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6 MB
  • 87页

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8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DB14/T××××—××××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7-08-10实施2007-08-01发布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14/T160—2007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ICS75.140E431 DB14/T160—2007目次前言…………………………………………………………………………………………Ⅰ引言…………………………………………………………………………………………Ⅱ1总则12术语、符号、代号12.1术语12.2符号及代号23基层44材料54.1一般规定54.2沥青结合料54.3矿料74.4下封层、粘层材料104.5纤维稳定剂115热拌沥青混合料125.1一般规定125.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136改性沥青路面施工166.1主要工程机械166.2施工准备176.3施工工艺176.4接缝206.5开放交通及其他216.6试验段铺筑216.7层间粘结措施216.8防止沥青混合料离析减小局部渗水的技术措施227桥面防水施工237.1施工要求237.2防水层施工237.3防水层施工注意事项238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测238.1一般规定238.2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238.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248.4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28附录A31山西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31 DB14/T160—2007附录B34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34附录C43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43附录D45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方法45附录E47条文说明47参考文献83 DB14/T160—2007前言2003年,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受山西省交通厅的委托,承担了《山西省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科研项目。课题组系统地从改性沥青路面用材料、混合料级配、技术指标、施工工艺等方面补充开展试验研究,结合前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应用技术研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路面推广应用”“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修订”“沥青路面渗水测定方法及指标要求”课题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山西省交通气候特点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和路面质量技术标准,提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近年来在太原南过境、晋焦、运三、大运高速公路太祁段、大新段、新原段、太原西北环、长晋等多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咨询工作中,编制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导书”,对研究提出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路面质量技术标准、施工工艺进行验证和完善。本《规范》编写内容主要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本《规范》未提到的技术要求,请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本《规范》主要修订和完善的技术内容有:1、不同使用层位SBS、SBR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2、粘层用SBS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3、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4、山西省重载交通路段沥青混合料不同使用层位高温抗车辙技术指标;5、AC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6、AC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阶段、施工控制阶段渗水系数指标。7、提出改性沥青路面材料加工注意事项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本《规范》重点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提出要求,其他等级公路也可参照执行。各单位和个人对本《规范》有何意见和建议,可与本《规范》起草单位联系,以便核查或下次修订时参考。标准的提出单位:山西省交通厅标准的批准单位: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的归口:山西省交通厅标准的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郜玉兰王京荣蒋品李贵顺赵队家韩萍杨增梅张晓燕李英杰李文寿陈明星郝鹏举樊英华闫宇弛孔繁盛马艳平王志强段丹军Ⅱ DB14/T160—2007引言我国对改性沥青的研究起步较晚,“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对沥青改性剂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998年12月1日首次发布《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是在国内科研成果和实体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引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规范等有关内容编写的,作为全国的指导性规范,对不同省份特殊的交通条件、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局限性。2004年9月4日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涵盖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的内容,也是全国性标准,是对旧规范科学的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规范与近年来一些地方性规范的关系,不同省份特殊的交通、气候条件未做详细的规定,允许制定地方性规范、标准指导工程实践。改性沥青技术在国外起步较早,从1898年欧洲开始使用改性沥青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已建立自己的改性沥青标准、规范。在美国,各州如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乔治亚州等均制定了不同的适合于本地区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我国地域辽阔,气候与地质条件变化多样,影响公路工程技术的因素极其复杂与繁多,其中包括地质、气候、交通、材料、施工等多个方面,国家规范要照顾到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其不能要求太严,更不能顾及特殊地区、特殊情况的工程,其中相应的技术标准也就不可避免会宽泛一些,比如《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太宽,能够满足其级配要求可调整出不同类型的混合料,不一定能满足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要求。因此,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制订地方性技术规范或标准,意义重大。山西省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按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全省分为夏炎热冬冷、夏热冬寒、夏热冬冷三个区;山地和丘陵面积约占80%以上,急弯陡坡、长大纵坡公路较多;以运输煤、矿石为主的特重车辆占有相当比例。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照顾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为适应山西省特重交通、重交通条件以及山岭地区铺筑改性沥青路面的需要,确保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养护成本,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有必要根据近十年山西省改性沥青应用实践,制定山西省地方性技术规范或标准。Ⅱ DB14/T160—2007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 总则1.1 为适应山西省特重交通、重交通条件以及山岭地区铺筑改性沥青路面的需要,确保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本省研究成果和施工实践,特制定本“规范”。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改性沥青路面工程。二级公路使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可参照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也可参照执行。1.3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于特大跨径水泥混凝土桥面、钢桥面等特殊工程时,宜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与指标。1.4 改性沥青路面各沥青层宜连续施工,应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面层的其他工序交叉作业。不可避免与其他工序交叉施工时,沥青层应采取分段铺筑,即沥青面层结构层铺筑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段施工作业,施工段落内严禁其他工序作业和车辆通行,分段长度不宜大于两个工作日作业的长度。1.5 改性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5℃时施工,普通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时施工,不得在雨天或下承层潮湿的状况下施工。1.6 改性沥青路面建设应满足公路交通条件及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的需要,气候分区按附录A执行。1.7 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1.8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及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符号、代号2.1 术语2.1.1 沥青结合料Asphaltbinder,Asphalt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或改性剂等)的总称。2.1.2 石油沥青Petroleumasphalt由石油经蒸馏、吹氧、调和等工艺加工得到的,主要为可溶于二硫化碳的碳氢化合物的半固体粘稠状物质。2.1.3 基质沥青basisbitumen用于生产改性沥青或乳化沥青的基础石油沥青。2.1.4 改性剂或外掺剂modifierorCoaser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可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以改善或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2.1.5 改性剂或外掺剂剂量modifierorCoaserDosage改性剂或外掺剂在改性沥青或改性沥青混合料中的质量百分数。2.1.6 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英),Modifiedasphaltcement(美)基质沥青与一种或数种改性剂通过适宜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沥青结合料,可使沥青或沥青结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2.1.7 改性沥青混合料modifiedasphaltmixture由基质沥青、改性剂或外掺剂与矿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2.1.8 改性沥青路面Modifiedasphaltpavement沥青面层中任一层采用改性沥青为结合料铺筑的路面。或沥青面层中任一层采用掺添加剂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2.1.9 乳化沥青Emulsifiedbitumen(英),Asphaltemulsion,Emulsifiedasphalt(美)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2.1.10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emulsifiedbitumen(英),Modifiedasphaltemulsion(美)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59 DB14/T160—20071.1.1 粘层Tackcoat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桥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薄层。1.1.2 封层Sealcoat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一般为细粒式沥青混合料或层铺法铺装的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微表处,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1.1.3 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mixtures(英),Asphaltmixtures(美)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37.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或31.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1.1.4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Dense-gradedbituminousmixtures(英),Dense-gradedasphaltmixtures(美)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等。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1.1.5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pen-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Open-gradedasphaltmixture(美)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少,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的剩余空隙率在18%以上的混合料。1.1.6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Half(Semi)-open-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s(英)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的剩余空隙率在(6-12)%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以AM表示)。1.1.7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Gap-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s(英),Gap-gradedasphaltmixtures(美)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1个或几个粒径档次(或用量很少)的沥青混合料。1.1.8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沥青碎石)Bituminousstabilizationaggregatepavingmixtures(英),Asphalt-tueatedpermeablebase(美)由矿料和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按空隙率、集料最大粒径、添加矿粉数量的多少,分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开级配沥青碎石(OGFC表面层及ATPB基层)、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1.1.9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sticasphalt(英),Stonematrixasphalt(美)由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量的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的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简称SMA。1.2 符号及代号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1。