×80(mm),数量每条矿脉不小于30个,采集原则按矿脉、中段、分类型、品级、按比例分别采取,其测定偶然误差不大于5%。7.3.2生探小体重样数量每条矿脉不小于20个,其它要求同地探。8样品加工及化验技术标准8.1样品分析项目及内外验技术要求标准:普通分析项目Au,内验数量5%,外验数量3%,组合分析项目有Cu、S、Ag。注:a、地探外验样品不得小于3%。b、在发现新矿体(脉)时要作部分多项分析,项目由地测处确定。8.2金矿石的化学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平均允许偶然误差金含量(g/t)相对(%)绝对(g/t)
>1005>50~1008>20~5010>5~2015>3~520>1~30.49储量计算技术标准9.1工业指标:矿区项目灵山矿区玲珑矿区矿石边界品味(g/t)11.5块段工业品味(g/t)33.5矿床最低品味(g/t)55单项工程最低品味(g/t)2最小可采厚度(m)11.0夹石剔除厚度(m)33无矿段剔除长度(m)上下中段对应≤10米上下中段不对应≤20米上下中段对应≤10米上下中段不对应≤20米说明:a、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最低工业品位,以米*克/吨值衡量,即厚度×品位≥最小可采厚度×最低工业品位。b、工业矿体长度小于10米和品位大于边界品位小于最低工业品位者作为表外矿处理。c、伴生组分利用指标:Cu≥0.1%,S≥3%,Ag≥5g/t9.2面积计算误差标准:9.2.1使用求积仪重复计算误差长条形小面积(≤5%)。大面积(≤3%)9.2.2几何图形重复计算误差长条形小面积(≤5%),大面积(≤3%)。9.3特高品位确定处理标准:9.3.1灵山矿区高于断面平均品位(高品位参与计算)5倍者为特高品位,用断面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高品位参与计算的断面平均品位)。矿区项目9.3.2玲珑矿区高于断面平均品位(高品位参与计算)5~8倍者为特高品位。用断面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高品位参与计算的断面平均品位)。9.4各级储量误差标准:级别不同方法计算相对差(%)级别相对误差(%)111b<±5≤±40122b<±5≥±509.5储量计算值取值标准:矿种矿石量金属量品位Aut0.01kg0.01g/tAgt0.01t0.01g/tCut0.01t0.01%
St0.01万t0.01%9.6生产矿量保有年限标准:9.61玲珑系统开拓2年,采准0.66年,备采0.42年。9.62灵山系统开拓3年,采准1年,备采0.25年。9.7残矿副产矿石利用最低品位标准残矿≥1g/t副产≥0.8~1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