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3 MB
- 17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介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2005年3月(JTGF40-2004)
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公告第24号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与《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同时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〇〇四年九月四日
原规范的不足之处(1)道路沥青标准方面,“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提出了按照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沥青的新的建议标准,国际上美国SHRP及欧洲CEN都提出了新的沥青标准。我国石化和石油系统也纷纷修订沥青标准。规范现有的沥青标准已经明显感到不足。例如按照现有的沥青标准,已经无法区别指标都合格的沥青的优劣。(2)在沥青路面表面层方面,抗滑与路面耐久性显示了明显的矛盾,对抗滑指标必须充分参考国外规范和经验予以合理解决。(3)沥青路面中下层通常采用II型沥青混合料,已经暴露出许多不足。
(4)由于过分强调减薄,沥青层压实厚度与集料粒径之间显示出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5)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面,美国SUPERPAVE配合比设计方法如何按照我国国情予以借鉴,尤其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空隙率的计算方法等问题应该认真考虑。现在的马歇尔设计指标有许多不合理之处。(6)沥青混合料水损害问题相当严重,应完善水稳定性的检验指标。(7)在施工质量检验指标方面,缺乏透水性等指标,对压实度的检验方法及标准有许多不同看法。
(8)在桥面铺装方面,水泥混凝土桥面的铺装层破损严重,近年来又建设了一些钢桥面,桥面铺装的内容明显不足。(9)近年来我国在改性沥青及SMA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已经发布,“SMA路面设计施工指南”已经提出,需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修订,然后合并到一个规范中。(10)半刚性基层透层油、沥青路面防水层、排水层、乳化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许多方面都有较大进展,需对规范内容进行补充。
相关研究专题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修订沥青路面透水测定方法及指标要求超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材料试验标准(GTM对比)SUPERPAVE设计方法的引进与开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标准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等另外许多省、市、自治区也开设了相关的研究专题。
新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道路沥青标准和沥青路面的气候分区;提出了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及交通情况(公路等级)选择沥青标号的方法。(2)强调了几个与早期病害有关的措施,如防治层间污染、保证合理施工工期等。(3)在材料部分全面修订了道路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局部修订了集料技术要求。(4)针对改性沥青和SMA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进行了补充完善。
(5)明确了三层矿料级配范围的意义,提出了规范矿料级配范围和调整矿料级配范围的原则。(6)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调整了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没计方法及设计指标、标准,修订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统一了空隙率等体积指标的计算方法。(7)修订并补充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增加了渗水性检验指标。(8)调整了不同粒径混合料的适宜压实层厚度,不同层位的沥青混合料种类、规格;明确施工期间需要对设计结构、使用材料进行审查和监督,予以确认。
(9)在施工工艺部分,主要修订了对拌和厂的要求,提出了过程控制、总量检验的方法,增加了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措施,强调了摊铺宽度限制和加强轮胎压路机压实等内容,同时强调了在冬季施工及雨季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10)修改了透层、粘层、封层的内容,将封层部分移入表面处治一章中,并增补了有关稀浆封层、微表处等新型结构的内容。(11)提出了对钢桥面铺装的基本要求。(12)修订了施工质量检验指标、频度、方法,增补了密水性(渗水系数)要求,强调压实度检验主要是工艺控制。
新规范共有11个章节:总则术语、符号、代号基层材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沥青贯入式路面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透层、粘层其他沥青铺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老规范共有11个章节:总则术语、符号、代号基层材料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透层、粘层与封层其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一、基层要求
新规范对于基层的要求有所变化:新规范取消了原规范规定的“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高强少裂、整体性能好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的要求,提出了按照结构组合设计要求选用柔性基层(沥青稳定碎石、沥青贯入式、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等)、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土或粒料、石灰与粉煤灰稳定土或粒料)、刚性基层(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等)、混合式基层(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的要求;新规范明确提出了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
二、沥青技术指标
原来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就相当于国际上通行的普通道路沥青标准,而“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只不过是质量达不到国际上通用水平的质量差的沥青。新规范取消了这两个名称,都称为道路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
原有的沥青标准明显有不足,它并不能完全反映沥青的路用性能,按照现有的沥青标准,已经无法区别指标都合格的沥青的优劣。国际上美国SHRP的SUPERPAVE及欧洲CEN都提出了新的沥青标准,中国石化和石油系统也纷纷修订沥青标准。1995年结束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提出了按照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沥青的新的建议标准。
此建议主要修订了以气候区为沥青标准,并以温度敏感性指标针入度指数PI作为标准体系的核心,它由25℃、15℃、30℃(或5℃)等3~5个温度的针入度值通过回归计算得到。沥青的高温指标选择T800代替软化点,低温指标选择当量脆点T1.2及10℃延度作为指标。老化仍采用薄膜加热试验,并以残留针入度比及10℃延度为指标。含蜡量、密度及闪点等予以保留。
新规范的道路石油沥青要求沥青路面所适用的沥青品种和等级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过技术论证后确定。
道路石油沥青选用的一些原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对重载交通路段、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者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应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当高温要求和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满足高温的要求;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掺配的调和沥青,其掺配比例由试验决定,掺配后的沥青质量应该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道路沥青技术要求主要修改点(1)将原来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和“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两个技术要求合并为一个“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根据当前的沥青使用和生产水平,按技术性能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沥青可以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比原规范“重交通道路沥青”有所提高;B级沥青与原规范“重交通道路沥青”相近;C级沥青相当于一般沥青水平,比原规范“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稍有提高。
道路沥青技术要求主要修改点(2)沥青等级划分以气候条件为依据,规定了各气候区适宜的沥青针入度等级。(3)增加了沥青的感温性指标-针入度指数,PI值。用5个温度的针入度确定,要求相关系数达到0.997以上。考虑到国产沥青和进口沥青的PI水平,比国外的要求适当放宽,对A级沥青要求不小于-1.5,B级沥青要求不小于-1.8。(4)适当提高了软化点指标,A级沥青增加了沥青60℃温度的动力粘度指标。
