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3.43 KB
- 2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J740—2015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Technicalguidelineforenvironmentalriskassessmentoftailingspond(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5-03-06发布2015-04-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
HJ740—2015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准备.............................................................................................................46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47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48尾矿库环境风险分析与报告编制.................................................................................................89标准实施与监督..............................................................................................................................8附录A(规范性附录)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表...........................................................................9附录B(规范性附录)尾矿库环境危害性指标评分表.............................................................11附录C(规范性附录)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指标评分表.....................................................14附录D(规范性附录)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指标评分表.....................................................20附录E(资料性附录)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26II
HJ740—201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评估尾矿库环境风险,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提出。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6日批准。本标准自2015年4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II
HJ740—2015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运行期间的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不适用于贮存放射性尾矿、伴有放射性尾矿的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的环境风险评估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尾矿库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3.2突发环境事件指由于污染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3.3环境风险指尾矿库在运行期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3.4环境风险受体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3.5环境风险评估指根据尾矿库的环境风险特点,划分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识别尾矿库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环境风险分析,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出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策建议的过程。1
HJ740—20153.6环境安全隐患指在尾矿库运行期间,因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等的规定,或者可发展为不符合相关规定,而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不安全状态或缺陷。3.7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指通过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环节,识别出的环境风险大、需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重点监管、督促尾矿库企业深入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等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尾矿库。3.8特征污染物指尾矿成分和尾矿水成分中,能反映对周边环境影响特征的典型污染物。3.9环境危害性指尾矿库中所含的特征污染物、势能等环境危害因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性。3.10周边环境敏感性指尾矿库周边各类环境风险受体、环境要素等的敏感性。3.11控制机制可靠性指尾矿库在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减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的危害程度等方面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总则4.1特征污染物控制要求特征污染物控制执行环评批复相关要求,环评批复后国家或地方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新排放标准,排放标准和环评均未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可参照其他相关标准执行。4.2环境风险受体调查评估范围4.2.1涉及水环境风险受体的调查评估范围:尾矿库下游不小于10公里。4.2.2其他类型环境风险受体调查评估范围:a)山谷型、傍山型、截河型尾矿库:尾矿库下游不小于80倍坝高。b)其他类型尾矿库:尾矿库下游不小于40倍坝高。4.2.3实际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评估范围。4.3工作程序4.3.1总体流程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程序(详见图1),由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准备、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尾矿库环境风险分析与报告编制四个阶段组成。2
HJ740—2015图1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程序4.3.2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准备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相关资料和信息的收集等。4.3.3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从类型、规模、周边环境敏感性、安全性、历史事件与环境违法情况五个方面,对尾矿3
