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9 KB
- 2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工艺标准1施工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管径及深度根据设计确定。顶管施工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竖井及后靠背施工、工程注浆和管道顶进等方面。其它类似工程参照执行。2施工准备2.1材料2.1.1钢筋混凝土成品管材:分为钢筋混凝土企口管和双插口式两种,其品种、规格、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2.1.2橡胶垫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厂合格证。2.1.3其它材料:方木;钢套环、密封胶、油麻、石棉、膨胀剂、水泥(少量)等,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水泥、膨胀剂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取样试验合格。2.2机具设备2.2.1主要设备:顶镐、液压油泵、卷扬机、滑轮、压浆泵、电焊机、气焊设备等。
2.2.2辅助设备:吊管架、工作平台、型钢、钢板、棚架、触变泥浆设备、横铁、立铁、顶铁、导轨、测量仪器等。2.2.3工具:铁锹、水平尺、钢尺、锤球、小线、出土小车等。2.3作业条件2.3.1施工占地范围内拆迁到位,地下管线已查明,并采取改移或加固措施,地上、地下障碍物清理完毕。2.3.2临时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水、电已安装完毕。2.3.3施工管线低于地下水位时,施工降水应低于开挖面0.5m以下。2.4技术准备2.4.1测量交接桩完成,并对控制点、坐标点、水准点进行校测,栓桩、补桩等工作已完成。2.4.2顶管施工前,已认真审核图纸,组织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报有关单位审批,并做好技术交底。2.4.3通过沿线调查研究,结合现场地形及交通运输、水源、电源、排水条件,已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
确定顶管工作井的位置测量放线工作竖井开挖后背安装触变泥浆管道接口管道顶进设备安装土浇筑3.2操作方法3.2.1测量放线3.2.1.1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做好测量所需各项数据内业的收集、计算、复核工作。3.2.1.2对原交桩进行复核测量,原测桩有遗失或变位时,应补桩校正。3.2.1.3测定管道中心线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其它控制点测设中心桩,并应在工作坑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3.2.1.4测定中心桩时,应用测距仪或钢尺测量桩的水平距离。3.2.2工作井开挖3.2.2.1顶管工作井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宜选在设计图中管道的检查井室位置。(2)
工作坑处应便于设备、材料运输及下管、出土、排水,并具备有少量堆放管材及暂存土的场地。(1)单向顶进,顶管段两端条件相近时,工作坑宜选在管线下游。(2)工作井距铁路路基、公路路基较近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或有采取加固措施的条件。(3)工作井应选择在地下管线较少部位。3.2.2.2顶管工作井的开挖断面,应根据检查井尺寸、工作面宽度、现场环境、土质、挖深、地下水位及支撑材料规格、管径、管长、顶管机具设备规格、顶力、下管及出土方法等条件确定。3.2.2..3工作井的支撑应根据开挖断面、挖深、土质条件、地下水状况及总顶力等进行施工设计,确定支撑形式,且符合下列要求:(1)工作井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井四角应设斜撑。(2)支护应根据场地环境采用钢木支护、喷锚混凝土支护等方法。(3)有地下水时,根据管道埋深、土质类型、地下水深,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方法。3.2.2.4工作井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井底尺寸应按下式计算:工作竖井最小长度L≥L1+L2+L3+kL——工作竖井最小长度L1——下井管节长度(m),可取2.5~3mL2——管子顶进后,尾部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可取0.3~0.5m
L3——千斤顶长度(m),可取2.5m;k——后座和顶铁的厚度及安装富余量,可取1.6m;工作竖井最小宽度:浅工作竖井B=D1+(2.0~2.4)深工作竖井B=3D1+(2.0~2.4)工作竖井深度H:H=Hs+D1+hH2=h1+h2(无基础及垫层时)式中H——工作竖井底板面最小深度(m);Hs——顶管覆土层厚度(m);D1——管道外径(m);h——管底操作空间(m),可取0.4~0.5m。3.2.2.5顶管工作井及设备允许偏差见表3.2.2.5.表3.2.2.5顶管工作井及设备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