道路沥青技术要求主要修改点(5)A、B级沥青在保留原样沥青15℃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10℃延度,C级沥青25℃延度改为15℃延度。(6)含蜡量指标仍然是标准中的重要指标。分为2.2%、3%、4.5%三个等级。其中A级沥青不采用2%而采用2.2%是考虑国产沥青的水平。(7)老化试验统一采用薄膜加热试验(TFOT),也允许用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代替。
江苏气候分区长江以北为1-3长江以南为1-4新规范对沥青的储存温度作了修订,贮存的最高温度由原来的180度降为170度。
指标沥青等级AH-90(新)AH-90(旧)AH-90(高指)AH-70(新)AH-70(旧)AH-70(高指)AH-50(新)AH-50(旧)面层用基质沥青针入度(0.1mm)80-10080-10080-10060-8060-8060-8060-8040-6040-60气候分区1-11-21-32-22-3//1-31-42-22-32-4///1-4/PIA-1.5~+1.0/-1.5~+1.0-1.5~+1.0/-1.0~+1.0-1.5~+1.0-1.5~+1.0/B-1.8~+1.0/-1.8~+1.0/-1.8~+1.0/软化点℃A≥45≥4442-52≥44≥46≥4544-54≥46≥4945-55B≥43≥42≥44≥43≥46C≥42≥43≥4560℃动力粘度Pa.sA≥160≥140/≥160≥180≥160/≥200≥200/
指标沥青等级AH-90(新)AH-90(旧)AH-90(高指)AH-70(新)AH-70(旧)AH-70(高指)AH-50(新)AH-50(旧)面层用基质沥青10℃延度不小于cmA4530203020//2015252015//15/B302015201515102015101015℃延度不小于cmA、B100100100100实测10080/C50403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A2.23.02.02.23.02.02.23.0B3.03.03.0C4.54.54.5闪点℃≥245≥230≥230≥260≥230≥230≥260≥230溶解度%≥99.599.099.0≥99.599.099.0≥99.599.0密度实测实测≥1.01实测实测≥1.01实测实测
指标沥青等级AH-90(新)AH-90(旧)AH-90(高指)AH-70(新)AH-70(旧)AH-70(高指)AH-50(新)AH-50(旧)面层用基质沥青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0.81.00.80.80.80.60.60.80.6残留25℃针入度比%A≥57≥50≥60≥61≥55≥65≥65≥63≥58B≥54≥58≥60C≥50≥54≥58残留延度10℃不小于A≥8/≥8≥6/≥6≥4/B≥6≥4≥2残留延度15℃不小于C≥20实测/≥15实测≥100/≥10实测
根据交通部的要求,原《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的内容合并到本规范中,原技术要求是参照国际上代表性国家的标准及我国的实践制订的,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基本是合理的。关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仅对原《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作了少量的修改。改性沥青
主要特点(1)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分类及适用范围。主要规定了SBS、SBR、EVA及PE等三类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这是目前国内外最普遍采用的聚合物改性剂。(2)改性沥青以针入度分级(这次修改为一个范围),将感温性即针入度指数PI作为关键性评价指标。(3)相应于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使用不同的等级。SBS改性沥青标号的选择: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选择I-D,西北和东北地区可以选用I-C,I-B适用于非常寒冷的地区,I-A级除特殊情况外很少使用。
主要特点(4)关于改性沥青性能的评价指标,针对三类改性沥青的不同特点,选择代表性的试验指标作为重点评价指标。SBS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性能都好,且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所以采用软化点、5℃低温延度、回弹率作为主要指标。离析是一个量化的控制指标。SBR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较好,所以以5℃低温延度作为主要指标。另外粘韧性试验对评价SBR改性沥青特别有价值。EVA及PE改性沥青的特点是高温性能改善明显,以软化点作为主要指标。离析是一个量化的控制指标。由于PE不溶于三氯乙烯,对溶解度不要求。
主要特点(5)考虑到普遍反映SBS改性沥青PI值试验误差较大,经常发生争议,因此这次普遍降低了0.2。(6)因为改性沥青用RTFOT做质量损失有困难,而且国外正在修订RTFOT的试验方法,因此老化试验改为以TFOT为主。
改性沥青指标单位SBS类(1类)[新]SBS类(1类)[旧]SBS类[高指]SBR类(Ⅱ类)[新]SBR类(Ⅱ类)[旧]EVA、PE类(Ⅲ类)[新]EVA、PE类(Ⅲ类)[旧]Ⅰ-AⅠ-BⅠ-CⅠ-DⅠ-AⅠ-BⅠ-CⅠ-D/Ⅱ-AⅡ-BⅡ-CⅡ-AⅡ-BⅡ-CⅢ-AⅢ-BⅢ-CⅢ-DⅢ-AⅢ-BⅢ-CⅢ-D针入度25℃0.1mm>10080-10060-8030-60≥100≥80≥60≥4050-80>10080-10060-80≥100≥80≥60>8060-8040-6030-40≥80≥60≥40≥30PI不小于-1.2-0.8-0.40-1.0-0.6-0.2+0.2-0.2-+1.0-1.0-0.8-0.6-1.0-0.8-0.6-1.0-0.8-0.6-0.4-1.0-0.8-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504030205040302030605040605040//软化点不小于℃4550556045505560604548504548504852566048525660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333333
指标单位SBS类(1类)[新]SBS类(1类)[旧]SBS类[高指]SBR类(Ⅱ类)[新]SBR类(Ⅱ类)[旧]EVA、PE类(Ⅲ类)[新]EVA、PE类(Ⅲ类)[旧]Ⅰ-AⅠ-BⅠ-CⅠ-DⅠ-AⅠ-BⅠ-CⅠ-D/Ⅱ-AⅡ-BⅡ-CⅡ-AⅡ-BⅡ-CⅢ-AⅢ-BⅢ-CⅢ-DⅢ-AⅢ-BⅢ-CⅢ-D闪点不小于℃230230230230230230230溶解度%9999999999//弹性恢复%556065755560657070////粘韧性,不小于N.m///55//韧性,不小于N.m///2.52.5//离析,不大于℃2.52.52.5//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1.00.61.01.01.01.0针入度比,不小于%5055606550556065655055605055605055586050555860延度5℃,不小于cm302520153025201520302010302010//
2002NCAT试验路表明非改性沥青增加0.5%的油石比将使车辙增加54%。改性沥青的抗车辙性能对沥青用量的敏感性大为降低。但不能盲目使用改性沥青,更应重视提高施工水平,减少施工变异性。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应符合A级或B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乳化沥青原规范关于乳化沥青的内容,是根据“六五”以来我国乳化沥青的研究和应用的成果,参照日本的标准制订的,日本在2001年对JIS及JEAAS乳化沥青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为适应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要求,交通部列了“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的课题,对此进行了研究,本规范按研究成果进行了修改。
将原规范中的适用于常温沥青混合料路面,以及透层、粘层与封层改为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修补裂缝,喷洒透层、粘层与封层等。技术要求(新规范中新增了非离子喷洒用PN-2和拌和用BN-1的指标,去掉了老规范中的BC-2、BC-3、BA-2、BA-3四个指标。)阳离子乳化沥青可适用于各种集料品种,阴离子乳化沥青适用于碱性石料。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粘度宜根据用途与施工方法选择。老规范是对酸性石料,或当石料处于潮湿状态或在低温下施工时用阳离子乳化沥青;对碱性石料(石料处于干燥状态)或与水泥、石灰、粉煤灰共同使用时,宜采用阴离子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修订要点(1)将乳化沥青分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等,按电荷性质和用途重新进行了分类,分别制订了标准并规定了各自的用途;(2)将乳化沥青的筛上剩余量指标修改为1.18mm筛,要求不大于0.1%。(3)关于乳化沥青的粘度测定方法,美国采用赛波特粘度计,日本和法国采用恩格拉粘度计,我国原规范有恩格拉粘度计和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研究课题的成果认为,这两种粘度计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故同时保留,但希望各地尽可能购买恩格拉粘度计,以便下次修改时彻底向恩格拉粘度计过渡。
(4)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几种提取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方法方法进行了试验比较,如美国ASTMD244的蒸馏法和蒸发法,美国加州方法,以及60℃及105℃加热鼓风法蒸发等方法,进行对比试验。认为我国原试验规程的方法与加州方法、ASTM方法差别不大,且操作简单,所以仍保留此法。对蒸发残留物的性质测定进行了修订,原规范规定的与基质沥青的比较,由于成品乳化沥青的发展,已经变得不现实,为此修改为残留物的针入度、15℃延度、溶解度等。残留物含量均提高到50%以上。