HJ740—2015库环境风险进行预判,判断是否属于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环境风险评估。4.3.4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尾矿库的环境危害性(H)、周边环境敏感性(S)、控制机制可靠性(R)三方面进行评分,采用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模型,将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环境风险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三个等级,并按规则进行环境风险等级表征。4.3.5尾矿库环境风险分析与报告编制对于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在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准备、风险预判、风险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开展尾矿库环境风险分析及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编制;并记录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开展过程,总结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内容,编制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对于非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只需记录环境风险预判开展过程。5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准备根据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各项工作需要,收集相关资料与信息,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相关批复文件、设计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安全生产评价文件、环境监理报告、环境监测报告、特征污染物分析报告、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文件、日常运行台账等。6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从尾矿库的类型、规模、周边环境敏感性、安全性、历史事件与环境违法情况五个方面,利用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表(附录A)对尾矿库环境风险进行初步分析,对于满足预判表中任何条件之一的尾矿库即认定为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需要进一步开展后续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非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只需开展风险预判工作,并记录风险预判过程和预判结果。7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7.1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尾矿库的环境危害性(H)、周边环境敏感性(S)、控制机制可靠性(R)三方面(图2)进行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图2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7.2环境危害性(H)采用评分方法,对类型、性质和规模三方面(表1)指标进行评分(各指标评分方法详见附录B)与累加求和,评估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表1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等别划分指标体系序号指标项目指标分值1类型矿种类型/固体废物类型/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482特征污染物pH值8尾矿库环浓度倍数情况3性质指标浓度情指标最高浓度倍数14境危害性4况浓度倍数3倍及以上指标项数65规模现状库容24依据尾矿库环境危害性等别划分表(表2),将环境危害性(H)划分为H1、H2、H34
HJ740—2015三个等别。表2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等别划分表尾矿库环境危害性得分(DH)尾矿库环境危害性等别代码DH>60H130<DH≤60H2DH≤30H37.3周边环境敏感性(S)采用评分方法,对尾矿库下游涉及的跨界情况、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周边环境功能类别情况三方面(表3)指标进行评分(各指标评分方法详见附录C)与累加求和,评估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S)。表3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S)等别划分指标体系序号指标项目指标分值1涉及跨界类型18下游涉及的跨界情况2涉及跨界距离63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544尾矿库周○地表水边环境敏下游水体95感性水环境○海水周边环境功能类6地下水6别情况7土壤环境48大气环境3依据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等别划分表(表4),将周边环境敏感性(S)划分为S1、S2、S3三个等别。表4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S)等别划分表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得分(DS)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S)等别代码DS>60S130<DS≤60S2DS≤30S37.4控制机制可靠性(R)采用评分方法,对尾矿库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情况、生产安全情况、环境保护情况和历史事件情况五方面(表5)指标进行评分(各指标评分方法详见附录D)与累加求和,评估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R)。5
HJ740—2015表5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R)等别划分指标体系序号指标项目指标分值1堆存种类1.52堆存堆存方式13坝体透水情况24输送方式1.55输送输送量16基本情况输送距离1.57回水方式18回水回水量0.59回水距离110库外截洪设施2防洪11库内排洪设施2是否处于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评定为自然条件12“危害性中等”或“危害性大”的区域,或者处于地质灾害易9情况灾区、岩溶(喀斯特)地貌区。生产安全13尾尾矿库安全度等别15情况矿14库环保审批是否通过“三同时”验收8控15水排放情况3制16机防流失情况1.5制污染防治17防渗漏情况2.5可18靠防扬散情况1.5性19事故应急池建设情况5输送系统环境应急设施20环境应急设施2建设情况环境保护回水系统环境应急设施211.5情况建设情况22环境应急预案6.5环境应急23环境应急资源224监测预警2环境监测预警与日常检查25日常检查226环境安全隐患排查3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27环境安全隐患治理2.5环境违法与环近三年来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或与周边存287境纠纷情况在环境纠纷近三年来发生29事件等级8历史事件事故或事件情情况况(包括安全和30事件次数3环境方面)依据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等别划分表(表6),将控制机制可靠性(R)划分为R1、6
