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 MB
- 14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家电网公司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初稿)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年4月19日
目录第三篇110kV智能变电站1第9章技术方案19.1技术方案组合表19.2二次设备配置方案一览表12第10章通用设备1310.1一次设备1310.1.1主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1410.1.2组合电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1510.1.3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1610.1.4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1710.1.5电流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1810.1.6电压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1910.1.7并联电容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2010.1.8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2110.1.9支柱绝缘子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2210.1.10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2310.1.11其他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2610.2二次设备2810.2.1测控装置2810.2.2线路保护2810.2.3母线保护2810.2.4母联分段保护2910.2.5主变保护2910.2.6故障录波网络报文与暂态故障记录分析装置2910.2.7备自投装置3010.2.8合并单元3010.2.9智能终端3110.2.10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3110.2.11保测一体化装置3110.2.12网络交换机3210.2.13数字电能量表计3210.2.14电能量远方终端3210.2.15一体化电源监控33第11章技术导则3311.1概述3311.2电气部分3311.2.1电气主接线图3311.2.1.235kV33
11.2.1.310kV3311.2.1.4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3411.2.1.5无功补偿3411.2.2电气总平面3411.2.3配电装置3411.2.4设备安装4011.2.4.1总的要求4011.2.4.2变压器安装4111.2.4.2组合电器安装4511.2.4.3AIS设备的安装4611.2.4.4电容器安装图4711.2.4.5母线安装4811.2.4.6开关柜的安装4911.2.5交流站用电系统5011.2.5.1站用电源5011.2.5.2站用电接线方式5011.2.5.3站用电负荷的供电方式5011.2.5.4站用变容量选择5011.2.5.5站用变压器布置5111.2.5.6低压电器、导体选择5111.2.5.7检修电源的配置5211.2.6防雷接地5211.2.6.1站内防雷5211.2.6.2站内接地5411.2.7照明5511.2.7.1 照明种类5511.2.7.2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5611.2.7.3照明标准值5611.2.7.4 供电系统5711.2.7.5照明和动力设备选择5711.2.7.6照明开关、插座的选择和安装5811.2.7.7布置和安装工艺5911.2.8电缆设施及防火5911.2.8.1电缆选型5911.2.8.2电/光缆敷设通道6111.2.8.3敷设方式6111.2.8.4电缆孔、洞的封堵6511.2.9施工图卷册安排7311.3二次系统7411.3.1总体设计原则7411.3.2二次设备室及屏(柜)的布置7411.3.2.1二次设备室的设置及其屏(柜)的布置7411.3.2.2二次屏(柜)的选择及布置7511.3.3二次回路设计76
11.3.3.1二次回路的基本要求7611.3.3.2二次“虚回路”的基本要求7611.3.4二次网络设计7711.3.4.1站控层/间隔层网络7711.3.4.2过程层网络7711.3.5二次设备的选择及配置7811.3.5.1控制保护设备7811.3.5.2小母线7811.3.5.3端子排7811.3.5.4虚端子7911.3.5.5控制电缆7911.3.5.6光缆和网线8011.3.6一体化电源8111.3.6.1直流系统8111.3.6.2不间断电源系统8211.3.7时钟同步系统8211.3.8辅助系统8211.3.8.1智能辅助控制系统8211.3.9二次设备接地和抗干扰8311.3.9.1接地8311.3.9.2防雷8411.3.9.3抗干扰8411.3.10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及标准工艺8511.3.10.1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8511.3.10.2标准工艺8611.3.11施工图卷册安排8811.4土建部分8811.4.1站址规划8811.4.2总平面及竖向布置8911.4.2.1总平面布置8911.4.2.2竖向布置9211.4.2.3土(石)方平衡9211.4.3站内外道路9311.4.3.1站内外道路平面布置9311.4.3.2进站道路详图9311.4.3.3站内道路详图9511.4.4围墙、大门9911.4.4.1围墙9911.4.4.2大门10411.4.5站区地下管沟10511.4.5.1站区地下管沟平面布置10511.4.5.2电缆沟10511.4.5.3电缆沟沟盖板10711.4.5.4节点107
11.4.6建筑物10911.4.6.1建筑总说明10911.4.6.2建筑门窗11011.4.6.3地下电缆层平面布置11011.4.6.4墙体11011.4.6.5楼、地面11111.4.6.6屋面11411.4.6.7楼梯、坡道及散水11511.4.6.8防水11611.4.6.9装修工程11611.4.6.10建筑节能11711.4.6.11结构11711.4.7防火墙11711.4.8构支架11811.4.8.1构架11811.4.8.2设备支架12011.4.9给排水12011.4.9.1给水12011.4.9.2排水12111.4.10消防12111.4.10.1建筑物消防12111.4.10.2电缆夹层、电缆隧道消防措施12211.4.10.3其他12211.4.11采暖和通风12211.4.11.1一般要求12211.4.11.2主变压器室及散热器室通风12311.4.11.3110kVGIS室通风12311.4.11.435(10)kV开关柜室降温通风12411.4.11.5电容器室和电抗器室通风12411.4.11.6接地变室通风12411.4.11.7蓄电池室通风空调12411.4.11.8电缆夹层通风12511.4.11.9继电器室等二次设备室空调12511.4.11.10消防泵房通风12511.4.12环境保护12511.4.12.1废水处理12511.4.12.2噪声控制12611.4.12.3电磁波辐射及防治126第12章典型图纸127
第三篇110kV智能变电站第9章技术方案9.1技术方案组合表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共包括20个基本方案,技术方案组合见表9.1-1。1
表9.1-1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一览表序号方案编号建设规模(本期/远期)接线型式总布置及配电装置主要技术方案(智能部分)围墙内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1110-A1-1主变:2/3×50MVA出线:110kV2/4回,10kV24/36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单母线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110kV及主变场地平行布置110kV:户外GIS,架空出线,单回出线间隔宽度7.5m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设置过程层网络,GOOSE与SV共组一网,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9hm2/520m22110-A1-2主变:2/3×50MVA出线:110kV2/4回,35kV4/6回,10kV12/24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单母线分段35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110kV及主变场地平行布置110kV:户外GIS,架空出线,单回出线间隔宽度7.5m35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设置过程层网络,GOOSE与SV共组一网,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40hm2/579m2
3110-A2-1主变:2/2×50MVA出线:110kV2/2回,10kV24/24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内桥10kV:单母线分段全户内一幢楼布置生产综合楼一层布置主变压器及10kV配电装置,二层布置110kV配电装置及二次设备室110kV:户内GIS,电缆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27hm2/1005m24110-A2-2主变:2/3×50MVA出线:110kV2/3回,35kV4/6回,10kV12/18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线变组35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全户内一幢楼布置生产综合楼一层布置主变压器、110kV配电装置及10kV、35kV配电装置,二层设有二次设备室、三间电容器室、三间35kV接地电阻室110kV:户内GIS,电缆出线35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2hm2/2882m2
5110-A2-3主变:2/3×50MVA出线:110kV4/6回,10kV24/36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环入环出支接变压器组10kV:本期单母线四分段,远期单母线六分段全户内一幢楼布置生产综合楼一层布置主变压器、110kV配电装置及10kV配电装置,二层设有二次设备室、三间电容器室110kV:户内GIS,电缆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0hm2/2716m26110-A2-4主变:2/3×50MVA出线:110kV2/3回,10kV28/42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扩大内桥10kV:本期单母线四分段环形,远期单母线六分段环形全户内一幢楼布置生产综合楼一层布置主变压器、110kV配电装置及10kV配电装置,二层设有二次设备室、电容器室110kV:户内GIS,电缆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2hm2/2530m2
7110-A2-5主变:2/4×50MVA出线:110kV2/4回,10kV28/56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单母线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四分段环形,远期单母线八分段环形全户内一幢楼布置生产综合楼一层布置主变压器、110kV配电装置及10kV配电装置,二层设有二次设备室、电容器室110kV:户内GIS,电缆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设置过程层网络,GOOSE与SV共组一网,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5hm2/2800m28110-A3-1主变:1/2×50MVA出线:110kV2/2回,10kV12/24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内桥10kV:单母线分段半户内一幢楼布置,主变压器户外布置生产综合楼一层布置10kV配电装置、电容器室,二层设有110kV配电装置及二次设备室110kV:户内GIS,电缆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18hm2/767m2
9110-A3-2主变:2/3×50MVA出线:110kV2/3回,35kV8/12回,10kV16/24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内桥,远期内桥+线变组(或扩大内桥)35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四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四分段半户内一幢楼布置,主变压器户外布置生产综合楼一层布置10kV、35kV配电装置,二层设有110kV配电装置及二次设备室、电容器室110kV:户内GIS,架空、电缆混合出线35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3hm2/1480m210110-A3-3主变:2/3×50MVA出线:110kV2/3回,10kV24/36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内桥,远期扩大内桥(或内桥+线变组)10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四分段半户内一幢楼布置,主变压器户外布置生产综合楼一层布置10kV配电装置、电容器室,二层设有110kV配电装置及二次设备室110kV:户内GIS,电缆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24hm2/1556m2
11110-C-1主变:1/2×50MVA出线:110kV2/4回,35kV4/6回,10kV7/12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35kV:单母线分段10kV:单母线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线中型,瓷柱式断路器双列布置,架空出线35kV:户外软母线半高型,瓷柱式断路器双列布置,架空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设置过程层网络,GOOSE与SV共组一网,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kV、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42hm2/297.5m212110-C-2主变:1/2×50MVA出线:110kV1/2回,35kV3/6回,10kV8/16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线变组,远期内桥35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改进半高型布置,瓷柱式断路器,架空出线35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架空混合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kV、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一套故障录波装置。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7hm2/477.8m2
13110-C-4主变:1/2×50MVA出线:110kV2/4回,35kV4/6回,10kV8/16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35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线中型,瓷柱式断路器双列布置,架空出线35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架空混合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设置过程层网络,GOOSE与SV共组一网,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kV、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42hm2/502m214110-C-5主变:1/2×50MVA出线:110kV2/4回,35kV4/8回,10kV10/20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35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线中型,瓷柱式断路器双列布置,架空出线35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架空混合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设置过程层网络,GOOSE与SV共组一网,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kV、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7hm2/658m2
15110-C-6主变:1/3×50MVA出线:110kV2/4回,35kV6/9回,10kV8/24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35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线中型布置,瓷柱式断路器,,架空出线35kV:户外软母线半高型布置布置,瓷柱式断路器,架空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设置过程层网络,GOOSE与SV共组一网,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kV、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52hm2/385m216110-C-7主变:2/3×50MVA出线:110kV1/2回,35kV6/9回,10kV8/12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内桥,远期扩大内桥接线35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线半高型布置,瓷柱式断路器,架空出线35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架空混合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kV、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一套故障录波装置。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43hm2/603m2
17110-C-8主变:2/3×50MVA出线:110kV2/4回,35kV6/9回,10kV16/24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单母线分段35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线中型布置,瓷柱式断路器,架空出线35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架空混合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设置过程层网络,GOOSE与SV共组一网,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kV、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50hm2/646m218110-C-9主变:2/3×50MVA出线:110kV4/6回,35kV6/9回,10kV24/32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双母线接线35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10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线半高型布置,瓷柱式断路器,架空出线35kV:户内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架空混合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设置过程层网络,GOOSE与SV共组一网,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35kV、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一体化系统,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48hm2/769.2m2
19110-C-10主变:1/3×50MVA出线:110kV1/2回,10kV12/36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线变组,远期扩大内桥10kV:本期单母线,远期单母线三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线半高型布置,瓷柱式断路器,架空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全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一套故障录波装置。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9hm2/410m220110-C-11主变:2/3×50MVA出线:110kV2/3回,10kV24/36回每台主变10kV侧无功:低容2组110kV:本期内桥,远期内桥+线变组10kV:本期单母线分段,远期单母线三分段主变户外布置110kV:户外软母线改进半高型布置,瓷柱式断路器,架空出线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全电缆出线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不设置过程层网络,采用点对点方式,保护直采直跳。110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10kV采用保、测、计量多合一装置。设置一套故障录波装置。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采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供电。0.37hm2/409m2
9.2二次设备配置方案一览表
第10章通用设备10.1一次设备在本次设计中,各方案应根据技术方案组合表中相关要求从表10.1.1~10.1.10中选取相关设备。
10.1.1主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2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1主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1主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1TA-50电压比:110±8×1.25%/10.5kV额定容量:50/50MVA联接组标号:YNd11变压器阻抗:110-A1-1,110-A3-1110-A3-3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9、10.1.1-10土建接口详见:10.1.1-5110-A2-1、110-A2-3、110-A2-4、110-A2-5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2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9、10.1.1-10土建接口详见:10.1.1-621TBA-50电压比:110±8×1.25%/38.5±2×2.5%/10.5kV额定容量:50/50/50MVA联接组标号:YNyn0d11变压器阻抗:110-A1-2/110-A3-2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3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9、10.1.1-11土建接口详见:10.1.1-7110-A2-2110-C-1110-C-2/110-C-3/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110-C-9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4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9、10.1.1-11土建接口详见:10.1.1-8