59 DB14/T160—2007表1 符号及代号编号符号或代号意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APCPAHMAACSMAOGFCATBATPBAMOACMSFLγseγsbγsaPaPbPbeCγbγtFBVVVMAVFAVCAVCAmixVCADRCDSEVT道路石油沥青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喷洒型阴离子乳化沥青热拌沥青混合料,HotMixAsphalt之略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oneMatrixAsphalt(或SoneMasticAsphalt)之略语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如欧洲的PFC(PorousCourse),PEM(PorousEuropeanMixes),美国、日本的0GFC(Open-gradedFrictionCourses)等之略语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铺筑在沥青层底部的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PptimumAsplaltContent之略语马歇尔稳定度马歇尔试验的流值沥青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集料的沥青吸收系数沥青的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即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luneofAirVoids之略语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inMineralAggregate之略语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VoidsFilledwithAsphalt之略语粗集料骨架间隙率,PercentAirVoidsinCoarseAggregate之略语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即试件的粗集料骨架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inCoarseAggregateofAsphaltMix之略语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oidsinCoarseAggregate之略语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DynamicStability之略语等粘度温度,Equi-ViscousTemperature之略语59 DB14/T160—2007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COCPSVFB(BPN)TFOTRTFOTPIPMB(或PMA)PESBRSBSPRSuperpavePGSGC沥青的克利夫杯开式闪点,CleavelandOpen-GupMethod之略语石料磨光值,PolishedStoneValve之略语用摆式仪测定的的路面摩擦系数摆值,其单位BPN是BritishPendulum(Tester)Number之略语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hinFilmOvenTest之略语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ThinFilmOvenTest之略语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enetrationIndex之略语聚合物改性沥青,PolymerModifiedBitumen(或Asphalt)的略语聚乙烯,Polyethylene之略语苯乙稀-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Rubber之略语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eneBlockCopolymer之略语改性聚乙烯,ModifiedPolyethylene之略语美国SHRP(StrategicHighwayResearchProgra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体系的注册名称,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Pavements之略语美国沥青路用性能分级规格,PerformanceGraded之略语沥青混合料搓揉压实试验机,SuperpaveGyratoryCompactor之略语1 基层3.0.1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3.0.2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要求,可选用沥青稳定碎石、沥青贯入式、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等柔性基层;水泥稳定土或粒料、石灰与粉煤灰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等刚性基层;以及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的混合式基层。3.0.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3.0.4以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对原有路面修补、铣刨、加铺罩面层。对原有路面补强加铺基层时,仅对坑槽、翻浆等病害进行局部处理后可直接加铺,无需铣刨或挖除沥青层。只加铺沥青面层时,旧路面处理后必须彻底清除浮灰,洒布粘层油,再铺筑沥青层。3.0.5以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基层加铺沥青面层时,确认能满足基层要求后,方能加铺沥青面层。在大纵坡路段,应对水泥混凝土表面作凿毛处理。旧路面处理后必须彻底清除浮灰,洒布粘层油,再铺筑沥青层。3.0.6重视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板体的完整性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板体的完整性对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基层或底基层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板体上部、下部与中间部位一样均匀密实、钻取的芯样呈圆柱形且上下边缘完整;第二,钻取的芯样强度不低于相同龄期的试件强度且最终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类最终强度的龄期为3个月,石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及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类最终强度的龄期为6个月。施工中除重点控制材料质量、材料比例、混合料质量和压实度外,还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⑴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混合料生产应把含水量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指标,而不仅仅是和易性指标。施工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1.5-2)%(蒸发量另计),碾压成型后表面应湿润;⑵把摊铺混合料前“下承层的洒水湿润”作为施工工序进行检查,确保摊铺作业时下承层处于湿润状态;⑶对于水泥稳定类或掺加水泥的综合稳定类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作业完成的工序严格控制在水泥初凝前完成(综合稳定类在石灰消解后掺加水泥);⑷应十分重视基层的养护工作,在铺筑下一层位前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切忌“忽干忽湿”;59 DB14/T160—2007⑸钻取的芯样(水泥稳定类7-10天,石灰稳定类、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20-28天)呈圆柱形且上下边缘完整,芯样强度不低于相同龄期的试件强度,切忌取出的芯样上部和下部有剥落。3.0.7根据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经研究表明适当增加路面面层和基层厚度可延长使用寿命。1 材料1.1 一般规定1.1.1 材料招标文件或材料采购合同应明确材料规格、质量技术指标、供货时间等要求。1.1.2 进场材料须附产品质量检验单,材料进场后应按批量进行检测验收,符合要求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对加工的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石屑、机制砂)、填料(或矿粉)等地方材料应随时对加工场的原料和成品质量进行检测;对现场加工的SBS改性沥青或购买的成品改性沥青,应派驻地监理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理,检查生产过程的SBS剂量、加工温度和成品质量。1.1.3 进场材料要按料源、规格分开隔墙堆放,对相同规格不同料源的集料要分别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对于细集料、矿粉要搭棚或用帆布覆盖存放。1.2 沥青结合料1.2.1 道路石油沥青4.2.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把道路石油沥青按照路用技术性能分为A、B、C三个等级,适宜于山西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的90号、70号沥青的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2和表3规定。表1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等级沥青标号试验方法90号70号针入度(25℃,100g,5s)0.1mm80-10060-80T0604适用的气候分区1-32-22-31-32-22-3附录A针入度指数PIA-1.5-+1.0T0604B-1.8-+1.0当量软化点T800℃A、B实测记录当量脆点T1.2℃A、B实测记录软化点(R&B)不小于℃A45444645T0606B43424443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A160140180160T062010℃延度不小于cmA203020202520T0605B15201515201515℃延度不小于cmA、B10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A2.2T0615B3.0闪点不小于℃A、B245260T0611溶解度%A、B99.5T0607密度(15℃)g/cm3A、B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T0610或T0609质量变化%A、B±0.8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A5761T0604B5458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A86T0605B64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8。注2:表中未列50号沥青,1-3、2-3区通过试验研究可以采用,技术指标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注3: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注4:气候分区见附录A表A-1。59 DB14/T160—2007表1 道路石油沥青的适用范围沥青等级适用范围A级沥青各个等级的公路,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层次B级沥青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2.用做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基质沥青。4.2.1.2沥青标号,宜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确定。根据近年来的应用实践,各地区适宜采用的沥青标号建议如下:2-2区:大同、朔州等个别寒冷地区可采用针入度为(90-100)(0.1mm)的90号沥青(含基质沥青);其它地区采用针入度为(80-90)(0.1mm)的90号沥青或针入度为(70-80)(0.1mm)的70号沥青。用作加工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宜采用针入度为(80-90)(0.1mm)的90号沥青;1-3区、2-3区:运城地区、临汾个别地区宜采用针入度为(60-70)(0.1mm)的70号沥青;其它地区可采用针入度为(70-80)或(60-70)(0.1mm)的70号沥青。用作加工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可采用针入度为(80-90)(0.1mm)的90号沥青或针入度为(70-80)(0.1mm)的70号沥青。4.2.1.360℃动力粘度指标是评价沥青高温性能的主要指标,10℃延度指标是评价沥青低温性能的主要指标,在选择沥青时应作为重要指标对待。4.2.1.4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宜为(130-140)℃,不得高于16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装卸时注意不破桶。1.1.1 改性沥青4.2.2.1改善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改性剂或外掺剂山西省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要求沥青路面具有较好的高温抗剪切能力和低温抗开裂性能,采用改性沥青是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经试验研究及近年来实体工程验证,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切、低温抗开裂性能,适合山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满足重载交通条件的常用改性材料性质见表4。表2 山西常用改性剂材料的技术性能名称类型主要成分技术性能合理剂量SBS类热塑性橡胶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外观白色爆米花状,质轻多孔;主要改善沥青高温稳定性,同时改善低温抗裂性能。它既具有橡胶的弹性性质,又具有树脂的热塑性性质。上面层:占沥青质量的(4.5-5)%中面层:占沥青质量的(3.5-4)%PE类(PR)热塑性树脂类(改性)聚乙烯聚合物靠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嵌挤、钢筋、胶结作用,显著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可变性。上面层:占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3-0.4)%中面层:占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3%SBR类橡胶(改性)丁苯橡胶干胶含量50%,胶乳比重0.98g/cm3,对沥青高、低温性能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按固含量折算为SBR的剂量:上面层占沥青质量(4.5-5)%中面层占沥青质量(3.5-4)%注:生产采用改性剂的最终剂量由试验确定。其他改性材料经混合料技术性能、施工工艺试验研究,能够满足山西气候及交通条件的可以采用。关于复合改性材料,要根据改性的目的,及拟达到的技术要求,根据试验选择改性材料并确定改性剂剂量。工厂生产或施工现场加工制作的SBS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见表5。59 DB14/T160—2007表1 用于上面层、中面层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SBS类SBR类试验方法上面层中面层上面层中面层针入度25℃,100g,5s0.1mm40-7040-7060-80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0.2-0.6-0.6延度5℃,5cm/min不小于cm3020605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7560535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333T0625闪点不小于℃230230230230TO611溶解度不小于%99.599.599.599.5T0607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2.52.5——T0661弹性恢复25℃不小于%9080——T0662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1.0±1.0±1.0±1.0T0610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70657070T0604延度5℃不小于cm20203030T0605SBS细度不大于μm55———生产温度不大于℃180180———到达工地温度不小于℃140140———储存稳定性不小于天77———注:可用RTFOT代替TFOT,针入度指数PI由15℃、25℃、30℃等三个以上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温度、针入度对数的线性回归关系式求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得低于0.998。4.2.2.2改善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外掺剂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不满足要求时,可掺加水泥、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等无机抗剥落剂和聚酰胺类有机抗剥落剂。无机抗剥落剂可替代部分填料,推荐用量为矿料总质量的(1-2)%;聚酰胺类有机抗剥落剂的推荐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0.4)%。1.1 矿料矿料由粗集料、细集料(石屑、机制砂或天然砂)、填料(矿粉)组成。1.1.1 粗集料4.3.1.1粗集料可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石料厂生产或施工承包商自行加工。4.3.1.2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当单一规格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达不到表中指标要求,而按照集料配合比合成的混合料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表2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表面层其他层次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5(24)26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T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310151815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注2: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注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注4:()中数字为SMA的指标值。59 DB14/T160—20074.3.1.3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7的规定生产和使用。当单一规格的集料级配不满足表中要求,而按照配合比合成的矿料级配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表1 用粗集料规格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37.531.526.519.01613.29.54.752.360.6S520-4010090-100——0-15——0-5S615-3010090-100———0-15—0-5S710-3010090-100————0-150-5S810-25100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91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5S115-1510090-10040-7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43-510090-1000-150-34.3.1.4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集料的磨光值应符合表8的要求。