指标单位品种及代号[新]品种及代号[旧]省高指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PC-1PC-2PC-3BC-1PA-1PA-2PA-3BA-1PN-2BN-1PC-1PA-1PC-2PA-2PC-3PA-3BC-1BA-1BC-2BA-2BC-3BA-3PC-2PA-2破乳速度快裂慢裂快或中慢或中快裂慢裂快或中慢或中慢裂慢裂快裂慢裂快裂中或慢裂慢裂慢裂粒子电荷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带正电(+)或阴离子带负电(-)阳离子带正电(+)或非离子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0.10.10.30.3粘度恩格拉粘度E252-101-61-62-302-101-61-62-301-62-303-151-63-4015-401-6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10-258-208-2010-6010-258-208-2010-608-2010-6012-458-2012-10040-1008-20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2/3/2/3/2/32/3
指标单位品种及代号[新]品种及代号[旧]省高指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PC-1PC-2PC-3BC-1PA-1PA-2PA-3BA-1PN-2BN-1PC-1PA-1PC-2PA-2PC-3PA-3BC-1BA-1BC-2BA-2BC-3BA-3PC-2PA-2蒸发残留物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5050555050505550556050556053溶解度,不小于%97.597.597.597.597.5针入度(25℃)0.1mm50-20050-30045-15050-20050-30045-15050-30060-30080-20080-30060-16060-20060-30080-20080-130延度(15℃),不小于cm40404080%(延度比)100与粗细料式集料拌和试验/平均/平均//平均///水泥拌和试验筛上剩余,不大于%///3/5/常温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11115d,不大于55555
改性乳化沥青与普通乳化沥青指标基本相同,增加了蒸发残留物软化点要求;延度采用5℃(普通乳化沥青采用15℃)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的特点(1)与普通乳化沥青一样,标准中并列了恩格拉粘度和道路标准粘度剂两种方法,其实两种粘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2)筛上剩余量实测都接近于零,规定筛孔1.18mm,要求<0.1%。(3)其他关于蒸发残留物的含量、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指标,综合试验结果,与国外要求相近,没有大的变化。但将延度的测定温度按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标准修改为5℃。(4)对作粘层、封层、防水层使用的喷洒型的改性乳化沥青PCR的标准是参照国外标准制订的。
改性乳化沥青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新]省高指PCRBCR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慢裂慢裂粒子电荷/阳离子(+)阴离子(-)阳离子(+)筛上剩余量(1.18cm),不大于%0.10.10.1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103-301-10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8-2512-6010-25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6053针入度(100g,25℃,5s)0.1mm40-12040-10080-130软化点,不小于℃505350延度(5℃),不小于cm20203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97.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2/3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115d,不大于%555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规定了煤沥青的适用范围。这是由于煤沥青是国际上明确的强致癌物质,所以严禁在热拌沥青混合料中使用,国外的公路规范中都没有关于煤沥青的条款。实践中除了在旧路面修复作辅助用的渗透剂外,已经很少见有使用。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仍然允许在中低级公路中使用,但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十分谨慎,注意安全和身体保护,不要直接接触皮肤,最好带防毒面具。由于煤沥青的渗透性极好,故常用于半刚性基层上洒透层油,在旧路面的软化剂、补缝中也时有使用。液体石油沥青和煤沥青的修订
增加了天然沥青作改性剂使用的一些要求,天然沥青可以单独与石油沥青混合使用或与其他改性沥青混融后使用,也可直接投入拌和锅内直接制作改性沥青混合料。天然沥青加热混融过程中必须不断搅拌,防止矿物质沉淀。根据我国实际使用的情况,首先参照美国、英国、日本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标准,并参照我国的实践情况,对使用渐多的特立尼达湖沥青(TLA)改性沥青制订了的技术要求。天然沥青
三、集料技术指标
粗集料关于粗集料的磨光值等抗滑性能的要求是按照“高速公路抗滑性能指标的研究”的课题成果提出的。由于冲击值与磨光值有较好的相关性,通常可以不要求。
粗集料关于集料和沥青的粘附性的要求是根据“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指标的研究”的成果编写的。在集料规格中列入与沥青的粘附性指标在国外很少见,因为重要的是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我国有许多地区盛产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岩石,这些石料除与沥青粘结性较差外,其他性质一般较好,使用时只要采取抗剥离措施,如掺加消石灰等,并不妨碍使用。
粗集料SHRP研究成果对长期以来使用了胺类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再次提出了异议后,各国更加重视采用消石灰和水泥作为主要的抗剥落剂。掺加胺类表面活性剂确实会使粘附性的室内试验结果十分满意,但这种材料的耐热性差和水溶性的缺点将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致使长期效果受到影响,甚至成了沥青的乳化剂而使沥青随水流走。
粗集料沥青面层用粗集料包括钢渣(老规范中没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要求,而按照集料配合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对于使用不符合与沥青粘附性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掺加抗剥落剂除SMA和OGFC结构的路面外,允许在硬质粗集料中掺加部分较小粒径的磨光值达不到要求的粗集料,最大掺加比例由磨光值试验确定
粗集料老规范规定了“用于道路沥青面层的碎石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新规范取消了该项要求,主要通过粗集料破碎面的要求来进行质量控制,我们认为对集料加工工艺的要求是合理的。新规范对钢渣的使用比老规范有所放宽。提出了使用钢渣的技术要求。新规范对面层集料的选用提出了指导思想,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集料的选用,而不能盲目迷信玄武岩。(花岗岩、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石灰岩)
集料指标检测项目高速、一级(原)技术要求其他(原)技术要求高速、一级(新表面)技术要求高速、一级(新中下面)技术要求其他(新)技术要求视密度(g/cm3)不小于2.502.452.602.502.45毛体积密度(g/cm3)////吸水率(%)不大于2.03.02.03.03.0砂当量(%)不小于6050605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52015121818152020----粗集料含泥量(%)不大于11111细集料含泥量(%)不大于3535压碎值(%)不大于2830262830高温压碎值(%)不大于/////软弱颗粒含量(%)不大于55355粗集料坚固性(%)不大于12无要求1212无要求细集料坚固性(%)不大于12无要求需要时进行需要时进行需要时进行洛杉矶磨耗值(%)不大于3040283035磨光值(BPN)不小于42实测注(1)对沥青的粘附性(级)不小于满足上述值满足上述值
雨量气候区潮湿区湿润区半干区干旱区试验方法年降雨量(mm)1000以上1000-500500-250小于250/粗集料磨光值PSV不小于(高速.一级)42403836T0321粘附性,不小于高速.一级公路面层其它54444333T0616T0663注(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
细集料原规范规定石屑的用量不宜超过细集料总量的一半,主要考虑到当时我国石屑质量一般都比较差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这次修订规范时对石屑的质量有了新的要求,要求生产时采用抽吸的措施,使0.075mm的通过率不得超过10%,故去掉了限制石屑用量的规定,改为限制天然砂的用量不超过20%。高速公路的表面层一般不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如果也使用相同集料的石屑,石屑中含有较多的0.075mm以下成分,等于使用了非石灰岩成分的矿粉,那是不能允许的。
细集料细集料的质量要求规定甚少,其中最主要的是洁净。针对不同的细集料,根据国际上的新规定,本规范采用了不同的指标:对天然砂采用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对石屑和机制砂采用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兰试验(适用于0~0.15mm或0~2.36mm)表示。
细集料细集料的棱角性。是细集料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表征了在集料中的嵌挤能力,细集料的表面粗糙程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和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SUPERPAVE特别强调细集料的棱角性指标,用细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计算的间隙率表示。欧洲一些国家的棱角性一直采用流值试验(指标为流动指数:flowcoefficient)。其实两种方法的意义是一样的,由于欧洲的方法比较简单,而美国的方法需要测定细集料毛体积密度,有不少争议,所以本规范采用欧洲方法。
细集料天然砂的规格中,细度模数实际上对沥青混合料并没有什么用处,只要能满足配合比设计的级配范围就行了,所以本次修订去除了表中的细度模数,仍按我国习惯明确分为粗、中、细砂。