10.1.2组合电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1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2组合电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2组合电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1GIS-2000/401)断路器:额定电流2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0kA2)隔离开关:额定电流2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0kA110-A2-1/110-A2-2/110-A2-3/110-A2-4/110-A2-5/110-A3-1/110-A3-2/110-A3-3/110-A1-1/110-A1-2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2-4/10.1.2-5/10.1.2-6/10.1.2-7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2-8~12土建接口详见:10.1.2-1/10.1.2-2/10.1.2-3
10.1.3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4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3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3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1QF-A-2000/40瓷柱式额定电流:2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0kA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3-1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3-2土建接口详见:10.1.3-3、10.1.3-421QF-A-3150/40瓷柱式额定电流:31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0kA110-C-1/110-C-8/110-C-9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3-1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3-2土建接口详见:10.1.3-3、10.1.3-43BQF-A-2500/31.5瓷柱式,内附流变额定电流:25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31.5kA110-C-6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3-5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3-6土建接口详见:10.1.3-7、10.1.3-84BQF-A-1250/25瓷柱式,内附流变额定电流: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110-C-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3-5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3-6土建接口详见:10.1.3-7、10.1.3-8
10.1.4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2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4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4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1QS-2D-2000/40双柱水平旋转式额定电流:2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0kA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110-C-9/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4-1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4-2土建接口详见:10.1.4-3、10.1.4-42BQS-2D-1250/25双柱水平旋转式额定电流: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110-C-1/110-C-6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4-5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4-6土建接口详见:10.1.4-7、10.1.4-8
10.1.5电流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1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5电流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5电流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1TA-0-5油浸式,倒立式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110-C-9/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5-1
10.1.6电压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2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6电压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6电压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1CVT电容式额定电容:10000(20000)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110-C-9/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6-12BPT电磁式110-C-1、110-C-6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6-2
10.1.7并联电容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4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7并联电容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7并联电容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AC-K41)单组容量:3.6/4Mvar2)单台电容器容量:200/334kvar3)额定电抗率:1/5/12%4)结构型式:框架式110-A2-1/110-A2-2/110-A2-3110-A2-4/110-A2-5/110-A3-1110-A3-2、110-A3-3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7-1、10.1.7-3土建接口详见:10.1.7-6、10.1.7-82AC-K51)单组容量:4.8/5Mvar2)单台电容器容量:200/334kvar3)额定电抗率:1/5/12%4)结构型式:框架式110-A1-1/110-A1-2/110-A2-1110-A2-2/110-A2-3/110-A2-4110-A2-5/110-A3-1/110-A3-2110-A3-3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7-2、10.1.7-4土建接口详见:10.1.7-7、10.1.7-93AC-H41)单组容量:3.6Mvar2)单台电容器容量:200kvar3)额定电抗率:1/5/12%4)结构型式:集合式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110-C-9/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7-5土建接口详见:10.1.7、10.1.7-104AC-H51)单组容量:4.8Mvar2)单台电容器容量:200kvar3)额定电抗率:1/5/12%4)结构型式:集合式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110-C-9/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7-6土建接口详见:10.1.7-10
10.1.8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2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8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8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1MOA-102/156额定电压:90kV雷电冲击电流残压:266kV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110-C-9/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8-12BMOA-51/134额定电压:51kV雷电冲击电流残压:134kV110-A1-2/110-A3-2/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8-2
10.1.9支柱绝缘子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2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9支柱绝缘子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9支柱绝缘子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1PI-8额定弯曲破坏负荷:8kN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110-C-9/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9-12BPI-6额定弯曲破坏负荷:6kN110-A1-2/110-A2-2/110-A3-2/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9-2
10.1.10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6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10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10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1BKG-1250/25-A1)开关柜:空气柜额定电流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2)断路器:额定电流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3)接地开关:25kA/3S110-A2-2/110-A3-2/110-C-2/110-C-4/110-C-5/110-C-7/110-C-8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0-1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0-11/10.1.10-12/10.1.10-14/10.1.10-15土建接口详见:10.1.10-2/10.1.10-3/10.1.10-4/10.1.10-52BKG-2500/25-A1)开关柜:空气柜额定电流25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2)断路器:额定电流25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3)接地开关:25kA/3S110-A1-2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0-1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0-13土建接口详见:10.1.10-2/10.1.10-3/10.1.10-4/10.1.10-5
3AKG-1250/25-A1)开关柜:空气柜额定电流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2)断路器:额定电流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3)接地开关:25kA/4S110-A1-1/110-A1-2/110-A2-1/110-A2-2/110-A2-3/110-A2-4/110-A2-5/110-A3-1/110-A3-2/110-A3-3/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8/110-C-9/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0-6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0-16~19、21、22土建接口详见:10.1.10-7/10.1.10-8/10.1.10-9/10.1.10-104AKG-2500/25-A1)开关柜:空气柜额定电流25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2)断路器:额定电流25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3)接地开关:25kA/4S110-C-7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0-6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0-20土建接口详见:10.1.10-7/10.1.10-8/10.1.10-9/10.1.10-105AKG-3150/31.5-A1)开关柜:空气柜额定电流3150A,110-A1-1/110-A1-2/110-A2-3/110-A2-4/110-A2-5/110-A3-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0-6设备二次接口详见: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31.5kA2)断路器:额定电流31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31.5kA3)接地开关:31.5kA/4S110-A3-2/110-A3-3/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8/110-C-9/110-C-10/110-C-1110.1.10-20土建接口详见:10.1.10-7/10.1.10-8/10.1.10-9/10.1.10-106AKG-4000/40-A1)开关柜:空气柜额定电流4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0kA2)断路器:额定电流4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0kA3)接地开关:40kA/3S110-A2-1/110-A2-2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0-6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0-20土建接口详见:10.1.10-7/10.1.10-8/10.1.10-9/10.1.10-10
10.1.11其他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共包括5种规格的设备,详见表10.1-11其他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表10.1-11其他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名称主要技术参数135kV穿墙套管110-A1-2/110-A2-2110-C-2/110-C-4110-C-5/110-C-9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1土建接口详见:10.1.11-2210kV接地变、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户外,调匝式,成套柜110-A1-2/110-C-2110-C-3/110-C-8/110-C-10/110-C-11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5、6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1-22土建接口详见:10.1.11-9户内,调匝式,装配式110-A2-4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7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1-22土建接口详见:10.1.11-10户内,调匝式,成套柜110-A3-1110-A3-2110-A3-3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3、4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1-22土建接口详见:10.1.11-8310kV接地变、接地电阻成套装置户内,装配式110-A2-1110-A2-5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15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1-23土建接口详见:10.1.11-16户内,成套柜110-A2-1110-A2-5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17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1-23土建接口详见:10.1.11-18
435kV接地电阻成套装置户内,成套柜110-A2-2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19、20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1-24土建接口详见:10.1.11-21535kV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户外,装配式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7110-C-8/110-C-9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11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1-24土建接口详见:10.1.11-13户内,装配式110-A3-2设备一次接口详见:10.1.11-12设备二次接口详见:10.1.11-22土建接口详见:10.1.11-14
10.2二次设备在本次设计中,各方案应根据技术方案组合表中相关要求从下表中选取相关二次通用设备。10.2.1测控装置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C–B/G母线设备、公用测控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10.2.2线路保护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1–PMC–L-DIF110kV线路光纤差动保护110-A1-1/110-A1-2110-A2-5/110-C-1110-C-4/110-C-5110-C-6/110-C-8110-A2-3二次接口详见:21–PMC–L-DIS110kV线路距离保护110-A1-1/110-A1-2110-A2-5/110-C-1110-C-4/110-C-5110-C-6/110-C-8110-A2-3二次接口详见:10.2.3母线保护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BP-20110kV双母线接线母线保护110-C-9二次接口详见:2N-BP-10110kV单母线接线母线保护110-A1-1/110-A1-2110-A2-5/110-C-1110-C-4/110-C-5110-C-6/110-C-8二次接口详见:3N-BP-13110kV单母线三分段接线母线保护110-A1-1/110-A1-2110-A2-5/110-C-1110-C-4/110-C-5110-C-8二次接口详见:
10.2.4母联分段保护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FEP110~330kV母联分段保护110-A1-1/110-A1-2110-A2-5/110-C-1110-C-4/110-C-5110-C-6/110-C-8110-C-9二次接口详见:10.2.5主变保护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1-TP-B-1-1110kV主变压器保护110kV桥接线/35kV单分支/10kV单分支110-A3-2/110-C-2110-C-7二次接口详见:21-TP-B-2110kV主变压器保护110kV桥接线/10kV双分支110-A2-1/110-A2-4110-A3-1/110-A3-3110-C-10/110-C-11二次接口详见:31-TP-10-1-1110kV主变压器保护110kV单母线接线/35kV单分支/10kV单分支110-A1-2/110-A2-2110-A3-2/110-C-1110-C-4/110-C-5110-C-6/110-C-8二次接口详见:41-TP-20-1-1110kV主变压器保护110kV双母线接线/35kV单分支/10kV单分支110-C-9二次接口详见:51-TP-10-2110kV主变压器保护110kV单母线接线/10kV双分支110-A2-3/110-A2-5二次接口详见:10.2.6故障录波网络报文与暂态故障记录分析装置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RN-P2P-FESV以100Mbps点对点方式接入,GOOSE以100Mbps组网接入110-A2-1/110-A2-2110-A2-3/110-A2-4110-A3-1/110-A3-2110-A3-3/110-C-2110-C-7/110-C-10二次接口详见:
110-C-112N-RN-NW-FESV和GOOSE分别以100Mbps组网方式接入;SV与GOOSE以100Mbps双网合一接入;SV、GOOSE与1588以100Mbps三网合一接入110-A1-1/110-A1-2110-A2-5/110-C-1110-C-4/110-C-5110-C-6/110-C-8110-C-93N-R-M管理单元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10.2.7备自投装置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1-A-BZT-Q110kV桥开关备自投110-A2-1/110-A2-2110-A2-4/110-A3-1110-A3-2/110-A3-3110-C-2/110-C-7110-C-10/110-C-9二次接口详见:21-A-BZT-E110kV分段备自投110-A1-1/110-A1-2110-A2-5/110-C-1110-C-4/110-C-5110-C-6/110-C-8110-C-9二次接口详见:3B-A-BZT-E35kV分段备自投110-A1-2/110-A2-2110-A3-2/110-C-1110-C-2110-C-4~110-C-9二次接口详见:10.2.8合并单元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MU-CT-10-T适用于单母线接线的主变合并单元二次接口详见:2N-MU-CT-13-T适用于单母线三分段接线的主变合并单元二次接口详见:10.2.9智能终端