表2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雨量气候区2(湿润区)3(半干区)试验方法年降雨量(mm)1000-500500-250附录A粗集料的磨光值PSV,不小于4240T032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表面层,不小于其他层次,不小于4443T0616、T06634.3.1.5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符合表8的要求,当使用不符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也可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或采用改性沥青的技术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4.3.1.6碎石加工质量控制要点:⑴成品集料不得堆放在泥土地上。存放成品集料的场地必须硬化,硬化层可采用铺(15-20)cm的C10贫混凝土或7天强度不小于2.5MPa的水泥稳定碎石(砂砾)。⑵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生产碎石用的原石不得含有风化岩、土块、杂物。⑶不同规格的成品集料应采用隔墙措施分别存放。⑷粗集料须采用二级或三级破碎工艺,第二级及第三级破碎不得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生产。第一级采用颚式破碎的碎石粒径不得小于10cm。⑸多个石料厂供应集料,应统一振动筛筛孔尺寸,建议的振动筛筛孔尺寸如表9。表3 振动筛筛孔尺寸建议标准筛筛孔(mm)2.364.759.513.2161926.531.537.5对应的振动筛筛孔(mm)3-46111518222833394.3.1.7沥青拌和厂粗集料堆放措施⑴存放粗集料的场地必须硬化,硬化层可采用铺(15-20)cm的C10贫混凝土或7天强度不小于2.5MPa的水泥稳定碎石(砂砾)。⑵各种规格的粗集料必须采用隔墙措施分别存放。⑶集料进场宜采用分层堆料方式,每一层料堆顶部经推土机推成平台后,采用平堆卸料。59 DB14/T160—20071.1.1 细集料4.3.2.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料场、机制砂场生产或施工承包商自行加工。4.3.2.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表10的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表1 细集料质量要求试验项目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4.3.2.3天然砂可采用有适当颗粒级配的河砂或山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11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宜小于矿料总量的15%,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0%,SMA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表2 天然砂规格要求筛孔尺寸(mm)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4.3.2.4石屑是石料场加工粗集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12的要求,宜将S14(3-5)mm与S16(0-3)mm组合使用。4.3.2.5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碱性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表3 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要求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7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04.3.2.6加工细集料的质量控制要点⑴加工厂存放石屑或机制砂的场地硬化要求同粗集料,原石或用于加工的碎石或细集料成品不得存放在泥土地上。⑵用石灰岩或白云岩碎石加工机制砂时,必须采用5mm以上符合粗集料质量指标要求的优质碎石进行加工。⑶加工厂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或增加0.1mm筛网(也可用双层0.3mm筛网)。⑷加工好的细集料要及时搭棚存放或覆盖,以防雨淋。59 DB14/T160—20071.1.1 填料(矿粉)4.3.3.1矿粉须采用洁净的5mm以上石灰岩碎石磨细石粉,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13的要求。表1 填料(矿粉)质量要求试验项目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0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80-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4.3.3.2细集料采用天然砂时,拌和机回收粉尘不宜使用;采用碱性石料破碎的机制砂或石屑时,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1.2 下封层、粘层材料1.2.1 乳化沥青下封层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可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热沥青技术要求见表2;乳化沥青用90号A或B级石油沥青,基质沥青含量大于50%,技术要求见表14。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宜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慢裂),技术要求分别见表5、表15。下封层沥青洒布量折合沥青用量为(0.8-1.0)kg/m2。表2 封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1993粒子电荷-阳离子、非离子T0653-1993粘度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8-20T0621-1993恩格拉粘度E25-1-6T0622-1993与粗集料粘附性-2/3T0654-1993蒸发残留物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T0651-1993针入度(100g,25℃,5s)0.1mm60-140T0604-2000延度(15℃)不小于cm40T0605-1993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2000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19935d不大于%51.2.2 改性乳化沥青为确保沥青面层层间粘结,沥青面层的层间应洒布粘层油。重载交通路段粘层油应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表5,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表15,折合沥青用量(0.15-0.25)kg/m2,两层摊铺间隔10天以上用高限。59 DB14/T160—2007表1 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T0658-1993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1993粘度(道路标准粘度计)(25,3)s10-25T0621-1993粘度(恩格拉粘度)(25℃)-1-10T0622-1993筛上剩余量(1.18mm筛)不大于%0.1T0652-1993与粗集料粘附性不小于-2/3T0654-1993蒸发残留物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T0651-1993针入度(100g,25℃,5s)0.1mm50-120T0604-2000软化点不小于℃60T0606-2000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1993粘度(60℃)Pa•s实测T0620-2000,T0625-2000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19935d不大于%5注:软化点大于60℃系根据SBS改性乳化沥青特点提出。1.1.1 桥面防水材料为保证桥面防水层的防水粘结效果,水泥混凝土桥面板上应洒铺防水粘结料。防水粘结料应具有足够的粘结性能与防水性能,一般防水粘结料为高掺量SBS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其中SBS的掺量高达9%。桥面防水材料技术要求见表16。表2 桥面防水材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外观搅拌后为黑色均质液体,搅拌棒上不粘附任何明显颗粒参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16777-1997)固含量(%)≥43%低温柔性(φ10mm30min-20℃)无裂纹、断裂耐热性160℃2h无流淌、无气泡粘接强度20±2℃≥0.4Mpa拉拔仪检测不透水性0.3MPa24h不透水参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16777-1997)延伸率≥4.5㎜抗剪强度60℃剪切角=40°≥0.4MPa耐碱性20℃2%NaOH中浸15d无异常耐酸性20℃2%H2SO4中浸15d无异常耐盐性20℃2%NaCl中浸15d无异常表干≤4小时实干≤12小时1.2 纤维稳定剂1.2.1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宜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应符合表17的技术要求。表3 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5105℃烘箱2h后冷却称量59 DB14/T160—20071.1.1 纤维应在250℃的干拌温度下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能充分分散均匀。1.1.2 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易影响环境及造成人体伤害的石棉纤维不宜直接使用。1.1.3 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防止受潮结团。1.1.4 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用于SMA路面的木质素纤维不宜低于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0.4%,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宜不超过±5%。2 热拌沥青混合料2.1 一般规定2.1.1 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容易离析。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当发现混合料结构组合及级配类型设计不合理时,应进行修改、调整,以确保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2.1.2 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为减少离析,便于压实,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层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于SMA等嵌挤型混合料,沥青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常用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见表18。表1 常用的沥青面层结构形式结构层厚度(cm)三层式双层式上面层3-4AC-13AC-13SMA-13SMA-134-5AC-16AC-16SMA-16SMA-16中面层4-5AC-16—5-6AC-20—6-7AC-25—下面层5-6AC-20AC-206-8AC-25AC-252.1.3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划分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划分,见表19。表2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混合料类型最大粒径(mm)公称最大粒径(mm)密级配开级配半开级配连续级配间断级配间断级配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沥青稳定碎石沥青玛蹄脂碎石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排水式沥青碎石基层特粗式53.037.5—ATB-40——ATPB-40—粗粒式37.531.5—ATB-30——ATPB-30—31.526.5AC-25ATB-25——ATPB-25—中粒式26.519.0AC-20—SMA-20——AM-2019.016.0AC-16—SMA-16OGFC-16—AM-16细粒式16.013.2AC-13—SMA-13OGFC-13—AM-1313.29.5AC-10—SMA-10OGFC-10—AM-10砂粒式9.54.75AC-5—————设计空隙率(%)——3-53-63-4>18>186-1259 DB14/T160—20071.1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1.1.1 表20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是遵循工程设计级配的调整原则,结合山西省气候、交通条件及工程实践经验提出的,可作为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其他类型的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以JTGF40-2004为准,见表21~表23。表1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AC-2510090-10078-9068-8061-7350-6234-4625-3518-2713-218-165-123-7中粒式AC-2010090-10078-9068-8058-7040-5028-3820-2915-2210-176-134-8AC-1610090-10080-9066-7846-5834-4422-3216-2411-197-144-8细粒式AC-1310090-10074-8550-6236-4624-3418-2612-208-154-8AC-1010090-10056-6840-5028-3819-2912-206-144-8砂粒式AC-510090-10055-6735-4722-3415-249-176-10表2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SMA-2010090-10072-9262-8240-5518-3013-2212-2010-169-148-138-12SMA-1610090-10065-8545-6520-3215-2414-2212-1810-159-148-12细粒式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SMA-1010090-10028-6020-3214-2612-2210-189-168-13表3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37.5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特粗式ATB-4010090-10075-9265-8549-7143-6337-5730-5020-4015-3210-258-185-143-102-6ATB-3010090-10070-9053-7244-6639-6031-5120-4015-3210-258-185-143-102-6粗粒式ATB-2510090-10060-8048-6842-6232-5220-4015-3210-258-185-143-102-6表4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AM-2010090-10060-8550-7540-6515-405-222-161-120-100-80-5AM-1610090-10060-8545-6818-406-253-181-140-100-80-5细粒式AM-1310090-10050-8020-458-284-202-160-100-80-6AM-1010090-10035-6510-355-222-160-120-90-61.1.2 本规范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的规定,SMA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5,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6,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重载交通路段是指BZZ-100累计标准轴次Ne在(1.2×107-2.5×107)次/车道或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在(1500-3000)辆/(d•车道),特重载交通路段是指BZZ-100累计标准轴次Ne>2.5×107次/车道或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在>3000辆/(d•车道),长、大坡度的路段按重载交通段考虑。59 DB14/T160—2007表1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阶段试验项目单位1-3夏炎热区2-2、2-3夏热区试验方法中轻交通重载交通中轻交通重载交通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双面)次75T0702试件尺寸mmφ101.6×63.5空隙率VV设计%4T0705范围%3-5稳定度MS,不小于KN10T0709流值FLMm2-4矿料间隙率不小于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的VMA及VFAT070526.5191613.29.54.753111212.51314164121313.51415175131414.5151618沥青饱和度%55-7065-7570-85高温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上面层次/mm100050008004000T0719中面层100040008003500下面层100025008001500水稳定性试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不小于%2.湿润区:853.半干区:80/T0709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不小于%2.湿润区:803.半干区:75/T0729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10℃,50mm/min)με1-3冬冷区:25002-3冬冷区:2500T07152-2冬寒区:2800渗水试验渗水系数不大于细粒式ml/min90T0730中粒式120施工阶段试验项目单位1-3夏炎热区2-2、2-3夏热区试验方法中轻交通重载交通中轻交通重载交通室内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双面)次75T0702试件尺寸mmφ101.6×63.5空隙率VV%3.5-4.5T0705稳定度MS,不小于KN10T0709流值FLmm2-4室内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上面层次/mm100050008004000T0719中面层80035008003000下面层80020008001000现场渗水试验渗水系数不大于上面层ml/min100T0730中面层100下面层200抽提试验沥青用量(油石比)上面层%-0.1~+0.2T0722T0725中面层-0.1~+0.2下面层-0.2~+0.2矿料级配的允许偏差%0.075mm≤2.36mm≥4.75mm公称最大粒径±2±4±5+7~-2注:其他等级公路的高温车辙指标参考执行。