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00 KB
  • 18页

江苏某铁路标段单层框架结构站房工程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柱模板).doc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目录1编制说明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1.3适用范围22工程概况22.1简述22.2地质情况33管理机构及资源配置43.1管理组织机构43.2劳动力组织64施工部署64.1部署原则64.2管理目标65施工准备75.1施工用水用电75.2技术准备85.3材料要求85.4作业条件85.5主要机具96施工工艺96.1基础模板96.2柱模板96.3梁、板模板106.4模板拆除137质量标准137.1主控项目137.2一般项目148成品保护149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510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61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7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模板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中铁上海设计院提供的韩圩站施工图纸。(2)江苏省及宿迁市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采用的规范、规程规则和标准。(4)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5)本工程项目所明确的现行有效的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等。(6)公司内部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办法。(7)公司ISO9001标准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8)公司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设备能力,以及所积累的丰富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9)有关站后工程的房屋建筑施工及安装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定额。1.2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部颁规范、规程和规则等技术标准的原则、国家和铁道部颁发的现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则是指导本工程施工的权威性行业标准,技术方案编制中将严格遵守这些行业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施工组织设计中。(2)全面响应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在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的前提下,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和水平,力求工期、质量、安全和技术方案等各方面能充分满足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要求,并相应制定出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3)确保施工工期的原则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严格遵守业主所要求的阶段性工期和总工期,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统筹考虑,在有关工程施工安排上注意时间的前后调整,在整体工期安排上力争合理提前。(4)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严格执行现行国家和铁路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确保结构安全,综合工程质量达到创江苏省优质工程要求。(5)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和水土保持的原则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编制上力争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制定出详细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争创“全线文明施工样板工地”。(6)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搞好劳力、材料、机械的合理配置,推广“四新”技术,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适用、技术先进,确保实现设计意图。1.3适用范围本方案只适用于新建宿淮铁路Ⅱ标段韩圩站站房的模板工程。2工程概况2.1简述本工程为宿淮铁路Ⅱ标段新建站房,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按基本烈度8(0.2g)度设防,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本工程为一层框架结构,混凝土结构采用整体现浇,梁板模板支撑位满通红脚手架(1.5*1.5m),柱子采用钢管及扣件进行牢固。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2地质情况2.2.1地形、地貌黄淮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以旱地为主,交通较便利。2.2.2地质构造本场地地貌单一,地层分布稳定,无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分布,故场地尚属稳定性场地,适宜本工程建造。2.2.3.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根据勘探资料揭示,建筑物处20m厚度内均为第四系全新统粉土、粉质黏土、粉土、粉质黏土,地层相对稳定。