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1 MB
  • 739页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 7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施工工艺标准大全人工挖土2.1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2.2作业条件:2.2.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2.2.3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2.2.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2.2.5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2.2.6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3.2坡度的确定: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3.2.1.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m; 3.2.1.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3.2.1.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一1.5m;3.2.1.4坚硬的粘土一2.0m。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3.3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开挖。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表1-1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质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3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6老黄土1∶0.101∶0.251∶0.33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 3.3.1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3.3.2开挖各种槽坑:3.3.2.1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 为宜,从开挖端都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3.3.2.2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3.3.2.3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rn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3.3.2.4开挖大面积线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3.4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3.5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3.6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3.7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3.8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4.1保证项目:4.1.1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2。基坑、管沟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表1-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3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0-50-0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6.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6.2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 6.3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上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6.4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6.5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6.6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2.1主要机具:2.1.1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2.1.2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2.2作业条件:2.2.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2.2.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2.2.4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 2.2.5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2.2.6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2.2.7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2.2.8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2.2.9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_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3.2坡度的确定: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3.2.1.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rn。3.2.1.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3.2.1.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5m。3.2.1.4坚硬性粘土一2.0m。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l-3的规定。各类土的边坡坡度 表1-3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3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6老黄土1∶0.101∶0.251∶0.33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3.2.3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表1-4确定:各类土的挖方边坡坡度表1-4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1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15坚硬1∶0.75~1∶1.00硬塑1∶1.0~1∶1.25充填坚硬、硬塑性粘土1∶0.5~1∶1.00充填砂土1∶1.00~1∶1.50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3.2.4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3.2.5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3.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3.3.1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3.3.2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3.3.3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3.3.3.1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3.3.3.2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3.3.4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3.4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3.4.l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3.4.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 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3.4.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3.5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3.5.1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3.5.2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3.6雨、冬期施工:3.6.1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3.6.2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3.6.3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3.6.4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3.6.5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4.1保证项目:4.1.1 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5。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表1-5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3表面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0-50-0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5.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5.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6.l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6.2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6.3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6.4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6.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6.6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hao。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砂:一般中砂。2.1.2主要机具:2.1.2.1人工打钎:一般钢钎,用直径φ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尖锥形状,钎长1.8~2.0m;8~10磅大锤。2.2.2.2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北京地区规定必用)。2.2.2.3 其他: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撬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2.2作业条件:2.2.1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设计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2.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如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可按表l-6执行。2.2.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2.2.4钎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3.1工艺流程:放钎点线→就位打钎拔钎灌砂↓↓记录锤击数检查孔深3.2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3.3就位打钎3.3.1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70crn,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3.3.2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会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3.4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吹锤击数。钎探深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按表l-6执行。3.5 拔钎:用麻绳或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撬棍或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3.6移位: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3.7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可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木棍或钢筋棒捣实一次。灌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孔打完或几孔打完后及时灌砂;另一种是每天打完后,统一灌砂一次。钎探孔排列方式表1-6槽宽(cm)间距(m)深度(m)小于80中心一排1.51.580~200两排错开1.51.5大于200梅花型1.52.0柱基梅花型1.5~2.01.5,并不浅于短边 3.8整理记录:按钎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要清楚,再经过打钎人员和技术员签字后归档。3.9冬、雨期施工:3.9.1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3.9.2基土在冬季钎探时,每打几孔后及时掀盖保温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积掀盖,以免基土受冻。 4.1保证项目: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4.2基本项目 4.2.1钎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4.2.2钎孔灌砂应密实。 5.1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6.1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取消钎孔或移位打钎。不得不打,任意填写锤数。6.2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探孔位置填错:6.2.1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6.2.2在记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6.2.3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肥槽及散水等人工回填土。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1.2主要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2.2作业条件: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2.2回填前应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2.2.3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2.2.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板;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3.1工艺流程: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 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2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3.3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4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3.5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穷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3.6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3.7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3.8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3.9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10修整找干: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3.11雨、冬期施工:3.11.1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3.11.2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3.11.3 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3.11.4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11.5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士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3.11.6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4.1保证项目:4.1.l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7。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7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5020用水准或拉线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 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5.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5.4管沟中的管线,肥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3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6.4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l地基钎探记录。7.2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3回填土的试验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大面积平整场地、大型基坑和管沟等回填土。 2.l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它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1.2粘性土应检验其含水率,必须达到设计控制范围,方可使用。2.1.3盐渍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并符合《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表1.8的规定的盐渍土则可以使用。2.1.4主要机具:2.1.4.1装运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2.1.4.2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2.1.4.3一般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2.2作业条件: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2.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2.2.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2.2.4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工艺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 3.1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3.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3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表1-8选用。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表1-8压实机具每层铺土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遍)平碾羊足碾振动平碾蛙式柴油式打夯机200~300200~350600~1500200~2506~88~166~83~4 3.4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平碾:2km/h羊足碾:3kW/h振动碾:2km/h3.5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重叠0.5~l.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3.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3.7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3.8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9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3.10雨、冬期施工:3.10.1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3.10.2雨施时,应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3.10.3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10.4冬期填方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距离边坡表层1m以内不得用冻土填筑;填方上层应用未冻、不冻胀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10.5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温度在-5℃以下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表1-9的规定。但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类土填筑时,可不受表内填方高度的限制。冬期填方高度限制表1-9 平均气温(℃)填方高度(m)-5~-10-11~-15-16~-204.53.52.5 3.10.6冬期回填土方,每层铺筑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方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冻土块要均匀分布,逐层压(夯)实。回填土方的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ffff或已填方土层受冻。并且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4.1保证项目:4.1.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10。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10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502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尺量检查 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极、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5.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个彻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压实。6.4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6.5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6.6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6.7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地基处理记录。7.2地基钎探记录。7.3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4回填土的试验报告。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2.1主要机具:2.1.1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2.1.2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2.2作业条件:2.2.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2.2.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2.2.4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2.2.5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2.2.6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2.2.7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2.2.8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2.2.9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3.2坡度的确定: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3.2.1.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rn。3.2.1.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3.2.1.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5m。3.2.1.4坚硬性粘土一2.0m。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l-3的规定。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表1-3 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3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6老黄土1∶0.101∶0.251∶0.33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3.2.3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表1-4确定:各类土的挖方边坡坡度表1-4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1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15坚硬1∶0.75~1∶1.00硬塑1∶1.0~1∶1.25充填坚硬、硬塑性粘土1∶0.5~1∶1.00充填砂土1∶1.00~1∶1.50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3.2.4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3.2.5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3.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3.3.1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3.3.2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3.3.3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3.3.3.1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3.3.3.2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3.3.4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3.4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3.4.l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3.4.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 3.4.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3.5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3.5.1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3.5.2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3.6雨、冬期施工:3.6.1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3.6.2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3.6.3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3.6.4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3.6.5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4.1保证项目:4.1.1 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5。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表1-5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3表面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0-50-0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5.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5.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6.l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6.2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6.3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6.4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6.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6.6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hao。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砂:一般中砂。2.1.2主要机具:2.1.2.1人工打钎:一般钢钎,用直径φ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尖锥形状,钎长1.8~2.0m;8~10磅大锤。2.2.2.2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北京地区规定必用)。 2.2.2.3其他: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撬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2.2作业条件:2.2.1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设计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2.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如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可按表l-6执行。2.2.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2.2.4钎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3.1工艺流程:放钎点线→就位打钎拔钎灌砂↓↓记录锤击数检查孔深3.2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3.3就位打钎3.3.1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70crn,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3.3.2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会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3.4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吹锤击数。钎探深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按表l-6执行。 3.5拔钎:用麻绳或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撬棍或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3.6移位: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3.7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可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木棍或钢筋棒捣实一次。灌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孔打完或几孔打完后及时灌砂;另一种是每天打完后,统一灌砂一次。钎探孔排列方式表1-6槽宽(cm)间距(m)深度(m)小于80中心一排1.51.580~200两排错开1.51.5大于200梅花型1.52.0柱基梅花型1.5~2.01.5,并不浅于短边 3.8整理记录:按钎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要清楚,再经过打钎人员和技术员签字后归档。3.9冬、雨期施工:3.9.1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3.9.2基土在冬季钎探时,每打几孔后及时掀盖保温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积掀盖,以免基土受冻。 4.1保证项目: 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4.2基本项目4.2.1钎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4.2.2钎孔灌砂应密实。 5.1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6.1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取消钎孔或移位打钎。不得不打,任意填写锤数。6.2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探孔位置填错:6.2.1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6.2.2在记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6.2.3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肥槽及散水等人工回填土。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1.2主要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2.2作业条件: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2.2回填前应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2.2.3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2.2.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板;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3.1工艺流程: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 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2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3.3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3.5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穷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3.6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3.7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3.8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3.9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10修整找干: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3.11雨、冬期施工:3.11.1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3.11.2 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3.11.3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3.11.4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11.5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士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3.11.6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4.1保证项目:4.1.l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7。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7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5020用水准或拉线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  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5.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5.4管沟中的管线,肥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 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3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6.4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l地基钎探记录。7.2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3回填土的试验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大面积平整场地、大型基坑和管沟等回填土。2.l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它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1.2粘性土应检验其含水率,必须达到设计控制范围,方可使用。2.1.3盐渍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并符合《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表1.8的规定的盐渍土则可以使用。2.1.4主要机具:2.1.4.1装运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2.1.4.2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2.1.4.3一般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2.2作业条件: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2.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2.2.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2.2.4 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 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 3.1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3.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3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表1-8选用。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表1-8压实机具每层铺土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遍)平碾羊足碾振动平碾蛙式柴油式打夯机200~300200~350600~1500200~2506~88~166~83~4 3.4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平碾:2km/h羊足碾:3kW/h振动碾:2km/h 3.5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重叠0.5~l.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3.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3.7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3.8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9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3.10雨、冬期施工:3.10.1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3.10.2雨施时,应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3.10.3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10.4冬期填方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距离边坡表层1m以内不得用冻土填筑;填方上层应用未冻、不冻胀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10.5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温度在-5℃ 以下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表1-9的规定。但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类土填筑时,可不受表内填方高度的限制。冬期填方高度限制表1-9平均气温(℃)填方高度(m)-5~-10-11~-15-16~-204.53.52.5 3.10.6冬期回填土方,每层铺筑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方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冻土块要均匀分布,逐层压(夯)实。回填土方的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ffff或已填方土层受冻。并且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4.1保证项目:4.1.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10。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10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502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尺量检查  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极、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5.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个彻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压实。6.4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6.5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6.6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6.7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地基处理记录。7.2地基钎探记录。7.3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4回填土的试验报告。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2.1.2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2.1.3主要机具有: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作业条件:2.2.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2.2.2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2.2.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2.2.4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2.5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2.2.6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3.1工艺流程: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槽底清理→分层铺灰土→ 夯打密实→找平验收3.2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如果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3.3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3.4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3.5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3.6分层铺灰土: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2-l选用。灰土最大虚铺厚度表2-1项次夯具的种类重量(kg)虚铺厚度(mm)备注1木夯40~80200~250人力打夯,落高400~500mm,一夯压半夯2轻型夯实工具?200~250蛙式打夯机、柴油打夯机3压路机机重6~10t200~300双轮 各层铺摊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3.7夯打密实: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3.8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槎,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3.9 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环刀取土的压实系数用dy鉴定,一般为0.93~0.95;也可按照表2-2的规定执行。灰土质量密度标准表2-2项次土料种类灰土最小质量密度(g/cm3)123轻亚粘土亚粘土粘土1.551.501.45 3.10找平与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3.11雨、冬期施工:3.11.1基坑(槽)或管沟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上遭到破坏。3.11.2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3.11.3冬期打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搓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在土壤松散时可允许洒盐水。气温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并且要有冬施方案。 4.1保证项目:4.1.l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灰土的干土质量密度或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基本项目4.2.1配料正确,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起皮。4.2.2留槎和接槎。分层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3。灰土地基允许偏差表2-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1515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 5.1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5.2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5.3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5.4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6.1未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密实度末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 留、接槎不符合规定: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槎的规定。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土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6.3生石灰块熟化不良:没有认真过筛,颗粒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夯必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6.4灰土配合比不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6.5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薄,造成地面开裂、空鼓。认真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6.6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适当考虑修改设计。否则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 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2地基钎探记录。7.3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4灰土的试验报告。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2.1.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2.1.3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2.2作业条件:2.2.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2.2.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2.2.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2.2.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3.1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3.3分层铺筑砂石3.3.l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 ,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3.3.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3.3.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3.3.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3.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3.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3.6找平和验收:3.6.l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3.6.2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4.1保证项目:4.1.1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4.2.2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4。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表2-4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1520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 5.1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5.2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5.3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5.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5.5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6.1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6.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6.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6.4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6.5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6.6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二质量记录:7.1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2地基钎探记录7.3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4砂石的试验报告。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2.1.2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一般宜用E4303牌号。2.1.3钢板(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2.1.4主要机具有: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等。2.2作业条件:2.2.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2.2.2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2.2.3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2.2.4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2.2.5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木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2.2.6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底。3.1工艺流程:就桩桩机→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 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3.2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3.3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3.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3.5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3.5.1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3.5.2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3.6接桩3.6.l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3.6.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3.6.3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3.7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3.8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3.9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3.9.1贯入度剧变;3.9.2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3.9.3桩项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3.10 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提交总包。3.11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4.1保证项目:4.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4.1.2打桩的标高或贯入度、桩的接头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5。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允许偏差表2-5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100沿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1502桩数为1~3根或单排桩1003桩数为4~16根d/3边缘桩d/3中间桩d/2注:d为桩的直径或截面边长。5.1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5.2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并不得损坏。5.3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5.3.1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5.3.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5.3.3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应向一端。5.3.4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4层。5.4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5.5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5.6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5.7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6.1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加养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6.2桩身断裂。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而致。应及时检查。6.3桩顶碎裂、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大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6.4桩身倾斜。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所造成。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6.5接桩处拉脱开裂。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应保证接桩的质量。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出厂合格证。7.2试桩或试验记录。 7.3补桩平面示意图。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1.3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2.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5粘土: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2.1.6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2.1.7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2.1.8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2.2作业条件:2.2.1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2.2.2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2.2.3制作好钢筋笼。2.2.4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字。2.2.5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2.2.6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3.1工艺流程:钻孔机就位→钻孔→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吊放钢筋笼→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插桩顶钢筋3.2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3.3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3.4厂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3.4.1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3.4.2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3.4.3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3.5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3.6孔底清理及排渣3.6.1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3.6.2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3.6.3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3.7谢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3.8浇筑混凝土: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3.8.1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接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3.8.2混凝土的配制:3.8.2.1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选择施工配合比时,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15%。3.8.2.2水灰比不宜大于0.6。3.8.2.3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间内,坍落度应为16~22cm;在浇筑初期,为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坍落度宜为14~16cm。3.8.2.4水泥用量一般为350~400kg/m3。3.8.2.5砂率一般为45%~50%。3.9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3.10插桩顶钢筋: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偏和插斜。 3.11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每根灌注桩不得少于1组。3.12冬雨期施工:3.12.1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不宜在冬期进行。3.12.2雨天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要防止桩机移动,以免造成桩孔歪斜等情况。4.1保证项目:4.1.1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的体积。4.1.3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4成孔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6。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允许偏差表2-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钢筋笼主筋间距±10尺量检查2钢筋笼箍筋间距±20尺量检查3钢筋笼直径±10尺量检查4钢筋笼长度±100尺量检查1~2根桩垂直于桩基中心线单排桩d/6且不大于200拉线和尺量检查5桩的位置偏差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基础的桩 群桩基础的中间桩6垂直度H/100吊线和尺量检查注:d为桩的直径,H为桩长。 5.1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桩孔内,应牢固确定其位置,防止上浮。5.2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5.3在钻孔机安装,钢筋笼运输及混凝土浇筑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并应经常予以校核。5.4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5.5桩头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6.1泥浆护壁成孔时,发生斜孔、弯孔、缩孔和塌孔或沿套管周围冒浆以及地面沉陷等情况,应停止钻进。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6.2钻进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孔径、孔深、供水或供浆量的大小、钻机负荷以及成孔质量等具体情况确定。6.3水下混凝土面平均上升速度不应小于0.25m/h。浇筑前,导管中应设置球、塞等隔水;浇筑时,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m。6.4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4%~8%。胶体率不小于90%。6.5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6.6 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技术措施。6.7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或补桩。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7.2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7.3试桩的试压记录。7.4补桩的平面示意图。7.5灌注桩的施工记录。7.6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7.7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以上的一般粘土、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螺旋成孔的灌注桩。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用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2.1.4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应无老锈和油污。2.1.5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火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2.1.6火烧丝: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2.1.7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8主要机具:2.1.8.1螺旋钻孔机:常用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7。 常用螺旋钻孔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表2-7电机功率(kW)回转速度(r/min)回转扭矩(N·m)钻进下压力(N)钻进速度(m/min)外形尺寸长×宽×高(m)履带式LZ型30813400280028.0×3.21×21.78汽车式QZ~4型171201400?17.3×2.65 2.1.8.2机动小翻斗车或手推车,装卸运土或运送混凝土。2.1.8.3长、短棒式振捣器。部分加长软轴、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2.1.8.4溜筒、盖板、测绳、手把灯、低压变压器及线坠等。2.2作业条件:2.2.1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2.2.2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2.2.3分段制作好钢筋笼,其长度以5~8m为宜。2.2.4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抄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证。2.2.5施工前应作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2.2.6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3.1工艺流程:3.1.1成孔工艺流程:钻孔机就位→钻孔→检查质量→孔底清理→孔口盖板→移钻孔机 3.1.2浇筑混凝土工艺流程:移盖板测孔深、垂直度→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洞→浇筑混凝土(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3.2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3.3钻孔: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后停钻、提钻。3.4检查成孔质量:3.4.1钻深测定。用测深绳(锤)或手提灯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虚土厚度等于钻孔深的差值。虚土厚度一般不应超过10cm。3.4.2孔径控制。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3.5孔底土清理。钻到预定的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钻杆,不得曲转钻杆。孔底的虚土厚度超过质量标准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必须随时清除运走。3.6移动钻机到下一桩位。经过成孔检查后,应填好桩孔施工记录。然后盖好孔口盖板,并要防止在盖板上行车或走人。最后再移走钻机到下一桩位。3.7浇筑混凝土:3.7.1移走钻孔盖板,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虚土厚度。有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应处理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3.7.2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或塑料卡);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取焊接,以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保证层厚度符合要求。3.7.3放溜筒浇筑混凝土。在放溜筒前应再次检查和测量钻孔内虚土厚度。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一般不得大于1.5m。3.7.4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3.7.5撤溜筒和桩顶插钢筋。混凝土浇到距桩顶1.5m时,可拔出溜筒,直接浇灌混凝土。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防止插偏和插斜。3.7.6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为8~10cm;为保证其和易性及坍落度,应注意调整砂率和掺入减水剂、粉煤灰等。3.7.7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一组。3.8冬、雨期施工:3.8.1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按冬施方案规定执行。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3.8.2雨期严格坚持随钻随浇筑混凝土的规定,以防遇雨成孔后灌水造成塌孔。雨天不能进行钻孔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的各种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内,以免造成边坡塌方或基土沉陷、钻孔机倾斜等。 4.1保证项目:4.1.1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4.1.3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4.1.4浇筑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8。 5.1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钻孔时,应有保护垫块。或垫管和垫板。5.2钢筋笼在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其位置。5.3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螺旋钻成孔灌注桩允许偏差表2-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钢筋笼主筋间距±10尺量检查2钢筋笼箍筋间距±20尺量检查3钢筋笼直径±10尺量检查4钢筋笼长度±100尺量检查1~2根桩垂直于桩基中心线单排桩d/6且不大于200拉线和尺量检查5桩的位置偏差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基础的桩 群桩基础的中间桩6垂直度H/100吊线和尺量检查注:d为桩的直径,H为桩长。 5.4成孔内放入钢筋笼后,要在4h内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有不使钢筋笼上浮和防止泥浆污染的措施。5.5安装钻孔机、运输钢筋笼以及浇筑混凝土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5.6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5.7桩头混凝土强度,在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6.1孔底虚土过多:钻孔完毕,应及时盖好孔口,并防止在盖板上过车和行走。操作中应及时清理虚土。必要时可二次投钻清土。6.2塌孔缩孔:注意土质变化,遇有砂卵石或流塑淤泥、上层滞水层渗漏等情况,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6.3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有缩颈、空洞、夹土等,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的规定执行。严禁把土和杂物混入混凝土中一起浇筑。6.4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操作规定执行。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质量措施。6.5当出现钻杆跳动、机架晃摇、钻不进尺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6.6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和补桩。6.7钻孔进入砂层遇到地下水时,钻孔深度应不超过初见水位,以防塌孔。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7.2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7.3试桩的试压记录。7.4补桩的平面示意图。7.5灌注桩施工记录。7.6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7.7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7.8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粘土、粉质粘土及含少量砂、石粘土层,且地下水位低的人工成孔灌注桩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1.3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桩身混凝土也可用粒径不大于5cm的石子,且含泥量不大于2%。2.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5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按试验室的规定确定。2.1.6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2.1.7一般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100W),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扬程水泵、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2.1.8模板:组合式钢模,弧形工具式钢模四块(或八块)拼装。卡具、挂钩和零配件。木板、木方,8号或12号槽钢等。2.2作业条件:2.2.1人工开挖桩孔,井壁支护应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井壁支护的计算和设计。2.2.2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2.2.3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2.2.4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2.2.5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好钢筋笼。2.2.6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修改原编施工方案。2.2.7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低以下0.5m左右。2.2.8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3.1工艺流程: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 安装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轳)→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底部分→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筒(导管)→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3.2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许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孔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预检手续后开挖。3.3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3.4 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为防止桩孔壁坍方,确保安全施工,成孔应设置井圈,其种类有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两种。以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为好,与土壁能紧密结合,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均佳,且受力均匀,可以优先选用。当桩孔直径不大,深度较浅而土质又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壁。护壁的厚度应根据井圈材料、性能、刚度、稳定性、操作方便、构造简单等要求,并按受力状况,以最下面一节所承受的土侧压力和地下水侧压力,通过计算来确定。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涨力而变形。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第一节护壁以高出地坪150~200mm为宜,便于挡土、挡水。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护壁厚度一般取100~150mm。3.5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0,坍落度控制在100mm,确保孔壁的稳定性。3.6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3.7架设垂直运输架: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支架有:木搭、钢管吊架、木吊架或工字钢导轨支架几种形式;要求搭设稳定、牢固。3.8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或穿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适当位置安装卷扬机。如果是试桩和小型桩孔,也可以用木吊架、木辘轳或人工直接借助粗麻绳作提升工具。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3.9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通风机。 3.9.1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3.9.2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桩口上设围护栏。3.9.3当桩孔深大于20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响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3.9.4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3.9.5桩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当桩孔内有人挖土时,应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下砸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边。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3.10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吊桶离开孔口上方1.5m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3.11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如往下孔径缩小,应配备小块模板进行调整。模板上口留出高度为100mm的混凝土浇筑口,接口处应捣固密实。拆模后用混凝土或砌砖堵严,水泥砂浆抹平,拆模强度达到1MPa。 3.12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用串桶送来,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混凝土可由试验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3.13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3.14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3.15开挖扩底部份: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情况。挖扩底桩应先将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扩底直径一般为1.5~3.0d。扩底部位的变径尺寸为1∶4。3.16检查验收: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3.17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求一般为70mm(钢筋笼四周,在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φ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3.18浇筑桩身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0mm的石子,坍落度80~100mm,机械搅拌。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桩孔深度超过12m时,宜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一般第一步宜浇筑到扩底部位的顶面,然后浇筑上部混凝土。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1.5m。3.19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3.20冬、雨期施工:3.20.1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浇筑的入模温度应由冬施方案确定。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当夏季气温高于30℃,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3.20.2雨天不能进行人工挖桩孔的工作。现场必须有排水的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塌方。 4.1保证项目:4.1.1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4.1.3浇筑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桩身直径应严格控制。一般不应超过桩长的3‰,且最大不超过50mm。4.2.2孔底虚土厚度不应超过规定。扩底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桩底应落在持力土层上,持力层土体不应被破坏。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9。人工成孔灌注桩允许偏差表2-9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钢筋笼主筋间距±10尺量检查2钢筋笼箍筋间距±20尺量检查3钢筋笼直径±10尺量检查4钢筋笼长度±50尺量检查 5桩位中心轴线±10拉线和尺量检查6桩孔垂直度3‰L,且不大于50吊线和尺量检查7桩身直径±10尺量检查8桩底标高±10尺量检查9护壁混凝土厚度±20尺量检查注:L为桩长。 5.1已挖好的桩孔必须用木板或脚手板、钢筋网片盖好,防止土块、杂物、人员坠落。严禁用草袋、塑料布虚掩。5.2已挖好的桩孔及时放好钢筋笼,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h,以防坍方。有地下水的桩孔应随挖、随检、随放钢筋笼、随时将混凝土灌好,避免地下水浸泡。5.3桩孔上口外圈应做好挡土台,防止灌水及掉土。5.4保护好已成形的钢筋笼,不得扭曲、松动变形。吊入桩孔时,不要碰坏孔壁。串桶应垂直放置,防止因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破坏护壁土层,造成夹土。5.5钢筋笼不要被泥浆污染;浇筑混凝土时,在钢筋笼顶部固定牢固,限制钢筋笼上浮。5.6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将桩顶的主筋或插铁扶正,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干裂。5.7施工过程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水准点。不得碾压桩头,弯折钢筋。6.1垂直偏差过大:由于开挖过程未按要求每节核验垂直度,致使挖完以后垂直超偏。每挖完一节,必须根据桩孔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6.2 孔壁坍塌:因桩位土质不好,或地下水渗出而使孔壁坍塌。开挖前应掌握现场土质情况,错开桩位开挖,缩短每节高度,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钢板桩、木板桩封堵;操作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坍孔。6.3孔底残留虚土太多;成孔、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碎砖,未认真清除。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6.4孔底出现积水:当地下水渗出较快或雨水流入,抽排水不及时,就会出现积水。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及时下泵抽水。如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可在首盘采用半干硬性的,大量积水一时又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则应用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6.5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有缩颈、空洞、夹土等现象。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做好操作技术交底,坚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连续作业。必要时用铁管、竹杆、钢筋钎人工辅助插捣,以补充机械振捣的不足。6.6钢筋笼扭曲变形:钢筋笼加工制作时点焊不牢,未采取支撑加强钢筋,运输、吊放时产生变形、扭曲。钢筋笼应在专用平台上加工,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吊运要竖直,使其平稳地放入桩孔中,保持骨架完好。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复验证明。7.2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7.3试桩的试压记录。7.4灌注桩的施工记录。7.5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7.6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7桩位平面示意图。7.8钢筋及桩孔隐蔽验收记录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桩基承台梁。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用325号~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2.1.4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无老锈和油污。2.1.5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大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垫。2.1.6火烧丝: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2.1.7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8主要机具2.1.8.1浇筑混凝土:应备有磅秤、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手推车、木抹子和铁盘等。2.1.8.2绑扎钢筋:应备有钢筋钩子、扳手、小撬棍、铡刀(切断火烧丝用)、弯钩机、木折尺以及组合钢模板等。2.2作业条件:2.2.1桩基施工已全部完成,并按设计要求挖完土,而且办完桩基施工验收记录。2.2.2 修整桩顶混凝土:桩顶疏松混凝土全部剔完,如桩顶低于设计标高时,须用同级混凝土接高,在达到桩强度的50%以上,再将埋入承台梁内的桩顶部分剔毛、冲净。如桩顶高于设计标高时,应预先剔凿,使桩顶伸入承台梁深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2.2.3桩顶伸入承台梁中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30d,钢筋长度不够时,应予以接长。2.2.4对于冻胀土地区,必须按设计要求完成承台梁下防冻胀的处理措施。2.2.5应将槽底虚土、杂物等垃圾清除干净。 3.1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预埋管线及铁活→绑好砂浆垫块3.1.1钢筋绑扎工艺流程:确定组装钢模板方案→组装钢模板→模板预检3.1.3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3.2钢筋绑扎:3.2.1核对钢筋半成品: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3.2.2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3.2.3预埋管线及铁活: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桩伸入承台梁的钢筋、承台梁上的柱子、板墙插铁,均应按图纸绑好,扎结牢固(应采用十字扣)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或位移。3.2.4 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尺量在支座处;每个搭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面积不应超过该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3.2.5绑砂浆垫块:底部钢筋下的砂浆垫块,一般厚度不小于50mm,间隔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3.3安装模板:3.3.1确定组装钢模板方案:应先制定出承台梁组装钢模板的方案,并经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直径、长度、位置和纵横龙骨、连杆点的间距及尺寸,遇有钢模板不符合模数时,可另加木模板补缝。3.3.2安装钢模板:安装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由平面模板、阴、阳角模板拼成。其纵横胁拼接用的U形卡、插销等零件,要求齐全牢固,不松动、不遗漏。3.3.3模板预检:模板安装后,应对断面尺寸、标高、对拉螺栓、连杆支撑等进行预检,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质量标准的要求。3.4混凝土浇筑:3.4.1搅拌:按配合比称出每盘水泥、砂子、石子的重量以及外加剂的用量。操作时要每车过磅,先倒石子接着倒水泥,后倒砂子和加水搅拌。外加剂一般随水加入。第一盘搅拌要执行开盘批准的规定。3.4.2浇筑、桩头、槽底及帮模(木模时)应先浇水润湿。承台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中;如甩槎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若用塔机吊斗直接卸料入模时,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40cm为宜,并不得集中一处倾倒。3.4.3振捣: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cm 为宜,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混凝土表面应随振随按标高线,用木抹子搓平。3.4.4留接槎:纵横接连处及桩顶一般不宜留槎。留槎应在相邻两桩中间的1/3范围内,甩搓处应预先用模板挡好,留成直槎。继续施工时,接槎处混凝土应用水先润湿并浇浆,保证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用原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浇筑。3.4.5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在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七昼夜。3.5冬期施工:3.5.1钢筋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在室外焊接时,最低气温不宜低于-20℃,且应有防雪挡风措施。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冰雪。3.5.2拌制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冰团,拌合时间应比常温规定时间延长50%。3.5.3基土应进行保温,不得受冻。3.5.4混凝土的养护应按冬施方案执行。混凝土的试块应增加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 4.1钢筋分项工程:4.1.1保证项目:4.1.1.1钢筋的品种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4.1.1.2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定使用。4.1.1.3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1.4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4.1.2基本项目:4.1.2.1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总数的10%,且不应集中。4.1.2.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均不小于规定值。4.1.2.3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的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1.2.4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位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4.1.2.5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焊渣及咬边。接头处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位移不得大于0.5d,且不大于3mm;接头处钢筋的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厚度不小于0.05d;焊缝宽度不小于0.1d;焊缝长度不小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4.1.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10。4.2模板分项工程:4.2.1保证项目:4.2.1.1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承部分有足够的支承面积。4.2.1.2模板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4.2.2基本项目:4.2.2.1模板接缝处接缝的最大宽度不应大于1.5mm。4.2.2.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粘浆和漏涂隔离剂面积累计不大于1000cm2。4.2.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11。桩承台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允许偏差表2-10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骨架的宽度、高度±5尺量检查2骨架的长度±10尺量检查焊接±10尺量连续三档绑扎±20取其最大值间距±10尺量两端,中间各排距±5一号取其最大值5钢筋弯起点位移20尺量检查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07受力钢筋保护层基础±10尺量检查 桩承台模板安装和预埋件允许偏差表2-1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移5尺量检查2标高±5用水准仪或拉线检查3截面尺寸±10尺量检查4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用直尺和尺量检查5表面平整度5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6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3拉线和尺量检查7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3拉线和尺量检查中心线位移2外露长度+100中心线位移10截面内部尺寸+100 4.3混凝土分项工程:4.3.1保证项目:4.3.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3.1.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3.1.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3.1.4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3.2基本项目:4.3.2.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200cm2,累计不大于400cm2,无孔洞。4.3.2.2任何一根主筋均不得有漏筋。4.3.2.3无缝隙无夹渣层。4.3.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12。桩承台混凝土工程允许编差表2-12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移10尺量检查2标高±1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3截面尺寸+15,-10尺量检查4表面平整度8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5预埋钢板中心线偏移10尺量检查6预埋螺栓中心线偏移5尺量检查7预留管,预留孔中心线偏移5尺量检查8预留洞中心线偏移15尺量检查5.1安装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不得攀踩钢筋。5.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50mm。其钢筋垫块不得遗漏。5.3冬期施工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5.4拆模时应避免重撬、硬砸,以免损伤混凝土和钢模板。 6.1蜂窝、露筋:由于模板拼接不严,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振捣不按工艺操作,造成振捣不密实而露筋。6.2缺棱、掉角,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均匀或拆模过早,养护不够,都会导致混凝土棱角损伤。6.3偏差过大:模板支撑、卡子、拉杆间距过大或不牢固;混凝土局部浇筑过高或振捣时间过长,都会造成混凝土胀肚、错台、倾斜等缺陷。6.4插铁钢筋位移:插铁固定不牢固,振捣棒或塔吊料斗碰撞钢筋,致使钢筋位移。6.5对于地震设防区,当承台梁采用支模浇筑时,承台梁侧面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土并夯实。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7.2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验收单抄件。7.3钢筋隐蔽验收记录。7.4模板标高、尺寸的预检记录。7.5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报告。7.6结构用混凝土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7.7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2.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2.2作业条件:2.2.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2.2.2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2.2.3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2.2.5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1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养护3.2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3.3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3.4混凝土的浇筑:3.4.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3.4.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3.4.3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3.4.4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3.4.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3.4.6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平。3.4.7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搓平后,应在12h左右加以覆盖和洒水,浇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3.4.8雨、冬期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否则不得任意施工。 4.1保证项目:4.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1.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400cm2,,累计不大于800cm2,无孔洞。4.2.2无缝隙无夹渣层。4.2.3基础表面有坡度时,坡度应正确,无倒坡现象。 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13。 5.1要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孔洞和线管的位置正确,不得撞碰。5.2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支搭脚手板,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5.3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5.4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在其上来往行走和进行上部施工。5.5在混凝土运输时,应保护好设备管线、门口预留孔洞,不得碰撞损坏。5.6较大的设备基础超过相邻建筑物基础深度时,应有妥善的保护措施或方案。5.7基础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安装螺栓、预埋件均不得遗漏。以避免后剔凿基础混凝土。5.8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足够的照明,防止混凝土配合比过磅混凝土设备基础允许偏差表2-1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坐标位移(纵横轴线)±20用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2不同平面的标高+0-2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平面外形尺寸±20尺量检查3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尺量检查凹穴尺寸+20-0尺量检查 每米5用水准仪或水平尺全条10和楔形塞尺检查每米5用经纬仪或吊线坠全高10和尺量检查标高(顶部)+20-0在根部或顶端用水准仪中心距±2或拉线尺量检查中心线位移±10尺量纵横两个方向检查7预埋地脚螺栓孔深度尺寸+20,-0尺量检查孔铝垂线10吊线或尺量检查标高+20-0中心线位移±5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2带槽锚板平整度5 不准,防止碰撞各种管线、模板、预埋件等及现场设施等。5.9冬期施工时,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6.1混凝土不密实: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模板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拆模过早,混凝土浆粘在模板上,也会造成麻面。6.2混凝土表面不平、标高不准、尺寸增大:由于水平标志线或小木橛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混凝土多铺过厚、少铺过薄等原因造成。6.3基础轴线位移,螺栓孔洞,隔板位移:主要是预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或浇筑混凝土时碰撞、振捣棒插入不准而造成。6.4 露筋:钢筋的垫块漏放或位移,钢筋紧贴模板或振捣不实、漏振,均会造成露筋。6.5缝隙夹渣: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杂物,主要是未认真清理施工缝所致。6.6不规则裂缝:基础过大,内部由于水化热产生温度应力,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不好,养护不够,或过早拆模等原因造成。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7.2模板的标高、轴线、尺寸和预检记录。7.3混凝土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7.4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7.5预埋件、螺栓、锚板等的产品合格证。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素混凝土基础。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用325号~425号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且无杂物。2.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主要机具: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平头和尖头)、振捣器(插入式和平板式)、刮杠、木抹子、胶皮管、串桶或溜槽等。2.2作业条件:2.2.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2.2.3在槽帮、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志,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2.2.4埋在垫层中的暖卫、电气等各种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方面验收。2.2.5校核混凝土配合比,检查后台磅秤,进行技术交底。准备好混凝土试模3.1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3.2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支模的板内清除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3.3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少于90s。3.4混凝土的浇筑3.4.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3.4.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3.4.4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3.4.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3.4.6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3.4.7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3.4.8雨、冬期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4.1保证项目:4.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1.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1.4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基础项目:4.2.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200cm2,累计不大于400cm2,无孔洞。 4.2.2无缝隙无夹渣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14。素混凝土基础允许偏差表2-14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标高±1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2表面平整度8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3基础轴线位移15用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4基础截面尺寸+15-10尺量检查5预留洞中心线位移5尺量检查  5.1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侧面模板。5.2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其上来往行人和进行上部施工。5.3在施工中,应保护好暖卫、电气暗管以及预留洞口,不得碰撞。5.4基础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或安置螺栓和预埋件,以避免后凿混凝土。5.5冬期施工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6.1混凝土不密实,有蜂窝麻面:主要由于振捣不好、漏振、配合比不准或模板缝隙漏浆等原因造成。6.2 表面不平、标高不准、尺寸增大:由于水平标志的线或木橛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或模板支撑不牢等原因造成。6.3缝隙夹渣: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杂物。主要是未认真清理而造成。6.4不规则裂缝:基础过长而收缩,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不好,养护不够,或拆模过早而造成。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7.2模板的标高、轴线、尺寸的预检记录。7.3结构用混凝土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7.4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推荐刚性防水做法;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刚性防水施工工艺。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采用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期、受潮、变质的水泥。2.1.2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2.1.3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2.1.4水: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2.1.5U.E.A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2),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铁锹、吊斗,计算器具磅秤等。2.2作业条件:2.2.1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2.2.2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2.2.3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2.2.4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 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 3.2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砂→水泥→U.E.A膨胀剂→水。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3.3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一般掺入2.5‰~3‰木钙为宜。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3.4.1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3.4.2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3.4.3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3.4.4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3.5养护:常温(20~25℃)浇筑后6~10h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d。3.6冬期施工:水和砂应根据冬施方案规定加热,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采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冬期施工掺入的防冻剂应选用经认证的产品。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 4.1保证项目:4.1.1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4.1.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250~500m3增留两组。4.1.3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4.2基本项目: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3-1。5.1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5.2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5.3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 表3-1允许偏差(mm)高层框架高层大模1轴线位移5尺量检查2楼层标高±5±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5-2每层5用2m托线板检查全高H/1000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5表面平整8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预埋铜板中心线位置偏移107预埋管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58井筒全高垂直度H/1000用吊线和尺量检查 6.1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6.2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6.3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6.4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6.5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6.6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水泥、砂、石、U.E.A,外加剂等)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 7.2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包括抗压及抗渗试块)。7.3隐检记录。7.4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5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6其它技术文件。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地下砖石结构地下室、水池等工程的防水层及防水混凝土结构的附加防水层,属潮湿条件下施工的刚性防水施工工艺。 2.1材料要求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用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亦可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有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2.1.2砂:用中砂,不得含有杂物。含泥量不得超过3%,使用前必须过3~5mm孔径的筛。2.1.3外加剂:防水粉、防水油,也可采用有机硅防水剂、氯化物金属盐类防水剂。均应按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2.1.4主要机具:灰板、铁抹子、阴阳角抹子、半截大桶、钢丝刷、软毛刷、八字靠尺、榔头、尖凿子、捻錾子、铁锹、扫帚、木抹子、刮杠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验收合格,已办好验收手续。2.2.2地下防水施工期间做好排水,直至防水工程全部完工为止。排水、降水措施应按施工方案执行。2.2.3地下室门窗口、预留孔洞、管道进出口等细部处理完毕。 3.1工艺流程: 墙、地面基层处理→刷水泥素浆→抹底层砂浆→刷水泥素浆→抹面层砂浆→ 刷水泥砂浆→养护 3.2基层处理:3.2.1混凝土墙面如有蜂窝及松散的混凝土,要剔掉,用水冲刷干净,然后用1∶3水泥砂浆抹平或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捻实。表面油污应用10%火碱水溶液刷洗干净,混凝土表面应凿毛。3.2.2砖墙抹防水层时,必须在砌砖时划缝,深度为10~12mm。穿墙预埋管露出基层,在其周围剔成20~30mm宽,50~60mm深的槽,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捻实。管道穿墙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处理,并办理隐检手续。3.3混凝土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3.3.1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0.8∶0.025(重量比),先将水泥与水拌合,然后再加入防水油搅拌均匀,再用软毛刷在基层表面涂刷均匀,随即抹底层防水砂浆。3.3.2底层砂浆,用1∶2.5水泥砂浆,加水泥重3%~5%的防水粉,水灰比为0.6~0.65,稠度为7~8cm。先将防水粉和水泥、砂子拌匀后,再加水拌合。搅拌均匀后进行抹灰操作,底灰抹灰厚度为5~10mm,在灰末凝固之前用扫帚扫毛。砂浆要随拌随用。拌合及使用砂浆时间不宜超过60min,严禁使用过夜砂浆。3.3.3刷水泥素浆:在底灰抹完后,常温时隔1d,再刷水泥素浆,配合比及做法与第一层相同。3.3.4抹面层砂浆:刷过素浆后,紧接着抹面层,配合比同底层砂浆,抹灰厚度在5~10mm左右,凝固前要用木抹子搓平,用铁抹子压光。 3.3.5刷水泥素浆:面层抹完后1d刷水泥素浆一道,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1∶0.03(重量比),做法和第一层相同。3.4砖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3.4.1基层浇水湿润:抹灰前一天用水管把砖墙浇透,第二天抹灰时再把砖墙洒水湿润。3.4.2抹底层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砂=1∶2.5,加水泥重3%的防水粉。先用铁抹子薄薄刮一层,然后再用木抹子上灰,槎平,压实表面并顺平。抹灰厚度为6~10mm左右。3.4.3抹水泥素浆:底层抹完后1~2d,将表面浇水湿润,再抹水泥防水素浆,掺水泥重3%的防水粉。先将水泥与防水粉拌合,然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用铁抹子薄薄抹一层,厚度在1mm左右。3.4.4抹面层砂浆:抹完水泥素浆之后,紧接着抹面层砂浆,配合比与底层相同,先用木抹子搓平,后用铁抹子压实、压光。抹灰厚度在6~8mm之间。3.4.5刷水泥素浆:面层抹灰1d后,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1∶0.03(重量比),方法是先将水泥与水拌匀后,加入防水油再搅拌均匀,用软毛刷子将面层均匀涂刷一遍。3.5地面抹水泥砂浆防水层:3.5.1清理基层:将垫层上松散的混凝土、砂浆等清洗干净,凸出的鼓包剔除。3.5.2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防水油=1∶0.03(重量比),加上适量水拌合成粥状,铺摊在地面上,用扫帚均匀扫一遍。3.5.3抹底层砂浆:底层用1∶3水泥砂浆,掺入水泥重3%~5%的防水粉。拌好的砂浆倒在地上,用杠尺刮平,木抹子顺平,铁抹子压一遍。3.5.4刷水泥素浆:常温间隔1d后刷水泥素浆一道,配合比为水泥∶ 防水油=1∶0.03(重量比)加适量水。3.5.5抹面层砂浆:刷水泥素浆后,接着抹面层砂浆,配合比及做法用底层。3.5.6刷水泥素浆:面层砂浆初凝后刷最后一遍素浆(不要太薄,以满足耐磨的要求),配合比为水泥∶防水油=1∶0.01(重量比),加适量水,使其与面层砂浆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压光、压实。3.5.7养护:待地面有一定强度后,表面盖麻袋或草袋经常浇水湿润,养护时间视气温条件决定,一般为7d,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应少于14d,此期间不得受静水压作用。冬期养护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3.6抹灰程序,接槎及阴阳角做法:抹灰程序,一般先抹立墙后抹地面。槎子不应甩在阴阳角处,各层抹灰槎子不得留在一条线上,底层与面层塔槎在15~20cm之间,接槎时要先刷水泥防水素浆。所有墙的阴角都要做半径50mm的圆角,阳角做成半径为10mm的圆角。地面上的阴角都要做成50mm以上的圆角,用阴角抹子压光、压实。3.7五层做法总厚度控制在20mm左右。多层做法宜连续施工,各层紧密结合,不留或不少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时应留成阶梯槎,接槎要依照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接槎位置均需离开阴角处200mm。 4.1保证项目:4.1.1原材料(水泥、砂)、外加剂、配合比及其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2水泥砂浆防水层与基层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4.2基本项目:4.2.1外观:表面平整、密实、无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呈圆弧形,尺寸符合要求。 4.2.2留槎位置正确,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5.1抹灰架子要离开墙面15cm。拆架子时不得碰坏口角及墙面。5.2落地灰要及时清理使用,做到活完脚下清。5.3地面上人不能过早。 6.1空鼓、裂缝:基层未处理好,刷素浆前混凝土表面未进行凿毛,油污处未用灰碱刷洗干净,以致出现空鼓、裂缝。另外,养护不好,养护期限不够,也是原因之一。6.2渗漏:各层抹灰时间掌握不当,跟得太紧,出现流坠。素浆干的太快,抹面层砂浆粘结不牢易造成渗水。接槎、穿墙管等细部处理不好,易造成局部渗漏。必须按规定认真操作。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原材料(水泥、砂、外加剂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7.2隐检记录。7.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4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5其它技术文件。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地下沥青油毡卷材、沥青胶结材料铺贴防水层工程。2.1材料及要求:2.1.1卷材:石油沥青油毡,一般有纸胎、玻璃丝布胎、麻布胎三种。2.1.1.1沥青防水卷材规格,应符合表3-2的要求。沥青防水卷材规格表3-2 标号宽度(mm)每卷面积(m2)卷重(kg)915粉毡≥28.51000片毡≥31.5915粉毡≥39.51000片毡≥42.5 2.1.1.2沥青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3的要求。沥青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表3-3性能要求350号500号纵向拉力(25℃±2℃时)≥340N≥440N耐热度(85℃±2℃,2h)不流淌,无集中性气泡柔性(18℃±2℃)绕φ20mm圆棒无裂纹绕φ25mm圆棒无裂纹压力保持时间≥0.10MPa≥30min≥0.15MPa≥30min 2.1.1.3沥青防水卷材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4的要求。沥青防水卷材的外观质量要求表3-4项目外观质量要求孔洞、硌伤不允许露胎、涂盖不匀不允许折纹、折皱距卷芯1000mm以外,长度不应大于100mm裂纹距卷芯1000mm以外,长度不应大于10mm 裂口、缺边边缘裂口小于20mm,缺边长度小于50mm,深度小于20mm,每卷不应超过四处。接头每卷不应超过一处 2.1.2胶结材料:2.1.2.1建筑石油沥青10号、30号配制沥青玛帝脂使用。2.1.2.2道路石油沥青60号甲、60号乙或其熔合物。2.1.2.3沥青玛帝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5的要求。2.1.3其他材料2.1.3.1配制玛帝脂的填充料:滑石粉、板岩粉、云母粉、石棉粉。2.1.3.2汽油、粗砂、水泥、豆石(绿豆砂)等。2.2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沥青锅、鼓风机、油桶、油勺、油壶、漏勺、胶皮板刷、棕刷、皮老虎、长温度计(300~350℃)、保温车、消防器材等。2.3作业条件:沥青玛帝脂的质量要求表3-5标号指标名称S-60S-65S-70S-75S-80S-85用2mm厚的沥青玛帝脂粘合两张沥青油毡,于不低于下列温度(℃)中,在1∶1坡度上停放5h,沥青玛帝脂不应流淌,油毡不应滑动(℃)606570758085涂在沥青油毡上的2mm厚的沥青玛帝脂层,在18±2℃时,围绕下列直径(mm)的圆棒,用2s的时间以均衡速度弯成半周,沥青玛帝脂不应有裂纹(mm)101515202530 用手将两张粘贴在一起的油毡慢慢地一次撕开,从油毡和沥青玛帝脂的粘贴面的任何一面的撕开部分,应不大于粘贴面积的1/2 2.3.1地下水位高于防水层的施工部位,应先做好降低地下水位和排水工作,将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层底标高以下300mm,并保持到防水层施工完毕。2.3.2铺贴防水层的基层应干燥、平整,并不得有起砂、空鼓、开裂等现象,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2.3.3地面或墙面的预埋管件、变形缝等处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使其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2.3.4外防水内贴法施工时,应在需要铺贴立墙防水层的外侧,按设计要求砌筑永久性保护墙,防水层一侧的立墙面抹1∶3水泥砂浆找平层,达到表面干燥后,方可做防水层的施工。2.3.5外防水外贴法施工时,清出防水层接槎部位,结构表面应按设计要求做找平层,干燥后方可做防水层。2.3.6箱型与抗压板钢筋混凝土底板下铺贴油毡卷材防水层前,应在垫层上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待干燥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2.3.7沥青油毡卷材防水层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3.1工艺流程:3.1.1平面铺贴卷材工艺流程:保护墙放线→砌筑保护墙→抹保护墙找平层→抹垫层找平层→养护→ 清理→喷涂冷底子油→铺贴附加油毡层→铺第一层立墙油毡→ 铺第一层平面油毡→ (分层先立面后平面)→抹保护层3.1.2立面铺贴卷材工艺流程:拆除根部临时保护墙→结构面抹找平层→养护→喷涂冷底子油→ 接铺阴阳角处附加层→铺第一层油毡→铺第二层油毡→(按,设计分层铺设)→ 砌筑保护墙(保护层)3.2保护墙放线:建筑物基础底板垫层施工后,按施工图测放保护墙位置线。3.3砌筑保护墙:按设计要求砌筑保护墙至基础底板上平标高以上200mm。为使墙体面防水卷材接槎,加砌四皮砖临时保护墙,该四皮砖砌筑时用石灰砂浆,待做外墙体防水时拆除以满足底板防水卷材与墙体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3.4结构防水面基层抹找平层:为卷材粘贴牢固,在底板垫层、保护墙、结构基体做防水面,应抹找平层,使防水卷材铺贴在一个平顺的基面上。要求阴阳角抹成圆角。3.5找平层养护:找平层抹完后应浇水养护,使其强度上升后,经干燥方可做防水层。3.6喷涂冷底子油:为使铺贴防水卷材沥青玛帝脂与基层结合,在铺卷材前,应在铺贴面上,喷涂冷底子油两道。冷底子油配制比例和方法: 比例:重量比30%的沥青:70%的汽油。配制方法:将沥青加热至不起泡沫,使其脱水,冷却至90℃,将汽油缓缓注入沥青中,随注入随搅拌至沥青全部溶解为止。3.7铺贴卷材防水层3.7.1平面铺贴卷材:铺贴卷材前,宜使基层表面干燥,先喷冷底子油结合层两道,然后根据卷材规格及搭接要求弹线,按线分层铺设,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要求:3.7.1.1粘贴卷材的沥青胶结材料的厚度一般为1.5~2.5mm。3.7.1.2卷材搭接长度:长边不应小于100mm,短边不应小于15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3.7.1.3在平面与立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小于600mm处,见图3-1。阴角的第一层油毡铺贴法阳角的第一层油毡铺贴法阳角的第二层油毡铺贴法图3-1三面角油毡铺贴法1椬鄞τ驼奔庸滩悖?椊遣考庸滩悖?椪移讲悖?椨驼?3.7.1.4在所有转角处均应铺贴附加层。附加层可用两层同样的卷材,也可用一层抗拉强度较高的卷材。附加层应按加固处的形状仔细粘贴紧密,见图3-1。3.7.1.5 粘贴卷材时应展平压实。卷材与基层和各层卷材间必须粘结紧密,多余的沥青胶结材料应挤出,搭接缝必须用沥青胶结料仔细封严。最后一层卷材贴好后,应在其表面上均匀地涂刷一层厚度为1~1.5mm的热沥青胶结材料。同时撒拍粗砂以形成防水保护层的结合层。3.7.1.6平面与立面结构施工缝处,防水卷材接槎的处理见图3-2。3.7.2立面铺贴卷材:铺贴前宜使基层表面干燥,喷冷底子油两道,干燥后即可铺贴。铺贴立面卷材,有两种铺贴方法,其做法要求如下:3.7.2.1立面卷材防水层外防外贴法:应先铺平面、后者贴立面,平立面交接处应加铺附加层。一般施工将立面底根部根据结构施工缝高度改为外防内贴卷材层,接槎部位先做的卷材应留出搭接长度,该范围的保护墙应用石灰砂浆砌筑,待结构墙体做外防外贴卷材防水层时,分层接槎,外防水错槎处接缝见图3-2。经验收后砌筑保护墙。图3-2防水错槎接缝1椥璺浪峁梗?椨?毡防水层;3椪移讲?3.7.2.2立面卷材防水层外防内贴法:在结构施工前,应将永久性保护墙砌筑在与需防水结构同一垫层上。保护墙贴防水卷材面应先抹1∶3水泥砂浆找平层,干燥后喷涂冷底子油,干燥后即可铺贴油毡卷材。卷材铺贴必须分层,先铺贴立面,后铺贴平面,铺贴立面时应先铺转角,后铺大面;卷材防水层铺完后,应按规范或设计要求做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保护层,一般在立面上应在涂刷防水层最后一层沥青胶结材料时,粘上干净的粗砂、待冷却后,抹一层10~20mm厚的1∶3水泥砂浆保护层;在平面上可铺设一层30~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外防内贴法保护墙铺设转折处卷材的方法见图3-3。3.7.2.3防水卷材与管根埋设件连接处的作法见图3-4。图3-3保护墙铺设转折处油毡的方法1椥璺浪峁梗?椨谰眯阅咎酰?椓偈毙阅咎酰?椓偈北;で剑?椨谰蜘员;で剑?6椄郊佑驼辈悖?棻;げ悖?椨驼狈浪悖?椪移讲悖?0椄纸罨炷恋娌? 图3-4油毡防水层与管道埋设件连接处的作法示意图1椆茏樱?椩ぢ窦ùɡ寂痰奶坠埽?椉邪澹?椨驼狈浪悖?椦菇袈菟ǎ?6椞罘觳牧系难菇艋罚?椞罘觳牧希?椥璺浪峁梗?棻;で剑?0椄郊佑驼辈?3.7.2.4采用埋入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的变形缝作法见图3-5。3.8保护层或保护墙:外防内贴卷材防水层表面应做保护层,平面卷材面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50mm;立面抹1∶3水泥砂浆保护层,10~20mm厚。 4.1保证项目:4.1.1卷材与胶结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4.1.2卷材防水层及其变形缝、预埋管件、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 甲墙体变形缝乙底板变形缝图3-5采用埋入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的变形缝示意图1椃浪峁梗?椞罘觳牧希?椫顾?椞罘煊透啵?椨驼备郊硬悖?椨驼狈浪悖?7椝嗌敖娌悖?椈炷恋娌悖?椝嗌敖移讲悖?0椝嗌敖;げ?1促;で? 4.2.1基层牢固,表面洁净、平整,阴阳角处呈圆弧形或钝角,冷底子油涂布均匀,无漏涂。4.2.2铺贴方法和搭接,收头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粘结牢固紧密,接缝封严,无损伤、空鼓等缺陷。4.2.3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应粘结牢固,结合密实,厚度均匀一致。5.1地下卷材防水层部位预埋的管道不得碰损变位和堵塞杂物。5.2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成后,要及时做好保护层,防止结构施工碰坏防水层;外贴防水层铺贴完成后,应按设计砌好保护墙。5.3卷材平面防水层施工中和完成后,不得在防水层上放置材料或防水层用作施工运输车道。 6.1卷材防水层空鼓:卷材防水层空鼓,发生的原因多是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含水率高,找平层未干燥,就施工卷材防水层,将湿气封在里面,遇热气体将防水层鼓起;不同铺贴油毡卷材时,压得不紧,粘贴不密实,窝住操作时的热气,使卷材起泡、空鼓。施工时应注意基层干燥,操作中应压实粘紧,不可窝住气体,即可防止空鼓的发生。6.2渗漏:地下卷材防水工程渗漏主要发生在穿墙管处、螺栓处、变形缝处和卷材接槎处,其原因是:这些特殊部位做防水的基层处理不好,结构不密实,找平层收头不严密;卷材附加层收边不严,卷材裁割不规矩;变形缝止水带捻压不好,结构变形等原因使变形缝处漏水;卷材接槎处先后施工的接槎卷材有破损,铺粘不严而漏水。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的特殊部位,采取规范规定的处理方法,操作时认真按形状剪裁卷材,周边压平贴严,粘结牢固,在完成这些部位附加层铺贴后,精心检查,把好验收关。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防水卷材产品合格证及复试资料。7.2沥青胶结材料配制及粘贴试验资料。7.3隐蔽工程检验资料及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地下防水层工程施工。2.1材料及要求2.1.1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2.1.1.1规格:见表3-6。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规格表3-6厚度(mm)宽度(mm)长度(m)2.0≥1000203.0≥1000104.0≥1000105.0≥100010 2.1.1.2技术性能:见表3-7。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技术性能表3-7指标聚酯胎麻布胎聚乙烯胎坡纤胎拉力N≥400≥500≥50≥200延伸率%≥30≥5≥200≥50耐热度85℃受热2h不流淌,涂盖层无滑动 低温柔性-15℃绕规定直径圆棒,无裂纹不透水性压力/保持时间0.2MPa/30min 2.1.2配套材料:2.1.2.1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氯丁橡胶加入沥青及溶剂配制而成的黑色液体。用于油毡接缝的粘结。2.1.2.2橡胶沥青乳液:用于卷材粘结。2.1.2.3橡胶沥青嵌缝膏:用于特殊部位、管根、变形缝等处的嵌固密封。2.1.2.4汽油、二甲苯等:用于清洗工具及污染部位。2.2主要用具:2.2.1清理用具:高压吹风机、小平铲、笤帚。2.2.2操作工具、电动搅拌器、油毛刷、铁桶、汽油喷灯或专用火焰喷枪、压子、手持压滚、铁辊、剪刀、量尺、1500mmφ30管(铁、塑料)、划(放)线用品。2.3作业条件:2.3.1施工前审核图纸,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专业队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2.3.2铺贴防水层的基层必须按设计施工完毕,并经养护后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基层应平整、牢固、不空鼓开裂、不起砂。2.3.3防水层施工涂底胶前(冷底子油),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2.3.4施工用材料均为易燃,因而应准备好相应的消防器材。3.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热熔铺贴卷材→热熔封边→  做保护层 3.2基层清理: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3.3涂刷基层处理剂:在基层表面满刷一道用汽油稀释的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透底。3.4铺贴附加层:管根、阴阳角部位加铺一层卷材。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将卷材裁成相应的形状进行铺贴。3.5铺贴卷材:将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按铺贴长度进行裁剪并卷好备用,操作时将已卷好的卷材,用φ30的管穿入卷心,卷材端头比齐开始铺的起点,点燃汽油喷灯或专用火焰喷枪,加热基层与卷材交接处,喷枪距加热面保持300mm左右的距离,往返喷烤、观察当卷材的沥青刚刚熔化时,手扶管心两端向前缓缓滚动铺设,要求用力均匀、不窝气,铺设压边宽度应掌握好,满贴法搭接宽度为80mm,条粘法搭接宽度为100mm。3.6热熔封边:卷材搭接缝处用喷枪加热,压合至边缘挤出沥青粘牢。卷材末端收头用沥青嵌缝膏嵌固填实。3.7保护层施工:平面做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立面防水层施工完,应及时稀撒石碴后抹水泥砂浆保护层。4.1保证项目4.1.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胶粘剂的规格、性能、配合比必须按设计和有关标准采用,应有合格的出厂证明。4.1.2卷材防水层特殊部位的细部作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4.1.3防水层严禁有破损和渗漏现象。 4.2基本项目:4.2.1基层应平整,无空鼓、起砂,阴阳角应呈圆弧形或钝角。4.2.2改性沥青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得有漏刷、透底和麻点等现象。4.2.3卷材防水铺附加层的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分层的接头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收头应嵌牢固。4.2.4卷材粘结应牢固,无空鼓、损伤、滑移翘边、起泡、皱折等缺陷。  5.1地下卷材防水层部位预埋的管道,在施工中不得碰损和堵塞杂物。5.2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成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防止结构施工碰损防水层;外贴防水层施工完后,应按设计砌好防护墙。5.3卷材平面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防水层上放置材料及作为施工运输车道。 6.1卷材搭接不良:接头搭接形式以及长边、短边的搭接宽度偏小,接头处的粘结不密实,接槎损坏、空鼓;施工操作中应按程序弹标准线,使与卷材规格相符,操作中齐线铺贴,使卷材接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6.2空鼓:铺贴卷材的基层潮湿,不平整、不洁净、产生基层与卷材间窝气、空鼓;铺设时排气不彻底,窝住空气,也可使卷材间空鼓;施工时基层应充分干燥,卷材铺设应均匀压实。6.3管根处防水层粘贴不良:清理不洁净、裁剪卷材与根部形状不符、压边不实等造成粘贴不良;施工时清理应彻底干净,注意操作,将卷材压实,不得有张嘴、翘边、折皱等现象。6.4渗漏:转角、管根、变形缝处不易操作而渗漏。施工时附加层应仔细操作;保护好接槎卷材,搭接应满足宽度要求,保证特殊部位的质量。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防水卷材应有产品合格证,现场取样复试合格资料。7.2胶结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使用配合比资料。7.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资料及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高分子类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铺贴地下防水层工程施工。 2.1材料及要求:2.1.1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2.1.1.1规格:厚度1.2mm,1.5mm;宽度1.0m;长度20.0m。2.1.1.2主要技术性能:抗拉断裂强度≥7MPa;断裂伸长率>450%;低温冷脆温度-40℃以下;不透水性(MPa×min)>0.3×30。2.1.2聚氨酯底胶;用来做基层处理剂(相当于涂刷冷底子油),材料分甲、乙两组份,甲料为黄褐色胶体,乙料为黑色胶体。2.1.3CX-404胶:用于卷材与基层粘贴为黄色混浊胶体。2.1.4丁基胶粘剂:用于卷材接缝,分A、B两组份,A组为黄浊胶体,B组为黑色胶体。使用时按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使用。2.1.5聚氨酯涂膜材料:用于处理接缝增补密封,材料分甲、乙两组份,甲组份为褐色胶体,乙组份为黑色胶体。2.1.6聚氨酯嵌缝膏:用于卷材收头处密封。2.1.7其他材料:2.1.7.1二甲苯:用于浸洗刷工具。2.1.7.2乙酸乙酯:用于擦洗手。 2.2主要用具:2.2.1基层处理用具:高压吹风机、平铲、钢丝刷、笤帚。2.2.2材料容器:大小铁桶。2.2.3弹线用具:量尺、小线、色粉袋。2.2.4裁剪卷材用具:剪刀。2.2.5涂刷用具:滚刷、油刷、压辊,刮板。2.3作业条件:2.3.1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铺贴防水层前,应先降低地下水位,做好排水处理,使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层底标高300mm以下,并保护到防水层施工完。2.3.2铺贴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必须将基层表面的异物、砂浆疙瘩和其他尘土杂物清除干净,不得有空鼓、开裂及起砂、脱皮等缺陷。2.3.3基层应保持干燥、含水率应不大于9%;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2.3.4防水层所用材料多属易燃品,存放和操作应隔绝火源,做好防火工作。3.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聚氨酯底胶配制→涂刷聚氯酯底胶→特殊部位进行增补处理(附加层)→  卷材粘贴面涂胶基层表面涂胶→铺贴防水卷材 做保护层 3.2基层清理:施工前将验收不合格的基层上杂物、尘土清扫干净。3.3聚氨酯底胶配制:聚氨酯材料按甲∶乙=1∶ 3(重量比)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即可进行涂刷施工。3.4涂刷聚氨酯底胶:在大面积涂刷施工前,先在阴角、管根等复杂部位均匀涂刷一遍;然后用长把滚刷大面积顺序涂刷,涂刷底胶厚度要均匀一致,不得有露底现象。涂刷的底胶经4h干燥,手摸不粘时,即可进行下道工序。3.5特殊部位增补处理:3.5.1增补剂涂膜: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分甲、乙两组份,按甲∶乙=1∶1.5的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即可在地面、墙体的管根、伸缩缝、阴阳角部位,均匀涂刷一层聚氨酯涂膜,做为特殊防水薄弱部位的附加层,涂膜固化后即可进行下一工序。3.5.2附加层施工:设计要求特殊部位,如阴阳角、管根,可用三元乙丙卷材铺贴一层处理。3.6铺贴三元乙丙卷材防水层3.6.1铺贴前在基层面上排尺弹线,作为掌握铺贴的标准线,使其铺设平直。3.6.2卷材粘贴面涂胶:将卷材铺展在干净的基层上,用长把滚刷蘸CX-404胶涂匀,应留出搭接部位不涂胶。晾胶至胶基本干燥不粘手。3.6.3基层表面涂胶:底胶干燥后,在清理干净的基层面上,用长把滚刷蘸CX-404胶均匀涂刷,涂刷面不宜过大,然后晾胶。3.6.4卷材粘贴:在基层面及卷材粘贴面已涂刷好CX-404胶的前提下,将卷材用φ30mm、长1.5m的圆心棒(圆木、或塑料管)卷好,由二人抬至铺设端头,注意用线控制,位置要正确,粘结固定端头,然后沿弹好的标准线向另一端铺贴,操作时卷材不要拉太紧,并注意方向沿标准线进行,以保证卷材搭接宽度。3.6.4.1卷材不得在阴阳角处接头,接头处应间隔错开。3.6.4.2操作中排气:每铺完一张卷材,应立即用干净的滚刷从卷材的一端开始横向用力滚压一遍,以便将空气排出。 3.6.4.3滚压:排除空气后,为使卷材粘结牢固,应用外包橡皮的铁辊滚压一遍。3.6.4.4接头处理:卷材搭接的长边与端头的短边100mm范围,用丁基胶粘剂粘结;将甲、乙组份料,按1∶1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用毛刷蘸丁基胶粘剂,涂于搭接卷材的两个面,待其干燥15~30min即可进行压合,挤出空气,不许有皱折,然后用铁辊滚压一遍凡遇有卷材重叠三层的部位,必须用聚氯酯嵌缝膏填密封严。3.6.4.5收头处理:防水层周边用聚氨酯嵌缝,并在其上涂刷一层聚氨酯涂膜。3.7保护层:防水层做完后,应按设计要求做好保护层,一般平面为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立面为砌筑保护墙或抹水泥砂浆保护层,外做防水层的出可贴有一定厚度的板块保护层。抹砂浆的保护层应在卷材铺贴时,表面涂刷聚氨酯涂膜稀撒石碴,以利保护砂浆层粘结。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雨、风天气进行,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4.1保证项目:4.1.1卷材与胶结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试验资料的技术性能指标,现场取样试验。4.1.2卷材防水层及变形缝、预埋管根等细部特殊部位做法,必须经工程验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平整,阴阳角处呈圆弧形或钝角,表面洁净;底胶涂刷均匀,无漏涂、透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2卷材防水层的铺贴构造和搭接、收头粘贴牢固严密,无损伤、空鼓等缺陷。4.2.3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作法。 5.1已铺贴好的卷材防水层,加强保护措施,从管理上保证不受损坏。5.2穿过墙体的管根,施工中不得碰撞变位。5.3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保护墙。 6.1接头处卷材搭接不良:接头搭接形式以及长边、短边的搭接宽度偏小,接头处的粘结不密实、空鼓、接槎损坏;操作应按程序、弹标准线,使与卷材规格相符,施工中齐线铺贴,使卷材搭接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6.2空鼓:铺贴卷材的基层潮湿,不平整、不洁净,易产生基层与卷材间空鼓;卷材铺设空气排除不彻底,也可使卷材间空鼓。注意施工时基层应充分干燥,卷材铺设层间不能窝住空气。刮大风时不宜施工,因在凉胶时易粘上砂尘而造成空鼓。6.3管根处防水层粘贴不良:在这种部位施工应仔细操作、清理应干净,铺贴卷材不得有张嘴、翘边、折皱等问题。6.4转角处渗漏水:转角处不易操作,面积较大。施工时注意留槎位置,保护好留槎卷材,使搭接满足规定的宽度。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防水卷材应有产品合格证,现场取样复试资料。7.2胶结材料应有出厂产品合格证、使用配合比资料。7.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资料及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地下防水工程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业涂膜防水工程。 2.1材料及要求2.1.1聚氨酯防水涂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厂家产品的认证文件,并复验以下技术性能。聚氨酯防水涂料,以甲组份及乙组份桶装出厂;甲组份:异氰酸基含量以3.5±0.2%为宜。乙组份:羟基含量以0.7±0.1%为宜。两组份材料应分别保管,存放在室内通风干燥处,贮期甲组份为6个月,乙组份为12个月,使用时甲组份和乙组份料按1∶1的比例配合,形成聚氨酯防水涂料,技术性能指标如下:固体含量:≥93%抗拉强度:≥0.6MPa延伸率:≥300%低温柔度:在-20℃绕φ20mm圆棒无裂纹耐热度:80℃不流淌不透水性:>0.2MPa干燥时间:1~6h2.1.2辅助材料:2.1.2.1磷酸:用于做缓凝剂2.1.2.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于做促凝剂。2.1.2.3二甲苯或醋酸乙酯:用于稀释和清洗工具。2.1.2.4水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配制水泥砂浆抹保护层。 2.1.2.5中砂:圆粒中砂,粒径2~3mm,含泥量不大于3%;用于配制水泥砂浆抹防护层。2.2主要机具:2.2.1电动机具:电动搅拌器。2.2.2手用工具:搅拌桶、小铁桶、小平铲、塑料或橡胶刮板、滚动刷、毛刷、弹簧秤、消防器材等。2.3作业条件:2.3.1地下防水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业施工,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涂刷防水层前,应先降低地下水位,做好排水处理,使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层操作标高以下300mm,并保持到防水层施工完。2.3.2涂刷防水层的基层应按设计抹好找平层,要求抹平、压光、坚实平整,不起砂,含水率低于9%,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角。2.3.3涂刷防水层前应将涂刷面上的尘土、杂物,残留的灰浆硬块,有突出的部分处理、清扫干净。2.3.4涂刷聚氨酯不得在淋雨的条件下施工,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操作时严禁烟火。 3.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底胶→涂膜防水层施工→做保护层3.2基层处理:涂刷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的杂物、砂浆硬块等清扫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一次,经检查基层无不平、空裂,起砂等缺陷,方可进行下道工序。3.3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3.3.1底胶(基层处理剂)配制:先将聚氨酯甲料、乙料和二甲苯以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配好的料在2h内用完。3.3.2底胶涂刷:将配制好的底胶料,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量为0.3kg/m2左右,涂刷后约4h手感不粘时,即可做下道工序。3.4涂膜防水层施工:3.4.1材料配制:聚氨酯按甲料、乙料和二甲苯以1∶1.5∶0.3的比例(重量比)配合,用电动搅拌器强制搅拌3~5min,至充分拌合均匀即可使用。配好的混合料应2h内用完,不可时间过长。3.4.2附加涂膜层:穿过墙、顶、地的管根部,地漏、排水口、阴阳角,变形缝并薄弱部位,应在涂膜层大面积施工前,先做好上述部位的增强涂层(附加层)。附加涂层做法:是在涂膜附加层中铺设玻璃纤维布,涂膜操作时用板刷刮涂料驱除气泡,将玻璃纤维布紧密地粘贴在基层上,阴阳角部位一般为条形,管根为块形,三面角,应裁成块形布铺设,可多次涂刷涂膜。3.4.3涂刷第一道涂膜:在前一道涂膜加固层的材料固化并干燥后,应先检查其附加层部位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没有,即可涂刷第一层涂膜;如有气孔或气泡,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孔,局部再刷涂膜,然后进行第一层涂膜施工。涂刮第一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可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均匀涂刮,力求厚度一致,在1.5mm左右,即用量为1.5kg/m2。3.4.4涂刮第二道涂膜:第一道涂膜固化后,即可在其上均匀地涂刮第二道涂膜,涂刮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刮方向相垂直,涂刮第二道与第一道相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小于24h,亦不大于72h。3.4.5涂刮第三道涂膜:涂刮方法与第二道涂膜相同,但涂刮方向应与其垂 直。3.4.6稀撒石碴:在第三道涂膜固化之前,在其表面稀撒粒径约2mm的石碴,加强涂膜层与其保护层的粘结作用。3.5涂膜保护层:最后一道涂膜固化干燥后,即可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的适宜形式,一般抹水泥泵浆。平面可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4.1保证项目:4.1.1涂膜防水材料及加层玻璃布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规定。并有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4.1.2涂膜防水层及其局部应加强的变形缝、预埋管件处、阴阳角部位的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不得渗漏水。4.2基本项目:4.2.1涂膜防水的基层应牢固,表面洁净,密实平整,阴阳角呈圆弧形,底胶涂层应均匀,无漏涂。4.2.2附加涂膜层的涂刷方法、搭接、收头应按设计要求,粘结必须牢固,接缝封闭严密,无损伤、空鼓等缺陷。4.2.3聚氯酯涂膜防水层、涂膜厚度均匀、粘结牢固严密,不允许有脱落、开裂、孔眼、涂刷压接不严密的缺陷。4.2.4涂膜防水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和渗水的现象。保护层不得有空鼓、裂缝、脱落的现象。 5.1穿过墙体的管根、预埋件、变形缝处,涂膜施工时不得碰损、变位。5.2已涂好的涂膜未固化前,不允许上人和堆积物品,以免涂膜防水层受损坏,造成渗漏。  6.1气孔、气泡;材料搅拌方式及搅拌时间未使材料拌合均匀;施工时应采用功率、转速不过高的搅拌器。另一个原因是基层处理不洁净,做涂膜前应仔细清理基层,不得有浮砂和灰尘,基层上更不应有孔隙,涂膜各层出现的气孔应按工艺要求处理,防止涂膜破坏造成渗漏。6.2起鼓:基层有起皮、起砂、开裂、不干燥,使涂膜粘结不良;基层施工应认真操作、养护,待基层干燥后,先涂底层涂料,固化后,再按防水层施工工艺逐层涂刷。6.3涂膜翘边:防水层的边沿、分项刷的搭接处,出现同基层剥离翘边现象。主要原因是基层不洁净或不干燥,收头操作不细致,密封不好,底层涂料粘结力不强等造成翘边。故基层要保证洁净、干燥,操作要细致。6.4破损:涂膜防水层分层施工过程中或全部涂膜施工完,未等涂膜固化就上人操作活动,或放置工具材料等,将涂膜碰坏、划伤。施工中应保护涂膜的完整。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防水涂料应有产品合格证、现场取样复试资料。7.2隐蔽工程检验资料及质量检查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的模板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木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2.1.2方木、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号)、隔离剂等。2.1.3打眼电钻、搬手、钳子。2.2作业条件2.2.1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2.2.2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2.2.3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2.2.4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3.1工艺流程:支构造柱模板准备工作→支圈梁模板→办预检支板缝模板3.2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3.3支模板:3.3.1构造柱模板:3.3.1.1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16。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3.3.1.2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3.3.1.3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3.3.1.4根部应留置清扫口。3.3.2圈梁模板:3.3.2.1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3.3.2.2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3.3.2.3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3.3.2.4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3.3.3板缝模板:3.3.3.1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3.3.3.2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3.3.3.3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4.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4.2基本项目:4.2.1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应小于l.5mm。4.2.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4.2.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1。砖混结构模板允许偏差表4-1允许偏差(mm)单层、多层多层大模1轴线位移:柱、梁55尺量检查2标高±5±5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3截面尺寸:柱、梁+4-5±2尺量检查4每层垂直度33用2m托线板检查5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2用直尺和尺量检查6表面平整度52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7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33拉线和尺量检查 5.1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模板时,防止撞动最上一皮砖。5.2支完模板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5.3应保护钢筋不受扰动。 6.1构造柱处外墙砖挤鼓变形,支模板时应在外墙面采取加固措施。6.2圈梁模板外胀:圈梁模板支撑没卡紧,支撑不牢固,模板上口拉杆碰坏或没钉牢固。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修理模板。6.3混凝土流坠:模板板缝过大,没有用纤维板、木板条等贴牢;外墙圈梁没有先支模板后浇筑圈梁混凝土,而是先包砖代替模板再浇筑混凝土,致使水泥浆顺砖缝流坠。6.4板缝模板下沉:悬吊模板时铅丝没有拧紧吊牢,采用钢木支撑时,支撑下面垫木没有楔紧钉牢。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模板分项工程预检记录。7.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混凝土框架(包括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及筒体结构模板施工。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框木(竹)胶合板块:长度为900、1200、1500、1800和2400mm;宽度为300、450、600和750mm。宽度为100、150和200mm 的窄条,配以组合钢模板。2.1.2定型钢角模:阴角模150mm×150mm×900mm(1200、1500、1800mm);阳角模150×150×900mm(1200、1500、1800);可调阴角模250mm×250mm×900mm(1200、1500、1800mm)及可调T型调节模板,L型可调模板和连接角模等。2.1.3连接附件:U形卡、扣件、紧固螺栓、钩头螺栓、L型插销、穿墙螺栓、防水穿墙拉杆螺栓、柱模定型箍。2.1.4支撑系统:定型空腔龙骨(桁架梁)、碗扣立杆、横杆、斜杆、双可调早拆翼托、单可调早拆翼托、立杆垫座、立杆可调底座、模板侧向支腿、木方。2.1.5脱模剂:水质隔离剂。2.1.6工具:铁木榔头、活动(套口)板子、水平尺、钢卷尺、托线板、轻便爬梯、脚手板、吊车等。2.2作业条件:2.2.1模板设计:2.2.1.1确定所建工程的施工区、段划分。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工序)的作业量。2.2.1.2确定结构模板平面施工总图。在总图中标志出各种构件的型号、位置、数量、尺寸、标高及相同或略加拼补即相同的构件的替代关系并编号,以减少配板的种类、数量和明确模板的替代流向与位置。2.2.1.3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尺寸单块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支撑系统的竖向支撑、侧向支撑、横向拉接件的型号、间距。预制拼装时,还应绘制标志出组装定型的尺寸及其与周边的关系。 2.2.1.4绘图与验算:在进行模板配板布置及支撑系统布置的基础上,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合格后要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配板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及非定型拼接件加工图。2.2.1.5轴线、模板线(或模边借线)放线完毕。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办好预检手续。2.2.3模板承垫底部,治模板内边线用1∶3水泥砂浆,根据给定标高线准确找平。外墙、外柱的外边根部,根据标高线设置模板承垫木方,与找干砂浆上平交圈,以保证标高准确和不漏浆。2.2.4设置模板(保护层)定位基准,即在墙、柱主筋上距地面5~8cm,根据模板线,按保护层厚度焊接水平支杆,以防模板水平位移。2.2.5柱子、墙、梁模板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预留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完隐预检手续。2.2.6预组拼装模板:2.2.6.1拼装模板的场地应夯实平整,条件允许时应设拼装操作平台。2.2.6.2按模板设计配板图进行拼装,所有卡件连接件应有效的固紧。2.2.6.3柱子、墙体模板在拼装时,应预留清扫口、振捣口。2.2.6.4组装完毕的模板,要按图纸要求检查其对角线、平整度、外型尺寸及紧固件数量是否有效、牢靠。并徐刷脱模剂,分规格fwyg放。 3.1柱模板安装工艺:3.1.1单块就位组拼工艺流程:搭设安装架子→第一层模板安装就位→检查对角线、垂直和位置→安装柱箍 第二、三等层柱模板及柱箍安装→安有梁口的柱模板→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3.1.2单块安装柱模板施工要点:3.1.2回先将柱子第一层四面模板就位组拼好,每面带一阴角模或连接角模,用U形卡反正交替连接。3.1.2.2使模板四面按给定柱截面线就位,并使之垂直,对角线相等。3.1.2.3用定型柱套箍固定,楔板到位,销铁插牢。3.1.2.4以第一层楼板为基准,以同样方法组拼第二、三层,直至到带梁口柱模板。用U形卡对竖向、水平接缝反正交替连接。在适当高度进行支撑和拉结,以防倾倒。3.1.2.5对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对角钱、扭向等全面校正,并安装定型斜撑,或将一般拉杆和斜撑固定在预先埋在楼板中的钢筋环上,每面设两个拉(支)杆,与地面呈45°。以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的模板。检查安装质量,最后进行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刀支杆的固定。3.1.2.6将柱根模板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3.1.3单片预组拼柱模板工艺流程:单片预组拼柱组拼→第一片柱模就位→第二片柱模就位用角模连接→安装第三、四片柱模→检查柱模对角线及位移并纠正→自下而上安装柱箍并做斜撑→全面检查安装质量→群体柱模固定 3.1.4单片在组拼模板安装施工要点:3.1.4.1单片模板,一柱四片,每片带一角模。组拼时相邻两块板的每一孔都要用U形卡卡紧。大截面柱模设圆型龙骨时,用钩头螺栓外垫蝶形扣件与平板边肋孔卡紧。设空腹方钢龙骨时,用定型钢卡与平面板边胁长孔卡紧。模板组拼要按图留设清扫口,组装完毕要检查模板的对角钱、平整度和外形尺寸,并编号、涂刷脱模剂、分规格堆放。3.1.4.2吊装就位第一片模板,并设临时支撑或用铅丝与柱主筋绑扎临时固定。3.1.4.3随即吊装第二片柱模,用阴角模(或连接角模)与第一块柱模连接呈L形。并用U形卡卡紧模板边肋与角模一翼,作好支撑或固定。3.1.4.4如上述完成第三、四片柱模的吊装就位与连接,使之呈方桶型。3.1.4.5自下而上安装柱套箍,要求同3.1.3.3,较正柱模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对角钱。并做支撑,同3.1.3.5。3.1.4.6以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柱模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后,并做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力支杆的固定。3.1.5整体预组拼柱模板安装工艺流程:组拼整体柱模板并检查→吊装就位→安装支撑→全面质量检查→柱模群体固定3.1.6整体预组拼柱模板安装施工要点:3.1.6.1吊装前,先检查整体预组拼的柱模板上下口的截面尺寸、对角线偏差,连接件、卡件、柱箍的数量及紧固程度。检查柱筋是否有有碍柱模的套装,并用铅丝将柱顶筋先绑拢在一起,以利柱模从顶部套入。 3.1.6.2当整体柱模安装于基准面上,模板下口服线后,用四根斜撑或带有花篮螺栓的缆风绳与柱顶四角连接,另一端锚于地面,校正其中心线、柱边线、柱模桶体扭向及垂直后,支撑固定。当柱高超过6m时,不宜单根支撑,宜几根柱同时支撑连成构架。3.1.6.3梁柱模板分两次支设时,最上一层模板应保留不拆,以利于二次支梁柱模板的连接,与接槎通顺。3.2墙模板安装工艺:3.2.1墙模板单块就位组拼安装工艺流程:组装前检查→安装门窗口模板→安装第一步模板(两侧)→安装内钢楞→调整模板平直→调整模板平直→安装第二步至顶部两侧模板→安装内钢楞调平直→安装穿墙螺栓→安装外钢楞→加斜撑并调模板平直→与柱、墙、楼板模板连接3.2.2墙模板单块就位组拼安装施工要点:3.2.2.1在安装模板前,按位置线安装门窗洞口模板,与墙体钢筋固定,并安装好预埋件或木砖等。3.2.2.2安装模板宜采用墙两侧模板同时安装。第一步模板边安装锁定边插入穿墙或对拉螺栓和套管,并将两侧模对准墙线使之稳定,然后用钢卡或碟形扣件与钩头螺栓固定于模板边助上,调整两侧模的平直。3.2.2.3 用同样方法安装其它若干步模板到墙顶部,内钢楞外侧安装外钢楞,并将其用方钢卡或蝶形扣件与钩头螺栓和内钢楞固定,穿墙螺栓由内外钢楞中间插入,用螺母将蝶形扣件拧紧,使两侧模板成为一体。安装斜撑,调整模板垂直,合格后,与墙、柱、楼板模板连接。3.2.2.4钩头螺栓、穿墙螺栓、对接螺栓等连接件都要连接牢靠,松紧力度一致。3.2.3预拼装墙模板工艺流程:安装前检查→安装门窗口模板→一侧墙模吊装就位→安装斜撑→插入穿墙螺栓及塑料套管→清扫墙内杂物→安装就位另一侧墙模板→安装斜撑→穿墙螺栓穿过另一侧墙模→调整模板位置→紧固穿墙螺栓→斜撑固定→与相邻模板连接3.2.4预拼装墙模板安装施工要点:3.2.4.1检查墙模板安装位置的定位基准面墙线及墙模板编号,符合图纸后,安装门窗口等模板及预埋件或木砖。3.2.4.2将一侧预拼装墙模板按位置线吊装就位,安装斜撑或使工具型斜撑调整至模板与地面呈75°,使其稳定座落于基准面上。3.2.4.3安装穿墙或对拉螺栓和支固塑料套管。要使螺栓杆端向上,套管套于螺杆上,清扫清模内杂物。3.2.4.4以同样方法就位另一侧墙模板,使穿墙螺栓穿过模板并在螺栓杆端戴上扣件和螺母,然后调整两块模板的位置和垂直,与此同时调整斜撑角度,合格后,固定斜撑,紧固全部穿墙螺栓的螺母。 3.2.4.5模板安装完毕后,全面检查扣件、螺栓、斜撑是否紧固、稳定,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3.3梁模板安装工艺:3.3.1梁模板单块就位安装工艺流程: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搭设梁模支架→安装梁底楞或梁卡具→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侧梁模→安装另一侧梁模→安装上下锁口楞、斜撑楞及腰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3.3.2梁模板单块就位安装施工要点:3.3.2.1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梁底标高引测用),共复核。3.3.2.2安装梁模支架之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首层是土壤地面或楼板地面,在专用支柱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座应在一条直线上。支柱一般采用双排(设计定),间距以60~100cm为宜。支柱上连固10cm×10cm木楞(或定型钢楞)或梁卡具。支柱中间和下方加横杆或斜杆,立杆加可调底座。3.3.2.3在支柱上调整预留梁底模板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拉线安装梁底模板并找直,底模上应拼上连接角模。3.3.2.4 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经验收合格后,清除杂物,安装粱侧模板,将两侧模板与底板连接角模用U形卡连接。用梁卡具或安装上下锁口楞及外竖楞,附以斜撑,其间距一般宜为75cm。当粱高超60cm时,需加腰楞,并穿对拉螺栓(或穿墙螺栓)加固。侧梁模上口要拉线找直,用定型夹子固定。3.3.2.5复核检查梁模尺寸,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有楼板模板时,在梁上连接阴角模,与板模拼接固定。3.3.3梁模板单片预组合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做复核→搭设梁模支架→预组拼模板检查→底模吊装就位安装起拱→侧模安装→安装侧向支撑或梁夹固定→检查梁口平直模板尺寸→卡梁口卡→与相邻模板连固3.3.4梁模板单片预组合模板安装施工要点:检查预组拼模板的尺寸、对角钱、平整度、钢楞的连接、吊点的位置及梁的轴线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后,先把梁底模吊装就位于支架上,与支架连固并起拱。分别吊装梁两侧模板,与底模连接。安装侧支撑固定,检查梁模位置、尺寸无误后,再将钢筋骨架吊装就位,或在梁模上绑扎入模就位。卡上梁上口卡,与相邻模板连固。其操作细节要点同单块就位安装工艺。3.3.5梁模整体预组合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做复核→搭设梁模支架→梁模整体吊装就位→梁模与支架连固→复核梁模位置尺寸→侧模斜撑固定→上梁目口 3.3.6梁模整体预组合模板安装施工要点:复核梁模标高及轴线,搭设双排梁换支架。短向两支柱间安装木(钢)楞。梁底模长向连固通长钢(木)楞,以增加底模整体性,便于吊装。复核预组合梁模的尺寸。连接件、钢楞及吊点位置,进行试吊。吊运时,梁模上口加支撑,以增加整体刚度。吊装就位,校正梁轴线、标高、梁模底两边长纵楞,与支架横楞固定。梁侧模用斜撑固定。3.4楼板模板安装工艺:3.4.1楼板模板单块就位安装工艺流程:搭设支架→安装横纵钢(木)楞→调整楼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模板块→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3.4.2楼板模板单块就位安装工艺施工要点:3.4.2.1支架搭设前楼地面及支柱托脚的处理同3.2.2.1的有关内容。支架的支柱(可用早拆翼托支柱从边垮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安装,同时安装钢(木)楞及横拉杆,其间距按模板设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支柱间距为80~120cm,钢(木)楞间距为60~120cm,需要装双层钢(木)楞时,上层钢(木)楞间距一般为40~60cm。3.4.2.2支架搭设完毕后,要认真检查板下钢(木)楞与支柱连接及支架安装的牢固与稳定,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认真调节支模翼托的高度,将钢(木)楞找平。3.4.2.3 铺设定型组合钢框竹(木)模板块:先用阴角模与墙模或梁模连接,然后向垮中铺设平模。相邻两块模板用U形卡满安连接。U形卡紧方向应反正相间,并用一定数量的钩头螺栓(或按设计)与钢楞连接。亦可用U形卡预组拼单元片模再铺设,以减少仰面,在板面下作业。最后对于不够整模数的模板和窄条缝,采用拼缝模或木方嵌补,但拼缝应严密。3.4.2.4平模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底标高,并进行校正。 4.1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4.1.1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4.1.2底模及冬季施工模板的拆除,必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的有关条款。作业班组必须进行拆模申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4.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板的拆除,除执行4.1.2条的规定外,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4.1.4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4.2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4.2.1拆装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4.2.2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4.3楼板、梁模板拆除工艺:4.3.1工艺流程: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下调楼板模板支柱顶翼托螺旋2~3m,使模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钢(木)楞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4.3.2拆除工艺施工要点:4.3.2.1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与楼板模板的连接角模及梁侧模板,以使两相邻模板断连。4.3.2.2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后,先拆钩头螺栓,以使钢框竹编平模与钢楞脱开。然后拆下U形卡和L形插销,再用钢钎轻轻撬动钢框竹编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切不可用钢根或铁锤猛击乱撬。每块竹编模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翼托螺杆再下调相等高度,在原有钢楞上适量搭设脚手板,以托住拆下的模板。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4.3.2.3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再按4.3.2.2条要求做后续作业。拆除梁底摸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4.4柱子模板拆除工艺:4.4.1分散拆除工艺流程:拆除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掉(穿柱螺栓)或柱箍→ 拆除竖楞,自上而下拆钢框竹编模板→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4.4.2分片拆模工艺流程:拆掉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掉柱箍→拆掉柱连接角一侧U形卡,分二片或四片拆离→吊运片模板4.4.3柱模拆除要点:4.4.3.1分散拆除柱模时,应自上而下、分层拆除。拆除第一层时,用木锤或带橡皮垫的锤向外侧轻击模板上口,使之松动,脱离柱混凝土。依次拆下一层模板时,要轻击模边肋,切不可用撬根从柱角撬离。拆掉的模板及配件用滑板滑到地面或用绳子绑扎吊下。4.4.3.2分片拆除柱模板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连接角模,使之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或在柱上口留一个松动穿墙螺栓,以防整片柱模倾倒伤人。