59 DB14/T160—2007表1 SMA混合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阶段试验项目单位1-3夏炎热区2-2、2-3夏热区试验方法中轻交通重载交通中轻交通重载交通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双面)次50755075T0702试件尺寸mmφ101.6×63.5空隙率VV设计%4T0705范围%3-4稳定度MS不小于kN5.56.05.56.0T0709流值FLmm2-5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7.0T0705沥青饱和度%75-85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不大于-VCADRC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20.10.20.1T0732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不大于%20152015T0733高温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上面层次/mm100050008004000T0719下面层(桥面铺装)100040008003500水稳定性试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不小于%2.湿润区:853.半干区:80T0709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不小于2.湿润区:803.半干区:80T0729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10℃,50mm/min)με1-3冬冷区:25002-3冬冷区:2500T07152-2冬寒区:2800渗水试验渗水系数不大于细粒式上面层ml/min85T0730中粒式下面层(桥面铺装)85施工阶段试验项目单位1-3夏炎热区2-2、2-3夏热区试验方法中轻交通重载交通中轻交通重载交通室内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双面)次50755075T0702试件尺寸mmφ101.6×63.5空隙率VV%3-4T0705稳定度MS,不小于KN5.56.05.56.0T0709流值FLmm2-5室内高温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上面层次/mm100050008004000T0719下面层(桥面铺装)1000400008003500现场渗水试验渗水系数不大于上面层ml/min100T0730下面层(桥面铺装)120抽提试验沥青用量(油石比)上面层%-0.1~+0.2T0722T0725下面层(桥面铺装)-0.2~+0.2矿料级配的允许偏差%0.075mm≤2.36mm≥4.75mm公称最大粒径±2±3±4/注1:对集料坚硬不易击碎,通行重载交通的路段,也可将击实次数增加为双面75次。注2:对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4.5%,VMA允许放宽到16.5%(SMA-16)或16%(SMA-19),VFA允许放宽到70%。注3:试验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的关键性筛孔,对SMA-19、SMA-16、SMA-13是指4.75mm,对于SMA-10是指2.36mm。注4: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时,允许放宽到5.0kN(非改性)或5.5kN(改性),但动稳定度检验必须合格。59 DB14/T160—2007表1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密级配基层(ATB)半开级配面层(AM)公称最大粒径mm26.5等于或大于31.5等于或大于26.5配合比设计阶段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双面)次7511250试件尺寸mmφ101.6×63.5φ152.4×95.3φ101.6×63.5空隙率VV%3-66-10稳定度MS不小于kN7.5153.5流值FLmm1.5-4实测-沥青饱和度VFA%55-7040-70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设计空隙率ATB-40ATB-30ATB-2541111.51251212.51361313.514施工阶段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双面)次7511250试件尺寸mmφ101.6×63.5φ152.4×95.3φ101.6×63.5空隙率VV%3.5-5.56-10稳定度MS不小于kN7.5153.5流值FLmm1.5-4实测-抽提试验沥青用量%-0.2~+0.2矿料级配的允许偏差%0.075mm≤2.36mm≥4.75mm±2±5±61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1.1 主要工程机械应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和配件,拌和、运输、摊铺、碾压设备能力相配套,施工前应做好保养、调试、试机工作,以确保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影响施工质量及进度的故障。要求配备的主要施工机械如下:1.1.1 拌和设备200t/h以上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3000型以上1台或2000型2台发电机满足拌和设备功率要求拌和机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生产过程,并配有完好的打印装置,冷料仓须有5个以上,热料仓4个以上,50t沥青罐4个以上,其中有两个沥青罐配备搅拌器。1.1.2 摊铺设备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m(3车道以上),通常采用满足平整度要求同型号两台或多台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形同步摊铺作业。应配备性能良好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1.1.3 压路机(10-12)t(或相当功率振动压路机)3台20t以上轮胎压路机1-2台1.1.4 运输车辆载重15t以上的自卸汽车,数量以能满足摊铺机连续作业为原则。59 DB14/T160—20071.1 施工准备1.1.1 其它工程下面层摊铺前应先完成路缘石、路边石等附属工程和防撞护栏柱、标志基础等交通工程。1.1.2 配合比设计6.2.2.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附录B、附录C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阶段技术要求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合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6.2.2.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由拌和楼热料仓中取样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中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0.2%进行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确定各热料仓材料、矿粉比例及最佳沥青用量,供试拌、试铺使用。6.2.2.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即通过试拌、试铺最终确认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用以作为生产控制和质量检测的依据。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6.2.2.4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依据标准配合比及施工质量管理要求,施工允许波动范围要满足表24、25或26的要求,以此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6.2.2.5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中若材料变化或经抽检材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1.3 拌和机冷料仓标定为使生产过程中配合比准确,减少等料、溢料现象,确保质量和产量,施工前必须对冷料仓进行标定。方法如下:⑴按照集料规格分配冷料仓,按照经验锁定挡料板开启高度。⑵选择适中的(3-5)个皮带转速进行标定,先设置一个皮带转速,启动烘干、除尘系统,开启一个冷料仓输料(其余冷料仓须关闭),待出料稳定后(5分钟以上),清空热料仓并开始计时,到标定时间(建议为(5-10)分钟左右)时,称量所有热料仓集料质量,计算总质量。对所选择的其余皮带转速按此方法进行标定。⑶对所有冷料仓标定完成后,即得到每个冷料仓(3-5)个皮带转速对应的集料流量(总质量/标定时间kg/min)。⑷如控制仪配备自动计算转换系统,将上述计量所得数据输入控制仪即可。如未配备此系统,应对每个冷料仓绘制皮带转速与集料流量关系图,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各规格材料的流量及比例按照转速与集料流量关系图设置冷料仓皮带转速;如:3000型设备,每小时产量200t以上,设每小时输矿料200t,每小时矿料流量为3333kg/min,确定某冷料仓皮带转速的方法为:计算该仓集料流量(3333×该仓集料比例),从皮带转速与集料流量关系图上可得到该冷料仓设置皮带转速。⑸标定时各冷料仓所用集料的品种、规格、含水率应与施工使用的集料一致。1.2 施工工艺1.2.1 混合料拌和6.3.1.1原材料及沥青混合料温度要求⑴改性沥青混合料:a.SBS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加工(采用现场加工):基质沥青加热温度(160-170)℃加工改性沥青温度宜为(165-175)℃改性沥青储存温度(155-160)℃集料加热温度(185-190)℃混合料出厂温度(175-185)℃混合料贮存温度降低不得超过10℃废弃温度200℃(黄烟、发乌)b.SBR、PE(PR)改性沥青混合料基质沥青加热温度(150-160)℃集料加热温度(180-190)℃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80)℃59 DB14/T160—2007混合料贮存温度降低不得超过10℃废弃温度200℃(黄烟、发乌)⑵普通沥青混合料沥青温度(140-150)℃集料加热温度(160-170)℃混合料出厂温度(160-165)℃混合料贮存温度降低不得超过10℃废弃温度195℃(黄烟、发乌)6.3.1.2改性剂或外掺剂的添加工艺⑴SBS类沥青改性剂SBS类改性沥青的生产有工厂化生产和现场加工两种方式。现场加工改性沥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施工现场附近集中加工,由运输车运送至各施工项目部沥青混合料拌和厂,泵入配备有搅拌器的储存罐;另一种是将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安装在各施工项目部沥青混合料拌合厂,现场生产改性沥青,直接泵入配备有搅拌器的沥青储存罐。两种方式制备SBS改性沥青的过程均为:首先加热沥青到熔融状态并达到SBS熔胀温度,然后按SBS的添加剂量加入常温的SBS固体颗粒,将SBS熔胀后,采用胶体磨或高速剪切设备将SBS研磨或剪切成微米级大小颗粒并均匀分散到热沥青中,发育一定时间后即可使用。工厂化生产为保证SBS改性沥青质量稳定,防止改性沥青离析,要添加稳定剂。现场加工由于是边加工边生产,要求加工好的改性沥青及时使用;同时沥青储存罐配备有搅拌器,可有效地防止离析,一般不添加稳定剂。SBS改性沥青的生产应事前经试验研究选择配伍性好的基质沥青和SBS,重点控制SBS的剂量、细度和加工温度,SBS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严格控制在(165-175)℃,最高不得超过185℃。由于SBS的熔点高(180℃左右)、粘度随温度的降低迅速增大,因此,要求SBS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较高,SBS磨细分散温度为175℃左右,拌和时集料的加热温度在(185-190)℃,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出料温度(175-185)℃。温度达到190℃时,SBS的性能就开始老化,并容易吸潮变质。施工中如果SBS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或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控制不当,在路面完工(1-2)月后在轮迹带会出现宽度小于5mm不规则的细裂缝。根据近几年的施工实践,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a.SBS与沥青的配伍性对改性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在确定基质沥青前应先进行SBS与沥青的配伍性试验;b.SBS必须室内搭棚搭架储存,防止因受潮发黄变硬变质;c.须严格控制SBS加工温度,溶胀温度(165-175)℃、磨细分散温度为175℃左右、发育温度165℃左右为宜;d.SBS的磨细度对SBS的改性效果和储存稳定性影响很大,细度控制在5μm以下为宜;e.从生产实践看,改性沥青的加工采用每个拌和站配备一台改性沥青设备的方式,好于现场集中加工或工厂加工,加工的改性沥青应及时使用,避免为防止离析掺加稳定剂后对改性效果的降低和软化点检测误差(加入稳定剂后软化点增大);f.严格控制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⑵PE类沥青混合料添加剂采用直接投入法制作改性沥青混合料的PE类添加剂,应由投料机按使用比例在骨料进入拌和锅后,立即投入;或按使用比例用小塑料袋分装,在骨料进入拌和锅后,由人工立即投入到拌和锅中,保证添加剂与骨料有(5-10)s的干拌时间。⑶SBR胶乳类沥青改性剂胶乳类沥青改性剂采用直接喷入法制作改性沥青混合料,胶乳须采用专用的小型计量投料设备按使用比例在沥青喷入5s后喷入拌和锅,以防止胶乳直接接触骨料变成干胶,失去改性作用。⑷液体抗剥落剂液体抗剥落剂应按剂量加入到140℃以上的热沥青中,可以直接加入到带有两个以上搅拌器的沥青罐中使其均匀分散。6.3.1.3拌和时间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沥青能均匀裹敷矿料为度,单卧轴式拌合锅湿拌时间不少于40s,双卧轴式拌合设备湿拌时间不少于30s,并通过试验确定。59 DB14/T160—2007投入PE类添加剂后应有至少5s的干拌时间。以保证添加剂颗粒在湿拌过程中全部熔融。胶乳类改性沥青混合料喷入胶乳后的拌和时间不少于10s,以保证在湿拌过程中胶乳与混合料拌和均匀。6.3.1.4注意事项⑴派专人负责检测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并做好记录。⑵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不满足要求时,应掺加消石灰或生石灰粉,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应在矿粉生产过程中按比例均匀掺入;也可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按剂量加入140℃以上的热沥青中,并使其均匀分散。⑶派专人负责改性沥青加工或混合料外掺剂的添加,加强过程中改性沥青或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测,随时抽查或按总量控制改性剂的掺量。⑷对于计量设备、温度测试系统必须进行计量标定、调试,并定期进行校核。开机前要全面检查拌和楼各部位运转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应及时排除;⑸拌和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部门提供的配合比操作,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例,如需调整,经监理认可,试验室通知后方可变更。应严格控制沥青、集料加热温度和拌和温度,混合料温度检测要求采用标准温度计或经标定的数显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⑹注意观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发现花白料、结团等异常现象。不合格沥青混合料不允许出厂。⑺逐盘打印沥青、各热料仓材料、矿粉的用量和拌和温度。并在每天拌和完成后,以拌和机拌制的总数量校核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用量,计算平均油石比、平均级配、平均层厚。⑻每天拌和完成后,操作人员及修理人员要注意检修和保养拌和站设备。⑼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较路面须提高0.2%。1.1.1 混合料运输⑴自卸汽车车厢不得有漏油、漏料问题。⑵沥青混合料保温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所有运输车辆顶部应加棉被覆盖保温,应配专人负责覆盖棉被,卸料时方可揭开。⑶为防止车厢内粘附混合料,可用喷雾器在车厢内侧喷涂柴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为1:3),但车厢底部不得有积液。⑷运料车接料时,应按前、后、中三次移动装料,以减少离析现象。⑸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车,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不允许手制动刹车,下坡路段坡度大时,可略带脚制动刹车但不得使摊铺机阻力过大)。⑹运料车向摊铺机卸料完成后,须将车厢后挡板挂钩挂好,以防漏料。1.1.2 混合料摊铺6.3.3.1摊铺方式及要求⑴可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同型号摊铺机阶梯式摊铺,或一台摊铺机全幅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分幅摊铺时,两幅应重叠(5-10)cm,两台摊铺机前后间隔不应超过20m,应对熨平板预拱度、频率、振幅进行调整,确保路面横坡度,使两台摊铺机达到相同的摊铺密实度。⑵为保证面层平整度,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能力应保证不间断进行摊铺作业,摊铺机应连续、匀速行使,采用高频率、低振幅方式振捣,摊铺压实度应大于80%,并不得使集料破碎。⑶下面层及桥面第一层摊铺采用钢丝引导的基准线控制高程和厚度。钢丝直径不大于5mm,钢丝拉力应大于130kgf,每10m设一钢丝支架,弯道应加密为(5-7)m。上、中面层采用移动式自动找平装置控制厚度和平整度。6.3.3.2注意事项⑴运料车到达现场后,检查混合料温度,与混合料出厂温度相比,降低不得超过10℃。⑵摊铺机充分预热熨平板后开始作业,应匀速行驶,并保证摊铺速度与供料速度平衡。当供料不足时,宜采用运料车集中等候,集中摊铺的方式,尽量减少摊铺机的停机次数。⑶摊铺机螺旋输送器的转速要均匀稳定,使混合料料位恒定并高于螺旋输送器2/3高度。⑷要有专人负责检测混合料摊铺温度、摊铺厚度(松铺系数约为1.15-1.2,最终由试验段确定)。⑸摊铺前应清除下层表面尘土及杂物,如严重污染,应在摊铺前一天用水冲洗干净,洒布粘层沥青。⑹遇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淋雨后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59 DB14/T160—2007⑺两侧人工摊铺的部分应高出摊铺机摊铺面1cm,加强碾压,确保压实保证边部不渗水。