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2 KB
  • 6页

实例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最大生态化的途径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实例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最大生态化的途径  摘要:通过实例分析提出城市道路绿化最大生态化的途径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  关于城市生态化、生态文明的研究、论述和宣传已盛行于教学、科研、政府和民间各个方面。但在现实中的生态实践与生态一词相去甚远。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很难有一个小区、道路、学校、商业区和穿越城市的河流等的规划具有兼顾生态化的榜样设计。下面通过从一城市景观大道的规划和绿化实例实例实例分析并提出城市道路绿化最大生态化的途径具体的措施。  图1一城市景观大道实拍图   图例说明  本图是一条市内景观大道,宽70多米,中央为宽30米的8车道机动车道,两侧为宽4米的小草灌绿化隔离带,两条宽各为6米非机动车道,两侧是宽各5米的草灌隔离带,两条宽各5米的人行道,最两侧各栽植一列大乔木树种。  综合分析  (1) 交通通畅和安全性较差。从城市交通的角度来看,由于机动车道隔离设置是在中央划两道黄线,宽约50cm,可以看到不断有人力车、机动车横穿和斜穿,既影响交通又不安全。   (2)从生物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分析,现实绿化设计是不符合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化的要求。第一,由于没有实施生态规划,绿化方式不合理,植物种类单调,特别是乡土适生植物很少,生态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路面覆盖率低。第二,生物生产量和利用率低。由于生态空间的规划利用率低,植物也主要以草本和小灌木为主,其生物生产量低,且一般很少被利用,所以生物生产量和利用率低。第三,环境生态效益差。由于植被结构不符合生物生态学原理,生态空间的自然利用率低,导致生态环境效益低下。如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物质、吸滞烟尘和粉尘和释放氧气总量小,不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通风防风效果差,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少,调节局部温湿度能力差,空气干燥,隔离和消减噪音的效果差,在烈日照晒的夏季,大面积裸露的水泥或柏油路面,是“热岛效应”的热源,冬季裸露的水泥路面则会产生“冷岛效应”等。第四,从生态景观规划的角度来看,这种规划没有很好体现生态景观规划的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等;景观设计也没有体现共生原理和多重利用原理等。第五,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游憩娱乐、健康疗养和生态休闲转变,绿色空间的多少和质量不仅是改善生存的环境质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态化的景观植被还有利于调节和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能够使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由于大的改进需要大量物力、财力和要生态观念的转变,改进模式是指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对景观绿化设计做局部小的的改进。  设计中央绿化带在8车道机动车道中央设一条宽5m左右的乔灌混交绿化隔离带,已栽种大乔木为主并适当栽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混交(如刺柏、龙柏、侧柏、冬青、黄杨等)为下层植被。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立体绿化格局,又可防止行人通过和机动车辆违法穿行。  缩窄机动车道两侧的绿化带并栽种多样性乔木和灌木。  把机动车道两侧的绿化带缩窄外移并栽种多样性乔木和灌木以保证八车道机动车道路面仍然不变。  人行道内侧的草本区栽植以多样性乡土乔灌结合的植被群落。由于此区和人行道相接,并和各单位的临界空地相接,土质较疏松而肥沃,应营造针阔叶混交植被类型,可选用如梧桐、龙柏、油松、杨柳类、刺槐、杨树、市树、君迁子、黄连木、枫树、泡桐、香椿、楝树和臭椿等树木,并在初期适当种植下层草灌植物,以后则自然生长。   人行道外侧两列的栽种植物改造。人行道外侧的两列树种单调行距和枝叶比较稀疏,且大部分地段和办公区或小区院落相接,可在各树之间加栽常绿针叶树或常绿阔叶小灌木,如松柏类乔木或灌木。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造,不仅保证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生态空间,实现最大生态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大大提高,生物生态和环境效益提高,自然景观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改进。树木经10-15年的生长,整个70m的路面,将有近50m的路面覆盖,路面覆盖率可提高到70%以上,最大限度的降级“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  虽然,不同道路系统的现状有很大差异,很难统一的方案或模式,但也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道路的物理规划和绿化生态规划要同时进行或实施反规划,使城市道路系统既是交通网道,又是一个生态绿体网络,两者兼得。道路生态绿化是以生物生态科学为基础,应当和道路的建筑规划一样,应由有一定资质的生态园林规划专业部门从事规划和设计,特别要注重乡土植物的选用,并改变目前的单一栽植方式。要像建筑标最一样,制定不同生态条件的城市道路生态绿化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最优生态绿化方式或参考模式,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城市绿化不仅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利用、整个植被系统保护和恢复的良性循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道路系统绿化应与居民小区、办公区、商业区、厂区、校园等的绿化相互溶为一体,统一规划。   从国情及环境保护实际形势出发,目前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有4个方面,分别为: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要理顺和拓宽自然保护区投入渠道,提高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平;引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居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压力;全面评价周边地区各类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或功能区划调整、范围调整带来的生态损失,研究建立自然保生态补偿机制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推动建立健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协调管理与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研究,研究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全面落实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联合有关部门科学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和矿山生态补偿基金的使用状况,研究制定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各地应当确保出界水质达到考核目标,根据出入境水质状况确定横向补偿标准;搭建有助于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推动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有关各方协调,推动建立促进跨行政区的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