工作竖井每侧宽度、长度矩形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每座2用钢尺量圆形(半径)进、出井预留洞口中心位置20每个竖、水平各一点用经纬仪测内径尺寸±20垂直向各一点用钢尺量井底板高程±30每座4用水准仪测后背墙垂直度0.1%H1用垂线与角尺量水平与中心线偏差0.1%L1井内导轨安装中心位移3每座1用经纬仪测顶面高程0,+31用水准仪测内距±21用水准仪测注:表内H为后背的垂直高度(单位:m);L为后背的水平长度(单位:m)3.2.2.6工作井内的布置:一般工作井内的布置参见示意图3.2.2.6.3.2.3后背安装
3.2.3.1核算后背受力宽度,应根据需要的总顶力,使土壁单位宽度内受力不大于土壤的总被动土压力。后背每米宽度上土壤的总被动土压力(kN/㎡)可按下式计算:P=1/2γh2tan2(450+φ/2)+2Chtan(450+φ/2)式中P——总被动土压力γ——土壤的重度(KN/m3)h——天然土壁后背的高度(m)φ——土壤的内摩擦角(0)C——土壤的粘聚力(kN/m2)后背长度可采用下式核算:L=(P/B)1/2+La式中L——后背长度(m)P——顶管需要的总顶力(kN)B——后背受力宽度(m)
La——附加安全长度(m),砂土可取2;亚砂土可取1;黏土、粉质黏土取03.2.3.2采用原土作后背时,后背墙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后背土壁应铲修平整,并使壁面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2)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承压面积,一般土质宜按承压不超过150KN/m2计算,其埋深应低于工作坑底,不小于0.5m。(3)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紧贴,孔隙应用砂石料填塞密实。(4)根据后背施工设计安装后背,紧贴土体的后背材料,如型钢、预制后背、方木等应横放,在其前面放置立铁,立铁前放置横铁。3.2.3.3当无原土作后背时,应采用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利用已完成顶进的管段作后背时,顶力中心宜与已完工管道中心重合,顶力应小于已顶完管道的抗顶力,后背钢板与管口间应垫缓冲材料,保护管口不受损伤。3.2.4设备安装工艺流程:导轨安装工作平台安装垂直起重设备安装顶进设备安装检查验收3.2.4.1导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宜根据管材质量选配钢轨作导轨。(2)
应在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安装枕铁和枕木,在检验合格的枕铁和枕木上安装导轨。(1)当工作井底有水、土质松软、管径较大时,应浇筑水泥混凝土基础,将枕铁或枕木埋设于混凝土中。宜结合管道基础设计,确定混凝土面的高程及宽度,水泥混凝土基础的宽度宜比管径大400mm,厚度可采用200~300mm,混凝土基础顶面应低于枕铁或枕木面10~20mm。(2)当工作井底无水,土质坚实,可挖土槽埋设枕铁或枕木。枕铁或枕木长度宜采用2~3m,宜比导轨外缘两边各长出200~300mm,其埋设间距可根据管重、顶力和土质选取,一般为50cm。(3)枕铁宜用型钢制成,并附有固定导轨的特制螺栓,枕铁应直顺、平整;采用枕木时,截面不小于150mm×150mm。(4)两根导轨应顺直,两根导轨的内距按下列公式A=2{〔D1/2〕2-[D1/2-〔h-e〕]2}1/2=2{[D1-(h-e)](h-e)}1/2A——两导轨内距(mm)D1——管外径(mm)h——导轨高度(mm)e——管外底距枕铁(枕木)面的距离(一般为10~25mm)。
3.2.4.2导轨及枕铁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枕铁或枕木的安装高程宜低于管外底高程10~20mm,间距均匀,其铺装纵坡应与管道纵坡一致。(2)两根导轨应直顺、平行、等高,导轨安装牢固,其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3)导轨高程、内距允许偏差为±2mm;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0~+3mm。3.2.4.3工作平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顶管工作坑开挖与支护完成后进行。(2)工作平台应按施工方案设计图要求支搭。承重主梁应根据静载、活载及其它附加荷载计算选用,主梁两端伸出工作坑壁外不得小于1.2m。
(1)平台口的长度和宽度各大于管节长度及管外壁0.8m。(2)根据起吊设备能力及吊重核算起重架;支搭于工作平台上的起重架应安装牢固,并设防雨棚。(3)工作坑上的平台孔口必须安装护栏,上下人处设置牢固的爬梯。3.2.4.4顶铁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有足够的刚度,无歪斜扭曲现象,顶铁上宜有锁定装置,顶铁单块旋转时应能保持稳定。(2)顶铁宜采用铸铁成型或型钢焊接成型。(3)顶铁放置在管道两侧,且顶铁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平行、对称直顺;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4)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以减少顶铁连接数量;顶铁的允许连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顶铁截面为200mm×300mm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连。(5)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在顶力作用下,管节承压面应力接近其设计顶镐压力强度时,应采用U形或环形顶铁等措施,减少管节承压面应力。3.2.4.5顶进设备安装(1)安装前应对高压油泵、液压油缸、液压管路控制系统、顶铁和压力表标定等进行检查,设备完好,方可安装。