1.1.1 混合料碾压6.3.4.1碾压工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和沥青稳定碎石(ATB、AM)混合料:初压:20t以上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复压: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3-4)遍终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或初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20t以上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2-3)遍终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初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3-4)遍终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压轮重叠宽度规定轮胎压路机为30cm,钢轮压路机为20cm。最终的碾压工艺通过铺筑试验段确定。6.3.4.2碾压温度及速度普通沥青混合料合理初压温度约为(150-160)℃,终压完成温度不低于100℃;改性沥青合理初压温度约为(160-170)℃,终压完成温度不低于110℃。各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表27的规定。表1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km/h)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轮胎压路机2-363.5-4.584-68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5-25(静压)4-5(振动)6(振动)2-3(静压)5(静压)6.3.4.3注意事项⑴当采用两台摊铺机摊铺时,应采用分幅摊铺、一次碾压成型方式施工,碾压从两边向中间进行,以确保两台摊铺机搭接处混合料密实。采用一台摊铺机摊铺时,碾压应由低处向高处顺序进行。⑵初压应尽可能在高的温度状态下紧跟摊铺机碾压。振动压路机碾压速度大于6km/h时,面层可能产生波浪不平整现象,速度小于3km/h时,可能产生过振现象,容易导致骨料破碎和泛油问题产生,故应严格控制振动压路机碾压速度。⑶碾压时压路机驱动轮应面向摊铺机。⑷振动压路机应遵循“高频、低幅”原则,振动频率要求(35-50)Hz,振幅为(0.3-0.8)mm。碾压倒车时,应先停振停车,再慢速起动,以避免沥青面层产生推拥、开裂。⑸铺筑桥面为防止粗集料破碎,一般不用振动压路机碾压。⑹为防止轮胎压路机粘轮,可用喷雾器在轮上薄层喷涂柴油与水混合液(油与水质量比为1:3)或防粘剂,不得喷水。高温时不易发生粘轮现象,对已粘附的混合料,应及时清除。⑺轮胎压路机轮胎压力≥0.5MPa,轮胎压力应均衡一致,并不得有破损。⑻压路机不应在未冷却结硬的路面上停放。⑼与构造物相接部若无法碾压时,应用夯板或夯锤补充压实。1.2 接缝1.2.1 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横向施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在当日完工后人工刨成垂直截面,如施工间隔较长时,可在下次铺筑前刨除。施工缝不宜采用切缝机切缝。1.2.2 每日摊铺最后一车混合料时,摊铺机应以最小速度行驶。每日开始摊铺前,应检查设置“仰角”是否与前一天相同。59 DB14/T160—20071.1.1 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时,应加设挡板,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成垂直截面,但不宜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作纵向切缝。加铺另半幅前应涂洒少量沥青,新料应重叠在前半幅上(5-10)cm,由人工在接缝处推平且略高出已成型路面1cm左右,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15)cm,再跨缝挤紧压实。或者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5cm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1.1.2 接缝时,新铺混合料应严格按基准线或松铺系数确定摊铺厚度。压路机可先采用45°碾压或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的方式碾压。接缝位置平整度采用5m直尺测量的最大间隙不大于3mm。1.1.3 因特殊原因不能保证沥青路面连续施工,摊铺机停顿超过半小时,按接缝处理。1.2 开放交通及其他1.2.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1.2.2 沥青路面雨季施工时,注意气象预报,加强工地现场、沥青拌和厂及气象台之间的联系,控制施工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严禁雨天施工。1.2.3 新铺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保持洁净,不得洒落油料、矿料等造成路面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弃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拌制水泥砂浆。1.3 试验段铺筑每种混合料正式施工前应铺筑不少于200米试验段,用以研究确定以下问题:⑴确定施工机械合理组合及数量。⑵确定冷料仓转速与材料流量的关系,确定拌和机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及相关操作工艺。⑶确定摊铺机摊铺速度,自动找平方式及操作工艺。⑷确定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核密仪与芯样密度的相关关系、接缝方法及三个压实阶段压路机合理组合。⑸检查生产配合比应用的矿料配合比例和沥青用量,并确定标准配合比。⑹全面检查试铺段的工程质量,并确认是否达到相关技术要求。⑺确认施工单位组织和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管理方式。施工单位在试验段施工完成后应提出相关总结报告,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取得主管部门批复后方可转入正式施工。1.4 层间粘结措施为防止层间结合差造成路面结构的不连续、层间滑动、沥青层网裂或龟裂等病害,强调把层间结合环节作为重点工序严格检查验收,要求在洒布粘结材料前清洁干净下承层、铺筑沥青层前清洁干净下承层。1.4.1 为加强沥青面层与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半刚性基层的联结,必须做到:⑴优化水泥稳定碎石或水泥粉煤灰石灰稳定碎石矿料级配,严格控制4.75mm以下颗粒含量,提高表面粗糙度。⑵严格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施工工序控制,提高半刚性基层整体和表面强度。⑶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半刚性基层表面施做好下封层。下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稀浆封层可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作结合料。下封层厚度不宜小于6mm。⑷以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铺筑下封层时,通常采用单层式,乳化沥青洒布量(1.6-2.0)kg/m2(折合基质沥青用量为(0.8-1.0)kg/m2),石油沥青洒布量(0.8-1.0)kg/m2,(3-5)mm碎石,用量(3-4)m3/1000m2,必要时用(6-8)t压路机碾压(1-2)遍。⑸封层宜在沥青下面层铺筑前(2-3)天,彻底清除松散表面,并洒水湿润后洒布,封层采用乳化沥青的沥青含量大于50%,技术要求见表14;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2。⑹基层表面细密,乳化沥青、热沥青喷洒有流淌时,可分两次喷洒。注意局部多余的部分应清除,碎石要跟在沥青后面均匀撒布,花白遗漏处应人工补洒乳化沥青、热沥青或碎石。⑺喷洒乳化沥青、石油沥青前应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1.4.2 为保证沥青层之间的粘结,需加强施工工序管理,防止污染沥青面层。要求:59 DB14/T160—2007⑴在铺筑沥青面层前应先完成路缘石、路边石等附属工程和防撞护栏柱、标志基础等交通工程;⑵运输车辆行驶的道路(包括拌和厂内及拌和厂至施工路段的道路)须采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后铺筑15cm水稳碎石混合料,防止污染路面;对于已污染路段,在洒布粘层油前,必须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清除干净。⑶为确保沥青面层层间粘结,沥青面层的层间必须洒布粘层油,粘层油采用SBS改性沥青或SBS改性乳化沥青,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表5,SBS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表15,折合沥青用量(0.15-0.25)kg/m2,两层摊铺间隔10天以上用高限。⑷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当采用机动或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时,必须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均匀洒布。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⑸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洒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⑹粘层油宜在沥青层铺筑前(1-2)天洒布,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确保粘层不受污染。若当天喷洒,需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完全蒸发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1.1.1 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联结6.7.3.1水泥混凝土铺装层重视水泥混凝土梁板桥顶板和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强度和粗糙度,在桥梁施工中,严格控制梁顶板水泥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施工工艺,使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与梁形成整体共同受力,避免表面产生“浮浆”,必要时对桥面水泥铺装层采取凿毛或铣刨的技术措施。6.7.3.2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联结⑴在铺装前认真检查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必要时采用专用凿毛设备或铣刨设备进行清除“浮浆层”和凿毛处理措施,利于沥青铺装层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连接。⑵防水粘结层与水泥混凝土表面有良好的粘结性能。⑶施工防水粘结层或沥青层之前,对下承层必须做清洁处置,并作为重点工序检查验收。6.7.3.3沥青面层的施工⑴缩短沥青层碾压段落在30米之内,沥青层碾压严格遵循“高频、低幅、紧跟、慢压”原则,在高温状态下振动碾压密实,防止沥青层渗水。⑵在重交通路段沥青铺装层全厚度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⑶桥梁跨径较大时,为适应较大的变形,可适当提高沥青用量0.2%或采用改性SMA混合料。1.2 防止沥青混合料离析减小局部渗水的技术措施沥青混合料发生离析,在摊铺过程中会形成局部或带状的粗集料的集中,在碾压过程中,路面实际的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配合比严重偏离,粗集料集中、局部密实度差、空隙率高,形成渗水区域,还使集料非常容易被压碎,影响路面质量。可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⑴在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特别注重结合施工过程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和沥青混合料的粘聚性确定矿料级配、矿粉用量及沥青用量,适当增加(4.75-13.2)mm中间骨料的成份形成“S”形级配,适当提高沥青用量和粉胶比,增加沥青混合料的粘聚性,减小沥青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产生的局部离析和带状离析。⑵从运输环节减小沥青混合料的离析为防止从拌和机贮料罐向运料车上卸料时的离析,应分三层放料,即拌和锅每卸一次混合料,汽车挪动一个位置,第一层放完后,再逐次进行第二、三层放料,从而减少粗集料的集中。为防止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和保证较高的碾压温度,运料车应采取覆盖棉被的措施。要求摊铺机前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即摊铺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摊辅速度有所富裕。在拌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采取“集中等候,集中摊铺的方式”。摊铺时适当增大运输车车厢升高角度,使全部混合料同时整体卸落,防止粗颗粒在摊铺机受料斗集中。⑶从摊铺环节减小沥青混合料的离析采用两台摊铺机梯形作业,摊铺宽度小于8m,可防止由于整幅摊铺布料器输送造成的离析。在铺筑过程中采取保持摊铺机螺旋布料器不停转动,两侧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三分之二的沥青混合料;缩短两辆运料车衔接时间,使新旧混合料在分料时进一步拌和均匀。2 桥面防水施工59 DB14/T160—20071.1 施工要求1.1.1 气候环境要求桥面铺装施工宜选择气温>10℃,最有利的季节(5-10月份),最佳温度为(10-30)℃,以不低于5℃为限,当气温超过30℃时,施工应避开中午的炎热高温,相对湿度≤80%。1.1.2 水泥混凝土桥面要求水泥混凝土桥面应有一定的强度,要求表面洁净、干燥、无浮浆和疏松起皮现象。1.2 防水层施工防水层施工一般采用专用喷涂机械进行施工。沥青洒布车进入桥面施工范围以前,应清除车底部、轮胎所粘附的泥土、杂物,减少行驶过程中车辆对桥面的污染,洒布范围边界部分应予保护。起点和终点用油毡垫好,两端保护距离必须达到5米以上。应充分清理洒布管道,做试喷检查,每一喷嘴均能喷射时才能进行喷洒。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进行喷涂,保证防水粘结层的厚度均匀,且达到设计要求。若有漏涂应进行人工补涂。每次补涂时,涂刷的厚度应尽可能小,涂刷次数应大于涂料说明中的规定最少次数,确保补涂厚度达到防水层材料要求的厚度。1.3 防水层施工注意事项⑴遇下雨以及桥面板潮湿时,严禁进行防水粘结层的施工,以防混凝土中水分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遇热变成水汽使防水粘结层产生鼓包。⑵防水材料应先进行室内试验,检测材料的表干、实干时间,或者参照材料说明书,在第一层表干后才可以进行第二层喷涂,沥青洒布车喷洒时应避免轮胎粘带防水涂料,破坏防水粘结层作用。⑶要求涂膜平整、均匀,无气泡、脱落、漏涂等现象,喷涂厚度一般控制在(0.8-1.2)mm。⑷涂料时应尽量避免施工缝,当施工缝不可避免时,应在分层施工中相互错开;防水层材料喷涂前,防护拦、路缘石及有关构造物应用蓬布等遮护,以防污染;防水层与路缘石、护栏、伸缩缝等按照细部结构处理方法喷涂,或设计剪裁方式,做到布局合理、用料节约、表面美观。⑸涂完规定的次数后,在防水层充分实干情况下才可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铺筑。2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测2.1 一般规定2.1.1 沥青路面施工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2.1.2 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依据。2.1.3 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2.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2.2.1 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经招标程序购进的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从国外进口的材料应提供该批材料的船运单。对首次使用的集料,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2.2.2 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按表28的检查频度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对各种矿料是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材料为一“批”;对沥青是指从同一来源、同一次购入的同一规格的沥青为一“批”。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表1 进料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测的项目与频度59 DB14/T160—2007材料名称检测项目检测频度承包人自检监理抽检粗集料压碎值每500m3测1次每1500m3测1次针片状颗粒含量每500m3测1次每1500m3测1次筛分每500m3测1次每1500m3测1次含泥量每500m3测1次每1500m3测1次表观相对密度每500m3测1次每1500m3测1次细集料表观密度每500m3测1次每1500m3测1次含泥量或砂当量每500m3测1次每1500m3测1次筛分每500m3测1次每1500m3测1次矿粉表观密度每100t测1次每300t测1次粒度范围每100t测1次每300t测1次基质(改性)沥青针入度每100t1个样品每300t1个样品延度每100t1个样品每300t1个样品软化点每100t1个样品每300t1个样品乳化沥青粘度每100t1个样品每300t1个样品沥青含量每100t1个样品每300t1个样品8.2.3工程开始前,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本规范要求时材料不得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8.2.4使用成品改性沥青的工程,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所使用的改性剂型号、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的质量检测报告。使用现场改性沥青的工程,应对试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检测,质量不合格的不可使用。应在过程中加强试验检测。8.2.5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机、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并得到监理的认可。8.2.6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1.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8.3.1沥青面层施工必须在得到开工令后方可开工。8.3.2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监理应按规定要求自主地进行试验,并对承包商的试验结果进行认定,如实评定质量,计算合格率。当发现有质量低劣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追加检查。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否已经返工补救,所有数据均必须如实记录,不得丢弃。