细集料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增加细集料的棱角性评价指标(流动时间不小于30s)石屑生产时采用抽吸的措施,0.075mm通过率不得超过10%。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有变动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5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5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规格公称粒径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mm)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
在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中,加工性指标具有双重作用。首先它是针对采石场生产的每一个集料规格的产品的,用以检验集料是否合格,达不到要求的就是不合格品。但对工程单位来说可理解是对工程所使用的集料混合料而言的。
填料新规范中对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增加了两个指标:⑴塑性指数要求小于4%;⑵加热安定性为实测记录。拌和机的粉尘作为矿粉使用时,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老规范是50%)。粉煤灰作为填料使用时,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老规范是单指粉煤灰的塑性指数)。
填料新规范对于填料采用粉煤灰使用的数量及质量要求没有变化,只允许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中。老规范规定“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新规范取消了该项要求。我们认为这项要求不能取消,特别是对于水泥的用量应有明确的要求。
欧洲CEN标准对矿粉规定了大量的指标,除细度、含水量外,还要求进行亚甲蓝试验、压实干矿粉的空隙率、环球法软化点差值、矿粉的水溶性、水敏感性、碳酸钙含量、氢氧化钙含量、矿粉的沥青数(矿粉与沥青的粘附性)、密度、比表面积等。相比之下,我国对矿粉的技术要求是较少的,应重视对矿粉的研究。
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矿粉质量要求
纤维目前普遍使用于SMA混合料,其实在其他沥青混合料中也可以使用。目前使用的木质素纤维主要是松散的絮状纤维,我国早期使用石棉纤维,由于石棉粉尘属致癌物质,对人体有害,污染环境,绝大部分国家已禁止使用,我国使用也越来越少。近年来美国有一种观点认为木质素纤维拌制的沥青混合料不能再生使用,矿物纤维(大部分是玄武岩纤维)与集料一样,能再生使用,所以矿物纤维用量大为增加,一些州甚至规定不能使用木质素纤维,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动向。本规范没有列入聚合物化学纤维,例如聚酯纤维(涤纶)和丙烯酸纤维(腈纶),国外使用很少,对其机理也还不清楚;另外由于价格过于昂贵,性价比不合理,故规范暂时未作规定,各地在选择时要慎重。纤维稳定剂
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用于SMA路面的木质素纤维不宜低于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0.4%,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宜不超过±5%。纤维稳定剂
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5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
四、配合比设计
总原则:应满足耐久性、抗车辙、抗裂、抗水损害能力、抗滑性能、施工性能等多方面要求。规范的其他几条都是围绕这个目的。但是目前的现状确实令人忧虑,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问题成为热门话题,所有工程都必须考虑防止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
配合比设计国家规范规定的指标是最起码的要求,是一个低要求。规范必须兼顾全国各种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交通条件、不同的道路等级、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材料资源、不同的技术水平。将那么多的不同都统一到一个规范中,规范就不可能有明确的针对性,不能满足每个具体的工程的要求。执行规范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允许对技术要求作适当的调整,所有这些,往往都反映在工程的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中。各地应该根据当地的材料、施工水平、经济实力、习惯,尤其是使用多年的成功的经验,规定更具体的指标。
新规范取消了II、LS、LH、AK和LK型级配,增加OGFC、ATB、ATPB级配范围
要明确区分集料最大粒径和公称最大粒径.集料最大粒径指集料的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筛孔尺寸。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通常比集料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
层厚与最大粒径的匹配问题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并应该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对于热拌热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SMA和OGFC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以减少离析,便于压实。
层厚与最大粒径的匹配问题新规范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厚度与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原规范规定“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1/2,中下面层及联结层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是沿用原来的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提法。对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此规定明显不合适。实践证明,我国通行的中下面层的层厚在只有50~60mm的较薄的情况下,采用的25~30mm的公称最大集料粒径与厚度不匹配,导致最大粒径相对过大。
最大粒径相对层厚过大的缺点1、混合料离析严重(全幅摊铺离析更甚);2、压实不足,达不到提高抗车辙性能的目的;3、不能形成一定的压实层,导致沥青层透水,并导致早期水损害破坏。
各种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适用范围原规范对于如何根据公路等级及各层的功能选择混合料类型和结构组合作了一系列的规定,本次修改已经列入设计规范中。多年来,设计文件对路面的结构层和沥青混合料类型都有所规定。但是多年来,各工程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文件时,经常有异议,且经常要通过专家论证提出进行修改,施工单位也经常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作为施工的一环,本规范明确“工程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需对路面结构的合理性予以认可,如发现设计明显不适合工程的交通条件时,可提出意见要求修改”。这是施工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做能避免许多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早期破坏。
气候分区现规范高温指标:最近30年内年最热月的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作为反映高温和重载条件下出现车辙等流动变形的气候因子——气候划分的一级指标低温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的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反映路面温缩裂缝的气候因子——气候划分的二级指标气候分区的雨量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作为反映沥青路面受雨水影响的气候因子——气候划分的三级指标老规范按最低月平均气温将气候分为寒区(<-10℃)、温区(-10℃-0℃)、热区(>0℃)
现规范增加了对温度和降雨量的求取步骤现规范增加了气候分区的确定1.按一级区划分(高温)分为:夏炎热区>30,夏热区20-30,夏凉区<202.按二级区划分(低温)分为:冬严寒区<-37,冬寒区<-37-(-21.5),冬冷区-21.5-(-9.0),冬温区>-9.03.按三级区划分(雨量):潮湿区>1000,湿润区1000-500,半干区500-250,干旱区<250按现规范所示,江苏属于夏炎热冬冷区,长江以北为1-3区、长江以南为1-4区老规范江苏为温区
矿料级配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该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宜根据在表5.3.2-2范围内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通常不宜超出表5.3.2-2的要求,其它类型的混合料宜直接以表5.3.2-3~表5.3.2-7作为工程设计的范围。
示例:4.75mm筛孔位于(4.75)0.45=2.02筛孔位于筛孔尺寸(mm)的0.45次方位置02040608010001234通过百分率0.45次方级配图
新老规范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新规AC-25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16-4212-338-245-174-133-7老规AC-25I10095-10075-9062-8053-7343-6332-5225-4218-3213-258-185-133-7新规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老规AC-20I10095-10075-9062-8052-7238-5828-4620-3415-2710-206-144-8新规AC-1610090-1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老规AC-16I10095-10075-9058-7842-6332-5022-3716-2811-217-154-8新规AC-1310090-10068-8638-6824-5015-3810-287-205-154-8老规AC-13I10095-10070-8848-6836-5324-4118-3012-228-164-8