现从上自下如下表所示:地层分布及特征表层次时代土名颜色状态湿度密度压缩性层顶标高一般层厚(m)地层描述①Q4素填土黄灰稍湿松散10.96-11.070.4-0.86以粉土、粉质黏土为主,含植物根系。③粉土灰黄潮湿稍密10.11-10.562.4-3.0含少量云母片,局部夹粉质黏土,稍具淤臭味,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韧性低。④粉质黏土黄灰可塑中7.47-7.860.41-1.8含少量铁锰质侵染,干强度高,韧性中等。⑥1粉土灰潮湿中密6.06-7.301.48-3.4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⑥2粉质黏土灰黑可塑中2.6-5.82>11.55上部接近软塑,含有机质,局部粉质含量高,含大量铁锰质结核,少量钙质结核,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高。3管理机构及资源配置3.1管理组织机构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受公司法人代表委托,在授权范围内代表公司处理与该工程有关事宜,并按上海局及宿淮公司关于标准化管理人员配备标准化的规定,构建作业架子队,设架子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安全员、质量员、试验员、材料员、领工员和工班长,规范施工管理,全面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实现各项管理目标。具体机构框图见下图: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图3-1: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中铁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新建宿淮铁路江苏段站后房建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李毕富项目书记:刘光明财务总监:谌彬安全总监:马守孟总工程师:李志强副经理:范忠勇安全质量部:郭文华安全、质量、检测试验、工艺标准等计划财务部:谌彬(兼)计划统计、合同、造价、财务等工程管理部:崔建民进度、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文物、征地拆迁等综合办公室:刘运生人事劳资、后勤保障、综合管理等物资设备部:左李华物资、设备管理等架子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安全员质量员试验员材料员领工员工班长操作人员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3.2劳动力组织劳动力配置见表3-1。劳动力配备一览表表3-1序号工种人数工作内容1技术负责人负责协调、指挥,随时解决各种工作问题,作业前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工作安排和安全交底。2工班长负责协调指挥各工序的操作,控制加固质量,排除施工中的各种故障。3现场技术员4试验员5模板工6材料员7电工后勤负责设备的安装和安全使用。8普工4施工部署4.1部署原则(1)满足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安全、文明、环保和职业健康要求。(2)满足业主和设计要求,结合我单位施工特长、技术装备、施工经验和施工能力。(3)按照“确保安全,提高质量,均衡生产,文明施工,降低成本”的思路进行。4.2管理目标4.2.1安全目标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的安全工作方针,杜绝责任生产安全较大事故及以上事故;杜绝责任铁路交通较大事故及以上事故;杜绝责任工程质量大事故及以上事故;杜绝责任人身伤亡事故。4.2.2质量目标总体质量等级达到合格等级,杜绝质量事故,工程全部达到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4.2.3工期目标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抓好工序衔接,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关键工期和合同工期目标如期实现。4.2.4环保、水保目标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程绿化完善美观,节能、节材和水保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程。确保生态平衡不破坏、周围无集体投诉。4.2.5文明施工目标争创“全线文明施工样板工地”,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的案件。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即:施工现场人行道畅通;施工工地附近单位和居民出入口畅通。施工中无管线高放;施工现场排水畅通无积水;施工工地道路平整无坑塘。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严格分离,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佩戴胸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必须文明;工地现场必须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4.2.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员工因工死亡率为零,因工重伤率小于0.4‰,因工职业病发生率小于0.5‰。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5施工准备5.1施工用水用电(1)施工用水采用城镇给水管网。(2)施工用电电源采用施工现场柴油发电机引至施工现场用电。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5.2技术准备5.2.1施工图纸会审已完成,相应的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已办理完毕,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5.2.2确定所建工程的施工区、段划区。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的流水区段,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砼工序)的作业量。5.2.3根据模板施工方案及相关规范、标准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落实到位。