8.3.3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表29规定的检测项目与频度,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本规定的技术要求。每个检查项目的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必须按相关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并以平均值评价是否合格。未列入表中的材料的检查项目和频度按材料质量要求确定。表1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59 DB14/T160—2007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度试验规程规定的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粗集料外观(石料品种、含泥量)随时-针片状颗粒含量随时2-3颗粒组成(筛分)随时2压碎值必要时2磨光值必要时4洛杉矶磨耗值必要时2含水量必要时2细集料颗粒组成(筛分)随时2砂当量必要时2含水量必要时2松方单位重必要时2矿粉外观随时-<0.075mm含量必要时2含水量必要时2石油沥青针入度每2-3天1次3软化点每2-3天1次2延度每2-3天1次3含蜡量必要时2-3改性沥青针入度每天1次3软化点每天1次2离析试验(成品改性沥青)每天1次2低温延度每天1次2弹性恢复必要时3显微镜观察(现场改性沥青)随时-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每2-3天1次2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每2-3天1次2蒸发残留物针入度每2-3天1次3蒸发残留物软化点每2-3天1次2蒸发残留物的延度必要时3注1:表列内容是在材料进场时已按“批”进行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日常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项目与要求。注2:“随时”是指需要经常检查的项目,其检查频度可根据材料来源及质量波动情况由业主及监理确定;“必要时”是指施工各方任何一个部门对其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是根据需要商定的检查频度。8.3.4沥青拌和厂必须按下列步骤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按表30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查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如实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单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的要求。表1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检查频度和质量要求59 DB14/T160—2007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混合料外观随时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目测拌和温度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逐盘检测评定符合6.3.1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混合料出厂温度逐车检测评定符合6.3.1规定出厂时逐车按T0981人工检测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值评定符合6.3.1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矿料级配(筛孔)0.075mm逐盘在线检测±2%(2%)传感器采集数据计算≤2.36mm±5%(4%)≥4.75mm±6%(5%)0.075mm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1%JTGF40-2004规范附录G总量检验≤2.36mm±2%≥4.75mm±2%0.075mm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2个试验样的平均值评定符合表24、表25、表26规定T0725抽提筛分与标准级配比较的差≤2.36mm≥4.75mm沥青用量(油石比)逐盘在线监测±0.3%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0.1%JTGF40-2004规范附录F总量检验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0.3%抽提T0722、T0721马歇尔试验:空隙率、稳定度、流值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4-6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表24、表25、表26规定T0702、T0709、本规范附录B、附录C浸水马歇尔试验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符合表24、表25规定T0702、T0709车辙试验必要时(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表24、表25规定T0719注1:单点检验是指试验结果以一组的试验结果的报告值为一个测点的评价依据,一组试验(如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有多个试样时,报告值的取用按《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注2: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必须进行总量检验和抽提筛分的双重筛分的双重检验控制,互相校核,表中括号内的数字是对SMA的要求。油石比抽提试验应事先进行空白试验标定,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度。8.3.4.1从料堆和皮带运输机随时目测各种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检查泥块及超粒径碎石,检查冷料仓有无窜仓。目测混合料拌和是否均匀、有无花白料、油石比是否合理,检查集料和混合料的离析情况。8.3.4.2检查控制室拌和机的各项参数设定值、控制屏的显示值,核对计算机采集和打印记录的数据与显示值是否一致。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附录G“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的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和总量检验。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附录F“施工质量动态管理方法”的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动态管理。8.3.4.3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加热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取样抽提、筛分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油石比。抽提筛分应至少检查0.075mm、2.36mm、4.75mm、公称最大粒径及中间粒径等5个筛孔的通过率。8.3.4.4取样成型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空隙率、稳定度、流值,计算合格率。对VMA、VFA指标可只作记录。同时按JTGF40-2004附录E的方法评定压实度。8.3.5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差应符合表31的规定。注:沥青混合料的存放时间对体积指标有一定影响,施工质量检验的马歇尔试验以拌和厂取样后立即成型的试件为准,但成型温度和试件高度必须符合试验要求。表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59 DB14/T160—2007检 查 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外观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汀、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目测接缝随时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目测逐条缝检测评定3mmT0931施工温度出厂温度逐车检测评定符合6.3.1规定T0981碾压温度随时符合6.3.4规定插入式温度计实测厚度[1]每一层次随时,厚度50mm以下厚度50mm以上设计值的5%设计值的8%施工时插入法量测松铺厚度及压实厚度每一层次1个台班区段的平均值厚度50mm以下厚度50mm以上-3mm-5mmJTGF40-2004规范附录G总量检验总厚度每2000m2一点单点评定设计值的-5%T0912上面层每2000m2一点单点评定设计值的-10%压实度[2]每2000m2检查1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8%(98%)T0924、T0922平整度[4](最大间隙)上面层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3mmT0931中下面层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5mmT0931平整度(标准差)上面层连续测定0.7mmT0932中面层连续测定0.9mm下面层连续测定1.2mm基层连续测定2.4mm宽度有侧石检测每个断面±20mmT0911无侧石检测每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纵断面高程检测每个断面±10mmT0911横坡度检测每个断面±0.3%T0911渗水系数[3]不大于每1km不少于5点,每点3处取平均值符合表24、表25规定T0971注1:表中厚度检测频度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钻孔频度,其他公路可酌情减少,且通常采用压实度钻孔试件测定。上面层的允许误差不适用于磨耗层。注2:压实度检测按JTGF40-2004规范附录E的规定执行,钻孔试件的数量按8.3.7的规定执行。括号中的数值是对SMA路面的要求,对马歇尔成型试件采用50次击实或者35次击实的混合料,压实度应适当提高要求。进行核子仪等无破损检测时,每13个测点的平均数作为一个测点进行评定是否符合要求。实验室密度是指与配合比设计相同方法成型的试件密度。以最大理论密度作密度时,对普通沥青混合料通过真空法实测确定,对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由每天的矿料级配和油石比计算得到。注3:渗水系数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沥青混合料,应在铺筑成型后未受行车污染的情况下测定。且仅适用于要求密水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SMA混合料。表中渗水系数以平均值评定,计算的合格率不得小于90%。注4:5m直尺主要用于接缝检测,对正常生产路段,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8.3.6施工厚度的检测按以下方法执行,并相互校核,当差值较大时通常以总量检验为准。8.3.6.1利用摊铺过程在线控制,即不断地用插尺或其他工具插入摊铺层测量松铺厚度。8.3.6.2利用拌和厂沥青混合料总生产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平均厚度进行总量检验。8.3.6.3当具有地质雷达等无破损检验设备时,可利用其连续检测路面厚度,但其测试精度需经标定认可。8.3.6.4待路面完全冷却后,在钻孔检测压实度的同时测量沥青层的厚度。8.3.7沥青路面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8.3.7.1碾压工艺的控制包括压路机的配置(台数、吨位及机型)、排列和碾压方式、压路机与摊铺机的距离、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压路机洒水(雾化)情况、碾压段长度、调头方式等。8.3.7.2碾压过程中宜采用核子密度仪等无破损检测设备进行压实密度过程控制,测点随机选择,一组不少于13点,取平均值,与标定值或试验段测定值比较评定。测定温度应与试验段测定时一致,检测精度通过试验路与钻孔试件标定。8.3.7.3在路面完全冷却后,随机选点钻孔取样,如一次钻孔同时有多层沥青层时需用切割机切割,待试件充分干燥后(在第二天之后),分别测定密度。压实度计算及标准密度的确定方法应遵照JTG59 DB14/T160—2007F40-2004规范附录E的规定,选用其中的1个或2个标准评定,并以合格率低的作为评定结果,但不得以配合比设计时的标准密度作为整个施工及验收过程中的标准密度使用。钻孔后应及时将孔中灰浆淘净,吸净余水,待干燥后以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充夯实。为减少钻孔数量,有关施工、监理、监督各方宜合作进行钻孔检测,以避免重复钻孔。8.3.7.4测试压实度的一组数据最少为3个钻孔试件,当一组检测的合格率小于60%,或平均值小于要求的压实度时,可增加一倍检测点数。如6个测点合格率小于60%,或平均值仍然达不到压实度要求时,允许再增加一倍检测点数,要求其合格率大于60%,且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注意记录所有数据不遗弃)。如仍然不能满足要求的应核查标准密度的准确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返工以及返工的范围。当所有钻孔试件检测的压实度持续稳定并符合要求时,钻孔频度可减少至每公里不少于一个孔。施工过程中钻孔的试件宜编号贴上标签予以保存,以备工程交工验收时使用。8.3.7.5压实层厚度等于或小于3cm的超薄表面层或磨耗层、厚度小于4cm的SMA表面层、易发生温缩裂缝的严寒地区的表面层、桥面铺装沥青层,以及使用改性沥青后,钻孔试样表面形状改变,难以准确测定密度时,可免于钻孔取样,但需严格控制碾压。8.3.8压实成型的路面应按本规范附录D规定的方法随机选点检测渗水情况,渗水系数的平均值宜符合表31的要求。8.3.9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路面进行外观(色泽、油膜厚度、表面空隙)评定,尤其注意防止粗细集料的离析和混合料温度不均,造成路面局部渗水严重或压实不足,酿成隐患。如果确实该路段严重离析、渗水,且经2次补充钻孔仍不能达到压实度要求,确属施工质量差的,应予铣刨或局部挖补,返工重铺。8.3.10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用5m直尺检测接缝及与构造物的连接处平整度,正常路段的平整度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或颠簸累积仪测定。1.1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1.1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1-3)k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每一侧车行道按表32的规定频度,随机选取测点;对沥青面层进行全线自检,将单个测定值与表中的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进行比较,计算合格率;然后计算一个评定路段的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全线检测结果及施工总结报告,申请交工验收。表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交工检查与验收质量标准检查项目检查频度(每一侧车行道)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59 DB14/T160—2007外观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汀、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目测面层总厚度代表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5%T0912极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10%T0912上面层厚度代表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10%T0912极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20%T0912压实度代表值每1km5点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6%(98%)最大理论密度的92%(94%)试验段密度的98%(99%)T0924极值(最小值)每1km5点比代表值放宽1%(每km)或2%(全部)T0924路表平整度标准差σ全线连续1.2mmT0932IRI全线连续2.0m/kmT0933最大间隙每1km10处,各连续10杆-T0931渗水系数,不大于每1km不少于5点,每点3处取平均值评定300ml/min(普通沥青路面)200ml/min(SMA路面)T0971宽度有侧石每1km20个断面±20mmT0911有侧石每1km20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T0911纵断面高程每1km20个断面±15mmT0911中线偏位每1km20个断面±20mmT0911横坡度每1km20个断面±0.3%T0911弯沉回弹弯沉全线每20m1点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51总弯沉全线每5m1点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52构造深度每1km5点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61/62-63摩擦系数摆值每1km5点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64横向力系数全线连续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65注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面层除验收总厚度外,尚须验收上面层厚度,代表值的计算方法按JTGF40-2004附录E进行。注2:与表31注2、注3同。1.1.1 沥青路面交工时应检查验收沥青面层的各项指标,包括路面的厚度、压实度、平整度、渗水系数、构造深度、摩擦系数等。8.4.2.1需要作破损路面进行检测的指标,如厚度、压实度宜利用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数据,检查每一个测点与极值相比的合格率,同时按JTGF40-2004附录E的方法计算代表值。厚度也可利用路面雷达连续测定路面剖面进行评定。压实度验收可选用其中的1个或2个标准,并以合格率低的作为评定结果。8.4.2.2路表平整度可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和颠簸累积仪进行测定,以每100m计算一个测值,计算合格率。8.4.2.3路表渗水系数与构造深度宜在施工过程中在路面成型后立即测定,但每一个点为3个测点的平均值,计算合格率。8.4.2.4交工验收时可采用连续式摩擦系数测定车在行车道实测路表横向摩摩系数,如实记录测点数据。8.4.2.5交工验收时可选择贝克曼梁或连续式弯沉仪实测路面的回弹弯沉或总弯沉,如实记录测点数据(含测定时的气候条件、测定车数据等),测定时间宜在公路的最不利使用条件下(指春融期或雨季)进行。1.1.2 工程交工时应对全线宽度、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等进行实测,以每个桩号的测定结果评定合格率,最后提出实际的竣工图。1.1.3 大、中型桥面沥青铺装的质量检查与验收,以1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33的规定。