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IT-CB-3P适用于三相跳闸的开关间隔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2N-IT-T-3P适用于三相一体的主变本体间隔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10.2.10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S-B无操作回路的一体化装置,适用于220kV及以下的母线设备间隔,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功能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2N–S–CB-3P三相跳闸的一体化装置,适用于220kV及以下的线路间隔,含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功能。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3N–S–CB-3P-D三相跳闸的一体化装置,适用于35kV及以下的开关柜安装的主变间隔,含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功能。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10.2.11保测一体化装置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A(B)-PMC-E66kV及以下分段保测一体装置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2A(B)-PMC-C166kV及以下电容器保测一体装置(三相不平衡电压、单相不平衡电流)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3A(B)-PMC-C266kV及以下电容器保测一体装置(三相不平衡电流、单相不平衡电压)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4A(B)-PMC-K66kV及以下电抗器保测一体装置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5A(B)-PMC-S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
66kV及以下站用变保测一体装置10.2.12网络交换机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W-Z-FE站控层用百兆以太网交换机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2N-W-G-FE过程层用百兆以太网交换机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10.2.13数字电能量表计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M-DM-NW-S网络采样,单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110-A1-1/110-A1-2110-A2-5/110-C-1110-C-2/110-C-4110-C-5/110-C-6110-C-8/110-C-9二次接口详见:2N-M-DM-P2P-S点对点采样,单母线接线110-A2-3二次接口详见:3N-M-DM-P2P-M点对点采样,桥形接线110-A2-1/110-A2-2110-A2-4/110-A3-1110-A3-2/110-A3-3110-C-7/110-C-10110-C-11二次接口详见:10.2.14电能量远方终端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1N-M-T电能量远方终端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10.2.15一体化电源监控
序号设备名称及相关技术参数适用通用设计方案标准化接口设备编号对应设备21-E-111-DE110kV一体化电源系统,DC220V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31-E-111-DY110kV一体化电源系统,DC110V各方案均适用二次接口详见:第11章技术导则11.1概述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技术原则依据电力行业相关设计规定,总结了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经验,同时结合国网公司通用设计、通用设备、标准施工工艺及两型一化相关要求进行编制。技术原则电气、二次及土建三个部分,各部分章节划分参展施工图深度规定中卷册划分方法。11.2电气部分11.2.1电气主接线图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应根据变电站的规划容量,线路、变压器连接元件总数,设备特点等条件确定。结合“两型一化”要求,电气主接线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操作检修方便、节省投资、便于过渡或扩建等要求。对于终端变电站,当满足运行可靠性要求时,应简化接线形式,采用线变组或桥型接线。对于GIS设备,宜简化接线形式,减少元件数量。11.2.1.1110kV110kV最终出线回路数2~4回、主变压器为2~3台时,可采用线变组、桥型、扩大桥型、单母线、单母线分段接线。110kV最终出线回路数6回及以上时,宜采用双母线接线。110kV最终出线回路数4回及以上、当系统上有要求或可靠性要求高时,可采用单母线接线环入环出型式。11.2.1.235kV35kV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1.2.1.310kV10kV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或单母线分段环形接线。
11.2.1.4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110kV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依据出线线路总长度及出线线路性质确定35、10kV系统采用不接地、经小电阻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11.2.1.5无功补偿每台主变压器配置2组电容器。并联电容器组回路串联电抗器值的选取,应能够限制谐波放大及合闸涌流,根据需要计算后确定。铁芯电抗器布置在中性点侧,空芯电抗器布置在电源侧。11.2.2电气总平面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并应遵循通用设计及“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要求,使站内工艺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配电装置引线流畅,及其其他相关专业配合协调,以最少土地资源达到变电站建设要求。出线方向应适应各电压等级线路走廊要求,尽量减少线路交叉和迂回。变电站布置、进出线方向、进站道路等条件允许时,变电站大门应直对主变压器运输道路。除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外,不宜采用软母线普通中型配电装置,应采用管母分相中型或软母线改进半高型配电装置。站内电缆沟、管布置在满足安全及使用要求下,应力求最短线路、最少转弯,可适当集中布置,减少交叉。电缆沟宽度应采用400mm、600mm、800mm、1100(1000)mm或1200mm等规格,以便盖板标准化制作。盖板宜采用成品或预制沟盖板。站内电缆沟、管在满足工艺要求下应减少埋深。不宜设置电缆支沟,宜采用埋管结合电缆井方式。当变电站采用台阶式布置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水平高度上配电装置之间的高差配合,尽量使变电站引线顺畅、合理。在兼顾出线规划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变电站应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当站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可采用台阶式布置。11.2.3配电装置配电装置型式的选择,应根据设备选型及进出线方式,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并与发电厂或变电站总体布置协调,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应优先采用占地少的配电装置型式。
110kV标准配送式变电站中110kV配电装置主要考虑采用户外AIS配电装置、户外GIS组合电器、户内GIS组合电器等。35kV配电装置主要考虑采用户外AIS配电装置、户内金属移开式开关柜。10kV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内金属移开式开关柜。110kV标准配送式变电站变压器可分为屋外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屋内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及屋内干式站用变压器三种。11.2.3.1屋外配电装置(1)总体要求屋外配电装置的布置,导体、电气设备、架构的选择,应满足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安装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时的安全要求,并满足规划容量要求。配电装置各回路的相序排列宜一致。一般按面对出线,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相序为A,B,C。对屋内硬导体及屋外母线桥裸导体应有相色标志,A,B,C相色标志应为黄、绿、红三色。对于扩建工程应与原有配电装置相序一致。配电装置内的母线排列顺序,一般靠变压器侧布置的母线为I母,靠线路侧布置的母线为II母;双层布置的配电装置中,下层布置的母线为I母,上层布置的母线为II母。110kV户外敞开式配电装置一般可根据场地布置条件选择断路器单列式布置或双列式布置。110kV屋外GIS组合电器应采用户外低式布置。(2)安全距离校验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不应小于表11.2.3-1所列数值。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2500mm时,应装设固定遮栏。屋外配电装置使用软导线时,在不同条件下,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和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安全净距,应根据表11.2.3-2进行校验,并采用其中最大数值。表11.2.3-1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mm)符号适应范围额定电压(KV)103566110J220JA1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2004006509001800网状遮栏向上延伸线距地2.5m处与遮栏上方带电部分之间A2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20040065010002000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引线带电部分之间B1设备运输时,其外廓至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9501150140016502550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带电部分栅状遮拦至绝缘体和带电部分之间B2网状遮拦至带电部分之间30050075010001900C无遮拦裸导体至带电部分之间27002900310034004300无遮拦裸导体至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之间D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22002400260029003800带电部分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边沿部分之间注:①110J、220J系指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②海拔超过1000m时,A值应参照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进行修正。③本表所列各值不适用于制造厂的产品设计。表11.2.3-2不同条件下的计算风速和安全净距(mm)条件校验条件计算风速(m/s)A值额定电压(KV)3566110J220J雷电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和风偏10A14006009001800A240060010002000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风偏最大设计风速的50%A1---1800A2---2000工频过电压最大工作电压短路和10m/s风速时的风偏10或最大设计风速A1150300300600最大工作电压和最大设计风速时的风偏A2150300500900注:在气象条件恶劣如最大设计风速为35m/s及以上,以及雷暴时风速较大的地区,校验雷电过电压时的安全净距,其计算风速采用15m/s。(3)主母线设计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母线一般有户外支持管母线、户外悬吊式管母线和软母线三种。软母线的设置主要应考虑在不同天气条件、运行工况下母线周围的电气距离校验,其校验原则详见表11.2.3-1、11.2.3-2。
(4)跨线设计110kV各跨导线以上人状况为最大荷载条件。母线耐张绝缘子串仅限于根部可以三相同时上人,三相上人总重(人及工具)不超过1000N/相;跨线中部有引下线处仅可以单相上人,单相上人总重(人及工具)不超过1500N/相。主变进线挡不考虑三相同时上人。各跨导线在安装紧线时应采用上滑轮牵引方案,牵引线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45°,并严格控制放线速度,以满足构架的荷载条件。安装紧线时梁上上人荷载不应超过2000N。主变架构的设计仅考虑110kV主变进线档导线的荷载,不考虑主变上节油箱的起吊重量,主变检修需起吊上节油箱时,必须采用吊车进行。弧垂应根据跨线电压等级、导线型号、跨距长度、电气距离校验及构架受力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确定。110kV建议弧垂1.1m,35kV建议弧垂0.4m。具体工程应根据进行复核。(5)出线构架设计当屋外配电装置采用架空出线时,其出线构架应满足线路张力要求及进线档允许偏角要求。如果出线零档线采用同塔双回路,则终端塔宜设在两出线间隔的垂直平分线上。当采用架空出线时110kV架空出线梁高10m,地线柱高14.5m,110kV出线梁宽按双回线15m控制。(6)专业配合要求屋外配电装置设计过程中需要向土建专业提供以下资料:①平面布置资料:其中包括构、支架的定位,道路围墙等的布置等。②设备支架资料:需包含设备支架制作详图、设备荷重、埋管要求等。③构架资料:构架资料需包括构架受力、导线挂线角度要求、爬梯设置要求等。构架受力计算应按单相上人、三相上人、最大风速、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等不同工况下的计算结果分别给出。爬梯设置需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和检修需要,爬梯应设置护笼保障人员安全。
11.2.3.2屋内GIS组合电器(1)总体要求与GIS配电装置连接并需单独检修的电气设备、母线和出线,均应配置接地开关。一般情况下,出线回路的线路侧接地开关和母线接地开关应采用具有关合动稳定电流能力的快速接地开关。GIS配电装置宜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当选用分相设备时,应设置外壳三相短接线,并在短接线上引出接地线通过接地母线接地。外壳的三相短接线的截面应能承受长期通过的最大感应电流,并应按短路电流校验。当设备为铝外壳时,其短接线宜采用铝排;当设备为钢外壳时,其短接线宜采用铜排。GIS配电装置每间隔应分为若干个隔室,隔室的分隔应满足正常运行,检修和扩建的要求。GIS配电装置室内应配备SF6气体净化回收装置,低位区应配有SF6泄露报警仪及事故排风装置。(2)布置原则GIS配电装置布置的设计,应考虑其安装、检修、起吊、运行、巡视以及气体回收装置所需的空间和通道。起吊设备容量应能满足起吊最大检修单元要求。屋内GIS配电装置两侧应设置安装检修和巡视的通道,主通道宜靠近断路器侧,宽度宜为2000mm-3500mm;巡视通道不应小于1000mm。同一间隔GIS配电装置的布置应避免跨土建结构缝。GIS配电装置室内应清洁、防尘,GIS配电装置室内地面宜采用耐磨、防滑、高硬度地面,并应满足GIS配电装置设备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要求。(3)设备间隔宽度220kV户内GIS间隔宽度3m,电缆或架空混合出线方式。不设出线门型构架。220kV户内GIS建筑物宽建议取13m,其余尺寸同通用设计。110kV户内GIS间隔宽度1~1.5m,电缆或架空混合出线方式。不设出线门型构架。110kV户内GIS建筑物一般建议宽度12m。66kV户内GIS间隔宽度1~1.5m,电缆出线方式。
(4)专业配合要求屋内GIS组合电器土建资料应包括GIS的基础埋件、各埋件点的荷重;屋内GIS最大吊装单元尺寸,设备运输通道设置要求,接地件位置及做法等。11.2.3.310~35kV屋内金属移开式开关柜屋内开关柜室内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净距),不宜小于表11.2.3-4所列数值:表11.2.3-4配电装置室内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净距)mm布置方式通道分类维护通道操作通道固定式移开式设备单列布置时8001500单车长+1200设备双列布置时10002000双车长+90035kV配电装置一般采用户内手车式开关柜,单列或双列布置。35kV配电装置室独立设置时,宽度一般为7m(单列布置)和12.5m(双列布置)。10kV配电装置一般采用户内手车式开关柜,单列或双列布置。10kV配电装置室独立设置时,宽度一般为5.5m(单列布置)和9.5m(双列布置)。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栅状遮栏高度不应小于1200mm,栅状遮栏最低栏杆至地面的净距,不应大于200mm。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网状遮栏高度,不应小于1700mm;网状遮栏网孔不应大于40mm×40mm;围栏门应装锁。11.2.3.4主变压器的布置(1)屋外油浸变压器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11.2.3-5的规定。表11.2.3-5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最小间距m电压等级最小间距66kV6110kV8
220kV10(2)屋内油浸变压器屋内油浸变压器有散热器挂本体及散热器与本体分离两种布置方式,布置图可参照导则6.1通用设备变压器部分。屋内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壁的净距不应小于表11.2.3-6所列数值:表11.2.3-6屋内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壁的最小净距mm变压器容量1000kVA及以下1250kVA及以上变压器与后壁侧壁之间600800变压器与门之间8001000(3)干式站用变压器设置于室内的无外壳干式变压器,其外廓与四周墙壁的净距不应小于600mm。干式变压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00mm,并应满足巡视维修的要求。对全封闭型干式变压器可不受上述距离的限制。但应满足巡视维护的要求。11.2.4设备安装11.2.4.1总的要求(主变压器的布置及安装。)1)设备安装时,应满足安装地点的自然环境条件(海拔、污秽、风速、地震烈度、温度、湿度、日照等),和克服一些不利的自然因素,如鸟害、鼠害等。2)装置为半户外布置时,应按屋外配电装置的带电距离要求确定安装尺寸。3)配电装置的设计必须考虑分期建设和扩建过渡的便利。各种型式配电装置对分期过渡有不同的适应性,应从主接线特点、进出线布置和分期过渡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相应措施,尽量作到过渡时少停电或不停电,为施工安全与方便提供有利条件。4)为便于安装检修,在屋内配电装置楼板下的适当位置设置吊环,并在楼板引线孔或安装孔的两侧留出挑耳,作为搁置起吊轻型设备的横梁用。5)屋内配电装置应考虑设备搬运的方便,如在墙上或楼板上设搬运孔等,搬运孔尺寸一般按设备外形加0.3m考虑。搬运设备通道的宽度,一般可比最大设备的宽度加0.4m,对于电抗器加0.5m。
6)工艺布置设计应考虑土建施工误差,确保电气安全距离的要求,一般不宜选用规程规定的最小值,而应留有适当裕度(5cm左右)。7)配电装置各回路的相序排列宜一致。一般按面对出线,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相序为:A、B、C。对于扩建工程应与原有配电装置相序一致。8)配电装置内的母线排列顺序,一般靠变压器侧布置的母线为I母,靠线路侧布置的母线为II母。9)110kV及以上的屋外配电装置最小安全净距,一般不考虑带电检修。如确有带电检修需求,最小安全净距应满足带电检修的工况。10)充油电气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带电观察油位、油温时安全、方便的要求,并应便于抽取油样。11)屋内配电装置a)相邻两间隔均为架空出线时,必须考虑当一回带电、另一回检修时的安全措施;如将出线悬挂点偏移、两回出线间加隔板等。b)屋外穿墙套管的上部是否设置雨篷,可按当地运行习惯结合地震、降雨等情况予以确定。12)确定屋外中型配电装置出线构架宽度时,应使出线对构架横梁垂直线的偏角θ不大于下列数值:35kV为5°;110kV为20°;220kV为10°。如出线偏角大于以上数值,则需采取出线悬挂点偏移等措施,并对其跳线的安全净距进行校验。13)端子箱、操作箱的基础高度一般不低于200~250mm。14)隔离开关引线对地安全净距C值的校验,应考虑电缆沟凸出地面的尺寸。15)当主接地网采用铜制接地材料时,除主变中性点外其余电气设备通过一点与主接地网相连接;当主接地网采用钢制接地材料时,电气设备通过两点与主接地网相连接。11.2.4.2变压器安装(主变压器的布置及安装。)11.2.4.2.1户内主变压器安装室内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周墙壁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11.2.4-1的规定。就地检修的室内油浸变压器,室内高度可按吊芯所需的最小高度再加700mm,宽度可按变压器两侧各加800mm。
表11.2.4-1 屋内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四壁的最小净距(mm)变压器容量1000kV·A及以下1250kV·A及以上变压器与后壁、侧壁之间600800变压器与门之间8001000设置于屋内的无外壳干式变压器,其外廓与四周墙壁的净距不应小于600mm。干式变压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00mm,并应满足巡视维修的要求。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电力变压器,应安装在单独的变压器间内,并应设置灭火设施。屋内单台电气设备的油量在100kg以上时,应设置贮油设施或挡油设施。挡油设施的容积应按容纳20%油量设计,并应有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100%油量的贮油设施。排油管的内径不应小于150mm,管口应加装铁栅滤网。在屋内配电装置楼板下的适当位置设置吊环,并在楼板引线孔或安装孔的两侧留出挑耳,作为搁置起吊轻型设备的横梁用。在校验35kV及以上水平安装的支柱绝缘子的机械强度时,应计及绝缘子自重、母线重量和短路电动力的联合作用。11.2.4.2.2户外主变压器安装屋外单台电气设备的油量在1000kg以上时,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当设置有容纳20%油量的贮油或挡油设施时,应设置将油排到安全处所的设施,且不应引起污染危害。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100%油量的贮油或挡油设施。贮油和挡油设施应大于设备外廓每边各1000mm,四周应高出地面100mm。贮油设施内应铺设卵石层,卵石层厚度不应小于250mm,卵石直径为50~80mm。当设置有油水分离措施的总事故贮油池时,贮油池容量宜按最大一个油箱容量的60%确定。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11.2.4-2的规定。表11.2.4-2 屋外油漫变压器之间的最小净距(m)