4.5墙模拆除工艺:4.5.1墙模分散拆除工艺流程:拆除斜撑→自上而下拆掉穿墙螺栓及外楞→分层自上而下拆除内楞及竹编模板→模板及配件运输及维护4.5.2墙模整体拆除工艺流程:拆除穿墙螺栓→调节三角斜支腿丝框使底脚离开地面→ 拆除组拼大模板端接缝处连接窄条模板→敲击组拼大模立楞上端,使之脱离墙体→用撬棍撬组拼大模底边肋,使之全部脱离墙体→吊运组拼大模4.5.3墙模拆除工艺施工要点:4.5.3.1分散拆除墙模的施工要点与柱模分散拆除相同。只是在拆各层单块模板时,先拆墙两端接缝窄条模板,然后再向墙中心方向逐块拆除。4.5.3.2整拆墙体组拼大模板,在调节三角斜支腿丝杠使地脚离地时,以模板脱离墙体后与地面呈75°为宜。无工具型斜支腿时,拆掉斜撑后,拆除穿墙螺栓时,要留下最上排和中排的部分螺栓,使之松开但不退掉螺母和扣件,在模板撬离时,以防倾倒。5.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士,必须有防冻融措施。检查方法:对照模板设计,现场观察或尺量检查。5.2基本项目5.2.1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5mm。检查方法: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5.2.2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模板上粘浆和满刷隔离剂的累计面积,墙板应不大于1000cm2;柱、梁应不大于400cm2。检查方法:观察和用尺量计算统计。5.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 表4-3允许偏差(mm)单层、多层高层框架多层大模高层大模墙、梁、柱轴线位移5353尺量检查标高±5+2-5±5±5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墙、柱、梁截面尺寸+4-5+2-5±2±2尺量检查每层垂直度3333用2m托线板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222用直尺和尺量检查表面平整度5522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3333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3333中心线位移2222拉线和尺量检查外露长度+100+100+100+100中心线位移10101010截面内部尺寸+100+100+100+100每层垂直度3333用2m托线板检查 6.1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6.2 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椅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6.3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碰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7.1梁、板模板: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防治的方法是,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7.2柱模板:7.2.1涨模、断面尺寸不准:防治的方法是,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坚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7.2.2柱身扭向: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7.2.3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项技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7.3墙模板:7.3.1 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防治方法是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7.3.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防治方法是,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7.3.3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产生的原因是,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7.4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支、拆模及运输时,应轻搬轻放;发现钢框和加劲肋有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模板分类分规格码放,对钢框、钢肋要定期涂刷防锈漆;对木竹胶合板的侧面、切割面、孔壁,应用封边漆封闭。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8.1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记录。8.2模板工程预检记录。8.3模板工程质量评定。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的安装与拆除。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配套大模板:平模、角模,包括地脚螺栓及垫板,穿墙螺栓及套管,护身栏,爬梯及作业平台板等。2.1.2隔离剂:甲基硅树脂、水性脱模剂。2.1.3一般应各有锤子、斧子、打眼电钻、活动扳子、手锯。水平尺、线坠、撬棍、吊装索具等。2.2作业条件:2.2.1按工程结构设计图进行模板设计,确保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2.2.2弹好楼层的墙身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标高线。2.2.3墙身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箱盒、预埋件、门窗洞口预埋完毕,检查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要求,办完隐蔽工程验收手续。2.2.4为防止大模板下口跑浆,安装大模板前抹好砂浆找平层,但找平层不能伸入墙身内。2.2.5外砖内模结构在安装大模板前,把组合柱处的墙上舌头灰清理干净,全现浇结构挂好供外墙模板操作的架子。2.2.6安装大模板前应把大模板板面清理干净,刷好隔离剂(不允许在模板就位后刷隔离剂,防止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接触面,涂刷均匀,不得漏刷)。3.1外板内模结构安装大模板:3.1.1工艺流程:准备工作→安正号模板→安装外墙板→安反号模板→固定模板上口→预检3.1.2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将一个流水段的正号模板用塔吊按顺序吊至安装位置初步就位,用撬棍按墙位线调整模板位置,对称调整模板的一对地脚螺栓或斜杆螺栓。用托线板测垂直校正标高,使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立即拧紧螺栓。3.1.3安装外墙板,用花篮螺栓或卡具将上下端拉结固定。3.1.4合模前检查钢筋、水电预埋管件、门窗洞口模板、穿墙套管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确,安装是否牢固,是否削弱断面过多等,合反号模板前将墙内杂物清理干净。3.1.5安装反号模板,经校正垂直后,用穿墙螺栓将两块模板锁紧。3.1.6 正反模板安装完后,检查角模与墙模,模板与楼板,楼梯间墙面间隙必须严密,防止有漏浆、错台现象。检查每道墙上口是否平直,用扣件或螺栓将两块模板上口固定。办完模板工程预检验收,方准浇筑混凝土。3.2外砖内模结构安装大模板:3.2.1工艺流程:外墙砌砖→安装正、反号大模板→安装角模→预检3.2.3安装正反号大模板,其方法与外板内模结构相同。3.2.4在混凝土内外墙交接处安装角模,为防止浇内墙混凝土时组合柱处的外砖墙鼓胀,应在砖墙外加竖向5cm厚木板及横向加固带,通过与内墙钢模拉结,增加砖墙刚度。3.3全现浇结构安装大模板:3.3.1工艺流程:准备工作→挂外架子→安内横墙模板→安内纵墙模板→安堵头模板→安外墙内侧模板→合模前钢筋隐检→安外墙外侧模板→预检3.3.2在下层外墙混凝土强度不低于7.5MPa时,利用下一层外墙螺栓孔挂金属三角平台架。3.3.3安装内横墙、内纵墙模板(安装方法与外板内模结构的大模板安装相同)。3.3.4在内墙模板的外端头安装活动堵头模板,它可以用木板或用铁板根据墙厚制作,模板要严密,防止浇筑内墙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外端头部位流出。3.3.5 先安装外墙内侧模板,按楼板上的位置线将大模板就位找正,然后安装门窗洞口模板。3.3.6合模板前将钢筋、水电等预埋管件进行隐检。3.3.7安装外墙外侧模板,模板放在金属三角平台架上,将模板就位,穿螺栓紧固校正,注意施工缝模板的连接处必须严密、牢固可靠,防止出现错台和漏浆现象。3.4拆除大模板3.4.l在常温条件下,墙体混凝土强度必须达1MPa,冬期施工外板内模结构、外砖内模结构,墙体混凝土强度达4MPa才准拆模,全现浇结构外墙混凝土强度在7.5MPa,内墙混凝土强度在5MPa才准拆模,拆模时应以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为准。3.4.2拆除模板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首先拆下穿墙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向后倾斜与墙体脱开。如果模板与混凝土墙面吸附或粘结不能离开时,可用撬棍撬动模板下口,不得在墙上口撬模板,或用大锤砸模板。应保证拆模时不晃动混凝土墙体,尤其拆门窗洞模板时不能用大锤砸模板。3.4.3拆除全现浇结构模板时,应先拆外墙外侧模板,再拆除内侧模板。3.4.4清除模板平台上的杂物,检查模板是否有钩挂兜绊的地方,调整塔臂至被拆除的模板上方,将模板吊出。3.4.5大模板吊至存放地点时,必须一次放稳,保持自稳角为75°~80°,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防止粘连灰浆。3.4.6大模板应定期进行检查与维修,保证使用质量。4.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应有足够支承面积。4.2 基本项目:大模板的下口及大模板与角模接缝处要严实,不得漏浆。模板接缝处,接缝的最大宽度不应超过规定,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4。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允许偏差表4-4允许偏差(mm)多层大模高层大模墙、轴线位移53尺量检查标高±5±5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墙、截面尺寸±2±2尺量检查每层垂直度33用2m托线板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2用直尺和尺量检查表面平整度22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3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33中心线位移22外露长度+100+100中心线位移1010截面内部尺寸+100+100 5.1保持大模板本身的整洁及配套设备零件的齐全,吊运应防止碰撞墙体,堆放合理,保持板面不变形。冬期施工时大模板背面的保温措施应保持完好。5.2大模板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碰砸楼板及其他已施工完的部位,不得兜挂钢筋。用撬根调整大模板时,要注意保护模板下面的砂浆找平层。 5.3拆除模板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防止混凝土墙面及门窗洞口等处出现裂纹。5.4模板与墙面粘结时,禁止用塔吊吊拉模板,防止将墙面拉裂。5.5冬期施工防止混凝土受冻,当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拆模强度后方准拆模,否则会影响混凝土质量。 ^6.1墙身超厚:墙身放线时误差过大,模板就位调整不认真,穿墙螺栓没有全部穿齐、拧紧。6.2墙体上口过大:支模时上口卡具没有按设计要求尺寸卡紧。6.3混凝土墙体表面粘连: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模过早所造成。6.4角模与大模板缝隙过大跑浆: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应加强检查,及时处理。6.5角模入墙过深:支模时角模与大楼板连接凹入过多或不牢固。应改进角模支模方法。6.6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门窗洞口模板的组装及与大模板的固定不牢固。必须认真进行洞口模板设计,能够保证尺寸,便于装拆。6.7严格控制模板上口标高。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模板分项工程预检记录。7.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密肋楼板和屋面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  2.1材料与主要机具:2.1.1塑料或玻璃钢模壳:塑料模亮以改性聚丙烯塑料为基材注塑而成。双向密肋楼板用M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20cm×90cm×30~45cm和120cm×120cm×30~45cm,十字肋高9cm,助厚1.4cm,四拼而成,并在模壳四周增加L36×3角钢,以便于连接。单向密肋楼板用T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12cm×525cm×35~43cm。玻璃钢模壳刚度大,不需型钢加固,较多采用的规格为120cm×120cm×30cm、150cm×150cm×40cm。以上模壳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以及设计的需要,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2.l.2支架系统:2.l.2.1WDJ碗扣或多功能脚手架或门式架。2.1.2.2模板配料:L50×5角铁、10×10方木、7.5×10方木、铁钉等。2.1.3主要机具:锤、斧、锯、电钻、水平尺、撬棍等。2.2作业条件:2.2.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和特点,确定流水段划分;确定模壳的平面布置,纵横木楞的规格、数量和排列尺寸;确定模壳与次木楞及其它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同时确定模壳支架系统的组合方式。验算模壳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壳模极及支架系统的设计图。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总图、分段平面图、模板及支架的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2.2.2柱(角筒)、楼电梯墙及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的再施强度。2.2.3楼面的轴线、水准标高引测到墙、柱上,并办完预检手续。  3.1工艺流程:安装支架→安装主次木楞→调整密肋梁底标高及起拱→安装模壳→质量检验3.2支架系统可采用WDJ碗扣式多功能架或门架,可预组拼成定型飞模支架,吊运组合和分解,亦可单件用钢支柱、钢(木)龙骨、角钢组成支撑体系,散装散拆。由模板设计确定,并在施工中执行。凡设计高度超过3.5m时,每隔2m高度应用直角扣件与钢支柱拉接,并与结构柱连接牢靠。3.3顶托粗调标高后,安装10cm×10cm主木楞,其间距大约为60~120cm。之后在主木楞上安装7.5cm×10cm次木楞,其间距为40~60cm。次木楞的间距要根据密肋的间距确定。次木楞的两侧安装∠50×5的角铁(可预装)。安装次木楞前要在主木楞上放出模壳的边线,即准确地放出密肋的位置线,以使次木楞(即密肋)轴线位置准确。3.4次木楞安装完毕后,要认真调整顶托升降,使次木楞顶面符合设计标高(即密肋底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3.5按模板组装设计图的平面布置,按型号将模壳安装在次木楞两侧的支撑角钢上。模壳底脚加设顶杆以保证模壳底部的刚度。模壳表面喷刷水质隔离剂。节点大样见图4-1。单向模壳长向连接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cm,以免接口处侧向刚度不足。双向模壳安装,要在一个柱网内由中间向两端排放,切忌由一端向另一端排放,以免出现两端边肋不等的现象。凡不能使用模壳的地方,可用木模补嵌。 图4-1模壳安装节点示意图3.6按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标准逐项检查模壳模板。检查的重点放在模壳自身刚度的保证措施和连接节点的严密性。办理预检。 4.1操作工艺流程:拆除角钢→拆起模壳→拆除支架4.2模壳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10MPa。先将支撑角钢拆除,然后用小撬棍将模壳撬起相对两侧面中点,模壳即可拆下。密肋梁较高时,模壳不易拆除,可采用气动拆模工艺。拆模不可用力过猛,不乱扔乱撬,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4.3拆除支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才允许拆除支架。4.3.1预组拼定型飞模支架,先将连接每个单元飞模支架的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拆除,下调上顶托,使之与肋脱离。然后将单元飞模支架平移到悬挑平台,吊运到新作业面。4.3.2散拆支架时,先拆去水平栏杆、剪刀撑,从跨中向两端下调支柱顶托,使之与密肋底脱离,逐根拆除支柱。5.1保证项目:楼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撑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上,必须有防冻融措施。检查方法:对照模板设计,现场观察或尺量检查。5.2基本项目:5.2.1模板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5mm。检查方法: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5.2.2 模板接触面清理干净,并采取隔离措施。梁的模板上粘浆和漏刷隔离剂累计面积应不大于400cm2。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5.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5。表4-5允许偏差(mm)单层、多层高层框架梁轴线位移53尺量检查梁板截面尺寸+4-5+2-5尺量检查标高±5+2-5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2用直线或尺量检查表面平整度55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预留钢板中心线位移33尺量检查预留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33尺量检查 6.1在层高1/2处左右的支架系统的水平栏杆上宜固定一层水平安全网,用于防止人员坠落,同时,拆模壳时,使之坠入安全网,以保护模壳。6.2拆除模壳要用小撬棍,以木楞为支点,先撬模壳相对两侧邦中点,模壳松动后,依然以木楞为支点,撬模壳底脚的内肋,轻向下撬掉模壳。切忌硬撬或用铁锤硬砸,也不能使用大撬棍以肋梁混凝土为支点进行撬动,以保护模壳和密肋混凝土。6.3吊运模壳、木钢楞、或钢筋时,不得碰撞已安装好的模壳,以防模板变形。6.4 要严格遵循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方可拆模壳;混凝土强度达到7.5%,肋跨<8m时,可拆除支柱;但肋跨>8m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100%可方拆除支柱。  7.1密肋梁侧面胀出,梁身不顺直,梁底不平:防治的方法是,模板支架系统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支柱底脚应垫通长脚手板,并应支撑在坚实的地面上;模壳下端和侧面应设水平和侧向支撑,以补足模壳的刚度;密肋梁底楞应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起拱;支撑角钢与次楞弹平线安装,并销固牢靠。7.2单向密肋板底部局部下挠;防治的方法是,模壳安装应由跨中向两边安装,以减少模壳搭接长度的累计误差。安装后要认真调整模壳搭接长度,使其不得小于10cm,以保证接口处的刚度。7.3密肋梁轴线位移,两端边肋不等:防治的方法是,主楞安装调平后,要放出次楞边线再安装次楞,并进行找方校核。安装次楞要严格跟线,并与主楞连接牢靠。7.4模壳安装不严密:这是模壳加工的负公差所致。认真检查模壳安装缝隙,钉塑料条或橡胶条补严。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8.1模板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记录。8.2模板分项工程预检记录。8.3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底板、墙的钢筋绑扎。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2.2作业条件: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2.2.2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2.2.3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2.2.4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作好技术交底工作。2.2.5根据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采用内贴法或外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层及保护层;支完底板四周模板(或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当地下室外墙防水采用内贴法施工时,在绑扎墙体钢筋之前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 3.1工艺流程: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底板及梁钢筋→绑墙钢筋3.2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3.3绑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3.3.l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3.3.2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3.3.3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3.3.4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3.3.5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3.3.6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3.3.7 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断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3.8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3.4墙筋绑扎:3.4.1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墙模板宜采用“跳间支模”,以利于钢筋施工。3.4.2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一般情况横筋在外,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4.3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塔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3.4.4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或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或拉筋可用φ6或φ8钢筋制作,间距1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3.4.5在墙筋外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3.4.6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划出标高线。门窗洞口要按设计要求绑扎过梁钢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3.4.7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如首层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地下室墙体深度;墙端部、内外墙交接处受力钢筋锚固长度等,绑扎时应注意。3.4.8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使用的钢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4.1.2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4.1.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4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规范的专门规定。4.2基本项目:4.2.1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4.2.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4.2.3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2.4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4.2.5 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灰渣及咬边。接头尺寸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4.2.5.1绑条沿接头中心的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4.2.5.2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4.2.5.3焊缝厚度不小于0.05d。4.2.5.4焊缝宽度不小于0.1d。4.2.5.5焊缝长度不小于0.5d。4.2.5.6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6。  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值表4-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焊接±10绑扎±202骨架宽、高度±53骨架长度±10焊接±10绑扎±20间距±10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排距±5各一点取其最大值6钢筋弯起点位移20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0基础±108受力钢筋保护层梁、柱±5尺量检查5.l成型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5.2绑扎墙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蹬踩钢筋。5.3妥善保护基础四周外露的防水层,以免被钢筋碰破。5.4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踩变形。5.5严禁随意割断钢筋。 墙、板±36.1墙、柱预埋钢筋位移: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应有专人检查修整。6.2露筋:墙、柱钢筋每隔1m左右加绑带铁丝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6.3搭接长度不够:绑扎时应对每个接头进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6.4 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6.5绑扎接头与对焊接头未错开: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接头要错开搭接位置。因此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范围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7.2钢筋力学性能复试报告。7.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7.5焊条、焊剂出厂合格证。7.6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7.7钢筋分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2.2作业条件: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2.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2.2.5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构造柱钢筋绑扎:3.1.1工艺流程: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3.1.2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3.1.2.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3.1.2.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3.1.2.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3.1.2.4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3.1.3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如图4-2;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图4-2(a)有基础圈梁;(b)无基础圈梁3.1.4 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3.1.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3.1.5.1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3.1.5.2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见图4-3。图4-33.1.5.3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梁端连接绑扎构造,要符合《多层砖混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GJ13?2)第3.2.5条的规定。3.1.5.4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3.2圈梁钢筋的绑扎:3.2.1工艺流程: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3.2.2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3.2.3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2.4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3.2.5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3.2.6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3.2.7安装在山墙圈梁上的预应力圆孔板,其外露的预应力筋(即胡子筋)按标准图集京96G44要锚入在圈梁钢筋内。3.2.8圈架钢筋绑完后,应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3.3板缝钢筋绑扎3.3.1工艺流程支护缝模板→预制板端头预应力锚固筋弯成45°→放通长水平构造筋→与板端锚固筋绑扎3.3.2支完板缝模板作完预检,将预制圆孔板外露预应力筋(即胡子筋)弯成弧形,两块板的预应力外露筋互相交叉,然后绑通长φ6水平构造筋和竖向拉结筋,见图4-4。3.3.3长向板在中间支座上钢筋连接构造见图4-5。图4-53.3.4墙两边高低不同时的钢筋构造见图4-6。 3.3.5预制板纵向缝钢筋绑扎见图4-7。图4-6图4-73.3.6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完之后,均要求做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4.1.2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4.l.3钢筋对焊或电弧焊焊接接头,按规定取试件,其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钢筋的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4.2.2弯钩朝向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搭接长度均不少于规定值。4.2.3用Ⅰ级钢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2.4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弯折不大于4°,轴线位移不大于0.1d,月.不大于2mrn。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无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焊缝厚度不大于0.05d,宽不小于0.1d,长不小于0.5d。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7。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4-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骨架的宽度、高度±5尺量检查2骨架的长度±10尺量检查间距±10排距±54箍筋、构造筋间距±2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06受力筋保护层±5尺量检查  5.1构造柱、圈梁钢筋如采用预制骨架时,应在指定地点垫平码放整齐。5.2往楼层上吊运钢筋存放时,应清理好存放地点,以免变形。5.3不得踩踏已绑好的钢筋,绑圈梁钢筋时不得将梁底砖碰松动。 6.1钢筋变形:钢筋骨架绑扎时应注意绑扣方法,宜采用十字扣或套扣绑扎。6.2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多为放置砖墙拉结筋时碰动所致、应在砌完后合模前修整一次。6.3楼板端头钢筋连接不当:应在楼板吊装前将板端外露预应力筋弯成45° ,吊装就位后加通长钢筋绑扎。同时要注意在安装楼板过程中,不得将板端外露预应力筋折断。6.4阳台处钢筋压扁:阳台下的圈梁为“L”形箍筋,吊装台时必须注意保护,如碰坏,应将阳台吊起,修整钢筋后,再就位阳台。6.5构造柱伸出钢筋位移:除将构造柱伸出筋与圈梁钢筋绑牢外,并在伸出筋处绑一道定位箍筋,浇筑完混凝土后,应立即修整。6.6板缝筋外露:纵向板缝筋应绑好砂浆垫块,横向板缝要把钢筋绑在板端头外露预应力筋上。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l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胞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7.5钢筋分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大模板等结构形式的墙体钢筋绑扎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成型钢筋或网片: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预先加工成型钢筋或点焊网片。2.1.2拉筋和支撑筋:采用双层钢筋网片时,在两片钢筋间应绑拉筋和支撑筋,以便固定上下左右钢筋间的距离。见图4-8(a)、(b)。拉结筋如图4-8(a)所示,l为两网片之间的距离,绑扎时纵横间距不大于700mm 。但这种形式的拉结筋只起到拉而不能起撑的作用。为了保证墙体双层网片正确位置,最好采用梯形支撑筋,如图4-8(b)。梯形支撑筋是用两根竖筋(用墙体竖筋同直径同高度)与水平筋焊成梯形,绑在墙体两排钢筋之间起到撑的作用,间距1200mm左右。图中H为墙体竖筋高度,h为墙体横筋间距,c等于混凝土墙体厚减去保护层。2.1.3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2.1.4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2.1.5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图4-8(a)拉结筋;(b)梯形支撑筋2.2作业条件2.2.1检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网片应有加工厂出厂合格证,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2.2钢筋或点焊网片应按现场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堆放,网片立放时需有支架,平放时应垫平,垫木应上下对正,吊装时应使用网片架吊装。2.2.3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时,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侵蚀断面的钢筋不得使用。2.2.4检查网片的几何尺寸、规格、数量及点焊质量等,合格后方可使用。2.2.5外砖内模工程必须砌完外墙。2.2.6应将绑扎钢筋地点清理干净。2.2.7弹好墙身、洞口位置线,并将预留钢筋处的松散混凝土剔凿干净。 3.l剪力墙钢筋现场绑扎: 3.1.1工艺流程:修改预留搭接筋→绑立筋→绑横筋→绑拉筋或支撑筋3.1.2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根竖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3.1.3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拉筋直径不小于φ6,间距不大于600mm,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拉筋宜适当加密。为保持两排钢筋的相对距离,宜采用绑扎定位用的梯形支撑筋,间距1000~1200mm。3.2剪力墙采用预制网片的绑扎3.2.1工艺流程修理预留搭接筋→临时固定网片→绑扎根部钢筋→绑门窗洞加筋→绑拉筋或支撑筋3.2.2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按图纸要求将网片就位,网片立起后用木方临时固定支牢。然后逐根绑扎根部搭接钢筋,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绑3个扣。同时将门窗洞口处加固筋也绑扎,要求位置准确。如门窗洞口处预留筋有位移时,应作成灯插弯(1∶6)理顺,使门窗洞口处的加筋位置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3.3剪力墙钢筋搭接墙内水平分布筋的搭接详图见图4-9。墙内竖向分布钢筋,当为一级抗震的剪力墙,所有部位和二级抗震剪力墙的加强部位,钢筋接头位置应错开,每次连接的钢筋数量不超过50%。其它剪力墙的钢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满足表4-8的规定。墙内竖向钢筋绑扎方法详见图4-10。 图4-9图4-10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表4-8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301Ⅰ级钢筋35d(30d)35d(30d)35d(30d)2Ⅱ级钢筋(月牙型)45d40d35d3Ⅲ级钢筋(月牙型)55d50d45d注:l.当Ⅰ、Ⅱ级钢筋d>25mm时,其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增加5d采用。2.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3.括号内数字为焊接网片的搭接长度。 3.4剪刀墙钢筋的锚固3.4.1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端部锚固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做成暗柱或加型钢筋,详见图4-11(a)、(b)。图4-11bw椊孛婵矶龋籰a椕坛ざ?3.4.2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丁”字节点及转角节点的绑扎锚固,详见图4-12、图4-13。 图4-12图4-133.4.3剪力墙的连梁上下水平钢筋伸入墙内长度e′不能小于设计要求,详见图4-14(a)、(b)。3.4.4剪力墙的连梁沿梁全长的箍筋构造要符合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顶层连梁伸入墙体的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间距不小于150mrn的构造箍筋,详见图4-15。3.4.5剪力墙洞口周围应绑扎补强钢筋,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5剪力墙钢筋与预制外墙板连接:外墙板安装就位后,将本层剪力墙边柱竖筋插入预制外墙板侧面钢筋套环内,竖筋插入外墙板套环内不得少于3个,并绑扎牢固。详见图4-16。3.6剪力墙钢筋与外砖墙连接:绑内墙钢筋时,先将外墙预留的φ6拉结筋理顺,然后再与内墙钢筋搭接绑牢,详见图4-17(a)、(b)。3.7全现浇内外墙钢筋连接绑扎构造,详见图4-18。 图4-183.8修整:大模板合模之后,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水平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甩筋的间距)。墙体浇混凝土时派专人看管钢筋,浇筑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甩筋)进行整理。 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性能,焊条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钢筋带有颗粒状和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4.l.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4钢筋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焊接规程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钢筋网片和骨架绑扎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4.2.2钢筋网片漏焊、开焊不超过焊点数的2%,且不应集中。4.2.3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每个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4.2.4箍筋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2.5钢筋点焊焊点处熔化金属均匀,无裂纹、气孔及烧伤等缺陷。焊点压入深度符合钢筋焊接规程的规定。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弯折不大于4°,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宽度不小于0.1d,长度不小于0.5d。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9钢筋及预埋件的允许偏差表4-9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网的长度、宽度±10尺量检查 焊接±10绑扎±20间距±10排距±5焊接±10绑扎±20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06受力筋保护层尺量检查 5.1绑扎钢筋时严禁碰撞预埋件,如碰动应按设计位置重新固定牢靠。5.2应保证预埋电线管等位置准确,如发生冲突时,可将竖向钢筋沿平面左右弯曲,横向钢筋上下弯曲,绕开预埋管。但一定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严禁任意切割钢筋。5.3大模板板面刷隔离剂时,严禁污染钢筋。5.4各工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蹬踩钢筋,掰动及切割钢筋。 6.1水平筋位置,间距不符合要求:墙体绑扎钢筋时应搭技高登或简易脚手架,以免水平筋发生位移。6.2下层伸出的墙体钢筋和竖直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绑扎时应先将下层墙体伸出的钢筋调直理顺,然后再绑扎或焊接。如下层伸出的钢筋位移大时,应征得设计同意进行处理。6.3门窗洞口加强筋位置尺寸不符合要求:应在绑扎前根据洞口边线将加强筋位置调整,绑扎加强筋时应吊线找正。 6.4剪力墙水平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认真学习图纸。在拐角、十字结点、墙端、连梁等部位钢筋的锚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下列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报告。7.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钢筋焊接试验报告。7.5焊条、焊剂合格证。7.6成型网片出厂合格证。7.7钢筋隐蔽验收记录。7.8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多层工业及民用建筑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绑扎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1.2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2.1.3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2.1.4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 见方,厚度同保护层,破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2.1.5主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2.2作业条件:2.2.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2.2.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2.2.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2.2.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2.2.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2.2.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2.2.7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2.2.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2.2.9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1绑柱子钢筋:3.1.1工艺流程: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3.1.2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3.1.3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表4-10采用。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表4-10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301Ⅰ级钢筋35d30d25d2Ⅱ级钢筋(月牙型)45d40d35d3Ⅲ级钢筋(月牙型)55d50d45d注:1.当Ⅰ、Ⅱ级钢筋d>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2.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3.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均不小于300mm。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限制。 3.1.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3.1.5柱箍筋绑扎3.1.5.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如图4-19。3.1.5.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3.1.5.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4-20。3.1.5.4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见图4-21。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5d。图4-191、2、3、4棸笤承?图4-20图4-213.1.5.5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4-22。图4-223.1.5.6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3.2绑剪力墙钢筋: 3.2.1工艺流程:立2~4根竖筋→画水平障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筋→绑其余横竖筋3.2.2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3.2.3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表4-11施工。表4-11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301Ⅰ级钢筋35d(30d)30d(25d)25d(20d)2Ⅱ级钢筋(月牙纹)45d40d35d3Ⅲ级钢筋(月牙纹)55d50d45d注:括号内数字为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3.2.4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3.2.5剪刀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刀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3.2.6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3.2.7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3.3梁钢筋绑扎:3.3.1工艺流程: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画箍盘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3.3.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3.3.3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问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3.3.4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3.3.5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4-23。图4-231、2、3棸笤承?3.3.6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3.3.7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3.3.8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3.3.9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3.4板钢筋绑扎:3.4.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短钢筋3.4.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3.4.3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3.4.4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3.4.5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图4-24)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图4-241、2、3棸笤承?3.4.6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3.5楼梯钢筋绑扎:3.5.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3.5.2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3.5.3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3.5.4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4.l.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4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4.2基本项目:4.2.1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户。4.2.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4.2.3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弯钩平直长度为10d。4.2.4钢筋对焊接头,Ⅰ、Ⅱ、Ⅲ级钢筋无烧伤和横向裂纹,焊包均匀。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rnm。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12。 5.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5.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5.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5.4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5.5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6.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6.2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现浇框架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4-1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网的长度、宽度±10尺量检查2网眼尺寸±2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3骨架的宽度、高度±54骨架的长度±105间距±106排距±57绑扎箍筋、构造筋间距±2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8钢筋弯起点位移20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0尺量检查梁、柱±5墙板±3 6.3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6.4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6.5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 6.6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6.7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6.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6.9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3.1工艺流程:3.1.1簿型小规格块材(边长小于40mm)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析→ 排块材→浸块材→镶贴块材→表面勾缝与擦缝 3.1.2大规格块材(边长大于40mm)工艺流程:施工准备(钻孔、剔槽→穿铜丝或镀锌丝与块材固定→绑扎、固定钢筋网→ 吊垂直、找规矩弹线→安装大理石、磨光花岗石或预制水磨石→分层灌浆→擦缝 3.2薄型小规格块材(一般厚度10mm以下):边长小于40mm ,可采用粘贴方法。3.2.1进行基层处理和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其他可参见镶贴面砖施工要点有关部分。要注意同一墙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砖,并应将其镶贴在较隐蔽的部位。3.2.2在基层湿润的情况下,先刷107胶素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10%的107胶),随刷随打底;底灰采用1∶3水泥砂浆,厚度约12mm.,分二遍操作,第一遍约5mm,第二遍约7mm,待底灰压实刮平后,将底子灰表面划毛。3.2.3待底子灰凝固后便可进行分块弹线,随即将已湿润的块材抹上厚度为2~3mm的素水泥浆,内掺水重20%的107胶进行镶贴(也可以用胶粉),用木锤轻敲,用靠尺找平找直。3.3大规格块材:边长大于40mm,镶贴高度超过1m时,可采用安装方法。3.3.1钻孔、剔槽:安装前先将饰面板按照设计要求用台钻打眼,事先应钉木架使钻头直对板材上端面,在每块板的上、下两个面打眼,孔位打在距板宽的两端1/4处,每个面各打两个眼,孔径为5mm,深度为12mm,孔位距石板背面以8mm为宜(指钻孔中心)。如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宽度较大时,可以增加孔数。钻孔后用金钢錾子把石板背面的孔壁轻轻剔一道槽,深5mm左右,连同孔服形成象鼻眼,以备埋卧铜丝之用(图9-6)。图9-6饰面板材打眼示意图若饰面板规格较大,特别是预制水磨石和磨光花岗石板,如下端不好控绑镀锌铅丝或铜丝时,亦可在未镶贴饰面板的一侧,采用手提轻便小薄砂轮(4~5mm),按规定在板高的1/4处上、下各开一槽(槽长约3~4mm,槽深约12mm 与饰面板背面打通,竖槽一般居中,亦可偏外,但以不损坏外饰面和不反碱为宜),可将镀锌铅丝或铜丝卧入槽内,便可拴绑与钢筋网固定。此法亦可直接在镶贴现场做。3.3.2穿钢丝或镀锌铅丝:把备好的铜丝或镀锌铅丝剪成长20cm左右,一端用木楔粘环氧树脂将铜丝或镀锌铅丝模进孔内固定牢固,另一端将铜丝或镀锌铅丝顺孔槽弯曲并卧入槽内,使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网石板上、下端面没有铜丝或镀锌铅丝突出,以便和相邻石板接缝严密。3.3.3绑扎钢筋网:首先剔出墙上的预埋筋,把墙面镶贴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的部位清扫干净。先绑扎一道竖向φ6钢筋,并把绑好的竖筋用预埋筋弯压于墙面。横向钢筋为绑扎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所用,如板材高度为60cm时,第一道横筋在地面以上10cm处与主筋绑牢,用作绑扎第一层板材的下口固定铜丝或镀锌铝丝。第二道横筋绑在50cm水平线上7~8cm,比石板上口低2~3cm处,用于绑扎第一层石板上口固定铜丝或镀锌铅丝,再往上每60cm绑一道横筋即可。3.3.4弹线:首先将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的墙面、柱面和门窗套用大线坠从上至下找出垂直(高层应用经纬仪找垂直)。应考虑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厚度、灌注砂浆的空隙和钢筋网所占尺寸,一般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外皮距结构面的厚度应以5~7cm为宜。找出垂直后,在地面上顺墙弹出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板等外廓尺寸线(柱面和门窗套等同)。此线即为第一层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等的安装基准线。编好号的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板等在弹好的基准线上画出就位线,每块留1mm缝隙(如设计要求拉开缝,则按设计规定留出缝隙)。3.3.5 安装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按部位取石板并舒直铜丝或镀锌铅丝,将石板就位,石板上口外仰,右手伸入石板背面,把石板下口铜丝或镀锌铅丝绑扎在横筋上。绑时不要太紧可留余量,只要把铜丝或镀锌铅丝和横筋栓牢即可(灌浆后即会锚固),把石板竖起,便可绑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上口铜丝或镀锌铅丝,并用木楔子垫稳,块材与基层间的缝隙(即灌浆厚度)一般为30~50mm。用靠尺板检查调整木楔,再拴紧铜丝或镀锌铅丝,依次向另一方进行。柱面可按顺时针方向安装,一般先从正面开始。第一层安装完毕再用靠尺板找垂直,水平尺找平整,方尺找阴阳角方正,在安装石板时如灰现石板规格不准确或石板之间的空隙不符,应用铅皮垫牢,使石板之间缝隙均匀一致,并保持第一层石板上口的平直。找完垂直、平整、方正后,用碗调制熟石膏,把调成粥状的石膏贴在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上下之间,使这二层石板结成一整体,木楔处亦可粘贴石膏,再用靠尺板检查有无变形,等石膏硬化后方可灌浆(如设计有嵌缝塑料软管者,应在灌浆前塞放好)。3.3.6灌浆:把配合比为1∶2.5水泥砂浆放入半截大桶加水调成粥状(稠度一般为8~12cm),用铁簸箕舀浆徐徐倒入,注意不要碰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板,边灌边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石板面使灌入砂浆排气。第一层浇灌高度为15cm,不能超过石板高度的1/3;第一层灌浆很重要,因要锚固石板的下口铜丝又要固定石板,所以要轻轻操作,防止碰撞和猛灌。如发生石板外移错动,应立即拆除重新安装。第一次灌入15cm后停l~2h,等砂浆初凝,此时应检查是否有移动,再进行第二层灌浆,灌浆高度一般为20~30cm,待初凝后再继续灌浆。第三层灌浆至低于板上口5~10cm处为止。3.3.7擦缝:全部石板安装完毕后,清除所有石膏和余浆痕迹,用麻布擦洗干净,并按石板颜色调制色浆嵌缝,边嵌边擦干净,使缝隙密实、均匀、干净、颜色一致。3.3.8 柱子贴面:安装柱面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其弹线、钻孔、绑钢筋和安装等工序与镶贴墙面方法相同,要注意灌浆前用木方子钉成槽形木卡子,双面卡住大理石板或预制水磨石板,以防止灌浆时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外胀。3.4夏期安装室外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时,应有防止暴晒的可靠措施。3.5冬期施工:3.5.1灌缝砂浆应采取保温措施,砂浆的温度不宜低于5℃。3.5.2灌注砂浆硬化初期不得受冻。气温低于5℃时,室外灌注砂浆可掺入能降低冻结温度的外加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3.5.3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应待其解冻后方可施工。3.5.4冬期施工,镶贴饰面板宜供暖也可采用热空气或带烟囱的火炉加速干燥。采用热空气时,应设通风设备排除湿气。并设专人进行测温控制和管理,保温养护7~9d。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各种民用建筑叠合楼板或屋面板的钢筋绑扎。对条件适合的工业建筑亦可采用。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无老锈和油污。钢筋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复试报告。2.1.2绑扎铁丝:20~22号火烧丝。2.1.3垫块:用水泥浆制成50mm×50mm,厚度等于保护层设计厚度。2.1.4主要机具:电焊机、钢筋扳子、钢筋钩等。2.2作业条件:2.2.1叠合板已吊装完毕,梁钢筋已绑扎完毕,叠合层模板已安装完毕,墙体伸出的搭接筋等已按图纸要求检查整修完毕,并将其锈皮及水泥浆等污垢清理干净。以上诸项已分别办完隐检或预检手续。 2.2.2加工成型的叠合层钢筋进场,按设计要求检查其规格、型状、尺寸和数量是否正确,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部位和编号分别加设垫木堆放。3.1工艺流程:清理板面及板缝,并整理板甩出的筋→绑扎板缝筋→绑扎吊环双向筋→绑扎支座负弯短筋→质量检验3.2清理叠合板面及板缝的杂物,按图纸要求整理叠合底板的甩出筋,见图4-25。图4-253.3绑扎拼接板缝5通长筋。为用φ5冷拔低碳钢丝平焊成型的双钢筋,绑扎板缝配筋的级别分为Ⅳ级,按图纸设计执行,绑扎拼板缝的要求见图4-25。3.4绑扎吊环双向筋时,沿吊环的两个方向均用通长的φ8筋双向连接,伸入邻跨400mm,端头加180°钩。与吊环直交向穿越吊环,另一向置直交筋下并与之绑扎,如图4-26(三拼为例)。图4-263.5绑扎支座负弯矩筋,其保护层保证不大于20mm,其与架立筋每扣均绑扎,负弯矩筋下加设钢筋马凳,以保证负弯矩筋正确的空间位置。 4.1保证项目: 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4.1.2冷拔低碳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和冷拔记录。4.1.3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1.4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2基本项目:4.2.1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检验方法:观察和手扳检查。4.2.2钢筋弯钩朝向正确,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2.3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2.4点焊焊点无裂纹和多孔性缺陷,焊点处熔化金属均匀、无烧伤。检验方法;用小锤、放大镜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13。表4-1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受力筋间距±10尺量两端,中间各取一点,取其最大值 2绑扎构造筋间距±2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3焊接构造间距±1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05受力钢筋保护层±3尺量检查 5.1支座负弯矩筋绑好后,不准踩在其上作业或行走,并派专人看护和修整,保持其正确的空间位置。5.2安装水电管线时,不得任意切断和位移己绑好的钢筋。 6.1支座负弯矩空间位置不准,应加强成品保护和设置钢筋马凳,适量加密。负弯矩筋间距不均,端头不在一条直线上。应加强间距标志划分和端头拉线绑扎。6.2吊环双向通长φ8筋,入跨长度不足,或一端长,一端短,配筋要正确,绑扎要排除障碍,认真使入跨长度到位,两端均匀。6.3叠合板甩出筋整形不规范:板缝5通长筋不顺直,绑扎不牢。应认真按规定整形,坚持合理的绑扎顺序。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质量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原材、焊接)试验报告。7.3钢筋隐检记录。7.4钢筋分项工程技术交底。7.5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筋及埋件手工电弧焊。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预埋件的锚爪应用Ⅰ、Ⅱ级钢筋。钢筋应无老锈和油污。2.1.2钢材:预埋件的钢材不得有裂缝、锈蚀、斑痕、变形,其断面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1.3焊条:焊条的牌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4-14的要求,焊条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钢筋电弧焊使用的焊条牌号表4-14项次钢筋级别搭接焊、帮条焊坡口焊1Ⅰ级E4303E4303E43032Ⅱ级E4303E4303E50033Ⅲ级E5003E5003E55034Ⅰ、Ⅱ级与钢板焊接E4303注:不含25MnSi钢筋。 2.1.3.1药皮应无裂缝、气孔、凹凸不平等缺陷,并不得有肉眼看得出的偏心度。2.1.3.2焊接过程中,电弧应燃烧稳定,药皮熔化均匀,无成块脱落现象。2.1.3.3焊条必须根据焊条说明书的要求烘干后才能使用。2.1.3.4焊条必须有出厂合格证。2.1.4弧焊机、焊接电缆、电焊钳、面罩、堑子、钢丝刷、锉刀、榔头、钢字码等。 2.2作业条件:2.2.1焊工必须持有考试合格证。2.2.2帮条尺寸、坡口角度、钢筋端头间隙、接头位置以及钢筋轴线应符合规定。2.2.3电源应符合要求。2.2.4作业场地要有安全防护设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中毒及火灾等事故。2.2.5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流。3.1工艺流程: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参数→试焊作模拟试件→送试→确定焊接参数→施焊→质量检验3.2检查电源、焊机及工具。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3.3选择焊接参数。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焊接层数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3.4试焊、做模拟试件。在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应焊接3个模拟试件做拉力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3.5施焊操作:3.5.1引弧:带有垫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无钢筋垫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的部位,防止烧伤主筋。3.5.2定位:焊接时应先焊定位点再施焊。 3.5.3运条:运条时的直线前进、横向摆动和送进焊条三个动作要协调平稳。3.5.4收弧: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拉灭电弧时,应将熔池填满,注意不要在工作表面造成电弧擦伤。3.5.5多层焊:如钢筋直径较大,需要进行多层施焊时,应分层间断施焊,每焊一层后,应清渣再焊接下一层。应保证焊缝的高度和长度。3.5.6熔合:焊接过程中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结合良好,避免气孔、夹渣和烧伤缺陷,并防止产生裂缝。3.5.7平焊:平焊时要注意熔渣和铁水混合不清的现象,防止熔渣流到铁水前面。熔池也应控制成椭圆形,一般采用右焊法,焊条与工作表面成70°。3.5.8立焊:立焊时,铁水与熔渣易分离。要防止熔池温度过高,铁水下坠形成焊瘤,操作时焊条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电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焊第一道时,应压住电弧向上运条,同时作较小的横向摆动,其余各层用半圆形横向摆动加挑弧法向上焊接。3.5.9横焊;焊条倾斜70°~80°,防止铁水受自重作用坠到厂坡口上。运条到上坡口处不作运弧停顿,迅速带到下坡口根部作微小横拉稳弧动作,依次均速进行焊接。3.5.10仰焊:仰焊时宜用小电流短弧焊接,溶地宜薄,里应确保与母材熔合良好。第一层焊缝用短电弧作前后推拉动作,焊条与焊接方向成8°~90°角。其余各层焊条横摆,并在坡口侧略停顿稳弧,保证两侧熔合。3.5.11钢筋帮条焊:3.5.11.1钢筋帮条焊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钢筋帮条焊宜采用双面焊,见图4-27(a),不能进行双面焊时,也可采用单面焊,见图4-27(b)。 图4-27钢筋帮焊接头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制作,其帮条长度l见表4-15。如帮条级别与主筋相同时,帮条的直径可以比主筋直径小一个规格。如帮条直径与主筋相同时,帮条钢筋可比主筋低一个级别。3.5.11.2钢筋帮条接头的焊缝厚度h应不小于0.3d,焊缝宽度b不小于0.7d,见图4-28。 钢筋帮条长度表4-15项次钢筋级别焊缝型式帮条长度l单面焊双面焊≥8d≥4d单面焊双面焊≥10d≥5d注:d为主筋直径。 图4-28焊缝尺寸示意图a椇阜炜矶龋籬椇阜旌穸?图4-293.5.11.3钢筋帮条焊时,钢筋的装配和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两主筋端头之间,应留2~5mm的间隙。b.帮条与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固定,定位焊缝应离帮条端部20mm以上。c.焊接时,引弧应在帮条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3.5.12钢筋搭接焊:3.5.12.1钢筋搭接焊:适用于Ⅰ、Ⅱ、Ⅲ 级钢筋。焊接时,宜采用双面焊,见图4-29(a)。木能进行双面焊时,也可采用单面焊,见图4-29(b)。搭接长度l应与帮条长度相同,见表4-15。3.5.12.2搭接接头的焊缝厚度h应不小于0.3d,焊缝宽度b不小于0.7d。3.5.12.3搭接焊时,钢筋的装配和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搭接焊时,钢筋应预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轴线上。在现场预制构件安装条件下,节点处钢筋进行搭接焊时,如钢筋预弯确有困难,可适当预弯。b.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搭接端部20mm以上。c.焊接时,引弧应在搭接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搭接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3.5.13预埋件T形接头电弧焊:预埋件T形接头电弧焊的接头形式分贴角焊和穿孔塞焊两种,见图4-30。图4-30预埋件T形接头(a)贴角焊;(b)穿孔塞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3.5.13.1钢板厚度δ不小于0.6d,并不宜小于6mm。3.5.13.2钢筋应采用Ⅰ、Ⅱ级。受力锚固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构造锚固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锚固钢筋直径在6~25mm以内,可采用贴角焊;锚固钢筋直径为20~32mm时,宜采用穿孔塞焊。3.5.13.3采用Ⅰ级钢筋时,贴角焊缝焊脚K不小于0.5d;采用Ⅱ级钢筋时,焊缝焊脚k不小于0.6d。3.5.13.4焊接电流不宜过大,严禁烧伤钢筋。 3.5.14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钢筋与钢板搭接焊时,接头形式见图4-31。Ⅰ级钢筋的搭接长度l不小于5d。焊缝宽度b不小于0.5d,焊缝厚度h不小于0.35d。图4-31钢筋与钢板搭接头3.5.15在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安装中,钢筋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3.5.15.1两钢筋轴线偏移较大时,宜采用冷弯矫正,但不得用锤敲击。如冷弯矫正有困难,可采用氧乙炔焰加热后矫正,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50℃,避免烧伤钢筋。3.5.15.2焊接时,应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对于柱间节点,可对称焊接,以减少结构的变形。3.5.16钢筋低温焊接:3.5.6.1在环境温度低于-5℃的条件下进行焊接时,为钢筋低温焊接。低温焊接时,除遵守常温焊接的有关规定外,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风力超过4级时,应有档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3.5.16.2钢筋低温电弧焊时,焊接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a.进行帮条平焊或搭接平焊时,第一层焊缝,先从中间引弧,再向两端运弧;立焊时,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从下端向中间运弧,以使接头端部的钢筋达到一定的预热效果。在以后各层焊缝的焊接时,采取分层控温施焊。层间温度控制在150~350℃之间,以起到缓冷的作用。b.Ⅱ、Ⅲ级钢筋电弧焊接头进行多层施焊时,采用“回火焊道施焊法”,即最后回火焊道的长度比前层焊道在两端各缩短4~6mm,见图4-32,以消除或减少前层焊道及过热区的淬硬组织,改善接头的性能。 图4-32钢筋低温焊接回火焊道示意图(a)帮条焊;(b)搭接焊;(c)坡口焊c.焊接电流略微增大,焊接速度适当减慢。  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的牌号、性能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注:进口钢筋需先经过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截面内接头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1.3弧焊接头的强度检验必须合格。从成品中每批切取5个接头进行抗拉试验。对于装配式结构节点的钢筋焊接接头,可按生产条件制作模拟试件。在工厂焊接条件下,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为一批。在现场安装条件下,每一至二楼层中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同焊接位置)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单。4.2基本项目:操作者应在接头清渣后逐个检查焊件的外观质量,其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焊接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4.2.2接头处不得有裂纹。4.2.3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接头尺寸偏差,不得超过表4-16所规定的数值。钢筋电弧接头尺寸偏差及缺陷允许值(mm)表4-1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偏移0.5d尺量接头弯折预埋件T形接头钢筋间距4°不大于103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0.1d且不大于3尺量+0.05d00.1d0尺量6焊缝长度-0.5d7横向咬边深度0.5目测焊缝气孔及夹渣的数量和大小在长2d的焊缝表面上预埋件T形接头气孔2个、6mm23个,直径不大于1.5注:1.d为钢筋直径。2.负温下,咬边深度不大于0.2mm。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修整或补强后可提交二次验收。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 注意对已绑扎好的钢筋骨架的保护,不乱踩乱拆,不粘油污,在施工中拆乱的骨架要认真修复,保证钢筋骨架中各种钢筋位置正确。  6.1检查帮条尺寸、坡口角度、钢筋端头间隙、钢筋轴线偏移,以及钢材表面质量情况,不符合要求时不得焊接。6.2搭接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随意乱搭,防止打弧。6.3带有钢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无钢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部位,不得随意引弧,防止烧伤主筋。6.4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6.5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焊缝美观,加强焊缝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钢筋接头拉伸试验报告。7.5预埋件钢筋T形接头拉伸试验报告。7.6焊条出厂合格证。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mm及以上的热轧Ⅰ、Ⅱ级钢筋的现场水平连接。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2.1.2 焊条:焊条的牌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4-17的要求,焊条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钢筋电弧焊使用的焊条牌号表4-17项次钢筋级别窄间隙焊123Ⅰ级Ⅱ级Ⅲ级E5003E5016E6016桪1注:不含余热处理Ⅲ级钢。 2.1.2.1药皮应无裂缝、气孔、凹凸不平等缺陷,并不得有肉眼看得出的偏心度。2.1.2.2焊接过程中,电弧应燃烧稳定,药皮熔化均匀,无成块脱落现象。2.1.2.3焊条必须根据焊条说明书的要求烘干后才能使用。2.1.2.4焊条必须有出厂合格证。2.1.3主要机具2.1.3.1焊接电源:焊接电源可采用市场上的定型产品,其容量大小应能获得300A电流,空载电压应为75V及以上。2.1.3.2U形铜模:U形铜模是由铜模、限位支座、固紧装置组成的专用模具。U形铜模可用紫铜板压制或铜棒加工而成,也可用电解铜浇铸后经少许加工而成。铜模大小应与被焊钢筋直径相适应。一种铜模只宜用于相近的两种直径钢筋焊接。铜模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体积。2.1.3.3其它机具:焊接电缆、电焊钳、面罩、垫子、钢丝刷、无齿锯等。2.2作业条件:2.2.1焊工必须持有有效的考试合格证。2.2.2接头位置应符合规定。2.2.3电源应符合要求。 2.2.4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设施,以及防火和必要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中毒及火灾等事故。2.2.5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1工艺流程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参数→试焊作模拟试件→送试→确定焊接参数→施焊→质量检验3.2检查电源、弧焊机及工具: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3.3选择焊接参数:根据钢筋直径,参照表4-18选择焊接参数。水平钢筋窄间隙焊焊接参数表4-18钢筋直径(mm)间隙大小(mm)焊条直径(mm)焊接电流(A)2010~123.2100~1102210~123.2100~1102512~144.0150~1602812~144.0150~1603212~144.0150~1603613~155.0220~2304013~155.0220~230  3.4试焊、做模拟试件:在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应焊接3个模拟试件做拉力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规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3.5施焊操作要点:3.5.l钢筋端面应较平整,端面和轴线垂直。钢筋应用无齿锯或气压焊专用的切断机切割。钢筋被焊部位的铁锈、油污及水分需清除干净。3.5.2钢筋用紧固装置固定牢固,铜模两侧轴心应一致,以防止接头出现轴线偏移或弯折缺陷。3.5.3钢筋窄间隙焊接时,工艺过程如下:第一步,焊条插入间隙底部一侧的钢筋端面引燃电弧,并充分熔透钢筋端面下口和使熔池金属超过1/2的间隙。接着,电弧移至间隙底部另一侧的端面。重复上述的施焊动作。必要时,还要交替施焊,及时使熔池金属连成一体,完成打底焊缝的焊接。第二步,焊条在间隙中左右前后运弧,连续施焊,使熔敷金属逐渐填充间隙端4/5高度。第三步,焊至4/5的焊缝厚后,焊缝逐渐扩宽,必要时,改连续焊为断续焊,避免过热。焊缝余高不宜超过3mm,且应平缓过渡至钢筋表面。3.5.4拆去铜模。根据气温决定拆模时间。夏季焊完3min后可拆模,冬期为5min后拆模。10℃以下还要覆盖弧形铁皮盖板或岩棉板保温。过早拆模会使焊缝失去保温,接头变脆。3.6质量检查:在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认真逐个接头进行自检,如发现质量缺陷,应查找原因及时消除,不合格又无法补救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焊。 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注:进口钢筋需先经过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1.3窄间隙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力学性能检验时,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做拉伸试验;根据工程需要,也可另取3个接头做弯曲试验。在工厂焊接条件下,以300个同接头型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为一批。在现场安装条件下,每一至二楼层中以300个同接头型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单。4.2基本项目: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4.2.1接头处焊缝应饱满,不得有裂纹,不得有深度大于0.5mm的咬边。4.2.2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超过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2mm。4.2.3接头处的弯折不大于4°。4.2.4接头的焊缝余高为2~3mm。4.2.5焊缝气孔及夹渣的数量和大小在全部焊缝表面上不超过2个和6mm2。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修整或补强后可提交二次验收。不行格又不能补救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焊。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 意对已绑扎好的钢筋骨架的保护,不乱踩乱拆,不粘油污,在施工中拆乱的骨架应认真修复,保证钢筋骨架中各钢筋位置正确。 6.1应采取尽可能短的电弧施焊,避免产生气孔缺陷。6.2焊接电流的大小对焊缝有直接影响,电流偏大会使焊缝过热产生脆性组织,电流偏小会产生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缺陷。故施焊时要选择合适的电流,并保持电流稳定。6.3焊条对质量的影响很大,应采用合格的焊条。焊接Ⅱ、Ⅲ级钢筋,采用的焊条属低氢型碱性焊条,焊前,焊条需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并放在保温筒中备用。保温筒带入工地后接到电焊机上,保持筒内温度为150℃。电焊条应用1根取1根,对变冷的焊条可再烘一次,但不可烘焙第3次。6.4雨天、雪天和大雾天不允许露天焊接。6.5在环境温度低于-5℃的条件下进行焊接时,为钢筋低温焊接,低温焊接时,焊接电流应略为增大。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钢筋接头拉伸试验报告。7.5焊条出厂合格证。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14~40mm的ⅠⅢ级钢筋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或倾斜位置的对接连接。当两钢筋直径不同时,也可用气压焊连接,但其两直径之差不得大于7mm。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2.1.2氧气(O2):气压焊采用氧气纯度应在99.5%以上,质量符合GB3863中Ⅰ类或Ⅱ类一级的技术要求。2.1.3乙炔气(C2H2):最好用瓶装溶解乙炔,质量应符合GB6819的要求。其纯度必须在98%以上,磷化氢含量不得大于0.06%,硫化氢含量不得大于0.l%,水分含量不得大于1L/m3,丙酮含量应不大于45g/m3。如使用乙炔发生器直接生产的乙炔时,使用的电石质量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优级品或一级品的要求。2.1.4主要机具:2.1.4.1供气装置:应包括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或中压乙炔发生器)、干式回火防止器、减压器及胶管等。氧气瓶和溶解乙炔气瓶的使用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溶解乙炔气瓶的供气能力必须满足现场最大直径钢筋焊接时供气量的要求,若不敷使用时,可多瓶并联使用。2.1.4.2多嘴环管加热器:氧-乙炔混合室的供气量应满足加热圈气体消耗量的需要,多嘴环管加热器应配备多种规格的加热圈,以满足不同直径钢筋焊接的需要,多束火焰应燃烧均匀,调整火焰方便。2.1.4.3加压器:加压能力应达到现场最大直径钢筋焊接时所需要的轴向压力。2.1.4.4焊接夹具:应确保夹紧钢筋,并且当钢筋承受最大轴向压力时,钢筋与夹头之间不产生相对滑移;应便于钢筋的安装定位,并在施焊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刚度;动夹头应与定夹头同心,并且当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仍应保持同心。2.2作业条件:2.2.1焊工必须持有有效的焊工考试合格证。2.2.2设备及供气应符合要求。2.2.3在现场进行钢筋气压焊时,当风速超过5.4m /s,应采取挡风措施;在负温下施工时,对气源设备应采取适当的保温防冻措施;当气温低于-15℃,应对接头采取预热和保温缓冷措施。2.2.4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焊工的劳动保护,防止发生烧伤、火灾、爆炸以及损坏备等事故。2.2.5注意接头位置,注意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截面面积的百分比,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条款的规定时,要调整接头位置后才能施焊。 3.1工艺流程:检查设备、气源→钢筋端头制备→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试焊、作试件→施焊→卸下夹具→质量检查3.2检查设备、气源、确保处于正常状态。3.3钢筋端头制备:钢筋端面应切平,并宜与钢筋轴线相垂直;在钢筋端部两倍直径长度范围内,若有水泥等附着物,应予以清除。钢筋边角毛刺及端面上铁锈、油污和氧化膜应清除干净,并经打磨,使其露出金属光泽,不得有氧化现象。3.4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时,应将两钢筋分别夹紧,并使两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钢筋安装后应加压顶紧,两钢筋之间的局部缝隙不得大于3mm。3.5 试焊、作试件: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要进行现场条件下钢筋气压焊工艺性能的试验。以确认气压焊工的操作技能,确认现场钢筋的可焊性,并选择最佳的焊接工艺。试验的钢筋从进场钢筋中截取。每批钢筋焊接6根接头,经外观检验合格后,其中3根做拉伸试验,3根做弯曲试验。试验合格后,按确定的工艺进行气压焊。3.6钢筋气压焊时,应根据钢筋直径和焊接设备等具体条件选用等压法、二次加压法或三次加压法焊接工艺。在两钢筋缝隙密合和镦粗过程中,对钢筋施加的轴向压力,按钢筋横截面积计,应为30~40MPa。为保证对钢筋施加的轴向压力值,应根据加压器的型号,按钢筋直径大小事先换算成油压表读数,并写好标牌,以便准确控制。3.7钢筋气压焊的开始宜采用碳化焰,对准两钢筋接缝处集中加热,并使其内焰包住缝隙,防止钢筋端面产生氧化。在确认两钢筋缝隙完全密合后,应改用中性焰,以压焊面为中心,在两侧各一倍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往复宽幅加热。钢筋端面的合适加热温度应为1150~1250℃;钢筋镦粗区表面的加热温度应稍高于该温度,并随钢筋直径大小而产生的温度梯差而定。3.8钢筋气压焊中,通过最终的加热加压,应使接头的镦粗区形成规定的合适形状;然后停止加热,略为延时,卸除压力,拆下焊接夹具。3.9在加热过程中,如果在钢筋端面缝隙完全密合之前发生灭火中断现象,应将钢筋取下重新打磨、安装,然后点燃火焰进行焊接。如果发生在钢筋端面缝隙完全密合之后,可继续加热加压,完成焊接作业。3.10质量检查;在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镦粗直径及长度不够、压焊面偏移、环向裂纹、钢筋表面严重烧伤、接头金属过烧、未焊合等质量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4.1保证项目: 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注:进口钢筋需先经过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1.3气压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力学性能检验时,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做拉伸试验。根据工程需要,也可另切取3个接头做弯曲试验。4.1.3.1在一般构筑物中,以200个接头为一批。4.1.3.2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中,在同一楼层中以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接头仍作为一批。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单。4.2基本项目:钢筋气压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4.2.1偏心量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5倍,同时不得大于4mm,当不同直径钢筋相焊接时,按较小钢筋直径计算,当超过限区时,应切除重焊。4.2.2两钢筋轴线弯折角不得大于4°。当超过限量时,应重新加热矫正。4.2.3镦粗直径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4倍,当小于此限量时,应重新加热镦粗。4.2.4镦粗长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且凸起部分应平缓圆滑。当小于此限量时,应重新加热镦长。4.2.5压焊面偏差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2倍。4.2.6接头不得有横向裂纹,若发现有此裂纹时,应切除重焊。 4.2.7镦粗区表面不得有严重烧伤。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 接头焊毕,应稍停歇后才能卸下夹具,以免接头弯折。6.1在钢筋气压焊生产中,应重视焊接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钢筋端面要切平,且垂直于轴线;打磨见光泽,无氧化现象;钢筋安装时上下同心,夹具紧固,严防晃动;加热要适度,加压要适当。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参照表4-19查找原因,及时消除。6.2气压焊可在负温条件下进行,但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则不宜进行施焊。雨天、雪天不宜进行施焊,必须施焊时,应采取有效地遮蔽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机械性能复试报告。钢筋气压焊接头焊接缺陷与防止措施表4-19项次焊接缺陷产生原因防止措施轴线偏移(偏心)1.焊接夹具两夹头不同心2.钢筋接合端面倾斜3.钢筋未夹紧进行焊接4.焊接夹具拆卸过早1.检查夹具,及时修理或更换2.切平钢筋端面3.夹紧钢筋再焊4.熄火半分钟后拆夹具2弯折1.焊接夹具两夹头不同心2.钢筋接合端面倾斜3.焊接夹具拆卸过早1.检查夹具,及时修理或更换2.切平钢筋端3. 熄火半分钟后拆夹具1.焊接夹具动夹头有效行程不够2.顶压油缸有效行程不够3.加热温度不够4.压力不够1.加热幅度不够宽2.顶压力过大过急1.增大加热幅度范围2.加压时应平稳压焊面偏移钢筋两端头加热幅度不合适1.同直径钢筋两端头加热幅度应对称2.异直径钢筋加热时,对较大直径钢筋加热时间稍长1.加热温度过高2.钢筋中碳等元素过高1.适当降低加热温度2.检查钢筋化学成分1.火焰功率过大2.加热时间过长3.加热器摆动不匀1.加热温度不够或热量分布不适2.顶压力过小3.接合端面不洁4.端面氧化5.中途无火或火焰不当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 7.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钢筋接头的拉伸试验报告。7.5如工程需要时,应有钢筋接头的弯曲试验报告。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热轧钢筋的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闪光一预热闪光焊。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 2.1.2主要机具:对焊机及配套的对焊平台、防护深色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钢筋切断机、空压机、水源、除锈机或钢丝刷、冷拉调直作业线。常用对焊机主要技术数据见表4-20。常用对焊机主要技术数据表4-20焊机型号UN1?0UN1?5UN1?00UN2?50UN17?50?动夹具传动方式杠杆挤压弹簧(人力操纵)电动机凸轮气椧貉?额定容量kVA5075100150150负载持续率%2520202050电源电压V220/380220/380380380380次级电压调节范围V2.9~5.03.52~7.044.5~7.64.05~8.103.8~7.6次级电压调节级数6881616连续闪光焊钢筋大直径mm10~1212~1616~2020~2520~25预热闪光焊钢筋最大直径20~2232~36404040每小时最大焊接件数507520~3080120冷却水消耗量L/h200200200200600压缩空气压力MPa0.550.6压缩空气消耗量m3/h155 2.2作业条件:2.2.1焊工必须持有有效的考试合格证。2.2.2对焊机及配套装置、冷却水、压缩空气等应符合要求。2.2.3 电源应符合要求,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8%时,应采取适当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的措施;大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2.2.4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设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及火灾等事故。2.2.5熟悉料单,弄清接头位置,做好技术交底。 3.1工艺流程: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及参数→试焊、作模拟试件→送试→确定焊接参数→焊接→质量检验3.1.1连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闭合电路→闪光(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3.1.2预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闭合电路→断续闪光预热(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3.1.3闪光一预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闭合电路→一次闪光闪平端面(两钢筋端面轻微徐徐接触)→ 连续闪光预热(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二次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3.2焊接工艺方法选择: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可采用连续闪光焊。采用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最大钢筋直径应符合表4-21的规定。当钢筋直径较大,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当端面不够平整,则应采用闪光一预热闪光焊。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表4-21焊机容量(kVA)钢筋级别钢筋直径(mm)Ⅰ级25150Ⅱ级22Ⅲ级20Ⅰ级20100Ⅱ级18Ⅲ级16Ⅰ级1675Ⅱ级14Ⅲ级12 Ⅳ级钢筋焊接时,无论直径大小,均应采取预热闪光焊或闪光一预热闪光焊工艺。 3.3焊接参数选择:闪光对焊时,应合理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连接闪光焊的留量见图4-33;闪光椩と壬凉夂甘钡牧袅考?-34。3.4检查电源、对焊机及对焊平台、地下铺放的绝缘橡胶垫、冷却水、压缩空气等,一切必须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图4-33钢筋连续闪光焊、椀魃斐ざ龋?+椛栈袅浚?+椂ザ袅疌?+椨瘪缍ザ袅疌?+椢粒缍ザ土袅?图4-34钢筋闪光棗预热闪光焊、椀魃斐ざ龋?+椧淮紊栈袅浚?+椂紊栈袅浚?+椩と腸袅疌?+椂ザ袅疌?+椨瘪缍ザ袅疌?+椢粒缍ザ土袅?3.5试焊、做班前试件;在每班正式焊接前,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3.6对焊焊接操作:3.6.1连续闪光焊:通电后,应借肋操作杆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使其产生电阻热,并使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互相熔化,并将熔化的金属微粒向外喷射形成火光闪光,再徐徐不断地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待预定的烧化留量消失后,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即完成整个连续闪光焊接。3.6.2预热闪光焊:通电后,应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间发生断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当预热过程完成,应立即转入连续闪光和顶锻。3.6.3 闪光棗预热闪光焊:通电后,应首先进行闪光,当钢筋端面已平整时,应立即进行预热、闪光及顶锻过程。3.6.4保证焊接接头位置和操作要求:3.6.4.1焊接前和施焊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电极位置,拧紧夹具丝杆。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电极钳口变形应立即调换和修理。3.6.4.2钢筋端头如起弯或成“马蹄”形则不得焊接,必须煨直或切除。3.6.4.3钢筋端头1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干净。3.6.4.4焊接过程中,粘附在电极上的氧化铁要随时清除干净。3.6.4.5接近焊接接头区段应有适当均匀的镦粗塑性变形,端面不应氧化。3.6.4.6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3.7质量检查:在钢筋对焊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裂缝等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注:进口钢筋需先经过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截面内接头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1.3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力学性能检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 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作为一批。若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之内累计计算。若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则应按一批计算。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单。4.2基本项目: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4.2.1接头部位不得有横向裂纹。4.2.2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Ⅳ级钢筋焊接时不得有烧伤。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4.3.1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4°。4.3.2接头处的轴线偏移,木大于0.l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2mm。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 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6.1在钢筋对焊生产中,应重视焊接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以确保焊接质量,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参照表4-22查找原因,及时消除。钢筋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表4-22项次异常现象和缺陷种类防止措施烧化过分剧烈,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1.降低变压器级数2.减慢烧化速度2闪光不稳定1.清除电级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2.提高变压器级数3. 加快烧化速度3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1.增加预热程度2.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速度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4.加快顶锻速度5.增大顶锻压力4接头中有缩孔1.降低变压器级数2.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3.适当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5焊缝金属过烧或热影响区过热1.减小预热程度2.加快烧速度,缩短焊接时间3.避免过多带电顶锻续表项次异常现象和缺陷种类防止措施1.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定时,应更换钢筋2.采用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度1.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2.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4.夹紧钢筋8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3.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6.2冷拉钢筋的焊接应在冷拉之前进行。冷拉过程中,若在接头部位发生断裂时,可在切除热影响区(离焊缝中心约为0.7倍钢筋直径)后再焊再拉,但不得多于两次。同时,其冷拉工艺与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的规定。6.1在钢筋对焊生产中,应重视焊接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以确保焊接质量,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参照表4-22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钢筋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表4-22项次异常现象和缺陷种类防止措施烧化过分剧烈,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1.降低变压器级数2.减慢烧化速度2闪光不稳定1.清除电级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2.提高变压器级数3.加快烧化速度3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1.增加预热程度2.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速度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4.加快顶锻速度5.增大顶锻压力4接头中有缩孔1.降低变压器级数2.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3.适当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5焊缝金属过烧或热影响区过热1.减小预热程度2.加快烧速度,缩短焊接时间3.避免过多带电顶锻续表项次异常现象和缺陷种类防止措施1.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定时,应更换钢筋2.采用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度1.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2.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4.夹紧钢筋8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3.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6.2冷拉钢筋的焊接应在冷拉之前进行。冷拉过程中,若在接头部位发生断裂时,可在切除热影响区(离焊缝中心约为0.7倍钢筋直径)后再焊再拉,但不得多于两次。同时,其冷拉工艺与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的规定。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机械性能复试报告。7.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钢筋接头的拉伸试验报告、弯曲试验报告。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14~40mm的Ⅰ~Ⅱ级竖向或斜向(倾斜度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2.1.2焊剂。2.2.2.1焊剂的性能应符合GB5293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的规定。焊剂型号为HJ401,常用的为熔炼型高锰高硅低氟焊剂或中锰高硅低氟焊剂。2.1.2.2焊剂应存放在干燥的库房内,防止受潮。如受潮,使用前须经250~300℃烘焙2h。2.1.2.3使用中回收的焊剂,应除去熔渣和杂物,并应与新焊剂混合均匀后使用。2.1.2.4焊剂应有出厂合格证。 2.1.3主要机具:2.1.3.1手工电渣压力焊设备包括:焊接电源、控制箱、焊接夹具、焊剂罐等。2.1.3.2自动电渣压力焊设备(应优先采用)包括:焊接电源、控制箱、操作箱、焊接机头等。2.1.3.3焊接电源。钢筋电渣压力焊宜采用次级空载电压较高(TSV以上〕的交流或直流焊接电源。(一般32mm直径及以下的钢筋焊接时,可采用容量为600A的焊接电源;32mm直径及以上的钢筋焊接时,应采用容量为1000A的焊接电源)。当焊机容量较小时,也可以采用较小容量的同型号,同性能的两台焊机并联使用。2.2作业条件2.2.1焊工必须持有有效的焊工考试合格证。2.2.2设备应符合要求。焊接夹具应有足够的刚度,在最大允许荷载下应移动灵活,操作方便。焊剂罐的直径与所焊钢筋直径相适应,不致在焊接过程中烧坏。电压表、时间显示器应配备齐全,以便操作者准确掌握各项焊接参数。2.2.3电源应符合要求。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则不宜进行焊接。2.2.4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焊工的劳动保护,防止发生烧伤、触电、火灾、爆炸以及烧坏机器等事故。2.2.5注意接头位置,注意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截面面积的百分比,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条款的规定时,要调整接头位置后才能施焊。 3.1工艺流程: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头制备→选择焊接参数→ 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放铁丝球(也可省去)→安放焊剂灌、填装焊剂→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施焊→回收焊剂→卸下夹具→质量检查3.1.1电渣压力焊的工艺过程:闭合电路→引弧→电弧过程→电渣过程→挤压断电3.2检查设备、电源,确保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严禁超负荷工作。3.3钢筋端头制备:钢筋安装之前,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150mm区段内)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应清除干净,钢筋端都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但不得用锤击矫直。3.4选择焊接参数: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参数主要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通电时间,参见表4-23。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延长约10%。3.5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部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罐高度偏下5~10mm,以确保焊接处的焊剂有足够的淹埋深度。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轴状态,  钢筋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表4-23钢筋焊接焊接电压(V)焊接通电时间(s)直径(mm)电流(A)电弧过程U2-1电渣过程U2-2电弧过程t1电渣过程t216200~25040~4522~2714418250~30040~4522~2715520300~35040~4522~2717522350~40040~4522~2718625400~45040~4522~2721628500~55040~4522~2724632600~65040~4522~2727736700~75040~4522~2730840850~90040~4522~27339 方可夹紧钢筋。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3.6安放引弧用的铁丝球(也可省去)。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3.7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在正式进行钢筋电渣压力焊之前,必须按照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作试件送试,以便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当采用半自动、自动控制焊接设备时,应按照确定的参数设定好设备的各项控制数据,以确保焊接接头质量可靠。3.8施焊操作要点。3.8.1 闭合回路、引弧:通过操纵杆或操纵盒上的开关,先后接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入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3.8.2电弧过程:引燃电弧后,应控制电压值。借肋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焊剂不断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3.8.3电渣过程:随后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钢筋端都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3.8.4挤压断电: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相互接触,趁热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属。同时切断焊接电源。3.8.5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s后(在寒冷地区施焊时,停歇时间应适当延长),才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3.9质量检查: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切除接头时,应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为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的部分应切除。 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注:进口钢筋需先经过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1.3电渣压力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力学性能检验时,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作拉伸试验。 4.1.3.1在一般构筑物中,以300个同钢筋级别接头作为一批。4.1.3.2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结构中,以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的同级别钢筋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接头仍作为一批。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中。4.2基本项目: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4.2.1焊包较均匀,突出部分最少高出钢筋表面4mm。4.2.2电极与钢筋接触处,无明显的烧伤缺陷。4.2.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4°。4.2.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应不超过0.l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或采取补救措施。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 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s后才能卸下夹具,以免接头弯折。6.1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生产中,应重视焊接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接头部位应清理干净;钢筋安装应上下同心;夹具紧固,严防晃动;引弧过程,力求可靠;电弧过程,延时充分,电渣过程,短而稳定;挤压过程,压力适当。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参照表4-24查找原因,及时清除。6.2电渣压力焊可在负温条件下进行,但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则不宜进行施焊。雨天、雪天不宜进行施焊,必须施焊时,应采取有效的遮蔽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焊剂合格证。7.3钢筋机械性能复试报告。7.4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明显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5钢筋接头的拉伸试验报告。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焊接缺陷与防止措施表4-24项次焊接缺陷防止措施1.矫直钢筋端部2.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3.避免过大的挤压力4.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1.矫直钢筋端部2.注意安装与扶持上钢筋3.避免焊后过快卸夹具4.修理或更换夹具3焊包薄而大1.减低顶压速度2.减小焊接电流3.减少焊接时间1.减小焊接电流2.缩短焊接时间3.注意上钳口的起始点,确保上钢筋挤压到位5未焊合1.增大焊接电流2.避免焊接时间过短3.检修夹具,确保上钢筋下送自如6焊包不匀1.钢筋端面力求平整2.填装焊剂尽量均匀3.延长焊接时间,适当增加熔化量7气孔1.按规定要求烘焙焊剂2.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3.确保被焊处在焊剂中的埋入深度1.钢筋导电部位除净铁锈2.尽量夹紧钢筋 1.彻底封堵焊剂罐的漏孔2.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Ⅱ~Ⅲ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的级别、直径(l8~40mm)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2.1.2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Ⅱ级钢筋用套筒屈服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20%。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2.1.3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2.2作业条件:2.2.2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2.2.2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2.2.3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2.2.4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2.2.5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3.1工艺流程:钢套筒、钢筋挤压部位检查、清理、矫正→钢筋端头压接标志→钢筋插入钢套筒→挤压→检查验收3.2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被连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保持同一轴线,防止偏心和弯折。3.3在压接接头处挂好平衡器与压钳,接好进、回油油管,起动超高压泵,调节好压接力所需的油压力,然后将下压模卡板打开,取出下模,把挤压机机架的开口插入被挤压的带肋钢筋的连接套中,插回下模,锁死卡板,压钳在平衡器的平衡力作用下,对准钢套筒所需压接的标记处,控制挤压机换向阀进行挤压。压接结束后将紧锁的卡板打开,取出下模,退出挤压机,则完成挤压施工。3.4挤压时,压钳的压接应对准套筒压痕标志,并垂直于被压钢筋的横肋。挤压应从套筒中央逐道向端部压接,如φ32钢筋每端压6道压痕,最后检查压痕。最小直径及压痕总宽度需符合规定,见图4-35。图4-353.5为了减少高空作业并加快施工进度,可先在地面压接半个压接接头,在施工作业区把钢套筒另一端插入预留钢筋,按工艺要求挤压另一端。 5.1在地面预制好的接头要用垫木垫好,分规格码放整齐。 5.2套筒内不得有砂浆等杂物。5.3在高空挤压接头时,要搭好临时架子,不得蹬踩接头。 6.1要认真检查钢套筒的质量,材质不符合要求,无出厂质量证明书,以及外观质量不合格的钢套筒,不得使用。6.2要注意钢筋插入钢套筒的长度,认真检查钢筋的标记线,从防压空。6.3挤压时严格控制其压力,认真检查压痕深度,深度不够的要补压,超深的要切除接头重新连接。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3钢套筒合格证。7.4接头强度试验报告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16~40mm的热轧Ⅱ、Ⅲ级同级钢筋的同径或异径钢筋的连接。所连接钢筋直径之差不直超过9mm。采用锥螺纹钢筋接头应经设计人员同意。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2.1.2连接套应符合以下要求:2.1.2.1有明显的规格标记(如32或32)。2.1.2.2锥孔用塑料密封盖封住。2.1.2.3同径或异径连接套尺寸在表4-25的规定范围。 连接套规格尺寸表表4-25连接套规格标记外径不小于(mm)长度不小于(mm)16、1625-0.565-0.518、1828-0.575-0.520、2030-0.585-0.522、2232-0.595-0.525、2535-0.595-0.528、2839-0.5105-0.532、3244-0.5115-0.536、3648-0.5125-0.540、4052-0.5135-0.5 2.1.2.4锥螺纹塞规拧入连接套后,连接套的大端边缘应在锥螺纹塞规大端的缺口范围内(图4-36)。图4-362.1.2.5有产品合格证。2.1.2.6连接套应分类包装存放,不得混淆和锈蚀。2.1.3主要机具:2.1.3.1钢筋套丝机:型号为SZ一50A,或其它可套制直径16mm及以上的Ⅱ、Ⅲ级钢筋的套丝机。2.1.3.2量规:量规包括牙形规、卡规和锥形螺纹塞规。牙形规是用来检查钢筋连接端的锥螺纹牙形加工质量的量规。 卡规是用来检查钢筋连接端的锥螺纹小端直径的量规。锥螺纹塞规是用来检查锥螺纹连接套的加工质量的量规。2.1.3.3力矩扳手:力矩扳手必须经计量管理部门批准,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生产厂生产的产品。力矩扳手需定期经计量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扭力仪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准使用。检定期限每半年一次,且新开工工程必须先进行检定方可使用。2.2作业条件:2.2.1操作工人(包括套丝的工人)必须经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2.2.2接头位置应符合规定。2.2.3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3.1工艺流程:钢筋下料→钢筋套丝→接头单体试件试验→钢筋连接→质量检查3.2钢筋下料可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用气割下料。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3.3钢筋套丝:3.3.1套丝机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得用机油润滑或不加润滑液套丝。3.3.2钢筋套丝质量必须用牙形规与卡规检查,钢筋的牙形必须与牙形规相吻合,其小端直径必须在卡规上标出的允许误差之内,锥螺纹丝扣完整牙数不得小于表4-26的规定值。锥螺纹丝扣完整牙数表4-26 钢筋直径(mm)完整牙数不小于(个)16~18520~22725~288321036114012 3.3.3在操作工人自检的基础上,质检员必须每批抽检3%,且不少于3个,并填写检验记录(见附表1)。3.3.4检查合格的钢筋锥螺纹,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按规定的力矩值,用扭力扳手拧紧连接套。3.4接头单体试件试验:3.4.1试件数量:每种规格接头,每300个为一批,不足3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做3根试件。3.4.2试件制作:施工作业之前,从施工现场截取工程用的钢筋长300mm若干根,接头单体试件长度不小于600mm。将其一头套成锥螺纹,用牙形规和卡规检查锥螺纹丝头的加工质量(图4-37)。当其牙形与牙形规吻合,小端直径在卡规上标出的允许误差之内,则判定锥螺纹丝头为合格品,然后再用锥螺纹塞规。检查同规格连接套的加工质量。当连接套的大端边缘在锥螺纹塞规大端缺口范围内时,连接套为合格品。图4-373.4.3接头的拧紧力矩值应符合表4-27的规定值。 接头的拧紧力矩值表4-27钢筋直径(mm)1618202225~283236~40拧紧力矩(N·m)118145177216275314343 3.4.4试件的拉伸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3.4.4.1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3.4.4.2抗拉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5(异径钢筋接头以小径钢筋强度为准)。如有1根试件达不到上述要求值,应再取双倍试件试验。当全部试件合格后,方可进行连接施工。如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则判定该批连接件不合格,不准使用。3.4.4.3填写接头拉伸试验报告(见附表2)。3.5钢筋连接:3.5.1连接套规格与钢筋规格必须一致。3.5.2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锥螺纹及连接套锥螺纹是否完好无损。钢筋锥螺纹丝头上如发现杂物或锈蚀,可用钢丝刷清除。3.5.3将带有连接套的钢筋拧到待接钢筋上,然后按表4-27规定的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当听到力矩扳手发出“卡塔”响声时,即达到接头的拧紧值。钢筋连接的操作见图4-38(a)、(b)、(c)所示。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先将钢筋托平对正用手拧进,再按图示操作。图4-38(a)同径与异径接头连接;(b)单向可调接头连接;(c)双向可调接头连接 3.5.4连接完的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作上标记,防止漏拧。3.6质量检查:在钢筋连接生产中,操作工人应认真逐个检查接头的外观质量,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如发现外露丝扣超过1个完整扣,应重拧或查找原因及时消除。不能消除时,应报告有关技术人员作出处理。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要抽查接头的外观质量,并用力矩扳手抽检接头的拧紧力矩,并填写抽检记录(见附表3)。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处理。  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连接套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要求。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4.1.3接头的强度必须合格。每种规格接头,每300个为一批,不足3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做3根试件作拉力试验。检验方法:检查接头拉伸试验报告。4.1.4接头拧紧力矩值的抽检必须合格。梁、柱构件:每个构件抽验1个接头。板、墙、基础底板:一个楼层每1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1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抽验3个接头。抽查接头的拧紧力矩值必须全部合格。如有1个构件中的1个接头达不到规定的拧紧力矩值,则该构件的接头必须全部逐个拧到规定的力矩值。检验方法:检查锥螺纹钢筋接头施工抽检记录。 4.1.5钢筋的规格、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2基本项目:锥螺纹接头的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否则应重新拧紧接头或进行加固处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注意对连接套和已套丝钢筋丝扣的保护,不得损坏丝扣,丝扣上不得粘有水泥浆等污物。6.1必须分开施工用和检验用的力矩扳手,不能混用,以保证力矩检验值准确。6.2钢筋在套丝前,必须对钢筋规格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钢筋端头弯曲,必须先进行调直处理。钢筋边肋尺寸如超差,要先将端头边肋砸扁方可使用。6.3钢筋套丝,操作前应先调整好定位尺的位置,并按照钢筋规格配以相对应的加工导向套。对于大直径钢筋要分次车削到规定的尺寸,以保证丝扣精度,避免损坏梳刀。6.4对个别经检验不合格的接头,可采用电弧焊贴角焊缝方法补强,但其焊缝高度和厚度应由施工、设计、监理人员共同确定,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的人员才能施焊。6.5锥螺纹接头施工应由具有资质证明的专门施工队伍承包施工。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7.2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3连接套合格证。7.4接头强度检验报告。7.5接头拧紧力矩值的抽检记录。 锥螺纹钢筋接头拉伸试验报告工程名称:结构层数:构件种类:附表1钢筋横断屈服极限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实测值强度极限实测值规格面积拉力拉力强度极限屈服强度标准值屈报强度标准值(mm)(mm2)(kN)(kN)(kN/mm2)(kN/mm2)(倍)(倍)试验1.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结论2.钢筋接头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5倍。试验单位:试验负责人:试验员: 试验日期:钢筋锥螺纹加工检验记录附表2工程名称结构层数加工数量抽检数量构件种类序号钢筋规格螺纹牙形小端直径完整丝扣数检验结论备1.按加工每批钢筋锥螺纹数的3%抽检;2.螺纹牙形与牙形规牙形吻合为合格打“√”,否则打“×”;3.锥螺纹小端直径在卡规允差范围内合格打“√”,否则打“×”;4.各种规格钢筋锥螺纹最少完整丝扣数,合格的在下表里打“√”;φ16~φ18φ20~φ22φ25~φ28φ32φ36φ40注:5扣7扣8扣10扣11扣12扣5.锥螺纹丝头有一项不合格即为不合格品,则该批丝头要逐个复检。检验单位:检验员签字:检验日期:技术负责人;  锥螺纹钢筋接头施工抽检记录附表3工程名称检查日期结构层次构件种类接头位置规定力矩值(kg-m)检验力矩值施工力矩值(kg-m)(kg-m)检验结论:合格√,不合格×。检验人员:抽检单位:技术负责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的现场拌制。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2.1.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混凝土强度等级500强制式6090120自落式90120150强制式606090自落式9090120注:l.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2.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3.冬期施工时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3.7出料:出料时,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合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每盘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出尽。3.8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3.8.1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个工作班至少两次。3.8.2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3.8.3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如下雨或原材料有变化),应及时检查。 3.8.4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3.8.5按以下规定留置试块:3.8.5.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8.5.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8.5.3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8.5.4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按规定留置抗渗试块。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可根据技术交底的要求确定。为保证留置的试块有代表性,应在第三盘以后至搅拌结束前30min之间取样。3.9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搅拌:3.9.1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拌制应采取冬施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3.9.2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3.9.3冬期施工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如掺用氯盐类防冻剂,应严格控制掺量,并严格执行有关掺用氯盐类防冻剂的规定。3.9.4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3.9.5 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超过表4-29的规定。拌合水和骨料最高温度表4-29项目拌合水骨料标号小于5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80℃60℃标号大于5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60℃40℃ 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并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存放。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3.9.6混凝土拌制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拌制时间应取常温的1.5倍。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3.9.7冬期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除遵守3.8条的规定外,尚应进行以下检查:3.9.7.1检查外加剂的掺量。3.9.7.2测量水和外加剂溶液以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和加入搅拌机的温度。3.9.7.3测量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时的温度和浇筑时的温度。以上检查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测量检查四次。3.9.7.4混凝土试块的留置除应符合3.8.5条的规定外,尚应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 4.1保证项目: 4.1.1混凝土所用水泥、骨料、外加剂、混合料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4.1.2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应符合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及强度评定资料。4.2基本项目:4.2.1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4.2.3冬期施工时,水、骨料加热温度及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应符合要求。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 5.1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是常发生的质量问题,是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防止这一质量问题需要综合治理,除了在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外,在混凝土拌制阶段要特别注意。要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5.2混凝土裂缝是常发生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在拌制阶段,如果砂、石含泥量大、用水量大、使用过期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因此在拌制阶段,仍要严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计量。5.3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坍落度不符合要求。造成这类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灰比影响最大;第二是石子的级配差,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第三是搅拌时间过短或太长等。解决的办法应从以上三方面着手。 5.4冬期施工混凝土易发生冻害。解决的办法是认真执行冬施的有关规定,在拌制阶段注意骨料及水的加热温度,保证混凝厂的出机温度。5.5要注意水泥、外加剂、混合料的存放保管。水泥应有水泥库,防止雨淋和受潮;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应复试。外加剂、混合料要防止受潮和变质,要分规格、品种分别存放,以防止错用。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6.1水泥出厂质量证明。6.2水泥进场试验报告。6.3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6.4外加剂进场试验报告及掺量试验报告。6.5混合料出厂质量证明。6.6混合料进场试验报告及掺量试验报告。6.7砂子试验报告。6.8石子试验报告。6.9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6.10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6.11混凝土强度评定记录。6.12混凝土施工日志(含冬施日志)。6.13混凝土开盘鉴定。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2.1.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0。若必须小于-50mm,应按设计要求加大甩筋长度。搁置长度的状态见图4-40。3.5.3在砖混结构中,板伸入支座的长度一般宜大于50mm。3.6按设计规定,整理叠合板四周甩出的钢筋,不得弯90°,亦不得将其压于板下。 4.1保证项目:4.1.1构件吊运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构件出厂证明和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验报告。4.1.2叠合板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养护充分,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方法:观察和检查标准养护龄期28d试块抗压试验报告及施工记录。4.1.3叠合板的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已无变形损坏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和检查吊装记录。4.2基本项目: 叠合板的标高、坐浆、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方法:观察、足量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7。表4-3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轴线位置位移5尺量检查2层高±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3板搁置长度±10尺量检查抹灰5不抹灰3 5.1叠合板的堆放及堆放场地的要求应严格按2.2.4条执行。5.2现浇墙、梁安装叠合板时,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4MPa时方准施工。5.3叠合板上的甩筋(锚固筋)在堆放、运输、吊装过程中要妥为保护,不得反复弯曲和折断。5.4吊装叠合板,不得采用“兜底”、多块吊运。应按预留吊环位置,采用八个点同步单块起吊的方式。吊运中不得冲撞叠合板。5.5硬架支模支架系统板的临时支撑应在吊装就位前完成。每块板沿长向在板宽取中加设通长木楞作为临时支撑。所有支柱均应在下端铺垫通长脚手板,且脚手板下为基土时,要整平、夯实。5.6不得在板上任意凿洞,板上如需要打洞,应用机械钻孔,并按设计和图集要求做相应的加固处理。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本工艺标准应具备如下质量记录:7.1混凝土构件出厂合格证。7.2结构吊装记录。7.3预制构件吊装工程预检。7.4分项工程技术交底。7.5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2.2作业条件: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2.2.2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2.2.3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2.2.4 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作好技术交底工作。2.2.5根据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采用内贴法或外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层及保护层;支完底板四周模板(或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当地下室外墙防水采用内贴法施工时,在绑扎墙体钢筋之前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本工艺适用于多层及高层多种民用建筑叠合楼板或屋面板的安装。对条件适合的工业建筑亦可采用。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双钢筋叠合板:板厚分为50mm和63mm两种系列。平面尺寸以三模为基准,50mm系列,长4.2m~6.3m,宽l.5m~3.9m.共72种;63mm系列,长4.2m~7.2m,宽1.5m~3.9m,共99种。预制叠合板的叠合面应有凹凸差不小于4mm的人工粗糙面,表面不得有疏松层和浮浆。双钢筋叠合板要有出厂合格证。2.1.2支座硬架支模及支板缝的木板、木方或定型支柱等应按施工方案配制。2.1.3机具;垂直运输机械、钢卷尺、撬棍等。2.2作业条件:2.2.1依据图纸、规范、叠合板图集以及洽商的要求,绘制叠合板安装图。其中应表示出叠合板的平面位置、型号、板缝尺寸、支座搁置长度、支座硬架支模位置、临时支撑位置,以便叠合板安装。2.2.2检查叠合板的质量:详细检查有无裂缝、缺损,检查叠合板的表面质量。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并按安装图核对叠合板的型号和规格。2.2.3检查墙体或梁的标高及轴线。梁和圈梁的钢筋及模板办完隐、预检。2.2.4叠合板的堆放及场地要求:2.2.4.1场地应事先抄平、整实,并筑3∶7灰土两步。2.2.4.2 堆放的支点位置同吊点。每块叠合板下沿叠合板长向紧靠吊环应放通长垫木,上下对齐、对正、垫平、垫实。不同板号应分别码放,不允许不同板号重叠堆放。堆放高度宜不大于6层。条件允许时应随到随上楼。2.2.5墙四周硬架支模及拼板缝处硬架支撑和板的临时支撑,按施工方案安装完毕,并做完预检。 3.1工艺流程图: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平标高→画叠合板位置线→吊装叠合板→调整支座处叠合板搁置长度→整理叠合板甩出钢筋3.2因叠合板在支座上搁置长度较小(或板未进支座),故一般情况下墙四周宜采用硬架支模,一般为单排支柱与墙体锁固,间距60~100cm。墙或梁顶标高应下降l~3cm。板的拼缝处亦设硬架支撑,一般为双排支柱,间距为60~100cm。安装叠合板前应认真检查硬架支模的支撑系统,检查墙或梁的标高、轴线,以及硬架支模的水平楞的顶面标高,并校正。3.3画叠合板位置线:在墙、梁或硬架横楞上的侧面,按安装图画出板缝位置线,并标出板号。拼板之间的板缝一般为100mm、如排板需要时,可在80mm~170mm之间变动。但大于100mm的拼缝应置于接近板连续边的一侧。见图4-39。图4-39板缝留置示意图3.4 叠合板吊装就位:若叠合板有预留孔洞时,吊装前先查清其位置,明确板的就让方向。同时检查、排除钢筋等就位的障碍。吊装时应按预留吊环位置,采取八个吊环同步起吊的方式。就但时,应使叠合板对准所划定的叠合板位置线,按设计支座搁置年度慢降到位,稳定落实。3.5调整叠合板支座处的搁置长度:3.5.1用撬棍按图纸要求的支座处的搁置长度,轻轻调整。必要时要借助吊车绷紧钩绳(但板不离支座),辅以人工用撬棍共同调整搁置长度。3.5.2图纸对支座搁置长度无要求时,板搁置在混凝土构件上时,一般为+20mm(即伸入支座20mm)。若排板需要,亦可在+30mm~-50mm之间变动。但若墙厚≤160mm时,筒支边的搁置长度应>0。若必须小于-50mm,应按设计要求加大甩筋长度。搁置长度的状态见图4-40。3.5.3在砖混结构中,板伸入支座的长度一般宜大于50mm。3.6按设计规定,整理叠合板四周甩出的钢筋,不得弯90°,亦不得将其压于板下。4.1保证项目:4.1.1构件吊运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构件出厂证明和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验报告。4.1.2叠合板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养护充分,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方法:观察和检查标准养护龄期28d试块抗压试验报告及施工记录。4.1.3叠合板的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已无变形损坏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和检查吊装记录。4.2基本项目:叠合板的标高、坐浆、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方法:观察、足量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7。 表4-3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轴线位置位移5尺量检查2层高±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3板搁置长度±10尺量检查抹灰5不抹灰3  5.1叠合板的堆放及堆放场地的要求应严格按2.2.4条执行。5.2现浇墙、梁安装叠合板时,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4MPa时方准施工。5.3叠合板上的甩筋(锚固筋)在堆放、运输、吊装过程中要妥为保护,不得反复弯曲和折断。5.4吊装叠合板,不得采用"兜底"、多块吊运。应按预留吊环位置,采用八个点同步单块起吊的方式。吊运中不得冲撞叠合板。5.5硬架支模支架系统板的临时支撑应在吊装就位前完成。每块板沿长向在板宽取中加设通长木楞作为临时支撑。所有支柱均应在下端铺垫通长脚手板,且脚手板下为基土时,要整平、夯实。5.6不得在板上任意凿洞,板上如需要打洞,应用机械钻孔,并按设计和图集要求做相应的加固处理。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如下质量记录:7.1混凝土构件出厂合格证。 7.2结构吊装记录。7.3预制构件吊装工程预检。7.4分项工程技术交底。7.5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外板内模、框架结构的预应力圆孔板(长、短向板)安装。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预应力圆孔板:不应有裂纹、翘曲等缺陷。产品应符合质量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国家实行产品许可证的构件,应按规定有产品许可证编号。2.1.2水泥:采用标号325号以上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复试。2.1.3砂:中砂。2.1.4工具:钢筋板子、撬根、套管、钢管支撑、100mm×100mm木方支柱、工具式硬架支模卡具等。2.2作业条件2.2.1圆孔板进场后堆放在指定地点,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垫木要靠近吊环或距板端300mm,垫木上下对齐,不得有一角脱空,堆放高度不超过10块。不同板号分别堆放。2.2.2楼板安装前按设计图纸核对板号,并检查圆孔板质量,有变形、断裂、损坏现象,不得使用。2.2.3极端的圆孔,由构件厂出厂前用50mm厚,M2.5砂浆块坐浆堵严。安装前应检查是否堵好。砂浆块距极端距离为60mm。对预应力短向圆孔板板端锚固筋(胡子筋),应当用套管理顺,弯成45°弯,不能弯成死弯,防止断裂。 2.2.4构件如有损坏,但通过补强加固尚可使用的,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加固补强措施,并办理变更洽商手续后,才允许安装。 3.1工艺流程:抹找平层或硬架支模→画板位置线→吊装楼板→调整板位置→绑扎或焊接锚固筋3.2抹找平层或硬架支模:圆孔板安装之前先将墙顶或梁项清扫干净,检查标高及轴线尺寸,按设计要求抹水泥砂浆找平层,厚度一般为1.5~20mm,配合比为1∶3。在现浇混凝土墙上安装圆孔板,一般情况下墙体混凝土强度达4MPa以上,方准安装。安装圆孔板也可以采用硬架支模方法:按板底标高将100m×100mm木方用钢管或木支柱支承于承重墙边,木方承托板底的上面要平直,钢管或木支柱下边垫通长脚手板,木柱根部应用木楔背严,保证板底标高。3.3划板位置线:在承托预应力圆孔板的墙或梁侧面,按设计图纸要求划出板缝位置线,宜在梁或墙上标出板的型号,圆孔板之间按设计规定拉开板缝,当设计无规定时,板缝宽度一般为40mm。缝宽大于60mm时,应按设计要求配筋。3.4吊装楼板:起吊时要求各吊点均匀受力,板面保持水平,避免扭翘使板开裂。如墙体采用抹水泥砂浆找平层方法,吊装楼板前先在墙或梁上洒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5)。按设计图纸核对墙上的板号是否正确,然后对号入座,不得放错。安装时板端对准位置线,缓缓下降,放稳后才允许脱钩。3.5调整板位置:用撬棍拨动板端,使板两端搭墙长度及板间距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3.6绑扎或焊接锚固筋:如为短向板时,将板端伸出的锚固筋(胡子筋)经整理后弯成45°弯,并互相交叉。在交叉处绑1φ6通长连接筋。板缝定应不小于 40mm,大于60mm时,应按设计要求配筋。严禁将锚固筋上弯90°或压在板下。弯锚固筋时用套管缓弯,防止弯断。如为长向板时,安装就位后应按图纸要求将锚固筋进行焊接,用1φ12通长筋,把每块板板端伸出的预应力钢筋与另一块板板端伸出的钢筋隔根点焊,但每块板至少点焊4根。焊接质量符合焊接规程的规定。 4.1保证项目:4.1.1吊装时构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检查构件出厂合格证。4.1.2构件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检查吊装记录。4.2基本项目:4.2.1标高、坐浆、板端堵孔、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4.2.2构件接头焊接应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焊缝长度符合要求,接头处无裂缝、气孔、夹渣及咬边。4.2.3允许偏差项目楼板搁置长度:±10mm尺量检查。小楼板下表面相邻高差:抹灰5mm不抹灰3mm 5.1圆孔板在运输和堆放时,不同板号应分别堆放。堆放场地要平整夯实,堆放时板与地面间留有一定空隙,并有排水措施,板在运输时将板绑扎牢固,以防移动、跳动或倾倒,在板端都与绳索接触处的混凝土,应采用衬垫加以保护。 5.2大模结构混凝土墙体安装楼板时,一般情况下,应在墙体混凝土强度达4MPa以上时,方准安装楼板。5.3短向预应力圆孔板上只允许剔凿较小的孔洞,并不得连续伤两根肋,轻轻剔凿,不得损伤板的其他部分;当板上需剔较大的洞时,应请设计人员进行核算,采取加固措施。对于长向板也只允许剔较小孔洞,并不得伤助及主筋,如有困难,应请设计人员进行核算,作相应的补强处理。5.4圆孔板锚固筋要妥善保护,不得反弯或折断。5.5扣完板后,板中间应加一道支撑,保证施工安全及楼板的安装质量。5.6安装楼板时不得踩踏圈梁。 6.1安装不合格的楼板:安装楼板前不但要检查产品合格证,还应检查是否有裂纹或其他缺陷。防止就位后发现板不合格。6.2板端搭接在支座上的长度不够:板安装就位不准,使扳两端搭接长度不等。或是安装就位后随意撬动板造成的。6.3楼板瞎缝:安装前没有按设计图纸要求划出缝宽位置线;吊装就位时不看线;就位后其他人员随意撬动板,都会造成楼板瞎缝。6.4楼板与支座处搭接不实:扣板前应检查墙体标高,抹好砂浆找平层,扣板时浇水泥素浆。6.5堵孔过浅和楼板锚固筋折断:扣板前检查孔堵的是否将分设计要求。短向板锚固筋要理顺,按规定绑上钢筋,防止压入墙下,长向板锚固筋按规定焊接。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7.2钢筋机械试验报告。7.3构件出厂合格证。 7.4焊条出厂合格证。7.5预制构件吊装记录(预检记录)。7.6构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多层及高层外砖内模及外板内模等结构的预应力实心整间大楼板安装工艺。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大楼板:无裂纹、翘曲等缺陷。应有构件出厂合格证。2.1.2水泥:标号为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做复试。2.1.3砂:中砂。2.1.4主要工具:钢筋板子、撬棍、套管、钢管支撑、100mm×100mm木方等。2.2作业条件。2.2.1按现场施工平面图要求将堆放场地修理平整夯实,第一块大板下面放置通长垫木,每块板间垫短垫木。当大楼板板宽≤3170mm时,垫木长400mm,板宽为3770mm时,垫木长500mm。垫木厚≥50mm,垫木平行板长边放置。见图4-41。垫木要上下对齐,垫平垫实,不得有一角脱空现象。每垛堆放最多为9块。大楼板运输时在车上堆放情况也应与此相同。图4-412.2.2检查大楼板是否有出厂合格证。然后对大楼板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如大楼板板面或凸键有裂纹或损坏的,均不得使用。2.2.3 检查墙体轴线及标高,对照吊装图核对大楼板型号、规格。查清大楼板上的洞口方向与图纸是否相同。2.2.4修理现浇混凝土墙体高度,墙体高度应低于板底标高10~20mm,如混凝土墙体高度低时,应补混凝土找平;加混凝土墙体高出板底标高时应剔凿,以保证楼板上表面标高符合要求。墙体轴线偏移过多,应进行调整,以保证大楼板搭墙长度符合要求。 3.1工艺流程:抹砂浆找平层或硬架支模→吊装大楼板→调整板位置→整理绑扎钢筋 3.2抹砂浆找平层或硬架支模:安装大楼板之前,根据墙体混凝土标高在墙顶抹找平层,找平层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3。如采用硬架支模时,墙顶混凝土标高应斤降1~2cm。3.3吊装大楼板:吊装前首先查清大楼板洞口位置(包括暖卫、煤气、电器管线洞口)及大楼板方向标志;再对照设计图纸查清每个房间所用大楼板的型号是否正确。安装时板端对准墙身缓缓厂降,落稳后再脱钩。3.4调整板位置:调整好大楼板四边搭接长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相邻两块板的6φ12拉结筋互相焊接,焊缝长度应≥90mm,焊接质量应符合焊接规程的规定。3.5整理绑扎钢筋:伸出板四周的预应力钢筋弯成圆弧状,铺在板缝、圈梁或墙体中,不得直弯硬拐,作法见图4-42。内横墙厚d1内纵墙厚d2在横墙上a在纵墙上b在山墙上c多层14016051015 高层160160151015图4-42 4.1保证项目:4.1.1吊装构件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构件出厂合格证。4.1.2楼板接缝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准确,浇捣密实,认真养护,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4.1.3楼板的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检查吊装记录。4.2基本项目:4.2.1楼板标高、坐浆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4.2.2应保证相邻两板焊接钢筋的搭接长度,表面应平整,焊缝无凹陷,无裂纹、焊瘤、气孔、夹渣及咬边。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8。 5.1安装大楼板时,现浇墙体混凝土强度达4MPa以上方准安装。 大楼板安装允许偏差表4-38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偏移5尺量检查层高±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楼板搁置长度±10尺量检查 同一轴线相邻板上表面高差5尺量检查 5.2不得随意在楼板上剔洞。5.3吊装楼板时不得任意砸碰现浇墙体。 6.1不合格的大楼板上墙:安装前应对外观详细检查。6.2大楼板安装的方向标志与图纸不符合:由于大楼板的方标志不符合图纸要求,造成孔洞位置与图纸不符合,随意剔凿破坏大楼板结构。安装前应认真核对。6.3板端搭墙长度不够:吊装就位时没有对准墙线,或没有认真调整,造成一端搭墙太少。6.4安装楼板时板端伸出的钢筋不准切断;也不应把键槽剔掉;也不能把伸出的钢筋压在相邻板下面。6.5安装大楼板时不论采用硬架支模或抹找平层,其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的支撑应有足够的刚度,保证不下沉。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构件出厂合格证。7.2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7.3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报告。7.4墙体混凝土、板缝混凝土试压报告。7.5预制构件吊装记录。7.6构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多层框架预制梁、柱、板混凝土构件安装。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构件: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构件的规格、型号、预埋件位置及数量、外观质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0)的规定。2.1.2钢筋与型钢:规格、形状应符合图纸要求,并应有钢材出厂合格证。2.1.3水泥:宜采用425号、5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柱子捻缝宜采用525号膨胀水泥或不低于5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2.1.4石子: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2.1.5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1.6电焊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焊接现程的有关规定选用。包装整齐,不锈不潮,应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2.1.7模板:按构造要求及所需规格准备齐全,刷好脱模剂。100mm×100mm,100mm×50mm方木。50mm厚木板。2.1.8主要机具:吊装机械、电焊机及配套设备、焊条烘干箱、钢丝绳、卡环、花篮校正器、柱子锁箍、溜绳、支撑、板钩、经纬仪、水平尺、塔尺、靠尺板、铁扁担、千斤顶、倒链、撬棍。钢尺等。2.2作业条件:2.2.1熟悉图纸:对设计图纸,尤其是结构施工图、构件加工图、节点构造大样图,有关的图集,应进行全面了解及熟悉。认真掌握构件的型号、数量、重量、节点做法、施工操作要点、安全生产技术、高空作业有关规定和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2.2.2编制吊装方案: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施工工艺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条件,认真编制结构吊装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 2.2.3主要构件进行预检:根据结构施工图和构件加工单,核查进场构件的型号、数量、规格、混凝土强度、预埋铁件、预留插筋位置、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有否构件出厂合格证。2.2.4弹线:将预埋件及外露主筋上的水泥浆及铁锈等杂物治理干净。在构件上弹好轴线(中线),即安装定位线,注明方向、轴线号及标高线。柱子应三面弹好轴线。首层柱子除弹好轴线外,还要三面标注±0.00mm水平线。弹好预埋件十字中心线。梁的两端弹好轴线,利用轴线控制安装定位。2.2.5控制楼层安装标高:构件连接锚固的结构部位施工完毕,放好楼层柱网轴位线及标高控制线,抹好上下柱子接头部位的叠合层,预埋和找平定位钢板并校准其标高。楼层柱网格轴线如清晰、准确。2.2.6调整叠合梁上部的外露钢筋,两端的焊接主筋要调直埋顺,按设计要求检查连接部位主筋的长度、位置。在不影响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将花篮梁上部的梁主筋扎牢,柱头定位预埋件也可焊在叠合梁的钢筋上,但必须保证其标高、位置准确。2.2.7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选定的吊装机械进场,并经试运转鉴定符合安全生产规程,准备好吊装用具,方可投入吊装。2.2.8搭设脚手架、安全防护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在吊装作业面上搭设吊装作业脚手架和操作平台及安全防护设施。并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鉴定,符合安全生产规程后,方可正式作业。无安全防护及安全措施,不得进行作业。2.2.9将本楼层需用的梁、柱、板等构件按平面位置就近平放。为防止柱子在翻转起吊时,小柱头起吊触地产生裂纹或弯折主筋,可采用安全支腿,或在柱端主筋处加设垫木,防止主筋因起吊弯曲变形。2.2.10 焊工应有操作证及代号,正式施焊前须进行焊接试验以调整焊接参数,提供模拟焊件,经试验合格者,方准操作。 3.1工艺流程:柱吊装(校正→定位→焊接)→梁吊装(校正→主筋焊接)→梁柱节点核心区处理→ 剪力墙施工→板安装 3.2柱子吊装:3.2.1接结构吊装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吊装,一般沿纵轴方向往前推进,逐层分段流水作业,每个楼层从一端开始,以减少反复作业,当一道横轴线上的柱子吊装完成后,再吊下一道横轴线上的柱子。3.2.2清理柱子安装部位的杂物,将松散的混凝土及高出定位预埋钢板的粘结物清除干净,检查柱子轴线,定位板的位置、标高和锚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2.3对预吊柱子伸出的上下主筋进行检查,按设计长度将超出部分割掉,确保定位小柱头平稳地座落在柱子接头的定位钢板上。将下部伸出的主筋理直、理顺,保证同下层柱子钢筋搭接时贴靠紧密,便于施焊。3.2.4柱子起吊:柱子吊点位置与吊点数量由柱子长度、断面形状决定,一般选用正扣绑扎,吊点选在距柱上端600mm处卡好特制的柱箍,在柱箍下方锁好卡环钢丝绳,吊装机械的钩绳与卡环相钩区用卡环卡住,吊绳应处于吊点的正上方。慢速起吊,待吊绳绷紧后暂停上升,及时检查自动卡环的可靠情况,防止自行脱扣,为控制起吊就位时不来回摆动,在柱子下部挂好溜绳,检查各部连接情况,无误后方可起吊。3.2.5柱子就位:当柱子吊起距地500mm 时稍停,去掉保护柱子主筋的垫木及支腿,清理柱头泥污,然后经信号员指挥,将柱子吊运到楼层就位。就位时,缓慢降落到安装位置的正上方,停住,核对柱子的编号,调整方位,由两人控制,使定位小柱头全方位吻合无误,方可落到安装位置上。柱子对号核对剪力墙插铁(钢筋)的方向,定向入座完毕,随之在四边挂好花篮螺栓,斜拉绳,加设临时支撑固定,确保安全。3.2.6校正及定位:3.2.6.1柱子垂直度校正:用吊线板,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架设经纬仪,使往身立面轴线与安装位置上的柱网格轴线对准,上下垂直。校正轴线时先找好两个面上的轴线,然后再对准第三个面上的轴线,最后使柱子三个面上的轴线或中线对准定位轴线。已经就位好的柱子,要认真用经纬仪校准轴线位置及垂直度,确认不超出偏差,方可进行柱头定位钢板的焊接。3.2.6.2内柱(中柱)安装校正及定位:以柱子大面中心线为准,就位以后四面支撑。用两台经纬仪分别支在相邻的两个柱面轴线上,对准柱身轴线,校正垂直偏差。观察校正柱身轴线时,要由下到上全高贯穿。当两台经纬仪从两个方向均校正好以后,再检查另外两个面上的轴线,四面支撑牢固,即可将小柱头上的钢板与定位钢板先焊接固定,然后再焊接主筋,进行二次校正。3.2.6.3边柱、角柱安装、校正及定位:边、角柱安装只能在2~3个面上支预方木,从楼层内拉紧花篮校正器进行校正。安装角柱时除校正后三面定位轴线,还要对第四个面上的轴线进行检查,确保上下层柱子在节点处不产生歪扭、错位与偏移。3.2.7脱勾之前必须将主筋及柱头定位,点焊固定好,防止因支撑不牢,拉紧花篮螺栓彼此配合不协调,造成柱子翻倒。3.2.8 调整主筋、焊接:对在吊装过程中被碰撞的钢筋,在焊接前要将主筋调直、理顺,使上下主筋位置正确,互相靠紧,便于施焊。当采用帮条焊时,应当用与主筋级别相同的钢筋;当采用搭接焊时,应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分上下两条双面焊缝。施焊时要求用两台电焊机,对角、对称、等速起弧,收弧基本同步。采用断续焊,防止热影响导致应力不均,产生过大的变形,避免烧伤混凝土及主筋。小柱头定位钢板项四面围焊。焊接完毕进行自检。质量符合焊接规程规定,填写施工记录,注明焊工代号。柱子主筋焊完以后,待焊缝冷却,方可撤去支撑。这时要复查纠偏:用经纬仪和线坠复查柱子的垂直度,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发现超偏差,可用倒链进行校正,不得用大锤、撬根猛砸、硬撬,损伤主筋。3.3梁吊装:3.3.1起吊就位: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安装顺序,将有关型号、规格的梁配套码放,弹好两端的轴线(或中线),调直理顺两端伸出的钢筋。在柱子吊完的开间内,先吊主梁再吊次梁,分间扣楼板。3.3.1.1起吊:按照图纸上的规定或施工方案中所确定的吊点位置,进行挂钩和锁绳。注意吊绳的夹角一般不得小于45°角。如使用吊环起吊,必须同时拴好保险绳。当采用兜底吊运时,必须用卡环卡牢。挂好钩绳后缓缓提升,绷紧钩绳,离地500mm左右时停止上升,认真检查吊具的牢固,拴挂安全可靠,方可吊运就位。吊运单侧或局部带挑边的梁,要认真考虑其重心位置,避免偏心,防止倾斜。吊点应尽量靠近吊环或梁端头部位。3.3.1.2就位:吊装前再次检查柱头支点钢垫的标高、位置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就位时找好柱头上的定位轴线和梁上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使梁正确就位。梁的两头应用支柱顶牢。3.3.2 梁校正及主筋焊接:就位支项稳固以后,对梁的标高、支点位置进行校正。整理梁头钢筋与相对应的主筋互相靠紧后,便于焊接。为了控制梁的位移,应使梁两端中心线的底点与柱子顶端的定位线对准,如果误差不大,可用撬棍轻微拨动使之对准;当误差较大时,不许用撬根生拨硬撬,否则会影响柱子垂直度的变化。应将梁重新吊起,稍离支座,操作人员分别从两头扶稳,目测对准轴线,落钩要平稳,缓慢入座,再使梁底轴线对准柱顶轴线。梁身垂直偏差的校正是从两端用线坠吊正,互报偏差数,再用撬棍将梁底垫起,用铁片支垫平稳严实,直至两端的垂直偏差均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注意在整个校正过程中,必须同时用经纬仪观察柱子的垂直有无变化。如因梁安装使柱子的垂直偏差超出允许值,必须重新进行调整。当梁的标高及支点位置校正合适,支顶牢固,即可焊接,焊接质量应符合要求。3.4梁、柱节点核心区处理:3.4.1梁、柱核心区的做法要符合设计图纸及建筑物抗震构造图集要求。箍筋采用预制焊接封闭箍,整个加密区的箍筋间距、直径、数量、135°弯钩、平直部分长度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在叠合梁的上铁部位应设置1φ12焊接封闭定位箍,用来控制柱子主筋上下接头的正确位置。3.4.2边、角、封顶柱的节点:梁和柱主筋的搭接锚固长度和焊缝,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抗震规范的要求。顶层边角柱接头部位梁的上钢筋除去与梁的下钢筋搭接焊之外,其余上钢筋要与柱顶预埋锚固筋焊牢。柱顶锚固筋应对角设置焊牢。3.4.3节点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10MPa。柱接头捻缝用干硬性混凝土(重量比1∶1∶1干硬性豆石混凝土),宜用浇注水泥配制,水灰比控制在0.3,其强度比往身混凝土强度提高10MPa。捻缝前先将接缝清理干净;用麻绳、麻袋蓄水充分湿润;两侧面用模板挡住。两人同时对称用偏口錾子操作,随填随捻实。施工完应养护7d,防止出现收缩裂缝。在上层结构安装前,应将柱子接头部位施工完毕。 节点区也可浇筑掺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也应比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10MPa,其配合比和浇筑方法应征得设计部门同意。3.5板安装(楼板或屋面板):可采用硬架支模或直接就位方法。3.5.1划板位置线:在梁侧面按设计图纸划出板及板缝位置线,标出板的型号。3.5.2板就位:将梁或墙上皮清理干净,检查标高,复查轴线。将所需板吊装就位。有关板安装内容详见预应力圆孔板安装工艺标准。3.6剪力墙施工:应在本楼层的梁、柱、板全部安装完成之后,随之在空腹梁内穿插竖向钢筋,并将水平筋与柱内预埋插铁(钢板)焊牢。接头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支好模板,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加强养护。4.1保证项目:4.1.1吊装时构件混凝土强度、下层结构承受内力的接头(接缝)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构件出厂合格证和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验报告。4.1.2构件的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观察或尺量检查和检查吊装记录。4.1.3构件接头(接缝)的混凝土(砂浆)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认真养护,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观察检查和检查标养28d试块试验报告及施工记录。4.2基本项目:4.2.1梁、柱、板就位锚固:轴线位置、标高、坐浆及节点构造作法、板端堵孔、板端锚固、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2.2 构件接头焊接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构件主筋及连接钢板的焊接焊缝长度、宽度、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焊缝表面平整,焊波均匀,无凹陷、焊瘤和烧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焊渣、药皮和飞溅物清理干净。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9。 5.1楼面的柱网格轴线要保持贯通、清晰,安装节点的标高要注明,需要处理的要有明显标记,不得任意涂抹、更改和污染。5.2安装梁、柱的定位埋件要保证标高准确,不得任意撬动、碰击和移位。预制框架构件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4-39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柱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位置偏移5尺量检查2柱上下接口中心线位置偏移3尺量检查3≤5m柱54柱垂直度>5m柱10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5>10m多节柱1‰柱高且<206≤5m+0,-5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7>5m+0,-88轴线位移偏差5尺量检查9层高±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10板搁置长度±10尺量检查抹灰5靠尺和塞尺检查不抹灰312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位线5尺量检查13梁梁表面标高+0,-5用水准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14垂直偏差3用吊线和尺量检查15楼梯水平位移、偏移10尺量检查16阳台标高±5用水准仪、尺量检查 5.3节点处的主筋不得歪斜、弯曲,清理铁锈及污秽的过程中不得猛砸。在浇筑节点混凝土之前用φ12钢筋焊成封闭定位箍,固定柱子主筋位置。节点加密区箍筋采用焊接封闭式,其间距符合设计及抗震图集的规定,绑扎牢固。5.4已安装完的梁、柱、板不得任意将支撑及拉杆撤除,需待焊接主筋全部冷却后方可拆掉校正设施。在安装梁时,应随时观察柱子的垂直度变化,产生偏移应及时制止或纠正。5.5构件在运输和堆放时,垫木的支垫位置应符合规定,一般应靠近吊环,垫块厚度应高于吊环,且上下垫木成一条直线。防止因支垫不合理,造成构件损坏。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积水。底层应用100mm×100mm方木或双层脚手板支垫平稳。每垛码放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高度码放整齐。5.6安装各种管线时,不得任意剔凿构件。施工中不得任意割断钢筋或弯成硬弯损坏成品。 6.1构件缺陷:构件型号、规格使用错误。构件出厂尚未达到规定的强度,造成断裂或损坏。在运输与安装前,检查构件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采用正确的装卸及运输方法。破损或缺陷构件未经技术部门鉴定,不得使用。6.2构件位移偏差:安装前构件应标明型号和使用部位,复核放线尺寸后进行安装,防止放线误差造成构件偏移。不同气候变化调整量具误差。操作时认真负责,细心校正。使构件位置、标高、垂直度符合要求。6.3 上层与下层轴线不对应,出现错台,影响构件安装:施工放线时,上层的定位线应由底层引上去,用经纬仪引垂线,测定正确的楼层轴线。保证上、下层之间轴线完全吻合。6.4节点混凝土浇捣不密实:节点模板不严跑浆。浇筑前应将节点处模板缝堵严。核心区钢筋较密,浇筑时应认真振捣。混凝土要有较好的和易性、适宜的坍落度。模板要留清扫口,认真清理,避免夹渣。6.5主筋位移:节点部位下层柱子主筋位移,给搭接焊造成困难。产生原因是构件生产时未采取措施控制主筋位置;构件运输和吊装过程中造成主筋变形。所以生产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梁柱主筋位置正确,吊装时避免碰撞,安装前理顺。6.6核心区构造不符合要求:因为核心区钢筋较多,所以施工时应认真看图,按节点构造要求施工。钢筋的连接位置准确,相互搭接靠紧,便于施焊。箍筋数量应符合图纸要求。6.7楼层超高:主要是吊装过程中对标高控制不严,抬高了安装标高。应从首层开始,引测柱基上皮实际相对标高,找准柱底找平层的标高。安装楼层柱子时,要调整定位钢板的标高来控制楼层的标高,节点定位钢板应用水准仪找平,根据柱子的实际情况,逐根定出柱子定位钢板的负偏差。负偏差值以3~5mm为宜,可用钢垫板调整。6.8柱身歪斜:产生原因是施焊方法不良。改进办法是梁、柱接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焊点,应采用输流施焊方法。施焊过程中不允许猛撬钢筋,主筋焊接过程中用经纬仪观察柱垂直偏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9柱子位移:就位时只依照小柱头上的十字线就位,而不对照柱身大面上的轴线;主筋焊接时,热变形影响产生扭曲,导致柱子位移。6.10 柱子垂直超偏,柱身不直:安装时,应在相邻的两个面用线坠进行垂直度校正。小柱头上的连接钢板点焊以后,再用柱子校正器进行二次纠偏。主筋采用对称、等速、间歇施焊。合理安排焊接顺序,从框架的整体上应采用梅花点错开施焊方法,防止因施焊过程应力不均的影响,避免框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6.11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应严格遵守焊接规程。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的质量记录7.1构件出厂合格证。7.2型钢出厂合格证。7.3钢筋出厂合格证及机械性能复试报告。7.4焊条出厂合格证。7.5焊工上岗证。7.6焊接试验报告。7.7水泥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7.8砂、石试验报告。7.9结构吊装记录(预检记录)。7.10混凝土试块28d强度报告。7.11构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外板内模结构预制外墙板安装工艺。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外墙板:进场后检查型号、几何尺寸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横腔、竖腔防水构造完整。构件应有出厂合格证。2.1.2接缝防水保温材料:塑料条(厚1.5~2mm)、油毡、聚苯板。2.1.3其他材料:水泥、中砂、电焊条、钢筋、钢垫板、107胶、防水涂料和嵌缝膏等。2.1.4主要工具:钢丝绳吊具、卡环、撬棍、钢板垫块、临时固定卡具及铁丝等。 2.2作业条件:2.2.1熟悉设计图纸,掌握外墙板型号、位置、尺寸、标高及构造作法等。2.2.2检查外墙板横竖防水空腔应完整无损,如有破损应进行修补,修补时应将基层清理干净,用掺107胶的水泥砂浆(掺水泥重的15%)进行修补。2.2.3将外墙板两侧的锚固钢筋套环凿出来,调整平直,剔凿时不应损坏套环附近的混凝土,然后在竖向防水空腔内涂刷防水涂料。2.2.4检查外墙板安装位置线及标高线,办完须检。2.2.5安装完内墙大模板及外平台卡口架子。2.2.6检查首层混凝土挡水台及预留筋位置。 3.1工艺流程:抹找平层→外墙板就位→外墙板临时固定→插油毡条、聚苯条、塑料条→ 插节点构造钢筋→键槽钢筋焊接,浇注混凝土→外墙板底部捻干硬性水泥砂浆→ 拆除外墙板临时支撑 3.2抹找平层:先按标高抹好砂浆找平层,使其达到一定的强度,外墙板就位前应浇素水泥浆,以使结合面严密,标高准确。如不抹找平层,则应采取先抹找平点的方法,待外墙板调整就位后,外墙板下面的缝隙及时捻塞干硬性水泥砂浆,但要捻塞密实。3.3 外墙板就位:外墙板起吊前,检查吊环,用卡环销紧,吊运到安装位置时,先找好竖向位置,再缓缓下降就位。外墙板就位时,以外墙边线为准,做到外墙面顺直,墙身垂直,缝隙一致,企口缝不得错位,防止挤严平腔。标高必须准确,防止披水台高于档水台。严禁在挡水台、挡水台部位撬动外墙板,并在整个安装过程中注意保护外墙板的棱角和防水构造。安装时应由专人负责外墙板下口定位、对线,并用靠尺板找直。安装首层外墙板时,应特别注意质量,使之成为以上各层的基准。3.4外墙板临时固定:外墙板就位后,用花篮螺栓或临时固定卡具将外墙板与大模板拉牢。大角处与山墙板相邻的两块外墙板应相互拉接固定,拉牢后方难脱钩。每层大角垂直度应用经纬仪检查一遍。3.5插油毡条、苯板条、塑料条:先将油毡条与聚苯条预先粘牢,一起插到防水空腔内,应嵌插到底,周边严密,不得鼓出或折裂。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嵌插是否完好,插塑料条时,上下端的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塑料条宽度应适宜。3.6插节点构造钢筋:外墙板侧面伸出的钢筋套环应与内横墙的钢筋套环重合,将竖向钢筋插入重合的钢筋套环内。每块外墙板与内墙交接处应至少插入3个套环,并绑扎牢固(应作隐蔽验收)。3.7键槽钢筋焊接浇混凝土:当现浇内墙采用平模施工时,外墙板就位后,键槽内的连接钢筋应随安装随焊接;如采用筒模施工时,在拆模后立即焊接。焊缝厚度和长度应按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焊缝厚度为6mm,长度为90mm。上下钢筋错位时,应理顺搭接再行焊接,上下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时,可加帮条钢筋或加厚度为8mm的钢板进行焊接。钢筋单面焊接长度不够时可双面焊接。经检查焊接质量合格后,办理隐检手续,方可浇筑混凝土。在吊装上一层外墙板前,应将键槽混凝土浇筑完毕,键槽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3.8 外墙板底部捻干硬性水泥砂浆:键槽钢筋焊接后,应将外墙板底部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用油毡条堵严外侧,但防止堵塞空腔,然后捻干硬性砂浆,并应捻塞密实。3.9拆除外墙板临时支撑:外墙大角处的外墙板,必须在墙柱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以上时,方可拆除临时固定设施。4.1保证项目:4.1.1吊装时混凝土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4.1.2构件型号、位置、节点锚固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4.1.3构件接头的键槽混凝土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认真养护,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4外墙板防水构造作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基本项目:构件接头中键槽钢筋接头,捻缝作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焊缝长度符合要求,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40。表4-40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轴线位移偏移5尺量检查层高±10全高±10墙板5用2m托线板检查3垂直度全高1/1000全高,且不大于20用经纬仪或吊线尺量检查每层山墙内倾2用2m托线板检查高差±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垂直度5用2m托线板检查 5.1外墙板进场后,应放在插放架内。5.2运输、吊装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损坏外墙板防水构造,如披水台、挡水台、空腔等已有损坏,应及时修补后方可使用。5.3外墙板就位时尽量要准确,保护已抹好的砂浆找平居。安装时防止生拉硬撬。5.4安装外墙板时,不得碰撞已经安装好的楼板。  6.1外墙板防水构造破损:吊装前应做好检查,对已破损的部分应及时修整,安装时避免用撬很撬动易损坏部位。外墙板板缝应均匀,严重不均会影响空腔防水。6.2上下层外墙板出现错台:外墙板就位时,一定按线就位,以外边线为主,保证外墙板外立面平顺。6.3节点钢筋不符合规定:如墙板钢筋套环与内墙钢筋套环不吻合,竖向钢筋插入套环不足三组等。因此,钢筋作业时应认真负责,保证节点构造符合规定。6.4键槽处理不及时:外墙板安装完后,应立即焊接并浇筑混凝土。 本工艺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外墙板出厂合格证。7.2焊条合格证。7.3水泥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单。7.4砂、石试验报告。 7.5混凝土试压报告。7.6构件吊装记录,预检记录。7.7构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预制外墙板空腔构造防水施工工艺。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普通型自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称聚苯板),厚15~20mm。2.1.2聚氯乙烯软型塑料板,厚度1.5~2mm。2.1.3聚氯乙烯软型塑料管,φ20mm。2.1.4建筑石油沥青,30号甲或30号乙,或选用普通五油沥青,75号或65号。2.1.5冷底子油,或3%甲基硅酸钠(有机硅)。2.1.6聚乙烯酸缩甲醛(107胶)。2.1.7350号石油沥青纸胎油毡。2.1.8聚醋酸乙烯酯(乳液)。2.1.9水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1.10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2.1.11防水油膏。(胶泥):有建筑油膏、聚氯乙烯胶泥、双组份聚氨酯嵌缝胶泥、氯磺化聚乙烯密封膏等。根据设计要求选用。2.1.12防水涂料:有氯丁胶乳沥青涂料、聚氯乙烯涂料、聚氨酯涂料等,根据设计选用。2.1.13鱼油或光油等。注:以上材料质量与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1.14 主要机具:手锯、裁刀、剪刀、直尺、刮刀、电阻丝切割器、电炉、熬沥青桶、淋水花管、胶皮管子。2.2作业条件:2.2.1裁保温条:用电阻丝切割器将聚苯板裁成条,条宽视设计图纸的外墙构造而定,宽度适宜,长度比外墙板空腔防水槽长出50mm。如聚苯板长度不够,可用牛皮纸涂乳胶将聚苯板接长。2.2.2裁油毡条:用锯将油毡裁成条,长宽与聚苯板相同。2.2.3油毡防水保温条:用电炉或火将沥青熬化(熬制温度不宜过高,以不烫坏聚苯板为宜),用热沥青将油毡条与聚苯条粘牢压紧。2.2.4裁塑料防水条:将聚氯乙烯塑料板裁成条。长度和宽度必须和墙缝宽度相适应,其宽度为立缝宽加25mm,高度为层高加100~150mm,以便封闭空腔上口,下端剪成圆弧形缺口,以便安排水孔。2.2.5塑料排水管:将聚乙烯塑料管截成60mm长的小段,一端削成尖状备用,见图4-43。图4-432.2.6检查外墙板防水构造的尺寸及形状是否完整,如有损坏、堵塞、蜂窝麻面等缺陷,应认真进行修补。2.2.7将外墙板的立槽和空腔刷防水涂料。用冷底于油或3%的甲基硅酸钠溶液涂料涂刷。2.2.8当地下室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而首层以上为预制外墙板时,首层应按图纸现制通长整体混凝土档水台,外侧做排水坡。应在基础或地下室圈梁中预留插筋,配纵向钢筋,支模后浇豆石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5MPa后,方准安装首层外墙板,见图4-44。  3.1工艺流程:做立缝防水→做平缝防水→做十字缝防水→其他部位防水→淋水试验 3.2做立缝防水:3.2.1插油毡防水保温条:当外墙板安装就位妥当后,立即将键槽钢筋焊接完毕,在外墙节点(组合柱)钢筋绑扎前,将油毡防水保温条嵌插到底,周边严密,不得鼓出崩裂,也不得分段接插。