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7.25 KB
  • 9页

db34t 366-2015 九华佛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7.140.10X5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66—2015代替DB34/T366-2003九华佛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ProductionandprocessingtechnicalregulationsofJiuHuabuddatea文稿版次选择2015-12-30发布2016-01-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366—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4/T366-2003《九华佛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34/T366-2003相比,主要内容有以下变化:——修改了第3章“茶园建设”内容,增加了“3.4投入品使用管理原则”,并将“栽培管理”纳入本章;——强调了茶厂建设应符合NY/T5199的规定;——修改了加工技术要求,细化了关节环节的操作步骤;——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米棒子制作及使用方法”。本标准由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池州市工商行政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联合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池州市茶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满霞、朱永胜、夏良胜、雷元胜、钟国花、朱勤、洪来生、陈国清、张启利、李志成、包伟华、伍先旺。本标准历次版本情况:——DB34/T365-2003。I DB34/T366—2015九华佛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九华佛茶生产加工的茶园建设、茶场建设、茶叶加工。本标准适用于九华佛茶的生产和加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1767茶树种苗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2172-2012标准茶园建设规范NY/T2798.6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6部分:茶叶NY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DB34/T365九华佛茶3茶园建设3.1产地条件3.1.1地理位置应符合DB34/T365的规定。3.1.2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20的要求。3.1.3灌溉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3.2园地选择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60cm以上,排水及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pH4.5~6.5。3.3园地规划3.3.1新建茶场应根据园地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设置加工厂、种植区、道路、排灌水系统及防护林带。3.3.2茶园开垦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的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1 DB34/T366—20153.3.3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及平地,应进行二次开垦,初垦深度应不低于40cm,复垦深度30cm;坡度15°以上的山地,应建成内倾等高梯级茶园。3.4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适合制作九华佛茶的优良品种,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异地引种时应进行检疫。3.5投入品使用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的肥料按NY/T496的规定执行;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的农药按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执行。3.6栽培管理茶树种植、土壤耕作、树冠管理、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应按照NY/T2172-2012第6章的规定进行。4茶厂建设应符合NY/T2798.6和NY5199的相关规定。5加工技术5.1扁直型九华佛茶加工5.1.1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摊凉→做形→摊凉→烘干→拣剔→分装。5.1.2操作方法5.1.2.1鲜叶采摘按NY/T2798.6的规定执行。5.1.2.2摊青鲜叶经采集验收合格后及时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不得超过10cm,历时4h~8h,以叶面光泽退减、叶质稍变软、青气减退、清香显露、含水率达70%左右为适度。5.1.2.3杀青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温度控制在230℃~300℃、时间70s~100s,以叶色转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手捏成团、清香散发、含水率达60%左右为适度。5.1.2.4摊凉杀青叶立即摊放在洁净的器具上,薄摊至冷却。5.1.2.5做形2 DB34/T366—2015可采用机械做形或手工做形。5.1.2.5.1机械做形在理条机中进行,宜使用米棒子加压,米棒子制作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A。5.1.2.5.2手工做形在控温式电炒锅中进行。分初理和复理两道工序,采用抓、抖、带、搭、捺等炒制手法交替作业。5.1.2.5.2.1初理先预热电炒锅,待锅温升至约70℃时,在锅内壁均匀抹少许制茶专用油。当锅温升至90℃~110℃时投叶,每锅投入杀青叶约150g。手法上以抓、抖为主,要求抖开、抖匀,避免叶片破损和茶汁过量溢出致茶条粘结成团。待芽叶基本成条、手捏不粘时进行压扁,手法上以带、搭、捺为主,辅以抓、抖,使茶条呈扁直形状的同时逐步失水干燥,达5~6成干时出锅摊凉,历时10~15min。5.1.2.5.2.2复理初理叶摊凉20~30min后进行。初始锅温70℃~80℃,每锅投初理叶约180g,前期以带、搭、捺手法为主,进一步塑造扁直形茶条;当茶条达6~7成干后,以带、抓、抖手法散发水分至7~8成干时出锅,此阶段要求手势轻、抖幅小,降低碎茶率,历时10~15min。5.1.2.6摊凉做形后的茶叶立即摊放在洁净的器具上,薄摊1h以上至冷却。5.1.2.7烘干宜采用机械烘干,分毛火和足火两道工序。毛火遵循“高温、薄摊、快烘”的原则,足火遵循“低温、慢烘、足干”的原则。以6CH-6型自动烘干机为例,毛火温度设定在120度左右,时长4min,至8~9成干,以手触有弹性和明显刺手感为准;再摊凉1h以上以足火烘干。足火初始温度设为90℃~100℃、时间撑握在5min,至9成干,再调温至80℃~85℃慢烘提香,历时30min至茶叶手捻即成粉末、含水率达6%以内。5.1.2.8拣剔烘干茶叶完全冷却后,人工剔除茎梗、茶果和老叶,5.1.2.9分装按照DB34/T365和GH/T1070要求,对完成拣剔的茶叶及时进行分级包装。5.2条型九华佛茶加工5.2.1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摊凉→揉捻→烘干→拣剔→分装。5.2.2操作方法5.2.2.1采摘3 DB34/T366—2015按照5.1.2.1的规定操作。5.2.2.2摊青按5.2.2.2的规定操作。5.2.2.3杀青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适当偏老(较扁直型九华佛茶)”的原则。温度控制在230℃~300℃,时间70s~100s,以叶色转暗绿、梗折不断、叶缘略起鱼泡、手握略有刺手感、青气消失、清香显露、含水率达60%左右为宜。5.2.2.4摊凉杀青叶立即摊放在洁净的器具上,先薄摊至冷却,再厚摊(厚度约15cm~25cm)60min~90min至叶片全部回软。5.2.2.5揉捻宜采用机械作业,遵循“轻—重—轻”的原则,历时约20~40min。以6CR-45型揉捻机为例,每桶装杀青叶15kg,先轻揉5min~10min至茶叶基本成条,再每隔4min~5min加压1次,经2次~3次至茶条紧结,然后轻揉30s即可。5.2.2.6烘干按5.1.2.7的规定操作。5.2.2.7拣剔按5.1.2.8的规定操作。5.2.2.8分装按5.1.2.9的规定操作。4 DB34/T366—2015AA附录A(资料性附录)米棒子制作及使用方法A.1米棒子制作方法A.1.1用全棉的白布缝制成宽度3.5厘米的长条形布袋,其长度以装米后比多用机槽宽度短1cm为准。A.1.2将制好的布袋装满大米并扎紧袋口。A.2米棒子使用方法在九华佛茶机械做形中使用,操作方法可任先以下一种:a)开通理条机或多用机,将温度设置到适宜温度,当锅底温度达120℃左右,放入摊凉好的杀青叶(机槽内茶叶厚度以1.5cm为宜),约60s左右,手触茶叶较温热且柔软时,放入米棒子加压,然后适当调慢电机转速,约3min~6min后查看“米棒子”加压下茶条的成形情况,当茶条呈扁直形且有一定硬度时,即可取出米棒子。b)采用理条机先将茶条理直,稍作摊凉,再于多用机的锅槽内放入米棒子加压,至茶条呈扁直形且有一定硬度时取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