HJ740—2015R2、R3三个等别。表6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R)等别划分表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DR)尾矿库环境危害性(R)等别代码DR>60R130<DR≤60R2DR≤30R37.5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综合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周边环境敏感性(S)、控制机制可靠性(R)三方面的等别,对照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矩阵(表7),将尾矿库环境风险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三个等级。表7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矩阵情形序号环境风险等级环境危害性(H)周边环境敏感性(S)控制机制可靠性(R)1R1重大2S1R2重大3R3较大4R1重大5H1S2R2较大6R3较大7R1重大8S3R2较大9R3一般10R1重大11S1R2较大12R3较大13R1较大14H2S2R2一般15R3一般16R1一般17S3R2一般18R3一般19R1较大20S1R2较大21R3一般22R1一般23H3S2R2一般24R3一般25R1一般26S3R2一般27R3一般7.6环境风险等级表征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可表征为“环境风险等级(环境危害性等别代码+周边环境敏感性等别代码+控制机制可靠性等别代码)”。例如:环境危害性为H1类,周边环境敏感性为S2类,控制机制可靠性为R3类的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可表征为“较大(H1S2R3)”。7
HJ740—20158尾矿库环境风险分析与报告编制8.1尾矿库环境风险分析分析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及其风险特征,并对尾矿库环境危害性和控制机制可靠性的各项指标(附录B和附录D)的得分进行分析,将得分大于等于1的指标,作为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因素,并标记在尾矿库平面示意图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其他指标或内容作为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因素。根据对尾矿库现状调查与分析,结合现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情景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8.2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编制在尾矿库环境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汇总附录D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指标中的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因素,形成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表;按照分类实施的原则,编制环境安全隐患治理计划表;结合隐患排查与日常管理工作,编制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对于一般环境风险尾矿库,可以只编制排查表和计划表。8.3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记录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开展过程,总结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风险等级划分、风险分析等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内容,编制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报告大纲详见附录E。9标准实施与监督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8
HJ740—2015附录A(规范性附录)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表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列入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相关说明矿种类型(包括主矿种、附属矿种)/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固体废物类型1.□相关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2.□重金属矿种:铜、镍、铅、锌、锡、锑、钴、汞、镉、铋、砷、铊、钒、铬、锰、钼。3.□贵金属矿种:金、银、铂族(铂、钯、铱、铑、锇、钌)。类型4.□轻有色金属矿种:铝(铝土)、镁、锶、钡。10.□危险废物。5.□稀土元素的矿种: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11.□一般工业固体6.□有色金属矿种:钨、钛。废物(II类)。7.□非金属矿种:化工原料或化学矿。8.□涉及硫(包括主矿、共生矿)、磷(包括主矿、共生矿)。9.□涉及酸性岩矿种或产生酸性废液的矿种。规模12.□尾矿库等别:四等及以上。13.□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周边环境敏感性所处区域14.□处于江河源头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9
HJ740—201515.□涉及跨省级及以上行政区边界。1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17.□重要江、河、湖、库等大型水体。尾矿库下游评18.□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估范围内或者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等。尾矿库输送管19.□水产养殖区,且规模在20亩及以上。线、回水管线20.□下游涉及人口聚集区,且人口规模在100人及以上。涉及穿越21.□下游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22.□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种植大棚,农产品基地等,且规模在20亩及以上。23.□涉及环境风险企业、二次环境污染源或风险源。24.□属于危库险库病库。25.□处于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评定为“危害性中等”或“危害性大”的区域。安全性26.□处于地质灾害易灾区。27.□处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区。28.□已被相关部门鉴定为“三边库”、“头顶库”的尾矿库。历史事件与环境29.□近3年内发生过较大及以上等级的生产安全事故或突发环境事件。违法情况30.□近3年内存在恶意环境违法行为或因环境问题与周边存在纠纷。注:(1)类型:指矿种类型(包括主矿种、附属矿种)/固体废物类型/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以环境危害大的计算。(2)表中复选框“□”表示可以多选。10
HJ740—2015附录B(规范性附录)尾矿库环境危害性指标评分表指标因子评分依据评分相关说明1.□相关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2.□危险废物。3.□重金属矿种:铜、镍、铅、锌、锡、锑、钴、汞、镉、铋、砷、铊、钒、铬、锰、钼。484.□贵金属矿种(采用氰化物采选工艺):金、银、铂族(铂、钯、铱、铑、锇、钌)。5.□有色金属矿种:钨。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II类)。7.□贵金属矿种(采用无氰化物采选工艺):金、银、铂族(铂、钯、铱、铑、锇、钌)。8.□轻有色金属矿种:铝(铝土)、镁、锶、钡。9.□稀土元素的矿种: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类型10.□稀有金属矿种:铌、钽、铍、锆、锶、铷、锂、铯。24(48分)11.□稀散元素矿种:锗、镓、铟、铪、铼、钪、硒、碲。12.□有色金属矿种:钛。13.□非金属矿种:化工原料或化学矿。14.□涉及硫(包括主矿、共生矿)、磷(包括主矿、共生矿)。15.□涉及酸性岩矿种或产生酸性废液的矿种。1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I类)。17.□黑色金属矿种:铁。18.□轻有色金属矿种:钠、钾、钙。019.□非金属矿种:冶金辅助原料矿。20.□非金属矿种:建材原料矿。11