油毡防水保温条的宽度应适宜,防止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堵塞空腔。外墙板垂直缝作法见图4-45。                                   图4-45(a)纵墙;(b)山墙3.2.2 插放塑料防水条:插放时要按实际宽度选用合适尺寸的防水条,防止过宽、过窄、脱槽、卷曲滑脱,如有上述现象应立即更换。防水条的上部与档水台交接要严密,下部插到排水斜坡上,以便封闭空腔防水,防止杂物掉入空腔内。施工时防水条必须随层同步从上往下插入空腔内,严禁从外墙立面向后塞。在嵌插防水条前,要检查立缝空腔后的油毡防水保温条是否有破损,应及时修补;将浇筑组合柱时洒出的灰浆石子等杂物清理干净,如立缝过窄无法清理时,此缝不能再做构造防水,应进行处理后用防水油膏嵌实填满,改做材料防水。塑料防水条本身具有弹性,便于弯曲嵌插,而且作为勾缝灰浆的底模,所以用砂浆勾缝时,用力不宜过大,以防止防水条脱槽造成空腔堵塞。3.3做平缝防水:3.3.1平缝的防水效果主要取决于外墙板的安装质量。因此,外墙板就位后要达到上下两板垂直平整,垫块高度合适。做好被水、挡水台的保护,保证平腔完整、平直和畅通。将平腔内塞入油毡卷后,外面再勾上水泥砂浆。油毡卷作为勾缝砂浆的底模,勾缝时用力要均匀,不宜过大,防止将油毡推到里面去堵塞空腔。平缝防水做法见图4-46。3.3.2当披水与挡水台于碰或之间用漏浆堵塞严无法剔去时,此种缝应全部内填防水油膏或胶泥,外勾水泥砂浆。当平缝过宽或被水损坏,被水向里错台过大时,要在缝内先塞“6”字或“8”字型油毡卷,外勾水泥砂浆。见图4-47。3.4做十字缝防水:在勾立缝、水平缝砂浆之前将半圆型塑料排水管插入十字缝内,可伸出墙皮15mm,并向下倾斜。施工前应检查立缝上端塑料条与挡水台接触是否严密,高度及卷翻是否合适,如有缝隙必须用油膏密封。下层塑料条的上端应塞在立墙后侧,封严上口,上层塑料条下端插到下层外墙板的排水坡上。十字缝防水做法如图4-48。3.5其他部位的材料防水:3.5.1阳台(包括反槽阳台、平板阳台)防水:阳台的上、下侧立缝必须用油膏嵌缝,外勾砂浆保护,下缝嵌油膏的长度两端各不少于30cm,上缝如遇瞎缝时,要剔出20mm×20mm 缝隙,清理干净,涂刷冷底子油后,再嵌入油膏,侧立缝与上层墙板空腔立缝交接处应通长嵌入油膏,做好排水坡,留排水管。相邻两块阳台板间缝上下都要勾缝,中间用油膏嵌填密实。阳台防水做法见图4-49。                          图4-463.5.2雨罩、遮阳板防水做法参照阳台防水。3.5.3女儿墙防水:当采用构造防水时,要与外墙板平缝、立缝做法相同,内侧立缝应嵌防水油膏。当采用材料防水时,必须使平缝、外立缝、顶缝、内立缝交圈密封,内立缝嵌油膏应与屋顶油毡防水搭接。女儿墙顶部做豆石混凝土压顶并做泛水(向内做泛水)。3.5.4各种穿墙管洞必须按设计要求嵌填油膏。在平、立缝遇有穿墙管洞时,必须整条嵌填油膏。在结构施工时,为挂外架子在墙上留的洞,应当用防水砂浆堵塞,在距表面2cm处嵌塞防水砂浆,外面再用砂浆找平。3.6外墙勾缝后,应涂刷防水涂料两道,厚度应不小于1.5mm,防止因砂浆收缩产生裂缝渗水。3.7油膏嵌缝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47                     图4-48       图4-491椛掀椒烨队透啵?椣缕椒烨队透啵?椦籼ǖ装澹?椣蛳卵由煊透啵?椗潘? 3.7.1 嵌缝部位的基层表面,必须平整、坚实、干燥,并应将缝内接触面的尘土、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刷冷底子油一道,按油膏∶汽油=3∶7配制成冷底子油,待其干燥后进行嵌缝处理。3.7.2嵌缝时将现成的油膏搓成20mm直径的条状塞入缝内,再用溜子压实,或用嵌缝枪挤嵌在缝内;如气温低油膏发硬,可将油膏适当加热进行软化(烘烤温度在60℃以下),用刮刀填入缝内压实。3.7.3嵌缝油膏必须逐段压实,使其粘结牢固,不得有断裂。剥落、开口、下垂等现象;油膏嵌后,表面涂刷冷底子油一道,将油膏两边缝涂严,再用溜子压平、压实。为了防止粘手,施工时可在手上、溜子上抹少量鱼油或光油,不得用机油,以免粘结不牢造成缝处渗水。3.8淋水试验:淋水试验是外墙板防水施工最后一道工序,在空腔防水全部做完后,未进行外装修之前,必须认真进行淋水试验,并做出试水记录。  4.1保证项目:4.1.1用于防水的各种材料的质量、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必须有使用说明书和质量认证文件。并有“准用证”,使用前做复试。4.1.2外墙板、女儿墙板防水构造必须完整,型号、尺寸和形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构件还应有出厂合格证。4.1.3外墙板、阳台、雨罩、女儿墙板等安装就位后,其标高,板缝宽度、坐浆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4油膏嵌缝必须严密,粘结牢固,无开裂,板缝两侧覆盖宽度超出各不小于20mm。4.1.5防水涂料必须平整、均匀,无脱落、起壳、裂缝、鼓泡等缺陷。 4.2基本项目:4.2.1外墙板、阳台板、雨罩板、女儿墙板等接缝防水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立缝、平缝、十字缝的淋水试验检查。4.2.2对淋水试验发现的问题,要查明渗漏原因,及时修理,修后继续做淋水试验,直到不再发生渗漏水时,方可进行外饰面施工。4.2.3对渗漏点的部位及修理情况应认真做记录,标明具体位置,作为技术资料列入技术档案备查。4.2.4嵌缝油膏表面平整密实,冷底子油要均匀,嵌缝的保护层粘结牢固,覆盖严密。 5.1填塞嵌缝膏及涂刷防水涂料时,不得污染墙面及门窗等处。5.2修补渗漏点处时,应注意保护已做好的墙面、阳台、雨罩等处的装饰面层6.1外墙板安装偏差大:板底垫灰过多,会使被水超高,造成平腔敞口;板底垫灰太少,造成下缝于碰,无空腔排水:板底垫灰不平,产生平腔一端积水排水不畅,并会造成立缝上卜宽度不等,保温条、防水条施工困难;吊装外墙板时,上下两块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披水及挡水台干碰,造成毛细管吸水渗入室内;板本身几何尺寸不规格,有误差,也会产生上述现象。所以,空腔防水与外墙板安装质量关系密切。6.2渗漏水:6.2.1塑料管脱落、卷曲、歪斜、过软,勾缝后不能形成立缝空腔,造成渗漏水。6.2.2 塑条上端与挡水台没有封口,下端没有放在板的排水坡上;立缝、平缝内的漏灰等杂物没有清理干净;墙板缺损没有修补好或修补方法不正确,造成渗漏。6.2.3立缝、平缝勾缝用力过大,将立缝塑料条挤压变形或与防水保温条靠贴,使立墙排水不良;或将平腔中所填油毡条卷挤压向后靠贴挡水台堵塞平腔,造成渗漏。6.2.4阳台、雨罩、女儿墙等处做材料防水部位,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产生渗漏水。  本工艺标准应合备以下质量记录:7.1构件出厂合格证。7.2防水材料应有出厂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抽样检验报告,《准用证》及防伪标志。7.3外墙板淋水试验记录。7.4隐蔽检查记录。本工艺标准运用于一般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梯及垃圾道安装工程。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梯休息板、踏步板、单跑楼梯梁、垃圾道等构件的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出厂合格证。2.1.2水泥:3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2.1.3砂:中砂。2.1.4细石:粒径0.5~3.2cm。2.1.5钢材:扁纲规格。40mm×6mm,角钢规格∠50×6mm。2.1.6焊条:E4303,要有出厂合格证。 2.1.7主要机具:撬棍、吊钩、吊索、卡环、垫铁、钢楔、水换、横吊梁、倒链等。2.2作业条件:2.2.1构件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堆放时垫水靠近吊钩,垫木厚度要高于吊钩,并在吊钩附近。垫木应上下对正,放在同一垂线上。2.2.2吊装前对楼梯构件进行质量检查,凡不符合质最要求的构件不得使用,并在构件上将不符合要求的缺陷作出明显标记。应与设计单位共同鉴定,采取措施,办理洽商,并认真进行加固成修补后,方可使用。2.2.3在墙上预先弹出踏步板、休息板、楼梯梁等构件的位置线、标高线,控制好上下层楼梯梁水平距离和标高,避免安装踏步板时,支撑长度不够或支撑长度太短安不下去。2.2.4承受首层第一跑踏步板下端的现浇梁断面及标高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在安装踏步板前,现浇梁混凝土必须达到安装强度。2.2.5将大模板混凝土墙上预留的休息板及楼梯洞口清理干净,并按标高补抹砂浆。2.2.6大楼板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以上。2.2.7所有构件上的预埋件预先剔出露明,并将预埋件表面残留砂浆等物清理干净。 3.1工艺流程:浇水泥浆→安装休息板→安装楼梯段→焊接→灌缝→安垃圾道 3.2 浇水泥浆;安休息板时,应随安装随在预留洞安装位置浇稠水泥浆,水灰比为0.5。并保证休息板与墙体接触密实。3.3安装休息板:首先检查安装位置线及标高线,安装时休息板担架吊索一端应高于另一端,以便能使休息板倾斜插入支座洞内。将休息板吊起后对准安装位置缓缓下降,安稳后检查板面标高及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用撬棍拨动,使构件两端伸入支座的尺寸相等。3.4楼梯段安装:安装楼梯段时,用吊装索具上的倒链调整一端索绳长度,便踏步面呈水平状态。休息板的支撑面上浇水湿润并坐水灰比为0.5的水泥浆,使支座接触严密。如支撑面不严有孔隙时,要用铁楔找平,再用水泥砂浆嵌塞密实。3.5焊接:楼梯段安装校正后,应及时按设计图纸要求,用连接钢板(规格尺寸不得小于图纸规定)将楼梯段与休息板的预埋铁件围焊,焊缝应饱满,见图4-50。3.6灌缝:每层楼梯段安装完后,应及时将休息板两端和墙间的空隙支模浇混凝土。模内清理干净,混凝土用C20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并注意养护。3.7垃圾道安装:3.7.1多层砖混结构垃圾道安装在内侧缺角处,一般每层休息板安装后即吊装垃圾道。各垃圾道竖板之间用连接板焊在板上下端预埋铁件上,焊接牢固。竖板端头板缝用水泥砂浆嵌实。垃圾道竖板中部预埋件与墙体预埋铁件焊接。3.7.2高层大模结构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预制垃圾道,一般设在楼梯外侧,随楼层施工进度进行安装。3.7.3将垃圾道吊起时对准下截垃圾道上口,上下对直后临时将吊环与主体结构拉牢。3.7.4 经检查位置准确无误,上下顺直无错位后,可进行焊接。垃圾道与主体结构之间,垃圾道与垃圾道之间的预埋铁件,均用连接铁件焊牢固。 ^4.1保证项目:4.1.1吊装时构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2构件的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4.1.3构件接头(接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且应认真养护,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构件接头的连接件焊缝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4.3允许偏差项目:楼梯垃圾道安装允许偏差位置偏移为10mm标高为±5mm 5.1楼梯段、休息板应采取正向吊装、运输和堆放。构件运输和堆放时,垫木应放在吊环附近,并高于吊环,上下对齐。垃圾道直竖向堆放。5.2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下面铺垫板。楼梯段每垛码放不宜超过6块,休息板每垛不超过10块。5.3楼梯安装后,应及时将踏步面加以保护,避免施工中将踏步棱角损坏。5.4安装休息板及楼梯段时,不得碰撞两侧砖墙或混凝土墙体。 6.1楼梯段支承不良:主要原因是支座处接触不实或搭接长度不够。安装休息板时要校对标高,安装楼梯段时除校对标高外,还应校对楼梯段斜向长度。6.2 楼梯段干摆: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安装时没有坐浆,干摆浮搁,安装找正后未及时灌缝。安装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浇水泥浆,安装后及时灌缝。6.3焊接不符合要求:构件连接仅采用短钢筋两端点焊,影响结构整体性能。应按设计要求,用连接铁件四周围焊牢固。6.4休息板面与踏步板面接槎高低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是抄平放线不准,安装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休息板应注意标高及水平位置线的准确性。6.5垃圾道不顺直及垃圾箱口位置高低不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没有严格按设计要求标高就位和找正。6.6楼梯段左右反向:安装时应注意扶手栏杆预埋件的位置。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构件出厂合格证。7.2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7.3砂、石试验报告。7.4焊条合格证。7.5预检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阳台、雨罩、通道板构件安装工程。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构件:钢筋混凝土预制阳台、雨罩、通道板的型号、质量应符合要求。并应有构件出厂合格证。2.1.2水泥:325号以上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证明。2.1.3砂、石:中砂或粗砂,粒径0.5~3.2cm的石子。 2.1.4混凝土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掺量由试验室确定。2.1.5焊条:焊Ⅰ级钢用E4303焊条,焊Ⅱ级钢用E5003或E4303焊条,应有出厂证明。2.1.6锚固用钢筋:规格、品种、尺寸等符合构件图集要求。2.1.7火烧丝:20号火烧丝。2.1.8支撑用料:100mm×100mm木立柱或工具式钢管支柱,50mm×100mm木拉杆,50mm厚木垫板,木楔及钉子等。2.1.9主要机具:撬棍、吊钩、吊索具、卡环、钢楔等。2.2作业条件:2.2.1安装前应在构件和墙上弹出构件外挑尺寸控制线及两侧边线,校核标高。2.2.2凿出并调直阳台边梁内及走道板内的预埋环筋。2.2.3检查阳台及走道板两侧挑梁外伸锚固钢筋的直径及外露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甩筋理直。2.2.4将安装阳台、雨罩、通道板的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上口按标高用水泥砂浆找平。2.2.5阳台、雨罩、通道板的临时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立柱要加剪刀撑,用水平拉杆与门窗洞口的墙体拉接牢固。安装前应对临时支撑顶部进行抄平,底部楔子应用钉子与垫板钉牢。吊装上层阳台或走道板时,下面至少保留三层木支撑。 3.1工艺流程坐浆→吊装→调整→焊接→浇长混凝土  3.2坐浆:安装构件前将墙身上的找平层清扫干净,并浇水灰比为0.5的素水泥浆一层,随即安装,以保证构件与墙体之间不留缝隙。3.3吊装:构件起吊时务使每个吊钩同时受力,吊绳与平面的夹角应不小于45°。当构件吊至比楼板上平面稍高时暂停,就位时使构件先对准墙上边线,然后根据外挑尺寸控制线,确定压墙距离轻轻放稳(如设计无要求时,压入墙内不少于10cm),挑出部分放在临时支撑上。3.4调整:构件放稳后如发现错位,应用撬棍垫木块轻轻移动,将构件调整到正确位置。已安装完的各层阳台、通道板上下要垂直对正,水平方向顺直,标高一致。3.5焊接锚固筋:构件就位后,应将内边梁上的预留环筋要理直并与圈梁钢筋绑扎。侧挑梁的外伸钢筋还应搭接焊锚固钢筋,锚固钢筋的型号、规格、长度和焊接长度均应符合设计及构件标准图集的要求。焊条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双面满焊,焊缝长度≥5倍锚固筋直径。焊缝质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办理预检手续。锚固筋要锚入墙内或圈梁内,见图4-51。图4-513.6浇筑混凝土:阳台外伸钢筋焊接完,阳台内侧环筋与圈梁钢筋绑扎完,并经检查合格办理隐检手续,与圈梁混凝土同时浇筑。浇筑混凝土前,模内应清理干净,木模板应浇水润模,振捣混凝土时注意勿碰动钢筋,振捣密实后,紧跟着用木袜子将圈梁上表面抹平(注意圈梁上表面的标高线)。通道板安装时板缝要均匀,板缝模板支、吊要牢固,缝内用细石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要符合设计要求。  4.1保证项目:4.1.1吊装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2构件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4.1.3预制阳台、雨罩、走道板底部铺垫砂浆必须密实,不得有孔隙。通道板之间缝隙宽度要符合设计要求。4.2基本项目4.2.1锚固筋搭接焊长度要符合要求,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裂纹、凹陷、焊瘤、气孔、灰渣及咬边等缺陷。4.2.2阳台板各边线应与上下左右的阳台板边线对齐。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41。 表4-4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抹灰5不抹灰3水平位移偏差10标高± 5.1构件重叠码放时应加垫木,为使吊环不被压坏,垫木厚度应不小于90mm,且上下层垫木位置应垂直对正。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每堆构件码放不要超过10块。5.2剔凿预埋钢筋和预埋铁件时,不得损坏构件。5.3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得任意断伤构件外露钢筋。 5.4安装构件时,不得碰坏砖墙或混凝土墙。  6.1安装不平:临时支撑顶部和水泥砂浆找平层必须在一个水平面上。6.2位置不准确:安装时必须按控制线及标高就位,若有偏差应及时调整。6.3支座不实:应注意找平层的平整,安装时应浇水泥素浆,安装完仍有孔隙,应用干硬性砂浆塞实。6.4锚固筋长度及搭接焊不符合要求:原因是任意弯断阳台外露钢筋,造成锚固长度不够。锚固筋采用搭接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似有时改为单面焊时,造成钢筋锚固长度或焊接长度不够。6.5锚固筋未伸进墙内或圈梁内:由于构件安装时位置不准确,使锚固筋与混凝土墙体位置错开。吊装时应按位置线就位。6.6阳台、通道板上下不垂直:主要原因是安装时没有按位置线就位。6.7阳台、通道板下缝渗水:由于未认真做防水处理。安装完之后应随时将外边缝3cm宽的垫浆剔掉,按设计要求做防水处理。通道板之间缝隙必须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构件合格证。7.2钢筋出厂证明或检验报告。7.3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4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报告。7.5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7.6砂石试验报告。 7.7焊条合格证。7.8钢筋隐检记录,构件安装预检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非承重的内隔板安装。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混凝土预制隔墙板: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应有出厂合格证。在墙板上应标明型号及正反号,盖有检验合格章。2.1.2焊条:采用E43型焊条,应有出厂合格证。2.1.3连接钢板:一般为40×60×40×4(mm)。2.1.4连接钢筋:一般直径不得小于φ10,长100~120(mm)。2.1.5水泥:425号、525号。2.1.6主要机具:利用主体结构吊装机械及工具。2.2作业条件:2.2.1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所示位置存放隔墙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防止积水、沉陷。存放隔墙板的插放架要牢固、稳定。隔墙板应分型号存放。2.2.2按设计图纸核查板号,并核查板上的预埋铁件是否齐全,并将上面的杂物、铁锈清理干净。隔墙板上的吊环要齐全牢固。2.2.3在安装的楼层上将安装部位清理干净,在隔墙板相邻的主体结构上弹好墙板安装定位立面位置线。在楼面上弹好墙板平面位置线。将墙板型号写在楼地面安装位置的外侧。2.2.4检查结构墙体和楼地面连接隔墙板的埋件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被遗漏的应打孔重新埋设补齐。3.1工艺流程:安装就位→检查、校正→支撑、加固→焊接固定→捻缝  3.2安装就位:隔墙板安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可以随着结构施工在扣楼板前将板吊入随吊随安装、焊接;另一种是在扣楼板前将各房间需要的墙吊入房间内靠墙放稳当,待以后人工进行安装。3.3检查校正:安装时核对型号,防止发生安错板号的现象。安装时按照楼面上已弹好的位置线摆放楔子,放稳墙板,用卡具在吊环部位对墙板作临时支撑卡牢。复查安装位置,调整偏差,用托线板作垂直校正。3.4支撑加固:隔墙板水平位置及竖直位置校正以后,在吊环部位加支撑,将板下端的楔子扌背紧,防止位移、歪斜。板下缝高度以20~30mm为宜。严禁将隔墙板直接座落在楼板上干摆浮搁,而不加任何处理。3.5焊接固定:隔墙板位置校正后,将板上的预埋件与结构墙体上(或隔墙板之间)的埋件用连接钢板焊接牢固,必须做三面围焊,埋件不得凸出结构墙面。3.6捻缝:隔墙板焊接稳妥之后,四周边的缝隙均用1∶2.5水泥砂浆捻塞密实,砂浆内掺水泥用量10%的107胶,缝宽大于30mm时用C20豆石混凝土填满捻实。当板缝砂浆具有一定强度以后退出楔子,将楔孔填实。板缝砂浆应做到密实、平整,阴角顺直,以利装修。4.1保证项目:4.1.1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4.1.2构件的型号、位置及连接固定节点的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隔墙板应有出厂“合格证”。4.1.3用豆石混凝土或砂浆做的板缝,计量要准确,填塞要密实,认真养护。其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4.2基本项目:4.2.1构件位置、节点构造、连接锚固做法,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2.2连接钢板应三面满焊,焊缝饱满,焊波均匀,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4.2.3钢筋接头的焊缝长度及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焊缝表面平整,无烧伤、凹陷、焊瘤、裂纹、咬边、气孔和夹渣等缺陷。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42。表4-4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垂直度3用2m托线板2轴线位置偏移3尺量检查3墙板拼缝5用直尺、楔形塞尺检查4标高±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5.1隔墙板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积水或沉陷。板应在插放架内立放,下面垫木板或方木,防止折断或弯曲变形。5.2隔墙板运输和吊卸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折裂。5.3安装设备管道需在板上打孔穿墙时,严禁用大锤猛击墙板,严重损坏的墙板不应使用。5.4墙板校正、焊接以后要及时捻缝,尚未捻缝前,墙板上下端楔子要楔紧,不得松动,防止墙板位移。 6.1埋件位移:生产墙板时没有认真控制,给施工时造成困难。6.2隔墙板装卸、运输、堆放不注意成品保护使墙板缺楞掉角:墙板有损坏,应用1∶2.5水泥砂浆加D%的107胶进行修补。6.3构件生产时出池强底低,使墙板挠曲变形。6.4焊接隔墙板时按规定使用准备好的钢板连接,防止焊接不牢。连接用埋件不应缺少,防止焊接点数不够。 6.5隔墙板安装时,应坐浆、捻缝,防止单摆浮搁。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下列质量记录:7.1构件产品合格证。7.2构件位置、型号预检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围护墙、隔墙用加气混凝土条板的安装。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加气混凝土条板规格为:长2.7m,3.0m,3.3m等,宽0.6m,厚10cm、15cm。产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2.1.2水泥;325号及其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送水泥。2.1.3石子:0.5~1.2cm细石。2.1.4粗砂:平均粒径不小于0.5mm。2.1.5细砂:使用前过筛,平均粒径0.25mm,含泥量不大33%。2.1.6107胶,乳液。2.1.7主要机具:搅拌机、砂轮锯、拌灰铁板、手推车、运加气块的板车、铁锹、大小水桶、胶皮管、笤帚、钢丝刷、粉线包、铁抹子、锤子、托线板、钻子、木楔子等。2.2作业条件:2.2.1根据房间净高,进深尺寸,将加气混凝土条板用砂轮锯切割。在高度方向按楼层结构尺寸减去150mm。2.2.2将缺楞掉角的板进行修补,先清洗破损处的粉尘,再制207胶水(水∶胶=4∶1)一道,然后用1∶1∶3(水泥∶石膏∶加气混凝土粉)的比例配好,再加入上述的107胶水拌合,进行修补。  ^3.1工艺流程:弹位置线→处理条板的长、宽尺寸→清理安装位置上下端→浇筑混凝土带→ 弹条板安装分块线→安装条板 3.2弹位置线:根据设计图纸尺寸的要求,将隔墙板或围护墙板位置线弹好。3.3处理条板的长宽尺寸: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处理条板的年度及宽度,外墙条板采取先拼接后安的方法,根据外墙板净空尺寸(宽度和高度)进行拼接或切割。拼接在型钢拼接架上进行。先将拼接向清扫干净,去掉粉尘,用毛扫蘸水稍加湿润。用外开刀将胶粘剂涂刮在条板拼接面上,厚度为2~3mm,用力将两块拼接条板挤压,使接缝严实。拼接后用外刀将挤出的胶粘剂刮净,并用靠尺检查平直与方正。条板的高度应比安装净高小3cm,便于安装时用楔子将下端固定紧。3.4清理安装位置上下端:将安装条板的上下端清扫干净,缺楞掉角已修补牢固。再将安装位置的上端,下端混凝土带上清扫干净,下端混凝土带用水阴湿。3.5浇筑混凝土带:按设计图纸所示隔墙板位置浇筑混凝土带。带高12cm,内平铺2φ6钢筋,用C15混凝土,上口抹平,当混凝土带具有一定强度后,再在上面安装隔墙板。3.6弹条板安装分块线:在安装位置上将条板分块线:门窗位置线弹好。3.7安装条板:3.7.1先配制胶粘剂,重量比为水泥∶细砂∶107胶∶水=1∶1∶0.2∶ 0.3。配制方法是先将水泥与细砂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107胶的水溶液拌匀。胶粘剂应随用随拌,停置时间不能超过1h,工具用毕应及时清洗干净。3.7.2安装时先在条板的上端及一个侧面,清扫干净,洇水,用开刀涂刮胶粘剂,将条板竖起直立,端用撬棍垫起,扶稳,使板下端及侧过对准墙边线,再用托线板找正找直,调整后用力向侧面挤压,使条板接触面的胶粘剂均匀一致,最后用撬棍从下端撬紧,使条板上端与楼板底部预先刮的胶粘剂部位重合、粘紧,下部及时用木楔子楔紧,用C15半干硬性豆石混凝土将楔子之间空隙捻塞严实,养护3d后,将木楔拆去,补捻豆石混凝土。3.7.3安装条板时各接触面均应涂刷胶粘剂,以利粘结。3.7.4安装有接头的条板时,应将相邻两块条板的接头位置上下错开。3.7.5后塞门框的洞口,预留门洞的宽度以每边留2cm余量为宜。3.7.6门框安装前,应先在加气混凝土墙安装位置上钻一个深100mm、直径为30mm的孔,吹净粉尘,用水湿润,再以相同直径及长的圆木沾胶后打入孔内,胶的配合比为1∶2∶0.5=乳液∶水泥∶水(重量比)。孔洞间距不大于50cm,安装木门框时,用木螺钉拧入门上的预埋圆木上。4.1保证项目:4.1.1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2条板的性能、规格、位置、固定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无变形及损坏现象。4.1.3条板安装时用的豆石混凝土、砂浆及胶粘剂的计量要准确,浇筑、涂刷要密实均匀。认真养护,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4.2基本项目:节点构造、构件位置、锚固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平稳、牢固、顺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43。加气混凝土条板安装允许偏差 表4-4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相邻板表面平整度3用2m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2标高5用2m托线板检查  5.1成品吊装时应采用专用吊具,或使用套有胶皮管的钢丝绳轻吊轻放。5.2条板码放支吊要平稳,垛高不多于10块,防止雨淋、曝晒、拼接后的条板应侧立码放,以防受力后开胶。5.3运输时加强保护,安装后避免碰撞。 6.1施工加气混凝土板墙下钢筋混凝土带时,所在位置的楼板应拉毛,混凝土浇筑要密实,加强养护。6.2墙板安装时胶粘剂要涂刷均匀,下边楔子要扌背紧,要加大挤压力。6.3安装时认真检查,防止破损后没有修补的板上墙。6.4安装第一块板要认真找直,防止安装缝不垂直。6.5拼缝时挤出的多余胶应及时刮净。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加气混凝土条板出厂证。7.2加气混凝土条板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应力液压张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预应力筋: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反复试报告。冷拉Ⅰ、Ⅱ、Ⅲ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2.1.2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2.1.3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2.1.4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2.2作业条件2.2.1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2.2.2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2.2.3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2.2.4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2.2.5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2.2.6张拉场地应平整、通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2.2.7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3.1工艺流程:检查构件(或块体)↓预应力筋制作→穿预应力筋↓锚具检验→安装具及张拉设备张拉设备预检↓张拉↓孔道灌浆→制作水泥浆试块↓起吊←压水泥浆试块3.2检查构件(或块体):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孔道不符合要求时,要清理或作好处理。3.3穿预应力筋。3.3.1穿筋前,应检查钢筋(或束)的规格、总长是否符合要求。3.3.2穿筋时,带有瑞杆螺丝的预应力筋,应将丝扣保护好,以免损坏。钢筋束或钢丝束应将钢筋或钢丝顺序编号,并套上穿束器。先把钢筋或穿束器的引线由一端穿入孔道,在另一端穿出,然后逐渐将钢筋或钢丝束拉出到另一端。3.3.3钢筋穿好后将束号在构件上注明,以便核对。3.4 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互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3.5张拉:3.5.1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若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下列程序之一:3.5.1.10→105%σcon持荷2min→σcon。3.5.1.20→103%σconσcon为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3.5.2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计算分批张拉的预应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或采用同一张拉值逐根复位补足。3.5.3单根预应力粗钢筋(采用拉伸机张拉螺丝端杆锚固)张拉时,应先少许加力,将垫板位置按设计规定找准,然后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用板子拧紧螺母,将钢筋锚固,测出钢筋实际伸长值,并作好张拉记录。3.5.4预应力钢丝束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张拉锥形锚楦锚固时,应按下列要求操作:3.5.4.1预拉:将钢丝拉出一小段长度后,检查每根钢丝是否达到长度一致,如有不一致时,应退下楔块进行调整,然后再用力打紧楔块。3.5.4.2张拉及顶压:预拉调整以后方可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测出钢丝伸长值,苦与规定符合,就可进行顶压锚塞。顶压锚塞时必须关闭大缸油路,给小缸进油,使小缸活塞猛顶锚塞。3.5.4.3 校核:将千斤顶装入未张拉的一端进行张拉,张拉到控制应力后,猛顶锚塞。当两端都张拉顶压完毕后,应测量钢丝滑入锚楦中的内缩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大于规定数值,必须再张拉,补回损失。3.5.4.4钢丝断丝和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构件同一截面钢丝总数的3%,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如超过上述规定,必须重新张拉,这时应把钢丝拉到原来的张拉吨位,拉松锚塞,用一根钢钎插入垫板槽口内,卡住锚塞,然后大缸回油,锚塞被拉出,取出整个锚楦。分别检查锚环是否被抽成凹槽,锚塞的细齿是否被抽平,若有这类情况,要调换锚具,重新张拉,如果锚环、锚塞仍然完好无损,则只要在顶压时加大压力顶紧锚塞。3.6填写施加预应力记录。3.7孔道灌浆:3.7.1灌浆孔道应压水清洗干净,并检查灌浆孔、出气孔是否与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否则,应事先处理。3.7.2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以减少预应为损失。3.7.3灌浆压力一般为0.4~0.6MPa。3.7.4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避免上层孔道漏浆把下层孔道堵住,待排气孔冒出浓浆后,即堵死排气孔,再压浆至0.6MPa,保持l~2min后,即可堵塞灌浆孔。3.7.5制作试块并注意养护。3.8浇筑封端混凝土或端部防护处理,并注意混凝土养护; 4.1保证项目:4.1.1预应力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和冷拉记录。 4.1.3预应力筋所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及专门规定。检查数量: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六章第6.2.12条的规定抽取试件。检验方法:检查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出厂合格证、硬度、静载锚固性能及外观尺寸检查报告。4.1.4混凝土强度及块体立缝混凝土(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和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砂浆)试块的试验报告。4.1.5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必须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第6.3.9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1.6孔道水泥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和检查水泥浆试块的试验报告。4.2基本项目:4.2.1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值偏差的百分率应不超过±5%。检查数量: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同类型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种。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2.2预应力筋(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预应力总根数的3%,且一束钢丝不超过一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全面观察和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1保证项目:4.1.1预应力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和冷拉记录。4.1.3预应力筋所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及专门规定。检查数量: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六章第6.2.12条的规定抽取试件。检验方法:检查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出厂合格证、硬度、静载锚固性能及外观尺寸检查报告。4.1.4混凝土强度及块体立缝混凝土(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和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砂浆)试块的试验报告。4.1.5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必须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第6.3.9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1.6孔道水泥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和检查水泥浆试块的试验报告。4.2基本项目:4.2.1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值偏差的百分率应不超过±5%。检查数量: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同类型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种。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2.2预应力筋(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预应力总根数的3%,且一束钢丝不超过一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全面观察和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 6.1预应力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1.1抽芯成形孔道时的预应力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两端张拉;对长度不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6.1.2预埋波纹管孔道时的预应力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对长度不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根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结构的两端。当两端同时张拉一根预应力筋时,宜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6.2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因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逐层加大张拉力。但底层张拉力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或9%(冷拉Ⅱ、Ⅲ、Ⅳ级钢筋),且最大张拉应力:冷拉Ⅱ、Ⅲ、Ⅳ级钢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90%,钢丝、钢绞线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75%,热处理钢筋不得超过标准强度的70%。张拉后的实际预应力值的偏差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6.3预应力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如需长期外露,应采取措施防止锈蚀。6.4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快灌浆。用连接器连接的多跨连续预应力筋的孔道灌浆,应张拉完一跨随即灌筑一跨,不应在各跨全部张拉完毕后一次连续灌浆。 6.5孔道灌浆应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水泥浆;对孔隙大的孔道,可采用砂浆灌浆。水泥浆及砂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均不应低于20N/mm2。6.6灌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4~0.45,搅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最大不得超过3%,水泥浆中可掺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一般可掺入0.05%~0.1%的铝粉或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6.7当用冷拉粗钢筋作预应力筋时,必须先焊上端杆螺丝,然后再进行冷拉,使各对焊接头进行一次冷拉考验。^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混凝土构件、块体张拉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7.2预应力筋的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单。7.3预应力筋的冷拉记录。7.4冷拉预应力筋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5冷拉预应力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7.6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合格证及检验记录。7.7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7.8预应力张拉记录。7.9预应力孔道灌浆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单及水泥出厂合格证。7.10混凝土构件、块体标准试块强度试压报告。7.11设计要求的其它有关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制作无粘结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GB5223一85)、《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5224?5)的规定。2.1.2无粘结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建筑油脂”,其性能、产品质量指标应符合湖南省标准局1983年6月6日发布,1983年7月1日试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用润滑防锈脂技术条件”的要求。2.1.3无粘结筋包裹层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温度在190℃时,融熔指数为1.5~5范围内)。2.1.4已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北京地区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BUPC)设计与施工规作(试行)》(DBJ01-7-90)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2.5条的要求(见表4-44)。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无粘结筋钢材、涂料层、包裹层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表4-44顶次顶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涂料层(建筑油脂)外观每米用量饱满,不漏涂,厚度均匀不低于0.035kg目测每批抽样两组,每组三根1m长,每根称重后,将塑料皮剖开,用机油洗净,分别对钢丝或钢绞线及塑料套管称重,然后计算平均油脂重量,称重用天平包裹层(高压聚乙烯)外观壁厚每米重量光滑,破损率不超过3%,均匀0.8~1.2mm不低于0.03kg目测每批(以调整挤出机挤出量或牵引速度为准)抽样三组,每组3根1m长。用千分卡尺测量,测点选最薄和最厚处。每根测点不少于2处,取其平均值,然后用天平称重计算平均重量钢丝(钢绞线)力学性能复试抗拉强度不小于1570N/mm2,延伸率不小于4%(抗拉强度不小于1470N/mm2,延伸率不小于4%)检查试验报告  2.1.5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的甲型、乙型锚固系统构造、技术要求等,必须符合DBJ01-7-90第二部分第三章所提出的要求。甲型、乙型锚固系统的构造见图4-52~4-57。图4-52甲型锚固系统张拉端1椕辏?椔菽福?棾醒拱澹?椔菔┙睿?椝芰媳;ぬ淄玻?椢拚辰峤?图4-53甲型锚固系统固定端1椕澹?椔菪睿?无粘结筋图4-54乙型锚固系统张拉端(一)1椉衅?椕辏?棾醒拱澹?椔菪睿?椢拚辰峤?甲型、乙型锚具的性能及条件见表4-45。通常钢丝束配用甲型或乙型,钢绞线配用乙型。2.1.6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其技术性能详见表4-46。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2.2作业条件2.2.1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2.2.2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2.2.3锚具已经检查验收。2.2.4张拉设备已经过检定,机具已准备就绪。2.2.5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2.2.6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作、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 3.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梁、板模板支搭→非预应力下钢筋铺放、绑扎→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非预应力上钢筋铺放、绑扎→ 无粘结预应力起拱、绑扎→隐检验收→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混凝土养护→张拉→端部处理   甲、乙型锚具性能及条件表表4-45允许值检验设备及方法甲型乙型甲型乙型材料表面质量不允许有夹渣、裂纹不允许有夹渣、裂纹目测目测外形尺寸满足图纸要求满足图纸要求专用检规专用检规热处理表面硬度偏差(3%)抽样±3硬度单位± 3硬度单位洛氏硬度计测试,分别对锚杯、螺母两端面各测试3点,取其读数平均值为实测值洛氏硬度计测试,对锚杯及夹片两端各测试3点,取其读数平均值为实测值最大锚固能力不小于锚固钢筋标准抗拉强度的95%锚杯锚固强度、螺母承压强度及锚杯和螺母的螺纹连接强度符合要求,同时成束螺丝破坏吨位下,无残余变形,拧动自如锚具锚固能力符合要求,锚具螺纹强度无明显损伤每批锚具(不大于1000套)抽样最少两套,在万能机上进行试验每批锚具(不大于1000套),抽样最少两套,在万能机或用Yc张拉设备进行试验。加荷分阶段,第一阶段考验螺纹强度,加锚具效率系数:ηa=Fapu椩びαγ咦樽凹氖挡饧蘩?(kN);椩びαγ鷀玿娟惔居鞲びαΩ植募扑慵耷慷戎停?ηp椩びα畹男氏凳?.95。破断时总应变值εA不小于0.95不小于2%不小于0.95不小于2%预应力筋组装件安装在承力架上进行试验,用x-y函数记录仪绘出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ηp和εA荷要求到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5%,退出夹片,检查螺纹;第二阶段考验锚具锚固能力,加荷要求到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度的95%低周期荷载试验锚具组装件在抗震结构中,应满足循环周期荷载(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80%,下限取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40%)不小于50次不小于50次锚具组装件安装在试验支架上,进行反复加荷同左锚固后,无粘结筋能承受疲劳强度试验(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65%,应力幅度取80N/min)200万次200万次瑞士Amsler产,型号P960。疲劳试验机进行测试同左 续表允许值检验设备及方法 甲型乙型甲型乙型锚固阶段的内缩量不大于1mm不大于5mm在构件端面水平和竖向排列最小距离80mm60mm钢丝下料长度与计算下料长度误差不大于10mm同束钢丝下料长度相对误差不大于无粘结筋长度的1/5000且不大于5mm千分卡尺钢丝镦头头型圆整,不偏斜,颈部母材断面不削弱,头型尺寸:镦头直径d1=7~7.5mm,厚度h=4.8~5.3mm千分卡尺 张拉设备性能表表4-46设备名称技术性能额定压力:50N/mm2理论张拉力:20kN公称张拉力:18kN最大行程:150mm额定压力:63N/mm2额定流量:0.55L/min电动机:三相交流380V,750W储油量:4L 3.2检查修补无粘结筋:无粘结筋进场后,应及时核查筋的规格、尺寸和数量,逐根检查筋的外包裹层质量及端部配件,对配有甲锚钢丝束,应认真检查锚杯内外螺纹、镦头外形尺寸、漏镦现象等,并将定位连杆拧入锚杯内,拧入深度见表4-47。经检查无误后,可分类堆放。对包裹层破损的无粘结筋,用塑料胶条修补。3.3端模预留孔位置:在张拉端帮模外侧,按施工图所注无粘结筋位置弹线、编号和钻孔。配甲锚筋孔径为φ40,配乙锚筋孔径为φ30。 3.4承压板的安装:无粘结筋张拉端均设承压板,安装中应防止由于承压板端面倾斜造成张拉油缸与承压板互不垂直,而影响张拉正常进行。承压板垂直偏差详见4.3条。3.5铺放无粘结筋:通常无粘结筋的配置有单向和双向曲线配置两种。铺放应注意:3.5.1为保证无粘结筋的曲线矢高要求,无粘结筋应和同方向非预应力筋配置在同一水平位置(跨中和支座处)。3.5.2铺放前,应设铁马凳,以控制无粘结筋的曲率,一般每隔2m设一马凳,马凳的高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跨中处可不设马凳,直接绑扎在底筋上。3.5.3双向曲线配置时,还应注意筋的铺放顺序。由于筋的各点起伏高度不同,必然出现两向配筋交错相压。为避免铺放时穿筋,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工或电算编序。编序方法是将各向无粘结筋的交叉点处的标高(从板底至无粘结筋上皮的高度)标出,对各交叉点相应的两个标高分别进行比较,若一个方向某一筋的各点标高均分别低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相应点标高时,则此筋就可以先放置。按此规律找出铺放顺序。按此顺序,在非预应力筋底筋绑完后,将无粘结筋铺放在模板中。3.5.4无粘结筋应铺设在电线管的下面,避免无粘结筋张拉产生向下分力,导致电线管弯曲及其下面混凝土破碎。3.6端部节点安装:3.6.1甲型锚固系统张拉端安装:将塑料保护套筒轻轻打入承压板预留孔内,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流入锚杯丝扣内,而影响张拉。并按设计要求,确定锚杯预埋深度。为保证其位置正确,可通过定位连杆来实现。定位连杆长度为160mm ,二端带有丝扣,将一端拧入锚杯内(其规定拧入长度详见表4-47),顶紧杯内各钢丝镦头,另端固定在端模上。通过测量定位杆露在端模外的尺寸来核对锚杯埋入深度。在定位操作过程中,对锚杯预埋深度要做到逐根检查、核对,严格控制定位连杆的外露尺寸。连杆外露尺寸允许偏差详见表4-47,外露尺寸按图4-58进行计算。Lr=A-B-ΔL+30-C 式中Lr椧涣寺对诙四M獾某叽纾╩m);A棗连杆长度;B椧涣伺∪朊墓娑ǔざ龋?ΔL椧晃拚辰峤钫爬蠹扑闵斐ぶ担╩m);C椧欢四0宓暮穸龋╩m)。3.6.2甲型锚固系统固定端的安装:按设计要求的标高,将锚固端七孔锚板用铅丝绑在非预应力筋或附加筋上,并在其前区配置螺旋筋,以增强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钢丝镦头应与锚板贴紧、齐平,不允许有错落现象。3.6.3乙型锚固系统张拉端的安装:安装时,将无粘结筋从承压板预留孔洞穿出,其与承压板垂直区段用铅丝绑牢,束的外露长度与端模内侧平直区段长度要求见表4-47。当安装锚具凹进混凝土的张拉端时,塑料塞表面需涂油,防止与混凝土粘结。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前,须在承压板内表面位置将预应力筋外包塑料管沿周围割断,张拉时再将其拿掉。3.6.4乙型锚固系统锚固端的安装:按设计要求固定在模板内,并配置螺旋筋。采用钢绞线固定端需要散发,钢丝为七孔板镦头。3.7 绑扎:检查塑料保护套筒无损坏后。将软塑料管两端分别绑在保护套筒和无粘结筋上,并按设计要求标高将无粘结筋绑在板端非预应力筋或附加筋上,绑扎时,应保护无粘结筋与锚杯轴线重合,并垂直于承压板,以利张拉时锚杯能顺利拉出板端。3.8起拱:绑完非预应力筋后,按施工图中无粘结筋的设计编号位置,将无粘结筋理直,找正各筋曲线高度控制点下面的马凳位置进行绑牢。筋的起拱质量要求详见表4-47。3.9混凝土浇筑及振捣:3.9.1无粘结筋组装件铺放完毕后,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部门,会同设计单位联合进行隐检验收,当确认合格后,浇筑混凝土。3.9.2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马凳及防止触动描具,确保无粘结筋束型及锚具的位置准确。3.9.3张拉端及锚固端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严禁漏振,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保证其密实性,同时严禁触碰张拉端塑料套筒,避免由于套筒脱落破坏而影响张拉进行。3.10甲型锚具张拉工艺:3.10.1施工准备:张拉前拆除定位连杆、端部模板,清理现场,支搭脚手架和防护拦板。3.10.2设备安装:将张拉杆拧入锚杯内,安装千斤顶,锁紧张拉杆螺母(必须满扣)。千斤顶安装位置应与无粘结筋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承压板保持垂直。如达不到要求,可用垫板垫在支承架的端面上进行调整。3.10.3张拉:接通油泵、加压。当油压表达到5MPa时,停止加压,调整油缸位置后,继续加压,直至达到所需张拉值,关掉油泵电源,停止给油加压。然后将锚杯外扣清刷干净,拧上螺母,再次接通油泵,补拉到张拉力值,拧紧螺母。采用电动油泵加压时,要控制给油速度,一般达到控制油压的给油时间不能低于0.5min。 张拉过程中,当个别钢丝发生断裂时,可相应降低张拉值。但断裂数量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数的2%,对于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按每跨计算。3.10.4测量记录:为了校核预应力值,在张拉过程中,应分级随机记录无粘结筋的伸长值。通常每级取油压表读数,以10MPa的倍数为宜。开始张拉时,无粘结筋在塑料套管内是自由放置的,要用一定张拉力使之收紧,这样就难以测出张拉的开始点,即无粘结筋拉应力的零点,这一点在理论上是测量筋的伸长值的标记。零点的确定方法是:将千斤顶加压到10MPa,在千斤顶上记下标记,作为测量无粘结筋伸长值的起始点,见图4-59中A点,然后逐步增加压力至20MPa,直至达到要求的最后压力值,并分组记录每级加压后筋的伸长值,可得出图4-59中B、C、D点。由于在弹性范围内,伸长值与应力成正比,因此可将图4-59中各点作成一直线并延长,与横轴相交于O1点,此O1点即是所求零点,无粘结束的总伸长值应为ΔL1+ΔL2。图4-59 当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相差10%以上时,应进行分析研究。实测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以上时,应停止张拉,检查计量仪表是否有误,必要时,应重新校核及标定。实测伸长值小于计算伸长值10%以上时,应找出原因后可以继续加压或将无粘结束放松,进行第二次张拉,但张拉应力均不能超过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5%。3.10.5锚固及拆除设备:拧紧螺母后,可逐渐回油,放松无粘结筋,拆除千斤顶。操作中回油应缓慢进行,先切断电源,后搬动阀把至回油位置,然后给油将活塞退回原处,拆除千斤顶。 锚杯埋放位置误差致使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后,杯露出板端面过长(大于50mm)或过短(小于20mm)时,应采取增设螺母或连接锚杯进行锚固。3.11乙型锚具张拉工艺:3.11.1施工准备:张拉前应将板端面清理干净,剥去外露钢绞线(钢丝束)的外包塑料套管,对锚具逐个进行检查,严禁地用锈蚀锚具。并逐根测量外露无粘结筋的长度,记录下来作为张拉前的原始长度。3.11.2张拉:接通油泵、加压,当压力达到2.5MPa时,停止加压。调整千斤顶的位置,继续加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力。当干斤顶行程满足不了张拉所需伸长值时,中途可停止张拉,作临时锚固,倒回千斤顶行程,再进行第二次张拉。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张拉速度要保持一致,压力差不应超过10MPa。3.11.3顶压及拆除设备:顶压有二种方法,液压顶压和弹簧自动顶压。液压顶压是用手动泵给顶压器加压。当张拉到控制应力时,停止加压,在保持所需压力下,用手动泵给顶压器加压,压力达到30MPa时,顶压器和千斤顶同时缓慢回油,最后拆除张拉设备。采用弹簧顶压时,当张拉到要求控制应力时,即可回油,由于用弹簧顶压器进行锚固顶压,锚具内缩量较大;应采取二次张拉。第二次张拉时,必须卸去顶压设备,换上支承架,将千斤顶支承在构件上。张拉时必须使千斤顶与锚具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加压位应取设计控制应力值。采用开口式垫片,垫在锚具与承压板空隙处。3.11.4测量记录:张拉后再次测量无粘结筋外露长度减去张拉前测量的长度,所得之差为实际伸长值,用以校核计算伸长值,其偏差为+10%或-5%。3.12锚固区的防护必须有充分防锈和防火的保护措施,严防水气进入,锈蚀锚具或预应力筋。通常有两种做法:3.12.1 锚具外面外包钢筋混凝土圈梁。对甲型锚具,应先用油枪通过锚杯注油孔向塑料保护套筒内注入足够的润滑防锈油脂,待注满(油脂从另一注油孔挤出)后,方可外包钢筋混凝土。对乙型锚具,应先将外露无粘结筋切去,仅留20cm,然后将其分散弯折,再浇筑混凝土。3.12.2将锚具预先埋入混凝土构件内,待张拉后,切去多余无粘结筋(必须用砂轮锯,不得用电弧或氧乙炔焰),用环氧砂浆堵封。3.13无粘结筋张拉完毕后,应填写施加预应力表格,出操作人员签名备查。归档资料有:高强钢丝或钢绞线、锚夹具钢材出厂证明及力学性能复试报告;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锚夹具合格证明;传感器、配套油泵千斤顶标定试验单;无粘结筋张拉伸长值记录。  4.1保证项目:4.1.1制作无粘结筋的钢丝和钢绞线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GB5223?5)和《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5224?5)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4.1.2无粘结筋的涂料层、包裹层的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4.1.3无粘结预应力使用的BUPC体系的甲型锚具、乙型锚具的质量应符合(DBJ01-7-90)第二部分第三章的有关规定。见4-45。检查数量:按混凝土施工规范第六章第6.2.12条的规定抽取试件。检验方法:检查锚具出厂证明和外观检查、硬度检查、静载锚固性能检验报告。4.1.4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试压报告。4.1.5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甲型锚具不大于1mm,乙型锚具不大于5mm。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1.6钢丝镦头强度不得低于钢丝标准强度的98%,其外形尺寸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要求。检验方法: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4.2基本项目:4.2.1每束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2.2断丝和滑丝的数量应不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钢丝总根数的2%。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或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3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表4-47的要求。无粘结筋端部节点安装及束型偏差表4-47顶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端部节点承压板垂直偏差±3拧入锚杯长度甲锚定位连杆露出模板尺寸偏差不小于20+10-5量测无粘结筋张拉端外露尺寸不小于600曲线筋在张拉端模板内侧垂直承压板平直段长度不小于300间距无粘结筋控制点矢高偏差水平偏差20±5±30,目测横平竖直洞口处无粘结筋尺寸要求详图a不小于75b不小于300量测  5.1无粘结筋应按不同规格分类成捆、成盘挂牌堆放整齐。露天堆放时,需覆盖雨布,下面应加垫木,防止锚具及无粘结筋锈蚀,严禁碰撞踩压堆放成品,避免损坏塑料套管及锚具,供现场张拉使用的锚夹具,需涂油包封在室内存放,严防锈蚀。5.2无粘结筋在运输中,应轻装轻卸,严禁摔掷及锋利物品损坏无粘结筋表面及配件。吊具用钢丝绳需套胶管,避免装卸时破坏无粘结筋塑料套管,若有损坏应及时用塑料胶条修补,其缠绕搭接长度为胶条1/3宽度。 6.1无粘结筋用的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成型中每根钢丝、钢绞线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6.2无粘结筋选用时,筋长小于24m时,一般选用钢丝束;大于24rn时,以选用钢绞线为宜。6.3无粘结筋的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一般为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0%,必要时可提高到75%。为了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影响,施工时可采用超张拉法方法,但最大张拉力不应超过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5%。通常张拉方法可采用一次超张拉,即0→10%σcon,或二次张拉,0→100%σcon现放松到0,将垫板紧压后再第二次张拉0→100%σcon(σcon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6.4无粘结筋曲线配置或长度大于24m采用两端张拉法时,两台设备张拉速度应保持一致。6.5无粘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 6.6为了避免大跨度现浇梁施加预应力过程中产生柱顶附加弯距及柱支座约束的影响,梁端支座可采用滑动一铰接式钢支座,详见图4-60,待预应力筋加后,支座再与梁端埋件焊接,并用混凝土浇齐。 6.1无粘结筋用的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成型中每根钢丝、钢绞线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6.2无粘结筋选用时,筋长小于24m时,一般选用钢丝束;大于24rn时,以选用钢绞线为宜。6.3无粘结筋的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一般为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0%,必要时可提高到75%。为了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影响,施工时可采用超张拉法方法,但最大张拉力不应超过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5%。通常张拉方法可采用一次超张拉,即0→10%σcon,或二次张拉,0→100%σcon现放松到0,将垫板紧压后再第二次张拉0→100%σcon(σcon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6.4无粘结筋曲线配置或长度大于24m采用两端张拉法时,两台设备张拉速度应保持一致。6.5无粘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6.6为了避免大跨度现浇梁施加预应力过程中产生柱顶附加弯距及柱支座约束的影响,梁端支座可采用滑动一铰接式钢支座,详见图4-60,待预应力筋加后,支座再与梁端埋件焊接,并用混凝土浇齐。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程。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电焊条: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按要求施焊前经过烘焙。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设计无规定时,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焊接重要结构时宜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后,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不准混杂使用。2.1.2引弧板:用坡口连接时需用弧板,弧板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2.1.3主要机具:电焊机(交、直流)、焊把线、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焊条保温桶、钢丝刷、石棉布、测温计等。2.2作业条件2.2.1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2.2.2施焊前应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2.2.3现场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2.2.4环境温度低于0℃,对预热,后热温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 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电弧焊接(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焊缝检查 3.2钢结构电弧焊接:3.2.1平焊3.2.1.1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3.2.1.2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 3.2.1.3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3.2.1.4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3.2.1.5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3.2.1.6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3.2.1.7焊接电弧长度: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为宜。3.2.1.8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万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接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45°;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3.2.1.9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弧板,并修磨平整,不许用锤击落。3.2.1.10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3.2.2立焊:基本操作工艺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下述问题: 3.2.2.1在相同条件下,焊接电源比平焊电流小10%~15%。3.2.2.2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3mm。3.2.2.3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两焊件厚度相等,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较薄一侧的夹角。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电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3.2.2.4收弧:当焊到末尾,采用排弧法将弧坑填满,把电弧移至熔池中央停弧。严禁使弧坑甩在一边。为了防止咬肉,应压低电弧变换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由弧稍向下吹。3.2.3横焊:基本与平焊相同,焊接电流比同条件平焊的电流小10%~15%,电弧长2~4mm。焊条的角度,横焊时焊条应向下倾斜,其角度为70°~80°,防止铁水下坠。根据两焊件的厚度不同,可适当调整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为70°~90°。3.2.4仰焊:基本与立焊、横焊相同,其焊条与焊件的夹角和焊件厚度有关,焊条与焊接方向成70°~80°角,宜用小电流、短弧焊接。3.3冬期低温焊接:3.3.1在环境温度低于0℃条件下进行电弧焊时,除遵守常温焊接的有关规定外,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风力超过4级,应采取挡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3.3.2钢结构为防止焊接裂纹,应预热、预热以控制层间温度。当工作地点温度在0℃以下时,应进行工艺试验,以确定适当的预热,后热温度。 4.1保证项目4.1.1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2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4.1.3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4.1.4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4.2.2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气孔2个;气孔间距≤6倍孔径。4.2.3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注;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表5-1项允许偏差(mm)检验次Ⅰ级Ⅱ级Ⅲ级方法焊缝余高b<200.5~20.5~2.50.5~3.51对接焊缝(mm)b≥200.5~30.5~3.50~3.5用<0.1t且<0.1t且<0.1t且焊 不大于2.0不大于2.0不大于3.0焊角尺寸hf≤60~+1.5缝2角焊缝(mm)hf>60~+3量焊缝余高hf≤60~+1.5规(mm)hf>60~+3检3组合焊缝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头>t/4查焊角尺寸起重量≥50t,中级工作制吊车梁T形接头t/2且≯10注:b为焊缝宽度,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hf为焊角尺寸。 5.1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5.2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5.3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5.4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1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6.2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木允许搬动、敲击焊件。6.3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6.4 焊缝夹渣:多层施焊应层层将焊渣清除干净,操作中应运条正确,弧长适当。注意熔渣的流动方向,采用碱性焊条时,上须使熔渣留在熔渣后面。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7.2焊工合格证及编号。7.3焊接工艺试验报告。7.4焊接质量检验报告、探伤报告。7.5设计变更、洽商记录。7.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7其它技术文件。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安装用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工艺。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2.1.2高强螺栓入库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并防雨、防潮。遇有螺栓、螺母不配套,螺纹损伤时,不得使用。螺栓、螺母、垫圈有锈蚀,应抽样检查紧固轴力,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螺栓等不得被泥土、油污粘染,保持洁净、干燥状态。必须按批号,同批内配套使用,不得混放、混用。2.1.3主要机具:电动扭矩扳手及控制仪、手动扭矩扳手、手工扳手、钢丝刷、工具袋等。2.2作业条件:2.2.1 摩擦面处理:摩擦面采用喷砂、砂轮打磨等方法进行处理,摩擦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Q235钢为0.45以上,16锰钢为0.55以上)。摩擦面木允许有残留氧化铁皮,处理后的摩擦面可生成赤锈面后安装螺栓(一般露天存10d左右),用喷砂处理的摩擦面不必生锈即可安装螺栓。采用砂轮打磨时,打磨范围不小于螺栓直径的4倍,打磨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打磨后的摩擦面应无明显不平。摩擦面防止被油或油漆等污染,如污染应彻底清理干净。2.2.2检查螺栓孔的孔径尺寸,孔边有毛刺必须清除掉。2.2.3同一批号、规格的螺栓、螺母、垫圈,应配套装箱待用。2.2.4电动扳手及手动扳手应经过标定。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选择螺栓并配套→接头组装→安装临时螺栓→安装高强螺栓→ 高强螺栓紧固→检查验收3.2螺栓长度的选择:扭剪型高强螺栓的长度为螺栓头根部至螺栓梅花卡头切口处的长度。选用螺栓的长度应为紧固连接板厚度加上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的厚度,并且紧固后要露出不少于两扣螺纹的余长,一般按连接板厚加表5-2中的增加长度,并取5mm的整倍数。表5-2螺栓公称直径增加长度(mm)M1625M2030M2235M2440  3.3接头组装:3.3.1连接处的钢板或型钢应平整,板边、孔边无毛刺;接头处有翘曲、变形必须进行校正,并防止损伤摩擦面,保证摩擦面紧贴。3.3.2装配前检查摩擦面,试件的摩擦系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浮锈用钢丝刷除掉,油污、油漆清除干净。3.3.3板叠接触面间应平整,当接触有间隙时,应按规定处理,见表5-3。表5-3间隙大小处理方法1mm以下不作处理3mm以下将高出的一侧磨成1∶10斜面打磨方面应与受力方面垂直3mm以上加垫板,垫板两面摩擦面处理方法与构件相同 3.4安装临时螺栓:连接处采用临时螺栓固定,其螺栓个数为接头螺栓总数的1/3以上;并每个接头不少于两个,冲钉穿入数量不宜多于临时螺栓的30%。组装时先用冲钉对准孔位,在适当位置插入临时螺栓,用扳手拧紧。不准用高强螺栓兼作临时螺栓,以防螺纹损伤。3.5安装高强螺栓:3.5.1安装时高强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不得强行敲打。扭剪型高强螺栓的垫圈安在螺母一侧,垫圈孔有倒角的一侧应和螺母接触,不得装反(大六角头、高强螺栓的垫圈应安装在螺栓头一侧和螺母一侧,垫圈孔有倒角一侧应和螺栓头接触,不得装反)。3.5.2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不得用气割扩孔,要用绞刀绞孔,修孔时需使板层紧贴,以防铁屑进入板缝,绞孔后要用砂轮机清除孔边毛刺,并清除铁屑。 3.5.3螺栓穿入方向宜一致,穿入高强螺栓用扳手紧固后,再卸下临时螺栓,以高强螺栓替换。不得在雨天安装高强螺栓,且摩擦面应处于干燥状态。3.6高强螺栓的紧固:必须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初拧。初拧紧固到螺栓标准轴力(即设计预拉力)的60%~80%,初拧的扭矩值不得小于终拧扭矩值的30%。第二次紧固为终拧,终拧时扭剪型高强螺栓应将梅花卡头拧掉。为使螺栓群中所有螺栓均匀受力,初拧、终拧都应按一定顺序进行。3.6.1一般接头:应从螺栓群中间顺序向外侧进行紧固。3.6.2从接头刚度大的地方向不受约束的自由端进行。3.6.3从螺栓群中心向四周扩散的方式进行。初拧扳手应是可以控制扭矩的,初拧完毕的螺栓,应做好标记以供确认。为防止漏拧,当天安装的高强螺栓,当天应终拧完毕。终拧应采用专用的电动扳手,如个别作业有困难的地方,也可以采用手动扭矩扳手进行,终拧扭矩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用电动扳手时,螺栓尾部卡头拧断后即表明终拧完毕,检查外露丝扣不得少于2扣,断下来的卡头应放入工具袋内收集在一起,防止从高空坠落造成安全事故。3.7检查验收:3.7.1扭剪型高强螺栓应全部拧掉尾部梅花卡头为终拧结束,不准遗漏。3.7.2个别不能用专用扳手操作时,扭剪型高强螺栓应按大六角头高强螺栓用扭矩法施工。终拧结束后, 4.1保证项目:4.1.1高强螺栓的型式、规格和技术条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质量证明书及出厂检验报告。复验螺栓预拉力符合规定后方准使用。4.1.2 连接面的摩擦系数(抗潜移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严禁有氧化铁皮、毛刺、飞溅物、焊疤、涂料和污垢等,检查摩擦系数试件试验报告及现场试件复验报告。4.1.3初拧扭矩扳手应定期标定。高强螺栓初拧、终拧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检查标定记录及施工记录。4.2基本项目:4.2.1外观检查: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丝扣外露长度不少于2扣。4.2.2扭剪型高强螺栓尾部卡头终拧后应全部拧掉。4.2.3摩擦面间隙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检查漏拧、欠拧宜用0.3~0.5kg重的小锤逐个敲检,如发现有欠拧、漏拧应补拧;超拧应更换。检查时应将螺母回退30°~50°,再拧至原位,测定终拧扭矩值,其偏差不得大于±10%,已终拧合格的做出标记。3.7.3做好高强螺栓检查记录,经整理后归入技术档案。5.1结构防腐区段(如酸洗车间)应在连接板缝、螺头、螺母、垫圈周边涂抹防腐腻子(如过氯乙烯腻子)封闭,面层防腐处理与该区钢结构相同。5.2结构防锈区段,应在连接板缝、螺头、螺母、垫圈周边涂快干红丹漆封闭,面层防锈处理与该区钢结构相同。  6.1装配面不符合要求:表面有浮锈、油污,螺栓孔有毛刺、焊瘤等,均应清理干净。6.2连接板拼装不严:连接板变形,间隙大,应校正处理后再使用。6.3螺栓丝扣损伤:螺栓应自由穿入螺孔,不准许强行打入。6.4 扭矩不准:应定期标定扳手的扭矩值,其偏差不大于5%,严格按紧固顺序操作。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高强螺栓、螺母、垫圈组成的连续副的出厂质量证明、出厂一检验报告。7.2高强螺栓预拉力复验报告。7.3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摩擦系数)试验及复验报告。7.4扭矩扳手标定记录。7.5设计变更、洽商记录。7.5施工检查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安装工程,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施工技术。2.1材料:2.1.1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2.1.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规格、尺寸及重量应符合表5-4的规定。2.1.3大六角高强度螺母的规格、尺寸及重量应符合表5-5的规定。2.1.4高强度垫圈的规格、尺寸及重量应符合表5-6的规定。2.1.5不同等级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材料性能必须符合表5-7的规定。2.1.6不同规格的高强度螺栓的机械性能、拉力应符合表5-8的规定。2.1.7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硬度应符合表5-9的规定。2.1.8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副是由一个螺栓、二个垫圈、一个螺母组成,螺栓、螺母和垫圈应按表5-10规定配套使用。2.1.9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验收入库后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应防雨、防潮,遇有螺纹损伤或螺栓、螺母不配套时不得使用。2.1.10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存放时间过长,或有锈蚀时,应抽样检查紧固轴力,待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螺栓不得粘染泥土、油污,必须清理干净。2.2主要机具:电动扭矩扳手及控制箱、手动扭矩扳手、扭矩测量扳手、手工扳手、钢丝刷、冲子、钢结构用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规格、尺寸及重量表5-4公称尺寸121620(22)24(27)30最大12.4316.4320.5222.5224.5227.8430.84最小11.5715.5719.4821.4823.4826.1629.16e(mm)22.7829.5637.2939.5545.2050.8555.37dw(mm)19.224.931.433.338.042.846.55最大21273436414650(mm)最小20.1626.163335404549h最大7.9510.7513.4014.9015.9017.9019.75(mm)最小7.059.2511.6013.1014.1016.1017.65r(mm)最小1.01.01.51.51.52.02.0c最大0.80.80.80.80.80.80.8(mm)最小0.40.40.40.40.40.40.4z(mm)最大2.63.03.83.84.54.55.3l0(mm)25;3030;3535;4040;4545;5050;5555;60l(mm)公称最小最大3533.7536.2549.4 4038.7541.2554.24543.7546.2557.8113.05048.7551.2562.5121.3207.35553.556.;567.3127.9220.3269.36058.561.572.1136.2233.3284.9357.26563.566.576.8144.5243.6300.5375.7503.27068.571.581.6152.8256.5313.2394.2527.1658.27573.576.586.3161.2269.5328.9409.1551.0687.58078.581.5169.5282.5344.5428.6570.2716.88583.2586.75177.8295.5360.1446.1594.1740.39088.2591.75186.1308.5375.8464.7617.9769.69593.2596.75194.4321.4391.4483.2641.8799.010098.25101.75202.8334.4407.0501.7665.7828.3续表110108.25111.75219.4360.4438.3538.8713.5886.9120118.25121.75236.1386.3469.6575.9761.3945.6130128132252.7412.3500.8612.9809.11004.2140138142438.3532.1650.0856.91062.8150148152464.2563.4687.1904.71121.5160156165490.2594.6724.2952.41180.1170166174625.9761.21000.21238.7180176184657.2798.31048.01297.4190186194688.4835.41095.81356.0 200196204719.7872.41143.61414.7220216224782.2946.61239.21531.92402302441020.71334.71649.22602562641430.31766.5注:1.括号内的规格,尽可能不采用。2.虚线以上部分的螺纹长度,按l0栏内的前面数值采用(亦允许螺杆上全部制出螺纹);虚线以下部分的螺纹长度,按l0栏内的后面数值采用。3.dw的最大尺寸,等于5的实际尺寸。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的规格、尺寸及重量表5-5d(mm)121620(22)24(27)305(mm)最大最小2120.162726.1634333635414046455049h(mm)最大最小12.311.8717.116.420.719.423.622.324.222.927.626.330.729.1e(mm)dw(mm)最小22.7819.229.5624.937.2931.439.5533.345.2038.050.8542.855.3746.6c(mm)最大最小0.80.40.80.40.80.40.80.40.80.40.80.40.80.4每1000个螺母的重量(kg)≈27.6861.51118.77146.59202.67288.51374.01注:1.括号内的规格,尽可能不采用。2.dw的最大尺寸,等于5的实际尺寸。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的规格、尺寸及重量 表5-6公称直径(螺纹直径d)(mm)121620(22)24(27)30d1(mm)最大最小(公称)13.431317.431721.522123.522325.522528.522831.6231d2(mm)最大(公称)最小2523.73331.44038.44240.44745.45250.45654.1t(mm)最大最小3.32.53.32.54.33.55.34.55.34.56.35.56.35.5c(mm)最大最小1.61.21.61.22.21.82.21.82.21.82.92.52.92.5每1000个垫圈的重量(kg)≈9.0315.9629.8439.3950.7172.0981.96注:括号内的规格,尽可能不采用。不同等级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材料性能表5-7性能等级抗拉强度σbN/mm2(kgf/mm2)屈服强度σ0.2N/mm2(kgf/mm2)伸长率δ5(%)收缩率ψ(%)冲击韧性αkJ/cm2(kgf穖/cm2)不小于10.951040~1240(106~146)940(95)104259(6)8.85830~1030(85~105)660(68)124578(8) 锤子等等。2.3作业条件: 2.3.1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摩擦系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摩擦面不允许有残留氧化铁皮。2.3.2摩擦面的处理与保存时间、保存条件应与摩擦系数试件的保存时间、条件相同。2.3.3施工部位摩擦面应防止被油污和油漆等污染,如有污染必须彻底清理干净。2.3.4调整扭矩扳手。根据施工技术要求,认真调整扭矩扳手。扭矩扳手的扭矩值应不同规格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机械性能、拉力表5-8公称直径d(mm)121620(22)24(27)30公称应力截面积A5(mm2)84.3157245303353459561性能10.95拉力载荷87700~104500(16600~10700)163000~195000(16600~19800)255000~304000(26000~19800)315000~376000(32100~38300)367000~438000(37400~44600)477000~569000(48600~58000)583000~969000(59400~70900)等级8.85N(kgf)70000~86800(7140~8850)130000~162000(13300~16500)203000~252000(20700~25700)251000~312000(25600~31800)293000~364000(29900~37000)381000~473000(38800~48200)466000~578000(47500~58900) 螺栓硬度表5-9性能等级维氏硬度HV30洛氏硬度HRC 10.95312~36733~398.85249~29624~31 螺栓、螺母和垫圈的配套表5-10螺栓螺母垫圈10.9510HHRC34~458.858HHRC35~45 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施工用的扭矩扳手,其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误差应控制在±3%以内。2.3.4.1当施工采用电动扳手时,在调好档位后应用扭矩测量扳手反复校正电动扳手的扭矩力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扭矩值过高,会使高强度螺栓过拧,造成螺栓超负载运行,随着时间过长,会使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产生裂纹等隐患。当扭矩值过低时,会使高强度螺栓达不到预定紧固值,从而造成钢结构连接面摩擦系数下降,承载能力下降。2.3.4.2当施工采用手动扳手时,应每天用扭矩测量扳手检测手动扳手的紧固位置是否正常,检查手动扳手的显示信号是否灵敏,防止超拧或紧固不到位。2.3.5检查螺栓孔的孔径尺寸,孔边毛刺必须彻底清理。2.3.6将同一批号、规格的螺栓、螺母、垫圈配好套,装箱待用。2.3.7应对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操作者进行培训或技术交底,其内容如下:2.3.7.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使用特点和要求。2.3.7.2高强度螺栓的扭矩系数和摩擦系数。2.3.7.3高强度螺栓紧固工艺要点和紧固原则。 2.3.7.4高强度螺栓的储运、保管和现场施工要求。2.3.7.5高强度螺栓扭矩扳手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3.7.6高强度螺栓电动扳手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3.7.7高强度螺栓紧固后的自检自查要求和检查方法、内容。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接头组装→安装临时螺栓→安装高强螺栓→高强螺栓紧固→ 检查验收 3.2作业准备:3.2.1备好扳手、临时螺栓、过冲、钢丝刷等工具,主要应对施工扭矩的校正,就是对所用的扭矩扳手,在班前必须校正,扭矩校正后才准使用。扭矩校正应指定专人负责。3.2.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长度选择,考虑到钢构件加工时采用钢材一般均为正公差,有时材料代用又多是以大代小,以厚代薄居多,所以连接总厚度增加3~4mm的现象很多,因此,应选择好高强度螺栓长度,一般以紧固后长出2~3扣为宜,然后根据要求配好套备用。3.3接头组装:3.3.1对摩擦面进行清理,对板不平直的,应在平直达到要求以后才能组装。摩擦面不能有油漆、污泥,孔的周围不应有毛刺,应对待装摩擦面用钢丝刷清理,其刷子方向应与摩擦受力方向垂直。3.3.2遇到安装孔有问题时,不得用氧-乙炔扩孔,应用扩孔钻床扩孔,扩孔后应重新清理孔周围毛刺。 3.3.3高强度螺栓连接面板间应紧密贴实,对因板厚公差、制造偏差或安装偏差等产生的接触面间隙,应按表5-11的规定处理。接触面间隙处理表5-11项目示意图处理方法1t<1.0mm时不予处理2t=1.0~3.0mm时,将厚板一侧磨成1∶10的缓坡,使间隙小于1.0mm3t<3.0mm时加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3mm,最多不超过三层,垫板材质和摩面处理方法应与构件相同 按表5-11中的规定控制间隙,能保证连接后结构件传力均匀。3.4安装临时螺栓:3.4.1钢构件组装时应先安装临时螺栓,临时安装螺栓不能用高强度螺栓代替,临时安装螺栓的数量一般应占连接板组孔群中的1/3,不能少于2个。3.4.2少量孔位不正,位移量又较少时,可以用冲钉打入定位,然后再上安装螺栓。3.4.3板上孔位不正,位移较大时应用绞刀扩孔。3.4.4个别孔位位移较大时,应补焊后重新打孔。3.4.5不得用冲子边校正孔位边穿入高强度螺栓。3.4.6安装螺栓达到30%时,可以将安装螺栓拧紧定位。3.5安装高强度螺栓:3.5.1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严禁用锤子将高强度螺栓强行打入孔内。3.5.2高强度螺栓的穿入方向应该一致,局部受结构阻碍时可以除外。 3.5.3不得在下雨天安装高强度螺栓。3.5.4高强度螺栓垫圈位置应该一致,安装时应注意垫圈正、反面方向。3.5.5高强度螺栓在检孔内不得受剪,应及时拧紧。3.6高强度螺栓的紧固:3.6.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全部安装就位后,可以开始紧固。紧固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即初拧和终拧。应将全部高强度螺栓进行初拧,初拧扭矩应为标准轴力的60%~80%,具体还要根据钢板厚度、螺栓间距等情况适当掌握。若钢板厚度较大,螺栓布置间距较大时,初拧轴力应大一些为好。3.6.2初拧紧固顺序,根据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紧固顺序规定,一般应从接头刚度大的地方向不受拘束的自由端顺序进行;或者从栓群中心向四周扩散方向进行。这是因为连接钢板翘曲不牢时,如从两端向中间紧固,有可能使拼接板中间鼓起而不能密贴,从而失去了部分摩擦传力作用。3.6.3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初拧应做好标记,防止漏拧。一般初拧后标记用一种颜色,终拧结束后用一种颜色,加以区别。图5-1,是高强度螺栓初拌和终拧的标记。图5-1高强度螺栓初、终拧3.6.4为了防止高强度螺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使扭矩系数发生变化,故一般初拧、终拧应该在同一天内完成。3.6.5凡是结构原因,使个别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穿入方向不能一致,当拧紧螺栓时,只准在螺母上施加扭矩,不准在螺杆上施加扭矩,防止扭矩系数发生变化。3.7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检查验收3.7.1 施工操作中的工艺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施工工艺是否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具体工艺检查内容有以下几项:3.7.1.1是否用临时螺栓安装,临时螺栓数量是否达到1/3以上。3.7.1.2高强螺栓的进入是否自由进入,严禁用锤强行打入。3.7.1.3高强度螺栓紧固顺序正确与否,紧固方法是否正确。3.7.1.4抽检测定扭矩扳手的扭矩值,是否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3.7.1.5检查连接面钢板的清理情况,保证摩擦面的质量可靠。3.7.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质量检查。3.7.2.1用0.3kg小锤敲击法,对高强螺栓进行普查,防止漏拧。3.7.2.2进行扭矩检查,抽查每个节点螺栓数的10%。但不少于一个。检查时先在螺栓端面和螺母上画一直线,然后将螺母拧松约60°,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扭紧,使两线重合,测得此时的扭矩应在0.9Tch~1.1Tch可为合格。Tch按下式计算:Tch=K×P×d式中Tch棗检查扭矩(N·m);K棗扭矩系数;P棗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d棗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如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应再扩大检查10%,如仍有不合格者,则整个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应重新拧紧。扭矩检查应在螺栓终拧1h以后,24h之前完成。3.7.2.3用塞尺检查连接板之间间隙,当间隙超过1mm的,必须要重新处理。3.7.2.4检查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穿入方向是否一致,检查垫圈方向是否正确。4.1保证项目: 4.1.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的规格和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的规定。检验方法:逐批检查质量证明书和出厂检验报告。检验内容有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螺母、垫圈的材料性能等级必须符合GB3633一83规定。4.1.2高强度螺栓连接面的抗滑移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构件加工单位的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检查施工现场抗滑移系数的复验报告。施工现场的试件应与钢构件摩擦面同时生产,同环境条件下保存,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摩擦系数试件一般做三组,取其平均值。4.1.3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应进行扭矩系数复验,其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扭矩系数复验报告,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4.1.4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摩擦面的表面应平整,不得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和不需要有的涂料等。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1.5紧固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所采用的扭矩扳手应定期标定,螺栓初拧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5)的规定后,方可进行终拧。检验方法,检查扭矩扳手标定记录和螺栓施工记录。4.1.6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得强行敲打。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 4.2.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合格螺栓穿入方向基本一致,外露长度不应少于2扣。优良螺栓穿入方向一致,外露长度不应少于2扣,露长均匀。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5%,但不少于10个节点。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扭矩法施工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终拧质量:合格:螺栓的终拧扭矩经检查初拧或更换螺栓后,符合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5)的规定。优良:螺栓的终拧扭矩经检查一次即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50205?5)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10%,但不应少于10个节点;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但不应少于2个。当发现终拧扭矩不符合上述现行国家标准时,应扩大抽查该节点螺栓数的20%,当仍有不合格时,应将该节点内螺栓全数检查;当仍有不合格时,应扩大抽查节点数的20%;当仍有不合格时、应对全部节点进行检查。5.1已经终拧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应作好标记。5.2已经终拌的节点和摩擦面应保持清洁整齐,防止油、尘土污染。5.3已经终拌的节点应避免过大的局部撞击和氧-乙炔烘烤。6.1高强度螺栓的安装施工应避免在雨雪天气进行,以免影响施工质量。6.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到应该当天使用当天从库房中领出,最好用多少领多少,当天未用完的高强度螺栓不能堆放在露天,应该如数退回库房,以备第二天继续使用。6.3高强度螺栓在安装过程中如需要扩孔时,一定要注意防止金属碎屑夹在摩擦面之间,一定要清理干净后才能安装。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的出厂合格证。7.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的复验证明。7.3高强度螺栓的初拧、终拧扭矩值。7.4施工用扭矩扳手的检查记录。7.5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型钢钢屋架制作工程。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材:按设计图纸使用Q235钢或16锰钢,钢材应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2.1.2连接材料:焊条、螺栓等连接材料均应有质量证明书并符合设计要求。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锈蚀、碰伤或混批的高强螺栓不得使用。2.1.3涂料:防腐油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2.1.4主要机具:剪切机、型钢矫正机、钢板轧平机、钻床、电钻、扩孔钻;电焊、气焊、电弧气刨设备;钢板平台;喷砂、喷漆设备等。工具:钢尺、角尺、卡尺、划针、划线规、大锤、凿子、样冲、撬杠、扳手、调直器、夹紧器、钻子、千斤顶等。2.2作业条件:2.2.1制作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绘制钢结构施工详图,图纸修改时应与设计单位办理洽商手续。2.2.2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详图的要求编制制造工艺文件(工艺规程)。2.2.3制作、安装、检查、验收所用钢尺,其精度应一致,并经法定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取得证明。  3.1工艺流程:加工准备及下料→零件加工→小装配(小拼)→总装配(总拼)→屋架焊接→ 支撑连接板,檩条、支座角钢装配、焊接→成品检验→除锈、油漆、编号 3.2加工准备及下料:3.2.1放样:按照施工图放样,放样和号料时要预留焊接收缩量和加工余量,经检验人员复验后办理预检手续。3.2.2根据放样作样板(样杆)。3.2.3钢材矫正:钢材下料前必须先进行矫正,矫正后的偏差值不应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以保证下料的质量。3.2.4屋架上、不弦下料时不号孔,其余零件都应号孔;热加工的型钢先热加工,待冷却后再号孔。3.3零件加工:3.3.1切割:氧气切割前钢材切割区域内的铁锈、污物应清理干净。切割后断口边缘熔瘤、飞溅物应清除。机械剪切面不得有裂纹及大于lmm的缺楞,并应清除毛制。3.3.2焊接:上、下弦型钢需接长时,先焊接头并矫直。采用型钢接头时,为使接头型钢与杆件型钢紧贴,应按设计要求铲去楞角。对接焊缝应在焊缝的两端焊上引弧板,其材质和波口型式与焊件相同,焊后气割切除并磨平。3.3.3 钻孔:屋架端部基座板的螺栓孔应用钢模钻孔,以保证螺栓孔位置、尺寸准确。腹杆及连接板上的螺栓孔可采用一般划线法钻孔。3.4小装配(小拼):屋架端部T形基座、天窗架支承板预先拼焊组成部件,经矫正后再拼装到屋架上。部件焊接时为防止变形,宜采用成对背靠背,用夹具夹紧再进行焊接。3.5总装配(总拼):3.5.1将实样放在装配台上,按照施工图及工艺要求起拱并预留焊接收缩量。装配平台应具有一定的刚度,不得发生变形,影响装配精度。3.5.2按照实样将上弦、下弦、腹杆等定位角钢搭焊在装配台上。3.5.3把上、下弦垫板及节点连接板放在实样上,对号入座,然后将上、下弦放在连接板上,使其紧靠定位角钢。半片屋架杆件全部摆好后,按照施工图核对无误,即可定位点焊。3.5.4点焊好的半片屋架翻转180°,以这半片屋架作模胎复制装配屋架。3.5.5在半片屋架模胎上放垫板、连接板及基座板。基座板及屋架天窗支座、中间竖杆应用带孔的定位板用螺栓固定,以保证构件尺寸的准确。3.5.6将上、下弦及腹杆放在连接板及垫板上,用夹具夹紧,进行定位点焊。3.5.7将模胎上已点焊好的半片屋架翻转180°,即可将另一面上、下弦和腹杆放在连接板和垫板上,使型钢背对齐用夹具夹紧,进行定位点焊,点焊完毕整榀屋架总装配即完成,其余屋架的装配均按上述顺序重复进行。3.6屋架焊接:3.6.1焊工必须有岗位合格证。安排焊工所担任的焊接工作应与焊工的技术水平相适应。3.6.2焊接前应复查组装质量和焊缝区的处理情况,修整后方能施焊。3.6.3 焊接顺序:先焊上、下弦连接板外侧焊缝,后焊上、下弦连接板内侧焊缝,再焊连接板与腹杆焊缝;最后焊腹杆、上弦、下弦之间的垫板。屋架一面全部焊完后翻转,进行另一面焊接,其焊接顺序相同。3.7支撑连接板、檩条支座角钢的装配,焊接:用样杆划出支撑连接板的位置,将支撑连接板对准位置装配并定位点焊。用样杆同样划出角钢位置,并将装配处的焊缝铲平,将檩条支座角钢放在装配位置上并定位点焊。全部装配完毕,即开始焊接檩条支座角钢、支撑连接板。焊完后,应清除熔渣及飞溅物。在工艺规定的焊缝及部位上,打上焊工钢印代号。3.8成品检验:3.8.1焊接全部完成,焊缝冷却24h之后,全部做外观检查并做出记录。Ⅰ、Ⅱ级焊缝应作超声波探伤。3.8.2用高强螺栓连接时,须将构件摩擦面进行喷砂处理,并做六组试件,其中三组出厂时发至安装地点,供复验摩擦系数使用。3.8.3按照施工图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对成品外形几何尺寸进行检查验收,逐榀屋架做好记录。3.9除锈、油漆、编号:3.9.1成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除锈,除锈合格后进行油漆。3.9.2涂料及漆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以肢型钢内侧的油漆不得漏涂。3.9.3在构件指定的位置上标注构件编号。 4.1保证项目:4.1.1钢屋架制作进行评定前,先进行焊接及螺栓连接质量评定,符合标准规定后方可进行。4.1.2钢材的品种、规格、型号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钢材切割面必须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lmm的缺楞。4.2基本项目:4.2.1构件外观表面无明显的凹面和损伤,划痕深度不大于0.5mm。焊疤、飞溅物、毛刺应清理干净。4.2.2螺栓孔光滑,无毛刺,孔壁垂直度偏差不大于板厚的2%,孔圆度偏差不大于1%。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2。表5-1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屋架最外端两个孔或两端L≤24m+3-7支承面最外侧距离L>24m+5-10用钢尺检查2屋架跨中高度±10设计未要求起拱+10-5设计要求起拱±L/5000用拉线、钢尺检查4相邻节间弦杆的弯曲L/10005固定檩条的连接件间距±56支承面到第一个安装孔距±17节点杆件轴线交点错位3划线后,用钢尺检查注:L为屋架长度;l为弦杆在相邻节点间距离。5.1堆放构件时,地面必须垫平,避免支点受力不均。屋架吊点、支点应合理;宜立放,以防止由于侧面刚度差而产生下挠或扭曲。5.2钢结构构件应涂防锈底漆,编号不得损坏。6.1 构件运输、堆放变形:运输、堆放时,垫点不合理,上、下垫木不在一条垂直线上,或由于场地沉陷等原因造成变形。如发生变形,应根据情况采用千斤顶、氧-乙炔火焰加热或用其它工具矫正。6.2构件扭曲:拼装时节点处型钢不吻合,连接处型钢与节点板间缝隙大于3mm,应予矫正,拼装时用夹具夹紧。长构件应拉通线,符合要求后再定位焊固定。长构件翻身时由于刚度不足有可能产生变形,这时应事先进行临时加固。6.3起拱不符合要求:钢屋架拼装时,应严格检查拼装点角度,采取措施消除焊接收缩量的影响,并加以控制,避免产生累计误差。6.4焊接变形:应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及焊接工艺(包括焊接电流、速度、方向等)或采用夹具、胎具将构件固定,然后再进行焊接,以防止焊接后翘曲变形。6.5跨度不准:制作、吊装、检查应用统一精度的钢尺。严格检查构件制作尺寸,不允许超过允许偏差。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材、连接材料、和涂装材料的质量证明、试验报告。7.2钢构件出厂合格证。7.3主要构件验收记录。7.4设计变更及技术处理洽商记录。7.5焊缝超声波探伤报告、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涂层检测记录。7.6构件发运及包装清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型钢钢屋架安装工程。 2.1材料、半成品及主要机具:2.1.1钢构件:钢构件型号、制作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应有出厂合格证并应附有技术文件。2.1.2 连接材料:焊条、螺栓等连接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并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2.1.3涂料:防锈涂料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2.1.4其它材料:各种规格垫铁等。2.1.5主要机具:吊装机械、吊装索具、电焊机、焊钳、焊把线、垫木、垫铁、扳手、撬根、扭矩扳手、手持电砂轮、电钻等。2.2作业条件:2.2.1按构件明细表,核对进场构件的数量,查验出厂合格证及有关技术资料。2.2.2检查构件在装卸、运输及堆放中有无损坏或变形。损坏和变形的构件应予矫正或重新加工。被碰损的防锈涂料应补涂,并再次检查办理验收手续。2.2.3对构件的外形几何尺寸、制孔、组装、焊接、摩擦面等进行检查,做出记录。2.2.4钢结构构件应按安装顺序成套供应,现场堆放场地能满足现场拼装及顺序安装的需要。屋架分片出厂,在现场组拼应准备拼装工作台。2.2.5构件分类堆放,刚度较大的构件可以铺垫木水平堆放。多层叠放时垫木应在一条垂线上。屋架宜立放,紧靠立柱,绑扎牢固。2.2.6编制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批后,并向队组交底。2.2.7检查安装支座及预埋件,取得经总包确认合格的验收资料。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屋架组拼→屋架安装→连接与固定→检查、验收→除锈、刷涂料 3.2安装准备: 3.2.1复验安装定位所用的轴线控制点和测量标高使用的水准点。3.2.2放出标高控制线和屋架轴线的吊装辅助线。3.2.3复验屋架支座及支撑系统的预埋件,其轴线、标高、水平度、预埋螺栓位置及露出长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3.2.4检查吊装机械及吊具,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3.2.5屋架腹杆设计为拉杆,但吊装时由于吊点位置使其受力改变为压杆时,为防止构件变形、失稳,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在平行于屋架上、下弦方向采用钢管、方木或其它临时加固措施。3.2.6测量用钢尺应与钢结构制造用的钢尺校对,并取得计量法定单位检定证明。3.3屋架组拼:屋架分片运至现场组装时,拼装平台应平整。组拼时应保证屋架总长及起拱尺寸的要求。焊接时焊完一面检查合格后,再翻身焊另一面,做好施工记录。经验收后方准吊装。屋架及天窗架也可以在地面上组装好一次吊装,但要临时加固,以保证吊装时有足够的刚度。3.4屋架安装:3.4.1吊点必须设在屋架三汇交节点上。屋架起吊时离地50cm时暂停,检查无误后再继续起吊。3.4.2安装第一榀屋架时,在松开吊钩前初步校正;对准屋架支座中心线或定位轴线就位,调整屋架垂直度,并检查屋架测向弯曲,将屋架临时固定。3.4.3第二榀屋架同样方法吊装就位好后,不要松钩,用杉篙或方木临时与第一榀屋架固定,跟着安装支撑系统及部分檩条,最后校正固定,务使第一榀屋架与第二榀屋架形成一个具有空间刚度和稳定的整体。 3.4.4从第三榀屋架开始,在屋脊点及上弦中点装上檀条即可将屋架固定,同时将屋架校正好。3.5构件连接与固定:3.5.1构件安装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节点,需检查连接节点,合格后方能进行焊接或紧固。3.5.2安装螺栓孔不允许用气割扩孔,永久性螺栓不得垫两个以上垫圈,螺栓外露丝扣长度不少于2~3扣。3.5.3安装定位焊缝不需承受荷载时,焊缝厚度不少于设计焊缝厚度的2/3,且不大于8mm,焊缝长度不宜小于25mm,位置应在焊道内。安装焊缝全数外观检查,主要的焊缝应按设计要求用超声波探伤检查内在质量。上述检查均需做出记录。3.5.4焊接及高强螺栓连接操作工艺详见该项工艺标准。3.5.5屋架支座、支撑系统的构造做法需认真检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零配件不得遗漏。3.6检查验收:3.6.1屋架安装后首先检查现场连接部位的质量。3.6.2屋架安装质量主要检查屋架跨中对两支座中心竖向面的不垂直度;屋架受压弦杆对屋架竖向面的侧面弯曲,必须保证上述偏差不超过允许偏差,以保证屋架符合设计受力状态及整体稳定要求。3.6.3屋架支座的标高、轴线位移、跨中挠度,经测量做出记录。3.7除锈、涂料:3.7.1连接处焊缝无焊渣、油污,除锈合格后方可涂刷涂料。3.7.2涂层干漆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保证项目: 4.1.1钢结构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应在该工程焊接或螺栓连接经质量检验评定符合标准后进行。4.1.2构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构件出厂合格证及附件。由于运输、堆放和吊装造成的构件变形必须矫正。4.1.3支座位置、做法正确,接触面平稳牢固。4.2基本项目:4.2.1构件有标记;中心线和标高基准点完备清楚。4.2.2结构表面干净,无焊疤、油污和泥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3。表5-1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屋架弦杆在相邻节点间平直度l/1000且不大于5用拉线和钢尺检查2檩条间距±5用钢尺检查3垂直度h/250且不大于15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4侧向弯曲L/1000且不大于10用拉线和钢尺检查注:h为屋架高度,L为屋架长度,l为弦杆在相邻节点间的距离。5.1安装屋面板时,应缓慢下落,不得碰撞已安装好的钢屋架,天窗架等钢构件。5.2吊装损坏的涂层应补涂,以保证漆膜厚度符合规定的要求。6.1螺栓孔眼不对:不得任意扩孔或改为焊接,安装时发现上述问题,应报告技术负责人,经与设计单位洽商后,按要求进行处理。6.2现场焊接质量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焊工必须有上岗合格证,并应编号,焊接部位按编号做检查记录,全部焊缝经外观检查,凡达不到要求的部位,补焊后应复验。6.3 不使用安装螺栓,直接安装高强螺栓;安装时必须按规范要求先使用安装螺栓临时固定,调整紧固后,再安装高强螺栓并替换。6.4屋架支座连接构造不符合设计要求:钢屋架安装完进行最后全面检查验收时,如支座构造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办理验收手续。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结构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洽商记录。7.2安装所用钢材、连接材料和涂料等材料质量证明书或试验、复验报告。7.3安装过程中形成的工程技术有关的文件。7.4焊接质量检验报告。7.5结构安装检测记录及安装质量评定资料。7.6钢结构安装后涂装检测资料。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焊接球节点、焊接钢板节点的钢网架结构地面拼装工程。2.1材料:2.1.1钢网架拼装的钢材与连接材料、高强度螺栓、焊条等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2.1.2螺栓球、空心焊接球、加助焊接球、锥头、套筒、封板、网架杆件、焊接钢板节点等半成品,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应的国家标准的规定。2.1.2.1制造钢结构网架用的螺栓球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相应材料的技术条件和标准。螺栓球严禁有过烧、裂纹及付种隐患,成品球必须对最大的螺孔进行抗拉强度检验。螺栓球的质量要求以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14的规定。螺栓球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5-14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D≤120+2.0-1.0 D>120+3.0-1.5D≤1201.5D>1202.53螺栓球螺孔端面与球心距±0.20用游标卡尺、测量芯棒、高度尺检查同一轴线上两螺D≤1200.20孔端面平行度D>1200.305相邻两螺孔轴线间夹角±30′用测量芯棒、高度尺、分度头检查6螺孔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0.5%r用百分表注:r为螺孔端面半径。 2.1.2.2拼装用高强度螺栓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相应的技术标准。钢网架结构用高强度螺栓必须采用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规定的性能等级8.8S或10.9S,并应按相应等级要求来检查。检查高强度螺栓出厂合格证,检查试验报告,检查复验报告。在拼装前还应对每根高强度螺栓进行表面硬度试验,严禁有裂纹和损伤。高强度螺栓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15的规定。高强度螺栓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5-15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螺纹长度(t椔菥?+2t02螺栓长度+2t-0.8t3槽深±0.2用钢尺、游标卡尺检查4键槽直线度<0.25位置度<0.5  2.1.2.3拼装用的焊接球材料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焊接用的焊条、焊剂、焊丝、保护气体等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规定。焊接球应有出厂合格证和钢球承载力检验报告。拼装用焊接球应符合表5-16的规定。焊接球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5-1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球焊缝高度与球外表面平齐±0.5用焊缝量规,沿焊缝周长等分取8个点检查2球直径D≤1.5±1.5用卡钳及游标卡尺检查,每个球量测各向三个3球直径D>300±2.5数值4球的圆度D≤300≤1.5用卡钳及游标卡尺检查,每个球测三对,每对互5球的圆度D>300≤2.5成90°,以三对直径差的平均值计6两个半球对口错边量≤1.0用套模及游标卡尺检查,每球取最大错边处一点 2.1.2.4钢网架拼装封板、锥头、套筒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封板、锥头、套筒外观木得有裂纹、过烧及氧化皮。封板、锥头、套筒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17的规定。封板、锥头、套筒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5?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封板、锥头孔径+0.52封板、锥头底板厚度+0.5-0.2 3封板、锥头底板二面平行度0.1用百分表、V形块检查4封板、锥头孔与钢管安装台阶同轴度0.2用百分表、V形块检查5锥头壁厚+0.20用游标卡尺检查6套筒内孔与外接圆同轴度0.5用游标卡尺、百分表、测量芯棒检查7套筒长度±0.2用游标卡尺检查8套筒两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0.5%r9套筒两端面的平行度0.3注:1.封板、锥头、套筒应分别进行检验评定。2.r为套筒的外接圆半径。 2.1.2.5钢网架拼装焊接用钢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应的技术标准。焊接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相应的技术标准。钢板节点的拼装焊缝应达到设计要求。其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18的规定。钢板节点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5-1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节点板长度及宽度±2.0mm用钢板尺检查2节点板厚度±0.5mm用游标卡尺检查3十字节点板间夹角±20′4十字节点板与盖板间夹角±20′ 2.1.2.6 钢网架拼装用杆件的钢材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相应的技术标准。钢管杆件与封板、锥头的连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焊缝质量标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二级质量标准。钢管杆件与封板或锥头的焊缝应进行强度检验,其承载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钢管杆件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19的规定。杆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5-19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角钢杆件制作长度±2用钢尺检查2焊接球网架钢管杆件制作长度±13螺栓球网架钢管杆件成品长度±14杆件轴线不平直度L/1000且≯55封板或锥头与钢管轴线垂直度0.5%r注:L一杆件长度,r一封板或锥头底半径。 2.2主要机具电焊机、氧-乙炔设备、砂轮锯、钢管切割机床、钢卷尺、钢板尺、游标卡尺、测厚仪、超声波探伤仪、磁力探伤仪、铁锤、钢丝刷、卡钳、百分表等检测仪器。2.3作业条件:2.3.1拼装焊工必须有焊接考试合格证,有相应焊接材料与焊接工位的资格证明。2.3.2拼装前应对拼装场地做好安全设施、防火设施。拼装前应对拼装胎位进行检测,防止胎位移动和变形。拼装胎位应留出恰当的焊接变形余量,防止拼装杆件变形,角度变形。2.3.3拼装前杆件尺寸、坡口角度以及焊缝间隙应符合规定。2.3.4熟悉图纸,编制好拼装工艺,做好技术交底。2.3.5 拼装前,对拼装用的高强螺栓应逐个进行硬度试验,达到标准值才能进行拼装。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球加工及检验→杆加工及检验→小拼单元→中拼单元→ 焊接→拼装单元验收 3.2作业准备:3.2.1螺栓球加工时的机具、夹具调整,角度的确定、机具的准备。3.2.2焊接球加工时;加热炉的准备,焊接球压床的调整,工具、夹具的准备。3.2.3焊接球半圆脸架的制作与安装。3.2.4焊接设备的选择与焊接参数的设定,采用自动焊时,自动焊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氧-乙炔设备的安装。3.2.5拼装用高强度螺栓在拼装前应逐条加以保护,防止小拼时飞贱影响到螺纹。3.2.6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烤与保温,焊材保温烘烤应有专门烤箱。3.3球加工及检验:3.3.1球材下料尺寸控制。并应放出适当余量。3.3.2螺栓球的划线与加工,经铣平面、分角度、钻孔、攻丝、检验等。3.3.3焊接球材加热到600~900℃之间的适当温度,加热应均匀一致,加热炉最好是煤气炉加热。3.3.4 加热后的钢材放到半圆胎架内,逐步压制成半圆形球,压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压薄区与压薄量,采取措施是加热均匀,压制时氧化铁皮应及时清理,半圆球在胎位内能变换位置。3.3.5半圆球出胎冷却后,对半圆球用样板修正弧度,然后切割半圆球的平面,注意按半径切割,但应留出拼圆余量。3.3.6半圆球修正、切割以后应该打坡口,坡口角度与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3.3.7加肋半圆球与空心焊接球受力情况不同,故对钢网架重要节点一般均安排加肋焊接球,加肋形式有多种,有加单助的,还有垂直双肋球等等,所以圆球拼装前,还应加肋、焊接。注意加肋高度不应超出圆周半径,以免影响拼装。3.3.8球拼装时,应有胎位,保证拼装质量,球的拼装应保持球的拼装直径尺寸、球的圆度一致。3.3.9拼好的球放在焊接胎架上,两边各打一小孔固定圆球,并能随着机床慢慢旋转,旋转一圈,调整焊道,调整焊丝高度,调整各项焊接参数,然后用半自动埋弧焊机(也可以用气体保护焊机)对圆球进行多层多道焊接,直至焊道焊平为止,不要余高。3.3.10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在24h时之后对钢球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3.4杆加工及检验:3.4.1钢管杆件下料前的质量检验:外观尺寸、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杆件下料应考虑到拼装后的长度变化。尤其是作传球的杆件尺寸更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球的偏差带来杆件尺寸的细微变化,季节变化带来杆的偏差。因此杆件下料应慎重调整尺寸,防止下料以后带来批量性误差。3.4.2杆件下料后应检查是否弯曲,如有弯曲应加以校正。杆件下料后应开坡口,焊接球杆件壁厚在5mm以下,可不开坡口。螺栓球杆件必须开坡口。3.4.3 钢管杆件与封板拼装要求:杆件与封板拼装必须有定位胎具,保证拼装杆件长度一致性。杆件与封板定位后点固,检查焊道深度与宽度,杆件与封板双边应各开30°坡口,并有2~5mm间隙,保证封板焊接质量。封板焊接应在旋转焊接支架上进行,焊缝应焊透、饱满、均匀一致,不咬肉。3.4.4钢管杆件与锥头拼装要求:杆件与锥头拼装必须有定位胎具,保持拼装杆件长度一致,杆件与锥头定位点固后,检查焊道宽度与深度,杆件与锥头应双边各开30°坡口,并有2~5mm间隙,保证焊缝焊透。锥头焊接应在旋转焊接支架上进行,焊缝应焊透、饱满、均匀一致,不咬肉。3.4.5螺栓球网架用杆件在小拼前应将相应的高强度螺栓埋入,埋入前对高强度螺栓逐条进行硬度试验和外观质量检查,有疑义的高强度螺栓不能埋入。3.4.6杆件焊接时会对已埋入的高强度螺栓产生损伤,如打火、飞溅等现象,所以在钢杆件拼装和焊接前,应对埋入的高强度螺栓作好保护,防止通电打火起弧,防止飞溅溅入丝扣,故一般在埋入后即加上包裹加以保护。3.4.7钢网架杆件成品保护:钢杆件应涂刷防锈漆,高强度螺栓应加以保护,防止锈蚀,同一品种、规格的钢杆件应码放整齐。3.5钢网架小拼单元:钢网架小拼单元一般是指焊接球网架的拼装。螺栓球网架在杆件拼装、支座拼装之后即可以安装,不进行小拼单元。3.5.1钢网架小拼前应对已拼装的钢球分别进行强度试验,符合规定后才能开始小拼。3.5.2对小拼场地清理,针对小拼单元的尺寸,形态位置进行放样、划线。根据编制好的小拼方案制作拼装胎位,拼装胎位的设计要考虑到装配方便和脱胎方便。3.5.3对拼装胎位焊接,防止变形,复验各部拼装尺寸。3.5.4焊接球网架有加衬管和不加衬管两种,凡需加衬管的部位,应备好衬管,先在球上定位点固。 3.5.5钢网架焊接球小拼形式:3.5.5.1一球一杆型是最简单的形式,应注意小拼尺寸和焊接质量。3.5.5.2二球一杆型,拼装焊接后应防止杆件变形。3.5.5.3一球三杆型,拼装后应注意保持半成品的角度和尺寸,防止焊接变形。3.5.5.4一球四杆型,拼装后应注意焊接变形,防止码放时变形,一般应在支腿间加临时连杆,保持角度与尺寸。3.5.6焊接球网架小拼后应焊接牢固,焊缝饱满、焊透,焊坡均匀一致。焊缝经外观检查后,还需进行超声波检查。3.5.7小拼单元的尺寸检查应符合以厂规定:小拼单元为单锥体时:弦杆长、锥体高为±2.0mm;上弦对角线长度为±3.0mm;下弦节点中心偏移为2.0mm;小拼单元如不是单锥体,其节点中心允许偏移为2.0mm。焊接球节点与钢管中心允许偏移为1.0mm。3.6焊接球网架中拼单元:3.6.1在焊接球网架施工中还可以采用地面中拼,到高空合拢的拼装形式,这种拼装形式可以分为:条形中拼、块形中拼、立体单元中饼等形式。3.6.2控制中拼单元的尺寸和变形,中拼单元拼装后应具有足够刚度,并保证自身的几何不变性,否则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3.6.3为保证网架顺利拼装,在条与条,或块与块合拢处,可采用安装螺栓等措施。3.6.4搭设中拼支架时,支架上的支撑点的位置应设在下弦节点处。支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必要时可以试压,以确保安全可靠。还应防止支架下沉。3.6.5网架中拼单元宜减少中间运输。如需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网架变形。 3.7钢网架拼装焊接:3.7.1焊接球网架拼装前应编制好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焊接工艺内容有电流、电压、运条方法、焊接层数和道数、焊缝坡口、间隙等内容,是保证焊缝质量的关键:焊接顺序是指拼装各行点之间的焊接,以控制构件的变形量。3.7.2钢网架焊接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所以网架拼装焊工必须具有全位置焊工考试合格证,即具有平、立、横、仰工位的考试合格证,方能上岗。3.7.3拼装焊接用焊材应经过烘烤、保温,以保证焊接材料的使用性能。3.7.4钢网架施焊操作:3.7.4.1钢管与钢球焊接是钢网架的主要焊缝。起弧应在钢管底部中心线左侧20~30mm处,引弧应在焊道内引弧,防止烧伤母材。3.7.4.2引弧后向右边运条焊接,运条方法采用斜锯齿形手法,防止铁水流失和咬肉,采用斜锯齿形手法时,应防止熔渣倒流。3.7.4.3当焊条焊至1/4圆处,需逐步改变运条手法,可改为月牙形运条手法,当接近上部时,应采用反向的斜锯齿形运条,防止咬肉。3.7.4.4焊缝收弧应在焊缝超过中心线20~30mm处熄弧,不必完全填满弧坑。3.7.4.5接着焊接钢管另外半部,从焊缝中心线右侧20~30mm处引弧焊接,向左运条,采用锯齿形运条法,逐步向左向上焊接,直到近1/4圆处改为月牙形运条,当焊到上部时,再采用符合规定后才能开始小拼。反向锯齿形运条,使焊缝成型美观、饱满。3.7.4.6收弧。当焊条逐步焊到上半部时,此时是爬坡焊,当到钢管上部时已成平焊,这时焊条还应继续焊过中心线20~30mm,覆盖上一道焊缝,直到填满弧坑为止。3.7.4.7 当采用多道焊,或焊道坡口尚未填满时,应清理焊道焊渣后,按上述顺序继续焊接,直至达到焊缝规定的尺寸为止。3.8拼装单元验收:3.8.1拼装单元网架应检查网架长度尺寸、宽度尺寸、对角线尺寸、网架长度尺寸,应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3.8.2检查焊接球的质量,以及试验报告。3.8.3检查杆件质量与杆件抗拉承载试验报告。3.8.4检查高强度螺栓的硬度试验值,检查高强度螺栓的试验报告。3.8.5检查拼装单元的焊接质量、焊缝外观质量,主要是防止咬肉,咬肉深度不能超过0.5mm;焊缝24h4.1保证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4.1.1钢材的品种、型号、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钢材质量证明书或复验报告。钢材规格用钢尺或卡尺检查。4.1.2焊接球、螺栓球、节点板以及高强度螺栓、锥头、封板、套筒和杆件等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4.1.3对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跨度40m及以上的公共建筑网架结构,以及对质量有疑议时,应在现场进行下列项目的复验;4.1.3.1对焊接球节点应按设计采用的钢管与球焊接成试件,进行单向轴心受拉和受压的承载力试验。4.1.3.2螺栓球节点应对成品球最大螺栓孔的螺纹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其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复验报告。4.1.4焊接球拼装前应除锈,并涂刷可焊性防锈涂料。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1.5网架结构拼装时不得强制变形。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拼装记录。4.2基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4.2.1拼装后焊接球、螺栓球及杆件的外观质量:合格:球表面局部凹凸不应大于l.5mm,表面油污、飞溅物等基本应清理干净。优良:球表面局部凹凸不应大于1.0mm,表面油污、飞溅物等应清理干净。检查数量:按节点数量抽查5%,但不应少于5个。检验方法:用弧形套模、塞尺和观察检查。4.2.2拼装后节点板及杆件的外观质量:合格:表面应无明显的凹面和损伤,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焊疤、毛刺应基本清理干净。优良:表面应无明显的凹面、损伤、划痕,焊疤、毛刺应清理干净。检查数量;按节点数量抽查5%,但不应少于5个。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4.3.1网架结构小拼装单元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20的规定。4.3.2网架结构分条或分块拼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21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条或块全数检查。4.3.3网架结构地面总拼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22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后用超声波探伤检查焊缝内部质量情况。5.1拼装好的小拼单元应整齐码放,不得乱堆乱放,防止变形。5.2网架半成品球、高强度螺栓等应码放在干净的地方,防上粘染油污,防止损坏螺扣。网架结构小拼装单元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表5-20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十字节点板之间夹角±20′十字节点板与盖板夹角±20′杆件轴线不平直度L/1000用拉线和钢尺检查单锥体的弦杆长度±2.0mm单锥体的锥体高度±2.0mm单锥体的上弦对角线差3.0mm单锥体的下弦节点中心偏差2.0mm拼装单元节点中心偏移2.0mm焊接球节点与钢管中心偏移1.0mm注:L椧桓顺ぁ? 网架结构分条或分块拼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表5-21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单跨±10.0多跨连续±5.0单跨±20.0 多跨连续±10.0 网架结构地面总拼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表5-22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L/2000±30.0L/300030.0周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高差L/40015.0支座最大高差30.0用钢尺、水准仪检查多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高差L1/80030.0l2/10005.0注:1.L为纵横向长度。2.l1为相邻支座间距。3.l2为杆件长度。 5.3网架中拼单元后应避免运输,防止运输过程中网架受力不均而变形。5.4网架拼装结束后应及时涂刷防锈漆,防止网架锈蚀。6.1钢网架拼装小单元的尺寸一般应控制在负公差,如果正公差累积会使网格尺寸增大,使轴线偏移。6.2钢网架拼装用胎架应经常检查,防止胎模走样,使小拼单元变形。6.3拼装好的钢球和杆件应编好号码,作好标记,防止使用时混用。钢球还应有中心线标志,特别带肋钢球使用方向有严格规定,故其带助方向应该有明显标识。6.4 包装与发运。钢网架拼装后需要发运时,应对半成品进行包装。包装应在涂层干燥后进行,包装应保护构件涂层不受损伤,保证构件,零件不变形,不损坏,不散失,包装应符合运输的有关规定。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焊接球、螺栓球、高强度螺栓的材质证明与出厂合格证,以及以上各品种、各规格的承载抗拉试验报告。7.2钢材的材质证明和复试报告。7.3焊接材料与涂装材料的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7.4套筒、锥头、封板的材质报告与出厂合格证,如采用重要钢材时,应有可焊性试验报告。7.5钢管的规格、品种应有材质证明或复试报告。7.6钢管与封板、锥头组成的杆件应有承载试验报告。7.7钢网架用活动(滑动)支座,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与试验报告。7.8焊工合格证,有相应工位项目,有相应焊接材料的项目。7.9拼装单元的检查与验收资料。7.10焊缝外观检查与验收记录。7.11焊缝超声波探伤报告与记录。7.12涂层检查验收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网架结构高空散装法,高空滑移法或地面拼装总体吊装(提升)等安装工艺。2.1材料2.1.1钢网架安装的钢材与连接材料,高强度螺栓、焊条、焊丝、焊剂等,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2.1.2 钢网架安装用的空心焊接球、加肋焊接球、螺栓球。半成品小拼单元、杆件,以及橡胶支座等半成品,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应的国家标准的规定。2.2主要机具:电焊机、氧-乙炔切割设备、砂轮锯、杆件切割车床、杆件切割动力头、钢卷尺、钢板尺、卡尺、水准仪、经纬仪、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提升设备、起重设备、铁锤、钢丝刷、液压千斤顶、倒链等工具。2.3作业条件:2.3.1安装前应对网架支座轴线与标高进行验线检查。网架轴线、标高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2.3.2安装前应对柱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柱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以后,才能安装。2.3.3采用高空滑移法时,应对滑移轨道滑轮进行检查,滑移水平坡度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2.3.4采用条、块安装,工作台滑移法时,应对地面工作台、滑移设备进行检查,并进行试滑行试验。2.3.5采用整体吊装或局部吊装迭时,应对提升设备进行检查,对提升速度、提升吊点、高空合拢与调整等工作作好试验,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2.3.6采用高空散装法时,应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并放线布置好各支点位置与标高。采用螺栓球高空散装法时,应设计布置好临时支点,临时支点的位置、数量应经过验算确定。2.3.7高空散装的临时支点应选用千斤顶为宜,这样临时支点可以逐步调整网架高度。当安装结束拆卸临时支架时,可以在各支点间同步下降,分段卸荷。 3.1螺栓球正方四角锥网架高空散装法:3.1.1工艺流程: 放线、验线→安装下弦平面网络→安装上弦倒三角网络→安装下弦正三角网络→ 调整、紧固→安装屋面帽头→支座焊接、验收 3.1.2放线、验线与基础检查:3.1.2.1检查柱顶混凝土强度。检查试件报告,合格后方能在高空柱顶放线、验线。3.1.2.2由总包提供柱顶轴线位移情况,网架安装单位对提供的网架支承点位置、尺寸进行复验,经复验检查轴线位置、标高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以后,才能开始安装。3.1.2.3临时支点的位置、数量、支点高度应统一安排,支点下部应适当加固,防止网架支点局部受力过大,架子下沉。3.1.3安装下弦平面网架:3.1.3.1将第一跨间的支座安装就位,对好柱顶轴线、中心线,用水平仪对好标高,有误差应予修正。3.1.3.2安装第一跨间下弦球、杆,组成纵向平面网格。3.1.3.3排好临时支点,保证下弦球的平行度,如有起拱要求时,应在临时支点上找出坡底。3.1.3.4安装第一跨间的腹杆与上弦球,一般是一球二腹杆的小单元就位后,与下弦球拧入,固定。3.1.3.5安装第一跨间的上弦杆,控制网架尺寸。注意拧入深度影响到整个网架的下挠度,应控制好尺寸。3.1.3.6 检查网架、网格尺寸,检查网架纵向尺寸与网架失高尺寸。如有出入,可以调整临时支点的高低位置来控制网架的尺寸。3.1.4安装上弦倒三角网格:3.1.4.1网架第二单元起采用连续安装法组装。3.1.4.2从支座开始先安装一根下弦杆,检查丝扣质量,清理螺孔、螺扣,干净后拧入,同时从下弦第一跨间也装一根下弦杆,组成第一方网格,将第一节点球拧入,下弦第一网格封闭。3.1.4.3安装倒三角锥体,将一球三杆小单元(即一上弦球、一上弦杆、二腹斜杆组成的小拼单元)吊入现场。将二斜杆支撑在下弦球上,在上方拉紧上弦杆,使上弦杆逐步靠近已安装好的上弦球,拧入。3.1.4.4然后将斜杆拧入下弦球孔内,拧紧,另一斜杆可以暂时空着。3.1.4.5继续安装下弦球与杆(第二网格,下弦球是一球一杆)。一杆拧入原来的下弦球螺孔内,一球在安装前沿,与另一斜杆连接拧入,横向下弦杆(第二根)安装入位,两头各与球拧入,组成下弦第二网格封闭。3.1.4.6按上述工艺继续安装一球三杆倒三角锥,在二个倒三角锥体之间安装纵向上弦杆,使之连成一体。逐步推进,每安装一组倒三角锥,则安装一根纵向上弦杆,上弦杆两头用螺栓拧入,使网架上弦也组成封闭形的方网格。3.1.4.7逐步安装到支座后组成一系列纵向倒三角锥网架。检查纵向尺寸,检查网架挠度,检查各支点受力情况。3.1.5安装厂弦正三角网格:3.1.5.1网架安装完倒三角锥网格后,即开始安装正三角锥网格。3.1.5.2安装下弦球与杆,采用一球一杆形式(即下弦球与下弦杆),将一杆拧入支座螺孔内。3.1.5.3安装横向下弦杆,使球与杆组成封闭四方网格,检查尺寸。也可以采用一球二杆形式(下弦球与相互垂直二根下弦杆同时安装组成封闭四方网格)。 3.1.5.4安装一侧斜腹杆,单杆就位,拧入,便于控制网格的矢高。3.1.5.5继续安装另一侧斜腹杆,两边拧入下弦球与上弦球,完成一组正三角锥网格。逐步向一侧安装,直到支座为止。3.1.5.6每完成一个正三角锥后,再安装检查上弦四方网格尺寸误差,逐步调整,紧固螺栓。正三角锥网格安装时,应时即注意临时支点受力的情况。3.1.6调整、紧固。3.1.6.1高空散装法安装网架,应随时测量检查网架质量。检查下弦网格尺寸及对角线,检查上弦网格尺寸及对角线,检查网架纵向长度、横向长度、网格矢高。在各临时支点未拆除前还能调整。3.1.6.2检查网架整体挠度,可以通过上弦与下弦尺寸的调整来控制挠度值。3.1.6.3网架在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各临时支点的下沉情况,如有下降情况,应及时加固,防止出现下坠现象。3.1.6.4网架检查、调整后,应对网架高强度螺栓进行重新紧固。3.1.6.5网架高强螺栓紧固后,应将套筒上的定位小螺栓拧紧锁定。3.1.7安装屋面帽头:3.1.7.1将上弦球上的帽头焊件拧入。3.1.7.2在帽头杆件上找出坡度,以便安装屋面板材。3.1.7.3对螺栓球上的未用孔以及螺栓与套筒、杆件之间的间隙应进行封堵,防止雨水渗漏。3.1.8支座焊接与验收;3.1.8.1检查网架整体尺寸合格后,检查支座位置是否在轴线上,以及偏移尺寸。网架安装时尺寸的累积误差应该两边分散,防止一侧支座就位正确,另一侧支座偏差过大。3.1.8.2 检查网架标高、矢高,网架标高以四周支点为准,各支点尺寸误差应在标准规范以内。3.1.8.3检查网架的挠度。3.1.8.4各部尺寸合格后,进行支座焊接。3.1.8.5支座焊接应有操作说明。网架支座有弹簧型、滑移型、橡胶垫型。支座焊接应保护支座的使用性能。有的应保护防止焊接飞溅的侵入;橡胶垫型在焊接时,应防止焊接火焰烤伤胶垫、故焊接时应用水随时冷却支座,防止烤伤胶垫。3.2焊接球地面安装高空合拢法:3.2.1工艺流程:放线、验线→安装平面网格→安装立体网格→安装上弦网格→网架整体提升→ 网架高空合拢→网架验收 3.2.2放线、验线:3.2.2.1顶放线与验线:标出轴线与标高,检查柱项位移;网架安装单位对提供的网架支承点位置、尺寸、标高经复验无误后,才能正式安装。3.2.2.2网架地面安装环境应找平放样,网架球各支点应放线,标明位置与球号。3.2.2.3网架球各支点砌砖墩。墩材可以是钢管支承点,也可以是砖墩上加一小截圆管作为网架下弦球支座。3.2.2.4对各支点标出标高,如网架有起拱要求时,应在各支承点上反映出来,用不同高度的支承钢管来完成对网架的起拱要求。3.2.3钢网架平面安装: 3.2.3.1放球:将已验收的焊接球,按规格、编号放入安装节点内,同时应将球调整好受力方向与位置。一般将球水平中心线的环形焊缝置于赤道方向。有肋的一边在下弦球的上半部分。3.2.3.2放置杆件:将备好的杆件,按规定的规格布置钢管件件。放置杆件前,应检查杆件的规格、尺寸,以及坡口、焊缝间隙、将杆件放置在二个球之间,调整间隙,点固。3.2.3.3平面网架的拼装应从中心线开始,逐步向四周展外,先组成封闭四方网格,控制好尺寸后,再拼四周网格,不断扩大。注意应控制累积误差,一般网格以负公差为宜。3.2.3.4平面网架焊接,焊接前应编制好焊接工艺和网架焊接顺序,防止平面网架变形。3.2.3.5平面网架焊接应按焊接工艺规定,从钢管下测中心线左边20~30mm处引弧,向右焊接,逐步完成仰焊、主焊、爬坡焊、平焊等焊接位置。3.2.3.6球管焊接应采用斜锯齿形运条手法进行焊接,防止咬肉。3.2.3.7焊接运条到圆管上测中心线后,继续向前焊20~30mm处收弧。3.2.3.8焊接完成半圆后,重新从钢管下侧中心线右边20~30mm处反向起弧,向左焊接,与上述工艺相同,到顶部中心线后继续向前焊接,填满弧坑,焊缝搭接平稳,以保证焊缝质量。3.2.4网架主体组装:3.2.4.1检查验收平面网架尺寸、轴线偏移情况,检查无误后,继续组装主体网架。3.2.4.2将一球四杆的小拼单元(一球为上弦球,四杆为网架斜腹杆)吊入平面网架上方。3.2.4.3 小拼单元就位后,应检查网格尺寸,矢高,以及小拼单元的斜杆角度,对位置不正、角度不正的应先矫正,矫正合格后才准以安装。3.2.4.4安装时发现小拼单元杆件长度、角度不一致时,应将过长杆件用切割机割去,然后重开坡口,重新就位检查。3.2.4.5如果需用衬管的网络,应在球上点焊好焊接衬管。但小拼单元暂勿与平面网架点焊,还需与上弦杆配合后才能定位焊接。3.2.5钢网架上弦组装与焊接:3.2.5.1放入上弦平面网络的纵向杆件,检查上弦球纵向位置、尺寸是否正确。3.2.5.2放入上弦平面网架的横向杆件,检查上弦球横向位置、尺寸是否正确。3.2.5.3通过对立体小拼单元斜腹杆的适量调整,使上弦的纵向与横向杆件与焊接球正确就位。对斜腹杆的调整方法是,既以切割过长杆件,也可以用倒链拉开斜杆的角度,使杆件正确就位。保证上弦网格的正确尺寸。3.2.5.4调整各部间隙,各部间隙基本合格后,再点焊上弦杆件。3.2.5.5上弦杆件点固后,再点焊下弦球与斜杆的焊缝,使之连系牢固。3.2.5.6逐步检查网格尺寸,逐步向前推进。网架腹杆与网架上弦杆的安装应相互配合着进行。3.2.5.7网架地面安装结束后,应按安装网架的条或块的整体尺寸进行验收。3.2.5.8待吊装的网架必须待焊接工序完毕,焊缝外观质量,焊缝超声波探伤报告合格后,才能起吊(提升)。3.2.6网架整体吊装(提升):3.2.6.1钢网架整体吊装前的验收,焊缝的验收,高空支座的验收。各项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吊装。3.2.6.2 钢网架整体吊装前应选择好吊点,吊绳应系在下弦口点上,不准吊在上弦球节点上。如果网架吊装过程中刚度不够,还应采用办法对被吊网架进行加固。一般加固措施是加几道脚手架钢管临时加固,但应考虑这样会增加吊装重量,增加荷载。3.2.6.3制订吊装(提升)方案,调试吊装(提升)设备。对吊装设备如把杆、缆风卷扬机的检查,对液压油路的检查,保证吊装(提升)能平稳、连续、各吊点同步。3.2.6.4试吊(提升):正式吊装前应对网架进行试提。试提过程是将卷扬机起动,调整各吊点同时逐步离地。试提一般在离地200~300mm之间。各支点全部撤除后暂时不动,观察网架各部分受力情况。如有变形可以及时加固,同时还应仔细检查网把吊装前沿方向是否有碰或挂的杂物或临时脚手架,如有应及时排除。同时还应观察吊装设备的承载能力,应尽量保持各吊点同步,防止倾斜。3.2.6.5连续起吊:当检查妥当后,应该连续起吊,在保持网架平正不倾斜的前提下,应该连续不断地逐步起吊(提升)。争取当天完成到位,防止大风天气。3.2.6.6逐步就位:网架起吊即将到位时,应逐步降低起吊(提升)速度,防止吊装过位。3.2.7高空合拢:3.2.7.1网架高空就位后,应调整网架与支座的距离,为此应在网架上方安装几组倒链供横向调整使用。3.2.7.2检查网架整体标高,防止高低不匀,如实在难以排除,可由一边标高先行就位,调整横向倒链,使较高合格一端先行就位。3.2.7.3标高与水平距离先合格一端,插入钢管连接,连接杆件可以随时修正尺寸,重开坡口,但是修正杆件长度不能太大,应尽量保持原有尺寸。调整办法是一边拉紧倒链,另一边放松倒链,使之距离逐步合适。3.2.7.4 已调整的一侧杆件应逐步全部点固后,放松另一侧倒链,继续微调另一侧网架的标高。可以少量的起吊或者下降,控制标高。注意此时的调整起吊或下降应该是少量的,逐步地进行,不能连续。边调整,还应观察已就位点固一侧网架的情况,防止开焊。3.2.7.5网架另一侧标高调整后,用倒链拉紧距离,初步检查就位情况,基本正确后,插入塞杆,点固。3.2.7.6网架四周杆件的插入点固。注意此时点焊塞杆,应有一定斜度,使网架中心略高于支座处。因此时网架受中心起吊的影响,一旦卸荷后会略有下降,为防变形,故应提前提高3~5mm的余量。3.2.7.7网架四周杆件合拢点固后,检查网架各部尺寸,并按顺序、按焊接工艺规定进行焊接。3.2.8网架验收:3.2.8.1网架验收分二步进行,第一步是网架仍在吊装状态的验收;第二步是网架独立荷载,吊装卸荷后的验收。3.2.8.2检查网架焊缝外观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与规范标准的规定。3.2.8.3四边塞杆,(即合拢时的焊接管),在焊接24h后的超声波探伤报告,以及返修记录。3.2.8.4检查网架支座的焊缝质量。3.2.8.5钢网架吊装设备卸荷。观察网架的变形情况。网架吊装部分的卸荷应该缓慢、同步进行,防止网架局部变形。3.2.8.6将合拢用的各种倒链分头拆除,恢复钢网架自然状态。3.2.8.7检查网架各支座受力情况;检查网架的拱度或起拱度。3.2.8.8检查网架的整体尺寸。4.1保证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4.1.1 高空散装法安装网架结构时,节点配件和杆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配件和杆件的变形必须矫正。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4.1.2基准轴线位置、柱顶面标高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复测记录和试验报告。4.2基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4.2.1网架结构节点及杆件外观质量:合格:表面干净,无明显焊疤、泥砂、污垢。优良:表面干净,无焊疤、泥沙、污垢。检查数量:按节点数量抽查5%,但不应少于5个节点。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网架结构在自重及屋面工程完成后的挠度值:合格:测点的挠度平均值为设计值的1.12~1.15倍。优良:测点的挠度平均值为设计值的1.12倍。检查数量:小跨度网架结构测量下弦中央一点;大中跨度网架结构测量下弦中央一点及下弦跨度四等分点处。检验方法:用钢尺和水准仪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4.3.1高空散装法安装网架结构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23的规定。网架结构地面总拼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表5-23顶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L/2000±30.0L/300030.0 周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高差L/40015.0支座最大高差30.0用钢尺、水准仪检查多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高差L1/80030.0l2/10005.0注:1.L为纵横向长度。2.l1为相邻支座间距。3.l2为杆件长度。4.3.2方法安装网架结构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24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除高空散装法外,其它方法安装网架结构的允许偏差项目和试验方法表5-24顶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L/300030.0L1/40015.0支座高度L1/80030.0用钢尺和水准仪检查支座最大高差30.0注:1.L为网架跨度。2.L1为相邻支座间距。 5.1网架安装后,在拆卸架子时应注意同步,逐步的拆卸,防止应力集中,使网架产生局部变形,或使局部网格变形。5.2钢网架安装结束后,应及时涂刷防锈漆。螺栓球网架安装后,应检查螺栓球上的孔洞是否封闭,应用腻子将孔洞和筒套的间隙填平后刷漆,防止水分渗入,使球、杆的丝扣锈蚀。 5.3钢网架安装完毕后,应对成品网架保护,勿在网架上方集中堆放物件。如有屋面板、檩条需要安装时,也应在不超载情况下分散码放。5.4钢网架安装后,如需用吊车吊装檩条或屋面板时,应该轻拿轻放,严禁撞击网架使网架变形。  6.1钢网架在安装时,对临时支点的设置应认真对待。应在安装前,安排好支点和支点标高,临时支点既要使网架受力均匀,杆件受力一致,还应注意临时支点的基础(脚手架)的稳定性,一定要注意防止支点下沉。6.2临时支点的支承物最好能采用千斤顶,这样可以在安装过程中逐步调整。注意临时支点的调整不应该是某个点的调整,还要考虑到四周网架受力的均匀,有时这种局部调整会使个别杆件变形、弯曲。6.3临时支点拆卸时应注意见组支点应同步下降,在下降过程中,下降的幅度不要过大,应该是逐步逐步分区分阶段按比例的下降,或者用每步不大于100mm的等步下降法拆除支撑点。6.4焊接球网架安装焊接时,应考虑到焊接收缩的变形问题,尤其是整体吊装网架和条块网架,在地面安装后,焊接前要掌握好焊接变形量和收缩值。因为钢网架焊接时,焊接点(受热面)均在平面网架的上侧,因此极易使结构由于单向受热而变形。一般变形规律为网架焊接后,四周边支座会逐步自由翘起,如果变形量大时,会将原有计划的起拱度抵消。如原来不考虑起拱时,会使焊接产生很大的下挠值,影响验收的质量要求。因此在施工焊接球网架时应考虑到单向受热的变形因素。6.5 网架安装后应注意支座的受力情况,有的支座允许焊死,有的支座应该是自由端,有的支座需要限位等等,所以网架支座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座垫板、限位板等应按规定顺序、方法安装。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螺栓球、焊接球,高强度螺栓的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各种规格的承载抗拉试验报告。7.2钢材的材质证明和复试报告。7.3焊接材料与涂装材料的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7.4套筒、锥头、封板的材质报告与出厂合格证,如采用钢材时,应有材料可焊性试验报告。7.5钢管与封板、锥头组成的杆件应有承载试验报告。7.6钢网架用活动(或滑动)支座,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与试验报告。7.7焊工合格证,应具有相应的焊接工位、相应的焊接材料等项目。7.8安装后网架的总体尺寸、起拱度等验收资料。7.9焊缝外观检查与验收记录。7.10焊缝超声波探伤报告与记录。7.1涂层(含防腐与防火)的施工验收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钢结构工程用的防腐蚀施工工艺。2.1材料2.1.1建筑钢结构工程防腐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防腐蚀材料有底漆、面漆和稀料等。建筑钢结构工程防腐底漆有红丹油性防锈漆、钼铬红环氧酯防锈漆等;建筑钢结构防腐面漆有各色醇酸磁漆和各色醇酸调合漆等。各种防腐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指标的规定,还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2.2主要机具: 喷砂枪、气泵、回收装置、喷漆枪、喷漆气泵、胶管、铲刀、手砂轮、砂布、钢丝刷、棉丝、小压缩机、油漆小桶、刷子、酸洗槽和附件等。2.3作业条件:2.3.1油漆工施工作业应有特殊工种作业操作证。2.3.2防腐涂装工程前钢结构工程已检查验收,并符合设计要求。2.3.3防腐涂装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措施,有防火和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火灾和人员中毒事故。2.3.4露天防腐施工作业应选择适当的天气,大风、遇雨、严寒等均不应作业。3.1工艺流程:基面清理→底漆涂装→面漆涂装→检查验收 3.2基面清理:3.2.1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油漆涂装应在钢结构安装验收合格后进行。油漆涂刷前,应将需涂装部位的铁锈、焊缝药皮、焊接飞溅物、油污、尘土等杂物清理干净。3.2.2基面清理除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涂层质量的好坏。因此涂装工艺的基面除锈质量分为一级和二级,见表5-25的规定。钢结构除锈质量等级表5-25等级质量标准除锈方法1钢材表面露出金属色泽喷砂、抛丸、酸洗2钢材表面允许存留干净的轧制表皮一般工具(钢丝刷、砂布)清除 3.2.3为了保证涂装质量,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分别选用以下除锈工艺。 3.2.3.1喷砂除锈,它是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连续不断地用石英砂或铁砂冲击钢构件的表面,把钢材表面的铁锈、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露出金属钢材本色的一种除锈方法。这种方法效率高,除锈彻底,是比较先进的除锈工艺。3.2.3.2酸洗除锈,它是把需涂装的钢构件浸放在酸池内,用酸除去构件表面的油污和铁锈。采用酸洗工艺效率也高,除锈比较彻底,但是酸洗以后必须用热水或清水冲洗构件,如果有残酸存在,构件的锈蚀会更加厉害。3.2.3.3人工除锈,是由人工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工具,如刮刀、砂轮、砂布、钢丝刷等工具,清除钢构件上的铁锈。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劳动条件差,除锈也不彻底。3.3底漆涂装:3.3.1调合红丹防锈漆,控制油漆的粘度、稠度、稀度,兑制时应充分的搅拌,使油漆色泽、粘度均匀一致。3.3.2刷第一层底漆时涂刷方向应该一致,接槎整齐。3.3.3刷漆时应采用勤沾、短刷的原则,防止刷子带漆太多而流坠。3.3.4待第一遍刷完后,应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隙,防止第一遍未干就上第二遍,这样会使漆液流坠发皱,质量下降。3.3.5待第一遍干燥后,再刷第二遍,第二遍涂刷方向应与第一遍涂刷方向垂直,这样会使漆膜厚度均匀一致。3.3.6底漆涂装后起码需4~8h后才能达到表干、表干前不应涂装面漆。3.4面漆涂装:3.4.1建筑钢结构涂装底漆与面漆一般中间间隙时间较长。钢构件涂装防锈漆后送到工地去组装,组装结束后才统一涂装面漆。这样在涂装面漆前需对钢结构表面进行清理,清除安装焊缝焊药,对烧去或碰去漆的构件,还应事先补漆。3.4.2 面漆的调制应选择颜色完全一致的面漆,兑制的稀料应合适,面漆使用前应充分搅拌,保持色泽均匀。其工作粘度、稠度应保证涂装时不流坠,不显刷纹。3.4.3面漆在使用过程中应不断搅和,涂刷的方法和方向与上述工艺相同。3.4.4涂装工艺采用喷涂施工时,应调整好喷嘴口径、喷涂压力,喷枪胶管能自由拉伸到作业区域,空气压缩机气压应在0.4~0.7N/mm2。3.4.5喷涂时应保持好喷嘴与涂层的距离,一般喷枪与作业面距离应在100mm左右,喷枪与钢结构基面角度应该保持垂直,或喷嘴略为上倾为宜。3.4.6喷涂时喷嘴应该平行移动,移动时应平稳,速度一致,保持涂层均匀。但是采用喷涂时,一般涂层厚度较薄,故应多喷几遍,每层喷涂时应待上层漆膜已经干燥时进行。3.5涂层检查与验收:3.5.1表面涂装施工时和施工后,应对涂装过的工件进行保护,防止飞扬尘土和其它杂物。3.5.2涂装后的处理检查,应该是涂层颜色一致,色泽鲜明光亮,不起皱皮,不起疙瘩。3.5.3涂装漆膜厚度的测定,用触点式漆膜测厚仪测定漆膜厚度,漆膜测厚仪一般测定3点厚度,取其平均值。4.1保证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4.1.1涂料、稀释剂和固化剂等品种、型号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或复验报告。4.1.2涂装前钢材表面除锈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经化学除锈的钢材表面应露出金属色泽。处理后的钢材表面应无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 检验方法:用铲刀检查和用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的图片对照观察检查。4.1.3不得误涂、漏涂,涂层应无脱皮和返锈。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4.2.1涂装工程的外观质量:合格:涂刷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气泡,附着良好。优良:涂刷应均匀,色泽一致,无皱皮、流坠和气泡,附着良好,分色线清楚、整齐。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构件补刷漆的质量:合格:补刷漆漆膜应完整。优良:按涂装工艺分层补刷,漆膜完整,附着良好。检查数量:按每类构件数抽查10%,但均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涂装工程的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26的规定。干漆膜要求厚度值和允许偏差值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但均不应少于3件,每件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约50mm的测点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干涂膜厚度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表5-26顶目检验方法构件制造的干漆膜厚度 干漆膜总厚度 5.1钢构件涂装后应加以临时围护隔离,防止踏踩,损伤涂层。5.2钢构件涂装后,在4h之内如遇有大风或下雨时,应加以覆盖,防止粘染尘土和水气、影响涂层的附着力。5.3涂装后的构件需要运输时,应注意防止磕碰,防止在地面拖拉,防止涂层损坏。5.4涂装后的钢构件勿接触酸类液体,防止咬伤涂层。5.1钢构件涂装后应加以临时围护隔离,防止踏踩,损伤涂层。5.2钢构件涂装后,在4h之内如遇有大风或下雨时,应加以覆盖,防止粘染尘土和水气、影响涂层的附着力。5.3涂装后的构件需要运输时,应注意防止磕碰,防止在地面拖拉,防止涂层损坏。5.4涂装后的钢构件勿接触酸类液体,防止咬伤涂层。 6.1涂层作业气温应在5~38℃之间为宜,当天气温度低于5℃时,应选用相应的低温涂层材料施涂。6.2当气温高于40℃时,应停止涂层作业。因构件温度超过40℃时,在钢材表面涂刷油漆会产生气泡,降低漆膜的附着力。6.3当空气湿度大于85%,或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宜进行涂层作业。6.4钢构件制作前,应对构件隐蔽部位、结构夹层难以除锈的部位,提前除锈,提前涂刷。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的质量记录: 7.1钢网架结构底漆涂层产品合格证。7.2钢网架结构面漆涂层产品合格证。7.3钢网架结构涂层的质量检查记录和报告。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厚涂型防火涂料喷涂工艺施工。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防火涂料:需使用经主管部门鉴定,并经当地消防部门批准的产品。如××大厦使用的ST1-A型防火涂料,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鉴定,并经北京市消防局批准,使用前检查批准文件,并以100t为一批检查出厂合格证。技术性能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2.1.1.1耐火试验由消防局每1000t现场抽样一次,送国家耐火构件质量监督中心检验,其耐火极限应符合设计要求。2.1.1.2粘结强度及抗压强度每500t抽样一次,送国家化工建材检测中心检验,其粘结强度及抗压强度应大于技术指标的规定。现场堆放地点应干燥、通风、防潮,发现结块变质时不得使用。2.1.2高强胶粘剂及钢防胶由厂家配套供应,按说明书使用。2.1.3钢丝网、钢筛卡、塑料布等。2.1.4主要机具:混合机、灰浆泵、钢丝网剪刀、铁锹、手推车、计量容器、带刻度钢针、钢尺等。2.2作业条件:2.2.1应由经批准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检查资质批准文件。2.2.2基层处理:彻底清除钢构件表面的灰尘、浮锈、油污。2.2.3对钢构件碰损或漏刷部位应补刷防锈漆两遍,经检查验收方准许喷涂。2.2.4 喷涂前将操作场地清理干净,靠近门窗、隔断墙等部位,用塑料布加以保护。2.2.5固定钢丝网:按构件形状剪好钢丝网,用φ6钢筋卡固定在钢构件上,钢丝网与钢构件间留有5~10mm间隙。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防火涂料配料、搅拌→喷涂→检查验收 3.2防火涂料配料、搅拌:粉状涂料应随用随配。以ST1-A型配合比如下(表5-27):表5-27喷涂层数施工配合比每m2用量1防炎涂料∶高强胶粘剂∶钢防胶∶水=1∶0.05∶0.17∶0.82~3防火涂料∶钢防胶∶水=1∶0.17∶0.85 搅拌时先将涂料倒入混合机加水拌合2min后,再加胶粘剂及钢防胶充分搅拌5~5min,使稠度达到可喷程度。3.3喷涂:3.3.1一般设计要求厚度为经耐火试验达到耐火极限厚度的1.2倍,以耐火极限为梁2h,柱3h,其设计厚度为梁30mm,柱35m。第一层厚1cm左右,晾干七~八成再喷第二层,第二层厚1~l.2cm左右为宜,晾干七~八成后再喷第三层,第三层达到所需厚度为止。3.3.2喷涂时喷枪要垂直于被喷钢构件,距离6~10cm为宜,喷涂气压应保持0.4~0.6MPa,喷完后进行自检,厚度不够的部分再补喷一次。3.3.3正式喷涂前,应试喷一建筑层(段),经消防部门、质监站核验合格后,再大面积作业。3.3.4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 时不得施工,应采取外围封闭,加温措施,施工前后48h保持+5℃以上为宜。3.4检查验收:喷完一个建筑层经自检合格后,将施工记录送交总包,由总包、分包、甲方(监理)三方联合核查。用带刻度的钢针抽查厚度,如发现厚度不够,补喷或铲掉重喷。用锤子敲击检查空鼓,发现空鼓应重喷。合格后,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4.1保证项目:4.1.1防火涂料的品种和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生产许可证、质量证明书和检测报告。4.1.2涂料与基层及各层间粘结牢固,不空鼓、不脱落。4.2基本项目:4.2.1外观平整、均匀、转角处、异型构件及结合处细部严密。4.2.2涂层厚度4.2.2.1涂层厚度均符合设计厚度为优良。4.2.2.2在5m长度内涂层厚度小于设计要求的长度不大于1m,且涂层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厚度的85%为合格。4.2.3涂层表面裂纹:4.2.3.1表面无明显裂纹,且裂缝宽度小于0.5mm为优良。6.1空鼓:首先配合比应严格掌握,基层处理干净是关键,并注意分批抽检原材料粘结强度。6.2裂纹:环境温、湿度应适宜,分层喷涂时通风干燥的时间要掌握好。6.3厚薄不匀:喷涂时喷嘴角度应与构件表面垂直,距离适宜,各层喷涂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不可跟的过紧。  4.2.3.2表面裂纹宽度不大于1mm为合格。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28。表5-28顶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表面平整度(母线平直度,圆度)8用1m直尺和钢尺检查,圆度用样板和钢尺检查5.1防止碰撞损坏:防火涂料硬化后强度仍然不高,施工中易碰撞部位应加以临时保护,减少损坏。5.2防污染:喷涂前对半成品做好保护,特别是临近喷涂部位用塑料布包好。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防火涂料材料质量证明书及检验报告。7.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3涂装检测资料。7.4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5设计变更、洽商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和外砖内模结构的基础砌筑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证明、试验单。2.1.2水泥:一般采用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2.1.3砂:中砂,应过5mm孔径的筛。配制M5以下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及其以上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2.1.4掺合料;石灰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粉等,生石灰粉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2.1.5其它材料:拉结筋、预埋件、防水粉等。2.1.6主要机具:应备有砂浆搅拌机、大铲、刨锛、托统板、线坠、钢卷尺、灰槽、小水桶、砖夹子、小线、筛子、扫帚、八字靠尺板、钢筋卡子、铁抹子等。2.2作业条件:2.2.1基槽:混凝土或灰土地基均已完成,并办完隐检手续。2.2.2已放好基础轴线及边线;立好皮数杆(一般间距15~20m,转角处均应设立),并办完预检手续。2.2.3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底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细石代替或用砂浆垫平,更不允许砍砖合子找平。2.2.4常温施工时,粘土砖必须在砌筑的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左右为宜。2.2.5砂浆配合比已经试验室确定,现场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 3.1工艺流程:拌制砂浆→确定组砌方法→排砖撂底→砌筑→抹防潮层 3.2拌制砂浆:3.2.1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由试验室确定,水泥计量精度为±2%,砂,掺合料为±5%。3.2.2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3.2.3砂浆应随拌随用,一般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须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不允许使用过夜砂浆。3.2.4基础按一个楼层,每250m3砌体,各种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做一组试块(一组六块),如砂浆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3.3确定组砌方法:3.3.1组砌方法应正确,一般采用满丁满条。3.3.2里外咬槎,上下层错缝,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严禁用水冲砂浆灌缝的方法。3.4排砖撂底:3.4.1基础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一层一退,里外均应砌丁砖;如二层一退,第一层为条砖,第二层砌丁砖。3.4.2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按规定放七分头,其数量为一砖半厚墙放三块,二砖墙放四块,以此类推。3.5砌筑:3.5.1砖基础砌筑前,基础垫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五层砖,随盘随靠平、吊直。3.5.2砌基础墙应挂线,24墙反手挂线,37以上墙应双面挂线。3.5.3基础标高不一致或有局部加深部位,应从最低处往上砌筑,应经常拉线检查,以保持砌体通顺、平直,防止砌成“螺丝”墙。3.5.4基础大放脚砌至基础上部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保证基础墙身位置正确。同时还要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及标高,如有偏差时,应在水平灰缝中逐渐调整,使墙的层数与皮数杆一致。3.5.5暖气沟挑檐砖及上一层压砖,均应用丁砖砌筑,灰缝要严实,挑檐砖标高必须正确。 3.5.6各种预留洞、埋件、拉结筋按设计要求留置,避免后剔凿,影响砌体质量。3.5.7变形缝的墙角应按直角要求砌筑,先砌的墙要把舌头灰刮尽;后砌的墙可采用缩口灰,掉入缝内的杂物随时清理。3.5.8安装管沟和洞口过梁其型号、标高必须正确,底灰饱满;如坐灰超过20mm厚,用细石混凝土铺垫,两端搭墙长度应一致。3.6抹防潮层:将墙顶活动砖重新砌好,清扫干净,浇水湿润,随即抹防水砂浆,设计无规定时,一般厚度为15~20mm,防水粉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5%。3.7冬雨期施工:3.7.1砂浆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等掺合料应有防冻措施,如遭冻,必须融化后方可使用。砂中不得含有大于10mm的冻块。3.7.2砖应清除冰霜,冬期不浇水,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3.7.3砌砖一般采用掺盐砂浆,其掺盐量、材料加热温度均按冬施方案规定执行。砂浆使用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3.7.4雨期施工时,应防止基槽灌水和雨水冲刷砂浆;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收工时覆盖砌体上表面。 4.1保证项目:4.1.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砂浆品种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4.1.2.1同品种,同强度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抗压强度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4.1.2.2任一组试块的强度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4.1.3砌体砂浆必须饱满密实,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4.1.4外墙的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它临时间断处,留槎的作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砖砌体上下错缝,每间(处)无四皮砖通缝。4.2.2砖砌体接槎处灰缝砂浆密实,缝、砖应平直;每处接槎部位水平灰缝厚度不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5个。4.2.3预埋拉结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4.2.4留置构造柱的位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6-1。表6-1顶次顶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轴线位置偏移10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2基础顶面标高±15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注:基础墙超过2m时,允许偏差项目可按混水墙检查。 5.1基础墙砌完后,未经有关人员复查之前,对轴线桩、水平桩或龙门板应注意保护,不得碰撞。5.2对外露或预埋在基础内的暖卫、电气套管及其它预埋件,应注意保护,不得损坏。5.3抗震构造柱钢筋和拉结筋应保护,不得踩倒,弯折。5.4 基础墙回填土,两侧应同时进行,暖气沟墙未填土的一侧应加支撑,防止回填时挤歪挤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不允许向槽内灌水取代夯实。5.5回填土运输时,先将墙顶保护好,不得在墙上推车,损坏墙顶和碰撞墙体。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砖、水泥、砂、钢筋等)的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7.2砂浆试块试验报告。7.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4隐检、预检记录。7.5冬期施工记录。7.6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7其它技术文件。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砖混、外砖内模及有抗震构造柱的砖墙砌筑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砖: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试验单。清水墙的砖应色泽均匀,边角整齐。2.1.2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条件选择,一般宜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1.3砂:用中砂,配制M5以下砂浆所用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及其以上砂浆的砂含泥量不超过5%,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2.1.4掺合料: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d,或采用粉煤灰等;2.1.5其它材料:墙体拉结筋及预埋件、木砖应刷防腐剂等。2.1.6主要机具;应备有大铲、刨锛、瓦刀、扇子、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砖夹子、扫帚等。 2.2作业条件:2.2.1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2.2.2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检手续。2.2.3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2.2.4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手续。2.2.5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应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以15~20m为宜。2.2.6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 3.1工艺流程:砂浆搅拌↓作业准备→砖浇水→砌砖墙→验评 3.2砖浇水: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浇水有困难,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3.3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3.4砌砖墙:3.4.1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3.4.2 排砖撂底(干摆砖):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廖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3.4.3选砖: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3.4.4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3.4.5挂线: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3.4.6砌砖: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2m 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清水墙不允许有三分头,木得在上部任意变活、乱缝。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砌清水墙应随砌、随划缝,划缝深度为8~10mm,深浅一致,墙面清扫干净。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3.4.7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cm预埋φ6钢筋2根,其理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cm,末端应加90°弯钩。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3.4.8木砖预留孔洞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l.2~2m,每边放3块;高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钢门窗安装的预留孔。硬架支模、暖卫管道,均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不得事后剔凿。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3.4.9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要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承点的长度应一致。3.4.10构造柱做法:凡没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即五皮砖)。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时,一般沿墙高50cm设置2根φ6水平拉结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应小于1m。3.5冬期施工:在预计连续10d由平均气温低于+5℃或当日最低温度低于 -3℃时即进入冬期施工。冬期使用的砖,要求在砌筑前清除冰霜。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灰膏要防冻,如已受冻要融化后方能使用。砂中不得含有大于1cm的冻块,材料加热时,水加热不超过80℃砂加热不超过40℃。砖正温度时适当浇水,负温即应停止。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冬期不应使用无水泥的砂浆。砂浆中掺盐时,应用波美比重计检查盐溶液浓度。但对绝缘、保温或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不得掺盐,砂浆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掺盐量应符合冬施方案的规定。采用掺盐砂浆砌筑时,砌体中的钢筋应预先做防腐处理,一般涂防锈漆两道。4.1保证项目:4.1.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砂浆品种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任一组试块的强度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4.1.3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4.1.4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它临时间断处留槎做法必须符合规定。4.2基本项目:4.2.1砌体上下错缝,砖柱、垛元包心砌法:窗间墙及清水墙面无通缝;混水墙每间(处)无4皮砖的通缝(通缝指上下二皮砖搭接长度小于25mm)。4.2.2砖砌体接槎处灰浆应密实,缝、砖平直,每处接槎部位水平灰缝厚度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5个。4.2.3预埋拉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4.2.4构造柱留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4.2.5 清水墙组砌正确,坚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楞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6-2。表6-2顶次顶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轴线位置偏移10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2基础和墙砌体顶面标高±15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每层5用2m托线板检查3垂直度≤10m10>10m20清水墙、柱5混水墙、柱8清水墙7混水墙106水泥、灰缝厚度(10皮砖累计数)±8与皮数杆比较尺量检查7清水墙游丁走缝20吊线和尺量检查,以底层第一皮砖为准门窗洞口宽度±5(后塞口)门口高度+15(-5)9预留构造柱(宽度、深度)±10尺量检查10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以底层窗口为准5.1墙体拉结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大模板混凝土墙体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暖卫、电气管线等,均应注意保护,不得任意拆改或损坏。5.2砂浆稠度应适宜,砌墙时应防止砂浆溅脏墙面。5.3 在吊放平台脚手架或安装大模板时,指挥人员和吊车司机要认真指挥和操作,防止碰撞已砌好的砖墙。5.4在高车架进料口周围,应用塑料薄膜或木板等遮盖,保持墙面洁净。5.5尚未安装楼板或屋面板的墙和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以保证施工中墙体的稳定性。6.1基础墙与上部墙错台:基础砖撂底要正确,收退大放角两边要相等,退到墙身之前要检查轴线和边线是否正确,如偏差较小可在基础部位纠正,不得在防潮层以上退台或出沿。6.2清水墙游丁走缝:排砖时必须把立缝排匀,砌完一步架高度,每隔2m间距在丁砖立楞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二步架往上继续吊直弹粉线,由底柱上所有七分头的长度应保持一致,上层分窗口位置时必同下窗口保持垂直。6.3灰缝大小不匀:立皮数杆要保证标高一致,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砌砖时小线要拉紧,防止一层线松,一层线紧。6.4窗口上部立缝变活:清水墙排砖时,为了使窗间墙、垛排成好活,把被活排在中间或不明显位置,在砌过梁上第一行砖时,不得随意变活。6.5砖墙鼓胀:外砖内模墙体砌筑时,在窗间墙上、抗震柱两边分上、中、下留出6cm×12cm通孔,在抗震柱外墙面上垫木模板,用花篮螺栓与大模板连接牢固。混凝土要分层浇筑,振捣棒不可直接触及外墙。楼层圈梁外三皮12cm砖墙也应认真加固。如在振捣时发现砖墙已鼓胀,则应及时拆掉重砌。6.6混水墙粗糙:舌头灰未刮尽,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偏差较大;砖墙错层造成螺丝墙。半头砖应分散使用在墙体较大的面上。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要查对皮数杆的标高及层高,防止到顶砌成螺丝墙。一砖厚墙应外手挂线。6.7构造柱处砌筑不符合要求:构造柱砖墙应砌成大马牙槎,设置好拉结筋,从柱脚开始两侧都应先退后进,当凿深12cm时,宜上口一皮进6cm,再上一皮进 12cm,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上角密实构造柱内的落地灰、砖渣杂物必须清理干净,防止混凝土内夹渣。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砖、水泥、砂、钢筋等)的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7.2砂浆试决试验报告。7.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4隐检、预检记录。7.5冬期施工记录。7.6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7其它技术文件。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外勒脚、台阶、坡道、水池、花池等砌料石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石料:其品种、规格、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规定,应有出厂合格证。2.1.2砂:宜用粗、中砂。用5mm孔径筛过筛,配制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0%;等于或大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2.1.3水泥:一般采用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出厂证明及复试单。如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应按复验结果使用。2.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5其它材料:拉结筋,预埋件应做好防腐处理。2.1.6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筛子、铁锨、小手锤、大铲、托线板、线坠、水平尺、钢卷尺、小白线、半截大桶、扫帚、工具袋、手推车、皮数杆等。 2.2作业条件:2.2.1基础、垫层已施工完毕,并已办完隐检手续。2.2.2基础、垫层表面已弹好轴线及墙身线,立好皮数杆,其间距约15mm为宜。转角处应设皮数杆,皮数杆上应注明砌筑皮数及砌筑高度等。2.2.3砌筑前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第一皮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掺石子代替。2.2.4砂浆配合比由试验室确定,计量设备经检验,砂浆试模已经备好。 3.1工艺流程:砂浆搅拌↓作业准备→试排撂底→砌料石→验评 3.2砌筑前,应对弹好的线进行复查,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进场石料的规格、尺寸、颜色进行试排、撂底,确定组砌方法。3.3砂浆拌制:3.3.1砂浆配合比应用重量比,水泥计量精度在±2%以内。3.3.2宜采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子→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90s。3.3.3应随拌随用,拌制后应在3h内使用完毕,如气温超过30℃,应在2h内用完,严禁用过夜砂浆。3.3.4砂浆试块:基础按一个楼层或250m3砌体每台搅拌机做一组试块(每组6块),如材料配合比有变更时,还应做试块。3.4料石砌筑: 3.4.1组砌方法应正确,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料石基础第一皮应用丁砌。坐浆砌筑,踏步形基础,上级料石应压下级料石至少三分之一。3.4.2料石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应按料石种类确定,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半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10mm;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3.4.3料石墙长度超过设计规定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变形缝,料石墙分段砌筑时,其砌筑高低差不得超过1.2m。3.5冬雨期施工:3.5.1当预计连续10d内日平均气温低于5℃或当日最低气温低于-3℃时,即进入冬期施工。3.5.2冬期施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按冬施方案并对水、砂进行加热,砂浆使用时的温度应在+5℃以上。