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0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豆试验技术规程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琴、韩天富、陈应志、吴存祥。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Glycinemax(L.)Merr.)品种区域试验中试验点选择、参试品种(系)确定、试验设计、田间管理、项目记载、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的办法,确定了对参试品种(系)进行评价和处理的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的设计、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543.6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4404.2粮食种子豆类GB/T14488.1油料种子含油量测定法GB/T14489.2-1993油料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GB/T17318大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19557.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NY/T××××—200×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大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区域试验regionalvarietytest
由品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在同一生态类型区内对多个品种(系)统一安排的多点小区试验。注:以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在本标准中,将区域试验简称区试。3.2生产试验yieldpotentialtest在同一生态类型区内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进一步验证区试中表现较优良的品种(系)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的过程。⒋试验区、试验组的划分和试验点的选择大豆品种区试由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试验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态类型、农业区划、耕作制度和大豆播期类型;试验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大豆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同一试验组的品种(系)应为相同的播期类型;试验点的选择应尽可能代表所在试验组的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生产水平。⒌试验设计5.1小区面积各试验区组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小区面积,一般小区面积不小于14m2,小区行数不少于4行。5.2小区排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地周围设立保护区(行)。5.3品种(系)数目同一区组内的品种(系)数(包括对照在内)最少不低于6个,最多不超过15个(含)。当品种(系)数超过15个时,应分组设立试验。5.4对照品种每个试验组一般设立一个对照品种。对照品种应选择经过审定的、在该区域同熟期的主栽品种。⒍试验年限和试点数区试年限为2~3年,生产试验年限为1~2年。同一区试组内试点数不少于5个。
⒎试验地的选择选地势平整、肥力均匀且能代表当地肥力水平、排灌方便、前茬一致、远离高大建筑物和高秆作物,单季作条件下两年、多熟制条件下一年以上(含)没有种过大豆、无菟丝子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的地块。⒏参加区试品种(系)的申请和确定申请单位提出参试申请,品种管理部门根据该品种(系)在历年试验中的表现和当年申请参试品种(系)数量决定是否接受。⒐对供试种子的要求a)供试品种(系)种子的质量和数量参加区试的大豆品种种子质量应达到GB4404.2中对大豆一级良种的要求,数量应满足试验播种的需要。b)供试种子的处理供种单位不应对参试种子进行任何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处理。⒑播种和田间管理10.1播种方法条播或穴播,采用人工播种或机械精量播种。10.2密度由品种管理部门根据试验组所在地区大豆生产上所用的密度和品种(系)特点确定,在同一区试组内所有品种的密度相同。播种前根据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计算播种量,使出苗密度高于计划密度。第一个三出复叶展开至第二个三出复叶展开期间通过等距定苗使实际密度达到计划密度。出苗不匀时,可移栽。10.3田间管理管理水平与当地中等生产水平相当,及时中耕、施肥、排灌、治虫,但不防治病害。在进行田间操作时,应保证同一试点材料间的一致。⒒记载项目和标准11.1记载项目
播种至收获期间,记载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生育期、叶形、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株型、底荚高度、裂荚性、落叶性、倒伏性、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时期和级别、其他病虫害发生时期和级别等性状。收获后考种记载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g)、百粒重(g)、紫斑粒率(%)、褐斑粒率(%)、其他粒率(%)、虫蚀粒率(%)、完好粒率(%)、种皮色、脐色、粒形、籽粒光泽等。11.2记载标准依照GB/T19557.4—2004所规定的标准进行。该标准未规定的性状依照GB/T17318─1998进行记载。11.3记载本的格式见附录A。⒓收获和计产当大豆植株达到完熟期后及时收获(对于成熟期过晚、影响下茬作物播种或难以霜前成熟的品种(系)可在下茬作物播种前或霜后收获)。小区计产面积和行数由品种管理部门统一规定,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风干至种子含水量13%以下时称重计产,单位为千克,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⒔品质测试和抗性鉴定13.1品质测试由品种管理部门统一从3个代表性试验点抽取样本,交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粗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特异型品种(系)由品种管理部门指定专业机构对其特异性状进行测定。13.2抗性鉴定由品种管理部门指定专业机构鉴定参试品种的抗性。⒕区试报告承担区试、品质测试、抗性鉴定的单位在试验结束后应及时向品种管理部门提供试验、测试和鉴定报告;品种管理部门应及时汇总试验结果,撰写、发布区试年度报告,报告格式由品种管理部门统一规定。
⒖品种(系)处理15.1要求单季作地区能在霜前正常成熟,多熟制地区不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和地区性主要病害优势小种的抗性在中感以上(含)。15.2一年区试后继续参加区试的品种(系)15.2.1产量要求优质品种(系)和菜用型品种(系)不显著低于对照品种,普通品种(系)高于对照品种。15.2.2品质要求高油品种(系)含油率在21.5%以上(含);高蛋白品种(系)蛋白质含量在45.0%以上(含);普通品种(系)蛋白质、脂肪含量之和在59.0%以上;特异型品种(系)经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构测试,证明具有特异优质性状;菜用型品种(系)口感鉴定为香甜柔糯型,每500g鲜荚不多于220个,两粒标准荚长宽分别为4.5cm和1.2cm以上(含),标准荚率60%以上(含),子粒化学品质和营养品质总体上与对照品种相当或更好。15.3一年区试后推荐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系)15.3.1产量要求优质品种(系)和菜用型品种(系)比对照显著增产(P<0.05);普通品种(系)比对照品种极显著增产(P<0.01)且增产幅度在5%以上(含)。15.3.2品质要求高油型品种的含油率在21.5%以上(含),脂肪、蛋白质总量在59.0%以上(含);高蛋白型品种蛋白质含量在45.0%以上(含);普通品种(系)脂肪、蛋白质总量在59.0%以上(含);特异型品种(系)经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构测试,证明具有特异优质性状;菜用型品种(系)口感鉴定为香甜柔糯型,每500g鲜荚不多于210个,两粒标准荚长宽分别为4.5cm和1.2cm以上(含),标准荚率在70%以上(含),子粒化学品质和营养品质总体上与对照品种相当或更好。15.4两年区试后推荐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系)15.4.1产量要求两年产量平均,优质品种(系)不低于对照品种,菜用型品种(系)不显著低于对照,普通品种(系)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且差异显著。
15.4.2品质要求两年测定结果平均,高油型品种(系)的含油率在21.5%以上(含);高蛋白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在45.0%以上(含);普通型品种(系)脂肪、蛋白质总量在59.0%以上(含);特异型品种(系)经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构测试,证明具有特异优质性状;菜用型品种(系)口感鉴定为香甜柔糯型,每500g鲜荚不多于220个,两粒标准荚长宽分别为4.5cm和1.2cm以上(含),标准荚率70%以上(含),子粒化学品质和营养品质总体上与对照品种相当或更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GBT 15783-1995 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
- gbt 32874-2016 机载insar系统测制1:10000 1:50000 3d产品技术规程
- 自流平地面施工技术规程
- 北京区域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 gbt 33038-2016 苹果蠹蛾防控技术规程
- GBT 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 GBT 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 gb 32375-2015 电石生产安全技术规程
- 旁通道冻结法技术规程
- GBT 19368-2003 草坪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 GBT 19369-2003 草皮生产技术规程
- GBT 15163-200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 GBT 19664-2005 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
- GBT 14912-2005 1:500 1:1000 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 钢结构防腐涂装施工技术规程
- 园林树木养护技术规程规范
- gbt 30989-2014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规程
- 《百亩榨菜籽—鲜食大豆—青花菜高效示范方》操作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