新规范将密级配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增加了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筛孔通过率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粗型密级配细型密级配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2526.54.75AC-25C<40AC-25F>40AC-20194.75AC-20C<45AC-20F>45AC-16162.36AC-16C<38AC-16F>38AC-1313.22.36AC-13C<40AC-13F>40AC-109.52.36AC-10C<45AC-10F>45
经调查发现原规范的I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本上是适用的,但对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于表面层时高温稳定性和抗滑性能总感不足。中面层历来以AC-20I型为主,对密水性起到一定作用,但对重载公路及长大坡度路段,抗车辙能力明显不足。下面层近年来逐步改用AC-25I型沥青混合料,大部分是适用的,但是对较薄的沥青层,重载车能影响到下面层产生车辙,如果厚度太薄,由于离析的原因也不能保证密水。原规范的II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普遍偏大,不适用于多雨潮湿地区的路面使用,基本上已经停止使用。
原规范要求“多雨潮湿地区”采用AK类抗滑表层混合料,采用AK-13A型的工程,除部分由于片面追求平整度或过分担心构造深度而导致空隙率偏大发生了早期损坏外,大部分使用尚可。近年来不少工程仍在AK-13A型级配范围进行配合比设计,但是不再走中值,适当减少了最粗的粗集料数量及最小的细集料数量,调整成S型级配,使空隙率有所改善,使用效果较好。所以总的来说,这些级配仍然是适用的。然而对AK-13B及AK-16A型,大部分反映离析比较严重,局部空隙率较大,比较难以成功。而AK-16B型沥青混合料渗水严重,成功者寥寥。
本规范对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根据《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修订》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了较大的修改。根据研究成果,关于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明确了几个层次的级配范围:第一是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各表的级配范围。由于它适用于全国,适用于不同等级、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交通条件、不同层次的各自情况,所以这个范围必然只能规定的很宽。尤其是沥青路面,在同一个级配范围中可以配制出不同空隙率的混合料,以满足各种需要。这样,可以给设计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有充分选择级配的自由。相比原规范直接为工程规定一个级配范围,配合比设计时尽可能接近中值是很大的改进。
第二,工程设计矿料级配范围这是设计单位具体对所设计的工程,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公路等级、所处的层位提出的,这个范围是最重要的范围,是工程的真正起到规范作用的范围,是施工的指针。附录B提出了一些如何确定和调整设计矿料级配范围的原则,以及一些单位通过研究的成果作为实例供有关单位参考。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一般在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但必要时也允许超出。
第三,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检验时允许的级配波动范围。经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试拌试铺等三阶段设计确定标准配合比和级配曲线后,按施工质量检验允许的波动值得到施工质量检验级配范围。同样,标准级配曲线也可能不一定接近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它需经建设单位、监理批准,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混合料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及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本规范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如采用其他设计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时,应按本规范规定的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各自的试验结果,供施工质量检验使用。
配合比设计的标准级配范围是经过三阶段配合比设计确定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批准的标准级配曲线,加上施工容许的波动范围形成的。容许波动范围即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要求中规定的与生产配合比设计标准级配的差。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级配范围进行单点检验,都必须在此范围内,它可能超出规范规定的范围或设计级配范围,都是容许的。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表的技术标准,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试件尺寸及成型击实次数按公称最大粒径选用标准马歇尔试件或大型马歇尔试件。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流值可适当放宽。对二级公路宜参照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执行。
注:①对集料坚硬不易击碎,通行重载交通的路段,也可将击实次数增加为双面75次。②对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设计空隙率取高限,且允许放宽到4.5%,VMA允许放宽到16.5%(SMA-16)或16%(SMA-19),VFA允许放宽到70%。③当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确实有困难时,对非改性沥青SMA的稳定度可放宽到5.0kN,改性沥青SMA可放宽到5.5kN,但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必须合格。
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主要设计指标的改进VV: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最重要的指标莫过于空隙率了,但对于如何确定设计空隙率各国都有不同的做法,大部分国家是规定一个范围,而且普遍为3%~5%,或3%~6%,美国以前采用马歇尔方法设计时也是这样规定的。后来采用Superpave方法后,统一采用空隙率4%。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新规范上还是规定一个空隙率范围更能够适应于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个范围也与公路等级、气候、交通条件有所不同。
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主要设计指标的改进VMA:在配合比设计时,VMA是非常重要的参数。本规范的VMA与美国沥青协会MS-2(1995)马歇尔法、最新的Superpave的规定相同。原规范的VMA是按集料最大粒径取值,现在改为按公称最大粒径后,相当于空隙率4%条件下的VMA值。新规范采用MS-2(1995)马歇尔法的建议。当设计的空隙率并非整数时,可以按四舍五入的方法选用设计空隙率,取用最小VMA值。
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主要设计指标的改进VFA:沥青饱和度VFA(%)新夏炎热区(1-3、1-4区)密级配基层SMA中轻交通重载交通55~7065~7555~7075~85老I型II型沥青碎石70~8560~7540~60计算VFA时不再采用总的沥青用量,而改为有效沥青用量,以前我国计算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VFA没有考虑沥青被集料吸入中的部分,VA是总的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间隙率VMA≠VA+VV。当考虑由于沥青吸入集料内部的损失,有效沥青才是真正占用VMA的那部分沥青。有效沥青用量肯定小于总的沥青用量。
在体积设计时,首先是设计一个合理的VMA值,然后向VMA中填充沥青结合料,除去有效沥青含量后剩下的部分就是空隙率。所以如果不管VMA多大,都通过填充沥青来控制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均为4%,沥青用量就可能过多或者过少,这是不合适的。为此,检查VFA也十分重要。正因为如此,本规范附录B对体积指标的计算方法规定得很死,不允许随便修改。
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计算方法计算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式中:P1、P2、……Pn为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100,γ1、γ2、……n为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对集料粒径在4.75以上按T0304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机制砂及石屑可以按T0330测定,也可以用筛出的2.36~4.75mm部分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代替,矿粉用表观相对密度代替。
矿料混合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sa