3.5.3雨季施工应防止雨水冲刷墙体、下班收工时应覆盖砌体上表面,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4.1保证项目:4.1.1料石的品种、规格、强度、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4.1.2砂浆的品种,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强度等级砂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4.1.2.1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小于fm,k。4.1.2.2任意一组试块时强度不小于0.75fm,k。当仅有一组试块时其强度不小于fm,k。4.1.3转角处必须同时砌筑,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时必须留斜槎。4.2基本项目:4.2.1 料石砌体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替设置,料石放置平稳,灰缝均匀一致,灰缝厚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2.2料石砌体墙面应采用叨灰勾缝,粘结牢固,密实光洁,横、竖缝交接平整,墙面洁净,清晰美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6-3。表6-3允许偏差(mm)顶次顶目毛料石粗料石半细料石细料石检验方法基础墙基础墙墙、柱墙、柱1轴线位移201515101010用经纬仪、水2基础及顶面标高±25±15±15+15±10±10准仪、尺量检查3砌体厚度±30+20-10±15+10-5+10-5+10-5尺量检查每层?20?1075用经纬仪或吊线坠±高?30?252015每层用托线板检查5平整度墙、柱?20?1075用靠尺和楔形塞检查6水平灰缝平直度???1075拉10m小线,尺量检查5.1料石墙砌筑完后,未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轴线桩、水准桩、皮数杆应加以保护,不得碰坏、拆除。5.2砌体中埋没的构造筋应注意保护,不得随意踩倒弯折。5.3细料石墙、柱、垛、应用木板、塑料布保护,防止损坏楞角或污染。 6.1砂浆强度不稳定:材料计量要准确,搅拌时间要达到规定的要求。试块的制作、养护、试压要符合规定。6.2 水平灰缝不平:皮数杆应立牢固,标高一致,砌筑时小线要拉紧,穿平墙面,砌筑跟线。6.3料石质量不符合要求:对进场的料石品种、规格、颜色验收时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时拒收,不用。6.4勾缝粗糙:应叨灰操作,灰缝深度一致,横竖缝交接平整,表面洁净。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料石、水泥、砂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7.2砂浆试块试验报告。7.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4隐检、预检记录。7.5冬期施工记录。7.6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7其它技术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型砌块墙体砌筑工程。2.1材料及要求:2.1.1砌块:2.1.1.1粉煤灰硅酸盐密实中型砌块:规格:长度(mm):1180、880、580、430高度(mm):380宽度(mm):240、200、190、180、技术性能:强度等级MU10和MU15,见表6-4。粉煤灰砌块的技术性能表6-4指标 MU10MU15三块试件平均值不小于10,其中一块最小值不小于8三块试件平均值不小于15,其中一块最小值不小于122人工碳化后强度(N/mm2)不小于6不小于93干缩值(mm/m)不大于14密度(kg/m3)1500(不大于产品设计密度)5抗冻性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外观无明显疏松、剥落或裂纹 2.1.1.2普通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规格:长度(mm):1770~485、2130~630、1185~285高度(mm):790845785厚度(mm):200180200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的规格、尺寸及孔型、空心率应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建筑热工要求,其构造参数要求见表6-5。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构造参数表6-5孔型单排孔单排圆孔多排孔1空心率(%)50~6040~5035~452壁厚δ(mm)25~3525~3025~353肋距h(mm)10δ~12δd+(30~40) 技术性能:强度等级MU10、MU15、MU20和MU25;性能见表6-6。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性能 表6-6顶次顶目指标1密度(kg/m3)950~10802隔声量(dB)413热工性能满足设计要求4抗压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2.1.1.3加气混凝土砌块:规格:长度(mm):600高度(mm):200、250、300厚度(mm):100、150、200、250技术性能:密度分为500、600、700kg/m3三个级别,其技术性能见表6-7。加气混凝土砌块性能表6-7指标500级600级700级1密度(干燥状态)(kg/m3)500±50600±50700±502立方体抗压强度(N/mm2)≥2.7≥4.0≥4.7干燥收缩值温度20±1℃相对湿度41%~45%条件下测定(mm/m)温度20±1℃相对湿度41%~45%条件下测定抗冻性(冻融15次后)重量损失(%)强度损失(%)≤0.5≤20≤0.5≤20≤0.5≤20 2.1.1.4废渣混凝个空心中型砌块,规格见表6-8。 表6-8构造尺寸(mm)长度高度厚度1煤干石空心砌块1185~285880~3852002粉煤灰空心砌块1170~170610~380240~2003沸腾炉渣空心砌块1180~280880200 技术性能:废渣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以煤干石、粉煤灰、沸腾炉渣为原料制作的砌块,其性能见表6-9废渣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技术性能表6-9指标煤干石砌块粉煤灰砌块沸腾炉渣砌块1材料强度(N/mm2)15~27152块体强度(N/mm2)6.8~10.9MU5MU5.5~7.03密度(干燥状态)(kg/m3)1100~135011004人工碳化系数0.72~0.930.655收缩值(mm/m)0.32~0.376抗冻性(强度损失)(%)8~97导热系数(W/m·k)0.94~1.120.66 2.1.1.5其他砌块:抗震异形空心砌块、石膏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合格的砌块产品。 2.1.2砌筑用砂浆:主要是水泥、中砂、石灰膏、外加剂等材料配制的砂浆。2.2主要机具:2.2.1机械:塔式起重机、卷扬机及井架、切割机。2.2.2工具:夹具、手锯、灰斗、吊篮、大铲、小撬棍、手推年。2.3作业条件:2.3.1中型砌块砌筑施工前,应结合砌体和砌块的特点、设计图纸要求及现场具体条件,编制施工方案,准备好施工机具,做好施工平面布置,划分施工段,安排好施工流水、工序交叉衔接施工。2.3.2中型砌块砌筑施工前,必须做完基础工程,办完隐检预检手续。2.3.3放好砌体墙身位置线、门窗口等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预检合格。2.3.4按砌筑操作需要,找好标高,立好标尺杆。2.3.5搭设好操作和卸料架子。2.3.6配制异形尺寸砌块(同材割制);砂浆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准备好试模。3.1工艺流程:墙体放线→制备砂浆→砌块排列→铺砂浆→砌块就位→校正→砌块浇水砂筑镶砖→竖缝灌砂浆→勒缝3.2 墙体放线:砌体施工前,应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砌筑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3.3砌块排列:按砌块排列图在墙体线范围内分块定尺、划线。排列砌块的方法和要求如下:3.3.1砌块砌体在砌筑前,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结合砌块的品种、规格、绘制砌体砌块的排列图,经审核无误,按图排列砌块。3.3.2砌块排列应从地基或基础面、±0.00面排列,排列时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的砌块,砌体中主规格砌块应占总量的75%~80%。3.3.3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的1/2,不得小于砌块高的1/3,也不应小于150mm,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压搭要求,应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具体构造按设计规定。3.3.4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如果不能咬槎时,按设计要求采取其它的构造措施;砌体垂直缝与门窗洞口边线应避开同缝,且不得采用砖镶砌。3.3.5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为15mm,如果加钢筋网片的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为20~25mm,垂直灰缝宽度为20mm。大于30mm的垂直缝,应用C20的细石混凝土灌实。3.3.6砌块排列尽量不镶砖或少镶砖,必须镶砖时,应用整砖平砌,且尽量分散,镶砌砖的强度不应小于砌块强度等级。3.3.7砌块墙体与结构构件位置有矛盾时,应先满足构件布置。3.4制配砂浆:按设计要求的砂浆品种、强度制配砂浆,配合比应由试验室确定,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3.5铺砂浆:将搅拌好的砂浆,通过吊斗、灰车运至砌筑地点,在砌块就位前,用大铲、灰勺进行分块铺灰,较小的砌块量大铺灰长度不得超过1500mm。 3.6砌块就位与较正:砌块砌筑前一天应进行浇水湿润,冲去浮尘,清除砌块表面的杂物后方可吊、运就位。砌筑就位应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先外后内;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吊砌一皮、校正一皮,皮皮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砌块安装时,起吊砌块应避免偏心,使砌块底面能水平下落;就位时由人手扶控制,对准位置,缓慢地下落,经小撬棒微撬,用托线板挂直、核正为止。3.7砌筑镶砖:用普通粘土砖镶砌前后一皮砖,必须选用无横裂的整砖,顶砖镶砌,不得使用半砖。3.8竖缝灌砂浆:每砌一皮砌块,就位校正后,用砂浆灌垂直缝,随后进行灰缝的勒缝(原浆勾缝),深度一般为3~5mm。4.1保证项目:4.1.1使用的中型砌块和原材料,其技术性能、强度、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规定试验项目必须符合标准。4.1.2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按规定制作试块,试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设计强度。4.2基本项目:4.2.1砌筑错缝应符合规定,不得出现竖向通缝,压缝尺寸应达到本标准的要求。4.2.2转角处、交接处必须同时砌筑,必须留槎时应留斜槎;灰缝均匀一致。4.2.3砌筑砂浆应密实,砌块应平顺,不得出现破槎、松动。4.2.4拉结钢筋、钢筋网片规格、根数、间距、位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6-10。中型砌块砌体允许偏差表6-10 顶次顶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轴线位置10经纬仪,水平仪检查,并检查施工记录。2基础或楼面标高±15经纬仪,水平仪检查,并检查施工记录。每楼层5吊线检查3垂直度10m以下10经纬仪或吊线检查10m以下204表面平整102m长直尺和塞尺检查清水墙710m长拉线和尺量检查混水墙106水平灰缝厚度+10、-5尺量检查7垂直缝宽度+10、-5尺量检查8门窗洞口宽度(后塞框)+10、-5尺量检查9清水墙面错缝2.0吊线和尺量检查 5.1先装门窗框时,在砌筑过程应对所立之框进行保护;后装门窗框时,应注意固定框的埋件牢固,不可损坏、不可使其松动。5.2砌体上的设备槽孔以预留为主,因漏埋或未预留时,应采取措施,不因剔凿而损坏砌体的完整性。5.3砌筑施工应及时清除落地砂浆。5.4拆除施工架子时,注意保护墙体及门窗口角。 6.1 砌体粘结不牢:原因是砌块浇水、清理不好,砌块砌筑时一次铺砂浆的面积过大,校正不及时;砌块在砌筑使用的前一天,应充分浇水湿润,随吊运随将砌块表面清理干净;砌块就位后应及时校正,紧跟着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灌竖缝。6.2第一皮砌块底铺砂浆厚度不均匀:原因是基底未事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标高,必然造成砌筑时灰缝厚度不一,应注意砌筑基底找平。6.3拉结钢筋或压砌钢筋网片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按设计和规范的规定,设置拉结带和拉结钢筋及压砌钢筋网片。6.4砌体错缝不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未按砌块排列组砌图施工。应注意砌块的规格并正确的组砌。6.5砌体偏差超规定:控制每皮砌块高度不准确。应严格按标帜杆高度控制,掌握铺灰厚度。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砌块、原材料出厂合格证。7.2施工试验报告。7.3施工组砌图资料。7.4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粘土空心砖墙砌筑工程。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空心砖、实心砖: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应一致。有出厂证明、试验报告单。2.1.2水泥:一般用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2.1.3砂:宜用中砂,过5mm孔径筛子,配制M5以下砂浆,砂含泥量不超过10%,M5及其以上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并不含草根等杂物。2.1.4 掺合料:选用石灰膏、粉煤灰、磨细生石灰粉等。生石灰熟化时不得少于7d。2.1.5水: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6其它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等,提前做好防腐处理。2.1.7主要机具:备有搅拌机、翻斗车、磅秤、吊斗、砖笼、手推车、胶皮管、筛子、铁锹、半截灰桶、喷水壶、托线板、线坠、水平尺、小白线、砖夹子、大铲、瓦刀、刨锛、工具袋等。2.2作业条件:2.2.1主体分部中承重结构已施工完毕,已经有关部门验收。2.2.2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线,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2.2.3立皮数杆:宜用30mm×40mm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皮数杆间距15~20mm,转角处均应设立,一般距墙皮或墙角50mm为宜。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2.2.4根据最下面第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找平或砍砖包合子找干。2.2.5常温天气在砌筑前一天将砖浇水湿润,冬期施工应清除表面冰霜。2.2.6砂浆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准备好砂浆试模。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拌制砂浆↓施工准备→排砖撂底→砌空心砖墙→验评  3.2砌筑前,基础墙或楼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3.3根据设计图纸各部位尺寸,排砖撂底,使组砌方法合理,便于操作。3.4拌制砂浆:3.4.1砂浆配合比应用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2%,砂及掺合料±5%。3.4.2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l.5min。3.4.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或水泥混合砂浆一般在拌合后3~4h内用完,严禁用过夜砂浆。3.4.4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应作一组试块(每组6块),砂浆材料、配合比变动时,还应制作试块。3.5砌空心砖墙体:3.5.1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交接处咬槎搭砌,掉角严重的空心砖不宜使用。3.5.2水平灰缝不宜大于15mm,应砂浆饱满,平直道顺,立缝用砂浆填实。3.5.3空心砖墙在地面或楼面上先砌三皮实心砖,空心砖墙砌至梁或楼板下,用实心砖斜砌挤紧,并用砂浆填实。3.5.4空心砖墙按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过梁或现浇混凝土带。3.5.5各种预留洞、预埋件等,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避免后剔凿。3.5.6空心砖墙门窗框两侧用实心砖砌筑,每边不少于24cm。3.5.7转角及交接处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斜槎高不大于1.2m。3.5.8拉通线砌筑时,随砌、随吊、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平整,不允许砸砖修墙。3.6冬雨期施工:3.6.1冬期砂浆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砂子不得含冻块。 3.6.2空心砖表面粉尘、霜雪应清除干净,砖不宜浇水,适当增大砂浆稠度。3.6.3采用掺盐砂浆,其掺盐量、材料加热温度应按冬施工方案规定执行,砂浆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拉结筋、预埋件要做好防腐处理。 4.1保证项目:4.1.1空心砖的品种、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4.1.2砂浆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4.1.2.1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平均强度不小于fm,k。4.1.2.2任意一组试块强度不小于0.75fm,k。4.1.3空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立缝填塞密实。4.1.4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它部位应留斜槎。4.2基本项目:4.2.1上下砖错缝,每间(处)2皮砖通缝不超过3处。4.2.2接槎处砂浆密实,缝砖平直,接槎处水平灰缝小于5mm或有透亮缺陷不超过5个。4.2.3拉结筋、构造柱、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均符合设计要求。4.2.4预埋木砖、预埋件符合规定。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6-11。表6-11顶次顶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轴线位移10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2墙体顶面标高±15水准仪和尺量检查每层5用2m托线板检查3垂直度≤10m10用经纬仪或吊线、尺量检查>10m204表面平整度8用2m靠尺,楔形尺检查5水平灰缝平直度10拉10m线,尺量检查门窗洞口宽度±510m长拉线和尺量检查(后塞口)高度+15、-5尺量检查7水平灰缝厚度+2与皮数杆比较尺量检查8构造柱截面+10尺量检查9外墙窗口位置上下偏移20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以底层窗口为准5.1暖卫、电气管线及预埋件应注意保护,防止碰撞损坏。5.2预埋的拉结筋应加强保护,不得踩倒、弯折。5.3手推车应平稳行驶,防止碰撞墙体。5.4空心砖墙上不得放脚手架排水,防止发生事故。 6.1砂浆强度不够:注意不使用过期水泥,计量要准确,保证搅拌时间,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试压应符合规定。6.2墙体顶面不平直:砌到顶部时不好使线,墙体容易里出外进,应在梁底或板底弹出墙边线,认真按线砌筑,以保证墙体顶部平直通顺。6.3门窗框两侧漏砌实心砖:门窗两侧砌实心砖,便于埋设木砖或铁件,固定门窗框,并安放混凝土过梁。6.4空心砖墙后剔凿:预留孔洞、预埋件应准备预留、预埋。防止后剔凿,以免影响质量。 6.5拉结筋不合砖行:混凝土墙、柱内预埋拉结筋经常不能与砖行灰缝吻合,应预先计算砖行模数、位置、标高控制准确,不应将拉结筋弯折使用。6.6预埋在墙、柱内的拉结筋任意弯折、切断:应注意保护,不允许任意弯折或切断。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空心砖、实心砖、水泥、砂、钢筋等)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7.2砂浆试块试验报告。7.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4隐检、预检记录。7.5冬期施工记录。7.6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7其它技术文件。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建筑和宾馆建筑壁柜、吊柜安装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及构配件2.1.1壁柜、吊柜制品由工厂生产成成品或半成品,木材制品含水率不得超过12%。加工的框和扇进场时,应核查型号、质量,验证产品合格证。2.1.2其他材料:防腐剂、插销、木螺丝、拉手、锁、碰珠。合页等,按设计要求的品种、规格、型号备购。2.2主要机具:2.2.1电动机具:电焊机、手电钻、小台锯。2.2.2手用了具、大刨、二刨、小刨、裁口刨、木锯、斧子、扁铲、木钻、丝锥、螺丝刀、钢锯、钢水平、凿子、钢挫、钢尺。2.3作业条件。2.3.1结构工程和有关壁柜、吊柜的连体构造已具备安装壁柜和吊柜的条件,室内已有标高水平线。2.3.2壁柜、吊柜成品、半成品已进场,并经验收。数量、质量、规格、品种无误。2.3.3壁柜、吊柜产品进场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对安装位置靠墙,贴地面部位涂刷防腐涂料,其他各面应涂刷底油漆一道。存放平整,保持通风;一般不应露天存放。2.3.4壁柜、吊柜的框和扇,在安装前应检查有无窜角、翘扭、弯曲、劈裂。如有以上缺陷,应修地合格后再行拼装。吊柜钢骨架应检查规格,有变形的应修正合格后再进行安装。2.3.5壁柜、吊柜的框应在抹灰前进行安装;扇应在抹灰后进行安装。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找线定位→框、架安装→壁框隔板支固点安装→壁(吊)框扇安装→ 五金安装 3.2找线定位:抹灰前利用室内统一标高线,按设计施工图要求的壁柜、吊柜标高及上下口高度,考虑抹灰厚度的关系,确定相应的位置。3.3壁柜、吊柜的框、架安装:壁柜、吊柜的框和架应在室内抹灰前进行,安装在正确位置后,两侧框固定点应钉两个钉子与墙体木砖钉牢,钉帽不得外露。若隔墙为轻质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如设计无要求,可预钻深70~100mm的φ5mm孔,埋入木楔,其方法是将与孔相应大的木楔粘107胶水泥浆,打入孔内粘结牢固,用以钉固框。采用钢框时,需在安装洞口固定框的位置处预埋铁件,用来进行框件的焊固。在框架固定前应先校正、套方、吊直,核对标高、尺寸,位置准确无误后,进行固定。3.4壁柜隔板支固点安装:按施工图隔板标高位置及支固点的构造要求,安设隔板的支固条、架、件。木隔板的支固点一般是将支固木条钉在墙体木砖上;混凝土隔板一般是匚型铁件或设置角钢支架。3.5壁(吊)柜扇安装:3.5.1按扇的规格尺寸,确定五金的型号和规格,对开扇的裁口方向,一般应以开启方向的右扇为盖四扇。3.5.2检查框四尺寸:框口高度应量上口两端;框口宽度,应量两侧框之间上、中、下三点,并在扇的相应部位定点划线。3.5.3框扇修刨:根据划线对柜扇进行第一次修刨,使框扇间留缝合适,试装并划第二次修刨线,同时划出框、扇合页槽的位置,注意划线时避开上、下冒头。3.5.4铲、剔合页槽进行合页安装:根据划定的合页位置,用扁铲凿出合页边线,即可剔合页槽。3.5.5安装扇:安装时应将合页先压入扇的合页槽内,找正后拧好固定螺丝,进行试装,调好框扇间缝隙,修框上的合页槽,固定时框上每支合页先拧一个螺丝,然后关闭、检查框与扇的平整,无缺陷符合要求后,将全部螺丝装上拧紧。木螺丝应钉入全长1/3,拧入2/3,如框、扇为黄花松或其他硬木时,合页安装。螺丝安装应划位打眼,孔径为木螺丝直径的0.9,眼深为螺丝长度的2/3。3.5.6安装对开扇:先将框扇尺寸量好,确定中间对口缝、裁口深度,划线后进行刨槽,试装合适时,先装左扇,后装盖扇。3.6五金安装:五金的品种、规格、数量按设计要求选用,安装时注意位置的选择,无具体尺寸时,操作应按技术交底进行,一般应先安装样板,经确认后再大面积安装。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框扇品种、型号、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框扇必须安装牢固,固定点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4.2基本项目:4.2.1柜扇裁口顺直、刨面平整光滑,活扇安装应开关灵活、稳定,无回弹和倒翘。4.2.2五金安装位置适宜,槽深一致,边缘整齐,尺寸准确。五金规格符合要求,数量齐全,木螺丝拧紧卧平,插销开插灵活。4.2.3框的盖口条、压缝条压边尺寸一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48。 壁柜、吊柜安装允许偏差表9-4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框、正侧面垂直度3用1m托线板检查2框对角线2尺量检查3框与扇、扇与扇高低差2用直尺和塞尺检查4框与扇、对口扇间留缝宽度值1.5~2.5用塞尺检查  成品保护:5.1木制品进场后及时刷底油一道,靠基层面应刷防腐剂;铜制品应及时刷防锈漆并入库存放。5.2壁、吊柜安装时,严禁碰撞抹灰及其他装饰面的口角,防止损坏成品面层。5.3安装好的壁柜隔板,不得拆动,保护产品完整。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抹灰面与框不平:多为墙面垂直度偏差过大或框安装不垂直所造成。注意立框与抹灰的标准,保证观感质量。6.2柜框安装不牢:预埋件、木砖安装前已松动或固定点少。连接、钉固点要够数,安装牢固。6.3合页不平、螺丝松动、螺帽不平正、缺螺丝:主要造成的原因是合页槽不平、深浅不一致,安装时螺丝钉打入太长,产生倾斜,达不到螺丝平卧。操作时应按标准螺丝打入长度的1/3,拧入深度2/3。6.4柜框与洞口尺寸误差过大;基体施工留洞不准。结构或基体施工留洞时应符合要求的尺寸及标高。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厂的质量记录:7.1壁柜、吊柜制品应有产品合格证,木制品应有烘干含水率资料。7.2应有质量验评资料。木地(楼)板施涂清漆打蜡施工工艺标准(937-1996)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石膏、大白、滑石粉、聚醋酸乙烯乳液、羧甲基纤维素、107胶或各种型号的壁纸、胶粘剂等。2.1.2壁纸:为保证裱糊质量,各种壁纸、墙布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应的国家标准。2.1.3胶粘剂、嵌缝腻子、玻璃网格布等,应根据设计和基层的实际需要提前备齐。但胶粘剂应满足建筑物的防火要求,避免在高温下因胶粘剂失去粘结力使壁纸脱落而引起火灾。2.2主要机具;2.2.1裁纸工作台、钢板尺(1m长)、壁纸刀、毛巾、塑料水桶、塑料脸盆、油工到板、拌腻子槽、小辊、开刀、毛刷、排笔、擦布成棉丝、粉线包、小白线、铁制水平尺、托线板、线坠、盒尺、钉子、锤子、红铅笔、砂纸。笤帚、工具袋等。2.3作业条件:2.3.1混凝土和墙面抹灰已完成,且经过干燥,含水率不高于8%;木材制品不得大于12%。2.3.2水电及设备、顶墙上预留预埋件已完。2.3.3门窗油漆已完成。2.3.4有水磨石地面的房间,出光、打蜡已完,并将面层磨石保护好。2.3.5墙面清扫干净,如有凸凹不平、缺棱掉角或局部面层损坏者,提前修补好并应干燥,预制混凝土表面提前刮石膏腻子找平。2.3.6事先将突出墙面的设备部件等卸下收存好,待壁纸粘贴完后再将其部件重新装好复原。2.3.7如基层色差大,设计选用的又是易透底的薄型壁纸,粘贴前应先进行基层处理,使其颜色一致。2.3.8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和经常潮湿的墙体表面,如需做裱糊时,应采用有防水性能的壁纸和胶粘剂等材料。2.3.9如房间较高应提前准备好脚手架,房间不高,应提前钉设木凳。2.3.10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间,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施工。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原则上是先裱糊顶棚后裱糊墙面。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找规矩、弹线→计算用料、裁纸→粘贴壁纸→ 壁纸修整 3.2裱糊顶棚壁纸:3.2.1基层处理:清理混凝土顶面,满刮腻子:首先将混凝土顶土的灰渣、浆点、污物等清刮干净,并用笤帚将粉尘扫净,满刮腻子一道。腻子的体积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1,石膏或滑石粉5,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3.5。腻子干后磨砂纸,满刮第二遍腻子,待腻子干后用砂纸磨平、磨光。3.2.2 吊直、套方、找规矩、弹线:首先应将顶子的对称中心线通过吊直、套方、找规矩的办法弹出中心线,以便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控制。墙顶交接处的处理原则:凡有挂镜线的按挂镜线,没有挂镜线则按设计要求弹线。3.2.3计算用料、裁纸:根据设计要求决定壁纸的粘贴方向,然后计算用料、裁纸。应按所量尺寸每边留出2~3cm余量,如采用塑料壁纸,应在水槽内先浸泡2~3min,拿出,抖去余水,将纸面用净毛巾沾干。3.2.4刷胶、糊纸:在纸的背面和顶棚的粘贴部位刷胶,应注意按壁纸宽度刷胶,不宜过宽,铺贴时应从中间开始向两边铺粘。第一张一定要按已弹好的线找直粘牢,应注意纸的两边各甩出1~2cm不压死,以满足与第二张铺粘时的拼花压控对缝的要求。然后依上法铺粘第二张,两张纸搭接1~2cm,用钢板尺比齐,两人将尺按紧,一人用劈纸刀裁切,随即将搭槎处两张纸条撕去,用刮板带胶将缝隙压实刮牢。随后将顶子两端阴角处用钢板尺比齐、拉直,用刮板及辊子压实,最后用湿温毛巾将接缝处辊压出的胶痕擦净,依次进行。3.2.5修整:壁纸粘贴完后,应检查是否有空鼓不实之处,接槎是否平顺,有无翘进现象,胶痕是否擦净,有无小包,表面是否平整,多余的胶是否清擦干净等,直至符合要求为止。3.3被糊墙面壁纸:3.3.1基层处理:如混凝土墙面可根据原基层质量的好坏,在清扫干净的墙面上满刮l~2道石膏腻子,干后用砂纸磨平、磨光;若为抹灰墙面,可满刮大白腻子l~2道找平、磨光,但不可磨破灰皮;石膏板墙用嵌缝腻子将缝堵实堵严,粘贴玻璃网格布或丝绸条、绢条等,然后局部刮腻子补平。3.3.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弹线:首先应将房间四角的阴阳角通过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并确定从哪个阴角开始按照壁纸的尺寸进行分块弹线控制(习惯做法是进门左阴角处开始铺贴第一张。有挂镜线的按挂镜线,没有挂镜线的按设计要求弹线控制。3.3.3计算用料、裁纸:按已量好的墙体高度约放大2~3cm,按此尺寸计算用料、裁纸,一般应在案子上裁割,将裁好的纸用湿温毛巾擦后,摺好待用。3.3.4刷胶、糊纸:应分别在纸上及墙上刷胶,其刷胶宽度应相吻合,墙上刷胶一次不应过宽。糊纸时从墙的阴角开始铺贴第一张,按已画好的垂直线吊直,并从上往下用手铺平,刮板刮实,并用小辊子将上、下阴角处压实。第一张粘好留l~2cm(应拐过阴角约2cm),然后粘铺第二张,依同法压平、压实,与第一张搭槎1~2cm,要自上而下对缝,拼花要端正,用刮板刮平,用钢板尺在第一、第二张搭槎处切割开,将纸边撕去,边槎处带胶压实,并及时将挤出的胶液用湿温毛巾擦净,然后用同法将接顶、接踢脚的边切割整齐,并带胶压实。墙面上遇有电门、插销盒时,应在其位置上破纸做为标记。在裱糊时,阳角不允许甩槎接缝,阴角处必须裁纸搭缝,不允许整张纸铺贴,避免产生空鼓与皱折。3.3.5花纸拼接:3.3.5.1纸的拼缝处花形要对接拼搭好。3.3.5.2铺贴前应注意花形及纸的颜色力求一致。3.3.5.3墙与顶壁纸的搭接应根据设计要求而定,一般有挂镜线的房间应以挂镜线为界,无挂镜线的房间则以弹线为准。3.3.5.4花形拼接如出现困难时,错槎应尽量甩到不显眼的阴角处,大面不应出现错槎和花形混乱的现象。3.3.6壁纸修整:糊纸后应认真检查,对墙纸的翘边翘角、气泡、皱折及胶痕未擦净等,应及时处理和修整,使之完善。3.7冬期施工:3.4.1冬期施工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内操作温度不应低于5℃。3.4.2做好门窗缝隙的封闭,并设专人负责测温、排湿、换气,严防寒气进入冻坏成品。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面层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品种、级别、性能、规格、花色必须符合设计、产品技术标准与现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并符合建筑内装修设计防火有关规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证书和现场材料验收记录。4.1.2壁纸墙布必须粘结牢固,无空鼓、翘边、皱折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表面平整,无波纹起伏。壁纸、墙布与挂镜线、贴脸板和踢脚板紧接,无缝隙;色泽一致,无斑污,正斜视无胶痕,无明显压痕。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各幅拼接应横平竖直,图案端正,拼缝处图案花纹吻合,距墙1m处正视不显拼缝,阴角处搭接顺光,阳角无接缝,角度方正,边缘整齐无毛边。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3裱糊与挂镜线、贴脸板、踢脚板、电气槽盒等交接处应交接严密,无缝隙,无漏贴和补贴,不糊盖需拆卸的活动件,活动件四周及挂镜线、贴脸板、踢脚板等处边缘切割整齐、顺直,无毛边。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4玻纤壁纸、无纺布及锦缎裱糊应表面平整挺秀,拼花正确,图案完整,连续对称,无色差、无胶痕,面层无飘浮,经纬线顺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成品保护:5.1墙纸裱糊完的房间应及时清理干净,不准做料房或休息室,避免污染和损坏。5.2在整个裱糊的施工过程中,严禁非操作人员随意触摸墙纸。5.3电气和其他设备等在进行安装时,应注意保护墙纸,防止污染和损坏。5.4铺贴壁纸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施工,施工操作时要做到干净利落,边缝要切割整齐,胶痕必须及时清擦干净。5.5严禁在已裱糊好壁纸的顶、墙上剔眼打洞。若纯属设计变更,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施工时要小心保护,施工后要及时认真修复,以保证壁纸的完整。5.6次修补油、浆活及磨石二次清理打蜡时,注意做好壁纸的保护,防止污染、碰撞与损坏。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边缘翘起:主要是接缝处胶刷的少,或局部没刷胶,或边缝没压实,干后出现翘边、翘缝等现象。发现后应及时刷胶辊压修补好。6.2上、下端缺纸:主要是裁纸时尺寸未量好,或切割时本压住钢板尺而走刀将纸裁小。施工操作时一定要认真细心。6.3墙面不洁净,斜视有胶痕:主要是没及时用湿温毛巾将胶痕擦净,或更清擦但不彻底又不认真,或由于其他工序造成面纸污染等。6.4壁纸表面不平,斜视有疙瘩:主要是基层墙面清理不彻底,或虽清理但没认真清扫,因此基层表面仍有积尘、腻子包、水泥斑痕、小砂粒、胶浆疙瘩等,故粘贴壁纸后会出现小疙瘩;或由于抹灰砂浆中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颗粒,也会将壁纸拱起小包。处理时应将壁纸切开取出污物,再重新刷胶粘贴好。6.5壁纸有泡:主要是基层含水率大,抹灰层未干就铺贴壁纸,由于灰层被封闭,多余水分出不来,气化就将壁纸拱起成泡。处理时可用注射器将泡刺破并注入胶液,用辊压实。6.6阴阳角壁纸空鼓、阴角处有断裂:阳角处的粘贴大都采用整张纸,它要照顾到两个面、一个角,都要尺寸到位、表面平整、粘贴牢固,是有一定的难度,阴角比阳角稍好一点,但与抹灰基层质量有直接关系,主要是胶不漏刷,赶压到位,是可以防止空鼓的。要防止阴角断裂,关键是阴角壁纸接槎时必须超过阴角1~2cm,实际阴角处已形成了附加层,这样就不会由于时间长、壁纸收缩,而造成阴角处壁纸断裂。6.7面层颜色不一,花形深浅不一:主要是壁纸质量差,施工时没有认真挑选。6.8窗台板上下、窗帘盒上下等处铺贴毛糙,拼花不好,污染严重;主要是操作不认真。应加强工作责任心,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规程认真施工。6.9对湿度较大房间和经常潮湿的墙体应采用防水性的壁纸及胶粘剂,有酸性腐蚀的房间应采用防酸壁纸及胶粘剂。6.10对于玻璃纤维布及无纺贴墙布,糊纸前不应浸泡,只用湿温毛巾涂擦后把起备用即可。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壁纸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的现场组装式外框外露玻璃幕墙的安装(即主要承重骨架为垂直向的竖龙骨和水平向的次龙骨,中门框内嵌入玻璃的构造型式)。目前生产玻璃幕墙的厂家较多,各厂的节点构造及安装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安装时应仔细了解其作法和质量标准。本工艺标准仅叙述了其中一种的作法。   施工准备:玻璃幕墙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造型和建筑结构多方面的性能要求,如力学(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防水、隔热、气密、防火、抗震和避雷等性能,这些性能与使用功能和人身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为此建设部和北京市建委均规定了:凡是从事玻璃幕墙的设计、制作、安装企业,必须经过市建委资质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和安装。因此在施工前,先要对设计、制作、安装的单位进行资质审查。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铝合金型材:应进行表面阳极氧化处理。铝型材的品种、级别、规格、颜色、断面形状、表面阳极氧化膜厚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合金成分及机械性能应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明,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进入现场要进行外观检查;要平直规方,表面无污染、麻面、凹坑、划痕、翘曲等缺陷,并分规格、型号分别码放在室内木方垫上。2.1.2玻璃:外观质量和光学性能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2.1.2对按构造分类:a.单层玻璃:浮法平板玻璃或钢化玻璃(厚度一般6mm或8mm)。b.双层中空玻璃:厚度为6+12+6(mm)或8+9+8(mm),中间数值为两层玻璃之间的不流动空气层。2.1.2.2按功能分类:a.吸热玻璃:在透明玻璃中加入极微量的金属氯化物,形成带颜色玻璃,其特点是能使可见光透过而限制带热量的红外线通过。b.镜面玻璃:是在单层或双层玻璃一侧或两侧均镀金属膜,通过反射太阳光的热辐射,达到隔热目的。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玻璃类型,制作厂家对玻璃幕墙进行风压计算,要提供出厂质量合格证明及必要的试验数据;玻璃进场后要开箱抽样检查外观质量,玻璃颜色一致,表面平整,无污染、翘曲,镀膜层均匀,不得有划痕和脱膜。整箱进场要有专用钢制靠架,如拆箱后存放要立式放在室内水方钉制的靠架上。2.1.3橡胶条、橡胶垫:应有耐老化阻燃性能试验出厂证明,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无断裂现象。2.1.4铝合金装饰压条、扣件:颜色一致,无扭曲、划痕、损伤现象,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1.5连接龙骨的连接件:竖向龙骨与水平龙骨之间的镀锌连接件、竖向龙骨之间接专用的内套管及连接件等,均要在厂家预制加工好,材质及规格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2.1.6承重紧固件:竖向龙骨与结构主体之间,通过承重紧固件进行连接,紧固件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为了防止腐蚀,紧固件表面须镀锌处理,紧固件与预埋在混凝土梁、柱、墙面上的埋件固定时,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锌螺栓。2.1.7螺栓、螺帽、钢钉等紧固件用不锈钢或镀锌件,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证明。2.1.8密封胶:接缝密封胶是保证幕墙具有防水性能、气密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关键。其材料必须有很好的防渗透、抗老化、抗腐蚀性能,并具有能适应结构变形和温度胀缩的弹性,因此应有出厂证明和防水试验记录。2.1.9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防水性能和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2.1.10主要机具:垂直运输的外用电梯、电焊机、焊钉抢、电动改锥、手枪钻、梅花板手、活动扳手、经纬仪(或激光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铁水平、钢板尺、钢角尺。2.2作业条件:2.2.1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主体结构已完工,并办完质量验收手续。2.2.2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根据玻璃幕墙设计、制作单位提供的预埋件平面布置图、埋件大样图,进行加工制作及预埋,埋件应牢固、位置准确。安装幕墙竖向龙骨之前,预先将埋件剔出,弹线后,如标高和位置超出尤许偏差值时,应及时办理设计洽商进行处理。2.2.3预先进行测量放线:2.2.3.1根据主体结构各层往上已弹的竖向轴线,对照原结构设计图轴距尺寸,用经纬仪核实后,在各层楼板边缘弹出竖向龙骨的中心线,同时核对各层预埋件中心线与竖向龙骨中心线是否一致相符,如果有误差,预先制定处理方案。2.2.3.2核实主体结构实际总标高是否与设计总标高相符,同时把各层的楼面标高标在楼板边,便以安装幕墙时核对。2.2.3.3根据主体结构的平面拄距尺寸,用经纬仪找出玻璃幕墙最外边缘尺寸,要注意到与其他外墙饰面材料连接节点的构造方法相呼应。(以上内容是找出X轴、Y轴、Z轴尺寸线)。2.2.4操作用外架子(或电动吊篮)已搭设好,并经安全负责人员检查验收。2.2.5各种电动工具的临时电源已预先接好,并进行安全试运转。2.2.6竖向龙骨、水母龙骨及各种配件已预先清点,并分类码放到楼层指定的地点存放,有专人看管。2.2.7玻璃法墙的防雷接地设计方案已完成。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安装各楼层紧固铁件→横竖龙骨装配→安装竖向主龙骨→安装横向次龙骨→ 安装镀锌钢板→安装保温防火矿棉→安装玻璃→安盖板及装饰压条 3.2安装各楼层紧固铁件:主体结构施工时埋件预埋形式及紧固铁件与埋件连接方法,均要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操作,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3.2.1在主体结构的每层现浇混凝土楼板或梁内预埋铁件,角钢连接件与预埋件焊接,然后用螺栓(镀锌)再与竖向龙骨连接,见图9-17。图9-17紧固件与预件焊接3.2.2主体结构的每层现浇混凝土楼板或架内预埋“T”形槽埋件,角钢连接件与“T”形槽通过镀锌螺栓连接,即把螺栓预先穿入“T”形槽内,再与角钢连接件连接,见图9-18。图9-18紧固件与埋件螺栓连接紧固件的安装是玻璃幕墙安装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幕墙与结构主体连接牢固和安全程度。图9-18安装时将紧固铁件在纵横两方向中心线进行对正,初拧螺栓,校正紧固件位置后,再拧紧螺栓。图9-17紧固件安装时,也是先对正纵横中心线后,再进行电焊焊接,焊缝长度、高度及电焊条的质量均按结构焊缝要求。3.3横、坚龙骨装配:在龙骨安装就位之前,预先装配好以下连接件:3.3.1竖向主龙骨之间接头用的镀锌钢板内套筒连接件,见图9-19。图9-19内套管示意图3.3.2竖向主龙骨与紧固件之间的连接件。3.3.3横向次龙骨的连接件。各节点的连接件的连接方法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连接必须牢固,横平竖直。3.4竖向主龙骨安装:主龙骨一般由下往上安装,每两层为一整根,每楼层通过连接紧固铁件与楼板连接。3.4.1先将主龙骨竖起,上、下两端的连接件对准紧固铁件的螺栓孔,初打螺栓。3.4.2主龙骨可通过紧固铁件和连接件的长螺栓孔上、下、左、右进行调整,左、右水平方向应与弹在楼板上的位置线相吻合,上、下对准楼层标高,前、后(即Z轴方向)不得超出控制线,确保上下垂直,间距符合设计要求。3.4.3主龙骨通过内套管竖向接长,为防止铝材受温度影响而变形,接头处应留适当宽度的伸缩孔隙,具体尺寸根据设计要求,接头处上下龙骨中心线要对上。3.4.4安装到最顶层之后,再用精纬仪进行垂直度校正、检查无误后,把所有竖向龙骨与结构连接的螺栓、螺母、垫圈拧紧、焊牢。所有焊缝重新加焊至设计要求,并将焊药皮砸掉,清理检查符合要求后,刷两道防锈漆。3.5横向水平龙骨安装:安好竖向龙骨后,进行垂直度、水平度、间距等项检查,符合要求后,便可进行水平龙骨的安装。3.5.1安装前,将水平龙骨两端头套上防水橡胶垫。3.5.2用木支撑暂时将主龙骨撑开,接着装入横向水平龙骨,然后取掉木支撑后,两端橡胶垫被压缩,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3.5.3大致水平后初拧连接件螺栓,然后用水准仪抄平,将横向龙骨调平后,拧紧螺栓。3.5.4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横向水平龙骨之间的中心距离及上下垂直度,同时要核对玻璃尺寸能否镶嵌合适。3.6安装楼层之间封闭镀锌钢板:由于幕墙挂在建筑外墙,各竖向龙骨之间的孔隙通向各楼层,为隔音、防火,应把矿棉防火保温层镶铺在镀锌钢板上,将各楼层之间封闭。为使钢板与龙骨之间接缝严密,先将橡胶密封条套在钢板四周后,将钢板插入吊顶龙骨内(或用胀管螺栓钉在混凝土底板上)。在钢板与龙骨的接缝处再粘贴沥青密封带,并应敷贴平整。最后在钢板上焊钢钉,要焊牢固,钉距及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见图9-20。图9-20钢板安装示意3.7安装保温防火矿棉:镀锌钢板安完之后,安装保温、防火矿棉。 将矿棉保温层用胶粘剂粘在钢板上。用已焊的钢钉及不锈钢片固定保温层,矿棉应铺放平整,拼缝处不留缝隙。3.8安装玻璃:单、双层玻璃均由上向下,并从一个方向起连续安装,预先将玻璃由外用电梯运至各楼层的指定地点,立式存放,并派专人看管。3.8.1将框内污物清理干净,在下框内塞垫橡胶定位块,垫块是支持玻璃的全部重量,要求一定的硬度与耐久性,位置见图9-21。3.8.2将内侧橡胶条嵌入框格槽内(注意型号),嵌胶条方法是先间隔分点嵌塞,然后再分边嵌塞,见图9-22。3.8.3抬运玻璃(大玻璃应用机械真空吸盘抬运),先将玻璃表面灰尘、污物擦拭干净。往框内安装时,注意正确判断内、外面,将玻璃安嵌在框槽内,嵌入深度四周要一致。图9-21垫块位置示意图图9-22嵌塞胶条方法示意图3.8.4将两侧橡胶垫块塞于竖向框两侧,然后固定玻璃,嵌入外密封橡胶条(也可用密川角进行封缝处理),镶故要平整。密实,图9-23是主龙骨和水平横龙骨节点剖面、镶嵌框外密封橡胶条示意图。图9-23外胶条安装示意3.9安盖口条和装饰压条:3.9.1盖口条安装:玻璃外侧橡胶条(或密封膏)安装完之后,在玻璃与横框、水平框交接处均要进行盖口处理,室外一侧安装外扣板,室内一侧安装压条(均为铝合金材),其规格型式要根据幕墙设计要求。见图9-23∶3.9.2幕墙与屋面女儿墙顶交接处,应有铝合金压顶板,并有防水构造措施,防止雨水沿幕墙与女儿墙之间的空隙流入。操作时依据幕墙设计图。图9-24为女儿墙后预构造示意图。图9-24女儿墙压顶构造示意图3.10擦洗玻璃:幕墙玻璃各组装件安装完之后,在竣工验收前,利用擦窗机(或其他吊具)将玻璃擦洗一遍,达到表面洁净、明亮。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玻璃幕墙所用的玻璃、骨架、连接件、密封条、胶、防火保温材料和封闭端面金属板材等,其品种、级别、规格、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的规定。铝型材阳极氧化膜厚度必须大于AA15级。但也不宜太厚。4.1.2如用碳钢骨架和连接件,必须作防锈处理,其质量应符合设计与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4.1.3如设计对型钢骨架的挠度、连接件的拉拔力等有测试要求,其测试数据必须满足设计要求。4.1.4骨架须与原结构连接牢固,无松动,预埋件尺寸、焊缝的长度、高度和焊条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4.1.5主体结构及其预埋件的垂直度、平整度与预留洞均应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其误差应在连接件可调范围内。4.1.6所有节点构造应符合设计和产品组合的要求。4.2基本项目:4.2.1金属骨架:色泽一致,表面洁净,无污染、麻点、凹坑、划痕,拼接缝严密、平整,横平竖直,无错台错位。连接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件三个方向的安装允许偏差为±1mm。4.2.2玻璃:玻璃安装朝向正确,表面洁净、平整、无翘曲。无污染,玻璃颜色一致,膜面层完好,反映外界影象无畸变。四边45°角倒磨光滑,线条交圈,外观晶莹美观,外观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4.2.3压条及玻璃胶:压条扣扳平直,对口严密,安装牢固、整齐,密封条安装嵌塞严密,使用密封膏的部位必须干净,与被密封物粘结牢固,外表顺直,无错台错位,且光滑、严密、美观。胶缝以外无污渍。4.2.4防火保温填充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用料干燥,铺设厚度符合要求,均匀一致,无遗漏,铺贴牢固不下坠。4.2.5玻璃墙收回、压条应符合以下规定:收口严密无缝,压条顺直,无错台错位,坡度准确,排水孔畅通。 4.2.6有关防雷接地的线路安装质量要符合电气安装规范要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34。玻璃幕墙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9-34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相邻两立梃间距离尺寸(固定端处)±1.5用尺量检查≤2000±1.2>2000±1.5≤20002.0>2000±2.5h≤30m44立梃垂直度h≤60m7经纬仪及拉线尺量检查h>60m10三邻三根立梃2宽度≤20m4宽度≤40m5宽度≤60m6宽度≤80m8宽度≤80m10相邻两横梁<16同一标高面内横梁高度差宽度≤35m4水准仪,拉通线尺量检查宽度>35m67弧形墙立梃外表面与设计位置差2用尺量检查8相邻构件装配间隙用塞片检查注:表中立挺即文中所说竖龙骨。   成品保护:5.1铝合金框料及各种附件,进场后分规格、分类码放在防雨的专用库房内,不得在压放重物。运料时轻拿轻放,防止碰坏划伤。玻璃要防止日光暴晒,存放在库房内,分规格立放在专用木架上,设专人看管和运输,防止碰坏和划伤表面镀膜。5.2安装铝合金框架过程中,注意对铝框外膜的保护,不得划伤。搭设外架子时注意对玻璃的保护,防止撞破玻璃。5.3铝合金横、竖龙骨与各附件结合所用的螺栓孔,要预先用机械打好孔,不得用电焊烧孔。5.4在安装过程中,防止构件厂落,因此要支搭安全网。5.5靠近玻璃幕的各道工序,在施工操作前对玻璃作好临时保护,如用纤维板遮挡。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1铝合金框料及各种附件,进场后分规格、分类码放在防雨的专用库房内,不得在压放重物。运料时轻拿轻放,防止碰坏划伤。玻璃要防止日光暴晒,存放在库房内,分规格立放在专用木架上,设专人看管和运输,防止碰坏和划伤表面镀膜。5.2安装铝合金框架过程中,注意对铝框外膜的保护,不得划伤。搭设外架子时注意对玻璃的保护,防止撞破玻璃。5.3铝合金横、竖龙骨与各附件结合所用的螺栓孔,要预先用机械打好孔,不得用电焊烧孔。5.4在安装过程中,防止构件厂落,因此要支搭安全网。5.5靠近玻璃幕的各道工序,在施工操作前对玻璃作好临时保护,如用纤维板遮挡。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幕墙设计、制作、安装厂家的资格证书及市建委准营证。7.2铝合金骨架合格证机械性能试验,矿棉、橡胶条、密封膏、玻璃等均要有出厂合格证。 7.3紧固件安装隐检记录(包括防雷接地线路安装隐检记录)。7.5幕墙安装质量检查评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建筑和高级建筑工程中,窗台板、暖气罩的安装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和构配件:2.1.1窗台板制作材料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木制窗台板、水泥窗台板、水磨石窗台板、天然石料窗台板和金属窗台板。2.1.2窗台板、暖气罩制作材料的品种、材质、颜色应按设计选用,木制品应经烘干,控制含水率在12%以内,并做好防腐处理,不允许有扭曲变形。2.1.3安装固定一般用角钢或扁钢做托架或挂架;窗台板的构造一般直接装在窗下墙须面,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稳固。2.2主要机具:2.2.1电动机具:电焊机、电动锯石机、手电钻。2.2.2手用工具:大刨子、小刨子、小锯、锤子、割角尺、橡皮锤、靠尺板、20号铅丝和小线、铁水平尺、盒尺、螺丝刀。2.3作业条件:2.3.1安装窗台板的窗下墙,在结构施工时应根据选用窗台板的品种,预埋木砖或铁件。2.3.2窗台板长超过1500mm时,除靠窗口两端下木砖或铁件外,中间应每500mm间距增理水砖或铁件;跨空窗台板应按设计要求的构造设固定支架。2.3.3安装窗台板、暖气罩应在窗框安装后进行。窗台板与暖气罩连体的,应在墙、地面装修层完成后进行。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定位与划线→检查预埋件→支架安装→窗台板安装→暖气罩安装 3.2定位与划线:根据设计要求的窗下框标高、位置,划窗台板的标高、位置线,同时核对暖气罩的高度,并弹暖气罩的位置线,为使同房间或连通窗台板的标高和纵横位置一致,安装时应统一抄平,使标高统一无差。3.3检查预埋件:找位与划线后,检查窗台板、暖气罩安装位置的预埋件,是否符合设计与安装的连接构造要求,如有误差应进行修正。3.4支架安装:构造上需要设窗台板支架的,安装前应核对固定支架的预埋件,确认标高、位置无误后,根据设计构造进行支架安装。3.5窗台板安装:3.5.1木窗台板安装:在窗下墙顶面木砖处,横向钉梯形断面木条(窗宽大于1m时,中间应以间距500mm左右加钉横向梯形木条),用以找平窗台板底线。窗台板宽度大于150mm的,拼合板面底部横向应穿暗带。安装时应插入窗框下帽头的裁口,两端伸入窗口墙的尺寸应一致,保持水平,找正后用砸扁钉帽的钉子钉牢,钉帽冲入木窗台板面2mm。3.5.2预制水泥窗台板、预制水磨石窗台板、石料窗台板安装:按设计要求找好位置,进行预装,标高、位置、出墙尺寸符合要求,接缝平顺严密,固定件无误后,按其构造的固定方式正式固定安装。3.5.3金属窗台板安装:按设计构造要求,核对标高、位置、固定件后,先进行预装,经检查无误,再正式安装固定。3.6暖气罩安装:在窗台板底面或地面上划好位置线,进行定位安装。分块板式暖气罩接缝应平、顺、直、齐,上下边棱高度、平度应一致,上边棱应位于窗台板底外棱内。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窗台板和暖气罩的材质、品种、规格尺寸、形状及木材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预制加工的各类窗台板的强度和刚度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4.1.3窗台板、暖气罩必须按设计的构造镶打牢固,无松动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 加工制作尺寸正确,表面平直光滑,拐角方正无缺陷;颜色一致符合设计要求;木制窗台板和暖气罩表面不得露钉帽,应无戗槎、刨痕、毛刺、锤印等缺陷。4.2.2窗台板、暖气罩安装位置正确,割角整齐,接缝严密,平直通顺。窗台板出墙尺寸一致;暖气罩凹进窗台板尺寸一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52。窗台板、暖气罩安装允许偏差表9-5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两端高低差2水平尺检查2两端距窗洞3用尺量检查3暖气罩侧向位置3用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5.1安装窗台板和暖气罩时,应保护已完成的工程项目,不得因操作损坏地面、窗洞、墙角等成品。5.2窗台板、暖气罩进场应妥善保管,做到木制品不受潮,金属品不生锈,石料,决村不损坏棱角,不受污染。5.3安装好的成品应有保护措施,做到不损坏、不污染。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窗台板插不进窗楼下帽头槽内:施工前应检查窗台板安装的条件,施工时应坚持预装,符合要求后进行固定。6.2窗台板底垫不实:捻灰不严;木制、金属窗台板找平条标高不一致、不平;施工中认真做每道工序,找平。垫实、捻严、固定牢靠。跨空窗台板支架应安装平正,使支架受力均匀。6.3多块拼接窗台板不平、不直:加工窗台板长、宽超偏差,厚度不一致。施工时应注意同规格在同部位使用。6.4暖气罩安装不平、不正:因挂件位置不准;施工时应找正以后进行暖气罩的安装固定,保证压进尺寸一致。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窗台板、暖气罩制品应有出厂合格证,根据制品不同,应有强度、含水率试验资料。7.2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内、外饰面板干挂工艺。该工艺是利用耐腐蚀的螺栓和耐腐蚀的柔性连接件,将大理石、花岗石等饰面石材干挂在建筑结构的外表面,石材与结构之间留出40~50mm的空腔,其构造如图9-7所示。      图9-7干挂工艺构造示意图1棽AР荚銮坎悖?椙斗煊透啵?椄终耄?棾た?(充填环氧树脂粘接剂);5検谋“澹?棸沧敖歉郑?椗蛘吐菟ǎ?椊艄搪菟?用此工艺做成的饰面,在风力和地震力的作用下允许产生适量的变位,以吸收部分风力和地震力,而不致出现裂纹和脱落。当风力和地震力消失后,石材也随结构而复位。该工艺与传统的湿作业工艺比较,免除了灌浆工序,可缩短施工周期,减轻建筑物自重,提高抗震性能,更重要的是有效地防止灌浆中的盐碱等色素对石材的渗透污染,提高其装饰质量和观感效果。此外,由于季节性室外温差变化引起的外饰面胀缩变形,使饰面板可能脱落,这种工艺可有效地预防饰面板脱落伤人事故的发生。这种干挂饰面板安装工艺亦可与玻璃幕墙或大玻璃窗、金属饰面板安装工艺等配套应用。现国内不少大型公共建筑的石材内外饰面板安装工程采取干挂工艺日趋普遍。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石材: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石材的品种、颜色、花纹和尺寸规格,并严格控制、检查其抗折。抗拉及抗压强度,吸水率、耐冻融循环等性能。2.1.2合成树脂胶粘剂:用于粘贴石材背面的柔性背衬材料,要求具有防水和耐老化性能。2.1.3玻璃纤维网格布:石材的背衬材料。2.1.4防水胶泥:用于密封连接件。2.1.5防污胶条:用于石材边缘防止污染。2.1.6嵌缝膏:用于嵌填石材接缝。2.1.7罩面涂料:用于大理石表面防风化、防污染。2.1.8膨胀螺栓、连接铁件、连接不锈钢针等配套的铁垫板、垫圈、螺帽及与骨架固定的各种设计和安装所需要的连接件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2.2主要机具:2.1台钻、无齿切割锯、冲击钻、手枪钻、力矩扳手、开口扳手、嵌缝枪、专用手推车、长卷尺、盒尺、锤子、各种形状的钢凿子、靠尺、铝制水平尺、方尺、多用刀、剪子、勾缝溜子。铅丝、弹线用的粉线包、墨斗、小白线、笤帚、铁锹、开刀、灰槽、灰桶、工具袋、手套、红铅笔等。2.3作业条件:2.3.1检查石材的质量、规格、品种、数量、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表面处理工作。2.3.2搭设双排架子处理结构基层,并作好隐预检记录,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工序。2.3.3水电及设备、墙上预留预埋件已安装完。垂直运输机具均事先准备好。2.3.4外门窗已安装完毕,安装质量符合要求。2.3.5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技术措施、质量要求和成品保护,尤其是架子拆除时,不得碰撞已完成的成品。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施工。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2工地收货:收货要设专人负责管理,要认真检查材料的规格、型号是否正确,与料单是否相符,发现石材颜色明显不一致的,要单独码放,以便退还给厂家,如有裂纹、缺棱掉角的,要修理后再用,严重的不得使用。还要注意石材堆放场地要夯实,垫10cm×10cm通长方木,让其高出地面8cm以上,方木上最好钉上橡胶条,让石材按75°立放斜靠在专用的钢架上,每块石材之间要用塑料薄膜隔开靠紧码放,防止粘在一起和倾斜。→清理结构表面→结构上弹出垂直线→大角挂两竖直钢丝→工地收货→→挂水平位置→石料打孔→背面刷胶→贴柔性加强材料→ →支底层板托架→放置底层板用其定位→调节与临时固定→灌M20水泥砂浆→ 设排水管→结构钻孔并插固定螺栓→镶不锈钢固定件→用胶粘剂灌下层墙板上孔→ 插入连接钢针→将胶粘剂灌入上层墙板的下孔内→临时固定上层墙板→钻孔插入膨胀螺栓→ 镶不锈钢固定件→镶顶层墙板→嵌板缝密封胶→饰面板刷二层罩面剂 3.3石材准备:首先用比色法对石材的颜色进行挑选分类;安装在同一面的石材颜色应一致,并根据设计尺寸和图纸要求,将专用模具固定在台钻上,进行石材打孔。为保证位置准确垂直,要钉一个定型石板托架,使石板放在托架上,要打孔的小面与钻头垂直,使孔成型后准确无误,孔深为20mm,孔径为5mm,钻头为4.5mm。随后在石材背面刷不饱和树脂胶,主要采用一布二胶的作法,布为无碱、无捻24目的玻璃丝布,石板在刷头遍胶前,先把编号写在石板上,并将石板上的浮灰及杂污清除干净,如锯锈、铁沫子,用钢丝刷、粗砂纸将其除掉再刷头遍胶,胶要随用随配,防止固化后造成浪费。要注意边角地方一定要刷好,特别是打孔的部位是个薄弱区域,必须刷到,布要铺满,刷完头遍胶,在铺贴玻璃纤维网格布时要从一边一遍一遍用刷子赶平,铺平后再剧二遍胶,刷子沾胶不要过多,防止流到石材小面,给嵌缝带来困难,出现质量问题。 3.4基层准备:清理预做饰面石材的结构表面,同时进行吊直、套方、找规矩,弹出垂直线和水平线。并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需要弹出安装石材的位置线和分块线。3.5挂线:按设计图纸要求,石材安装前要事先用经纬仪打出大角两个面的竖向控制线,最好弹在离大角20cm的位置上,以便随时检查垂直挂线的准确性,保证顺利安装。竖向挂线宜用φ1.0~φ1.2的钢丝为好,下边沉铁随高度而定,一般40m以下高度沉铁重量为8~10kg,上端挂在专用的挂线角钢架上,角钢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物大角的顶端,一定要挂在牢固、准确、不易碰动的地方,并要注意保护和经常检查。并在控制线的上、下作出标记。3.6支底层饰面板托架:把预先加工好的支托按上干线支在将要安装的底层石板上面。支托要支承牢固,相互之间要连接好,也可和架子接在一起,支架安好后,顺支托方向钉铺通长的50mm厚木板,木板上口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以保证石材上下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3.7在RC围护结构上打孔、下膨胀螺栓:在结构表面弹好水平线,按设计图纸及石板料钻孔位置,准确的弹在围护结构墙上并作好标记,然后按点打孔,打孔可使用冲击钻,上φ12.5的冲击钻头,打孔时先用尖錾子在预先弹好的点上凿一个点,然后用钻打孔,孔深在60~80mm,若遇结构里的钢筋时,可以将孔位在水平方向移动或往上抬高,要连接铁件时利用可调余量再调回。成孔要求与结构表面垂直,成孔后把孔内的灰粉用小勾勺掏出,安放膨胀螺栓,宜将本层所需的膨胀螺栓全部安装就位。3.8上连接铁件:用设计规定的不锈钢螺栓固定角钢和平钢板。调整平钢板的位置,使平钢板的小孔正好与石板的插入孔对正,固定平钢板,用力矩扳子拧紧。3.9底层石板安装:把侧面的连接铁件安好,便可把底层面板靠角上的一块就位。方法是用夹具暂时固定,先将石板侧孔抹胶,调整铁件,插固定钢针,调整面板固定。依次按顺序安装底层面板,待底层面板全部就位后,检查一下各板水平是否在一条线上,如有高低不平的要进行调整;低的可用木楔垫平;高的可轻轻适当退出点木楔,退到面板上口在一条水平线上为止;先调整好面板的水平与垂直度,再检查板缝,板缝宽应按设计要求,板缝均匀,将板缝嵌紧被衬条,嵌缝高度要高于25cm。其后用1∶2.5的用白水泥配制的砂浆,灌于底层面板内20cm高,砂浆表面上设排水管。3.10石板上孔抹胶及插连接钢针:把1∶1.5的白水泥环氧树脂倒入固化剂、促进剂,用小棒搅匀,用小棒将配好的胶抹入孔中,再把长40mm的φ4连接钢针通过平板上的小孔插入直至面板孔,上钢针前检查其有无伤痕,长度是否满足要求,钢针安装要保证垂直。3.11调整固定:面板暂时固定后,调整水平度,如板面上口不平,可在板底的一端下口的连接平钢板上垫一相应的双股铜丝垫,若铜丝粗,可用小锤砸扁,若高,可把另一端下口用以上方法垫一下。调整垂直度,并调整面板上口的不锈钢连接件的距墙空隙,直至面板垂直。3.12顶部面板安装:顶部最后一层面板除了按一般石板安装要求外,安装调整后,在结构与石板的缝隙里吊一通长的20mm厚木条,木条上平为石板上口下去250mm,吊点可设在连接铁件上,可采用铅丝吊木条,木条吊好后,即在石板与墙面之间的空隙里塞放聚苯板,聚苯板条要略宽于空隙,以便填塞严实,防止灌浆时漏浆,造成蜂窝、孔洞等,灌浆至石板口下20mm作为压顶盖板之用。3.13贴防污条、嵌缝:沿面板边缘贴防污条,应选用4cm左右的纸带型不干胶带,边沿要贴齐、贴严,在大理石板间缝隙处嵌弹性背衬条,背衬条也可用8mm厚的高连发泡片剪成10mm宽的条,背衬条嵌好后离装修面5mm,最后在背衬条外用嵌缝枪把中性硅胶打入缝内,打胶时用力要均,走枪要稳而慢。如胶面不太平顺,可用不锈钢小勺刮平,小勺要随用随擦干净,嵌底层石板缝时,要注意不要堵塞流水管。根据石板颜色可在胶中加适量矿物质颜料。3.14清理大理石、花岗石表面,刷罩面剂:把大理石、花岗石表面的防污条掀掉,用棉丝将石板擦净,若有胶或其它粘接牢固的杂物,可用开刀轻轻铲除,用棉丝沾丙酮擦至干净。在刷罩面剂的施工前,应掌握和了解天气趋势,阴雨天和4级以上风天不得施工,防止污染漆膜;冬、雨季可在避风条件好的室内操作,刷在板块面上。罩面剂按配合比在刷前半小时对好,注意区别底漆和面漆,最好分阶段操作。配制罩面剂要搅匀,防止成膜时不均。涂刷要用3in羊毛刷,沾漆不宜过多,防止流技,尽量少回刷,以免有刷痕,要求无气泡、不漏刷,刷的平整要有光泽。3.15亦可参考金属饰面板安装工艺中的固定骨架的方法,来进行大理石、花岗石饰面板等干挂工艺的结构连接法的施工,尤其是室内干挂饰面板安装工艺。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饰面石材板的品种、防腐、规格、形状、平整度、几何尺寸、光洁度、颜色和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有产品合格证。4.1.2面层与基底应安装牢固;粘贴用料、干挂配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碳钢配件需做防锈、防腐处理。 4.2基本项目:4.2.1表面平整、洁净;拼花正确、纹理清晰通顺,颜色均匀一致;非整板部位安排适宜,阴阳角处的板压向正确。4.2.2缝格均匀,板缝通顺,接缝填嵌密实,宽窄一致,无错台错位。4.2.3突出物周围的板采取整板套割,尺寸准确,边缘吻合整齐、平顺,墙裙、贴险等上口平直。4.2.4滴水线顺直,流水坡向正确、清晰美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31。块材饰面层允许偏差表9-31允许偏差(mm)光面粗磨石室内22室外242表面平整12用2m托线板和塞尺检查3阳角方正23用20cm方尺和塞尺检查4接缝平直23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5墙裙上口平直23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6接缝高低0.31用钢板短尺和塞尺检查7接缝宽度0.31用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5.1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玻璃和金属饰面板上的污物,如密封胶、手印、尘土、水等杂物,宜粘贴保护膜,预防污染、锈蚀。5.2认真贯彻合理施工顺序,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的活应做在前面,防止损坏、污染外挂石材饰面板。5.3拆改架子和上料时,严禁碰撞干挂石材饰面板。5.4外饰面完活后,易破损部分的棱角处要钉护角保护,其他工种操作时不得划伤面漆和碰坏石材。5.5在室外刷罩面剂未干燥前,严禁下渣土和翻架子脚手板等。5.6已完工的外挂石材应设专人看管,遇有危害成品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严肃处理。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外饰面板面层颜色不一:主要是石材质量较差,施工时没有进行试饼和认真的挑选。6.2线角不直、缝格不匀、不直:主要是施工前没有认真按照图纸尺寸,核对结构施工的实际尺寸,以及分段分块弹线不细,拉线不直和吊线校正检查不勤等原因所造成。6.3打胶、嵌缝不细:这与渗漏和美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外窗套口的周边、立面凹凸变化的节点、不同材料交接处、伸缩缝、披水坡度和窗台以及挑檐与墙面等交接处。首先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坚持有人检查与无人检查一个样,其次管理人员要一步一个脚印,每步架完成后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验收。6.4墙面脏、斜视有胶痕: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操作工艺造成,即自下而上的安装方法和工艺直接给成品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越是高层其难度就越大;二是操作人员必须养成随于随清擦的良好习惯;三是要加强成品保护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四是竣工前要自上而下的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擦。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大理石、花岗石、紧固件、连接件等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7.3抗风压和淋水试验报告单等。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及公共建筑的室内外墙面、柱面和门窗套的大理石、磨光花岗石、预制水磨石等饰面板装饰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水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证明或复试单,若出厂超过三个月应按试验结果使用。 2.1.2白水泥:325号白水泥。2.1.3砂子:粗砂或中砂,用前过筛。2.1.4大理石、磨光花岗石、预制水磨石等:按照设计和图纸要求的规格、颜色等备料。但表面不得有隐伤、风化等缺陷。不宜用易褪色的材料包装。2.1.5其他材料:如熟石膏、铜丝或镀锌铅丝、铅皮、硬塑料板条、配套挂件(镀锌或不锈钢连接件等);尚应配备适量与大理石或磨光花岗石、预制水磨石等颜色接近的各种石渣和矿物颜料;107胶和填塞饰面板缝隙的专用塑料软管等。2.2主要机具:2.2.1磅秤、铁板、半截大桶、小水桶、铁簸箕、平锹、手推车、塑料软管、胶皮碗、喷壶、合金钢扁錾子、合金钢钻头(φ5,打眼用)、操作支架、台钻、铁制水平尺、方尺、靠尺板、底尺(3000~5000mm×40mm×10~15mm)、托线板、线坠、粉线包、高凳、木楔子、小型台式砂轮、裁改大理石用砂轮、全套裁割机、开刀、灰板和铅皮(1mm厚)、木抹子、铁抹子、细钢丝刷、笤帚、大小锤子、小白线、铅丝、擦布或棉丝、老虎钳子、小铲、盒尺、钉子、红铅笔、毛刷、工具袋等。2.3作业条件:2.3.1办理好结构验收。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的活应做在前面,并准备好加工饰面板所需的水、电源等。2.3.2内墙面弹好50cm水平线(室外墙面弹好±0和各层水平标高控制线)。2.3.3脚手架式吊篮提前支搭好,宜选用双排架子(室外高层宜采用吊篮,多层可采用桥式架子等),其横竖杆及拉杆等应离开门窗口角150~200mm。架子步高要符合施工要求。2.3.4有门窗套的必须把门框、窗框立好(位置准确、垂直、牢固,并考虑安装大理石时尺寸有足够的余量)。同时要用1∶3水泥砂浆将缝隙堵塞严实。铝合金门窗框边缝所用嵌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塞堵密实并事先粘贴好保护膜。2.3.5大理石、磨光花岗石或预制水磨石等进场后应堆放于室内,下垫方木,核对数量、规格,并预铺、配花、编号等,以备正式铺贴时按号取用。2.3.6大面积施工前应先放出施工大样,并做样板,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还要经过设计、甲方、施工单位共同认定。方可组织班组按样板要求施工。2.3.7对进场的石料应进行验收,颜色不均匀时应进行挑选,必要时进行试拼选用。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1.1簿型小规格块材(边长小于40mm)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析→ 排块材→浸块材→镶贴块材→表面勾缝与擦缝 3.1.2大规格块材(边长大于40mm)工艺流程:施工准备(钻孔、剔槽→穿铜丝或镀锌丝与块材固定→绑扎、固定钢筋网→ 吊垂直、找规矩弹线→安装大理石、磨光花岗石或预制水磨石→分层灌浆→擦缝 3.2薄型小规格块材(一般厚度10mm以下):边长小于40mm,可采用粘贴方法。3.2.1进行基层处理和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其他可参见镶贴面砖施工要点有关部分。要注意同一墙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砖,并应将其镶贴在较隐蔽的部位。3.2.2在基层湿润的情况下,先刷107胶素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10%的107胶),随刷随打底;底灰采用1∶3水泥砂浆,厚度约12mm.,分二遍操作,第一遍约5mm,第二遍约7mm,待底灰压实刮平后,将底子灰表面划毛。3.2.3待底子灰凝固后便可进行分块弹线,随即将已湿润的块材抹上厚度为2~3mm的素水泥浆,内掺水重20%的107胶进行镶贴(也可以用胶粉),用木锤轻敲,用靠尺找平找直。3.3大规格块材:边长大于40mm,镶贴高度超过1m时,可采用安装方法。3.3.1钻孔、剔槽:安装前先将饰面板按照设计要求用台钻打眼,事先应钉木架使钻头直对板材上端面,在每块板的上、下两个面打眼,孔位打在距板宽的两端1/4处,每个面各打两个眼,孔径为5mm,深度为12mm,孔位距石板背面以8mm为宜(指钻孔中心)。如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宽度较大时,可以增加孔数。钻孔后用金钢錾子把石板背面的孔壁轻轻剔一道槽,深5mm左右,连同孔服形成象鼻眼,以备埋卧铜丝之用(图9-6)。 图9-6饰面板材打眼示意图若饰面板规格较大,特别是预制水磨石和磨光花岗石板,如下端不好控绑镀锌铅丝或铜丝时,亦可在未镶贴饰面板的一侧,采用手提轻便小薄砂轮(4~5mm),按规定在板高的1/4处上、下各开一槽(槽长约3~4mm,槽深约12mm与饰面板背面打通,竖槽一般居中,亦可偏外,但以不损坏外饰面和不反碱为宜),可将镀锌铅丝或铜丝卧入槽内,便可拴绑与钢筋网固定。此法亦可直接在镶贴现场做。3.3.2穿钢丝或镀锌铅丝:把备好的铜丝或镀锌铅丝剪成长20cm左右,一端用木楔粘环氧树脂将铜丝或镀锌铅丝模进孔内固定牢固,另一端将铜丝或镀锌铅丝顺孔槽弯曲并卧入槽内,使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网石板上、下端面没有铜丝或镀锌铅丝突出,以便和相邻石板接缝严密。3.3.3绑扎钢筋网:首先剔出墙上的预埋筋,把墙面镶贴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的部位清扫干净。先绑扎一道竖向φ6钢筋,并把绑好的竖筋用预埋筋弯压于墙面。横向钢筋为绑扎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所用,如板材高度为60cm时,第一道横筋在地面以上10cm处与主筋绑牢,用作绑扎第一层板材的下口固定铜丝或镀锌铝丝。第二道横筋绑在50cm水平线上7~8cm,比石板上口低2~3cm处,用于绑扎第一层石板上口固定铜丝或镀锌铅丝,再往上每60cm绑一道横筋即可。3.3.4弹线:首先将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的墙面、柱面和门窗套用大线坠从上至下找出垂直(高层应用经纬仪找垂直)。应考虑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厚度、灌注砂浆的空隙和钢筋网所占尺寸,一般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外皮距结构面的厚度应以5~7cm为宜。找出垂直后,在地面上顺墙弹出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板等外廓尺寸线(柱面和门窗套等同)。此线即为第一层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等的安装基准线。编好号的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板等在弹好的基准线上画出就位线,每块留1mm缝隙(如设计要求拉开缝,则按设计规定留出缝隙)。3.3.5安装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按部位取石板并舒直铜丝或镀锌铅丝,将石板就位,石板上口外仰,右手伸入石板背面,把石板下口铜丝或镀锌铅丝绑扎在横筋上。绑时不要太紧可留余量,只要把铜丝或镀锌铅丝和横筋栓牢即可(灌浆后即会锚固),把石板竖起,便可绑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上口铜丝或镀锌铅丝,并用木楔子垫稳,块材与基层间的缝隙(即灌浆厚度)一般为30~50mm。用靠尺板检查调整木楔,再拴紧铜丝或镀锌铅丝,依次向另一方进行。柱面可按顺时针方向安装,一般先从正面开始。第一层安装完毕再用靠尺板找垂直,水平尺找平整,方尺找阴阳角方正,在安装石板时如灰现石板规格不准确或石板之间的空隙不符,应用铅皮垫牢,使石板之间缝隙均匀一致,并保持第一层石板上口的平直。找完垂直、平整、方正后,用碗调制熟石膏,把调成粥状的石膏贴在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上下之间,使这二层石板结成一整体,木楔处亦可粘贴石膏,再用靠尺板检查有无变形,等石膏硬化后方可灌浆(如设计有嵌缝塑料软管者,应在灌浆前塞放好)。3.3.6灌浆:把配合比为1∶2.5水泥砂浆放入半截大桶加水调成粥状(稠度一般为8~12cm),用铁簸箕舀浆徐徐倒入,注意不要碰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板,边灌边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石板面使灌入砂浆排气。第一层浇灌高度为15cm,不能超过石板高度的1/3;第一层灌浆很重要,因要锚固石板的下口铜丝又要固定石板,所以要轻轻操作,防止碰撞和猛灌。如发生石板外移错动,应立即拆除重新安装。第一次灌入15cm后停l~2h,等砂浆初凝,此时应检查是否有移动,再进行第二层灌浆,灌浆高度一般为20~30cm,待初凝后再继续灌浆。第三层灌浆至低于板上口5~10cm处为止。3.3.7擦缝:全部石板安装完毕后,清除所有石膏和余浆痕迹,用麻布擦洗干净,并按石板颜色调制色浆嵌缝,边嵌边擦干净,使缝隙密实、均匀、干净、颜色一致。3.3.8柱子贴面:安装柱面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其弹线、钻孔、绑钢筋和安装等工序与镶贴墙面方法相同,要注意灌浆前用木方子钉成槽形木卡子,双面卡住大理石板或预制水磨石板,以防止灌浆时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外胀。3.4夏期安装室外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时,应有防止暴晒的可靠措施。3.5冬期施工:3.5.1灌缝砂浆应采取保温措施,砂浆的温度不宜低于5℃。3.5.2灌注砂浆硬化初期不得受冻。气温低于5℃时,室外灌注砂浆可掺入能降低冻结温度的外加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3.5.3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应待其解冻后方可施工。3.5.4冬期施工,镶贴饰面板宜供暖也可采用热空气或带烟囱的火炉加速干燥。采用热空气时,应设通风设备排除湿气。并设专人进行测温控制和管理,保温养护7~9d。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饰面板(大理石、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的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饰面板安装(镶贴)必须牢固,严禁空鼓,无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缝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表面:平整、洁净,颜色协调一致。4.2.2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阴阳角处板的压向正确,非整板的使用部位适宜。4.2.3套割:用整板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上口平顺,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4.2.4波向、滴水线: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4.3大理石、磨光花岗石、预制水磨石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30;大理石、磨光花岗石、预制水磨石饰面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30允许偏差(mm)大理石、磨光花岗石预制水磨石室内22室外332表面平整12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3阳角方正22用20。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4接缝平直23拉5m小线,不足5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5墙裙上口平直22拉5m小线,不足5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6接缝高低0.30.5用钢板短尺和楔形塞尺检查7接缝宽度偏差0.50.5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5.1大理石、磨光花岗石、预制水磨石柱面、门窗套等安装完后,对所有面层的阳角应及时用木板保护。同时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扇的砂浆。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扇,事先应粘贴好保护膜,预防污染。5.2大理石、磨光花岗石、预制水磨石板墙面镶贴完后,应及时贴纸或贴塑料薄膜保护,以保证墙面不被污染。5.3饰面板的结合层在凝结前应防止风干、暴晒、水冲、撞击和振动。5.4拆除架子时注意不要碰撞墙面。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接缝不平,高低差过大:主要是基层处理不好,对板材质量没有严格挑选,安装前试拼不认真,施工操作不当,分次灌浆过高等,容易造成石板外移或板面错动,以致出现接缝不平、高低差过大。6.2空鼓:主要是灌浆不饱满、不密实所致。如灌浆稠度大,使砂浆不能流动或因钢筋网阻挡造成该处不实而空鼓;如砂浆过稀,一方面容易造成漏浆,或由于水分蒸发形成空隙而空鼓;最后清理石膏时,剔凿用力过大,使板材振动空鼓;缺乏养护,脱水过早,也会产生空鼓等。6.3开裂:6.3.1有的大理石石质较差,色纹多,当镶贴部位不当,墙面上下空隙留得较少,常受到各种外力影响,出现在色纹暗缝或其他隐伤等处,产生不规则的裂缝。6.3.2镶贴墙面、柱面时,上下空隙较小,结构受压变形,使饰面石板受到垂直方向的压力而开裂。施工时应待墙、柱面与承重结构沉降稳定后进行,尤其在顶部和底部,安装板块时,应留有一定的缝隙,以防结构压缩,饰面石板直接承重被压开裂。6.4墙面碰损、污染:主要是由于块材在搬运和操作中被砂浆等脏物污染,末及时清洗,或安装后成品保护不好所致。应随手擦净,以免时间过长污染板面。此外,还应防止酸碱类化学物品、有色液体等直接接触大理石等表面,造成污染。6.5如室外大面积镶贴饰面板,而且直接朝阳时,建议采用干挂法施工,既能保持原饰面板清晰美观,又不会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饰面板脱落事故。如采取传统湿挂作业时,建议设计要考虑和设置变形缝(如分格法或拉开板缝法等),目的是严防由于热胀冷缩产生裂缝和块材脱落,同时还建议要有预防块材反碱等措施。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大理石、磨光花岗石、预制水磨石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安装工程,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施工技术。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2.1.1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2.1.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规格、尺寸及重量应符合表5-4的规定。2.1.3大六角高强度螺母的规格、尺寸及重量应符合表5-5的规定。2.1.4高强度垫圈的规格、尺寸及重量应符合表5-6的规定。钢结构用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规格、尺寸及重量表5-4 d(mm)公称尺寸121620(22)24(27)30最大12.4316.4320.5222.5224.5227.8430.84最小11.5715.5719.4821.4823.4826.1629.16e(mm)最小22.7829.5637.2939.5545.250.8555.37dw(mm)19.224.931.433.338.042.846.5s(mm)最大21273436414650最小20.1626.163335404549h(mm)最大7.9510.7513.414.915.917.919.75最小7.059.2511.613.114.116.117.65r(mm)最小1.01.01.51.51.52.02.0c(mm)最大0.80.80.80.80.80.80.8最小0.40.40.40.40.40.40.4z(mm)最大2.63.03.83.84.54.55.3L0(mm)25;3030;3535;4040;4545;5050;5555;60L(mm)每1000个螺栓的重量(kg)≈公称最小最大354033.7538.7536.2541.2549.454.2      4543.7546.2557.8113.0     5048.7551.2562.5121.3207.3    5553.556.567.3127.9220.3269.3   6058.561.572.1136.2233.3284.935732  6563.566.576.8144.5243.6300.5375.7503.2 7068.571.581.6152.8256.5313.2394.2527.1658.27573.576.586.3161.2269.5328.9407.1551.0687.58078.581.5 169.5282.5344.5428.6570.2716.88583.2586.75 177.8295.5360.1446.1594.1740.39088.2591.75 186.1308.5375.8464.7617.9769.69593.2596.75 194.4321.4391.4483.2641.8799.010098.25101.75 202.8334.4407.0501.7665.7828.3110108.25111.75 219.4360.4438.3538.8713.5886.9120118.25121.75 236.1386.3469.6575.9761.3945.6130128132 252.7412.3500.8612.9809.11004.2140138142  438.3532.1650.0856.91062.8 150148152  464.2563.4687.1904.71121.5160156165  490.2594.6724.2952.41180.1170166174   625.9761.21000.21238.7180176184   657.2798.31048.01297.4190186194   688.4835.41095.81356.0200196204   719.7872.41143.61414.7220216224   782.2946.61239.21531.9240230244    1020.71334.71649.2260256264     1430.31766.5           注:1.括号内的规格,尽可能不采用。2.虚线以上部分的螺纹长度,按l0栏内的前面数值采用(亦允许螺杆上全部制出螺纹);虚线以下部分的螺纹长度,按l0栏内的后面数值采用。3.dw的最大尺寸,等于s的实际尺寸。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的规格、尺寸及重量表5-5 d(mm)121620(22)24(27)30s(mm)最大最小2120.162726.1634333635414046455049h(mm)最大最大12.311.8717.116.420.719.423.622.324.222.927.626.330.729.1e(mm)dw(mm)最小22.7819.229.5624.937.2931.439.5533.345.2038.050.8542.855.3746.6c(mm)最大最小0.80.40.80.40.80.40.80.40.80.40.80.40.80.4每1000个螺母的重量(kg)≈27.6861.51118.77146.59202.67288.51374.01注:1.括号内的规格,尽可能不采用。2.dw的最大尺寸,等于s的实际尺寸。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的规格、尺寸及重量表5-6 公称直径(螺纹直径d)(mm)121620(22)24(27)30d1(mm)最大最小(公称)13.431317.431721.522123.522325.522528.522831.6231d2(mm)最大(公称)最小2523.73331.44038.44240.44745.45250.45654.1t(mm)最大最小3.32.53.32.54.33.55.34.55.34.56.35.56.35.5c(mm)最大最小1.61.21.61.22.21.82.21.82.21.82.92.52.92.5每1000个垫圈的重量(kg)≈9.0315.9629.8439.3950.7172.0981.96注:括号内的尺寸,尽可能不采用。 2.1.5不同等级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材料性能必须符合表5-7的规定。不同等级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材料性能表5-7性能等级抗拉强度σbN/mm2屈服强度σ0.2N/mm2(kgf/mm2)伸长率δ5(%)收缩率ψ(%)冲击韧性αkJ/cm2(kgf·m/cm2) (kgf/mm2)不小于10.9S1040~1240(106~126)940(95)104259(6)8.8S830~1030(85~105)660(68)124578(8) 2.1.6不同规格的高强度螺栓的机械性能、拉力应符合表5-8的规定。不同规格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机械性能、拉力表5-8公称直径d(mm)121620(22)24(27)30公称应力截面积As(mm2)84.3157245303353459561性能等级10.9S拉力截荷N(kgf)87700~104500(8940~10700)163000~195000(16600~19800)255000~304000(26000~31000)315000~376000(32100~38300)367000~438000(48600~58000)477000~569000(48600~58000)583000~696000(59400~70900)8.8S70000~86800(7140~8850)130000~162000(13300~16500)203000~252000(20700~25700)251000~312000(25600~31800)293000~364000(29900~37000)381000~47.000(38800~48200)466000~578000(47500~58900) 2.1.7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硬度应符合表5-9的规定。螺栓硬度表5-9性能等级维氏硬度HV30洛氏硬度HRC10.9S312~36733~398.8S249~29624~31 2.1.8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副是由一个螺栓、二个垫圈、一个螺母组成,螺栓、螺母的垫圈应按表5-10规定配套使用。螺栓、螺母和垫圈的配套表5-10螺栓螺母垫圈10.9S10HHRC34~458.8S8HHRC35~45 2.1.9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验收入库后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应防雨、防潮,遇有螺纹损伤或螺栓、螺母不配套时不得使用。2.1.10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存放时间过长,或有锈蚀时,应抽样检查紧固轴力,待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螺栓不得粘染泥土、油污,必须清理干净。2.2主要机具:电动扭矩扳手及控制箱、手动扭矩扳手、扭矩测量扳手、手工扳手、钢丝刷、冲子、锤子等等。2.3作业条件:2.3.1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摩擦系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摩擦面不允许有残留氧化铁皮。2.3.2摩擦面的处理与保存时间、保存条件应与摩擦系数试件的保存时间、条件相同。2.3.3施工部位摩擦面应防止被油污和油漆等污染,如有污染必须彻底清理干净。2.3.4调整扭矩扳手。根据施工技术要求,认真调整扭矩扳手。扭矩扳手的扭矩值应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施工用的扭矩扳手,其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误差应控制在±3%以内。2.3.4.1当施工采用电动扳手时,在调好档位后应用扭矩测量扳手反复校正电动扳手的扭矩力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扭矩值过高,会使高强度螺栓过拧,造成螺栓超负载运行,随着时间过长,会使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产生裂纹等隐患。当扭矩值过低时,会使高强度螺栓达不到预定紧固值,从而造成钢结构连接面摩擦系数下降,承载能力下降。2.3.4.2当施工采用手动扳手时,应每天用扭矩测量扳手检测手动扳手的紧固位置是否正常,检查手动扳手的显示信号是否灵敏,防止超拧或坚固不到位。2.3.5检查螺栓孔的孔径尺寸,孔边毛刺必须彻底清理。 2.3.6将同一批号、规格的螺栓、螺母、垫圈配好套,装箱待用。2.3.7应对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操作者进行培训或技术交底,其内容如下:2.3.7.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使用特点和要求。2.3.7.2高强度螺栓的扭矩系数和摩擦系数。2.3.7.3高强度螺栓坚固工艺要点和紧固原则。2.3.7.4高强度螺栓的储运、保管和现场施工要求。2.3.7.5高强度螺栓扭矩扳手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3.7.6高强度螺栓电动扳手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3.7.7高强度螺栓紧固后的自检自查要求和检查方法、内容。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接头组装→安装临时螺栓→安装高强螺栓→ 高强螺栓紧固→检查验收 3.2作业准备:3.2.1备好扳手、临时螺栓、过冲、钢丝刷等工具,主要应对施工扭矩的校正,就是对所用的扭矩扳手,在班前必须校正,扭矩校正后才准使用。扭矩校正应指定专人负责。3.2.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长度选择,考虑到钢构件加工时采用钢材一般均为正公差,有时材料代用又多是以大代小,以厚代薄居多,所以连接总厚度增加3~4mm的现象很多,因此,应选择好高强度螺栓长度,一般以紧固后长出2~3扣为宜,然后根据要求配好套备用。3.3接头组装:3.3.1对摩擦面进行清理,对板不平直的,应在平直达到要求以后才能组装。摩擦面不能有油漆、污泥,孔的周围不应有毛刺,应对待装摩擦面用钢丝刷清理,其刷子方向应与摩擦受力方向垂直。3.3.2遇到安装孔有问题时,不得用氧-乙炔扩孔,应用扩孔钻床扩孔,扩孔后应重新清理孔周围毛刺。3.3.3高强度螺栓连接面板间应紧密贴实,对因板厚公差、制造偏差或安装偏差等产生的接触面间隙,应按表5-11的规定处理。接触面间隙处理表5-11项目示意图处理方法1 t<1.0mm时不予处理2 t=1.0~3.0mm时,将厚板一侧磨成1﹕10的缓坡,使间隙小于1.0mm3 t>3.0mm时加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3mm,最多不超过三层,垫板材质和摩擦面处理方法应与构件相同 按表5-11中的规定控制间隙,能保证连接后结构件传力均匀。3.4安装临时螺栓:3.4.1钢构件组装时应先安装临时螺栓,临时安装螺栓不能用高强度螺栓代替,临时安装螺栓的数量一般应占连接板组孔群中的1/3,不能少于2个。3.4.2少量孔位不正,位移量又较少时,可以用冲钉打入定位,然后再上安装螺栓。3.4.3板上孔位不正,位移较大时应用绞刀扩孔。3.4.4个别孔位位移较大时,应补焊后重新打孔。3.4.5不得用冲子边校正孔位边穿入高强度螺栓。3.4.6安装螺栓达到30%时,可以将安装螺栓拧紧定位。3.5安装高强螺栓:3.5.1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严禁用锤子将高强度螺栓强行打入孔内。3.5.2高强度螺栓的穿入方向应该一致,局部受结构阻碍时可以除外。3.5.3不得在下雨天安装高强度螺栓。3.5.4高强度螺栓垫圈位置应该一致,安装时应注意垫圈正、反面方向。3.5.5高强度螺栓在栓孔内不得受剪,应及时拧紧。3.6高强度螺栓的紧固:3.6.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全部安装就位后,可以开始紧固。紧固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即初拧和终拧。应将全部高强度螺栓进行初拧,初拧扭矩应为标准轴力的60% ~80%,具体还要根据钢板厚度、螺栓间距等情况适当掌握。若钢板厚度较大,螺栓布置间距较大时,初拧轴力应大一些为好。3.6.2初拧紧固顺序,根据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坚固顺序规定,一般应从接头刚度大的地方向不受拘束的自由端顺序进行;或者从栓群中心向四周扩散方向进行。这是因为连接钢板翘曲不牢时,如从两端向中间坚固,有可能使拼接板中间鼓起而不能密贴,从而失去了部分摩擦传力作用。3.6.3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初拧应做好标记,防止漏拧。一般初拧后标记用一种颜色,终拧结束后用一种颜色,加以区别。图5-1,是高强度螺栓初拧和终拧的标记。3.6.4为了防止高强度螺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使扭矩系数发生变化,故一般初拧、终拧应该在同一天内完成。3.6.5凡是结构原因,使个别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穿入方向不能一致,当拧紧螺栓时,只准在螺母上施加扭矩,不准在螺杆上施加扭矩,防止扭矩系数发生变化。3.7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检查验收3.7.1施工操作中的工艺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施工工艺是否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具体工艺检查内容有以下几项:3.7.1.1是否用临时螺栓安装,临时螺栓数量是否达到1/3以上。3.7.1.2高强螺栓的进入是否自由进入,严禁用锤强行打入。3.7.1.3高强度螺栓坚固顺序正确与否,紧固方法是否正确。3.7.1.4抽检测定扭矩扳手的扭矩值,是否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3.7.1.5检查连接面钢板的清理情况,保证摩擦面的质量可靠。3.7.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质量检查。3.7.2.1用0.3kg小锤敲击法,对高强螺栓进行普查,防止漏拧。3.7.2.2进行扭矩检查,抽查每个节点螺栓数的10%,但不少于一个。检查时先在螺栓端面和螺母上画一直线,然后将螺母拧松约60°,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扭紧,使两线重合,测得此时的扭矩应在0.9Tch~1.1Tch可为合格。Tch按下式计算:Tch=K×P×d式中Tch——检查扭矩(N·m);K——扭矩系数;P——高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d——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如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应再扩大检查10%,如仍有不合格者,则整个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应重新拧紧。扭矩检查应在螺栓终拧1h以后,24h之前完成。2.7.2.3用塞尺检查连接板之间间隙,当间隙超过1mm的,必须要重新处理。2.7.2.4检查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穿入方向是否一致,检查垫圈方向是否正确。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的规格和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的规定。检验方法:逐批检查质量证明书和出厂检验报告。检验内容有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螺母、垫圈的材料性能等级必须符合GB3633—83规定。4.1.2高强度螺栓连接面的抗滑移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构件加工单位的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检查施工现场抗滑移系数的复验报告。施工现场的试件应与钢构件摩擦面同时生产,同环境条件下保存,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摩擦系数试件一般做三组,取其平均值。4.1.3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应进行扭矩系数复验,其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扭矩系数复验报告,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4.1.4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摩擦面的表面应平整,不得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和不需要有的涂料等。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1.5紧固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所采用的扭矩扳手应定期标定,螺栓初拧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的规定后,方可进行终拧。检验方法,检查扭矩扳手标定记录和螺栓施工记录。4.1.6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得强行敲打。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合格螺栓穿入方向基本一致,外露长度不应少于2扣。优良螺栓穿入方向一致,外露长度不应少于2扣,露长均匀。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5%,但不少于10个节点。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扭矩法施工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终拧质量:合格:螺栓的终拧扭矩经检查初拧或更换螺栓后,符合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的规定。优良:螺栓的终拧扭矩经检查一次即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50205—95)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10%,担不应少于10个节点;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但不应少于2个。当发现终拧扭矩不符合上述现行国家标准时,应扩大抽查该节点螺栓数的20%,当仍有不合格时,应将该节点内螺栓全数检查;当仍有不合格时,应扩大抽查节点数的20%;当仍有不合格时,应对全部节点进行检查。5成品保护5.1已经终拧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应作好标记。5.2已经终拧的节点和摩擦面应保持清洁整齐,防止油、尘土污染。5.3已经终拧的节点应避免过大的局部撞击和氧-乙炔烘烤。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高强度螺栓的安装施工应避免在雨雪天气进行,以免影响施工质量。6.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该当天使用当天从库房中领出,最好用多少领多少,当天未用完的高强度螺栓不能堆放在露天,应该如数退回库房,以备第二天继续使用。6.3高强度螺栓在安装过程中如需要扩孔时,一定要注意防止金属碎屑夹在摩擦面之间,一定要清理干净后才能安装。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的出厂合格证。7.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的复验证明。7.3高强度螺栓的初拧、终拧扭矩值。7.4施工用扭矩扳手的检查记录。7.5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记录。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安装工程,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施工技术。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2.1.1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2.1.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规格、尺寸及重量应符合表5-4的规定。2.1.3大六角高强度螺母的规格、尺寸及重量应符合表5-5的规定。2.1.4高强度垫圈的规格、尺寸及重量应符合表5-6的规定。钢结构用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规格、尺寸及重量表5-4 d(mm)公称尺寸121620(22)24(27)30最大12.4316.4320.5222.5224.5227.8430.84最小11.5715.5719.4821.4823.4826.1629.16e(mm)最小22.7829.5637.2939.5545.250.8555.37dw(mm)19.224.931.433.338.042.846.5s(mm)最大21273436414650最小20.1626.163335404549h(mm)最大7.9510.7513.414.915.917.919.75最小7.059.2511.613.114.116.117.65 r(mm)最小1.01.01.51.51.52.02.0c(mm)最大0.80.80.80.80.80.80.8最小0.40.40.40.40.40.40.4z(mm)最大2.63.03.83.84.54.55.3L0(mm)25;3030;3535;4040;4545;5050;5555;60L(mm)每1000个螺栓的重量(kg)≈公称最小最大354033.7538.7536.2541.2549.454.2      4543.7546.2557.8113.0     5048.7551.2562.5121.3207.3    5553.556.567.3127.9220.3269.3   6058.561.572.1136.2233.3284.935732  6563.566.576.8144.5243.6300.5375.7503.2 7068.571.581.6152.8256.5313.2394.2527.1658.27573.576.586.3161.2269.5328.9407.1551.0687.58078.581.5 169.5282.5344.5428.6570.2716.88583.2586.75 177.8295.5360.1446.1594.1740.39088.2591.75 186.1308.5375.8464.7617.9769.69593.2596.75 194.4321.4391.4483.2641.8799.010098.25101.75 202.8334.4407.0501.7665.7828.3110108.25111.75 219.4360.4438.3538.8713.5886.9120118.25121.75 236.1386.3469.6575.9761.3945.6130128132 252.7412.3500.8612.9809.11004.2140138142  438.3532.1650.0856.91062.8150148152  464.2563.4687.1904.71121.5160156165  490.2594.6724.2952.41180.1170166174   625.9761.21000.21238.7180176184   657.2798.31048.01297.4190186194   688.4835.41095.81356.0200196204   719.7872.41143.61414.7220216224   782.2946.61239.21531.9240230244    1020.71334.71649.2260256264     1430.31766.5           注:1.括号内的规格,尽可能不采用。2.虚线以上部分的螺纹长度,按l0栏内的前面数值采用(亦允许螺杆上全部制出螺纹);虚线以下部分的螺纹长度,按l0栏内的后面数值采用。3.dw的最大尺寸,等于s的实际尺寸。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的规格、尺寸及重量表5-5 d(mm)121620(22)24(27)30s(mm)最大最小2120.162726.1634333635414046455049h(mm)最大最大12.311.8717.116.420.719.423.622.324.222.927.626.330.729.1e(mm)最小22.7829.5637.2939.5545.2050.8555.37 dw(mm)19.224.931.433.338.042.846.6c(mm)最大最小0.80.40.80.40.80.40.80.40.80.40.80.40.80.4每1000个螺母的重量(kg)≈27.6861.51118.77146.59202.67288.51374.01注:1.括号内的规格,尽可能不采用。2.dw的最大尺寸,等于s的实际尺寸。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的规格、尺寸及重量表5-6 公称直径(螺纹直径d)(mm)121620(22)24(27)30d1(mm)最大最小(公称)13.431317.431721.522123.522325.522528.522831.6231d2(mm)最大(公称)最小2523.73331.44038.44240.44745.45250.45654.1t(mm)最大最小3.32.53.32.54.33.55.34.55.34.56.35.56.35.5c(mm)最大最小1.61.21.61.22.21.82.21.82.21.82.92.52.92.5每1000个垫圈的重量(kg)≈9.0315.9629.8439.3950.7172.0981.96注:括号内的尺寸,尽可能不采用。 2.1.5不同等级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材料性能必须符合表5-7的规定。不同等级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材料性能表5-7性能等级抗拉强度σbN/mm2(kgf/mm2)屈服强度σ0.2N/mm2(kgf/mm2)伸长率δ5(%)收缩率ψ(%)冲击韧性αkJ/cm2(kgf·m/cm2)不小于10.9S1040~1240(106~126)940(95)104259(6)8.8S830~1030(85~105)660(68)124578(8) 2.1.6不同规格的高强度螺栓的机械性能、拉力应符合表5-8的规定。不同规格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机械性能、拉力表5-8公称直径d(mm)121620(22)24(27)30公称应力截面积As(mm2)84.3157245303353459561性能等级10.9S拉力截荷N(kgf)87700~104500(8940~10700)163000~195000(16600~19800)255000~304000(26000~31000)315000~376000(32100~38300)367000~438000(48600~58000)477000~569000(48600~58000)583000~696000(59400~70900)8.8S70000~86800(7140~8850)130000~162000(13300~16500)203000~252000(20700~25700)251000~312000(25600~31800)293000~364000(29900~37000)381000~47.000(38800~48200)466000~578000(47500~58900) 2.1.7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硬度应符合表5-9的规定。螺栓硬度表5-9性能等级维氏硬度HV30洛氏硬度HRC 10.9S312~36733~398.8S249~29624~31 2.1.8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副是由一个螺栓、二个垫圈、一个螺母组成,螺栓、螺母的垫圈应按表5-10规定配套使用。螺栓、螺母和垫圈的配套表5-10螺栓螺母垫圈10.9S10HHRC34~458.8S8HHRC35~45 2.1.9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验收入库后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应防雨、防潮,遇有螺纹损伤或螺栓、螺母不配套时不得使用。2.1.10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存放时间过长,或有锈蚀时,应抽样检查紧固轴力,待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螺栓不得粘染泥土、油污,必须清理干净。2.2主要机具:电动扭矩扳手及控制箱、手动扭矩扳手、扭矩测量扳手、手工扳手、钢丝刷、冲子、锤子等等。2.3作业条件:2.3.1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摩擦系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摩擦面不允许有残留氧化铁皮。2.3.2摩擦面的处理与保存时间、保存条件应与摩擦系数试件的保存时间、条件相同。2.3.3施工部位摩擦面应防止被油污和油漆等污染,如有污染必须彻底清理干净。2.3.4调整扭矩扳手。根据施工技术要求,认真调整扭矩扳手。扭矩扳手的扭矩值应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施工用的扭矩扳手,其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误差应控制在±3%以内。2.3.4.1当施工采用电动扳手时,在调好档位后应用扭矩测量扳手反复校正电动扳手的扭矩力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扭矩值过高,会使高强度螺栓过拧,造成螺栓超负载运行,随着时间过长,会使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产生裂纹等隐患。当扭矩值过低时,会使高强度螺栓达不到预定紧固值,从而造成钢结构连接面摩擦系数下降,承载能力下降。2.3.4.2当施工采用手动扳手时,应每天用扭矩测量扳手检测手动扳手的紧固位置是否正常,检查手动扳手的显示信号是否灵敏,防止超拧或坚固不到位。2.3.5检查螺栓孔的孔径尺寸,孔边毛刺必须彻底清理。2.3.6将同一批号、规格的螺栓、螺母、垫圈配好套,装箱待用。2.3.7应对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操作者进行培训或技术交底,其内容如下:2.3.7.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使用特点和要求。2.3.7.2高强度螺栓的扭矩系数和摩擦系数。2.3.7.3高强度螺栓坚固工艺要点和紧固原则。2.3.7.4高强度螺栓的储运、保管和现场施工要求。2.3.7.5高强度螺栓扭矩扳手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3.7.6高强度螺栓电动扳手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3.7.7高强度螺栓紧固后的自检自查要求和检查方法、内容。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接头组装→安装临时螺栓→安装高强螺栓→ 高强螺栓紧固→检查验收 3.2作业准备:3.2.1备好扳手、临时螺栓、过冲、钢丝刷等工具,主要应对施工扭矩的校正,就是对所用的扭矩扳手,在班前必须校正,扭矩校正后才准使用。扭矩校正应指定专人负责。3.2.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长度选择,考虑到钢构件加工时采用钢材一般均为正公差,有时材料代用又多是以大代小,以厚代薄居多,所以连接总厚度增加3~4mm的现象很多,因此,应选择好高强度螺栓长度,一般以紧固后长出2~3扣为宜,然后根据要求配好套备用。3.3接头组装:3.3.1对摩擦面进行清理,对板不平直的,应在平直达到要求以后才能组装。摩擦面不能有油漆、污泥,孔的周围不应有毛刺,应对待装摩擦面用钢丝刷清理,其刷子方向应与摩擦受力方向垂直。3.3.2遇到安装孔有问题时,不得用氧-乙炔扩孔,应用扩孔钻床扩孔,扩孔后应重新清理孔周围毛刺。 3.3.3高强度螺栓连接面板间应紧密贴实,对因板厚公差、制造偏差或安装偏差等产生的接触面间隙,应按表5-11的规定处理。接触面间隙处理表5-11项目示意图处理方法1 t<1.0mm时不予处理2 t=1.0~3.0mm时,将厚板一侧磨成1﹕10的缓坡,使间隙小于1.0mm3 t>3.0mm时加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3mm,最多不超过三层,垫板材质和摩擦面处理方法应与构件相同 按表5-11中的规定控制间隙,能保证连接后结构件传力均匀。3.4安装临时螺栓:3.4.1钢构件组装时应先安装临时螺栓,临时安装螺栓不能用高强度螺栓代替,临时安装螺栓的数量一般应占连接板组孔群中的1/3,不能少于2个。3.4.2少量孔位不正,位移量又较少时,可以用冲钉打入定位,然后再上安装螺栓。3.4.3板上孔位不正,位移较大时应用绞刀扩孔。3.4.4个别孔位位移较大时,应补焊后重新打孔。3.4.5不得用冲子边校正孔位边穿入高强度螺栓。3.4.6安装螺栓达到30%时,可以将安装螺栓拧紧定位。3.5安装高强螺栓:3.5.1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严禁用锤子将高强度螺栓强行打入孔内。3.5.2高强度螺栓的穿入方向应该一致,局部受结构阻碍时可以除外。3.5.3不得在下雨天安装高强度螺栓。3.5.4高强度螺栓垫圈位置应该一致,安装时应注意垫圈正、反面方向。3.5.5高强度螺栓在栓孔内不得受剪,应及时拧紧。3.6高强度螺栓的紧固:3.6.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全部安装就位后,可以开始紧固。紧固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即初拧和终拧。应将全部高强度螺栓进行初拧,初拧扭矩应为标准轴力的60%~80%,具体还要根据钢板厚度、螺栓间距等情况适当掌握。若钢板厚度较大,螺栓布置间距较大时,初拧轴力应大一些为好。3.6.2初拧紧固顺序,根据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坚固顺序规定,一般应从接头刚度大的地方向不受拘束的自由端顺序进行;或者从栓群中心向四周扩散方向进行。这是因为连接钢板翘曲不牢时,如从两端向中间坚固,有可能使拼接板中间鼓起而不能密贴,从而失去了部分摩擦传力作用。3.6.3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初拧应做好标记,防止漏拧。一般初拧后标记用一种颜色,终拧结束后用一种颜色,加以区别。图5-1,是高强度螺栓初拧和终拧的标记。3.6.4为了防止高强度螺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使扭矩系数发生变化,故一般初拧、终拧应该在同一天内完成。3.6.5凡是结构原因,使个别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穿入方向不能一致,当拧紧螺栓时,只准在螺母上施加扭矩,不准在螺杆上施加扭矩,防止扭矩系数发生变化。3.7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检查验收3.7.1施工操作中的工艺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施工工艺是否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具体工艺检查内容有以下几项:3.7.1.1是否用临时螺栓安装,临时螺栓数量是否达到1/3以上。3.7.1.2高强螺栓的进入是否自由进入,严禁用锤强行打入。3.7.1.3高强度螺栓坚固顺序正确与否,紧固方法是否正确。3.7.1.4抽检测定扭矩扳手的扭矩值,是否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3.7.1.5检查连接面钢板的清理情况,保证摩擦面的质量可靠。3.7.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质量检查。3.7.2.1用0.3kg小锤敲击法,对高强螺栓进行普查,防止漏拧。3.7.2.2进行扭矩检查,抽查每个节点螺栓数的10%,但不少于一个。检查时先在螺栓端面和螺母上画一直线,然后将螺母拧松约60°,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扭紧,使两线重合,测得此时的扭矩应在0.9Tch~1.1Tch可为合格。Tch按下式计算: Tch=K×P×d式中Tch——检查扭矩(N·m);K——扭矩系数;P——高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d——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如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应再扩大检查10%,如仍有不合格者,则整个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应重新拧紧。扭矩检查应在螺栓终拧1h以后,24h之前完成。2.7.2.3用塞尺检查连接板之间间隙,当间隙超过1mm的,必须要重新处理。2.7.2.4检查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穿入方向是否一致,检查垫圈方向是否正确。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的规格和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的规定。检验方法:逐批检查质量证明书和出厂检验报告。检验内容有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螺母、垫圈的材料性能等级必须符合GB3633—83规定。4.1.2高强度螺栓连接面的抗滑移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构件加工单位的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检查施工现场抗滑移系数的复验报告。施工现场的试件应与钢构件摩擦面同时生产,同环境条件下保存,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摩擦系数试件一般做三组,取其平均值。4.1.3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应进行扭矩系数复验,其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扭矩系数复验报告,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4.1.4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摩擦面的表面应平整,不得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和不需要有的涂料等。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1.5紧固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所采用的扭矩扳手应定期标定,螺栓初拧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的规定后,方可进行终拧。检验方法,检查扭矩扳手标定记录和螺栓施工记录。4.1.6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得强行敲打。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合格螺栓穿入方向基本一致,外露长度不应少于2扣。优良螺栓穿入方向一致,外露长度不应少于2扣,露长均匀。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5%,但不少于10个节点。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扭矩法施工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终拧质量:合格:螺栓的终拧扭矩经检查初拧或更换螺栓后,符合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的规定。优良:螺栓的终拧扭矩经检查一次即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50205—95)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10%,担不应少于10个节点;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但不应少于2个。当发现终拧扭矩不符合上述现行国家标准时,应扩大抽查该节点螺栓数的20%,当仍有不合格时,应将该节点内螺栓全数检查;当仍有不合格时,应扩大抽查节点数的20%;当仍有不合格时,应对全部节点进行检查。5成品保护5.1已经终拧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应作好标记。5.2已经终拧的节点和摩擦面应保持清洁整齐,防止油、尘土污染。5.3已经终拧的节点应避免过大的局部撞击和氧-乙炔烘烤。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高强度螺栓的安装施工应避免在雨雪天气进行,以免影响施工质量。6.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该当天使用当天从库房中领出,最好用多少领多少,当天未用完的高强度螺栓不能堆放在露天,应该如数退回库房,以备第二天继续使用。 6.3高强度螺栓在安装过程中如需要扩孔时,一定要注意防止金属碎屑夹在摩擦面之间,一定要清理干净后才能安装。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的出厂合格证。7.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的复验证明。7.3高强度螺栓的初拧、终拧扭矩值。7.4施工用扭矩扳手的检查记录。7.5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记录。导轨支架和导轨安装工艺标准 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导轨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设备、材料要求:2.1.1设备:电梯导轨、导轨支架、压道板、接道板、导轨基础座及相应的连接螺丝等规格、数量要和装箱单相符。产品要有出厂检验合格及技术文件。2.1.2材料:凡使用的材料应有检验合格证或检验资料。使用的材料见表5-2,根据电梯设计不同分别采用。安装导轨支架和导轨所使用的材料表5-2材料名称规格要求镀锌膨胀螺栓根据设计要求决定 过墙穿钉根据设计要求决定一般直径≥δ20 钢板δ=16或δ=20的普通低碳钢 电焊条3.2mm或4.0mm结T-422普通低碳钢焊条 水泥标号不小于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子中沙含泥量小于5%石子豆石用水冲洗 2.2主要机具:2.2.1小型卷扬机、电焊机、手砂轮、电锤、尼龙绳(提轨道用)、钢丝绳索(固定滑轮用)、滑轮、电焊工具、鎯头、扳子、錾子、钢板尺、钢盒尺、塞尺、找道尺、铁锹、小铲、水桶、不灰桶、油石、对讲机(或耳机电话)。2.3作业条件:2.3.1梯井墙面施工完毕,其宽度、深度(进深)、垂直度符合施工要求。底坑要按设计标高要求打好地面。2.3.2电梯施工用脚手架既要符合有关的安全要求,承载能力≥2.5kPa(≈250kgf/㎡),又要符合安装轨道支架和安装轨道的操作要求。2.3.3井道施工要用36V以下的低压电照明。每部电梯井道要单独供电(用单独的开关控制),且光照亮度要足够大。2.3.4上、下通讯联络设备要调试好。2.3.5厅门口、机房、脚手架上、井道壁上无杂物,厅门口、机房孔洞要用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物体坠落梯井。2.3.6要在无风和无其它干扰情况下作业。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确定导轨支架位置→安装导轨支架→安装导轨→调整导轨 3.2确定导轨支架的安装位置:3.2.1没有导轨支架预埋铁的电梯井壁,要按照图纸要求的导轨支架间距尺寸及安装导轨支架的垂线来确定导轨支架在井壁上的位置。3.2.2当图纸上没有明确规定最下一排导轨支架和最上一排导轨支架的位置时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最下一排导轨支架安装在底坑装饰地面上方1000mm的相应位置。最上一排道架安装在井道顶板下面不大于500mm的相应位置。 3.2.3在确定导轨支架位置的同时,还要考虑导轨连接板(接道板)与导轨支架不能相碰。错开的净距离不小于30mm(图5-11)。图5-113.2.4若图纸没有明确规定,则以最下层导轨支架为基点,往上每隔2000mm为一排导轨支架。个别处(如遇到接道板)间距可适当放大,但不应大于2500mm。3.2.5长为4m以上(包含4m)的轿厢导轨,每根至少应有两个导轨支架。4m至3m长的轿厢导轨可不受此限,但导轨支架间距不得大于2m。如厂方图纸有要求则按其要求施工。3.3安装导轨支架:根据每部电梯的设计要求及具体情况选用下述方法中的一种。3.3.1电梯井壁有预埋铁:3.3.1.1清除预埋铁表面混凝土。若预埋铁打在混凝土井壁内,则要从混凝土中剔出。3.3.1.2按安装导轨支架垂线核查预埋铁位置,若其位置偏移,达不到安装要求,可在预埋铁上补焊铁板。铁板厚度δ≥16mm,长度一般不超过300mm。当长超过200mm时,端部用不小于φ16的膨胀螺栓固定于井壁。加装铁板与原预埋铁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要求三面满焊(图5-12)。图5-123.3.1.3安装导轨支架:(a)安装导轨支架前,要复核由样板上放下的基准线(基准线距导轨支架平面1~3mm,两线间距一般为80~100mm,其中一条是以导轨中心为准的基准线,另一条是安装导轨支架辅助线(图5-13)。)(b)测出每个导轨支架距墙的实际高度,并按顺序编号进行加工;(c)根据导轨支架中心线及其平面辅助线,确定导轨支架位置,进行找平、找正。然后进行焊接;(d)整个导轨支架不平度应不大于5mm;(e)为保证导轨支架平面与导轨接触面严实,支架端面垂直误差小于1mm(图5-14);(f)导轨支架与预埋铁接触面应严密,焊接采取内外四周满焊,焊接高度不应小于5mm。焊肉要饱满,且不能夹渣、咬肉、气孔等。图5-13 图5-143.3.2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混凝土电梯井壁没有预埋铁的情况多使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导轨支架的方法。使用的膨胀螺栓规格要符合电梯厂图纸要求。若厂家没有要求,膨胀螺栓的规格不小于φ16mm3.3.2.1打膨胀螺栓孔,位置要准确且要垂直于墙面,深度要适当。一向以膨胀螺栓被固定后,护套外端面和墙壁表面相平为宜(图5-15)。图5-153.3.2.2若墙面垂直误差较大,可局部剔修,使之和导轨支架接触面间隙不大于1mm,然后用薄垫片垫实(图5-16)。图5-163.3.2.3导轨支架编号加工。3.3.2.4导轨支架就位,并打正找平。将膨胀螺栓紧固。3.3.3用穿钉螺栓固定导轨支架:3.3.3.1若电梯井壁较薄,不宜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且又没有预埋铁,可采用井壁打透眼,用穿钉固定铁板(δ≥16mm)。穿钉处,井壁外侧靠墙壁要加100×00×12(mm)的垫铁,以增加强度。见图5-17,将导轨支架焊接在铁板上。图5-173.3.3.2加工及安装导轨支架的方法和要求完全同有预埋铁的情况。3.3.4用混凝土筑导轨支架:梯井壁是砖结构,一般采用剔导导轨支架孔洞,用混凝土筑导轨支架的方法。3.3.4.1导轨支架孔洞应剔成内大外小,深度不小于130mm(图5-18)。 图5-183.3.4.2导轨支架编号加工,且入墙部分的端部要劈开燕尾(图5-19)。图5-193.3.4.3用水冲洗孔洞内壁,使尘渣被冲出,洞壁被洇湿。3.3.4.3筑导轨支架用的混凝土用水泥、砂子、豆石按1:2:2的体积比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筑导轨支架时要用此混凝土将孔洞填实。支架埋入墙内的深度不小于120mm,且要找平找正。3.3.4.5导轨支架稳筑后不能碰撞,常温下经过6~7天的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安装导轨(轨道)。3.3.4.6对于导轨支架的水平误差要求同前。3.4安装导轨:3.4.1从样板上放基准线至底坑(基准线距导轨端面中心2~3mm),并进行固定(图5-20)。图5-203.4.2底坑架设导轨槽钢基础座必须找平垫实,其水平误差不大于1/1000。槽钢基础座位置确定后,用混凝土将其四周灌实抹平。槽钢基础两端用来固定导轨角钢架,先用导轨基准线找正后,再进行固定(图5-21)。图5-213.4.3若导轨下无槽钢基础座可在导轨下边垫一块厚度δ≥12mm,面积为200mm×200mm的钢板,并与导轨用电焊点焊(图5-22)。图5-223.4.4对用油润滑的导轨,需在立苊导轨前将其下端距地平40mm高的一段工作面部分锯掉,以留出接油盒的位置(图5-23)。 图5-233.4.5在梯井顶层楼板下挂一滑轮并固定牢固。在顶层厅门口安装并固定一台0.5t的卷扬机(图5-24)。图5-243.4.6吊装导轨时要采用双钩勾住导轨连接板(图5-25)。图5-25若导轨较轻且提升高度不大,可采用人力,使用δ≥16尼龙绳代替卷扬机吊装导轨。3.4.7若采用人力提升,须由下而上逐根立起。若采用小型卷扬机提升,可将导轨提升到一定高度(能方便地连接导轨),连接另一根导轨。采用多根导轨整体吊装就位的方法,要注意吊装用具的承载能力,一般吊装总重不超过3kN(≈300kg)整条轨道可分几次吊装就位。3.5调整导轨(轨道):3.5.1用钢板尺检查导轨端面与基准线的间距和中心距离,如不符合要求,应调整导轨前后距离和中心距离,然后再用找道尺进行细找。3.8.13.5.2      3.5.2      用找道尺检查、找正导轨(图5-26)。 图5-263.5.2.1扭曲调整:将找道尺端平,并使两指针尾部侧面和导轨侧工作面贴平、贴严,两端指针尖端指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无扭曲现象。如贴不严或指针偏离相对水平线,说明有扭曲现象,则用专用垫片调整导轨支架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垫片不允许超过三片)使之符合要求。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用上述方法调整以后,将找道尺反向180°,用同一方法再进行测量调整,直至符合要求。3.5.2.2调整导轨垂直度和中心位置:调整导轨位置,使其端面中心与基准线相对,并保持规定间隙(如规定3mm)(图5-27)。 图5-273.5.2.3找间距:操作时,在找正点处将长度较导轨间距L小0.5~1mm的找道尺端平,用塞尺测量找道尺与导轨端面间隙,使其符合要求。(找正点在导轨支架处及两支架中心处。)两导轨端面间距L(图5-28),其偏差在导轨整个高度上应符合表5-3要求。图5-28两导轨端面间距的偏差要求表5-3电梯速度2m/s以上2m/s以下轨道用途轿厢对重轿厢对重偏差不大于(mm)+1-0+2-0+2-0+2-0 上述三条必须同时调整,使之达到要求。3.5.3修正导轨接头处的工作面3.5.3.1导轨接头处,导轨工作面直线度可用500mm钢板尺靠在导轨工作面,用塞尺检查a、b、c、d处(见图5-29),均应不大于表5-4的规定(接头处对准钢板尺250mm处)。导轨工作面直线度允许偏差表5-4导轨连接处abcd不大于(mm)0.150.060.150.06 3.5.3.2导轨接头处的全长不应有连续缝隙,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图5-30)。图5-29 图5-30图5-313.5.3.3两导轨的侧工作面和端面接头处的台阶应不大于0.5mm(图5-31)。对台阶应沿斜面用手砂轮或油石进行磨平,磨修长度应符合表5-5的要求。台阶磨修长度表5-5电梯速度(m/s)3m/s以上3m/s以下修整长度(mm)300200 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导轨安装牢固,相对内表面间距离的偏差和两导轨的相互偏差必须符合表5-6要求。2  4.1.2当对重(或轿厢)将缓冲器完全压缩时,轿厢(或对重)导轨长度必须有不小于0.1+0.035V(以米表示)的进一步制导行程。轨距偏差和导轨的相互偏差表5-6项次项目偏差值检验方法1两导线相对内表面间距离(全高)甲轿厢+1-0在两导轨内表面,用导轨检验尺、塞尺每2~3m检查一点对重+2-1乙轿厢丙对重2两导轨的相互偏差(全高)1检查安装记录或用专用工具检查注:电梯额定速度分为三类:甲梯:2、2.5、3m/s(简称高速梯);乙梯:1.5、1.75m/s(简称快速梯);丙梯:0.25、0.5、0.75、1m/s(简称低速梯)。检验方法:尺量检查。4.2基本项目:导轨支架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横竖端正。焊接时,双面焊牢,焊缝饱满,焊波均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导轨组装的允许偏差、尺寸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7的规定。导轨组装允许偏差、尺寸要求和检验方法表5-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或尺寸要求(mm)检验方法1导轨垂直度(每5m)0.7吊线、尺量检查2接头处局部间隙0.5用塞尺检查台阶0.05用钢板尺、塞尺检查修光长度甲≥300尺量检查乙、丙≥2003顶端导轨架距导轨顶端的距离≤500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运输导轨时不要碰撞地面。当地面已做好面层时要用草袋或纤维板等物保护,且要将导轨抬起运输,不可拖动或用滚杠滚动运输。5.2当导轨较长,遇到往梯井内运输不便的情况,可先用和导轨长、短相似的木方代替导轨,反复进行试验,找出最佳的运输方法。若必须要破坏结构时,要和土建、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决不可自行操作。5.3当剔层灯盒、按钮盒、导轨支架孔洞,剔出主钢筋或预埋件时,不要私自破坏,要找土建、设计单位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5.4在立导轨的过程中对已安装好的导轨支架要注意保持,不可碰撞。5.5导轨及其它附件在露天放置必须有防雨、雪措施。设备的下面应垫起,以防受潮。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用混凝土浇筑的导轨支架若有松动,要剔出来,按前述的方法重新浇筑,不可在原有基础上修补。6.2用膨胀螺栓固定的导轨支架若松动,要向上或向下改变导轨支架的位置,重新打膨胀螺栓进行安装。6.3焊接的导轨支架要一次焊接成功。不可在调整轨道后再补焊,以防影响调整精度。6.4组合式导轨支架在导轨调整完毕后,须将其连接部分点焊,以增加其强度。6.5固定导轨用的压道板、紧固螺丝一定要和导轨配套使用。不允许采用焊接的方法或直接用螺丝固定(不用压道板)的方法将导轨固定在导轨支架上。6.6调整导轨时,为了保证调整精度,要在导轨支架处及相邻的两导轨支架中间的导轨处设置测量点。6.7冬季尽量不采用混凝土筑导轨支架的方法安装导轨支架。在砖结构井壁剔筑导轨支架孔洞时,要注意不可破坏墙体。地面与楼面工程炉渣垫层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楼地面的炉渣垫层施工操作。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炉渣: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质和未燃尽的煤块,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1/2),粒径在5mm及以下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2.1.2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标号325号以上。2.1.3熟化石灰:生石灰使用前3~4d洒水粉化,并加以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熟化石灰亦可采用加工磨细生石灰粉,使用前加水溶化后方可使用。2.1.4主要机具:搅拌机、手推车、压滚石制或铁制,(直径200mm,长600mm)、平铁锹、计量器、筛子、喷壶、浆壶、木拍板、3m和1m长木制大杠、笤帚、铁錾子、钢丝刷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工程已经验收,并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已安装完,墙面上+50cm水平标高线已弹好。2.2.2预埋在垫层内的电气及其它设备管线已安装完(用细石混凝土或1﹕3水泥砂浆将电管嵌固严实,有一定强度后,才能铺炉渣),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2.2.3穿过楼板的管线已安装验收完,楼板孔洞已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2.2.4首层地面以下的排水管理、暖气沟、暖气管道已安装完,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回填土、灰土做完,并经检查验收。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炉渣过筛与水闷→找标高、弹线、做找平墩→  基层洒水湿润、拌合炉渣→铺炉渣垫层→刮平、滚压→养护 3.1.1基层处理:铺设炉渣垫层前,对粘结在基层上的水泥浆皮、混凝土渣子等用铁錾子剔凿,钢丝刷子刷掉,再用扫帚清扫干净,洒水湿润。3.1.2炉渣过筛与水闷:炉渣在使用前必须过两遍筛,第一遍过大孔径筛,筛孔径为40mm,第二遍筛用小孔径筛,筛孔为5mm,主要筛去细粉末,使粒经5mm及以下的颗粒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这样做使炉渣具有粗细粒径兼有的合理配比,确保了石灰与炉渣的相互作用,对促进垫层的成型和早期强度提高很有利。炉渣或水泥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不得用新渣,必须使用“陈渣”,所谓“陈渣”就是在使用前应浇水闷透的炉渣,浇水闷透时间不少于5d。水泥白灰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应先用石灰浆或用熟化石灰浇水拌合闷透,闷透时间也不得小于5d。3.1.3找标高、弹线、做找平墩:根据墙上+50cm水平标高线及设计规定的垫层厚度(如设计未规定时,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往下量测出垫层的上平标高,并弹在四周墙上。然后拉水平线抹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成60mm×60mm见方,与垫层同高,当垫层铺完找平之后可拆除,补炉渣拌合料),其间距2m左右,有泛水要求的房间,按坡度要求拉线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标高,抹出坡度墩,用来控制垫层的表面标高。3.1.4基层洒水湿润:炉渣垫层拌合料铺设之前再次用扫帚清扫基层,用清水洒一遍(用喷壶洒均匀)。3.1.5炉渣拌合:水泥炉渣垫层或水泥白灰炉渣垫层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先将闷透的炉渣按体积比(应预先准备好量具)与水泥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要严格控制加水量,以铺设时垫层表面不得出现泌水现象为原则来确定加水量。水泥白灰炉渣的拌合方法同上,先按配合比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均匀。3.1.6铺设炉渣拌合料:铺炉渣前在基层刷一道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将拌合均匀的拌合料,从房间内退着往外铺设,虚铺厚度宜控制在1.3﹕1,例如设计要求垫层为80mm,拌合料虚铺厚度为104mm(垫层厚度如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3.1.7刮平、滚压:以找平墩为标志,控制好虚铺厚度,用铁锹粗略找平,然后用木刮杠刮平,再用压滚往返滚压(厚度超过120mm时,应用平板振捣器),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高出部位铲掉,凹处填平。直到滚压平整出浆为止。对于墙根、边角、管根周围不易滚压处,应用木拍板拍打密实。水泥炉渣垫层应随拌随铺,随压实,全部操作过程应控制在2h内完成。施工过程中一般不留施工缝,如房间大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用木方或木板挡好留槎处,保证直槎密实,接槎时应刷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后,再继续铺炉渣拌合料。3.1.8养护:垫层施工完后应进行洒水养护,严禁上人刮踩、弄脏,待其凝固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炉渣垫层使用的水泥、炉渣、石灰等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施工配合比,铺压密实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4.1.3炉渣垫层与基层间,不得有空鼓和表面积散现象。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7-1。炉渣垫层允许偏差表7-1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1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标高±10用水准仪检查3坡度2/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1/10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运输拌合料的手推车不要碰撞门框。铺炉渣垫层拌合料时,注意不得将稳固电管的细石混凝土碰松动,通过地面的竖管也要加以保护。5.2炉渣垫层浇筑完之后,要注意加以养护,常温3d后方能进行面层施工。5.3不得在垫层上存放各种材料,尤其是油漆桶、拌合砂浆等,以免影响与面层的粘结力。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垫层空鼓开裂:由于以下原因造成:6.1.1基层杂物未清理干净,水泥浆皮没有剔掉刷净,铺垫层前又没洒水等,影响垫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6.1.2炉渣含有未燃尽的煤渣,或炉渣闷水不透。 6.1.3炉渣内微小颗粒(粘径在5mm及以下)比例较大。6.2炉渣垫层表面不平:主要是炉渣铺设后,未进行按线找平,待水泥初凝后再进行抹平,已比较困难了,因此必须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控制在2h之内,滚压过程中随时拉水平线进行检查。6.3垫层松散,强度低:主要是在拌合过程中配合比不准,施工全过程过长,初凝后仍进行滚压,造成垫层松散,垫层浇筑完后,未经养护过早上人操作等因素,都易导致表面松散强度低。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出厂合格证。7.2炉渣出厂证及试验记录。7.3炉渣垫层分项质量验收评定记录。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推荐刚性防水做法;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刚性防水施工工艺。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用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期,受潮、变质的水泥。2.1.2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2.1.3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2.1.4水: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2.1.5U.E.A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92),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2.1.6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吊斗,计量器具磅秤等。2.2作业条件:2.2.1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2.2.2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2.2.3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2.2.4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 3.2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砂水泥U.E.A膨胀剂水。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3.3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一般掺入2.5‰~3‰木钙为宜。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3.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3.4.1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3.4.2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3.4.3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3.4.4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 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用表面密实平整。3.5养护:常温(20~25℃)浇筑后6~10h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d。3.6冬期施工:水和砂应根据冬施方案规定加热,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采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冬期施工掺入的防冻剂应选用经认证的产品。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4.1.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250~500m3增留两组。4.1.3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4.2基本项目: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3-1。表3-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高层框架高层大模1轴线位移5尺量检查2楼层标高±5±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3截面尺寸+5+5-2尺量检查4墙垂直度每层5用2m托线板检查全高H/1000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5表面平整8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6预埋铜板中心线位置偏移10尺量检查7预埋管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58井筒全高垂直度H/1000用吊线和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5.2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5.3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6.2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6.3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6.4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6.5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6.6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水泥、砂、石、U.E.A,外加剂等)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7.2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包括抗压及抗渗试块)。 7.3隐检记录。7.4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5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6其它技术文件。风管及部件保温工艺标准(405—1998) 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和空气洁净系统、工业厂房的一般送风、排风系统风管的保温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及主要机具:2.1.1所用保温材料要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书并附有相关管理部门的认证及有关法定检测单位的证明。2.1.2使用的保温材料应符合空调设计参数要求和消防防火规范要求,具体如下:1.设计参数要求:导热系数为0.022~0.047W/m·K;(玻璃棉板或毡)导热系数为0.042~0.064W/m·K(岩棉板或毡)2.防火要求:不燃或阻燃。2.1.3常用保温材料一般有两大类:1.纤维状:岩棉板、铝箔岩棉板、超细玻璃棉毡、铝箔玻璃棉板等。2.多孔状: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矿物棉泡沫保温材料。2.1.4保温附属材料:玻璃丝布、防火涂料,粘结胶、铁皮、保温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2.1.5圆盘锯或平板锯,手锯、保温刀、钢板尺、盒尺、毛刷子、打包钳等。2.2作业条件:2.2.1现场土建结构已完工,无大量施工用水情况发生。2.2.2风管、部件安装质量符合质量标准,需防腐部位已作好刷漆工作。2.2.3保温工程冬季或户外施工应有防冻及防雨措施。2.2.4风管、部件及设备保温工程施工应在风管系统漏风试验合格及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粘保温钉  检验 内保温 →铺覆保温材聚苯板类外保温     保温材下料  隐检  隐检 →→→→→→岩棉类外保温   缠玻璃丝布→刷防火涂料→室外保温层外加铁皮壳→检验3.2保温材料下料要准确,切割面要平齐,在裁料时要使水平、垂直面搭接处以短面两头顶在大面上(图4-23)。图4-233.3粘接保温钉前要将风管壁上的尘土、油污擦净,将粘接剂分别涂抹在管壁和保温钉的粘接面上,稍后再将其粘上。3.4矩形风管及设备保温钉密度应均布,底面不少于每平方米16个,侧面不少于10个,顶面不少于6个。保温钉粘上后应待12~24h后再铺覆保温材料。3.5保温材料铺覆应使纵、横缝错开(图4-24)。图4-24小块保温材料应尽量铺覆在水平面上。岩棉板保温材料每块之间的搭头采取图4-25做法。图4-253.6各类保温材料做法:3.6.1内保温。保温材如采用岩棉类,铺覆后应在法兰处保温材断面上涂抹固定胶,防止纤维被吹起。岩棉内表面应涂有固化涂层。3.6.2聚苯板类处保温。聚苯板铺好后,在四角放上铁皮短包角,然后用薄钢带作箍,用打包钳卡紧。钢带箍每隔500mm打一道(图4-26) 图4-263.6.3岩棉类外保温。对明管保温后应在四角加上长条铁皮包角,用玻璃丝布缠紧。3.7缠玻璃丝布。缠绕时应使其互相搭接,使保温材料外表形成二层玻璃丝布缠绕(图4-27)。图4-27玻璃丝布甩头要用卡子卡牢或用胶粘牢。1.13.8       3.8       玻璃丝布外表面要刷二道防火涂料,涂层应严密均匀。3.9室外露明风道在保温层外还应加上一层铁皮外壳,外壳间的搭接处采取拉铆固定,搭接缝用腻子密封。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保温材料的材质、规格及防火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防火要求。电加热器及其前后800m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层用非燃烧材料。要查验材料合格证明或作燃烧试验。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材料合格证或作燃烧试验。4.1.2风管与空调设备的接头处,以及产生凝结水的部位,必须保温良好、严密、无缝隙。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用粘结材料粘贴的保温层应符合以下规定:粘贴牢固,拼缝用粘结材料填嵌饱满、密实,拼缝均匀整齐、平整一致、纵向缝错开。检验方法:观察和手拉检查。4.2.2卷、散材料的保温层应紧贴表面、包扎牢固、松紧适度,散材无外露,表面平顺一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3玻璃丝布、塑料布保护层应松紧适度,搭接宽度均匀,平整美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4薄金属板保护层应搭接顺水流方向,宽度适宜,接口平整,固定牢固,搭接宽度均匀,外形美观。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2.5阀门保温后,启闭标记要明确、清晰、美观,操作方便。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保温层平整度,保温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4-26。保温层平整度、保温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4-2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卷材或板材5用1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散材或软质102隔热层厚度+0.10δ-0.05δ用钢针刺入隔热层和尺量检查注:δ为隔热层厚度。 5成品保护5.1保温材料现场堆放一定要有防水措施,尽可能存放于库房中或用防水材料遮盖并与地面架空。5.2镀锌铁丝、玻璃丝布、保温钉及保温胶等材料应放在库房内保管。 5.3保温用料应合理使用,尽量节约用材,收工时未用尽的材料应及时带回保管或堆放在不影响施工的地方,防止丢失和损坏。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保温过程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见表4-27。保温过程中注意的质量问题表4-27序号常出现的质量问题防治措施1保温钉粘接不牢,造成保温材脱落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避免磕碰2保温外表不美观保温材裁剪要准确,四角要适当加铁皮包角,玻璃布缠绕松紧要适度3玻璃丝布松散玻璃布甩头要卡牢或粘牢4系统保温有遗漏隐蔽处阀部件及与此同时末端装置连接部位均严格保温 7质量记录7.1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7.2风管及设备保温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7.3中间验收记录。7.4隐蔽工程检查记录。7.5自检、互检记录。7.6分部工程验收记录。缸砖、水泥花砖、通体砖地面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缸砖、水泥花砖地面。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低于425号,并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2.1.2砂:中砂或粗砂,过8mm孔径筛子,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2.1.3缸砖、水泥花砖,通体砖等均有出厂合格证,抗压、抗折及规格品种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颜色一致、表面平整(水泥花砖要求表面平整、光滑、图案花纹正确)、边角整齐、无翘曲及窜角。2.1.4草酸、火碱、107胶等均有出厂合格证。2.1.5主要机具:小水桶、半截大桶、笤帚、平锹、铁抹子、大木杠、筛子、窗纱筛子、窄手推车、钢丝刷、喷壶、锤子、橡皮锤子、凿子、方尺、粉线包、溜子、缸砖切割机。2.1.6结合层材料如采用沥表胶结料,其标号和技术指标应附合设计要求,如采用胶粘剂,应防水和防菌,并通过试验确定。此二种材料均应有出厂证和复试记录。2.2作业条件:2.2.1内墙+50cm水平标高线已弹好,并校核无误。2.2.2墙面抹灰、屋面防水和门框已安装完。2.2.3地面垫层以及预埋在地面内各种管线已做完。穿过楼面的竖管已安完,管洞已堵塞密实。有地漏的房间应找好泛水。2.2.4提前做好选砖的工作,预先用木条钉方框(按砖的规格尺寸)模子,拆包后块块进行套选、长、宽、厚不得超过±1mm,平整度用直尺检查,不得超过±0.5mm。外观有裂缝、掉角和表面上有缺陷的板剔出,并按花型、颜色挑选后分别堆放。2.2.5有艺术图型要求的地面,在施工前应绘制施工大样图,并做出样板间,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找标高、弹线弹铺砖控制线抹找平层砂浆        基层处理→→→→铺砖→  勾缝、擦缝踢脚板安装     →养护→ 3.1.1基层处理:将混凝土基层上的杂物清理掉,并用錾子剔掉砂浆落地灰,用钢丝刷刷净浮浆层。如基层有油污时,应用10%火碱水刷净,并用清水及时将其上的碱液冲净。3.1.2找标高、弹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面层标高,并弹在墙上。3.1.3抹找平层砂浆:3.1.3.1洒水湿润:在清理好的基层上,用喷壶将地面基层均匀洒水一遍。3.1.3.2抹灰饼和标筋:从已弹好的面层水平线下量至找平层上皮的标高(面层标高减去砖厚及粘结层的厚度),抹灰饼间距1.5m,灰饼上平就是水泥砂浆找平层的标高,然后从房间一侧开始抹标筋(又叫冲筋)。有地漏的房间,应由四周向地漏方向放射形抹标筋,并找好坡度。抹灰饼和标筋应使用干硬性砂浆,厚度不宜小于2cm。3.1.3.3装档(即在标筋间装铺水泥砂浆):清净抹标筋的剩余浆渣,涂刷一遍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粘结层,要随涂刷随铺砂浆。然后根据标筋的标高,用小平锹或木抹子将已拌合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3~1﹕4)铺装在标筋之间,用木抹子摊平、拍实,小木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使其铺设的砂浆与标筋找平,并用大木杠横竖检查其平整度,同时检查其标高和泛水坡度是否正确,24h后浇水养护。3.1.4弹铺砖控制线:当找平层砂浆抗压强度达到1.2MPa时,开始上人弹砖的控制线。预先根据设计要求和砖板块规格尺寸,确定板块铺砌的缝隙宽度,当设计无规定时,紧密铺贴缝隙宽度不宜大于1mm,虚缝铺贴缝隙宽度宜为5~10mm。在房间分中、从纵、横两个方向排尺寸,当尺寸不足整砖倍数时,将非整砖用于边角处,横向平行于门口的第一排应为整砖,将非整砖砖排在靠墙位置,纵向(垂直门口)应在房间内分中,非整砖对称排放在两墙边处。根据已确定的砖数和缝宽,在地面上弹纵、横控制线(每隔4块砖弹一根控制线)。3.1.5铺砖:为了找好位置和标高,应从门口开始,纵向先铺2~3行砖,以此为标筋拉纵横水平标高线,铺时应从里向外退着操作,人不得踏在刚铺好的砖面上,每块砖应跟线,操作程序是:3.1.5.1铺砌前将砖板块放入半截水桶中浸水湿润,晾干后表面无明水时,方可使用。3.1.5.2找平层上洒水湿润,均匀涂刷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涂刷面积不要过大,铺多少刷多少。3.1.5.3结合层的厚度:如采用水泥砂浆铺设时应为10~15mm,采用沥青胶结料铺设时应为2~5mm,采用胶结剂铺设时应为2~3mm。3.1.5.4结合层组合材料拌合:采用沥表胶结材料和胶粘剂时,除了按出厂说明书操作外还应经试验室试验后确定配合比,拌合时要拌均匀,不得在灰团,一次拌合不得太多,并在要求的时间内用完。如使用水泥砂浆结合层时,配合比宜为1﹕2.5(水泥﹕砂)干硬性砂浆。亦应随拌随用,初凝前用完,防止影响粘结质量。3.1.5.5铺砌时,砖的背面朝上抹粘结砂浆,铺砌到已刷好的水泥浆找平层上,砖上楞略高出水平标高线,找正、找直、找方后,砖上面垫木板,用橡皮锤拍实,顺序从内退着往外铺砌,做到面砖砂浆饱满、相接紧密、坚实,与地漏相接处,用砂轮锯将砖加工成与地漏相吻合。铺地砖时最好一次铺一间,大面积施工时,应采取分段、分部位铺砌。3.1.5.6拨缝、修整:铺完2至3行,应随时拉线检查缝格的平直度,如超出规定应立即修整,将缝拨直,并用橡皮锤拍实。此项工作应在结合层凝结之前完成。3.1.6勾缝擦缝:面层铺贴应在24h内进行擦缝、勾缝工作,并应采秀同品种、同标号、同颜色的水泥。3.1.6.1勾缝:用1﹕1水泥细砂浆勾缝,缝内深度宜为砖厚的1/3,要求缝内砂浆密实、平整、光滑。随勾随将剩余水泥砂浆清走、擦净。3.1.6.2 擦缝:如设计要求不留缝隙或缝隙很小时,由要求接缝平直,在铺实修整好的砖面层上用浆壶往缝内浇水泥浆,然后用干水泥撒在缝上,再用棉纱团擦揉,将缝隙擦满。最后将面层上的水泥浆擦干净。3.1.7养护:铺完砖24h后,洒水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3.1.8镶贴踢脚板:踢脚板用砖,一般采用与地面块材同品种、同规格、同颜色的材料,踢脚板的立缝应与地面缝对齐,铺设时应在房间墙面两端头阴角处各镶贴一块砖,出墙厚度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此砖上楞为标准挂线,开始铺贴,砖背面朝上抹粘结砂浆(配合比为1﹕2水泥砂浆),使砂浆粘满整块砖为宜,及时粘贴在墙上,砖上楞要跟线并立即拍实,随之将挤出的砂浆刮掉,将面层清擦干净(在粘贴前,砖块材要浸水晾干,墙面刷水湿润)。3.1.9冬期施工:室内操作温度不低于+5℃。室外操作时,应按气温的变化掺防冻剂,但必须注试验室试验后才能操作。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各种面层所用的板块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粘结)必须牢固,无空鼓。4.2基本项目:4.2.1各种板块面层的表面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等现象。4.2.2地漏和供排除液体带有坡度的地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严密牢固,无渗漏。4.2.3踢脚板表面洁净,接缝平整均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适宜,基本一致。4.2.4楼梯踏步和台阶的铺贴缝隙宽度一致,相邻两步高差不超过10mm,防滑条顺直。4.2.5各种面层邻接处的镶边、用料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边角整齐、光滑。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7-14。水泥花砖、缸砖地面允许偏差(mm)表7-14项次项目花砖缸砖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3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缝格平直33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检查3接缝高低差0.51.5尺量和楔形塞尺检查4踢脚线上口平直 4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检查5板块间宽度不大于22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在铺砌板块操作过程中,对已安装好的门框、管道都要加以保护,如门框钉保护铁皮,运灰车采用窄车等。5.2切割地砖时,不得在刚铺砌好的砖面层上操作。5.3当铺砌砂浆抗压强度达1.2MPa时,方可上人进行操作,但必须注意油漆、砂浆不得存放在板块上,铁管等硬器不得碰坏砖面层。喷浆时要对面层进行覆盖保护。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板块空鼓:基层清理不净、洒水湿润不均、砖未浸水、水泥浆结合层刷的面积过大风干后起隔离作用、上人过早影响粘结层强度等等因素,都是导致空鼓的原因。踢脚板空鼓原因,除与地面相同外,还因为踢脚板背面粘结砂浆量少未抹到边,造成边角空鼓。6.2踢脚板出墙厚度不一致:由于墙体抹灰垂直度、平整度超出允许偏差,踢脚板镶贴时按水平线控制,所以出墙厚度不一致。因此在镶贴前,先检查墙面平整度,进行处理后进行镶贴。6.3板块表面不洁净:主要是做完面层之后,成品保护不够,油漆桶放在地砖上、在地砖上拌合浆、刷浆时不覆盖等,都造成面层被污染。6.4有地漏的房间倒坡:做找平层砂浆时,没有按设计要求的泛水坡度进行弹线找坡。因此必须在找标高、弹线时找好坡度,抹灰饼的标筋时,抹出泛水。6.5地面铺贴不平,再现高低差:对地砖未进行预先选挑,砖的薄厚不一致造成高低差,或铺贴时未严格按水平标高线进行控制。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各种地砖的出厂合格证。7.2胶粘剂的出厂证明及试验资料。7.3水泥出厂合格证。 7.4砂子的含泥量试验记录。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一般规定   钢结构防火喷涂保护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业施工队施工。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等要求,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当钢结构安装就位,与其相连的吊杆、马道、管架及其他相关连的构件安装完毕,验收合格,防火涂料方可施工。   施工前,钢结构表面应除锈,并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防锈处理。除锈和防锈处理应符合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   钢结构表面的杂物应清除干净,其连接处的缝隙应用防火涂料或其他防火材料填补堵平后方可施工。施工防火涂料应在室内装修之前和不被后继工程所损坏的条件下进行。施工时,对不需作防火保护的部位和其他物件应进行遮蔽保护,刚施工的涂层,应防止脏液污染和机械撞击。   施工过程中和涂层干燥固化前,温度宜保持在5~38℃,相对湿度不宜大于90%,空气应流通。当风速大于5m/s,或雨天和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宜作业。     质量要求   用于保护钢结构的防火涂料必须有国家检测机构的耐火极限及理化性能检测报告,必须有防火监督部门核发的生产许可证和生产厂方的产品合格证。   钢结构防火涂料出厂时,产品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附有涂料品种名称、技术性能、制造批号、贮存期限和使用说明。防火涂料中的底层和面层涂料应相互配套,底层涂料不得锈蚀钢材。在同一工程中,每使用100t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应抽样检测一次粘结强度;每使用500t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应抽样检测一次粘结强度和抗压强度。     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   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底涂层(或主涂层)宜采用重力式喷枪喷涂,其压力约为0.4MPa。局部修补和小面积施工,可用手工抹涂。面层装饰涂料可刚涂、喷涂或滚涂。   双组份装的涂料,应按说明书规定在现场调配;单组份装的涂料也应充分搅拌。喷涂后,不应发生流淌和下坠。底涂层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当钢基材表面除锈和防锈处理符合要求,尘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后方可施工。二、底层一般喷2~3遍,每遍喷涂厚度不应超过2.5mm,必须在前一遍干燥后,再喷涂后一遍。三、喷涂时应确保涂层完全闭合,轮廓清晰。四、操作者要携带测厚针检测涂层厚度,并确保喷涂达到设计规定的厚度。五、当设计要求涂层表面要平整光滑时,应对最后一遍涂层作抹平处理,确保外表面均匀平整。   面涂层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当底层厚度符合设计规定,并基本干燥后,方可施工面层。二、面层一般涂饰1~2次,并应全部覆盖底层。涂料用量为0.5~1kg/m2。三、面层应颜色均匀,接槎平整。     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   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宜采用压送式喷涂机喷涂,空气压力为0.4~0.6MPa,喷枪口直径宜为6~10mm。配料时应严格按配合比加料或加稀释剂,并使稠度适宜,边配边用。   喷涂施工应分遍完成,每遍喷涂厚度宜为5~10mm,必须在前一遍基本干燥或固化后,再喷涂后一遍。喷涂保护方式、喷涂遍数与涂层厚度应根据施工设计要求确定。   施工过程中,操作者应采用测厚针检测涂层厚度,直到符合设计规定的厚度,方可停止喷涂。喷涂后的涂层,应剔除乳突,确保均匀平整。   当防火涂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喷:   一、涂层干燥固化不好,粘结不牢或粉化、空鼓、脱落时。二、钢结构的接头、转角处的涂层有明显凹陷时。三、涂层表面有浮浆或裂缝宽度大于1.0mm时。四、涂层厚度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85%时,或涂层厚度虽大于设计规定厚度的85%,但未达到规定厚度的涂层之连续面积的长度超过1m时。钢结构防火涂料涂装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构厚涂型防火涂料喷涂工艺施工。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防火涂料:需使用经主管部门鉴定,并经当地消防部门批准的产品。如××大厦使用的ST1-A型防火涂料,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鉴定,并经北京市消防局批准,使用前检查批准文件,并以100t为一批检查出厂合格证。技术性能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2.1.1.1耐火试验由消防局每1000t现场抽样一次,送国家耐火构件质量监督中心检验,其耐火极限应符合设计要求。2.1.1.2粘结强度及抗压强度每500t抽样一次,送国家化工建材检测中心检验,其粘结强度及抗压强度应大于技术指标的规定。2.1.2高强胶粘剂及钢防胶由厂家配套供应,按说明书使用。2.1.3钢丝网、钢筛卡、塑料布等。2.1.4主要机具:混合机、灰浆泵、钢丝网剪刀、铁锹、手推车、计量容器、带刻度钢针、钢尺等。2.2作业条件:2.2.1应由经批准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检查资质批准文件。2.2.2基层处理:彻底清除钢构件表面的灰尘、浮锈、油污。 2.2.3对钢构件碰损或漏刷部位应补刷防锈漆两遍,经检查验收方准许喷涂。2.2.4喷涂前将操作场地清理干净,靠近门窗、隔断墙等部位,用塑料布加以保护。2.2.5固定钢丝网:按构件形状剪好钢丝网,用ф6钢筋卡固定在钢构件上,钢丝网与钢构件间留有5~10mm间隙。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防火涂料配料、搅拌→喷涂→检查验收 3.2防火涂料配料、搅拌:粉状涂料应随用随配。以ST1-A型配合比如下(表5-27):表5-27喷涂层数施工配合比每m2用量1防火涂料﹕高强胶粘剂﹕钢防胶﹕水1﹕0.05﹕0.17﹕0.817~20kg2~3防火涂料﹕钢防胶﹕水1﹕0.17﹕0.85 搅拌时先将涂料倒入混合机加水拌合2min后,再加胶粘剂及钢防胶充分搅拌5~8min,使稠度达到可喷程度。3.3喷涂:3.3.1一般设计要求厚度为经耐火试验达到耐火极限厚度的1.2倍,以耐火极限为梁2h,柱3h,其设计厚度为梁30mm,柱35mm。第一层厚1cm左右,晾干七~八成再喷第二层,第二层厚1~1.2cm左右为宜,晾干七~八成再喷第三层,第三层达到所需厚度为止。3.3.2喷涂时喷枪要垂直于被喷钢构件,距离6~10cm为宜,喷涂气压应保持0.4~0.6MPa,喷完后进行自检,厚度不够的部分再补喷一次。3.3.3正式喷涂前,应试喷一建筑层(段),经消防部门、质监站核验合格后,再大面积作业。3.3.4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施工,应采取外围封闭,加温措施,施工前后48h保持+5℃以上为宜。3.4检查验收:喷完一个建筑层经自检合格后,将施工记录送交总包,由总包、分包、甲方(监理)三方联合检查。用带刻度的钢针抽查厚度,如发现厚度不够,补喷或铲掉重喷。用锤子敲击检查空鼓,发现空鼓应重喷。合格后,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防火涂料的品种和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生产许可证、质量说明书和检测报告。4.1.2涂料与基层及各层间粘结牢固,不空鼓、不脱落。4.2基本项目:4.2.1外观平整、均匀、转角处、异型构件及结合处细部严密。4.2.2涂层厚度4.2.2.1涂层厚度均符合设计厚度为优良。4.2.2.2在5m长度内涂层厚度小于设计要求的长度不大于1m,且涂层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厚度的85%为合格。4.2.3涂层表面裂纹:4.2.3.1表面无明显裂纹,且裂缝宽度小于0.5mm为优良。4.2.3.2表面裂纹宽度不大于1mm为合格。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28。表5-28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表面平整度(母线平直度,圆度)8用1m直尺和钢尺检查,圆度用样板和钢尺检查 5成品保护5.1防止碰撞损坏:防火涂料硬化后强度仍然不高,施工中易碰撞部位应加以临时保护,减少损坏。5.2防污染:喷涂前对半成品做好保护,特别是临近喷涂部位用塑料布包好。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空鼓:首先配合比应严格掌握,基层处理干净是关键,并注意分批抽检原材料粘结强度。6.2裂纹:环境温、湿度应适宜,分层喷涂时通风干燥的时间要掌握好。6.3厚薄不匀:喷涂时喷嘴角度应与构件表面垂直,距离适宜,各层喷涂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不可跟的过紧。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防火涂料材料质量证明书及检验报告。7.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3涂装检测资料。7.4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5设计变更、洽商记录。钢结构钢构件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QB/×××-××-××-××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承建建筑工程中钢结构钢构件的焊接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和主要机具2.1.1所需施焊的钢材、钢铸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2.1.2根据设计要求选用适宜的焊条、焊丝、焊剂、电渣焊熔嘴等焊接材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2.1.3施工机具:交流电焊机、直流弧焊机、半自动CO2弧焊机、埋弧焊焊机、熔化嘴电渣焊机、焊条烘箱、焊条保温筒、焊接检验尺等。2.2作业条件2.2.1施工前焊工应复查组装质量和焊接区域的清理情况,如不符合技术要求,应修整合格后方可施焊。2.2.2气温、天气及其它要求:(1)气温低于0℃时,原则上应停止焊接工作。(2)强风天,应在焊接区周围设置挡风屏,雨天或湿度大的场合应保证母材的焊接区不残留水分。(3)当采用气体保护焊时,若环境风速大于2m/s,原则上应停止焊接。2.3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焊工均应经过质量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和有关环境保护的交底。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焊前准备→引弧→沿焊缝纵向直线运动,并作横向摆动→向焊件送焊条→熄弧3.2焊前准备:根据钢种、板厚、接头的约束度和焊缝金属中含氢量等因素来决定预热温度和方法。预热区域范围为焊接坡口两侧各80~100mm,预热时应尽可能均匀。3.3引弧3.3.1严禁在焊缝区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在坡口内引弧的局部面积应熔焊一次,不得留下弧坑。3.3.2对接和T形接头的焊缝,引弧应在焊件的引入板开始。3.3.3引弧处不应产生熔合不良和夹渣,熄弧处和焊缝终端为了防止裂缝应充分填满坑口。 3.4焊接姿势3.4.1平焊姿势:该姿势为焊接施工最理想姿势,因此尽可能创造条件采用平焊。3.4.2船形焊接姿势:该姿势不易产生咬边、下垂等缺陷,一般对角焊缝要求成凹形时常采用。3.4.3横向焊接姿势:该姿势熔化金属由于重力作用容易下淌,而使上侧产生咬边,下侧产生焊瘤以及未焊透等缺陷。因此焊接时宜采用小直径焊条、适当的电流和短弧焊接。3.4.4立焊姿势:该姿势熔化金属由于重力作用容易下淌,而使焊缝成型困难,易产生焊瘤、咬边、夹渣及焊缝成型不良等缺陷。因此宜采用小直径焊条和较小的电流,并采用短弧焊接。3.4.5仰焊姿势:必须保持最短的弧长,宜选用不超过4mm直径的焊条,焊接电流一般介于平焊与立焊之间。3.5焊接顺序和熔敷顺序3.5.1尽可能减少热量的输入,并必须以最小限度的线能量进行焊接。3.5.2不要把热量集中在一个部位,尽可能均等分散。3.5.3采用“先行焊接产生的变形由后续焊接抵消”的施工方法。3.5.4平行的焊缝尽可能地沿同一焊接方向同时进行焊接。3.5.5从结构的中心向外进行焊接。3.5.6从板的厚处向薄处焊接。3.6多层焊3.6.1多层焊焊接接头应连续施焊一次完成,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若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必须清除后再焊。3.6.2对于重要结构处的多层焊必须采用多层多道焊,不准摆宽道焊接。3.6.3多层焊过程中的层间温度若无特殊要求一般应与预热时的温度相同。3.7背面清根在电弧焊接过程中,当接头有全熔透要求时,背面的第一层焊缝容易未焊透、夹渣或裂纹等缺陷,要从背面彻底清除后再行焊接。常用的方法是碳弧气刨。3.8熄弧:熄弧应在焊件的引出板终止。3.9焊后处理3.9.1焊接结束后的焊缝及其两侧,必须彻底清除焊渣、飞溅和焊瘤等。3.9.2焊接结束后,如发现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申报技术负责人查清原因后,订出修补措施方可处理。4、质量标准4.1强制性条文4.1.1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4.2主控项目4.2.1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4.2.2重要钢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4.2.3焊条、焊丝、焊剂、电渣焊熔嘴等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焊条、焊剂、药芯焊丝、熔嘴等在使用前,应按其产品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烘焙记录。4.2.4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4.2.5施工单位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焊接工艺评定报告。4.2.6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圆管T、K、Y形节点相关线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BJ/T3034.1、《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BJ/T3034.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一级、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表4.2.5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探伤记录。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表4.2.5焊缝质量等级一级二级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评定等级ⅡⅢ检验等级B级B级探伤比例100%20%内部缺陷射线探伤评定等级ⅡⅢ检验等级AB级AB级探伤比例100%20% 注: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确定:(1)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2)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4.2.7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对接组合焊缝,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设计有疲劳验算要求的吊车梁或类似构件的腹板与上翼缘连接焊缝的焊脚尺寸为t/2,且不应大于10mm。焊脚尺寸的允许偏差为0~4mm。检查数量:资料全数检查;同类焊缝抽查10%,且不应少于3条。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焊缝量规抽查测量。4.2.8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一类型焊缝按条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1条;每条检查1处,总抽查数不应少于10处。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当存在疑义时,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4.3一般项目4.3.1焊条外观不应有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等缺陷;焊剂不应受潮结块。检查数量:按量抽查1%,且不应少于10包。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2对于需要进行焊前预热或焊后热处理的焊缝,其预热温度或后热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或通过工艺试验确定。预热区在焊道两侧,每侧宽度均应大于焊件厚度的1.5倍以上,且不应小于100mm;后热处理应在焊后立即进行,保温时间应根据板厚按25mm板厚1h确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预、后热施工记录和工艺试验报告。4.3.3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GB50205标准附录A中表A.0.1的规定。三级对接焊缝应按二级焊缝标准进行外观质量检验。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一类型焊缝按条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1条;每条检查1处,总抽查数不应少于10处。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4.3.4焊缝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205标准附录A中表A.0.2的规定。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种焊缝按条数各抽查5%,但不应少于1条;每条检查1处,总抽查数不应少于10处。检验方法:用焊缝量规检查。4.3.5焊成凹形的角焊缝,焊缝金属与母材间应平缓过渡;加工成凹形的角焊缝,不得在其表面留下切痕。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6 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较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基本清除干净。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种焊缝按数量各抽查5%,总抽查处不应少于5处。检验方法:观察检查。5、成品保护5.1焊后不准砸焊缝周边,不准往刚焊完的焊缝上浇水。5.2低温下操作应采取预热、缓冷措施。5.3不准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5.4低温焊接后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方可清渣。钢结构工程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电焊条: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按要求施焊前经过烘焙。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设计无规定时,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焊接重要结构时宜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后,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不准混杂使用。2.1.2引弧板:用坡口连接时需用弧板,弧板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2.1.3主要机具:电焊机(交、直流)、焊把线、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焊条保温桶、钢丝刷、石棉条、测温计等。2.2作业条件2.2.1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2.2.2施焊前应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2.2.3现场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2.2.4环境温度低于0℃,对预热,后热温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电弧焊接(平焊、立焊、横焊、仰焊) →焊缝检查 3.2钢结构电弧焊接:3.2.1平焊3.2.1.1选择合格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3.2.1.2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3.2.1.3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3.2.1.4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3.2.1.5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对接焊缝及时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3.2.1.6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3.2.1.7焊接电弧长度: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为宜。3.2.1.8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方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接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45° ;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3.2.1.9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弧板,并修磨平整,不许用锤击落。