(1)应根据顶管井的施工设计,安装高压油泵、管路及控制系统。油泵宜设置在液压油缸附近;油管应直顺、转角少;油泵应与液压油缸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2)液压油缸的油路应并联,每台液压油缸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3)液压油缸的着力中心宜位于管子总高的1/4左右处,且不小于组装后背高度的1/3。(4)使用一台液压油缸时,其平面中心应与管道中心线一致,使用多台液压油缸时,各液压油缸中心线与管道中心线对称。(5)多台液压油缸宜配置油缸台架,且应使油缸布置对称。(6)千斤顶的安装高程,一般宜使千斤顶的着力点与管端面垂直,位于直径的1/4左右处。3.2.4.6顶进设备试车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备试车运行及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2)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3)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4)液压油缸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3.2.4.7顶管单元长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井室位置、地面运输与开挖工作坑的条件、顶管需要的顶力、后背与管口可能承受的顶力,以及支持性技术措施等因素综合确定。宜减少顶管工作坑设置数量。当穿越构筑物或河道时,应根据穿越长度,确定顶管单元长度。3.2.4.8顶管的顶力计算顶管的顶力按式3.2.4.8计算:F0=πD1Lfk+NF(3.2.4.8)式中F0——总顶力标准值(kN)D1——管道外径(m)L——管道设计顶进长度(m)fk——管道外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2),按下表3.2.4.8-1选取NF——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计算公式按下表3.2.4.8-2选用表3.2.4.8-1触变泥浆减阻管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2)土的种类软黏土粉性土粉细土中粗砂混凝土管3.0~5.05.0~8.08.0~11.011.0~16.0表3.2.4.8-2顶管机的迎面阻力NF(KN)计算公式
顶管机端面常用机型迎面阻力NF(KN)刃口机械式、人工挖掘式NF=π(Dg-t)tR喇叭口挤压式NF=(π/4)Dg2(1-e)R网格挤压式NF=(π/4)Dg2αR网格加气压气压平衡式NF=(π/4)Dg2(αR+Pn)大刀盘切削土压平衡式、泥水平衡式NF=(π/4)Dg2γsHs注:Dg----顶管机外径(m)R----挤压阻力(kN/m2),可取300~500KN/m2t----刃口厚度(m)e----开口率;α----网格界面参数,可取0.6~1.0;Pn----气压(kN/m2)γs----土的重度(kN/m3)Hs-----覆盖层厚度(m)3.2.5管道顶进3.2.5.1顶进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顶进。(1)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试运转确认正常;导轨的中心线、坡度、高程符合设计规定;(2)已具备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3)已制定开启封门的措施。3.2.5.2初始顶进5~10范围内,增加测量密度,机头或首节管允许偏差为: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
3.2.5.3顶进应连续施工,除不可抗拒情况下,不得中途停止作业。3.2.5.4人工挖土顶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前土质良好及正常顶管地段,管前开挖长度300~500mm,铁路道轨下管前挖土长度不宜大于100mm,并随挖随顶,在道轨以外管前挖土长度不得超过300mm,同时应遵守管理单位对挖掘、顶进的有关规定;土质不良地段,管前开挖长度不得大于300mm.(2)正常顶管地段管顶部位最大超挖宜控制在15mm以内,管底部位1350范围不得超挖。在不允许土层下沉的顶管地段,管道周围不得超挖。3.2.5.5在顶进过程中遇到下情况之一时,及时采取措施,再继续顶进。(1)发生塌方或遇到障碍物。(2)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3)顶铁发现扭曲现象。(4)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3.2.5.6对顶施工时,在顶至两管端相距约1m时,宜从两端中心掏挖小洞,使两管能通视,校核两管中心线及高程,进行纠偏、对口。3.2.5.7顶进过程中,顶铁拆装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顶铁应无歪斜扭曲现象,安装应直顺。