电压等级最小净距35kV及以下566kV6110kV8220kV10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能满足表11.2-4-2的要求时,应设置防火墙。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宜小于4h。防火墙的高度应高于变压器油枕,其长度应大于变压器贮油池两侧各1000mm。油量在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或电抗器与本回路油量为600~2500kg的充油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00mm。在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有条件时宜选用非油绝缘的电气设备。在校验35kV及以上水平安装的支柱绝缘子的机械强度时,应计及绝缘子自重、母线重量和短路电动力的联合作用。11.2.4.2.3主变压器各侧连接线的选择主变压器高中压侧引线一般采用软导线连接;低压侧一般采用硬母线连接,与主变连接时应设置伸缩金具,金具的选择应与变压器套管的接线端子和硬母线相配合。11.2.4.2.4接地变压器铁心、夹件的接地引下线应与油箱绝缘,从装在油箱上的套管引出后一并在油箱下部与油箱连接接地,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符号或“接地”字样。主变中性点直接接地时,应采用两根接地引下线引至主地网的不同方向,接地引线与设备本体采用镀锌螺栓搭接。11.2.4.2.5主变压器基础的固定方案当主变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时,土建基础梁的表面预埋钢板,变压器底座宜采用点焊方式固定在基础的预埋钢板上。11.2.4.2.6走线槽的设置
主变本体上的端子箱、机构箱引出的电缆应采用不锈钢槽盒保护,槽盒大小应与箱底开孔尺寸一致,高度为箱底至基础,与端子箱、机构箱的连接采用螺栓。当主变压器户外布置时,端子箱、机构箱引出的电缆采用热镀锌钢管保护,以方便穿越卵石层至电缆沟。11.2.4.2.7站用变压器安装1)油浸式站用变压器的油枕上的油位计朝向应便于观察;2)站用变压器高、低压套管引出线采用硬母线连接时统一加装热缩套;3)户外布置的变压器低压侧(380V)母线穿墙若采用环氧树脂绝缘板封堵则需在其上方设置雨篷,以防漏水并损坏绝缘;4)高压电缆工艺设计要求站用变高压侧电缆保护管管口离地高度h1统一标准为600mm,用于电缆安装固定用的抱箍定位高度h2统一标准为1300mm,三相电缆分叉处高度h3统一标准为1500mm。
统一,敷设美观高压电缆分叉高度、抱箍高度、管口高度设11.2.4.2组合电器安装11.2.4.2.1GIS/HGIS底座的固定方式建议采用焊接固定在水平预埋钢板的基础上,也可采用地脚螺栓或化学锚栓方式固定。11.2.4.2.2对于GIS/HGIS出线套管支架,其高度应能保证套管最低部位距离地面不小于2500mm。11.2.4.2.3接地要求1)在GIS配电装置间隔内,应设置一条贯穿所有GIS间隔的接地母线或环形接地母线。将GIS配电装置的接地线引至接地母线,由接地母线再与接地网连接;
2)接地点的接触面和接地连线的截面积应能安全地通过故障接地电流;3)GIS配电装置宜采用多点接地方式;4)接地引线与设备本体采用螺栓搭接。11.2.4.2.4就地智能控制柜的安装1)智能控制柜的基础宜采用螺栓固定于基础槽钢上,不宜采用点焊。2)箱柜底座与主接地网连接牢靠,可开启门应采用软铜绞线可靠接地。11.2.4.2.5户内GIS仅考虑需要吊装元件,最大起吊重量不大于5t,吊装点净高不大于7m。11.2.4.3AIS设备的安装11.2.4.3.1断路器安装220kV及以下断路器设置移动式操作平台,不设置固定式操作平台;11.2.4.3.2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安装1)互感器本体与接地网两处可靠接地,电容式套管末屏、PT的N端、二次备用线圈一端可靠接地;2)互感器采用高位布置时,安装在支架上,用螺栓与支架固定;3)互感器的每个支架应有两个接地点,接地点高度与其它设备接地点一致:4)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安装在中性点非直接按地系统中,且当系统运行状态发生突变时,有可能立生并联谐振。为防止此类型铁磁谐振发生,可在电压互感器上装设消谐器,亦可在开口三角端子上接入电阻或白炽灯泡。11.2.4.3.3避雷器安装1)采用高位布置时,安装在支架上,用螺栓与支架固定;2)避雷器的每个支架应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点高度与其它设备接地点一致3)在线监测仪安装高度可按工程实际情况确定;4)压力释放口方向合理;5)避雷器两接线端子应对地绝缘,其绝缘水平应与电网额定电压的级别一致。11.2.4.3.4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的安装1)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的设备支架采用地脚螺栓固定,地脚螺栓一次浇注在土建基础上,预埋后伸出基础200mm(螺纹长200mm)。
2)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外套瓷裙底部距地面不小于2500mm,引线端子板距地面高度不小于4700mm。3)接地的要求:每个支架应分别设有上下两组接地件,下接地件应设置两个。每个接地件的两个φ15螺孔上下布置,两孔中心间距为50mm。上接地件两孔水平中心线距支架顶部250mm,下接地件两孔水平中心线距支架底部250mm。11.2.4.3.5穿墙套管安装1)穿墙套管垂直安装时,法兰应向上,水平安装时,法兰应在外;2)1500A及以上的穿墙套管直接固定在钢板上时,套管周围不应形成闭合回路;3)600A及以上母线穿墙套管端部的金属夹板(紧固件除外)应采用非磁性材料。11.2.4.4电容器安装图(1)为便于电容器更换,其外壳与固定电位连接牢固可靠(螺栓压接);(2)网门应装设行程开关,并需装设电磁锁或机械编码锁。对于活动式网门上的电缆应采用多股软铜线电缆。(3)为防止发生电容器事故时,电容器的绝缘油流散,围栏内应铺设碎石(设备基础以外),围栏基础作出挡油坎;(4)围栏应采用非金属合成材料;(5)户外框架式电容器组的基础设置1)电容器的基础高出场地标高为200mm,电容器底部安装槽钢预埋在此基础上;2)电抗器基础高出场地标高为200mm,电抗器底部安装钢板预埋在此基础上;3)隔离开关安装接口为钢管杆顶板时(与变电站的支架保持一致),基础高出场地标高为200mm,隔离开关支架底部安装钢板预埋在此基础上立柱间距为2300mm,立柱高度为2500~3000mm,杆顶板为300×300×10热镀锌钢板,固定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及接地扁钢引下线的配件焊接在支架上,隔离开关及操作机构的安装材料由厂家成套供应;
4)避雷器、支柱绝缘子安装在支架上。5)电容器组安装所需围栏、支柱绝缘子、连接母线、螺栓等全部由厂家成套供应。围栏焊接在预埋通长槽钢上,预埋槽钢不能连接成环状,两端预留250mm间隙,围栏之间应由绝缘子或绝缘材料进行隔离,以免产生环流。放电线圈安装在电容器框架的左侧前方或左侧后方。(6)电容器、电抗器、隔离开关等设备外壳均应可靠接地。(7)空芯串联电抗器之间及其与周围钢构件之间净距要等于或大于制造厂要求的数值。钢构件不应构成闭合回路。11.2.4.5母线安装11.2.4.5.1软导线1)220kV及以下双分裂导线的间距可取(100~200)mm。2)载流量较小的回路,如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等回路,可采用较小截面的导线。3)在确定分裂导线间隔棒的间距时,应考虑短路动态拉力的大小、时间对构架和电器接线端子的影响,避开动态拉力最大值的临界点。对架空导线间隔棒的间距可取较大的数值,对设备间的连接导线,间距可取较小的数值。4)在空气中含盐量较大的沿海地区或周围气体对铝有明显腐蚀的场所,宜选用防腐型铝绞线或铜绞线。11.2.4.5.2硬导体安装1)硬导体除满足工作电流、机械强度和电晕等要求外,导体形状还应满足:电流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散热良好;有利于提高电晕起始电压;安装检修简单,连接方便。2)常用的导体型式的有矩形、双槽形和圆管形。20kV及以下回路的正常工作电流在4000A及以下时,宜选用矩形导体;在(4000~8000)A时,宜选用槽形导体;在8000A以上时,宜选用圆管形导体。110kV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当采用硬导体时,宜用铝合金管形导体。3)管形导体在无冰无风正常状态下的挠度,一般不大于(0.5~1)D(D为导体直径)。
4)为消除220kV及以上管形导体的端部效应,可适当延长导体端部或在端部加装屏蔽电极。5)为减少钢构发热,当裸导体工作电流大于1500A时,不应使每相导体的支持钢构及导体支持夹板的零件(套管板、双头螺栓、压板、垫板等)构成闭合磁路。对于工作电流大于4000A的裸导体的邻近钢构,应采取避免构成闭合磁路或装设短路环等措施。6)硬导体和电器连接处,应装设伸缩接头或采取防震措施。为了消除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危险应力,矩形硬铝导体的直线段一般每隔20m左右安装一个伸缩接头。在布置上每一伸缩段母线之间应予以固定,以便向两边膨胀。伸缩节与母线两端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一般一个伸缩节的伸缩量可控制在正负5mm为宜。伸缩节应尽量采用薄钢片或薄铝片,导体伸缩接头的截面不应小于其所连接导体截面的1.2倍,也可采用定型伸缩接头产品。对滑动支持式铝管母线一般每隔(30~40)m安装一个伸缩接头;对滚动支持式铝管母线应根据计算确定。11.2.4.6开关柜的安装(1)配电装置室内各种通道宽度的确定。配电装置室内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净距)mm布置方式通道分类维护通道操作通道固定式移开式设备单列布置时8001500单车长+1200设备双列布置时10002000双车长+90035kV户内配电装置一般采用手车式开关柜,单列或双列布置。35kV配电装置室独立设置时,开关柜单列布置时配电装置室的宽度一般为7m,双列布置时一般为12m。10kV配电装置一般采用户内手车式开关柜,单列或双列布置。10kV配电装置室独立设置时,开关柜单列布置时配电装置室的宽度一般为5.5m,双列布置时一般为9m。(2)在配电装置室内应预埋基础槽钢,基础槽钢与变电站地网可靠连接。
(3)开关柜的底部框架应放置在基础槽钢上,可用地脚螺钉将其与基础槽钢相连或用电焊与基础槽钢焊牢。(4)接地要求接地母线须为扁铜排,最小截面积为240mm2,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和回路须接于此排。至少须备有两个适用于120mm2铜电缆的端末连接,以便将此接地母线接至变电站接地系统。11.2.5交流站用电系统11.2.5.1站用电源全站配置两台站用变压器,每台站用变压器容量按全站计算负荷选择;当全站只有一台主变压器时,其中一台站用变压器的电源宜从站外引接。11.2.5.2站用电接线方式站用电低压系统应采用三相四线制,系统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额定电压380/220V。站用电低压母线采用单母线接线,两回380V进线将配置失压自切。11.2.5.3站用电负荷的供电方式站用电负荷由站用配电屏直配供电。11.2.5.4站用变容量选择负荷计算采用换算系数法,站用变压器容量按下式计算:S≥K1·P1+P2+P3式中,S——站用变压器容量(kVA);K1——站用动力负荷换算系数,一般取K1=0.85;P1——站用动力负荷之和(kW);P2——站用电热负荷之和(kW);P3——站用照明负荷之和(kW)。)负荷类型与计算系统详见下表:表11.2.5-1主要站用电负荷特性表名称负荷类别运行方式计算系数
序号1充电装置Ⅱ不经常、连续0.852浮充电装置Ⅱ经常、连续0.854变压器有载调压装置Ⅱ经常、断续15有载调压装置的带电滤油装置Ⅱ经常、连续16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电源Ⅱ经常、断续17断路器、隔离开关、端子箱加热Ⅱ经常、连续18通风机Ⅲ经常、连续0.859事故通风机Ⅱ不经常、连续0.8510空调机、电热锅炉Ⅲ经常、连续112远动装置Ⅰ经常、连续0.8513微机监控系统Ⅰ经常、连续0.8514微机保护、检测装置电源Ⅰ经常、连续0.8515空压机Ⅱ经常、短时0.8516深井水泵或给水泵Ⅱ经常、短时0.8517生活水泵Ⅱ经常、短时0.8518雨水泵Ⅱ不经常、短时0.8519消防水泵、变压器水喷雾装置Ⅰ不经常、短时不记入负荷计算20配电装置检修电源Ⅲ不经常、短时0.8521电气检修间(行车、电动门等)Ⅲ不经常、短时0.8511.2.5.5站用变压器布置油浸变压器应安装在单独的小间内,变压器的高、低压套管侧或者变压器靠维护门的一侧宜加设网状遮栏。变压器油枕宜布置在维护入口侧。11.2.5.6低压电器、导体选择把负荷考虑ABC平衡。均匀分布于二段母线上。配线选择。开关布置低压电气配合原则。负荷性质表。同时率。根据相关专业提供的负荷资料,进行导体、元器件参数的选择。对于屏内电器额定电流的选择,应考虑不利散热的影响,按电器额定电流乘以0.7~0.9的裕度系数进行修正。低压电缆的选择,应符合GB50217-2007中附录E“按短路热温度条件计算电缆导体允许最小截面的方法”的规定。对站用电回路的保护配置和导体、电缆规格,应按短路电流水平进行回路电压降、热稳定、保护灵敏度校验。
当站内站用电低压侧为单母线不分段接线形式,在接站内负荷时需要考虑三相负载平衡;当站用电低压侧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时,还需要考虑两段母线的负载平衡。选择馈线开关时,按馈线负荷的容量来选择参数。馈线开关与就地设备处的开关需要注意进行级差配合,保证故障情况下不扩大事故范围;当下级所接负载为空调、风机等火灾时需要关闭的设备时,此开关还需要考虑装设脱扣器。11.2.5.7检修电源的配置检修电源的供电半径不宜大于50m。主变压器附近电源箱的回路及容量宜满足滤注油的需要。11.2.6防雷接地11.2.6.1站内防雷110kV变电站内建筑物的防雷等级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考虑。当110kV、35kV配电装置采用屋外配电装置时,站区内需设置避雷针作为防直击雷保护措施。独立避雷针(含悬挂独立避雷线的架构)的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率不大于500Ω•m的地区不应大于10Ω。独立避雷针(线)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在非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主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3m,否则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砾石或沥青地面,也可铺设混凝土地面。独立避雷针与配电装置带电部分、变电所电气设备接地部分、架构接地部分之间的空气中距离,应符合下式的要求:Sa≥0.2Ri+0.1h;式中Sa为空气中距离,Ri为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h为避雷针校验点的高度。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发电厂或变电所接地网间的地中距离,应符合下式的要求:Se≥0.3Ri;Sa为地中距离。Sa为地中距离。避雷线与配电装置带电部分、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以及架构接地部分间的空气中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一端绝缘另一端接地的避雷线:Sa≥0.2Ri+0.1(h+△l);式中,h为避雷线支柱的高度,△l为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接地支柱的距离;对两端接地的避雷线:Sa≥β’[0.2Ri+0.1(h+△l)];式中β为避雷线分流系数,△l为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最近支柱间的距离。避雷线的接地装置与发电厂或变电所接地网间的地中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一端绝缘另一端接地的避雷线,应按Se≥0.3Ri校验。对两端接地的避雷线应按下式校验:Se≥0.3β’Ri;除上述要求外,对避雷针和避雷线,Sa不宜小于5m,Se不宜小于3m。装有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架构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均必须采用直接埋入地下的带金属外皮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的导线。电缆外皮或金属管埋地长度在10m以上,才允许与35kV及以下配电装置的接地网及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当采用全户内布置,所有电气设备均布置在户内,只需在建筑顶部设置的避雷带对全站进行防直击雷保护。该避雷带的网络为8m~10m,每隔10~20m设引下线接地。上述接地引下线应与主接地网连接,并在连接处加装集中接地装置。其地下连接点至变压器及其他设备接地线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上述接地引下线应与主接地网连接,并在连接处加装集中接地装置。峡谷地区的发电厂和变电所宜用避雷线保护。已在相邻高建筑物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或设备,可不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屋顶上的设备金属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和建筑物金属构件均应接地。
11.2.6.2站内接地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情况下应符合R≤,其中R为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I为计算用的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可通过技术比较增大接地电阻,但不得大于5Ω。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应符合R≤,但不应大于4Ω。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接地网的寺庙尝试不宜小于0.6m。接地网均压带可采用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两根均压带之间间距不宜大于10m。35kV及以上变电所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砾石、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两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变电所的接地装置应与线路的避雷线相连,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变电所电气装置中下列部位应采用专门敷设的接地线接地。a)110kV及以上钢筋混凝土构件支座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b)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c)直接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d)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所接消弧线圈、接地电抗器、电阻器或变压器等的接地端子;e)GIS的接地端子;f)避雷器,避雷针、线等的接地端。接地装置的电位可按Ug=IR计算,其中I为计算用短路电流,R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网外的地表面最大跨步电位差为:Usmax=Ksmax×Ug;其中Ksmax为最大跨步电位差系数。最大接触电位差为:Utmax=Ktmax×Ug;
其中Ktmax为最大接触电位差系数。当人工接地网局部地带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超过规定值,可采取局部增设水平均压带或垂直接地极、铺设砾石地面或沥青地面的措施。在有效接地系统及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变电站电气装置中电气设备接地线的截面应按接地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钢接地线的短时温度不应超过400℃,铜接地线不应超为450℃。校验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线的热稳定时,敷设在地上的接地线长时间温度不应大于150℃,敷设在地下的接地线长时间温度不应大于100℃。根据热稳定条件,未考虑腐蚀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应符合下式要求Sg≥×Sg接地线的最小截面,Ig流过接地线的短路电流稳定值,te短路的等效持续时间,Cg接地线材料的热稳定系数,根据材料的种类、性能及最高允许温度和短路前接地线的初始温度确定。11.2.7照明11.2.7.1 照明种类变电站的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屋外配电装置考虑设置正常照明,不设应急照明。场区道路照明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主控通信楼屋内配电装置和其他房间除设置正常照明外,根据需要设置备用照明,且应考虑设置必要的疏散照明,当可能会有高处作业的房间(如主变室)正常照明应至少有2路电源,或有其他辅助照明。变电站装设应急照明的场所见下表。变电站宜装设应急照明的工作场所可参照下表工作场所备用照明疏散照明主控制室√屋内配电装置√蓄电池室√主要通道、主要出入口√
主要楼梯间√备用照明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尽量减少简化备用照明。11.2.7.2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计算项目包括照度计算、照明配电计算、照明导体选择计算,根据照度计算结果布置灯具,统计计算回路工作电流,选择各回路开关、保护设备参数、规格,选择电缆、导线截面。11.2.7.3照明标准值按照《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07),屋内外的照明标准见下表。屋外照明标准值名称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lxUGRRa备注屋外成套配电装置(GIS)地面10——屋外配电装置变压器瓦斯继电器、油位指示器、隔离开关断口部分、断路器的排气指示器作业面15——变压器和断路器的引出线、电缆头、避雷器、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断路器的操作箱作业面10——主干道地面5——次干道地面3——屋内照明标准值房间名称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lxUGRRa备注
主控室0.75m水平面3001980继电器室0.75m水平面3002280高、低压厂用配电装置室地面200—606kV~220kV屋内配电装置、电容器室地面100—60变压器室地面100—60蓄电池室地面100—60电缆隧道地面15—60工具库地面100—60楼梯间地面30—6011.2.7.4 供电系统正常照明主干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TN-C-S系统)。大量采用气体放电灯具配电回路采用等截面电缆。动力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动力回路应与照明回路分开,动力回路每回路设漏电保护装置。当馈电回路与站内智能辅助控制系统联动时,应示意其联动控制回路。11.2.7.5照明和动力设备选择屋外光源:宜采用高压钠灯,也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屋内光源:高度较低的房间,宜采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和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高度较高的工业厂房,宜按照生产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亦可采用大功率细管径荧光灯。蓄电池室采用防爆灯具,隧道照明采用24V电压灯具,卫生间采用防潮灯具。推荐的各房间和场地采用灯具见下表:场所名称光源选择安装位置及高度备注主变压器室、GIS室、电容器室、接地变室、站用变室、电抗器室金属卤化物灯(250~400W)墙壁5米
不低于设备主体高度壁灯(节能灯,15~30W)墙壁2.5米开关柜室、主控室直管荧光灯(25~40W)吊杆2.7米壁灯(节能灯,15~30W)墙壁2.5米蓄电池室防爆灯(15~30W)墙壁2.5米卫生间防潮灯具(节能灯,15~30W)吸顶楼梯间壁灯(节能灯,15~30W)墙壁2.5米声控灯(节能灯,15W)踏步2.5米应急灯踏步2.5米走廊壁灯(节能灯,15~30W)墙壁2.5米应急灯墙壁2.5米电缆隧道24V电压灯具吸顶附属房间直管荧光灯(25~40W)吊杆2.7米屋外配电装置金属卤化物灯(250~400W)支架1.5米场区道路草坪灯(节能灯,30W)地面0.3米11.2.7.6照明开关、插座的选择和安装1)照明开关宜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出入口,或经常有人工作的地方。2)照明开关的安装高度为1.3米,插座安装高度0.5米。3)开关和插座的选择原则a)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其插孔形状应有所区别。b)二次设备间和附属房间等,宜选用两级加三极联体插座。插座额定电压应为250V,电流不小于10A。c)卫生间应选用防水防尘型。d)开关上下级应有配合系数,不小于1.6~2.0倍。