HJ740—201521.□非金属矿种:粘土、轻质材料、耐火材料非金属矿。22.□非金属矿种:特种非金属矿。23.□非金属矿种:能源矿种。24.□非金属矿种:其他非金属矿种。1.○[0,4)。82.○[4,6)。6pH值3.○[6,9]。0浓度(8分)特征4.○(9,11]。5倍数污染5.○(11,14]。7情况性质物指1.○有指标浓度倍数为10倍及以上。(2214(28标浓指标最高分)2.○有指标浓度倍数3倍及以上,且所有指标浓度倍数均在10倍以下。分)度情浓度倍数7况(14分)3.○所有指标浓度倍数均在3倍以下。0(28分)1.○5项及以上:。6浓度倍数3倍及以2.○2至4项:。4上的指标项数3.○1项:。2(6分)4.○无。01.○大于等于3000万方。24规模2.○大于等于1000万方,小于3000万方。18现状库容(243.○大于等于100万方,小于1000万方。12(24分)分)4.○大于等于20万方,小于100万方。65.○小于20万方。0注:(1)类型:指矿种类型(包括主矿种、附属矿种)/固体废物类型/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以环境危害大的计算。12
HJ740—2015(2)特征污染物浓度倍数:指特征污染物的实测浓度与该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或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优先)的比值。取样于尾矿库库区积液、库区渗滤液或输送管中的水样品,以排在前面的优先。(3)指标最高浓度倍数:指所有特征污染物指标浓度倍数的最大值。(4)表中复选框“□”表示可以多选,按其中最高得分计算;单选框“○”表示只能单选。附录C(规范性附录)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指标评分表指标因子评分依据评分特别说明13
HJ740—20151.○国界。18可能涉及到跨国界。可能涉及到跨省级行政区2.○省界。12下游边界。涉及涉及跨界类型可能涉及到跨地市级行政3.○市界。6的跨(18分)区边界。界情可能涉及到跨县级行政区4.○县界。3况边界。(245.○其他。0其他情况。分)1.○2公里及以内。6指沿着尾矿库事故后污染涉及跨界距离2.○2公里以外,5公里及以内。4物的可能流向的曲线距(6分)3.○5公里以外,10公里及以内。2离。4.○10公里以外。01.□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所在区域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54即不符合相关政策。2.□处于江河源头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3.□服务人口1万人及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自来水厂取水口。544.□服务人口2000人及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自来水厂取水口。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尾矿库下5.□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54分)游涉及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环境风险性缺水地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等。36受体6.□流量大于等于15立方米/秒的河流。7.□面积大于等于2.5平方千米的湖泊或水库。8.□水产养殖100亩及以上。14
HJ740—20159.□服务人口2000人以下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自来水厂取水口。10.□流量小于15立方米/秒的河流。1811.□面积小于2.5平方千米的湖泊或水库。12.□水产养殖100亩以下。13.□人口聚集区:累计人口2000人及以上。5414.□人口聚集区:累计人口2000人以下,200人及以上。15.□国家级(或4A级及以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36尾矿库下16.□国家基本农田、基本草原、种植大棚、农产品基地等1000亩及以游涉及其上。他类型风17.□重大环境风险企业或重大二次环境污染源、风险源。险受体18.□人口聚集区:累计人口200人以下。19.□涉及省级及以下(或4A级以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18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20.□国家基本农田、基本草原、种植大棚、农产品基地等1000亩以下。21.□一般、较大环境风险企业或其他二次环境污染源、风险源。尾矿库输22.□服务人口在2000人及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36送管线、回水管线23.□规模在100亩及以上的水产养殖区。18涉及穿越24.□江、河、湖、库等大型水体。周边水环下游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1.○地表水:一类。环境境水体地表水9自然保护区。功能(15(92.○地表水:二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15
HJ740—2015类别分)分)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22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分)鱼虾产卵场、在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3.○地表水:三类。6区、鱼虾类越冬场、巡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4.○地表水:四类。3区及非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5.○地表水:五类。0一般景观要求水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1.○海水:一类。9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海水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不涉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上及海水2.○海水:二类。6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则不计类食用直接相关的工业用算该水区。项)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3.○海水:三类。3滨海风景旅游区。4.○海水:四类。0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16
HJ740—2015洋开发作业区。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1.○地下水:一类。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6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2.○地下水:二类。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地下水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3.○地下水:三类。4(6分)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4.○地下水:四类。2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做生活饮用水。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5.○地下水:五类。0据使用目的选用。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1.○土壤:一类。4土壤环境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4分)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2.○土壤:二类。3菜地、茶园、果园、牧场17