B.5.5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预估,式5.5-1。式中:Pa预估适宜的最佳油石比,(%);Pa1原工程沥青混合料的标准油石比,(%);γsb集料的合成相对密度;γsb1原工程集料的合成相对密度。(Sup技术手册先计算初始沥青用量,再根据计算估算4%空隙率相应的沥青用量及相应体积指标,根据标准确定混合物)
B5.6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γse1.非改性沥青,用真空法实测,然后进行反算(式B5.6-1)。式B5.6-12.对于改性沥青及SMA等难以分散的沥青混合料,有效相对密度采用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合成表观相对密度确定(式B5.6-2),其中考虑了沥青吸收系数C值(式B5.6-3)。γse=C×γsa+(1-C)×γsb式B5.6-2C=0.033w2x-0.2937wx+0.9339式B5.6-3式B5.6-4
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1.非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真空法实测。2.对于改性沥青或者SMA宜采用计算法。式中:γt——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Pb——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γse——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式(B.5.3.1)计算,无量纲;γa——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
按式(B5.10-1)计算各组试件的空隙率按式(B5.10-2)计算矿料间隙率VMA老规范VMA=VA+VV按式(B.5.10-3)计算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VFA(有效沥青含量占VMA的体积比例)
沥青结合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有效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混合料的粉胶比,宜符合0.6~1.6的要求。对常用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粉胶比宜控制在0.8~1.2范围内。
体积指标VmbVsbVbaVbVseVmmVaVMA空气沥青集料
在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的计算方面,本规范首次引进了美国等国家历来考虑集料吸收部分沥青这个重要的概念。由此,总的沥青用量分为沥青被集料吸入的部分和有效沥青用量两部分,集料的相对密度计算时,必须扣除集料内部被沥青占去的一部分体积,成为有效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也将随着修改,具体的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这样马歇尔指标也跟着变化,空隙率、VMA、VFA的技术要求也作了相应的修改,概念也有所不同。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测定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分别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连成圆滑的曲线。确定均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必须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并尽可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并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
根据试验曲线的走势,按下列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AC1。(1)求取对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者中值)、沥青饱和度对应的沥青用量,按式B.6.2-1取平均值作为OAC1。OAC1=(a1十a2十a3十a4)/4(B.6.2-1)(2)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未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时,宜分别求取相应于空隙率要求范围的中值或目标空隙率的沥青用量a1、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为a2、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3,按式(B.6.2-2)求取3者的平均值作为OAC1。OAC1=(a1十a2十a3)/3(B.6.2-2)
(3)当所选择试验的沥青用量范围,不能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时,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作为OAC1,但OAC1必须介于OACmin~OACmax的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3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的中值为OAC2。OAC2=(OACmin十OACmax)/24通常情况下取OAC1及OAC2的中值作为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OAC1十OAC2)/25检查图中相应于此OAC的各项指标是否均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OAC宜位于VMA凹形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
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调查当地各项条件相接近的工程的沥青用量使用情况,论证适宜的最佳沥青用量范围。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应与实践论证的最佳沥青用量范围大体吻合,如相差甚远,应查明原因,必要时重新调整级配,进行配合比设计。
2.对炎热地区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山区公路的长大坡度路段,预计有可能产生较大车辙时,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将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减小0.1%~0.5%作为设计沥青用量。配合比设计报告或设计文件必须予以说明,施工时的密度或压实度不低于未减小沥青用量时的水平,且渗水系数符合要求。如果试拌试铺达不到此要求时,宜调整所减小的沥青用量的幅度。
3.对寒区公路、旅游公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的基础上增加0.1%~0.3%,以适当减小设计空隙率,但不得降低压实度要求。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新规范根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及矿料级配的修订”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原规范的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了部分修改,其主要内容如下:(1)明确了我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仍然以马歇尔试验方法标准的设计方法,同时也允许采用其他设计方法。当采用其他设计方法时,应按照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检验,由于设计方法的不同,设计指标也可能不一样,表5.3.3-1表5.3.3-4的技术标准是指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的设计标准。(2)沥青混合料的各种配合比设计方法都以体积设计为主,但是必须进行高温抗车辙性能、水稳定性、抗裂性能、渗水性检验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这些性能检验向“性能设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统一了计算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这是配合比设计的基础。
五、配合比设计检验
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以及SMA、OGFC混合料宜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下列步骤进行各种性能检验,不符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二等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可参照以下要求执行。
在试验温度为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当使用改性沥青且以提高高温抗车辙能力的主要目的的新拌沥青混合料,在动稳定度符合要求的同时,经改性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不得低于未改性的沥青混合料,同时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不得小于1200。1、高温稳定性检验
老规范动稳定度要求:普通≥800(高速公路中、上面层)普通≥600(一级公路中、上面层)
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不同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试验的残留稳定度以及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应符合下表的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必须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相应的抗剥落措施。2、水稳定性检验
老规范水稳定性指标无冻融劈裂试验要求,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I型混合料)>75%
对热拌沥青混合料在试验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不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宜不小于下表的要求。3、低温抗裂性能检验