(1)每次换放顶铁时,应换可能安装的最长顶铁。3.2.5.8测量与纠偏(1)工作井内的测量控制点应设在不宜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2)顶进过程中加强对中心线及高程的测量,要一镐测量一次,并及时纠偏;(3)顶管纠偏采用渐进方式,可采用挖土法、支顶法等纠偏方式。3.2.5.9减阻方式可采用触变泥浆减阻。3.2.6管道接口:顶管完成后,管道接口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3.3季节性施工3.3.1雨期施工工作坑内设积水坑;工作坑应搭设防雨蓬。3.3.2在工作坑四周设临时围堰,采取有效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流入工作坑内。4质量标准4.1基本要求4.1.1接口必须密实、平顺、不脱落。4.1..2内张圈中心应对正管缝,填料密实。
4.1.3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4.2实测项目顶管允许偏差(见表4.2)表4.2顶管施工贯通后管道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直线顶管水平轴线顶进长度<300m50每节管一点用经纬仪测量或挂中线用尺量测300m≤顶进长度<1000m1000顶进长度>1000mL/102直线段顶管内底高程顶进长度<300mDi<1500+30,-40用水准仪或水平仪测量Di≥1500+40,-50+60,-80用水准仪测量
300m≤顶进长度<1000m顶进长度>1000m+80,-1003曲线顶管水平轴线R≤150Di水平直线150用经纬仪测量竖直线150复合曲线200R>150Di水平直线150竖直线150复合曲线1504曲线顶管内底高程R≤150Di水平直线+100,-150用水准仪测量竖直线+150,-200复合曲线±200R>150Di水平直线+100,-150竖直线+100,-150复合曲线±2005相邻管间错口钢管、玻璃钢管≤2用钢尺量测,见规范GBJ50268-2008第4.6.3条的有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管15%壁厚,且≤206钢筋混凝土管曲线顶管相邻管间接口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S7钢管、玻璃钢管道竖向变形≤0.03Di8对顶时两端错口50注:Di为管道内径;L为顶进长度;△S为曲线顶管相邻管节接口允许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mm);R为曲线顶管的设计曲率半径(mm)。5成品保护5.0.1在现场运输、存放和施工过程中保护好管口。
5.0.2同一顶坑向相反方向顶进时,先顶距离长管段,后顶距离短管段,用顶完管段做后背时,应在管端加护铁,保护管口。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0.1管底标高偏差较大时,应严格执行测量放样复核制度,每次测量前,要先检查测量仪器是否移动,出洞口管节经测量后要垫实。6.0.2为防止管端破损,应在顶进过程中认真控制好方向,纠偏不要大起大落。适当增加垫板的厚度或降低垫板硬度,尽量扩大在张角大时的受压面积。6.0.3为防止管接口渗漏,在吊装过程中应采用专用吊具,严禁用钢丝绳直接套入管口吊运,以防损坏管口及钢套环。6.0.4为防止管节漂移,在软土层中顶进混凝土管时,可将前3~5节管与工具管连成一体。6.0.5为防止地面沉降应严禁超挖,顶进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注浆。7质量记录7.0.1钢筋混凝土管材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7.0.2材料出厂合格证和部分材料的取样复试报告单。7.0.3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和测量复核记录。7.0.4管道顶进施工记录
7.0.5工序质量评定表。7.0.6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8安全、环保措施8.1安全操作要求8.1.1顶进时,顶铁上方及侧面不得站人,并应随时观察有无异常迹象,以防崩铁。8.1.2起重设备安装后在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0mm左右时,检查重物、设备有无问题,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8.1.3工作井四周要设安全护栏和上、下工作坑安全爬梯。8.1.4起重设备专人检验、安装,持证上岗,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8.1.5进入现场戴安全帽和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品。8.1.6在出土和吊运材料时,起重设备下严禁站人。8.1.7顶管作业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上下工作坑必须走安全梯,安全梯应固定在支撑上并设置扶手或护圈。严禁运输料斗乘人。8.1.8作业面遇不明构筑物(管道)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8.1.9因故停顶后恢复顶进前,必须对支撑、平台、支架、电气设备、吊索具进行检查,并对氧气和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8.1.10作业中必须明确联络信号及报警方法;非机电人员不得从事机械、电气作业。8.1.11作业中传递工具、材料必须轻拿轻放,稳妥传递,严禁从坑上向下或者从坑下向上抛扔。