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2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政策法规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1.建筑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1总则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缺陷;1.0.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3.建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若干意见》及《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推进北方采暖2.2.3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经济性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地区建筑节能工作,指导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容:量及节能改造实施,制定本技术指南。1.节能改造前的建筑耗热量指标、节能潜力和改造后1.0.2对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在室内温度达到设的建筑耗热量指标;计标准的前提下,保证在热源端实现预定的节能目标。各地2.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和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根据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和技术水平、工作基础等情况统材料和产品;筹考虑、分步实施、科学论证,制定技术实施细则。3.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和资金回收期;1.0.3本导则应用时,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规范或规2.3供热采暖系统节能诊断定。还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不断2.3.1供热采暖系统节能诊断应具备以下资料:使计量供热系统和多样化采暖方式更加完善、可靠、经济合1.供热采暖系统设计施工图、计算书和竣工图;理。2.供热采暖系统运行记录及年耗煤量、耗电量;3.其他相关资料。2节能诊断2.3.2供热采暖系统性能的测试与诊断应包括以下内2.1一般规定容:2.1.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应首先进行抗震、结1.热源运行效率;构、防火安全评估,对不能保证继续安全使用20年的建筑,2.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不宜开展建筑节能改造,或者对此类建筑应同步开展安全和3.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节能改造。4.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2.1.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应进行节能诊断,了解5.供热系统补水率;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暖系统能耗及运行控制情况、室内6.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热环境状况等,通过设计验算和全年能耗分析,对拟改造建2.3.3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技术经济性评估应包括以筑的能耗状况及节能潜力做出评价并出具报告,作为节能改下内容:造的依据。1.节能改造前后系统的能耗分析、节能潜力和效果;2.1.3节能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2.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和措施,以及相1.围护结构及供热采暖系统现状调查;应的材料和产品;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性能的测试3.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和资金回收期;和诊断;3节能改造基本原则3.节能改造技术经济性评估;2.1.4节能诊断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3.0.1在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时,必须同步进行评估机构进行。供热计量改造。对围护结构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应进2.1.5节能诊断方法可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行供热系统计量改造。能检验标准》中的有关规定。3.0.2节能改造应在节能诊断基础上,因地制宜的选择2.2围护结构节能诊断投资成本低、节能效果明显的方案。2.2.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诊断应具备以下资料:在保证室内温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改造后热源端1.建筑设计施工图、计算书和竣工图;的节能效果应不低于20%。2.建筑装修改造、历年修缮资料;3.0.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必须确保建筑物的抗震、3.城市建设规划和市容要求;结构安全、防火和主要使用功能。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4.其他相关资料。动或增加荷载、防火安全时,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2.2.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测试与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既有建筑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15
