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1.50 KB
  • 6页

K26+28534跨线桥冲击式钻孔桩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记录表01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承包单位:西部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同段:No1监理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编号:工程名称基础工程桩号及部位K26+285.34跨线桥桩基图名(号)交底内容K26+285.34跨线桥冲击式钻孔桩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K26+2855.34跨线桥,右交110度,3-25m预制小箱梁,肋板台,柱式墩,墩台下基础均采用摩擦桩基础。0#台左幅4根+0#台右幅6根+3#台左幅4根+3#台右幅6根桩基,共20根桥台桩基,设计桩径均为1.3m,桩长均为23m。桩顶接承台。1#墩左幅2根+1#墩右幅3根+2#墩左幅2根+2#墩右幅3根桩基,共10根桥墩桩基,设计桩径均为1.5m,桩长均为25m。桩顶均设计有桩顶系梁(宽1.2m*高1.4m)。根据设计地质勘察报告,该桥场地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粘土,褐黄色,硬塑~坚硬状,中硬土,土质不均匀,局部混角砾及碎石,角砾及碎石成分为强风化白云岩。地表水贫乏,地下水埋深较大。二、施工准备1.清理现场,整平场地,做好施工范围内的临时排水工作,保证运输便道畅通2.施工所需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必须全部进场到位3.完成桩位施工放样,并经过质检和监理人员检验,精度满足规范要求4.进场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检测合格、试验配合比已批复5.施工方案及开工报告已上报,现场按要求布置好各类标示牌三、施工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本桥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方式采用冲击式钻机成孔第6页共6页 交底内容1.钻机埋设钢护筒,其内径比桩径大200~400mm,护筒中心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偏差不大于50mm,竖直线倾斜度不得大于1%。2.制浆前,先把粘土尽量打碎,使其在搅拌中容易成浆,缩短成浆时间,提高泥浆质量。制浆时,可将打碎的粘土直接投入护筒内,使用冲击锥冲击制浆,待粘土已冲搅成泥浆时,即可进行钻孔。多余的泥浆用管子导入钻孔外泥浆池贮存,以便随时补充孔内泥浆。泥浆用水必须使用不纯物含量少的水,没有饮用水时,应进行水质检查,在护筒底下复杂覆盖层进行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时,选用的泥浆应根据地质情况、钻机性能、施工经验等确定,宜参照钻井采用的泥浆或添加剂。3.钻机就位,埋设好护筒后,即可进行钻机就位,本标段使用的钻机为卷扬机牵引式冲击钻。就位时,只要使钻锥中心对准测量放样时所测设的桩位即可,其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4.冲击钻孔:a)开钻时,应先在孔内灌注泥浆,如孔内有水,可直接投入黏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b)在开孔及整个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并低于护筒顶面0.3m,掏渣后应及时补水。c)在淤泥层和黏土层冲击时,钻头应采用中冲程(1.0~2.0m)冲击;在砂层冲击时,应添加小片石和黏土,采用小冲程(0.5~1.0m)反复冲击,以加强护壁;在漂石和硬岩层冲击时,应更换重锤小冲程(1.0~2.0m)冲击。在石质地层中冲击时,如果从孔上浮出石子钻渣粒径在5~8mm之间,表明泥浆浓度合适;如果浮出的钻渣粒径小而少,则表明泥浆浓度不够,可从制浆池抽取合格泥浆进入循环。d)冲击钻进时,机手要随进尺快慢及时放主钢丝绳,使钢丝绳在每次冲击过程中始终处于拉紧状态,既不能少放,也不能多放。放少了,钻头落不到孔底,打空锤,不仅无法获得进尺,反而可能造成钢丝绳中断、掉锤;放多了,钻头在落到孔底后会向孔壁倾斜,撞击孔壁,造成扩孔。e)在任何情况下,最大冲程不宜超过6.0m。为正确提升钻锥的冲程,应在钢丝绳上作长度标志。f)在深水或地质条件较差的相邻桩孔,不得同时钻进。第6页共6页 交底内容1.成孔与终孔a)钻孔过程中,应采用钻孔泥浆护壁,以保持孔壁在钻进过程中不崩塌,同时应用碳素笔详细记录施工进展情况,包括时间、高程、挡位、钻头、进尺情况等。b)每钻进2m(接近设计终孔高程时,应每0.5m)或在地层变化处,应在出渣口捞取钻渣样品,洗净后收进专用袋内保存,标明土类和高程,以供确定终孔高程。c)钻孔灌注桩在成孔过程中和终孔后,要对钻孔进行阶段性的成孔质量检查,可使用钢筋笼检孔器检验,检孔器外径应比钢筋笼外径大10cm,长度不得小于孔径的4~6倍。2.清孔a)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且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应立即进行清孔。清孔时,孔内水位应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1.5~2m,以防钻孔塌陷。b)清孔时应将附着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并将孔底钻渣及泥沙等沉淀物清除。