HJ740—2015等土壤,土壤的质量基本上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3.○土壤:三类。1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1.○大气:一类。3区。以保护自然生态及公众福利为主要对象。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大气环境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3分)2.○大气:二类。1.5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保护人体健康为主要对象。特定工业区。以保护人体3.○大气:三类。0健康为主要对象。注:(1)下游涉及的跨界情况:指沿着尾矿库事故后污染物的可能流向10公里评估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扩大评估距离)内存在行政区边界的情况。如果涉及多种类型,以等级最高的行政区边界进行计算。(2)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包括1)“所在区域”敏感性情况;2)“尾矿库下游涉及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情况;3)“尾矿库下游涉及其他类型风险受体”敏感性情况;4)“尾矿库输送管线、回水管线涉及穿越”敏感性情况共计4方面24种的情形。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这4方面情况,取其中得分最高的作为最后“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18
HJ740—2015况”的得分。(3)下游水体:主要考虑地表水。如果下游同时还涉及海水,则评估时需综合“地表水”、“海水”两方面得分,取其中得分最高的作为最后“下游水体”方面得分。(4)一般、较大、重大环境风险源企业:指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评估具有一般、较大、重大环境风险等级的企业。(5)重大二次环境污染源、风险源:指尾矿库下游可能危及的,依据当地地方相关标准、文件或其他行业标准被划分为具有重大等级的环境污染源或风险源。(6)其他二次环境污染源、风险源:指尾矿库下游可能危及的,依据当地地方相关标准、文件或其他行业标准被划分为具有除重大等级之外的其他等级的环境污染源或风险源。(7)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评分时:如果涉及多种情况,则按最高分计算。(8)表中复选框“□”表示可以多选,按其中最高得分计算;单选框“○”表示只能单选。附录D(规范性附录)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指标评分表19
HJ740—2015指标因子评分依据评分相关说明堆存种类1.○混合多用途:多种不同类型的尾矿或固体废物、废水的排放场所。1.5(1.5分)2.○单一用途:仅一种类型尾矿或固体废物、废水的排放场所。0堆存方式1.○湿法堆存。1堆存(1分)2.○干法堆存。0(4.5分)1.○透水坝,无渗滤液收集设施。2坝体透水情况2.○透水坝,但有渗滤液收集设施。1(2分)3.○不透水坝。01.○沟槽+自流(无人为加压)。1.52.○管道输送+泵站加压。1输送方式3.○管道输送+自流(无人为加压)。0.5基本(1.5分)4.○车辆运输。情况05.○传送带运输。(15分)输送1.○大于等于10000方/日。1(4分)输送量2.○大于等于1000方/日,小于10000方/日。0.5(1分)3.○小于1000方/日。01.○大于等于10千米。1.5输送距离2.○大于等于2千米而小于10千米。0.75指实际的曲线距离。(1.5分)3.○小于2千米。0回水1.○沟槽+自流(无人为加压)。1回水方式(2.5分)2.○管道输送+泵站加压。0.5(1分)(仅在有回3.○管道输送+自流(无人为加压)。0水系统时计回水量1.○大于等于10000方/日。0.520
HJ740—2015算该项)(0.5分)2.○大于等于1000方/日,小于10000方/日。0.253.○小于1000方/日。01.○大于等于10千米。1回水距离2.○大于等于2千米而小于10千米。0.5指实际的曲线距离。(1分)3.○小于2千米。01.○无。2指外部雨水未能通过截洪沟直接流向外2.○有,雨污不分流。1界,而是进入尾矿库渗滤液收集池、事故库外截洪设施池等设施。(2分)指外部雨水能直接通过截洪沟流向外界,3.○有,雨污分流。0而不进入尾矿库相关设施(比如库区、渗防洪滤液收集池、事故池等)。(4分)指不仅作为排洪通道,还作为日常回水或1.○无。2排水通道。指汛期作为库区泄洪通道,而日常生产库内排洪设施2.○有,作为日常尾矿水排放或回水通道。1中,通过库内排洪设施将库区澄清水引到(2分)渗滤液收集池等设施。指通常情况下该通道关闭,不连通外界,3.○有,仅作为排洪通道。0仅在汛期紧要情况下连通外界。1-A.○危害性中等或危害性较大。91.○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自然条件情况评估1-B.○危害性小。0(9分)2.○未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2-A.○处于地质灾害易灾区或岩溶(喀921
HJ740—2015评估斯特)地貌区。2-B.○不处于地质灾害易灾区或岩溶0(喀斯特)区地貌区。1.○危库。15生产安尾矿库安全度等别2.○险库。11全情况未核定则按最高分进行评分。(15分)3.○病库。7(15分)4.○正常库。0是否通过“三同时”1.○否。8环保审批是否有环评报告书或报告表,且通过了验收(8分)“三同时”验收及相关批复。2.○是。0(8分)1.○不达标排放。3水排放情况2.○达标排放,但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1.5未知则按最高分进行评分。(3分)3.○达标排放,且满足总量控制要求。0.75环境保护情况4.○不对外排放尾矿水或渗滤液等。0(50分)污染防治主要针对堆积坝及其他可能流失尾矿的1.○不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1.5(8.5分)防流失情况位置。(1.5)参照设计、环评及相关批复等文件的相关2.○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0要求进行评分。主要针对库区底部及库区内边坡。防渗漏情况1.○不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2.5参照设计、环评及相关批复等文件的相关(2.5)2.○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0要求进行评分。22
HJ740—2015主要针对库区干滩及堆积坝体边坡。防扬散情况1.○不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1.5参照设计、环评及相关批复等文件的相关(1.5)2.○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0要求进行评分。1.○无。5主要指针对库区和坝体防范措施建设情事故应急池建设情况况。比如漫坝、坝体裂缝泄漏等。2.○有,但不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3(5)参照设计、环评及相关批复等文件的相关3.○有,且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0要求进行评分。1.○无。2主要指针对输送管道等输送系统的防范输送系统环境应急设施建设情措施建设情况。比如防止输送管线爆裂环境应急设施况(2)2.○有,但不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1等。(8.5)(如果采用车辆运输,则不计算参照设计、环评及相关批复等文件的相关该项)3.○有,且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0要求进行评分。环境应急回水系统环境应急设施建设情1.○无。1.5主要指针对回水管等回水系统的防范措(26.5分)况施建设情况。比如防止回水管爆裂等。2.○有,但不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1(1.5分)参照设计、环评及相关批复等文件的相关(仅在有回水系统时计算该项)3.○有,且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0要求进行评分。按照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报备及落实等环境应急预案(6.5)6.5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按照应急资源的储备、管理、维护等情况环境应急资源(2分)2进行综合评分。按照监测预警方案的制定、开展及相关台环境监测预警与日常检查(4分)监测预警(2)2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23