4、渗水性检验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渗水试验,其渗水系数宜符合下表的要求。
5、SMA性能检验对SMA混合料,除按前述规定的项目进行配合比设计检验外,尚应按下表所列项目进行检验。其中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在最高施工温度条件下进行,无明确规定时,非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温度宜为170℃,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温度宜为185℃。各项检验均应符合表中要求。
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应针对改性目的进行。以提高高温抗车辙性能为主要目的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符合要求的同时,其低温性能不得低于未改性的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指标。以提高低温抗裂性能为主要目的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在符合要求的同时,其高温稳定性不得低于未改性的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指标。
有人认为配合比设计检验达到了规范指标,路面就不应该发生车辙或者出现坑槽等水损坏了。这是对配合比设计“检验”的一种误解。配合比设计“检验”是检验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的指标,但路面发生车辙或水损坏更重要的是受施工质量与均匀性、设计(如路面结构组合)、气温、荷载等的影响。动稳定度高不等于路面不会发生车辙,水稳定性检验指标达到要求不等于路面不会发生水损坏。但反过来,要想防止路面破坏,这些检验指标是起码应该达到的,所以应该辩证的认识这些指标:既要按规范检验符合要求,同时又不能过分扩大其作用。
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MA混合料,在某些性能上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提出了较高的指标要求。有人认为对某一项性能,无论对普通沥青和改性沥青,或者对任何类型的沥青混合料,指标要求应该是相同的,这也是不合适的。很显然如果指标相同,对普通沥青混合料将会非常困难,甚至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而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则可能轻而易举就能满足。所以规范的检验指标反映了不同沥青结合料和混合料级配类型,在配合比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它一般可能达到的水平,所以仅仅是检验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的指标。并不是路面不再损坏的指标。
在实践过程中,有三种错误的倾向必须引起注意:有的工程单位很重视马歇尔试验目标配合比设计,但是从料堆上取样缺乏代表性,其实配合比设计的结果并不能代表真正拌和机拌和的实际级配。有的工程单位直接做生产配合比设计,认为控制了热料仓的材料比例,目标配合比设计没有意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无法严格控制各料仓中的不同材料的比例的,因为不同冷料仓中的料可能进入同一个热料仓,而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控制冷料仓的依据。有的单位不重视试拌试铺阶段,误认为试拌试铺主要是检验施工工艺。实际上只有通过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仔细观察才能判断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因此,这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必须通过设计找到一个平衡点,材料、性能、经济各方面都满意,然后得出一个标准配合比,取得监理、业主的批准,方可在生产中使用。
六、施工工艺要点
混合料拌和工艺1、拌和厂地面要硬化,细集料加顶棚;2、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间歇式拌和楼每盘生产周期不宜小于45s(老规范是30~50s),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老规范是5s)。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3、必须配备自记打印设备,拌和过程中必须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及拌和温度,进行施工质量的总量检验。4、选择适宜的筛孔很重要,二次筛分的振动筛最大筛孔宜小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且略大于公称最大粒径,其安装角度应认真调整,使级配符合试件要求,超过公称最大粒径的量不大于5%(我国规范规定的通过率是95%~100%)。
混合料拌和工艺生产SMA混合料尚应符合以下要求:1拌和机必须配备有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根据纤维的品种和形状的不同,可选择采用适当的方式与拌和周期同步添加,纤维不加热,在拌和过程中必须充分分散,与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2松散的絮状纤维宜采用风送设备自动打散上料,并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喷入拌和锅内与沥青混合料拌和,拌和时间一般需要延长5s以上。3颗粒纤维宜采用专用设备自动上料,纤维应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加入,经5~8s的干拌,再投入矿粉,总的干拌时间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加5~10s。
混合料拌和工艺生产SMA混合料尚应符合以下要求:4当工程量很小,且缺乏机械添加纤维设备,只能由人工添加时,颗粒纤维可将每拌一锅所需的数量换算成体积由人工量取直接投入拌和锅中拌和;絮状纤维可预先分装成塑料小包,按照每拌一锅所需的数量,添加一包或两包,包装纤维用的塑料袋应能在拌和过程中遇热熔化。5拌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机应有良好的密闭性,防止纤维、石粉飞扬,影响添加数量。
混合料的运输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运输车的标准载重不宜小于15吨、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运料车应用篷布覆盖,夏季运输时间短于0.5h时,也可不盖。但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任何情况都必须覆盖。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开始摊铺时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5辆。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l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辅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挡,靠摊辅机推动前进。
混合料的运输为了解决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本规范作了一系列规定。对运料车的轮胎要求干净是首次列入,这在国外似乎是常识,但我国许多工程往往很成问题,必须下功夫改进。近年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种称为转运车的装置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它介于运料车与摊铺机之间,运料车将混合料卸在转运车上,转运车一边对混合料进行二次拌和,一边与摊铺机完全同步前进,向摊铺机供料。由于运料车的混合料不直接卸在摊铺机上,可有效地改善混合料的离析和温度不均的问题。这是国外提高沥青路面综合质量的重要措施,最近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使用此类设备,有望取得良好效果。
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忻。摊辅机自动找平时,中、下面层宜采用一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表面层宜采用摊铺层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经摊铺机初步压实的摊铺层应符合平整度、横坡的要求。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应用人工反复修整。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应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进行。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1O°C、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C时,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
有些工程出于平整度的考虑,不切实际的采用一台摊铺机全幅摊铺的方法,容易造成离析,振捣力较小,压实不均匀。国外普遍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式的摊铺方式,这种特别加长的摊铺机是国外厂商专门为中国特制的。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老规范是10~3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搭接(老规范是5~10cm)
新规范应强调在摊铺前的下层质量,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坚决不予以施工摊铺机摊铺速度的要求是2~6m/min,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MA时宜为1~3m/min
混合料的压实压实是沥青路面施工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序!现在,压实不足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
平整度固然重要,但压实度更重要,必须在确保压实度的前提下提高平整度!