3.2.1.10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3.2.2立焊:基本操作工艺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下述问题:3.2.2.1在相同条件下,焊接电源比平焊电流小10%~15%。3.2.2.2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3mm。3.2.2.3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两焊件厚度相等,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较薄一侧的夹角。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角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3.2.2.4收弧:当焊到末尾,采用排弧法将弧坑填满,把电弧移至熔池中央停弧。严禁使弧坑甩在一边。为了防止咬肉,应压低电弧变换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由弧稍向下吹。3.2.3横焊:基本与平焊相同,焊接电流比同条件平焊的电流小10%~15%,电弧长2~4mm。焊条的角度,横焊时焊条应向下倾斜,其角度为70°~80°,防止铁水下坠。根据两焊件的厚度不同,可适当调整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为70°~90°。3.2.4仰焊:基本与立焊、横焊相同,其焊条与焊件的夹角和焊件厚度有关,焊条与焊接方向成70°~80°角,宜用小电流、短弧焊接。3.3冬期低温焊接:3.3.1在环境温度低于0℃条件下进行电弧焊时,除遵守常温焊接的有关规定外,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风力超过4级,应采取挡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3.3.2钢结构为防止焊接裂纹,应预热、预热以控制层间温度。当工作地点温度在0℃以下时,应进行工艺试验,以确定适当的预热,后热温度。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4.1.2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4.1.3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4.1.4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4.2.2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气孔2个;气孔间距≤6倍孔径。4.2.3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1t,且≤1mm。注: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表5-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Ⅰ级Ⅱ级Ⅲ级1对接焊缝焊缝余高(mm)b<200.5~20.5~2.50.5~3.5用焊缝量规检查b≥200.5~30.5~3.50~3.5焊缝错边<0.1t且不大于2.0<0.1t且不大于2.0<0.15t且不大于3.02角焊缝焊角尺寸(mm)hf≤60~+1.5hf>60~+3焊缝余高(mm)hf≤60~+1.5hf>60~+3 3组合焊缝焊角尺寸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头>t/4起重量≥50t,中级工作制吊车梁T形接头t/2且≯10注:b为焊缝宽度,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hf为焊角尺寸。 5成品保护5.1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5.2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5.3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5.4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6.2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接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6.3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6.4焊缝夹渣:多层施焊应层层将焊渣清除干净,操作中应运条正确,弧长适当。注意熔渣的流动方向,采用碱性焊条时,必须使熔渣留在熔渣后面。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7.2焊工合格证及编号。7.3焊接工艺试验报告。7.4焊接质量检验报告、探伤报告。7.5设计变更、洽商记录。7.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7其它技术文件。钢筋绑扎与安装工程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底板、墙的钢筋绑扎。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2.2作业条件: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2.2.2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2.2.3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2.2.4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作好技术交底工作。2.2.5根据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采用内贴法或外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层及保护层;支完底板四周模板(或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当地下室外墙防水采用内贴法施工时,在绑扎墙体钢筋之间前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底板及梁钢筋→绑墙钢筋3.2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 3.3绑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3.3.1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3.3.2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3.3.3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层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3.3.4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3.3.5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3.3.6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处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3.3.7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断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3.8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3.4墙筋绑扎:3.4.1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墙模板宜采用“跳间支模”,以利于钢筋施工。3.4.2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一般情况横筋在外,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4.3墙筋为双向受力筋,所有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3.4.4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或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或拉筋可用φ6或φ8钢筋制作,间距1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3.4.5在墙筋外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3.4.6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划出标高线。门窗洞口要按设计要求绑扎过梁钢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3.4.7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如首层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地下室墙体深度;墙端部、内外墙交接处受力钢筋锚固长度等,绑扎时应注意。3.4.8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使用的钢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的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4.1.2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格按原规格使用。4.1.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4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规范的专门规定。4.2基本项目:4.2.1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4.2.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4.2.3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2.4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4.2.5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灰渣及咬边。接头尺寸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4.2.5.1绑条沿接头中心的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4.2.5.2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4.2.5.3焊缝厚度不小于0.05d。4.2.5.4焊缝宽度不小于0.1d。4.2.5.5焊缝长度不小于0.5d。4.2.5.6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6。 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值表4-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网眼尺寸焊接±1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绑扎±202骨架宽、高度 ±5尺量检查3骨架长度 ±104箍筋、构造筋间距焊接±1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绑扎±205受力钢筋间距±10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排距±5各一点取其最大值6钢筋弯起点位移 20 7焊接预埋件中心线位移5尺量检查水平高差+3-08受力钢筋保护层基础±10尺量检查梁、柱±5墙、板±3 5成品保护5.1成型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5.2绑扎墙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蹬踩钢筋。5.3妥善保护基础四周外露的防水层,以免被钢筋碰破。5.4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踩变形。5.5严禁随意割断钢筋。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墙、柱预埋钢筋位移: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应有专人检查修整。6.2露筋:墙、柱钢筋每隔1m左右加绑带铁丝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6.3搭接长度不够:绑扎时应对每个接头进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6.4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6.5绑扎接头与对焊接头未错开:经过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接头要错开搭接位置。因此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范围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7.2钢筋力学性能复试报告。7.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7.5焊条、焊剂出厂合格证。7.6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7.7钢筋分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钢筋工程的质量保证工法  为确保工程质量,防患于未然,消除钢筋工程的质量隐患。特编制对钢筋工程在材料、加工、焊接、绑扎方面的控制措施。 1  材料要求:1.1 材质要求:钢筋进厂时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检测报告,特别要注意鉴别质保书和批号的真伪。1.2 外观检查:材料进场时,按品种、规格、炉号分批检查,对钢材还要进行外观检查验收,包括锈蚀情况,有无缩颈断裂、起皮、油污、损伤等。外观检查或检测不合格的钢材不得下料施工。1.3 试验检测:按现行国家现行《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及时取样送试验室检验,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如为进口钢材,还需作化学分析。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生脆断,连接性能不正常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及其它专项检验。待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钢筋检验所得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a、抗拉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实测值≥1.25b、屈服强度实测值强: 度 标 准 值≥1.30  2  钢筋加工:2.1 钢筋配料:由专业班组根据钢筋加工配料单,使用机械统一加工,分品种、型号、规格分别挂牌堆放。加工成型的钢筋应分类堆放,经过半成品检查合格后,统一领料,分部位、构件,吊运至现场由人工绑扎成型入模。2.2 钢筋调直:小于Φ12的盘圆钢筋,使用冷拉调直,HPB235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RRB400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大于Φ12的钢筋应进尺钢筋,采用机械切断、弯曲。2.3 钢筋弯折:2.3.1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3.2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3.3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2.3.4 箍筋弯钩弯折角度焊接不应小于90°;对于抗震结构应为135°。平直部分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于抗震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3  钢筋焊接:3.1 钢筋接头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施工规范要进行施工,水平钢筋接头连接形式以闪光对焊为主。直径≥Φ16的竖向钢筋连接,宜采用电渣压力焊。设置在同一构件内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在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的截面内,焊接接头在受拉区不超过50%。3.2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接前应先试焊,经测试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施工。3.3 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3.3.1质量要求:外观检查焊包均匀,焊包直径宜为钢筋直径的1.6倍且突出钢筋表面高度≥4mm。接头外钢筋轴线偏移不得超过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2mm,接头弯折不得大于4度。以300个接头为一个验收批,取三个试件进行抗拉试验,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数值。3.3.2施工注意事项:焊机的上、下钳口要保持同心。钢筋焊接端头要对正压紧且保持垂直。罐内倒焊剂,严禁将焊剂从罐内一侧倾倒。在低温条件下,焊剂罐拆除要较常温条件下适当延长。雨雪天气时,在无可靠遮蔽措施条件下禁止施焊。3.4 水平钢筋闪光对焊连接:3.4.1闪光对焊施工工艺a连续闪光焊b预热闪光焊c闪光—预热—闪光焊3.4.2闪光对焊接头的施工工艺选取和质量检查,应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和作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a 外观检查:接头表面不能有横向裂纹;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度;轴线偏移不大于0.1倍钢筋直径,且不大于2mm。b 拉伸试验: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的抗拉强度;3个试样中应至少有2个断于焊缝外并呈延性断裂。C 冷弯试验:弯心直径依据《钢筋验收及焊接规范》JGJ18—96规定选取。3.5 钢筋的绑扎3.5.1钢筋现场绑扎之前要核对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及数量。绑扎用20—22号镀锌铁丝。绑扎梁、柱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且所有钢筋绑扎骨架外形尺寸偏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3.5.2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要错开,搭接长度1.3倍范围内绑扎钢筋面积占受力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对梁、板、墙类构件≤25%;对柱类构件≤50%。3.5.3保证保护层厚度措施:a为确保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要垫水泥砂浆垫块的,砂浆垫块厚度依据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b骨架内钢筋与钢筋之间间距25mm时,用Φ25钢筋控制,其长度同骨架宽。所有垫块与Φ25钢筋头间距宜为1m,不得超过2m。c对于双向双层板钢筋,为确保筋体位置准确,要垫以铁马凳,间距1m;基础底板铁马凳采用Φ22钢筋制作,其它处Φ16。  d柱子用砂浆垫块绑在柱主筋上,每边不少于两竖行,上下间距1200。e采用定型筋控制剪力墙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墙厚度,利用短钢筋制成定型筋,定型筋长度为墙厚,两端用红笔划出控制线,控制线位置按保护层厚度加水平筋直径确定,然后将定型筋点焊在墙两侧竖向筋上,@1200~1500mm,成梅花形布置。f楼板支座处的附加钢筋和悬挑构件的受力筋的保护层采用钢筋马凳控制,间距1000mm,保证受力筋不变形,不位移。3.5.4质量检查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检查以下方面:a钢筋级别、直径、根数、位置、间距是否与图纸设计相符。b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c钢筋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d钢筋表面是否清洁。e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检查完毕后,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经监理方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中钢丝网架水泥夹心隔墙工程施工。 施工准备:2.1材料及工具:2.1.1钢丝网架夹心板(GJ板):2.1.1.1钢丝网架夹心板(GJ板)的规格见表9-17。GJ板的规格表9-17公称实际尺寸(mm)聚苯乙烯泡沫名称长度长宽厚塑料内芯厚(m)T、TZST、TZST、TZS(mm)短板2.22140215012201200767050标准板2.52440245012201200767050长板2.82750275012201200767050加长板3.02950295012201200767050注:1.其它规格可根据用户要求协商确定。2.“T、TZ、S°为GJ板的三种类型。2.1.1.2镀锌低碳钢丝,其性能指标见表9-18。2.1.1.3低碳钢丝,其性能指标见表9-19。镀锌低碳钢丝的性能指标表9-18直径抗拉强度(N/mm2)冷弯试验反复弯曲180°镀锌层质量(mm)AB(次)(g/m2)0.02±0.05590~740590~850≥6≥20注:其它性能应符合GB9972的要求。 低碳钢丝的性能指标表9-19直径(mm)抗拉强度(N/mm2)冷弯试验反复弯曲180°(次)用途2.0±0.05≥550≥6用于网片 2.2±0.05≥550≥6用于腹丝注:1.其余性能应符合GB343的要求。2.未镀锌低碳钢丝不能用于岩棉夹心板。 2.1.1.4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表现密度15kg/m3±1kg/m3;阻燃型(XR型),氧指数≥30,其余应符合GB10801的规定。2.1.1.5钢丝网架夹心板(GJ板)的技术要求:a.GJ板每平方米面积的重量应不大于4kg。b.GJ板的表面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表9-20的规定。GJ板的表面和外观质量表9-20项次项目质量要求1外观表面清洁,不应有明显油污2钢丝锈点焊点区以外不允许3焊点强度抗拉力≥300N,无过烧现象4焊点质量之字条、腹丝与网片钢丝不允许漏、脱焊;网片漏焊、脱焊点不超过焊点数的8%,且不应集中在一处,连续脱焊不应多于2点,板端200mm区段内的焊点不允许脱焊、虚焊板边桃头允许长度≤6mm,插丝桃头≤5mm;不得有5个以上的漏剪、翘伸的钢丝桃头网片横向钢丝最大间距为60mm,超过60mm处应加焊钢丝,纵横向钢丝应互相垂直7泡沫内芯板条局部自由松动不得多于3处,单条自由松动不得超过1/2板长8泡沫内芯板条对接泡沫板全长对接不得超过3根,短于150mm的板条不得使用 c.GJ板的规格尺寸允许偏差见表9-21∶2.1.2钢丝网架夹心板主要配套件:2.1.2.1夹心板拼缝处加固件:之字条、网片等。2.1.2.2板端、门窗洞口加固件:槽网、之字条、φ6、~φ10钢筋等。2.1.2.3阴、阳角加固件:角网等。GJ板的规格尺寸允许偏差表9-2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长±102宽±53厚±24两对角线差≤105侧向弯曲≤L/6506泡沫板条宽度±0.57泡沫板条(或整板)的厚度±28泡沫内芯中心面位移≤39泡沫板条对接缝隙≤210两之字条距离或纵丝间距±211钢丝之字条波幅、波长或腹丝间距±212钢丝网片局部翘曲≤513两钢丝网中心距离±2 2.1.2.4夹心板与地面、顶面、墙、柱面的连接件。U形连接件:用d4.5×L37(mm)射钉固定或用M5膨胀螺栓固定。也可打孔插φ6钢筋作连接件。2.1.2.5埋件:预埋铁件、预埋木砖等,用于门窗框连接。2.1.322号铅丝、箍码等,用于夹心板拼缝加固及连接件的绑扎、紧固。2.1.4水泥砂浆:底层抹灰:1∶3水泥砂浆,用425号水泥、中砂,内掺水泥重量l%的EC砂浆抗裂剂。中层及罩面抹灰:1∶3水泥砂浆,用325号水泥,可掺水泥重量20%的灰膏、中砂。2.1.5EC-l表面防裂剂,用量为5~8m2/kg。2.1.6凡未镀锌的配件及锚筋,一律刷防锈漆两道作防锈处理。2.1.7工具:冲击钻:用于钻孔用膨胀螺栓固定U形连接件。射钉枪:用于用射钉固定U形连接件。气动钳:紧固箍码的专用工具。 蛇头剪(或称大剪刀):用于剪裁夹心机砂轮锯:13″架配12″轮碟,用于剪裁夹心板。其它常用工具:小功率焊机、手电钻、活动扳手及常用施工工具。2.2作业条件:2.2.1主体结构已验收,屋面已作完防水层。2.2.2室内弹出+50cm标高线。2.2.3作业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2.2.4熟悉图纸,并向作业班组作详细的进行技术交底。2.2.5先作样板墙一道,经验收合格后再大面积施工。    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 放线↓配夹心板及配套件↓安装夹心板安埋件、电气铺管、稳盒↓安装门窗框↓检查校正补强↓喷EC-1面层处理剂↓抹一侧底灰制备砂浆↓喷防裂剂↓养护抹另一侧底灰↓喷防裂剂↓养护抹中层灰↓抹罩面灰↓面层装修3.2放线:按设计的墙的轴线位置,在地面、顶面、侧面弹出墙的中心线和墙的厚度线,划出门窗洞口的位置。当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确定埋件位置,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按400mm间距划出连接件或锚筋的位置。3.3配钢丝网架夹心板及配套件:按设计要求配钢丝网架夹心板及配套件。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可按以下原则配置:3.3.1隔墙高度小于4m的,宜整板上墙。拼板时应错缝拼接。隔墙高度或长度超过4m时,应按设计要求增设加劲柱。3.3.2有转角的隔墙,在墙的拐角处和门窗洞口处应用整板;要裁剪的配板,应放在与结构墙、柱的结合处;所裁剪的板的边沿宜为一根整钢丝,以便拼缝处用22号铅丝绑扎固定。3.3.3各种配套用的连接件、加固件、埋件要配齐。凡未镀锌的铁件,要刷防锈漆两道作防锈处理。3.4安装钢丝网架夹心板:当设计对钢丝网架夹心板的安装、连接、加固补强有明确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当无明确要求时,可按以下原则施工:3.4.1连接件的设置: 3.4.1.1墙、梁、柱上已预埋锚筋(一般为φ10、φ6,长为30d,间距为400mm)应理直,并刷防锈漆两道。3.4.1.2地面、顶板、混凝土梁、柱、墙面没设置锚固筋的,可按400mm的间距埋膨胀螺栓或用射钉固定U形连接件。也可用打孔插筋作连接件。其方法是紧贴钢丝网架两边打孔,孔距300mm,孔径6mm,孔深50mm,两排孔应错开,孔内插φ6钢筋,下埋50mm,上露100mm。地面上的插筋可不用环氧树脂锚固,其余的应先清孔,再用环氧树脂锚固插筋。3.4.2安装夹心极:按放线的位置安装钢丝网架夹心板。板与板的拚缝处用箍码或22号铅丝扎牢。3.4.3夹心板与四周连接:3.4.3.1墙、梁、柱上已预埋锚筋的,用22号铅丝将锚筋与钢丝网架扎牢,扎扣不少于3点。3.4.3.2用膨胀螺栓或用射钉固定U形连接件,用22号铅丝将U形连接件与钢丝网架扎牢。3.4.4夹心板的加固补强:3.4.4.1隔墙的板与板纵横向拼缝处用之字条加固,用箍码或22号铅丝与钢丝网架连接。3.4.4.2转角墙、丁字墙阴、阳角处用角网加固,用箍码或22号铅丝与钢丝网架连接。阳角角网总宽400mm,阴角角网总宽300mm。3.4.4.3夹心板与混凝土墙、柱、砖墙连接处,阴角用角网加固,阴角角网总宽300mm,一边用箍码或22号铅丝与钢丝网架连接,另一边用钢钉与混凝土墙、柱固定或用骑马钉与砖墙固定。夹心板与混凝土墙、柱连接处的平缝,用300mm宽手网加固,一边用箍码或22号铅丝与钢丝网架连接,另一边用钢钉与混凝土墙、柱固定。3.4.5用箍码或22号铅丝连接的,箍码或扎点的间距为200mm,呈梅花形布点。3.5门窗洞口加固补强及门窗框安装:当设计有明确要求时,按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可按以下作法施工:3.5.1门窗洞加固补强:门窗洞口各边用通长槽网和2φ10钢筋加固补强,槽网总宽300mm,φ10钢筋长度为洞边加400mm。门洞口下部,2φ10钢筋与地板上的锚筋或膨胀螺栓焊接。窗洞四角、门洞的上方两角用500mm长之字条按45°方向双面加固。网与网用箍码或22号铅丝连接,φ10钢筋用22号铅丝绑扎。3.5.2门窗框安装:根据门窗框的安装要求,在门窗洞口处安放预埋件,连接门窗框。3.6安埋件、铺电线管、稳接线盒:3.6.1按图纸要求埋设各种预埋件、铺电线管、稳接线盒等,并要求与夹心极的安装同步进行,固定牢固。3.6.2预埋件、接线盒等的埋设方法是按所需大小的尺寸抠去聚苯或岩棉,在抠洞处喷一层EC-1液,用1∶3水泥砂浆固定埋件或稳住接线盒。3.6.3电线管等管道应用22号铅丝与钢丝网架绑扎牢固。3.7检查校正补强:在抹灰以前,要详细检查夹心板、门窗框、各种预埋件、管道、接线盒的安装和固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好的钢丝网架夹心板要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并做到基本平整、垂直。达不到要求的要校正补强。3.8制备水泥砂浆:砂浆用搅拌机搅拌均匀,稠度要合适。搅拌好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已凝固的砂浆不得二次掺水搅拌使用。3.9抹一侧底灰。抹一侧底灰前,先在夹心板的另一侧作适当支顶,以防止抹底灰时夹心板晃动。抹灰前在夹心板上均匀喷一层EC-l面层处理剂,随即抹底灰,以加强水泥砂浆与夹心板的粘结。要按抹底层灰的工艺要求作业。底灰的厚度为12mm左右。底灰要基本平整,并用带齿抹子均匀拉槽,以利于与中层砂浆的粘结。抹完底灰随即均匀喷一层EC-l防裂剂。3.10抹另一侧底灰:在48h以后撤去支顶抹另一侧底灰。操作方法同3.9条。3.11抹中层灰、罩面灰:在两层底淡抹完48h以后才能抹中层灰。要严格按抹灰工序的要求进行,即认真按照阴、阳角找方、设置标筋、分层赶平、修整、表面压光等工序的工艺要求作业。底灰、中层灰和罩面灰总厚度为25~28mm。3.12面层装修:按设计要求和钢面层施工工艺作面层装修。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钢丝网架夹心板、EC砂浆防裂剂、EC-1表面防裂剂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并观察检查。4.l.2钢丝网络夹心板与加固网片的连接,与墙、柱、梁、顶板、地面上的连接件或描筋的连接,与门窗框的连接必须牢固。 检查方法:观察和手扳检查。4.1.3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聚苯板(或岩棉板)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和裂缝等缺陷。检查方法:用小锤轻击和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钢丝网架夹心板安装应平整、垂直。绑扎应牢固,各种加固网片、槽网等不应翘曲。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2一般抹灰表面应符合下列规定:4.2.2.1中级抹灰: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线角顺直清晰(毛面纹路均匀)。4.2.2.2高级抹灰:表面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检查方法:观察和手摸检查。4.2.3孔洞、槽、盒尺寸正确,边缘整齐,光滑。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4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塞密实,表面平整。检查方法:观察、用小锤轻击。4.3允许偏差项目;一般抹灰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应符合表9-22的规定。一般抹灰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表9-22允许偏差(mm)中级高级1表面平整42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阴、阳角垂直42用2m托线板检查3立面垂直53用2m托线板检查4阴、阳角方正42用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成品保护:5.1施工中各专业工种应紧密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5.2严防运输小车或其它物体碰撞墙体和门口。5.3施工楼地面时,应防止砂浆溅污墙面。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钢丝网架夹心板搬运堆放时要立排堆放立排搬运,防止板面变形,变形过大的夹心板要裁开使用,不准弯板上墙。6.2为防止抹灰收缩裂缝,应采用中砂,砂子要过筛,不得用细砂和含泥量过大的砂子配制砂浆。6.3钢丝网架与配套件、连接件的固定,宜用气动钳、U码固定。没有气动钳、U码时,可用22号铅线或火烧丝绑扎,但一定要扎牢,铅丝头要按平。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丝网架夹心板出厂合格证。7.2水泥出厂合格证。7.3EC-1面防裂剂出厂合格证。7.4隔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及公用建筑工程中的木制和金属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工程的安装。施工准备:2.1材料与制品的要求;2.1.1木制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的木材树种、材质等级、加工规格和线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含水率不大于12%。门窗贴脸板、压缝条应采用与门窗框相同树种的木材。2.1.2木制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使用的木材不得有裂纹。扭曲、死节等缺陷,加工制作与安装时遇有死节缺陷,应挖补粘制牢固,修饰美观。2.1.3金属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制品的材质种类、规格、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2.1.4安装固定材料:按设计构造要求、材质性能选用,一般可选用圆钉、螺丝、粘结、胀杆螺栓等。2.2主要机具: 2.2.1电动机具:电焊机、手电钻。2.2.2手用工具:大木刨子、小木刨子、槽刨、小锯、锤子、平铲、割角尺、螺丝刀、墨斗、钢挫、木挫等。2.3作业条件:2.3.1在结构施工时应考虑挂镜线的固定件(木砖或预埋件)。如为木砖,在有抹灰层的部位安装挂镜线时,应在抹灰之前在木砖面上钉以防腐小木方,厚度为20mm,并在小木方上钉一小圆钉,露出灰面层,以便安装挂镜线找固定点位置。2.3.2安装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前,应做完顶棚、墙面。地面装饰工程项目。2.3.3安装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前,应检查前道工序项目的质量,是否满足安装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的要求。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检查安装部位条件→检验加工品→定位与划线→定位与划线→安装固定 3.2检查安装部位:安装前应检查挂镜线固定点是否有标志;贴脸板和压缝条相接部位的抹灰和其它接缝与门窗框的平直度,是否满足安装的要求。3.3安装前应检查加工品的树种、材质等级、规格、加工质量和特备零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4定位与划线:3.4.1挂镜线定位时应考虑门窗高度,电企位置、窗帘盒位置与挂镜线交圈和高低的效果。3.4.2贴脸板和压缝条定位时,应根据设计压框宽度,使压余量尺寸一致。3.4.3金属和其它材质的制品均应与最凸出的压面尺寸一致。3.5配料与预装:3.5.1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的安装需先配料。在安装部位首先量尺,处理接头或转角位置;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接头应成45°角;转角位置应按设计转角大小刨成坡角相接。3.5.2量尺后,组割配料,并在安装部位进行预装。3.6安装固定:3.6.1挂镜线安装的固定方式按设计要求,但必须牢固、平顺。一般固定方法有钉固、胀杆螺丝固定等。在特殊饰面的墙、柱上安装挂镜线,应待面层施工完后进行。3.6.2贴脸板和压缝条应紧密钉固在门窗框上,钉帽应砸扁冲入,钉的间距一般为400mm,视贴脸板和压缝条的树种、材质、断面尺寸而定。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制品的选材品种、规格、形状、颜色、线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挂镜线安装标高应一致,线条平直。4.1.3挂镜线、贴脸板、压缝条安装的割角、接头不得有错槎,观感清晰,固定牢靠。4.2基本项目:4.2.1安装位置正确,接缝严密,割角整齐、交圈,与墙面紧贴,颜色一致。4.2.2尺寸正确,表面平直光滑,线条通顺、清秀,不露钉帽。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51∶挂镜线、贴检板、压缝条安装允许偏差表9-5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上口平直3拉5m线检查交圈标高差3尺量检查2贴脸板压缝条距门窗框裁口差2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5.1安装时不得损坏装修面层,不得用锤击墙面和重击门窗框。保持装修面的洁净。5.2安装操作中注意保护已施工完毕的墙面、地面、顶棚、窗台等不受损坏。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安装接槎不正、不平、不严,割角不准:截料、顶装应认真,有缺陷应在预装时修正,无误后再正式安装固定。6.2加工规格不一致:在配料时,应在同一部位相接处选择规格、色调一致的加工品;操作中应将接槎对准后方可固定。6.3钉帽露出安装品表面:应用砸扁钉帽的钉子钉固,并用尖冲子锤送入板面1mm。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制品和材料应有材质合格证、木材烘干试验资料。7.2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管道及设备防腐工艺标准(115—1998) 21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室内外管道、设备和容器的防腐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防锈漆、面漆、沥青等应有出厂合格证。2.1.2稀释剂:汽油、煤油、醇酸稀料、松香水、酒精等。2.1.3其它材料:高岭土、七级石棉、石灰石粉或滑石粉、玻璃丝布、矿棉纸、油毡、牛皮纸、塑料布等。3.12.2       2.2       主要机具:2.2.1机具:喷枪、空压机、金钢砂轮、砂布、砂纸、刷子、棉丝、沥青锅等。2.2.2工具:刮刀、锉刀、钢丝刷、砂布、砂纸、刷子、棉丝、沥青锅等。2.3作业条件:2.3.1有码放管材、设备、容器及进行防腐操作的场地2.3.2施工环境温度在5℃以上,且通风良好,无煤烟、灰尘及水汽等。气温在5℃以下施工要采取冬施措施。3操作工艺3.23.1       3.1       工艺流程:管道、设备及容器清理→管道、设备及容器防腐刷油3.2管道、设备及容器清理、除锈:3.2.1人工除锈:用刮刀、锉刀将管道、设备及容器表面的氧化皮、铸砂除掉,再用钢丝刷将管道、设备及容器表面的浮锈除去,然后用砂纸磨光,最后用棉丝将其擦净。3.3.23.2.2      3.2.2      机械除锈:先用刮刀、锉刀将管道表面的氧化皮、铸砂去掉。然后一人在除锈机前,一人在除锈机后,将管道放在除锈机反复除锈,直至露出金属本色为止。在刷油前,用棉丝再擦一遍,将其表面的浮灰等去掉。3.3管道、设备及容器防腐刷油:3.3.1管道、设备及容器防腐刷油,一般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刷油,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3.3.1.1明装管道、设备及容器必须先刷一道防锈漆,待交工前再刷两道面漆。如有保温和防结露要求应刷两道防锈漆。3.3.1.2暗装管道、设备及容器刷两道防锈漆,第二道防锈漆必须待第一道漆干透后再刷。且防锈漆稠度要适宜。3.3.1.3埋地管道做防腐层时,其外壁防腐层的做法可按表1-39的规定进行。当冬季施工时,宜用橡胶溶剂油或航空汽油溶化30甲或30乙石油沥青。其重量比∶沥青∶汽油=1∶2。管道防腐层种类表1-39防腐层层次(从金属表面起)正常防腐层加强防腐层特加强防腐层12冷底子油沥青涂层冷底子油沥青涂层冷底子油沥青涂层 3 45 67防腐层厚度不小于(mm)厚度允许偏差(mm)外包保护层      3-0.3加强包扎层(封闭层)  沥青涂层外包保护层  6-0.5加强保护层(封闭层)沥青涂层加强包扎层(封闭层)沥青涂层外包保护层9-0.5注:1.用玻璃丝布做加强包扎层,须涂一道冷底子油封闭层;2.做防腐内包扎层,接头搭接长度为30~50mm,外包保护层,搭接长度为10~20mm;3.未连接的接口或施工中断处,应作成每层收缩为80~100mm的阶梯式接茬;4.涂刷防腐冷底子油应均匀一致,厚度一般为0.1~0.15mm;5.冷底子油的重量配合比∶沥青∶汽油=1∶2.25。3.3.33.3.2      3.3.2      防腐涂漆的方法有两种:3.3.2.1手工涂刷:手工涂刷:手工涂刷应分层涂刷,每层应往复进行,纵横交错,并保持涂层均匀,不得漏涂或流坠。3.3.2.2机械喷涂:喷涂时喷射的漆流应和喷漆面垂直,喷漆面为平面时,喷嘴与喷漆面应相距250~350mm,喷漆面如为圆弧面,喷嘴与喷漆面的距离应为400mm左右。喷涂时,喷嘴的移动应均匀,速度宜保持在10~18m/min,喷漆使用的压缩空气压力为0.2~0.4MPa。3.3.3埋地管道的防腐:埋地管道的防腐层主要由冷底子油、石油沥青玛帝脂、防水卷材及牛皮纸等组成。4.1.1.13.3.3.1      3.3.3.1      冷底子油的成分见表1-40。冷底子油的成分表1-40使用条件沥青:汽油(重量比)沥青:汽油(体积比)气温在+5℃以上气温在+5℃以下1:2.25~2.51:21:31:2.5 调制冷底子油的沥青,是牌号为30号甲建筑石油沥青。熬制前,将沥青打成1.5kg以上的小块,放入干净的沥青锅中,逐步升温和搅拌,并使温度保持在180~200℃范围内(最高不超过200℃),一般应在这种温度下熬制1.5~2.5小时,直到不产生汽泡,即表示脱水完结。按配合比将冷却至100~120℃的脱水沥青缓缓倒入计量好的无铅汽油中,并不断搅拌至完全均匀混合为止。在清理管道表面后24小时内刷冷底子油,涂层应均匀,厚度为0.1~0.15mm。4.1.1.23.3.3.2      3.3.3.2      沥青玛帝脂的配合比:沥青∶高岭土=3∶1。沥青应采用30号甲建筑石油沥青或30号甲与10号建筑石油沥青的混合物。将温度在180~200℃的脱水沥青逐渐加入干燥并预热到120~140℃的高岭土中,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然后测定沥青玛帝脂的软化点、延伸度、针入度等三项技术指标,达到表1-41中的规定时为合格。沥青玛帝脂技术指标表1-41施工气温(℃)输送介质温度(℃)软化点(环球法)(℃)延伸度(+25℃)(cm)针入度(0.1mm)-25~+5-25~+25+25~+56+56~+70+56~+75+80~+90+85~+903~42~32~3—25~3520~25+5~+30-25~+25+25~+56+56~+70+70~+80+80~+90+90~+952.5~3.52~31.5~2.515~2510~2010~20+30以上-25~+25+25~+56+56~+70+80~+90+90~+95+90~+952~31.5~2.51.5~2.5—10~2010~20 涂抹沥青玛帝脂时,其温度应保持在160~180℃,施工气温高于30℃时,温度可降低到150℃ 。热沥青玛帝脂应涂在干燥清洁的冷底子油层上,涂层要均匀。最内层沥青玛帝脂如用人工或半机械化涂抹时,应分成二层,每层各厚1.5~2mm。3.3.3.3防水卷材一般采用矿棉纸油毡或浸有冷底子油的玻璃网布,呈螺旋形缠包在热沥青玛帝脂层上,每圈之间允许有不大于5mm的缝隙或搭边,前后两卷材的搭接长度为80~100mm,并用热沥青玛帝脂将接头粘合。3.3.3.4缠包牛皮纸时,每圈之间应有15~20mm搭边,前后两卷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接头用热沥青玛帝脂或冷底子油粘合。牛皮纸也可用聚氯乙烯塑料布或没有冷底子油的玻璃网布带代替。3.3.3.5制作特强防腐层时,两道防水卷材的缠绕方向宜相批。3.3.3.6已做了防腐层的管子在吊运时,应采用软吊带或不损坏防腐层的绳索,以免损坏防腐层。管子下沟前,要清理管沟,使沟底平整,无石块、砖瓦或其它杂物。上层如很硬时,应先在沟底铺垫100mm松软细土,管子下沟后,不许用撬杠移管,更不得直接推管下沟。3.3.3.7防腐层上的一切缺陷,不合格处以及检查和下沟时弄坏的部位,都应在管沟回填前修补好,回填时,宜先用人工回填一层细土,埋过管顶,然后再用人工或机械回填。4质量标准6.14.1       4.1       基本项目:4.1.1埋地管道的防腐层应符合以下规定:材质和结构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卷材与管道以及各层卷材间粘贴牢固,表面平整,无皱折、空鼓、滑移和封口不严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或切开防腐层检查。4.1.2管道、箱类和金属支架涂漆应符合以下规定: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坠及污染现象。检验方法:观察检查。5成品保护5.1已做好防腐层的管道及设备之间要隔开,不得粘连,以免破坏防腐层。5.2刷油前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保持清洁,如遇大风、雨、雾、雪不得露天作业。5.3涂漆的管道、设备及容器,漆层在干燥过程中应防止冻结、撞击、震动和温度剧烈变化。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16.1       6.1       管材表面脱皮、返锈。主要原因是管材除锈不净。6.2管材、设备及容器表面油漆不均匀,有流坠或有漏涂现象,主要是刷子沾油漆太多和刷油不认真。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3.27.1       7.1       防锈漆、面漆、沥青及稀释剂等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3.37.2       7.2       应有进场的验收记录。3.47.3       7.3       管道及时性设备防腐前的预检记录。3.57.4       7.4       完工后的验收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混凝土表面和泥水砂浆、混合砂浆抹灰表面施涂乳液薄涂料工程。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涂料:乙酸乙烯乳胶漆。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及使用说明。2.1.2填充料:大白粉、石膏粉、滑石粉、羧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乳液、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立德粉等。2.1.3颜料:各色有机或无机颜料,应耐碱、耐光。2.2主要机具:2.2.l一般应备有高凳、脚手板、半载大桶、小油桶、铜丝箩、橡皮刮板、钢片刮板、腻子托板、小铁锹、开刀、腻子槽、砂纸、笤帚、刷子、排笔、擦布、棉丝等。2.3作业条件:2.3.1墙面应基本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2.3.2抹灰作业已全部完成,过墙管道、洞口、阴阳角等应提前处理完毕,为确保墙面干燥,各种穿墙孔洞都应提前抹灰补齐。2.3.3门窗玻璃要提前安装完毕。2.3.4地面已施工完(塑料地面、地毯等除外),管道设备安装完,试水试压已进行完。2.3.5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好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 2.3.6冬期施工室内涂料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室内温度不直低于+10℃,相对湿度为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试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修补腻子→刮腻子→施涂第一遍乳液薄涂料→ 施涂第二遍乳液薄涂料→施涂第三遍乳液薄涂料 3.2基层处理:首先将墙面等基层上起皮、松动及鼓包等清除凿平,将残留在基层表面上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杂物清除扫净。3.3修补腻子:用水石膏将墙面等基层上磕碰的坑凹、缝隙等处分遍找平,干燥后用1号砂纸将凸出处磨平,并将浮尘等扫净。3.4刮腻子:刮腻子的遍数可由基层或墙面的平整度来决定,一般情况为三遍,腻子的配合比为重量比,有两种,一是适用于室内的腻子,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胶)∶滑石粉或大白粉∶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5∶3.5;二是适用于外墙、厨房、厕所、浴室的腻子,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水=1∶5∶1。请勿用错。具体操作方法为:第一遍用胶皮刮板横向满刮,一刮板紧接着一刮板,接头不得留槎,每刮一刮板最后收头时,要注意收的要干净利落。干燥后用1号砂纸磨,将浮腻子及斑迹磨平磨光,再将墙面清扫干净。第二遍用胶皮刮板竖向满刮,所用材料和方法同第一遍腻子,干燥后用1号砂纸磨平并清扫干净。第三遍用胶皮刮板找补腻子,用钢片刮板满刮腻子,将墙面等基层刮平刮光,干燥后用细砂纸磨平磨光,注意不要漏磨或将腻子磨穿。3.5施涂第一遍乳液薄涂料:施涂顺序是先刷顶板后刷墙面,刷墙面时应先上后下。先将墙面清扫干净,再用布将墙面粉尘擦净。乳液薄涂料一般用排笔涂刷,使用新排笔时,注意将活动的排笔毛理掉。乳液薄涂料使用前应搅拌均匀,适当加水稀释,防止头遍涂料施涂不开。干燥后复补腻子,待复补腻子干燥后用砂纸磨光,并清扫干净。3.6施涂第二遍乳液薄涂料:操作要求同第一遍,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如不很稠,不宜加水或尽量少加水。以防露底。漆膜干燥后,用细砂纸将墙面小疙瘩和排笔毛打磨掉,磨光滑后清扫干净。3.7施涂第三遍乳液薄涂料:操作要求同第二遍乳液薄涂料。由于乳胶漆膜干燥较快,应连续迅速操作,涂刷时从一头开始,逐渐涂刷向另一头,要注意上下顺刷互相衔接,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避免出现干燥后再处理接头。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油漆涂料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油漆涂料工程严禁脱皮、漏刷和透底。4.2基本项目,见表9-41。混凝土及抹灰表面施涂乳液薄涂料基本项目表9-41项次项目中级涂料1透底、流坠、皱皮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2光亮和光滑光亮和光滑均匀一致3装饰线、分色线平直偏差不大于1mm(拉5m小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4颜色、刷纹颜色一致,无明显刷纹   成品保护:5.1施涂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涂料质量。5.2施涂墙面涂料时,不得污染地面、踢脚线、阳台、窗台、门窗及玻璃等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5.3最后一遍涂料施涂完后,室内空气要流通,预防漆膜干燥后表面无光或光泽不足。5.4涂料未干前,不应打扫室地面,严防灰尘等沾污墙面涂料。5.5涂料墙面完工后要妥善保护,不得磕碰污染墙面。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涂料工程基体或基层的含水率:混凝土和抹灰表面施涂水性和乳液薄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6.2涂料工程使用的腻子,应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和木地(楼)板表面需使用涂料时,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膨子。6.3透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漆膜薄,因此刷涂料时除应注意不漏刷外,还应保持涂料的调度,不可加水过多。6.4接槎明显:涂刷时要上下顺刷,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若间隔时间稍长,就容易看出接头,因此大面积施涂时,应配足人员,互相衔接好。6.5刷纹明显:乳液薄涂料的稠度要适中,排笔蘸涂料量要适当,涂刷时要多理多顺防止刷纹过大。6.6分色线不齐:施工前应认真按标高找好并弹划好粉线,刷分色线时要挑选技术好、有经验的油工来操作,例如要会使用直尺,刷时用力要均匀,起落要轻,排笔蘸量要适当,脚手架要通长搭设,从前向后刷等。6.7涂刷带颜色的涂料时,配料要合适,保证每间或每个独立面和每遍都用同一批涂料,并宜一次用完,确保颜色一致。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各类涂料的出厂合格证、施工说明书等。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混凝土及抹灰表面施涂油性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混凝土表面和水泥砂浆、混合砂浆抹灰表面施涂油性涂料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涂料:光油、清油、铅油、各色油性调和漆(酯胶调和漆、酚醛调和漆、醇酸调和漆等),或各色无光调和漆等;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及使用说明。2.1.2填充料:大白粉、滑石粉、石膏粉、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立德粉、羧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乳液等。2.1.3稀释剂:汽油、煤油、松香水、酒精、醇酸稀料等与油漆相应配套的稀料。2.1.4各色颜料应耐碱、耐光。2.2主要机具:2.2.1一般应备有高凳、脚手板、半截大桶、小油桶、铜丝箩、橡皮刮板、钢皮刮板、笤帚、腻子槽、开刀、刷子、排笔、砂纸、棉丝、擦布等。2.3作业条件:2.3.1墙面必须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8%。2.3.2墙面的设备管洞应提前处理完毕,为确保墙面干燥,各种穿墙孔洞都应提前抹灰补齐。2.3.3门窗要提前安装好玻璃。2.3.4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好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2.3.5施工环境应通风良好,湿作业已完成并具备一定的强度,环境比较干燥。2.3.6冬期施工室内油漆涂料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为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试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修补腻子→第一遍满刮腻子→第二遍满刮腻子→ 弹分色线→刷第一道涂料→刷第二道涂料→刷第三道涂料→ 刷第四道涂料 3.2基层处理:应将墙面上的灰渣等杂物清理干净,用笤帚将墙面浮土等扫净。3.3修补腻子:用石膏腻子将墙面、门窗口角等磕碰破损处、麻面、风裂、接槎缝隙等分别找补好,干燥后用砂纸将凸出处磨平。3.4第一遍满刮腻子:待满刮一遍腻子干燥后,用砂纸将墙面的腻子残渣、斑迹等磨平、磨光,然后将墙面清扫干净。腻子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胶)﹕滑石粉或大白粉﹕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5﹕ 35(重量比)。以上为适用于室内的腻子;如厨房、厕所、浴室等应采用室外工程的乳胶腻子,这种腻子耐水性能较好。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液)﹕水泥﹕水=1﹕5﹕1(重量比)。3.5第二遍满刮腻子(施涂高级涂料):腻子配合比和操作方法与第一遍腻子相同。待腻子干燥后个别地方再复补腻子,个别大的孔洞可复补石膏腻子,彻底干燥后,用1号砂纸打磨平整,清扫干净。3.6弹分色线:如墙面有分色线,应在施涂油漆前弹线,先涂刷浅色油漆,后涂刷深色油漆。3.7施涂第一道溶剂型薄涂料:可施涂铅油,它是一种遮盖力较强的涂料,是罩面涂料基层的底漆。铅油的稠度以盖底、不流淌、不显刷痕为宜,施涂每面墙的顺序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不应乱施涂,避免造成漏涂或涂刷过厚、涂刷不均等。第一道涂料干燥后,个别缺陷或漏刮腻子处要复补腻子,待腻子干透后磨砂纸,把小疙瘩、野腻子渣、班迹等磨平、磨光,并清扫干净。3.8施涂第二道溶剂型薄涂料:施涂方法同第一道涂料(如墙面为中级涂料,此道可施涂铅油;如墙面为高级涂料,此道可施涂调和漆),待涂料干燥后,可用较细的砂纸把墙面打磨光滑;清扫干净,同时用潮布将墙面擦抹一遍。3.9施涂第三道溶剂型薄涂料:用调和漆施涂,如墙面为中级涂料,此道工序可作罩面涂料,即最后一道涂料,其施涂顺序同上。由于调和漆粘度较大,施涂时应多刷多理,以达到漆膜饱满、厚薄均匀一致、不流不坠。3.10施涂第四道溶剂型薄涂料:用醇酸磁漆涂料,如墙面为高级涂料,此道工序称为罩面涂料,即最后一道涂料。如最后一道涂料改用无光调和漆时,可将第二道铅油改为有光调和漆,其余做法相同。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油漆涂料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油漆涂料工程严禁脱皮、漏刷和透底。4.2基本项目,见表9-40。混凝土及抹灰表面薄涂料基本项目表9-40项目中级涂料高级涂料透底、流坠、皱皮大面无、小面明显处地大、小面均无光亮、光滑(涂刷无光漆不检查光亮)光亮、光滑均匀一致光亮足、光滑无挡手感装饰线、分色线平直偏差不大于1mm平直颜色、刷纹颜色一致,刷纹通顺颜色一致、无刷纹注:装饰线、分色线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5成品保护5.1施涂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施涂质量。5.2施涂墙面涂料时,不得污染地面、踢脚线、阳台、窗台、门窗及玻璃等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5.3最后一道漆料施涂完后,室内空气要流通,预防漆膜干燥后表面无光或光泽不足。5.4涂料未干前,不应打扫室内地面,严防灰尘等沾污墙面涂料。5.5严禁明火靠近已施涂完的墙面,不得磕碰弄脏墙面等。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涂料工程基体或基层的含水率:混凝土和抹灰表面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施涂水性和乳液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料制品含水率不得大于12%。6.2涂料工程使用的腻子,应坚应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和木地(楼)板表面需使用涂料时,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6.3流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太稀、涂刷过厚、施工环境温度过低、干燥过程太慢,以及墙面不平或有油、水等污物。防治方法是选择挥发性适当的稀释剂,加强墙面清理,涂刷均匀一致和施工环境温度要适当等。6.4透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刷油前没有把涂料调拌均匀,密度大的填充料下沉;稀释剂加入太多破坏了原涂料的稠度;底子涂料不匀或色重造成。防治方法是严格控制涂料的稠度,不要随意在涂料中加稀释剂,底子涂料颜色要浅于交活涂料等。6.5倒光或光亮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墙面不平整、漏刮腻子或漏磨砂纸,涂料质量不好或加入稀释剂过多,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大等。防治方法是加强基层表面处理工作,如腻子要刮的周到,重视磨砂纸工作,选用合格产品的涂料,施工时不随意加入稀释剂,施涂时必须前一道工序干燥后再施涂下一道工序的涂料,施工环境与温度符合要求等。6.6接槎明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干燥太快,或因操作面大油工不足等。防治方法是如果涂料是油性涂料,可稍加清油让它不要干燥的太快。还要注意施工时操作工人要配足,施工面不宜铺的过大,人与人之间的操作距离不宜过宽等。7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油漆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施工说明书等。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混凝土表面和水泥砂浆、混合砂浆抹灰表面施涂油性涂料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涂料:光油、清油、铅油、各色油性调和漆(酯胶调和漆、酚醛调和漆、醇酸调和漆等),或各色无光调和漆等;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及使用说明。2.1.2填充料:大白粉、滑石粉、石膏粉、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立德粉、羧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乳液等。2.1.3稀释剂:汽油、煤油、松香水、酒精、醇酸稀料等与油漆相应配套的稀料。2.1.4各色颜料应耐碱、耐光。2.2主要巩具:2.2.1一般应备有高凳、脚手板、半截大桶、小油桶、铜丝箩、橡皮刮板、钢皮刮板、笤帚、腻子槽、开刀、刷子、排笔、砂纸、棉丝、擦布等。2.3作业条件:2.3.1墙面必须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8%。2.3.2墙面的设备管洞应提前处理完毕,为确保墙面干燥,各种穿墙孔洞都应提前抹灰补齐。2.3.3门窗要提前安装好玻璃。2.3.4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好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2.3.5施工环境应通风良好,湿作业已完成并具备一定的强度,环境比较干燥。2.3.6冬期施工室内油漆涂料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为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试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修补腻子→第一遍满刮腻子→第二遍满刮腻子→弹分色线→ 刷第一道涂料→刷第二道涂料→刷第三道涂料→刷第四道涂料 3.2基层处理:应将墙面上的灰渣等杂物清理干净,用笤帚将墙面浮土等扫净。3.3修补腻子:用石膏腻子将墙面、门窗口角等磕碰破损处、麻面、风裂、接槎缝隙等分别找补好,干燥后用砂纸将凸出处磨平。3.4第一遍满刮腻子:待满刮一遍腻子干燥后,用砂纸将墙面的腻子残渣、斑迹等磨平、磨光,然后将墙面清扫干净。腻子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胶)∶滑石粉或大白粉∶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5∶35(重量比)。以上为适用于室内的腻子;如厨房、厕所、浴室等应采用室外工程的乳胶腻子,这种腻子耐水性能较好。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液)∶水泥∶水=1∶5∶1(重量比)。3.5第一遍满刮腻子(施涂高级涂料):腻子配合比和操作方法与第一遍腻子相同。待腻子干燥后个别地方再复补腻子,个别大的孔洞可复补石膏腻子,彻底干燥后,用1号砂纸打磨平整,清扫干净。3.6弹分色线:如墙面有分色线,应在施涂油漆前弹线,先涂刷浅色油漆,后涂刷深色油漆。3.7施涂第一道溶剂型薄涂料:可施涂铅油,它是一种遮盖力较强的涂料,是罩面涂料基层的底漆。铅油的稠度以盖底、不流淌、不显刷痕为宜,施涂每面墙的顺序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不应乱施涂,避免造成漏涂或涂刷过厚、涂刷不均等。第一道涂料干燥后,个别缺陷或漏刮腻子处要复补腻子,待腻子于透后磨砂纸,把小疙瘩、野腻子渣、斑迹等磨平、磨光,并清扫干净。3.8施涂第二道溶剂型薄涂料:施涂方法同第一道涂料(如墙面为中级涂料,此道可施涂铅油;如墙面为高级涂料,此道可施涂调和漆),待涂料干燥后,可用较细的砂纸把墙面打磨光滑;清扫干净,同时用潮布将墙面擦抹一遍。3.9施涂第三道溶剂型薄涂料:用调和漆施涂,如墙面为中级涂料,此道工序可作罩面涂料,即最后一道涂料,其施涂顺序同上。由于调和漆粘度较大,施涂时应多刷多理,以达到漆膜饱满、厚薄均匀一致、不流不坠。3.10施涂第四道溶剂型薄涂料:用醇酸磁漆涂料,如墙面为高级涂料,此道工序称为罩面涂料,即最后一道涂料。如最后一道涂料改用无光调和漆时,可将第二道铅油改为有光调和漆,其余做法相同。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油漆涂料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油漆涂料工程严禁脱皮、漏刷和透底。4.2基本项目,见表9-40。混凝土及抹灰表面薄涂料的基本项目表9-40项目中级涂料中级涂料透底、流坠、皱皮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大、小面均无光亮、光滑(涂刷无光漆不检查光亮)光亮、光滑均匀一致光亮足、光滑无挡手感装饰线、分色线平直偏差不大于1mm平直颜色、刷纹颜色均匀,刷纹通顺颜色一致,无刷纹注:装饰线、分色线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成品保护:5.1施涂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施涂质量。5.2施涂墙面涂料时,不得污染地面、踢脚线、阳台、窗台、门窗及玻璃等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5.3最后一道涂料施涂完后,室内空气要流通,预防漆膜干燥后表面无光或光泽不足。5.4涂料未干前,不应打扫室内地面,严防灰尘等沾污墙面涂料。5.5严禁明火靠近已施涂完的墙面,不得磕碰弄脏墙面等。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l涂料工程基体或基层的含水率:混凝土和抹灰表面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施涂水性和乳液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料制品含水率不得大于12%。6.2涂料工程使用的腻子,应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和木地(楼)板表面需使用涂料时,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6.3流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太稀、涂刷过厚、施工环境温度过低、干燥过程太慢,以及墙面不平或有油、水等污物。防治方法是选择挥发性适当的稀释剂,加强墙面清理,涂刷均匀一致和施工环境温度要适当等。6.4透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刷油前没有把涂料调拌均匀,密度大的填充料下沉;稀释剂加入太多破坏了原涂料的稠度;底子涂料不匀或色重造成。防治方法是严格控制涂料的稠度,不要随意在涂料中加稀释剂,底子涂料颜色要浅于交活涂料等。6.5倒光或光亮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墙面不平整、漏刮腻子或漏磨砂纸,涂料质量不好或加入稀释剂过多,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大等。防治方法是加强基层表面处理工作,如腻了要刮的周到,重视磨砂纸工作,选用合格产品的涂料,施工时不随意加入稀释剂,施涂时必须前一道工序干燥后再施涂了一道工序的涂料,施工环境与温度符合要求等。6.6接槎明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干燥太快,或因操作面大油工不足等。防治方法是如果涂料是油性涂料,可稍加清油让它不要干燥的太快。还要注意施工时操作工人要配足,施工面不宜铺的过大,人与人之间的操作距离不宜过宽等。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厂质量记录:7.1油漆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施工说明书等。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和构筑物工程的内、外混凝土及抹灰(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面彩色喷涂工程。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2.1.1根据设计要求、基层情况、施工环境和季节,选择、购买建筑涂料及其他配套材料。2.2主要机具:2.2.1高层建筑涂料施工宜采用电动吊篮,多层建筑涂料施工宜采用桥式架子,室内则根据层高的具体情况,准备操作架子,其他工具则应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法配套准备,综合起来其主要机具有:1.刷涂工具:排笔、棕刷、料桶等;2.喷涂机具:空气压缩机(最高气压10MPa,排气室0.6m3)、高压无气喷涂机(含配套设备);3.喷斗、喷枪、高压胶管等;4.滚涂工具:长毛绒辊、压花辊、印花辊、硬质塑料或橡胶辊;5.弹涂工具:手动或电动弹涂器及配套设备;6.抹涂工具:不锈钢抹子、塑料抹子、托灰板等;7.手持式电动搅拌器等。2.3作业条件:2.3.1混凝土和墙面抹混合砂浆以上的灰已完成,且经过干燥,其含水率应符合下列要求:1.表面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2.表面施涂水性和浮液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2.3.2水电及设备、顶墙上预留、预埋件已完成。2.3.3门窗安装已完成并已施涂一遍底子油(干性油、防锈涂料),如采用机械喷涂涂料时,应将不喷涂的部位遮盖,以防污染。2.3.4水性和乳液涂料施涂时的环境温度,应按产品说明书的温度控制。冬期室内施涂涂料时,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应保持均衡,不得突然变化。2.3.5施涂前应将基体或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用1∶3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表面麻面及缝隙应用腻子填补齐平(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2.3.6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施工。2.1材料要求:2.1.1根据设计要求、基层情况、施工环境和季节,选择、购买建筑涂料及其他配套材料。2.2主要机具:2.2.1高层建筑涂料施工宜采用电动吊篮,多层建筑涂料施工宜采用桥式架子,室内则根据层高的具体情况,准备操作架子,其他工具则应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法配套准备,综合起来其主要机具有:1.刷涂工具:排笔、棕刷、料桶等;2.喷涂机具:空气压缩机(最高气压10MPa,排气室0.6m3)、高压无气喷涂机(含配套设备);3.喷斗、喷枪、高压胶管等;4.滚涂工具:长毛绒辊、压花辊、印花辊、硬质塑料或橡胶辊;5.弹涂工具:手动或电动弹涂器及配套设备;6.抹涂工具:不锈钢抹子、塑料抹子、托灰板等;7.手持式电动搅拌器等。2.3作业条件:2.3.1混凝土和墙面抹混合砂浆以上的灰已完成,且经过干燥,其含水率应符合下列要求:1.表面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2.表面施涂水性和浮液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2.3.2水电及设备、顶墙上预留、预埋件已完成。2.3.3门窗安装已完成并已施涂一遍底子油(干性油、防锈涂料),如采用机械喷涂涂料时,应将不喷涂的部位遮盖,以防污染。2.3.4水性和乳液涂料施涂时的环境温度,应按产品说明书的温度控制。冬期室内施涂涂料时,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应保持均衡,不得突然变化。2.3.5施涂前应将基体或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用1∶3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表面麻面及缝隙应用腻子填补齐平(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2.3.6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施工。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原则是先上后下、先顶棚后墙面。基层处理→分分格缝→施涂封底涂料→喷、滚、弹主涂层→ 喷、滚、弹面层涂料→涂料修整 3.2基层处理:将混凝土或水泥混合砂浆抹灰面表面上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清除干净。同时将基层缺棱掉角处,用1∶3水泥砂浆修补好;表面麻面及缝隙应用聚醋酸乙烯乳液l,水泥5,水1调合成的腻子填补齐平,并用同样配合比的腻子进行局部刮腻子,待腻子干后,用砂纸磨平。 3.3分分格缝:首先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弹分格缝。此项工作必须严格按标高控制好,必须保证建筑物四周要交圈,还要考虑外墙涂料工程分段进行时,应以分格缝。墙的阴角处或水落管等为分界线和施工缝,垂直分格缝则必须进行吊直,千万不能用尺量,否则差3mm亦会很明显,缝格必须是平直、光滑、粗细一致等。3.4具体操作工艺要求是:3.4.1刷涂:涂刷方向、距离应一致,接槎应在分格缝处。如所用涂料干燥较快时,应缩短刷距。刷涂一般不少于两道,应在前一道涂料表于后再刷下一道。两道涂料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4h。3.4.2喷涂:喷涂施工应根据所用涂料的品种、粘度、稠度、最大粒径等,确定喷涂机具的种类、喷嘴口经、喷涂压力、与基层之间的距离等。一般要求喷枪运行时,喷嘴中心线必须与墙面垂直,喷枪与墙面有规则地平行移动,运行速度应保持一致。涂层的接槎应留在分格缝处。门窗以及不喷涂料的部位,应认真遮挡。喷涂操作一般应连续进行,一次成活。3.4.3滚涂:滚涂操作应根据涂料的品种、要求的花饰确定辊子的种类。操作时在辊于上蘸少量涂料后,在预涂墙面上上下垂直来回滚动,应避免扭曲蛇行。3.4.4弹涂:先在基层刷涂l~2道底色涂层,待其干燥后进行弹涂。弹涂时,弹涂器的机口应垂直、对正墙面,距离保持30~50cm,按一定速度自上而下、由左向右弹涂。选用压花型弹涂时,应适时将彩点压平。3.4.5复层涂料:这是由底层涂料、主涂层、面层涂料组成的涂层。底层涂料可采用喷、滚、刷涂的任一方法施工。主涂层用喷斗喷涂,喷涂花点的大小、疏密根据需要确定。花点如需压平时,则应在喷点后适时用塑料或橡胶辊蘸汽油或二甲苯压平。主涂层干燥后,即可涂饰面层涂料。面层涂料一般涂两道,其时间间隔为2h左右。复层涂料的三个涂层可以采用同一材质的涂料,也可由不同材质的涂料组成。例如,主涂层除可用合成树脂乳液涂料、硅溶胶涂料外,也可采用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喷涂。面层涂料也可根据对光泽度的不同要求,分别选用水性涂料或溶剂型涂料。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道罩光涂料。3.5修整:涂料修整工作很重要,其修整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随施工随修整,它贯穿于班前班后和每完成一分格决或一步架子;另一种是整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应组织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有“漏涂”、“透底”、“流坠”等弊病,应立即修整和处理。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彩色喷涂的材料品种、质量、色彩均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证书,必须按产品组合配套使用。4.1.2各抹灰层之间和抹灰层与涂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和裂缝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喷涂、滚涂、弹涂等表面颜色一致,花纹、色点大小均匀,不显接槎,无漏涂、透底和流坠。4.2.2分格条(缝)的宽度和深度均匀一致,条(缝)平整光滑,楞角整齐,横平竖直、通顺。4.2.3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滴水槽深度、宽度均不小于10mm,整齐一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42。喷涂、漆涂、弹涂允许偏差表9-4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立面垂直52m托线板检查2表面平整42m靠尺和塞尺检查3阴阳角垂直42m托线板检查4阴阳角方正420cm方尺和塞尺检查5分格条(缝)平直3拉5m小线,不足5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注:以上各项均应在喷、滚、弹涂施工前,检查水泥砂浆表面的质量。    成品保护:5.1施工前应将不进行喷涂和弹涂的门窗及墙面遮挡保护好,以防玷污。5.2喷、滚、弹涂完成后,应及时用木板将洞口保护好,防止碰撞损坏。5.3拆、翻架子时,要严防碰撞墙面和污染涂层。5.4油工在施工操作时严禁蹬踩已施工完毕的部位,还应注意切勿将油桶、涂料污染墙面。 5.5室内施工时一律不准从内往外清倒垃圾,严防污染喷。滚、弹涂饰面面层。5.6阳台、雨罩等出水口宜采用硬质塑料管作排水管,防止因用铁管造成对面层的锈蚀。5.7涂料干燥前,应防止雨淋、尘土玷污和热空气的侵袭,如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5.8施涂工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或浸泡在相应的溶剂中,以确保下次继续使用。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喷、滚、弹面层空鼓、裂缝:主要原因是结构基底不平,底层抹灰厚薄不匀,没按规程分层打底和分格施工,由于大面积水泥砂浆抹后不分格、不分层,干燥收缩不一,会形成空鼓裂缝;此外,在做面层时,由于基层清理不净,基层比较干燥,亦同样会将面层拉裂。6.2颜色不匀,二次修补接槎明显:主要原因是配合比掌握不准,掺加料不匀;喷、滚、伸手法不一,或涂层厚度不一;采用单排外脚手架施工,随拆架子、随修墙脚手眼,随抹灰、随喷、滚、弹,因底层二次修补灰层与原抹灰层含水率不一,面层施工后含水率高,造成面层二次修补接槎明显。解决办法:设专人掌握配合比和统一配料,且计量要准;喷、滚、弹面层施工要指定专人负责,以便操作手法一致,面层厚度掌握均匀;严禁采用单排外架子,如采用双排外架子施工时,内要禁止将支杆压在墙上,造成二次修补,影响涂层美观。6.3底灰抹的不平,或抹纹明显:主要原因是喷、滚、弹涂层较薄,底灰上的弊病,要想通过面层来掩盖是掩盖不了的,所以要求底灰抹好后,应按水泥砂浆抹面交验的标准检,否则,影响面层的质感。6.4面层施工接槎明显:主要原因是面层施工时没将施工槎子留在不显眼的地方,而是无计划乱甩槎,形成面层花感。解决办法:施工中间留槎必须留在分格条、伸缩缝或管后,如水落管等不显眼的地方,严禁在分块中间甩槎。二次接槎施工时注意涂层的厚度,避免重叠涂层,形成局部花感。6.5施工时颜色很好,交工时污染不清:主要原因是涂层内的颜色选择不好,施工完到竣工,经风吹雨打日晒,颜色变化,交竣时面层污染不清。解决办法:选用抗紫外线、抗老化的无机颜料,施工时严格控制加水量,中途不得随意加水,以保持颜色一致;要防止面层的污染,可在涂层完工24h后喷有机硅一道,并注意喷时要喷的厚度一致,既要防止漏喷,又要防止流淌或过厚,形成花感。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各类涂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混凝土内墙、顶抹灰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基层为混凝土内墙和顶板的中、高级抹灰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证明或复试单,当出厂超过三个月或已经受潮的水泥,应按试验结果使用。2.1.2砂子:中砂,平均粒径为0.35~0.5mm,使用前过5mm孔径的筛子。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2.1.3石灰膏:应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淋制时必须用孔径不大于3mm×3mm的筛子过滤,并贮存在沉淀中。熟化时间,常温下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时,不应少于30d。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和其他杂质。2.1.4磨细生石灰:其细度应通过4900孔/cm2的筛。用前应用水浸泡使其充分熟化,其熟化时间宜为3d以上。2.1.5纸筋:白纸筋和草纸筋,使用前三周用水浸泡透并敲打拌合成糊状,要求洁净、细腻,也可制成纸浆。2.1.6麻刀:必须柔韧干燥,不含杂质,长度在10~30mm,使用前4~5d敲打松散,用石灰膏调好。2.1.7聚乙烯醇缩甲醛:即107胶等。2.1.8主要机具:砂浆搅拌机、纸筋灰搅拌机、磅秤、孔径5mm筛子、窄手推车、铁板、铁锹、平锹、大桶、灰槽、胶皮管、水勺、灰勺、小水桶、喷壶、托灰板、木抹子、铁抹子、阴(阳)角抹子、塑料抹子、大杠、中杠、2m靠尺板、托线板、八字尺、5~7mm 厚方口靠尺、软刮尺、方尺、铁制水平尺、盒尺、钢丝刚、长毛刷、鸡腿刷、笤帚、粉线包、小白线、錾子、锤子、钳子、钉子、钢筋卡子、线坠、胶鞋、工具袋等。2.2作业条件2.2.1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进行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抹灰工程。并弹好50cm水平线。2.2.2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与墙连接是否牢固。连接处缝隙应用1﹕3水泥砂浆分层嵌塞密实,若缝隙较大时,应在砂浆中掺入少量麻刀嵌塞密实。门口钉设板条或铁皮保护。铝合金门窗框边缝所用嵌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堵塞密实,并事先粘贴好保护膜。2.2.3墙、顶抹灰前应做完上一层地面及本层地面。2.2.4管道穿越的墙洞和楼板洞,应及时安放套管,并用1﹕3水泥砂浆或豆石混凝土堵塞密实;电线管、消火栓箱、配电箱安装完毕,并将背后露明部分钉好钢丝网;接线盒用纸堵严。2.2.5壁柜、门框及其他预埋铁活位置和示高应准确无误,并做好防腐、防锈处理。2.2.6根据室内高度和抹灰现场的具体情况,提前搭好抹灰操作用的高凳和架子,架子要离开墙面及墙角200~250mm,以利操作。2.2.7冬期施工应事先对基层采取解冻措施,待其完全解冻后,而且室内温度保持在5℃以上,方可进行室内墙、顶抹灰。不得在负温度和冻结的墙、顶抹灰。2.2.8应将混凝土墙、顶板等表面凸出部分剔平,对蜂窝、麻面、露筋等应剔到实处,后用1﹕3水泥砂浆分层补平,把外露钢筋头和铅丝头等事先清除掉。2.2.9抹灰前用笤帚将顶、墙清扫干净,如有油渍或粉状隔离剂,应用10%火碱水刷洗,清水冲净,或用钢丝刷子彻底刷干净。2.2.10抹灰前一天,墙、顶应浇水湿润,抹灰时再用笤帚淋水或喷水湿润。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1.1混凝土顶板抹灰:搭脚手架→基层处理→弹线、套方、找规矩→抹底灰→ 抹中层灰→抹罩面灰 3.1.2混凝土墙抹灰:吊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   基层处理→→墙面冲筋(设置标筋)→ 做护角→抹水泥窗台板→抹底灰→抹中层灰→抹水泥砂浆罩面灰(包括水泥踢脚板、墙裙等)   →抹墙面罩面灰→养护  3.2顶板缝处理:剔除灌缝混凝土凸出部分及杂物,然后用刷子蘸水把表面残渣和浮尘清理干净,刷掺用水量10%的107胶水泥浆一道,紧跟抹1﹕0.3﹕3混合砂浆将顶缝抹平,过厚处应分层勾抹,每遍厚度宜在5~7mm。3.3混凝土顶板抹水泥砂浆、混合砂浆。3.3.1搭脚手架:铺好脚手板后,约距顶板高1.8m左右。3.3.2基层处理:首先将凸出的混凝土剔平,对钢模施工的混凝土顶应凿毛,并用钢丝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湿润。如果基层混凝土表面很光滑,亦可采取如下的“毛化处理”办法,即先将表面尘土、污垢清扫干净,用10%火碱水将顶面的油污刷掉,随之用清水将碱液冲净、晾干。然后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用水量20%的107胶,喷或用笤帚将砂浆甩到顶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全部粘满混凝土光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3.3.3弹线、套方、找规矩:根据50cm水平线找出靠近顶板四周的平线,作为顶板抹灰水平控制线。3.3.4抹底灰:在顶板混凝土湿润的情况下,先刷107胶素水泥浆一道(内掺用水量10%的107 胶,水灰比为0.4~0.5),随刷随打底;底灰采用1﹕3水泥砂浆(或1﹕0.3﹕3混合砂浆)打底,厚度为5mm,操作时需用力压,以便将底灰挤入顶板细小孔隙中;用软刮尺刮抹顺平,用木抹子搓平搓毛。3.3.5抹罩面灰:待底灰约六、七成干时,即可进行抹罩面灰;罩面灰采用1﹕2.5水泥砂浆或1﹕0.3﹕2.5水泥混合砂浆,厚度为5mm。抹时先将顶面湿润,然后薄薄地刮一道使其与底层灰抓牢,紧跟抹第二遍,横竖均顺平,用铁抹子压光、压实。3.4混凝土顶板抹混合砂浆纸筋灰罩面:3.4.1~3.4.3抹底灰:在顶板混凝土湿润的情况下,先刷107胶素水泥浆一道(内掺用水量10%的107胶),随刷随打底;底灰采用1﹕0.5﹕1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厚度为2mm,操作时需用力压,将底灰挤入顶板细小孔隙中。3.4.5抹中层灰:抹底灰后紧跟抹第二遍1﹕3﹕9混合砂浆,中层灰厚度为6mm左右,抹完后用软刮尺刮抹顺平,用木抹子搓平。3.4.6抹纸筋罩面灰:待第二遍灰至六、七成干时,即可抹罩面灰;罩面灰分二遍成活,约2mm厚。第一遍罩面灰越薄越好;紧跟抹第二遍,要找平;待罩面灰稍干,再用塑料抹子顺抹纹压实、压光。3.5混凝土墙面抹水泥砂浆:3.5.1基层处理:同混凝土顶板抹水泥砂浆。3.5.2吊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根据基层表面平整、垂直情况,经检查后确定抹灰层厚度(按图纸要求分普通、中级、高级),但最少不应小于7mm。墙面凹度较大时要分层操作。用线坠、方尺、拉通线等方法贴灰饼,用托线板找好垂直,下灰饼也作为踢脚板依据。灰饼宜用1﹕3水泥砂浆做成5cm见方,水平距离约为1.2~1.5m左右。3.5.3墙面冲筋(设置标筋):根据灰饼用与抹灰层相同的1﹕3水泥砂浆冲筋(标筋),冲筋的根数应根据房间的高度或宽度来决定,筋宽约为5cm左右。3.5.4做护角:根据灰饼和冲筋,首先应把门窗口角和墙面、柱面阳角抹出水泥护角;用1﹕3水泥砂浆打底,待砂浆稍干后,再用素水泥膏抹成小圆角。也可用1﹕2水泥砂浆或1﹕0.3﹕2.5水泥混合砂浆做明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在抹水泥护角的同时,用1﹕3水泥砂浆或1﹕1﹕6水泥混合砂浆分二遍抹好门窗口边及碹脸底子灰。如门窗口边宽度小于100mm时,也可在做水泥护角时一次完成。3.5.5抹水泥窗台板:先将窗台基层清理干净,把碰坏的和松动的砖重新用水泥砂浆修复好,用水浇透,然后用1﹕2﹕3豆石混凝土铺实,厚度不薄于2.5cm。次日再刷掺用水量10%的107胶素水泥浆一道,紧跟着抹1﹕2.5水泥砂浆面层,压实、压光,浇水养护2~3d。下口要求平直,不得有毛刺。3.5.6抹底灰:一般应在抹灰前一天用水把墙面浇透,然后在混凝土墙面湿润的情况下,先刷107胶素水泥浆一道(内掺用水量10%的107胶),随刷随打底;底灰采用1﹕3水泥砂浆(或1﹕0.3﹕3混合砂浆,水灰比为0.4~0.5)打底,厚度为13mm,每遍厚度宜在5~7mm,应分层分遍与所冲筋抹平,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平搓毛。3.5.7抹水泥砂浆罩面灰:底层砂浆抹好后第二天,先将墙面湿润后,即可进行抹罩面灰工作。罩面灰采用1﹕2.5水泥砂浆或1﹕0.3﹕2.5水泥混合砂浆,厚度为5~8mm。抹灰时先薄薄地刮一道使其与底层灰抓牢,紧跟抹第二遍,用大杠刮平找直,用铁抹子压实压光。3.5.8抹水泥踢脚板或水泥墙裙:先刷掺用水量10%的107胶水泥素浆一道,紧跟抹1﹕3水泥砂浆底层,表面用木抹子搓毛,面层用1﹕2.5水泥砂浆压光,凸出抹灰墙面5~7mm(要注意出墙厚度一致,上口平直、光滑)。3.5.9抹完灰后注意喷水养护,防止空鼓裂缝。3.6混凝土墙面抹混合砂浆、纸筋灰罩面。3.6.1~3.6.5做法同混凝土墙面抹水泥砂浆。3.6.6抹底灰:一般应在抹灰前一天用水把墙面浇透,然后在混凝土墙面湿润的情况下,先刷107胶素水泥浆一道(内掺用水量10%的107胶),随刷随打底;底灰采用1﹕3﹕9水泥白灰膏砂浆打底,厚度,中级抹灰为7mm(高级为11mm),每遍厚度宜在5~7mm,应分层分遍抹,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平搓毛。3.6.7抹中层砂浆:抹底灰后紧跟抹第二遍1﹕3﹕9水泥混合砂浆,中层灰厚度为7mm,接着用大杠刮平找直,用木抹子搓平,抹完灰后进行养护。然后用托线板全面检查中层灰是否垂直、平整,阴阳角是否方正、顺直,管后与阴角交接处、墙面与顶板交接处是否平整、光滑。踢脚板、水泥墙裙上口和散热器及管道背后等应及时清理干净。3.6.8做法同混凝土墙面抹水泥砂浆的3.5.8条。3.6.9抹纸筋罩面灰:待中层灰约六、七成干时,即可开始抹纸筋罩面灰(如中层灰过干时,应充分浇水湿润)。罩面灰应二遍成活,厚度约2mm,最好两人同时操作,一人先薄薄刮一遍;另一人随即抹平。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再赶光压实,然后用钢抹子压一遍,最后用塑料抹子顺抹纹压光,随即用毛刷蘸水将罩面灰污染的门窗框等清刷干净。 3.7冬期施工:3.7.1冬期施工,应采取保温措施。涂抹时,砂浆的温度不宜低于5℃,环境温度一般为+5℃,最低应保持0℃以上。3.7.2砂浆抹灰层硬化初期不得受冻。做油漆墙面的一抹灰砂浆,不得掺入食盐和氯化钙。3.7.3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室内抹灰应待墙面解冻,方可进行。3.7.4冬期施工,抹灰层可采用热空气或装烟囱的火炉加速干燥。采用热空气时,应设通风设备排除湿气。同时应设专人负责定时开关门窗,以便加强通风,排除湿气。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室内混凝土墙、顶抹灰所用的材料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4.1.2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风裂除外)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表面:中级抹灰: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线角顺直清晰。高级抹灰:表面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4.2.2护角、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缝隙:护角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表面光滑、平顺;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塞密实,表面平整。4.2.3孔洞、槽、盒和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尺寸正确,边缘整齐、光滑;管道后面平整。4.2.4分格条(缝):宽度、深度均匀一致,条(缝)平整光滑,棱角整齐,横平竖直,通顺。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4。混凝土内墙、顶面抹灰允许偏差表9-4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中级高级 1立面垂直53用2m托线板检查2表面平整42用2m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3阴阳角垂直42用2m托线板检查4阴阳角方正42用20c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分格条(缝)平直3 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抹灰门必须事先把门窗框与墙连接处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嵌塞密实(铝合金门窗框嵌缝材料由设计确定,并事先粘贴好防护膜),门口应钉设铁皮或木板保护。5.2推小车或搬运东西时,要注意不要碰坏口角和墙面。抹灰用的大杠和铁锹把不要靠放在墙上,严禁蹬踩窗台板,防止损坏其棱角。5.3拆除脚手架时要轻拆轻放,拆后材料要码放整齐,不要撞坏门窗、墙面和口角等。5.4要保护好墙上的预埋件、窗帘钩、电线槽、盒、水暖设备和预留孔洞等,不要随意抹死。5.5抹灰层凝结硬化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挤压,以保证灰层有足够的强度。5.6要保护好地面、地漏,禁止在地面上拌灰和直接在地面上堆放砂浆等。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口抹灰空鼓、裂缝:6.1.1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实,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周边处产生空鼓、裂缝。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序,应设专人负责。6.1.2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应认真清理和提前浇水,砖墙可提前一天浇水,一般浇二遍,使水深度入墙达到8~10mm即为符合要求。6.1.3基层偏差较在,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较大产生裂缝。应分层赶平,每遍厚度宜为7~9mm。6.1.4配制的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使用不当,应根据不同的基层配制所需要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抹灰部位配合比的管理。6.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爆灰、开花:6.2.1抹完罩面灰后,压光工作跟得太紧,灰浆没有收水,故压光后产生起泡现象,其中基层为混凝土顶板和墙面较为常见。6.2.2底灰过分干燥,抹罩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灰吸走,故压光时容易出现抹纹或漏压。 6.2.3淋制生石灰时,对欠火灰、过火灰颗粒及杂质过滤不彻底,灰膏熟化时间不够,抹灰后遇水或潮湿空气灰层内的生石灰颗粒会继续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表面爆灰,出现开花。6.3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抹灰前要认真挂线、做灰饼和冲筋,使冲筋交圈,阴阳角处亦要冲筋、顺杠、找规矩。6.4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等抹罩面灰接槎明显或颜色不一致:抹罩面灰时要注意留施工缝,施工缝要尽量留在分格条、阴角处和门窗框边部;室内如遇施工洞口时,可采用甩整面墙的方法。6.5踢脚板、水泥墙裙和窗台板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上口毛刺和口角不方等:操作要加细,按规范去吊垂直,拉线拉直、找方,抹完灰后,要反尺把上口赶平、压光。6.6暖气槽两侧上下窗口墙垛抹灰不通顺:应按规范吊直找方。6.7管道后抹灰不平、不光,管根空裂等:应按规范安放过墙套管,管后抹灰准备专用工具(长抹子),工作细致即能克服。6.8水泥面层无强度,表面不实:水泥早期脱水或使用过夜灰造成,要加强管理。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7.2砂子应该有材质证明及含泥量的控制。7.3磨细生石灰粉出厂合格证。7.4107胶产品合格证。7.5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机械回填土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大面积平整场地、大型基坑和管沟等回填土。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当2/3或则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1.2粘性土应检验其含水率,必须达到设计控制范围,方可使用。2.1.3盐渍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并符合《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表1.8的规定的盐渍土则可以使用。2.1.4主要机具:2.1.4.1装运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2.1.4.2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2.1.4.3一般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2.2作业条件: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2.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和验收手续。2.2.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2.2.4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3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3.1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3.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3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表1-8选用。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偏差表1-8 压实机具每层铺土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遍)平碾200~3006~8羊足碾200~3508~16振动平碾600~15006~8蛙式柴油式打夯机200~2503~4 3.4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平碾:2km/h羊足碾:3kw/h振动碾:2km/h3.5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3.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3.7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3.8回填土每层压实后,应按规定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9填方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3.10雨、冬期施工:3.10.1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3.10.2雨施时,应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3.10.3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10.4冬期填方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距离边坡表层1m以内不得用冻土填筑;填方上层应用未冻、不冻胀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10.5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温度在-5℃以下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表1-9的规定。但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类土填筑时,可不受表内填方高度的限制。冬期填方高度限制表1-9平均气温(℃)填方高度(m)-5~-10-11~-15-16~-204.53.52.53.10.6冬期回填土方,每层铺筑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方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冻土块要均匀分布,逐层压(夯)实。回填土方的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方土层受冻。并且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10。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10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502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桩、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压实。6.4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6.5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6.6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6.7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地基处理记录。7.2地基钎探记录。7.3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4回填土的试验报告。机械挖土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2施工准备2.1主要机具:2.1.1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2.1.2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2.2作业条件:2.2.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2.2.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2.2.4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2.2.5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2.2.6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2.2.7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运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2.2.8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2.2.9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3.23.2  3.2  坡度的确定: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3.2.1.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3.2.1.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3.2.1.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3.2.3.13.2.1.4   3.2.1.4   坚硬性粘土——2.0m。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1-3的规定。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表1-3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质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3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6老黄土1﹕0.101﹕0.251﹕0.33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  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1.3.2.3         3.2.3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表1-4确定:各类土的挖方边坡坡度表1-4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1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152一般粘性土坚硬1﹕0.75~1﹕1.00硬塑1﹕1.0~1﹕1.253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性粘土1﹕0.5~1﹕1.00充填砂土1﹕1.00~1﹕1.50注:有成熟施工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2.3.2.4         3.2.4         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3.3.2.5         3.2.5         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3.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3.3.1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堆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3.3.2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3.3.3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3.3.3.1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3.3.3.2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3.3.4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3.4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3.4.1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3.4.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3.4.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3.5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3.5.1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3.5.2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3.6雨、冬期施工:3.6.1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3.6.2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3.6.3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期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3.6.4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3.6.5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领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5。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表1-5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3表面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0,-50-0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5成品保护5.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5.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自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6.2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6.3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6.4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6.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6.6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57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基土钎探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2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砂:一般中砂。2.1.2主要机具:2.1.2.1人工打钎:一般钢钎,用直径ø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º尖锥形状,钎长1.8~2.0m;8~10磅大锤。2.1.2.2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北京地区规定必用)。2.1.2.3其他: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撬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2.2作业条件:2.2.1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设计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2.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如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可按表1-6执行。2.2.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2.2.4钎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钎探孔排列方式表1-6槽宽(cm)排列方式及图形间距(m)深度(m)小于80中心一排1.51.580~200两排错开1.51.5大于200梅花型1.52.0柱基梅花型1.5~2.01.5,并不浅于短边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放钎点线索就位打钎拔钎灌砂 记录锤击数检查孔深3.2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3.3就位打钎3.3.1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70cm,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3.3.2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3.4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 时,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按表1-6执行。3.5拔钎:用麻绳或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橇棍或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3.6移位: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3.7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可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木棍或钢筋棒捣实一次。灌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孔打完或几孔打完后及时灌砂;另一种是每天打完后,统一灌砂一次。3.8整理记录:按钎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要清楚,再经过打钎人员和技术员签字后归档。3.9冬、雨期施工:3.9.1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3.9.2基土在冬季钎探时,每打几孔后及时掀盖保温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积掀盖,以免基土受冻。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4.2基本项目4.2.1钎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4.2.2钎孔灌砂应密应。5成品保护5.1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取消钎孔或移位打钎。不得不打、任意填写锤数。6.2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探孔位置填错:6.2.1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6.2.2在记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6.2.3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剪力墙结构大模板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剪力墙结构,多层、高层大模板普通混凝土浇筑工艺。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及主要机具:2.1.1水泥:用325~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当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早强措施,确保墙体拆模及扣板强度。2.1.2砂: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5%。混凝土等于及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3%。2.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混凝土等于及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1%。2.1.4水:不含杂质的洁净水。2.1.5外加剂: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技术要求,其掺量应根据施工要求,通过试验室确定。2.1.6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吊斗、手推车、磅秤、插入式振捣棒(高频)、铁锹、铁盘、木抹子、小平锹、水勺、水桶、胶皮水管等。2.2作业条件:2.2.1办完钢筋隐检手续,注意检查支铁、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核实墙内预埋件、预留孔洞、水电预埋管线、盒(槽)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2.2.2检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处拼接是否严密,边角柱加固是否可靠,各种连接件是否牢固。2.2.3检查并清理模板内残留杂物,用水冲净。外砖内模的砖墙及木模,常温时应浇水湿润。2.2.4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磅秤等,经检查、维修。计量器具已定期校核。2.2.5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 2.2.6由试验室进行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注意节约水泥,方便施工,满足混凝土早期强度要求,拆模后墙面平整,达到不抹灰的要求。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拆模、养护 3.2混凝土搅拌:采用自落式搅拌机,加料顺序宜为,先加1/2用水量,然后加石子、水泥、砂搅拌1min,再加剩余1/2用水量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各种材料计量准确,计量精度:水泥、水、外加剂为±2%,骨料为±3%。雨期应经常测定砂、石含水率,以保证水灰比准确。3.3混凝土运输:混凝土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延续时间尽量缩短,根据气温宜控制在0.5~1h之内。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应充分搅拌后再卸车,不允许任意加水,混凝土发生离析时,浇筑前应二次搅拌,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应使用。3.4混凝土浇筑、振捣:3.4.1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槎处先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第一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以后每次浇筑高度不应超过1m;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2h。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当采用平模时或留在内纵模墙的交界处,墙应留垂直缝。接槎处应振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3.4.2洞口浇筑时,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cm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混凝土及振捣。3.4.3外砖内模、外板内模大角及山墙构造柱应分层浇筑,每层不超过50cm,内外墙交界处加强振捣,保证密实。外砖内模应采取措施,防止外墙鼓胀。3.4.4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应小于50cm,门洞口两侧构造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外墙板空腔防水构造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3.4.5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预制楼板安装宜采用硬架支模,上口找平时,使混凝土墙上表面低于预制楼板下皮标高3~5cm。3.4.6拆模养护:常温时混凝土强度大于1MPa,冬期时掺防冻剂,使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时拆模,保证拆模时。墙体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及时修整墙面、边角。常温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湿润。3.5冬期施工:3.5.1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3.5.2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应根据冬施方案施工。掺防冻剂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3.5.3冬期注意检查外加剂掺量,测量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入模温度,骨料必须清洁,不含有冰雪等冻结物,混凝土搅拌时间比常温延长50%。3.5.4混凝土养护做好测温记录,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当温度降低到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强度不应小于4MPa。3.5.5拆除模板及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至+5℃以后,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表面应覆盖养护,使其缓慢冷却。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混凝土使用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4.1.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1.3混凝土试块必须按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评定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要求。4.2基本项目:混凝土振捣密实,墙面及接槎处应平整,不得有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2。表4-31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项次多层高层1轴线位移85用经纬仪或尺量检查2标高层高±10±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全高±30±303截面尺寸+5-2+5-2尺量检查4墙面垂直每层55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全高1‰且≤201‰且≤305表面平整4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6预埋钢板中心线偏移1010尺量检查7预埋管、螺栓、预留孔中心线偏移558预留洞中心线偏移15159电梯井井筒长宽对中心线偏移+25-0+25-0井筒全高垂直H/1000且≤30H/1000且≤30吊线和尺量检查       注:H为墙全高。 5成品保护5.1不得任意拆改大模板的连接件及螺栓,以保证大模板的外形尺寸准确。5.2混凝土浇筑、振捣至最后完工时,要保持甩出钢筋的位置正确。5.3应保护预留洞口、预埋件及水电预埋管、盒等。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墙体烂根:预制楼板安装后,支模前在每边模板下口抹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模板不超过1cm,保证模板下口严密。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6.2洞口移位变形:浇筑时防止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应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模板穿墙螺栓应紧固可靠。6.3外砖墙歪闪:外砖内模墙体施工时,砖墙预留洞,用方木,花蓝螺栓将砖墙从外面与大模板拉牢,振捣时振捣棒不碰砖墙。洞口模应有足够刚度。6.4墙面气泡过多:采用高频振捣棒,每层混凝土均要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6.5混凝土与模板粘连:注意清理模板,拆模不能过早,隔离剂涂刷均匀。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7.2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及强度评定。7.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4隐检、预检记录。7.5混凝土施工记录;冬期施工记录。7.6设计变更、洽商记录。7.7其它技术文件。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建筑钢门窗和金属表面施涂的普通、中级混色油漆涂料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涂料:光油、清油、铅油、调合漆(磁性调合漆、油性调合漆)、清漆、醇酸清漆、醇酸磁漆、防锈漆(红丹防锈漆、铁红防锈漆)等。2.1.2填充料:石膏、大白、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纤维素等。2.1.3稀释剂:汽油、煤油、醇酸烯料、松香水、酒精等。 2.1.4催干剂:钴催干剂等液料。2.2主要机具:2.2.1油刷、开刀、牛角板、油画笔、陶子(掏刷门窗扇上下口不易涂刷部位的工具)、洞丝箩、砂纸、纱布、腻子版、钢皮刮板、橡皮刮板、小油桶、油勺、半截大桶、水桶、钢丝钳子、小锤子、钢丝刷、高凳和脚手板、安全带等。2.3作业条件:2.3.1施工环境应通风良好,湿作业已完成并具备一定的强度。环境比较干燥。2.3.2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2.3.3施工前应对钢门窗和金属面外形进行检查,有变形不合格者,应拆换。2.3.4操作前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并对遗留问题进行妥善处理。2.3.5刷末道油漆涂料前,必须将玻璃全部安装好。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刮腻子→刷第一遍油漆(刷铅油→抹腻子→磨砂纸→装玻璃)→ 刷第二遍油漆(刷铅油→擦玻璃、磨砂纸→刷最后一遍调合漆 以上是钢门窗和金属表面施涂混色油漆涂料中级做法的工艺流程。如果是普通混色油漆涂料工程,其做法与工艺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除少刷一遍油漆外,只找补腻子,不满刮腻子。如果是高级混色油漆涂料工程,其做法与工艺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需增加第二遍满刮腻子、磨光和刷第三遍涂料后,增加用水砂纸磨光、湿布擦净、刷第四遍涂料,即可成高级混色油漆涂料工程。3.2基层处理:清扫、除锈、磨砂组。首先将钢门窗和金属表面上浮土、灰浆等打扫干净。已刷防锈漆但出现锈斑的钢门窗或金属表面,须用铲刀铲除底层防锈漆后,再用钢丝刷和砂布彻底打磨干净,补刷一道防锈漆,待防锈漆于透后,将钢门窗或金属表面的砂眼、凹坑、缺棱、拼缝等处,用石膏腻子刮抹平整(金属表面腻子的重量配合比为石膏粉20,熟桐油5,油性腻子或醇酸腻子10,底漆7,水适量。腻子要调成不软、不硬、不出蜂窝、挑丝不倒为宜)。待腻子干透后,用1号砂纸打磨,磨完砂纸后用潮布将表面上的粉末擦干净。3.3刮腻子:用开刀或橡皮刮板在钢门窗或金属表面上满刮一遍石膏腻子(配合比同上),要求刮的薄,收的干净,均匀平整无飞刺。等腻子干透后,用1号砂纸打磨,注意保护棱角,要求达到表面光滑、线角平直、整齐一致。3.4刷第一遍油漆:3.4.1刷铅油(或醇酸无光调合漆):铅油用色铅油、光油、清油和汽油配制而成,配合比同前,经过搅拌后过箩,冬季宜加适量催干剂。油的稠度以达到盖底、不流淌、不显刷痕为宜,铅油的颜色要符合样板的色泽。刷铅油时先从框上部左边开始涂刷,框边刷油时不得刷到墙上,要注意内外分色,厚薄要均匀一致,刷纹必须通顺,框子上部刷好后再刷亮子,全部亮子刷完后,再刷框子下半部。刷窗扇时,如两扇窗,应先刷左扇后刷右扇;三扇窗者,最后刷中间一扇。窗扇外面全部刷完后,用挺钩勾住再刷里面。刷门时先刷亮子,再刷门框及门扇背面,刷完后用木楔将门扇下口固定,全部刷完后,应立即检查一下有无遗漏,分色是否正确,并将小五金等沾染的油漆擦干净。要重点检查线角和阴阳角处有无流坠、漏刷、裹棱、透底等毛病,应及时修整达到色泽一致。3.4.2抹腻子:待油漆干透后,对于底腻子收缩或残缺处,再用石膏腻子补抹一次,要求与做法同前。3.4.3磨砂纸:待腻子干透后,用1号砂纸打磨,要求同前。磨好后用潮布将磨下的粉末擦净。3.4.4装玻璃:详见玻璃安装工艺标准。3.5刷第二遍油漆:3.5.1刷铅油:同前。3.5.2擦玻璃、磨砂纸:使用潮布将玻璃内外擦干净。注意不得损伤油灰表面和八字角。磨砂纸应用1号砂纸或旧砂纸轻磨一遍,方法同前,但注意不要把底漆磨穿,要保护棱角。磨好砂纸应打扫干净,用潮布将磨下的粉末擦干净。3.6刷最后一遍调合漆:刷油方法同前。但由于调合漆粘度较大,涂刷时要多刷多理,刷油要饱满、不流不坠、光亮均匀、色泽一致。在玻璃油灰上刷油,应等油灰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刷油动作要敏捷,刷子轻、油要均匀,不损伤油灰表面光滑,八字见线。刷完油漆后,要立即仔细检查一遍,如发现有毛病,应及时修整。最后用挺钩或木楔子将门窗扇打开固定好。 3.7冬期施工:冬期施工室内油漆涂料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油漆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为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温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油漆涂料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样品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油漆涂料工程严禁脱皮、漏刷和反锈。4.2基本项目,见表9-39。   成品保护:5.1刷油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油漆质量。5.2每遍油漆刷完后,都应将门窗用挺钩勾住或用木楔固定,防止扇框油漆粘结影响质量和美观,同时防止门窗扇玻璃损坏。5.3刷油后立即将滴在地面或窗台上和污染墙及五金上的油漆清擦干净。中级钢门窗和金属表面施涂混色油漆涂料的基本项目表9-39项次项目普通涂料中级涂料1透底、流坠、皱皮大面无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2光亮和光滑大面光亮、光滑光亮、光滑均匀一致3分色裹楞大面无、小面允许偏差2mm大面无、小面允许偏差1mm4装饰线、分色线平直偏差不大于2mm偏差不大于1mm5颜色、刷纹颜色均匀颜色均匀、刷纹通顺6五金、玻璃等洁净洁净注:1.大面是指门窗关闭后的里外面。2.小面明显处是指门窗开启后除大面外,视线所能见到的地方。3.涂刷无光涂,不检查光亮。 5.4油漆涂料工程完成后,应派专人负责看管和管理,禁止摸碰。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漏刷、反锈:反锈一般多发生在钢门窗和金属表面等工程,其主要原因:一是产品在出厂前由于没认真除锈就涂刷防锈漆;二是由于运输和保管不好碰破了防锈漆;三是钢门窗或金属表面在安装之前,未认真进行检查,未补做除锈漆和涂刷防锈漆工作,后者是我们应注意的主要质量问题。漏刷则多发生于钢门窗的上、下冒头和靠合页小面以及门窗框、压缝条的上、下端。其主要原因是内门扇安装没与油工配合好,故往往发生下冒头未刷油漆就安装门扇了,事后油工根本刷不了(除非把门扇合页卸下来重刷);再有是钢纱门和钢纱窗,未预先把分色的铅油刷上就绷纱,加上把关不严等,往往有少刷一遍油漆的现象。其他漏刷问题主要是操作者不认真所致。6.2缺腻子、缺砂纸:一般多发生在合页槽、上下冒头、榫接头和钉孔、裂缝、节疤以及边棱残缺处等。主要原因是操作者未认真按照工艺规程去操作所致。6.3流坠、裹楞:主要原因有:l:一是由于漆料太稀,漆膜太厚或环境温度高、油漆干性慢等原因,都易造成流坠。是由于操作顺序和手法不当,尤其是门窗边核分色处,如一旦油量大和操作不注意,就往往容易造成流坠、裹楞。6.4刷纹明显:主要是油刷子小或抽刷子未泡开,刷毛发硬所致。应用合适的刷子,并把油刷用稀料泡软后使用。6.5皱纹:主要是漆质不好、兑配不均匀、溶剂挥发快或气温高、加催干剂等原因造成。6.6五金污染:除了操作要细和及时将小五金等污染处清擦干净外,应尽量把门锁、拉手和插销等后装(但可以事先把位置和门锁孔眼钻好),确保五金洁净美观。6.7倒光:由于钢门窗和金属屋面吸油快慢不均或表面不平,加上室内潮湿或底漆未干透及稀释剂过量等原因,都可能产生局部漆面失去光泽的倒光现象。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油漆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内外墙面、屋面、顶棚等各种金属饰面板安装工程。亦可与玻璃幕墙或大玻璃窗配套应用,以及在建筑物四周的转角部位、玻璃幕墙的伸缩缝、水平部位的压顶等配套应用。目前生产金属饰面板的厂家较多,各厂的节点构造及安装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安装时应仔细了解。本工艺标准仅叙述了其中一种的作法。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彩色涂层钢板:原板多为热轧钢板和镀锌钢板。为提高钢板的防腐蚀性能和表面性能,须涂覆有机、无机或复合涂层,其中以有机涂层钢板发展较快,常用的有机涂层为聚氯乙烯,此外还有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醇酸树脂等。涂层与钢板的结合方法有薄膜层压法和涂料涂覆法。彩色涂层钢板的主要用途可作屋面板和墙板等。上钢三厂生产的塑料复合钢板,长度为1800mm、2000mm,宽度为450mm、500mm、1000mm,厚度有0.35~2.0mm等多种。具有耐腐蚀、耐磨、绝缘等性能。塑料与钢板的剥离强度≥20N/cm。2.1.2铝合金板:用于装饰工程的铝合金板,其品种和规格较多。从表面处理方法分,有阳极氧化处理及喷涂处理。从常用的色彩分:有银白色、古铜色、金色等。从几何尺寸分:有条形板和方形板。条形板的宽度多为80~100mm,厚度多为0.5~1.5mm,长度6m左右。方形板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等。用于高层建筑的外墙板,单块面积一般较大,刚度和耐久性要求高,因而板要适当厚一些,甚至要加设肋条。从装饰效果分;有铝合金花纹板、铝质浅花纹板、铝及铝合金波纹板、铝及铝合金压型板等。2.1.3骨架材料:是由横竖杆件拼成,主要材质为铝合金型材或型钢等。因型钢较便宜,强度高,安装方便,所以多数工程采用角钢或槽钢。但骨架应预先进行防腐处理,严禁黑铁进楼。2.1.4固定骨架的连接件:主要是膨胀螺栓、铁垫板、垫圈、螺帽及与骨架固定的各种设计和安装所需要的连接件,其质量必须符合要求。2.2主要机具:2.2.1裁割、加工、组装金属板等所需的工作台、切割机、成型机、弯边机具、砂轮机、连接金属板的手提电钻、混凝土墙打眼电钻、钢板尺(1m长)、长卷尺、盒尺、锤子、各种形状圆(扁)的钢凿子、铅丝、弹线用的粉线包、墨斗、小白线、手提砂轮、钳子、铁制水平尺、棉丝、笤帚、铁锹、开刀、灰槽、灰桶、工具袋、手套、红铅笔等。2.3作业条件:2.3.1混凝土和墙面抹灰已完成,且经过干燥,含水率不高于8%;木材制品不得大于12%。2.3.2水电及设备、顶墙上预留预埋件已完。垂直运输的机具均事先准备好。2.3.3要事先检查安装饰面板工程的基层,并作好隐预检记录,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工序。2.3.4外架子(高层多用吊篮或吊架子)应提前支搭和安装好,多层房屋宜选用双排架子或桥架,其横竖杆及拉杆等应离开墙面和门窗口角150~200mm。架子的步高和支搭要符合施工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2.3.5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技术措施、质量要求和成品保护。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间,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施工。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原则上是自下而上安装墙面。吊直、套方、找规矩、弹线→固定骨架的连接件→固定骨架→金属饰面板安装→ 收口构造 3.2吊直、套方、找规矩、弹线: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几何尺寸,要对镶贴金属饰面板的墙面进行吊直、套方、找规矩并一次实测和弹线,确定饰面墙板的尺寸和数量。3.3 固定骨架的连接件:骨架的横竖杆件是通过连接件与结构固定的,而连接件与结构之间,可以与结构的预埋件焊牢,也可以在墙上打膨胀螺栓。因后一种方法比较灵活,尺寸误差较小,容易保证位置的准确性,因而实际施工中采用的比较多。须在螺栓位置画线按线开孔。3.4固定骨架:其构造如图9-8、图9-9所示。骨架应预先进行防腐处理。安装骨架位置要准确,结合要牢固。安装后应全面检查中心线、表面标高等。对高层建筑外墙,为了保证饰面板的安装精度,宜用经纬仪对横竖杆件进行贯通。变形缝、沉降缝等应妥善处理。3.5金属饰面安装:墙板的安装顺序是从每面墙的过部竖向第一排下部第一块板开始,自下而上安装。安装完该面墙的第一排再安装第二排。每安装铺设10排墙板后,应吊线检查一次,以便及时消除误差。为了保证墙面外观质量,螺栓位置必须准确,并采用单面施工的钩形螺栓固定,使螺栓的位置横平竖直。固定金属饰面板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两种。一是将板条或方板用螺丝拧到型钢或木架上,这种方法耐久性较好,多用于外墙。另一种是将板条卡在特制的龙骨上,此法多用于室内。板与板之间的缝隙一般为10~20mm,多用橡胶条或密封箭弹性材料处理。当饰面板安装完毕,要注意在易于被污染的部位要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易被划、碰的部位,应设安全栏杆保护。3.6收口构造:其构造如图9-10所示。水平部位的压顶、端部的收口、伸缩缝的处理、两种不同材料的交接处理等,不仅关系到装饰效果,而且对使用功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一般多用特制的两种材质性能相似的成型金属板进行妥善处理。图9-10安装节点大样构造比较简单和转角处理方法,大多是用一条较厚的(1.5mm)的直角形金属板,与外墙板用螺栓连接固定牢,其转角部位处理见图9-11、图9-12所示。窗台、女儿墙的上部,均属于水平部位的压顶处理(图9-13)即用铝合金板盖住,使之能阻挡风雨浸透。水平桥的固定,一般先在基层焊上钢骨架,然后用螺栓将盖板固定在骨架上。盖板之间的连接直采取搭接的方法(高处压低处,搭接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用胶密封)。墙面边缘部位的收口处理(图9-14),是用颜色相似的铝合金成形板将墙板端部及龙骨部位封住。墙面下端的收口处,是用一条特制的披水板,将板的下端封住,同时将板与墙之间的缝隙盖住,防止雨水渗入室内(图9-15)。伸缩缝、沉降缝的处理(图9-16),首先要适应建筑物伸缩、沉降的需要,同时也应考虑装饰效果。另外,此部位也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其构造节点应周密考虑。一般可用氯丁橡胶带起连接、密封作用。墙板的外、内包角及钢窗周围的泛水板等须在现场加工的异形件,应参考图纸,对安装好的墙面进行实测套足尺,确定其形状尺寸,使其加工准确、便于安装。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图9-14边缘部位的收口处理4.1.1金属饰面板的品种、质量、颜色、花型、线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有产品合格证。4.1.2墙体骨架如采用钢龙骨时,其规格、形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认真进行除锈、防腐处理。板面与骨架的固定必须牢固,不得松动。图9-15铝合金板墙下端处理4.2基本项目:4.2.1金属饰面板安装,当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抽芯铝铆钉,中间必须垫橡胶垫圈。抽芯铝铆钉间距以控制在100~150mm为宜。4.2.2安装突出墙面的窗台、窗套凸线等部位的金属饰面时,裁板尺寸应准确,边角整齐光滑,搭接尺寸及方向应正确。4.2.3板材安装时严禁采用对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透缝现象。4.2.4当外墙内侧骨架安装完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导墙,其高度、厚度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可按踢脚作法处理。4.2.5保温材料的品种、堆集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填塞饱满,不留空隙。4.2.6金属饰面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协调、无变色、泛碱、污痕和显著的光泽受损处。4.2.7金属饰面板接缝应填嵌密实、平直、宽窄均匀,颜色一致。阴阳角处的板搭接方向正确,非整砖使用部位适宜。4.2.8突出物周围的板应用整传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 4.2.9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槽)顺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33。   成品保护:5.1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和金属饰面板上的污物如密封胶、手印、水等杂物,宜粘贴保护膜,预防污染、锈蚀。图9-16沉降缝构造处理金属饰面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33允许偏差(mm)铝合金板压型钢板室内22室外332表面平整33用2m托线板和塞尺检查3阳角方正33用20cm方尺和塞尺检查4接缝平直0.51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5墙裙上口平直23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6接缝高低11用钢板短尺和塞尺检查5.2认真贯彻合理施工顺序,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的活应做在前面,防止损坏、污染金属面板。5.3拆除架子时注意不要碰撞金属饰面板。   应注意的质量 问题:6.1漏:饰面板不漏是其主要功能,应加以保证。首先要从每安装一块饰面板起,就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程去认真施工,尤其是收口构造的各部位必须处理好,质检部门检查要及时到位。6.2打胶、嵌缝:这与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干不好会出大事。据不完全的统计,打胶、嵌缝造成渗漏和返工,占玻璃幕墙、金属饰面板和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量约30%,是三种外装饰工程质量通病的大头,因此要重视打胶、嵌缝这道工序。6.3分格缝不匀、不直:主要是施工前没有认真按照图纸尺寸,核对结构施工的实际尺寸,加上分段分块弹线不细、拉线不直和吊线检查不勤等造成。6.4墙面脏: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操作工艺造成,即自下而上的安装方法和工艺直接给成品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越是高层其难度就越大;二是操作人员必须养成随干随清擦的良好习惯;三是要加强成品保护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四是竣工前要自上而下的进行全面的清擦工作。还要注意清擦使用的工具。材料必须符合各种金属饰面板有关使用说明,否则会带来不良的效果和不应有损失。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金属饰面板及连接件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7.3抗风压和淋水试验报告单等。沥青油毡卷材屋面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沥青油毡卷材防水层工程的施工。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要求:2.1.1沥青油毡卷材品种、标号、质量、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产品有合格证,并应做复试。2.1.1.1沥青油毡防水卷材规格见表10-4。沥青油毡防水卷材规格表10-4标号宽度(mm)每卷面积(m2)卷重(kg) 350号91520±0.3粉毡≥28.51000片毡≥31.5500号915100020±0.3粉毡≥39.5片毡≥42.5 2.1.1.2沥青油毡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见表10-5。沥青油毡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表10-5项目性能要求350号500号纵向拉力(25℃±2℃时)(N)≥340440耐热度(85℃±2℃,2h)不流淌、无集中性气泡柔性(18℃±2℃)绕ф20mm圆棒无裂纹绕ф25mm圆棒无裂纹不透水性压力(MPa)≥0.1≥0.15保持时间(min)≥30≥30 2.1.1.3沥青玻璃布胎油毡技术性能见表10-6。2.1.2胶结材料:2.1.2.1建筑石油沥青10号、30号或道路石油沥青60号甲、60号乙。2.1.2.2填充料:滑石粉、板岩粉、云母粉、石棉粉,其含水率不大于3%,粉状通过900孔筛。沥青玻璃布胎油毡技术性能表10-6项目性能指标玻璃纤维布重量(g/m2)不大于103抗剥离性(剥离面积)不小于2/3不透水性压力(MPa)不小于≥0.2保持时间(min)不少于30吸水性(%)不大于0.1耐热度在85℃±2℃温度下受热2h,涂盖层无滑动拉力(N)在18℃±2℃时纵向不小于200柔度在0℃时绕ф20mm圆棒无裂纹 2.1.3其他材料:豆石要求粒径3~5mm,汽油、煤油、麻丝、苯类、玻璃布等。2.1.4冷作业施工LQ-冷玛帝脂,技术性能见表10-7LQ-冷玛帝脂技术性能表10-7项目性能指标耐热度85℃、2h、1﹕1坡度地流淌滑动柔度-5℃、2h、绕ф20mm棒无裂纹粘结力揭开面不大于1/3注:冷玛帝脂与玻璃布胎沥青油毡卷材配套使用,便于冷作业施工。 2.2主要机具:2.2.1沥青专用锅、燃料(煤)、保温车。2.2.2油桶、油壶、笊篱(漏勺)、铁锹、刮板、棕刷、温度计(350~400℃)。2.2.3消防器材用具、灭火器等。2.3作业条件:2.3.1屋面施工前,应掌握施工图的要求,造反防水工程专业队,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2.3.2屋面施工应按施工工序进行检验,基层表面必须平整、坚实、干燥、清洁,且不得有起砂、开裂和空鼓等缺陷。2.3.3屋面防水层的基层必须施工完毕,经养护、干燥,且坡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不得有积水现象。2.3.4 防水层施工前,突出屋面的管根、预埋件、楼板吊环、拖拉绳、吊架子固定构造处等,应做好基层处理;阴阳角、女儿墙、通气囱根、天窗、伸缩等、变形缝等处,应做成半径为150mm的圆弧或钝角。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沥青熬制配料→喷刷冷底子油→铺贴卷材附加层→ 铺贴屋面第一层油毡→铺贴屋面第二层油毡→铺设保护层 3.2基层清理:防水屋面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清扫干净。3.3沥青熬制配料:3.3.1沥青熬制:先将沥青破成碎块,放入沥青锅中逐渐均匀加热,加热过程中随时搅拌,熔化后用笊篱(漏勺)及时捞清杂物,熬至脱水无泡沫时进行测温,建筑石油沥青熬制温度应不高于240℃,使用温度不低于190℃。3.3.2冷底子油配制:熬制的沥青装入容器内,冷却至110℃,缓慢注入汽油,随注入随搅拌,使其全部溶解为止,配合比(重量比)为汽油70%、石油沥青30%。3.3.3沥青玛帝脂配制: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附录A中的规定执行,沥青玛帝脂配合成分必须由试验室经试验确定配料,每班应检查玛帝脂耐热度和柔韧性。3.4喷刷冷底子油:沥青油毡卷材防水屋面在粘贴卷材前,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喷刷冷底子油,大面喷刷前,应钭边角、管根、雨水口等处先喷刷一遍,然后大面积喷第一遍,待第一遍涂刷冷底油干燥后,再喷刷第二遍,要求喷刷均匀无漏底,干燥后方可辅粘卷材。3.5铺贴卷材附加层:沥青油毡卷材屋面,在女儿墙、檐沟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根、管道根与屋面的交接处及檐口、天沟、斜沟、雨水口、屋脊等部位,按设计要求先做卷材附加层,各部位构造见图10-1~图10-12。3.6铺贴屋面第一层油毡:3.6.1铺贴油毡的方向:应根据屋面的坡度及屋面是否受振动等情况,坡度小于3%时,宜平行屋脊铺贴;坡度在3%~15%时,平行或垂直于屋脊铺贴;当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振动,卷材应垂直于屋脊铺贴。3.6.2铺贴油毡的顺序:高低跨连体屋面,应先铺高跨后铺低跨,铺贴应从最低标高处开始往高标高的方向滚铺,浇油应沿油毡滚动的横向成蛇形操作,铺贴操作人员用两手紧压油毡卷向前滚压铺设,应用力均匀,以将浇油挤出、粘实、不存空气为度,并将挤出沿边油刮去以平为度;粘贴材料厚度宜为1~1.5mm。冷玛帝脂厚度宜为0.5~1mm。3.6.3铺贴各层油毡搭接宽度:长边不小于70mm,短边不小于100mm。若第一层油毡采用花、条空铺方法,其搭接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3.7铺贴屋面第二层油毡:油毡防水层若为五层做法,即两毡三油,做法同第一层。第一层与第二层油毡错开搭接缝不小于250mm。搭接缝用玛帝脂封严;设计无板块保护层的屋面,应在涂刷最后一道玛帝脂时(厚度宜为2~3mm)随涂随将豆石保护层撒在上面,注意均匀与粘结。3.8铺贴屋面第三层油毡:油毡防水层若为七层做法,操作同第一层,第三层油毡与第二层油毡错开搭接缝。3.9铺贴油毡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3.9.1无组织排水檐口:在800mm宽范围内卷材应满粘,卷材收头应固定封严,见图10-13。3.9.2突出屋面结构处防水做法:屋面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铺贴在立墙上的卷材高度应不小于250mm,一般可用叉接法与屋面卷材相互连接,将上端收头固定在墙上,如用薄钢板泛水覆盖时,也应将卷材上端先固定在墙上,然后再做钢板(白铁)泛水,并将缝隙用密封材料嵌封严密。其构造见图10-1~图10-12。3.9.3水落口卷材防水做法:内部排水铸铁雨水口,应牢固地固定在设计位置,安装前应清除铁锈,刷好防锈漆,水落口连接的各层卷材应牢固地粘贴在杯口上,压接宽度不小于100mm。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泛水不小于5%;基层与水落口杯接触处应留20mm宽、20mm深凹槽,用玛帝脂嵌填密实,见图10-10。3.9.4伸出屋面管道根部做法:根部周围做成圆锥台,管道与找平层相接处留凹槽,嵌密封材料,防水层收头处用钢丝箍紧,并嵌密封材料。见图10-9。3.10铺设卷材防水屋面保护层:一般油毡屋面铺设绿豆砂(小豆石)保持层,豆石须洁净,粒径为3~5mm为佳,要求材质耐风化,涂刷2~3mm厚的沥青玛帝脂,均匀撒铺豆石,要求将豆石粘结牢固。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油毡卷材和胶结材料的品种、标号及玛帝脂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4.1.2屋面油毡卷材防水层,严禁有渗漏现象。4.2基本项目:4.2.1油毡卷材防水层的表面平整度应符合排水要求,无积水现象。 4.2.2油毡卷材铺贴的质量,冷底子油应涂刷均匀,铺贴方法、压接顺序和搭接长度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粘贴牢固,无滑移、翘边、起泡、皱折等缺陷。4.2.3泛水、檐口及变形缝的做法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粘贴牢固、封盖严密;油毡卷材附加层、泛水立面收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4.2.4油毡卷材屋面保护层:4.2.4.1绿豆砂保护层:粒径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筛洗干净,撒铺均匀,预热干燥,粘结牢固,表面清洁。4.2.4.2板材保护层:表面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直顺,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等现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管根结合处严密牢固,无漏渗。立面结合与收头处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适宜。4.2.4.3整体保护层:表面密实光洁,无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现象;不倒泛水、无积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管根结合立面结合,收头结合牢固,无渗漏。4.2.5排气屋面:排气道纵横贯通,无堵塞,排气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4.2.6水落口及变形缝、檐口:水落口安装牢固,平正,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变形缝、檐口薄钢板安装顺直,防锈漆及面漆涂刷均匀,有光泽。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0-8。油毡防水卷材屋面允许偏差表10-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卷材搭接宽度-10mm尺量检查2玛帝脂软化点±5℃检查铺贴时测温记录3沥青胶结材料使用温度-10℃ ·5        5        成品保护5.1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损坏已做好的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5.2施工屋面运送材料的手推车支腿应用麻布包扎,防止将已做好的面层损坏。5.3防水层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墙面、檐口及门窗等。5.4屋面施工中应及时清理杂物,不得有杂物堵塞水落口、斜沟等。5.5屋面施工各构造层应及时进行,特别是保护层应与防水层连续做,以保证防水层的完整。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屋面积水:有泛水的屋面、檐沟,因泛水过小,不平顺:基层应按设计或规定做好泛水,油毡卷材铺贴后,屋面坡度、平整度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6.2屋面渗漏:屋面防水层铺贴质量有缺陷,防水层铺贴中及铺贴后成品保护不好,损坏防水层,应采取措施加强保护。6.3防水层空鼓:基层未干燥,铺贴压实不增,窝住空气;控制基层含水率,操作时注意压实,排出空气。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油毡卷材和胶结材料产品合格证及复试资料。7.2沥青胶结材料配制及粘贴试验资料。7.3隐蔽工程检验资料和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楼梯、金属栏杆木扶手和塑料扶手安装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及构配件:2.1.1木制扶手一般用硬杂木加工成规格成品,其树种、规格、尺寸、形状按设计要求。木材质量均应纹理顺直、颜色一致,不得有腐朽、节疤、裂缝、扭曲等缺陷;含水率不得大于12%。弯头料一般采用扶手料,以45°角断面相接,断面特殊的木扶手按设计要求备弯头料。2.1.2塑料扶手(聚氯乙烯扶手料)系化工塑料产品;断面形式、规格尺寸及色彩按设计要求选用。2.1.3粘结料:可以用动物胶(鳔),一般多用聚醋酸乙烯(乳胶)等化学胶粘剂。2.1.4其他材料:木螺丝、木砂纸、加工配件。2.2主要机具:2.2.1电动机具:手提电钻、小台锯。2.2.2手动工具:木锯、窄条锯;二刨、小刨、小铁刨;斧子、羊角锤、扁铲、钢挫、木挫、螺丝刀;方尺、割角尺、卡子等。 2.3作业条件:2.3.1楼梯间墙面、楼梯踏板等抹灰全部完成。2.3.2金属栏杆或靠墙扶手的固定埋件安装完毕。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找位与划线→弯头配制→连接预装→固定→整修 3.2木扶手:3.2.1找位与划线:3.2.1.1安装扶手的固定件:位置、标高、坡度找位校正后,弹出扶手纵向中心线。3.2.1.2按设计扶手构造,根据折弯位置、角度,划出折弯或割角线。3.2.1.3楼梯栏板和栏杆顶面,划出扶手直线段与弯头、折弯段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3.2.2弯头配制:3.2.2.1按栏板或栏杆顶面的斜度,配好起步弯头,一般木扶手,可用扶手料割配弯头,采用割角对缝粘接,在断块割配区段内最少要考虑三个螺钉与支承固定件连接固定。大于70mm断面的扶手接头配制时,除粘结外,还应在下面作暗榫或用铁件铆固。3.2.2.2整体弯头制作:先做足尺大样的样板,并与现场划线核对后,在弯头料上按样板划线,制成雏型毛料(毛料尺寸一般大于设计尺寸约10mm)。按划线位置预装,与纵向直线扶手端头粘结,制作的弯头下面刻槽,与栏杆扁钢或固定件紧贴结合。3.2.3连接预装:预制木扶手须经预装,预装木扶手由下往上进行,先预装起步弯头及连接第一跑扶手的折弯弯头,再配上下折弯之间的直线扶手料,进行分段预装粘结,粘结时操作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3.2.4固定:分段预装检查无误,进行扶手与栏杆(栏板)上固定件,用木螺丝拧紧固定,固定间距控制在400mm以内,操作时应在固定点处,先将扶手料钻孔,再将木螺丝拧入,不得用锤子直接打入,螺帽达到平正。3.2.5整修:扶手折弯处如有不平顺,应用细木锉锉平,找顺磨光,使其折角线清晰,坡角合适,弯曲自然、断面一致,最后用木砂纸打光。3.3塑料扶手(聚氯乙烯扶手):3.3.1找位与划线:按设计要求及选配的塑料扶手料,核对扶手支承的固定件、坡度、尺寸规格、转角形状找位、划线确定每段转角折线点,直线段扶手长度。3.3.2弯头配制:一般塑料扶手,用扶手料割角配制。3.3.3连接预装:安装塑料扶手,应由每跑楼梯扶手栏杆(栏板)的上端,设扁钢,将扶手料固定槽插入支承件上,从上向下穿入,即可使扶手槽紧握扁钢。直线段与上下折弯线位置重合,拼合割制拆弯料相接。3.3.4固定:塑料扶手主要靠扶手料槽插入支承扁钢件抱紧固定,折弯处与直线扶手端头加热压粘,也可用乳胶与扶手直线段粘接。3.3.5整修:粘结硬化后,折弯处用木锉锉手磨光,整修平顺。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木扶手及弯头木料的树种、材质和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6-83)的规定。4.1.2塑料扶手选型应与支承件相符,材质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4.1.3安装固定扶手的预埋件(木砖或铁件)必须牢固,无松动现象,木扶手入墙处应做防腐处理。4.2基本项目:4.2.1制作:规格尺寸正确,表面光滑,线条顺直,曲线面弧顺,楞角方正,无戗槎、刨痕、锤印等缺陷。4.2.2安装:位置正确,割角线准确、整齐,接缝严密、坡度一致,粘结牢固、通顺,螺帽平正,出墙尺寸一致。4.2.3塑料扶手应无劈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49。 楼梯扶手安装允许偏差表9-49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栏杆(板)垂直2吊线尺量检查2栏杆间距3尺量检查3扶手纵向弯曲4拉通线尺量检查4弯头与扶手规格3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5.1安装扶手时,应保护楼梯栏杆、楼梯踏步和操作范围内己施工完的项目。5.2木扶手安装完毕后,宜刷一道底漆,朋应加包裹,以免撞击损坏和受潮变色。5.3塑料扶手安装后应及时包裹保护。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粘接对缝不严或开裂:木扶手主要是因为扶手料安装时含水率高,安装后于缩所致。扶手料进场后,应存放在库内保持通风干燥,严禁在受潮情况下安装。6.2接槎不平:主要是扶手底部开槽深度不一致,栏杆扁钢或固定件不平正,影响扶手接槎的平顺质量。6.3颜色不均匀:主要是选料不当所致。6.4螺帽不平:主要是钻眼角度不当,施工时钻眼方向应与扁铁或固定件垂直。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木扶手用料应有木材等级和烘干试验资料。7.2塑料扶手应有符合产品技术指标的合格证。7.3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资料。铝合金门窗安装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铝合金门窗安装。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铝合金门窗: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出厂合格证。2.1.2铝合金门窗所用的五金配件应与门窗型号相匹配。所用的零附件及固定件最好采用不锈钢件,若用其它材质,必须进行防腐处理。2.1.3防腐材料及保温材料均应符合图纸要求,且应有产品的出厂合格证。2.1.4325号以上水泥;中砂按要求备齐。2.1.5与结构固定的连接铁脚、铁接铁板,应按图纸要求的规格备好。并做好防腐处理。2.1.6焊条的规格、型号应与所焊的焊件相符,且应有出厂合格证。2.1.7嵌缝材料、密封膏的品种、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1.8防锈漆、铁纱(或铝纱)、压纱条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有产品的出厂合格证。2.1.9密封条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胶粘剂应与密封条的材质相匹配,且具有产品的出厂合格证。2.1.10主要机具:铝合金切割机、手电钻、圆锉刀、半圆锉刀、十字螺丝刀、划针、铁脚、圆规、钢尺、钢直尺、钢板尺、钻子、锤子、铁锹、抹子、水桶、水刷子、电焊机、焊把线、面罩、焊条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质量经验收后达到合格标准,工种之间办理了交接手续。2.2.2按图示尺寸弹好窗中线,并弹好+50cm水平线,校正门窗洞口位置尺寸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有问题应提前剔凿处理。2.2.3检查铝合金门窗两侧连接铁脚位置与墙体预留孔洞位置是否吻合,若有问题应提前处理,并将预留孔洞内的杂物清理干净。2.2.4铝合金门窗的拆包检查,将窗框周围的包扎布拆去,按图纸要求核对型号,检查外观质量和表面的平整度,如发现有劈棱、窜角和翘曲不平、严重超标、严重损伤、外观色差大等缺陷时,应找有关人员协商解决,经修整鉴定合格后才可安装。 2.2.5认真检查铝合金门窗的保护膜的完整,如有破损的,应补粘后再安装。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弹线找规矩→门窗洞口处理→门窗洞口内埋设连接铁件→ 铝合金门窗拆包检查→按图纸编号运至安装地点→ 检查铝合金保护膜→铝合金门窗安装→门窗口四周嵌缝、填保温材料 →清理→安装五金配件→安装门窗密封条→质量检验→纱扇安装 3.2弹线找规矩:在最高层找出门窗口边线,用大线坠将门窗口边线下引,并在每层门窗口处划线标记,对个别不直的口边应剔凿处理。高层建筑可用经纬仪找垂直线。门窗口的水平位置应以楼层+50cm水平线为准,往上反,量出窗下皮标高,弹线找直,每层窗下皮(若标高相同)则应在同一水平线上。3.3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根据外墙大样图及窗台板的宽度,确定铝合金门窗在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如外墙厚度有偏差时,原则上应以同一房间窗台板外露尺寸一致为准,窗台板应伸入铝合金窗的窗下5mm为宜。3.4安装铝合金窗披水:按设计要求将披水条固定在铝合金窗上,应保证安装位置正确、牢固。3.5防腐处理:3.5.1门窗框两侧的防腐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涂刷防腐材料,如橡胶型防腐涂料或聚丙烯树脂保护装饰膜,也可粘贴塑料薄膜进行保护,避免填缝水泥砂浆直接与铝合金门窗表面接触,产生电化学反应,腐蚀铝合金门窗。3.5.2铝合金门窗安装时若采用连接铁件固定,铁件应进行防腐处理,连接件最好选用不锈钢件。3.6就位和临时固定:根据已放好的安装位置线安装,并将其吊正找直,无问题后方可用木楔临时固定。3.7与墙体固定:铝合金门窗与墙体固定有三种方法:3.7.1沿窗框外墙用电锤打ф6孔(深60mm),并用型ф6钢筋(40mm×60mm)粘107胶水泥浆,打入孔中,待水泥浆终凝后,再将铁脚与预埋钢筋焊牢。3.7.2连接铁件与预埋钢板或剔出的结构箍筋焊牢。3.7.3混凝土墙体可用射钉枪将铁脚与墙体固定。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固定,铁脚至窗角的距离不应大于180mm,铁脚间距应小于600mm。铝合金门窗安装节点见图8-1。3.8处理门窗框与墙体缝隙:铝合金门窗固定好后,应及时处理门窗框与墙体缝隙。如设计未规定填塞材料品种时,应采用矿棉或玻璃棉毡条与层填塞缝隙,外表面留5~8mm深槽口填嵌嵌缝膏,严禁用水泥砂浆填塞。在门窗框两侧进行防腐处理后,可填嵌设计指定的保温材料和密封材料。待铝合金窗和窗台板安装后,将窗框四周的缝隙同时填嵌,填嵌时用力不应过大,防止窗框受力后变形。3.9铝合金门框安装:3.9.1将预留门洞按铝合金门框尺寸提前修理好。3.9.2在门框的侧边固定好连接铁件(或木砖)。3.9.3门框按位置立好,找好垂直度及几何尺寸后,用射钉或自攻螺丝将其门框与墙体预埋件固定。3.9.4用保温材料填嵌门框与砖墙(或混凝土墙)的缝隙。3.9.5用密封膏填嵌墙体与门窗框边的缝隙。3.10地弹簧座的安装:根据地弹簧安装位置,提前剔洞,将地弹簧放入剔好的洞内,用水泥砂浆固定。地弹簧安装质量必须保证:地弹簧座的上皮一定与室内地平一致;地弹簧的转轴轴线一定要与门框横料的定位销轴心线一致。3.11铝合金门扇安装:门框扇的连接是用铝角码的固定方法,具体作法与门框安装相同。3.12安装五金配件:待浆活修理完,交活油刷完后方可安装门窗的五金配件,安装工艺要求详见产品说明,要求安装牢固,使用灵活。3.13安装铝合金纱门窗:3.13.1绷铁砂(或钢纱、铝纱)、裁纱、压条固定,其施工方法同钢纱门窗的绷砂。3.13.2挂纱扇。3.13.3装五金配件。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铝合金门窗及其附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铝合金门窗的安装位置、开启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3铝合金门窗安装必须牢固,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埋设连接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4铝合金门窗框与非不锈钢紧固件接触面之间,必须做防腐处理;严禁用水泥砂浆作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填塞材料。4.2基本项目:4.2.1铝合金门窗扇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4.2.1.1平开门窗扇关闭严密,间隙均匀,开关灵活。4.2.1.2推拉门窗扇关闭严密,间隙均匀,扇与框搭接量应符合设计要求。4.2.1.3弹簧门扇自动定位准确,开启角度90°±1.5°,关闭时间在6~10s范围之内。4.2.2铝合金门窗附件齐全,安装位置正确、牢固、灵活适用,达到各自的功能,端正美观。4.2.3铝合金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嵌泡满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填塞材料、方法符合设计要求。4.2.4铝合金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无锈蚀;涂胶表面平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4.3允许偏差项目:门窗框两对角线长度差、门窗框正、侧面的垂直度、水平度、横框标高等,不得超过表8-3规定的数值。铝合金门窗安装允许偏差表8-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门窗框两对角线长度差≤2000mm>2000mm23用钢卷尺检查,量里角2平开窗窗扇与框搭接宽度差1用深度尺或钢板尺检查3同樘门窗相邻扇的横端角高度差2用拉线和钢板尺检查4推拉扇门窗扇开启力限值扇面积≤1.5m2≤40N用100N弹簧秤钩住拉手处,启闭5次取平均值扇面积>1.5m2≤60N5门窗扇与框或相邻扇立边平行度26弹簧门扇门扇对口缝或扇与框间立、横缝留缝限值2~4用楔形塞尺检查7门扇与地面间隙留缝限值2~78门扇对口缝关闭时平整2用深度尺检查9门窗框(含拼樘料)正、侧面垂直度2用1m托线板检查10门窗框(含拼樘料)水平度1.5用1m水平尺和楔形塞尺检查11门窗横框标高5用钢板尺检查,与基准线比较12双层门窗内外框、梃(含拼樘料)中心距4用钢板尺检查        5成品保护5.1铝合金门窗应入库存放,下边应垫起、垫平,码放整齐。对已装好披水的窗,注意存放时支垫好,防止损坏披水。5.2门窗保护膜应检查完整无损后再进行安装,安装后应及时将门框两侧用木板条捆绑好,并禁止从窗口运送任何材料,防止碰撞损坏。5.3若采用低碱性水泥或豆石混凝土堵缝时,堵后应及时将水泥浮浆刷净,防止水泥固化后不好清理,并损坏表面的氧化膜。铝合金门窗在堵缝前,对与水泥砂浆接触面应涂刷防腐剂进行防腐处理。5.4抹灰前应将铝合金门窗用塑料薄膜保护好,在室内湿作业未完成前,任何工种不得损坏其保护膜,防止砂浆对其面层的侵蚀。5.5铝合金门窗的保护膜应在交工前撕去,要轻撕,且不可用开刀铲,防止将表面划伤,影响美观。5.6铝合金门窗表面如有胶状物时,应使用棉丝沾专用溶剂擦试干净,如发现局部划痕,可用小毛刷沾染色液进行涂梁。5.7架子搭拆、室内外抹灰、钢龙骨安装,管道安装及建材运输等过程,严禁擦、砸、碰和损坏铝合金门窗樘料。5.8建立严格的成品保护制度。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铝合金门窗采用多组组合时,应注意拼装质量,接缝应平整,拼樘框扇不劈楞,不窜角。6.2地弹簧及拉手安装不规矩,尺寸不准:应在安装前检查预留孔眼尺寸是否正确。 6.3面层污染咬色:施工时不注意成品保护,未及时进行清理。6.4表面划痕:应严防用硬物清理铝合金表面的污物。6.5漏装披水:外窗没按设计要求装披水,影响使用。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铝合金门窗的出厂合格证。7.2铝合金门窗的零附件、固定件材质证明及安装图示说明。7.3密封材、保温材的材质证明及产品合格证。7.4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中砂产品质量证明。7.5焊条的品牌、型号及合格证。7.6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抹灰工程内墙抹石灰砂浆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内墙抹石灰砂浆(包括抹水泥踢脚或墙裙及窗台)。32        2        施工准备2.1主要材料和机具:2.1.1石灰膏:应用块状生石灰淋制,必须用孔经不大于3mm×3mm的筛过滤,并贮存在沉淀池中。熟化时间,常温下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灰时,不应少于30d。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和其它杂质。2.1.2磨细生石灰粉:其细度应通过4900孔/cm2筛,用前应用水浸泡使其充分熟化,其熟化时间应为3d以上。2.1.3水泥:325号矿渣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证明或复试单,当出厂超过三个月,按试验结果使用。2.1.4砂:中砂,平均粒径为0.35~0.5mm,使用前应过5mm孔径的筛子。且不得含有杂质。2.1.5纸筋:使用前应用水浸透、捣烂,并应洁净;罩面纸筋宜用机碾磨细。稻草、帮秸应坚韧、干燥,不含杂质,其长度不应大于30mm。稻草、帮秸应经石灰浆浸泡处理。2.1.6麻刀:要求柔软,干燥,敲打松散,不含杂质,长度10~30mm,在使用前4~5d用石灰膏调好(也可用合成纤维)。2.1.7主要机具:砂浆搅拌机、纸筋灰搅拌机、平锹、筛子(孔径5mm)、窄手推车、大桶、灰槽、灰勺、2.5m大杠、1.5m中杠、2m靠尺板、线坠、钢卷尺、方尺、托灰板、铁抹子、木抹子、塑料抹子、八字靠尺、5~7mm厚方口靠尺、阴阳角抹子、长舌铁抹子、铁水平、长毛刷、排笔、钢丝刷、笤帚、喷壶、胶皮水管、小水桶、粉线袋、小白线、钻子(尖、扁头)、锤子、钳子、钉子、托线板、工具袋等。2.2作业条件:2.2.1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进行结构工程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抹灰工程。2.2.2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安装位置是否正确,与墙体连接是否牢固。连接处缝隙用1﹕3水泥砂浆或1﹕1﹕6水泥混合砂浆分层嵌塞密实,若缝隙较大时,应在砂浆中掺少量麻刀嵌塞,使其塞缝密实;木门框需设铁皮保护。2.2.3将过梁、梁垫、圈梁及组合柱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剔平。对蜂窝、麻面、露筋等应剔到实处,刷素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10%的107胶),紧跟用1﹕3水泥砂浆分层补平;脚手眼应堵严,外露钢筋头、铅丝头等要剔除,窗台砖应补齐;内隔墙与楼板、梁底等交接处应用斜砖砌严。2.2.4管道穿越墙洞、楼板洞应及时安放套管,并用1﹕3水泥砂浆或豆石混凝土填嵌密实;电线管、消火栓箱、配电箱安装完毕,并将背后露明部分钉子铅丝网;接线盒用纸堵严。2.2.5壁柜门框及其木制配件安装完毕;窗帘钩、通风蓖子、吊柜及其它预埋铁件位置和标高准确无误,并刷好防腐、防锈涂料。2.2.6砖墙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2.2.7根据室内高度和抹灰现场的具体情况,提前准备好抹灰高凳或脚手架,架子应离开墙面及墙角200~250mm,以利操作。2.2.8室内大面积施工前应制定施工方案,先做样板间,经鉴定合格后再大面积施工。2.2.9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前进行室内抹灰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墙面浇水→吊垂直抹灰饼→抹水泥踢脚或墙裙→做护角→ 抹水泥窗台→墙面充筋→抹砂子灰→抹罩面灰 3.2墙面浇水:抹灰前一天,应用胶皮管自上而下的浇水湿润。 3.3一般抹灰按质量要求分为普通、中级和高级三级,室内砖墙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得大于下列规定:普通抹灰——18mm中级抹灰——20mm高级抹灰——25mm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抹灰质量等级,按基层表面平整垂直情况,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经检查后确定抹灰厚度,但最少不应小于7mm。墙面凹度较大时要分层衬平(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每层厚度宜为7~9mm),操作时先抹上灰饼再抹丰灰饼;抹灰饼时要根据室内抹灰的要求(分清抹踢脚板还是水泥墙裙),以确定下灰饼的正确位置,用靠尺板找好垂直与平整。灰饼宜用1﹕3水泥砂浆抹成5cm见方形状。3.4抹水泥踢脚板(或水泥墙裙):用清水将墙面涸透,尘土、污物冲洗干净,根据已抹好的灰饼充筋(此筋应冲得宽一些,8~10cm为宜,因此筋即为抹踢脚或墙裙的依据,同时也是抹石灰砂浆墙面的依据),填档子,抹底灰一般采用1~3水泥砂浆,抹好后用大杠刮平。木抹子搓毛,常温第二天便可抹面层砂浆。面层灰用1~2.5水泥砂浆压光。墙裙及踢脚抹好后,一般应凸出石灰墙面5~7mm,但也有的做法与石灰墙面一平或凹进石灰墙面的,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水泥砂浆墙裙同此作法)。3.5做水泥护角:室内墙面的阳角、柱面的阳角和门窗洞口的阳角,应用1~3水泥砂浆打底与所抹灰饼找平,待砂浆稍干后,再用107胶素水泥膏抹成小圆角;或用1﹕2水泥细砂浆做明护角(比底灰高2mm,应与石灰罩面齐平),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小于5cm。门窗口护角做完后,应及时用清水刷洗门窗框上的水泥浆。3.6抹水泥窗台板:先将窗台基层清理干净,松动的砖要重新砌筑好。砖缝划深,用水浇透,然后用1﹕2﹕3豆石混凝土铺实,厚度大于2.5cm。次日,刷掺水重10%107胶素水泥浆一道,紧跟抹1﹕2.5水泥砂浆面层,待面层颜色开始变白时,浇水养护2~3d。窗台板下口抹灰要平直,不得有毛刺。3.7墙面冲筋:用与抹灰层相同砂浆冲筋,冲筋的根数应根据房间的宽度或高度决定,一般筋宽为5cm,可充横筋也可充立筋,根据施工操作习惯而定。3.8抹底灰:一般情况下充完筋2h左右就可以抹底灰,抹灰时先薄薄地刮一层,接着分层装档、找平,再用大杠垂直、水平刮找一遍,用木抹子槎毛。然后全面检查底子灰是否平整,阴阳角是否方正,管道处灰是否挤齐,墙与顶交接是否光滑平整,并用托线板检查墙面的垂直与平整情况。散热器后边的墙面抹灰,应在散热器安装前进行,抹灰面接槎应平顺。抹灰后应及时将散落的砂浆清理干净。3.9修抹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当底灰抹平后,应即设专人把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周边5cm的石灰砂浆刮掉,改抹1﹕1﹕4水泥混合砂浆,把洞、箱、槽、盒周边抹光滑、平整。3.10抹罩面灰:当底灰六、七成干时,即可开始抹罩面灰(如底灰过干应浇水湿润)。罩面灰应二遍成活,厚度约2mm,最好两人同时操作,一人先薄薄刮一遍,另一人随即抹平。按先上后下顺序进行,再赶光压实,然后用铁抹子压一遍,最后用塑料抹子压光,随后用毛刷蘸水将罩面灰污染处清刷干净。3.11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3.11.1冬期施工,室内砖墙抹石灰砂浆应采取保温措施,拌合砂浆所用的材料不得受冻。涂抹时,砂浆的温度不宜低于5℃。3.11.2室内抹石灰砂浆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故需提前做好室内的采暖保温和防寒工作。3.11.3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应待其解冻后,而室内温度保持在+5℃以上,方可进行室内抹灰。不得在负温度和冻结的墙上抹石灰砂浆。3.11.4冬期施工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排除湿气,应设专人负责定时开关门窗和测温,抹灰层不得受冻。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材料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材料标准的规定;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表面:普通抹灰: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中级抹灰: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线角顺直清晰。高级抹灰:表面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4.2.2孔洞、槽、盒、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尺寸正确,边缘整齐、光滑;管道后面平整。4.2.3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塞密实,表面平整。护角高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表面光滑平顺。4.2.4分格条(缝)宽度:深度均匀,条(缝)平整光滑,楞角整齐,横平竖直、通顺。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1。石灰砂浆抹面允许偏差表9-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普通中级高级 1立面垂直 53用2m托线板检查2表面平整542用2m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3阴阳角垂直 42用2m托线板检查4阴阳角方正 42用20c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分格条(缝)平直 3 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注:1.中级抹灰本表第四项阴角方正可不检查。2.顶棚抹灰本表第二项表面平整可不检查,但应平顺。 5成品保护5.1抹灰前必须事先把门窗框与墙连接处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嵌塞密实(铝合金门窗框应留出一定间隙填塞嵌缝材料,其嵌缝材料由设计确定);门口钉设铁皮或木板保护。5.2要及时清扫干净残留在门窗框上的砂浆。铝合金门窗框必须有保护膜,并保持到快要竣工需清擦玻璃时为止。5.3推小车或搬运东西时,要注意不要损坏口角和墙面。抹灰用的大杠和铁锹把不要靠在墙上。严禁蹬踩窗台,防止损坏其棱角。5.4拆除脚手架要轻拆轻放,拆除后材料码放整齐,不要撞坏门窗、墙角和口角。5.5要保护好墙上的预埋件、窗帘钩、通风蓖子等。墙上的电线槽、盒、水暖设备预留洞等不要随意抹死。5.6抹灰层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挤压,以保证灰层有足够的强度。5.7要注意保护好楼地面面层,不得直接在楼地面上拌灰。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口抹灰空鼓裂缝:6.1.1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振动,将门窗框两边的灰震裂、震空。故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序,应设专人负责。6.1.2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应认真清理的提前浇水,使水渗入砖墙里面达8~10mm即可达到要求。6.1.3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产生裂缝,应分层衬平,每层厚度为7~9mm。6.1.4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应根据不同基层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配制所需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抹灰部位配合比的管理。6.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爆灰、开花:6.2.1抹完罩面灰后,压光跟得太紧,灰浆没有收水,故压光后多余的水气化后产生起泡现象。6.2.2底灰过分干燥,因此要浇透水。不然抹罩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灰吸收,故压光时容易出现漏压或压光困难;若浇的浮水过多,抹罩面灰后,水浮在灰层表面,压光后易出现抹纹。6.2.3使用磨细生石灰粉时,对欠火灰、过火灰颗粒及杂质没彻底过滤,灰粉熟化时间不够,灰膏中存有未熟化的颗粒,抹灰后遇水或潮湿空气就继续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层的爆裂,出现开花。6.3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抹灰前应认真挂线,做灰饼和冲筋,阴阳角处亦要冲筋、顺杠、找规矩。6.4踢脚板、水泥墙裙、窗台板等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上口毛刺和口角不方正:操作时应认真,按规范要求吊垂直,拉线找直、找方,对上口的处理,应待大面抹完后,及时返尺把上口抹平、压光,取走靠尺后用阳角抿子,将角撂成小圆。6.5暖气槽两侧、上下窗口墙角抹灰不通顺:应按规范要求吊直,上下窗口墙角应使用通长靠尺,上下层同时操作,一次做好不显接槎。6.6管道后抹灰不平、不光,管根空裂:应按规范安放过墙套管,管后抹灰应采用专用工具(长抹子或称大鸭嘴抹子、刮刀等)。6.7接顶、接地阴角处不顺直:抹灰时没有横竖刮杠,为保证阴角的顺直,必须用横杠检查底灰,是否平整,修整后方可罩面。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试验报告。7.2砂子的出厂合格证及含泥量试验。7.3生石灰粉或石灰的出厂证明。7.4使用胶结剂及外加剂的出厂合格证。7.5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抹水泥砂浆工艺标准 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外抹水泥砂浆。32        2        施工准备2.1主要材料和机具:2.1.1水泥:325号及其以上矿渣水泥或普通水泥,颜色一致,宜采用同一批号的产品。2.1.2砂:平均粒径0.35~0.5mm的中砂,砂颗粒要求坚硬洁净,不得含有粘土、草根、树叶、碱质及其它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砂在使用前应根据使用要求过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好备用。2.1.3石灰膏:应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淋制时使用的筛子其孔径不大于3mm×3mm,并应贮存在沉淀池中。熟化时间,常温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灰时,熟化时间不应少于30d,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应含有未熟化颗粒和其它杂质。2.1.4磨细生石灰粉:其细度过0.125mm的方孔筛,累计筛余量不大于13%。使用前用水泡透使其充分熟化,熟化时间不少于3d。浸泡方法:应提前备好一个大容器,均匀地往容器中撒一层生石灰粉,浇一层水,然后再撒一层生石灰粉,再浇水,依此进行。直至达到容器体积的2/3,随后,将容器内放满水,将生石灰粉全部浸泡在水中,使之熟化。2.1.5磨细粉煤灰:细度过0.08mm的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粉煤灰可取代水泥来拌制砂浆,其最多掺量不大于水泥用量的25%,若在砂浆中取代白灰膏,最大掺料不宜大于50%。2.1.6其它掺合料:107胶、外加剂,其掺入量应通过试验决定。2.1.7主要机具:搅拌机、5mm及2mm孔径的筛子、大平锹,除抹灰工一般常用的工具外,还应备有软毛刷、钢丝刷、筷子笔、粉线包、喷壶、小水壶、水桶、分格条、笤帚、锤子、錾子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工程全部完成,并经有关部门验收,达到合格标准。2.2.2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的位置是否正确,与墙体连接是否牢固。连接处缝隙应用1﹕3水泥砂浆或1﹕1﹕6水泥混合砂浆分层嵌塞密实。若缝隙较大时,应在砂浆中掺少量麻刀嵌塞,使其塞缝严实。铝合金门窗缝隙处理按设计要求嵌填。2.2.3砖墙、混凝土墙、加气混凝土墙基体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2.2.4阳台栏杆、挂衣铁件、预埋铁件、管道等应提前安装好,结构施工时墙面上的预留孔洞应提前堵塞严实,将柱、过梁等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剔平,凹处提前刷净,用水洇透后,再用1﹕3水泥砂浆或1﹕1﹕6水泥混合砂浆分层补衬平。2.2.5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接缝处应提前处理好,并检查空腔是否畅通,勾好缝,进行淋水试验,无渗漏方可进行下道工序。2.2.6加气混凝土表面缺棱掉角需分层修补。做法是:先洇湿基体表面,刷掺水量10%的107胶水泥浆一道,紧跟抹1﹕1﹕6混合砂浆,每遍厚度应控制在7~9mm。2.2.7外墙抹水泥砂浆,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经鉴定合格,并确定施工方法后,再组织施工。2.2.8施工时使用的外架子应提前准备好,横竖杆要离开墙面及墙角200~250mm,以利操作。为减少抹灰接槎保证抹灰面的平整,外架子应铺设三步板,以满足施工要求。为保证外墙抹水泥的颜色一致,严禁采用单排外架子。严禁在墙面上预留临时孔洞。2.2.9抹灰前应检查基体表面的平整,以决定其抹灰厚度。抹灰前应在大角的两面、阳台、窗台、旋脸两侧弹出抹灰层的控制线,以作为打底的依据。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门窗框四周堵缝(或外墙板竖横缝处理)→墙面清理→浇水润湿墙面 →吊垂直、套方、抹灰饼、充筋→弹灰层控制线→基层处理→ 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抹罩面灰→起条、勾缝→养护 3.2基层为混凝土外墙板3.2.1基层处理: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应对其表面进行“毛化”处理,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有将其光滑的表面用尖钻剔毛,剔去光面,使其表面粗糙不平,用水湿润基层。另一种方法是将光滑的表面清扫干净,用10%火碱水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油污后,将碱液冲洗干净后晾干,采用机械喷涂或用笤帚甩上一层1﹕1稀粥状水泥细砂浆(内掺20%107胶水拌制),使其凝固在光滑的基层表面,用手掰不动为好。3.2.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分别在门窗口角、垛、墙面等处吊垂直,套方抹灰饼,并按灰饼充筋后,在墙面上弹出抹灰灰层控制线。3.2.3抹底层砂浆:刷掺水量10%的107胶水泥浆一道,(水灰比为0.4~0.5)紧跟抹1﹕3水泥砂浆,每遍厚度为5~7mm,应分层与所充筋抹平,并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毛。 3.2.4抹面层砂浆:底层砂浆抹好后,第二天即可抹面层砂浆,首先将墙面洇湿,按图纸尺寸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滴水槽,抹面层砂浆。面层砂浆配合比为1﹕2.5水泥砂浆或1﹕0.5﹕3.5水泥混合砂浆,厚度为5~8mm。先用水湿润,抹时先薄薄地刮一层素水泥膏,使其与底灰粘牢,紧跟着抹罩面灰与分格条抹平,并用杠横竖刮平,木抹子搓毛,铁抹子溜光、压实。待其表面无明水时,用软毛刷蘸水垂直于地面的同一方向,轻刷一遍,以保证面层灰的颜色一致,避免和减少收缩裂缝。随后,将分格条起出,待灰层干后,用素水泥膏将缝子勾好。对于难起的分格条,则不应硬起,防止棱角损坏,应待灰层干透后补起。并补勾缝。抹灰的施工程序:从上往下打底,底层砂浆抹完后,将架子升上去,再从上往下抹面层砂浆。应注意在抹面层灰以前,应先检查底层砂浆有无空、裂现象,如有空裂,应剔凿返修后再抹面层灰;另外应注意底层砂浆上的尘土、污垢等应先清净,浇水湿润后,方可进行面层抹灰。3.2.5滴水线(槽):在檐口、窗台、窗楣、雨篷、阳台、压顶和突出墙面等部位,上面应做出流水坡度,下面应做滴水线(槽)。流水坡度及滴水线(槽)距外表面不应小于40mm,滴水线(又称鹰嘴)应保证其坡向正确。3.2.6养护: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喷水养护。3.3基层为加气混凝土板:3.3.1基层处理:用笤帚将板面上的粉尘扫净,浇水,将板洇透,使水浸入加气板达10mm为宜。对缺棱掉角的板,或板的接缝处高差较大时,可用1﹕1﹕6水泥混合砂浆掺20%107胶水拌合均匀,分层衬平,每遍厚度5~7mm,待灰层凝固后,用水湿润,用上述同配合比的细砂浆(砂子应用纱绷筛去筛),用机械喷或用笤帚甩在加气混凝土表面,第二天浇水养护,直至砂浆疙瘩凝固,用手掰不动为止。3.3.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同前。3.3.3抹底层砂浆:先刷掺水量10%的107胶水泥浆一道(水泥比0.4~0.5),随刷随抹水泥混合砂浆,配合比1﹕1﹕6,分遍抹平,大杠刮平,木抹子搓毛,终凝后开始养护。若砂浆中掺入粉煤灰,则上述配合比可以改为1﹕0.5﹕0.5﹕6,即水泥﹕石灰﹕粉煤灰﹕砂。3.3.4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滴水槽、抹面层砂浆:首先应按图纸上的要求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注意粘竖条时应粘在所弹立线的同一侧,防止左右乱粘。条粘好后,当底灰五、六成干时,即可抹面层砂浆。先刷掺水重10%的107胶水泥素浆一道,紧跟着抹面。面层砂浆的配合比为1﹕1﹕5的水泥混合砂浆或为1﹕0.5﹕0.5﹕5水泥、粉煤灰混合砂浆,一般厚度5mm左右,分两次与分格条抹平,再用杠横竖刮平,木抹子搓毛,铁抹子压实、压光,待表面无明水后,再刷子蘸水按垂直于地面方向轻刷一遍,使其面层颜色一致。做完面层后应喷水养护。3.3.5滴水线(槽):做法及养护要求同前。3.4基层为砖墙:3.4.1基层处理:将墙面上残存的砂浆、污垢、灰尘等清理干净,用水浇墙,将砖缝中的尘土冲掉,将墙面润湿。3.4.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抹灰饼:同前。3.4.3充筋,抹底层砂浆:常温时可采用水泥混合砂浆,配合比为1﹕0.5﹕4,冬期施工,底灰的配合比为1﹕3水泥砂浆,应分层与所冲筋抹平,大杠横竖刮平,木抹子搓毛,终凝后浇水养护。3.4.4弹线按图纸上的尺寸分块,粘分格条后抹面层砂浆。操作方法同前。面层砂浆的配合比,常温时可采用1﹕0.5﹕3.5水泥混合砂浆,冬期施工应采用1﹕2.5水泥砂浆。3.4.5滴水线(槽)施工方法及灰层养护方法同前。3.5冬、雨期施工:一般只在初冬期间施工,严冬阶段不宜施工。3.5.1冬期拌灰砂浆应采用热水拌合,运输时采取保温措施,涂抹时砂浆温度不宜低于5℃。