8.1.12在顶管作业过程中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保护地下管线和构筑物,作业人员不得踩踏被保护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8.1.13运管、下管8.1.13.1人工自管垛向下放管时,必须先检查底层管的挡掩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作业时应设专人指挥,作业人员应协调一致。放管时前方不得有人,放管速度应缓慢。直径大于600mm的管子不宜人工放管。8.1.13.2槽边码放管子时,管子不得平行于沟槽,管端与槽边的距离不应小于2m,码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挡掩牢固;槽边放置管子的场地应坚实平整,不得在有坍塌危险的槽边放置管子。8.1.13.3自墙边向外推管时,必须在管子靠墙一侧进行牢固挡掩,推管人不得站在管子与墙之间。8.1.13.4装运管子时,绳必须系牢,并挡掩牢固。卸车前,必须确认管子无滚塌危险后方可松绳卸管。
8.1.13.5人工推运混凝土管应设专人指挥,运输道路应平整坚实。推行速度不得超过人的行走速度。上坡道应指定专人备掩木,下坡道应用大绳控制速度,两管之间应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管子转向时,作业人员不得站在管子的前方或贴靠两侧。8.1.13.6下管作业必须统一指挥。下管前必须检查起重设备、卡环、钢丝绳、吊钩、支架、平台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下管。8.1.13.7吊运管子时,吊管的索具不得直接捆绑在管子上,应用可塑性材料衬垫。8.1.13.8下管前应先在平台上试吊,确认安全后方可下管。8.1.13.9下管时严禁管子下方有人。从活动平台下管时,应将管子吊起,稳定后开启活动平台检视坑底,确认安全后方可缓慢吊下。管至坑底30cm~50cm时,作业人员方可靠近管子进行稳管作业。作业过程中,严禁手扶钢丝绳。8.1.13.10管子就位支稳后方可摘钩。作业人员避开吊索具后方可提升吊具。关闭活动平台后,坑下人员方可作业。8.1.14顶进8.1.14.1顶进前应检查液压系统、顶铁、后背、导轨、支撑等,确认安全后方可顶进。8.1.14.2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安装顶铁。顶铁必须保持中心受压,受力均匀。顶铁之间、顶铁与后背之间必须垫实。
8.1.14.3顶进前挖土人员必须在管内,并在顶进过程中观察管前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顶镐作业人员暂停处理。8.1.14.4顶进中发现塌方、后背变形、顶铁扭翘、顶力突变等情况,必须立即停顶,采取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8.1.14.5顶进过程中,顶镐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挖土人员的指挥。顶进中,顶铁上及顶铁两侧不得有人。8.1.14.6穿越铁路地段时,必须与铁路管理人员密切配合,遵守铁路管理单位对顶进的规定,列车通过时严禁顶进作业。8.1.15注浆8.1.15.1制浆和注浆前,应检查空气压缩机、压浆罐、注浆泵的压力表、安全阀及管路等状况,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注浆前应封堵掌子面与管道间空隙,加固顶进入口处的工作坑壁,并安装注浆管嘴。8.1.15.2作业时,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的程序操作并控制压力,补浆必须由工作坑向顶进方向依次推进;必须设专人指挥,明确联络信号及人员分工,作业人员协调配合。8.1.15.3作业中应及时清理遗洒的浆液,并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处理;检修作业前,必须停机、卸压、切断电源。8.1.16.掏挖、运输土方8.1.16.1
挖土人员应在管内进行掏挖作业,每次掏挖量:砂质土20cm,粘性土50cm。严禁超挖;管径大于2000mm时,人工掏挖应采取台阶法作业。8.1.16.2作业时发现土体稳定性较差、有坍塌先兆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作业时作业人员遇呼吸异常,有异味或发生流砂、渗水、塌方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管外,立即报告上级。8.1.16.3穿越铁路、河流、公路、构筑物等地段,管前掏挖量必须符合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列车通过顶进段铁路时严禁掏挖作业。8.1.16.4顶进长度超过60m时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管内照明线路及其它设备必须紧靠管壁装设。8.1.16.5卷扬机牵引小车运行时,管内严禁人员进出。严禁人员乘小车进出或上下。8.1.16.6垂直运输时,作业人员应检查土车的四个吊点,并将四个吊钩挂好。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坑底人员撤至安全地带后方可起吊土车,并用长绳控制,土车在平台落稳后方可摘钩。8.1.16.7用卷扬机水平牵引运输土车时,卷扬机操作人员必须服从挖土人员的指挥。8.1.16.8必须经常检查吊索具、地锚、制动装置,确认安全。坑内、管内的照明电压不得高于24V,潮湿时应用12V。8.1.17平台、立架、工作棚8.1.17.1