表1 桥面沥青铺装工程质量标准检查项目检查频度允许偏差检查方法59 DB14/T160—2007厚度每100m2点0~+5mmT0912路表平整度标准差连续测点1.8mmT0932最大间隙连续测点3mmT0931宽度每100m10点0~+5mmT0911压实度每100m2点马歇尔密度的98%;最大相对密度的93%T0924横坡每100m10点±0.3%T0911其他同本规范热拌沥青混合料要求附录A59 DB14/T160—2007山西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A.1 一般规定A.1.1选择沥青结合料等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检验应适应公路环境条件的需要,能承受高温、低温、雨(雪)水的考验。沥青路面的气候条件按本规范的气候分区执行。A.1.2各地宜按照本规范的方法对本地区作更为具体的气候区划分,以适应地区具体气候条件的需要。A.2 气候分区指标的选择A.2.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FTGF40-2004规定的我国沥青路面的气候分区,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道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重要研究成果。按此研究成果,山西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按照高温、低温气候分为1-3(夏炎热冬冷)、2-2(夏炎冬寒)、2-3(夏炎冬冷)等三个区,见表A-1,按年降雨量分为2(湿润区)、3(半干区)区,见表A-2。本规范主要是针对气候分区提出沥青路面的技术指标。表A-1山西省沥青使用性能气候分区表(温度)气候分区1-3夏炎热冬冷2-2夏炎冬寒2-3夏炎冬冷59 DB14/T160—2007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30℃(20-30)℃年极端最低气温(-21.5~-9.0)℃(-37.0~-21.5)℃(-21.5~-9.0)℃地名运城地区各县(市)临汾地区:候马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浮山县(除寨圪塔乡)、古县、霍州市、洪洞县(堤村乡、马牧乡、万安镇、龙马乡、白石乡及河东各乡镇)、临汾市(吴村镇、土门镇、魏村镇、果村场乡、刘村镇小榆乡、泊庄乡、龙祠乡、金殿镇及河东各乡镇)大同市各县(市)朔州市各县(市)忻州地区各县(市)太原市各县(市)吕梁地区各县(市)晋中地区各县(市)长治市:武乡县、沁县、沁源县、襄垣县、黎城县、潞城县、屯留县城区、效区、长子县、长治县、平顺县(东青北乡、北社乡、苗庄镇、羊井底乡)、壶关县(辛村乡、集店乡、城关镇、东崇贤乡、晋庄镇、五龙山乡、西川底乡、黄家川乡、黄山乡、固村乡、店上镇、东柏林乡、百尺镇、常行乡、东井岭乡)晋城市:沁水县(王必乡、郑庄乡、苏庄乡、必底乡、端氏镇、胡底乡、樊庄乡、固县乡、十里乡、东峪乡、柿庄乡)高平市、陵川县(城关镇、礼义镇、杨村乡、平城镇、奏家庄乡)临汾地区:安泽县、浮山县(寨圪塔乡)、隰县、永和县阳泉市:城区、郊区、平定县临汾地区:大宁县、蒲县、汾西县、吉县、乡宁县、临汾市(一平垣乡、西头乡、枕头乡、河底乡)、洪洞县(刘家垣镇、山头乡、双昌乡、左家沟乡、左木乡)晋城市:阳城县、城区、郊区、沁水县(城关镇、樊村河乡、王寨乡、杏峪乡、中村镇、下川乡、土沃乡、张村乡、郑村乡、加丰镇)、陵川县(西河底乡、附城镇、丈河乡、夺火乡、曹庄乡、潞城乡、横水河乡、马疙当乡、马武寨乡、候庄乡、治头乡、六泉乡、古郊乡)长治市:平顺县(实会乡、北眈乡、阳高乡、石城镇、王家庄乡、中五井乡、城关镇、虹梯关乡、苤兰岩乡、西沟乡、东寺头乡、羊老岩乡、石窑滩乡、龙镇、杏城乡、王峡关乡)表A-2山西省沥青使用性能气候分区表(雨量)59 DB14/T160—2007雨量分区2湿润区3半干区年降雨量(500-1000)mm(250-500)mm地名运城地区各县(市)晋城市各县(区)长治市各县(市)临汾地区: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大宁县、蒲县、吉县、乡宁县、襄汾县、临汾县、浮山县、侯马市、曲沃县、翼城县、安泽县、洪洞县(山头乡、刘家垣镇、双昌乡、左家沟乡、左木乡)吕梁地区:临县、方山县、离石县、柳林县、中阳县、石搂县、交口县、孝义市晋中地区:灵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榆次市阳泉市各县(区)忻州地区五台县大同市各县(区)朔州市各县(区)忻州地区(除五台县以外)太原市各县(区)吕梁地区:兴县、岚县、汾阳县、文水县、交城县晋中地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县临汾地区霍县、古县、洪洞县(堤村乡、马牧乡、万安镇、龙马乡、白石乡及河东各县)附录B59 DB14/T160—2007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B.1一般规定B.1.1本方法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B.1.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本规范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如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时,应按本规范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B.1.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图B-1的框图的步骤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类型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材料选择、取样其他材料、外掺剂等材料试验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或改性沥青结合料确定试验温度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设计供优选用的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5组沥青用量,拌和混合料,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确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普通沥青用真空法改性沥青用计算法或计算VV,VMA,VFA等体积指标进行马歇尔试验,与马歇尔设计标准比较技术经济分析确定1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按规定进行各种配合比设计检验,确定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完成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标准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等不合格不合格合格图B-1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B.1.4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必须遵照现行试验规程的方法进行。混合料拌和必须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和试件制作温度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B.1.5生产配合比设计可参照本方法规定的步骤进行。59 DB14/T160—2007B.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B.2.1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本规范表20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确定,必要时允许超出规范级配范围。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直接以本规范表22规定的级配范围作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使用。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得随意变更。B.2.2调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遵循下列原则:⑴首先按本规范确定采用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⑵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平缓的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水平的设计空隙率。⑶确定各层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时应考虑不同层位的功能需要,经组合设计的沥青路面应能满足耐久、稳定、密水、抗滑等要求。⑷根据公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确定的工程级配范围应比规范级配范围窄,其中4.75mm和2.36mm通过率的上下限差值宜小于8%和10%。⑸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性能,使沥青混合料容易摊铺和压实,避免造成严重的离析。B.3材料选择与准备B.3.1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规定的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取样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B.3.2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气候和交通条件的需要。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定的材料按级配组成的集料混合料指标能符合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B.4矿料配合比设计B.4.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矿料设计宜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用试配法进行。其他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也可参照进行。B.4.2矿料级配曲线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25的方法绘制(图B-2)。以原点与通过集料最大粒径100%的点的连线作为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密度线,见表B-3和表B-4。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最大理论密度线设计级配曲线图B-2矿料级配曲线示例表B-3泰勒曲线的横坐标59 DB14/T160—2007di0.0750.150.30.61.182.364.759.5X=di0.450.3120.4260.5820.7951.0771.4722.0162.754di13.2161926.531.537.55363X=di0.453.1933.4823.7624.3704.7235.1095.9696.452表B-4矿料级配设计计算表示例筛孔(%)10-20(%)5-10(%)3-5(%)石屑(%)黄砂(%)矿粉(%)消石灰(%)合成级配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中值下限上限16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10010013.288.610010010010010010097.295901009.516.699.710010010010010079.179.574854.750.48.794.910010010010058.95650622.360.30.73.797.287.910010042.34136461.180.30.70.567.862.210010030.92924340.60.30.70.540.546.410010021.92218260.30.30.70.530.23.799.899.213.31612200.150.30.70.520.63.196.297.610.711.58150.0750.20.60.34.21.984.795.66.0648配合比251714251432100---B.4.3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B.4.4根据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几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VMA,初选一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B.5马歇尔试验B.5.1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按本规范规定执行。B.5.2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按JTGF40-2004规定的方法确定,并与施工实际温度相一致,普通沥青混合料如缺乏粘温曲线时可参照表B-5执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在此基础上再提高(10-20)℃。表B-5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50号70号90号110号130号沥青加热温度160-170155-165150-160145-155140-150矿料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填料不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150-170145-165140-160135-155130-150试件击实成型温度140-160135-155130-150125-145120-140注:表中混合料温度,并非拌和机的油浴温度,应根据沥青的针入度、粘度选择,不宜都取中值。B.5.3按式(B.5.3)计算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B.5.3)式中:P1、P2、…、Pn—各种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γ1、γ2、…、γn—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注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均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不采用毛体积密度,故无需进行密度的水温修正。注2: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当细料仓中的材料混杂各种材料而无法采用筛分替代法时,可将0.075mm部分除后以统货实测值计算。B.5.4按式(B.5.4)计算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sa。59 DB14/T160—2007..……………………………………………………(B.5.4)式中:P1、P2、…、Pn—各种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γ1′、γ2′、…、γn′—各种矿料按试验规程方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B.5.5按式(B.5.5-1)或按式(B.5.5-2)预估沥青混合料的适宜的油石比Pa或沥青用量为Pb。………………………………………………………………….(B.5.5-1)……………………………………………………….(B.5.5-2)式中:Pa—预估的最佳油石比(与矿料总量的百分比),%;Pb—预估的最佳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Pal—已建类似工程沥青混合料的标准油石比,%;γal—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l—已建类似工程集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注:作为预估最佳油石比的集料密度,原工程和新工程也可均采用有效相对密度。B.5.6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B.5.6.1对非改性沥青混合料,宜以预估的最佳油石比拌和2组的混合料,采用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取平均值。然后由式(B.5.6-1)反算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γse。…………………………………………………………………(B.5.6-1)式中:γ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Pb—试验采用的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γt—试验沥青用量条件下实测得到的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B.5.6.2对改性沥青及SMA等难以分散的混合料,有效相对密度宜直接由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与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B.5.6-2)计算确定,其中沥青吸收系数C值根据材料的吸水率由式(B.5.6-3)求得,材料的合成吸水率按式(B.5.6-4)计算:…………………………………………………(B.5.6-2)……………………………………(B.5.6-3)……………………………………………………(B.5.6-4)式中:γ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C—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可按矿料的合成吸水率从式(B.5.6-3)求取;ωx—合成矿料的吸水率,按式(B.5.6-4)求取,%;γsb—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史(B.5.3)求取,无量纲;γsa—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B.5.4)求取,无量纲。B.5.7以预估的油石比为中值,按一定间隔(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通常为0.5%,对沥青碎石混合料可适当缩小间隔为(0.3-0.4)%),取5个或5个以上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每一组试件的试样数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要求确定,对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宜增加试件数量。B.5.8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密度γf和吸水率,取平均值。测试方法应遵循以下规定执行:⑴通常采用表干法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⑵对吸水率大于2%的试件,宜改用蜡封法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注1:对吸水率小于0.5%的特别致密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质量检验时,允许采用水中重法测定注2:表观相对密度作为标准密度,钻孔试件也采用相同方法。但配合比设计时不得采用水中重法。B.5.9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59 DB14/T160—2007⑴对非改性的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成型马歇儿试件的同时,按B.5.6-1的要求用真空法实测各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ti。