清孔次数按设计要求清孔后的孔底钻渣沉淀厚度规定值为标准进行。大桥基础清孔一般需进行两次。c)清孔后孔底沉淀物厚度应按设计规定值进行检查。对于桩径≤1.5m的摩擦桩沉淀厚度应≤200mm,当桩径>1.5m的摩擦桩沉淀厚度应≤300mm,嵌岩桩的沉淀厚度应≤50mm,并不得以加深孔底深度代替清孔。3.钢筋笼的制作a)制作钢筋笼时,对钢筋的调直、除锈、截断、弯折与焊接均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b)钢筋笼的主筋尽量为整根,需要对接时,采用机械连接方式,接头必须按照有关实验规范进行试验和验收,套筒每端不得超过2倍螺距以上的螺纹外漏,以确保钢筋连接质量,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数不超过总根数的50%。c)钢筋笼应每隔2m设置临时加劲撑,以防变形,加强箍肋必须设在主筋内侧,环形筋在主筋的外侧,并同主筋进行点焊。d)成品钢筋笼保证其顺直、尺寸准确,其施工误差直径均不大于±10mm、主筋间距均不大于±10mm、箍筋间距及加强箍筋间距均不大于±20mm。第6页共6页 交底内容1.钢筋笼的安装a)钢筋笼应在专门的钢筋加工场进行制作,制好后的钢筋骨架必须平整垫放,钢筋笼加工应采用模具标准化制作。b)每节骨架均应有半成品标志牌,标明墩号、桩号、节号、质量状况。c)本桥设计有定位钢筋,对应加强筋间隔2m设置,每圈沿四周等距离焊四根,上下层错开布置,保证钢筋笼外砼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d)钢筋笼吊装之前,先对钻孔使用探孔器进行检测,主要检测钻孔内有无坍塌和孔壁有无影响钢筋安装的障碍物,如突出尖石、树根等,以确保钢筋笼的安装。e)钢筋笼吊装时对准孔位,尽量竖直轻放、慢放,遇障碍物可慢起慢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落,无效时,立即停止下落,查明原因后再安装。不允许高起猛落,强行下放,防止碰撞孔壁而引起坍塌和钢筋笼变形。f)每一节放入孔内取出临时加劲撑,在护筒顶用工字钢穿过加劲箍下挂住钢筋笼,并保证工字钢水平和钢筋笼垂直,吊放第二节钢筋笼与第一节对准后进行机械套筒连接或焊接,然后放下钢筋笼,如此循环,入孔后牢固定位,容许中心偏差不大于5cm,并使钢筋笼处于悬吊状态。g)钢筋笼固定稳定以后,安装声测检测管,接头处、下端口用胶带封闭严密,不露水不进浆,设置在钢筋笼内侧并固定稳定,并超出桩顶50cm,在桩孔内成正三角形布置。2.砼灌注a)灌注前应检查拌和站、料场、浇注现场的准备情况,确定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拌合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与塌落度。如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使用。b)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的需要,其中导管底至桩底距离一般为0.3~0.4m,砼入孔后,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在灌注中,应保持孔内的水头高度,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应随时测探孔内砼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规范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内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应立即进行处理。c)第6页共6页 交底内容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应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顿。a)要加强灌注过程中混凝土高度和混凝土灌注量的测量和记录工作,可按照每灌注8m3测一次(约一罐车混凝土),及时绘制成曲线,以确定桩的灌注质量。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时,严禁用泵车泵管直接伸入导管内进行灌注,必须要经过料斗进行灌注(若将泵管直接伸入导管里面进行灌注,易产生混凝土离析,同时在导管内易产生高压空气囊,从而形成堵管)。b)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c)为确保桩顶混凝土质量,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6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应在接桩前必须凿除,桩头应无松散层。2.工艺流程四、注意事项1.桩基按设计要示须全部进行无破损检测,桩检结果应保证I类桩。如果有缺陷的桩,应进行钻芯检验,若钻芯桩存在重大质量问题,应加倍扩大钻芯数量,检测出现Ⅲ类桩时,则应原桩位冲孔恢复。第6页共6页 交底内容1.导管下端距桩底控制为0.3~0.4m;在一切工作就绪,经量测孔底沉淀层超标时,采用射水管冲射3~5min。2.严禁导管漏水或导管底口进水(即封不住底)而造成断桩事故,保证施工质量。3.当砼灌注完毕后,待桩上部砼开始初凝,解除对钢筋笼固定措施,保证钢筋笼随着砼的收缩而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附图:1、《马坪互通K26+285.34跨线桥施工设计图》2、《马坪互通K26+285.34跨线桥地质勘察报告》交底负责人日期接受交底人员签名日期:备注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