1)插座的布置原则a)插座布置不宜太分散,应成组装设在需要的地方。b)控制室和一般室内插座,宜布置在靠近窗口和门口附近的墙上,每间不少于两只,宜采用暗装。c)蓄电池室不应装设插座。11.2.7.7布置和安装工艺屋外灯具采用集中布置、分散布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推荐采用分散布置。考虑到维护方便,不推荐在构架和避雷针高处安装;当采用构架上安装时,要保证安全距离和安全检修条件。低处布置的投光灯,宜具有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的支架。室内灯具布置,可采用均匀布置和选择性布置两种方式。灯具、插座布置和安装工艺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库》(2011版)中建筑电气部分的相关要求,并应在图纸中注明需采用的标准工艺。11.2.8电缆设施及防火11.2.8.1电缆选型电缆宜选用铜导体。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导体的相间额定电压,不得低于使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电阻接地的系统,接地保护动作不超过1min切除故障时,不应低于100%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除上述供电系统外,其他系统不宜低于133%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在单相接地故障可能持续8h以上,或发电机回路等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宜采用173%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低压电缆宜选用聚氯乙烯或交联聚乙烯型挤塑绝缘类型,中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明确需要与环境保护协调时,不得选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高压交流系统中电缆线路,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60℃以上高温场所,应按经受高温及其持续时间和绝缘类型要求,选用耐热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绝缘等耐热型电缆。高温场所不宜选用普通聚氯乙烯绝缘电缆。-15℃
以下低温环境,应按低温条件和绝缘类型要求,选用交联聚乙烯、聚乙烯绝缘、耐寒橡皮绝缘电缆。低温环境不宜选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在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以及有低毒阻燃性防火要求的场所,可选用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等不含卤素的绝缘电缆。防火有低毒性要求时,不宜选用聚氯乙烯电缆。双重化保护的电流、电压,以及直流电源和跳闸控制回路等需增强可靠性的两套系统,应采用各自独立的控制电缆。下列情况的回路,相互间不应合用同一根控制电缆:1)弱电信号、控制回路与强电信号、控制回路。2)低电平信号与高电平信号回路。3)交流断路器分相操作的各相弱电控制回路。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每组二次绕组的相线和中性线应配置于同一根电缆内。电力电缆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电缆导体温度,不得超过电缆使用寿命的允许值。持续工作回路的电缆导体工作温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2)最大短路电流和短路时间作用下的电缆导体温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3)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连接回路的电压降,不得超过该回路允许值。4)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截面除应符合上述1~3款的要求外,尚宜按电缆的初始投资与使用寿命期间的运行费用综合经济的原则选择。5)多芯电力电缆导体最小截面,不宜小于2.5mm2。6)对非熔断器保护回路,应按满足短路热稳定条件确定电缆导体允许最小截面。表11.2.8-1 常用电力电缆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电 缆最高允许温度(℃)绝缘类别型式特征电压(kV)持续工作短路暂态聚氯乙烯普通≤670160交联聚乙烯普通≤50090250自容式充油普通牛皮纸≤5008016011.2.8.2电/光缆敷设通道
电缆转弯半径,阻燃型号、控缆的布置方式(如光缆放在最上层等)防火隔板。(1)两个间隔共用一条电缆通道;(2)当采用GIS配电装置时,沿汇控柜平行布置一条电缆通道;(3)二次设备室位于建筑一层,无电缆层时可采用电缆沟作为屏柜电缆进出通道;若二次设备室位于建筑二层及以上,采用架空活动地板层作为电缆通道,电缆或光缆数量较多时,还可视情况选择带电缆小支架的活动地板托架,以便于电缆规划路由和绑扎。11.2.8.3敷设方式(1)光缆敷设可视条件采用槽盒、桥架或支架敷设方式,宜采用槽盒或桥架敷设方式并辅以穿管敷设方式过渡。(2)根据电缆和光缆敷设的特点,工程中应在核算敷设断面电缆、光缆数量的基础上,按实际需求设计电缆通道截面积。(3)在电缆(光缆)敷设时需考虑其转弯半径的要求。①对于常用于地上变电站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来说(包括单芯及多芯),裸铅包护套的电缆其转弯半径应为其外径的15倍,加铠装的电缆其转弯半径应为其外径的20倍;②对于常用于地下变电站的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来说:多芯且加铠装的电缆其转弯半径应为其外径的15倍,多芯不加铠装的电缆其转弯半径应为其外径的20倍,单芯的电缆其转弯半径应为其外径的25倍;③光缆转弯半径应大于其自身直径的20倍。(4)在满足电缆(光缆)敷设容量要求的前提下,永久性建筑之间主通道宜采用小型清水混凝土电缆沟。参见图11.2.8-1:电缆沟敷设示例。
图11.2.8-1电缆沟敷设示例(5)在满足电缆(光缆)敷设容量要求的前提下,配电装置场地主通道宜采用地面金属桥架,金属桥架需根据工程环境条件满足防火和耐腐蚀等要求。参见图11.2.8-2地面金属桥架沟敷设示例。图11.2.8-2地面金属桥架沟敷设示例(6)在满足电缆(光缆)敷设容量要求的前提下,GIS室内电缆沟通道宜采用光缆槽盒,光缆槽盒需根据工程环境条件满足防火和耐腐蚀等要求。参见图11.2.8-3GIS室内电缆沟敷设示例。图11.2.8-3GIS室内电缆沟敷设示例
(7)光缆在垂直敷设时,应特别注意光缆的承重问题,一般每两层要将光缆固定一次;光缆穿墙或穿楼层时,要加带护口的保护用塑料管,并且要用阻燃的填充物将管子填埋;在站内也可以预先敷设定量的塑料管道,待以后要敷设光缆时再用牵引或真空法布放电缆。(8)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②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等级电缆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缆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③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9)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重叠;②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子型(三叶型)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重叠;③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10)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站内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等不易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采用直埋;②站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不宜采用直埋;③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内,不得采用直埋。参见图11.2.8-4电缆直埋示例。
图11.2.8-4电缆直埋示例(11)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敷设时可采取下列措施:①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宜更远;②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③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也可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或盒中。(12)电缆若敷设在保护管内时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电缆保护管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其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且应符合下列规定:Ⅰ、需采用穿管抑制对控制电缆的电气干扰时,应采用钢管。Ⅱ、交流单芯电缆以单根穿管时,不得采用未分隔磁路的钢管;②部分和全部露出在空气中的电缆保护管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Ⅰ、防火或机械性要求高的场所,宜采用钢质管,并应采取涂漆或镀锌包塑等适合环境耐久要求的防腐处理。Ⅱ
、满足工程条件自熄性要求时,可采用阻燃型塑料管。部分埋入混凝土中等有耐冲击的使用场所,塑料管应具备相应承压能力,且宜采用可挠性的塑料管;③地中埋设的保护管,应满足埋深下的抗压和耐环境腐蚀性的要求;管枕配置跨距,宜按管路底部未均匀夯实时满足抗弯矩条件确定;在通过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或地震活动频发地区,管路纵向连接应采用可挠式管接头。同一通道的电缆数量较多时,宜采用排管;④保护管管径与穿过电缆数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Ⅰ、每管宜只穿1根电缆。除发电厂、变电所等重要性场所外,对一台电动机所有回路或同一设备的低压电动机所有回路,可在每管合穿不多于3根电力电缆或多根控制电缆。Ⅱ、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排管的管孔内径,不宜小于75mm;⑤单根保护管使用时,宜符合下列规定:Ⅰ、每根电缆保护管的弯头不宜超过3个,直角弯不宜超过2个。Ⅱ、地下埋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0.5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0m;距排水沟底不宜小于0.3m。Ⅲ、并列管相互间宜留有不小于20mm的空隙;⑥使用排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Ⅰ、管孔数宜按发展预留适当备用。Ⅱ、导体工作温度相差大的电缆,宜分别配置于适当间距的不同排管组。Ⅲ、管路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0.5m。Ⅳ、管路应置于经整平夯实土层且有足以保持连续平直的垫块上,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Ⅴ、管路纵向连接处的弯曲度,应符合牵引电缆时不致损伤的要求。Ⅵ、管孔端口应采取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措施。11.2.8.4电缆孔、洞的封堵11.2.8.4.1盘柜类封堵1)低压柜柜底用耐火隔板、无机堵料及有机堵料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与楼板相同。参见图11.2.8-5低压柜封堵示意图。
图11.2.8-5低压柜封堵示例11.2.8.4.2电缆穿侧墙类封堵1)建筑物侧墙一次电缆留孔用耐火隔板、防火包或者无机堵料、有机堵料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与墙相同。参见图11.2.8-6建筑物侧墙一次电缆留孔封堵示意图。图11.2.8-6建筑物侧墙一次电缆留孔封堵示例2)电缆桥架贯穿内墙孔封堵用耐火隔板、无机堵料、有机堵料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与墙相同。参见图11.2.8-7电缆桥架贯穿内墙孔封堵。
图11.2.8-7电缆桥架贯穿内墙孔封堵示例3)电缆桥架贯穿接外墙孔封堵用耐火隔板、无机堵料、有机堵料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与墙相同。参见图11.2.8-8电缆桥架接外墙孔封堵示意图。图11.2.8-8电缆桥架接外墙孔封堵示例11.2.8.4.3电缆穿管类封堵1)电缆穿管孔洞用有机堵料封堵。封堵厚度>50mm。参见图11.2.8-9电缆穿管孔洞封堵示意图。
图11.2.8-9电缆穿管孔洞封堵示例11.2.8.4.4端子箱类封堵1)端子箱用有机堵料封堵,封堵厚度>120mm。参见图11.2.8-10端子箱封堵示意图。图11.2.8-10端子箱封堵示例11.2.8.4.5电缆竖井封堵1)电缆竖井用角钢,耐火隔板、防火包、有机堵料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与楼板相同。参见图11.2.8-11电缆竖井封堵示意图。
图11.2.8-11电缆竖井封堵示例11.2.8.4.6电缆穿楼板孔洞封堵1)楼板预留孔洞用角钢,耐火隔板、扎花钢板及防火包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与楼板厚度相同。参见图11.2.8-12楼板预留孔洞封堵示意图。
图11.2.8-12楼板预留孔洞封堵示例2)一次电缆穿楼板孔洞用耐火隔板、防火包、无机堵料及有机堵料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与楼板相同;当孔洞较大时用角钢加固。参见图11.2.8-13一次电缆穿楼板孔洞封堵示意图。图11.2.8-13一次电缆穿楼板孔洞封堵示例
3)二次电缆穿楼板孔洞用耐火隔板、无机堵料及有机堵料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与楼板相同。参见图11.2.8-14二次电缆穿楼板孔洞封堵示意图。图11.2.8-14二次电缆穿楼板孔洞封堵示例11.2.8.4.7电缆沟封堵1)电缆沟用耐火隔板、有机堵料及防火包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为240mm。电缆桥架贯穿接墙孔封堵用耐火隔板、无机堵料、有机堵料组合封堵,封堵厚度与墙相同。参见图11.2.8-15电缆沟阻火墙封堵示意图。
图11.2.8-15电缆沟阻火墙封堵封堵示例11.2.8.4.8各设备房间电缆入口,进入设备的孔洞以及电缆沟的接口处,穿过各层楼板的竖井口均需封堵,其封堵厚度应>100mm。11.2.8.4.9消防封堵只起防火作用,不考虑承重。所采用的防火材料对设备无腐蚀作用
11.2.9施工图卷册安排表11.2.9-1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施工图卷册目录卷册图号卷册名称第一册D0101电气一次施工说明及主要设备材料清册第二册D0102电气主接线及总平面布置第三册D0103110kV屋外(内)配电装置第四册D010435kV屋外(内)配电装置第五册D010510kV屋内配电装置第六册D0106主变压器安装第七册D0107并联电容器安装第八册D0108交流站用电系统及设备安装第九册D0109防雷接地第十册D0110全站动力及照明第十一册D0111电缆敷设第十二册D0112电缆敷设
11.3二次系统11.3.1总体设计原则总体配置原则遵循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11.3.2二次设备室及屏(柜)的布置11.3.2.1二次设备室的设置及其屏(柜)的布置(1)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无人值班变电站不应设置主控制室,可设二次设备室。(2)当一次设备采用户外配电装置时,宜集中布置二次设备室,也可根据工程条件将间隔层设备分散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当一次设备采用户内配电装置时,间隔层设备可分散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3)二次设备柜位采用集中布置时,备用柜数宜按柜总数的10%~15%考虑,采用下放布置时,备用柜数宜按柜总数15%考虑。(4)二次设备室应符合GB/T2887—2000《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应尽可能避开强电磁场、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的干扰,还应考虑防尘、防潮、防噪声,并符合防火标准。二次设备室内宜采用电缆沟。(5)当二次设备采用就地下放布置,在满足电气安全净距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利用配电装置内的空余位置,以达到节约占地的目的。(6)二次设备室的布置要有利于防火和有利于紧急事故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空高度应满足屏柜的安装要求。(7)二次设备室的屏间距离和通道宽度,要考虑运行维护及控制、保护装置调试方便,屏间距离和通道宽度要求详见下表11.3-1二次设备室的屏间距离和通道宽度。
表11.3.2-1二次设备室的屏间距离和通道宽度注:1.复杂保护或继电器凸出屏面时,不宜采用最小尺寸。2.直流屏、事故照明屏等动力屏的背面间距下得小于1000mm3.屏背面至屏背面之间的距离,当屏背面地坪上设有电缆沟盖板时,可适当放大。4.屏后开门时,屏背面至屏背面的通道尺寸,不得小于1000mm。11.3.2.2二次屏(柜)的选择及布置根据配电装置型式选择不同型式的屏柜,可选择户外智能控制屏柜。(1)户内屏(柜)的选择1)屏(柜)的尺寸。布置于二次设备室的二次屏(柜)的外形尺寸宜采用2260mm×800mm×600mm(高×宽×深,高度中包含60mm眉头);通信设备屏(柜)的外形尺寸也可根据工程情况采用2260mm×600mm×600mm(高×宽×深,高度中包含60mm眉头)。2)屏(柜)的结构。屏(柜)结构为屏(柜)前后开门、垂直自立、柜门内嵌式的柜式结构,前门宜为玻璃门(不包括通信设备屏柜),正视屏(柜)体转轴在左边,门把手在右边。3)屏(柜)的颜色。全站二次系统设备屏(柜)体颜色应统一。(2)户外智能控制屏(柜)的选择1)屏(柜)的结构。屏(柜)结构为屏(柜)前后开门、垂直自立、柜门内嵌式的柜式结构,正视屏(柜)体转轴在左边,门把手在右边。
2)屏(柜)的颜色。全站户外智能控制屏(柜)体颜色应统一。3)屏(柜)的要求。a)宜采用双层不锈钢结构,内层密闭,夹层通风,至少达到IP55防护等级。b)宜具有散热和加热除湿装置,在温湿度传感器达到预设条件时启动。c)应根据具体外部环境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户外智能控制柜。智能控制柜内部的环境应能够满足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二次元件的长年正常工作温度、电磁干扰、防水防尘条件,不影响其运行寿命。11.3.3二次回路设计11.3.3.1二次回路的基本要求(1)变电站的强电控制系统电源额定电压可选用110V或220V。(2)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应满足下列要求:应有电源监视,并宜监视跳、合闸绕组回路的完整性;有防止断路器“跳跃”的电气闭锁装置;宜使用断路器机构内的防跳回路。(3)断路器控制电源消失及控制回路断线应发出报警信号。(4)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的110kV及以上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的状态量信号应同时接入开、闭两个状态信号。(5)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动作等信号应通过站控层网络直接接入站控层主机,装置告警、故障信号应通过硬接点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6)测量回路的电流回路额定电流可选1A或5A;电压回路宜为100V。11.3.3.2二次“虚回路”的基本要求(1)根据保护原理及自动化方案,应绘制SV信息流图及GOOSE信息流图,表达设备间逻辑关系。(类似常规变电站的保护原理图、电流电压回路图及控制信号回路图)SV信息流图反映设备间电流电压数据流的连接,GOOSE信息流图反映设备控制原理和信号传输要求等内容。(2)以SV/GOOSE信息流图为基础,根据IED制造厂商提供的具体设备虚端子图及原理接线图,绘制SV/GOOSE信息配置信息及光缆回路。(3)SV/GOOSE信息流图应包含信息传输回路图。信息传输回路图表示SV和GOOSE信息的实际传输路径,包括中间环节交换机。同时信息流中应包括保护原理和控制、信号、闭锁等信息。
(4)SV/GOOSE信息逻辑配置应包含模拟量开入、开关量开入、开关量开出的分类,将智能设备之间的虚端子通过直观的形式连接起来。信息逻辑配置应包含信息内容、起点设备名称、起点设备虚端子号、起点设备数据属性、终点设备名称、终点设备虚端子号、终点设备数据属性。11.3.4二次网络设计11.3.4.1站控层/间隔层网络(1)可传输MMS报文和GOOSE报文。(2)110kV变电站站控层/间隔层网络宜采用单星型以太网络,(3)站控层/间隔层MMS信息应在站控层、间隔层网络传输。站控层/间隔层MMS信息应具备间隔层设备支持的全部功能,其内容应包含四遥信息及故障录波报告信息,四遥信息主要包含保护、测控、故障录波装置的模拟量、设备参数、定值区号及定值、自检信息、保护动作事件及参数、设备告警、软压板遥控、断路器/刀闸遥控、远方复归、同期控制等。(4)站控层/间隔层GOOSE信息站控层/间隔层GOOSE信息应在站控层、间隔层网络传输。主要用于间隔层设备间通信,其内容应包含测控联闭锁信息等。11.3.4.2过程层网络(1)可传输GOOSE报文和SV报文。(2)过程层SV信息可采用过程层网络传输,也可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主要用于过程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间通信,其内容应包含合并单元与保护、测控、故障录波、PMU、电能表等装置间传输的电流、电压采样值信息。(3)过程层GOOSE信息可采用过程层网络传输,也可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主要用于过程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间通信,其内容应包含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与保护、测控、故障录波等装置间传输的一次设备本体位置/告警信息、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自检信息、保护跳闸/重合闸信息、测控遥控合闸/分闸信息和保护联闭锁信息等。(4)当保护、测控装置下放布置时,SV报文宜统一采用点对点方式,GOOSE报文可采用点对点方式。110kV过程层网络宜采用单星网结构。间隔内同一智能控制柜中的过程层、间隔层设备间SV、GOOSE报文采用点对点方式连接,跨间隔GOOSE通信可通过过程层中心交换机完成。(6)当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集中布置时,SV报文、GOOSE报文宜统一采用网络方式、共网传输,经技术经济比较后SV报文也可统一采用点对点方式。
(7)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不配置独立过程层网络,SV报文可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GOOSE报文可利用站控层网络传输。(8)主变不配置独立过程层网络,主变保护、测控等装置宜接入高、中压侧过程层网络,主变低压侧过程层SV报文、GOOSE报文可接入中压侧过程层网络。变压保护、测控等装置接入不同电压等级的过程层网络时,应采用相互独立的数据接口控制器。11.3.5二次设备的选择及配置11.3.5.1控制保护设备控制开关的选择应符合该二次回路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分断电流、操作频繁率、电寿命和控制接线等的要求。二次回路的保护设备用于切除二次回路的短路故障,并作为回路检修、调试时断开交、直流电源之用。当二次电源回路宜采用自动开关,但当交流自动开关开断水平、动热稳定无法满足要求时保护设备选用熔断器。当主变配置双套主后一体保护时,每套保护装置应配置独立的自动开关或熔断器。控制回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屏内电源消失时应有报警信号。凡两个及以上安装单位公用的保护或自动装置的供电回路,应装设专用的自动开关或熔断器。控制回路的自动开关或熔断器应有监视,可用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监视装置进行监视。保护、自动装置及测控装置回路的自动开关或熔断器应有监视,其信号应接至计算机监控系统。各安装单位的控制、信号电源,宜由电源屏或电源分屏的馈线以辐射状供电,供电线应设保护及监视设备。11.3.5.2小母线控制屏及保护屏顶可不设置小母线,必须设置时,屏顶上的小母线不宜超过28条,最多不应超过40条。小母线宜采用Ф6mm的绝缘铜棒。11.3.5.3端子排端子排应由阻燃材料构成。端子的导电部分应为铜质。安装在潮湿地区的端子排应当防潮。