安装平台作业时应按照安全技术的要求选用材料。主梁不得直接放置在坑壁土体上,支承结构应符合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平台方木应满铺,梁、方木必须固定,平台防护栏不得低于1m。作业人员出入口应设不低于1.2m的护身栏;立架安装完成后,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8.1.17.2顶管坑应设工作棚。工作棚应覆盖至工作坑防汛梗以外。8.1.17.3利用四脚架吊运的工作坑必须设活动平台,活动平台必须设定位锁固装置。活动平台就位后必须立即锁固;支架的底脚必须固定在梁上,支架的横拉杆不得少于四道。8.1.17.4拆除作业应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拆除时必须设专人指挥,自上而下进行,工作坑内不得有人。平台上不得有非作业人员。8.1.18中继顶压站8.1.18.1安装中继顶压站设备时必须设专人指挥。作业人员分工明确,协调配合。8.1.18.2每班启动机械设备前,应检查电气、液压系统和管路,确认连接正确、无漏电、无渗漏油后,方可进行顶进作业。8.1.18.3顶进作业时,必须设专人协调指挥主顶压站与中继顶压站的顶进作业,并统一联系信号。8.1.18.4顶进中作业人员不得在中继顶压站内操作和停留,且不得在安装油路的一侧操作。8.1.18.5中继顶压站开始顶进时,千斤顶应与前后管道连接牢固,工作坑主顶压站与管道应处于紧密顶紧状态。
8.1.18.6中继顶压站每一循环顶进完成后,工作坑主顶压站开始下一个循环顶进前,中继顶压站千斤顶必须卸压,使其处于自由回程状态。工作坑主顶压站每一循环顶进的长度不得大于紧前中继顶压站千斤顶的行程。8.1.18.7顶进作业时,中继顶压站及紧前中继顶压站必须安排专人监视千斤顶顶出和回缩的终端位置,其量不得超过安全技术交底要求的控制值。8.1.18.8多级中继顶压站作业时,前中继顶压站的一个行程完全顶完后,千斤顶必须卸压处于自由回程状态,后中继顶压站方可开始顶进。8.1.18.9作业中应及时清理遗洒的油料和杂物,并运至指定地点;严禁带电、带压进行设备检修作业。8.1.19拆除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8.1.19.1拆除设备前必须卸除油压,切断电源,拆除导向钢套的钢筒时,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的规定程序进行。8.1.19.2应有专人指挥,自上而下拆除。传接、搬运拆除的设备、部件时,作业人员应精神集中,协调配合。8.1.19.3管径大于1800mm时,应支搭操作平台。8.1.19.4空挡设计为推拢结构时,设备拆除及空挡推拢应在2h内完成。
8.1.20工作坑8.1.20.1拆除工作坑支撑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在坑内。8.1.20.2开挖工作坑土方前应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了解地下管线、人防等构筑物的情况,按要求坑探,掌握管线、构筑物的具体位置。作业中应避开管线和构筑物。在现况电力、通讯电缆2m范围内和现况燃气、热力、给排水等管道1m范围内开挖工作坑时,必须在主管单位人员的监护下采取人工开挖。8.1.20.3开挖工作坑土方作业前必须检查工作坑周围场地,场地应符合排管、运管、吊运、出土、排水、防汛的安全要求。8.1.20.4工作坑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安装支撑。安装工作坑支撑时必须设专人指挥。工作坑四壁支撑框架必须牢固,支撑结构必须符合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前方管口可拆卸支撑板必须使用整板。8.1.20.5在挖土、支撑等作业中,不得碰撞已安装好的支撑件。发现有松动、变形情况,必须及时加固处理。8.1.20.6撤除工作坑时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拆除工作坑支撑时必须设专人指挥,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并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及时回填。在下层完成填土前严禁拆除上一层支撑,必要时应设临时支撑。拆撑确有困难或拆撑后可能影响附近建筑(构筑物)安全时,应停止拆撑并报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8.1.20.7
严禁在高压线下方设工作坑。在高压线附近设工作坑时,必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保持安全距离。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最小安全距离输电导线电压(kV)1以下1~1520~4060~110220允许沿输电导线垂直方向的最近距离(m)1.53456允许沿输电导线水平方向的最近距离(m)11.52468.2安全技术措施8.2.1工作坑的总电源箱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工作坑内一律使用36V以下的照明设备。8.2.2工作井支护要有专项施工技术方案。8.3环保措施8.3.1在油压系统下应设隔油层,以免造成污染。8.3.2采取措施使机械噪声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防止噪声扰民。8.3.3渣土分类堆放,及时消纳。8.3.4在现场出入口设立清洗设备,对运土车辆进行冲洗和覆盖,避免运土车辆污染公共道路及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