辽宁建材2008年第8期3.0.4围护结构改造实施方案应根据节能诊断结果确4.2.7采用内保温技术时,对混凝土梁、柱等热桥部位定,如不具备实施全面改造条件,应优先对围护结构的薄弱应进行保温设计计算,保证整体保温效果并避免内表面结环节实施改造,例如优先更换节能窗户。露,施工前应有内保温设计施工图、具体的技术措施和施工3.0.5对室温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建筑或不具备调节控制方案。功能的供热采暖系统均应予以改造。节能改造后,建筑室温4.2.8外墙外保温的热工设计主要包括保温和防结露性应达到设计要求,供热采暖系统应同时具有室温调节和热量能的设计。对易产生结露的部位,应加强局部的保温性能。计量的基本功能。为防止保温材料与外墙外表面粘结间隙处的水汽凝结与流窜现象对保温层的破坏作用,宜在保温构造中设置排除湿气的4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孔槽。4.1一般规定4.2.9外墙外保温的热工设计时宜采用轻质高效的保温4.1.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时应考虑供暖系统的节能材料,安装时保温材料重量含水率不得大于10%。可采用阻燃型容重大于16kg/m3发泡聚苯乙烯、挤塑聚苯乙烯、聚氨改造。围护结构改造先进行时,应为供暖系统改造预留条件。酯或其它无机高效保温材料。4.1.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可根据建筑所处的4.2.10严寒地区外门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寒冷地气候区、结构体系、围护结构构造类型的不同有所侧重。改区外门宜设门斗或应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造前应首先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保温材料的厚度,以及相4.2.11屋顶保温改造,根据既有建筑屋面防水的情况关的构造措施和节点做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围护结构选择直接做倒置式保温屋面或翻修防水层后做倒置保温屋节能改造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面。将平屋顶改成坡屋顶时,可在屋顶吊顶内铺放吸水率小4.1.3改造后房间外窗的传热系数在严寒地区不应大于的轻质保温材料。为防止平改坡后吊顶内结露,宜在坡屋面2.6W/(m2·K),在寒冷地区不应大于3.2W/(m2·K);阳台窗上加铺保温。的传热系数在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8W/(m2·K),在寒冷地区4.2.12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设计文件应符合以下规不应大于3.4W/(m2·K)。定:4.1.4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墙节能改造时,应优先采用外1.外保温系统设计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墙外保温方式。其主断面的平均传热阻或传热系数值作为外封闭阳台栏板及外挑出部分等热桥部位。围护热工设计的代表值。外墙或屋顶改造后的平均传热系数2.如采用预制外保温系统,须提供立面规格分块及安应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要求。装设计构造详图。4.2围护结构节能改造3.保温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应确保水不会渗入4.2.1节能改造工程应优先选用对居民干扰小、工期保温层及基层,重要部位应有详图。短、对环境影响小、安装工艺便捷的围护结构改造技术;尽5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量减少或避免湿作业施工。未通过省部级以上技术鉴定的节能技术不得在节能改造工程中使用。5.1一般规定4.2.2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节能改造,应首先考虑门窗5.1.1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应综合考虑热源(或热力节能改造,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鼓励业主以参与站)、室外管网及室内系统的节能潜力,实现供热采暖系统投资的方式更换原有品质差的门窗。整体节能。4.2.3外窗改造设计可根据既有建筑具体情况确定,需5.1.2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与热计量改造同步进要综合考虑安全、隔声、通风和节能等性能要求。行。1.在原有单玻窗外(或内)加建一层,确定合理间距,5.1.3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优先实行水力平衡、并能满足对窗户的热工性能指标,避免层间结露;气候补偿和变流量调节技术。2.统一更换为满足外窗热工性能指标的新窗。窗框与5.1.4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应采用合理可行、投资经济、墙之间应有合理的保温密封构造设计,以减少该部位的开简单易行的技术方案。特别注意应根据既有室内采暖系统现裂、结露和空气渗透。状选择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改造应尽量减少对居民4.2.4实施外墙外保温改造工程之前,首先应对墙体外生活的干扰。饰面的脱落情况、保温层的起鼓损情况以及基墙的风化程度5.2热源、热力站节能改造进行评估,合理选择成熟度高、耐久性长、投资成本低的方5.2.1热源的节能改造方案应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案。处理原有墙体面层和保温层时,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行,符合下述基本要求:响。1.更换锅炉时,应选用高效率节能锅炉,并应按系统4.2.5对外墙、屋面、外窗进行节能改造时,应对原结实际负荷需求和运行负荷规律,合理配备锅炉容量和数量,构进行复核、验算;当结构安全不能满足节能改造要求时,如选用燃气(油)锅炉,其燃烧器宜具备自动比例调节功应采取加固措施。能,并同时具有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4.2.6对于不宜全面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的建筑,如文2.燃气锅炉改造时应考虑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物建筑或其他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应优先改造其屋顶和山5.2.2对锅炉房或热力站进行节能改造时,应根据供热墙。对此类建筑的外墙其他部位进行内保温改造时,宜与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原循环水泵进行校核计算,确定是暖系统一同改造。否需要更换水泵,以满足建筑物热力入口资用压头和系统调16