3.5.2砂浆抹灰层硬化初期不得受冻。3.5.3大气温度低于5℃时,室外抹灰砂浆中可掺入能降低结温度的食盐及氯化钙等,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做油漆墙面的抹灰砂浆不得掺有食盐和氯化钙。3.5.4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室外抹灰应待其完全解冻后再抹,不得用热水冲刷冻结的墙面,或用热水消除墙面的冰霜。3.5.5冬期施工为防止灰层早期受冻,保证操作,砂浆内不可掺入石灰膏,为保证灰浆的和易性,可掺入同体积的粉煤灰代替。比如1﹕1﹕6的水泥混合砂浆可改为水泥粉煤灰砂浆,配合比仍为1﹕1﹕6。3.5.6雨期抹灰工程应采取防雨措施,防止抹灰层终凝前受雨淋而损坏。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所用材料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风裂除外)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中级抹灰: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线角顺直、清晰(毛面纹路均匀一致)。高级抹灰:表面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 4.2.2护角应符合装饰工程施工规范2.1.9和2.1.10条的规定,表面光滑、平顺,门窗框与墙体缝隙填塞密实,表面平整。4.2.3孔洞、槽、盒尺寸正确、方正、整齐、光滑,管道后面抹灰平整。4.2.4分格条(缝)宽度、深度均匀一致,条(缝)平整光滑,棱角整齐,横平竖直、通顺。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2。外墙面一般抹面允许偏差表9-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中级高级1立面垂直53用2m托线板检查2表面平整42用2m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3阴阳角垂直42用2m托线板检查4阴阳角方正42用20c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分格条(缝)平直3 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注:1.中级抹灰本表第四项阴角方正可不检查。2.立面总高度垂直允许偏差:单层:每层框架或每层大模为H/1000,且不大于20mm,高层框架,高层大模为H/1000,且不大于30mm,用经纬仪、吊线和尺量检查。3.砖混结构全高≤10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0mm,砖混结构全高>10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0mm。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门窗框上残存的砂浆应及时清理干净,铝合金门窗框装前应检查保护膜的完整,如采用水泥嵌缝时应用低碱性的水泥,缝塞好后应及时清理,并用洁净的棉丝将框擦净。5.2翻拆架子时要小心,防止损坏已抹好的水泥墙面,并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因工序穿插造成污染和损坏,特别对边角处应钉木板保护。5.3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爆晒、水冲、撞击和振动,以保证其灰层有足够的强度。5.4油工刷油时注意油桶不要从架子上碰下去,以防污染墙面,且不可蹬踩窗台,防止损坏棱角。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空鼓、开裂和烂根:由于抹灰前基层底部清理不干净或不彻底,抹灰前不浇水,每层灰抹得太厚,跟得太紧;对于预制混凝土,光滑表面不剔毛、也不甩毛,甚至混凝土表面的酥皮也不剔除就抹灰;加气混凝土表面没清扫,不浇水就抹灰。抹灰后不养护。为解决好空鼓、开裂的质量问题,应从三方面下手解决:第一施工前的基体清理和浇水;第二施工操作时分层分遍压实应认真,不马虎;第三施工后及时浇水养护,并注意操作地点的洁净,抹灰层一次抹到底,克服烂根。6.2滴水线(槽)不符合要求:不按规范规定留置滴水槽,窗台、碹脸下边应留滴水槽,在施工时应设分格条,起条后保持滴水槽有10mm×10mm的槽,严禁抹灰后用溜子划缝压条,或用钉子划沟。6.3分格条、滴水槽处起条后不整齐不美观:起条后应用素水泥浆勾缝,并将损坏的棱角及时修补好。6.4窗台吃口:同一层的窗台标高不一致,为保证外饰面抹灰线条的横平竖直需拉通线找规矩,故造成窗台吃口,影响使用。首先要求结构施工时标高要正确,考虑好抹灰层厚度,并应注意窗台上表面抹灰应伸入框内10mm,并应勾成小圆角,上口应找好流水坡度。6.5面层接槎不平、颜色不一致:槎子甩得不规矩,留槎不平,故接槎时难找平。注意接槎应避免在块中,应留置在分格条处,或不显眼的地方;外抹水泥一定要采用同品种、同批号进场的水泥,以保证抹灰层的颜色一致。施工前基层浇水要透,便于操作,避免压活困难将表面压黑,造成颜色不均。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试验报告。7.2砂、粉煤灰等产品的出厂证明。7.3磨细生石灰粉产品的出厂证明。7.4107胶、外加剂等产品的出厂合格证及产品使用说明。7.5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建筑木门窗和木料表面的普通、中级施涂溶剂型混色涂料工程。 施工准备:2.l材料要求:2.1.1涂料:光油、清油、铅油、调合漆(磁性调合漆、油性调合漆)、漆片等。2.1.2填充料:石膏、大白、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纤维素等。2.1.3稀释剂:汽油、煤油、醇酸稀料、松香水、酒精等。2.1.4催干剂:钴催干剂等液体料。 2.2主要机具:2.2.1油刷、开刀、牛角板、油画笔、掏子(掏刷门窗扇上下口不易涂刷部位的工具)、铜丝箩、砂纸、砂布、腻子板、钢皮刮板、橡皮刮板、小油桶、油勺、半截大桶、水桶、钢丝钳子、小锤子、钢丝刷、高凳和脚手板、安全带等。2.3作业条件:2.3.1施工环境应通风良好,湿作业已完并具备一定的强度,环境比较干燥。2.3.2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2.3.3施工前应对木门窗等木材外形进行检查,有变形不合格者,应拆换。木材制品含水率不大于12%。2.3.4操作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并对遗留问题进行妥善处理。2.3.5刷末道油漆前,必须将玻璃全部安装好。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刷底子油(操清油→抹腻子→磨砂纸)→ 刷第一遍油漆(刷铅油→抹腻子→磨砂纸→装玻璃)→刷第二遍油漆(刷铅油→擦玻璃、磨砂纸) →刷最后一遍油漆 以上是木门窗和木料表面施涂溶剂型混色涂料中级做法的工艺流程。如果是普通级涂料工程,其做法与本工艺流程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除少刷一遍油漆外,只找补腻子,不满刮腻子。3.2基层处理:清扫、起钉子、除油污、刮灰土,刮时不要刮出木毛并防止刮坏抹灰面层;铲去脂囊,将脂迹刮净,流松香的节疤挖掉,较大的脂囊应用木纹相同的材料用胶镶嵌;磨砂纸,先磨线角后磨四口平面,顺水纹打磨,有小活翘皮用小刀撕掉,有重皮的地方用小钉子打牢固;点漆片,在水节疤和油迹处,用酒精漆片点刷。3.3刷底子油:3.3.1操清油一遍:清油用汽油、光油配制,略加一些红土子(避免漏刷不好区分),先从框上部左边开始顺木纹涂刷,框边涂油不得碰到墙面上,厚薄要均匀,框上部刚好后,再刷亮子。刷窗扇时,如两扇窗应先刷左扇后刷右扇;三扇窗应最后刷中间一扇。窗扇外面全部刷完后,用挺钩勾住不可关闭,然后再刷里面。刷门时先刷亮子再刷门框,门扇的背面刷完后用木楔将门扇固定,最后刷门扇的正面。全部刷完后,检查一下有无遗漏,并注意里外门窗油漆分色是否正确,并将小五金等处沾染的油漆擦净,此道工序亦可在框或扇安装前完成。3.3.2抹腻子:腻子的重量配合比为石膏粉∶熟桐油∶水=20∶7∶50。待操作的清油干透后。将钉孔、裂缝、节疤以及边棱残缺处,用石膏油腻子刮抹平整,腻子要横抹竖起,将腻子刮入钉孔或裂纹内。如接缝或裂纹较宽、孔洞较大时,可用开刀将腻子挤入缝洞内,使腻子嵌入后刮平、收净,表面上的腻子要刮光,无野腻子、残渣。上下冒头、榫头等处均应抹到。3.3.3磨砂纸:腻子干透后,用1号砂纸打磨,磨法与底层磨砂纸相同,注意不要磨穿油膜并保护好棱角,不留野腻子痕迹。磨完后应打扫干净,并用潮布将磨下粉末擦净。3.4刷第一遍油漆:3.4.1刷铅油:先将色铅油、光油、清油、汽油、煤油等(冬季可加入适量催干剂)混合在一起搅拌过箩,其重量配合比为铅油50%、光油10%、清油8%、汽油20%、煤油10%;可使用红、黄、蓝、白、黑铅油调配成各种所需颜色的铅油涂料,其稠度以达到盖底、不流淌、不显刷痕为准。厚薄要均匀。一樘门或窗刷完后,应上下左右观察检查一下,有无漏刷、流坠、裹楞及透底,最后将窗扇打开钩上挺钩;木门扇下口要用木楔固定。3.4.2抹腻子:待铅油平透后,对于底腻子收缩或残缺处,再用石膏腻子刮抹一次,要求与做法同前。3.4.3磨砂纸:等腻子干透后,用1号以下的砂纸打磨,要求与做法同前。磨好后用潮布将粉末擦净。3.4.4装玻璃:详见玻璃安装工艺标准。3.5刷第二遍油漆:3.5.1刷铅油:同前。3.5.2 擦玻璃、磨砂纸、用潮布将玻璃内外擦干净。注意不得损伤油灰表面和八字角。然后用l号砂纸或旧细砂纸轻磨一遍。方法同前,不要把底油磨穿,要保护好棱角。再用潮布将磨下的粉末擦净。使用新砂纸时,须将两张砂纸对磨,把粗大砂粒磨掉,防止磨砂纸时把油膜划破。3.6刷最后一遍油漆:刷油方法向前。但由于调合漆粘度较大,涂刷时要多刷多理,要注意刷油饱满,刷油动作要敏捷,不流不坠。光亮均匀、色泽一致。在玻璃油灰上刷油,应等油灰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刷完油漆后要立即仔细检查一遍,如发现有毛病应及时修整。最后用挺钩或木楔子将门窗固定好。3.7冬期施工:室内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油漆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油漆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漏刷。4.2基本项目,见表9-35。木料表面施涂溶剂型混色涂料的基本项目表9-35项次项目普通油漆中级油漆1透底、流坠、皱皮大面无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2光亮和光滑大面光亮、光滑光亮、光滑均匀一致3分色裹楞大面无。小面允许偏差2mm大面无。小面允许偏差1mm4装饰线、分色线平直偏差不大于2mm偏差不大于1mm5颜色、刷纹颜色均匀颜色一致。刷纹通顺6五金、玻璃等洁净洁净注:1.大面是指门窗关闭后的里外面。2.小面明显处是指门窗开启后,除大面外,视线所能见到的地方。3.涂刷无光漆不检查光亮。   成品保护:5.1刷油漆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油漆质量。5.2每遍油漆刷完后,都应将门窗用挺钩勾住或用木楔固定,防止扇框油漆粘结影响质量和美观,同时防止门窗扇玻璃损坏。5.3刷油后立即将滴在地面或窗台上的油漆擦干净,污染墙上及五金、玻璃上的油漆也要清擦干净。5.4油漆完成后应派专人负责看管,禁止摸碰。   应注意的 质量问题:6.1漏刷:一般多发生在门窗的上、下冒头和靠合页小面以及门窗框、压缝条的上、下端。其主要原因是内门扇安装油工与木工不配合,故往往造成下冒头未刷油漆就安装门扇厂,事后油工根本刷不了(除非把门扇合页卸厂来重刷),其次是纱扇纱门由于加工来料不配套,不能同步完工,甩项后装及把关不严等,往往有少刷一遍油漆的现象。其他漏刷问题主要是操作者不认真所致。6.2缺腻子、缺砂纸:一般多发生在合页槽、上下冒头、榫头和钉孔、裂缝、节疤以及边棱残缺处等。主要原因是操作者未认真按照规程和工艺标准去操作所致。6.3流坠、裹楞: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漆料太稀、漆膜太厚或环境温度高,油漆干性慢等原因,都易造成流坠;二是由于操作顺序和手法不当,尤其是门窗边棱分色处,如一旦油量大和操作不注意,就往往容易造成流坠、裹楞等。6.4刷纹明显:主要是油刷子小或抽刷未泡开,刷毛发硬所致。应用相应合适的刷子,并把油刷用稀料泡软后使用。6.5皱纹:主要是漆质不好,兑配不均匀,溶剂挥发快或气温高,加催干剂等原因造成。6.6五金污染:除了操作要细和及时将五金等污染处清擦干净外,应尽量把门锁、拉手和插销等后装(但可以事先把位置和门锁孔眼钻好),确保五金洁净美观。6.7倒光:木面吸油快慢不均或木面不平,室内潮湿或底漆未干透、稀释剂过量等原因,都可能产生局部漆面失去光泽的倒光现象。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油漆等材料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木窗帘盒、金属窗帘杆安装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及构配件:2.1.1木材制品一般采用红、白松及硬杂木干燥料,含水率不大于12%,并不得有裂缝、扭曲等现象;通常由木材加工厂生产成品或半成品,工程现场进行安装。2.1.2五金配件:根据设计选用五金配件,如窗帘轨、轨堵、轨卡、大角、小角、滚轮、木螺丝、机螺丝、铁件等。2.1.3金属窗帘杆:一般由设计指定图号,规格和构造形式等。通常用φ8~φ16的圆钢或用8~14号铅丝加端头元宝螺栓。2.2主要机具:2.2.1电动机具:手电钻、小电动台锯。2.2.2手用工具:大刨子、小刨子、槽刨、手木锯、螺丝刀。凿子、冲子,钢锯等。2.3作业条件:2.3.1安装窗帘盒、窗帘杆的房间,在结构施工时,应按施工图的要求预埋木砖或铁件,预制混凝土构件应设预埋件。2.3.2无吊顶采用明窗帘盒的房间,应安好门窗框,做好内抹灰冲筋。2.3.3有吊顶采用暗窗帘盒的房间,吊顶施工应与窗帘盒安装同时进行。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定位与划线→预埋件检查和处理→核查加工品→安装窗帘盒(杆) 3.2定位与划线:安装窗帘盒、窗帘杆,应按设计图要求的位置、标高进行中心定位,弹好找平线,找好窗口、挂镜线等构造关系。3.3预埋件检查和处理:划线后,检查固定窗帘盒(杆)的预埋固定件的位置、规格、预埋方式、牢固情况,是否能满足安装固定窗帘盒(杆)的要求,对于标高、平度、中心位置、出墙距离有误差的,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4核查加工品:核对已进场的加工品的品种、规格、组装构造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要求。3.5窗帘盒(杆)安装:3.5.1安装窗帘盒:先按平线确定标高,划好窗帘盒中线,安装时将窗帘盒中线对准窗口中线,盒的靠墙部位要贴严,固定方法按设计要求。3.5.2安装窗帘轨:窗帘轨有单轨、双轨或三轨道之分,当窗宽大于1200mm时,窗帘轨应断开,断开处煨弯错开,煨弯应成缓曲线,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明窗帘盒一般在盒上先安装轨道,如为重窗帘时,轨道应加机螺丝固定;暗窗帘盒应后安装轨道,重窗帘时,轨道小角应加密间距,木螺丝规格不小于30mm。轨道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3.5.3窗帘杆安装:校正连接固定件,将杆装上或将铁丝绷紧在固定件上。做到平、正同房间标高一致。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木窗帘盒制品的树种、材质等级、含水率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1.2木窗帘盒及窗帘轨安装必须牢固,无松动现象。4.1.3窗帘杆的选材必须按设计要求,支固件必须牢固。4.2基本项目:4.2.1 制作尺寸正确,表面平直光滑,棱角方正,线条顺直,不露钉帽,无戗槎、创痕、毛刺、锤印等缺陷。4.2.2安装位置正确,两端伸入尺寸一致,接缝严密,出墙尺寸一致,轨道及杆平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47。窗帘盒(杆)允许偏差表9-4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两端高低差2尺量检查2两端距窗洞长度3尺量检查3轨道间距离2尺量检查4轨道顺直2拉线检查5出墙尺寸5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5.1安装时不得踩踏暖气片及窗台板,严禁在窗台板上敲击、撞碰,以防损坏。5.2窗帘盒安装后及时刷一道底油漆,以防抹灰、喷浆等湿作业时受潮变形或污染。5.3窗帘杆或铅丝防止刻痕,加工品应妥善保管,防止存放不当、受潮等造成变形。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窗帘盒安装不平、不正:主要是找位、划尺寸线不认真;预埋件安装不准,调整处理不当。安装前做到划线准确,安装量尺务必使标高一致,中心线准确。6.2窗帘盒两端伸出的长度不一致:主要是窗口中心与窗帘盒中心相对本准,操作不认真所致。安装时应核对尺寸,使两端伸出长度相同。6.3窗帘轨道脱落:多数由于盖板太薄或螺丝松动造成。棸愀前搴穸炔灰诵∮?15mm,薄于15mm的盖板,应用机螺丝固定窗帘轨。6.4窗帘盒迎面板扭曲:加工时木材干燥不好,入场后存放受潮,安装时应及时刷油漆一道。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的质量记录:7.1加工木材制品应有合格证、木材含水试验资料。7.2窗帘轨道及配件应有产品合格证。7.3工程验收应有安装质量验评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高级民用建筑及有特殊要求建筑的木护墙及木筒子板工程的安装。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木材的树种、材质等级、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及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2.1.2龙骨料一般用红、白松烘干料,含水率不大于12%,材质不得有腐朽、超断面1/3的节疤、壁裂、扭曲等疵病,并预先经防腐处理。2.1.3面板一般采用胶合板(切片板或旋片板),厚度不小于3mm(也可采用其它贴面板材),颜色、花纹要尽量相似。用原木材作面板时,含水率不大于12%,板材厚度不小于15mm;要求拼接的板面、板材厚度不少于20mm,且要求纹理顺直、颜色均匀、花纹近似,不得有节疤、裂缝、扭曲、变色等疵病。2.1.4辅料:2.1.4.1防潮卷材:油纸、油毡,也可用防潮涂料。2.1.4.2胶粘剂、防腐剂:乳胶、氟化钠(纯度应在75%以上,不含游离氟化氢和石油沥青)。2.1.4.3钉子:长度规格应是面板厚度的2~2.5倍;也可用射钉。2.2主要机具:2.2.1电动机具:小台锯、小台刨、手电钻、射枪。2.2.2手持工具:木刨子(大、中、小)、槽刨、木锯、细齿、刀锯、斧子、锤子、平铲、冲子、螺丝刀;方尺、割角尺、小钢尺、靠尺板、线坠、墨斗等。2.3作业条件:2.3.1安装木护墙、木筒子板处的结构面或基层面,应预埋好木砖或铁件。2.3.2 木护墙、木筒子板的骨架安装,应在安装好门窗口、窗台板以后进行,钉装面板应在室内抹灰及地面做完后进行。2.3.3木护墙、木筒子板龙骨应在安装前将铺面板面刨平,其余三面刷防腐剂。2.3.4施工机具设备在使用前安装好,接通电源,并进行试运转。2.3.5施工项目的工程量大且较复杂时,应绘制施工大样图,并应先做出样板,经检验合格,才能大面积进行作业。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找线定位→核查预埋件及洞口→铺涂防潮层→龙骨配制与安装→钉装面板 3.2找位与划线:木护墙、木筒子板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图要求,先找好标高、平面位置、竖向尺寸,进行弹线。3.3核查预埋件及洞口:弹线后检查预埋件、木砖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的要求,主要检查排列间距、尺寸、位置是否满足钉装龙骨的要求;量测门窗及其他洞口位置、尺寸是否方正垂直,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3.4铺、涂防潮层:设计有防潮要求的木护墙、木筒子板,在钉装龙骨时应压铺防潮卷材,或在钉装龙骨前进行涂刷防潮层的施工。3.5龙骨配制与安装:3.5.1木护墙龙骨:3.5.1.1局部木护墙龙骨:根据房间大小和高度,可预制成龙骨架,整体或分块安装。3.5.1.2全高木护墙龙骨:首先量好房间尺寸,根据房间四角和上下龙骨的位置,将四框龙骨找位,钉装平、直,然后按设计龙骨间距要求钉装横竖龙骨。木护墙龙骨间距,当设计元要求时,一般横龙骨间距为400mm,竖龙骨间距为500mm。如面板厚度在15mm以上时,横龙骨间距可扩大到450mm。木龙骨安装必须找方、找直,骨架与木砖间的空隙应垫以木垫,每块木垫至少用两个钉子钉牢,在装钉龙骨时预留出版面厚度。3.5.2木筒子板龙骨:根据洞口实际尺寸,按设计规定骨架料断面规格,可将一侧筒子板骨架分三片预制,洞顶一片、两侧各一片。每片一般为两根立杆,当筒子板宽度大于500mm,中间应适当增加立杆。横向龙骨间距不大于400mm;面板宽度为500mm时,横向龙骨间距不大于300mm。龙骨必须与固定件钉装牢固,表面应刨平,安装后必须平、正、直。防腐剂配制与涂刷方法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3.6钉装面板:3.6.1面板选色配纹:全部进场的面板材,使用前按同房间。临近部位的用量进行挑选,使安装后从观感上木纹、颜色近似一致。3.6.2裁板配制:按龙骨排尺,在板上划线裁板,原木材板面应刨净;胶合板、贴面板的板面严禁刨光,小面皆须刮直。面板长向对接配制时,必须考虑接头位于横龙骨处。原木材的面板背面应做卸力槽,一般卸力槽间距为100mm,槽宽10mm,槽深4~6mm,以防板面扭曲变形。3.6.3面板安装:3.6.3.1面板安装前,对龙骨位置、平直度、钉设牢固情况,防潮构造要求等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安装。3.6.3.2面板配好后进行试装,面板尺寸、接缝、接头处构造完全合适,木纹方向、颜色的观感尚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正式安装。3.6.3.3面板接头处应涂胶与龙骨钉牢,钉固面板的钉子规格应适宜,钉长约为面板厚度的2~2.5倍,钉距一般为100mm,钉帽应砸扁,并用尖冲子将针帽顺木纹方向冲入面板表面下l~2mm。3.6.3.4钉贴脸:贴脸料应进行挑选、花纹、颜色应与框料、面板近似。贴脸规格尺寸、宽窄、厚度应一致,接桂应顺平无错槎。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胶合板、贴脸板等材料的品种、材质等级、含水率和防腐措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4.1.2细木制品与基层或木砖镶钉必须牢固,无松动。4.2基本项目:4.2.1制作;尺寸正确,表面平直光滑,楞角方正,线条顺直,不露钉帽,无戗槎、刨痕、毛刺和锤 印。4.2.2安装:位置正确,割角整齐、交圈,接缝严密,平直通顺,与墙面紧贴,出墙尺寸一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50。木护墙板、筒子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50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上口平直3拉5m线尺量检查垂直2吊线坠尺量检查表面平整1.5用1m靠尺检查压缝条间距2尺量检查垂直2吊线坠尺量检查2筒子板表面平整1.5用1m靠尺检查上下宽窄差2尺量检查3贴脸板上下宽窄差2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5.1细木制品进场后,应贮存在室内仓库或料棚中,保持干燥、通风,并按制品的种类、规格搁罩在垫木上水平堆放。5.2配料应在操作台上进行,不得直接在没有保护措施的地面上操作。5.3操作时窗台板上应铺垫保护层,不得直接站在窗台板上操作。5.4木护墙板、筒子板、贴脸板安装后,应及时刷一道底漆,以防干裂或污染。5.5为保护细木成品,防止碰坏或污染,尤其出入口处应加保护措施,如装设保护条、护角板、塑料贴膜,并设专人看管等。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面层木纹错乱,色差过大:主要是轻视选料,影响观感;注意加工品的验收。应分类挑选匹配使用。6.2棱角不直,接缝接头不平:主要由于压条、贴脸料规格不一,面板安装进口不齐。龙骨面不平。细木操作从加工到安装,每一工序达到标准,保证整体的质量。6.3筒子板上下不方正:主要是抹灰冲筋不规矩,安装龙骨框架未调方正;应注意安装时调正、吊直、找顺,确保方正。6.4筒子板上下或左右不对称:主要是门窗框安装偏差所致,造成上下或左右宽窄不一致;安装找线时及时纠正。6.5割角不严,割角划线不认真,操作不精心:应认真用角尺划线割角,保证角度、长度准确。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的质量记录:7.1木护墙、筒子板用木材及制品应有等级和烘干试验资料。7.2胶合板、贴面板应有产品合格证。7.3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高级民用建筑的硬木门窗、筒子板等木料表面施涂丙烯酸清漆磨退高级涂料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涂料:光油、清油、醇酸清漆、丙烯酸清漆(一号、二号)、黑漆、漆片等。2.1.2填充料:石膏、大白、地板黄、红土于、黑烟子、立德粉、纤维素等。2.1.3稀释剂:二甲苯、汽油、煤油、醇酸稀料、酒精等。2.1.4抛光剂:上光蜡、砂蜡等。2.2主要机具:2.2.1开刀、刮腻子板、排笔、毛笔、腻子槽、半截大桶、油桶、小油桶、油勺、油提(200g、300g)、铜箩、纱箩(窗纱)、小笤帚、油刷、麻绳、棉丝、白布、牛角板、油画笔、指套、砂纸、砂布、钳子、小锤子、安全带、高凳、脚手板等。 2.3作业条件:2.3.1施工时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施工地点要通风良好。未安玻璃前,应有防风措施,否则遇刮大风天气不得进行施工。2.3.2顶板、墙面、地面等湿作业完成并具备一定强度,环境比较干燥和干净。2.3.3施工前先做样板,经有关质量部门签定验收合格后,再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2.3.4操作前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并对遗留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润油粉→满刮色腻子→磨砂纸→刷第一道醇酸清漆→ 点漆片修色→刷第二道醇酸清漆→刷第三道醇酸清漆→刷第四道醇酸清漆→ 刷第一道丙烯酸清漆→刷第二道丙烯酸清漆→打砂蜡→擦上光蜡 3.2基层处理;首先清除木料表面的尘土和油污。如木料表面沾污机油,可用汽油或稀料将油污擦洗干净。清除尘土、油污后磨砂纸,大面可用砂纸包5cm见方的短木垫着磨。要求磨平、磨光,并清扫干净。3.3润油粉:油粉是根据样板颜色用大白粉、红土子、黑漆、地板黄、清油、光油等配制而成。油粉调得不可太稀,以调成粥状为宜。润油粉刷擦均可,擦时用麻绳断成30~40cm左右长的麻头来回揉擦,包括边、角等都要擦润到并擦净。线角用牛角板刮净。3.4满刮色腻子:色腻子由石膏、光油、水和石性颜料调配而成。色腻子要刮到、收净,不应漏刮。3.5磨砂纸:待腻子干透后,用1号砂纸打磨平整,磨后用干布擦抹干净。再用同样的色腻子满刮第二道,要求和刮头道腻子相同。刮后用同样的色腻子将钉眼和缺棱掉角处补抹腻子,抹得饱满平整。干后磨砂纸,打磨平整,做到木纹清,不得磨破棱角,磨完后清扫,并用湿布擦净、晾干。3.6刷第一道醇酸清漆:涂刷时要横平竖直、薄厚均匀、不流石坠、刷纹通顺,不许漏刷,干后用1号砂纸打磨,并用湿布擦净、晾干。以后每道漆间隔时间一般夏季约6h,春、秋季约12h,冬季约为24h左右,有条件时时间稍长一点更好。3.7点漆片修色:漆片用酒精溶解后,加入适量的石性颜料配制而成。对已刷过头道漆的腻子疤、钉眼等处进行修色,漆片加颜料要根据当时颜色深浅灵活掌握,修好的颜色与原来的颜色要基本一致。3.8刷第二道醇酸清漆:先检查点漆片修色,如符合要求便可刷第二道清漆,待清漆子透后,用1号砂纸打磨,用湿布擦干净,再详细检查一次,如有漏抹的腻子和不平处,需要复抹色腻子,干后局部磨平,并用湿布擦净。3.9刷第三道醇酸清漆:待第二道醇酸清漆干后,用280号水砂纸打磨,磨好后擦净,其余操作方法同上。3.10刷第四道醇酸清漆:刷完第四道醇酸清漆后,要等4~6d后用280号~320号水砂纸进行打磨,磨光、磨平,磨后擦干净。3.11刷第一道丙烯酸清漆:丙烯酸清漆分甲乙两组,一号为甲组,二号为乙组,配合比为一号40%,二号60%(重量比),根据当时气候加适量稀释剂二甲苯。由于这种漆挥发较快,要用多少配制多少,最好按半天工作量计算。刷时要求动作快、刷纹通顺、厚薄均匀一致、不流不坠,不得漏刷,干后用320号水砂纸打磨,磨完后用湿布擦净。3.12刷第二道丙烯酸清漆:待第一道刷后4~6h,可刷第二道丙烯酸清漆,刷的方法和要求同第一道。刷后第二天用320号~380号水砂纸打磨,磨砂纸用力要均匀,从有光磨至无光直至‘断斑”,不得磨破棱角,磨后擦抹干净。3.13打砂蜡:首先将原砂蜡掺煤油调成粥状,用双层呢布头蘸砂蜡往返多次揉擦,力量要均匀,边角线都要揉擦,不可漏擦,棱角不要磨破,直到不见亮星为止。最后用干净棉丝蘸汽油将浮蜡擦净。3.14擦上光蜡:用干净白布将上光蜡包在里面,收口扎紧,用手揉擦,擦匀、擦净直至光亮为止。如果木料表面做清漆磨退而不做丙烯酸清漆磨退,其操作工艺同上述3.2至3.10,再加擦清漆面,即在第四道醇酸清漆刷完干透后,进行理擦醇酸清漆(醉酸清漆加10%~15%的醇酸稀料),用白布(最好是豆包布)包棉花蘸清漆理擦5~6遍,这样使棕眼更加平整。在常温下干燥3~4d后,用400号水砂纸磨去亮光的50%以上,俗称“断斑”。但要注意不得磨破末道漆面和线条、棱角等,磨后清理擦抹干净。接着按照上述操作工艺(3.13)打砂蜡、(3.14)擦上光蜡出亮即可成活。3.15冬期施工:室内油漆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不宜低于+10℃,且不得突然变化。应设专人负责测温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油漆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样品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漏刷、斑迹。4.2基本项目,见表9-38。木料表面施涂丙烯酸清漆磨退高级涂料工程基本项目表9-38项次项目质量要求(高级)1木纹棕眼刮平,木纹清晰2光亮和光滑光亮柔和、光滑无挡手感3裹楞、流坠、皱皮无4颜色、刷纹颜色一致,无刷纹5五金、玻璃等洁净   成品保护:5.1刷油前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油漆质量。5.2在涂刷每道油漆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刮大风天气和清理地面时不得涂刷。刷完每道油漆后,要把门窗扇用挺钩或木楔固定,避免粘坏油皮。5.3注意不得磕碰和弄脏门窗扇。掉在地面上的油迹要及时清擦干净。5.4油漆涂料完成后应派专人负责看管。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棱角腻子不平整:主要是腻子抹得不饱满,以及收缩引起。解决办法是重补腻子,直至达到平整为止,干后用砂纸打磨平整。6.2磨破棱角:主要是门窗棱角容易磨穿、磨破,磨水砂纸和打砂蜡时不要用力过猛。要轻磨轻打才能保持棱角完整。6.3流坠:主要是涂刷不均,涂层过厚,刷时沾油过多,施涂不匀或温度过低等造成。解决措施是发现流坠处,应及时用水砂纸磨平。6.4五金污染:除了操作要细和及时将小五金等污染处清擦干净外,应尽量后装门锁、拉手和插销等(但可以事先把位置和门锁孔眼钻好),确保五金洁净美观。6.5门窗扇施涂涂料时,上冒头顶面和下冒头底面不得漏涂。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油漆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高级民用建筑的木门窗、筒子板等木料表而施涂混色磁漆磨退高级涂料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涂料:光油、清油、醇酸磁漆、漆片等。2.1.2填充料:石膏扮、大白、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栗色料、纤维素等。2.1.3稀释剂;汽油、煤油、醇酸稀料、酒精等。2.1.4抛光剂:上光蜡、砂蜡等。2.1.5催干剂:钴催干剂等液料。2.2主要机具:2.2.1开刀、腻子槽、油桶、小油桶、小笤帚、铁钳子、刮腻子板(钢刀和橡皮刀)、圆木棍、铜丝箩、纱箩、油刷、排笔、油画笔、棉丝、擦布、指套、砂纸、砂布、小锤子、安全带、高凳、脚手板等。2.3作业条件:2.3.1施工时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施工地点要通风良好。未安玻璃前,应有防风措施,否则遇刮大风天气不得进行施工。2.3.2顶板、墙面、地面等湿作业完并具备一定强度,环境比较干燥和干净。 2.3.3施工前先做样板,经有关质量部门鉴定验收合格后,再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2.3.4操作前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并对遗留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操底油(满刮石膏腻子、满刮第二道腻子)→刷第一道醇酸磁漆→ 刷第二道醇酸磁漆→玻璃安装→刷第三道醇酸磁漆→刷第四道醇酸磁漆→ 打砂蜡→擦上光蜡 3.2基层处理:首先用开刀或碎玻璃片将木料表面的油污、灰浆等清理干净,然后磨一遍砂纸,要磨光、磨平,木毛茬要磨掉,阴阳角胶迹要清除,阳角要倒棱、磨圆,上下一致。3.3操底油:底油由光油、清油、汽油拌合而成,要涂刷均匀,不可漏刷。节疤处及小孔抹石膏腻子,拌合腻子时可加入适量醇酸磁漆。干燥后磨砂纸,将野腻子磨掉,清扫并用湿布擦净。满刮石膏腻子(调制腻子时要加适量醇酸磁漆,腻子要调得稍稀些),用刮腻子板满刮一遍,要刮光、刮平。干燥后磨砂纸,将野腻子磨掉,清扫并用湿布擦净。满刮第二道腻子,大面用钢片刮板刮,要平整光滑。小面处用开刀刮,阴角要直。腻子干透后,用零号砂纸磨平、磨光,清扫并用湿布擦净。3.4刷第一道醇酸磁漆:头道漆可加入适量醇酸稀料调得稍稀,要注意横平竖直涂刷,不得漏刷和流坠,待漆干透后进行磨砂纸,清扫并用湿布擦净。如发现有不平之处,要及时复抹腻子,干燥后局部磨平、磨光,清扫并用湿布擦净。刷每道漆间隔时间,应根据当时气温而定,一般夏季约6h,春、秋季约12h,冬季约为24h左右。3.5刷第二道醇酸磁漆:刷这一道不加稀料,注意不得漏刷和流坠。干透后磨木砂纸,如表面痱子疙瘩多,可用280号水砂纸磨。如局部有不光、不平处,应及时复铺腻子,待腻子干透后,磨砂纸,清扫并用湿布擦净。刷完第二道漆后,便可进行玻璃安装工作。3.6刷第三道醇酸磁漆:刷法与要求同第二道,这一道可用320号水砂纸打磨,但要注意不得磨破棱角,要达到平和光,磨好以后应清扫并用湿布擦净。3.7刷第四道醇酸磁漆、刷漆的方法与要求同上。刷完7d后应用320号~400号水砂纸打磨,磨时用力要均匀,应将刷纹基本磨平,并注意棱角不得磨破,磨好后清扫并用湿布擦净待干。3.8打砂蜡:先将原砂蜡加入煤油化成粥状,然后用棉丝蘸上砂蜡涂布满一个门面或窗面,用手按棉丝来回揉擦往返多次,揉擦时用力要均匀,擦至出现暗光,大小面上下一致为准(不得磨破棱角),最后用棉丝蘸汽油将浮蜡擦洗干净。3.9擦上光蜡:用干净棉丝蘸上光蜡薄薄的抹一层,注意要擦匀擦净,达到光泽饱满为止。3.10冬期施工:室内油漆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宜不低于+10℃,且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温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油漆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和选定样品的要求以及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漏刷、斑迹。4.2基本项目,见表9-37。     木料表面施涂混色磁漆磨退高级涂料工程基本项目表9-37项次项目质量要求(高级)1光亮和光滑光亮柔和、光滑无挡手感2裹楞、流坠、皱皮无 3颜色、刷纹颜色一致,无刷纹4五金、玻璃等洁净      成品保护 :5.1每遍油漆前,都应将地面、窗台清扫干净,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油漆质量。5.2每遍油漆后,都应将门窗用梃钩勾住或用木楔固定,防止扇框油漆粘结、影响质量和美观,同时防止门窗扇玻璃损坏。5.3刷油后应立即将滴在地面或窗台上和污染墙及五金上的油漆清擦干净。5.4油漆完成后,应派专人负责而管,禁止摸碰,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漏刷:一般多发生在门窗的上、下冒头和靠合页小面以及门窗框、压缝条的上、下端部和衣柜门框的内侧等,其主要原因是内门扇安装时油工与木工不配合。故往往下冒头未刷油漆就把门扇安装了,事后油工根本刷不了(除非把门扇合页卸下来重刷重装);加上把关不严、管理不到位等,往往个少刷一遍油漆的现象。其他漏刷问题主要是操作者不认真所致。6.2缺腻子、缺砂纸:一般多发生在合页槽、上中下冒头、榫头和钉孔、裂缝、节疤以及边棱残缺处等。本要原因是操作未认真按照工艺规程去操作所致。例如:6.2.1棱角腻子不平整:主要原因是腻子抹得不饱满(由于腻子收缩引起不平)。解决办法是复补几次腻子,干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6.2.2阳角局部磨破:主要原因是磨水砂纸时用力不均匀或漏磨所致。6.3流坠、裹楞:油漆流坠、裹楞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漆料太稀,漆膜太厚或环境温度高,油漆干性慢等原因,都易造成流坠、裹楞;二是由于操作顺序和手法不当,尤其是门窗边棱分色处,如一旦油量大和操作不注意,就往往容易造成流坠、裹楞。6.4刷纹明显:主要是油刷子小或油刷未泡开刷毛发硬所致。应用相应合适的刷子,并事先把油刷用稀料泡软后使用。6.5粗糙:主要原因是基层不干净,油漆内有杂质或在尘土飞扬时施工,造成油漆表面常发生粗糙现象。应注意用湿布擦净,油漆要过箩,严禁刷油时清理或刮大风时刷油。6.6皱纹:主要是漆质不好、兑配不均匀、溶剂挥发快或催干剂过多等原因造成。6.7出现亮点;主要原因是打蜡时没有柔到所致。6.8五金污染;除了操作要细和及时将小五金等污染处清擦干净外,应尽量把门锁、拉手和插销等后装(但可以事先把位置和门锁孔眼钻好),确保五金洁净美观。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油漆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建筑木门窗和木料表面的中级清漆涂料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涂料:光油、清油。脂胶清淡、酚醛清漆、铅油、调合漆、漆片等。2.1.2填充料:石膏、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大白粉等。2.1.3稀释剂;汽油、煤油、醇酸稀料、松香水、酒精等。2.1.4催干剂:“液体钴干剂”等。2.2主要机具;2.2.1油刷、开刀、牛角板、油画笔、掏子、毛笔、砂纸、破布、擦布、腻子板、钢皮刮板、橡皮刮板、小油桶、半截大桶、水桶、油勺、棉丝、麻丝、竹签、小色碟、铜丝多、高凳、脚手板、安全带、钢丝钳子、小锤子和小笤帚等。 2.3作业条件:2.3.1施工温度直保持均衡,不得突然有较大的变化,且通风良好、湿作业已完并具备一定的强度,环境比较干燥。一般油漆工程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2.3.2在室外或室内高于3.6m处作业时,应事先搭设好脚手架,并以不妨碍操作为准。2.3.3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2.3.4操作前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并对遗留问题进行妥善处理。2.3.5木基层表面含水率一般不大于12%。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润色油粉→满刮油腻子→刷油色→ 刷第一遍清漆(刷清漆→修补腻子→修色→磨砂纸)→安装玻璃→刷第二遍清漆→ 刷第三遍清漆 3.2基层处理:首先将木门窗和木料表面基层面上的灰尘、油污、斑点、胶迹等用刮刀或碎玻璃片刮除干净。注意不要刮出毛刺,也不要刮破抹灰墙面。然后用1号以上砂纸顺木纹打磨,先磨线角,后磨四口平面,直到光滑为止。木门窗基层有小块活翘皮时,可用小刀撕掉。重皮的地方应用小钉子钉牢固,如重皮较大或有烤糊印疤,应由木工修补。3.3润色油粉:用大白粉24,松香水16,熟桐油2(重量比)等混合搅拌成色油粉(颜色同样板颜色),盛在小油桶内。用棉丝蘸油粉反复涂于木料表面,擦过木料鬃眼内,而后用麻布或木丝擦净,线角应用竹片除去余粉。注意墙面及五金上不得沾染油粉。待油粉干后,用1号砂纸轻轻顺木纹打磨,先磨线角、裁口,后磨四口平面,直到光滑为止。注意保护棱角,不要将鬃眼内油粉磨掉。磨光后用潮布将磨下的粉末、灰尘擦净。3.4满刮油腻子:抹腻子的重量配合比为石膏粉20,熟桐油7,水50(重量比),并加颜料调成油色腻子(颜色浅于样板1~2色)。要注意腻子油性不可过大或过小,如油性大,刷时不易浸入木质内,如油性小,则易钻入木质内,这样刷的油色不易均匀,颜色小能一致。用开刀或牛角板将腻子刮入钉孔、裂纹、鬃眼内。刮抹时要横抹竖起,如遇接缝或节疤较大时,应用开刀、牛角板将腻子挤入缝内,然后抹平。腻子一定要刮光,不留野腻子。待腻子干透后,用1号砂纸轻轻顺木纹打磨,先磨线角、裁口,后磨四口平面,注意保护棱角,来回打磨至光滑为止。磨完后用潮布将磨下的粉末擦净。3.5刷油色:先将铅油(或调合漆)、汽油、光油、清油等混合在一起过箩(颜色同样板颜色),然后倒在小油桶内,使用时经常搅拌,以免沉淀造成颜色不一致。刷油色时,应从外至内,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进行,顺着木纹涂刷。刷门窗框时不得污染墙面,刷到接头处要轻飘,达到颜色一致。因油色干燥较快,所以刷油色时动作应敏捷,要求无缕无节,横平竖直,刷油时刷子要轻飘,避免出刷绺。刷木窗时,刷好框子上部后再刷亮子;亮子全部刷完后,将梃钩勾住,再刷窗扇;如为双扇窗,应先刷左扇后刷右扇;三扇窗最后刷中间扇;纱窗扇先刷外面后刷里面。刷木门时,先刷亮子后刷门框、门扇背面,刷完后用木楔将门扇固定,最后刷门扇正面;全部刷好后,检查是否有漏刷,小五金上沾染的油色要及时擦净。油色涂刷后,要求木材色泽一致,而又不盖住木纹,所以每一个刷面一定要一次刷好,不留接头,两个刷面交接棱口不要互相沾油,沾油后要及时擦掉,达到颜色一致。3.6刷第一遍清漆:3.6.1刷清漆:刷法与刷油色相同,但刷第一遍用的清漆应略加一些稀料便于快干。因清漆粘性较大,最好使用已用出刷口的旧刷子,刷时要注意不流、不坠,涂刷均匀。待清漆完全干透后,用1号或旧砂纸彻底打磨一遍,将头遍清漆面上的光亮基本打磨掉,再用潮布将粉尘擦净。3.6.2修补腻子:一般要求刷油色后不抹腻子,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油性略大的带色石膏腻子,修补残缺不全之处,操作时必须使用牛角板刮抹,不得损伤漆膜,腻子要收刮干净,光滑无腻子疤(有腻子疤必须点漆片处理)。3.6.3 修色:木料表面上的黑斑、节疤、腻子疤和材色不一致处,应用漆片、酒精加色调配(颜色同样板颜色),或用由浅到深清漆调合漆和稀释剂调配,进行修色;材色深的应修浅,浅的提深,将深浅色的木料拼成一色,并绘出木纹。3.6.4磨砂纸:使用细砂纸轻轻往返打磨,然后用潮布擦净粉末。3.7安装玻璃:详见玻璃安装工艺标准。3.8刷第二遍清漆:应使用原桶清漆不加稀释剂(冬季可略加催干剂),刷油操作同前,但刷油动作要敏捷,多刷多理,清漆涂刷得饱满一致,不流不坠,光亮均匀,刷完后再仔细检查一遍,有毛病要及时纠正。刷此遍清漆时,周围环境要整洁,宜暂时禁止通行,最后将木门窗用挺钩勾住或用木楔固定牢固。3.9刷第三遍清漆待第二遍清漆干透后,首先要进行磨光,然后过水布,最后刷第三遍清漆;刷法同前。3.10冬期施工:室内油漆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油漆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温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油漆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漏刷、斑迹。4.2基本项目,见表9-36。中级木门窗和木料表面施涂清漆基本项目表9-36项次项目质量要求(中级)1木纹棕眼刮平、木纹清楚2光亮和光滑光亮足、光滑3裹楞、流坠、皱皮大面及小面明显处无4颜色、刷纹颜色基本一致、无刷纹5五金、玻璃等洁净注:1.大面是指门窗关闭后的里外面。2.小面明显处是指门窗开启后除大面外,视线所能见到的地方。   成品保护:5.1每遍油漆前,都应将地面、窗台清扫干净,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油漆质量。5.2每遍油漆后,都应将门窗扇用挺钩勾住,防止门窗扇、框油漆粘结,破坏漆膜,造成修补及损伤扇活。5.3刷油后应将滴在地面或窗台上及污染在墙上的油点清刷干净。5.4油漆完成后,应派专人负责看管。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漏刷:漏刷一般多发生在门窗的上、不冒头和靠合页小面以及门窗框、压缝条的上、下端部和衣柜门框的内侧等,其主要原因是内门扇安装时油工与木工不配合,故往往下冒头未刷油漆就把门扇安装了,事后油工根本刷不了(除非把门扇合页卸下来重刷);加上习惯后装及把关不严、管理不到位等,往往有少刷一遍油漆的现象。其他漏刷问题主要是操作者不认真所致。6.2缺腻子、缺砂纸:缺腻子、缺砂纸一般多发生在合页槽、上中下冒头、榫头和钉孔、裂缝、节疤以及边棱残缺处等。主要原因是操作未认真按照工艺规程去操作所致。6.3流坠、裹楞:油漆流坠、裹楞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油漆料太稀,漆膜太厚或环境温度高,油漆干性慢等原因,都易造成流坠、裹楞;二是由于操作顺序和手法不当,尤其是门窗边棱分色处,如一旦油量大和操作不注意,就往往容易造成流坠、裹楞。6.4刷纹明显:主要是油刷子小或油刷未泡开刷毛发硬所致。应用相应合适的刷子,并把油刷用稀料泡软后使用。6.5粗糙:主要原因是基层不干净,油漆内有杂质或在尘土飞扬时施工,造成油漆表面常发生粗糙现象。应注意用湿布擦净,油漆要过箩,严禁刷油时清扫或刮大风时刷油。6.6皱纹:主要是漆质不好,兑配不均匀,溶剂挥发快或催干剂过多等原因造成。6.7五金污染:除了操作要细,宜将门锁、拉手、插销等五金后装(但可以事先把位置和门锁孔眼钻好),确保五金洁净美观。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油漆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墙面水刷石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墙面水刷石、水刷豆石的施工。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325号及其以上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颜色一致,应采用同批产品。2.1.2砂:中砂。使用前应过5mm孔径的筛子。2.1.3石渣:颗粒坚实,不得含有粘土及其他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石渣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中八厘为6mm,小八厘为4mm。使用前应用水洗净,按规格、颜色不同分堆晾干、堆放,苫布盖好待用。要求同品种石渣颜色一致,宜一次到货。2.1.4小豆石:粒径为5~8mm为宜,含泥量不大于1%,用前过二遍筛,用水冲净备用。2.1.5石灰膏:使用前一个月将生石灰过3mm筛子淋成石灰膏,用时灰膏内不应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及其他杂质。2.1.6生石灰粉:使用前一周用水将其焖透使其充分熟化,使用时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2.1.7其他材料:107胶、YJ302界面处理剂、粉煤灰等。2.1.8颜料:应用耐碱性和耐光性好的矿物质颜料。2.1.9主要机具:应备有手压泵2~3台(根据刷石量多少及施工人员数量决定)、木抹子、大杠、小杠、靠尺、方尺、钢板抹子、小压子、浆壶、大(小)水桶、软(硬)毛刷子、筷子笔、分格条等。抹灰工一般常用工具如小车、灰勺、小灰桶、铁板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工程已经验收合格。2.2.2按施工要求准备好双排外架子或吊篮、桥式架子。架子的立杆应离开墙面20cm以保证操作。墙上最好不留脚手眼,防止二次修补,造成墙面有花感。2.2.3外墙预留孔洞及预埋管等处理完毕。外墙空腔防水做完,并经淋水试验无渗漏,检验合格。门窗框安装固定好,并用1﹕3水泥砂浆将缝隙堵塞严实。2.2.4墙面清理干净,墙面上凸起的混凝土应剔平。凹处用1﹕3水泥砂浆分层补平。2.2.5水刷石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确定配合比和施工艺,责成专人统一配料,并把好配合比关。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门窗口四周堵缝(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空腔板缝的处理)→墙面清理→浇水湿润墙面(墙板空腔缝淋水试验)   →吊垂直、套方找规矩、抹灰饼、冲筋→ 分层抹底层砂浆→弹线→粘分格条、滴水条→抹石渣浆→ 反复揉压冲刷拍实→铁抹子压光、压实→用手压泵冲洗刷石→ 用浆壶自上而下冲洗→起分格条、滴水条→水泥膏勾缝 3.2基层为混凝土外墙:3.2.1基层处理: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板面酥皮剔净,用钢丝刷将粉尘刷掉,清水冲洗干净,浇水湿润;用10%火碱水将混凝土表面的油污及污垢刷净,并用清水冲洗晾干,喷或甩1﹕1掺用水量20%的107胶水泥细砂浆一道。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砂浆与混凝土板粘牢(用手掰砂浆不脱落),方可进行打底;或采用YJ3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对基层进行处理,其操作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在清洗干净的混凝土基体上,涂刷“处理剂”一道,随即紧跟着抹水泥砂浆,要求抹灰时处理剂不能干。第二种,刷完处理剂后撒一层粒径为2~3mm的砂子,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待其干硬后再进行打底。3.2.2 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若建筑物为多层,应用特制的大线坠从顶层往下吊垂直,并绷铁丝后,按铁丝的垂直要求在大角、门窗洞两侧等分层抹灰饼。若为高层时,应在大角、门窗洞口等垂直方向用经纬仪打垂直线,并按线分层抹灰饼找规矩,使横竖方向达到平整一致。3.2.3抹底层砂浆:按以上所抹的灰饼标高充筋,先刷一道掺用水量10%的107胶水泥浆,随即紧跟着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常温打底配合比可选用1﹕1﹕6(混合砂浆)或1﹕0.5﹕0.5﹕6(粉煤灰混合砂浆),打底灰及时用大杠横竖刮平,并用木抹子搓毛。终凝后浇水养护。3.2.4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滴水条:按图纸尺寸分格弹线、粘条,分格条上皮要做到平整,线条横平竖直交圈对口。并按规范规定的部位设置滴水条。3.2.5抹水泥石渣浆面层:刮一道内掺10%的107胶水泥浆,紧跟着抹1﹕0.5﹕3(水泥﹕石灰膏﹕小八厘)石渣浆,从下而上分两遍与分格条抹平,并及时用小杠检查其平整度(抹石渣层要高于分格条1mm),然后将石渣层压平、压实。3.2.6修整、喷刷:将已抹好的石渣面层拍平压实,将其内水泥浆挤出,用水刷蘸水浆水泥浆刷去,重新压实溜光,反复进行3~4遍,待面层开始初凝,指捺无痕,用水刷子刷不掉石粒为度。一人用刷子蘸水刷去水泥浆,一人紧跟着用手压泵的喷头由上往下喷水冲洗,喷头一般距墙面10~20cm,把表面水泥浆冲洗干净露面石渣后,最后用小水壶浇水将石渣表面冲净。待墙面水分控干后,起出分格条,并及时用水泥膏勾缝。3.2.7操作程序:门窗碹脸、窗台、阳台、雨罩等部位刷石应先做小面,后做大面,以保证大面的清洁美观。刷石阳角部位,喷头应从外往里喷洗,最后用小水壶浇水冲净。檐口、窗台碹脸、阳台、雨罩等底面应做滴水槽,上宽7mm,下宽10mm,深10mm,距外皮不少于30mm。大面积墙面刷石一天完不成,继续施工冲刷新活前,应将头天做的刷石用水淋透,以备喷刷时沾上水泥浆后便于清洗,防止污染墙面。岔子应留在分格缝上。3.3基层为砖墙:3.3.1基层处理:抹灰前将基层上的尘土、污垢清扫干净,堵脚手眼,浇水湿润。3.3.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从顶层开始用特制线坠,绷铁丝吊直,然后分层抹灰饼,在阴阳角、窗口两侧、柱、垛等处均应吊线找直,绷铁丝,抹好灰饼,并充筋。3.3.3抹底层砂浆:常温时采用1﹕0.5﹕4混合砂浆或1﹕0.3﹕0.2﹕4粉煤灰混合砂浆打底,抹灰时以充筋为准控制抹灰的厚度,应分层分遍装档,直至与筋抹平。要求抹头遍灰时用力抹,将砂浆挤入灰缝中使其粘结牢固,表面找平搓毛,终凝后浇水养护。3.3.4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滴水条:按图纸尺寸弹线分格,粘分格条,分格条要横平竖直交圈,滴水条应按规范和图纸要求部位粘贴,并应顺直。3.3.5抹水泥石渣浆:先刮一道掺用水量10%的107胶水泥素浆,随即抹1﹕0.5﹕3水泥石渣浆,抹时应由下至上一次抹到分格条的厚度,并用靠尺随抹随找平,凸凹处及时处理,找平后压实、压平、拍平至石渣大面朝上为止。3.3.6修整、喷刷:将已抹好的石渣面层拍平压实,将其内水泥浆挤出,用水刷蘸水将水泥浆刷去,重新压实溜光,反复进行3~4遍,待面层开始初凝,指捺无痕,用刷子刷不掉石渣为度,一人用刷子蘸水刷去水泥浆,一人紧跟着用水压泵喷头由上往下顺序喷水刷洗,喷头一般距墙10~20cm,把表面水泥浆冲洗干净露出石渣,最后用小水壶浇水将石渣冲净,待墙面水分控干后,起出分格条,并及时用水泥膏勾缝。3.3.7操作程序:门窗碹脸、窗台、阳台、雨罩等部位刷石先做小面,后做大面,以保证墙面清洁美观。刷石阳角部位喷头应由外往里冲洗,最后用小水壶浇水冲净。檐口、窗台、碹脸、阳台、雨罩底面应做滴水槽,上宽7mm,下宽10mm,深10mm,距外皮不少于30mm。大面积墙面刷石一天完不成,如需继续施工时,冲刷新活前应将头天做的刷石用水淋湿,以备喷刷时沾上水泥浆后便于清洗,防止污染墙面。3.4冬雨期施工:3.4.1冬期施工为防止灰层受冻,砂浆内不宜掺石灰膏,为保证砂浆的和易性,可采用同体积的粉煤灰代替。比如打底灰配合比可采用1﹕0.5﹕4(水泥﹕粉煤灰﹕砂)或1﹕3水泥砂浆;水泥石渣浆配合比可采用1﹕0.5﹕3(水泥﹕粉煤灰﹕石渣)或改为1﹕2水泥石渣浆使用。3.4.2抹灰砂浆应使用热水拌合,并采取保温措施,涂抹时砂浆温度不宜低于+5℃。3.4.3抹灰层硬化初期不得受冻。3.4.4进入冬期施工,砂浆中应掺入能降低冰点的外加剂,加氯化钙或氯化钠,其掺量应按早七点半大气温度高低来调整其砂浆内外加剂的掺量。3.4.5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室外抹灰应待其完全解冻后再抹,不得用热水冲刷冻结的墙面或用热水消除墙面的冰霜。3.4.6严冬阶段不得施工。3.4.7雨期施工时注意采取防雨措施,刚完成的刷石墙面如遇暴雨冲刷时,应注意遮挡,防止损坏。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 4.1.1所用材料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和裂缝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表面:石粒清晰,分布均匀,紧密平整,色泽一致,无掉粒和接槎痕迹。4.2.2分格条(缝):宽度和深度均匀一致,条(缝)平整、光滑,楞角整齐,横平竖直、通顺。4.2.3滴水线(槽):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滴水槽宽度、深度均不小于10mm,整齐一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5。外墙面水刷石允许偏差表9-5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立面垂直5用2m托线板检查2表面平整3用2m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3阴阳角垂直4用2m托线板检查4阴阳角方正3用20c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墙裙勒脚上口平直3拉5m小线及尺量检查6分格条平直3拉5m小线及尺量检查7全高垂直单层、多层H‰且≤20经纬仪检查高层H‰且≤30经纬仪检查 5成品保护5.1粘在门窗框及砖墙上的砂浆应及时清理干净。铝合金门窗应及时粘好保护膜,以防污染。5.2喷刷时应用塑料薄膜覆盖好已交活的墙面,以防污染。特别是风天更要细心保护和覆盖。5.3建筑物进出口的水刷石抹好交活后,应及时钉木条保护口角,防止砸坏棱角。5.4拆架子及进行室内外清理时,不要损坏和污染门窗玻璃及水刷石墙面。5.5油漆工刷油时应注意别将油罐碰翻污染墙面,对已做好的刷石窗台及凸线等,应加以保护,严禁蹬踩损坏。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灰层粘结不牢、空鼓:原因是基层未浇水湿润;基层没清理或清理不干净;每层灰跟得太紧或一次抹灰太厚;打底后没浇水养护;预制混凝土外墙板太光滑,且基层没“毛化”处理;板面酥皮未剔凿干净;分格条两侧空鼓是因为起条时将灰层拉裂。应注意基层的清理、浇水;每层灰控制抹灰厚度不能过厚;打底灰抹好24h注意浇水养护。对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一定要清除酥皮,并进行“毛化”处理。6.2墙面脏、颜色不一致:刷石墙面没抹平压实,凹坑内水泥浆没冲洗干净,或最后没用清水冲洗干净;原材料一次备料不够;水泥或石渣颜色不一致或配合比不准,级配不一致。操作时应反复揉压抹平,使其无凸凹不平之处,最后用清水冲刷干净。要求刷石配合比有专人掌握,所用水泥、石渣应一次备齐。6.3坠裂、裂缝:原因是面层厚度不一,冲刷时厚薄交接处由于自重不同坠裂,干后裂缝加大;压活遍数不够,灰层不密实也易形成抹纹或龟裂;石渣内有未熟化的颗粒,遇水后体积膨胀将面层爆裂。要求打底灰一定要平整,面层施工一一要按工艺标准边刷水边压,直至表面压实、压光为止。6.4烂根:刷石与散水及与腰线等接触的平面部分没有清理干净,表面有杂物,待将杂物清净后形成烂根;由于在下边施工困难,压活遍数不够,灰层不密实,冲洗后形成掉渣或局部石渣不密实。刷石与散水和腰线接触部位的清理;刷石根部的施工要仔细和认真。6.5阴角刷石、墙面刷石污染、混浊,不清晰:阴角做刷石分两次做两个面,后刷的一面就污染前面已刷好一面。整个墙面多块分格,后做的一块,刷洗时污染已经做好的一块;将阴角的两个面找好规矩,一次做成,同时喷刷。对大面积墙面刷石,为防止污染,在冲刷后做的刷石前,先将已做好的刷石用净水冲少干净并湿润后,再冲刷新做的刷石,新活完成后,再用净水冲洗已做好的刷石,防止因冲洗不净造成污染、混浊。6.6刷石留槎混乱,整体效果差:刷石槎子应留在分格条中,或水落管后边,或独立装饰部分的边缘处,不得留在块中。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7.2砂子质量证明书及含泥量报告。7.3石渣、小豆石等质量证明书。7.4生石灰粉、粉煤灰出厂合格证。7.5其他材料:107胶、YJ302界面处理剂的出厂合格证及使用说明。 7.6质量检验评定记录。8水刷豆石施工工艺其作法与水刷石相同,只是将石渣浆换成小豆石浆粉刷而成,一般采用配合比1﹕0.5﹕3(常温)(水泥﹕白灰膏﹕小豆石),冬期施工采用1﹕2配合比施工。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及公共建筑室内外墙面贴陶瓷锦砖装饰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水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证明或复试单,若出厂超过三个月,应按试验结果使用。2.1.2白水泥:325号白水泥。2.1.3砂子:粗砂或中砂,用前过筛。2.1.4陶瓷锦砖(马赛克):应表面平整,颜色一致,每张长宽规格一致,尺寸正确,边棱整齐,一次进场。锦砖脱纸时间不得大于40min。2.l.5石灰膏:应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淋制时必须用孔径不大于3mm×3mm的筛过滤,并贮存在沉淀池中。熟化时间,常温下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时,不应少于30d。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末熟化的颗粒和其它杂质。2.1.6生石灰粉:抹灰用的石灰膏可用磨细生石灰粉代替,其细度应通过4900孔/cm2筛。用于罩面时,熟化时间不应小于3d。2.1.7纸筋:用白纸筋或草纸筋,使用前三周应用水浸透捣烂。使用时宜用小钢磨磨细。2.1.8聚乙烯醇缩甲醛(即107胶)和矿物颜料等。2.2主要机具:2.2.1磅秤、铁板、孔径5mm筛子、窗纱筛子、手推车、大桶、小水桶、平锹、木抹子、钢板抹子(1mm厚)、开刀或钢片(20mm×70mm×lmm)、铁制水平尺、方尺、靠尺板、底尺(3000~5000mm×40mm×10~15mm)、大杠、中杠、小杠、灰槽、灰勺、米厘条、毛刷、鸡腿刷子、细钢丝刷、笤帚、大小锤子、粉线包、小线、擦布或棉丝、老虎钳子、小铲、合金钢錾子、小型台式砂轮、勾缝溜子、勾缝托灰板、托线板、线坠、盒尺、钉子、红铅笔、铅丝、工具袋等。2.3作业条件:2.3.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按照建筑物各部位的具体做法和工程量,事先挑选出颜色一致、同规格的陶瓷锦砖,分别堆放并保管好。2.3.2预留孔洞及排水管等应处理完毕,门窗框、扇要固定好,并用1∶3水泥砂浆将缝隙堵塞严实。铝合金门窗框边缝所用嵌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塞堵密实,并事先粘贴好保护膜。2.3.3脚手架或吊篮提前支搭好,最好选用双排架子(室外高层宜采用吊篮,多层亦可采用桥式架子等),其横竖杯及拉杆等应距离门窗口角150~200mm。架子的步高要符合施工要求。2.3.4墙面基层要清理干净,脚手眼堵好。2.3.5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样板完成后,必须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还要经过设计、甲方、施工单位共同认定。方可组织班组按样板要求施工。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子灰→弹控制线→ 贴陶瓷锦砖→揭纸、调缝→擦缝 3.2基层为混凝土墙面时:3.2.1基层处理:首先将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剔平,对大钢模施工的混凝土墙面应凿毛,并用钢丝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湿润。如果基层混凝土很光滑,亦可采用“毛化处理”的办法,即先将表面尘土、污垢清理干净,用10%火碱水将墙面的油污刷掉,随之用净水将碱液冲净、晾干。然后用1∶水泥细砂浆内掺水重20%的107胶,喷或用笤帚将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并具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3.2.2 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根据墙面结构平整度找出贴陶瓷锦砖的规矩,如果是高层建筑物在外墙面全部贴陶瓷锦砖时,应在四周大角和门窗口边用经纬仪打垂直线找直;如果是多层建筑时,可从顶层开始用特制的大线坠绷铁丝吊垂直,然后根据陶瓷锦砖的规格、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周大角和层间贯通柱、垛子为基线控制。每层打底时则以此灰饼做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方正。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和滴水线(槽)。其深宽不小于10mm,并整齐一致,而且必须是整砖。3.2.3抹底子灰:底子灰一般分二次操作,先刷一道掺水重15%的107胶水泥素浆,紧跟着抹头遍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为1∶2.5或1∶3,并掺20%水泥重的107胶,薄薄的抹一层,用抹子压实。第二次用相同配合比的砂浆按冲筋抹平,用短杠刮平,低凹处事先填平补齐,最后用木抹子搓出麻面。底子灰抹完后,隔天浇水养护。3.2.4弹控制线:贴陶瓷锦砖前应放出施工大样,根据具体高度弹出若干条水平控制线,在弹水平线时,应计算将陶瓷锦砖的块数,使两线之间保持整砖数。如分格需按总高度均分,可根据设计与陶瓷锦砖的品种、规格定出缝子宽度,再加工分格条。但要注意同一墙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砖,并应将其镶贴在较隐蔽的部位。3.2.5贴陶瓷锦砖:镶贴应自上而下进行。高层建筑采取措施后,可分段进行。在每一分段或分块内的陶瓷锦砖,均为自下向上镶贴。贴陶瓷锦砖时底灰要浇水润湿,并在弹好水平线的下口上,支上一根垫尺,一般三人为一组进行操作。一人浇水润湿墙面,先刷上一道素水泥浆(内掺水重10%的107胶);再抹2~3mm厚的混合灰粘结层,其配合比为纸筋∶石灰膏∶水泥=1∶1∶2(先把纸筋与石灰膏搅匀过3mm筛子,再和水泥搅匀),亦可采用1∶0.3水泥纸筋灰,用靠尺板刮平,再用抹子抹平;另一人将陶瓷锦砖铺在木托板上(麻面朝上),缝子里灌上1∶1水泥细砂子灰,用软毛刷子刷净麻面,再抹上薄薄一层灰浆。然后一张一张递给另一人,将四边灰刮掉,两手执住陶瓷锦砖上面,在已支好的垫尺上由下往上贴,缝子对齐,要注意按弹好的横竖线贴。如分格贴完一组,将米厘条放在上口线继续贴第二组。镶贴的高度应根据当时气温条件而定。3.2.6揭纸、调缝:贴完陶瓷锦砖的墙面,要一手拿拍板,靠在贴好的墙面上,一手拿锤子对拍板满敲一遍(敲实、敲平),然后将陶瓷锦砖上的纸用刷子刷上水,约等20~30min便可开始揭纸。揭开纸后检查缝子大小是否均匀,如出现歪斜、不正的缝子,应顺序拨正贴实,先横后竖、拨正拨直为止。3.2.7擦缝:粘贴后48h,先用抹子把近似陶瓷锦砖颜色的擦缝水泥浆摊放在需擦缝的陶瓷锦砖上,然后用刮板将水泥浆往缝子里刮满、刮实、刮严,再用麻丝和擦布将表面擦净。遗留在缝子里的浮砂可用潮湿干净的软毛刷轻轻带出,如需清洗饰面时,应待勾缝材料硬化后方可进行。起出米厘条的缝子要用1∶1水泥砂浆勾严勾平,再用擦布擦净。3.3基层为砖墙墙面时:3.3.1基层处理:抹灰前墙面必须清扫干净,检查窗台窗套和腰线等处,对损坏和松动的部分要处理好,然后浇水润湿墙面。3.3.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同基层为混凝土墙面做法。3.3.3抹底子灰:底子灰一般分二次操作,第一次抹薄薄的一层,用抹子压实,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3,并掺水泥重20%的107胶;第二次用相同配合比的砂浆按冲筋线抹平,用短杠刮平,低凹处事先填平补齐,最后用木抹子挂出麻面。底子灰抹完后,隔天浇水养护。3.3.4~3.3.7项同基层为混凝土墙面的做法。3.4基层为加气混凝土墙面时,可酌情选用下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3.4.1用水湿润加气混凝土表面,修补缺棱掉角处。修补前,先刷一道聚合物水泥浆,然后用1∶3∶9=水泥∶白灰膏∶砂子混合砂浆分层补平,隔天刷聚合物水泥浆,并抹1∶1∶6混合砂浆打底,木抹子搓平,隔天浇水养护。3.4.2用水湿润加气混凝土表面,在缺棱掉角处刷聚合物水泥浆一道,用1∶3∶9混合砂浆分层补平,待干燥后,钉金属网一层并绷紧。在金属网上分层抹1∶1∶6混合砂浆打底(最好采取机械喷射工艺),砂浆与金属网应结合牢固,最后用木妹子轻轻搓平,隔天浇水养护。其他做法同混凝土墙面。3.5夏期镶贴室外墙面陶瓷锦砖时,应有防止暴晒的可靠措施。3.6冬期施工:一般只在冬施初期施工,严寒阶段不得镶贴室外墙面陶瓷锦砖。3.6.1砂浆的使用温度不得低于5℃,砂浆硬化前,应采取防冻措施。3.6.2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应待其解冻后方可施工。3.6.3镶贴砂浆硬化初期不得受冻。气温低于5℃时,室外镶贴砂浆内可掺入能降低冻结温度的外加剂,其渗量应由试验确定。3.6.4为防止灰层早期受冻,并保证操作质量,其砂浆内的白灰膏和107胶不能使用,可采用同体积粉煤灰代替或改用水泥砂浆抹灰。3.6.5冬期室内镶贴陶瓷锦砖,可采用热空气或带烟囱的火炉加速干燥。采用热空气时,应设通风设备排除湿气,并设专人进行测温控制和管理。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陶瓷锦砖的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的规定。4.1.2陶瓷锦砖镶贴必须牢固,无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缝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表面:平整、洁净,颜色协调一致。4.2.2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阴阳角处的砖压向正确,非整砖的使用部位适宜。4.2.3套割;用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4.2.4坡向、滴水线: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32。贴陶瓷锦砖的允许偏差表9-32允许偏差(mm)陶瓷锦砖室内2室外32表面平整2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3阳角方正2用20cm方尺和塞尺检查4接缝平直2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5墙裙上口平直2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室内0.5室外1   成品保护:5.1镶贴好的陶瓷锦砖墙面,应有切实可靠的防止污染的措施;同时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扇上的砂浆。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扇,事先应粘贴好保护膜,预防污染。5.2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风干、暴晒、水冲、撞击和振动。5.3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的各种活应做在陶瓷锦砖镶贴之前,防止损坏面砖。5.4拆除架子时注意不要碰撞墙面。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空鼓、脱落:6.1.1因冬季气温低,砂浆受冻,到来年春天化冻后因陶瓷锦砖背面比较光滑容易发生脱落。因此在进行镶贴陶瓷锦砖操作时,应保持正温,室外陶瓷锦砖不宜冬季施工。6.1.2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如每层抹灰跟的太紧;陶瓷锦砖勾缝不严,又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脱落。6.1.3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含泥量过大;或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配合比的砂浆,因而产生不同的干缩,也会造成空鼓。应认真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自检工作,发现空鼓的应随即返工重贴。整间或独立部位宜一次完成。6.1.4分格缝不匀,墙面不平整:主要是施工前没有认真按图纸尺寸去核对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施工时对基层处理又不够认真;同时贴灰饼控制点少,故造成墙面不平整。由于弹线排砖不细,每张陶瓷锦砖的规格尺寸不一致,施工中选砖不细、操作不当等,造成分格缝不匀。应把选好相同尺寸的陶瓷锦砖镶贴在一面墙上。非整砖甩活应设专人处理。6.1.5阴阳角不方正:主要是打底子灰时,不按规矩去吊直、套方、找规矩所致。6.1.6墙面污染:主要是勾完缝后砂浆没有及时擦净,或由于其他工种和工序造成墙面污染等。可用棉丝蘸稀盐酸刷洗,然后用清水冲净。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陶瓷锦砖等出厂合格证及其复试报告。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7.3室外陶瓷锦砖的拉拔试验报告单等。墙体砌筑1.龄期不足28天及潮湿的砌决不得进行砌筑,须清除小砌块表面污物;2.应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宜超过15米;3.底板或圈梁上的砌体墙线位置必须拉毛,其上面的污物泥土清扫干净后方能砌筑上面的砌体;4.砌筑应尽量翩390mm主砌块,少用辅块;5.砌筑应从墙体转角一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搓,应从两个方向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留斜搓,斜搓高度不应小于一步脚手架高度。局部留斜搓有困难(外墙转角处及抗震设防地区,墙体临时间断处不应留直搓)可从墙体伸出半块砖砌成阴阳搓,并沿墙高每三皮砖甩钢筋网片。接栓部位宜延至门窗洞口;6.砌块砌筑应采用“反砌”,即肋厚较小的面为坐浆面,肋厚较大的面为铺浆面,砌筑时应对孔错缝搭接。砌决间搭接长度应保持在190mm左右,个别情况无法对孔砌筑时,搭接长度亦不应小于90mm。局部受管线、配电盒等的影响,墙休通缝不应超过两皮砌块;7.砂浆铺设应采用“满铺法”,即在整个砌块水平面的壁肋及端部顶面上全部铺浆;8.砌块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铺满砂浆,竖浆铺设不能采用挤砌,应先将砌块竖起并铺好砂浆后,再小心放平,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灰缝宽度应控制在8-12mm,灰缝中有配筋厚度≤15mm砌筑时的P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严禁用水冲浆灌缝,不得出现瞎缝或透明缝(无浆缝);9.墙体必须原浆勾缝,即砌筑好的灰缝的砂浆达到“指纹硬化”时(手指压出清晰的指纹而矽浆不沾手),即刻进行勾缝。并要求灰缝光滑、密实,这既是获得防风雨灰缝和整洁墙体的必要工序,也是保证灰缝质量的重要环节;10.严禁砌筑中将砌体侧砌,用其孔洞作脚手眼等。若遇特殊情况需设置脚手眼时,可用190xl90xl90(mm),即用K222侧砌,完工后用C15砼将脚手眼填实,但在下列部位不得设脚手眼:·1.  梁或梁垫下及左右各500mm范围内;·2.  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墙体交接处400mm的范围内;·3.  设计规定不允许设脚手眼的部位;1.雨期施工,应对正在砌筑或已砌好的墙体进行防雨水措施,未砌筑的砌体亦得做防雨水措施,以免受雨水侵袭或被雨水溅起的泥水污染。潮湿的砌块不得上墙,应让砌块在自然环境下干透之后方能上墙砌筑;严禁对砌块浇水、漫水润湿。当天气炎热干燥时,可稍加喷水润湿;·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不得在砌好的墙体上打凿。在砌体墙面中不得预留水平沟槽;·砌体中的拉结钢筋网片必须放置于灰缝和芯柱内,不得错放,其外露部分不得随意弯折,并防止污染。一字型的钢筋网片宜用错层铺放,也可采用同一层“子母扣”铺放。 ·砌筑高度每天不宜超过1.8米,砌体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得大于一个楼层;·在圈梁、过梁支承无芯柱部位,底部砌块上表面应铺设钢丝网片(网孔16目/CM2)。用做线盒砖等要固定物件的孔洞里也应在其洞中铺设钢丝网片。且灌实该皮砌块。·除结构计算需要外,墙体的下列部位在施工中应按没计要求填实:·1.  底层外窗台以下全部孔洞,·2.  次梁支承位处应预制垫块或用C25砼填实孔洞,其宽度不小于400mm,高度不小于19Omm;·3.  框支托梁部位之上的一个层的墙体砌块全部孔洞;1砌体与构造柱连结应留200mm的马牙搓,钢筋网片必须锚入构造柱内40d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吊顶采用轻钢骨架安装罩面板的顶棚安装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及构配件:2.1.1轻钢骨架分U形骨架和T形骨架两种,并按荷载分上人和不上人两种。2.1.2轻钢骨架主件有大、中、小龙骨;配件有吊挂件、连接件、挂插件。2.1.3零配件有吊杆、花篮螺丝、射钉、自攻螺钉。2.1.4罩面板按设计要求选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1.5胶粘剂:应按主粘材的性能选用,使用前做粘结试验。2.2主要机具:2.2.1电锯、无齿锯、射钉枪。2.2.2手锯、手刨子、钳子、螺丝刀、扳子、方尺、钢尺、钢水平等。2.3作业条件:2.3.1结构施工时,应在现浇混凝土楼板或预制混凝土楼板缝中,按设计要求间距预埋φ6~φ10钢筋吊杆,一般间距为900mm、1200mm。2.3.2当吊顶房间的墙、柱为砖砌体时,应在砌筑时按顶棚标高预埋防腐木砖,木砖沿墙间距900mm~1200mm,木砖在柱中每边应埋设两块以上。2.3.3安装完顶棚内的各种管线及设备,确定好灯位、通风口及各种露明孔口位置。2.3.4各种材料全部配套备齐。2.3.5顶棚罩面板安装前,应做完墙、地湿作业工程项目。2.3.6搭好顶棚施工操作手台架子。2.3.7轻钢骨架顶棚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做样板间,对顶棚的起拱度、灯槽、通风口等处进行构造处理,通过做样板间决定分块及固定方法,经鉴定认可后再大面积施工。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划龙骨分档线→安装主龙骨吊杆→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安装罩面板→刷防锈漆→安装压条3.2弹顶棚标高水平线:根据楼层标高水平线,用尺竖向量至顶棚设计标高,沿墙、往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3.3划龙骨分档线:按设计要求的主、次龙骨间距布置,在已弹好的顶棚标高水平线上划龙骨分档线。3.4安装主龙骨吊杆:弹好顶棚标高水平线及龙骨分档位置线后,确定吊杆下端头的标高,按主龙骨位置及吊挂间距,将吊杆无螺栓丝扣的一端与楼板预埋钢筋连接固定。未预埋钢筋时可用膨胀螺栓。3.5安装主龙骨:3.5.1配装吊杆螺母。3.5.2在主龙骨上安装吊挂件。 3.5.3安装主龙骨:将组装好吊挂件的主龙骨,按分档线位置使吊挂件穿入相应的吊杯螺栓,拧好像母。3.5.4主龙骨相接处装好连接件,拉线调整标高、起拱和平直。3.5.5安装洞口附加主龙骨,按图集相应节点构造,设置连接卡固件。3.5.6钉固边龙骨,采用射钉固定。设计无要求时,射钉间距为1000mm。3.6安装次龙骨:3.6.1按已弹好的次龙骨分档线,卡放次龙骨吊挂件。3.6.2吊挂次龙骨:按设计规定的次龙骨间距,将次龙骨通过吊挂件吊挂在大龙骨上,设计无要求时,一般间距为500mm~600mm。3.6.3当次龙骨长度需多根延续接长时,用次龙骨连接件,在吊挂次龙骨的同时相接,调直固定。3.6.4当采用T型龙骨组成轻钢骨架时,次龙骨的卡档龙骨应在安装罩面板时,每装一块罩面板先后各装一根卡档次龙骨。3.7安装罩面板:在安装罩面板前必须对顶棚内的各种管线进行检查验收,并经打压试验合格后,才允许安装罩面板。顶棚罩面板的品种繁多,一般在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用的种类、规格和固定方式。罩面板与轻钢骨架固定的方式分为:罩面板自攻螺钉钉固法、罩面板胶结粘固法,罩面板托卡固定法三种。3.7.l罩面板自攻螺钉钉固法:在已装好并经验收的轻钢骨架下面,按罩面板的规格、拉缝间隙、进行分块弹线,从顶棚中间顺通长次龙骨方向先装一行罩面板,作为基准,然后向两侧伸延分行安装,固定罩面板的自攻螺钉间距为150mm~170mm。3.7.2罩面板胶结粘固法:按设计要求和罩面板的品种、材质选用胶结材料,一般可用401胶粘结,罩面板应经选配修整,使厚度、尺寸、边楞一致、整齐。每块罩面板粘结时应领装,然后在预装部位龙骨框底面刷胶,同时在罩面板四周边宽10mm~15mm的范围刷胶,经5min后,将罩面板压粘在预装部位;每间顶棚先由中间行开始,然后向两侧分行粘结。3.7.3罩面板托卡固定法:当轻钢龙骨为T形时,多为托卡固定法安装。T型轻钢骨架通长次龙骨安装完毕,经检查标高、间距、平直度和吊挂荷载符合设计要求,垂直于通长次龙骨弹分块及卡档龙骨线。罩面板安装由顶棚的中间行次龙骨的一端开始,先装一根边卡档次龙骨,再将罩面板槽托入T形次龙骨翼缘或将无槽的罩面板装在T形器缘上,然后安装另一侧长档次龙骨。按上述程序分行安装,最后分行拉线调整T形明龙骨。3.8安装压条:罩面板顶棚如设计要求有压条,待一间顶棚罩面板安装后,经调整位置,使拉缝均匀,对缝手整,按压条位置弹线,然后接线进行压条安装。其固定方法宜用自攻螺钉,螺钉间距为300mm;也可用胶结料粘贴。3.9刷防锈漆:轻钢骨架罩面板顶棚,碳钢或焊接处末做防腐处理的表面(如预埋件、吊挂件、连接件、钉固附件等),在各工序安装前应刷防锈漆。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轻钢骨架和罩面板的材质。品种、式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4.1.2轻钢骨架安装,吊杆、主、次龙骨必须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无松动。4.1.3罩面板应无脱层、翘曲、折裂、缺楞、掉角等缺陷;安装必须牢固。4.2基本项目:4.2.1轻钢骨架整面应顺直,无弯曲、无变形;吊挂件、连接件应符合产品组合的要求。4.2.2罩面板表面手整、洁净,颜色一致;无污染、反锈等缺陷。4.2.3罩面板接缝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缝和压条宽窄一致,平直、整齐,接缝应严密。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13。轻钢骨架军面板顶棚允许偏差表9-13允许偏差(mm)胶合板塑料板纤维板钙塑板石膏板石棉板1龙骨间距222222尺量检查2龙骨平直333222尺量检查3起拱高度±10±10±10±10±10±10短向跨度1/200拉线尺量4骨架四周水平±5±5±5±5±5±5尺量或水准仪检查5表面平整223333用2m靠尺检查6接缝平直333333拉5m线检查7接缝高低0.50.51111用直尺或塞尺检查8顶棚四周水平±5±5±5±5±5±5拉线或用水准仪检查 9压压条平直333333拉5m线检查10条压条间距222222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5.1轻钢骨架及罩面板安装时,应注意保护顶棚内各种管线。轻钢骨架的吊杆、龙骨不准固定在通风管道及其它设备件上。5.2轻钢骨架、罩面板及其它吊顶材料在运输、进场、存放、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管理,做到不变形、不受潮、不生锈。5.3工程中已安装好的门窗、已施工完毕的地面、墙面、窗台等,在施工顶棚时应注意保护,防止污损。5.4轻钢骨架不得上人踩踏;其它工种的吊挂件不得吊于轻钢骨架上。5.5为了保护成品,罩面板安装必须在顶棚内管道试水、试压,保温一切工序全部验收合格后进行。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吊顶不平:主龙骨安装时吊杆调平不认真,造成各吊杆点的标高不一致;施工时应认真操作,检查各吊点的紧挂程度,并拉通线检查标高与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规定。6.2轻钢骨架局部节点构造不合理:吊顶轻钢骨架在留洞、灯具口、通风口等处,应按图纸上的相应节点构造设置龙骨及连接件,使构造符合图纸上的要求,保证吊挂的刚度。6.3轻钢骨架吊固不牢:顶棚的轻钢骨架应吊在主体结构上,并应拧紧吊杆螺母,以控制固定设计标高;顶棚内的管线、设备件不得吊固在轻钢骨架上。6.4罩面板分块间隙缝不直:罩面板规格有偏差,安装不正;施工时注意板块规格,拉线找正,安装固定时保证平整对直。6.5压缝条、压边条不严密不平直:加工条材规格不一致;使用时应经选择,操作拉线找正后固定、压粘。6.6方块铝合金吊顶要注意板块的色差,防止颜色不均的质量弊病。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轻钢骨架的龙骨、吊挂件、连接件,应有产品合格证。7.2罩面板应有出厂合格证。7.3工程验收应有质量验评资料。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轻钢龙骨石膏罩面板隔墙安装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轻钢龙骨:目前隔墙工程使用的轻钢龙骨主要有支撑卡系列龙骨和通贯系列龙骨。轻钢龙骨主件有沿顶沿地龙骨、加强龙骨、竖(横)向龙骨、横撑龙骨。轻钢龙骨配件有支撑卡、卡托、角托、连接件、固定件、护角条、压缝条等。轻钢龙骨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龙骨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龙骨外观应表面平整,棱角挺直,过渡角及切边不允许有裂口和毛刺,麦面不得有严重的污染、腐蚀和机械损伤。2.1.2紧固材料:射钉、膨胀螺栓、镀锌自攻螺丝(2mm厚石膏板用25mm长螺丝,两层12mm厚石膏板用35mm长螺丝)、木螺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l.3填充材料:玻璃棉、矿棉板、岩棉板等,按设计要求选用。2.1.4纸面石膏板:纸面石膏板应有产品合格证。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一般规格如下:长度: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宽度:1200mm、900mm;厚度:9.5mm、12mm、15mm、18mm、25mm。常用的为12mm。2.1.5接缝材料:接缝腻子、玻纤带(布)、107胶。2.1.5.1WKF接缝腻子: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1.5MPa,终凝时间>0.5h。2.1.5.250mm中碱玻纤带和玻纤网格布:布重>80g/m2,8目/in断裂强度:25mm×100mm布条,经向>300N 纬向>150N8.1.6主要机具:板锯、电动剪、电动自攻钻、电动无齿锯、手电钻、射钉枪、直流电焊机、刮刀、线坠、靠尺等。2.2作业条件:2.2.1主体结构已验收,屋面已做完防水层。2.2.2室内弹出+50cm标高线。2.2.3作业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2.2.4熟悉图纸,并向作业班组作详细的技术交底。2.2.5根据设计图和提出的备料计划,查实隔墙全部材料,使其配套齐全。2.2.6主体结构墙、柱为砖砌体时,应在隔墙交接处,按1000mm间距预埋防腐木砖。2.2.7设计要求隔墙有地枕带时,应先将C20细石混凝土地枕带施工完毕,强度达到10MPa以上,方可进行轻钢龙骨的安装。2.2.8先作样板墙一道,经鉴定合格后再大面积施工。   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弹线、分档→做地枕带(设计有要求时)→固定沿顶、沿地龙骨→固定边框龙骨→安装竖向龙骨→安装门、窗框→安装附加龙骨→安装支撑龙骨→检查龙骨安装→电气铺管安附墙设备→安装一面罩面板→填充隔声材料→安装另一面罩面板→接缝及护角处理→质量检验→3.2弹线、分档:在隔墙与上、下及两边基体的相接处,应按龙骨的宽度弹线。弹线清楚,位置准确。按设计要求,结合罩面板的长、宽分档,以确定竖向龙骨;横撑及附加龙骨的位置。3.3作地枕带:当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作豆石混凝土地枕带。作地枕带应支模,豆石混凝土应浇捣密实。3.4固定沿项、沿地龙骨;沿弹线位置固定沿项、沿地龙骨,可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600mm,龙骨对接应保持平直。3.5固定边框龙骨:沿弹线位置固定边框龙骨,龙骨的边线应与弹线重合。龙骨的端部应固定,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lm,固定应牢固。边框龙骨与基体之间,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密封条。3.6选用支撑卡系列龙骨时,应先将支撑卡安装在竖向龙骨的开口上,卡距为400~600mm,距龙骨两端的距离为20~25mm。3.7安装竖向龙骨应垂直,龙骨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布置。设计无要求时,其间距可按板宽确定,如板宽为900mm、1200mm时,其间距分别为453mm、603mm。3.8选用通贯系列龙骨时,低于3m的隔断安装一道;3~5m隔断安装两道;5m以上安装三道。3.9罩面板横向接缝处,如不在沿顶、沿地龙骨上,应加横撑龙骨固定板缝。3.10门窗或特殊节点处,使用附加龙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3.11对于特殊结构的隔墙龙骨安装(如曲面、斜面隔断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12电气铺管、安装附墙设备:按图纸要求预埋管道和附墙设备。要求与龙骨的安装同步进行,或在另一面石膏板封板前进行,并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固定牢固。电气设备专业在墙中铺设管线时,应避免切断横、竖向龙骨,同时避免在沿墙下端设置管线。3.13龙骨检查校正补强:安装罩面板前,应检查隔断骨架的牢固程度,门窗框、各种附墙设备、管道的安装和固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有不牢固处,应进行加固。龙骨的立面垂直偏差应≤3mm,表面不平整应≤2mm。3.14安装石膏罩面板:3.14.1石膏板宜竖向铺设,长边(即包封边)接缝应落在竖龙骨上。仅隔墙为防火墙时,石膏板应竖向铺设。曲面墙所用石膏板宜横向铺设。3.1.4.2龙骨两侧的石膏板及龙骨一侧的内外两层石膏板应错缝排列,接缝不得落在同一根龙骨上。3.1.4.3石膏板用自攻螺钉固定。沿石膏板周边螺钉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中间部分螺钉间距不应大于 300mm,螺钉与板边缘的距离应为10~16mm。3.14.4安装石膏板时,应从板的中部向板的四边固定,钉头略埋入板内,但不得损坏纸面。钉眼应用石膏腻子抹平。3.14.5石膏板宜使用整板。如需对接时,应紧靠,但不得强压就位。3.14.6隔墙端部的石膏板与周围的墙或柱应留有3mm的槽口。施工时,先在槽口处加注嵌缝膏,然后铺板,挤压嵌缝膏使其和邻近表层紧密接触。3.14.7安装防火墙石膏板时,石膏板不得固定在沿顶、沿地龙骨上,应另设横撑龙骨加以固定。3.14.8隔墙板的下端如用木踢脚板覆盖,罩面板应离地面20~30mm;用大理石、水磨石踢脚板时,罩面板下端应与踢脚板上口齐平,接缝严密。3.14.9铺放墙体内的玻璃棉。矿棉板、岩棉板等填充材料,与安装另一侧纸面石膏板同时进行,填充材料应铺满铺平。3.15接缝及护角处理:3.15.1纸面石膏板墙接缝做法有三种形式,即平缝、凹缝和压条缝。一般做平缝较多,可按以下程序处理:3.15.1.1纸面石膏板安装时,其接缝处应适当留缝(一般3~6mm),并必须坡口与坡口相接。接缝内浮土清除干净后,刷一道50%浓度的107胶水溶液。3.15.1.2用小刮刀把WKF接缝腻子嵌入板缝,板缝要嵌满嵌实,与波口刮平。待腻子干透后,检查嵌缝处是否有裂纹产生,如产生裂纹要分析原因,并重新嵌缝。3.15.1.3在接缝坡口处刮约lmm厚的WKF腻子,然后粘贴玻纤带,压实刮平。3.15.1.4当腻子开始凝固又尚处于潮湿状态时,再刮一道WKF腻子,将玻纤带埋入腻子中,并将板缝填满刮平。3.15.l.5阴角的接缝处理方法同平缝。3.15.2阳角可按以下方法处理:3.15.2.1阳角粘贴两层玻纤布条,角两边均拐过100mm,粘贴方法同平缝处理,表面亦用WKF腻子刮平。3.152.2当设计要求作金属护角条时,按设计要求的部位、高度,先刮一层腻子,随即用镀锌钉固定金属护角条,并用腻子刮平。3.16待板缝腻子干燥后,检查板缝是否有裂缝产生,如发现裂纹,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否则不能进入板面装饰施工。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轻钢龙骨、石膏罩面板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其品种、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对照图纸检查。4.1.2轻钢龙骨使用的紧固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及构造功能。安装轻钢骨架应保证刚度,不得弯曲变形。骨架与基体结构的连接应牢固,无松动现象。检查方法:用手推拉和观察检查。4.1.3墙体构造及纸面石膏板的纵横向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纸面石膏板不得受潮、翘曲变形、缺棱掉角,无脱层、折裂,厚度应一致。检查方法:用手推振和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轻钢骨架沿顶、沿地龙骨应位置正确、相对垂直。竖向龙骨应分档准确、定位正直,无变形,按规定留有伸缩量(一般竖向龙骨长度比净空短30mm),钉固间距应符合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2罩面板表面平整、洁净,无锤印,钉固间距、钉位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3罩面板接缝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和压条宽窄一致,平缝应表面平整,无裂纹。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轻钢龙骨石膏罩面板隔墙允许偏差见表9-14。    成品保护:5.1轻钢骨架隔墙施工中,各工种间应保证已安装项目不受损坏,墙内电线管及附墙设备不得碰动、错位及损伤。5.2轻钢龙骨及纸面石膏板入场,存放使用过程中应妥善保管,保证不变形、不受潮、不污染、无损坏。5.3施工部位已安装的门窗、地面、墙面、窗台等应注意保护,防止损坏。5.4已安装好的墙体不得碰撞,保持墙面不受损坏和污染。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板缝开裂是轻钢龙骨石膏罩面板隔断的质量通病。克服板缝开裂,不能单独着眼于板缝处理,必须综合考虑。首先轻钢龙骨结构构造要合理,应具备一定刚度;二是纸面石膏板不能受潮变形,与轻钢龙骨的钉固要牢固;三是接缝腻子要考究,保证墙体伸缩变形时接缝不被拉开;四是接缝处理要认真仔细,严格按操作工艺施工。只有综合处理,才能克服板缝开裂的质量通病。轻钢龙骨石罩面板隔墙允许偏差表9-14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龙骨垂直32m托线板检查2轻钢龙骨龙骨间距3尺量检查3龙骨平直22m靠尺检查4表面平整32m靠尺检查5罩面板立面垂直42m托线板检查6接缝平直3拉5m线检查7接缝高低1用塞尺检查8压条压条平直3拉5m线检查9压条间距2尺量检查 6.2超过12m长的墙体应按设计要求做控制变形缝,以防止因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产生墙体变形和裂缝。6.3进入冬季采温期又尚未住人的房间,应控制供热温度,并注意开窗通风,以防干热造成墙体变形和裂缝。6.4轻钢骨架连接不牢固,其原因是局部节点不符合构造要求,安装时局部节点应严格按图上的规定处理,钉固间距、位置、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6.5墙体罩面板不平,多数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龙骨安装横向错位;二是石膏板厚度不一致。6.6明凹缝不匀:纸面石膏板拉缝未很好掌握尺寸,施工时注意板块分档尺寸,保证板间拉缝一致。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轻钢龙骨产品合格证。7.2纸面石膏板产品合格证。7.3龙骨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4纸面石膏罩面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清水砖墙勾缝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清水砖墙勾缝的施工。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325号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应用于同品种、同标号、同批号进场的水泥。2.1.2砂:细砂,使用前过2mm孔径的筛或纱绷筛。2.1.3粉煤灰:细度过0.08mm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可取代部分水泥使用。2.1.4主要机具:扁凿子、锤子、粉线袋、托灰板、长溜子、短溜子、喷壶、小铁桶、筛子、小平秋、铁板、笤帚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工程已完成,并经过质量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安装好门窗框。 2.2.2搭好脚手架(或吊栏),搞好完全防护。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弹线找规矩→开缝、补缝→门窗四周塞缝→墙面浇水→勾缝→ 清扫墙面→找补漏缝→清理墙面 3.2堵脚手眼:如采用单排外脚手架时,应随落架子,随堵脚手眼,首先应将脚手眼内的砂浆、污物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再用与原砖墙相同颜色的砖,补砌脚手眼。3.3弹线找规矩:从上往下顺其立缝吊垂直,并用粉线将垂直线弹在墙上,作为垂直线的规矩,水平缝则以砖的上下楞弹线控制,凡在线外的砖棱,均用扁凿子剔去,对偏差较大的剔凿后应抹灰补齐。然后用砖面磨成的细粉加107胶拌合成浆,刷在修补的灰层上,使其颜色一致。3.4门窗四周塞缝及补砌砖窗台:勾缝前,将门窗四周塞缝作为一道工序,用1﹕3水泥砂浆将缝堵严、塞实,深浅要一致。铝合金门窗框四周缝隙的处理,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填塞,同时应将窗台上被碰坏,碰掉的砖补砖好,一起勾好缝。3.5墙面勾缝前应浇水,润湿墙面。3.6勾缝:3.6.1拌合砂浆:勾缝用砂浆的配合比为1﹕1或1﹕1.5(水泥﹕砂),或2﹕1﹕3(水泥﹕粉煤灰﹕砂),应注意随用随拌,不可使用使用过夜灰。3.6.2勾缝顺序应由上而下,先勾水平缝,后勾立缝。勾水平缝时用长溜子,左手拿托灰板,右手拿溜子,将灰板顶在要勾的缝口下边,右手用溜子将砂浆塞入缝内,灰浆不能太稀,自右向左喂灰,随勾随移动托灰板,勾完一段后,用溜子在砖缝内左右拉推移动,使缝内的砂浆压实,压光,深浅一致。勾立缝时用短溜子,可用溜子将灰从托灰板上刮起点入立缝之中,也可将托灰板靠在墙边,用短溜子将砂浆送入缝中,使溜子在缝中上下移动,半缝内的砂浆压实,且注意与水平缝的深浅一致。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勾凹缝深度为4~5mm。3.6.3墙面清扫:每步架勾完缝后,要用笤帚把墙面清扫干净,应顺缝清扫,先扫水平缝,后扫竖缝,并不断抖掸笤帚上的砂浆,减少污染。3.6.4墙面勾缝应做到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十字缝搭接平整,压实、压光,不得有丢漏。墙面阳角水平转角要勾方正,阴角立缝应左右分明,窗台虎头砖要勾三面缝,转角处应勾方正。3.6.5防止丢漏缝,应重新复找一次,在视线遮挡的地方、不易操作的地方、容易忽略的地方,如有丢、漏缝,应给以着补、补邓小平。补勾后对局部墙面应重新清扫干净。3.6.6天气干燥时,对已勾好的缝浇水养护。4质量标准4.1粘结牢固,压实抹光,无开裂等缺陷。4.2横平竖直,交接处平顺,深浅宽窄一致,无丢缝。4.3灰缝颜色一致,砖面洁净。5成品保护5.1勾缝时溅落的灰浆,要随时清扫干净,不准在架子上往下倒砂浆及其它杂物,以免溅脏墙面。5.2填塞铝合金门窗框时不要乱撕保护膜,勾缝时砂浆不要污染门窗框。5.3垂直运料的高车架周围,要用塑料薄膜或席子围档,防止砂浆污染墙面。5.4落架子以前,先将脚手板上的砂浆污物清理干净。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横竖缝接槎不平:勾竖缝时没有与横缝接好槎,没有认真反复勾压,扫缝时没有把横竖缝清扫干净。6.2门窗框周围塞灰不严:没将门窗框后塞灰作为一道工序严格要求,施工时不认真,勾灰时只顾表面,没往里塞。6.3缝子深浅不一致:灰缝划得深浅不一,操作不认真,技术不熟练。6.4存在窄缝及瞎缝:勾缝前没有认真检查,没有对窄缝和瞎缝进行开缝处理。6.5缝子漏勾:腰线、过梁、勒脚第一皮砖及门窗膀砖墙侧面经常漏勾,操作者应反复查找,发现漏勾及时补勾。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原材料的材质证明及试验报告。7.2水泥出厂合格证。7.3质量检验评定记录。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粘土、粉质粘土及含少量砂、石粘土层,且地下水位低的人工成孔灌注桩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1.3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桩身混凝土也可用粒径不大于5cm的石子,且含泥量不大于2%。2.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5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按试验室的规定确定。2.1.6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2.1.7一般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100W),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扬程水泵、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帽、安全带等。2.1.8模板:组合式钢模,弧形工具式钢模四块(或八块)拼装。卡具、挂钩和零配件。木板、木方,8号或12号槽钢等。2.2作业条件:2.2.1人工开挖桩孔,井壁支护应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井壁支护的计算和设计。2.2.2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2.2.3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2.2.4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进预检手续。2.2.5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好钢筋笼。2.2.6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修改原编施工方案。2.2.7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低以下0.5m左右。2.2.8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 安装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轳)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 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  开挖扩底部分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 放混凝土溜筒(导管)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 3.2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桩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预检手续后开挖。3.3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桩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3.4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为防止桩孔壁坍方,确保安全施工,成孔应设置井圈,其种类有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两种。以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为好,与土壁能紧密结合,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均佳,且受力均匀,可以优先选用。当桩孔直径不大,深度较浅而土质又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民政部下,也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壁。护壁的厚度应根据井圈材料、性能、刚度、稳定性、操作方便、构造简单等要求,并按受力状况,以最下面一节所随受的土侧压力和地下水侧压力,通过计算来确定。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涨力而变形。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第一节护壁以高出地坪150~200mm为宜,便于挡土、挡水。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护壁厚度一般取100~150mm。3.5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0,坍落度控制在100mm,确保孔壁的稳定性。3.6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3.7架设垂直运输架: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支架有:木搭、钢管吊架、木吊架或工字钢导轨支架几种形式;要求搭设稳定、牢固。3.8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葫芦或穿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适当位置安装卷扬机。如果是试桩和小型桩孔,也可以用木吊架、木辘轳或人工直接借助粗麻绳作提升工具。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3.9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或通风机。3.9.1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3.9.2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桩口上设围护栏。3.9.3当桩孔深大于20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呼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3.9.4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3.9.5桩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当桩孔内有人挖土时,应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下砸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近口边。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3.10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吊桶离开孔口上方1.5m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3.11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如往下孔径缩小,应配备小块模板进行调整。模板上口留出高度为100mm的混凝土浇筑口,接口处应捣固密实。拆模后用混凝土或砌砖堵严,水泥砂浆抹平。拆模强度达到1MPa。3.12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用串桶送来,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混凝土可由试验室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3.13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3.14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3.15开挖扩底部份: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情况。挖扩底桩应先将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扩底直径一般为1.5~ 3.0d。扩底部位的变径尺寸为1﹕4。3.16检查验收: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3.17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求一般为70mm(钢筋笼四周,在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φ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3.18浇筑桩身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0mm的石子,坍落度80~100mm,机械搅拌。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桩孔深度超过12m时,宜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一般第一步宜浇筑到扩底部位的顶面,然后浇筑上部混凝土。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1.5m。3.19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3.20冬、雨期施工。3.20.1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浇筑的入模温度应由冬施方案确定。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当夏季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民政部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3.20.2雨天不能进行人工挖桩孔的工作。现场必须有排水的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塌方。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4.1.3浇筑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桩身直径应严格控制。一般不应超过桩长的3‰,且最大不超过50mm。4.2.2孔底虚土厚度不应超过规定。扩底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桩底应落在持力土层上,持力层土体不应被破坏。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9。人工成孔灌注桩允许偏差表2-9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钢筋笼主筋间距±10尺量检查2钢筋笼箍筋间距±20尺量检查3钢筋笼直径±10尺量检查4钢筋笼长度±50尺量检查5桩位中心轴线±10拉线和尺量检查6桩孔垂直度3‰L,且不大于50吊线和尺量检查7桩身直径±10尺量检查8桩底标高±10尺量检查9护壁混凝土厚度±20尺量检查注:L为桩长。 5成品保护5.1已挖好的桩孔必须用木板或脚手板、钢筋网片盖好,防止土块、杂物、人员坠落。严禁用草袋、塑料布虚掩。5.2已挖好的桩孔及时放好钢筋笼,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h,以防坍方。有地下水的桩孔应随挖、随检、随放钢筋笼、随时将混凝土灌好,避免地下水浸泡。5.3桩孔上口外圈应做好挡土台,防止灌水及掉土。5.4保护好已成形的钢筋笼,不得扭曲、松动变形。吊入桩孔时,不要碰坏孔壁。串桶应垂直放置,防止因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破坏护壁土层,造成夹土。5.5钢筋笼不要被泥浆污染;浇筑混凝土时,在钢筋笼顶部固定牢固,限制钢筋笼上浮。5.6 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将桩顶的主筋或插铁扶正,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干裂。5.7施工过程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水准点。不得碾压桩头,弯折钢筋。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垂直偏差过大:由于开挖过程未按要求每节核验垂直度,致使挖完以后垂直超偏。每挖完一节,必须根据桩孔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6.2孔壁坍塌:因桩位土质不好,或地下水渗出而使孔壁坍塌。开挖前应掌握现场土质民政部错开桩位开挖,缩短每节高度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钢板桩、木板桩封堵;操作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坍孔。6.3孔底残留虚土太多;成孔、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碎砖,未认真清除。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6.4孔底出现积水:当地下水渗出较快或雨水流入,抽排水不及时,就会出现积水。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及时下泵抽水。如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可在首盘采用半干硬性的,大量积水一时又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则应用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6.5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有缩颈、空洞、夹土等现象。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做好操作技术交底,坚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连续作业。必要时用铁管、竹杆、钢筋钎人工辅助插捣,以补充机械振捣的不足。6.6钢筋笼扭曲变形:钢筋笼加工制作时点焊不牢,未采取支撑加强钢筋,运输、吊放时产生变形、扭曲。钢筋笼应在专用平台上加工,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吊运要竖直,使其平稳地放入桩孔中,保持骨架完好。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7.2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7.3试桩的试压记录。7.4灌注桩的施工记录。7.5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7.6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7.7桩位平面示意图。7.8钢筋及桩孔隐蔽验收记录单。人工回填土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肥槽及散水等人工回填土。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土:宜优先选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1.2主要机具: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或木折尺等。2.2作业条件: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2.2回填前应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2.2.3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2.2.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橛;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3.2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3.3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3.5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3.6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3.7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3.8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3.9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定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3.11雨、冬期施工:3.11.1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3.11.2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3.11.4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11.5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3.11.6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7。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顶面标高+0,-5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2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5.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5.4管沟中的管线,肥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3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6.4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 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地基钎探记录。7.2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3回填土的试验报告。31        1        土方工程1-1人工挖土工艺标准(101-1996)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等人工挖土。42        2        施工准备2.1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2.2作业条件:2.2.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2.2.3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2.2.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2.2.5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2.2.6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53        3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 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5.23.2       3.2       坡度的确定: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3.2.1.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3.2.1.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3.2.1.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4.1.1.13.2.1.4   3.2.1.4   坚硬的粘土——2.0m。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表1-1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质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3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6老黄土1﹕0.101﹕0.251﹕0.33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  5.33.3       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 3.3.1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3.3.2开挖各种槽坑;3.3.2.1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3.3.2.2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3.3.2.3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3.3.2.4开挖大面积浅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3.23.4       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3.33.5       3.5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3.43.6       3.6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3.53.7       3.7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提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3.63.8       3.8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44        4        质量标准2.24.1  4.1  保证项目:4.1.1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2。基坑、管沟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表1-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3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0-50-0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35        5        成品保护5.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标语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5.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46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自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6.3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6.4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6.5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6.6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27        7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和公共建筑工程的室内高级软包墙面装饰工程,如锦缎、皮革等面料。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软包墙面木框、龙骨、底板、面板等木材的树种、规格、等级、含水率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6?3)的规定。2.1.2软包面料及其它填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建筑内装修设计防火的有关规定。2.1.3龙骨料一般用红白松烘干料,含水率不大于12%,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不得有腐朽、节疤、劈裂、扭曲等疵病,并预先经防腐处理。2.1.4面板一般采用胶合板(五合板),厚度不小于3mm,颜色、花纹要尽量相似,用原木板材作面板时,一般采用烘干的红白松、椴木和水曲柳等硬杂木,含水率不大于12%。其厚度不小于20mm,且要求纹理顺直、颜色均匀、花纹近似,不得有节疤。扭曲、裂缝、变色等疵病。2.1.5外饰面用的压条、分格框料和木贴脸等面料,一般采用工厂加工的半成品烘干料,含水率不大于12%,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且外观没毛病的好料;并预先经过防腐处理。2.1.6辅料有防潮纸或油毡、乳胶、钉子(钉子长应为面层厚的2~2.5倍)、木螺丝、木砂纸、氟化钠(纯度应在75%以上,不含游离氟化氢,它的粘度应能通过120号筛)或石油沥青(一般采用10号、30号建筑石油沥青)等。2.1.7如设计采取轻质隔墙做法时,其基层、面层和其它填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配套使用。2.1.8罩面材料和做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符合建筑内装修设计防火的有关规定。2.2主要机具:2.2.1木工工作台,电锯,电刨,冲击钻,手枪钻,切、裁织物布、革工作台,钢板尺(1m长),裁织革刀,毛巾,塑料水桶,塑料脸盆,油工刮板,小辊,开刀,毛刷,排笔,擦布或棉丝,砂纸,长卷尺,盒尺,锤子,各种形状的木工凿子,线锯,铝制水平尺,方尺,多用刀,弹线用的粉线包,墨斗,小白线,笤帚,托线板,线坠,红铅笔,工具袋等。2.3作业条件:2.3.1混凝土和墙面抹灰已完成,基层按设计要求木砖或木筋已埋设,水泥砂浆找平层已抹完灰并刷冷底油,且经过干燥,含水率不大于8%;木材制品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2.3.2水电及设备,顶墙上预留预埋件已完成。2.3.3房间里的吊顶分项工程基本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2.3.4房间里的地面分项工程基本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2.3.5房间里的木护墙和细木装修底板已基本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2.3.6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间,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施工。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或底板处理→吊直、套方、找规矩、弹线→计算用料、套裁面料→ 粘贴面料→安装贴脸或装饰边线、刷镶边油漆→软包墙面 原则上是房间内的地、顶内装修已基本完成,墙面和细木装修底板做完,开始做面层装修时插入软包墙面镶贴装饰和安装工程。 3.2基层或底板处理:凡做软包墙面装饰的房间基层,大都是事先在结构墙上预埋木砖、抹水泥砂浆找平层、刷喷冷底子油。铺贴一毡二油防潮层、安装50mm×50mm木墙筋(中距为450mm)、上铺五层胶合板,见图9-25。此基层或底板实际是该房间的标准做法。如采取直接铺贴法,基层必须作认真的处理,方法是先将底板拼缝用油腻子嵌平密实、满刮腻子l~2遍,待腻子干燥后用砂纸磨平,粘贴前,在基层表面满刷清油(清漆+香蕉水)一道。如有填充层,此工序可以简化。图9-25基层或底板处理3.3吊直、套方、找规矩、弹线: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把该房间需要软包墙面的装饰尺寸、造型等通过吊直、套方、找规矩、弹线等工序,把实际设计的尺寸与造型落实到墙面上。3.4计算用料、套裁填充料和面料: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确定软包墙面的具体做法。一般做法有二种,一是直接铺贴法(此法操作比较简便,但对基层或底板的平整度要求较高),二是项制铺贴镶嵌法,此法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必须横平竖直、不得歪斜,尺寸必须准确等。放需要做定位标志以利于对号入座。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用料计算和底村(填充料)、面料套裁工作。里注意同一房间、同一图案与面料必须用同一卷材料和相同部位(含填充料)套裁面料。3.5粘贴面料:如采取直接铺贴法施工时,应待墙面细木装修基本完成、边框油漆达到交活条件,方可粘贴面料;如果采取预制铺贴镶嵌法,则不受此限制,可事先进行粘贴面料工作。首先按照设计图纸和造型的要求先粘贴填充料(如泡沫塑料、聚苯板或矿棉、木条、五合板等),按设计用料(粘结用胶、钉子、木螺丝、电化铝帽头钉、铜丝等)把填充垫层固定在预制铺贴镶嵌底板上,然后把面料按照定位标志找好横竖坐标上下摆正,首先把上部用木条加钉子临时固定,然后把下端和二侧位置找好后,便可按设计要求粘贴面料。3.6安装贴脸或装饰边线:根据设计选择和加工好的贴脸或装饰边线,应按设计要求先把油漆刷好(达到交活条件),便可把事先预制铺贴镶嵌的装饰板进行安装工作,首先经过试拼达到设计要求和效果后,便可与基层固定和安装贴脸或装饰边线,最后修刷镶边油漆成活。3.7修整软包墙面:如软包墙面施工安排靠后,其修整软包墙面工作比较简单,如果施工插入较早,由于增加了成品保护膜,则修整工作量较大;例如增加除尘清理、钉粘保护膜的钉眼和胶痕的处理等。3.8冬期施工:3.8.1冬期施工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内操作温度不应低于5℃,要注意防火工作。3.8.2做好门窗缝隙的封闭,并设专人负责测温、排湿、换气,严防寒气进入冻坏成品。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软包墙面木框或底板所用材料的树种、等级、规格、含水率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6?3)的规定。软包面料及其它填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建筑内装修设计防火的有关规定。检查方法:观察、测定含水率。4.1.2软包木框构造作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钉粘严密、镶嵌牢固。检查方法:观察和手扳检查。4.2基本项目4.2.1表面面料平整,经纬线顺直,色泽一致,无污染。压条无错台、错位。同一房间同种面料花纹图案位置相同。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单元尺寸正确,松紧适度,面层挺秀,棱角方正,周边弧度一致,填充饱满,平整,无皱折、无污染,接缝严密,图案拼花端正、完整、连续、对称。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46。  成品保护:5.1软包墙面装饰工程已完的房间应及时清理干净,不准做料房或休息室,避免污染和损坏,应设专人管理(加锁、定期通风换气、排湿)。软包墙面装饰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9-4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 1上口平直2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2表面垂直2吊线尺量检查3压缝条间距2尺量检查 5.2在整个软包墙面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严禁非操作人员随意触摸成品。5.3暖卫、电气和其他设备等在进行安装或修理工作中,应注意保护墙面,严防污染和损坏成品。5.4严禁在已完软包墙面装饰房间内剔眼打洞,若纯属设计变更,也应采取相应的可靠有效的措施,施工时要小心保护,施工后要及时认真修复,以保证成品完整。5.5二次修补油、浆活及地面磨石清理打蜡时,要注意保护好成品,防止污染,碰撞与损坏。5.6软包墙面施工时,各项工序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施工,操作时要做到干净利落,边缝要切割整齐到位,胶痕及时清擦干净。5.7冬季通暖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发生跑水、渗漏水等灾害性事故。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不垂直或不水平:相邻两卷材接缝不垂直或不水平,或卷材接缝虽垂直,但花纹不水平,故造成花饰不垂直等,因此在粘贴第一张卷材时,必须认真吊垂直线并注意对花和拼花,尤其是刚开始粘贴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采取预制镶嵌软包工艺施工时更要注意。6.2花饰不对称:有花饰的卷材粘贴后,由于两张卷材的正反面或阴阳面的花饰不对称,或者门窗口两边或室内对称的柱子,拼缝下料宽狭不一,因而造成花饰不对称。预防办法是通过做不同房间的样板间,找出原因采取试拼的措施,解决花饰不对称的问题。6.3离缝或亏料:相邻卷材间的接缝不严合,露出基底称为离缝;卷材的上口与挂镜线,下口与台度上口或踢脚线上口接缝不严,显露基底称为亏料。主要原因是卷材粘贴产生歪斜,故出现离缝;上下口亏料的主要原因是裁卷材不方、下料过短或裁切不细、刀子不快等造成的。6.4翘边:主要是接缝和边缘处胶粘剂刚涂过少,或局部漏刷及边缝没压实,干后出现翘边、翘缝等现象。发现后应及时补刷胶并辊压修补好。6.5墙面不洁净,斜视有胶痕:主要是没及时用湿温毛巾将胶痕擦净,或更清擦但不彻底、不认真,或由于其他工序造成墙面污染等。6.6面层颜色不一致、花形深浅不一:主要是卷材质量差,施工时没有认真挑选等。6.7周边缝隙宽窄不一致:主要是拼装预制镶嵌过程中,由于安装不细、捻边时松紧不一或在套割底板时弧度不匀等造成,应及时进行修整和加强检查验收工作。6.8墙面表面不平,斜视有疙瘩:主要是基层墙面清理不彻底,或虽清理但没认真清扫,因此基层表面仍有积尘、腻子包、小砂粒、胶浆疙瘩等,造成墙面表面不平,斜视有疙瘩。因此施工时一定要重视墙面基底的清理工作。6.9边框、贴脸及装饰边线宽窄不一、接槎不平、扒缝等:主要是制作不细、套割不认真、拼装时钉子过稀缺胶。以及木料含水率过大等原因造成。施工时,应重视边框、贴脸及装饰边线的制装工作。如果把装饰线条做好,则给整个精装修观感质量提高了档次。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软包面料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2.1.3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2.2作业条件:2.2.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2.2.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2.2.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2.2.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3.3分层铺筑砂石。3.3.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3.3.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3.3.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3.3.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3.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3.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3.6找平和验收;3.6.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3.6.2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4.2.2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4。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表2-4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1520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5.2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5.3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5.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5.5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6.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6.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6.4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6.5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6.6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2地基钎探记录。7.3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4砂石的试验报告。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2.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2.2作业条件:2.2.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2.2.2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2.2.3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2.2.4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2.2.5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3.2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3.3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3.4混凝土的浇筑:3.4.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3.4.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3.4.3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3.4.4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3.4.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3.4.6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槎平。3.4.7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搓平后,应在12h左右加以覆盖和洒水,浇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3.4.8雨、冬期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否则不得任意施工。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1.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400cm2,累计不大于800cm2,无孔洞。4.2.2无缝隙无夹渣层。4.2.3基础表面有坡度时,坡度应正确,无倒坡现象。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13。混凝土设备基础允许偏差表2-1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坐标位移(纵横轴线)±20用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2不同平面的标高+0-2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3平面外形尺寸±20尺量检查凹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尺量检查凹穴尺寸+20-0尺量检查4平面水平度每米5用水准仪或水平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全长105垂直度每米5用经纬仪或吊线坠和尺量检查全高106预埋地脚螺栓标高(顶部)+20-0在根部或顶端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中心距±27预埋地脚螺栓孔中心线位移±10尺量纵横两个方向检查深度尺寸+20,-0尺量检查孔铝垂线10吊线或尺量检查8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标高+20-0拉线和尺量检查中心线位移±5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2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带槽锚板平整度5 5成品保护5.1要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孔洞和线管的位置正确,不得撞碰。5.2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支搭脚手板,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5.3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5.4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在其上来往行走和进行上部施工。5.5在混凝土运输时,应保护好设备管线、门口预留孔洞,不得碰撞损坏。5.6较大的设备基础超过相邻建筑物基础深度时,应有妥善的保护措施或方案。 5.7基础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安装螺栓、预埋件均不得遗漏。以避免后剔凿基础混凝土。5.8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足够的照明,防止混凝土配合比过磅不准,防止碰撞各种管线、模板、预埋件等及现场设施等。5.9冬期施工时,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混凝土不密实: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模板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拆模过早,混凝土浆粘在模板上,也会造成麻面。6.2混凝土表面不平、标高不准、尺寸增大:由于水平标志线或小木橛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混凝土多铺过厚、少铺过薄等原因造成。6.3基础轴线位移,螺栓孔洞,隔板位移:主要是预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或浇筑混凝土时碰撞、振捣棒插入不准而造成。6.4露筋:钢筋的垫块漏放或位移,钢筋紧贴模板或振捣不实、漏振,均会造成露筋。6.5缝隙夹渣: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杂物,主要是未认真清理施工缝所致。6.6不规则裂缝:基础过大,内部由于水化热产生温度应力,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不好,养护不够,或过早拆模等原因造成。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7.2模板的标高、轴线、尺寸的预检记录。7.3混凝土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7.4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7.5预埋件、螺栓、锚板等的产品合格证。饰面板(砖)工程9-22室外贴面砖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外墙饰面贴面砖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水泥:325号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证明或复试单,若出厂超过三个月,应按试验结果使用。2.1.2白水泥:325号白水泥。2.1.3砂子:粗砂或中砂,用前过筛。2.1.4面砖:面砖的表面应光洁、方正、平整,质地坚固,其品种、规格、尺寸、色泽、图案应均匀一致,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不得有缺楞、掉角、暗痕和裂纹等缺陷。其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釉面砖的吸水率不得大于10%。2.1.5石灰膏:应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淋制时必须用孔径不大于3mm×3mm的筛过滤,并贮存在沉淀池中。熟化时间,常温下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时,不应少于30d。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和其它杂质。2.1.6生石灰粉:抹灰用的石灰膏可用磨细生石灰粉代替,其细度应通过4900孔/cm2筛。用于罩面时,熟化时间不应小于3d。2.1.7粉煤灰:细度过0.08mm方孔筛,筛余量不大于5%。2.1.8107胶和矿物颜料等。2.2主要机具:2.2.1磅秤、铁板、孔径5mm筛子、窗纱筛子、手推车、大桶、小水桶、平锹、木抹子、铁抹子、大杠、中杠、小杠、靠尺、方尺、铁制水平尺、灰槽、灰勺、米厘条、毛刷、钢丝刷、笤帚、錾子、锤子、粉线包、小白线、擦布或棉线、钢片开刀、小灰铲、手提电动小圆锯、勾缝溜子、勾缝托灰板、托线板、线坠、盒尺、钉子、红铅笔、铅丝、工具袋等。2.3作业条件:2.3.1外架子(高层多用吊篮或吊架)应提前支搭和安设好,多层房屋最好选用双排架子或桥架,其横竖杆及拉杆等应离开墙面和门窗口角150~200mm。架子的步高和支搭要符合施工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2.3.2阳台栏杆、预留孔洞及排水管等应处理完毕,门窗框扇要固定好,并用1﹕3水泥砂浆将缝隙塞严实,铝合金门窗框边缝所用嵌塞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塞堵密实,并事先粘贴好保护膜。2.3.3墙面基层清理干净,脚手眼、窗台、窗套等事先砌堵好。2.3.4按面砖的尺寸、颜色进行选砖,并分类存放备用。 2.3.5大面积施工前应先放大样,并做出样板墙,确定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并向施工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样板墙完成后必须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还要经过设计、甲方和施工单位共同认定,方可组织班组按照样板墙要求施工。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 弹线分格→排砖→浸砖→镶贴面砖→面砖勾缝与擦缝 3.2基层为混凝土墙面时的操作方法3.2.1基层处理:首先将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剔平,对大钢模施工的混凝土墙面应凿毛,并用钢线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湿润。如果基层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时,亦可采取如下的“毛化处理”办法,即先将表面尘土、污垢清扫干净,用10%火碱水将板面的油污刷掉,随之用净水将碱液冲净、晾干,然后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水重20%的107胶,喷或用笤帚将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3.2.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若建筑物为高层时,应在四大角和门窗口边用经纬仪打垂直线找直;如果建筑物为多层时,可从顶层开始用特制的大线坠绷铁丝吊垂直,然后根据面砖的规格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准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周大角和通天柱或垛子为基准线控制,应全部是整砖。每层打底时则以此灰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和滴水线(槽)。3.2.3抹底层砂浆:先刷一道掺水重10%的107胶水泥素浆,紧跟着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常温时采用配合比为1﹕3水泥砂浆),第一遍厚度宜为5mm,抹后用木抹子搓平,隔天浇水养护;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约8~12mm,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毛,隔天浇水养护,若需要抹第三遍时,其操作方法同第二遍,直至把底层砂浆抹平为止。3.2.4弹线分格:待基层灰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按图纸要求进行分段分格弹线,同时亦可进行面层贴标准点的工作,以控制面层出墙尺寸及垂直、平整。3.2.5排砖:根据大样图及墙面尺寸进行横竖向排砖,以保证面砖缝隙均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注意大墙面、通天柱子和垛子要排整砖,以及在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非整砖行应排在次要部位,如窗间墙或阴角处等。但亦要注意一致和对称。如遇有突出的卡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3.2.6浸砖:釉面砖和外墙面砖镶贴前,首先要将面砖清扫干净,放入净水中浸泡2h以上,取出待表面晾干或擦干净后方可使用。3.2.7镶贴面砖:镶贴应自上而下进行。高层建筑采取措施后,可分段进行。在每一分段或分块内的面砖,均为自下而上镶贴。从最下一层砖下皮的位置线先稳好靠尺,以此托住第一皮面砖。在面砖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线,作为镶贴的标准。在面砖背面宜采用1﹕2水泥砂浆或1﹕0.2﹕2=水泥﹕白灰膏﹕砂的混合砂浆镶贴,砂浆厚度为6~10mm,贴上后用灰铲柄轻轻敲打,使之附线,再用钢片开刀调整竖缝,并用小框通过标准点调整平面和垂直度。另外一种做法是,用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的107胶,在砖背面抹3~4mm厚粘贴即可。但此种做法其基层灰必须抹得平整,而且砂子必须用窗纱筛后使用。另外也可用胶粉来粘贴面砖,其厚度为2~3mm,用此种做法其基层灰必须更平整。如要求釉面砖拉缝镶贴时,面砖之间的水平缝宽度用米厘条控制,米厘条用贴砖用砂浆与中层灰临时镶贴,米厘条贴在已镶贴好的面砖上口,为保证其平整,可临时加垫小木楔。女儿墙压顶、窗台、腰线等部位平面也要镶贴面砖时,除流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外,应采取顶面面砖压立面面砖的做法,预防向内渗水,引起空裂;同时还应采取立面中最代一排面砖必须压底平面面砖,并低出底平面面砖3~5mm的做法,让其超滴水线(槽)的作用,防止尿檐而引起空裂。3.2.8面砖勾缝与擦缝:面砖铺贴拉缝时,用1﹕1水泥砂浆勾缝,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勾好后要求凹进面砖外表面2~3mm。若横竖缝为干挤缝,或小于3mm者,应用白水泥配颜料进行擦缝处理。面砖缝子勾完后,用布或棉丝蘸稀盐酸擦洗干净。3.3基层为砖墙面时的操作方法:3.3.1抹灰前,墙面必须清扫干净,浇水湿润。3.3.2大墙面和四角、门窗口边弹线找规矩,必须由顶层到底一次进行,弹出垂直线,并决定面砖出墙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周大角和通天垛、柱子为基准线控制。每层打底时则以此灰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基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3.3.3抹底层砂浆:先把墙面浇水湿润,然后用1﹕3水泥砂浆刮一道约6mm 厚,紧跟着用同强度等级的灰与所冲的筋抹平,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搓毛,隔天浇水养护。3.3.4~3.3.8同基层为混凝土墙面做法。3.4基层为加气混凝土墙面时,可酌情选用下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3.4.1用水湿润加气混凝土表面,修补缺棱掉角处。修补前,先刷一道聚合物水泥浆,然后用1﹕3﹕9=水泥﹕白灰膏﹕砂子混合砂浆分层补平,随天刷聚合物水泥浆并抹1﹕1﹕6混合砂浆打底,木抹子搓平,隔天浇水养护。3.4.2用水湿润加气混凝土表面,在缺棱掉角处刷聚合物水泥浆一道,用1﹕3﹕9混合砂浆分层补平,待干燥后,钉金属网一层并绷紧。在金属网上分层抹1﹕1﹕6混合砂浆打底(最好采取机械喷射工艺),砂浆与金属网应结合牢固,最后用木抹子轻轻搓平,隔天浇水养护。其他做法同混凝土墙面。3.5夏期镶贴室外饰面板、饰面砖,应有防止暴晒的可靠措施。3.6冬期施工:一般只在冬期初期施工,严寒阶段不得施工。3.6.1砂浆的使用温度不得低于5℃,砂浆硬化前,应采取防冻措施。3.6.2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应待其解冻后再抹灰。3.6.3镶贴砂浆硬化初期不得受冻。气温低于5℃时,室外镶贴砂浆内可掺入能降低冻结温度的外加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3.6.4为了防止灰层早期受冻,并保证操作质量,其砂浆内的白灰膏和107胶不能使用,可采用同体积粉煤灰代替或改用水泥砂浆抹灰。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饰面砖的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4.1.2饰面砖镶贴必须牢固,无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缝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面层平整、洁净,颜色一致,无变色、起碱、污痕,无显著的光泽受损处,无空鼓。4.2.2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阴阳胆处压向正确,非整砖的使用部位适宜。4.2.3套割:用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4.2.4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29。复合保温内墙安装允许偏差表9-2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外墙面砖釉面砖1立面垂直33用2m托线板和尺量检查2表面平整22用2m托线板和塞尺检查3阳角方整22用20cm方尺和塞尺检查4接缝平直32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5墙裙上口平直22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6接缝高低11用钢板短尺和塞尺检查 5成品保护5.1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上的砂浆,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宜粘贴保护膜,预防污染、锈蚀。5.2认真贯彻合理的施工顺序,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的活应做在前面,防止损坏面砖。5.3油漆粉刷不得将油漆喷滴在已完的饰面砖上,如果面砖上部为外涂料或水刷石墙面,宜先做外涂料或水刷石,然后贴面砖,以免污染墙面。若需先做面砖时,完工后必须采取贴纸或塑料薄膜等措施,防止污染。5.4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风干、暴晒、水冲和振动,以保证各层有足够的强度。5.5拆架子时注意不要碰撞墙面。5.6装饰材料和饰件以及有饰面的构件,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损坏和变质。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空鼓、脱落:6.1.1因冬季气温低,砂浆受冻,到来年春化冻后容易发生脱落。因此在进行室外贴面砖操作时应保持正温,尽量不在冬期施工。6.1.2 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如每层抹灰跟的太紧,面砖勾缝不严,又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脱落。6.1.3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因而产生不同的干缩,亦会空鼓。应在贴面砖砂浆中加适量107胶,增强粘结,严格按工艺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自检工作,要逐块检查,发现空鼓的应随即返工重做。6.2墙面不平:主要是结构施工期间,几何尺寸控制不好,造成外墙面垂直、平整偏差大,而装修前对基层处理又不够认真。应加强对基层打底工作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6.3分格缝不匀、不直:主要是施工前没有认真按照图纸尺寸,核对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加上分段分块弹线、排砖不细,贴灰饼控制点少,以及面砖规格尺寸偏差大,施工中选砖不细,操作不当等造成。6.4墙面脏:主要原因是勾完缝后没有及时擦净砂浆以及其他工种污染所致,可用棉丝蘸稀盐酸加20%水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净。同时应加强成品保护。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面砖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7.3室外面砖的拉扒试验报告单等。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工艺标准 21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和一般工业建筑的给水管道(包括给水铸铁管和镀锌碳素钢管的冷热水管)安装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铸铁给水管及管件的规格应符合设计压力要求,管壁薄厚均匀,内外光滑整洁,不得有砂眼、裂纹、毛刺和疙瘩;承插口的内外径及管件应造型规矩,管内外表面的防腐涂层应整洁均匀,附着牢固。管材及管件均应有出厂合格证。2.1.2镀锌碳素钢管及管件的规格种类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壁内外镀锌均匀,无锈蚀、无飞刺。管件无偏扣、乱扣,丝扣不全或角度不准等现象。管材及管件均应有出厂合格证。2.1.3水表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自来水公司确认,热水系统选用符合温度要求的热水表。表壳铸造规矩,无砂眼、裂纹,表玻璃盖无损坏,沿封完整,有出厂合格证。2.1.4阀门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热水系统阀门符合温度要求。阀体铸造规矩,表面光洁,无裂纹、开关灵活,关闭严密,填料密封完好无渗漏,手轮完整无损坏,有出厂合格证。3.12.2       2.2       主要机具:2.2.1机械:套丝机、砂轮锯、台钻、电锤、手电钻、电焊机、电动试压泵等。2.2.2工具:套丝板、管钳、压力钳、手锯、手锤、活扳手、链钳、煨弯器、手压泵、捻凿、大锤、断管器等。5.3.12.2.3      2.2.3      其它:水平尺、线坠、钢卷尺、小线、压力表等。2.3作业条件:2.3.1地下管道铺设必须在房心土回填夯实或挖到管底标高,沿管线铺设位置清理干净,管道穿墙处已留管洞或安装套管,其洞口尺寸和套管规格符合要求,坐标、标高正确。2.3.2暗装管道应在地沟未盖沟盖或吊顶未封闭前进行安装,其型钢支架均应安装完毕并符合要求。2.3.3明装托、吊干管安装必须在安装层的结构顶板完成后进行。沿管线安装位置的模板及杂物清理干净,托吊卡件均已安装牢固,位置正确。2.3.4立管安装应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高层建筑在主体结构达到安装条件后,适当插入进行。每层均应有明确的标高线,暗装竖井管道,应把竖井内的模板及杂物清除干净,并有防坠落措施。2.3.5支管安装应在墙体砌筑完毕,墙面未装修前进行(包括暗装支管)。3操作工艺3.23.1       3.1       工艺流程: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防腐和保温→管道冲洗3.2安装准备: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交底的具体措施做好准备工作。参看有关专业设备图和装修建筑图,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用空间是否合理。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办好变更洽商记录。3.3 预制加工:按设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管径、变径、预留管口,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做上标记,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确尺寸,记录在施工草图上,然后按草图测得的尺寸预制加工(断管、套丝、上零件、调直、校对,按管段分组编号(工艺详见1—1)。3.4干管安装:3.4.1给水铸铁管道安装:3.4.1.1在干管安装前清扫管膛,将承口内侧插口外侧端头的沥青除掉,承口朝来水方向顺序排列,联接的对口间隙应不小于3mm。找平找直后,将管道固定。管道拐弯和始端处应支撑顶牢,防止捻口时轴向移动,所有管口随时封堵好。3.4.1.2捻麻时先清除承口内的污物,将油麻绳拧成麻花状,用麻钎捻入承口内,一般捻两圈以上,约为承口深度的三分之一,使承口周围间隙保持均匀,将油麻捻实后进行捻灰,水泥用325号以上加水拌匀(水灰比为1∶9),用捻凿将灰填入承口,随填随捣,填满后用手锤打实,直至将承口打满,灰口表面有光泽。承口捻完后应进行养护,用湿土覆盖或用麻绳等物缠住接口,定时浇水养护,一般养护2至5天。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3.4.1.3采用青铅接口的给水铸铁管在承口油麻打实后,用定型卡箍或包有胶泥的麻绳紧贴承口,缝隙用胶泥抹严,用化铅锅加热铅锭至500℃左右(液面呈紫红颜色),水平管灌铅口位于上方,将熔铅缓慢灌入承口内,使空气排出。对于大管径管道灌铅速度可适当加快,防止熔铅中途凝固。每个铅口应一次灌满,凝固后立即拆除卡箍或泥模,用捻凿将铅口打实(铅接口也可采用捻铅条的方式)。3.4.1.4给水铸铁管与镀锌钢管连接时应按图1-5的几种方式安装。图1-53.4.2给水镀锌管安装:安装时一般从总进入口开始操作,总进口端头加好临时丝堵以备试压用,设计要求沥青防腐或加强防腐时,应在预制后、安装前做好防腐。把预制完的管道运到安装部位按编号依次排开。安装前清扫管膛,丝扣连接管道抹上铅油缠好麻,用管钳按编号依次上紧,丝扣外露2至3扣,安装完后找直找正,复核甩口的位置、方向及变径无误。清除麻头,所有管口要加好临时丝堵。3.4.3热水管道的穿墙处均按设计要求加好套管及固定支架,安装伸缩器按规定做好预拉伸,待管道固定卡件安装完毕后,除去预拉伸的支撑物,调整好坡度,翻身处高点要有放风、低点有泄水装置。3.4.4给水大管径管道使用无镀锌碳素钢管时,应采用焊接法兰连接,管材和法兰根据设计压力选用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管道安装完先做水压试验,无渗漏编号后再拆开法兰进行镀锌加工。加工镀锌的管道不得刷漆及污染,管道镀锌后按编号进行二次安装。3.5立管安装:3.5.1立管明装:每层从上至下统一吊线安装卡件,将预制好的立管按编号分层排开,顺序安装,对好调直时的印记,丝扣外露2至3扣,清除麻头,校核预留甩口的高度、方向是否正确。外露丝扣和镀锌层破损处刷好防锈漆。支管甩口均加好临时丝堵。立管截门安装朝向应便于操作和修理。安装完后用线坠吊直找正,配合土建堵好楼板洞。3.5.2立管暗装:竖井内立管安装的卡件宜在管井口设置型钢,上下统一吊线安装卡件。安装在墙内的立管应在结构施工中预留管槽,立管安装后吊直找正,用卡件固定。支管的甩口应露明并加好临时丝堵。3.5.3热水立管:按设计要求加好套管。立管与导管连接要采用2个弯头(图1-6)。立管直线长度大于15m时,要采用3个弯头(图1-7)。立管如有伸缩器安装同干管。 图1-6图1-73.6支管安装:3.6.1支管明装:将预制好的支管从立管甩口依次逐段进行安装,有截门应将截门盖卸下再安装,根据管道长度适当加好临时固定卡,核定不同卫生器具的冷热水预留口高度、位置是否正确,找平找正后栽支管卡件,去掉临时固定卡,上好临时丝堵。支管如装有水表先装上连接管,试压后在交工前拆下连接管,安装水表。3.6.2支管暗装:确定支管高度后画线定位,剔出管槽,将预制好的支管敷在槽内,找平找正定位后用勾钉固定。卫生器具的冷热水预留口要做在明处,加好丝堵。3.6.3热水支管:热水支管穿墙处按规范要求做好套管。热水支管应做在冷水支管的上方,支管预留口位置应为左热右冷。其余安装方法同冷水支管。3.7管道试压:铺设、暗装、保温的给水管道的隐蔽前做好单项水压试验。管道系统安装完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放净空气,充满水后进行加压,当压力升到规定要求时停止加压,进行检查,如各接口和阀门均无渗漏,持续到规定时间,观察其压力下降在允许范围内,通知有关人员验收,办理交接手续。然后把水泄净,被破损的镀锌层和外露丝扣处做好防腐处理,再进行隐蔽工作。3.8管道冲洗:管道在试压完成后即可做冲洗,冲洗应用自来水连续进行,应保证有充足的流量。冲洗洁净后办理验收手续。3.9管道防腐和保温:3.9.1管道防腐:给水管道铺设与安装的防腐均按设计要求及国家验收规范施工,所有型钢支架及管道镀锌层破损处和外露丝扣要补刷防锈漆。3.9.2管道保温:给水管道明装暗装的保温有三种形式:管道防冻保温、管道防热损失保温、管道防结露保温。其保温材质及厚度均按设计要求(详见第十六章),质量达到国家验收规范标准。4质量标准6.14.1       4.1       保证项目:4.1.1隐蔽管道和给水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检查系统或分区(段)试验记录。4.1.2管道及管道支座(墩)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检查方法:观察或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1.3给水系统竣工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吹洗。检查方法:检查吹洗记录。4.2基本项目:4.2.1管道坡度的正负偏差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水平尺)拉线和尺量检查或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2碳素钢管的螺纹加工精度符合国际《管螺纹》规定,螺纹清洁规整,无断丝或缺丝,连接牢固,管螺纹根部有外露螺纹,镀锌碳素钢管无焊接口,螺纹无断丝。镀锌碳素钢管和管件的镀锌层无破损,螺纹露出部分防腐蚀良好,接口处无外露油麻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或解体检查。4.2.3 碳素钢管的法兰连接应对接平行、紧密,与管子中心线垂直。螺杆露出螺母长度一致,且不大于螺杆直径的二分之一,螺母的在侧,衬垫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4非镀锌碳素钢管的焊接焊口平直,焊波均匀一致,焊缝表面无结瘤、夹渣和气孔。焊缝加强面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检查方法:观察或用焊接检测尺检查。4.2.5金属管道的承插和套箍接口结构及所有填料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灰口密实饱满,胶圈接口平直无扭曲,对口间隙准确,环缝间隙均匀,灰口平整、光滑,养护良好,胶圈接口回弹间隙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检查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2.6管道支(吊、托)架及管座(墩)的安装应构造正确,埋设平正牢固,排列整齐。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检验方法:观察或用手扳检查。4.2.7阀门安装:型号、规格、耐压和严密性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位置、进出口方向正确,连接牢固、紧密,启闭灵活,朝向合理,表面洁净。检查方法:手扳检查和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单。4.2.8埋地管道的防腐层材质和结构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卷材与管道以及各层卷材间粘贴牢固,表面平整,无皱折、空鼓、滑移和封口不严等缺陷。检查方法:观察或切开防腐层检查。4.2.9管道、箱类和金属支架的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染现象。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给水管道安装的充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1-7。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给水铸铁管每1m1用水平尺直尺拉线和尺量检查全长(25m以上)不大于25碳素钢管每1m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管径大于100mm0.51全长(25m以上)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管径大于100mm不大于13不大于252立管垂直度给水铸铁管每1m全长(5m以上)3不大于15吊线和尺量检查碳素钢管每1m全长(5m以上)2不大于103隔热层表面平整面卷材或板材涂抹或其它48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厚度+0.1δ0.05δ用钢针刺入隔热尺和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安装好的管道不得用做支撑或放脚手板,不得踏压,其支托卡架不得做为其它用途的受力点。5.2管道在喷浆前要加以保护,防止灰浆污染管道。4.15.3       5.3       截门的手轮在安装时应卸下,交工前统一安装完好。5.4水表应有保护措施,为防止损坏,可统一在交工前装好。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16.1       6.1       管道镀锌层损坏原因:由于压力管钳日久失修,卡不住管道造成。7.26.2       6.2       立管甩口高度不准确 原因:由于层高超出允许偏差或测量不准。7.16.3       6.3       立管距墙不一致或半明半暗原因:由于立管位置安排不当,或隔断墙位移偏差太大造成。7.26.4       6.4       热水立管的套管向下层漏水原因:由于套管露出地面高度不够,或地面抹灰太厚造成。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3.27.1       7.1       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3.37.2       7.2       给水、热水导管预检记录。3.47.3       7.3       给水、热水立管预检记录。3.57.4       7.4       给水、热水支管预检记录。3.67.5       7.5       给水、热水管道单项试压记录。3.77.6       7.6       给水、热水管道隐蔽检查记录。3.87.7       7.7       给水、热水系统试压记录。3.97.8       7.8       给水、热水系统冲洗记录。3.107.9       7.9       给水、热水系统通水记录。3.117.10   7.10   热水系统调试记录。室内塑料排水管道安装工艺标准 21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室内生活排水、雨水及有酸碱性的排水管道安装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管材为硬质聚氯乙烯(UPVC)。所用粘接剂应是同一厂家配套产品,应与卫生洁具连接相适宜,并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2.1.2管材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薄厚均匀,色泽一致。直管段挠度不大于1%。管件造型应规矩、光滑,无毛刺。承口应有梢度,并与插口配套。2.1.3其它材料:粘接剂、型钢、圆钢、卡件、螺栓、螺母、肥皂等。2.2主要机具:2.2.1手电钻、冲击钻、手锯、铣口器、钢刮板、活扳手、手锤、水平尺、套丝板、毛刷、棉布、线坠等。2.3作业条件:2.3.1埋设管道,应挖好槽沟,槽沟要平直,必须有坡度,沟底夯实。2.3.2暗装管道(包括设备层、竖井、吊顶内的管道)首先应核对各种管道的标高、坐标的排列有无矛盾。预留孔洞预埋件已配合完成。土建模板已拆除,操作场地清理干净,安装高度超过3.5m应搭好架子。2.3.3室内明装管道要与结构进度相隔二层的条件下进行安装。室内地平线应弹好,初装修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装场地无障碍物。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卡件固定→封口堵洞→闭水试验→通水试验3.2预制加工:根据图纸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按预留口位置测量尺寸,绘制加工草图。根据草图量好管道尺寸,进行断管。断口要平齐,用铣刀或刮刀除掉断口内外飞刺,外棱铣出15°角。粘接前应对承插口先插入试验,不得全部插入,一般为承口的3/4深度。试插合格后,用棉布将承插口需粘接部位的水分、灰尘擦拭干净。如有油污需用丙酮除掉。用毛刷涂抹粘接剂,先涂抹承口后涂抹插口,随即用力垂直插入,插入粘接时将插口中稍作转动,以利粘接剂分布均匀,约30s至1min即可粘接牢固。粘牢后立即将溢出的粘接剂擦拭干净。多口粘连时应注意预留口方向。3.3干管安装: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坐标、标高预留槽洞或预埋套管。埋入地下时,按设计坐标、标高、坡向、坡度开挖槽沟并夯实。采用托吊管安装时应按设计坐标、标高、坡向做好托、吊架。施工条件具备时,将预制加工好的管段,按编号运至安装部位进行安装。各管段粘连时也必须按粘接工艺依次进行。全部粘连后,管道要直,坡度均匀,各预留口位置准确。安装立管需装伸缩节,伸缩节上沿距地坪或蹲便台70~100mm。干管安装完后应做闭水试验,出口用充气橡胶堵封闭,达到不渗潜漏,水位不下降为合格。地下埋设管道应先用细砂回填至管上皮100mm,上覆过筛土,夯实时勿碰损管道。托吊管粘牢后再按水流方向找坡度。最后将预留口封严和堵洞。3.4 立管安装:首先按设计坐标要求,将洞口预留或后剔,洞口尺寸不得过大,更不可损伤受力钢筋。安装前清理场地,根据需要支搭操作平台。将已预制好的立管运到安装部位。首先清理已预留的伸缩节,将已预制好的立管运到安装部位。首先清理已预留的伸缩节,将锁母拧下,取出U型橡胶圈,清理杂物。复查上层洞口是否合适。立管插入端应先划好插入长度标记,然后涂上肥皂液,套上锁母及 U型橡胶圈。安装时先将立管上端伸入上一层洞口内,垂直用力插入至标记为止(一般预留胀缩量为20~30mm)。合适后即用自制U型钢制抱卡紧固于伸缩节上沿。然后找正找直,并测量顶板距三通口中心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即可堵洞,并将上层预留伸缩节封严。3.5支管安装:首先剔出吊卡孔洞或复查预埋件是否合适。清理场地,按需要支搭操作平台。将预制好的支管按编号运至现场。清除各粘接部位的污物及水分。将支管水平初步吊起,涂抹粘接剂,用力推入预留管口。根据管段长度调整好坡度。合适后固定卡架,封闭各预留管口和堵洞。3.6器具连接管安装:核查建筑物地面、墙面做法、厚度。找出预留口坐标、标高。然后按准确尺寸修整预留洞口。分部位实测尺寸做记录,并预制加工、编号。安装粘接时,必须将预留管口清理干净,再进行粘接。粘牢后找正、找直,封闭管口和堵洞打开下一层立管扫除口,用充气橡胶堵封闭上部,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撤去橡胶堵,封好扫除口。3.7排水管道安装后,按规定要求必须进行闭水试验。凡属隐蔽暗装管道必须按分项工序进行。卫生洁具及设备安装后,必须进行通水通球试验。且应在油漆粉刷最后一道工序前进行。3.8地下埋设管道及出屋顶透气立管如不采用硬质聚氯乙烯排水管件而采用下水铸铁管件时,可采用水泥捻口。为防止渗漏,塑料管插接处用粗砂纸将塑料管横向打磨粗糙。3.9粘接剂易挥发,使用后应随时封盖。冬季施工进行粘接时,凝固时间为2~3min。粘接场所应通风良好,远离明火。4质量标准6.14.1       4.1       保证项目:4.1.1管道的材质、规格、尺寸、粘接剂的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隐蔽的排水管及雨水管道的灌水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区(段)灌水试验记录,管材出厂证明及粘接剂合格证。4.2.14.1.3      4.1.3      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或用水准仪(水平尺)、拉线和尺量检查。4.1.4管道及管道支座(墩),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或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1.5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装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伸缩节间距不大于4m。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1.6排水系统竣工后的通水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通水检查或检查通水试验记录。4.2基本项目:4.2.1管道支(吊、托)架及管座(墩)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4.2.1.1排列整齐,支架与管子接触紧密。7.1.1.14.2.1.2      4.2.1.2      托架距离应符合表1-10的规定。塑料排水横管固定件的间距表1-10公称通径(mm)5075100支架间距(mm)0.60.81.07.1.1.24.2.1.3      4.2.1.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11。室内塑料排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11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每1m1.5用水准仪(水平尺)、直尺、拉线和尺量检查全长(25m以上)不大于38立管垂直度每1m3吊线和尺量检查全长(5m以上)不大于15 5成品保护5.1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将所有管口封闭严密,防止杂物进入,造成管道堵塞。5.2安装完的管道应加强保护,尤其立管距地2m以下时,应用木板捆绑保护。5.3严禁利用塑料管道做为脚手架的支点或安全带的拉点、吊顶的吊点。不允许明火烘烤塑料管,以防管道变形。5.4油漆粉刷前应将管道用纸包裹,以免污染管道。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预制好的管段弯曲或断裂。原因是直管堆放未垫实,或暴晒所致。6.2接口处外观不清洁,美观。粘接后外溢粘接剂应及时除掉。6.3粘接口漏水。原因是粘接剂涂刷不均匀,或粘接处未处理干净所致。6.4地漏安装过高过低,影响使用。原因是地平线未找准。6.5立管穿楼板处渗水。原因是立管穿楼板处没有做防水处理。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1—27.1       7.1       应有管材和管件的产品合格证。1—37.2       7.2       粘结剂合格证及使用期限。1—47.3       7.3       排水横干管预检记录。1—57.4       7.4       排水立管预检记录。1—67.5       7.5       排水支管预检记录。1—77.6       7.6       排水管道隐蔽检查记录。1—87.7       7.7       排水管道灌水记录。1—97.8       7.8       排水系统通水记录。1—107.9       7.9       排水立管、横干管通球记录。1—117.10   7.10   卫生器具通水记录。1—127.11   7.11   雨水管道预检记录。1—137.12   7.12   预埋雨水管道试压记录。1—147.13   7.13   雨水管道隐蔽检查记录。1—157.14   7.14   雨水系统灌水记录。室内消防管道及设备安装工艺标准(108—1998) 31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和一般工业建筑的室内消防自动喷洒系统和消火栓系统的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消防喷洒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镀锌碳素钢管及管件,管壁内外镀锌均匀,无锈蚀、无飞刺,零件无偏加、方扣、丝扣不全、角度不冷等现象。2.1.2消火栓系统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管材不得有弯曲、锈蚀、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现象。2.1.3消防喷洒系统的报警阀、作用阀、控制阀、延迟器、水流指示器、水泵结合器等主要组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配件齐全,铸造规矩,表面光洁,无裂纹,启闭灵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2.1.4喷洒头的规格、类型、动作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型规矩,丝扣完整,感温包无破碎和松动,易熔片无脱落和松动。有产品出厂合格证。2.1.5消火栓箱体的规格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箱体表面平整、光洁。金属箱体无锈蚀,划伤,箱门开启灵活。箱体方正,箱内配件齐全。栓阀外型规矩,无裂纹,启闭灵活,关闭严密,密封填料完好,有产品出厂合格证。3.12.2       2.2       主要机具:2.2.1套丝机,砂轮锯,台钻,电锤,手砂轮,手电钻,电焊机,电动试压泵等机械。2.2.2套丝板、管钳、台钳、压力钳、链钳、手锤、钢锯、扳手、射钉枪、倒链、电气焊等工具。2.3作业条件:2.3.1主体结构已验收,现场已清理干净。2.3.2管道安装所需要的基准线应测定并标明,如吊顶标高、地面标高、内隔墙位置线等。2.3.3设备基础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安装条件。2.3.4安装管道所需要的操作架应由专业人员搭设完毕。2.3.5检查管道支架、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是否正确。2.3.6喷洒头安装按建筑装修图确定位置,吊顶龙骨安装完按吊顶材料厚度确定喷洒头的标高。封吊顶时按喷洒头预留口位置在顶板上开孔。3操作工艺3.23.1       3.1       工艺流程:安装准备→干管安装→报警阀安装→立管安装→喷洒分层干支管、消火栓及支管安装→ 水流指示器、消防水泵、高位水箱、水泵结合器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喷洒头支管安装(系统综合试压及冲洗)→节流装置安装→报警阀配件、消火栓配件、喷洒头安装→系统通水试调3.2安装准备:3.2.1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的具体措施选用材料,测量尺寸,绘制草图,预制加工。3.2.2核对有关专业图纸,查看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或排列位置不当,及时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办理洽商手续。3.2.3检查预埋件和预留洞是否准确。3.2.4检查管材、管件、阀门、设备及组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3.2.5要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避免工程交叉作业干扰,影响施工。3.3.干管安装:3.3.1喷洒管道一般要求使用镀锌管件(干管直径在100mm以上,无镀锌管件时采用焊接法兰连接,试完压后做姨标记拆下来加工镀锌)。需要镀锌加工的管道应选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在镀锌加工前不允许刷油和污染管道。需要拆装镀锌的管道应先安排施工。3.3.2喷洒干管用法兰连接每根配管长度不宜超过6m,直管段可把几根连接一起,使用倒链安装,但不宜过长。也可调直后,编号依次顺序吊装,吊装时,应先吊起管道一端,待稳定后再吊起另一端。3.3.3管道连接紧固法兰时,检查法兰端面是否干净,采用3~5mm的橡胶垫片。法兰螺栓的规格应符合规定。紧固螺栓应先紧最不利点,然后依次对称紧固。法兰接口应安装在易拆装的位置。3.3.4消火栓系统干管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管材,按压力要求选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3.3.4.1管道在焊接前应清除接口处的浮锈、污垢及油酯。3.3.4.2当壁厚≤4mm,直径≤50mm时应采用气焊;壁厚≥4.5mm,直径≥70mm时应采用电焊。3.3.4.3不同管径的管道焊接,连接时如两管径相差不超过小管径的15%,可将大管端部缩口与小管对焊。如果两管相差过小管径15%,应加工异径短管焊接。3.3.4.4管道对口焊缝上不得开口焊接支管,焊口不得安装在支吊架位置上。3.3.4.5管道穿墙处不得有接口(丝接或焊接)管道穿过伸缩缝处应有防冻措施。3.3.4.6碳素钢管开口焊接时要错开焊缝,并使焊缝朝向易观察和维修的方向上。3.3.4.7管道焊接时先点焊三点以上,然后检查预留口位置、方向、变径等无误后,找直、找正,再焊接,紧固卡件、拆掉临时固定件。3.4报警阀安装:应设在明显、易于操作的位置,距地高度宜为1m左右。报警阀处地面应有排水措施,环境温度不应低+5℃。报警阀组装时应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控制阀应有启闭指示装置,并使阀门工作处于常开状态。7.23.5       3.5       消防喷洒和消火栓立管安装:3.5.1立管暗装在竖井内时,在管井内预埋铁件上安装卡件固定,立管底部的支吊架要牢固,防止立管下坠。3.5.2立管明装时每层楼板要预留孔洞,立管可随结构穿入,以减少立管接口。3.6消防喷洒分层干支管安装:3.6.1管道的分支预留口在吊装前应先预制好,丝接的用三通定位预留口,焊接可在干管上开口焊上熟铁管箍,调直后吊装。所有预留口均加好临时堵。3.6.2需要加工镀锌的管道在其它管道未安装前试压、拆除、镀锌后进行二次安装。3.6.3走廊吊顶内的管道安装与通风道的位置要协调好。3.6.4喷洒管道不同管径连接不宜采用补心,应采用异径管箍,弯头上不得用补心,应采用异径弯头,三通上最多用一个补心,四通上最多用两个补心。3.6.5向上喷的喷洒头有条件的可与分支干管顺序安装好。其它管道安装完后不易操作的位置也应先安装好向上喷的喷洒头。3.7消火栓及支管安装:3.7.1消火栓箱体要符合设计要求(其材质有木、铁和铝合金等),栓阀有单出口和双出口双控等。产品均应有消防部门的制造许可证及合格证方可使用。3.7.2消火栓支管要以栓阀的坐标、标高定位甩口,核定后再稳因消火栓箱,箱体找正稳固后再把栓阀安装好,栓阀侧装在箱内时应在箱门开启的一侧,箱门开启应灵活。3.8水流指示器安装:一般安装在每层的水平分支干管或某区域的分支干管上。应水平立装,倾斜度不宜过大,保证叶片活动灵敏,水流指示器前后应保持有5 保安装管径长度的直管段,安装时注意水流方向与指示器的箭头一致。国内产品可直接安装在丝扣三通上,进口产品可在干管开口用定型卡箍紧固。水流指示器适用于直径为50~150mm的管道上安装。3.9消防水泵安装:3.9.1水泵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水泵基础按设计图纸施工,吸水管应加减振器。加压泵可不设减振装置,但恒压泵应加减振装置,进出水口加防噪声设施,水泵出口宜加缓闭式逆止阀。3.9.2水泵配管安装应在水泵定位找平正,稳固后进行。水泵设备不得承受管道的质量。安装顺序为逆止阀,阀门依次与水泵紧牢,与水泵相接配管的一片法兰先与阀门法兰紧牢,用线坠找直找正,量出配管尺寸,配管先点焊在这片法兰上,再把法兰松开取下焊接,冷却后再与阀门连接好,最后再焊与配管相接的另一管段。3.9.3配管法兰应与水泵、阀门的法兰相符,阀门安装手轮方向应便于操作,标高一致,配管排列整齐。3.10高位水箱安装:应在结构封顶前就位,并应做满水试验,消防用水与其它共用水箱时应确保消防用水不被它用,留有10分钟的消防总用水量。与生活水合用时应使水经常处于流动状态,防止水质变坏。消防出水管应加单向阀(防止消防加压时,水进入水箱)。所有水箱管口均应预制加工,如果现场开口焊接应在水箱上焊加强板。3.11水泵结合器安装:规格应根据设计选定,有三种类型墙壁型、地上型、地下型。其安装位置应有明显标志,阀门位置应便于操作,结合器附近不得有障碍物。安全阀应按系统工作压力定压,防止消防车加压过高破坏室内管网及部件,结合器应装有泄水阀。3.12消防管道试压可分层分段进行,上水时最高点要有排气装置,高低点各装一块压力表,上满水后检查管路有无渗漏,如有法兰、阀门等部位渗漏,应在加压前紧固,升压后再出现渗漏时做好标记,卸压后处理。必要时泄水处理。冬季试压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夏季试压最好不直接用外线上水防止结露。试压合格后及时办理验收手续。3.13管道冲洗:消防管道在试压完毕后可连续做冲洗工作。冲洗前先将系统中的流量减压孔板、过滤装置拆除,冲洗水质合格后重新装好,冲洗出的水要有排放去向,不得损坏其它成品。3.14喷洒头支管安装指吊顶型喷洒头的末端一段支管,这段管不能与分支干管同时顺序完成,要与吊顶装修同步进行。吊顶龙骨装完,根据吊顶材料厚度定出喷洒头的预留口标高,按吊顶装相修图确定喷洒头的坐标,使支管预留口做到位置准确。支管管径一律为25mm,末端用25mm×15mm的异径管箍口,管箍口与吊顶装修层平,拉线安装。支管末端的弯头处100mm以内应加卡件固定,防止喷头与吊顶接触不牢,上下错动。支管装完,预留口用丝堵拧紧。准备系统试压。3.15喷洒系统试压:封吊顶前进行系统试压,为了不影响吊顶装修进度可分层分段试压,试压完后冲洗管道,合格后可封闭吊顶。吊顶材料在管箍口处开一个30mm的孔,把预留口露出,吊顶装修完后把丝堵卸下安装喷洒头。3.16节流装置:在高层消防系统中,低层的喷洒头和消火栓流量过大,可采用减压孔板或节流管等装置均衡。减压孔板应设置在直径不小于50mm水平管段上,孔口直径不应小于安装管段直径的50%,孔板应安装在水流转弯处下游一侧的直管段上,与弯管的距离不应小于设置管段直径的两倍。采用节流管时,其长度不宜小于1m。节流管直径按表1-17选用。节流管直径表1-17管段直径(mm)507080100125150200节流管直径(mm)253240507080100 3.17报警阀配件安装:应在交工前进行,延迟器安装在闭式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上,是防止误报警的设施。可按说明书及组装图安装,应装在报警阀与水力警铃之间的信号管道上。水力警铃安装在报警阀附近。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应采用镀锌钢管。3.18消火栓配件安装:应在交工前进行。消防水龙带应折好放在挂架上或卷实、盘紧放在箱内,消防水枪要竖放在箱体内侧,自救式水枪和软管应放在挂卡上或放在箱底部。消防水龙带与水枪,快速接头的连接,一般用14#铅丝绑扎两道,每道不少于两圈,使用卡箍时,在里侧加一道铅丝。设有电控按钮时,应注意与电气专业配合施工。3.19喷洒头安装:3.19.1喷洒头的规格、类型、动作温度要符合设计要求。3.19.2喷洒头安装的保护面积、喷头间距及距墙、柱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3.19.3喷洒头的两翼方向应成排统一安装。护口盘要贴紧吊顶,走廊单排的喷头两翼应横向安装。3.19.4安装喷洒头应使用特制专用扳手(灯叉型),填料宜采用聚四氟乙烯带,防止损坏和污染吊顶。3.19.5水幕喷洒头安装应注意朝向被保护对象,在同一配水支管上应安装相同口径的水幕喷头。3.20喷洒管道的固定支架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3.20.1支吊架的位置以不妨碍喷头喷效果为原则。一般吊架距喷头应大于300mm,对圆钢吊架可小到70mm。3.20.2为防止喷头喷水时管道产生大幅度晃动,干管、立管均应加防晃固定支架。干管或分层干管可设在直管段中间,距立管及末端不宜超过12m,单杆吊架长度小于150mm时,可不加防晃固定支架。3.20.3防晃固定支架应能承受管道、零件、阀门及管内水的总重量和50%水平方向推动力而不损坏或产生永久变形。立管要设两个方向的防晃固定支架。3.21设置雨淋和水幕喷水灭火系统采用自动统置时,应设手动开启装置。一般在无采暖设施或环境温度高于70℃的区域,应采用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未装喷洒头前,应做好试压冲洗工作。有条件应用空压机吹扫管道。3.22消防系统通水调试应达到消防部门测试规定条件。消防水泵应接通电源并已试运转,测试最不利点的喷洒头和消火栓的压力和流量能满足设计要求。4质量标准6.14.1       4.1       保证项目:自动喷洒和水幕消防装置的喷头位置、间距和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和对照图纸及施工规范检查。4.2基本项目:箱式消火栓的安装应栓口朝外,阀门距地面、箱壁的尺寸符合施工规定。水龙带与消火栓和快速接头的绑扎紧密,并卷折,挂在托盘或支架上。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4.3.1消火栓阀门中心距地面为1.2m,允许偏差20mm。阀门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内表面为100mm,允许偏差5mm。4.3.2自动喷洒和水幕消防系统的管道应有坡度。充水系统应不小于0.002;充气系统和分支管应不小于0.004。4.3.3吊架与喷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距末端喷头的距离不大于750mm。4.3.4.吊架应设在相邻喷头间的管段上,当相邻喷头间距不大于3.6m,可设一个;小于1.8m,允许隔段设置。5成品保护5.1消防系统施工完毕后,各部位的设备组件要有保护措施,防止碰动跑水,损坏装修成品。5.2报警阀配件、消火栓箱内附件,各部位的仪表等均应加强管理,防止丢失和损坏。5.3消防管道安装与土建及其它管道发生矛盾时,不得私自拆改,要经过设计,办理变更洽商妥善解决。5.4喷洒头安装时不得污染和损坏吊顶装饰面。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喷洒管道拆改严重。各专业工序安装协调不好,应有总体安排。6.2喷洒头处有渗漏现象。由于尚未系统试压就封吊顶,造成通水后渗漏。封吊顶前必须经试压,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6.3喷洒头与吊顶接触不牢,护口盘偏斜;由于支管末端弯头处未加卡件固定,支管尺寸不准,使护口盘不正。6.4喷洒头不成排、成行。由于未拉线安装。6.5水流指示器工作不灵敏。由于安装方向相反或电接点有氧化物造成接触不良。6.6水泵结合器不能加压。由于阀门未开启,单向阀装反或有盲板未拆除造成。6.7开式喷洒系统测试时喷头工作中堵塞。应在安装喷头前做冲洗或吹洗工作。6.8消火栓箱门关闭不严。由于安装未找正或箱门强度不够变形造成。6.9消火栓阀门关闭不严。由于管道未冲洗干净,阀座有杂物造成。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7.1应有材料设备的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3.67.2       7.2       材料设备的现场验收记录。3.77.3       7.3       消防导管预检记录。