每个安装单位应有其独立的端子排。同一屏上有几个安装单位时,各安装单位端子排的排列应与屏面布置相配合。当一个安装单位的端子过多或一个屏上仅有一个安装单位时,可将端子排成组地布置在屏的两侧。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应编有顺序号,并宜在最后留2~5端子作为备用。当条件许可时,各组端子排之间也宜留1~2个备用端子。在端子排组两端应有终端端子。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的端子排,应以一个空端子隔开。11.3.5.4虚端子GOOSE、SV输入输出信号为网络上传递的变量,与传统屏柜的端子存在着对应的关系,为了便于形象地理解和应用GOOSE、SV信号,这些信号的逻辑连接点称为虚端子。装置GOOSE输入定义采用虚端子的概念,在以“GOIN”为前缀的GGIO逻辑节点实例中定义DO信号,DO信号与GOOSE外部输入虚端子一一对应,通过该GGIO中DO的描述和dU可以确切描述该信号的含义。在SCD文件中每个装置的LLN0逻辑节点中的Inputs部分定义了该装置输入的GOOSE连线,每一个GOOSE连线包含了装置内部输入虚端子信号和外部装置的输出信号信息,虚端子与每个外部输出信号为一一对应关系。装置采样值输入定义采用虚端子的概念,在以“SVIN”为前缀的GGIO逻辑节点实例中定义DO信号,DO信号与采样值外部输入虚端子一一对应,通过该GGIO中DO的描述和dU可以确切描述该信号的含义,作为采样值连线的依据。在SCD文件中每个装置的LLN0逻辑节点中的Inputs部分定义了该装置输入的采样值连线,每一个采样值连线包含了装置内部输入虚端子信号和外部装置的输出信号信息,虚端子与每个外部输出采样值为一一对应关系。Extref中的IntAddr描述了内部输入采样值的引用地址,应填写与之相对应的以“SVIN”为前缀的GGIO中DO信号的引用名,引用地址的格式为“LD/LN.DO”。11.3.5.5控制电缆控制电缆的敷设和选型应符合现行的GB50217的有关规定。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及计算机测控装置所有二次回路的电缆均应使用屏蔽电缆。
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电缆截面的选择,应保证互感器误差不超过规定值。计算条件应为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最不利的短路形式,并应计及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线方式、电缆阻抗换算系数、继电器阻抗换算系数及接线端子接触电阻诸因素。对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如无可靠根据,可按断路器的断流容量确定最大短路电流。测量仪表装置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次,按照该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所串接的准确度要求最高的仪表选择,并符合现行的DL/T5137的规定。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电缆截面的选择,按照一次设备额定运行方式下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不超过上述条件下选定的准确级次。计算条件应为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为额定值、一次电流三相对称平衡,并应计及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线方式、电缆阻抗换算系数、仪表阻抗换算系数和接线端子接触电阻及仪表保安系数诸因素。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缆截面的选择,应保证最大负荷时,电缆的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二次电压的3%。11.3.5.6光缆和网线(1)同一小室内站控层/间隔层网络宜采用网线连接;跨小室或数据级联时站控层/间隔层网络宜采用光纤连接;(2)采样值和保护GOOSE等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信息传输宜采用光纤。(3)双重化保护的电流、电压,以及GOOSE跳闸控制回路等需要增强可靠性的两套系统,应采用各自独立的光缆。(4)小室之间的网络连接应采用光缆。(5)光缆起点、终点为同一对象的多个相关装置时(在同一智能控制柜内对应一套继电保护的多个装置),可合用同一根光缆进行连接,一根光缆的芯数不宜超过24芯。(6)光缆选择。1)光缆的选用根据其传输性能、使用的环境条件决定。2)除线路纵联保护专用光纤外,其余宜采用缓变型多模光纤。3)室内光缆可采用尾缆或软装光缆连接。4)室外光缆可根据敷设方式采用无金属、阻燃、加强芯光缆或铠装光缆,缆芯一般采用紧套光纤。5)光缆芯数宜选取4芯、8芯、12芯和24芯。6)每根光缆或尾缆应至少预留2芯备用芯,一般预留20%备用芯。
11.3.6一体化电源11.3.6.1直流系统110kV变电站操作电源额定电压采用110V或220V,通信电源额定电压-48V。蓄电池容量选择应满足全站电气负荷按2小时事故放电时间计算,通信负荷按4小时事故放电时间计算。在进行蓄电池容量选择时,直流负荷统计计算时间和直流负荷统计负荷系数选取应分别按照表11.3.6.1-1和表11.3.6.1-2执行。表11.3.6.1-1:直流负荷统计计算时间序号负 荷 名 称经常事故放电计算时间初期min持续h随机s10.51.01.52.03.051微机监控保护系统√√———√——2UPS—√———√——3INV———√————4DC/DC√√———√——表11.3.8.1-2:直流负荷统计负荷系数序号负荷名称负荷系数备注1微机监控保护系统0.62UPS0.63INV0.84DC/DC1.05断路器跳闸0.6 6恢复供电断路器合闸1.0 7事故照明1.0 8合并单元、智能终端0.6注:注:事故初期(1min)的冲击负荷,按如下原则统计:1)低电压、母线保护、低频减载等跳闸回路按实际数量统计。2)控制、信号和保护回路等按实际负荷统计。当蓄电池的容量不大于200Ah时,宜采用
组柜的方式布置在二次设备室内;当蓄电池的容量在200Ah以上时应设专用的蓄电池室,采用组架安装方式布置于专用蓄电池室内。馈线开关选用专用直流空气开关,各直流回路的空气开关的额定电流进行选择计算,分馈线开关与总开关额定电流级差应保证3倍及以上。电缆截面的选择计算,根据负荷性质、负荷容量、压降要求、供电距离和电缆材质计算直流各进出线回路以及蓄电池回路的电缆截面。直流柜与直流分电柜间的电缆截面,应根据分电柜最大负荷电流选择。蓄电池组引出线为电缆时,其正极和负极的引出线不应共用一根电缆。由直流柜和直流分电柜引出的控制、信号和保护馈线应选择铜芯电缆。11.3.6.2不间断电源系统不间断电源UPS的供电负荷包括:1)计算机监控系统;2)电能计费系统;3)自动和保护装置;4)需辅助电源的变送器;5)火灾监测系统;6)打印机负荷;7)系统调度调信系统。11.3.7时钟同步系统(1)主时钟应双重化配置,另配置扩展装置实现站内所有对时设备的软、硬对时。(2)站控层设备对时宜采用SNTP方式。(3)间隔层设备对时宜采用IRIG−B、1pps方式。(4)过程层设备对时宜采用IRIG−B光信号。(5)时间同步系统应具备RJ45、ST、RS−232/485等类型对时输出接口扩展功能,工程中输出接口类型、数量按需求配置。11.3.8辅助系统11.3.8.1智能辅助控制系统(1)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包括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等,实现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火灾报警、消防、照明、采暖通风、环境监测等系统的智能联动控制,(2)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功能按满足安全防范要求配置,不考虑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视频服务器等设备按全站最终规模配置,并留有远方监视的接口;就地摄像头按本期建设规模配置。
110kV变电站视频安全监视系统配置一览表见下表。表11.3.8-1110kV变电站视频安全监视系统配置一览表序号安装地点摄像头类型数量1主变压器室外快球每2台主变压器配置1台快球;如为户内布置,则每台配置1个一体化快球。2110kV设备区室外快球室外每5个间隔配1个(含备用间隔);如为GIS设备,则配置1个快球;335kV/10kV设备区一体化摄像机根据需要安装1~2台410kV电容器区一体化摄像机配置1台5二次设备间(含通信设备)一体化摄像机根据需要安装1~2台6一楼门厅一体化摄像机配置1台7全景室外快球安装在控制室楼顶8红外对射装置或电子围栏根据变电站实际情况配置9门禁装置变电站进站大门、主控楼门厅处安装(3)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子系统应取得当地消防部门认证。火灾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套)间划分。220kV变电站火灾探测区域有二次设备室、蓄电池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各级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室、油浸变压器及电缆竖井等。应根据所探测区域的不同,配置不同类型和原理的探测器或探测器组合。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二次设备室或警卫室靠近门口处。当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可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显示发生火灾的地点。(4)环境监测子系统。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环境数据处理单元1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可选)、水浸探头(可选)、SF6探测器等。各类型传感器根据环境测点的实际需求配置,数据处理单元布置于二次设备室,传感器安装于设备现场。11.3.9二次设备接地和抗干扰11.3.9.1接地(1)控制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可靠接地。
(2)所有敏感电子装置的工作接地应不与安全地或保护地混接。(3)在二次设备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mm2的裸铜排敷设与变电站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4)在二次设备室内,沿屏(柜)布置方向敷设截面不小于100mm2的专用接地铜排,并首末端连接后构成室内等电位接地网。室内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变电站的主接地网可靠接地。(5)沿二次电缆的沟道敷设截面不少于100mm2的裸铜排(缆),构建室外的等电位接地网。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内应设置截面不少于100mm2的裸铜排,并使用截面不少于100mm2的铜缆与电缆沟道内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6)有电联系的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接地应仅在一个控制室或继电器室相连一点接地。为保证接地可靠,各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断路器或熔断器等。已在二次设备室一点接地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宜在开关场将二次绕组中性点经放电间隙或氧化锌阀片接地。为防止造成电压二次回路多点接地的现象,应定期检查放电间隙或氧化锌阀片。(7)公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二次回路只允许、且必须在相关保护屏(柜)内一点接地。独立的、与其他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没有电气联系的二次回路应在开关场一点接地。(8)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屏(柜)内的交流供电电源的中性线不应接入等电位接地网。11.3.9.2防雷必要时,在各种装置的交、直流电源输入处设电源防雷器。11.3.9.3抗干扰(1)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所有二次回路的电缆均应使用屏蔽电缆。(2)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回路、交流和直流回路、强电和弱电回路,以及来自开关场电压互感器二次的四根引入线和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的两根引入线均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缆。(3)双套配置的保护装置、母差等重要保护的起动和跳闸回路均应使用各自独立的光(电)缆。
(4)经长电缆跳闸回路,宜采取增加出口继电器动作功率等措施,防止误动。(5)制造部门应提高微机保护抗电磁骚扰水平和防护等级,光耦开入的动作电压应控制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以内。(6)针对来自系统操作、故障、直流接地等异常情况,应采取有效防误动措施,防止保护装置单一元件损坏可能引起的不正确动作。(7)所有涉及直接跳闸的重要回路应采用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以内的中间继电器,并要求其动作功率不低于5W。(8)遵循保护装置24V开入电源不出保护室的原则,以免引进干扰。(9)经过配电装置的通信网络连线均采用光纤介质。(10)合理规划二次电缆的敷设路径,尽可能离开高压母线、避雷器和避雷针的接地点、并联电容器、CVT、结合电容及电容式套管等设备,避免和减少迂回,缩短二次电缆的长度。11.3.10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及标准工艺11.3.10.1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监控系统、远动装置、电度表计费屏、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等装置的工作电源不应接至屏顶交流小母线,应接至UPS交流电源。双路电源时,要对每路电源是否独立供电进行核对。双通道保护复用接口柜的两路直流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段直流电源。在设备招标文件和工艺设计中,应明确主变压器、油浸电抗器、GIS和罐式断路器等设备电缆不外露。变压器、油浸电抗器器身敷设的本体电缆、集气管、波纹管、油位计电缆、温度表软管应保证工艺美观。在电缆竖井中及防静电地板下应设计电缆槽盒,专门布置电源线、网络连线、视频线、电话线、数据线等不易敷设整齐的缆线。电缆沟十交叉字口及拐弯处电缆支架间距大于800mm时应增加电缆支架,防止电缆下坠。转角处应增加绑扎点,确保电缆平顺一致、美观、无交叉。电缆下部距离地面高度应在100mm以上。电缆绑扎带间距和带头长度要规范、统一。
不同截面线芯不得插接在同一端子内,相同截面线芯压接在同一端子内的数量不应超过两芯。插入式接线线芯割剥不应过长或过短,防止紧固后铜导线外裸或紧固在绝缘层上造成接触不良。线芯握圈连接时,线圈内径应与固定螺栓外径匹配,握圈方向与螺栓拧紧方向一致;两芯接在同一端子上时,两芯中间必须加装平垫片。端子箱内二次接线电缆头应高出屏(箱)底部100~150mm。电缆割剥时不得损伤电缆线芯绝缘层;屏蔽层与4mm2多股软铜线连接引出接地要牢固可靠,采用焊接时不得烫伤电缆线芯绝缘层。电流互感器的N接地点应单独、直接接地,防止不接地或在端子箱和保护屏处两点接地;防止差动保护多组CT的N串接后于一点接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线应套端子头,标明绕组名称,不同绕组的接地线不得接在同一接地点。监控、通讯自动化及计量屏柜内的电缆、光缆安装,应与保护控制屏柜接线工艺一致,排列整齐有序,电缆编号挂牌整齐美观。控制台内部的电源线、网络连线、视频线、数据线等应使用电缆槽盒统一布放并规范整理,以保证工艺美观。11.3.10.2标准工艺(1)屏柜安装1)盘、柜体底座与基础连接牢固,导通良好,可开启屏门用软铜导线可靠接地;2)盘、柜面平整,附件齐全,门销开闭灵活,照明装置完好,盘、柜前后标识齐全、清晰;3)盘、柜体垂直度误差<1.5mm∕m,相邻两柜顶部水平误差<2mm,成列柜顶部水平误差<5mm;相邻两柜盘面误差<1mm,成列柜面盘面误差<5mm,相间接缝误差<2mm。(2)二次回路接线1)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2)连接门上的电器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不得松散、断股;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3)电缆排列整齐,编号清晰,无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4)芯线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回路编号正确,绝缘良好,无损伤;
5)强、弱电回路,双重化回路,交直流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6)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7)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接至专用接地铜排。(3)蓄电池安装1)蓄电池应排列一致、整齐,放置平稳;2)蓄电池需进行编号,编号清晰、齐全;3)蓄电池间连接线连接可靠,整齐、美观;4)蓄电池上部或蓄电池端子上应加盖绝缘盖,以防止发生短路。
11.3.11施工图卷册安排序号图号卷册名称第一册D0201公共部分第二册D0202110kV部分保护及二次线施工图第三册D0203主变保护及二次线施工图第四册D020435kV部分保护及二次线施工图第五册D020510kV部分保护及二次线施工图第六册D0206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施工图第七册D0207智能辅助控制系统施工图第八册D0208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施工图第九册D0209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系统施工图第十册D0210环境监测系统施工图第十一册D0211二次光缆及电缆清册11.4土建部分11.4.1站址规划1站址规划图应注明坐标及高程系统,并提供测量控制点坐标及高程。2站址规划图应标注指北针及风玫瑰图,指北针图样见图11.4-1和11.4-2。图11.4-1指北针图样图11.4-2风玫瑰图图样3在地形图上绘出变电站围墙及进站道路的中心线、征地轮廓线及规划控制红线。必要时增加当地土地、规划部门的要求;4变电站征(占)地面积一览表见表11.4-1。
表11.4-1变电站征(占)地面积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变电站总用地面积hm21.1围墙内占地面积hm21.2进站道路占地面积hm21.3其他占地面积hm21.4站外防、排洪设施占地面积hm2指永久征地1.5站外供、排水设施占地面积hm2指永久征地2土地预审面积hm2根据需要11.4.2总平面及竖向布置11.4.2.1总平面布置1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生产工艺、运输、防火、防爆、环境保护和施工等方面的要求,按最终规模对站区的建构筑物管线及道路进行统筹安排。2总平面布置图中应表示进站道路、站外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a)围墙b)挡土墙上设围墙图11.4.-3围墙、挡土墙上设围墙图样3标明站内各建筑物、配电装置构架、主变场地、围墙、道路等建构筑物的控制点坐标,并在说明中标明建筑坐标与测量坐标间相互的换算关系。a)围墙角点控制点坐标b)建筑物控制点坐标图11.4-4建(构)筑物控制点图样
4标注指北针,并应标出指北针与建筑坐标的夹角。图11.4-5指北针与建筑坐标的夹角图样5标明各道路的宽度及转弯半径。图11.4-6道路宽度及转弯半径图样6场地、绿化户外变电站不应采用人工绿化草坪,配电装置场地宜采用碎石、卵石或灰土封闭等地坪处理方式,不设巡视小道,操作地坪按电气专业要求设置。采用碎石、卵石地坪时应对下层地面进行处理。缺少碎石或卵石且雨水充沛的地区,可适当绿化,但不应设置管网等绿化设施,控制绿化造价。站内建筑物周围可简易绿化。图11.4-7配电装置场地地坪处理图样城市内的变电站如果市政规划对绿化有明确要求时,原则上进行必要的绿化,但应综合考虑养护管理,选择经济合理的本地区植物,不应选用高级乔灌木、草皮或花木。
7应按现行的《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在图中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和“站区建(构)筑物一览表”。表11.4-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注1站址总用地面积hm21.1站区围墙内用地面积hm21.2进站道路用地面积hm21.3站外供水设施用地面积hm21.4站排洪水设施用地面积hm21.5站外防(排)洪设施用地面积hm21.6其他用地面积hm22进站道路长度(新建/改造)m3站外供水管长度m4站外排水管长度m5站内主电缆沟长度(0.6m×0.6m以上)m6站内外挡土墙体积m37站内外护坡面积m28站址土(石)方量挖方(-)m3填方(+)m38.1站区场地平整挖方(-)m3填方(+)m38.2进站道路挖方(-)m3填方(+)m38.3建(构)筑物基槽余土m38.4站址土方综合平衡弃土m3取土m39站内道路面积m310屋外场地面积m311总建筑面积m312站区围墙长度m注:如有软弱土或特殊地基处理方式引起的土石方量变化可调整相应项目表11.4-3站区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项 目 名 称单位数量备注1主控通信楼m2/占地面积/建筑面积2继电器小室m2/占地面积/建筑面积3站用电室m2/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4屋内配电装置楼m2/占地面积/建筑面积5110kV配电装置场地m2610kV~35kV配电装置场地m27主变压器及无功补偿场地m28雨水泵井座9总事故贮油池座10污水处理生化池套11独立避雷针根12消防砂箱m213主变消防间m214地下消防水池m2注:具体建(构)筑物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调整。11.4.2.2竖向布置1竖向布置的形式应综合考虑站区地形、场地及道路允许坡度、站区排水方式、土石方平衡等条件来确定,场地的地面坡度不宜小于0.5%。当自然地形坡度较平缓时,可采用平坡式布置;当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时,宜按电压等级设计成阶梯式,阶梯之间设挡土墙或护坡连接。2图中应标出站区各建(构)筑物、道路、配电装置场地、围墙内侧及站区出入口处的设计标高,建筑物设计标高以室内地坪±0.000为准标示。标明场地及道路排水坡度及方向。标明排水沟的位置、方向及坡度。11.4.2.3土(石)方平衡1根据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要求,采用横断面法、方格网法、分块计算法或经鉴定的计算软件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绘制场区土方图,编制土方平衡表。对土方回填或开挖的技术要求作必要说明,必要时根据具体工程明确初平标高及相关施工要求。表11.4-4土(石)方综合平衡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挖方填方备注1场地平整m32护坡方量m33进站道路m34站区耕植土、塘、渠m35建(构)筑物基槽余土m36考虑松散系数或压缩系数m37综合平衡后需购土/弃土m3