◎政策法规节特性的要求。户内系统入口处设置自动控温的调节阀,实现分户集中温5.2.3锅炉房和热力站需增设或完善必要的调节手段,控,其户内分集水器上每支环路上应安装手动流量调节阀。所采用的调节手段应与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相适应。5.4.2室内采暖系统改造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锅炉房和热力站应增设水泵变频装置,以满足供热1.原垂直或水平单管系统,应在每组散热器供回水管系统变流量需求。之间加设跨越管。2.热力站和燃气锅炉房直供系统应安装气候补偿装置,2.原单双管系统应改造为垂直双管系统。使供热量根据热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匹配。3.原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应维持原系统。5.2.4锅炉房和热交换站需增设或完善必要的水处理装5.4.3恒温阀在选择、安装和使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置(软化与除氧),保证系统水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低压1.垂直单管加跨越管系统可采用低阻力两通型恒温阀,锅炉水质标准》的要求控制系统水质和系统补水水质,系统也可采用三通型恒温阀;垂直双管系统宜采用有预设阻力功水溶解氧≤0.1mg/L。能的恒温阀以消除垂直失调。5.2.5改造后的系统应严格冲洗和过滤,水质应达到2.恒温阀的型号、规格、水流方向等技术参数以及安《工业锅炉水质》(GB1576)的规定。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5.2.6供热系统停运时,锅炉、热网及室内系统,应满3.恒温阀产品和安装方法应符合《散热器恒温阀控制水湿保养。阀》(JG/T195-2007)行业标准,并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5.3室外管网节能改造用说明书和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5.3.1室外供热管网改造前,应对管道及其保温质量进性曲线应满足产品标准的要求;行检查和检修,及时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及部件。4.恒温阀的温包和阀头应能够正常感应室温和便于调5.3.3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各并联环节,不得被破坏或遮挡,温包内置式恒温阀应水平安装,暗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当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装式散热器应选择温包外置式恒温阀;衡计算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5.改造工程验收之前,散热器恒温阀应按照设计要求水力平衡阀。完成阻力预设定和温度限定工作;5.3.4水力平衡阀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6.系统处于设计工况下的正常流量时,恒温阀不应产1.热力站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生噪音,不应因阻塞而导致水流不畅通;阀;当有多个分环路时,各分环路总管上应根据水力平衡的7.恒温阀应具有带水带压清堵或更换阀芯的功能,运要求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行管理人员应掌握专用工具的操作方法。2.定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应根据系统平衡及调节5.4.4散热器选择、安装和使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的要求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1.既有散热器如能够正常工作且不影响计量仪表和恒3.变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应根据系统平衡及调节温阀正常运行时,应予以保留;必须对散热器进行更换时,的要求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整栋建筑散热器的形式应保持一致;4.水力平衡阀的安装位置,应保证阀门前后有足够的2.钢制和铝制散热器不应在同一供热采暖系统中应用;直管段,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直管段长度应为阀门上游3.散热器不宜设置散热器罩。5倍管径、下游2倍管径。5.4.5室内采暖系统节能改造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5.水力平衡阀的测量孔和手轮不得被破坏或遮挡,应1.应进行必要的热力复核计算:验算系统改造后原有能够正常测量流量或压差,并能够正常调节流量。散热器的散热量是否满足要求;改造为垂直单管加跨越管系5.3.5水力平衡阀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统时还应验算散热器进流系数不应小于30%,以确定合理的1.水力平衡阀的规格应按热媒设计流量、工作压力及跨越管管径;阀门允许压降等参数经计算确定。2.应进行必要的水力计算和水压图分析,给出准确2.水力平衡阀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技术的室内系统总阻力值,为整个管网系统水力平衡分析提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调节特性等指标应满足产品供依据。标准的要求。5.4.6实施改造前应对原供热系统的管道、阀门和散热3.水力平衡阀两端的压差范围应符合阀门产品标准的器等进行清洗,以保证恒温阀和热量表安装前应保证系统内要求。无焊渣、锈皮及沙粒等杂物。5.3.5水力平衡阀安装完成后均应进行调试,保证阀门6供热采暖系统计量改造设置状态达到设计要求。5.3.6既有采暖系统与新建外管网连接时,宜采用热交6.1一般规定换站的间接连结方式;若直接连接时,应对新、旧系统的水6.1.1既有居住建筑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热计量方力工况进行平衡校核,当热力入口资用压差不能满足既有采式。暖系统时,应采取提高管网循环泵扬程或增设局部加压泵等6.1.2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应以温控和热计量为手段、实补偿措施,以满足室内系统资用压差的需要。现建筑节能为目的。5.4室内采暖系统节能改造6.1.3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既要满足室温可调和分户5.4.1为实现热用户行为节能,散热器采暖系统每组散计量的要求,又要满足运行和管理控制的要求。热器均应安装恒温阀;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应在6.1.4用于热量分摊的计量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17
辽宁建材2008年第8期标准。热量分配表分摊法适用于以散热器为散热设备的室内采6.1.5热量表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热量表》(CJ128-暖系统。2007)标准。应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中华人民2.户用热量表分摊法共和国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系统组成及分摊原理:6.1.6用作热费决算的热量表准确度应高于3级,宜具该分摊系统由各户用热量表以及建筑物热力入口或热力备热计量数据的远传功能及存储180天以上日供热量的存储站设置的热量表组成。性能,接电方式宜采用市电供电方式(外接电源方式)。户用热量表测量出的每户供热量可以作为计量热费结算6.1.7热量表的选型按照设计流量作为额定流量选取。依据,也可以通过户用热量表测量出的每户供热量,测算出6.1.8热量表的流量计宜安装在回水管上。各个热用户的用热比例,按此比例对楼栋或热力站热量表测6.1.9热量表前后的直管段应满足设计安装要求,以保量出的建筑物总供热量进行户间热量分摊。证热量表正常工作。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热计量表上特点及适用范围:游侧直管段长度应为5倍管径以上、下游侧直管段长度应为根据热量表的流量计的测量方式不同,热量表的主要类2倍管径以上。