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4页

公路养护员党员先进事迹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公路养护员党员先进事迹 “路痴”老杨——记万全乡党员杨金求先进事迹在将乐县万全乡,有一位对公路痴心不改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万全的各条公路上,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路痴”老杨。“养好公路,只要有车在我的路上走,就叫它舒舒服服的”,这是杨金求几十年不变的誓言。为了这句诺言,他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时间。谈及今后打算,他毫不迟疑地说:“修路,把路修得更好”。道班换了一个又一个,无论原先的砂石路,还是后来的水泥路,老杨总是千方百计把他的路段养护得“舒舒服服”。在领导和同事眼里,老杨就是一块铺路石,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因为他的存在,大路才保持着畅通无阻、川流不息。现在,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上路下路,奔波在农村公路建设的第一线。历经31年养路的辛苦,如今老杨身体大不如以往,可是只要一上路,他就完全忘了自己已是近60岁的人了。路越修越好,老杨也越干越带劲。2004年以来,他按照乡党委、政府的部署,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有利契机,扎实抓好农村水泥路建设。他对每条路的建设都严格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并经常徒步下村上路,帮助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他的努力下,全乡我乡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完成了乡道水泥硬化30多公里,全乡已建和在建7条乡村公路上,每公里都凝聚着老杨的心血,每条公路都撒满了老杨的汗水。如今老杨还有一个愿望,他希望在他即将退休之年里,全面完成全乡水泥硬化建设任务,争取早日实现全乡9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老杨不仅路养护的好,在数十年的工作积累,他掌握了一整套公路、桥梁、房屋等工程建筑方面的技术,是我乡公认的工程建筑建设方面“土专家”。多年来,除了目前在建的几条农村水路泥建设由上级交通部门规划设计外,其他乡村集体大小工程建设的项目,基本上都是老杨亲手规划设计,工程概算,评估验收的。多年来,他通过精密的工程概算,严格的工程评估验收,为乡村两级节省了大量的工程建设资金,如1999年新建乡敬老院时,当时三明设计院预算的工程造价520元/平方,老杨通过概算、招标,最后工程造价仅为370元/平方,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乡财政节省资金6万余元;2000年竹舟村也丰桥建设项目,三明设计院预算的工程造价万元,通过老杨精密预算,最后工程仅用了万元完成了建设;在去年的阳源至上华水泥路建设,在老杨 概算核定下,公里公路每公里节省了近6万元的造价。据不完全统计,这么多年来,经老杨预算核定的工程,乡村两级节省的建设资金不下100万元。老杨在公路建设规划设计上更有他的独到之处,今年8月份我乡上华村两条自然村柏油路建设,规划设计、工程概算都是老杨一手完成,在工程招投标时,当参加招标的泰宁交通局的余工程师看到老杨设计的图纸、工程概算方案及相配套的招标文件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搞公路建设几十年,自然村公路还是第一次看到了这么规范设计方案,没想到小小的万全乡还有这样的人才”。2002年“”灾害阴影仍然在,今年“”洪灾,50多岁的杨金求再次投入抗灾抢险第一线,充分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大水袭来后,杨金求家一层进水,猪栏被冲毁,一家人辛苦种的蔬菜被冲走。水退后,他顾不上清理家里满地的淤泥,急急忙忙地拿上一顶草帽,走上他熟悉的每一条乡间小道,四处查看起了受灾路情:通往全乡9个行政村的公路,塌方随处可见,50米一小塌方,100米一大塌方,黄泥夹杂着的树立与杂草,面目狰狞地摸陈在山道上,垒起一座小山丘;原本坚实的路基,有的倒塌,有的被洪水淘空,只留下过道和百米深的大“峡谷”。望着这些,杨金求心痛地流泪了。他咬了咬牙,踏着膝深的泞泥,每到一塌方处,就在图纸上作上标记,然后目测土石方数量,经过7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3天内,他掌握了全线道路、塌方、基础、倒塌、桥梁、涵洞等损坏的第一手资料,塌方582处公里66300立方米,石拱桥被冲毁7座,严重损坏桥7座,轻微损坏13座,冲毁涵洞16道。一道道翔实的数据,凝聚着老杨的汗水。 俗话说,祸不单行,“”灾害造成万全至阳源村道无法通车,这时偏偏阳源村一位老人去世,阳源村向乡政府打求援电话,乡领导的目光投向了杨金求,老杨挺身说:“没问题,我保证明天内村道能通车”。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第二天刚破晓,带领养路队人员出发。清淤泥、搬土石,锯树木,填石方,经过18小时的奋战,村道通了,老人被顺利送往了火葬场,老人的儿女握着满身泥泞的老杨的手,泣不成声·······道路不畅通,给灾后恢复生产带来极大困难,杨金求看到眼里,心急如焚,四处联系推路的铲车,起早贪黑在乡、村道路上奔波,奋战了半个月后,全乡9个行政村终于恢复通车了,灾民们手捧着救灾物质,眼看着又黑又瘦的杨金求,连声感谢[]:“老杨,你真是我们的及时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