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1 KB
  • 4页

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附件5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2021年10月目次第一章总则11.1编制目的11.2适用范围11.3编制依据11.4术语与定义21.5指导原则31.6组织编制单位3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流程42.1工作内容42.2工作流程5第三章地下水环境调查73.1第一、二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73.2第三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7第四章修复(防控)目标确定84.1修复(防控)目标确定原则84.2修复(防控)目标确定方 法8第五章修复(防控)技术筛选及方案制定105.1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技术筛选105.2修复(防控)方案确定与比选13第六章修复(防控)工程设计及施工186.1修复(防控)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186.2修复(防控)工程设计196.3修复(防控)工程施工22第七章修复(防控)工程运行、维护及监测257.1运行、维护及监测内容257.2运行、维护及监测方案257.3运行、维护及监测实施29第八章修复(防控)终止32■18.1修复(防控)工程验收328.2修复(防控)系统关闭338.3场地清理358.4场地恢复358.5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程评估报告编制35附录A(资料性附录)36表A.1常见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技术36表A.2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技术评价参数表40附录B(资料性附录)t检验42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方案报告大纲44附录D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程评估报告大纲45••11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1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增强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文件,编制《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1.2适用范围(1)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因堆积、储存、处理、处置或其它方式造成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 (2)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过程中需遵循的指导性原则、程序和技术要求。1.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2GB508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1.3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L4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工程或非工程措施与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修复(防控)目标: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防控)终点。自然衰减: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自然发生的,能够使污染物数量、浓度、毒性、迁移性、体积降低或减少的作用过程。2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