型有机械式热量表、电磁式热量表、超声波式热量表。6.2锅炉房、热力站热计量改造机械式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较低,但热量表的流量计对6.2.1锅炉房和热力站应在热力出口安装热量计量装水质有一定要求,以防止流量计的转动部件被阻塞,影响仪置。表的正常工作。6.2.2热力站的热量计量装置宜安装在一次水侧总回水电磁式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机械式热量表要高,但仪表管上。的流量计比机械式的精度要高、压损小。电磁式热量表的流6.2.3锅炉房或热力站的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量计工作需要外部电源,而且必须水平安装,还需较长的直应计量监测。管段,这使得仪表的安装、拆卸和维护较为不便。6.2.4锅炉房或热力站的动力用电、水泵用电和照明用超声波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较高,仪表的流量计具有精电等宜分项计量。度高、压损小、不易堵塞等特点,但流量计的管壁锈蚀程6.3建筑物热力入口热计量改造度、水中杂质含量、管道振动等因素将影响流量计的精度。6.3.1建筑物的热力入口应设置热量表,当建筑用途相户用热量表分摊法适用于分户独立式室内采暖系统及地同、建筑类型相同、围护结构相同、建筑物内热量分摊方式面辐射供暖系统。一致的若干栋建筑,可设置一块热量表。6.4.3热量分配表分摊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6.3.2热量表积分仪不宜安装在地下管沟之中。安装在1.热量分配表的产品和安装方法应符合《电子式热分管沟中的热量表宜加装保护箱保护热量表的积分仪,保护箱配表》(CJ/T260-2007)和《蒸发式热分配表》(CJ/T271-的防护等级应满足热量表的性能要求。2007)产品标准。6.4户间分摊方法2.采用蒸发式热量分配表或单传感器电子式热量分配6.4.1以同一块热量表进行热费决算的建筑物应采用相表时,散热器平均热媒设计温度不应低于50℃;采用传感器同的户间热量分摊方法,所采用的热量分摊仪表的类型应相电子式热量分配表时散热器平均热媒设计温度不应低于同。35℃;采用蒸发式热量分配表时,不同的采暖季节应使用不6.4.2户间热量分摊方法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及改造后同的蒸发液体颜色。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来确定,可采用以下方法:3.热量分配表的使用和保护,应与用户说明,入户读1.热量分配表分摊法表时应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干扰。系统组成及分摊原理:6.4.4户用热量表分摊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该分摊系统由各个热用户的散热器热量分配表以及建筑1.户用热量表可作为供热计量决算依据,也可以作为物热力入口设置的楼栋热量表或热力站设置的热量表组成。建筑物内热量分摊的依据,热量表的测量结果要求具备较好通过修正后的各热量分配表的测试数据,测算出各个热的一致性。用户的用热比例,按此比例对楼栋或热力站热量表测量出的2.户用热量表前应安装过滤器。建筑物总供热量进行户间热量分摊。修正因素包括散热器的7节能改造效果检测与评估类型、散热量、连接方式等。特点及适用范围:7.0.1节能改造完成后,应对改造工程的节能效果进行按照基本的工作原理,散热器热量分配表分为蒸发式热检测与评估。量分配表与电子式热量分配表两种基本类型。7.0.2检测与评估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蒸发式热量分配表初投资较低,但需要入户读表。电子的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式热量分配表初投资相对较高,但该表具有入户读表与遥控7.0.3检测与评估内容包括:读表两种方式可供选择。电子式热量分配表有传感式和一体1.改造后供热能耗测试及与改造前能耗的对比分析式两种,若散热器被遮蔽,可选择安装传感式热量分配表。2.建筑物平均室温测试与分析安装散热器热量分配表时,不需要对既有室内采暖系统3.单项改造措施效果测试与分析进行改造。4.改造投资与技术经济分析1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jd 14-029-2017 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社区绿色农房建设技术导则
- 8.《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
- 35kv~500kv交流输电线路装备技术导则
- 01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条文说明
- 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技术导则2010
- 35kv~500kv交流输电线路装备技术导则
-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稿)
- 浙江省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导则(试行)
-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
- 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
- 宁波市地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技术导则
- 哈尔滨市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箱涵综合管廊技术导则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gat 1267-2015 公安物联网感知层信息安全技术导则
- gbz 24847-2009 1000kv交流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 gbz 25841-2010 1000kv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 gbz 25843-2010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导则
相关文档
- 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习题集答案.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05-13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pdf
- 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pdf
- GBT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pdf
- GBT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pdf
- GBT25738-2010核电厂电动机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739-2010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