碾压过程中有一些问题特别应该注意:普遍存在压路机碾压速度过快的问题;普遍存在碾压过程中喷水过多的问题,喷水必须是雾状的,不得自流的,喷嘴必须经常检查有没有堵塞。对轮胎压路机,不必洒水。开始碾压之前必须将轮胎预热,除了开始阶段可能会沾轮要注意清理外,很快轮胎发热了就不会沾轮了。
压实层最大厚度:沥青混凝土不宜大于100mm,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不宜大于120mm,但是采用大功率压路机可达到150mm(老规范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cm)。高速公路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宜小于5台(老规范压路机数量应根据生产率决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和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下作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
初压要求对摊铺后初始压实度较大,经实采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直接碾压无严重推移而有良好效果时可免去初压,直接进入复压(老规范初压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发裂)复压碾压段总长度通常不超过60~80m。轮胎压路机总质量不宜小于25t(老规范不宜小于15t)。增加了对粗集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采用三轮钢筒压路机时增加重叠宽度“不应少于200mm”要求。增加了对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补充碾压。增加了对SMA、OGFC等混合料压实的特殊规定
新老规范碾压速度比较(km/h)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适宜(新)适宜(旧)最大(新)最大(旧)适宜(新)适宜(旧)最大(新)最大(旧)适宜(新)适宜(旧)最大(新)最大(旧)钢筒式压路机2-31.5-2433-52.5-3.5653-62.5-3.565轮胎式压路机2-3-4-3-53.5-4.5684-64-688振动压路机2-3(静压或振动)1.5-2(静压)3(静压或振动)5(静压)3-4.5(振动)4-5(振动)5(振动)4-5(振动)3-6(静压)2-3(静压)6(静压)5(静压)
沥青路面施工温度控制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新规范要求不得在气温低于10℃(高速、一级)或5℃(其他等级)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气温、风速、下卧层表面温度和摊铺厚度而定(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根据里青粘温区先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下卧层的表面温度(℃)相应于下列不同摊铺层厚度的最低摊铺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沥青混合料<50mm(50-80)mm>80mm<50mm(50-80)mm>80mm<5不允许不允许140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5-10不允许140135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10-1514513813216515515015-2014013513015815014520-2513813212815314714325-30132130126147145141>30130125124145140139
新旧规范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比较施工工序石油沥青标号(现规范)石油沥青(老规范)50号70号90号110号50、70、90号110号沥青加热温度160-170155-165150-160145-155150-170140-160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合楼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比沥青温度高10-20连续式拌合楼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50-170145-165140-160135-155140-165125-160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相同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200195190185无指标要求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50145140135不低于120-150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40135130125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低温施工160150140135不低于120-140不超过175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30125120110-140不低于110低温施工150145135130120-150不低于11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80706560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85807570不低于80振动压路机75706055不低于65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5045路面冷却后
新增加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工序聚合物改性沥青品种SBS类SBR类EVA、PE类沥青加热温度160-165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165-170-165-170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75-175集料加热温度190-220200-210185-195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85160-180165-180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混合料贮存温度拌合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开放交通时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注:当采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或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时,施工温度由试验确定
接缝现规范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老规范应错开15cm以上)现规范在接缝碾压方式上面增加“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0~150mm,再跨缝挤紧压实”现规范横向接缝型式增加“阶梯形接缝”,阶梯形接缝的台阶经铣刨而成,并洒粘层沥青,搭接长度不宜小于3m现规范删除了平接缝施工方法
透层油或下封层透层油必须起到固结、封闭、与基层连接成为一体的作用。在半刚性基层上洒布阳离子乳化沥青透层油时经常透不下去,形成油皮,施工车辆破坏较多,透层油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封不住水。这也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现在做下封层时,实际上是在喷洒乳化沥青后撒石屑或砂子,厚度太薄,这并不能叫下封层,还只能叫透层油。为了做好半刚性基层上透层油,宜采用煤油稀释的中凝液体沥青,或采用阴离子乳化沥青,为了使透层油好透一些,并减少唧浆,上基层最好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少用二灰碎石,要求至少透下去不少于5mm。
粘层油对加强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的粘结十分重要必须强化洒布粘层油的规定。同时特别注意不得污染沥青层。开挖中央分隔带、埋设管道、绿化、埋设路缘石等可能污染沥青面层的工序必须安排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同步完成,严禁在沥青面层铺筑过程中或铺筑后将挖出的土堆放在沥青面层上造成污染。
七、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交工验收的依据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一般规定
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淮表11.4.5-1
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注重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查1.碾压过程中宜采用核子密度仪等无破损检测设备进行压实度的动态过程控制,测点应随机选择,一组不少于13点,取平均值,并与标定值或试验段测定值比较评定。测定温度应与试验段测定时一致,检测的准确性需经钻孔试件标定。
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2.压实度计算及标准密度的确定方法应遵照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选用其中的1个或2个标准评定,并以合格率低的作为评定结果。钻孔取样后应及时将孔中灰浆冲洗干净,吸净余水,待干燥后以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充夯实。钻孔试件逐个测定密度计算压实度。
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3.压实度检测一组数据的最少测点数为3个,当一组检测的合格率小于60%,或平均值小于要求的压实度时,可增加一倍检测点数。如6个测点的合格率小于60%,或平均值仍然达不到压实度要求时,允许再增加一倍检测点数,要求其合格率大于60%,且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要时应核查标准密度的准确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返工以及返工的范围。当所有钻孔试件检测的压实度持续稳定并符合要求时,钻孔频度可适当减少至不少于每公里一个孔。
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1.以马歇尔试件密度作为标准密度。沥青拌和厂应按要求每天取样1~2次进行马歇尔试验,以全部试件的马歇尔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批混合料摊铺路段压实度计算的标准密度使用。其试件成型温度与路面复压温度一致;
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2.以最大理论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对普通沥青混合料,沥青拌和厂在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同时以真空法实测最大理论密度,平行试验的试样数不少于2个,以平均值作为该批混合料摊铺路段压实度计算的标准密度;对改性沥青混合料、SMA混合料以每天总量检验的平均结果及油石比平均值计算的最大理论密度为准,也可采用抽提筛分的配合比及油石比计算最大理论密度。
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3.以试验路密度作为标准密度。此时,试验段的铺筑应由业主、监理等协同进行,在各个压实工艺参数(温度、吨位、台数、速度、遍数等)充分合理的情况下,反复碾压至无轮迹,用核子密度仪定点检查密度不再变化为止。然后取不少于15个的钻孔试件的平均密度为计算压实度的标准密度;
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4.可根据需要选用马歇尔标准密度、最大理论密度、试验路密度中的1~2种作为钻孔法检验评定的标准密度;5.碾压过程中采用核子密度仪等无破损检测设备进行压实度的过程控制时,此时宜以试验路密度作为标准密度,核子密度仪的测点数不宜少于39个,取平均值,核子密度仪需经标定认可。
八、需要讨论的几个方面
沥青针入度指数选用5个适宜的温度测定,相关系数不低于0.997。(实际操作可行性?)沥青老化试验统一采用薄膜加热试验(TFOT),也允许用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改性沥青老化试验以薄膜加热试验(TFOT)为准。(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细集料的质量要求有所变化,天然砂以0.075mm含量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或亚甲蓝试验表示。在条文说明中新规范明确说明对石屑的0.075通过率由原来的15%改为10%。但在表4.9.2、表4.9.4中要求不明。应统一认识!新规范条文说明中对集料的试验方法有一定的说明,包括欧洲针对玄武岩的sonnenbrand试验、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试验、细集料棱角性试验、矿粉的试验等。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
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新规范建议“宜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膜架起进行渗水试验”,是否需要进行该步骤?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检查频度要求不明确,描述不严谨。(按照时间进行检测频度的要求)新规范对施工过程中的级配波动要求与我们目前执行的标准在SMA上更严格(±2、±3、±4)对于最大理论密度的要求不全面,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对现场渗水的指标与我们目前指标相差较大。
结语规范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新技术的指南,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对规范的认识水平逐渐在提高,规范是在总结全国范围内沥青面层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的一个总结,具有通用性,同时规范提出的要求也是一个基本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适当提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要尊重规范又不能完全迷信规范,应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实事求是的进行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建设!
谢谢各位!凌晨025-8651696213327803536Lingchen@ti.js.cn南京市水西门大街227号21001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rd15_03_002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技术设计研究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与验收规范的通知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标准[详]
- 《GB50092-19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 《GBJ92-198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pdf
- 沥青路面施工-培训
- GB50092-19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pdf
- JTJ036-1998-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pdf
- 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pdf
- 彩色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分析
- 沥青路面施工中离析的控制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 沥青路面施工实用工艺流程
- 学习彩色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