11.4.3站内外道路11.4.3.1站内外道路平面布置1站内外道路的型式变电站进站道路一般采用郊区型混凝土路面。站内道路一般采用公路型(郊区型及城市型)混凝土路面,湿陷性黄土地区站内道路一般采用城市型混凝土路面。2站内外道路的规格应标注进站道路与站外已有道路引接处的坐标、标高、转弯半径及进站道路路面宽度。进站道路宽度为4m。进站道路路肩宽度每边均为0.5m,两侧根据需要设置排水沟。应标注站内道路控制点的定位坐标、标高、转弯半径、路面宽度。站内主要环形消防道路路面宽度应为4m。站区大门至主变压器的运输道路宽度4m。户外配电装置内的检修道路宽为3m。站内道路转弯半径:主变压器运输道路及消防道路不宜小于9m,其余道路一般不小于7m。3其他进站道路与桥涵或沟渠等交汇处应标明其坐标并绘制其断面详图。站内道路平面布置应结合站内地下管沟,标示穿越道路管沟的位置。11.4.3.2进站道路详图1进站道路采用郊区型道路,路面采用混凝土强度≥C25的材料,路面采用专用机械一次浇注完成或根据建设单位文明施工要求分两次浇注完成。当路面混凝土面层分二次浇筑时,新、旧混凝土面板之间采用结合法加铺施工,做法应按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9.1条、第4.9.2条、第4.9.3条执行。道路转角、交叉口横向缩缝间距一般采用4~5m。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501,项目/工艺名称:郊区型道路)。
图11.4-8变电站进站道路横断面布置图(郊区型道路)图11.4-9220kV变电站进站道路结构详图(郊区型,块石基层,路面一次浇注)图11.4-10220kV变电站进站道路结构详图(郊区型,二灰结石基层,路面一次浇注)
图11.4-11110kV变电站进站道路结构详图(郊区型,块石基层,路面二次浇注)图11.4-12110kV变电站进站道路结构详图(郊区型,二灰结石基层,路面二次浇注)2进站道路最大限制纵坡应能满足大件设备运输车辆的爬坡要求,一般为6%。横坡结合排水方式确定,一般为2%。11.4.3.3站内道路详图1站内道路的纵坡不宜大于6%。横坡结合排水方式确定,一般为2%。2站内道路一般采用郊区型道路,城市变电站如果市政规划有明确要求时应采用城市型道路。
3郊区型道路站内道路宜采用混凝土强度≥C25的路面材料,路面采用专用机械一次浇注完成或根据建设单位文明施工要求分两次浇注完成。当路面混凝土面层分二次浇筑时,新、旧混凝土面板之间采用结合法加铺施工,做法应按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9.1条、第4.9.2条、第4.9.3条执行。道路转角、交叉口横向缩缝间距不大于4m。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501,项目/工艺名称:郊区型道路)。图11.4-13变电站主变运输道路横断面图(郊区型道路)图11.4-14110kV变电站主变运输道路结构详图(郊区型,块石基层,路面一次浇注)
图11.4-15110kV变电站主变运输道路结构详图(郊区型,二灰结石基层,路面一次浇注)图11.4-16110kV变电站主变运输道路结构详图(郊区型,块石基层,路面二次浇注)
图11.4-17110kV变电站主变运输道路结构详图(郊区型,二灰结石基层,路面二次浇注)4城市型道路站内道路宜采用混凝土强度≥C25的路面材料,路面采用专用机械一次浇注完成或根据建设单位文明施工要求分两次浇注完成。当路面混凝土面层分二次浇筑时,新、旧混凝土面板之间采用结合法加铺施工,做法应按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9.1条、第4.9.2条、第4.9.3条执行。道路转角、交叉口横向缩缝间距一般采用4~5m。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502,项目/工艺名称:城市型道路)。图11.4-18变电站主变运输道路横断面图(城市型道路)
图11.4-19110kV变电站主变运输道路路面结构详图(城市型,路面一次浇注)图11.4-20220kV变电站主变运输道路路面结构详图(城市型,路面二次浇注)道牙可采用质地坚硬的青石原材或预制清水混凝土路缘石,顶面露出路面100~150mm。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503,项目/工艺名称:路缘石)。图11.4-21道牙详图(城市型道路)11.4.4围墙、大门11.4.4.1围墙
1围墙宜采用2.3m高实体围墙。围墙应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宜就地取材。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或结合规划部门要求和周围环境选择清水砖墙、砂浆饰面墙体、装配式板墙或格栅式围墙。围墙结构型式可根据实际荷载情况选择砖柱或钢筋混凝土柱结构。2清水砖墙清水砖墙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101,项目/工艺名称:清水砖墙)。图11.4-22围墙平面图(清水砖墙)图11.4-23围墙立面图(清水砖墙)
图11.4-24围墙剖面图(清水砖墙)3砂浆饰面墙体砂浆饰面墙体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102,项目/工艺名称:砂浆饰面墙体)。图11.4-25围墙平面图(砂浆饰面墙体)
图11.4-26围墙立面图(砂浆饰面墙体)图11.4-27围墙剖面图(砂浆饰面墙体)4装配式板墙装配式板墙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105,项目/工艺名称:装配式板墙)。
图11.4-28围墙立面图(装配式板墙)图11.4-29围墙钢柱剖面图(装配式板墙)5格栅式围墙
格栅式围墙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或结合规划部门要求选用,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106,项目/工艺名称:格栅式围墙)。6压顶围墙压顶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预制压顶或现浇混凝土压顶围墙预制压顶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107,项目/工艺名称:围墙预制压顶)。围墙现浇混凝土压顶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108,项目/工艺名称:围墙现浇混凝土压顶)。7围墙变形缝围墙变形缝宜留在墙垛处,缝宽20~30mm,并与墙基础伸缩缝上下贯通,变形缝间距10~20m。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109,项目/工艺名称:围墙变形缝)。图11.4-30围墙变形缝11.4.4.2大门1变电站大门附近设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标识墙,大门采用电动推拉门或平开门,无人值班站宜采用实体门。电动防盗推拉门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401,项目/工艺名称:自动金属大门),门宽应满足站内大型设备的运输要求,高度为2m。所有预埋件须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处理。标识墙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301,项目/工艺名称:标志墙)。
图11.4-31大门、标识墙外立面图(电动推拉门)11.4.5站区地下管沟11.4.5.1站区地下管沟平面布置1电缆沟的选型优化电缆沟设计,采用合理的电缆沟截面,不设置电缆支沟。电缆沟宽度应采用400mm、600mm、800mm、1100(1000)mm、1200mm等规格,以便盖板标准化制作。光缆敷设可采用电缆沟敷设、穿管敷设、槽盒敷设等方式。2应绘制站区电缆沟(隧)道、埋管、过水槽的平面布置,注明电缆沟的定位尺寸、标高、排水方向、坡度等,并注明埋管的规格。3电缆沟的变形缝电缆沟变形缝间距9~15m布置,缝宽15~25mm,内用沥青油麻丝塞严。在进出建筑物、道路两侧、地质条件变化处均应设置变形缝。(a)电缆沟沟壁(b)电缆沟底板图11.4-32电缆沟变形缝处理图11.4.5.2电缆沟
1电缆沟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选用。一般电缆沟采用砖砌;紧靠道路(离路边距离小于1.0m)的电缆沟段,以及埋深大于1.0m的电缆沟段,必须采用混凝土电缆沟。2现浇混凝土沟壁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802,项目/工艺名称:现浇混凝土沟壁)。图11.4-331100X1000室外钢筋砼电缆沟(范本)3砖砌体沟壁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801,项目/工艺名称:砖砌体沟壁)。
图11.4-341100X1000砖砌电缆沟(范本)4电缆沟沟盖板顶标高应与站内道路边缘标高一致。11.4.5.3电缆沟沟盖板1室内电缆沟盖板宜采用预制复合材料沟盖板,室外电缆沟盖板宜采用预制混凝土沟盖板。预制混凝土沟盖板配置单层双向钢筋网时应采用明显标示反映盖板的正、反面。预制混凝土沟盖板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30805,项目/工艺名称:预制电缆沟盖板)。图11.4-351100X1000电缆沟沟盖板配筋简图(范本)11.4.5.4节点1电缆沟的节点应包含电缆沟转角、伸缩缝、沟壁穿管、室内外交接节点、过道路埋管加强断面及预埋件的做法。
图11.4-361100X1000电缆沟平面转角做法(范本)图11.4-37电缆沟室内外交接节点(范本)图11.4-381100X1000电缆沟过道路埋管详图(范本)
图11.4-391100X1000电缆沟过道路隧道详图(范本)11.4.6建筑物11.4.6.1建筑总说明1说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主要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及总高度、设计使用年限、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屋面防水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等。2注明建筑物室内地坪±0.000m对应的绝对标高,标高均以米为单位,其余均以毫米为单位。3列出建筑装修一览表,包括室内外墙面、顶棚、地面、勒脚、散水、台阶、坡道、吊顶、墙裙或踢脚等,应注明采用的材料做法和色泽;表11.4-5主控通信楼室内装修一览表(范本)4墙身防潮(砌体墙):在室内地面以下标高-0.06m
处做防潮层,防潮层做法为20mm厚1:2水泥砂浆加3%防水剂(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或圈梁者除外)。5套用标准图集一览表,图册号以本地区或国家标准图集为准。6说明设计图纸未详尽的施工内容要点,选用材料的规格、类别、强度等级等,说明应遵守的施工规范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和其他特殊要求。7装配式建筑根据需要增加相关说明。11.4.6.2建筑门窗1门窗应设计成规整几何矩形,不应采用异型窗。2门窗应设计成以3M为基本模数的标准洞口,尽量减少门窗尺寸,一般房间外窗宽度不宜超过1.50m,高度不宜超过1.50m。3外门窗宜采用断桥铝合金门窗或塑钢门窗,外门窗玻璃宜采用双层中空玻璃。蓄电池室、卫生间的窗采用磨砂玻璃。4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分级不得低于4级,气密性能分级不得低于3级,水密性能分级不得低于3级,保温性能分级为7级,隔音性能分级为4级,外门窗采光性能等级不低于3级。5门窗均需采取可靠的防盗措施。11.4.6.3地下电缆层平面布置1表明电缆层的排水坡向、坡度、排水沟等。2地下电缆层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11.4.6.4墙体1房屋工程建筑物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他可靠措施时,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放宽。2建筑物层高超过4m时,砌体工程中部增设厚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腰梁间距不应大于4m。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3建筑物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其他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窗口底部混凝土板带应做成里高外低;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1.3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4当洞宽大于2m时,洞口两侧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并与雨蓬梁或框架梁同时浇筑),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当洞宽小于2m时,在洞口两侧的下部混凝土板带上,设置止水坎,其高度为1~2皮砖的厚度,宽度不小于120mm。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5对门框与柱距离小于300mm的门垛及小于360mm窗间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6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伸入墙体不小于300mm。7墙体内的埋管密集区域,宜采用混凝土浇筑。8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240mm。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底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9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隔墙,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10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11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纤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12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宜采用保水性强的砂浆砌筑。13顶层框架填充墙当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镀锌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14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小于120mm的混凝土压顶。11.4.6.5楼、地面1变电站楼、地面应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宜就地取材,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或建设单位要求选择做法。做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图集或地方标准图集选用,无标准选用时,可按下列做法施工。施工工艺按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采用。2地砖地面做法:
8~10厚地面砖,干水泥擦缝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20厚1:2干硬性水泥砂浆(或建筑胶水泥砂浆)粘接层刷素水泥浆(或界面剂)一道120厚C15混凝土100厚碎石或碎砖夯实素土夯实地砖地面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10302,项目/工艺名称:贴通体砖地面)。3地砖地面(有防水层)做法:8~10厚地面砖,干水泥擦缝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20厚1:2干硬性水泥砂浆(或建筑胶水泥砂浆)粘接层刷素水泥浆(或界面剂)一道40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层:A刷冷底子油一道,二毡三油防潮层,撒绿豆砂一层热沥青粘牢B聚氨酯三遍涂膜防水层,厚1.8120厚C15混凝土,随捣随抹平100厚碎石或碎砖夯实素土夯实地砖地面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10302,项目/工艺名称:贴通体砖地面)。4环氧砂浆地面做法:
5厚环氧砂浆面层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120厚C15混凝土素土夯实环氧砂浆地面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10308,项目/工艺名称:环氧树脂漆地坪)。5活动地板地面做法:200~360高活动地板(成品)20厚1:2水泥砂浆120厚C15混凝土100厚碎石或碎砖夯实素土夯实活动地板地面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10303,项目/工艺名称:抗静电活动地板)。6地砖楼面做法:8~10厚地面砖,干水泥擦缝,或1:1水泥砂浆勾缝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20厚1:2干硬性水泥砂浆(或建筑胶水泥砂浆)粘接层刷素水泥浆(或界面剂)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7地砖楼面(有防水层)做法:8~10厚地面砖,干水泥擦缝5厚1:1水泥细砂浆结合层
30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层:A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二道防潮层,厚2.0以上B聚氨酯二遍涂膜,厚1.2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四周做圆弧状或钝角),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8环氧砂浆楼面做法:5厚环氧砂浆面层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刷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9活动地板楼面做法:300~360高活动地板(成品)20厚1:2水泥砂浆刷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0GIS室轻质混凝土垫层楼面做法:8~10厚地砖楼面,干水泥擦缝,或1:1水泥勾缝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刷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170厚轻质砼垫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1.4.6.6屋面
1屋面宜设计为结构找坡。屋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得小于5%,建筑找坡不得小于3%;天沟、沿沟纵向找坡不得小于1%。2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耐用年限为15年,二道防水设防。柔性防水层宜放在刚性防水层下部,并应在两防水层间设置隔离层。3铺设屋面防水卷材的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大于3m,缝宽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找平层当采用水泥砂桨时,其强度不得小于M10,当采用细石混凝土时,其强度不得小于C20。4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小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设置分格缝,其间距不宜大于3m,缝宽不应大于30mm,且不小于12mm。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留置伸缩缝,伸缩缝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充,并铺设高度、宽度均不小于250mm卷材附加层。刚性防水层的坡度宜为2%~3%;混凝土内配间距为100~200mm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应位于刚性防水层的中上部,且在分隔缝处断开。5对女儿墙、高低跨、雨篷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图11.4-40雨篷大样(范本)6屋面女儿墙、压顶等过长的纵向构件,应沿纵向不大于半个开间及2m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女儿墙、压顶粉刷层每隔3m及易产生变形开裂部位设分格缝,分格缝宽为10mm。
7屋面应进行保温或隔热设计,其传热阻(R0)不得小于1.26m2·K/W(平方米·度/瓦。注:传热阻R0是传热系数K的倒数,即R0=1/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愈小,或传热阻R0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11.4.6.7楼梯、坡道及散水1楼梯尺寸设计应经济合理。如不需运输设备,室内楼梯开间尺寸不宜超过3.30m,室外楼梯梯段尺寸不宜超过2.70m。踏步高度不宜小于0.15m,步宽不宜大于0.30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小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要求设置。踏步防滑条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10602,项目/工艺名称:楼梯防滑条)。2楼梯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3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不宜小于900mm。靠楼体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500m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4楼梯栏杆扶手宜采用硬杂木加工木扶手,不应采用不锈钢等高档装饰材料。5踏步、坡道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材料。踏步、坡道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10802,项目/工艺名称:细石混凝土踏步;工艺编号0101010901,项目/工艺名称:细石混凝土坡道;工艺编号0101010902,项目/工艺名称:水泥砂浆礓碴坡道)。6细石混凝土散水宽度为0.6m,散水与建筑物外墙间应留置沉降缝,缝宽20~25mm,纵向6m左右设分隔缝一道。细石混凝土散水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11002,项目/工艺名称:细石混凝土散水)。11.4.6.8防水1卫生间等用水房间,必须采用现浇楼板或整块预制楼板,必须加防水隔离层。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2主控通信楼、配电装置楼(室)、继电器室等生产建筑物,应采用Ⅱ
级屋面防水等级。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均应做柔性密封处理。刚性防水层内严禁埋设管线。11.4.6.9装修工程1变电站为工业性设施,装修工程应以简洁适用为原则。严格控制装修标准,不应采用高档装修材料和复杂工艺。2装修不应破坏结构主体,应充分考虑结构体系与承载能力,不应因此增加土建其他费用。3室内装修应改进装修节点,提高外墙保温隔热性能和外门、窗的气密性。宜选用中档,环保型、可循环使用、无毒、无污染(环境)的装修材料和产品4应采用节电、节水的器具。5备餐间、卫生间宜采用PVC扣板吊顶或铝扣板吊顶,其他房间不设吊顶。6不应采用高档家具、电器、洁具、灯具等。7室内家具应做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统一采购。家具设计宜简洁实用,家具材料宜采用经济、环保、耐用复合材料。8灯具选用以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为主,应选用构造简单、高效节能产品。9照明方式应以直接照明为主,不应采用间接照明方式。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节能灯具。11.4.6.10建筑节能1站内建筑物的朝向宜按照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的原则布置。2建筑物体型设计须形状规则,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3控制建筑物窗墙比,窗墙比应满足国家规范要求。4建筑外窗选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中空Low-E玻璃,改善门窗的隔热性能。5寒冷、严寒地区建筑物外墙宜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外墙外保温措施。6屋面宜采用保温隔热层设计。