3.87.4       7.4       消防立、支管预检记录。3.97.5       7.5       喷洒导、立管预检记录。3.107.6       7.6       喷洒支管预检记录。3.117.7       7.7       消防、喷洒管道单项试压记录。3.127.8       7.8       消防、喷洒系统试压记录。3.137.9       7.9       消防、喷洒管道隐蔽检查记录。 3.67.10   7.10   消防、喷洒系统冲洗记录。3.77.11   7.11   消防、喷洒系统通水调试记录。室内蒸汽管道及附属装置安装工艺标准(110—1998) 21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蒸汽压力不大于0.8MPa管道及附属装置安装工程。31        2        施工准备2.1材料设备要求2.1.1管材:碳素钢管、无缝钢管、管材不得弯曲、锈蚀、无飞刺、重皮及凹凸不平现象。2.1.2管件:无偏扣、方扣、乱扣、断丝和角度不标准等缺陷。2.1.3阀门:铸造规矩,无毛刺、裂纹,开并灵活严密,丝扣无损伤,直度和角度正确,强度符合要求,手轮无损伤。2.1.4附属装置:减压器、疏水器、过滤器、补偿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和说明书。2.1.5其它材料:型钢、圆钢、管卡子、螺栓、螺母、衬垫、电气焊条等选用符合标准要求。3.12.2       2.2       主要机具:2.2.1机具:砂轮锯、套丝机、电锤、台钻、电焊机、煨弯器、千斤顶。2.2.2工具:管钳、压力案、台虎钳、气焊工具、手锯、手锤、活扳子、倒链。5.3.12.2.3      2.2.3      其它:水平尺、錾子、钢卷尺、线坠、小线等。2.3作业条件:2.3.1位于地沟内的干管安装,应在清理好地沟,安装好托吊卡架,未盖沟盖板前安装。2.3.2架空的干管安装,应在管支托架稳固定后,搭好脚手架再进行安装。2.3.3架空的干管安装,应在管支托架稳固定后,搭好脚手架再进行安装。3操作工艺3.23.1       3.1       工艺流程: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卡架安装→管道安装→附属装置安装→试压冲洗→防腐保温→调试验收3.2安装准备:3.2.1认真熟悉图纸,根据土建施工进度,预留槽洞及预埋件。3.2.2按设计图纸画出管路的位置、管径、变径、预留口、坡向、卡架位置画出施工昌图。把干管起点、末端和拐弯、节点、预留口、坐标位置等找好。3.3蒸汽管道安装:3.3.1水平安装的管道要有适当的坡度,当坡向与蒸汽流动方向一致时,应采用I=0.003的坡度,当坡向与蒸汽流动方向相反时,坡度应加大到I=0.005~0.01。干管的翻身处及末端应设置疏水器(图1-35)。蒸汽管末管疏水器说明:1.疏水器安装距离;高压50~60m;低压30~40m2.高压管道时,活接头改用法兰盘图1-353.3.2蒸汽干管的变径、供汽管的变径应为下平安装,凝结水管的变径为同心。管径大于或等于70mm ,变径管长度为300mm;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变径管长度为200mm(图1-36)。图1-363.3.3采用丝扣连接管道时,丝扣应松紧适度,不允许缠麻,涂好铅油,丝扣上到外露2~3扣,对准调直时印记为止。3.3.4安装附属装置时,设备的进出口支管位置应设阀门,并在设备始端装置疏水器。3.4其它操作参照1—5。3.5方型补偿器安装:3.5.1方型补偿器在安装前,应检查补偿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器的三个臂是否在一个水平上,安装时用水平尺检查,调整支架,使方开明补偿器位置标高正确,坡度符合规定。3.5.2安装补偿器应做好预拉伸,按位置固定好,然后再与管道相连接。预拉伸方法可选用千斤顶将补偿器的两臂撑开或用拉管器进行冷拉。3.5.3预拉伸的焊口应选在距补偿器弯曲起点2~2.5m处为宜,冷拉前应将固定支座牢固固定住,并对好预拉焊口处的间距。3.5.4采用拉管器进行冷拉时,其操作方法是将拉管器的法兰管卡,紧紧卡在被预拉焊口的两端,即一端为补偿器管端,另一端是管道端口(图1-37)。而穿在两个法兰管卡之间的几个双头长螺栓,作为调整及拉紧用,将预拉间隙对好并用短角钢在管口处贴焊,但只能焊在管道的一端,另一端用角钢卡住即可,然后拧紧螺栓使间隙靠拢,将焊口焊好后才可松开螺栓,取下拉管器,再进行另一侧的预拉伸,也可两侧同时冷拉。图1-373.5.5采用千斤顶顶撑时,将千斤顶横放置补偿器的两臂间,加好支撑及垫块,然后启动千斤顶,这时两臂即被撑开,使预拉焊口靠拢至要求的间隙。焊口找正,对平管口用电焊将此焊口焊好,只有当两端预拉焊口焊完后,才可将千斤顶拆除,终结预拉伸。3.5.6水平安装时应与管道坡度、坡向一致。垂直安装时,高点应设放风阀,低点处应设疏水器。3.5.7弯制补偿器,宜用整根管弯成,如需要接口,其焊口位置应设在直臂的中间。方型补偿器预拉长度应按设计要求拉伸,无要求时为其伸长量的一半。3.5.8管道热伸量的计算公式:△L=αL(t2—t1)式中△L——管道的热伸量(mm);α——管材的线膨胀系数(钢管为0.012mm/m·℃);L——管道计算长度(m);t2——热媒温度(℃);t1——管道安装时的温度(℃),一般取—5℃。3.73.6       3.6       套筒补偿器安装(图1-38): 图1-383.6.1套筒补偿器(见图1-38)应安装在固定支架近旁,并将外套管一端朝向管道的固定支架,内套管一端与产生热膨胀的管道相连接。3.6.2套筒补偿器的预拉伸长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表1-20要求预拉伸。预拉伸时,先将补偿器的填料压而不服盖松开,将内套管拉出预拉伸的长度,然后再将填料压盖紧住。套筒补偿器预拉长度表表1-20补偿器规格(mm)152025324050657580100125150拉出长度(mm)202030304040565659595963 3.6.3套筒补偿器安装前,安装管道时应将补偿器的位置让出,在管道两端各焊一片法兰盘,焊接时要求法兰垂直于管道中心线,法兰与补偿器表面相互平行,加垫后衬垫应受力均匀。3.6.4套筒补偿器的填料,应采用涂有石墨粉的石棉盘根或浸过机油的石棉绳,压盖的松紧程度在试运行时进行调整,以不漏水、不漏气,内套管又能伸缩自如为宜。3.6.5为保证补偿器的正常工作,安装时必须保证管道和补偿中心线一致,并在补偿器前设置1~2个导向滑动支架。3.6.6套筒补偿器要注意经常检修和更换填料,以保证口严密。3.73.7       3.7       波形补偿器安装(图1-39):图1-393.7.1波形补偿器的波节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为1~4个,每个波节的补偿能力由设计确定,一般为20mm。3.7.2安装前应了解补偿器出厂前是否已做预拉伸,如未进行应补做预拉伸。在固定的卡架上,将补偿器的一端用螺栓紧固,另一端可用倒链卡住法兰,然后慢慢按预拉长度进行冷拉,冷拉时要使补偿器四周受力均匀,拉出规定长度后用支架把补偿器固定好,把倒链和固定困上的补偿器取下。然后再与管道相连接。3.7.3补偿器安装前管道两侧应先安好固定卡架,安装管道时应将补偿器的位置让出,在管道两端各焊一片法兰盘,焊接时要求法兰垂直于管道中心线,法兰与补偿器表面相互平行,加垫后衬垫应受力均匀。3.7.4补偿器安装时,卡架不得吊在波节上。试压时不得超压,不允许侧向受力,将其固定牢。3.7.5波形补偿器如须加大壁厚,内套筒的一端与波形补偿的壁焊接。安装时应注意使介质的流向从焊端流向自由端,并与管道的坡度方向一致。在管段两个固定管架之间,不要安装一个以上的轴向型补偿器,固定管架和导向管架的分布按图1-40确定。图1-403.7.5.1第一导向管架与补偿器端部的距离不超过4倍管管径;3.7.5.2第二导向管架与第一导向管架的距离不超过14倍管径;3.8.1.13.7.5.3      3.7.5.3      第二导向管架以外的最大导向间距由下式确定: D—管道公称直径式中LGmax——最大导向间距(m);E——管道材料弹性模量(N/cm2);I——管道断面惯性矩(cm4);K——单波轴向刚度(N/mm),K=ΣK×nΣK——轴向刚度(查样本),n——波数(查样本);ex——单波轴向位移量(mm),ex=X0/nX0——系统设计选用补偿器的额定位移量。3.8减压阀安装:3.8.1减压阀安装时,减压阀前的管径应与阀体的直径一致,减压阀后的管径可比阀前的管径大1~2号。3.8.2减压阀的阀体必须垂直安装在水平管路上,阀体上的箭头必须与介质流向一致。减压阀两侧应安装阀门,采用法兰连接截止阀。3.8.3减压阀前应装有过滤器,对于带有均压管的薄膜式减压阀,其均压管应接往低压管道的一侧。旁通管是安装减压阀的截止阀,暂时通过旁通管进行供汽。3.8.4为了便于减压阀的调整工作,阀前的高压管道和阀后的低压管道上都应安装压力表。阀后低压管道上应安装安全阀,安全阀排气管应接至室外。3.9疏水器安装:3.9.1疏水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的地方,并应尽量靠近用热设备凝结水排出口下。蒸汽管道疏水时,疏水器应安装在低于管道的位置。3.9.2安装应按设计设置好旁通管、冲洗管、检查管、止回阀和除污器等的位置。用汽设备应分别安装疏水器,几个用汽设备不能合用一个疏水器。3.9.3疏水器的进出口位置要保持水平,不可倾斜安装。疏水器阀体上的箭头应与凝结水的流向一致,疏水器的排水管径不能小于进口管径。3.9.4旁通管是安装疏水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检修疏水器时,可暂时通过旁通管运行。4质量标准6.14.1       4.1       保证项目:4.1.1隐蔽管道和整个蒸汽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检查系统或分区(段)试验记录。4.1.2管道固定支架的位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和对照设计图纸检查。4.1.3伸缩器、减压器、疏水器、阀门的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预拉伸、调压后压力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检查方法:对照设计图纸检查和检查预拉伸记录、调压记录。4.1.4管道的对口焊缝处及弯曲部位严禁焊接支管,接口焊缝距起弯点、支、吊架的边缘必须大于50mm。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1.5除污器过滤网的材质、规格和包扎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解体检查。4.1.6蒸汽供应系统竣工时,必须检查吹洗质量情况。检验方法:检查吹洗记录。4.2基本项目:4.2.1管道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水平尺)拉线和尺量检查。4.2.2碳素钢管道的螺纹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螺纹清洁、规整,无断丝或缺丝,连接牢固。管螺纹根部外露螺纹2~3扣,接口处无外露油麻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或解体检查。4.2.3碳素钢管道的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焊口平直度,焊缝加强面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焊口面无烧穿,裂纹和明显结瘤、夹渣及气孔等缺陷,焊波均匀一致。检验方法:观察或用焊接检测尺检查。4.2.4减压器、疏水器、阀门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型号、规格耐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安装位置、进出口方向正确,连接牢因紧密,启闭灵活,朝向便于使用,表面洁净。检验方法:手扳检查和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单。4.2.5管道支(吊托)架及管座(墩)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构造正确,埋设平正牢固,排列整齐,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 检验方法:观察或手扳检查。4.2.6安装在墙壁和楼板内的套管应符合以下规定:楼板内套管顶部高出地面不少于20mm,底部与天棚面齐平,墙壁内的两端套管与饰面平,固定牢固,管口齐平,环缝均匀。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2.7管道、箱类和金属支架涂漆应符合以下规定: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染现象。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室内蒸汽管道及附属装置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1-21。室内蒸汽管道及附属设备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1-2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mm)每1m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0.5用水平尺、直尺、拉线和尺量检查管径大于100mm1全长(25m以上)管径不于或等于100mm不大于13管径大于100mm不大于152立管垂直度(mm)每1m2吊线与尺量检查全长(5m以上)不大于103弯管椭圆率Dmax—DminDmax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管径大于10010/1008/100用外卡钳和尺量检查折皱不平度(mm)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管径大于100mm454减压器、疏水器、除污器、蒸汽喷射器几何尺寸(mm)5尺量检查5管道保温厚度(mm)+0.1δ-0.05δ用钢针刺入保温层和尺量检查表面平整度卷材或板材(mm)涂抹或其它(mm)51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注:Dmax、Dmin分别为管子最大外径及最小外径;δ为管道保温层厚度。5成品保护5.1安装好的管道不得用做吊拉负荷及做支撑,也不得蹬踩。5.2搬运材料、机具及施焊时,要有具体防护措施,不得将已做好的墙面和地面脏污、砸坏。5.3各种附属装置及器具,应加装保护盖或挡板等保护措施。阀门的手轮卸下保管好,竣工时统一装好。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管道安装坡度不够或倒坡。原因是管道安装前未调直,局部有折弯(死弯),标高测量不准而造成局部倒坡或坡度不均匀,托吊架间距过大,造成局部管道塌腰。6.2系统不热。原因是系统中存有空气及疏水不利,蒸汽干管反坡,无法排除干管中的沿途凝结水。疏水器失灵,蒸汽或凝结水管在返弯或过门等处,未安装排气阀门及低点排水阀门。6.3立管不垂直。主要因支管尺寸不准,拉、推立管造成,或立管做完堵洞时,管道未吊线造成。6.4附属装置不平正。原因是稳装时角度不准,及支管尺寸不准确。6.5套管在过墙两侧或顶板下外露。原因是套管过长或钢套管没焊架铁。6.6试压及调试时,管道被堵塞。主要是安装时预留口没装临时堵,掉进杂物造成。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3.27.1       材料设备应有出厂合格证。 3.27.2       材料设备进场的验收和复试记录。3.37.3       蒸汽导管预检记录。3.47.4       蒸汽立管预检记录。3.57.5       伸缩器的预拉伸记录。3.67.6       蒸汽管道的单项试压记录。3.77.7       蒸汽管道的系统试压记录。3.87.8       管道隐蔽记录。3.97.9       管道系统的冲洗记录。3.107.10   系统试调的记录。室外给水管道及设备安装工艺标准(112—1998) 2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群(小区),工作压力不大于0.6Mpa的室外给水和消防管网的给水铸铁管及镀锌碳素钢管铺设安装。32        施工准备2.1材料设备要求2.1.1给水铸铁管及管件规格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壁薄厚均匀,内外光滑整洁,不得有砂眼、裂纹、飞刺和疙瘩。承插口的内外径及管件应造型规矩,并有出厂合格证。2.1.2镀锌碳素钢管及管件管壁内外镀锌均匀,无锈蚀。内壁无飞刺,管件无偏扣、乱扣、方扣、丝扣不全、角度不准等现象。2.1.3阀门无裂纹,开关灵活严密,铸造规矩,手轮无损坏,并有出厂合格证。2.1.4地下消火栓,地下闸阀、水表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2.1.5捻口水泥一般采用不小于425#的硅酸盐水泥和膨胀水泥(采用石膏矾土膨胀水泥或硅酸盐膨胀水泥)。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2.1.6其它材料:石棉绒、油麻绳、青铅、铅油、麻线、机油、螺栓、螺母、防锈漆等。3.12.2       2.2       主要机具:2.2.1机具:套丝机、砂轮锯、砂轮锯、试压泵等。2.2.2工具:手锤、捻凿、钢锯、套丝扳、剁斧、大锤、电气焊工具、倒链、压力案、管钳、大绳、铁锹、铁镐等。5.3.12.2.3      2.2.3      其它:水平尺、钢卷尺等。2.3作业条件:2.3.1管沟平直,管沟深度、宽度符合要求,阀门井、表井垫层,消火栓底座施工完毕。2.3.2管沟沟底夯实,沟内无障碍物。且应有防塌方措施。2.3.3管沟两侧不得堆放施工材料和其安物品。3操作工艺3.23.1       3.1       工艺流程:安装准备→清扫管膛→管材、管件、阀门、消火栓等就位→管道连接→灰口养护→水压试验→管道冲洗3.2根据施工图检查管沟坐标、深度、平直程度、沟底管基密实度是否符合要求。3.3管道承口内部及插口外部飞刺、铸砂等应预先铲掉,沥青漆用喷灯或气焊烤掉,再用钢丝刷除去污物。3.4把阀门、管件稳放在规定位置,作为基准点。把铸铁管运到管沟沿线沟边,承口朝向来水方向。3.5根据铸铁管长度,确定管段工作坑位置,铺管前把工作坑挖好。工作坑尺寸见表1-23。工作坑尺寸表表1-23管径(mm)工作坑尺寸(mm)宽度(m)长度(m)深度承口前承口后75~250管径+0.60.60.20.3250以上管径+1.21.00.30.4 3.6用大绳把清扫后的铸铁管顺到沟底,清理承插口,然后对插安装管路,将承插接口顺直定位。3.7安装管件、阀门等应位置准确,阀杆要垂直向上。 3.113.8       3.8       室外地下消失栓底座下设有预制好的混凝土垫块或现浇混凝土垫层,下面的土层要求夯实(图1-41)。图1-411—消火栓;2—弯头底座;3—法兰接管;4—圆形阀门井3.9铸铁管稳好后,在靠近管道两端处填土覆盖,两侧夯实,并应随即用稍粗于接口间隙的干净麻绳将接口塞严,以防泥土及杂物进入。3.10石棉水泥接口:3.10.1接口前应先在承插口内打上油麻,打油麻的工序如下:3.10.1.1打麻时将油麻拧成麻花状,其粗度比管口间隙大1.5倍,麻股由接口下方逐渐向上方,边塞边用捻凿依次打入间隙,捻凿被弹回表明麻已被打结实,打实的麻深度应是承口深度的1/3。3.10.1.2承插铸铁管填料深度见表1-24。3.10.2石棉水泥捻口可用不小于425#硅酸盐水泥,3~4级石棉,重量比为水∶石棉∶水泥=1∶3∶7。加水重量和气温有关,夏季炎热时要适当增加。承插铸铁管填料深度表表1-24管径(mm)接口间隙(mm)承口总深(mm)接口填料深度(mm)石棉水泥接口铅口麻灰麻铅75109033574050100~125109533624550150~2001010033675050250~3001110535705550 3.10.3捻口操作:将拌好的灰由下方至上方塞入已打好油麻的承口内,塞满后用捻凿和手锤将填料捣实,按此方法逐层进行,打实为止。当灰口凹入承口2~3mm,深浅一致,同时感到有弹性,灰表面呈光亮时可认为已打好。3.10.4接口捻完后,对接口要进行不少于48h的养护。3.123.11      3.11      铅接口:铅接口详见1—2。3.133.12      3.12      胶圈接口:3.12.1外观检查胶圈粗细均匀,无气泡,无重皮。3.12.2根据承口深度,在插口管端划出符合承插口的对口间隙不小于3mm,最大间隙不大于表1-25规定的印记。将胶圈塞入承口胶圈槽内,胶圈内侧及插口抹上肥皂水,将管子找平找正,用倒链等工具将铸铁管徐徐插入承口内至印记处即可。承插接口的环形间隙详见表1-26。铸铁管承插口的对口最大间隙表1-25管径(mm)沿直线铺设(mm)沿曲线铺设(mm)75100~200300~50045657~1314~22 铸铁管承插口的环形间隙表1-25管径(mm)标准环形间隙(mm)允许偏差(mm)75~200 10 +3-2 250~4505001112+4-2 3.15.13.12.3      3.12.3      管材与管件连接处采用石棉水泥接口。3.13镀锌碳素钢管铺设:镀锌碳素钢管埋地铺设要根据设计要求与土质情况做好防腐处理。其它施工工艺详见第二章。3.14单元水表安装:单元水表安装于表井底中心(见图1-42)。图1-424.13.15       3.15       洒水栓安装见图1-43。4.23.16       3.16       水压试验:对已安装好的管道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确定。3.17管道冲洗:管道安装完毕,验收前应进行冲洗,使水质达到规定洁净要求。并请有关单位验收,作好管道冲洗验收记录。4质量标准6.14.1       4.1       保证项目:4.1.1埋地管沟敷设管道和架空管网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检查管网或分段试验记录。4.1.2管道及管道支座(墩),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结处理的松土上。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检查隐蔽工程记录。5.4.14.1.3      4.1.3      给水管网竣工验收前,必须对系统进行冲洗。检验方法:检查冲洗记录。4.2基本项目:4.2.1管道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说明:1.砖井不适用于是车行道下。2.所有铁件均刷樟丹一道,木盖板内外刷灰色铅油两道。图1-43 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水平尺)、拉线和尺量检查或检查测量记录。4.2.2金属管道的承插和套箍接口的结构及所有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灰口密实、饱满、平整、光滑、环缝间隙均匀,灰口养护良好,填料凹入承口边缘不大于2mm,胶圈接口平直、无扭曲,对口间隙准确,胶圈接口回弹间隙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2.3镀锌碳素钢管道的螺纹连接质量要求:螺纹达到管螺纹加工精度,符合国际《管螺纹》规定,螺纹清洁、规整,无断丝,连接牢固,镀锌碳素钢管及管件的镀锌层无破损,螺纹露出部分防腐蚀良好,接口处无外露油麻等缺陷。镀锌碳素钢管无焊接口。检验方法:观察或解体检查。4.2.4镀锌碳素钢管道的法兰连接:要求达到对接平行、紧密,与管子中心线垂直,螺杆露出螺母长度一致,且不大于螺杆直径1/2,螺母在同侧,衬垫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5管道支(吊、托)架及管座(墩)的安装:要求达到构造正确,埋设平正牢固,排列整齐,支架与管子接触紧密。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2.6阀门安装质量要求达到型号、规格、耐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位置、进出口方向正确,连接牢固、紧密。启闭灵活、朝向合理、表面洁净。检验方法:手扳检查和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单。4.2.7埋地管道的防腐层质量要求达到材质和结构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定规定,卷材与管道以及各层卷材间粘贴牢固。表面平整,无折皱、空鼓、滑移和封口不严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或切开防腐层检查。4.2.8管道和金属支架涂漆质量要求达到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染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室外给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27的要求。室外给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2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坐标铸铁管埋地敷设在沟槽内5020用水平尺、直尺、拉线和尺量检查碳素钢管埋地敷设在沟槽内及架空40152标高铸铁管埋地敷设在沟槽内±30±20碳素钢管埋地敷设在沟槽内±15±103水平管理纵、横方向弯曲铸铁管每1m全长(25m以上)1.5不大于40碳素钢管每1m全长(25m以上)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管径大于100mm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管径大于100mm0.51不大于13不大于25        5成品保护5.1给水铸铁管道、管件、阀门及消火栓运、放要避免碰撞损伤。 5.2消火栓井及表井要及时砌好,以保证管件安装后不受损坏。5.3埋地管要避免受外荷载破坏而产生变形,试水完毕后要及时泄水,防止受冻。①5.4       5.4       管道穿铁路、公路基础要加套管。5.5地下管道回填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在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5.6在管道安装过程中,管道未捻口前应对接口处做临时封堵,以免污物进入管道。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埋地管道断裂。原因是管基处理不好,或填土夯实方法不当。6.2阀门井深度不够,地下消火栓的顶部出水口距井盖底部距离小于400mm。原因是埋地管道坐标及标高不准。6.3管道冲洗数遍,水质仍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原因是管膛清扫不净。6.4水泥接口渗漏。原因是水泥标号不够或过期,接口未养护好,捻口操作不认真,未捻实。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3.27.1       7.1       应有材料及设备的出厂合格证。3.37.2       7.2       材料及设备进场检验记录。3.47.3       7.3       管路系统的预检记录。3.57.4       7.4       管路系统的隐蔽检查记录。3.67.5       7.5       管路系统的试压记录。3.77.6       7.6       系统的冲洗记录。3.87.7       7.7       系统的通水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外墙饰面贴面砖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水泥:325号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证明或复试单,若出厂超过三个月,应按试验结果使用。2.1.2白水泥:325号白水泥。2.1.3砂子:粗砂或中砂,用前过筛。2.1.4面砖:面砖的表面应光洁、方正、平整,质地坚固,其品种、规格、尺寸、色泽、图案应均匀一致,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不得有缺楞、掉角、暗痕和裂纹等缺陷。其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釉面砖的吸水率不得大于10%。2.1.5石灰膏:应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淋制时必须用孔径不大于3mm×3mm的筛过滤,并贮存在沉淀池中。熟化时间,常温下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时,不应少于30d。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和其它杂质。2.1.6生石灰粉:抹灰用的石灰膏可用磨细生石灰粉代替,其细度应通过4900孔/cm2筛。用于罩面时,熟化时间不应小于3d。2.1.7粉煤灰:细度过0.08mm方孔筛,筛余量不大于5%。2.1.8107胶和矿物颜料等。2.2主要机具:2.2.1磅秤、铁板、孔径5mm筛子、窗纱筛子、手推车、大桶、小水桶、平锹、木抹子、铁抹子、大杠、中杠、小杠、靠尺、方尺、铁制水平尺、灰槽、灰勺、米厘条、毛刷、钢丝刷、笤帚、錾子、锤子、粉线包、小白线、擦布或棉丝、钢片开刀、小灰铲、手提电动小圆锯、勾缝溜子、勾缝托灰板、托线板、线坠、盒尺、钉子、红铅笔、铅丝、工具袋等。2.3作业条件:2.3.1外架子(高层多用吊篮或吊架)应提前支搭和安设好,多层房屋最好选用双排架子或桥架,其横竖杆及拉杆等应离开墙面和门窗口角150~200mm。架子的步高和支搭要符合施工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2.3.2阳台栏杆、预留孔洞及排水管等应处理完毕,门窗框扇要固定好,并用1∶ 3水泥砂浆将缝隙堵塞严实,铝合金门窗框边缝所用嵌塞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塞堵密实,并事先粘贴好保护膜。2.3.3墙面基层清理干净,脚手眼、窗台、窗套等事先砌堵好。2.3.4按面砖的尺寸、颜色进行选砖,并分类存放备用。2.3.5大面积施工前应先放大样,并做出样板墙,确定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并向施工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样板墙完成后必须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还要经过设计、甲方和施工单位共同认定,方可组织班组按照样板墙要求施工。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格→排砖→浸砖→镶贴面砖→面砖勾缝与擦缝3.2基层为混凝土墙面时的操作方法3.2.1基层处理:首先将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剔平,对大钢模施工的混凝土墙面应凿毛,并用钢丝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湿润。如果基层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时,亦可采取如下的“毛化处理”办法,即先将表面尘土、污垢清扫干净,用10%火碱水将板面的油污刷掉,随之用净水将碱液冲净、晾干,然后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水重20%的107胶,喷或用笤帚将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3.2.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若建筑物为高层时,应在四大角和门窗口边用经纬仪打垂直线找直;如果建筑物为多层时,可从顶层开始用特制的大线坠绷铁丝吊垂直,然后根据面砖的规格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准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周大角和通天柱或垛子为基准线控制,应全部是整砖。每层打底时则以此灰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和滴水线(槽)。3.2.3抹底层砂浆;先刷一道掺水重10%的107胶水泥素浆,紧跟着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常温时采用配合比为1∶3水泥砂浆),第一遍厚度直为5mm,抹后用木抹子搓平,隔天浇水养护;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约8~12mm,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毛,隔天浇水养护,若需要抹第三遍时,其操作方法同第二遍,直至把底层砂浆抹平为止。3.2.4弹线分格:待基层灰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按图纸要求进行分段分格弹线,同时亦可进行面层贴标准点的工作,以控制面层出墙尺寸及垂直、平整。3.2.5排砖:根据大样图及墙面尺寸进行横竖向排砖,以保证面砖缝隙均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注意大墙面、通天柱子和垛子要排整砖,以及在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非整砖行应排在次要部位,如窗间墙或阴角处等。但亦要注意一致和对称。如遇有突出的卡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3.2.6浸砖:釉面砖和外墙面砖镶贴前,首先要将面砖清扫干净,放入净水中浸泡2h以上,取出待表面晾干或擦干净后方可使用。3.2.7镶贴面砖:镶贴应自上而下进行。高层建筑采取措施后,可分段进行。在每一分段或分块内的面砖,均为自下而上镶贴。从最下一层砖下皮的位置线先稳好靠尺,以此托住第一皮面砖。在面砖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线,作为镶贴的标准。在面砖背面直采用1∶2水泥砂浆或1∶0.2∶2=水泥∶白灰膏∶砂的混合砂浆镶贴,砂浆厚度为6~10mm,贴上后用灰铲柄轻轻敲打,使之附线,再用钢片开刀调整竖缝,并用小杠通过标准点调整平面和垂直度。另外一种做法是,用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的107胶,在砖背面抹3~4mm厚粘贴即可。但此种做法其基层灰必须抹得平整,而且砂子必须用窗纱筛后使用。 另外也可用胶粉来粘贴面砖,其厚度为2~3mm,用此种做法其基层灰必须更平整。如要求釉面砖拉缝镶贴时,面砖之间的水平缝宽度用米厘条控制,米厘条用贴砖用砂浆与中层灰临时镶贴,米厘条贴在已镶贴好的面砖上口,为保证其平整,可临时加垫小木楔。女儿墙压顶、窗台、腰线等部位平面也要镶贴面砖时,除流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外,应采取预面面砖压立面面砖的做法,预防向内渗水,引起空裂;同时还应采取立面中最低一排面砖必须压底平面面砖,并低出底平面面砖3~5mm的做法,让其超滴水线(槽)的作用,防止尿檐而引起空裂。3.2.8面砖勾缝与擦缝:面砖铺贴拉缝时,用1∶1水泥砂浆勾缝,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勾好后要求凹进面砖外表面2~3mm。若横竖缝为干挤缝,或小于3mm者,应用白水泥配颜料进行擦缝处理。面砖缝子勾完后,用布或棉丝蘸稀盐酸擦洗干净。3.3基层为砖墙面时的操作方法:3.3.1抹灰前,墙面必须清扫干净,浇水湿润。3.3.2大墙面和四角、门窗口边弹线找规矩,必须由顶层到底一次进行,弹出垂直线,并决定面砖出墙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周大角和通天垛、柱子为基准线控制。每层打底时则以此次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3.3.3抹底层砂浆:先把墙面浇水湿润,然后用1∶3水泥砂浆刮一道约6mm厚,紧跟着用同强度等级的灰与所冲的筋抹平,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搓毛,隔天浇水养护。3.3.4~3.3.8同基层为混凝土墙面做法。3.4基层为加气混凝土墙面时,可酌情选用下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3.4.1用水湿润加气混凝土表面,修补缺棱掉角处。修补前,先刷一道聚合物水泥浆,然后用1∶3∶9=水泥∶白灰膏∶砂子混合砂浆分层补平,隔天刷聚合物水泥浆并抹1∶1∶6混合砂浆打底,木抹子搓平,隔天浇水养护。3.4.2用水湿润加气混凝土表面,在缺棱掉角处刷聚合物水泥浆一道,用1∶3∶9混合砂浆分层补平,待干燥后,钉金属网一层并绷紧。在金属网上分层抹1∶1∶6混合砂浆打底(最好采取机械喷射工艺),砂浆与金属网应结合牢固,最后用木抹子轻轻搓平,隔天浇水养护。其他做法同混凝土墙面。3.5夏期镶贴室外饰面板、饰面砖,应有防止暴晒的可靠措施。3.6冬期施工:一般只在冬期初期施工,严寒阶段不得施工。3.6.1砂浆的使用温度不得低于5℃,砂浆硬化前,应采取防冻措施。3.6.2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应待其解冻后再抹灰。3.6.3镶贴砂浆硬化初期不得受冻。气温低于5℃时,室外镶贴砂浆内可掺入能降低冻结温度的外加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3.6.4为了防止灰层早期受冻,并保证操作质量,其砂浆内的白灰膏和107胶不能使用,可采用同体积粉煤灰代替或改用水泥砂浆抹灰。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饰面砖的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4.1.2饰面砖镶贴必须牢固,无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缝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表面平整、洁净,颜色一致,无变色、起碱、污痕,无显著的光泽受损处,无空鼓。4.2.2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阴阳角处压向正确,非整砖的使用部位适宜。4.2.3套割:用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4.2.4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29。 室外贴面砖允许偏差表9-29允许偏差(mm)外墙面砖釉面砖1立面垂直33用2m托线板和尺量检查2表面平整22用2m托线板和塞尺检查3阳角方整22用20cm方尺和塞尺检查4接缝平直32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5墙裙上口平直22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6接缝高低11用钢板短尺和塞尺检查   成品保护:5.1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上的砂浆,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宜粘贴保护膜,预防污染、锈蚀。5.2认真贯彻合理的施工顺序,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的活应做在前面,防止损坏面砖。5.3油漆粉刷不得将油浆喷滴在已完的饰面砖上,如果面砖上部为外涂料或水刷石墙面,宜先做外涂料或水刷石,然后贴面砖,以免污染墙面。若需先做面砖时,完工后必须采取贴纸或塑料薄膜等措施,防止污染。5.4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风干、暴晒、水冲和振动,以保证各层有足够的强度。5.5拆架子时注意不要碰撞墙面。5.6装饰材料和饰件以及有饰面的构件,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损坏和变质。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空鼓、脱落:6.1.1因冬季气温低,砂浆受冻,到来年春天化冻后容易发生脱落。因此在进行室外贴面砖操作时应保持正温,尽量不在冬期施工。6.1.2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如每层抹灰跟的太紧,面砖勾缝不严,又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脱落。6.1.3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因而产生不同的干缩,亦会空鼓。应在贴面砖砂浆中加适量107胶,增强粘结,严格按工艺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自检工作,要逐块检查,发现空鼓的应随即返工重做。6.2墙面不平:主要是结构施工期间,几何尺寸控制不好,造成外墙面垂直、平整偏差大,而装修前对基层处理又不够认真。应加强对基层打底工作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6.3分格缝不匀、不直:主要是施工前没有认真按照图纸尺寸,核对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加上分段分块弹线、排砖不细,贴灰饼控制点少,以及面砖规格尺寸偏差大,施工中选砖不细,操作不当等造成。6.4墙面脏:主要原因是勾完缝后没有及时擦净砂浆以及其他工种污染所致,可用棉丝蘸稀盐酸加20%水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净。同时应加强成品保护。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面砖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 7.3室外面砖的拉扒试验报告单等。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水泥砂浆地面应用最广泛,但如果使用材料不当、施工方法不规范,就容易产生裂纹、起砂、脱皮、麻面和空鼓等质量通病。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及探索,就如何避免上述质量通病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造成水泥地面质量通病的原因 1、地面开裂和空鼓原因 (1)自身原因 1)当温度由高变低时,往往会产生温度裂缝。所以大面积的地面必须分段分块,做成伸缩缝。 2)水泥砂浆在凝固过程中,部分水分与水泥经化学反应产生胶状体,另一部分水分蒸发掉,使体积缩小而造成地面收缩裂纹。 3)地面终凝时和养护期间,强度不高,如此时受到震动则容易造成开裂。高层建筑立体交叉作业不可避免,在地面未达到一定强度时就打洞钻孔、运输踩踏,都会造成开裂。 (2)施工原因 1)基层灰砂浮尘没有彻底清除、冲洗干净,砂浆与基层粘结不牢。2)基层不平整,突出的地方砂浆层薄,收缩失水块,该处易空鼓。 3)基层不均匀沉降形成沉降差,随着沉降差的不断增大,就会产生裂纹或空鼓。 4)配合比不合理,搅拌不均匀。一般地面的水泥砂浆配合比宜为1:2(水泥:砂子),如果水泥用量过大,可能导致裂缝。 (3)材料原因 对水泥、砂子等材料检验不严格,砂子含泥量过大,水泥强度等级达不到要求或存放时间过长等原因,均会使水泥砂浆地面产生裂缝。 2、地面起砂原因 (1)搅拌砂浆时加水过量,或搅拌不均匀。 (2)表面压光次数不够,压得不实,出现析水起砂。 (3)压光时间掌握不好,或在终凝后压光,砂浆表层遭破坏而起砂。 (4)砂浆收缩时浇水,吃水不一,水分过多处起砂脱皮。 (5)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过低,造成砂浆达不到要求的强度等级。  二、地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 2、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砂,并将突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 3、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干净。 4、按常规控制配合比并执行操作规程(如砂浆搅拌一定要均匀等)。 5、初凝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最后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3次为宜。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早了压不实;晚了压不平,不出亮光。 6、加强养护。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是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10d为宜。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共和民用建筑塑料踢脚板安装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及配件:2.1.1塑料踢脚板制品:根据设计要求选购,要有出厂合格证,符合相应产品技术指标。进场须经验收,规格、色泽应符合选购样品。2.1.2塑料“|”形固定卡规格:应根据踢脚板高度配套选购。2.1.3木螺丝、自攻螺丝、胀杆塑料螺丝(一般均采用4mm×25mm)。2.2主要机具:钢锯、钳子、电炉、改锥、手提电钻、棉丝、油盘、甘油等。2.3作业条件:2.3.1安装塑料踢脚板的房间和部位的地面、墙面的面层装饰施工均已完成,并办理完分项验收手续。2.3.2塑料踢脚板材及配件已配套进场。2.3.3安装工具及材料准备齐全。安装部位弹好标高水平线。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移:弹线→分划固定点→钻孔及安木楔→弯制阴、阳角踢脚板→安挂踢脚板 3.2弹线:3.2.1弹踢脚板上口标高水平线;根据塑料踢脚板的高度,按地面标高找准踢脚板上目标高弹水平线。3.2.2弹固定卡位置线;按踢脚板上口标高水平线,根据固定卡的规格、卡口深度确定固定卡位置,在卡螺丝限标高弹两条水平线,然后按固定卡的间距(一般400~500mm)在两条水平线上划固定卡的位置线。3.3钻孔及安木楔:根据已划好的固定卡位置,在水平线的固定点上用手电钻打孔,孔径最小10mm,深度最浅30mm,将圆木楔沾胶粘剂打入孔内,并与墙面修平。3.4弯制阴阳角踢脚板:3.4.1根据阴、阳角处踢脚板各边的长度、弯制的角度,须加工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具。 3.4.2按模具尺寸进行配料,裁成所需长度。3.4.3软化塑料板:将甘油倒入容器内,用电炉加热至140~160℃,将须弯制的塑料踢脚板放入已加热的甘油容器内(此时不可再加热)约lmin,取出加温的塑料踢脚板放入已准备好的模具内,待冷却即可成形。3.5安挂踢脚板:3.5.1安装固定卡:在下木楔位置将固定卡对准已弹好的两道水平线,用木螺丝将固定卡拧在木楔上(也可不装木楔,在已钻好的孔处用胀杆塑料螺栓固定)。如是轻质墙时可采用自攻螺丝固定。3.5.2安装塑料踢脚板:3.5.2.1安装阴、阳角处踢脚板:在安装沿墙长条塑料踢脚板前,先装阴、阳角处的异形踢脚板,拉线,尺量控制出墙厚度,并使踢脚板对准已弹好的上口水平线。3.5.2.2安装沿墙长条踢脚板:按已装好的异形踢脚板相接的距离,配制踢脚板长度,使其接缝严密、平整,无错位。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塑料踢脚板的品种、规格、色调要符合设计要求。产品必须有合格证。4.1.2塑料踢脚板的外观质量不得有裂缝、起泡、弯曲、扭翘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安装接缝平整,高度一致,卡固牢靠,出墙厚度一致。4.2.2表面色调均匀、洁净。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53∶塑料踢脚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5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上口平直3拉线检查2上口与墙面缝隙2尺量检查3表面平直4拉线检查   成品保护:5.1安装塑料踢脚板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已施工完的墙、地、门窗,使其不受损坏和污染。5.2安装塑料踢脚板的过程中,对其材料应合理堆放,使其不受折、不受压、不被污染等。5.3安装完塑料板的房间和部位,应注意保护,不得随意拆动、碰撞。其他项目施工时要严防污染已安装的踢脚板。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踢脚板上口不平:主要是安装固定卡上下不一致。操作应准确对线,固定卡应分房间检查验收。6.2踢脚板接缝不平,固定卡出墙不在一平面上,拧固固定卡前检查木楔出墙是否一致,拉线找平顺,即可使踢脚板接缝卡固平顺。6.3踢脚板与墙面间缝隙过大:主要原因是固定卡安装时定位出墙尺寸错误,应在插装木楔时控制出墙尺寸,使其出墙缝隙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材料及配件的材质合格证。7.2安装验评资料。内径18m的筒仓工程滑模施工 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为筒体结构,,筒仓内径18m,筒身高35.46m,有效容积5000m3。35.46m为屋面,±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44.5m。该工程基础为筏基,埋深-6.0m,基础下有100厚C10砼垫层,垫层直径23.00m。基础直径22.8m,底板厚900mm—1300mm,在半径4m和9m处分别有一道1100×1500、900×1500的环形基梁。每根环梁上分别有6根900×900、700×800的柱子,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30,抗渗标号S6,所有筒壁、梁柱、漏斗均采用C30砼。筒壁11.67m以下厚300,以上厚280,操作室墙体用M5,混合砂浆砌水泥炉渣190系列小型空心砌块。装饰:屋面1:8水泥炉渣找坡2%,找平层上做Ts防水卷材一道,卷材上做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地面为1:25水泥砂浆罩面,30.46m标高以上混合砂浆抹墙面、顶棚,106内涂料二遍。外墙1:1:6水泥石灰砂浆打底12厚,1:2.5水泥砂浆面层5厚,门窗为钢门窗,刷红丹防锈漆绿调和漆两遍。二施工准备2.1场地平整本工程场地较平,南侧有根电线杆,杆上有电缆。场内还有一条电缆沟,沟内十几根电缆,均需拆迁后才能开始土方工程的施工。2.2大临工程(1)①           搅拌站:布置2台强制搅拌机,2个碎石料斗,每个斗容积10m3一座水泥仓库,能储存水泥80T,约100m2,容积10m3的水箱2个,砼输送泵一台。(2)②             垂直运输设备安装一台ZQ80塔吊,塔身安装高度45m。(3)③             由于现场狭窄,不能设钢筋制作加工场,所有钢筋均从厂外加工场制作好后再运到现场。(4)④             现场大临设施布置  现场大临设施一览表  序号大临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水泥库m2100简易建筑100厚砼地面2砂石料场m2500砼地面3搅拌站m2150简易建筑4材料库m2100彩板房5现场办公室m250彩板房6木工棚m2100简易建筑7钢板制作的水箱m3102个8施工道路项(1)400厚砂石掺矸石9临时供电项(1)彩板房10施工供水项(1)500米11塔吊基础项1见图12警卫房m2302间砖砌13现场实验室m220 1.5、2.3、   施工用电由于本工程采用塔吊吊运材料,砼泵送浇筑,滑模施工等,所用机械较多,功率较大,合计用电功率约200kw。根据实际情况将砼输送泵与木工圆锯等接一路线,将塔吊、搅拌机、电焊机等及照明接一路线。P1=88kwP2=110kw    KP1   1×88×1000I1=——————--=----—------=179A   U线COSφ 380×0.75KP2     1×110×1000I2=——————=——————-----=223A  U线COSΦ   380×0.75故分别选用35平方毫米和50平方毫米的BX型铜芯橡皮线作导线。2.4、施工用水计算;本工程以砼施工为主,按计划每班浇筑砼50m3。现场人员按100人计,工地不设食堂,不设消防栓。5(1)施工工程用水量计算;取N1=1800L/m[i]3   K2=1.5取K1=1.1ΣQ1N1·K250×1800×1.5q1=k1——————-=1.1×——————---=5.156L/S8×36008×36006(2)生活用水量计算:取N2=30L/人K3=1.4t=2p1·n2·k3100×30×1.4由公式q2=——————-=——————=0.073L/St×8×36002×8×3600(3)总用水量计算:Q=q1+q2=5.156+0.073=5.229L/S (4)管径计算:4Q4×5.229D=——————---=——————-----=0.074m取76mmπ·V·1000π×1.2×1000故现场总用水量为5.229L/S,用直径76mm的钢管即可。①、2.5、   施工机具准备,见主要施工机具表。施工机械、设备选配一览表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反铲挖掘机1.2m3台12自卸车20T辆43装载机ZL—50台14塔吊80型台15砼搅拌机C145-3400L台26砼输送泵 台17插入式振动器 台108平板振动器 台49振动棒 根10010钢筋张拉绞车GL—1102台111钢筋切断机TT—40A台112钢筋弯曲机GV—40A台113交流电焊机RF1—500台614圆盘电锯 台115无齿锯 台216无齿锯片 张1517手持砂轮机 台418砂轮片 张1219经纬仪T2台220水准仪S3台1三施工进度计划为了确保工期,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组织,具体安排(略)四施工方案(部署)施工方案是:先地下,后地上;先土方后基础再主体;基础土方机械大开挖,基础同采用同输送泵进行浇筑;筒仓壁及附壁柱采用滑模施工,其他工程如1.88米平台、柱-1、30.44米平台、屋面采用常规施工。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序是:场地平整,障碍拆除→土方开挖→护坡→筏基施工→滑模机具组装→第一次滑模→第一次空滑1.88米平台、漏斗施工→第二次滑模→→拆除滑模机具→屋面施工→装饰施工。五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5.1、基础工程施工5.1.1 施工顺序:定位放线-----砼地面破除---土方开挖----验槽-----支垫层模板-----垫层砼----筏基放线----钢筋绑扎、插筋、筒壁插筋-----支模---砼浇筑5.1.2破除砼地面:本工程土方施工需要放坡,在放坡范围内的原砼地面均须破除。原砼地面有两层,上层厚度400,为C25砼,下层厚度400,为C30砼,砼地面破除用风钻钻孔,加钢楔,用大锤砸,破除的砼垃圾用50装载机和15T大黄河牌翻斗车装运到5KM外倾倒。5.1.3土方开挖(1)、本工程挖土深度达到6.10米,土方大多为矸石回填,所以先进行边坡计算:2CsinθcosφH=——————-----γsin^2(θ/2-φ/2)取C=6KN/M^2,φ=20Υ=19KN/M^36.1=2*6sinθcos20÷(19*sin^2(θ/2-20/2))解得θ=52.84˙,取θ=53˙。故本工程按1:0.75的放坡系数挖土。用1.2m3反铲挖掘机一台,进行挖土,4台20T斯太尔自卸车运土到5KW以外倾倒。5.1.4另外,开挖土方时还需要从西北方挖一条环形斜道,以便车辆进入深基坑内进行挖运土,斜坡坡度为10度,长度为50米,宽4米。①(1)             将基坑四周3m范围内的地面处理成5%的向外坡水,并在四个方向各挖1m*1m*1m的积水坑,坑内放7.5KW的潜水泵各一台,以防下雨时水流进基坑。(2)机械开挖时,挖掘机配技术工1人、普工2人、另需4—5劳务工跟车清底修坡。(3)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为避免扰动基地土层,30cm厚土层,采用人工清理。随时开挖,随时进行钎探并做好钎探记录。(4)由于是夏雨季,留出100mm厚土层,待验槽后,随清出随浇筑垫层砼。(5)土方回填待基础结构验收完后方可进行,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每层虚铺厚度不得超过300mm,分层夯实,回填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至长-4.9m,为滑模组装准备场地,第二次回填至室内地坪。(6)由于基坑待挖后西丶西北方向已到现有的公路边,为保证公路路基不塌方,必须进行护坡处理,南面、西南面均有建筑物,挖土时,已无法放坡,必须对建筑物基础进行保护性处理。处理方法采用锚杆加固的办法:虽然西,西北方有一定的放坡,但放坡不够,同时还有车辆行驶,为防止车辆不小心驶入基坑内,需要在坑边砌一道2米高240厚的围墙作防护。故坑边有均载Q=38KN/M^2,Υ=19KN/M^3,φ=40˙②①、   求锚杆的轴向拉力:Ea1=1/2*ΥZ^2tg(45-φ/2)=1/2*19*6.3^2*0.217=81.82KN/MEa2=qZtg^2(4φ/2)=38*6.3*0.217=51.95KN/M受力最大的锚杆的水平拉力T1,根据力矩平衡,则:T1*6.3=6.3/3*2*Ea1+6.3/2*Ea2T1=(4.2*81.85+3.15*51.95)/6.3=80.52KN/M锚杆间距为0.5米,锚力T=T1*0.5=40.26KN锚杆的轴向拉力为TU=T/COSα=42.844KN③②、   求锚筋的截面积:AS=Υ*Tu/Fy=1.3*42.844*1000/310=180mm^2ΥG为荷载分项系数,取ΥG=1.3,Φ16的截面积=200.96>180,故Φ16的钢筋就可以满足抗拉要求了,但是为了降低施工难度,缩短锚筋长度,同时增大锚杆的安全性,选取Φ25的钢筋作锚筋。④③、   求非锚固长度:由于南面基本不放坡,故南面、西南面的锚筋最大非锚固长度L1=6.3*sin37/sin73=3.96m西面西北面有一定的放坡,土坡与水平面约成70度,故其非锚故长度L2=H/cos20*tg(70-53)=1.85m。 ②④、   求西面的锚固长度:设锚固长度为5米,则h=6.3+(1.85+5/2)*SIN20=7.79Mτ=korhtgθ=1*19*7.79*0.839=124.18KN^2K0=1。则需锚固长度L3=42.844/(3.14*.025*124.18)=4.4M与所设不符,需要修正:[荣金昌1]h=6.3+(1.85+4.4/2)*SIN20=7.69则τ=1*19*7.69*0.839=122.59KN/M^2则需锚固长度L3=42.844/(3.14*.025*122.59)=4.45M③⑤、   西面锚固长度为L2+L3=1.85+4.45=6.3M④⑥、   南面、西南面没有均载,故没有Ea2,则南面、西南面的锚杆的水平拉力T2=.5*(81.82*4.2/6.3)=27.27KN则Tu=27.27/COS20=29.02KN⑤⑦、   设南面锚筋的锚固长度为4米,则h=6.3+(3.96+4/2)*SIN20=8.34Mτ=1*19*8.34*0.839=132.95KN/M^2则需锚固长度为L4=29.02/(3.14*.025*132.95)=2.78M与所设不符,需要修正:h=6.3+(3.96+2.78/2)*SIN20=8.13Mτ=1*19*8.13*.839=129.6KN/M^2则需锚固长度L4=29.02/(3.14*.025*129.6)=2.89M南面、西南面的锚筋长度为L=L1+L4=3.96+2.89=6.85M⑥⑧、   锚固钢筋呈梅花形布置,每根钢筋增加100MM外露部分,在外露部分上纵横焊上Ф14的钢筋,形成间距200MM钢筋网,在钢筋网上再焊上钢板网,然后再浇筑200厚C25细石砼。5.1.5基础钢筋:首先熟悉图纸,了解整个结构的受力情况,然后排出钢筋绑扎的先后顺序,以确保钢筋放置的正确性。(1)、超过9m长的放射筋,采用定尺长度为12米的钢筋加工,余下2.1米无用。(2)、基础钢筋为双层钢筋,待地板下层钢筋网绑扎完毕,垫好垫块,垫块厚度为35mm,间隔1000mm绑一个,垫块用1:2.5水泥砂浆制作,制作时放上200mm长的绑扎丝。采用马凳将上层钢筋网架住,马凳间距1000mm,径向通长布置。(3)、所有水平环向筋均采用焊接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d,为单面焊接,并要求钢筋同心。为满足基梁钢筋的搭接位置要求,基梁钢筋也采用定尺长度为12米的钢筋制作,余下1-2米无用弃之。由于底板径向钢筋和基梁钢筋采用12米定尺的,钢筋损耗率比平时增加10%-18%。(4)、为确保砼壁及附壁柱插筋的位置的正确性,首先用线锤将第一排水平环箍筋的位置找准,用电焊点焊,将它们加固于底板的钢筋上,并固定好砼壁,竖筋用骨架,然后将插筋固定于第一排环筋或箍筋上。基梁下柱箍筋采用两个开口箍合在一起用电焊焊上,搭接10d(5)、所有底板钢筋在绑扎前,均须让测量工放好位置线,划出定位图。为保证基梁主筋的下面第二层钢筋位置的正确,防止砼浇筑时将其压下去,用Φ25的钢筋垫在底层筋和下面第二层筋之间,并绑扎好。其长度等于基梁断面的宽度,并沿基梁周长每隔600mm布置一根。上面第二层筋,尤其中间那根,采用φ8的钢筋做成“S”形拉钩挂在上层筋上,每隔1000mm一个。(6)为防止基础砼泵送浇筑时产生的较大冲击力使基梁钢筋发生位移,在基梁钢筋和柱插筋绑扎完毕后在基梁内增加“Ζ”形钢筋进行加固。5.1.5﹑基础模板(1)、底板、基梁、附壁柱、皮带地道附加框、砼壁均采用组合钢模板进行支模,砼壁与附壁柱、附加框之间非角部分采用木模。(2)、底板外围900mm高采用P3009模板支设用钢管加固立杆间距600mm环向采用φ 25钢筋三道交接处用电焊将钢管钢筋连接起来并每隔600mm用三根水平方向的钢管沿钢模竖向顶紧。(3)、基梁采用对拉铁片进行加固,铁片沿基梁周长间距@600一道,JL-1上下各一道,JL-2中间加一道。对拉铁片计算:Pm=4+1500/(T+30)*KsKw*V1/3取T=30˙C,Ks=1,Kw=1.2,经计算V=1.3m/h。则Pm=4+1500/(30+30)*1*1.2*1.31/3=36.74KN选a=b=0.6m   F=Pm*A=36.74*6*6=13.2264KN=13226.4N须As>13226.4/215=61.52mm2取钢筋d=10 则抗拉力F=215*78.5=16877.5N>13226.4N故用d=10的钢筋作对拉铁片的钢筋。基梁支模时,一定要让测量工放好线,确定好模板位置。5.2.5、5.1.6  基础砼工程(1)、本工程砼量包括基梁和底板共为460m3,工程量大,若按常规施工容易造成结构出现冷缝及温度裂缝等质量问题,为使基础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并达到抗渗砼要求缩短工期需要采用泵送砼施工。(1)①、水泥选用普425#水泥,砂采用粗砂,含泥量小于2%,碎石采用1—3cm石子,符合泵送砼的要求。(2)②、加入水泥用量26%的Ⅱ级粉煤灰降低水化热。(3)③、为提高砼的可泵性,增强砼的和易性,加入水泥用量2%的泵送剂。(4)④、砼由当地一级实验室进行试配,并出具砼配合比通知单,施工时,严格按配比要求称量,误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2)、砼自西向东进行浇筑,一次浇筑到设计标高及柱底板砼,根据泵送时,自然流淌的坡度,在浇筑工作面布置前放三排振动棒,随着浇筑的推进振动棒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砼的浇筑质量。(3)、因为夏季高温,防止砼初凝太早,加入水泥重0.2-0.5%的缓凝剂。(4)、砼浇筑在基坑中央搭设一道东西向的脚手架,并用Ф25钢筋和δ=10钢板焊成T型垫铁,脚手架座于底板钢筋上,以利于脚手架的拆除,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000m。(5)、底板砼初凝前,先用刮杠刮平,并用木抹子搓毛,以提高底板砼表面密实度。初凝后至终凝前,用铁抹子二次压光,闭合收水裂缝。(6)、底板砼浇筑过程中在底板中部安放铁皮测温管,间隔4m,深400mm,进行测温。为防止温度裂缝在终凝前,二次抹面后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减缓砼的散热速度,使砼内蒸发出的游离水积在砼表面进行保温养护,并控制砼表面和内部温差在25℃以内,当砼水化热峰值过后根据测温情况撤掉砼表面的薄膜,覆盖草帘子进行洒水养护。(7)砼浇筑过程中的应急措施(1)①、   若砼因某种特殊原因不能连续浇筑,间隙超过允许时间,按施工缝处理继续浇筑时,原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N/mm2,并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2)②、   输送泵发生故障应及时拆除泵送管,并清理干净。若故障时间较长,用塔吊吊砼进行浇筑,确保砼的连续浇筑。5.2、圆筒仓筒壁滑模施工5.2.1、滑模系统装置的设计①①        模板计算 本工程模板采用钢模、模板宽度筒仓用200mm,柱子用100mm、200mm搭配使用,模板高度计算如下:H=T·V=4×0.2=0.8m其中 H─模板高度   T─砼达到滑升强度的时间,一般取4小时   V—模板滑升速度,取0.2m/h因此模板均选用900mm高的钢模板,模板宽度可选用100、200mm转角、洞口挡板、模板的形状尺寸进行特殊加工。①②      施工总荷载计算模板系统:模板112m2自重40kg/m2×112m2=4480kg=4.5T磨阻力300kg/m2×112m2=33600kg=33.6T开字架自重300kg/个×37个=11100kg=11.1T联圈、围圈自重2.196+0.965+0.18+0.244=3.585T=3.6T吊脚手架外双重布置,内单层布置。128m2×80kg/m2=10.24T自重128m2×30kg/m2=3.84T荷载集中荷载:液压站自重1.5T,电焊机自重1T操作手台:面积145m2自重:145m2×30kg/m2=4.35T活载:145m2×150kg/m2=21.75T施工总荷载=95.92T按100T计算全部荷载由提升架承受,故开字架承受的荷载为100T。②③             围圈根据圆筒仓的结构形式及规范要求,提升架间距1600mm,在模板上下口设两道围圈,围圈间距600mm,上下围圈用∠40×4角钢作腹杆形成桁架,加大其刚度,用以克服相邻千斤顶不同步而产生的附加荷载。③④             提升架布置提升架采用“开”字架,节点采用螺栓连接。由于圆筒仓附壁柱至漏斗平台就没有了,因此提升架布置时应避开柱子,沿圆弧均匀布置。于附壁柱处的两个提升架的间距要稍小一点,并在两个提升架之间设横梁以提升柱模板。④⑤             支承杆计算P=π2EI/K(ML)2=π2×2.1×105×19174.76/0.8×(0.65×1300)2=2782.5N=2.78施工总荷载100T支承杆的最小总数D=100/2.78×0.8=44.96=45结合施工荷载及结构的相互对称性,设37个开字架,74根支承杆。支用Ф25的钢筋,结构设计中筒壁钢筋的保护层大于35mm但本工程筒壁厚300—280mm,支承杆不代替筒壁钢筋不回收。支承杆设内外两层,间距200,支承杆第一节的一端宜加工成60°角的截头圆锥形,以便于从千斤顶内插过,另一头为齐头。第二节以上的爬杆,一头加工成45°的坡口,另一头为齐头。爬杆要用液压张拉机冷拉调直,冷拉延伸率控制在2%以内,标准Ф25钢筋的长直径为27mm,可能实际材料的直径不规格。因此要求调直好的爬杆要用内径为φ 29的钢管做通过实验,钢管长度不小于300mm,也不长于400mm避免损坏千斤顶的卡块,施工规范要求爬杆的弯曲误差小于2‰,直径偏差小于0.5mm,爬杆下料要用砂轮切割机,严禁用切断机下料。①⑥             操作平台及吊架圆仓外壁以托板为操作平台,下吊架宽度0.65m。圆仓内壁挑三角架宽度1.2m,下设吊架宽度0.65m,见附图。内挑三角架根据内力计算采用∠63×8角钢,吊架采用φ18的钢筋,下设∠63×4角钢,满铺55mm厚脚手架板,双侧设丝扣,深度必须符合机械加工标准,防止滑丝。②⑦             液压操作平台设置:开字架上搭设长4m,宽3.300m的平台,材料用[10的槽钢。③⑧             液压控制系统ⅰ、液压控制台采用2台ykT36自控台正常工作,另储备1台备用,该控制台具有加压,回油自动控制系统,功用选择系统和定时报警系统装置。并能自动控制滑升高度,消除由于人工控制加压,回油时间差引起的千斤顶不同步调差,定时报警以防止长时间工作间歇砼凝固粘接模板的现象。ⅱ、千斤顶计算N=F/NN千斤顶工作时承载力1.5TN=1.5/100=6767台千斤顶即可满足要求,但考虑功率损失和工程结构情况,布置74台XYD-35楔块式千斤顶,备用30台,千斤顶由1—2#控制柜分别控制。ⅲ、为避免各油泵供油差异,引起千斤顶动作的不同步及压力差,在各油泵主分油处用高压没砂并连串通。液压控制台和千斤顶之间采用高压油泵二级供油方式,第一级φ16油管由控制台接到千斤顶近处的分油器上,第二级用φ8油管从分油器通过针形阀到达千斤顶。ⅳ、液压油箱应易拆换、排污,并有液压油过滤装置,液压油有良好的润滑性和稳定性。ⅴ、控制台在夏季使用30#机械油,油液必须保持清洁,严禁带有杂质的脏油进入控制台油箱,注油时一定要通过过滤网。安装前控制台及千斤顶要进行负载试验,试验压力为80kg/m2,控制台要垫稳垫平,千斤顶一定要垂直,避免松脱漏油。ⅵ、千斤顶油路安装完毕后,在未插入爬杆前应进行液压系统排气和耐压试验,即进行继电器初步稳定,待正式滑升时进一步复查审定,电机运转正常后,方可操作换向阀,进入工作状态。④⑨             滑模过程通讯联系、供电及照明。通讯联系网络采用地面——液压控制台配备一对直通电话,主控制台——分控制台一对直通电话联系。值班指挥、测量、塔吊司机用对讲机联络,滑升信号统一为电铃信号,液压台与值班人员联系用电铃。 供电照明:动力和照明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方法,从地面至液压台的电缆一端以固定在平台上的拉索为支托,拉索和电缆的固定间距不大于2m,拉索和电缆总长度应大于滑模总高20m。平台上配电装置通过主控台供电,每个配电装置内设开关闸。用电设备采用一机一闸并按装漏电保护器,用电设备及铁壳开关外均有良好接地,不得使用单相裸露开关。滑模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料场、上料平台采用3600W镝灯,操作平台、吊架采用36V低压挂灯,另配36V手提灯,挂灯和手提灯均应配有防雨灯罩。电缆敷设通过道路时应采用高架或加保护套管。配电和照明线路一律用橡皮套电缆,从现场总配电箱引出至用电设备分配电箱实行分级方式,敷设方式采用橡皮电缆架空敷设。停送电时,必须严格按操作顺序进行停送电。①⑩             特殊部位支撑杆的加固措施②⑪             ⅰ、正常滑升时用“S”形Ф12钢筋加固支承杆,每滑升一步就加固一次。③⑫             ⅱ、停滑(空滑段)期间,千斤顶至砼表面的高度范围内,两支承杆用φ12勾筋拉结,间距不大于300mm,勾筋与支承杆点焊牢固。在立壁中间原支承杆两侧各加一根φ25的钢筋,然后用Ф20的“S”钢筋将四根Ф25的钢筋焊成菱形格构柱。④⑬             ⅲ、支承杆脱空高度超过1.5m时,(梁窝预留洞口处,窗户,门洞)也如ⅱ中方法加固支承杆。⑤⑭             ⅳ、宽度大于2.5m孔洞,如门洞和30.44米的连接廊洞,支承杆两侧增加ф48×3.5钢管,用12钢筋焊成格构柱形式,并将两至三个开字架的支承杆用Ф25的钢筋连接起来形成一体。5.2.2、滑模组装⑥⑮    (1)滑模组装前的准备工作1、①    滑模组装在-4.52m处进行,在浇筑JL—2砼时一定要抄好标高线,并将砼表面随打随抹,抹压平整,误差不超过10mm,否则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进行第二次修补找平。滑模机具的组装标高,即模板下口标高,应在-4.5m,即抬高20mm,以便于提升架围圈的调平。2、②    将滑模机具所需设备检修好到位。3、③    现场施工用水、用电布置到位。4、④    按滑模平面布置图在JL—2及底板上弹出各部位中心线、开字架位置、支承杆位置、模板位置等,以及设备垂直观测控制桩及标高控制点。(2)组装顺序搭临时组装平台→安装提升架→安装内外围圈→安装上环梁→安装内模板→绑扎模板内钢筋→安装外模板→安装内外挑三角架、栏杆平台、液压平台→搭上料平台→安装千斤顶及液压设备→空载试验、油路加压排气→安支承杆→全面检修(3)组装要求13、①             开字架按布置图要求设置于位置线上,用支撑架临时固定并用Ф22钢筋将提升架之间连接起来,上下各内外各一道,提升架柱下端用Mu7.5机砖,M50水泥砂浆砌300高,长度各500的砖垛,以便安装围圈模板。14、②      用线坠和水准仪校正提升架垂直和水平。15、③             安装好后的钢模应少口小下口大,模板的锥度为3%。在安装围圈时就要求上下围圈之间保证3%的锥度,并在安装过程中全部检查。在安装模板过程中也用3%木制斜尺随时检查校核模板倾斜度。钢模板必须选择表面平整,无锈蚀、无变形、肋边完整无损的新模板。16、④      围圈与支托,围圈与围圈之间的接头详见附图。17、⑤             提升架上横梁用φ18钢筋焊双圆环竖向钢筋限拉导架,导架内净室尺寸等于竖向钢筋外边缘尺寸,且安装位置应与竖向筋的位置重合。18、⑥             围圈上下必须形成整体,且保证垂直荷载均匀传递,内侧上下围圈同时与内挑架上环梁用∠63×8角钢连接,增加侧向刚度。19、⑦             操作平台设二处上人孔并加盖板,并设钢梯上下钢梯做法,见附图。20、⑧             支承杆在加工前必须机械轧压、调直,为保证接头位置错开,所以第一节支承杆分4种下料长度,分别为3000、4000、5000、6000;第二节以上长度应一致,即一种规格的等长与承杆,一般每根长度以4—5m为宜,最短不小于3m最长不超过6m。每根支承杆的总长度为42m,所有支承杆总数量为3108m+526m(局部增加——如皮带地道洞口柱和停滑)重量为14013.6kg支承杆不回收,不代替立壁筋。 当向千斤顶内插第一根支承杆时,不要一下子插到底,应将支承杆均匀用力,垂直插入千斤顶内,当支承杆从底座下露出后,就停止继续向下插,用液压控制柜加压给油,让千斤顶工作,让支承杆自行插入,这样可避免强烈插入时损坏千斤顶楔块,同时通过液压系统的启动反复检查整个系统的工作情况,看千斤顶的行程是否一致,油管是否通畅,有无漏油,将存在的问题处理在正式滑模之前,当支承杆自行送插至离基梁上表面200mm左右时,液压系统应停止工作,用人工就位。支承杆安装和接长时,要求与千斤顶同心及垂直,其偏差不大于0.5mm。支承杆接长采用同心卡具将要接长的支承杆固定好位置,然后用电焊将45度的坡口处焊满,冷却后用手持砂轮机打磨掉多余的焊肉,并磨圆滑,保持直径不大于ф28即可,以便于千斤顶通过。焊条采用E5016,焊工必须进行坡口焊培训,抽样试验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洞口处支承杆底部垫-8×80×80钢垫块。13、⑨      滑模装置制作与组装允许偏差按GBJ138-87执行。14、⑩      收分模板专门制作,组装时沿立壁内外均间隔2米安装一块。5.2.3、滑模施工(1)、初滑浇筑砼前先浇一层厚约20mm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然后分层浇筑砼,每层浇筑厚度为200—300mm,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第一层浇筑高度为200mm在1小时内完成(约3.5m3);第二层浇筑高度为200mm在1小时内完成,第三层浇筑高度为200mm,在1小时内完成,第四层浇筑300mm将模板浇满限1.5小时完成。四层浇筑的总高度约900mm时间在4.5小时内,最快不要少于4小时(砼初凝时间不超过2小时)然后开始滑升,一个行程,看是否顺利起滑,若有个别地方未起来,用千斤顶顶一下,然后千斤顶继续滑升直到升够200mm高。(2)、钢筋施工①竖向钢筋下料长度立壁筋一般不超过6米,扶壁柱筋不超过7米,搭接位置及同一截面内的截头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20、②             每层砼浇筑完毕后,在砼表面上至少有二道绑扎好的横向钢筋。21、③双层钢筋绑扎后,应按设计要求用拉结筋定位,钢筋弯钩应背向模板,拉结筋按设计要求向壁仓壁筋均按纵横方向间距600m绑扎。22、④             沿模板长度间距600mm设一根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φ18挂钩筋,挂钩挂于模板上口,长度为300 mm。23、⑤             壁柱筋应便于从侧面套入柱内,当用组合式箍筋时相邻箍筋的拼接点应交错布置,搭接焊单面长为5d,箍筋末端套入有困难时,弯钩角度可作成90度,但弯钩平直长度相应加长,φ8时取120mm,φ10时取150mm,24、⑥             当支承杆弯曲变形时,应立即进行加固,加固用与支承杆同直径钢筋条加焊方式,并与相邻受力钢筋焊成格结构柱增加强度。25、⑦             支承杆或钢筋必须保持清洁,遇油污时用棉纱擦净。26、⑧             水平环筋均放在立筋两侧,以便于穿筋绑扎,绑筋人员一般站在内外侧操作,平台上穿筋绑扎。钢筋工在操作台上绑扎的竖向钢筋的接长均站在上料平台上和开字架联圈上进行。(3)、砼浇筑施工①施工前由试验室按C30砼标号配制合比。落度控制在5—7cm以内,初凝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终凝时间控制在4小时左右。1、②             施工过程中,随时测量施工期间昼夜气温变化,以及观测砼的出模强度,以便于调整水灰比及滑升速度。2、③             砼应分层、分段、交圈均匀浇筑,每层浇筑厚度20— 30cm在施工中应注意同步,浇筑时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最上层砼低于模板上口50mm。门窗两侧砼应对称浇筑。1、④             砼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不得振支承杆、钢筋和预埋件模板,振捣棒不插入前一层砼,以免振坏下层砼。滑升过程中应停止振捣,并停止支承杆的加固作业。2、⑤             滑升脱模后的砼表面由专人抹压、修补,修补墙面的砂浆采用与砼同标号的砂浆,外表面刷一道1:0.5(水泥:881)聚合水泥浆。3、⑥             待砼表面凝结后,表面喷刷Mq砼养护剂,封闭养护,喷养护剂应厚薄均匀,不漏喷、漏刷。4、⑦             砼出料后用塔吊垂直运输到操作平台上方卸在灰盘上装锨入模。5、⑧             标准养护试块每工作班不少于一组,砼出模强度每工作班检查不少于二次,每次模板提升后,及时检查出模砼有无塌落、拉裂、麻面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大问题作好处理记录。5.2.4、门窗洞口预留和予埋件(1)门窗洞口用50mm厚木板,按弧度放样制作,与筒壁同宽,一面钉50×70的木方作肋。滑到洞口时安装上,先安装两侧的木板,待滑到可以安装上口模板时,洞口内有爬杆的将木板锯开,并在两根爬杆之间焊上两根Φ20的钢筋托住木板,在底模下用钢管进行支撑,洞口宽的支撑间距300mm,并与随滑升随起的内架子加固在一起。①(2)             门窗洞口的木模板框必须方正,有足够的刚度,下端定牢固,防止滑模时框板被带起,门洞口左右和上方,窗洞口四面的砼表面均须按照规定下好预埋件,预埋件焊在钢筋上。②(3)             对梁窝和后浇柱的留设,用Φ18的钢筋插到需留设处并焊成框,然后在框外蒙上双层钢板网,用铅丝绑扎牢固。③(4)             所有预埋件由专人按设计要求负责锚固到正确的位置,砼浇筑时由专人看护,边浇筑边抹压、修补。2.1.85.2.5、 正常滑升3(1)     滑升过程中,两次提升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5小时,并气温及砼强度情况适当增加中间提升次数,中间提升高度为1—2个千斤顶行程。4(2)     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水平,各千斤顶相对高不大于30mm,相邻两个开字架上千斤顶的升差不大于10mm。5(3)     滑升过程中用两台经纬仪昼夜进行垂直观测,每滑升1m观测一次,每作业班不少于2—3次,并作好记录,将垂直度情况随时反馈到作业班,水平观测每滑升2m高度测量调整一次,均需作好记录。6(4)     滑模过程中,液压控制台的操作人员应作详细的滑升记录。7(5)     滑升过程中及时清理粘接在模板上的砂浆及杂物,并保证钢筋清洁。8(6)     滑升停歇二次,即漏斗平台处及30.44MQL3处。停滑前砼应浇筑到同一水平面上,停滑升每隔0.5—1小时提升1—2个千斤顶行程,连续进行,直到上层砼凝固,脱空至平台标高上50mm处,支承杆最大脱空高度1.5m,在规定高度范围内支承杆按格构柱方法进行加固。9(7)     停滑前对平台进行水平观测,调整到允许范围内后,将四周缆风绳与地锚拉结,锚固时应用经纬仪进行垂直观测,使平台处于垂直均衡受力状态。再次滑升前要将缆风绳解开。10(8)     停滑后及时清理模板及钢筋,砼石按施工缝进行凿毛。2.1.95.2.6、 滑模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滑升过程中的预埋件主要是门窗洞口、室外爬梯、室外钢瓶台、空气泡预埋套管等,除按标高顺序列出预埋程序表外,在施工时每班安排一名技术人员和二名木工专门负责预留预埋。要求这些人员责任心要强,头脑清醒。对尺寸、位置、型号、数量要反复核对,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千万不可错漏,否则无法弥补。(2)平台梁的标高不一致,技术人员要绘制简图,标明梁的平、剖面、截面尺寸,梁上、梁底标高。支座处加固筋的范围等,滑模中要认真遵照施工。(3)在滑升过程中,每班预备安排8名抹灰工,对壁、柱表面进行修整,抹灰压光,刷砼养护剂,养护剂膜1.2mm厚,对预埋洞口进行修整,预埋的胡子筋及时拉出,有后浇梁砼的结合面要划毛,预埋件在脱模后及时清理出来。(4)在滑升过程中,值班技术人员和质检、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隐蔽工程,核对图纸,及时作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并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办法等全部记录清楚。安检人员还要随时检查施工安全,发现隐患,立即通知值班经理整改。同时安排专人检查劳动纪律,对违章人员要从严处罚。5.2.8、滑模的纠偏滑升过程中由于各种力的影响,平台可能发生倾斜和扭转,在滑升20—30个行程时(约60—90cm高)需观察一次,发现异常,立即纠正。平台得相对高差在20mm以上时,应将较低处的千斤顶多滑升一个行程,其他部位的千斤顶不动,即可调平。应该及时注意的是平台倾斜应随时发现随时调平,相对高差在20—30mm之间,能使较底部位的千斤顶多滑一个行程即可,不能连续多滑一个行程,以防损坏其他千斤顶,特别是临近较低部位的千斤顶,相对高差小于20mm时可暂时不调正,但要注意平台上堆放的荷重,通过平衡平台上的荷重也能予以解决。预防水平偏差的方法是在支承杆上安装限位器,限位器安在同一标高度,每次滑升时千斤顶都升到限位挡体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持滑模系统水平上升,并可有意识地制造升差,进行垂直偏差的调整。5.2.9、施工照明滑模施工是昼夜连续作业,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以保证安全施工。各操作平台及吊脚手架内用低压行灯照明,灯功率500w,共需30盏和8台2kw的行灯变压器。施工现场以3600w镝灯为主。镝灯灯泡易损坏,平均五天坏一只。液压操作平台控制柜电源由工地总电源的配电柜接出,在两个平台上分别各接一个配电箱电缆不小于25平方毫米。照明的单独一个配电箱,电焊的单独一个配电箱。各种供电线路一律采用橡皮电缆,各种绝缘性能均严格要求。电缆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接零保护,采用重复接地方法。每处用电设备均要有一闸单独控制并接好漏电保护器。5.2.10、滑模测量观测与沉降观测3(1)            操作平台的水平观测,水平观测是滑模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控制操作平台的水平相差,在四个方向的提升架上横梁上各焊一根600高的I12槽钢,在槽钢上作出水平标记,在支承杆上也作上与槽钢标记同水平的标记,滑升到一定高度后,检查各标记上的标记是否仍在同一标高上。要求水平差控制在20mm以内,差在20—30mm以内立即调整,差超过30mm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升低处千斤顶,加减负荷和改变浇筑方向等方法调平水平。4(2)            垂直度的控制采用经纬仪法,并辅以线锤法。在南北面的切点处提升架上分别用槽钢挑出设标记,用经纬仪进行面点观测,于东西面切点处提升架上要设两个标记。在地面上设6—8个,控制桩,辅以吊线垂法进行控制。将观测结果记录清楚并及时汇报给滑模指挥部,以便及时调整。5(3)            沉降观测采用瑞士威尔特S1进行观测,观测标志的埋设见施工图。共设4点标准标高点。5.2.11、滑模机具拆除拆除顺序:液压系统拆除→外操作平台→外吊架→内操作平台→外围圈模板→ 内围圈模板→千斤顶→上环梁→开字架拆除要求:3(1)   操作平、千斤顶等散拆,拆除后装箱吊运。4(2)   外吊架先拆除安全网,平台脚手板,截断护栏。5(3)   开字架割断围圈,联圈后整体吊运到地面。5.2.12滑模施工劳动力组织(1)、滑模施工必须连续进行,并且需要很好地施工组织,以保证滑模施工的顺利进行,故特别成立滑模领导小组。(2)、劳动力安排:分两个工作班,每班砼工26人,钢筋工12人,木工10人,电焊工3人,抹灰工8人,塔吊司机1人,塔吊指挥1人,液压操作3人,搅拌机司机2人。5.3、30.46米层操作室砌筑工程4(1)        操作室墙体为190系列空心砌块,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5.0。.5(2)        砌筑时上下层砌块要错缝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要求灰缝厚度15mm,水平竖向灰缝均要求饱满,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6(3)        门窗洞口处制作190*190*190的砼块并下好预埋件,在砌筑时放上,以便门窗安装。梁底或板底下的缝隙用红砖顶紧斜砌,要求砂浆塞满缝隙。7(4)        立壁与墙体相连处,柱与墙相连处现在滑模施工时下好预埋件,砌筑时焊拉接筋,墙体转角处也设置拉连筋,拉结筋伸入墙体长度1000mm每道2根ф6钢筋沿墙高500一道。门窗洞口设预制砼过梁,过梁见图集。5.5、屋面及装饰工程(1)        施工顺序:先屋面后墙面;先墙面后楼地面;先整体后局部施工的原则。(2)        本次施工应在立体结构施工完,验收合格后进行。(3)        具体施工部位及措施。①             屋面a:现浇板上做1:8水泥炉渣找坡2%,最薄处30厚。b:1:3水泥砂浆抹面20厚.c:含水泥重15%的107胶水泥浆粘结层一道,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Ts-F一道。d:1:2.5水泥砂浆20厚,2m×2m半缝分格。②             内墙30.46米层以上1:1:6混合砂浆打底找平15厚,1:0.3:3混合砂浆面层5厚,刷白色106内墙涂料一遍。③             30.46m层楼面,钢筋砼楼板上1:3水泥砂浆15厚找平,1:2水泥砂浆面层5厚压光。④             漏斗及仓壁贴铸石板。漏斗先抹1:1水泥砂浆粘结层15厚,25厚铸石耐磨层用呋喃胶泥粘贴。仓壁用呋喃胶泥粘贴25厚铸石耐磨层。⑤-4.00层地面素土夯实,然后做80厚C15砼垫层,1:2.5水泥砂浆抹面20厚压光,地面坡度0.5%,坡向排水沟.散水,除室外台阶入口处,均有1000宽散水,流水坡5%,沿墙长度每隔8-12米处留伸缩缝20mm宽,沥青玛碲脂灌缝,散水做法:a:素土夯实。b:C10砼60厚。c:1:2.5水泥砂浆10厚,随打随抹。 ⑦油漆:钢门窗、钢梯扶手、栏杆刷红丹防锈漆一度,绿色调和漆二度。5.6、脚手架及安全设施(1)z-1采用满堂脚手架,脚手架立杆间距600米,水平杆间距1200mm。(2)±0.00以下外侧筒壁,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搭设双排脚手架,架宽800,立杆间距1500,铺脚手板,架外侧挂安全网,脚手板上挂水平网。(3)1.88m平台梁板搭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600mm,水平杆间距1200mm,挂平网防护。(4)L-2-1大梁和漏斗架子立杆间距500mm水平杆间距1000mm,立杆下垫I10槽钢,漏斗嘴下满铺10×10cm木方,木方下顶φ160圆木距漏斗嘴1000mm挂水平安全网。(5)30.44m平台梁板,35.44m平台梁板从+11.67和漏斗上皮开始往上搭满堂架子,架子立杆间距梁下600mm,板下800mm,水平杆1000 mm,下挂水平安全网。(6)KFH柱子支模前搭挑脚手架,挑脚手架先在滑模时在立壁里下φ76的预埋管,挑架子宽1200mm,长2000mm,高6000mm四周和下面挂安全网。(7)        施工屋面时也须在34.4m处仓壁上下φ76套管,间距500mm,然后搭挑架子,架子伸出仓壁1500mm,然后绑护身栏杆高2米,挂立网和水平安全网。(8)基坑开挖后由于深度较大,在基坑周围距坑边搭设护身栏杆,杆高1000,立杆间距2000,杆上红白相间油漆,挂安全网。六质量保证措施6.1质量标准(即质量目标)本项目工程的质量目标是:“确保该工程达到国家标准,争创“太阳杯”。6.2质量保证体系6.2.1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在全面熟悉施工图,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控制施工的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详下页框图所示: 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班组质量 建设监理主任工程师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设计单位施工质监站质安内业材料试验技术              6.2.2质量管理职责(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本工程实施的最高负责人,对工程符合设计、验收规范、标准要求负责,对各阶段按期交付负责。(2)项目主任工程师:负责本工程质量计划和质量文件的实施及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当有更改时,负责更改后的质量文件活动的控制和管理。a对本工程的准备、施工、安装、交付和维修整个过程质量活动的控制、管理、监督、改进负责。b对进场材料、机械设备的合格性负责。c对分包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检查负责。d对设计和合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和部位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分包商和用户按规定实施,解决相互间接口发生问题。e对施工图纸、技术资料、项目孩子量文件、记录的控制和管理负责。(3)项目生产副经理:对工程进度负责,调配人力、物力保证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协调同业主、分包商的关系,负责审核结果、整改措施和质量纠正措施和实施。(4)队长、工长、测量员、实验员、计量员在项目质量副经理的直接指导下,负责所管部位和分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使其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5)材料员、机械员对进场的材料、构件、机械设备进行质量验收或退货、索赔,对业主提供的物质和机械设备负责按照合同规定进行验收,对分包商提供的物质和机械设备呆板找合同进行验收。6.3施工技术保障措施6.3.1雨季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在雨季来临之前,安排好雨季施工项目,编制好雨季施工措施,在雨季到来前尽可能做好屋面防水及地下工程。不宜在雨季施工的项目,尽量避开雨季施工。6.3.1.1做好现场排水:⑴根据总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排水沟,利用排水沟或管道将厂区内积水排出,以便确保施工工地和一切临时设施的安全。⑵雨季中应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及时疏导,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6.3.1.2运输道路:⑴临时道路应起坡,两侧做宽300mm、深200mm的排水沟,以防陷车和翻车事故发生。排水沟应保持畅通。⑵采用路基铺煤渣等渗水防滑材料的方法,保证路基的稳固。⑶雨期中应指定专人负责维修路面,对路面不平或积水应抓紧抢修或晴天及时修好,以便消除隐患,保证雨天正常作业和运输。6.3.1.3临时设施和设备的防护:⑴施工现场的大型临时设施,在雨期前应整修加固完毕,应保证不漏、不塌、不倒、周围不积水。⑵脚手架、龙门架底脚的基础,缆风绳的地锚等应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大风大雨后要及时检查,发现问题马上处理。斜道、马道必须钉好防滑条。⑶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配电盘、闸箱、电焊机、水泵、卷扬机等)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施工电源应集中放在闸箱中,闸箱应架高放置,防止受潮。⑷雨季前应检查照明和动力线有无混线、漏电、电杆有无腐蚀,埋设是否牢靠等,保证雨季中正常供电。对电气设备的接地及施工现场的避雷装置接地,按规定进行调整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有关规定。⑸雨后及时排除设备周围的积水,使用机械前应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是否良好,发现漏电时,应及时进行修理。6.3.1.4准备好雨季施工材料及防护材料。怕雨、怕潮、怕裂(预制件)、怕倒的原材料、构件和设备等,应放入室内,或设立坚实的基础、下垫上盖,堆放在较高处,或用篷布封盖严密等措施,进行分别处理。6.3.1.5地基与基础工程:⑴根据土的性质、湿度和挖槽深度按规定放坡,并在建筑物四周做好截水沟,严防场内雨水倒灌。⑵应安排专人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监控,发现异常,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⑶基槽(坑)的开挖应与下一工序进行分段流水施工,要保证搭接紧凑。如当天不能进行下一工序时,应在槽底预留不小于300mm厚的土层,待下一工序施工时再挖,以免扰动地基。⑷挖出的土方要及时运至场外,如需回填,应集中堆置于槽边3m以外。若槽外有机械行驶时,应距槽边5m以外。手推车距槽边则应大于1m。6.3.1.6砌筑工程:⑴过湿的砖不得上墙,雨天砌筑砖墙,灰缝应适当减薄,以8mm为宜。墙体的可砌高度,应在保持墙体稳定的原则下,适当考虑,否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雨天收工或因雨停工时,竖缝应填满砂浆,但顶面不得铺砂浆,应摆一皮干砖或压铺覆盖材料,以防雨水冲刷。⑵独立墙与迎风墙应加设临时支撑保护,以避免墙体倒塌砸坏楼板发生伤亡事故。6.3.1.7钢筋砼工程:⑴模板涂刷隔离剂后,应加以遮盖,防止被雨水冲刷,若发现隔离剂被雨水冲刷,应重新涂刷,方准浇灌砼。⑵应经常测定砂、石原材料的含水量,并适当调整配合比,确保砼搅拌质量。⑶露天作业时,砼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以及成型后,应及时遮盖,防止因雨水冲刷影响砼结构的强度和外观质量。6.3.1.8屋面应在雨季前施工,并安装好水落管,以利雨季排水。6.3.2冬季施工技术保障措施6.3.2.1冬季施工的原则:⑴以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确实能缩短工期。⑵对不宜冬期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楼地面工程施工,屋面防水工程施工等,尽可能安排在入冬前或开春后施工,或安排在初冬期间施工。⑶进入冬季按要求编制冬季施工措施,经批准后实施。6.3.2.2冬期施工主要分项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由于该工程在冬季施工来临之前均已按照工期要求完成,为避免拖延工期至冬季,特按照冬季施工的要求制定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如下:⑴坑槽土方施工: ①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根据土方工程量大小,选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对于大面积的土方工程宜采用翻松耙平法施工,即在拟施工的部位将底层土翻松耙平,其厚度宜为25~30cm;对于开挖面积较小的槽(坑),宜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法。②在没有保温防冻的条件,或土已冻结时,土方开挖应根据冻土深度,采取先人工或机械破碎冻土,然后开挖的施工方法。③在冬季进行回填土施工时,可在保证基底不遭受冻结的条件下,尽量少填一些,留待春暖时再继续回填。室内的基坑(槽)、管沟、地面面层下的填方,不得用含有冻结土块的土回填。④冬期挖、填土,宜昼夜连续进行,否则工作面上应盖保温材料,以防挖土时新露出的表层土受冻,造成继续开挖困难,或新填土遭受冻结,影响上部施工。⑵砖、石砌筑工程施工:①冬季施工,以掺盐砂浆法(掺氯化钠)为主。对保温、绝缘、装饰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采用冻结法或其它施工方法。②砂浆拌置采用加热原材料的方法,(水的温度不超过80℃,砂的温度不超过40℃),并在保温棚内进行,保证使用时的温度不低于5℃。搅拌时间比常温增加0.5~1倍。③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1.2M,收工后,及时用草帘等保温材料将砌体表面加以覆盖。④当日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15℃时,对砌筑承重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时提高一级。⑶钢筋工程施工①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检验,钢筋在运输、加工过程中注意防止撞击、刻痕等缺陷。②冬期钢筋的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其最低气温不宜低于-20℃,且应有防雪、防寒保温措施,风力超过三级时应有挡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③热轧钢筋负温闪光对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端面较平时)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端面不平整时),并采取增加调伸长度10%-20%,降低变压器级数1-2级,适当提高预热时的接触压力、适当减慢烧化过程中期速度等措施。④ 负温电渣压力焊,冬期施工采取适当增加焊接电流(避免发生断弧现象),适当加长焊接通电时间(保证钢筋端面熔化均匀),提高接头的熔合质量。接头药盒拆除时间宜延长2分钟左右,接头的渣壳宜延长5分钟,方可打渣。⑷砼工程施工①冬期砼施工采取加防冻早强剂法。对钢筋砼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冬期施工均加入NC-Ⅱ型负温早强剂。②砼拌制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并在保温棚内进行(砼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搅拌时间比常温增加0.5倍。③在坍落度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低至最低限度,加入减水剂,并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④尽量缩短砼的运输和存放时间,以减少砼的热量损失。运输和浇灌砼的容器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装卸浇筑地点设置挡风保温设施,保证砼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⑤当对砼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可采用负温砼法施工。砼养护初期,加强保温蓄热,保证当温度降低到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砼的强度不应小于砼的受冻临界强度。6.3.3夜间施工技术保障措施由于该工程施工工期短,为保证工期目标的完成,必须要安排两班或三班作业,必定存在夜间施工问题,因此,必要时进行夜间施工,夜间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安排夜间施工的分项工程,砼浇注工程、部分钢筋加工、模板工程和水电安装工程等对因夜间施工影响不大的工程可安排在夜间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屋面板的吊装和精装修工程等工程尽量不要安排在夜间施工。2夜间施工应尽量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扰较少和运输道路较畅通的地段,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在深坑、陡坡等危险性地段施工应增加红灯标志,以防发生事故。3夜间施工时人员配备充足,合理安排作业班组,不允许同一班组连续黑白疲劳作业,施工工序要明确有序,人员责任明确,作业面光源充足。4夜间施工我们设置混合照明,停电后开启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5夜间现场照明采用高光效、长寿命的照明光源。对需要大面积照明的场所采用高压汞灯或混光用的卤钨灯,工作面上的照明采用36伏的低压电源。6夜间现场设的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不得低于2.4m。灯具开关设置在显眼的位置,工人撤离时得将部分照明关闭,以节约用电。 7夜间施工要安排好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质量、安全检查,管理人员要值班到位。8高空作业所有防护架子、运输马道、安全网等作业设施要到位,并经检查后方可施工。6.3.4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精心组织施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所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保护。下道工序的施工班组必须对上道和以前已交验的工序所形成的成品、半成品负责保护。做好洞、孔、槽的预留工作,尽量减少成品、半成品的损坏。对贵重及易损坏的成品、半成品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重点保护。做好工程竣工交验期间的成品保护,保护方法主要有:派专人看管保护,设立围护或封闭保护,加盖保护层或架空层等隔离保护。对分部分项工程成品的保护我公司在各分部分项工程中已写入一部分,下面就施工各阶段的成品保护的主要方面制定以下措施:6.3.4.1基础成品防护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测桩、标准水准点,用钢筋笼罩住并做好明显标志,挖运土时不得碰撞,经常定期复测。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并采取防护措施。钎探完应用红机砖覆好洞口,以免移位填死。基础土方开挖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古墓应妥善保护,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6.3.4.2回填土工程保护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桩、标高程桩,防止撞碰移位。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设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将土倒入槽内。6.3.4.3钢筋成品保护钢筋进场后,应按规格、品种放置整齐并垫木方,做好标识。已加工成型的钢筋,按工程部位,分规格、型号码放整齐,做好标识。钢筋绑扎完,禁止其它工种踩踏。浇筑砼时,设专人看筋,防止钢筋移位。6.3.4.4模板支、拆保护 模板进场保持整洁,放置合理,吊运时防止碰撞。模板吊运就位时平衡准确,不得碰撞其它墙体,施工中调整模板时,注意保护模板下面的砂浆找平层。拆除时按程序进行,禁止使用大锤敲击,防止砼墙面及门口等处出现裂纹、掉角现象。冬期施工时,做好保温措施,防止出现质量通病。6.3.4.5砌体成品保护(1)进场的红机砖、砌块应在平面图所指定位置存放,按要求码放,不得超高,防止碰撞。(2)装运时应轻装轻放,减少破损,对已砌好的墙体注意保护,防止倒塌伤人。6.3.4.6抹灰成品保护(1)抹灰前事先把门窗与墙边接合处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填塞密实。(2)及时清擦留在门窗框上的砂浆,铝合金门窗框抹灰前应粘贴保护膜。(3)推车或搬运东西时注意不要碰坏门口、门角和墙面,抹灰用的大杠和锹不要靠放在墙上,严禁蹬踩窗台,防止损坏其棱角。(4)拆除脚手架时要轻拆轻放,拆除后的各种材料要码放整齐,不要撞坏门窗、墙面和口角。(5)要注意保护好墙上的预埋件、电线盒和各种管道。抹灰层未硬化前防止水冲、撞击、振动和挤压。注意保护楼地面,不得直接在楼地面上拌灰。6.3.4.7地面、楼梯的成品保护(1)地面的成品保护水泥砂浆面层施工完成后72小时内不准在上面行走或进行其它作业,以免损坏地面,适时做好养护工作。细石砼面层铺设24小时后,可用锯沫或其它覆盖材料。(2)楼梯成品保护:对现浇楼梯抹灰后禁止行走,待养护期过后要对棱角做好保护措施。6.3.4.8门窗成品保护门窗应入库存放,并将其垫起、垫平,码整齐,防止变形。 门窗的保护膜要粘贴好再进行安装,安装后及时将门框两侧用木板捆绑好,防止碰撞损坏。抹灰前应将窗用塑料膜包扎粘贴保护起来,不能破坏塑料薄膜,防止砂浆等对其面层的侵蚀。门窗的保护摸应在交工前撕去,不得用铲刀铲,防止将表面划伤,影响美观。架子搭拆、室外抹灰、钢龙骨安装、管线施工严禁蹭、砸、碰撞门窗边框。6.3.4.9油漆及涂料成品保护(1)施涂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施涂质量。(2)施涂墙面涂料时,不得污染地面、踢脚线、阳台、窗台、门窗及玻璃等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3)最后一道涂料施涂完后,室内空气要流通,预防漆膜干燥后表面无光或光泽不足。(4)涂料未干前,不应打扫室内地面,严防灰尘等玷污墙面涂料。(5)严禁明火靠近已施涂完的墙面,不得磕碰弄脏墙面等。6.3.4.10屋面防水保护施工人员应保护好已做好的找平层保温层等成品。禁止在已做好的防水层上穿带钉鞋行走,和放置坚硬物体杂物,以免损坏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及时做好保护层。防水层施工时,应配备足够灭火器材以防止起火,避免污染墙壁面、檐口及门窗等已完工程。对穿过板面、墙面等处已稳固好的管线加以保护,施工过程中不得碰损变位。竣工清理时,应加强清理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做好对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工作。6.3.5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加固措施7.4.5.1土方开挖前,应及时与业主联系,了解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并在施工平面图中加以标识,同时向参加土方开挖的施工人员做详尽的交底。7.4.5.2由于该工程场地周围有光缆,土方开挖前对工程现场的电缆、光缆线等加以保护,并立明显标志。7.4.5.3 土方开挖时应注意地下文物及地下管线,若发现地下文物或地下管线,应在发包方规定时间内,及时报告有关人员,采取保护措施,同时提出处置意见,方可继续施工。6.4.5.4地下管线施工后应及时回填,以防破坏。七现场文明施工1、   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规定》。2、   严格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要求,合理堆放材料,材料堆放要整齐,砂石成方,其它材料成垛,各类材料应做出标识。3、   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的架设和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乱挂线和接电,电源线路必须架空敷设,防止车辆辗压和重物砸压。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牌必须齐全。4、   经常检查保养设备,保证设备完好。5、   道路畅通,仓库周围不得有积水现象,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6、   施工时做到活完场清,建筑垃圾及时清理干净,搅拌机及时清洗、保养。7、   施工现场严禁大小便,特别是建筑物内绝对禁止,现场附近有临时厕所,已完工的煤仓壁及柱等表面严禁乱写、乱划、乱涂。8、   施工现场的各种消防设施齐全、完好,存放整齐,位置明显、正确。9、   施工现场的标语牌、警示牌、标语、宣传牌等要完善齐全。八安全、防火措施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2、   高空作业必须穿软底鞋,系安全带,要系挂在安全可靠的物体上。3、   成立以项目部经理为主,安检员及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领导小组,对施工全过程实行安全管理,在作业层设群监员,青安岗员,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监控体系。4、   严禁酒后上岗。5、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电工、绞车工、架子工、塔吊司机等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6、   所有电器设备均由专业电工接线,其他人员不得乱接、乱动。所有电器必须接好漏电保护器并做好接零、接地、防雷等。7、   所有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其他人员严禁乱动。8、   塔吊要专人负责指挥。9、   电焊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及存设备被如氧气乙炔瓶应分开存放,作业时两瓶相距不小于5米,作业面距瓶大于10米。10、            高处作业禁止抛掷任何物品,传递时注意稳妥不脱落。随身工具不用时应放入工具袋内。10、 建立安全生产检查,整改落实制度,消除安全隐患。11、 每天召开生产碰头会,及时解决当天存在的生产和安全问题。12、 在重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主要通道口都必须挂有安全宣传标语和警示牌。洞口、临边应进行防护。13、夜间作业必须要有足够的照明,包括上下人员通道。滑模施工时抹灰工作面必须使用电压为36伏以下的行灯,行灯要接好行灯变压器。14、 脚手架,安全防护,安全网必须到位。滑模时搭设随滑升高度而增高的上人脚手架,平铺三块脚手板作上人斜道,并在板上间隔300钉一道小方木条以防滑,斜道兜好安全网。15、 作业人员上下通行应通过斜梯或爬梯,严禁采取攀爬脚手架或跳跃等危险方式。 16、滑模操作平台上作业严防拥挤,严禁在平台上睡觉、嬉闹、追逐等,外操作平台放置钢筋等材料要均匀不能集中,钢筋一次吊量不能超过两吨。17、保持场内消防通道畅通。18、 所有上岗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规定。19、 停滑期间,整个滑升系统采取加固措施,尤其是支承杆的加固,所有制成杆均按格构柱的形式加固。20、            防火措施(1)        现场设3名消防治保员,定人定岗,在项目部消防治保员的统一管理下工作。(2)        在施工现场入口明显处,设严禁吸烟警示牌、消防工具架,配备消防水桶、灭火器、水龙带等器材,平时严禁乱动。(3)        在滑模操作平台的液压控制台和电焊机、配电箱放置台上各配置5个干粉灭火器,以防电气失火,另在操作平台上均布8个泡沫灭火器和两大桶水以防漏斗施工时木材失火。另配水龙带50米,消防水桶6个。(4)        现场使用氧气、乙炔应在现场管理人员的统一部署下使用,并遵守安全规程,避开电焊高峰,作业面下严禁堆放易燃物。九、成本节约措施1、   加强管理合理组织施工,材料的使用严格,实行限额配料。2、   合理安排工序,减少重复工序,加快工期。3、   严格控制砼的配制,按配比单严格称量原材料,防止砂石不足量而浪费水泥,装饰工程中严格控制砂浆配比。4、   修旧利废,群策群力,采用合理化建设。5、   提高技术水平,采用先进工艺。6、   严把质量关,防止返工浪费。涂漆通用技术条件SDZ014-85本标准适用于水利电力系统金属结构及机电产品钢铁表面的涂漆。1涂漆颜色的规定1.1颜色的选择应符合GB3181-82《漆膜颜色标准样本》的规定。1.2警觉部位:警觉部位宜采用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斜道。黄道和黑道的宽度相等,一般为100mm。根据机械的大小和安全标志位置的不同,可以采用适当的宽度。在较小的面上,每种颜色应不少于两道。斜道一般与水平面成45°角。黄黑道倾斜的方向以机械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形。也可采用红白道。1.3转动件:对于裸露且未加防护的转动部件,如飞轮、皮带轮、齿轮、行星轮等的轮辐及外露转动轴的端部均涂红色。1.4润滑件:润滑系统的油咀、油杯、油塞、注油孔、注油器、压力润滑器等外表面而或安装部位均涂红色。1.5防险装置:防险装置的按钮、紧急信号指示器、安全标志等表面涂红色。1.6各种管器涂层的颜色 1.6.1压力管路:红色1.6.2回油管路:黄色1.6.3空气管路:浅兰色1.6.4蒸气管路:棕红色1.6.5高压水管:红色1.6.6一般水管:绿色1.6.7氧气管路:红色1.6.8电线管路:灰色1.7已涂漆的外来配套件,如漆膜未被破坏,且不影响产品美观,可不再涂漆。2涂层的选择2.1选择油漆品种的依据选择油漆品种必须由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而确定:a.产品工作和贮存时的环境条件;b.产品的基体材料;c.油漆品种的型号、组成、性能和用途;d.油漆品种的配套要求。2.2对底漆的要求无论是用于水上还是不下的钢结构件,均要求底漆有优良的防锈能力和附着力,漆膜坚韧耐久,涂底漆应根据金属电位差的不同,在钢铁件、镀锌件和铜合金零件上涂铁红类底漆。对于内装件和不直接浸水、盐雾、风、阳光等侵蚀的产品可采用铁红醇酸底漆。对防锈要求高的产品可采用红丹醇酸底漆。对处于油介质中的工件涂耐油漆。2.3对面漆的要求2.3.1水上使用的产品经常受阳光、风、雨、霜、盐雾的侵蚀,要求面漆有良好的耐盐雾、耐候、结合力强、机械强度高等性能,故采用各种醇酸磁漆。对于有高装饰要求的产品,可考虑采用氨基或硝基锤纹漆。2.3.2水下使用的产品 长期受水浸泡,冲刷和水生动植物的寄生腐蚀,要求漆面抗水性强、有极强的附着力、耐浸泡、耐冲刷摩擦,并能阻止水生寄生物的生长,故采用氯化橡胶类、沥青类或环氧树脂类漆。2.3.3水上水下交替使用的产品,要求面漆耐水、耐摩擦,故采用聚氨酯防腐漆、水线漆或氯化橡胶铝粉漆(进在地下的产品按此款执行)。2.4水利电力系统金属结构及机电产品的涂漆配套参照附录A。3油漆质量及油漆调制3.1各种油漆的质量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2凡牌号不清、品质不明、包装破损或超过贮存期的油漆,未经检验鉴定,不准使用。3.3油漆必须在原桶或清洗干净的容器中按油漆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粘度进行调制,不得随意增稀减料。3.4两种油漆或不同厂制造的同一种油漆在未了解其成份和性能之前,不准掺合使用。4涂装前表面处理的要求4.1金属结构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有:人工敲铲、风动打磨、机械处理、喷砂处理、高压水与高压水砂处理、磷化处理、带锈涂料处理等十多种方式。其中常用处理方式有人工敲铲、喷丸、抛丸、喷砂等几种。4.2表面处理的质量标准4.2.1本标准对表面处理的要求分为四级:1级:喷射除锈到出白。应完全除去氧化皮、油污、锈蚀物及其它污染物,最后表面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或干净的刷子清理,该表面应具有均匀一致的灰白色金属色泽。2级:非常彻底地喷射除锈,应将氧化皮、油污、锈蚀物及其它污染物清除到仅剩有轻微的点状或条纹状痕迹的程度。最后表面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或干净的刷子清理。3级:彻底地喷射除锈。应除去几乎所有的氧化皮、油污、锈蚀物及其它污染物。最后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或干净的刷子清理表面,该表面应稍呈灰色。4级:轻度喷射除锈。应除去疏松的氧化皮、油污、锈蚀物及其它污染物。水上使用的产品一般达到3级。水下和水上交替使用的产品和出口产品均应达到2级。4.2.2经过表面处理后的钢材表面其粗糙度应在40~70μ的范围内,最大不超过100μ。4.3不加工表面的处理4.3.1铸件、锻件、冲压件及金属结构的不加工表面,可视具体情况采用砂轮、粗砂布、钢丝刷、喷砂、喷丸和抛光处理。4.3.2铸件等毛坯清理完毕后并经检验合格,即可进行涂装底漆工作。 4.3.3铸件涂装底漆后仍有凹凸不平时应刮腻子2~3道,每层厚度不得超过0.5mm。4.4表面处理后即应涂底漆,经喷处理后的工件应在24小时内进行。潮湿天气应在12小时内进行。4.5经喷砂处理后工作的个别部位若达不到标准要求,则需用各种工具再次进行处理。5涂装的技术要求5.1涂漆工作应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不低于5℃,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以下的环境中进行。在严寒冻结、烈日暴晒、刮风、雨、雪及其它恶劣气候下、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涂装质量。否则不得进行。5.2构件装配后不易或不能涂装的表面,应在装配前涂装。5.3分次涂装的涂层,必须待前次涂漆干透后,才能进行再涂装。5.4油漆未干透前,应将涂层保护好,防止脏污或损伤。5.5两种不同颜色的油漆相接处,界限必须明显整齐,不得有不规则互相交错的交接线。5.6两个需经常拆卸的零件,其连接处的涂层面必须平整,接缝线应明显,不得有崩脱或涂在一片的现象。5.7表面涂层应涂得均匀、细致,光泽和颜色一致,不得有粗糙不平、流挂、裂纹、气泡、缩皱、脱皮、发白等缺陷,更不得有漏涂或颜色不合规定等现象。5.8表面涂层每层的颜色应稍有差异,以便识别。最后一层面漆应在试运转合格后进行(不装箱的产品在发运前涂最后一层面漆)。5.9现场安装调试的产品、在安装调试后涂最后一道面漆。5.10涂装方式:一般采用刷涂或喷涂,最好采用高压无气喷涂。5.11运输与安装中被碰掉的涂层漆膜,应予补涂,其层数和厚度不得减少。5.12漆膜加工等级分类见下表。 6涂层质量的检验6.1涂底漆前应按本标准第4章进行检查。6.2每道涂漆均应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涂漆。6.3全部涂漆完成后,应检查涂层的各种性质。涂膜检验以外观检验为主。参照附录B进行。6.4涂层总厚度必须按要求用测厚仪进行测试。厚度误差范围允许±20%(涂装困难另定)。涂层无厚度要求,需按产品要求道数进行涂装,不得减少道数。附录A涂漆配套表(参考件)A.1常处于水下部分的钢结构件:潜孔闸门、栏孔闸门、栏污棚、隧洞钢板衬砌以及压力钢管内避等。 A.1.1用于淡水环境中的产品使用涂漆配套按表A1选择。A.1.2长期处于海水环境中使用涂漆配套按表A2选择 A.1.3长期处于工业污水环境所使用涂漆配套可参考表二,但必须经试验后确定。A.2处于水上部分钢结构件,如闸门的水上部分、各种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启闭机、运输机械、土石方机械等。A.2.1处于室内环境使用涂漆配套按表A3选择。 A.2.2处于潮湿大气或盐雾空气中使用涂漆配套按表A4选择。 A.2.3处于油介质中的工件涂漆配套按表A5。注:①装配后无法保养的部位可增加1~2道涂层。②工作防锈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可选用表顺最浆型防锈漆配套。附录B漆膜的检验(补充件) B.1干透性:用大母指用力按压漆膜,应无凹隐指印。B.2粘手性:手摸漆面,应不粘手。B.3硬度:用指甲在漆膜上划一下,应无凹隐划痕。B.4粘附力:在涂层上划一十字裂口,顺着裂口边缘撕剥,如果涂层很容易从表面剥下来,即表示粘附力不合格。B.5弹性:用刮刀刮下漆膜,刮屑应有弹性的卷曲,不应出现碎末或整块粘在一起的现象。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水利电力部郑州水工机械厂起草。本标准由水利电力部机械制造局解释。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屋面采用松散、板状保温材料和现浇整体保温材料保温层工程的施工。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要求:2.1.1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等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应有试验资料。松散的保温材料应使用无机材料,如选用有机材料时,应先做好材料的防腐处理。2.1.2材料:2.1.2.1松散材料:炉渣或水渣,粒径一般为5~40mm,不得含有石块、土块、重矿渣和未燃尽的煤块,堆积密度为500~800kg/m3,导热系数为0.16~0.25W/m·K。膨胀蛭石导热系数0.14W/m·K。2.1.2.2板状保温材料: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厚度、规格应一致,外形应整齐;密度、导热系数、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a.泡沫混凝土板块:表观密度不大于500kg/m3,抗压强度应不低于0.4MPa。b.加气凝土板块:表观密度500~600kg/m3,抗压强度应不低于0.2MPa。c.聚苯板:表观密度≤45kg/m3,抗压强度应不低于0.18MPa,导热系数为0.043W/m·K。2.2主要机具:2.2.1机动机具:搅拌机、平板振捣器。2.2.2工具:平秋、木刮杠、水平尺、手推车、木拍子、木抹子等。2.3作业条件2.3.1铺设保温材料的基层(结构层)施工完以后,将预制构件的吊钩等进行处理,处理点应抹入水泥砂浆,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铺设保温材料。2.3.2铺设隔气层的屋面应先将表面清扫干净,且要求干燥、平整,不得有松散、开裂、空鼓等缺陷;隔气层的构造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2.3.3穿过结构的管根部位,应用细石混凝土堵塞密实,以使管子固定。2.3.4板状保温材料运输、存放应注意保护,防止损坏和受潮。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弹线找坡→管根固定→隔气层施工→保温层铺设 →抹找平层  3.2基层清理:预制或现浇混凝土结构层表面,应将杂物、灰尘清理干净。3.3弹线找坡:按设计坡度及流水方向,找出屋面坡度走向,确定保温层的厚度范围。3.4管根固定:穿结构的管根在保温层施工前,应用细石混凝土塞堵密实。3.5隔气层施工:2~4道工序完成后,设计有隔气层要求的屋面,应按设计做隔气层,涂刷均匀地漏刷。3.6保温层铺设:3.6.1松散保温层铺设:3.6.1.1松散保温层:是一种干做法施工的方法,材料多使用炉渣或水渣,粒径为5~40mm。使用时必须过筛,控制含水率。铺设松散材料的结构表面应干燥、洁净,松散保温材料应分层铺设,适当压实,压实程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密度,经试验确定。每步铺设厚度不宜大于150mm,压实后的屋面保温层不得直接推车行走和堆积重物。3.6.1.2松散膨胀蛭石保温层:蛭石粒径一般为3~15mm,铺设时使膨胀蛭石的层理平面与热流垂直。3.6.1.3松散膨胀珍珠岩保温层:珍珠岩粒径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8%。3.6.2板块状保温层铺设:3.6.2.1干铺板块状保温层:直接铺设在结构层或隔气层上,分层铺设时上下两层板块缝应错开,表面两块相邻的板边厚度应一致。一般在块状保温层上用松散料湿作找坡。3.6.2.2粘结铺设板块状保温层:板块状保温材料用粘结材料平粘在屋面基层上,一般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浆;聚苯板材料应用沥青胶结料粘贴。3.6.3整体保温层:3.6.3.1水泥白灰炉渣保温层:施工前用石灰水将炉渣闷透,不得少于3d,闷制前应将炉渣或水渣过筛,粒径控制在5~40mm。最好用机械搅拌,一般配合比为水泥﹕白灰﹕炉渣为1﹕1﹕8,铺设时分层、滚压,控制虚铺厚度和设计要求的密度,应通过试验,保证保温性能。3.6.3.2水泥蛭石保温层:是以膨胀蛭石为集料、水泥为胶凝材料,通常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最低标号为425号,膨胀蛭石粒径选用5~20mm,一般配合比为水泥﹕蛭石=1﹕12,加水拌合后,用手紧握成团不散,并稍有水泥浆滴下时为好。机械搅拌会使蛭石颗粒破损,故宜采用人工拌合。人工拌合应是先将水与水泥均匀的调成水泥浆,然后将水泥浆均匀地泼在定量的蛭石上,随泼随拌直至均匀。铺设保温层,虚铺厚度为设计厚度的130%,用木拍板拍实、找平,注意泛水坡度。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保温材料的强度、密度、导热系数和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材料技术指标应有试验资料。4.1.2按设计要求及规范的规定采用配合比及粘结料。4.2基本项目:4.2.1松散的保温材料:分层铺设,压实适当,表面平整,找坡正确。4.2.2板块保温材料:应紧贴基层铺设,铺平垫稳,找坡正确,保温材料上下层应错缝并嵌填密实。4.2.3整体保温层:材料拌合应均匀,分层铺设,压实适当,表面平整,找坡正确。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0-1。保温(隔热)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0-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整体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地找平层5用2m靠尺和楔形尺检查有找平层72保温层厚度松散材料+10δ/100-5δ/100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整体板状材料±5δ/100且不大于4 3隔热板相邻高低差3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注:δ指保温层厚度。 ·5        5        成品保护5.1隔气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砂、土、硬块杂物等清扫干净,防止降低隔气效果。5.2在已铺好的松散、板状或整体保温层上不得施工,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保温层不受损坏。5.3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铺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以保证保温效果。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保温层功能不良: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粒径级配、含水量、铺实密度等原因;施工选用的材料应达到技术标准,控制密度、保证保温的功能效果。6.2铺设厚度不均匀:铺设时不认真操作。应拉线找坡,铺顺平整,操作中应避免材料在屋面上堆积二次倒运。保证均质铺设。6.3保温层边角处质量问题:边线不直,边槎不齐整,影响找坡、找平和排水。6.4板块保温材料铺贴不实:影响保温、防水效果,造成找平层裂缝。应严格达到规范和验评标准的质量标准,严格验收管理。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应试验密度、导热系数。7.2松散材料应有粒径、密度、级配资料。7.3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7.4质量验评资料。细木花饰工程木窗帘盒、金属窗帘杆安装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木窗帘盒、金属窗帘杆安装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构配件:2.1.1木材制品一般采用红、白松及硬杂木干燥料,含水率不大于12%,并不得有裂缝、扭曲等现象;通常由木材加工厂生产成品或半成品,工程现场进行安装。2.1.2五金配件:根据设计选用五金配件,如窗帘轨、轨堵、轨卡、大角、小角、滚轮、木螺丝、机螺丝、铁件等。2.1.3金属窗帘杆:一般由设计指定图号,规格和构造形式等。通常用ф8~ф16的圆钢或用8~14号铅丝加端头元宝螺栓。2.2主要机具:2.2.1电动机具:手电钻、小电动台锯。2.2.2手用工具:大刨子、小刨子、槽刨、手木锯、螺丝刀、凿子、冲子,钢锯等。2.3作业条件:2.3.1安装窗帘盒、窗帘杆的房间,在结构施工时,应按施工图的要求预埋件砖或铁件,预制混凝土构件应设预埋件。2.3.2无吊顶采用明窗帘盒的房间,应安好门窗框,做好内抹灰冲筋。2.3.3有吊顶采用暗窗帘盒的房间,吊顶施工应与窗帘盒安装同时进行。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定位与划线→预埋件检查和处理→核查加工品→安装窗帘盒(杆) 3.2定位与划线:安装窗帘盒、窗帘杆,应按设计图要求的位置、标高进行中心定位,弹好找平线,找好窗口、挂镜线等构造关系。3.3预埋件检查和处理:划线后,检查固定窗帘盒(杆)的预埋固定件的位置、规格、预埋方式、牢固情况,是否能满足安装固定窗帘盒(杆)的要求,对于标高、平度、中心位置、出墙距离有误差的,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4 核查加工品:核对已进场的加工品的品种、规格、组装构造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要求。3.5窗帘盒(杆)安装:3.5.1安装窗帘盒:先按平线确定标高,划好窗帘盒中线,安装时将窗帘盒中线对准窗口中线,盒的靠墙部位要贴严,固定方法按设计要求。3.5.2安装窗帘轨:窗帘轨有单轨、双轨或三轨道之分,当窗宽大于1200mm时,窗帘轨应断开,断开处煨弯错开,煨弯应成缓曲线,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明窗帘盒一般在盒上先安装轨道,如为重窗帘时,轨道应加机螺丝固定;暗窗帘盒应后安装轨道,重窗帘时,轨道小角应加密间距,木螺丝规格不小于30mm。轨道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3.5.3窗帘杆安装:校正连接固定件,将杆装上或将铁丝绷紧在固定件上。做到平、正同房间标高一致。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木窗帘盒制品的树种、材质等级、含水率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1.2木窗帘盒及窗帘轨安装必须牢固,无松动现象。4.1.3窗帘杆的选材必须按设计要求,支固件必须牢固。4.2基本项目:4.2.1制作尺寸正确,表面平直光滑,棱角方正,线条顺直,不露钉帽,无戗槎、创痕、毛刺、锤印等缺陷。4.2.2安装位置正确,两端伸入尺寸一致,接缝严密,出墙尺寸一致,轨道及杆平直。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47。窗帘盒(杆)允许偏差表9-4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两端高低差2尺量检查2两端距窗洞长度2尺量检查3轨道间距离2尺量检查4轨道顺直2拉线检查5出墙尺寸5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安装时不得踩踏暖气片及窗台板,严禁在窗台板上敲击、撞碰,以防损坏。5.2窗帘盒安装后及时刷一道底油漆,以防抹灰、喷浆等湿作业时受潮变形或污染。5.3窗帘杆或铅丝防止刻痕,加工品应妥善保管,防止存放不当、受潮等造成变形。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窗帘盒安装不平、不正:主要是找位、划尺寸线不认真;预埋件安装不准,调整处理不当。安装前做到划线准确,安装量尺务必使标高一致,中心线准确。6.2窗帘盒两端伸出的长度不一致:主要是窗口中心与窗帘盒中心相对不准,操作不认真所致。安装时应核对尺寸,使两端伸出长度相同。6.3窗帘轨道脱落:多数由于盖板太薄或螺丝松动造成。一般盖板厚度不宜小于15mm,薄于15mm的盖板,应用机螺丝固定窗帘轨。6.4窗帘盒迎面板扭曲:加工时木材干燥不好,入场后存放受潮,安装时应及时刷油漆一道。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加工木材制品应有合格证、木材含水试验资料。7.2窗帘轨道及配件应有产品合格证。7.3工程验收应有安装质量验评资料。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及框架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工程。 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325号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2.1.2砂:宜用粗砂或中砂。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时,不大于3%。2.1.3石子:粒径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不大于1%。2.1.4掺合料: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2.1.5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2.1.6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塔式起重机等。2.2作业条件:2.2.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2.2.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2.2.3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2.2.4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2.2.5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3.2作业准备: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关照力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净。3.3混凝土搅拌:3.3.1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秤标准。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3.3.2装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粉煤灰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装入搅拌机搅拌。3.3.3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4-34规定采用。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表4-34混凝土坍落度(cm)搅拌机机型搅拌机出料量(L)<250250~500>500≤3自落式90120150强制式6090120>3自落式9090120强制式6060903.3.4 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合格后再正式搅拌。3.4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4-35的规定。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时间(min)表4-35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低于25高于25<C30>C30120909060注:掺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时,应按试验确定。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3.5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3.5.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3.5.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3.5.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3.5.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3.5.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3.6柱的混凝土浇筑:3.6.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3.6.2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3.6.3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3.6.4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3.7梁、板混凝土浇筑:3.7.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3.7.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3.7.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7.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3.7.5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3.7.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易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3.8剪力墙混凝土浇筑:3.8.1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3.8.2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3.8.3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3.8.4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3.8.5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3.9楼梯混凝土浇筑:3.9.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3.9.2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3.10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3.11冬期施工:3.11.1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柱、墙养护宜采用养护灵。3.11.2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3.11.3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3.11.4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中,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3.11.5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3.11.6冬期施工平均气温在-5℃以内,一般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所用的早强抗冻型外加剂应有出厂证明,并要经试验室试块对比试验后再正式使用。综合蓄热法宜选用4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R型早强水泥。外加剂应选用能明显提高早期强度,并能降低抗冻临界强度的粉状复合外加剂,与骨料同时加入,保证搅拌均匀。3.11.7冬施养护:模板及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3.11.8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强度。3.11.9冬期施工过程中,应填写“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和“冬期施工混凝土日报”。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4.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4.1.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4.1.3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4.1.4设计不允许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基本项目: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6。表4-3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单层多层高层框1轴线位移柱、墙、梁85尺量检查2标高层高±10±5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全高±30±303柱、墙、梁截面尺寸+8-5±5尺量检查4柱、墙垂直度每层55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全高H/1000且不大于20H/1000且不大于305表面平整度88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6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1010尺量检查7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558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559预留洞中心位置偏移151510电梯井井筒长、宽对中心线+250+250吊线和尺量检查井筒全高垂直度H/1000且不大于30H/1000且不大于30       注:H为柱、墙全高。 5成品保护5.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5.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5.3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5.4冬期施工在已浇的楼板上覆盖时,要在铺的脚手板上操作,尽量不踏脚印。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6.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6.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6.4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6.5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6.6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6.7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7.2石子试验报告。7.3砂试验报告。7.4掺合料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7.5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7.6混凝土试配记录。7.7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7.8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7.9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表。7.10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11混凝土施工日志(含冬期施工记录)。现浇整体楼梯立模 时间:2003-09-11作者:不详出处:建筑无忧       在工程施工中,木工在安装现浇整体楼梯模板时常常出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图上标注的尺寸和标高,是指装饰完工后的尺寸和标高,而在结构施工图上则是指承重结构(不含装饰层)的尺寸和标高。有的图纸上对施工中需要的一些尺寸,例如平台板底标高、梁底标高、梯段板底与梯梁交线的标高等都没有标出,施工时需另行计算。因此,为减少差错,在立模板之前,施工技术员应先绘出模板放线图。   模板放线图就是模板立完后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图中应将对安装模板有用的尺寸和标高都标出来。   下面结合实例,按施工先后顺序,介绍楼梯模板放线方法。下图为楼梯剖面图,图中所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以下一层楼面的装饰层顶面标高为±0.000。‘一、弹竖直墨线a、b   在楼梯梁内侧墙面上弹两条竖直墨.线a、b,间距为9个踏步的宽度,即300×9=2700(mm)。同样在楼梯梁另一端墙面上,也弹两条竖直墨线(在剖面图中,只能看到墨线a、b)。在立上层楼梯模板前,均应将墨线a、b用锤球或经纬仪引至上层墙面上,这样可将楼梯梁上下控制在一条直线上,保证踏步宽度尺寸一致。二、弹斜墨线c   从标高为—0.020的水平线与墨线a交点g向上量出一个踏步高度(150mm ),得f点。将f点与标高为1.480的水平线和墨线b交点h连接起来,就是墨线c。同样,也可以弹出上面梯段的墨线c。三、弹墨线d   将墨线c在竖直方向向下平移150mm,就得到墨线d,墨线c与墨线d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就是梯级模板高度(150mm)。四、弹斜墨线6   首先应求出梯段板底与楼梯梁交线的标高,求此标高需用到楼梯坡度i和梯板厚度Hl,然后求出梯段板与梯梁交接处的厚度H2,其中坡度i=150/300=0.5,梯板厚度Hl=80mm,而H2用勾股定理根据比例就可以简单地算出,也就是梯段底模板上平位置。L点的标高为(1.480—0.150—0.089)=1.241,k点的标高应该为-(0.020+0.089)=-0.109。连接k,l就是墨线e。将计算出的标高标注在放线图上,以备施工时使用。依此可求出其他梯段所需标高。五、弹梯级模式板线   弹梯极模板线有以下两种方法:1、利用水平尺;2、将墨线c或墨线d九(即踏步数)等分,每等分长度为L=√1502+3002=335(mm),然后,由各等分点作垂直线,就可以得到各梯级的模板线。 消防设备安装工程6—1消防工程安装的通用要求(601—1998) 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消防设备安装工程。2        2        通用要求2.1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的设计,必须是有相应的设计资格证书的设计单位设计。由建设单位将图纸和资料送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2.2从事消防设施施工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其资质等级由公安消防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定,发给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资质证书。2.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开工前必须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核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许可证后方可施工。2.4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已批准的消防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改动。2.5安装的消防产品、机电产品和材料要符合下列条件:2.5.1本市的消防厂家,应具有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外地或外国在本市销售的消防产品,要具有有效期内的进京销售审验证书。选用时要审明证书中所列产品是否与所需产品相符。2.5.2固定来灭系统和耐火构件及耐火涂料应有有效的国家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合格报告。2.5.3消防电子产品要具有有效的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报告。2.5.4选用的高低压柜及各类箱屏必须采用机械部和电力部认可的定点厂生产的产品;进口的电气产品必须有国家商检局检定合格证明,具有合格证,设备上有铭牌。2.5.5建筑电气施工中使用的产品如电线电缆、开关等,应符合中国电工认证委员会的安全认证要求,其电气产品上应带有安全认证委员会的安全认证要求,其电气产品上应带有安全认证标志(长城标志),并具有合格证,设备上有铭牌。 2.5.6选用的各类钢材,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厂家要出具材质证明和合格证。2.5.7各种主要辅料、管件、焊条、油漆等应有合格证。2.6选用的机具必须符合施工现场的技术要求,使用强检和非强检的计量器具应按国家计量法的要求进行管理。2.7施工管理人员,如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等应作到持证上岗。特殊工种,如电工、焊工待也应作到持证上岗。2.8工程施工中应接受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和质量监督机关待上级单位的检查指导,以确保工程质量。2.9施工中应严格按已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认真执行有关的消防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工艺及有关的图集、厂方资料等施工要求。2.10施工工程记录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填写,应作到与工程同步,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时应交给建设单位一套完整的工程资料,并按合同要求,绘制竣工图。2.11消防工程安装调试全部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先进行自验,合格后再请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办理竣工验收单。2.12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委托有资格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测试,并提交技术测试报告。2.13建设单位应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送交有关资料,请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进行消防工程验收,经检验合格后发给消防设施验收合格证,才准许使用,否则,验收不合格或未经验收均不准使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一般石灰浆、大白浆、可赛银浆、聚合物水泥浆等刷(喷)浆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生石灰块或生石灰粉:用于普通刷(喷)浆工程。2.1.2大白粉:建材商店有成品供应,有方块和圆块之分,可根据需要购买。2.1.3可赛银:建材商店有成品供应。2.1.4建筑石膏粉:建材商店有供应,是一种气硬性的胶结材料。2.1.5滑石粉:要求细度,过140~325目,白度为90%。2.1.6胶粘剂:聚醋酸乙烯乳液、羧甲基纤维素、面粉等。2.1.7颜料:氧化铁黄、氧化铁红、群青、锌白、铬黄、络绿等,用遮盖力强,耐光、耐碱、耐气候影响的各种矿物颜料。2.1.8其它:用于一般刷石灰浆的食盐,用于普通大白浆的火碱,白水泥或普通水泥等。2.2主要机具:2.2.1一般应备有手压泵或电动喷浆机、大浆桶、小浆桶、刷子、排笔、开刀、胶皮刮板、塑料刮板、0号及l号木砂纸、50~80目钢丝箩、浆罐、大小水桶、胶皮管、钳子、铅丝、腻子槽、腻子托板、笤帚、擦布、棉丝等。2.3作业条件:2.3.1室内抹灰工的作业已全部完成,墙面应基本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2.3.2室内水暖管道、电气预埋预设均已完成,且完成管洞处抹灰活的修理等。2.3.3油工的头遍油已刷完。2.3.4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好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2.3.5冬期施工室内刷(喷)浆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为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试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喷、刷胶水→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石膏墙面拼缝处理→ 满刮腻子→刷、喷第一遍浆→复找腻子→刷、喷第二遍浆→刷、喷交活浆 3.2基层处理:混凝土墙表面的浮砂、灰尘、疙瘩等要清除干净,表面的隔离剂、油污等应用碱水(火碱∶水=1∶10)清刷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掉墙面上的碱液等。3.3喷、刷胶水:刮腻子之前在混凝土墙面上先喷、刷一道胶水(重量比为水∶乳液=5∶1),要注意喷、刷要均匀,不得有遗漏。3.4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用水石膏将墙面缝隙及坑洼不平处分遍找平,并将野腻子收净,待腻子干燥后用1号砂纸磨平,并把浮尘等扫净。3.5石膏板墙面拼缝处理:接缝处应用嵌缝腻子填塞满,上糊一层玻璃网格布或绸布条,用乳液将布条粘在拼缝上,粘条时应把布拉直、糊平,并刮石膏腻子一道。3.6满刮腻子:根据墙体基层的不同和浆活等级要求的不同,刮腻子的遍数和材料也不同。一般情况为三遍,腻子的配合比为重量比,有两种,一是适用于室内的腻子,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胶)∶滑石粉或大白粉∶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5∶3.5;二是适用于外墙、厨房、厕所、浴室的腻子,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水=1∶5∶1。刮腻子时应横竖刮,并注意接槎和收头时腻子要刮净,每遍腻子干后应磨砂纸,将腻子磨平磨完后将浮尘清理干净。如面层要涂刷带颜色的浆料时,则腻子亦要掺入适量与面层带颜色相协调的颜料。3.7刷、喷第一遍浆:刷、喷浆前应先将门窗口圈用排笔刷好,如墙面和顶棚为两种颜色时应在分色线处用排笔齐线并刷20cm宽以利接槎,然后再大面积制喷浆。刷、喷顺序应先顶棚后墙面,先上后下顺序进行。如喷浆时喷头距墙面宜为20~30cm,移动速度要平稳,使涂层厚度均匀。如顶板为槽型板时,应先喷凹面四周的内角再喷中间平面,浆活配合比与调制方法如下:3.7.1调制石灰浆:3.7.1.1将生石灰块放入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等块灰熟化后再按比例加入应加的清水。其配合比为生石灰∶水=1∶6(重量比)。3.7.1.2将食盐化成盐水,掺盐量为石灰浆重量的0.3%~0.5%,将盐水倒入石灰浆内搅拌均匀后,再用50~60目的铜丝箩过滤,所得的浆液即可施喷、刷。3.7.1.3采用生石灰粉时,将所需生石灰粉放入容器中直接加清水搅拌,掺盐量同上,拌匀后,过箩使用。3.7.2调制大白浆:3.7.2.1将大白粉破碎后放入容器中,加清水拌合成浆,再用50~60目的铜丝箩过滤。3.7.2.2将羧甲基纤维素放入缸内,加水搅拌使之溶解。其拌合的配合比为羧甲基纤维素∶水=1∶40(重量比)。3.7.2.3聚醋酸乙烯乳液加水稀释与大白粉拌合,其掺量比例为∶大白粉∶乳液=10∶1。3.7.2.4将以上三种浆液按大白∶乳液∶纤维素=100∶13∶16混合搅拌后,过80目铜丝箩,拌匀后即成大白浆。3.7.2.5如配色浆,则先将颜料用水化开,过箩后放入大白浆中。3.7.3配可赛银浆:将可赛银粉末放入容器内,加清水溶解搅匀后即为可赛银浆。3.8复找腻子:第一遍浆于后,对墙面上的麻点、坑洼、刮痕等用腻子重新复找刮平,干后用细砂纸轻磨,并把粉尘扫净,达到表面光滑平整。3.9刷、喷第二遍浆;方法同上。3.10刷、喷交活浆:待第二遍浆干后,用细砂纸将粉尘、溅沫、喷点等轻轻磨去,并打扫干净,即可刷、喷交活浆。交活浆应比第二遍浆的胶量适当增大一点,防止刷、喷浆的涂层掉粉,这是必须做到和满足的保证项目。3.11刷、喷内墙涂料和耐擦洗涂料等:其基层处理与喷刷浆相同,面层涂料使用建筑产品时,要注意外观检查,并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去处理和涂刷即可。 3.12室外刷、喷浆:3.12.1砖混结构的外窗台、碹脸、窗套、腰线等部位涂刷白水泥浆的施工方法:3.12.1.1需要涂刷的窗台、碹脸、窗套、腰线等部位在抹罩面灰时,应乘湿刮一层白水泥膏,使之与面层压实并结合在一起,将滴水线(槽)按规矩预先埋设好,并乘灰层未干,紧跟着涂刷第一遍白水泥浆(配合比为白水泥加水重20%107胶的水溶液拌匀成浆液),涂刷时可用油刷或排笔,自上而下涂刷,要注意应少蘸勤刷,严防污染。3.12.1.2第一天要涂刷第二遍,达到涂层表面无花感且盖底为止。3.12.2预制混凝土阳台底板、阳台分户板、阳台栏板涂刷:3.12.2.1一般习惯作法:清理基层,刮水泥腻子l~2遍找平,磨砂纸,再复找水泥腻子,刷外墙涂料,以涂刷均匀且盖底为交活。3.12.2.2根据室外气候变化影响大的特点,应选用防潮及防水涂料施涂:清理基层,刮聚合物水泥腻子1~2遍(配合比为用水重20%的107胶水溶液拌合水泥,成为膏状物),干后磨平,对塌陷之处重新补平,干后磨砂纸。涂刷聚合物水泥浆(配合比∶用水重20%的107胶水溶液拌水泥,辅以颜料后成为浆液)。或用防潮、防水涂料进行涂刷。应先刷边角,再刷大面,均匀地涂刷一遍,待干后再涂刷第二遍,直至交活为止。3.13冬期施工:3.13.1利用冻结法抹灰的墙面不宜进行涂刷。3.13.2涂刷聚合物水泥浆应根据室外温度掺入外加剂,外加剂的材质应与涂料材质配套,外加剂的掺量应由试验决定。3.13.3冬期施工所使用的外涂料,应根据材质使用说明和要求去组织施工及使用,严防受冻。 质量记标准:4.1保证项目:4.1.1选用刷(喷)浆的品种、质量等级、图案与颜色,必须符合设计和选定样品的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4.1.2刷(喷)工程严禁起皮、掉粉、漏刷和透底。4.2基本项目,见表9-43。室内、外刷(喷)浆工程基本项目表9-43项次项目中级标准1反碱、咬色允许有轻微少量,但不超过1处2喷点、刷纹1.5m正视喷点均匀,刷纹通顺3流坠、疙瘩、溅沫允许有轻微少量,但不超过1处4颜色、砂眼、划痕颜色一致,允许有轻微、少量砂眼、划痕5装饰线分色平直偏差不大于2mm(拉5m小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6门窗灯具等洁净   成品保护:5.1不能污染门窗油漆,不能污染已做完的饰面层(含清水砖墙)。5.2已完成的刷(喷)浆成品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止其它工序对产品的污染和损坏。5.3室内浆活进行修理时,应注意已安装好的电门、插销、灯具等电气产品及设备管道的保护,严防刷(喷)浆时造成污染。5.4为减少污染,应事先将门窗口圈用排笔刷好后,再进行大面积浆活的施涂工作。5.5刷(喷)浆前应对已完成的地面面层进行保护,严防落浆造成污染。5.6油工的墙、地,应事先进行遮挡和保护后再施涂。5.7移动泉涌、喷浆机等施工工具时严禁在地面上拖拉,防止损坏地面的面层。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刷(喷)浆工程整体或基层的含水率:混凝土和抹灰表面施涂水性和乳液浆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以防止脱皮。6.2刷(喷)装工程使用的腻子,应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和木地(楼)板表面需使用涂料时,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6.3刷(喷)浆表面粗糙:主要原因是基层处理不彻底,如打磨不平、刮腻子时没将腻子收净,干燥后打磨不平、清理不净,大白粉细度不够,喷头孔径大等,造成表面浆颗粒粗糙。6.4浆皮开裂:主要原因是基层粉尘没清理干净,墙面凸凹不平,腻子超厚或前道腻子未干透紧接着刮二道腻子,这是腻子干后收缩形成裂缝结果把浆皮拉裂。6.5脱皮:刷(喷)浆层过厚,面层浆内胶量过大,基层胶量少强度低,干后,面层浆形成硬壳使之开裂脱皮。因此,应掌握浆内胶的用量,为增加浆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可在刷(喷)浆前先刷(喷)一道胶水。6.6掉粉:主要原因是面层浆液中胶的用量少,为解决掉粉的问题,可在原配好的浆液内多加一些乳液使其胶量增大,用新配之浆液在掉粉的面层上重新刷(喷)一道,此道胶俗语叫“来一道扫胶”即可。6.7反碱、咬色:主要原因是墙面潮湿,或墙面干湿不一致;因赶工期浆活每遍跟的太紧,前道浆没干就喷刷下道浆;或因冬施室内生火炉后墙面泛黄;还有的由于室内跑水、漏水后形成的水痕。解决办法是,冬施取暖采用暖气或电炉,将墙面烘干,浆活遍数不能跟的太紧,应遵循合理的施工顺序。6.8流坠:主要原因是路面潮湿,浆内胶多不易干燥,喷刷浆过厚等。应待墙面干后再刷(喷)浆,刷(喷)浆时最好设专人负责,喷头要均匀移动。配浆要设专人掌握,保证配合比正确。6.9透底:主要原因是基层表面太光滑或表面有油污没清洗干净,浆刷(喷)上去固化不住,或由于配浆时稠度掌握不好,浆过稀,喷几遍也不盖底。要求喷浆前将混凝土表面油污清刷干净,浆料稠度要合适,刷(喷)浆时设专人负责,喷头距墙20~30cm,移动速度均匀,不漏喷等。6.10石膏板墙缝处开裂:主要原因是安装石膏板不按要求留置缝隙;对接缝处理马虎从事,不按规矩粘贴玻璃网格布,不认真用嵌缝腻子进行嵌缝。造成腻子干后收缩拉裂。6.11室外刷(喷)浆与油漆或涂料接槎处分色线不清晰:主要原因是技术素质差,施工时不认真。6.12皱折、开裂:主要原因是浆刷后未干遇雨造成浆皮皱折,应加强成品保护,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尤其是雨施期间更要引起重视。6.13花感、掉粉:主要原因是自配浆料配合比不准,稠度掌握不好,用胶量没数,胶少浆活会发生掉粉现象,而且涂刷后不盖底造成表面花感。6.14表面划痕或腻子斑痕明显:主要原因是刮腻子后没认真磨砂纸找平,又不二次复找腻子所致。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主要材质出厂合格证、施工说明书等。7.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一般砖砌体砌筑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砖混、外砖内模及有抗震构造柱的砖墙砌筑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砖: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试验单。清水墙的砖应色泽均匀,边角整齐。2.1.2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条件选择,一般宜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1.3砂:用中砂,配制M5以下砂浆所用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及其以上砂浆的砂含泥量不超过5%,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2.1.4掺合料: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d,或采用粉煤灰等。2.1.5其它材料:墙体拉结筋及预埋件、木砖应刷防腐剂等。2.1.6主要机具:应备有大铲、刨锛、瓦刀、扁子、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砖灰子、扫帚等。2.2作业条件:2.2.1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2.2.2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检手续。2.2.3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2.2.4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手续。2.2.5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以15~20m为宜。2.2.6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砂浆搅拌↓作业准确→砖浇水→砌砖墙→验评 3.2砖浇水: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浇水有困难,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3.3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3.4砌砖墙:3.4.1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3.4.2排砖撂底(干摆砖):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中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3.4.3选砖: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础一致的砖。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3.4.4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3.4.5挂线: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3.4.6砌砖: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2m 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清水墙不允许有三分头,不得在上部任意变活、乱缝。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砌清水墙应随砌、随划缝,划缝深度为8~10mm,深浅一致,墙面清扫干净。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3.4.7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cm预埋ф6钢筋2根,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cm,末端应加90°弯钩。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3.4.8木砖预留孔洞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1.2~2m,每边放3块;高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钢门窗安装的预留孔,硬架支模、暖卫管道,均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不得事后剔凿。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3.4.9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要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承点的长度应一致。3.4.10构造柱做法:凡设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即五皮砖)。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时,一般沿墙高50cm设置2根ф6水平拉结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应小于1m。3.5冬期施工:在预计连续10d由平均气温低于+5℃或当日最低温度低于-3℃时即进入冬期施工。冬期使用的砖,要求在砌筑前清除冰霜。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灰膏要防冻,如已受冻要融化后方能使用。砂中不得含有大于1cm的冻块,材料加热时,水加热不超过80℃砂加热不超过40℃。砖正温度时适当浇水,负温即应停止。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冬期不应使用无水泥的砂浆。砂浆中掺盐时,应用波美比重计检查盐溶液浓度。但对绝缘、保温或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不得掺盐,砂浆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掺盐量应符合冬施方案的规定。采用掺盐砂浆砌筑时,砌体中的钢筋应预先做防腐处理,一般涂防锈漆两道。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砂浆品种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任一组试块的强度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4.1.3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4.1.4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它临时间断处留槎做法必须符合规定。4.2基本项目:4.2.1砌体上下错缝,砖柱、垛无包心砌法;窗间墙及清水墙面无清缝;混水墙每间(处)无4皮砖的通缝(通缝指上下二皮砖搭接长度小于25mm)。4.2.2砖砌体接槎处灰浆应密实,缝、砖平直;每处接槎部位水平灰缝厚度不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5个。4.2.3预埋拉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4.2.4构造柱留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4.2.5清水墙组砌正确,竖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楞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6-2。表6-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偏移10用经纬仪和拉线和尺量检查2基础和墙砌体顶面标高±15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 3垂直度每层′5用2m托线板检查全高≤10m10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10m204表面平整度清水墙、柱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混水墙、柱85水平灰缝平直度清水墙7拉10m线的尺量检查混水墙106水泥、灰缝厚度(10皮砖累计数)±8与皮数杆比较尺量检查7清水墙游丁走缝20吊线和尺量检查,以底层第一皮砖为准8门窗洞口(后塞口)宽度±5尺量检查门口高度+15(-5)9预留构造柱(宽度、深度)±10尺量检查10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用经纬仪或吊装检查,以底层窗口为准 5成品保护5.1墙体拉结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大模板混凝土墙体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暖卫、电气管线等,均应注意保护,不得任意拆改或损坏。5.2砂浆稠度应适宜,砌墙时应防止砂浆溅脏墙面。5.3在吊放平台脚手架或安装大模板时,指挥人员和吊车司机要认真指挥和操作,防止碰撞已砌好的砖墙。5.4在高车架进料口周围,应用塑料薄膜或木板等遮盖,保持墙面洁净。5.5尚未安装楼板或屋面板的墙和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以保证施工中墙体稳定性。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基础墙与上部墙错台:基础砖撂底要正确,收退大放角两边要相等,退到墙身之前要检查轴线和边线是否正确,如偏差较小可在基础部位纠正,不得在防潮层以上退台或出沿。6.2清水墙游丁走缝:排砖时必须把立缝排匀,砌完一步架高度,每隔2m间距在丁砖立楞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二步架往上继续吊直弹粉线,由底往上所有七分头的长度应保持一致,上层分窗口位置时必同下窗口保持垂直。6.3灰缝大小不匀:立皮数杆要保证标高一致,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砌砖时小线要拉紧,防止一层线松,一层线紧。6.4窗口上部立缝变活:清水墙排砖时,为了使窗间墙、垛排成好活,把破活排在中间或不明显位置,在砌过梁上第一行砖时,不得随意变活。6.5砖墙鼓胀:外砖内模墙体砌筑时,在窗间墙上、抗震柱两边分上、中、下留出6cm×12cm通孔,在抗震柱外墙面上垫木模板,用花篮螺栓与大模板连接牢固。混凝土要分层浇筑,振捣棒不可直接触及外墙。楼层圈梁外三皮12cm砖墙也应认真加固。如在振捣时发现砖墙已鼓胀,则应及时拆掉重砌。6.6混水墙粗糙:舌头灰未刮尽,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偏差较大;砖墙错层造成螺丝墙。半头砖应分散使用在墙体较大的面上。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要查对皮数杆的标高及层高,防止到顶砌成螺丝墙。一砖厚墙应外手挂线。6.7构造柱处砌筑不符合要求:构造柱砖墙应砌成大马牙槎,设置好拉结筋,从柱脚开始两侧都应先退后进,当凿深12cm时,宜上口一皮进6cm,再上一皮进12cm,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上角密实构造柱内的落地灰、砖渣杂物必须清理干净,防止混凝土内夹渣。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砖、水泥、砂、钢筋等)的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7.2砂浆试块试验报告。7.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4隐检、预检记录。7.5冬期施工记录。7.6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7其它技术文件。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应力液压张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预应力筋: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冷拉Ⅱ、Ⅲ、Ⅳ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2.1.2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2.1.3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2.1.4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2.2作业条件2.2.1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2.2.2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2.2.3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2.2.4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2.2.5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2.2.6张拉场地平整、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2.2.7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检查构件(或块体)↓预应力筋制作→穿预应力筋↓锚具检验→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张拉设备预检↓张拉↓孔道灌浆→制作水泥浆试↓起吊←压水泥浆试块 3.2检查构件(或块体):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孔道不符合要求时,要清理或作好处理。3.3穿预应力筋: 3.3.1穿筋前,应检查钢筋(或束)的规格、总长是否符合要求。3.3.2穿筋时,带有端杆螺丝的预应力筋,应将丝扣保护好,以免损坏。钢筋束或钢丝束应将钢筋或钢丝顺序编号,并套上穿束器。先把钢筋或穿束器的引线由一端穿入孔道,在另一端穿出,然后逐渐将钢筋或钢丝束拉出到另一端。3.3.3钢筋穿好后将束号的在构件上注明,以便核对。3.4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互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3.5张拉:3.5.1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若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下列程序之一:3.5.1.10→105%σcon持荷2min→σcon3.5.1.20→103%σconσcon为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3.5.2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计算分批张拉的预应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或采用同一张拉值逐根复位补足。3.5.3单根预应力粗钢筋(采用拉伸机张拉螺丝端杆锚固)张拉时,应先少许加力,将垫板位置按设计规定找准,然后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用扳子拧紧螺母,将钢筋锚固,测出钢筋实际伸长值,并作好张拉记录。3.5.4预应力钢丝束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张拉锥形锚楦锚固时,应按下列要求操作:3.5.4.1预拉:将钢丝拉出一小段长度后,检查每根钢丝是否达到长度一致,如有不一致时,应退下楔块进行调整,然后于用力打紧楔块。3.5.4.2张拉及顶压:预拉调整以后方可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测出钢丝伸长值,若与规定符合,就可进行顶压锚塞。顶压锚塞时必须关闭大缸油路,给小缸进油,使小缸活塞猛顶锚塞。3.5.4.3校核:将千斤顶装入未张拉的一端进行张拉,张拉到控制应力后,猛顶锚塞。当两端都张拉顶压完毕后,应测量钢丝滑入锚楦中的内缩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大于规定数值,必须再张拉,补回损失。3.5.4.4钢丝断丝和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构件同一截面钢丝总数的3%,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如超过上述规定,必须重新张拉,这时应把钢丝拉到原来的张拉吨拉,拉松锚塞,用一根钢钎插入垫板槽口内,卡住锚塞,然后大缸回油,锚塞被拉出,取出整个锚楦。分别检查锚环是否被抽成凹槽,锚塞的细齿是否被抽平,若有这类情况,要调换锚具,重新张拉,如果锚环、锚塞仍然完好无损,则只要在顶压时加大压力顶紧锚塞。3.6填写施加预应力记录。3.7孔道灌浆:3.7.1灌浆孔道应压水清洗干净,并检查灌浆孔、出气孔是否与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否则,应事先处理。3.7.2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以减少预应力损失。3.7.3灌浆压力一般为0.4~0.6MPa。3.7.4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避免上层孔道漏浆把下层孔道堵住,待排气孔冒出浓浆后,即堵死排气孔,再压浆至0.6MPa,保持1~2min后,即可堵塞灌浆孔。3.7.5制作试块并注意养护。3.8浇筑封端混凝土或端部防护处理,并注意混凝土养护。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预应力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和冷拉记录。 4.1.3预应力筋所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及专门规定。检查数量: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六章第6.2.12条的规定抽取试件。检验方法:检查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出厂合格证、硬度、静载锚固性能及外观尺寸检查报告。4.1.4混凝土强度及块体立缝混凝土(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和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砂浆)试块的试验报告。4.1.5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必须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第6.3.9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1.6孔道水泥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和检查水泥浆试块的试验报告。4.2基本项目:4.2.1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值偏差的百分率应不超过±5%。检查数量: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同类型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种。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4.2.2预应力筋(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预应力总根数的3%,且一束钢丝不超过一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全面观察和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5成品保护5.1构件起吊时不得发生扭曲和损坏。5.2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垫块要上下一致。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预应力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1.1抽芯成形孔道时的预应力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两端张拉;对长度不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6.1.2预埋波纹管孔道时的预应力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对长度不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根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结构的两端。当两端同时张拉一根预应力筋时,宜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6.2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因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逐层加大张拉力。但底层张拉力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或9%(冷拉Ⅱ、Ⅲ、Ⅳ级钢筋),且最大张拉应力:冷拉Ⅱ、Ⅲ、Ⅳ级钢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90%,钢丝、钢绞线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75%,热处理钢筋不得超过标准强度的70%。张拉后的实际预应力值的偏差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6.3预应力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如需长期外露,应采取措施防止锈蚀。6.4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快灌浆。用连接器连接的多跨连续预应力筋的孔道灌浆,应张拉完一跨随即灌筑一跨,不应在各跨全部张拉完毕后一次连续灌浆。6.5孔道灌浆应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水泥浆;对孔隙大的孔道,可采用砂浆灌浆。水泥浆及砂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均不应低于20N/mm2。6.6灌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4~0.45,搅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最大不得超过3%,水泥浆中可掺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一般可掺入0.05%~0.1%的铝粉或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6.7当用冷拉粗钢筋作预应力筋时,必须先焊上端杆螺丝,然后再进行冷拉,使各对焊接头进行一次冷拉考验。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混凝土构件、块体张拉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7.2预应力筋的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单。 7.3预应力筋的冷拉记录。7.4冷拉预应力筋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5冷拉预应力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7.6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合格证及检验记录。7.7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7.8预应力张拉记录。7.9预应力孔道浆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单及水泥出厂合格证。7.10混凝土构件、块体标准试块强度试压报告。7.11设计要求的其它有关资料。预应力实心整间大楼板安装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多层及高层外砖内模及外板内模等结构的预应力实心整间大楼板安装工艺。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大楼板:无裂纹、翘曲等缺陷。应有构件出厂合格证。2.1.2水泥:标号为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做复试。2.1.3砂:中砂。2.1.4主要工具:钢筋板子、撬棍、套管、钢管支撑、100mm×100mm木方等。2.2作业条件:2.2.1按现场施工平面图要求将堆放场地修理平整夯实,第一块大板下面放置通长垫木,每块板间垫短垫木。当大楼板板宽≤3170mm时,垫木长400mm,板宽为3770mm时,垫木长500mm。垫木厚≥50mm,垫木平行板长边放置。见图4-41。垫木要上下对齐,垫平垫实,不得有一角脱空现象。每垛堆放最多为9块。大楼板运输时在车上堆放情况也应与此相同。2.2.2检查大楼板是否有出厂合格证。然后对大楼板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如大楼板板面或凸键有裂纹或损坏的,均不得使用。2.2.3检查墙体轴线及标高,对照吊装图核对大楼板型号、规格。查清大楼板上洞口方向与图纸是否相同。2.2.4修理现浇混凝土墙体高度,墙体高度应低于板底标高10~20mm,如混凝土墙体高度低时,应补混凝土找平;如混凝土墙体高出板底标高时应剔凿,以保证楼板上表面标高符合要求。墙体轴线偏移过多,应进行调整,以保证大楼板搭墙长度符合要求。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抹砂浆找平层或硬架支模→吊装大楼板→调整板位置→整理绑扎钢筋 3.2抹砂浆找平层或硬架支模:安装大楼板之前,根据墙体混凝土标高在墙顶抹找平层,找平层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3。如采用硬架支模时,墙顶混凝土标高应下降1~2cm。3.3吊装大楼板:吊装前首先查清大楼板洞口位置(包括暖卫、煤气、电器管线洞口)及大楼板方向标志;再对照设计图纸查清每个房间所用大楼板的型号是否正确。安装时板端对准墙身缓缓下降,落稳后再脱钩。3.4调整板位置:调整好大楼板四边搭接长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相邻两块板的6φ12拉结筋互相焊接,焊缝长度应≥90mm,焊接质量应符合焊接规程的规定。3.5整理绑扎钢筋:伸出板四周的预应力钢筋弯成圆弧状,锚在板缝、圈梁或墙体中,不得直弯硬拐,作法见图4-42。 内横墙厚d1内纵墙厚d2在横墙上a在纵墙上b在山墙上c多层14016051015高层160160151015 图4-42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吊装构件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构件出厂合格证。4.1.2楼板接缝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准确,浇捣密实,认真养护,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4.1.3楼板的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检查吊装记录。4.2基本项目:4.2.1楼板标高、坐浆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4.2.2应保证相邻两板焊接钢筋的搭接长度,表面应平整,焊缝无凹隐,无裂纹、焊瘤、气孔、夹渣及咬边。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8。大楼板安装允许偏差表4-38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偏移5尺量检查层高±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楼板搁置长度±10尺量检查同一轴线相邻板上表面高差5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安装大楼板时,现浇墙体混凝土强度达4MPa以上方准安装。5.2不得随意在楼板上剔洞。5.3吊装楼板时不得任意砸碰现浇墙体。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不合格的大楼板上墙:安装前应对外观详细检查。6.2大楼板安装的方向标志与图纸不符合:由于大楼板的方向标志不符合图纸要求,造成孔洞位置与图纸不符合,随意剔凿破坏大楼板结构。安装前应认真核对。6.3板端搭墙长度不够:吊装就位时没有对准墙线,或没有认真调整,造成一端搭墙太少。6.4安装楼板时板端伸出的钢筋不准切断;也不应把键槽剔掉;也不能把伸出的钢筋压在相邻板下面。6.5安装大楼板时不论采用硬架支模或抹找平层,其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的支撑应有足够的刚度,保证不下沉。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构件出厂合格证。7.2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7.3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报告。7.4墙体混凝土、板缝混凝土试压报告。7.5预制构件吊装记录。7.6构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工程和高级公用建筑室内外预制花饰安装工程。施工准备:2.1材料与制品:2.1.1预制花饰制品:有木制花蚀、水泥砂浆花饰、混凝土花饰、水磨石花饰、金属花饰、塑料花饰、石膏花饰、土烧制品花饰、石料浮雕花饰等。其品种、规格、式样按设计选用。2.1.2 按设计的花饰品种,确定安装固定方式,选用适宜的安装附料,如胶粘剂、螺栓和螺丝的品种、规格、焊接材料,贴砌的粘贴材料和固定方法。2.2主要机具:2.2.1电动机具:电焊机、手电机2.2.2设备及工具:预拼平台、专用夹具、吊具、安装脚手架、大小料桶、刮刀、刮板,油漆刷、水刷子、板子、橡皮锤、擦布等。2.3作业条件:2.3.1安装花饰的房间和部位,其道工序项目,必须施工完毕,应具备强度的基体、基层必须达到安装花饰的要求。2.3.2安装花饰的固定方式,大体有粘贴法,木螺丝固定法,螺栓固定法、焊接固定法等;重型花饰的位置应在结构施工时预埋锚固件。2.3.3花饰制品进场或自行加工应经检查验收,材质、图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石膏制品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硬度、刚度的要求标准。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确定安装位置线→分块花饰预拼编号→安装方法及工艺 3.2基层处理:花饰安装前应将基体或基层清理、刷洗干净,处理平整,并检查基底是否符合安装花饰的要求。3.3确定花饰安装位置线:按设计位置弹好花饰位置中心线及分块的控制线。重型花饰应检查预埋件及木砖的位置和牢固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4分块花饰预拼编号:分块花饰在正式安装前,应对规格。色调进行检验和挑选,按设计图案在平台上组拼,经预验合格进行编号,为正式安装刨造条件。3.5安装方法及工艺:3.5.1花饰粘贴法安装:一般轻型花饰采用粘贴法安装。粘贴材料根据花饰材料的品种选用。3.5.1.1水泥砂浆花饰和水泥水刷石花饰,使用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粘贴。3.5.1.2石膏花饰宜用石膏灰或水泥浆粘贴。3.5.1.3木制花饰和塑料花饰可用胶粘剂粘贴,也可用钉固的方法。3.5.1.4金属花饰宜用螺丝固定,根据构造可选用焊接安装。3.5.1.5预制混凝土花格或浮面花饰制品,应用1∶2水泥砂浆砌筑,拼块的相互间用钢销子系固,并与结构连接牢固。3.5.2螺丝固定法安装:较重的大型花饰采用螺丝固定法安装。安装时将花饰预留孔对准结构预埋固定件,用铜或镀锌螺丝适量拧紧,花饰图案应精确吻合,固定后用1∶1水泥砂浆将安装孔眼堵严,表面用同花饰颜色一样的材料修饰,不留痕迹。3.5.3螺栓固定法安装;重量大、大体型花饰采用螺栓固定法安装。安装时将花饰预留孔对准安装位置的预埋螺栓,按设计要求基层与花饰表面规定的缝隙尺寸,用螺母或垫块板固定,并加临时支撑。花饰图案应精确,对缝吻合。花饰与墙面间隙的两侧和底面用石膏临时堵住,待石膏凝固后,用1∶2水泥砂浆分层灌入花饰与墙面的缝隙中,由下而上每次灌100mm左右的高度,下层终凝后再港上一层。灌缝砂浆达到强度后才能拆除支撑,清除周边临时堵缝石膏,经修饰完整。3.5.4焊接固定法安装:大重型金属花饰采用焊接固定法安装。根据设计构造,采用临时固挂的方法后,按设计要求先找正位置,焊接点应受力均匀,焊接质量应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要求。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花饰的品种、规格、图案和安装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花饰安装必须牢固,无松动、裂缝、翘曲和缺楞掉角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安装花饰的基层和花饰表面应洁净。4.2.2安装接缝吻合严密,色调一致,符合设计要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54。^  成品保护:^5.1花饰安装后较低处应用板材封闭,以防碰损。5.2花饰安装后应用覆盖物封闭,以保洁净和色调。 花饰安装的允许偏差表9-54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室内室外每米12全长362单独花饰中心线位置偏移1015纵横拉线和尺量检查 5.3拆架子或搬动材料、设备及施工工具时,不得碰损花饰,注意保护完整。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花饰脱落:花饰安装必须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及粘贴材料。注意胶粘剂的品种、性能,防止粘不牢,造成开粘脱落。6.2花饰安装的平直超偏:注意弹线和块体拼接的精确程度。6.3花饰扭曲变形、开裂:螺丝和螺栓固定花饰不可硬拧,务使各固定点平均受力,防止花饰扭曲变形和开裂。6.4花饰脏污:花饰安装后加强保护措施,保持已安好的花饰完好洁净。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花饰制品合格证及制品验收资料。7.2胶粘剂选用试验资料。7.3安装质量验评资料。预制水磨石地面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制水磨石地面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4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有出厂合格证。白水泥: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2.1.2砂: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2.1.3预制水磨石板:应有出厂合格证,每块板上有合格标记,按加工定货单要求的规格、尺寸、颜色检查验收,并分别码放(立着)在垫木上。为防止板块变形,宜存放在库房内,避免日光强烈曝晒。