5.3材料要求5.3.1本工程模板采用:木胶合板和方木。5.3.2支撑系统采用:钢管、扣件、顶撑、蝴蝶扣、对拉螺杆、螺帽。在进行模板配板布置及支撑系统布置的基础上,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5.3.3隔离剂:竖向构件模板采用建筑模板长效脱模剂,水平构件采用水溶性脱模剂。竖向模板可采用一定油性隔离剂;水平模板不得采用油质隔离剂,必须用水质隔离剂。5.3.4辅助材料:海绵粘胶带、30宽粘带纸、铁丝、刷子。5.3.5材料质量必须符合其设计要求。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5.4作业条件5.4.1弹好梁边线、柱边线、标高线和模板控制线,浇筑楼板砼时梁柱根部200mm宽范围模板底口严格找平。5.4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混凝土接茬处施工缝模板安装前,应预先将已硬化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或松散混凝土及其砂浆软弱层全部剔凿到露石子、清理干净,用水冲洗。外露钢筋粘有灰浆油污时应清理干净。5.4.3梁及柱模板加工好后,涂刷长效脱模剂。5.4.4安装梁柱模板前应将使用过的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刷好隔离剂,涂刷均匀。5.4.5柱子、梁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扎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好隐检手续。5.4.6楼板模板涂刷脱模剂并分规格推放。5.4.7支拆模板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5.4.8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对大模板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发生意外情况及时处理。5.5主要机具提升井架、水准仪、斧子、成套木工机械、圆盘锯、手提锯、刨子、扳手、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平、撬棍、锤子等。6施工工艺6.1基础模板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垫层→放胎膜边线→砌筑120或240厚砖胎膜(安装木模板)。6.2柱模板6.2.1工艺流程弹模板位置线及模板外控制线→沿柱皮5㎜贴海绵条→安装柱模→安装柱箍→安装拉杆或斜撑→办预检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6.2.2操作工艺(1)柱子模板用木胶合板,柱箍采用钢管组合,螺杆对拉。模板的制作在现场木工加工棚内进行,为了保证接缝平整,不露浆。将杉木方背楞错位搭接,保证模板拼缝紧密。参照下图。柱模板支设示意图(2)当底板或楼板砼施工完毕后,在底板底面或楼面上弹出柱子的纵横向轴线,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并放出柱边线及10cm控制线,底板顶面或楼面的表面要求平整,标高准确,以防止底板顶面或楼面不平使柱子模板底部有缝隙,浇筑砼时出现漏浆,而造成柱子烂根现象。(3)将柱模板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注意垃圾清扫口宜在柱根脚部留,且对角各留一个。(4)模板支设好后,用线锤校正垂直度,并弹出设计标高线。校正找规矩后,采用钢管(或木枋)支承在支承架上,以防模板在砼浇筑时移位。(5)办好预检手续。6.3梁、板模板梁、板模板采用木胶合板。6.3.1工艺流程(1)梁、板模制安工艺流程: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搭设梁板支模架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安装梁底模→梁底按设计要求起拱→绑筋后安装侧模并校正加固→安装板底木楞→调整板标高并起拱→铺设平台板模并堵缝→支模架加固等检查→验收(2)支模架的搭设:本工程满堂架搭设间距要求支撑间距1.5m×1.5m,每隔3根立杆加设剪力撑,体积大,重量重的梁加密顶撑。梁板底第一锁口扣件下均加设保险扣(即双扣件),在离地30cm内架设扫地杆,纵横水平拉杆步距1.6m内。参见下图。梁模板示意图(3)对于支承梁跨度大于4m及悬臂梁跨度大于或等于2m时,梁底板按梁跨度的3‰起拱,对于跨度大于或等于4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L/400(L为板的短向跨度)。(4)梁、板模板在安装时,所有梁底接头、梁侧模与底模接口、平台板模板拼缝等接口处均应用专用海绵胶带纸贴缝,以免混凝土浇筑时漏浆。平台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5)梁板、楼梯施工缝模板留设,根据钢筋的规格、间距,使用木胶合板模板,作成“梳齿状”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卡在钢筋上。并用钢筋支顶牢固。混凝土浇筑完后,将施工缝模板拆除,重复使用。(6)楼板砼标高控制应在所有柱筋上用红油漆施测一个50cm高的标高控制点。(7)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对无梁的板,灌注混凝土前有一侧板端不封,留作清扫口用,对有梁的板,可以封堵,有梁端清扫口即可),办理预检手续。6.3.2本工程模板支撑“满堂红”体系验算:立杆稳定性验算(取1m²计算面积)(1)相关参数:扣件:直角,旋转扣件(抗滑)为8.0KN;钢管:φ48t=3.5mmA=4.89cm²。(2)按不组合风荷载时:N/φA≤f其中N:模板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1.2∑NGK+1.4∑NGK按最高梁750考虑,其中∑N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砼自重、钢筋自重轴向力的总和∑NGK=0.75+24×1×0.75+1.5=20.25Kn∑NGK——施工荷载及振捣荷载轴向力总和∑NGK=1.0+2.0=3.0kN则N=1.2∑NGK+1.4∑NGK=1.2×20.25+1.4×3=28.5kNφ——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入值表求得λ=l/i=1.6÷(1.58×10-2)=101.27查表得φ=0.63N/φ×A=(28.5×103)÷(0.63×4.89×10-4)=0.9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