11.4.6.11结构1变电站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确定,宜采用50年。2建筑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选取合理的结构型式,降低层高。主控通信楼等主要生产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条件地区可采用轻型装配式结构,辅助建筑可采用砌体结构。3位于地面以上的砌体承重墙材料强度等级:砖不应低于MU10,混凝土砌块不应低于MU5,石材不应低于MU20,普通砂浆不应低于M2.5,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不应低于Mb5。11.4.7防火墙1主变防火墙墙体材料应采用环保材料,宜就地取材。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或结合变电站建设风格选择混凝土框架清水墙砌体防火墙、现浇清水混凝土防火墙或砂浆饰面防火墙。混凝土框架清水砌体防火墙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20501,项目/工艺名称:混凝土框架清水砌体防火墙)。图11.4-41混凝土框架清水墙砌体防火墙平面布置图(范本)
图11.4-42混凝土框架清水墙砌体防火墙剖面图(范本)现浇混凝土防火墙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20502,项目/工艺名称:现浇混凝土防火墙)。砂浆饰面防火墙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20503,项目/工艺名称:砂浆饰面防火墙)。2主变防火墙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墙应高出油枕顶,墙长应不小于贮油坑两侧各1m。结构采用平法布置表示梁、柱的配筋。11.4.8构支架11.4.8.1构架1结构型式220kV电压等级的构架宜采用联合构架型式,尽可能统一构架结构型式及连接方式。构架柱宜采用人字柱钢管结构,构架梁宜采用三角形格构式钢结构梁,钢结构连接方式宜采用螺栓连接。110kV电压等级的构架应统一结构型式及连接方式。构架柱宜进行A型和独立杆对比,选择最优方案。构架梁宜采用单钢管梁。钢结构连接方式宜采用螺栓连接。
66kV电压等级的构架采用钢管独立杆,单钢管梁,螺栓连接。2构造要求人字柱的根开与柱高之比不宜小于1/7。构架梁的高跨比:格构式钢梁不宜小于1/25;单钢管梁直径与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40,单钢管联系梁直径与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50,采用单钢管梁时应采取预防微风振动的措施。变电构架人字柱的主柱与水平横杆的连接,应在平面外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拉压杆的共同工作。构架基础采用杯口基础。钢管埋入杯口部分焊不少于两道钢箍。基础在立杆前,先用水泥砂浆在杯底找平50mm厚,立杆后再用细石混凝土二次灌浆,灌浆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较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全站保护帽的型式统一,高度和电缆沟沟盖板顶标高、站内道路边缘标高一致。保护帽的施工工艺及要点详见《工艺标准库》(工艺编号0101020106,项目/工艺名称:保护帽(地面以上部分))。图11.4-43构架柱保护帽(范例)3爬梯、防腐及其他构架设计应设有便利维护检修人员上下的直爬梯,直爬梯的设置应满足带电检修的上人条件,梯宽不宜小于0.30m。需上人的单管梁上应设有满足维护检修人员挂扣安全带的可靠扶手。屋外配电装置
构架应根据大气腐蚀介质,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对通常环境条件的钢结构宜采用热镀锌或喷锌防腐。构架柱在距地面0.5m高处均设接地件,接地件位于柱外侧。柱脚排水孔设在人字柱内侧最低点。图11.4-44变电站构架接地件布置图11.4.8.2设备支架1设备支架应与构架的结构型式相应协调,可采用钢管结构。管母支架采用“T”型支架。2对通常环境条件的钢结构宜采用热镀锌或喷锌防腐。3设备支架柱在距地面0.5m、距柱顶-0.3m处均设接地件,接地件方向与构架统一。4设备支架基础采用杯口基础,做法与构架统一。11.4.9给排水11.4.9.1给水1生活给水:变电站生活用水水源应根据供水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宜优先选用已建供水管网供水方式,不宜选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2消防给水:变电站消防给水量应按火灾时一次最大消防用水量,即室内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之和或变压器水喷雾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的50%及室内建筑物消防用水量之和计算。3对较复杂工程,应单独绘制给水总平面图,以便于施工。应标明给水管网及其构筑物的位置(或坐标、或定位尺寸),注明给水管道管径、埋设深度或敷设的标高,宜标注管道长度,并绘制节点图。
4说明管材及接口、管道基础、给水管道试验压力、管道防腐方法及敷设要求。11.4.9.2排水1场地排水应根据站区地形、地区降雨量、土质类别、站区竖向及道路布置,合理选择排水方式,宜采用地面自然散流渗排、雨水明沟、暗沟(管)或混合排水方式。2变电站内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排水。生活污水应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或接入城市污水管。3应采用地下或半地下式排水泵站,不设排水泵房。4事故排油必须进行回收处理。事故油池的贮油池容积按变电站内油量最大的一台变压器或高压电抗器的60%油量设计。5对较复杂工程,应单独绘制排水总平面图,以便于施工。应标明给水管网及其构筑物的位置(或坐标、或定位尺寸),注明排水管道管道坡度、管径及设计管底标高、每段管道长度及流向、检查井及编号、雨水口、跌落井等。6排水管道绘制高程表,将排水管道的检查井编号、井距、管径、坡度、设计地面标高、管内底标高、管道埋深等写在表内。简单高程可将上述内容(管道埋深外)直接标注在平面图上,不列表。7说明管材及接口、管道基础、图例符号说明,管道安装与施工应遵守的规范等,井盖形式、标准图号等。11.4.10消防11.4.10.1建筑物消防1根据现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当建筑体积不超过3000m3,建筑物危险等级为戊类,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类时,可不设置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当建筑物危险等级为丁、戊类,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类时,可不设置室内消防栓给水系统。2户内变电站主控楼建筑物危险等级为丙类,需要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3结合灭火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变电站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按现行规范配置灭火器并标注定位尺寸。主变压器另配置推车式移动灭火器。
11.4.10.2电缆夹层、电缆隧道消防措施1电缆夹层、电缆隧道应按相关规程、规范及有关部门规定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2电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电缆接头处、主控制室与电缆夹层之间以及长度超过100明的电缆沟或隧道,均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a采用防火隔墙或隔板,并用防火材料封堵电缆通过的孔洞。b电缆局部涂防火涂料或局部采用防火带、防火槽盒。11.4.10.3其他1各建、构筑物应配备适当数量的移动式灭火器,用于电气装置及建筑物的灭火,并绘制灭火器布置图。灭火器应选择灭火效能高、使用方便、能长期存放不失效,喷射距离远的品种。2变电站站内主控通信楼(室)、配电装置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继电器室及采用固定灭火系统的油浸变压器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警信号应传至上级有关单位。11.4.11采暖和通风11.4.11.1一般要求1说明中应明确变电站所在地区环境气象参数、执行的主要规程规范、工程依据性文件、室内外设计参数、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范围等。绘制采暖、通风、空调方案的设备材料汇总表。2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变电站应进行采暖设计。占地面积广、空调需求量大的建筑体,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根据当地环境要求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或采用电采暖。建筑物内各房间应根据人员、工艺及设备的需要采用分体空调或电暖,不宜采用集中空调。3采暖、通风、给排水等设备宜具备自动控制功能或与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实现协同联动。4采暖、通风、给排水设备系统需设置网络接口,实现网络外传功能,同时具备自动控制功能。5通风系统宜采用
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通风、降温及空气调节一体化运行。其自动控制功能除能够实现温度感应、换气次数、事故排烟外,应与消防系统连锁。11.4.11.2主变压器室及散热器室通风1主变压器的本体与散热器室布置,主变压器室全封闭,散热器室基本露天布置。2各主变室通风系统完全独立设置,主变室排热采用铝合金双层百叶窗自然进风低噪音风机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来满足夏季排热要求,主变室的机械通风量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5℃计算。3各主变室通风设备与火灾报警系统联锁运行。当发生火灾时,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切断通风设备电源。4采用温度控制器控制风机的启停,以节约能耗,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5各散热器室考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来散热。11.4.11.3110kVGIS室通风1110kVGIS室采用百叶窗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排除室内空气中可能存在的SF6气体,室内空气不循环。通风系统设正常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正常通风系统的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小时确定,吸风口设在GIS室的下部,排风机布置在外墙的上部。事故排风由经常运行的正常下部排风系统和上部排风系统共同来保证,事故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4次/小时确定,上部排风系统的风机布置在外墙的上部。2排风设备及风管均考虑防腐措施。3GIS室的正常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由电气专业配置的SF6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设备控制。事故风机的控制开关均考虑设置在GIS室门口便于操作的地点。11.4.11.435(10)kV开关柜室降温通风1开关柜室设置降温通风系统满足其室温不超过40℃的要求,降温通风系统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或采用空调,另设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的事故通风系统,事故风机兼作过渡季节排热通风用。2降温通风系统、事故排风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联锁运行。当发生火灾时,降温通风系统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自动切断系统电源并停止运行降温机组和事故排风机。
3采用温度控制器控制风机的启停,以节约能耗,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11.4.11.5电容器室和电抗器室通风1电容器室、电抗器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来排除室内余热,通风量按排除余热所需风量和换气次数不小于于12次/h时的事故风量两者中的大值确定。排除余热所需风量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5℃和进风与排风温差不超过13℃计算。2电容器室和电抗器室通风设备与火灾报警系统联锁运行。当发生火灾时,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切断通风设备电源。3采用温度控制器控制风机的启停,以节约能耗,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11.4.11.6接地变室通风1每个接地变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来排除室内余热,通风量按排除余热所需风量和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的事故风量两者中的大值确定。排除余热所需风量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5℃和进风与排风温差不超过13℃计算。2接地变室的机械排风系统考虑设置消音措施满足变电所噪音控制要求。3接地变室的机械排风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联锁运行。当发生火灾时,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切断通风设备电源。4采用温度控制器控制风机的启停,以节约能耗,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11.4.11.7蓄电池室通风空调1蓄电池室采用免维护蓄电池,设置防爆分体热泵空调机以使夏季室内环境温度不超过30℃,冬季采用防爆分体热泵空调机供热方式将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18~20℃的范围内。2蓄电池室设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h的事故排风机,事故风机兼作平时正常排风和过渡季节排风用,风机选用防腐防爆型低噪声轴流风机。11.4.11.8电缆夹层通风1电缆夹层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来排除室内余热,通风量按排除余热所需风量和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时的事故风量两者中的大值确定。
2通风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联锁运行。当发生火灾时,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切断通风设备电源。3采用温度控制器控制风机的启停,以节约能耗,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11.4.11.9继电器室等二次设备室空调1继电器室等二次设备室场所采用空调机进行空气调节以使室内温度满足工艺专业的要求,另设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的事故通风系统,事故风机兼作过渡季节排热通风用。2继电器室空调、通风设备与火灾报警系统联锁运行。当发生火灾时,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切断空调、通风设备电源。11.4.11.10消防泵房通风1消防泵房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来排除室内余热,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时确定。11.4.12环境保护1工程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和其他相关标准开展设计工作。11.4.12.1废水处理1变电站生活污水可采取污水处理措施,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后排至站外。当变电站周围有城市污水系统时,也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2事故油池应具有油水分离功能,含油废水应经油水分离装置处理达标后排放,经油水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油应集中储存、定期处理。11.4.12.2噪声控制1变电站噪声应从声源上进行控制,应优先选用低噪声的设备。2变电站总平面应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建(构)筑物、绿化等减弱噪声的影响。3对于声源上难以根治的生产噪声,应采取有效的消声、隔震、吸声等噪声控制措施。11.4.12.3电磁波辐射及防治1
变电站应选择在站址附近没有重要军事、通讯设施及自然环境保护区以及对电磁环境敏感设施的地点。2变电站在设计中应优先选用电磁辐射水平低的电气设备和带金属罩壳的电气设备。
第12章典型图纸建议绘图比例1:1(即1mm=1单位)。电气主接线建议同一图面布局,110kV接线绘制于第二象限,35kV接线绘制于第一象限,主变绘制于第二象限与三象限之间并靠近图纸中央位置,第三电压等级接线绘制于第三、四象限。电气总平图中尺寸标准只标注到间隔级,间隔内部尺寸比如设备相间距等在配电装置卷册标注。平面布置图需标注指北针方向,指北针方向向北。平断面布置图中,本期部分实线,远景部分虚线,中心线采用点划线。各卷册建议图幅如下:D0101电气一次施工图说明及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序号图纸名称图幅要求1电气一次施工图说明A42电气一次设备材料清册A4D0102电气主接线图及电气总平面布置图序号图纸名称图幅要求1电气主接线图A12电气总平面布置图A1D0103、D010435kV~110kV屋外配电装置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3/A42屋外配电装置电气接线图A23屋外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A1/A24屋外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A2/A35母线平、断面图A26设备安装图A37SF6气室分隔图(当采用组合电器时)A2
8管母线金具组装图、连接加工安装图A39绝缘子串组装图A310动力箱、检修箱、端子箱、汇控柜安装图A311设备材料汇总表A3D0103110kV屋内配电装置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3/A42屋内配电装置电气接线图A23屋内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A24屋内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A25SF6气室分隔图A26设备安装图A37绝缘子串组装图A38设备材料汇总表A3D0104、D010510kV~35kV屋内配电装置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3/A42屋内配电装置电气接线图A1/A23屋内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A24屋内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A35穿墙套管安装图A36设备材料汇总表A3D0106主变压器安装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4/A3
2主变压器电气接线图A33主变压器及低压侧母线桥平面布置图A24主变压器平断面图A35低压侧母线桥平断面图A36中性点设备安装图A37绝缘子串组装图A38避雷线安装图A39检修箱、端子箱、风控箱、消防柜安装图A310设备材料汇总表A3D0107并联电容器安装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3/A42并联电容器组接线图A33并联电容器组平面布置图A34并联电容器组断面图A35并联电容器组安装及基础图A36设备安装图A37设备材料汇总表A3D0108交流站用电系统及设备安装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3/A42站用电系统接线图A23380/220V站用电配置接线图A34交流动力箱(屏)、检修电源箱接线图A35380/220V站用电室布置平、断面图A3
6站用变压器安装图A37站用外接电源配电装置平、断面图A38设备安装图A39设备材料汇总表A3D0109防雷接地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3/A42全站防直击雷保护布置图A33全站屋外接地装置布置图A24屋内接地装置布置图A35建筑防雷布置图A36等电位地网布置图A37特殊接地装置布置图A38接地体连接加工图A39临时接地端子加工制作图A310设备材料汇总表A3D0110全站动力及照明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3/A42屋外照明系统图A33屋外照明布置图A24灯具安装图A35照明配电箱配置接线及安装图A36设备材料汇总表A3
D0111电缆桥(支)架及防火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3/A42电缆桥(支)架及防火布置图A33电缆桥(支)架图A34电缆防火槽盒安装图A35电缆防火封堵图A36材料汇总表A3D0112电缆敷设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卷册说明A3/A42电缆敷设路径图A33电缆埋管布置图A34电缆清册A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合肥市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导则
- 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导则
- 数字城市示范工程技术导则
- 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
- 《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导则》(试行)
- 北京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建设技术导则
- 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赣建规[2002]8号
-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
- 居住区生活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导则及制订说明
- 《跨越高速铁路架线施工技术导则》(第三稿)
- 重庆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
- 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地震灾后重建施工技术导则
- 垫片选用技术导则-20120914
- 合肥市城市道路检查井盖座技术导则
- 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导则
相关文档
- 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习题集答案.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05-13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pdf
- 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pdf
- GBT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pdf
- GBT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pdf
- GBT25738-2010核电厂电动机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739-2010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