水磨石板块材质要求见表7-7。水磨石板块材质要求表7-7名称允许偏差(mm)外观要求长度宽度厚度平整度最大偏差值 水磨石板材+0-1+1-2长度:≥4001.0≥8002.0表面要求石子均匀、颜色一致,无旋纹、气孔 2.1.4石膏粉、蜡、草酸。2.1.5主要机具:砂浆搅拌机、磨石机、砂轮锯、45号钢砂轮片、木抹子、木刮杠、靠尺、水平尺、橡皮锤、90度钢度尺、小线笤帚等。2.2作业条件:2.2.1室内墙顶抹灰完,门框安完。2.2.2墙面已弹好+50cm水平线。2.2.3穿过楼面的管洞已堵严塞实。2.2.4预埋在地面中电线管均已铺设完,并做完隐蔽验收手续。地面垫层已做完,其强度达到1.2MPa以上。2.2.5铺设前先检查预制水磨石板的颜色、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挑选,将有裂纹、掉角、窜角、翘曲等缺陷的板块排出,不得使用。3操作工艺基层洒水及刷水泥浆  3.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定线→水磨石板浸水→砂浆拌制→ 铺水泥砂浆结合层及预制水磨石板   →→养护灌缝→贴镶踢脚板→酸洗打蜡  3.2基层处理:将粘结在基层上的砂浆(或洒落的混凝土)及浆皮砸掉刷净,并用扫帚将表面浮土清扫干净。3.3定基准线: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地面标高,从墙面上已弹好的+50cm线,找出板面标高,在四周墙面上弹好板面水平线。然后从房间四周取中拉十字线以备铺标准块,与走道直接连通的房间应拉通线,房间内与走道如用不同颜色的水磨石板时,分色线应留在门口处。有图案的大厅,应根据房间长宽尺寸和水磨石板的规格、缝宽排列,确定各种水磨石板所需块数,绘制施工大样图。3.5砂浆拌制:找平层应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是保证地面平整度、密实度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因为它具有水分少、强度高、密实度好、成型早以及凝结硬化过程中收缩率小等优点),因此拌制时要注意控制加水量,拌好的砂浆以用手捏成团,颠后即散为宜,随铺随抹,不得拌制过多。3.6基层洒水及刷水泥浆:将地面基层表面清扫干净后洒水湿润(不得有明水)。铺砂浆找平层之前应刷一层水灰比为0.5左右的素水泥浆,注意不可刷的过早、量过大,刷完后立即铺砂浆找平层,避免水泥浆风干不起粘结作用。3.7铺水泥砂浆结合层及预制水磨石板:3.7.1确定标准块的位置:在已确定的十字线交叉处最中间的一块为标准块位置(如以十字线为中缝时,可在十字线交叉点对角安设两块标准块),标准块做为整个房间的水平及经纬标准,铺砌时应用90度角尺及水平尺细致校正。确定标准块后,即可根据已拉好的十字基准线进行铺砌。3.7.2 虚铺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检查已刷好的水泥浆无风干现象后,即可开始铺砂浆结合层(随铺随砌,不得铺的面积过大),铺设厚度以2.5~3cm为宜,放上水磨石板时比地面标高线高出3~4mm为宜,先用刮杠刮平,再用铁抹子拍实抹平,然后进行预制水磨石板试铺,对好纵横缝,用橡皮锤敲击板中间,振实砂浆至铺设高度后,将试铺合适的预制水磨石板掀起移到一旁,检查砂浆上表面,如与水磨石板底相吻合后(如有空虚处,应用砂浆填补),满浇一层水灰比为0.5左右的素水泥浆,再铺预制水磨石板,铺时要四角同时落下,用橡皮锤轻敲,随时用水平尺或直板尺找平。3.7.3标准块铺好后,应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逐块铺砌,板块间的缝隙宽度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大于2mm,要拉通长线对缝的平直度进行控制,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接缝高低差。安装好的预制水磨石板应整齐平稳横竖缝对齐。3.7.4铺砌房间内预制水磨石板时,铺至四周墙边用非整板镶边时,应做到相互对称(定基准线在房间内拉十字线时,应根据水磨石板规格、尺寸计算出镶边的宽度)。凡是有地漏的部位,应注意铺砌时板面的坡度,铺砌在地漏周围的水磨石块,套割、弧度要与地漏相吻合。3.8养护和填缝:预制水磨石板铺砌2昼夜,经检查表面无断裂、空鼓后,用稀水泥浆(1﹕1=水泥﹕细砂)填缝,并随时将溢出的水泥浆擦干净,灌2/3高度后,再用与水磨石板同颜色的水泥浆灌严(注意所用水泥的强度)。最后铺上锯末或其他材料覆盖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且不能上人。3.9贴镶踢脚板:安装前先设专人挑选,厚度须一致,并将踢脚板用水浸湿晾干。如设计要求在阳角处相交的踢脚板有割角时,在安装前应将踢脚板一端割成45°角。操作者可选用以下两种贴镶方法:3.9.1粘贴法:根据主墙结构构造形式确定踢脚板底灰厚度。3.9.1.1主墙是混凝土或砖砌体时,在已抹好灰的墙面垂直吊线确定踢脚板底灰厚度(同时要考虑踢脚板出墙厚度,一般为8~10mm),用1﹕2水泥砂浆抹底灰(基层为混凝土时应刷一层素水泥浆结合层,其水灰比为0.4~0.5),并刮平划纹,待底子灰干硬后,将已湿润阴干的踢脚板背面抹上2~3mm厚水泥浆或聚合物水泥浆(掺10%107胶)进行粘贴,并用木锤敲实,拉线找平找直,次日用白色水泥浆擦缝。3.9.1.2主墙是石膏板轻质隔墙时,不用抹底灰,直接用水泥砂浆粘贴踢脚板,操作方法同上。3.9.2灌浆法:主墙是混凝土或砖墙基体时,墙面已抹完灰,下部踢脚线可不抹底灰,先立踢脚板后灌砂浆。3.9.2.1首先确定踢脚板出墙厚度(约8~10mm),用木靠尺板(或线坠)测出墙底两端踢脚板位置,然后拉上口水平线。3.9.2.2将墙面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然后由阳角开始向两侧试安,检查是否平整,接缝是否严密,有无掉角等,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调整,然后正式进行安装,下部用靠尺板托平直,板上下口处用石膏作临时固定。石膏凝固后,检查平整度、接缝高低差、上口平直度、出墙厚度,符合标准要求后,用1﹕2水泥砂浆(稠度一般为8~12cm)灌注,并随时将踢脚板上口多余的砂浆清理干净。3.9.2.3灌浆24h后洒水养护3d,经检查无空鼓,剔掉临时固定的石膏并清擦干净,用同踢脚板颜色的水泥砂浆擦缝。3.9.2.4贴镶踢脚板时,踢脚板立缝宜与地面水磨石板缝对缝镶贴。3.10酸洗、打蜡:3.10.1酸洗:预制水磨石板在工厂内虽经磨光打蜡,但由于在安装过程中水泥浆灌缝污染面层及安装后成品保护不当,因此在单位工程竣工前应将面层进行处理,撒草酸粉及清水进行擦洗,再用清水洗净撒锯末扫干(如板块接缝高低差超过0.5mm时,宜用磨石机磨后再进行酸洗)。3.10.2打蜡:预制磨石面层清洗干净后(表面应晾干),用布或干净麻丝沾稀糊状的成蜡。涂在磨石面上(要均匀),再用磨石机压麻打第一遍蜡,用同样方法打第二遍蜡达到表面光亮、图案清晰、色泽一致。预制磨石踢脚板酸洗和打蜡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4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面层及踢脚板所用预制水磨石板的品种、规格、颜色、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4.2基本项目:4.2.1表面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板块无裂纹、缺楞、掉角等现象。4.2.2地漏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严密牢固,无渗漏。4.2.3踢脚板表面洁净,接缝平整均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适宜。4.2.4楼地面镶边用料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边角整齐、光滑。4.2.5打蜡质量同现制水磨石面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7-8。预制水磨石地面允许偏差表7-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高级水磨石普通水磨石1表面平整度23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缝格平直33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3接缝高低差0.51尺量和楔形塞尺检查4踢脚缝上口平直34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5板块间隙宽度不大于22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预制水磨石地面完成后房间应封闭,不能封闭的过道,应在面层上铺覆盖物保护(塑料薄膜等)。5.2防止油漆、刷浆污染已完工的预制水磨石板。5.3严禁在水磨石地面上拌和砂浆、堆放油漆桶及其它杂物。5.4运输材料时注意不得碰撞门口及墙。保护好水暖立管、预留孔洞、电线盒等,不得碰坏、堵塞。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地面空鼓。其原因和防止措施如下:6.1.1找平层砂浆与基层结合不牢:由于基层清理不干净,浇水湿润不够或水泥素浆结合层涂刷不均匀或涂刷时间过长,致使风干硬结造成面层和结合层一起空鼓。因此地面基层必须认真清理,并充分湿润,涂刷水泥浆时应涂刷均匀。6.1.2结合层砂浆与面层结合不牢:结合层砂浆必须用于硬性砂浆,如果加水较多或一次铺得太厚,敲击不密实,容易造成面层空鼓。6.1.3板块背面浮灰没有清理干净,未浸水湿润,也会影响粘结效果。6.2接缝不平不直,缝隙不匀:挑选磨石板时不严格,薄厚不均、宽窄不一致而造成接缝不平不直,缝隙不匀。试铺时应仔细调整,缝子必须拉通线加以控制。6.3板块间高低缝差过大:板块之间高低缝差超过允许念头时,宜采取机磨方法处理,并打蜡磨光。6.4预制水磨石踢脚板安装后出墙厚度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墙面垂直度、平整度偏差过大,在安踢脚板时要预先处理墙面,达到出墙厚度一致。6.5预制水磨石踢脚板根部有孔隙,不严密:主要是安装踢脚板时水平标高线未控制好,因此在安装前首先找好踢脚板上口标高控制点,再拉水平线进行控制。6.6水磨石踢脚板上口不洁净:主要原因是墙面喷浆或刷乳胶漆时,踢脚板未覆盖保护所致,打蜡前应将上口清擦干净。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预制水磨石块、踢脚板的出厂合格证。7.2水泥出厂合格证。 7.3预制水磨石地面分项质量评定表。预制外墙板安装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外板内模结构预制外墙板安装工艺。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外墙板:进场后检查型号、几何尺寸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横腔、竖腔防水构造完整。构件应有出厂合格证。2.1.2接缝防水保温材料:塑料条(厚1.5~2mm)、油毡、聚苯板。2.1.3其他材料:水泥、中砂、电焊条、钢筋、钢垫板、107胶、防水涂料和嵌缝膏等。2.1.4主要工具:钢丝绳吊具、卡环、撬棍、钢板垫板、临时固定卡具及铁丝等。2.2作业条件:2.2.1熟悉设计图纸,掌握外墙板型号、位置、尺寸、标高及构造作法等。2.2.2检查外墙板横竖防水空腔应完整无损,如有破损应进行修补,修补时应将基层清理干净,用掺107胶的水泥砂浆(掺水泥重的15%)进行修补。2.2.3将外墙板两侧的锚固钢筋套环凿出来,调整平直,剔凿时不应损坏套环附近的混凝土,然后在竖向防水空腔内涂刷防水涂料。2.2.4检查外墙板安装位置线及标高线,办完预检。2.2.5安装完内墙大模板及外平台卡口架子。2.2.6检查首层混凝土挡水台及预留筋位置。3操作工艺插油毡条、聚苯条、塑料条  3.1工艺流程:外墙板临时固定   抹找平层→外墙板就位→→→ 插节点构造钢筋外墙板底部捻干硬性水泥砂浆拆除外墙板临时支撑键槽钢筋焊接,浇注混凝土         →→→  3.2抹找平层:先按标高抹好砂浆找平层,使其达到一定的强度,外墙板就位前应浇素水泥浆,以使结合面严密,标高准确。如不抹找平层,则应采取先抹找平点的方法,待外墙板调整就位后,外墙板下面的缝隙及时捻塞干硬性水泥砂浆,但要捻塞密实。 3.3外墙板就位:外墙板起吊前,检查吊环,用卡环销紧,吊运到安装位置时,先找好竖向位置,再缓缓下降就位。外墙板就位时,以外墙边线为准,做到外墙面顺直,墙身垂直,缝隙一致,企口缝不得错位,防止挤严平腔。标高必须准确,防止披水台高于挡水台。严禁在披水台、挡水台部位撬动外墙板,并在整个安装过程中注意保护外墙板的棱角和防水构造。安装时应由专人负责外墙板下口定位、对线,并用靠尺板找直。安装首层外墙板时,应特别注意质量,使之成为以上各层的基准。3.4外墙板临时固定:外墙板就位后,用花篮螺栓或临时固定卡具将外墙板与大模板拉牢。大角处与山墙板相邻的两块外墙板应相互拉接固定,拉牢后方准脱钩。每层大角垂直度应用经纬仪检查一遍。3.5插油毡条、苯板条、塑料条:先将油毡条与聚苯条预先粘牢,一起插到防水空腔内,应嵌插到底,周边严密,不得鼓出或折裂。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嵌插是否完好,插塑料条时,上下端的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塑料条宽度应适宜。3.6插节点构造钢筋:外墙板侧面伸出的钢筋套环应与内横墙的钢筋套环重合,将竖向钢筋插入重合的钢筋套环内。每块外墙板与内墙交接处应至少插入3个套环,并绑扎牢固(应作隐蔽验收)。3.7键槽钢筋焊接浇混凝土:当现浇内墙采用平模施工时,外墙板就位后,键槽内的连接钢筋应随安装随焊接;如采用筒模施工时,在拆模后立即焊接。焊缝厚度和长度应按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焊缝厚度为6mm,长度为90mm。上下钢筋错位时,应理顺搭接再行焊接,上下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时,可加帮条钢筋或加厚度为8mm的钢板进行焊接。钢筋单面焊接长度不够时可双面焊接。经检查焊接质量合格后,办理隐检手续,方可浇筑混凝土。在吊装上一层外墙板前,应将键槽混凝土浇筑完丝,键槽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3.8外墙板底部捻干硬性水泥砂浆:键槽钢筋焊接后,应将外墙板底部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用油毡条堵严外侧,但防止堵塞空腔,然后捻干硬性砂浆,并应捻塞密实。3.9拆除外墙板临时支撑:外墙大角处的外墙板,必须在墙柱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以上时,方可拆除临时固定设施。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吊装时混凝土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4.1.2构件型号、位置、节点锚固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4.1.3构件接头的键槽混凝土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认真养护,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4外墙板防水构造作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基本项目:构件接头中键槽钢筋接头,捻缝作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焊缝长度符合要求,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40。表4-40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轴线位移偏移5尺量检查2标高层高±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全高±203垂直度墙板5尺量检查全高1/1000全高,且不大于20用经纬仪或吊线尺量检查每层山墙内倾2用2m托线板检查4墙板拼缝高差±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垂直度5用2m托线板检查 5成品保护 5.1外墙板进场后,应放在插放架内。5.2运输、吊装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损坏外墙板防水构造,如披水台、挡水台、空腔等已有损坏,应及时修补后方可使用。5.3外墙板就位时尽量要准确,保护已抹好的砂浆找平层。安装时防止生拉硬撬。5.4安装外墙板时,不得碰撞已经安装好的楼板。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外墙板防水构造破损:吊装前应做好检查,对已破损的部分应及时修整,安装时避免用撬棍撬动易损坏部位。外墙板板缝应均匀,严重不均会影响空腔防水。6.2上下层外墙板出现错台:外墙板就位时,一定按线就位,以外边线为主,保证外墙板外立面平顺。6.3节点钢筋不符合规定:如墙板钢筋套环与内墙钢筋套环不吻合,竖向钢筋插入套环不足三组等。因此,钢筋作业时应认真负责,保证节点构造符合规定。6.4键槽处理不及时:外墙板安装完后,应立即焊接并浇筑混凝土。7质量记录本工艺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外墙板出厂合格证。7.2焊条合格证。7.3水泥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单。7.4砂、石试验报告。7.5混凝土试压报告。7.6构件吊装记录,预检记录。7.7构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预制外墙板构造防水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预制外墙板空腔构造防水施工工艺。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普通型自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称聚苯板),厚度15~20mm。2.1.2聚氯乙烯软型塑料板,厚度1.5~2mm。2.1.3聚氯乙烯软型塑料管,φ20mm。2.1.4建筑石油沥青,30号甲或30号乙,或选用普通石油沥青,75号或65号。2.1.5冷底子油,或3%甲基硅醇钠(有机硅)。2.1.6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2.1.7350号石油沥青纸胎油毡。2.1.8聚醋酸乙烯酯(乳液)。2.1.9水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1.10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2.1.11防水油膏。(胶泥):有建筑油膏、聚氯乙烯胶泥、双组份聚氨酯嵌缝胶泥、氯磺化聚乙烯密封膏等。根据设计要求选用。2.1.12防水涂料:有氯丁胶乳沥青涂料、聚氯乙烯涂料、聚氨酯涂料等,根据设计选用。2.1.13鱼油或光油等。注:以上材料质量与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1.14主要机具:手据、裁刀、剪刀、直尺、刮刀、电阻丝切割器、电炉、熬沥青桶、淋水花管、胶皮管子。2.2作业条件:2.2.1裁保温条:用电阻丝切割器将聚苯板裁成条,条宽视设计图纸的外墙构造而定,宽度适宜,长度比外墙板空腔防水槽长出50mm。如聚苯板长度不够,可和牛皮纸涂乳胶将聚苯板接长。2.2.2裁油毡条:用锯将油毡裁成条,长宽与聚苯板相同。 2.2.3油毡防水保温条:用电炉或火将沥青熬化(熬制温度不宜过高,以不烫坏聚苯板为宜),用热沥青将油毡条与聚苯条粘牢压紧。2.2.4裁塑料防水条:将聚氯乙烯塑料板裁成条。长度和宽度必须和墙缝宽度相适应,其宽度为立缝宽加25mm,高度为层高加100~150mm,以便封闭空腔上口,下端剪成圆弧形缺口,以便安排水孔。2.2.5塑料排水管:将聚乙烯塑料管截成60mm长的小段,一端削成尖状备用,见图4-43。2.2.6检查外墙板防水构造的尺寸及形状是否完整,如有损坏、堵塞、蜂窝麻面等缺陷,应认真进行修补。2.2.7将外墙板的立槽和空腔刷防水涂料。用冷底子油或3%的甲基硅酸钠溶液涂料涂刷。2.2.8当地下室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而首层以上为预制外墙板时,首层应按图纸现制通长整体混凝土挡水台,外侧做排水坡。应在基础或地下室圈梁中预留插筋,配纵向钢筋,支模后浇豆石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5MPa后,方准安装首层外墙板,见图4-44。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做立缝防水→做平缝防水→做十字缝防水→其他部位防水 →淋水试验 3.2做立缝防水:3.2.1插油毡防水保温条:当外墙板安装就位妥当后,立即将键槽钢筋焊接完毕,在外墙节点(组合柱)钢筋绑扎前,将油毡防水保温条嵌插到底,周边严密,不得鼓出崩裂,也不得分段接插。油毡防水保温条的宽度而适宜,防止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堵塞空腔。外墙板垂直缝作法见图4-45。3.3.2插放塑料防水条:插放时要按实际宽度选用合适尺寸的防水条,防止过宽、过窄、脱槽、卷曲滑脱,如有上述现象应立即更换。防水条的上部与挡水台交接要严密,下部插到排水斜坡上,以便封闭空腔防水,防止杂物掉入空腔内。施工时防水条必须随层同步从上往下插入空腔内,严禁从外墙立面向后塞。在嵌插防水条前,要检查立缝空腔后的油毡防水保温条是否有破损,应及时修补;将浇筑组合柱时洒出的灰浆石子等杂物清理干净,如立缝过窄无法清理时,此缝不能再做构造防水,应进行处理后用防水油膏嵌实填满,改做材料防水。塑料防水条本身具有弹性,便于弯曲嵌插,而且作为勾缝灰浆的底模,所以用砂浆勾缝时,用力不宜过大,以防止防水条脱槽造成空腔堵塞。3.3做平缝防水:3.3.1平缝的防水效果主要取决于外墙板的安装质量。因此,外墙板就位后要达到上下两板垂直平整,垫块高度合适。做好披水、挡水台的保护,保证平腔完整、平直和畅通。将平腔内塞入油毡卷后,外面再勾上水泥砂浆。油毡卷作为勾缝砂浆的底模,勾缝时用力要均匀,不宜过大,防止将油毡推到里面去堵塞空腔。平缝防水做法见图4-46。3.3.2当披水与挡水台干碰或之间用漏浆堵塞严无法剔去时,此种缝应全部内填防水油膏或胶泥,外勾水泥砂浆。当平缝过宽或披水损坏,披水向里错台过大时,要在缝内先塞“6”字或“8”字型油毡卷,外勾水泥砂浆。见图4-47。3.4做十字缝防水:在勾立缝、水平缝砂浆之前将半圆型塑料排水管插入十字缝内,可伸出墙皮15mm,并向下倾斜。施工前应检查立缝上端塑料条与挡水台接触是否严密,高度及卷翻是否合适,如有缝隙必须用油膏密封。下层塑料条的上端应塞在立墙后侧,封严上口,上层塑料条下端插到下层外墙板的排水坡上。十字缝防水做法如图4-48。3.5其他部位的材料防水:3.5.1阳台(包括反槽阳台、平板阳台)防水:阳台的上、下侧立缝必须用油膏嵌缝,外勾砂浆保护,下缝嵌油膏的长度两端各不少于30cm,上缝如遇瞎缝时,要剔出20mm×20mm缝隙,清理干净,涂刷冷底子油后,再嵌入油膏,侧立缝与上层墙板空腔立缝交接处应通长嵌入油膏,做好排水坡,留排水管。相邻两块阳台板间缝上下都要勾缝,中间用油膏嵌填密实。阳台防水做法见图4-49。3.5.2雨罩、遮阳板防水做法参照阳台防水。3.5.3 女儿墙防水:当采用构造防水时,要与外墙板平缝、立缝做法相同,内侧立缝应嵌防水油膏。当采用材料防水时,必须使平缝、外立缝、顶缝、内立缝交圈密封,内立缝嵌油膏应与屋顶油毡防水搭接。女儿墙顶部做豆石混凝土压顶并做泛水(向内做泛水)。3.5.4各种穿墙管洞必须按设计要求嵌填油膏。在平、立缝遇有穿墙管洞时,必须整条嵌填油膏。在结构施工时,为挂外架子在墙上留的洞,应当用防水砂浆堵塞,在距表面2cm处嵌塞防水砂浆,外面再用砂浆找平。3.6外墙勾缝后,应涂刷防水涂料两道,厚度应不小于1.5mm,防止因砂浆收缩产生裂缝渗水。3.7油膏嵌缝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7.1嵌缝部位的基层表面,必须平整、坚实、干燥,并应将缝内接触面的尘土、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刷冷底子油一道,按油膏﹕汽油=3﹕7配制成冷底子油,待其干燥后进行嵌缝处理。3.7.2嵌缝时将现成的油膏搓成20mm直径的条状塞入缝内,再用溜子压实,或用嵌缝枪挤嵌在缝内;如气温低油膏发硬,可将油膏适当加热进行软化(烘烤温度在60℃以下),用刮刀填入缝内压实。3.7.3嵌缝油膏必须逐段压实,使其粘结牢固,不得有断裂、剥落、开口、下垂等现象;油膏嵌后,表面涂刷冷底子油一道,将油膏两边缝涂严,再用溜子压平、压实。为了防止粘手,施工时可在手上、溜子上抹少量鱼油或光油,不得用机油,以免粘结不牢造成缝处渗水。3.8淋水试验:淋水试验是外墙板防水施工最后一道工序,在空腔防水全部做完后,未进行外装修之前,必须认真进行淋水试验,并做出试水记录。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用于防水的各种材料的质量、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必须有使用说明书和质量认证文件。并有“准用证”,使用前做复试。4.1.2外墙板、女儿墙板防水构造必须完整,型号、尺寸和形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构件还应有出厂合格证。4.1.3外墙板、阳台、雨罩、女儿墙板等安装就位后,其标高,板缝宽度、坐浆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4油膏嵌缝必须严密,粘结牢固,无开裂,板缝两侧覆盖宽度超出各不小于20mm。4.1.5防水涂料必须平整、均匀,无脱落、起壳、裂缝、鼓泡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外墙板、阳台板、雨罩板、女儿墙板等接缝防水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立缝、平缝、十字缝的淋水试验检查。4.2.2对淋水试验发现的问题,要查明渗漏原因,及时修理,修后继续做淋水试验,直到不再发生渗漏水时,方可进行外饰面施工。4.2.3对渗漏点的部位及修理情况应认真做记录,标明具体位置,作为技术资料列入技术档案备查。4.2.4嵌缝油膏表面平整密实,冷底子油要均匀,嵌缝的保护层粘结牢固,覆盖严密。5成品保护5.1填塞嵌缝膏及涂刷防水涂料时,不得污染墙面及门窗等处。5.2修补渗漏点处时,应注意保护已做好的墙面、阳台、雨罩等处的装饰面层。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外墙板安装偏差大:板底垫灰过多,会使披水超高,造成平腔敞口;板底垫灰太少,造成下缝干碰,无空腔排水;板底垫灰不平,产生平腔一端积水排水不畅,并会造成立缝上下宽度不等,保温条、防水条施工困难;吊装外墙板时,上下两块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披水及挡水台干碰,造成毛细管吸水渗入室内;板本身几何尺寸不规格,有误差,也会产生上述现象。所以,空腔防水与外墙板安装质量关系密切。6.2渗漏水:6.2.1塑料管脱落、卷曲、歪斜、过软,勾缝后不能形成立缝空腔,造成渗漏水。6.2.2塑条上端与挡水台没有封口,下端没有放在板的排水坡上;立缝、平缝内的漏灰等杂物没有清理干净;墙板缺损没有修补好或修补方法不正确,造成渗漏。 6.2.3立缝、平缝勾缝用力过大,将立缝塑料条挤压变形或与防水保温条靠贴,使立墙排水不良;或将平腔中所填油毡条卷挤压向后靠贴挡水台堵塞平腔,造成渗漏。6.2.4阳台、雨罩、女儿墙等处做材料防水部位,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产生渗漏水。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构件出厂合格证。7.2防水材料应有出厂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抽样检验报告,《准用证》及防伪标志。7.3外墙板淋水试验记录。7.4隐蔽检查记录。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外墙内保温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幼、医疗等使用功能与居住建筑相近的民用建筑。外墙主体结构一般为粘土砖墙或钢筋混凝土墙,内侧为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工程。不适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房间。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规格尺寸:长2400~2700mm,宽595mm,厚50mm、60mm。技术性能:面密度≤25kg/m2,含水率≤5%,当量热阻≥0.8m2·k/W,抗弯荷载≥1.8G(G为板的重量N);抗压强度(面层)≥7.0MPa;收缩率≤0.08%;软化系数≥0.50。2.1.2胶粘剂:2.1.2.1SG791建筑胶粘剂:以醋酸乙烯为单位的高聚物作主胶料,与其它原材料配制而成,系无色透明胶液。本胶液与建筑石膏粉调制成胶粘剂,配合比是建筑石膏粉﹕SG791=1﹕0.6~0.7(重量比),适用于石膏条板粘结、石膏条板与砖墙、混凝土墙粘结。石膏与石膏粘结,压剪强度不低于2.5MPa。使用其它石膏类胶粘剂应经过试验。2.1.2.2EC-6砂浆型胶粘剂:用于粘贴防水保温踢脚。用EC-6型胶粘剂和425号水泥配制而成。EC-6型胶﹕水=1﹕1(重量比)混合成胶液,425号水泥﹕细砂=1﹕2拌合成干砂浆,再加入胶液拌制成适当稠度的EC-6型聚合物水泥砂浆胶粘剂,其粘结强度≥1.1MPa。2.1.3建筑石膏粉:应符合三级以上标准。2.1.4石膏腻子:用于满刮墙面。其性能为:抗压强度>2.5MPa,抗折强度>1.0MPa,粘结强度>0.2MPa,终凝时间3h2.1.5玻纤网布条:用于板缝处理(布宽50mm)和墙面转角附加层(布宽200mm)。中碱玻纤涂塑网格布8目/in布重>80g/m2断裂强度25mm×100mm布条经向>300N纬向>150N2.1.6WKF接缝腻子:用于板缝处理。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1.5MPa,终凝时间>0.5h。2.1.7防水保温踢脚:见图9-4。2.1.8主要机具:笤帚、木工手锯、钢丝刷、2m靠尺、开刀、2m托线板、钢尺、橡皮锤、钻、扁铲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已验收,屋面防水层已施工完毕。墙面弹出+50cm标高线。2.2.2内隔墙、外墙门窗框、窗台板安装完毕。门、窗抹灰完毕。2.2.3水暖及装饰工程分别需用的管卡、炉钩、窗帘杆耳子等埋件留出位置或埋设完毕;电气工程的暗管线、接线盒等必须埋设完毕,并应完成暗管线的穿带线工作。2.2.4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5℃。2.2.5外墙内保温施工宜在外檐抹灰完成以后进行。2.2.6正式安装以前,先试安装样板墙一道,经鉴定合格后再正式安装。 3操作工艺3.1增强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做法基本构造见表9-25。基本构造表9-25外墙内保温做法构造示意空气层复合保温层钢筋混凝土墙或普通粘土砖墙(1)厚20mm (2)50mm60mm(3)  3.2工艺流程:结构墙面清理↓分档、弹线↓配板、修补↓标出管卡、炉钩等埋件位置↓墙面贴饼↓稳接线盒,安管卡、埋件等↓安装防水保温踢脚板↓安装复合板↓板缝及阴、阳角处理↓板面装修 3.3施工要点3.3.1结构墙面清理:凡凸出墙面20mm的砂浆块、混凝土块必须剔除,并扫净墙面。3.3.2分档、弹线:3.3.2.1以门窗洞口边为基准,向两边按板宽600mm分档。3.3.2.2按保温层的厚度在墙、顶上弹出保温墙面的边线。按防水保温踢脚层的厚度在地面上弹出防水保温踢脚面的边线,并在墙面上弹出踢脚的上口线。3.3.2.3按图9-5所示位置,划出贴饼点位置。3.3.3配板、修补:按分档配板。复合保温板的长度略小于顶板到踢脚上口的净高尺寸。计算并量测门窗洞口上部及窗口下部的保温板尺寸,并按此尺寸配板。当保温板与墙的长度不相适应时,应将部分保温板预先拼接加宽(或锯窄)成合适的宽度,并放置在阴角处。有缺陷的板应修补。3.3.4墙面贴饼:贴饼方法如下:3.3.4.1在贴饼位置,用钢丝刷刷出直径不少于100mm的洁净面并浇水润湿,刷一道107胶水泥素浆。3.3.4.2检查墙面的平整、垂直,找规矩贴饼,并在需设置埋件处亦做出200mm×200mm的灰饼。3.3.4.3冲筋材料为1﹕3水泥砂浆,灰饼大小为ф100mm,厚度以保证空气层厚度(20mm左右)为准。3.3.5稳接线盒,安管卡、埋件:安装电气接线盒时,接线盒高出冲筋面不得大于复合板的厚度,且要稳牢固。3.3.6粘贴防水保温踢脚板:3.3.6.1在踢脚板内侧上下口处,各按200~300mm 间距布设EC-6砂浆胶粘剂粘结点,同时在踢脚板底面及相邻的已粘贴上墙的踢脚板侧面满刮胶粘剂。3.3.6.2按线粘贴踢脚板,粘贴时用橡皮锤敲振使踢脚板贴实,挤实拼头缝,并将挤出的胶粘剂随时清理干净。3.3.6.3粘贴时要保证踢脚板上口平,板面垂直,保证踢脚板与结构墙间的空气层为10mm左右。3.3.7安装复合板:3.3.7.1将接线盒、管卡、埋件的位置准确地翻样到板面,并开出洞口。3.3.7.2复合板安装顺序宜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板侧面、顶面、底面清刷浮灰,在侧墙面、顶面、踢脚板中口,复合板顶面、底面及侧面(所有相拼合面),灰饼面上先刷一道SG791胶液,再满刮SG791胶粘剂,按弹线位置立即安装就位。每块保温板除粘贴在灰饼上外,板中间需有>10%板面面积的SG791胶粘剂呈梅花状布点直接与墙体粘牢。安装时用手推挤,并用橡皮锤敲振,使所有相拼合面挤紧冒浆,并使复合板贴紧灰饼。复合板的上端,如未挤严留有缝隙时,宜用木楔适当楔紧,并用SG791胶粘剂将上口填塞密实(胶粘剂干后撤去木楔,用SG791胶粘剂填塞密实)。安装过程中,随时用开刀将挤出的胶粘剂刮平。按以上操作办法依次安装复合板。安装过程中随时用2m靠尺及塞尺测量墙面的平整度,用2m托线板检查板的垂直度。高出的部分用橡皮锤敲平。3.3.7.3复合板在门窗洞口处的缝隙用SG791胶粘剂嵌填密实。3.3.7.4复合板中露出的接线盒、管卡、埋件与复合板开口处的缝隙,用SG791胶粘剂嵌塞密实。3.3.8板缝及阴阳角处理:复合板安装后10d,检查所有缝隙是否粘结良好,有无裂缝,如出现裂缝,应查明原因后进行修补。已粘结良好的所有板缝、阴角缝,先清理浮灰,刮一层WKF接缝腻子,粘贴50m宽玻纤网格带一层,压实、粘牢,表面再用WKF接缝腻子刮平。所有阳角粘贴200mm宽(每边各100mm)玻纤布,其方法同板缝。3.3.9胶粘剂配制:胶粘剂要随配随用,配制的胶粘剂应在30min内用完。3.3.10板面装修:板面打磨平整后,满刮石膏腻子一道,干后均需打磨平整,最后按设计规定做内饰面层。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有关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胶粘剂的配制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4.1.2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其四边的粘结必须牢固。检查方法:手振和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节点构造、构件位置、连接锚固方法,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2复合板所有接缝处的粘结应牢固,应填塞密实,不应出现干缩裂缝。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3玻纤网格带(布)应沿板缝居中压贴紧密,不应有皱折、翘边、外露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26的规定。复合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2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5用2m托线板检查3阴、阳角垂直4用2m托线板检查4阳角方正5用200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接缝高差1.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5成品保护5.1土建、水电各专业应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5.2在保温墙附近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操作,不得用重物碰撞、挤靠墙面。5.3施工用水和设备试水等以及雨季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保温墙面受潮和污染。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必须是烘干已基本完成收缩变形的产品。未经烘干的湿板不得使用,以防止板裂缝和变形。6.2注意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的运输和保管。运输中应轻拿轻放,侧抬侧立,并互相绑牢,不得平抬平放。堆放处应平整,下垫100mm×100mm木方,板应侧立,垫方距板端50cm。要防止板受潮。板如有明显变形、无法修补的过大孔洞、断裂或严重的裂缝、破损,不得使用。6.3板缝开裂是目前的质量通病。防止板缝开裂的办法,一是板缝的粘结和板缝处理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认真操作,二是使用的胶粘剂必须对路。目前使用的胶粘剂,除SG791胶粘剂外,还有Ⅰ型石膏胶粘剂等。胶粘剂的质量必须合格。三是宜采用WKF接缝腻子处理板缝。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质量合格证。7.2胶粘剂质量合格证。7.3保温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幼、医疗等使用功能与居住建筑相近的民用建筑。外墙主体结构一般为粘土砖墙或钢筋混凝土墙,内侧为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工程。不适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房间。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规格尺寸:长2400~2700mm,宽595mm,厚50mm、60mm。技术性能:面密度≤25kg/m2,含水率≤5%;当量热阻≥0.8m2·K/W,抗弯荷载≥1.5G(G为板材的重量N);抗压强度(面层)≥7.0MPa;收缩率≤0.08%;软化系数>0.50。2.1.2胶粘剂:2.1.2.1SG791建筑胶粘剂:以醋酸乙烯为单体的高聚物作主胶料,与其它原材料配制而成,系无色透明胶液。本胶液与建筑石膏粉调制成胶粘剂,配合比是建筑石膏粉∶SG791=1∶0.6~0.7(重量比),适用于石膏条板粘结、石膏条板与砖墙、混凝土墙粘结。石膏与石膏粘结,压剪强度不低于2.5MPa。使用其它石膏类胶粘剂应经过试验。2.1.2.2EC-6砂浆型胶粘剂:用于粘贴防水保温踢脚。用EC-6型胶粘剂和425号水泥配制而成。EC-6型胶∶水=1∶1(重量比)混合成胶液,425号水泥∶细砂=1∶2拌合成干砂浆,再加入胶液拌制成适当稠度的EC-6型聚合物水泥砂浆胶粘剂,其粘结强度≥1.1MPa。2.1.3建筑石膏粉:应符合三级以上标准。2.1.4石膏腻子:用于满刮墙面。其性能为:抗压强度>2.5MPa,抗折强度>1.0MPa,粘结强度>0.2MPa,终凝时间3h。2.1.5玻纤网格布条:用于板缝处理(布宽50mm)和墙面转角附加层(布宽200mm)。中碱玻纤涂塑网格布8目/in布重>80g/m2断裂强度:25mm×100mm布条经向>300N纬向>150N2.1.6WKF接缝腻子:用于板缝处理。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1.5MPa,初凝时间>0.5h。 2.1.7防水保温踢脚:见图9-4。图9-4防水保温踢脚口椔ァ⒌孛婷娌慵暗娌愫穸?2.1.8主要机具、笤帚、木工手锯、钢丝刷、2m靠尺、开刀、2m托线板、钢尺、橡皮锤、钻、扁铲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已验收,屋面防水层已施工完毕。墙面弹出+50cm标高线。2.2.2内隔墙、外墙门窗框、窗台板安装完毕。门、窗抹灰完毕。2.2.3水暖及装饰工程分别需用的管卡、炉钩、窗帘杆耳子等埋件留出位置或埋设完;电气工程的暗管线、接线盒等必须埋设完毕,并应完成暗管线的穿带线工作。2.2.4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5℃。2.2.5外墙内保温施工宜在外檐抹灰完成以后进行。2.2.6正式安装前,先试安装样板墙一道,经鉴定合格后再正式安装。   施工工艺:3.1增强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做法基本构造见表9-25。基本构造表9-25内保温做法空气层复合保温层钢筋混凝土墙或普通粘土砖墙(1)厚20mm(2)50mm60mm(3) 3.2工艺流程:结构墙面清理→分档、弹线→配板、修补→标出管卡、炉钩等埋件位置→墙面贴饼→稳接线盒,安管卡、埋件等→安装防水保温踢脚板复合板→安装复合板板缝及阴、阳角处理→板面装修3.3施工要点:3.3.1结构墙面清理:凡凸出墙面20mm的砂浆块、混凝土块必须剔除,并扫净墙面。3.3.2分档、弹线:3.3.2.1以门窗洞口边为基准,向两边按板宽600mm分档。3.3.2.2按保温层的厚度在墙、顶上弹出保温墙面的边线。按防水保温踢脚层的厚度在地面上弹出防水保温踢脚面的边线,并在墙面上弹出踢脚的上口线。3.3.2.3按图9-5所示位置,划出贴讲点位置。3.3.3配板、修补:按分档配板。复合保温板的长度略小于顶板到踢脚上口的净高尺寸。计算并量测门窗洞口上部及窗口下部的保温板尺寸,并按此尺寸配板。当保温板与墙的长度不相适应时,应将部分保温板预先拼接加宽(或锯窄)成合适的宽度,并放置在阴角处。有缺陷的板应修补。图9-5贴饼点位置示意图3.3.4墙面贴饼:贴饼方法如下;3.3.4.1在贴饼位置,用钢丝刷刷出直径不少于100mm的洁净面并浇水润湿,刷一道107胶水泥素浆。3.3.4.2检查墙面的平整、垂直,找规矩贴饼,并在需设置埋件处亦做出200mm× 200mm的灰饼。3.3.4.3贴饼材料为1∶3水泥砂浆,灰饼大小为φ100mm,厚度以保证空气层厚度(20mm左右)为准。3.3.5稳接线盒,安管卡、埋件:安装电气接线盒时,接线盒高出冲筋面不得大于复合板的厚度,且要稳牢固。3.3.6粘贴防水保温踢脚板:3.3.6.1在踢脚板内侧上下四处,各按200~300mm间距布设EC-6砂浆胶粘剂粘结点,同时在踢脚板底面及相邻的已粘贴上墙的踢脚板侧面满刮胶粘剂。3.3.6.2按线粘贴踢脚板,粘贴时用橡皮锤敲振使踢脚板贴实,挤实拼头缝,并将挤出的胶粘剂随时清理干净。3.3.6.3粘贴时要保证踢脚板上口手,板面垂直,保证踢脚板与结构墙间的空气层为10mm左右。3.3.7安装复合板:3.3.7.1将接线盒、管卡、埋件的位置准确地翻样到板面,并开出洞口。3.3.7.2复合板安装顺序宜从左至右依次顺序安装。板侧面、顶面、底面清刷没灰,在侧墙面、顶面、踢脚板上口,复合板顶面、底面及侧面(所有相拼合面),灰饼面上先刷一道SG791胶液,再满刮SG791胶粘剂,按弹线位置立即安装就位。每块保温板除粘贴在灰饼上外,板中间需有>10%板面面积的SG791胶粘剂呈梅花状布点直接与墙体粘牢。安装时用平推挤,并用橡皮锤敲振,使所有相拼合面济紧冒浆,并使复合板贴紧灰饼。复合板的上端,如未挤严留有缝隙时,它用木楔适当楔紧,并用SG791胶粘剂将上口填塞密实(胶粘剂干后撤去木楔,用SG791胶粘剂填塞密实)。安装过程中,随时用开刀将挤出的胶粘剂刮平。按以上操作办法依次安装复合板。安装过程中随时用2m靠h及塞尺测量墙面的平整度,用2m托线板检查板的垂直度。高出的部分用橡皮锤敲手。3.3.7.3复合板在门窗洞口处的缝隙用SG791胶粘剂嵌填密实。3.3.7.4复合板中露出的接线盒、管卡、埋件与复合板开口处的缝隙,用SG791胶粘剂嵌塞密实。3.3.8板缝及阴阳角处理:复合板安装后10d,检查所有缝隙是否粘结良好,有无裂终如出现裂缝,应查明原因后进行修补。已粘结良好的所有板缝、阴角缝,先清理浮灰,刮一层WKF接缝腻子,粘贴50mm宽玻纤网格带一层,压实、粘牢,表面再用WKF接缝腻子刮平。所有阳角粘贴200mm宽(每边各100mm)玻纤布,其方法同板缝。3.3.9胶粘剂配制:胶粘剂要随配随用,配制的胶粘剂应在30mm内用完。3.3.10板面装修:板面打磨平整后,满刮石膏腻子一道,干后均需打磨平整,最后按设计规定做内饰面层。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有关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胶粘剂配制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4.1.2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其四边的粘结必须牢固。检查方法:手振和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节点构造、构件位置、连接锚固方法,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2复合板所有接缝处的粘结应牢固,应填塞密实,不应出现干缩裂缝。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3玻纤网格带(布)应沿板缝居中压贴紧密,不应有皱折、翘边、外露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 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26的规定。复合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2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5用2m托线板检查3阴、阳角垂直4用2m托线板检查4阳角方正5用200m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接缝高差1.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成品保护:5.1土建、水电各专业应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5.2在保温墙附近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操作,不得用重物碰撞、挤靠墙面。5.3施工用水和设备试水等以及雨季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保温墙面受潮和污染。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必须是烘干已基本完成收缩变形的产品。未经烘干的湿板不得使用,以防止板裂缝和变形。6.2注意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的运输和保管。运输中应轻拿轻放、侧抬侧立,并互相绑牢,不得平抬平放。堆放处应平整,下垫100mm×100mm木方,板应侧立,垫方距板端50cm。要防止板受潮。板如有明显变形,无法修补的过大孔洞、断裂或严重的裂缝、破损,不得使用。6.3板缝开裂是目前的质量通病。防止板缝开裂的办法,一是板缝的粘结和板缝处理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认真操作;二是使用的胶粘剂必须对路。目前使用的胶粘剂,除SG791胶粘剂外,还有Ⅰ型石膏胶粘剂等。胶粘剂的质量必须合格。三是宜采用WKF接缝腻子处理板缝。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质量合格证。7.2胶粘剂质量合格证。7.3保温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增强石膏空心条板隔墙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住宅工程及与之相类似的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石膏空心条板隔墙工程。不适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温度较大的房间。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工具:2.1.1增强石膏空心条板:增强石膏空心条板有标准板、门框板、窗框板、门上板、窗上板、空下板及异形板。标准板用于一般隔墙。其他的板按工程设计确定的规格进行加工。2.1.1.1规格:增强石膏空心条板的规格按普通住宅用的板和公用建筑用的板区分。普通住宅用的板规格为:长(L)2400~3000mm宽(B)590~595mm厚(H)60、90mm公用建筑用的板规格为: 长(L)2400~3900mm宽(B)590~590mm厚(H)90mm2.1.1.2技术要求:面密度≤55kg/m2抗弯荷载≥1.8G(G为板材的重量,单位N)单点吊挂力≥800N料浆抗压强度≥7MPa2.1.2胶粘剂:SG791建筑胶粘剂,以醋酸乙烯为单位的高聚物作主胶料,与其他原材料配制而成,系无色透明胶液。本胶液与建筑石膏粉调制成胶粘剂,适用于石膏条板粘结,石膏条板与砖墙、混凝土墙粘结。石膏与石膏粘结压剪强度不低于2.5MPa。也可用类似的专用石膏胶粘剂,但应经试验确认可靠后,才能使用。2.1.3建筑石膏粉:应符合三级以上标准。2.1.4玻纤布条:条宽50mm,用于板缝处理;条宽200mm,用于墙面转角附加层。涂塑中碱玻璃纤维网格布。风格8目/in布重>80g/m2断裂强度:25mm×100mm布条经纱≥300N纬纱≥150N2.1.5石膏腻子:抗压强度>2.0MPa;抗折强度>1.0MPa;粘结强度>0.2MPa;终凝时间3h。2.1.6工具:笤帚、木工手锯、钢丝刷、小灰槽、2m靠尺、开刀、2m托线板、专用撬棍、钢尺、橡皮锤、木楔、钻、扁铲、射钉枪等。2.2作业条件:2.2.1屋面防水层及结构分别施工和验收完毕,墙面弹出+50cm标高线。2.2.2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5℃。2.2.3正式安装以前,先试安装样板墙一道,经鉴定合格后再正式安装。3操作工艺结构墙面、顶面地面清理和找平  3.1工艺流程: ↓放线、分档↓配板、修补↓安U形卡(有抗震要求时)↓配制胶粘剂铺设电线管、稳接线盒、安装管卡、埋件  ↓安装隔墙板←↓安门窗框↓板缝处理 ↓板面装修 3.2清理隔墙板与顶面、地面、墙面的结合部,凡凸出墙面的砂浆、混凝土块等必须剔除并扫净,结合部尽力找平。3.3放线、分档:在地面、墙面及顶面根据设计位置,弹好隔墙边线及门窗洞边线,并按板宽分档。3.4配板、修补:板的长度应按楼面结构层净高尺寸减20~30mm。计算并量测门窗洞口上部及窗口下部的隔板尺寸,并按此尺寸配板。当板的宽度与隔墙的长度不相适应时,应将部分隔墙板预先拼接加宽(或锯窄)成合适的宽度,并放置在阴角处。有缺陷的板应修补。3.5有抗震要求时,应按设计要用U形钢板卡固定条板的顶端。在两块条板顶端拼缝之间用射钉将U形钢板卡固定在梁或板上,随安板随固定U形钢板卡。3.6配制胶粘剂:将SG791胶与建筑石膏粉配制成胶泥,石膏粉:SG791=1﹕0.6~0.7(重量比)。胶粘剂的配制量以一次不超过20min使用时间为宜。配制的胶粘剂超过30min凝固了的,不得再加水加胶重新调制使用,以避免板缝因粘接不牢而出现裂缝。3.7安装隔墙板:隔墙板安装顺序应从与墙的结合处或门洞边开始,依次顺序安装。板侧清刷浮灰,在墙面、顶面、板的顶面及侧面(相拼合面)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满刮SG791胶泥,按弹线位置安装就位,用木楔顶在板底,再用手平推隔板,使之板缝冒浆,一个人用特制的撬棍在板底部向上顶,另一人打木楔,使隔墙板挤紧顶实,然后用开刀(腻子刀)将挤出的胶粘剂刮平。按以上操作办法依次安装隔墙板。在安装隔墙板时,一定要注意使条板对准预先在顶板和地板上弹好的定位线,并在安装过程中随时用2m靠尺及塞尺测量墙面的平整度,用2m托线板检查板的垂直度。粘结完毕的墙体,应在24h以后用C20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将板下口堵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撤去板下木楔,并用同等强度的干硬性砂浆灌实。3.8铺设电线管、稳接线管:按电气安装图找准位置划出定位线,铺设电线管、稳接线盒。所有电线管必须顺石膏板板孔铺设,严禁横铺和斜铺。稳接线盒,先在板面钻孔扩孔(防止猛击),再用扁铲扩孔,孔要大小适度,要方正。孔内清理干净,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用SG791胶泥稳住接线盒。3.9安水暖、煤气管道卡:按水暖、煤气管道安装图找准标高和竖向位置,划出管卡定位线,在隔墙板上钻孔扩孔(禁止剔凿),将孔内清理干净,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用SG791胶泥固定管卡。3.10安装吊挂埋件:3.10.1隔墙板上可安装碗柜、设备和装饰物,每一块板可设两个吊点,每个吊点吊重不大于80kg。3.10.2先在隔墙板上钻孔扩孔(防止猛击),孔内应清理干净,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用SG791胶泥固定埋件,待干后再吊挂设备。3.11安门窗框:一般采用先留门窗洞口,后安门窗框的方法。钢门窗框必须与门窗口板中的预埋件焊接。木门窗框用L型连接件连接,一边用木螺丝与木框连接,另一端与门窗口板中预埋件焊接。门窗框与门窗口板之间缝隙不宜超过3mm,超过3mm时应加木垫片过渡。将缝隙浮灰清理干净,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用SG791胶泥嵌缝。嵌缝要严密,以防止门窗开关时碰撞门框造成裂缝。3.12板缝处理:隔墙板安装后10d,检查所有缝隙是否粘结良好,有无裂缝,如出现裂缝,应查明原因后进行修补。已粘结良好的所有板缝、阴角缝,先清理浮灰,再刷SG791胶液粘贴50mm宽玻纤网格带,转角隔墙在阳角处粘贴200mm宽(每边各100mm宽)玻纤布一层。干后刮SG791胶泥,略低于板面。3.13板面装修:3.13.1一般居室墙面,直接用石膏腻子刮平,打磨后再刮第二道腻子(要根据饰面要求选择不同强度的腻子),再打磨平整,最后做饰面层。3.13.2隔墙踢脚,一般板应先在根部刷一道胶液,再做水泥、水磨石踢脚;如做塑料、木踢脚,可不刷胶液,先钻孔打入木楔,再用钉钉在隔墙板上。 3.13.3墙面贴瓷砖前须将板面打磨平整,为加强粘结,先刷SG791胶水(SG791胶﹕水=1﹕1)一道,再用SG8407胶调水泥(或类似的瓷砖胶)粘贴瓷砖。3.13.4如遇板面局部有裂缝,在做喷浆前应先处理,才能作下一工序。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增强石膏空心条板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有关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胶粘剂的配制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4.1.2增强石膏空心条板其四边的粘结必须牢固。检查方法:手振和观察检查。4.1.3吊挂点埋件必须牢固,每一工程项目需作吊挂力的测试,测试记录应作为技术资料存档。检查方法:检查吊挂力测试记录。4.2基本项目:4.2.1节点构造、构件位置、连接锚固方法,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2隔墙板所有接缝处的粘结应牢固,应填塞密实,不应出现干缩裂缝。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3玻纤网格布条应沿板缝居中压贴紧密,不应有皱折、翘边、外露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增强石膏空心隔墙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15的规定。隔墙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15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3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3用2m托线板检查3接缝高差2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4阴阳角方正4用200m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5成品保护5.1施工中各专业工种应紧密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隔墙板粘结后12h内不得碰撞敲打,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2安装埋件时,宜用电钻钻孔扩孔,用扁铲扩方孔,不得对隔墙用力敲击。对刮完腻子的隔墙,不应进行任何剔凿。5.3在施工楼地面时,应防止砂浆溅污隔墙板。5.4严防运输小车等碰撞隔墙板及门口。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增强石膏空心条板必须是烘干已基本完成收缩变形的产品。未经烘干的湿板不得使用,以防止板裂缝和变形。6.2注意增强石膏空心条板的运输和保管。运输中应轻拿轻放,侧抬侧立并互相绑牢,不得平抬平放。堆放处应平整,下垫100mm×100mm木方。板应侧立,垫木方距板端50cm。要防止隔墙板受潮变形,露天堆放时要有防雨措施。板如有明显变形、无法修补的过大孔洞,断裂或严重裂缝及破损,不得使用。6.3各种材料应分类存放,并挂牌标明材料名称、规格,切勿用错。胶、粉、料应储存于干燥处,严禁受潮。6.4目前使用的胶粘剂应是聚醋酸乙烯类胶粘剂,不得使用107胶作胶粘剂。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增强石膏空心条板质量合格证。7.2玻纤网格带质量合格证。 7.3胶粘剂质量合格证。7.4隔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隔墙板吊挂力测试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住宅工程及与之相类似的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石膏空心条板隔墙工程。不适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房间。施工准备:2.1材料及工具:2.1.1增强石膏空心条板:增强石膏空心条板有标准板、门框板、窗框板、门上板、窗上板、窗下板及异形板。标准板用于一般隔墙。其他的板按工程设计确定的规格进行加工。2.1.1.1规格:增强石膏空心条板的规格按普通住宅用的板和公用建筑用的板区分。普通住宅用的板规格为:长(L)2400~3000mm宽(B)590~595mm厚(H)60、90mm公用建筑用的板规格为:长(L)2400~3900mm宽(B)590~590mm厚(H)90mm2.1.1.2技术要求:面密度≤55kg/m2抗弯荷载≥1.8G(G为板材的重量,单位N)单点吊挂力≥800N料浆抗压强度≥MPa2.1.2胶粘剂:SG791建筑胶粘剂,以醋酸乙烯为单体的高聚物作主胶料,与其他原材料配制而成,系无色透明胶液。本胶液与建筑石膏粉调制成胶粘剂,适用于石膏条板粘结,石膏条板与砖墙、混凝土墙粘结。石膏与石膏粘结压剪强度不低于2.5MPa。也可用类似的专用石膏胶粘剂,但应经试验确认可靠后,才能使用。2.1.3建筑石膏粉:应符合三级以上标准。2.1.4玻纤布条:条宽50mm,用于板缝处理;条宽200mm,用于墙面转角附加层。涂塑中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网格8目/in布重>80g/m2断裂强度:25mm×100mm布条经纱≥300N纬纱≥150N2.1.5石膏腻子:抗压强度>2.0MPa;抗折强度>l.0MPa;粘结强度>0.2MPa;终凝时间3h。2.1.6工具:笤帚、木工手锯、钢丝刷、小灰槽、2m靠尺。开刀、2m托线板、专用橇根、钢尺、橡皮锤、木楔、钻、扁铲、射钉枪等。2.2作业条件:2.2.1屋面防水层及结构分别施工和验收完毕,墙面弹出+50cm标高线。2.2.2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5℃。2.2.3正式安装以前,先试安装样板墙一道,经鉴定合格后再正式安装。   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结构墙面、顶面、地面清理和找平↓放线、分档↓配板、修补 ↓安U形卡(有抗震要求时)↓配制胶粘剂↓安装隔墙板←↓安门窗框↓板缝处理↓板面装修3.2清理隔墙板与顶面、地面、墙面的结合部,凡凸出墙面的砂浆、混凝土块等必须剔除并扫净,结合部尽力找平。3.3放线、分档;在地面、墙面及顶面根据设计位置,弹好隔墙边线及门窗洞边线,并按板定分档。3.4配板、修补:板的长度应按接面结构层净高尺寸减20~30mm。计算并量测门窗洞口上部及窗口下部的隔板尺寸,并按此尺寸配板。当板的宽度与隔墙的长度不相适应时,应将部分隔墙板预先拼接加宽(或锯窄)成合适的宽度,并放置在阴角处。有缺陷的板应修补。3.5有抗震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用U形钢板卡固定条板的顶端。在两块条板顶端拼缝之间用射钉将U形钢板卡固定在梁或板上,随安板随固定U形钢板卡。3.6配制胶粘剂:将SG791胶与建筑石膏粉配制成胶泥,石膏粉∶SG791=1∶0.6~0.7(重量比)。胶粘剂的配制量以一次不超过20min使用时间为宜。配制的胶粘剂超过30min凝固了的,不得再加水加胶重新调制使用,以避免板缝因粘接不牢而出现裂缝。3.7安装隔墙板:隔墙板安装顺序应从与墙的结合处或门洞边开始,依次顺序安装。板侧清刷浮灰,在墙面、顶面、板的顶面及侧面(相拼合面)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满刮SG791胶泥,按弹线位置安装就位,用木楔顶在板底,再用手平推隔板,使之板缝冒浆,一个人用特制的撬根在板底部向上项,另一人打木楔,使隔墙板挤紧须实,然后用开刀(腻子刀)将挤出的胶粘剂刮平。按以上操作办法依次安装隔墙板。在安装隔墙板时,一定要注意使条板对准预先在顶板和地板上弹好的定位线,并在安装过程中随时用2m靠尺及塞尺测量墙面的平整度,用2m托线板检查板的垂直度。粘结完毕的墙体,应在24h以后用C20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将板下口堵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撤去板下木楔,并用同等强度的干硬性砂浆灌实。3.8铺设电线管、稳接线盒:按电气安装图找准位置划出定位线,铺设电线管、稳接线盒。所有电线管必须顺石膏板板孔铺设,严禁横铺和斜铺。稳接线盒,先在板面钻孔扩孔(防止猛击),再用扁铲扩孔,孔要大小适度,要方正。孔内清理干净,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用SG791胶泥稳住接线盒。3.9安水暖、煤气管道卡:按水暖、煤气管道安装图找准标高和竖向位置,划出管卡定位线,在隔墙板上钻孔扩孔(禁止剔凿),将孔内清理干净,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用SG791胶泥固定管卡。3.10安装吊挂埋件:3.10.1隔墙板上可安装碗柜、设备和装饰物,每一块板可设两个吊点,每个吊点吊重不大于80kg。3.10.2先在隔墙板上钻孔扩孔(防止猛击),孔内应清理干净,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用SG791胶泥固定埋件,待于后再吊挂设备。3.11安门窗框:一般采用先留门窗洞口,后安门窗框的方法。钢门窗框必须与门窗口板中的预埋件焊接。木门窗框用L型连接件连接,一边用木螺丝与木框连接,另一端与门窗口板中预埋件焊接。门窗框与门窗口板之间缝隙不宜超过3mm,超过3mm 时应加木垫片过渡。将缝隙浮灰清理干净,先刷SG791胶液一道,再用SG791胶泥嵌缝。嵌缝要严密,以防止门扇开关时碰撞门框造成裂缝。3.12板缝处理:隔墙板安装后10d,检查所有缝隙是否粘结良好,有无裂缝,如出现裂缝,应查明原因后进行修补。已粘结良好的所有板缝、阴角缝,先清理浮灰,再刷SG791胶液粘贴50mm宽玻纤网格带,转角隔墙在阳角处粘贴200mm宽(每边各100mm宽)玻纤布一层。干后刮SG791胶泥,略低于板面。3.13板面装修:3.13.1一般居室墙面,直接用石膏腻子刮平,打磨后再刮第二道腻子(要根据饰面要求选择不同强度的腻子),再打磨平整,最后做饰面层。3.13.2隔墙踢脚,一般板应先在根部刷一道胶液,再做水泥、水磨石踢脚;如做塑料、木踢脚,可不刷胶液,先钻孔打入木楔,再用钉钉在隔墙板上。3.13.3墙面贴瓷砖前须将板面打磨平整,为加强粘结,先刷SG791胶水(SG791胶∶水=1∶1)一道,再用SG8407胶调水泥(或类似的瓷砖胶)粘贴瓷砖。3.13.4如通板面局部有裂缝,在做喷浆前应先处理,才能作下一工序。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增强石膏空心条板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有关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胶粘剂的配制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4.1.2增强石膏空心条板其四边的粘结必须牢固。检查方法:手振和观察检查。4.l.3吊挂点埋件必须牢固,每一工程项目需作吊挂力的测试,测试记录应作为技术资料存档。检查方法:检查吊挂力测试记录。4.2基本项目:4.2.1节点构造、构件位置、连接锚固方法,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2隔墙板所有接缝处的粘结应牢固,应填塞密实,不应出现干缩裂缝。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3门窗框与门窗口板之间用电焊连接时,焊缝的长度应大于或等于10mm,焊缝厚度不应小于4mm。焊缝表面平整,无烧伤、凹陷、焊瘤、裂纹、咬过、气孔和夹渣等缺陷,其焊点表面应凹过板面3mm。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4玻纤网格布条应沿板缝居中压贴紧密,不应有皱折。翘边、外露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增强石膏空心隔墙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15的规定。隔墙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15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3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3用2m托线板检查3接缝高差2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4阴阳角方正4用200mm方尺和楔形尺检查  成品保护:5.1施工中各专业工种应紧密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隔墙板粘结后12h内不得碰撞敲打,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2安装埋件时,宜用电钻钻孔扩孔,用扁铲扩方孔,不得对隔墙用力敲击。对刮完腻子的隔墙,不应进行任何剔凿。 5.3在施工楼地面时,应防止砂浆溅污隔墙板。5.4严防运输小车等碰撞隔墙板及门口。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增强石膏空心条板必须是烘干已基本完成收缩变形的产品。未经烘干的湿板不得使用,以防止板裂缝和变形。6.2注意增强石膏空心条板的运输和保管。运输中应轻拿轻放,侧抬侧立并互相绑牢,不得平抬平放。堆放处应平整,下垫100mm×100mm木方。板应侧立,垫木方距板端50cm。要防止隔墙板受潮变形,露天堆放时要有防雨措施。板如有明显变形、无法修补的过大孔洞,断裂或严重裂缝及破损,不得使用。6.3各种材料应分类存放,并挂牌标明材料名称、规格,切勿用错。胶、粉、料应储存于干燥处,严禁受潮。6.4目前使用的胶粘剂应是聚醋酸乙烯类胶粘剂,不得使用107胶作胶粘剂。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增强石膏空心条板质量合格证。7.2玻纤网格带质量合格证。7.3胶粘剂质量合格证。7.4隔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隔墙板吊挂力测试记录。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幼、医疗等使用功能与居住建筑相近的民用建筑。外墙主体结构一般为粘土砖墙或钢筋混凝土墙,内侧为增强水泥(GRC)聚苯复合板的工程。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增强水泥(GRC)聚苯复合保温板:增强水泥聚苯复合保温板是以疏铝酸盐水泥为胶结料,掺适量的珍珠岩,加水制成浆料,用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与自熄性聚苯复合浇筑而成。规格尺寸:长2400~2700mm,宽595mm,厚50mm、60mm。技术性能:面密度≤30/kgm2,含水率≤15%,当量热阻≥0.8m2·k/W,软化系数≥0.8,面层增强水泥抗压强度≥10MPa,收缩率≤0.08%,抗弯荷载≥l.8G(G为板的重量单位N)。2.1.2胶粘剂:水泥类胶粘剂。用于保温板与墙体固定、板缝处理和粘贴板缝与墙面转角玻纤布条。胶粘剂的性能:初凝时间>0.5h,粘结强度>l.0MPa。2.1.3石膏腻子:用于满刮墙面。其性能如下:抗压强度>2.5MPa,粘结强度>0.2MPa,抗折强度>l.0MPa,终凝时间3h2.1.4玻纤网布条:用于板缝处理(宽50mm)和墙面转角处附加层(宽200mm)。中碱涂塑玻纤网格布8目/in布重>80g/m2断裂强度25mm×100mm布条经向>300N,纬向>150N2.1.5主要机具:无齿锯、笤帚、水桶、钢丝刷、小灰槽、2m靠尺、2m托线板、开刀、撬棍、钢尺、橡皮锤、木楔、钻、扁铲等。 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已验收,屋面防水层已施工完毕。墙面弹出+50cm标高线。2.2.2内隔墙、外墙门窗口、窗台板安装完毕。2.2.3水暖及装饰工程分别需用的管卡、炉钩、窗帘杆耳子等埋件留出位置或埋设完毕,电气工程的暗管线、接线盒等必须埋设完毕,并应完成暗管线的穿带线工作。2.2.4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5℃。2.2.5外墙内保温施工宜在外檐抹灰完成以后进行。2.2.6正式安装以前,先试安装样板墙一道,经鉴定合格后再正式安装。   施工工艺:3.1增强水泥聚苯板外墙内保温做法基本构造见表9-23。3.2工艺流程:结构墙面清理→分档、弹线→配板、修补→标出管卡、炉钩等埋件位置→墙面冲筋→稳接线盒,安卡、埋件等→安装复合板→板缝及阴阳角处理→板面装修3.3施工要点3.3.1结构墙面清理:凡凸出墙面20mm的砂浆块、混凝土块必须剔除,并扫净墙面。3.3.2分档、弹线:3.3.2.1以门窗洞口边为基准,向两边按板宽600mm分档。基本构造表9-23内保温做法空气层复合保温层钢筋混凝土墙或普通粘土砖墙(1)厚20mm(2)50mm60mm(3) 3.3.2.2按保温层的厚度,在墙、硕、地面上弹出保温墙面的边线。3.3.2.3按图9-3所示位置,弹出宽60mm的冲筋带线。图9-3冲筋带位置示意图3.3.3配板、修补:板的长度按楼层结构净高尺寸减20~30mm。计算并量测门窗洞口上、下部保温板尺寸,按此尺寸配板。锯裁的窄板放置在阴角处。有缺陷的板应修补。增强水泥聚苯板不易随意切割,而一般工程除采用595mm宽标准板,往往需要一定数量的非标准板配合使用,因此在施工订货前,需根据工程墙面具体尺寸事先进行排板,计算出异形板的规格尺寸数量,以便施工粘贴时对号入座,尽量减少现场锯裁板的数量。3.3.4墙面冲筋:墙面冲筋的方法如下:3.3.4.1在冲筋位置,用钢丝刷刷出不少于60mm宽的洁净面并浇水润湿,刷一道107胶水泥素浆(掺用水量10%的107胶)。3.3.4.2检查墙面平整、垂直,找规矩贴饼冲筋,并在需设置埋件处亦做出200mm×200mm的灰饼。3.3.4.3冲钢材料为1∶3水泥砂浆,筋宽60mm,厚度以保证空气层厚度(20mm左右)为准。3.3.5稳接线盒,安管卡、埋件:安装电气接线盒时,接线盒高出冲筋面不得大于复合板的厚度,且要稳牢固。3.3.6复合板安装:3.3.6.1将接线盒、管卡、埋件的位置准确地翻样到板面,并开出洞口。3.3.6.2 复合板安装顺序宜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板侧面、顶闽清刷浮灰,在侧墙面、顶面、板的顶面及侧面(所有相拼合面)、冲筋带上满刮胶粘剂,按弹线位置立即安装就位,用木楔顶在板底,再用手侧向推挤,使所有相拼合面冒浆,并使板紧贴冲筋带,一个人用专用撬根在板底部向上顶,另一人打水楔,使保温板挤紧顶实,然后用开刀将挤出的胶粘剂刮平。按以上操作办法依次安装复合板。安装过程中随时用2m靠尺及塞尺测量培面的平整度,用2m托线板检查板的垂直度。高出部分用橡皮锤敲手,挤出的胶料要及时清理。3.3.6.3粘结完毕的墙体,立即用C20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将板下口堵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Fa以上,撤去板下木楔,并用同等强度的干硬性砂浆灌实。3.3.6.4复合板在门窗洞口处的缝隙用胶粘剂嵌填密实。3.3.6.5复合板中露出的接线盒、管卡、埋件与复合板开口处的缝隙用胶粘剂嵌塞密实。3.3.7板缝及阴阳角处理:复合板安装后10d,检查所有缝隙是否粘结良好,有无裂缝,如出现裂缝,应查明原因后进行修补。已粘结良好的所有板缝、阴角缝,先清理浮灰,刮胶粘剂一道,贴50mm宽玻纤网格带一层,压实、粘牢,表面再用胶粘剂刮平。所有阳角粘贴200mm宽(每边各100mm)玻纤布,其方法同板缝。3.3.8胶粘剂配制:胶粘剂要随配随用,配制的胶粘剂应在30min内用完。3.3.9板面装修:3.3.9.1一般居室墙面直接用石膏腻子刮平,打磨后再刮第二道腻子,再打磨平整,最后做饰面层。3.3.9.2踢脚做法是,一般应先在根部刷一道107胶素水泥浆,再作水泥、水磨石踢脚。如作塑料、木踢脚可用胶粘,也可在复合板上钻孔粘木楔,用钉钉在木楔上。3.3.9.3如遇板面局部有裂缝,在做饰面前应先处理,才能作下一工序。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增强水泥聚苯复合板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有关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胶粘剂的配制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4.1.2增强水泥聚苯复合板其四边的粘结必须牢固。检查方法:手振和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节点构造、构件位置、连接锚固方法,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2复合板所有接缝处的粘结应牢固,应填塞密实,不应出现干缩裂缝。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3玻纤网格带(布)应沿板缝居中压贴紧密,不应有皱折、翘边、外露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增强水泥聚苯复合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24的规定。复合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24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5用2m托线板检查3阴、阳角垂直4用2m托线板检查4阳角方正5用200mm方尺和楔形尺检查5接缝高差1.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成品保护: 5.1土建、水电各工种应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5.2在保温墙附近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操作,不得用重物碰撞、挤靠墙面。5.3施工用水和设备试水等以及雨季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保温墙面受潮和污染。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2板缝开裂是目前的质量通病。防止板缝开裂的办法,一是板缝处理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认真操作,二是使用的胶粘剂必须对路。目前使用的胶粘剂效果较好的有EC-6型水泥砂浆胶粘剂、众霸Ⅱ型胶水泥砂浆胶粘剂等。EC-6型胶,是以VAE树脂乳液为主剂,配以多种助剂制成。EC-6型胶∶水=1∶1(重量比),混合成胶液,425号水泥∶细砂=1∶2拌合成干砂浆,再加入胶液拌制成适当稠度的EC-6聚合物水泥砂浆胶粘剂,其粘结强度≥1.1MPa。众霸Ⅱ型胶水泥砂浆胶粘剂,配制用的水泥应用425号硫铝酸盐水泥,配合比(重量比)是,胶∶水泥∶砂=1∶1∶2,拌合成适当的稠度即可。选择胶粘剂十分关键,一定要慎重对待。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增强水泥聚苯复合板质量合格证。7.2胶粘剂质量合格证。7.3保温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住宅工程及与之相类似的一般民用建筑工程中增强水泥空心条板隔墙的施工。施工准备:2.1材料及工具:2.1.1增强水泥空心条板:增强水泥空心条板有标准板、门框板、窗框板、门上板、窗上板、窗下板及异形板。标准板用于一般隔墙。其它的板按工程设计确定的规格进行加工。2.1.1.1规格:普通住宅用的板规格为:长(L)2400~3000mm宽(B)590~595mm厚(H)60、90mm公用建筑用的板规格为:长(L)2400~3900mm宽(B)590~595mm厚(H)90mm2.1.1.2技术要求:面密度≤60kg/m2抗弯荷载≥2.0G(G为板材的重量单位,N)单点吊挂力≥800N料浆抗压强度≥10MPa软化系数≥0.8收缩率≤0.08%2.1.2胶粘剂:水泥类胶粘剂。用于增强水泥空心条极与基体结构之固定、板缝处理、粘贴板缝和墙面转角玻纤布条。初凝时间>0.5h粘结强度>1.0MPa2.1.350mm宽中碱玻纤带及玻纤布:用于板缝处理。布重>80g/m2,8目/in 断裂强度:25mm×100mm布条经向>300N纬向>150N2.1.4石膏腻子:用于满刮墙面。腻子的性能:抗压强度>2.5MPa;抗折强度>1.0MPa;粘结强度>0.2MPa;终凝时间3h。2.1.5工具:无齿锯、笤帚、水桶、钢丝刷、小灰槽、2m靠尺、2m托线板、开刀、撬根、钢尺、橡皮锤、木楔、钻、扁铲、射钉枪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已验收,屋面防水层已施工完毕。墙面弹出+50cm标高线。2.2.2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5℃。2.2.3正式安装以前,先试安装样板墙一道,经鉴定合格后再正式安装。   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结构墙面、顶面、地面清理和找平↓放线、分档↓配板、修补↓安U形卡(有抗震要求时)↓配制胶粘剂↓安装隔墙板←↓安门窗框↓板缝处理↓板面装修3.2清理隔墙板与顶面、地面、墙面的结合部,凡凸出墙面的砂浆、混凝土块等必须剔除并扫净,结合部尽力找平。3.3放线、分档:在地面、墙面及顶面根据设计位置,弹好隔墙边线及门窗洞口线,并按板宽分档。3.4配板、修补;板的长度应按楼层结构净高尺寸减20mm。计算并量测门窗洞口上部及窗口下部的隔板尺寸,按此尺寸配有预埋件的门窗框板。当板的宽度与隔墙的长度不相适应时,应将部分隔墙板预先拼接加宽(或锯窄)成合适的宽度,放置有阴角处。有缺陷的板应修补。3.5有抗震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用U形钢板卡固定条板的顶端。在两块条板顶端拼缝之间用射钉将U形钢板卡固定在梁和板上。随安板随固定U形钢板卡。3.6配制胶粘剂:胶粘剂要随配随用。配制的胶粘剂应在30min内用完。3.7安装隔墙板:隔墙板安装顺序应从与墙的结合处开始,依次顺序安装。板侧清刷浮灰,在墙面、顶面、板的顶面及侧面(相拼合面)满刮胶粘剂,按弹线位置安装就位,用木楔顶在板底,再用手平推隔板,使板缝冒浆,一个人用撬根在板底部向上顶,另一人打木楔,使隔墙板挤紧顶实,然后用开刀(腻子刀)将挤出的胶粘剂刮平。按以上操作办法依次安装隔墙板。在安装隔墙板时,一定要注意使条板对难预先在顶板和地板上弹好的定位线,在安装过程中随时用2m靠尺及塞尺测量墙面的平整度,用2m托线板检查板的垂直度。 粘结完毕的墙体,应立即用C20干硬性混凝土将板下口堵严,当混凝土达到10MPa以上,撤去板下木楔,并用同等强度的干硬性砂浆灌实。3.8铺设电线管、稳接线盒,安装管卡、埋件:按电气安装图找准位置划出定位线,铺设电线管、稳接线盒。所有电线管必须顺增强水泥空心条板的孔铺设,严禁横铺和斜铺。稳接线盒,先在板面钻孔扩孔(防止猛击),再用扁铲扩孔,孔要大小适度,要方正。孔内清理干净,用胶粘剂稳接线盒。按设计指定的办法安装水暖管卡和吊挂埋件。3.9安门窗框:一般采用先留门窗洞口,后安门窗框的方法。钢门窗框必须与门窗框板中的预埋件焊接。木门窗框用L型连接件连接,一边用木螺丝与木框连接,另一端与门窗框板中预埋件焊接。门窗框与门窗框板之间缝隙不宜超过3mm,超过3mm时,应加木垫片过渡。将缝隙中的浮灰清理干净,用胶粘剂嵌缝。嵌缝要嵌满嵌密实,以防止门扇开关时碰撞门框造成裂缝。3.10板缝处理:隔墙板安装后10d,检查所有缝隙是否粘结良好,有无裂缝,如出现裂缝,应查明原因后进行修补。已粘结良好的所有板缝、阴角缝,先清理浮灰,刮胶粘剂,贴50mm宽玻纤网格带,转角隔墙在阳角处粘贴200mm宽(每边各100mm宽)玻纤布一层,压实、粘牢,表面再用胶粘剂刮平。3.11板面装修:3.11.1一般居室墙面,直接用石膏腻子刮平,打磨后再刮第二道腻子,再打磨平整,最后做饰面层。3.11.2隔墙踢脚,一般应先在根部刷一道107胶水泥浆,再作水泥、水磨石踢脚。如作塑料、木踢脚,先钻孔打入木楔,再用钉钉在隔墙板上(或用胶粘贴)。3.11.3如遇板面局部有裂缝,在做饰面前应先处理,才能作下一道工序。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增强水泥空心条板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有关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胶粘剂的配制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4.1.2增强水泥空心条板其四边的粘结必须牢固。检查方法:手振和观察检查。4.l.3吊挂点埋件必须牢固。每一工程项目需作吊挂力的测试,测试记录应作为技术资料存档。检查方法:检查吊挂力测试记录。4.2基本项目:4.2.1节点构造、构件位置、连接锚固方法,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2隔墙板所有接缝处的粘结应牢固,应填塞密实,不应出现干缩裂缝。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3门窗框与门窗框板之间用电焊连接时,焊缝的长度应大于或等于10mm,焊缝厚度不应小于4mm。焊缝表面平整,无烧伤、凹陷、焊瘤、裂纹、咬边、气孔和夹渣等缺陷,其焊点表面应凹进板面3mm。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2.4玻纤网格带(布)应沿板缝居中压贴紧密,不应有皱折、翘边、外露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增强水泥空心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16的规定。隔墙板安装允许偏差表9-1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3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3用2m托线板检查3接缝高差2用直尺和塞尺检查 4阴阳角方正4用200mm方尺和尺检查5轴线偏移10用尺检查   成品保护:5.1施工中各专业工种应紧密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隔墙板粘结后10d内不得碰撞敲打,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2安装埋件时,宜用电钻钻孔扩孔,用扁铲扩方孔,不得对隔墙用力敲击。对刮完腻子的隔墙,不应进行任何剔凿。5.3严防运输小车碰撞隔墙板及门口。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注意增强水泥空心条板的运输和保管。运输中应轻拿轻放,侧抬倒立并互相绑牢,不得平手抬平放。堆放处应平整,下垫100mm×100mm木方,板应侧立,垫木方距板端50cm。板如有明显变形、无法修补的过大孔洞、严重的断裂、裂缝或破损,不得使用。6.2板缝开裂是目前的质量通病。防止板缝开裂的办法,一是使用的胶粘剂必须对路,二是板缝处理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认真操作。目前使用的胶粘剂,效果较好的有EC-6型水泥砂浆胶粘剂、众霸Ⅱ型胶水泥砂浆胶粘剂。EC-6型胶,是以VAE树脂乳液为主剂,配以多种助剂制成。EC-6型胶∶水=1∶1(重量比),混合成胶液,425号水泥∶细砂=1∶2拌合成干砂浆,再加入胶液拌制成适当稠度的EC-6聚合物水泥砂浆胶粘剂,其粘结强度≥1.1MPa。众霸Ⅱ型胶水泥砂浆胶粘剂,配制用的水泥应用425号硫铝酸盐水泥,配合比(重量比)是,胶∶水泥∶砂=1∶1∶2,拌合成适当的稠度即可。选择胶粘剂十分关键,一定要慎重对待。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增强水泥空心条板质量合格证。7.2胶粘剂质量合格证。7.3隔墙板吊挂力测试记录。7.4隔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斩假石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斩假石施工。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325号白水泥)。应有出厂证明或复试单,当出厂超过三个月按试验结果使用。2.1.2砂子:粗砂或中砂,使用前要过筛。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对含泥量应定期试验。2.1.3石渣:不八厘(粒径在4mm以下),应坚硬、耐光。2.1.4107胶和矿物颜料,颜料应耐碱、耐光等。2.1.5主要机具:磅秤、铁板、孔径5mm筛子、手推车、大桶、小水桶、喷壶、灰槽、水勺、灰勺、平锹、托灰板、木抹子、铁抹子、阴阳角抹子、单刃斧或多刃斧、细砂轮片(修理和磨斧用)、钢丝刷、铁制水平尺、钢卷尺、方尺、靠尺、米厘条、笤帚、大杠、中杠、小杠、小白线、粉线包、线坠、钢筋卡子、锤子、錾子、钉子、胶鞋、工具袋等。2.2作业条件:2.2.1 做斩假石前首先要办好结构验收手续,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应做在前面,水电源齐备。2.2.2做台阶、门窗套时,要把门窗框立好并固定牢固,把框的边缝塞实。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宜粘贴保护膜,并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嵌塞好边缝,预防污染和锈蚀。2.2.3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弹好水平标高线和柱面中心线,并提前支搭好脚手架(应搭双排架,其横竖杆及支杆等应离开墙面和门窗口角150~200mm。架子的步高要符合施工要求)。2.2.4墙面基层清理干净,堵好脚手眼,窗台、窗套等事先砌好。2.2.5石渣用前要过筛,除去粉末、杂质,清洗干净备用。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 抹面层石渣→浇水养护→弹线→剁石 3.2基层处理:首先将凸出墙面的混凝土或砖剔平,对大钢模施工的混凝土墙面应凿毛,并用钢丝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湿润。如果基层混凝土表面很光滑,亦可采取如下的“毛化处理”办法,即先将表面尘土、污垢清扫干净,用10%的火碱水将板面的油污刷掉,随即用净水将碱液冲净、晾干。然后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用水量20%的107胶,喷或用笤帚半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3.3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把设计需要做斩假石的墙面、柱面中心线和四周大角及门窗口角,用线坠吊垂直线,贴灰饼找直。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线或+50cm标高线交圈控制。每层打底时则以此灰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套方、找规矩、贴灰饼,以便控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及台阶等饰面的流水坡度。3.4抹底层砂浆:结构面提前浇水湿润,先刷一道掺用水量10%的107胶的水泥素浆,紧跟着按事先冲好的筋分层分遍抹1﹕3水泥砂浆,第一遍厚度宜为5mm,抹后用笤帚扫毛;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约6~8mm,并与筋抹平,用抹子压实,刮杠找平、搓毛,墙面阴阳角要垂直方正。终凝后浇水养护。台阶底层要根据踏步的宽和高垫好靠尺抹水泥砂浆,抹平压实,每步的宽和高要符合图纸的要求。台阶面向外坡1%。3.5抹面层石渣: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底子灰上弹好分格线,当设计无要求时,也要适当分格。首先将墙、柱、台阶等底子灰浇水湿润,然后用素水泥膏把分格米厘条贴好。待分格条有一定强度后,便可抹面层石渣,先抹一层素水泥浆随即抹面层,面层用1﹕1.25(体积比)水泥石渣浆,厚度为10mm左右。然后用铁抹子横竖反复压几遍直至赶平压实,边角无空隙。随即用软毛刷蘸水把表面水泥浆刷掉,使露出的石渣均匀一致。面层抹完后约隔24h浇水养护。3.6剁石:抹好后,常温(15~30℃)约隔2~3d可开始试剁,在气温较低时(5~15℃)抹好后约隔4~5d可开始试剁,如经试剁石子不胶落便可正式剁。为了保证楞角完整无缺,使斩假石有真石感,可在墙胆、柱子等边楞处,宜横剁出边条或留出15~20mm的边条不剁。为保证剁纹垂直和平行,可在分格内划垂直控制线,或在台阶上划平行垂直线,控制剁纹,保持与边线平行。剁石时用力要一致,垂直于大面,顺着一个方向剁,以保持剁纹均匀。一般剁石的深度以石渣剁掉三分之一比较适宜,使剁成的假石成品美观大方。3.7冬期施工:一般只在初冬期间施工,严冬阶段不能施工。3.7.1冬期施工,砂浆的使用温度不得低于5℃,砂浆硬化前,应采取防冻措施。3.7.2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应待其解冻后再抹灰。3.7.3砂浆抹灰层硬化初期不得受冻。气温低于5℃时,室外抹灰所用的砂浆可掺入能降低结温度的外加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 4.1.1斩假石所用材料的品种、质量、颜色、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的规定。4.1.2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和裂缝等缺陷。4.2基本项目:4.2.1表面:剁纹均匀顺直、深浅一致,颜色一致,无漏剁处。阳角处横剁或留出不剁的边应宽窄一致,楞角无损坏。4.2.2分格缝:宽度和深度均匀一致,条(缝)平整光滑,楞角整齐,横平竖直、通顺。4.2.3滴水线(槽):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滴水槽宽度、深度均不小于10mm,整齐一致。4.3斩假石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8。斩假石的允许偏差表9-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立面垂直4用2m托线板检查2表面平整3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3阴、阳角垂直3用2m托线板检查4阴、阳角方正3用20c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墙裙、勒脚上口平直3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6分格条平直3拉5m小线和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要及时擦净残留在门窗框上的砂浆。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宜粘贴保护膜,预防污染与锈蚀。5.2认真贯彻合理的施工顺序,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应做在前面,防止损坏面层和成品。5.3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爆晒、水冲、撞击和振动。5.4拆除架子时注意不要碰坏墙面和棱角。5.5防止水泥浆及油质液体污染假石,以保持假石清洁和颜色一致。5.6凡有楞角部位应用木板保护。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空鼓裂缝:6.1.1因冬期施工气温低,砂浆受冻,到来年春天化冻后,容易产生面层与度层或基层粘结不好而空鼓,严重时有粉化现象。因此在进行室外斩假石时应保持正温,不宜冬期施工。6.1.2一层地面与台阶基层回填土应分步分层夯打密实,否则容易造成混凝土垫层与基层空鼓和沉陷裂缝。台阶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8cm。6.1.3基层材料下同时应加钢板网。不同做法的基础地面与台阶,应留置沉降缝或分格条;预防产生不均匀的沉降与裂缝。6.1.4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如每层抹灰跟的太紧,又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和基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裂缝。6.1.6基层清理不净又没作认真的处理,往往是造成面层与基层空鼓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按工艺标准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养护工作。6.1.6基层清理不净又没作认真的处理,往往是造成面层与基层空鼓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按工艺标准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养护工作。6.2剁纹不匀:主要是没掌握好开剁时间,剁纹不规矩,操作时用力不一致和斧刃不快等造成。应加强技术培训、辅导和抓样板,以样板指导操作和施工。6.3剁石面有坑:大面积剁前未试剁,面层强度低所致。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水泥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石渣产品合格证。7.2砂子材质证明。7.3胶粘剂和矿物颜料的出厂合格证。 7.4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幼、医疗等使用功能与居住建筑相近的民用建筑。外墙主体结构一般为粘土砖墙或钢筋混凝土墙,内侧纸面石膏聚苯复合板。不适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房间。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纸面石膏聚苯复合条板:2.1.1.1规格尺寸:长2500~3000mm宽900mm、1200mm厚42、52mm(12m厚纸面石膏板十聚苯板)2.1.1.2聚苯板:自熄性,密度20kg/m3,导热系数<0.04W/m·K,氧指数>30%,厚度30、35、40mm。2.1.2粘结材料:Ⅱ型胶粘剂:用于聚苯板与墙面之粘结;Ⅲ型胶粘剂:用于纸面石膏板与墙面之粘结。YJ-Ⅲ型胶粘剂:用于粘贴木踢脚板;SG-792胶粘剂;107胶。2.1.3建筑石膏粉:应符合三级以上标准。2.1.4WKF腻子:用于板缝处理。其性能为: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1.5MPa,细度<1%(0.2mm筛余),初凝时间>0.5h。2.1.550mm宽中碱玻纤带和玻纤网格布:用于板缝处理。布重>80g/m2,8目/in断裂强度25×100mm布条经向>300N纬向>150N2.1.6水泥聚苯防水保温踢脚板(以下简称踢脚板):长600mm、宽100(120)mm+Dmm(D为楼、地面层及垫层厚度,具体尺寸按工程设计)、厚55mm或按工程设计。2.1.7其它材料:水泥、砂、汽油及工业清漆等。2.1.8工具:料盘、开刀、托板、橡皮锤、阳角抿子、2m托线板、裁纸刀、钢锯条、木抹子、刨子、高凳、刷子、笤帚等。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已验收,已做完屋面防水层,墙面弹出+50cm标高线。2.2.2内隔墙及外墙门窗口、窗台板安装完毕,窗台以及墙面、顶板抹灰等湿作业施工完毕。2.2.3外檐抹灰宜在外墙内保温施工前完成,否则应有相应保护保温墙面的措施。2.2.4水暖及装饰工程分别需用的管卡、炉钩和窗帘杆耳子等埋件应留出位置或埋设完毕;电气工程的暗管线、接线盒等必须埋设完毕,并应完成暗管线的穿带线工作。2.2.5复查门窗口的垂直方正及其内侧所留粘贴纸面石膏板的缝隙宽度。2.2.6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5℃。  施工工艺:3.1纸面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做法基本构造见表9-27。基本构造表9-27内保温做法空气层保温层+面层钢筋混凝土墙或普通粘土砖墙(1)厚20mm(2)聚苯板+纸面石膏板3035mm12mm40(3)(4) 3.2工艺流程 结构墙面清理→分档弹线→配板、修补→标出管卡、炉钩等埋件位置→墙面冲筋→稳接线盒,安装管卡、埋件等→粘贴踢脚板→安装复合板板缝及阴阳角处理→板面操油3.3施工要点3.3.1结构墙面清理:凡凸出墙面20mm的砂浆、混凝土块必须剔除,并扫净墙面。3.3.2分档弹线:应按下列原则分档弹出冲筋线:3.3.2.1弹竖筋线:门窗洞口两侧及其刀把板边各弹一竖筋线(刀把长度应不小于200mm),然后依次以板定900mm(1200m)的间距向两侧分档弹竖筋线,被活甩在阴角处。3.3.2.2弹横筋线:沿地面、顶棚、踢脚上口及门洞上口、窗洞口上下,均弹出横筋线。3.3.3墙面冲筋:墙面冲筋的方法如下:3.3.3.1在冲筋位置,用钢丝刷刷出不少于60mm宽的洁净面并浇水润湿,刷一道107胶水泥素浆。3.3.3.2检查墙面的平整、垂直,找规矩贴饼冲筋,并在需设置埋件处做出200mm×200mm的灰饼。3.3.3.3冲筋材料为1∶3水泥砂浆,筋宽60mm,厚度以保证空气层厚度(20mm左右)为准。3.3.4稳接线盒,安管卡、埋件:安装电气接线盒时,接线盒高出冲筋面不得大于复合板的厚度,且要稳牢固。3.3.5粘贴踢脚板。3.3.5.1墙面弹出踢脚板上口线。3.3.5.2在踢脚板内侧,上下口各按200mm~300mm的间距布设Ⅱ型胶粘接点,同时在踢脚板底面及其相邻的已粘贴上墙的踢脚板侧面满刮粘结胶。3.3.5.3按线粘贴踢脚板,粘贴时用橡皮锤敲击使踢脚板贴实,挤实碰头缝,并将挤出的粘结胶随时清理干净。3.3.5.4粘贴时要保证踢脚板上口平,板面垂直。3.3.6复合板安装:3.3.6.1裁出门窗洞口处的刀把及阴角处宽度不足整板宽的板。3.3.6.2将接线盒、管卡、埋件的位置准确地翻样到板面,并开出洞口。3.3.6.3复合板上按250~300mm的间距布设Ⅱ型胶粘接点(在顶棚以下500mm范围内的布点间距适当减小),但板与冲筋粘接面及碰头缝处必须满刮胶粘剂。3.3.6.4抹完胶粘剂,立即将板立起、就位安装。安装时要侧向推挤和上下推挤,并随时用扶线板找垂直,用靠尺找平整,高出部分用橡皮锤敲平,挤出的胶料要及时清理。3.3.7板缝及阴、阳角处理:3.3.7.1纸面石膏板面层接缝处必须坡口与坡口相接。坡口清扫后刷一道50%浓度的107胶水溶液。3.3.7.2在接缝坡口处刮约lmm厚的WKF腻子,然后粘贴玻纤带,压实刮平。3.3.7.3当腻子开始凝固又尚处于潮湿状态时,再刮一道WKF腻子,将玻纤带埋入腻子中,并将板缝填满刮平。3.3.7.4阴、阳角要做成小圆角。阴角粘贴一层、阳角粘贴两层玻纤布条,角两边均拐过100mm,粘贴方法同板缝处理,表面亦用WKF腻子刮平。3.3.8门窗口处理:门窗口侧面和上口,用Ⅲ型胶粘剂贴一层纸面石膏板,石膏板应嵌入门窗口内,并宜小面压大面,应贴方正、垂直。3.3.9板面操油:待板缝腻子全部干燥后,即可磨砂纸操油,油的配制比例为:工业清漆∶汽油=1∶5。3.3.10胶粘剂的配制:将胶液倒入容器内搅动,并按一定比例徐徐掺入石膏粉,拌制成糊状即可。胶粘剂的一次配制量不宜过多,随用随配。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内保温的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空气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1.2面层、保温层、结构墙面之间的粘接必须牢固,无松动现象。检查方法:敲击及观察检查。4.1.3所用原材料及胶粘剂质量必须合格。复合板不能有受潮、发霉、污染、变形、空鼓和脱落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4.2基本项目:板缝玻纤带及阴、阳角玻纤带、玻纤布应贴密实,无皱折、翘边、外露现象。腻子应嵌实、刮平。板缝、板面及阴、阳角不应有裂缝。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复合保温内墙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28的规定。复合保温内墙安装允许偏差表9-2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5用2m托线板检查3阴、阳角垂直4用2m托线板检查4阳角方正4用200mm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接缝高差1.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成品保护:5.1土建、水电各工种应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5.2在保温墙附近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操作,不得用重物碰撞、挤靠墙面。5.3施工用水和设备试水以及在雨季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保温墙面受潮和污染。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复合保温板运输、装卸和存放时应轻抬轻放,堆放时每垛数量不宜超过10块。堆放时地上应垫木方,木方应平、正,木方距板端500mm。应有防雨、防潮措施,防止复合保温板破损和受潮。6.2裂缝是最易发生的质量通病。因此纸面石膏板玻口接缝及阴、阳角处,严格要求采用WKF接缝腻子,玻纤带(布)要粘贴牢固,防止产生裂缝。6.3粘接是本工艺的关键。严格按规定使用各部位所需之胶粘剂,妥善存放胶粘剂和石膏粉,防止变质和受潮。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纸面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质量合格证。7.2胶粘剂质量合格证。7.3外墙内保温墙面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制冷管道保温工艺标准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空调系统中制冷管道的保温工程。2施工设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具有制造厂合格证明或检验报告。2.1.2保温材料有聚氨脂硬质(软质)泡沫塑料管壳、聚苯乙烯硬质(软质)泡沫塑料管壳、岩棉管壳等。以上材质应导热系数小,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来自内侧和外侧的水湿或气体渗透,不含有腐蚀性的物质,不燃或不易燃烧,便于施工。2.1.3保温材料在贮存、运输、现场保管过程中应不受潮湿及机械损伤。2.1.4手电钻、刀锯、布剪子、克丝钳、改锥、腻子刀、油刷子、抹子、小桶、弯钩等。2.2作业条件:2.2.1难燃材料必须对其耐燃性能验证,合格后方能使用。2.2.2管道保温层施工必须在系统压力试验检漏合格,防腐处理结束后进行。2.2.3场地应清洁干净,有良好的照明设施。冬、雨期施工应有防冻防雨雪措施。2.2.4管道支吊架处的木衬垫缺损或漏装的应补齐。仪表接管部件等均已安装完毕。2.2.5应有施工员的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保温前应进行隐检。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隐检→一般按绝热层→防潮层→保护层的顺序施工→检验。3.2绝热层施工方法3.2.1直管段立管应自下而上顺序进行,水平管应从一侧或弯头的直管段处顺序进行。3.2.2硬质绝热层管壳,可采用16号~18号镀锌铁丝双股捆扎,捆扎的间距不应大于400mm,并用粘结材料紧密粘贴在管道上。管壳之间的缝隙不应大于2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环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75mm,管壳从缝应设在管道轴线的左右侧,当绝热层大于80mm时,绝热层应分两层铺设,层间应压缝。3.2.3半硬质及软质绝热制品的绝热层可采用包装钢带,14~16号镀锌钢丝进行捆扎。其捆扎间距,对半硬质绝热制品不应大于300mm;对软质不大于200mm。3.2.4每块绝热制品的捆扎件,不得少于两道。3.2.5不得采用螺旋式缠绕捆扎。3.2.6弯头处应采用定型的弯头管壳或用直管壳加工成虾米腰块,每个弯头应不少于3块,确保管壳与管壁紧密结合,美观平滑。3.2.7设备管道上的阀门、法兰及其他可拆卸部件保温两侧应留出螺栓长度如25mm的空隙。阀门、法兰部位则应单独进行保温(图4-39)。图4-393.2.8遇到三通处应先做主干管,后分支管。凡穿过建筑物保温管道套管与管子四周间隙应用保温材料填塞紧密。3.2.9管道上的温度计插座宜高出所设计的保温层厚度。不保温的管道不要同保温管道敷设在一起,保温管道应与建筑物保持足够的距离。3.3防潮层施工方法:3.3.1垂直管应自下而上,水平管应从低点向高点顺序进行,环向搭缝口应朝向低端。 3.3.2防潮层应紧密粘贴在隔热层上,封闭良好,厚度均匀拉紧,无气泡、折皱、裂缝等缺陷。3.3.3用卷材做防潮层,可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牢固粘贴在隔热层上,开头处应缠2圈后再呈螺旋形缠绕,搭接宽度宜为30~50mm。3.3.4用油毡纸作防潮层,可用包卷的方式包扎,搭接宽度为50~60mm。油毡接口应朝下,并用沥青玛珶脂密封,每300mm扎镀锌铅丝或铁箍一道。3.4保证层施工方法:保温结构的外表必须设置保护层(护壳),一般采用玻璃丝布、塑料布、油毡包缠或采用金属护壳。3.4.1用玻璃丝布、塑料布缠裹,垂直管应自下而上,水平管则应从最低点向最高点顺序进行。开始应缠裹2圈后再呈螺旋状缠裹,搭接宽度应二分之一布宽、起点和终点应用粘接剂粘接或镀锌铁丝捆扎。应缠裹严密,搭接宽度均匀一致,无松脱、翻边、皱折和鼓包,表面应平整。3.4.2玻璃线布刷涂防火涂料或油漆,刷涂前应清除管道上的尘土、油污。油刷上蘸的涂料不宜太多,以防滴落在地上或其他设备上。3.4.3金属保护层的材料,宜采用镀锌薄钢板或薄铝合金板。当采用普通钢板时,其里外表面必须涂敷防锈涂料。立管应自下而上,水平管应从管道低点向高处顺序进行,使横向搭接缝口朝顺坡方向。纵向搭接缝应放在管子两侧,缝口朝下。如采用平搭缝,其搭缝宜30~40mm。搭缝处用自攻螺丝或拉拔铆钉,扎带紧固,螺钉间距应不大于200mm。不得有脱壳或凹凸不平现象。有防潮层的保温不得使用自攻螺丝,以免刺破防潮层。保护层端应封闭。3.5综合性工艺要求:3.5.1管道穿墙、穿楼板套管处的绝热,应用相近效果的软散材料填实。3.5.2绝热层采用绝热涂料时,应分层涂抹,厚度均匀,不得有气泡和漏涂,表面固化层应光滑,牢固无缝隙,并且不得影响阀门正常操作。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保温材料的材质、规格及防火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防火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合格证,做燃烧试验。4.1.2阀门、法兰及其他可拆卸部件的两侧必须留出空隙,再以相同的隔热材料填补整齐。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1.3保温层的端部和收头处必须作封闭处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聚氨酯硬质(软质)泡沫塑料管壳、聚苯乙烯硬质(软质)泡沫塑料管壳应符合以下规定:粘接应牢固、无断裂,管壳之间的拼缝应均匀整齐,平整一致,横向缝应错开。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棉毡管壳应符合以下规定:两个相临管壳的纵缝应错开180°,横向接缝应握紧对严,包扎应牢固、平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3防潮层应符合以下规定:应紧密牢固地粘贴在绝热层上,搭接缝口朝向低端,搭接宽度应符合规定并应均匀整齐,封闭良好,无裂缝,外形美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4玻璃布、塑料布保护层应符合以下规定:松紧适度,搭接宽度均匀,平整美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5薄金属板保护层应符合以下规定:搭接顺水流方向,宽度均匀一致,接口平整,固定牢靠,外形美观。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保温层平整度、绝热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42的规定。 保温层平整度、绝热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4-4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卷材壳及涂抹散材料或软质材料510用1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绝热层厚度+0.10δ-0.05δ用钢针刺入绝热层和尺量检查     注:δ为绝热层厚度。 5成品保护5.1保温材料应放在干燥处妥善保管,露天堆放应有防潮、防雨、雪措施,防止挤压损伤变形(如矿纤材料)。5.2施工时要严格遵循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施工原则,以确保施工完的保温层不被损坏。5.3操作人员在施工中不得脚踏挤压或将工具放在已施工好的绝热层上。5.4拆移脚手架时不得碰坏保温层由于脚手架或其他因素影响当时不能施工的地方应及时补好,不得遗漏。5.5当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时要注意共同保护好成品,已装好门窗的场所下班后应关窗锁门。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表4-4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表4-43序号常产生的质量问题防治措施12345镀锌铁丝结头松脱隔热层严密平整不够管道穿楼板墙处结露玻璃布、塑料布结头松脱防火涂料油漆漏刷严禁螺旋形缠绕加强责任心按工艺操作隔热材料填满填实粘接绑扎应牢固加强检查加强责任心经常检查 7质量记录7.1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单。7.2隐蔽工程检查记录。7.3制冷管道保温质量检验评定表。中型砌块砌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型砌块墙体砌筑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要求:2.1.1砌块:2.1.1.1粉煤灰硅酸盐密实中型砌块:规格:长度(mm):1180、880、580、430高度(mm):380宽度(mm):240、200、190、180、技术性能:强度等级MU10和MU15,见表6-4。粉煤灰砌块的技术性能表6-4项次项目指标MU10MU151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N/mm2)三块试件平均值不小于10,其中一块最小值不小于8三块试件平均值不小于15,其中一块最小值不小于12 2人工碳化后强度(N/mm2)不小于6不小于93干缩值(mm/m)不大于14密度(kg/m3)1500(不大于产品设计密度)5抗冻性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外观无明显疏松、剥落或裂纹 2.1.1.2普通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规格:长度(mm):1770~485、2130~630、1185~285高度(mm):790845785厚度(mm):200180200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的规格、尺寸及孔型、空心率应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建筑热工要求,其构造参数要求见表6-5。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构造参数表6-5项次项目孔型单排孔单排圆孔多排孔1空心率(%)50~6040~5035~452壁厚δ(mm)25~3525~3025~353肋距h(mm)10δ~12δd+(30~40)  技术性能:强度等级MU10、MU15、MU20和MU25;性能见表6-6。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性能表6-6项次项目指标1密度(kg/m3)950~10802隔声量(dB)413热工性能满足设计要求4抗压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2.1.1.3加气混凝土砌块:规格:长度(mm):600高度(mm):200、250、300厚度(mm):100、150、200、250技术性能:密度分为500、600、700kg/m3三个级别,其技术性能见表6-7。加气混凝土砌块性能表6-7项次项目指标500级600级700级1密度(干燥状态)(kg/m3)500±50600±50700±502立方体抗压强度(M/mm2)≥2.7≥4.0≥4.73干燥收缩值(mm/m)温度20±1℃相对湿度41%~45%条件下测定≤0.5≤0.5≤0.5温度50±1℃相对湿度28%~32%条件下测定≤0.8≤0.8≤0.84抗冻性(冻融15次后)重量损失(%)强度损失(%)≤0.5≤20≤0.5≤20≤0.5≤20 2.1.1.4废渣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规格见表6-8。 表6-8项次项目构造尺寸(mm)长度高度厚度1煤干石空心砌块1185~285880~3852002粉煤灰空心砌块1170~170610~380240~2003沸腾炉渣空心砌块1180~280880200 技术性能:废渣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以煤干石、粉煤灰、沸腾炉渣为原料制作的砌块,其性能见表6-9。废渣混凝土空心中型砌块技术性能表6-9项次项目指标煤干石彻块粉煤灰砌块沸腾炉渣砌块1材料强度(N/mm2)15~2715 2块体强度(N/mm2)6.8~10.9MU5MU5.5~7.03密度(干燥状态)(kg/m3)1100~13501100 4人工碳化系数0.72~0.930.65 5收缩值(mm/m)0.32~0.37  6抗冻性(强度损失)(%)8~9  7导热系数(W/m·k)0.94~1.120.66  2.1.1.5其他砌块:抗震异形空心砌块、石膏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合格的砌块产品。2.1.2砌筑用砂浆:主要是水泥、中砂、石灰膏、外加剂等材料配制的砂浆。2.2主要机具:2.2.1机械:塔式起重机、卷扬机及井架、切割机。2.2.2工具:夹具、手锯、灰斗、吊篮、大铲、小撬棍、手推车。2.3作业条件:2.3.1中型砌块砌筑施工前,应结合砌体和砌块的特点、设计图纸要求及现场具体条件,编制施工方案,准备好施工机具,做好施工平面布置,划分施工段,安排好施工流水、工序交叉衔接施工。2.3.2中型砌块砌筑施工前,必须做完基础工程,办完隐检预检手续。2.3.3放好砌体墙身位置线、门窗口等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预检合格。2.3.4按砌筑操作需要,找好标高,立好杆尺杆。2.3.5搭设好操作和卸料架子。2.3.6配制异形尺寸砌块(同材割制);砂浆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准备好试模。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墙体放线→制备砂浆→砌块排列→铺砂浆→砌块就位砌块浇水 →校正→砂筑镶砖→竖缝灌砂浆→勒缝 3.2墙体放线:砌体施工前,应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砌筑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3.3砌块排列:按砌块排列图在墙体线范围内分块定尺、划线,排列砌块的方法和要求如下:3.3.1砌块砌体在砌筑前,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结合砌块的品种、规格、绘制砌体砌块的排列图,经审核无误,按图排列砌块。 3.3.2砌块排列应从地基或基础面、±0.00面排列,排列时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的砌块,砌体中主规格砌块应占总量的75%~80%。3.3.3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的1/2,不得小于砌块高的1/3,也不应小于150mm,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压搭要求,应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具体构造按设计规定。3.3.4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如果不能咬槎时,按设计要求采取其它的构造措施;砌体垂直缝与门窗洞口边线应避开同缝,且不得采用砖镶砌。3.3.5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为15mm,如果加钢筋网片的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为20~25mm,垂直灰缝宽度为20mm。大于30mm的垂直缝,应用C20的细石混凝土灌实。3.3.6砌块排列尽量不镶砖或少镶砖,必须镶砖时,应用整砖平砌,且尽量分散,镶砌砖的强度不应小于砖块强度等级。3.3.7砌块墙体与结构构件位置有矛盾时,应先满足构件布置。3.4制配砂浆:按设计要求的砂浆品种、强度制配砂浆,配合比应由试验室确定,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3.5铺砂浆:将搅拌好的砂浆,通过吊斗、灰车运至砌筑地点,在砌块就位前,用大铲、灰勺进行分块铺灰,较小的砌块量大铺灰长度不得超过1500mm。3.6砌块就位与较正:砌块砌筑前一天应进行浇水湿润,冲去浮尘,清除砌块表面的杂物后方可吊、运就位。砌筑就位应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先外后内;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吊砌一皮、校正一皮,皮皮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砌块安装时,起吊砌块应避免偏心,使砌块底面能水平下落;就位时由人手扶控制,对准位置,缓慢地下落,经小撬棒微撬,用托线板挂直、核正为止。3.7砌筑镶砖:用普通粘土砖镶砌前后一皮砖,必须选用无横裂的整砖,顶砖镶砌,不得使用半砖。3.8竖缝灌砂浆:每砌一皮砌块,就位校正后,用砂浆灌垂直缝,随后进行灰缝的勒缝(原浆勾缝),深度一般为3~5mm。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使用的中型砌块和原材料,其技术性能、强度、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规定试验项目必须符合标准。4.1.2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按规定制作试块,试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设计强度。4.2基本项目:4.2.1砌筑错缝应符合规定,不得出现竖向通缝,压缝尺寸应达到本标准的要求。4.2.2转角处、交接处必须同时砌筑,必须留槎时应留斜槎;灰缝均匀一致。4.2.3砌筑砂浆应密实,砌块应平顺,不得出现破槎、松动。4.2.4拉结钢筋、钢筋网片规格、根数、间距、位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6-10。中型砌块砌体允许偏差表6-10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10经纬仪,水平仪检查,并检查施工记录2基础或楼面标高±15经纬仪,水平仪检查,并检查施工记录3垂直度每楼层5吊线检查全高10m以下10经纬仪或吊线检查10m以上204表面平整102m长直尺和塞尺检查5水平灰缝平直度清水墙710m长拉线和尺量检查 混水墙106水平灰缝厚度+10、-5尺量检查7垂直缝宽度+10、-5尺量检查8门窗洞口宽度(后塞框)+10、-5尺量检查9清水墙面错缝2.0吊线和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先装门窗框时,在砌筑过程应对所立之框进行保护;后装门窗框时,应注意固定框的埋件牢固,不可损坏、不可使其松动。5.2砌体上的设备槽孔以预留为主,因漏埋或未预留时,应采取措施,不因剔凿而损坏砌体的完整性。5.3砌筑施工应及时清除落地砂浆。5.4拆除施工架子时,注意保护墙体及门窗口角。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砌体粘结不牢:原因是砌块浇水、清理不好,砌块砌筑时一次铺砂浆的面积过大,校正不及时;砌块在砌筑使用的前一天,应充分浇水湿润,随吊运随将砌块表面清理干净;砌块就位后应及时校正,紧跟着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灌竖缝。6.2第一皮砌块底铺砂浆厚度不均匀:原因是基底未事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标高,必然造成砌筑时灰缝厚度不一,应注意砌筑基底找平。6.3拉结钢筋或压砌钢筋网片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按设计和规范的规定,设置拉结带和拉结钢筋及压砌钢筋网片。6.4砌体错缝不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未按砌块排列组砌图施工。应注意砌块的规格并正确的组砌。6.5砌体偏差超规定:控制每皮砌块高度不准确。应严格按标帜杆高度控制,掌握铺灰厚度。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砌块、原材料出厂合格证。7.2施工试验报告。7.3施工组砌图资料。7.4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2.2作业条件: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2.2.2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2.2.5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3操作工艺 3.1构造柱钢筋绑扎:3.1.1工艺流程: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3.1.2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3.1.2.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3.1.2.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上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3.1.2.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3.1.2.4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3.1.3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如图4-2;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3.1.4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3.1.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3.1.5.1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3.1.5.2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见图4-3。3.1.5.3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梁端连接绑扎构造,要符合《多层砖混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GJ13-82)第3.2.5条的规定。3.1.5.4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3.2圈梁钢筋的绑扎:3.2.1工艺流程: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3.2.2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3.2.3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3.2.4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3.2.5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3.2.6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3.2.7安装在山墙圈梁上的预应力圆孔板,其外露的预应力筋(即胡子筋)按标准图集京96G44要锚入在圈梁钢筋内。3.2.8圈梁钢筋绑完后,应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3.3板缝钢筋绑扎3.3.1工艺流程支板缝模板→预制板端头预应力锚固筋弯成45°→放通长水平构造筋→与板端锚固筋绑扎 3.3.2 支完缝模板作完预检,将预制圆孔板外露预应力筋(即胡子筋)弯成弧形,两块板的预应力外露筋互相交叉,然后绑通长φ6水平构造筋和竖向拉结筋,见图4-4。3.3.3长向板在中间支座上钢筋连接构造见图4-5。3.3.4墙两边高低不同时的钢筋构造见图4-6。3.3.5预制板纵向缝钢筋绑扎见图4-7。3.3.6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完之后,均要求做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的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4.1.2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格按原规格使用。4.1.3钢筋对焊或电弧焊焊接接头,按规定取试件,其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4.2基本项目:4.2.1钢筋的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4.2.2弯钩朝向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搭接长度均不少于规定值。4.2.3用Ⅰ级钢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2.4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弯折不大于4°,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无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厚度不大于0.05d,宽不小于0.1d,长不小于0.5d。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7。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4-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骨架的宽度、高度±5尺量检查2骨架的长度±10尺量检查3受力钢筋间距±10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排距±54箍筋、构造筋间距±2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5焊接预埋件中心线位移5尺量检查水平高差+3,-06受力钢筋保护层±5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5.1构造柱、圈梁钢筋如采用预制骨架时,应在指定地点垫平码放整齐。5.2往楼层上吊运钢筋存放时,应清理好存放地点,以免变形。5.3不得踩踏已绑好的钢筋,绑圈梁钢筋时不得将梁底砖碰松动。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钢筋变形:钢筋骨架绑扎时应注意绑扣方法,宜采用十字扣或套扣绑扎。6.2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多为放置砖墙拉结筋时碰动所致。应在砌完后合模前修整一次。6.3楼板端头钢筋连接不当:应在楼板吊装前将板端外露预应力筋弯成45°,吊装就位后加通长钢筋绑扎。同时要注意在安装楼板过程中,不得将板端外露预应力筋折断。6.4阳台处钢筋压扁:阳台下的圈梁为“L”形箍筋,吊装阳台时必须注意保护,如碰坏,应将阳台吊起,修整钢筋后,再就位阳台。6.5 构造柱伸出钢筋位移:除将构造柱伸出筋与圈梁钢筋绑牢外,并在伸出筋处绑一道定位箍筋,浇筑完混凝土后,应立即修整。6.6板缝筋处露:纵向板缝筋应绑好砂浆垫块,横向板缝要把钢筋绑在板端头外露预应力筋上。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胞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7.5钢筋分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外板内模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浇筑工艺。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用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1.2砂:用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5%。2.1.3石子:构造柱、圈梁用粒径:0.5~3.2cm卵石或碎石;板缝用粗径0.5~1.2cm细石,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2.1.4水: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2.1.5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入量由试验室确定。2.2作业条件:2.2.1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2.2.2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时,要堵塞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2.2.3钢筋办完隐检手续。2.2.4构造柱、圈梁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2.2.5常温时,混凝土浇筑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3.2混凝土搅拌:3.2.1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3.2.2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磅秤应定期检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3.2.3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3.2.4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3.2.5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入。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3.2.6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3.2.7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3.2.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两次。3.3混凝土运输:3.3.1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3.3.2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大于90min,C30以上时不得大于60min3.4混凝土浇筑、振捣:3.4.1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3.4.2浇筑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时,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用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3.4.3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层一次浇筑。3.4.4混凝土振捣: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φ30mm小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3.4.5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外砖墙、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3.4.6表面抹平: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3.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时每日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3.6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水泥、砂、石、外加剂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4.1.2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符合规范的规定。4.1.3按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评定混凝土强度并符合设计要求。4.2基本项目: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1。表4-3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砖混多层大模1构造柱中心线位置1010用经纬仪或尺量检查2构造柱层间错位883标高(层高)±10±10水准仪或尺量4截面尺寸+8-5+5-2尺量检查5垂直度每层1010用2m托线板检查全高10m以下1515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10m以上20206表面平整度8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5成品保护5.1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面。5.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5.3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及时调整、补好。5.4散落在楼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混凝土材料计量不准: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前要检查,校正好磅秤,车车过秤,加水量必须严格控制。6.2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振捣不实,漏振,钢筋缺少保护层垫块,尤其是板缝内加筋位置,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质量记录7.1材料(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出厂合格证明、试验报告。7.2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7.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7.4隐检、预检记录。7.5冬期施工记录。7.6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7其它技术文件。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的模板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木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2.1.2方木、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号)、隔离剂等。2.1.3打眼电钻、搬手、钳子。2.2作业条件2.2.1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2.2.2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2.2.3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2.2.4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准备工作 支构造柱模板 办预检支圈梁模板支板缝模板 3.2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3.3支模板:3.3.1构造柱模板:3.3.1.1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16。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3.3.1.2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3.3.1.3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3.3.1.4根部应留置清扫口。3.3.2圈梁模板:3.3.2.1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3.3.2.2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3.3.2.3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3.3.2.4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3.3.3板缝模板:3.3.3.1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3.3.3.2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3.3.3.3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4.2基本项目:4.2.1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应小于1.5mm。4.2.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4.2.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1。砖混结构模板允许偏差表4-1项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单层、多层多层大模1轴线位移:柱、梁55尺量检查2标高±5±5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3截面尺寸:柱、梁+4-5±2尺量检查4每层垂直度33用2m托线板检查5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2用直尺和尺量检查6表面平整度52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7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33拉线和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模板时,防止撞动最上一皮砖。5.2支完模板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5.3应保护钢筋不受扰动。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构造柱处外墙砖挤鼓变形,支模板时应在外墙面采取加固措施。6.2圈梁模板外胀:圈梁模板支撑没卡紧,支撑不牢固,模板上口拉杆碰坏或没钉牢固。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修理模板。6.3混凝土流坠:模板板缝过大,没有用纤维板、木板条等贴牢;外墙圈梁没有先支模板后浇筑圈梁混凝土,而是先包砖代替模板再浇筑混凝土,致使水泥浆顺砖缝流坠。6.4板缝模板下沉:悬吊模板时铅丝没有拧紧吊牢,采用钢木支撑时,支撑下面垫木没有楔紧钉牢。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模板分项工程预检记录。7.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锥螺纹钢筋接头工艺标准 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16~40mm的热轧Ⅱ、Ⅲ级同级钢筋的同径或异径钢筋的连接。所连接钢筋直径之差不宜超过9mm。采用锥螺纹钢筋接头应经设计人员同意。32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2.1.2连接套应符合以下要求:2.1.2.1有明显的规格标记(如32或32)。2.1.2.2锥孔用塑料密封盖封住。2.1.2.3同径或异径连接套尺寸在表4-25的规定范围。连接套规格尺寸表表4-25连接套规格标记外径不小于(mm)长度不小于(mm)16、1625-0.565-0.518、1828-0.575-0.520、2030-0.585-0.522、2232-0.595-0.525、2535-0.595-0.528、2839-0.5105-0.532、3244-0.5115-0.536、3648-0.5125-0.540、4052-0.5135-0.5 2.1.2.4锥螺纹塞规拧入连接套后,连接套的大端边缘应在锥螺纹塞规大端的缺口范围内(图4-36)。2.1.2.5有产品合格证。2.1.2.6连接套应分类包装存放,不得混淆和锈蚀。2.1.3主要机具:2.1.3.1钢筋套丝机:型号为SZ-50A,或其它可套制直径16mm及以上的Ⅱ、Ⅲ级钢筋的套丝机。3.1.3.2量规:量规包括牙形规、卡规和锥形螺纹塞规。牙形规是用来检查钢筋连接端的锥螺纹牙形加工质量的量规。卡规是用来检查钢筋连接端的锥螺纹小端直径的量规。锥螺纹塞规是用来检查锥螺纹连接套的加工质量的量规。2.1.3.3力矩板手:力矩扳手必须经计量管理部门批准,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生产厂生产的产品。力矩扳手需定期经计量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扭力仪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准使用。检定期限每半年一次,且新开工工程必须先进行检定方可使用。2.2作业条件:2.2.1操作工人(包括套丝的工人)必须经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2.2.2接头位置应符合规定。2.2.3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钢筋下料→钢筋套丝→接头单体试件试验→钢筋连接→质量检查3.2钢筋下料可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用气割下料。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3.3钢筋套丝:3.3.1套丝机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得用机油润滑或不加润滑液套丝。3.3.2 钢筋套丝质量必须用牙形规与卡规检查,钢筋的牙形必须与牙形规相吻合,其小端直径必须在卡规上标出的允许误差之内,锥螺纹丝扣完整牙数不得小于表4-26的规定值。锥螺纹丝扣完整牙数表4-26钢筋直径(mm)完整牙数不小于(个)16~18520~22725~288321036114012 3.3.3在操作工人自检的基础上,质检员必须每批抽检3%,且不少于3个,并填写检验记录(见附表1)。3.3.4检查合格的钢筋锥螺纹,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按规定的力矩值,用扭力扳手拧紧连接套。3.4接头单体试件试验:3.4.1试件数量:每种规格接头,每300个为一批,不足3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做3根试件。3.4.2试件制作:施工作业之前,从施工现场截取工程用的钢筋长300mm若干根,接头单体试件长度不小于600mm。将其一头套成锥螺纹,用牙形规和卡规检查锥螺纹丝头的加工质量(图4-37)。当其牙形与牙形规吻合,小端直径在卡规上标出的允许误差之内,则判定锥螺纹丝头为合格品,然后再用锥螺纹塞规。检查同规格连接套的加工质量。当连接套的大端边缘在锥螺纹塞规大端缺口范围内时,连接套为合格品。3.4.3接头的拧紧力矩值应符合表4-27的规定值。接头的拧紧力矩值表4-27钢筋直径(mm)1618202225~283236~40拧紧力矩(N.m)118145177216275314343 3.4.4试件的拉伸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3.4.4.1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3.4.4.2抗拉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5(异径钢筋接头以小径钢筋强度为准)。如有1根试件达不到上述要求值,应再取双倍试件试验。当全部试件合格后,方可进行连接施工。如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则判定该批连接件不合格,不准使用。3.4.4.3填写接头拉伸试验报告(见附表2)。3.5钢筋连接:3.5.1连接套规格与钢筋规格必须一致。3.5.2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锥螺纹及连接套锥螺纹是否完好无损。钢筋锥螺纹丝头上如发现杂物或锈蚀,可用钢丝刷清除。3.5.3将带有连接套的钢筋拧到待接钢筋上,然后按表4-27规定的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当听到力矩扳手发出“卡塔”响声时,即达到接头的拧紧值。钢筋连接的操作见图4-38(a)、(b)、(c)所示。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先将钢筋托平对正用手拧进,再按图示操作。3.5.4连接完的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作上标记,防止漏拧。3.6质量检查:在钢筋连接生产中,操作工人应认真逐个检查接头的外观质量,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如发现外露丝扣超过1个完整扣,应重拧或查找原因及时消除。不能消除时,应报告有关技术人员作出处理。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要抽查接头的外观质量,并用力矩扳手抽检接头的拧紧力矩,并填写抽检记录(见附表3)。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处理。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4.1.2连接套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要求。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4.1.3接头的强度必须合格。每种规格接头,每300个为一批,不足3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做3根试件作拉力试验。检查方法:检查接头拉伸试验报告。4.1.4接头拧紧力矩值的抽检必须合格。梁、柱构件:每个构件抽验1个接头。板、墙、基础底板:一个楼层每1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1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抽验3个接头。抽查接头的拧紧力矩值必须全部合格。如有1个构件中的1个接头达不到规定的拧紧力矩值,则该构件的接头必须全部逐个拧到规定的力矩值。检验方法:检查锥螺纹钢筋接头施工抽检记录。4.1.5钢筋的规格、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2基本项目:锥螺纹接头的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否则应重新拧紧接头或进行加固处理。检查方法:观察检查。5成品保护注意对连接套和已套丝钢筋丝扣的保护,不得损坏丝扣,丝扣上不得粘有水泥浆等污物。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必须分开施工用和检验用的力矩扳手,不能混用,以保证力矩检验值准确。6.2钢筋在套丝前,必须对钢筋规格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钢筋端头弯曲,必须先进行调直处理。钢筋边肋尺寸如超差,要先将端头边肋砸扁方可使用。6.3钢筋套丝,操作前应先调整好定位尺的位置,并按照钢筋规格配以相对应的加工导向套。对于大直径钢筋要分次车削到规定的尺寸,以保证丝扣精度,避免损坏梳刀。6.4对个别经检验不合格的接头,可采用电弧焊贴角焊缝方法补强,但其焊缝高度和厚度应由施工、设计、监理人员共同确定,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的人员才能施焊。6.5锥螺纹接头施工应由具有资质证明的专门施工队伍承包施工。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7.2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7.3连接套合格证。7.4接头强度检验报告。7.5接头拧紧力矩值的抽检记录。锥螺纹钢筋接头拉伸试验报告工程名称:结构层数:构件种类:附表1试件编号钢筋规格(mm)横断面积(mm2)屈服拉力(kN)极限拉力(kN)屈服强度(kN/mm2)强度极限(kN/mm2)屈服强度实侧值强度极限实测值屈服强度标准值(倍)屈服强度标准值(倍)                                                                试验结论1.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2.钢筋接头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5倍。试验单位:试验负责人:试验员:试验日期:  钢筋锥螺纹加工检验记录附表2工程名称 结构层数 加工数量 抽检数量 构件种类 序号钢筋规格螺纹牙形小端直径完整丝扣数检验结论                                     备   注: 1.按加工每批钢筋锥螺纹数的3%抽检;2.螺纹牙形与牙形规牙形吻合为合格打“√”,否则打“×”;3.锥螺纹小端直径在卡规允差范围内合格打“√”,否则打“×”;4.各种规格钢筋锥螺纹最少完整丝扣数,合格的在下表里打“√”;Ø16~ø18Ø20~ø22Ø25~ø28Ø32Ø36Ø405扣7扣8扣10扣11扣12扣 5.锥螺纹丝头有一项不合格即为不合格品,则该批丝头要逐个复检。       检验单位:检验员签字:检验日期:技术负责人: 锥螺纹钢筋接头施工抽检记录附表3工程名称 检查日期 结构层次 构件种类 接头位置 钢筋规格接头编号规定力矩值(kg-m)检验力矩值(kg-m)检验结论施工力矩值(kg-m)                                                              检验结论:合格√,不合格×。检验人员:抽检单位:技术负责人: 紫铜、黄铜管道安装工艺标准(108—1998) 21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作压力为4MPa以下、温度为250~—196℃的紫铜管道和工作压力为22MPa以下、温度为120~—158℃的黄铜管道的安装工程。32        2        施工准备2.1常用材料:2.1.1管材:常用的有紫铜管(工业纯铜)及黄铜管(铜锌合金)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分为控制管、轧制管和挤制管,一般中、低压管道采用拉制管。紫铜管常用材料的牌号为:T2、T3、T4、TUP(脱氧铜);分为软质和硬质两种。黄铜管常用的材料牌号为:H62、H68、H85、HP659-1,分为软质、半硬质和硬质三种。2.1.2铜合金。为了改善黄铜的性能,在合金中添加锡、锰、铅、锌、磷等元素就成为特殊黄铜。添加元素的作用简述如下:2.1.2.1加锡能提高黄铜的强度,并能显著提高其对海水的耐蚀性能,故锡黄铜又称“海军黄铜”;2.1.2.2加锰能显著提高合金工艺性能、强度和耐腐蚀性;2.1.2.3加铅改善了切削加工性能和耐腐蚀能,但塑性稍有降低;2.1.2.4加锌能够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和流动性能;2.1.2.5加磷能提高合金的韧性、硬度、耐磨性和流动性。2.1.3铜管的应用。紫铜管与黄铜管大多数用的制造换热设备上;也常用在深冷装置和化工管道上,仪表的测压管线或传送有压液体管线方面也常采用。当温度大于250℃时,不宜在压力下使用。挤制铝青铜管用QAI10-3-1,5及QAI10-4-4牌号的青铜制成,用于机械和航空工业,制造耐磨、耐腐蚀和高强度的管件。锡青铜管系由QSn4-0.3等牌号锡青铜制成,适用于制造压力表的弹簧管及耐磨管件。2.1.4铜管的质量:供安装用的铜管及铜合金管,表面与内壁均应光洁,无疵孔、裂缝、结疤、尾裂或气孔。黄铜管不得有绿锈和严重脱锌。铜及铜合金狞道的外表面缺陷允许度规定如下:纵向划痕深度如表1-57所示;偏横向的凹入深度或凸出高度不大于0.35mm;瘢疤碰伤、起泡及凹坑,其深度不超过0.03mm,其面积不超过管子表面积的30%。用作导管时其面积则不超过管子表面积的0.5%。铜及铜合金管纵向划痕深度规定表1-57壁厚(mm)纵向划痕深度不大于(mm)壁厚(mm)纵向划痕深度不大于(mm)≤20.04>20.05注:用于作导管的铜及铜合金管道,不论壁厚大小,纵向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03mm。铜管的椭圆度和壁厚的不均匀度,不应超过外圆和壁厚的允许偏差。铜管的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标准:1.《控制铜管》(GB1527—79);2.《挤制铜管》(GB1528—79);3.《拉制铜管》(GB1529—79);4.《挤制铜管》(GB1530—79)。2.1.5铜及铜合金管件。铜及铜合金管件尚无国家通用的标准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等均用管材加工制作。2.1.6常用铜及铜合金焊条。常用铜及铜合金焊条的牌号及用途表1-58。铜及铜合 金焊条的药皮均为低氢型;焊接电源均为直流。铜及铜合金焊条的牌号及用途表1-58焊条牌号相当国际型号焊芯材质焊缝金属主要用途主要成分(%)抗拉强度(%)延伸率(%)T107TCu纯铜铜>99≥1770冷变角≥120°焊接铜零件,也可用于堆焊耐海水腐蚀的碳钢零件T227TcuSnB锡磷青铜锡≈8,磷≤0.3铜余量≥2750≥20焊接锡磷青铜、铜、黄铜、铸铁及钢零件;广泛应用于堆焊锡磷铜轴衬、船舶推进器片等T237TcuAl铝猛青铜铝≈3,锰≤2,铜余量≥3920≥15焊接铝青铜及其它铜合金,铜合金与钢的焊接,补焊铸铁件等 2.1.7铜及铜合金焊丝。用于氧-乙炔焊、氩弧焊、碳弧焊铜及铜合金,其中黄铜焊丝也广泛用于钎焊碳钢、铸铁及硬质合金刀具等。施焊时,应配用铜气焊溶剂。HSXXX 表示同一类型的不同代号表示铜及铜合金表示焊丝 铜及铜合金焊丝主要成份、性能及用途见表1-59。铜及铜合金焊丝主要成份、性能及用途表1-59焊丝牌号相当部标型号焊丝名称焊丝主要成份(%)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焊丝熔点(℃)母材(MPa)HS201Scu-2特制紫铜焊丝锡1.1,硅0.4锰0.4,铜余量紫铜≥19601050HS202Scu-1低磷铜焊丝磷03,铜余量紫铜1470~17701060HS221ScuZn-3锡黄铜焊丝铜60,锡1硅0.3,锌余量H62≥3330890HS222ScuZn-4铁黄铜焊丝铜58,锡0.9,硅0.1,铁0.8,锌余量H62≥3330860HS224ScuZn-5硅黄铜焊丝铜62,硅0.5,锌余量H62≥3330905 焊丝牌号性能及用途HS201焊接工艺性能优良,焊缝成型良好,机械性能较高,抗裂性能好,适用于亚弧焊、氧-乙炔气焊紫铜(纯铜)HS202流动性较一般紫铜好,适用于氧乙炔气焊、亚弧焊紫铜HS221流动性能和机械性能均较好,适用于氧-乙炔气焊黄铜和钎焊铜、铜镍合金、灰铸铁和钢,也用于镶嵌硬质合金刀具HS222焊时烟雾较小,其它性能、用途与“HS221”同HS224能有效地消除气孔,机械性能良好,用途与“HS221”同 注:焊丝尺寸(mm):圈状一直径1.2;条状一直径3、4、5、6;长度1000。2.1.8      2.1.8      气焊用溶剂:2.1.8.1熔剂的作用:a和金属中的氧、硫化合,使金属还原;b补充有利元素,起到合金作用;c形成熔渣后覆盖在金属熔池表面上,防止金属继续氧化;d起保护作用,使焊缝缓慢冷却,改善接头结晶组织。2.1.8.2铜及铜合金的适用熔剂:aCJ301铜气焊熔剂。性能:熔点约650℃,呈酸性反应,能有效地熔融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焊接时生成液态熔渣覆盖于焊缝表面,防止金属氧化。用途:气焊铜及铜合金件的助熔剂。b熔剂成份见表1-60。c自制氧焊熔剂见表1-61。2.1.9阀门:铜合金闸阀、截止阀及止回阀的结构长度见GB12221—86。铜及铜合金管道所用的阀门、法兰及垫片,应根据所输送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来选用。常用铜焊及铜合金焊熔剂表表1-60硼酸H3BO3硼砂Na2B4O7磷酸氢钠Na2HPO4碳酸钾K2CO3氯化钠NaCl100—————100———5050———2575———355015———56—2222 自制氧焊熔剂成份表表1-61熔剂代号熔剂成份(%)应用范围102硼酸50,硼砂50气焊铜及铜合金1-4硼砂35,无水氟化42±2用银钎料焊铜合金管CBK硼酸75,硼砂25焊接或钎焊铜及铜合金管CBK-3硼酸50,无水氟化钾50用银钎焊青铜及铍青铜205氧化钠20,氯化钠12~16,氯化钡20,氯化钾余量焊接锡青铜 2.2常用机具:2.2.1机具:砂轮锯、手电钻、台钻、冲击电钻、直流电焊机、氩弧焊机等。2.2.2工具:活扳手、扳手、手锤、錾子、划针、台虎钳、手锯、弯管机、扳边器、手动试压泵、橡皮锤、调直器、锉刀、氧气瓶、乙炔气瓶、氧气表、压力表、乙炔表、气焊枪、割枪、电焊把线、电焊钳子、克丝钳子、改锥、榔头。2.2.3量具:钢卷尺、钢板尺、水平尺、法兰角尺、焊接检验尺、量角规、油标卡尺、线坠、水准仪、经纬仪。2.3作业条件:2.3.1与管道有关的土建工程施工完毕,并且已经验收合格,且能保证铜管安装连续进行。2.3.2与管道连接的设备已找平、找正并固定,二次灌浆已完成。2.3.3所需图纸、资料和技术文件等已成为齐备,并且已经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2.3.4施工方案已经编制完成,施工人员已性签发了“工程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必要的技术培训已完成。 2.3.5管子、阀门、管道附件已按设计要求核对无误,具有合格证及有关资料。清洗及需要脱脂的工作已完成。2.3.6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中提出的机具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2.3.7采用胀口或翻边连接的管子,施工前应每批抽1%且不小于两根进行胀口或翻边试验。如有裂纹需要退火处理,重做试验。如仍有裂纹,则有该批管子需逐根退火、试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2.3.8材料、劳动力、机具基本齐全;施工现场符合要求;施工用水、电、道路等可以满足需要,并能保证按计划进行连续施工。3操作工艺3.23.1       3.1       工艺流程:铜管调直→切割→弯管→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钨极氩弧焊→预热和热处理→支架及管道穿墙安装→补偿器安装→阀门安装→高压管道安装→脱脂→试压→管道油清洗3.2铜管调直:3.2.1铜及铜合金管道的调直应先将管内充沙,然后用调直器进行调直;也可将充砂铜管放在平板或工作台上,并在其上铺放木垫板,再用橡皮锤、木棰或方木沿管身轻轻敲击,逐段调直。3.2.2调直过程中注意用力不能过大,不得使管子表面产生锤痕、凹坑、划痕或粗糙的痕迹。设计后勤工作应将管内的残砂等清理干净3.3切割:3.3.1铜及铜合金管的切割可采用钢锯、砂轮锯,但不得采用氧-乙炔焰切割。3.3.2铜及铜合金管坡口加工采用锉刀或坡口机,但不得采用氧-乙炔焰来切割加工。夹持铜管的台上台下虎钳口两侧应垫以木板衬垫,以防夹伤管子3.4弯管:铜及铜合金管煨弯时尽量不用热煨,因热煨后管内填充物(如河沙、松香等)不易清除。一般管径在100mm以下者采用冷弯,弯管机及操作方法与不锈钢的冷弯基相同。管径在100mm以上者采用压制弯头或焊接弯头。铜弯管的直边长度不应小于管径,且不少于30mm。弯管的加工还应根据材质、管径和设计要求等条件来决定。3.4.1热煨弯:3.4.1.1先将管内充入无杂质的干细沙,并木锤敲实,然后用木塞堵住两端管口,再在管壁上画出加热长度的记号,应使弯管的直边长度不小于其管径,且不小于30mm;3.4.1.2用木碳对管身的加热段进行加热;如采用集炭加热,应在关闭炭炉吹风机的条件下进行,并不断转动管子,使加热均匀;3.4.1.3当加热至400~500℃时,迅速取出管子放在胎具上弯制,在弯制过程中不得在管身上浇水冷却。3.4.1.4热煨弯后,管内不易清除的河沙可用浓度15%~20%的氢氟酸在管内存留3小时使其溶蚀,再用10%~15%的碱中和,以干净的热水落石出冲洗,再在120%~150%温度下经3~4小时烘干。3.4.2      3.4.2      冷煨弯:冷煨弯一般用于紫铜管。操作工序的前两道同本条一中的1和2。随后,当加热至540℃时,立即取出管子,并对其加热部分浇水,待其冷却后,再放到胎具上弯制。3.5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螺纹必须有与焊接钢管的标准螺纹相当的外径,才能得到完整的标准螺纹。但用于高压铜管的螺纹,必须在车床上加工,按高压管道要求施工。连接时,其螺纹部分须涂以石、甘油作密封填料。3.6法兰连接:3.6.1铜及铜合金管道上采用的法兰根据承受的压力不同,可选用不同形式的法兰连接。法兰连接的形式一般有翻边活套法兰、平焊法兰和对焊法兰等,具体选用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管道压力在2.5MPa以内采用光滑面铸铜法兰连接;当压力在6.4MPa以内时采用凹凸面铸钢法兰连接。法兰及螺栓材料牌号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选用。公称压力在0.25MPa 及6MPa的管道连接,采用铜套翻边活套法兰或铜管翻边活套法兰。3.6.2与铜管及铜合金管道连接的铜法兰宜采用焊接,焊接方法和质量要求应与钢管道的焊接一致。3.6.3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铜及铜合金管道法兰连接中的垫片一般可采用橡胶石棉垫或铜垫片。3.6.4法兰外缘的圆柱面上应打出材料牌号、公称压力和公称通径的印记。例如法兰材料牌号为H62、PN=2.5MPa、DN=100mm,则印记标记为:H6225-100。3.6.5活套法兰:3.6.5.1管道采用活套法兰连接时,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管子翻边(图1-58),另一种是管道焊接焊环。焊环的材质与管材相同。翻边活套法兰及焊环尺寸规格详见化工部及原一机部法兰标准。图1-58筒管翻边图1-59翻边模具(a)内模;(b)外模3.6.5.2铜及铜合金管翻边模具有内模及外模。内模是一圆锥形的钢模,其外径应与翻边管子内径相等或略小。外模是两片长颈半法兰如图1-59。为了消除翻边部分材料的内应力,在管子翻边前,先量出管端翻边宽度见表1-62,然后划好线。将这段长度用气焊嘴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一般为450℃左右。然后自然冷却或浇水急冷。待管端冷却后,将内外模套上并固定在工作台上,用手锤敲击翻边或使用压力机。全部翻转后再敲平锉光,即完成翻边操作。铜管翻边宽度(mm)表1-62公移直径DN1520253240506580100125150200250翻边宽度111316182024 3.6.5.3钢管翻边连接应保持两管同轴,其偏差为:公称直径≤50mm,≯1mm;公称直径>50mm,≯2mm。3.6.6铜法兰之间的密封垫片一般采用石棉橡胶板或铜垫片,但也可以根据输送介质温度和压力选择其它材质的垫片。3.7焊接:铜在焊接过程中,有易氧化、易变形、易蒸发(如锌等)、易生成气孔等不良现象,给焊接带来困难。因此焊接铜管时,必须合理选择焊接工艺,正确使用焊具和焊件,严格遵守焊接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才能获得优质的焊缝。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紫铜管道的焊接宜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铜合金管道宜采用氧-乙炔焊接。3.7.1为防止熔液流淌进入管内,焊接时宜采用以下几种形式:3.7.1.1管径在22mm以下者,采用手动胀口机将管口扩张成承插口插入焊接,或采用套管焊接(套管长度L=2~2.5D,D为管径)。但承口的扩张长度不应小于管径,并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如图1-60。图1-60铜及铜合金管道的承插焊接及套管焊接3.7.1.2同口径铜管对口焊接,可采用加衬焊环的方法焊接。 3.7.2坡口型式: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对接焊应符合表1-63的规定。铜及铜合金管、管件坡口型式、尺寸及组对间隙(mm)表1-63焊接工艺序号坡口名称坡口形式尺寸备注壁厚s间隙c钝边p坡口角度d紫铜钨极氩弧焊1I型<20—— 2V型3~40—65°±5° 3V型5~801~265°±5° 黄铜氧|乙炔焊1I型≤3 ——单面焊3~63~5——双面焊不能两侧同时焊2V型8~123~6065°±5° 3V型>63~6~365°±5°  3.7.3组对:应达到内壁脊平,内壁错边量不得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大于1mm。不同壁厚的管子、管件组对可按碳钢管的相敬如宾应规定加工管子坡口。3.7.4坡口清理:坡口面及其边缘内外侧不小于20mm范围内的表面,应在焊前采用有机动车溶剂除去油污,采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清洗去除氧化膜,使其露出金属光泽。焊丝使用前也应用同样方法自理。铜及铜合金酸洗操作条件见表1-64。铜及铜合金酸洗操作条件表1-64配方溶剂组成温度(℃)时间(min)Ⅰ硫酸10%水90%15~303~5Ⅱ磷酸4%硅配钠0.5%水99.5%15~3010~15注:表内配方Ⅰ不适用于处理青铜及铝青铜。经表1-69中所列配方处理的铜及铜合金材料,必须用清水冲洗,再用热水冲洗,并最好经钝化处理。钝化液的组成及操作条件见表1-65。钝化液的组成及操作条件表1-65钝化液组成操作温度(℃)时间(min)硫酸30mL铬酸钠90g15~302~3 氯化钠1g水1L注:经钝化处理的工件,应先用冷水冲洗,后用热水冲洗并烘干。3.7.5焊接:3.7.5.1气焊:焊丝的直径约等于管壁厚度,可采用一般紫铜丝或“HS201”(特制紫铜焊丝)、“SH202”(低磷铜焊丝);气焊熔剂可采用“CJ301”。焊前,把管端和焊丝清理干净,并用砂纸仔细打磨,使管端不太毛,也不太光。3.7.5.2手工电弧焊:a铜的导电性强,施焊前要预热(用氧-乙炔预热至200℃以上),并用较大电流焊接。b铜的线膨胀系数大(比低碳钢约大50%以上),导热快(比低碳钢约大8倍),热影响区大,凝固时产生的收缩应力较大,因此装配间隙要大些。c根据管材成分和壁厚等因素,要正确选用焊条种类、直径和焊接电流强度。参见表1-68和表1-66。焊接电流参考表表1-66对焊接头焊接搭接接头焊接管壁厚度(mm)焊条直径(mm)电流强度(A)管壁厚度(mm)焊条直径(mm)电流强度(A)2.534563.23.2~444~55~6130~140140~200180~220200~250220~2802.534563.23.23.244110~130110~140120~250160~180180~200 d焊接黄铜时,为了减少在高温下的蒸发和氧化,焊接电流强度应比紫铜小。由于锌蒸发时易使人中毒,应选用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施焊。e铜在焊接时应采用直流电源反极性接法(工件接负极)。f焊接后趁焊件在热态下,用小平锤敲打焊缝,以消除热应力,使金属组织致密,改善机械性能。3.7.5.3钎焊:钎焊强度小。一般焊口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为管壁厚度的6~8倍。管子的公称直径(D)小于25mm时,搭接长度为(1.2~1.5)D(mm)。钎焊后的管件,必须在8小时内进行清洗,除去残留的熔剂和熔渣。常用煮沸的含10%~15%的明矾水溶液涂刷接头处,然后用水冲洗擦干。3.7.5.4钨极氩弧焊(详见3.8)。3.8钨极氩弧焊:用钨极代替碳弧焊的碳极,并用氩气(惰性气体)保护熔池,以获得高质量的焊接接头。3.8.1使用焊丝:紫铜氩弧焊时,使用含脱氧无素的焊丝,如HS201、HS202;如使用不含脱氧元素的焊丝,如T2牌号,需要与铜焊熔剂CJ301同时使用。3.8.2点焊定位:点固焊的焊缝长度要细而长(20~30mm),如发现裂纹应铲掉重焊。3.8.3紫铜钨极氩弧焊采用直流正接极性左焊法。3.8.4操作时,电弧长度保持在3~5mm、8~14mm。对保证焊缝熔合质量,常采用预热、大电流和高速度进行焊接。壁厚小于3mm,预热温度为150~300℃;壁厚大于3mm,预热温度为350~500℃;宽度以焊口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小于100mm。预热温度不宜太高,否则热影响区扩大,劳动条件也差。3.8.5紫铜钨极氩弧焊参数如表1-67。3.8.6焊接时应注意防止“夹钨”现象和邕端裂纹。可采用引出板或始端焊一段后,稍停,凉一凉再焊。3.9       3.9       预热和热处理。除以上各条中提及的要求外:紫铜钨极手工氩弧焊参数表1-67板厚钨极直径焊丝直径焊接电流(A)氩气流量 (mm)(mm)(mm)L/min喷嘴口径(mm)<1.52.0~3.04.5~5.06.0~10>102.52.5~3.0455~6233~44~55~6140~180160~280250~350300~400350~5006~86~108~1010~1412~1688~1010~1210~1212~14 3.9.1黄铜焊接时,其预热温度为:壁厚为5~15mm时,为400~500℃;壁厚大于15mm时,为550℃。3.9.2黄铜氧-乙炔焊,预热宽度以焊口中心为基准,每侧为150mm。3.9.3黄铜焊接后,焊缝应进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温度:消除应力处理为400~450℃;软化退火处理为550~600℃。管道焊接热处理,一般应在焊接后及时进行。3.10支架及管道穿墙:支架安装应平整牢固,间距和规格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管道穿过墙壁及楼板时应加钢套管,套管内填塞麻丝。3.11补偿器安装:安装铜波形补偿器时,其直管长度不得小于100mm,其它技术要求按有关章节要求进行。3.12阀门安装:3.12.1安装前,应仔细检查核对型号与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阀杆和阀盘是否灵活,有无卡阻和歪斜现象阀盘必须关闭严密。3.12.2安装前,必须先对阀门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安装。阀门试验规定如下:3.12.2.1低压阀门应从每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时到货)中抽查10%,至少一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若有不合格,再抽查20%,如仍有不合格则需逐个检查。3.12.2.2高、中压阀门和输送有毒(有毒、剧毒物质的规定见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及甲、乙类火灾物质(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阀门均应逐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3.12.2.3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应用洁净水进行,当工作介质为轻质石油产品或温度大于120℃的石油蒸馏产品的阀门,应用煤油进行试验。3.12.2.4阀门的强硬态度度试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a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32MPa的阀门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b公称压力大于或等于32MPa的阀门其试验压力按表1-68;大于32MPa的阀门强度试验压力表1-68公称压力(MPa)40506480100试验压力(MPa)567090110130 c试验时间少于5分钟,壳体、填料无渗漏为合格。3.12.2.5除蝶阀、止回阀、底阀、节流阀外的阀门,严密性试验一般应以公称压力进行,在不能够确定公称压力时,也可用1.25倍的工作压力进行试验,以阀瓣密封面不漏为合格。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的给水用的铸铁、铸铜闸阀允许有不超过表1-69的渗漏量。闸阀密封面允许渗漏量表1-69公称直径(mm)渗漏量(cm3/min)  公称直径(mm)渗漏量(cm3/min) 公称直径(mm)渗漏量(cm3/min)≤4050~80100~1502002500.050.100.200.300.50 3504005006007002.003.005.0010.0015.00 900100012001400≥160025305075100 3001.5080020.00  3.12.2.6公称压力小于1MPa,且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600mm的闸阀可不单位进行水压强硬态度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在系统试压时按管道系统的试验压力进行,严密性试验可用色印方法对闸板密封面进行检查,按合面应连续。3.12.2.7对焊阀门的严密性试验单独进行,强度试验一般可在系统试验时进行。3.12.2.8严密性试验不合格的阀门,须解体检查并重作试验。3.12.2.9合金钢阀门应逐个对壳体进行光谱分析,复查材质。合金钢及高压阀门每批取10%,且不少于一个,解体检查阀门内部零件,如不合格则需要逐个检查。3.12.2.10      3.12.2.10      解体检查的阀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合金钢阀门的内部零件进行光谱分析,材质正确;b阀座与阀体结合牢固;c阀芯与阀座的结合良好,并无缺陷;d阀杆与阀芯的连接灵活、可靠;e阀杆无弯曲、锈蚀,阀杆与填料压盖配合适度,螺纹无缺陷;3.12.2.12试验合格的阀门,应及时排尽内部积水,密封面应涂防锈油(需脱脂的阀门除外),关闭阀门,封闭出入口。高压阀门应填写“高压阀门试验记录”(表1-70)3.12.2.13水平管道上的阀门,阀杆宜垂直或向左右偏45°,也可水平安装,但不宜向下;垂直管道上阀门阀杆,必须顺着操作巡回线方向安装。3.12.4阀门安装时应保持关闭状态,并注意阀门的特性及介质流向。3.12.5阀门与管道连接时,不得强行拧紧法兰上的连接螺栓;对螺纹连接的阀门,其螺纹应完整无缺,拧紧时宜用扳手卡住阀门一端的六角体。高压阀门试验记录表1-70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制造厂证明书号:年月日阀门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公称压力(MPa)试验压力备注强度严密性                                                                                部门负责人:质量检查员:试验人员:3.12.6安装螺纹阀门时,一般应在阀门的出口处加设一个活接头。3.12.7对具有操作机构和传动装置的阀门,应在阀门安装好后,再安装操作机构和传动装置,且在安装前先对它们进行清洗,安装完后还应将它们调整灵活,指示准确。3.12.8截止阀的阀体内腔左右两侧不对称,安装时必须注意流体的流动方向。应使管道中流体由下向上流经阀盘,因为这样流动的流体阻力小,开启省力,关闭后填料不与介质接触,易于检修。3.12.9闸阀不宜倒装。倒装时,使介质长期存于阀体提升空间,检修也不方便。闸门吊装时,绳索应栓在法兰上,切忽栓在手轮或阀件上,以防折断阀杆。明杆阀门不能装在地下,以防阀杆锈蚀。3.12.10止回阀有严格的方向性,安装时除注意阀体所标介质流动方向外,还须注意下列各点:3.12.10.1安装升降式止回阀时应水平安装,以保证阀盘升降灵活与工作可靠。 3.12.10.2摇板式止回阀安装时,应注意介质的流动方向,只要保证摇板的旋转枢轴呈水平,可半在水平或垂直的管道上。3.12.11安装安全阀必须遵守下列规定:3.12.11.1杆式安全阀要有防止重锤自行移动的装置和限制杠杆越出的手架;3.12.11.2弹簧式安全阀要有提升手把和防止随便拧动调整螺丝的装置;3.12.11.3静重式安全阀要有防止重片飞脱的装置;3.12.11.4冲量式安全阀的冲量接入导管上的阀门,要保持全开并加铅封;3.12.11.5检查其垂直度,当发现倾斜时,应于校正;3.12.11.6调校条件不同的安全阀,在管道投入试运行时,应及时进行调校;3.12.11.7安全阀的最终调整宜在系统上进行,开启压力和回座压力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3.12.11.8安全阀调整后,在工作压力下不得有泄漏;3.12.11.9安全阀最终调整合格后,重作铅封,并填写“安全阀调整试验记录”。3.13高压管道安装:3.13.1管材应作标出记。成捆供货的高压管子被拆散后,应及时在每根管子涂以识别其材质的油漆标记或打上钢印。在安装过程中,当高压管子上的油漆标记、钢印被磨去或切掉时,应立即重新涂上标记或打上钢印。高压管道所用的管件、紧固件、阀门及其附件等必须按其材质、温度等级、产品编号等严格分类堆放,并分别挂牌标明严禁用错。3.13.2连接形式。高压管用的连接形式有焊接、法兰连接和螺纹连接等,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连接形式进行连接,不得随意更改。3.13.3管材用前检查:3.13.3.1高压管道安装前应将内部清理干净,用白布检查,达到无铁锈、赃物、水份等才能使用。3.13.3.2螺纹部分应清洗干净,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缺陷,并涂以二硫化钼(有脱脂要求者除外)。3.13.3.3密封面及密封垫的光洁度应符合要求,不得有影响密封性能的划痕、斑点等缺陷,并涂以机油或白凡士林(有脱脂要求的除外)。3.13.4      3.13.4      焊接:3.13.4.1高压钢管道的焊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所用焊条、焊丝应有出厂合格证,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烘烤;焊工考试和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必须和实际工程执行的致。3.13.4.2高压管道的焊接尽可能采用转动平焊。3.13.4.3要求采用氩弧焊打底的高压管道,打底时管内应充氩气保护,并及时完成充填和盖面焊。3.13.4.4高压管道对焊接的坡口型式,尺寸和组对间隙一般应按设计要求作。3.13.4.5      3.13.4.5      组对要求:a壁厚≤15mm时,错边量≤0.5mm。b壁厚>15mm时,错边量≤1mm。c接头组对后,两管口的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且偏斜误差≤1‰。3.13.4.6焊接前,应将坡口及共附近宽10~20mm表面的脏物、油迹、水份和铁锈等清除干净。焊接时,应将点焊的焊肉磨掉,再行施焊。焊接时所用焊条、焊丝的质量、化学成份和机械性能及焊条直径和焊接层数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规定。3.13.4.7焊接的允许最低环境温度、预热要求,焊后热处理、酸洗、钝化处理、焊缝外观检查、射线透视和超声波探伤等,均应按照设计和有关规范进行。3.13.4.8施焊时,管子两端应堵塞住,不让管内通风;同时,也不得在有穿堂风或在雨雪侵袭的场所进行焊接。3.13.4.9每个焊口都应一次焊完,不得中断,如不得不中断时,应采取措施,使之缓慢冷却;再次继续焊接时,必须先进行焊口清理,应在原断弧处6~10mm开始引弧。如需预热者,必须重新预热。3.13.4.10高压管道焊接完后,必须按专门规定进行检查。3.13.5法兰连接: 3.13.5.1安装前应将其螺纹部分、密封面及密封垫片清洗干净。然后进行外观检查,弄清确实没有影响密封性能的缺陷。螺纹法兰的加工尺寸应符合H12-67规定,法兰端面与螺纹中心线应相互垂直,当公称直径≤50mm时,不垂直度偏差应<1mm;当公称直径>50mm时,不垂直度偏差<1.5mm。3.13.5.2除设计要求脱脂外,其螺纹部分应涂上硫化钼,密封面及垫片应涂上机油或白凡士林。3.13.5.3将螺纹法兰拧套在管端螺纹上,并使管端螺纹的倒角外露,再将金属垫片准确地放入螺纹法兰的密封座内。3.13.5.4将双头螺栓穿入每组法兰螺孔内,再在两端带上全部螺母,并用手将每个螺母拧不动为止。3.13.5.5用力矩扳手按对称十字形顺序进一步拧紧每个螺母,用力应均匀一致,宜分两至三次完成。拧紧后的螺栓两端外露长度应一致,且不少于两扣螺纹,法兰与金属垫片应同心。3.13.5.6对焊法兰连接:法兰与管子的焊接工艺与该管道的焊接工艺一致。法兰与法兰的连接方法与高压螺纹法兰连接相一致。3.13.6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一般仅用于公称直径<20mm可拆卸连接的高压管道。3.13.6.1采用螺纹连接的高压管螺纹基本尺寸和加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管道密封面的形成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有关的国家标准、部颁布标准的规定。3.13.6.2高压管螺纹和密封面必须采用车床加工。车削高压管螺纹时,应以内圆定心,管子在夹具中不要受力过大。3.13.6.3对于加工好的管螺纹应使用螺纹量规进行检查;也可用合格的螺纹法兰进行单配检查,即徒手拧入无松动为合格。螺纹粗糙度符合要求,表面不得有裂纹、凹陷、毛刺等缺陷。有轻微机械损伤或断面不完整的螺纹,全长累计应不大于1/3圈。螺纹的牙高减少应不大于其高度的1/3。3.13.6.4对于加工好的管道锥角密封面,必须用样板作透光检查。车完每种规格的第一个密封面时,应采用标准透镜垫作印色检查,其接触线不得间断或偏位。管端锥角密封面上不得有划痕、刮伤、凹陷、啃刀等缺陷,粗糙度应不低于标准要求Ra3.2,角误差应不大于±5°。平垫密封的管端密封面应与管子中心线垂直,粗糙度不低于规定要求。3.13.6.5所用高压内螺纹管接头必须在规格、型号、标记上与产品合格证相符。使用前应逐件进行外观检查,且不得有影响强度或密封性的缺陷。如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应通过磁力探伤、超声波探伤等方法来验证。3.13.7高压弯管可采用冷煨弯和热煨弯。20号钢的管子热煨弯时,其热弯温度以800~900℃为宜,加热温度不应超过1050℃,终弯温度不得低于800℃。不得采用煤或焦炭加热,应用木炭作燃烧,以避免渗碳。加热温度可用热电偶来测量。为了检查管子在弯曲后有无损伤,在弯曲后,应再次进行无损探伤,如有缺陷,允许打磨,打磨后的最小壁厚应不小于公称壁厚的90%。弯管工作如在螺纹加工后进行,应对螺纹及密封面采取保护措施。高压弯管的夹套组焊工作,一般应在主管弯曲后并经二次探伤合格后进行。3.13.8高压管支架安装:3.13.8.1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尺寸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规定。管道支、吊架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支架安装应平正牢固。3.13.8.2支、吊架与管道相接触的部位,必须先进行防腐,然后再按设计规定或温度要求,在管道与支、吊架中间设置木架、软金属垫或橡胶石棉垫等。3.13.8.3对于有热位移的高压管道,吊杆应在位移的反方向按位移值的一半偏离安装,并在管道投入热负荷运行时,再次对其进行检查和调整。3.13.9高压管道的交工验收:交工应由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审查交工文件资料,并进行现场检查。需要审查的交工文件资料包括:3.13.9.1      3.13.9.1      高压管子制造厂的全部证明书;3.13.9.2      3.13.9.2      高压管子验收检查登记表及校验报告单;3.13.9.3      3.13.9.3      高压管子加工证明书; 3.13.9.4高压管件、紧固件及阀门制造厂的全部证明书及紧固件的校验报告单;3.13.9.5高压阀门试验证明书;3.13.9.6高压管道焊接工作记录;3.13.9.7      3.13.9.7      高压管道试验、吹扫记录;3.13.9.8      3.13.9.8      设计修改及材料代用交件资料。以上资料均作为交工资料,由施工单位提交给建设单位。验收时应对现场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施工完毕的管道系统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管道零件是否齐全,螺栓是否已逐个拧紧,管道对传动设备是否有附加外力。交工文件资料审查和现场检查合格,并经过单机和联动试运转后,方可投产。3.14脱脂:3.14.1忌油管子及管件(包括紧固件)等需进行脱脂处理时,应按照设计提出的脱脂剂和要求进行脱脂;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黑色金属管子、管件的脱脂剂宜采用四氯化碳;有色金属管子、管件的脱脂宜采用二氯乙烷或工业酒精。3.14.2对油迹明显或锈蚀严重的管子脱脂前,应采用蒸汽吹扫或喷砂等方法除去油污或锈斑。3.14.3或采用的脱脂剂为四氯化碳或二氯乙烷时,脱脂前应对管子、管件表面进行干燥处理。3.14.4小口径管子脱脂宜采用浸泡法,即将管子放入盛有脱脂剂的槽内,浸泡10~15min,中间应翻动管子3~4次,然后取出用不含油的干燥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吹扫,直至检验合格为止。3.14.5大走私管子的脱脂宜采用灌注法,即将管子竖起斜放,朝下管口用堵头堵死,从朝上管口处灌入脱脂剂,灌入量以超过管子容积的50%为宜,然后堵住该管口,并将管子放倒,每隔3~4min滚动管子一次,但3~4次滚动后,放掉管中脱脂剂,再用不含油的干燥压缩空气进行吹扫,直至检查合格为止。3.14.6对大直径管子外表面的脱脂处理,可用脱脂棉布浸蘸脱脂剂后反复擦拭来完成。然后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放置24h以上。3.14.7检查脱配合格的方法。检验标准应根据脱脂件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和因沾染油脂而造成的危险或危害程度,遵循下列规定:3.14.7.1直接或可能与氧、富氧、浓硝酸等强氧化性介质接触的设备、管子、管件、阀门等,可采用下述任何一种方法进行检查:a用波长工3200~3800λ的紫外射线检查脱脂件表面,无油萤光为合格;b用清洁干燥的白色滤纸擦抹脱脂件表面(管子内壁),纸上无油脂痕迹为合格;c用无油蒸汽吹扫脱脂件,取其冷凝液,放入一小粒(直径1mm以下)纯樟脑,以樟脑粒不停旋转为合格;d不能用上述方法检验的脱脂件,可自脱脂后的溶剂取样,油脂含量不得超过350mg/L为合格。3.14.7.2用浓硝酸情况的管道应分析其酸中所含有机物总量,以不超过0.03%为合格。3.14.7.3用溶剂脱脂的脱脂件必须将残存溶剂彻底吹除直至无溶剂气味为止。用碱液脱脂者必须用无油清水冲洗洁净至中性,然后干燥。用蒸汽吹除者,应及时将脱脂件干燥。用于冲洗奥氏体不锈钢的无油水,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25ppm。3.14.7.4设计有规定检验标准者,应按设计规定的标准检验。3.15试压:管道试压要求,按其输入介质的性质、压力、温度等参数由于某种原因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确定。如无具体规定,可按产生压力的1.25倍进行试压,时间为10分钟,无渗漏为合格。3.16管道油清洗:3.16.1油清洗以油循环方式进行,循环过程中每8小时宜在40~70℃范围内反复升降温度2~3次。3.16.2油清洗应采用适合于设备的优质油。清洗合格后的管道,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试运转前应换具有合格证的正式用油。3.16.3油清洗合格标准当设计或制造厂无要求时,管道油清洗后用滤网检查,合格标准应按表1-71的规定。 油清洗合格标准表1-71设备转速(r/min)滤网规格(目数)合格标准≥6000200目测滤网,每平方厘米范围内残存的污物不多于3颗粒<6000100 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管子、部件、焊接材料的型号、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检查方法:检查合格证、验收或试验记录。4.1.2阀门的规格、型号和强度、严密性试验及需要作解体检验的阀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4.1.3压、气和严密性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检查方法:按系统检查分段试验记录。按系统全检。4.1.4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烧穿、结瘤和严重的夹渣、气孔等缺陷。有特殊要求的焊口,必须符合规定。检查方法:用放大镜观察检查。有特殊要求的焊口,检查试验记录。按系统的接口数抽查10%,但不少于5个。4.1.5管口翻边表面不得有皱折、裂纹和刮伤等缺陷。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按系统的接口数抽查10%,但不少于5个。4.1.6脱脂忌油的管道、部件、附件、垫片和填料等,脱脂后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检查方法:检查脱脂肪酸记录。按系统全部检查。4.1.7弯管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凹坑和过烧等缺陷。检查方法:按系统抽查10%,但不少于3件。4.1.8焊缝探伤检查:黄铜气焊焊缝的射线探伤必须按设计或规范规定的数量检验。工作压力在10MPa以上者,必须符合附表1第2项规定,工作压力在10MPa以下者,必须符合附表1第3项规定。检查方法:检查探伤记录,必要时可按规定检验的焊口数抽查10%。4.1.9焊缝机械性能检查: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附表2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试验记录。4.1.10管道系统的清洗、吹洗必须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清洗、吹洗。检查方法;检查清洗吹洗记录。按系统全部检查。4.2基本项目:4.2.1支、吊、托架的安装位置正确、平正、牢固。支架同管子之间应用石棉板、软金属垫或木垫隔开,且接触紧密。活动支架的活动面与支承面接触良好,移动灵活。吊架的吊杆应垂直,丝扣完整。锈蚀、污垢应清除干净,油漆均匀,无漏涂,附着良好。检查方法:用手拉动和观察检查。按系统内支、吊托架的件数抽查10%,但不少于3件。4.2.2管道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检查方法:检查测量记录或用水准仪(水平尺)检查。按系统每50m直线管段抽查2段,不足50m抽查一段。有隔段墙的可以以隔段墙分段。4.2.3补偿器安装:Ⅱ型补偿器的两臂应平直,不应扭曲,外圆弧均匀。水平管道安装时,坡度应与管道一致。波形及填料式补偿器安装的方向应正确。检查方法:观察和用水平尺检查。按系统全部检查。4.2.4阀门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连接牢固、紧密。操作机构灵活、准确。有特殊要求的阀门应符合有关规定。检查方法:观察和作启示录闭检查或检查调试记录。按系统内阀门的类型各抽查10%,但均不应少于2个。有特殊要求的阀门应全部检查。4.2.5法兰连接:对接应紧密、平行、同轴,与管道中心线垂直。螺栓受力应均匀,并露出螺母2~3,垫片安装正确。松套法兰管口翻边折弯处为圆角,表面无折皱、裂纹和刮伤。 检查方法:用扳手拧试、观察和用尺检查。按系统内法兰类型各抽查10%,但不应少于3处,有特殊要求的法兰应全部检查。4.2.6      4.2.6      允许偏差项目(表1-72~74):紫铜、黄铜管道安装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7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焊口平直度管壁厚(mm)≤10管壁厚的1/3用尺和样板尺检查>101mm2焊缝加强层高度+1mm用焊接检验尺检查宽度+1mm3咬肉深度<0.5mm 长度连续长度10mm用尺和焊接检验尺检查总长度(两侧)小于焊缝长度的25%4坐标及标高室外埋地25mm检查测量记录或用经纬仪、水准仪(水平尺)直尺拉线和用尺量检查地沟、架空15mm室内架空10mm地沟15mm5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度DN≤100mm0.001最大20mm用水平尺、直尺和拉线检查DN>100mm0.00156立管垂直度0.002最大15mm用尺和水平尺吊线检查7成排管段在同一平面上5mm用尺和拉线检查间距+5mm8交叉管外壁和保温层+10mm用尺检查9弯管椭圆率紫铜9%用尺和外卡钳检查黄铜8%10弯管弯曲角度(注3)PN≤10MPa每米±3mm用样板和尺检查最长±10mmPN>10MPa每米±1.5mm11弯管折皱不平度PN<10MPa2mm用尺和外卡钳检查12II型补偿器外形尺寸悬臂长度10mm用尺和拉线检查平直度每米≤3mm全长≤10mm13补偿器预拉伸长度II形±10mm检查预拉伸记录  填料式、波形±5mm             管道焊缝探伤检验标准表1-73项次质量检验标准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mm)壁厚(mm)数量单个条状夹渣长条状夹渣总长条状夹渣间距 1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2.0~5.05.0~10.010.0~20.020.0~50.00~22~33~44~6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2不允许不允许不超过δ的10%,最大不超过2mm,长度不得超过夹渣总长2.0~5.05.0~10.010.0~20.020.0~50.02~44~66~88~121/3δ,但最小可为4,最大不超过20在12δ长度内不得超过δ,或在任何长度内不超过单个条状夹渣长度6L,间距小于6L时,夹渣总长不超过单个条状夹渣长度3不允许不允许不超过δ的15%,最大不超过2mm,长度不得超过夹渣总长2.0~5.05.0~10.010.0~20.020.0~50.03~66~99~1212~18 2/3δ,但最小可为δ,最大不超过30在6δ长度内不得超过δ,或在任何长度内不超过单个不超过单个条状夹渣长度3L,间距小于3L时,夹渣总长度不超过单个条状夹渣长度 紫铜、黄铜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表(TJ307—77)表1-74项次项目 1抗拉强度σb(MPa)黄铜气焊PN≤10MPa200~350PN>10MPa330~3502冷弯角度α黄铜气焊PN≤10MPaD=2s,≥120°PN>10MPaD=2s,≥180°3常温冲击值(J/cm2)黄铜气焊PN>10MPa大于1004抗剪强度σ(MPa)料301紫铜—紫铜钎焊大于160黄铜—黄铜钎焊大于160料302紫铜—紫铜钎焊大于180黄铜—黄铜钎焊大于180料601紫铜—紫铜钎焊大于250黄铜—黄铜钎焊大于250料603紫铜—紫铜钎焊大于220 5成品保护5.1经酸洗或钝化,或者脱脂合格后的管道,安装以前仍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5.2中断施工时,管口一定要作好临时封闭工作;密封安装时,要注意检查管内有无异物。5.3敷设在地沟内的管道,施工前要清理管沟内的渣土、污物;严禁对已安装好的管道踩蹬,并且及时盖好地沟盖板。5.4弯管工作在螺纹加工后进行,应对螺纹密封面采取保护措施。5.5安装在墙上、混凝土柱上和地沟内的支架,宜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配合预留洞或预埋铁件,不宜任意打洞,以免损坏建筑物。5.6管道在安装时,应防止管道表面被砂石或其它硬物划伤。5.7未交工验收前,施工单位要专门组织成品保护人员,24h 时有人值班。并且要随时关锁施工所在的建筑物。5.8管子、管件在施工中应注意妥善保管,不得混淆和损坏。应避免与碳素钢接触。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16.1       6.1       铜管的切割、坡口加工只能用冷加工的方法进行。6.2管子内外表面应光洁、清洁、不应有针孔、裂纹、皱皮、分层、粗糙、拉道、夹渣、气泡等缺陷。黄铜管不得有绿锈和严重脱锌。6.3铜管的随圆度,不应超过外径的允许偏差。管子端部应平整无毛刺。管子内外表面不得有超过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的局部凹坑、划伤、压入物、碰伤等缺陷。6.4翻边连接的铜管,应保持同轴度,其偏差为:DN≤50mm时,不大于1mm;DN>50mm,不大于2mm。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3.27.1       7.1       应有材料设备的出厂合格证。3.37.2       7.2       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记录。3.47.3       7.3       干管的预检记录。3.57.4       7.4       立管预检记录。3.67.5       7.5       管道的单项试压记录。3.77.6       7.6       管道隐蔽检查记录。3.87.7       7.7       系统试压记录。3.97.8       7.8       系统冲洗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