HJ740—2015按照日常检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开展及相日常检查(2)2关台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按照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的制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3)3开展及相关台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5.5)按照安全隐患的发现、治理及报告等情况环境安全隐患治理(2.5)2.5进行综合评分。环境违法与近三年来是否存在1.○是。7环境纠纷情环境违法行为或与况周边存在环境纠纷2.○否。0(7分)(7分)1.○发生过重大、特大事故。8近三年来发事件等级2.○发生过较大事故。6生事故或事以发生过最高等级事件或事故进行评分。历史(8分)3.○发生过一般事故。4件情况(包情况4.○无。0括安全和环(11分)1.○2次及以上。3境方面)事件次数2.○1次。1.5一般、较大、重大、特大事件或事故次数。(11分)(3分)3.○0次。0注:表中单选框“○”表示只能单选。24
HJ740—2015附录E(资料性附录)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1前言2总则2.1编制原则2.2编制依据包括:政策法规、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其他文件等。3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3.1尾矿库基本信息3.2尾矿库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3.3尾矿库涉及特征污染物情况3.4生产工艺3.5生产安全管理3.6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3.7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3.8现有相关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情况4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情况4.1环境风险预判情况4.2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情况4.2.1尾矿库环境危害性评估情况4.2.2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评估情况4.2.3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评估情况4.2.4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及其表征情况4.3环境风险分析情况4.3.1环境风险特征分析情况4.3.2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因素分析情况4.3.3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情况4.4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编制4.4.1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表编制情况4.4.2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治理计划表编制情况4.4.3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编制情况5相关结论与对策建议6附件尾矿库地理位置图(特别是水系、流域分布)、尾矿库平面布置图(坝体、库区、输送、回水、防洪、渗滤液收集池、事故池等)、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尾矿及所有水(各类清净地表水、渗滤水、回水、排放污水等)的流向图、尾矿库危险因素平面分布图、尾矿库风险预判表、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各指标评分表等。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j 555-2010 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 hj 710.11-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型真菌
- hj 61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制药建设项目
- hj 710.7-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
- hj 710.5-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
- hj 708-20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钢铁建设项目
- hj 710.10-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中型土壤动物
- hj 710.12-201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
- hj 691-2014 环境空气 半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 hj 710.13-201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蜜蜂类
- hj 710.2-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地衣和苔藓
- hj 710.6-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
- hj 710.3-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哺乳动物
- hj 771-2015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网站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 hj 710.4-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鸟类
- hj 733-2014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 hj 710.1-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
- hj 710.9-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蝴蝶
相关文档
- 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习题集答案.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05-13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pdf
- 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pdf
- GBT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pdf
- GBT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pdf
- GBT25738-2010核电厂电动机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739-2010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