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01 KB
  • 8页

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工程概况该层板面标高为15.87m,地面标高为±0.000,该层高为15.87m。该处楼板的总投影面积为:350m2,为梁式楼板,板厚为180mm,最大的梁截面尺寸为450×3100mm,其他的梁截面面积均在0.9m2之内,本层模板的支撑系统用φ48×3.5的钢管搭设,主杆布置为:在K轴的CKL(1)及梁截面面积大于0.7m2以上的立杠用四排450×900mm的间距布置、其他的为900×900mm一道布置立杆。纵横水平杆沿立杆垂直方向每1.2m一道,用扣件互互相连(见搭设平面图1)。二、型式选择与搭设要求全部采用落地式钢管满堂红配扣搭设,搭设必须满足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施工过程中在各种施工操作在允许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失稳、变形、倾斜、扭曲等现象。三、搭设方法见平面布置图1四、拆除工艺见外排栅的拆除工艺五、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按照外排栅的方案进行六、混凝土浇捣方法:于K轴的CKL1梁过深(3.1m),项目设计有关人员及监理公司商量,决定对CKL1梁分二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至中和轴,第一次浇筑完在混凝土初凝前,必对混凝土面插毛及需对混凝土面插φ10@200L=600mm双排钢筋。让新浇混凝土与旧混凝土有更好的接触间,当第一次浇完混凝土的3天后再进行浇筑第二次混凝土。七、荷载计算计算以K轴的CKL1梁为例(搭设时的架子如梁的截面面积大于0.7m2以本计算书同样搭设。现取材料自重为0.15KN/m2,钢筋混凝土为25KN/m2,施工荷载为4KN/m2。1、模板系统计算:(1)材料截面、性能常数 .序号材料名称规格(mm)弹性模量(E·N/mm4)Fv(N/mm2)Fm(N/mm2)1夹板18×1800×1860001.25112枋木80×80×2000100001.513 .表中数据由《设计手册》查得。(2)梁侧模板计算以CKL1梁高为准,以图2剖面,梁侧板为18mm胶板,立档为200mm一道,立档外侧用双水平钢管卡紧,每侧6道双排水平钢管。每侧每排设置6道(排距每400mm)对拉螺栓(见图2)。A、梁侧模板的标准荷载,新浇捣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侧压力: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得Fa=0.22rctB1B2V1/2,Fa=0.22×25×200/(50+15)×1×1.2×251/2=102KN/m2,Fb=RcH=25×3.1=77.5KN/m2,取二者的小值,取F=77.5KN/m2为计算值。B、梁侧模板的强度验算取水平面施工活荷载为4KN/m2,如左图3,梁侧模板的计算可按四跨连续梁计算,见计算图4,取梁底1m宽为最不利位置计算:4KN/m2q=(77.5×1.2+1.4×4)×1=98.6KN/mM=1/11×98.6×0.22=0.359KN.m3.1m梁高W=bh2/6=182×1000/6=5.4×104mm3(77.5+4)KN/m2σ=м/w=0.359×106/5.4×104=6.65N/mm2500mm,满足要求。E、梁侧水平杆(双钢管)设计验算。考虑到荷载的实际情况,取最大值作为均匀荷载,立档所受到梁侧板的侧力(200×500mm)。侧板传给立档的总力为:Po=77.5×0.2×0.5=7.75KN所以在单位面积侧板传给立档的Po为传给双水平钢管的P1集中力,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为图6,计算水平杆的抗弯强度。200200P1P1P1P1P1P1P2400×4图6以σ=м/w≤fmP2=1.5P1,查《设计手册》f=205N/mm2,ω=5.08×103mm3Mmax=0.2×1.5P1-0.2P1=0.775KN.mσ=7.75×105/5.08×103=152N/mm215.5KN,满足要求。(3)梁底模的计算(梁底搭设见图2)梁底采用18mm胶板,设置三层枋木,顶层枋木垂直梁底面每250mm一道,中间层为在梁底宽度范围内每200mm一道,底层为450mm一道双枋木。由于梁底模板所承受的荷载与侧模(最不利位置)荷载相同,底模的支点比侧模多,所以梁底模板可免验算。A、荷载计算以450×3100mm梁为计算(把荷载转化成线荷载),材料自重:0.15KN/m,混凝土自重:34.87KN/m,钢筋4KN/m,混凝土施工荷载4KN/m。总荷载:Q=1.2×(0.15+34.87+3)+1.4×4=51.22KN/m。B、顶层枋木设置的验算(每200mm一道),可按5跨连续梁计算:ω=kgL4/100EI200mm,满足要求。C、中间层枋木间距的验算顶层枋木每条传给二层枋木的荷载为51.22KN/m(最不利),而二层平行梁长方向设置6条枋木,每条中至中距离为240mm一道。那顶层枋木同时传给2层枋木的力(二层枋木每条所受的力)为:q =51.22×0.24=12.29KN/m。而三层枋木的支点距离为0.9m(双枋木),νmax=1/2qL=0.5×12.29×2×0.45=5.53KNZmax=3ν/2bh=3×5.53×103/2×80×80=1.296N/mm2fv=1.5N/mm2,而本工程采用双枋木一起承受,所以1.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