当只对其中一组油石比测定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时,也可按式(B.5.9-1)或式(B.5.9-2)计算其他不同油石比时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ti。⑵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宜按式(B.5.9-1)或式(B.5.9-2)计算各个不同沥青用量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B.5.9-1)注:5个不同油石比不一定选整数,例如预估油石比4.8%,可选3.8%、4.3%、4.8%、5.3%、5.8%等。B.5.6条1中规定的实测最大相对密度通常与此同时进行。……………………………………………………………….(B.5.9-2)式中:γti—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bi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Pa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Pb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Ps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矿料含量,γse—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式(B.5.6-2)计算,无量纲;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B.5.10按式(B.5.10-1)式(B.5.10-3)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MA、有效沥青的饱和度VFA等体积指标,取1位小数,进行体积组成分析。…………………………………………………………(B.5.10-1)…………………………………………………(B.5.10-2)……………………………………………………(B.5.10-3)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VMA—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FA—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有效沥青含量占VMA的体积比例),%;γf—按B.5.8测定的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γt—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按B.5.9的计算或实测得到,无量纲;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100-Pb,%;γsb—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B.5.3)计算。B.5.11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B.6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或油石比)B.6.1按图B.6.1的方法,以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连成圆滑的曲线。确定均符合本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必须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并尽可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并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如果没有涵盖设计空隙的全部范围,试验必须扩大沥青用量重新进行。B.6.2根据试验曲线的走势,按下列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AC1。⑴在曲线图B.6.1上求取相对于密度最大的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和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1、a2、a3、a4。按式(B.6.2-1)取平均值作为OAC1。OAC1=(a1+a2+a3+a4)/4…………………………………………………………(B.6.2-1)59 DB14/T160—2007⑵如果在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未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按式(B.6.2-2)求取3者的平均值作为OAC1。OAC1=(a1+a2+a3)/3…………………………………………………………….(B.6.2-2)⑶对所选择试验的沥青用量范围,密度或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最大值经常在曲线的两端)时,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3作为OAC1,但OAC1必须介于OACmin-OACmax的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B.6.3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的中值作为OAC2。OAC2=(OACmin+OACmax)/2……………………………………………………………(B.6.3)B.6.4通常情况下取OAC1及OAC2的中值作为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OAC1+OAC2)/2……………………………………………………………(B.6.4)图B-3马歇尔试验结果示例59 DB14/T160—2007B.6.5按式(B.6.4)计算的最佳油石比OAC,从图B-3中得出所对应的空隙率和VMA值,检验是否能满足本规范24或表25关于最小VMA值的要求。OAC宜位于VMA凹形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当空隙率不是整数时,最小VMA按内插法确定,并将其画入图B-3中。B.6.6检查图B-3中相应于此OAC的各项指标是否均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B.6.7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⑴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较基质沥青混合料偏大(0.1-0.2)%。⑵对炎热地区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山区公路的长大坡度路段,预计有可能产生较大车辙时,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将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减少(0.1-0.3)%作为设计沥青用量。但报告必须要求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组合等方式加强碾压,以使施工后路面的空隙率达到未调整前的原最佳沥青用量时的水平,且渗水系数符合要求。如果试验段试拌试铺达不到此要求时,宜调整所减少的沥青用量的幅度。⑶对寒区公路、旅游公路、交通量很少的公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的基础上增加(0.1-0.3)%,以适当减小设计空隙率,但不得降低压实度要求。B.6.8按式(B.6.8-1)及式(B.6.8-2)计算沥青结合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及有效沥青含量。………………………………………………………(B.6.8-1)………………………………………………………….(B.6.8-2)式中:Pba—沥青混合料中被集料吸收的沥青结合料比例,%;Pbe—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γse—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式(B.5.6-1)计算,无量纲;γsb—材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B.5.3)求取,无量纲;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Pb—沥青含量,%;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100-Pb,%。如果需要,可按式(B.6.8-3)及式(B.6.8-4)计算有效沥青的体积百分率γbe及矿料的体积百分率Vg。…………………………………………………………………(B.6.8-3)………………………………………………………(B.6.8-4)B.6.9检验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厚度。⑴按式(B.6.9-1)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宜符合0.6-1.6的要求。对常用的工称最大粒径为13.2-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粉胶比宜控制在(0.8-1.2)范围内。………………………………………………………………………(B.6.9-1)式中:FB—粉胶比,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中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无量纲;P0.075—矿料级配中0.075mm的通过率(水洗法),%;Pbe—有效沥青含量,%。⑵按式(B.6.9-2)的方法计算集料的比表面,按式(B.6.9-3)估算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有效厚度。各种集料粒径的表面积系数按表B-6采用。…………………………………………………………………(B.6.9-2)…………………………………………………………………(B.6.9-3)式中:SA—集料的比表面积,m2/kg。Pi—各种粒径的通过百分率,%;FAi—相应于各种粒径的集料的表面积系数,如表B-6所列;DA—沥青膜有效厚度,μm;Pbe—有效沥青含量,%;59 DB14/T160—2007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注:各种公称最大粒径混合料中大于4.75mm尺寸集料的表面积系数FA均取0.0041,且只计算一次,4.75mm以下部分的FAi如表B.6.9所示。该例的SA=6.60m2/kg。若混合料的有效沥青含量为4.65%,沥青的相对密度1.03,则沥青膜厚度为DA=4.65/(1.03×6.60)×10=6.83μm。表B-6集料的表面积系数计算示例筛孔尺寸(mm)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集料比表面总和SA(m2/kg)表面积系数FAi0.0041———0.00410.00820.01640.02870.06140.12290.3277通过百分率Pi(%)1009285766042322316126比表面FAi×Pi(m2/kg)0.41———0.250.340.520.660.981.471.976.60B.7配合比设计检验B.7.1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各种使用性能的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其他等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可参照执行。B.7.2配合比设计检验按计算确定的设计最佳沥青用量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如按照B.6.7的方法将计算的设计沥青用量调整后作为最佳沥青用量,或者改变试验条件时,各项技术要求均应适当调整,不宜照搬。B.7.3高温稳定性检验。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混合料,按规定方法进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应符合本规范表24的要求。注:对公称最大粒径大于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由于车辙试件尺寸不能适用,不宜按本规范方法进行车辙试验和弯曲试验。如需要检验可加厚试件厚度或采用大型马歇尔试件。B.7.4水稳定性检验。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残留稳定度及残留强度比均必须符合本规范表24的规定。注:调整沥青用量后,马歇尔试件成型可能达不到要求的空隙率条件。当需要添加消石灰、水泥、抗剥落剂时,需重新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后试验。B.7.5低温抗裂性能检验。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混合料,宜按规定方法进行低温弯曲试验,其破坏应变宜符合本规范表24要求。B.7.6渗水系数检验。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渗水试验检验的渗水系数宜符合本规范表24要求。B.8配合比设计报告B.8.1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以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曲线应按规定的方法绘制。B.8.2当按B.6.7调整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宜报告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的各项试验结果,并提出对施工压实工艺的技术要求。59 DB14/T160—2007附录C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C.1一般规定C.1.1除本方法另有规定外,应遵循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规定执行。C.1.2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和流值并不作为配合比设计接受或者否决的唯一指标。C.2材料选择C.2.1对用于配合比设计的各种材料按附录B规定选择,其质量必须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C.2.2除已有成功经验证明使用非改性的普通沥青能符合使用要求者外,SMA宜采用改性沥青,且采用比当地常用沥青更硬标号的沥青。C.3设计矿料级配的确定C.3.1设计初试级配⑴SMA路面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直接采用本规范表19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9.5mm的SMA混合料,以2.36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的SMA混合料以4.75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⑵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C.3.2按附录B的方法计算初试级配的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sa、有效相对密度γse。其中各种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试验方法遵照附录表B的规定进行。C.3.3把每个合成级配中小于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集料筛除,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0309的规定,用捣实法测定粗集料骨架的松方毛体积相对密度γs,按式(C.3.3)计算粗集料骨架混合料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γCA。…………………………………………………………(C.3.3)式中:P1、P2、……Pn—粗集料骨架部分各种集料在全部矿料级配混合料中的配合比;γ1、γ2、……γn—各种粗集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C.3.4按式(C.3.4)计算各组初试级配的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CADRC。………………………………………………………(C.3.4)式中:VCADRC—粗集料骨架的松装间隙率,%;γCA—粗集料骨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59 DB14/T160—2007γs—粗集料骨架的松方毛体积相对密度。C.3.5按本规范B.5.5的方法预估新建工程SMA混合料的适宜的油石比Pa或沥青用量为Pb,作为马歇尔试件的初试油石比。C.3.6按照选择的初试油石比和矿料级配制作SMA试件,马歇尔标准击实的次数为双面50次,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双面75次,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数目不得少于4-6个。SMA马歇尔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由表干法测定。C.3.7按式(C.3.7)的方法计算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SMA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其中纤维部分的比例不得忽略。………………………………………………………(C.3.7)式中:γse—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由C.3.2确定;Pa—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Px—纤维用量,以矿料质量的百分数计,%;γx—纤维稳定剂的密度,由供货商提供或由比重瓶实测得到。C.3.8按式(C.3.8)计算SMA马歇尔混合料试件中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试件的集料各项体积指标空隙率VV、集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计算。……………………………………………(C.3.8)式中:PCA—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比例,即大于4.75mm的颗粒含量,%;γca—粗集料骨架部分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由式(C.3.3)确定;γf—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由表干法测定;C.3.9从3组初选级配的试验结果中选择设计级配时,必须符合VCAMIX17.0%的要求,当有1组以上的级配同时符合要求时,以粗集料骨架分界集料通过率大且VMA较大的级配为设计级配。C.4确定设计沥青用量C.4.1根据所选择的设计级配和初试油石比试验的空隙率结果,以(0.2-0.4)%为间隔,调整3个不同的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计算空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一组试件数不宜少于4-6个。C.4.2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检验稳定度和流值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C.4.3根据期望的设计空隙率确定油石比,作为最佳油石比OAC。所设计的SMA混合料应符合本规范表25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C.4.4如初试油石比的混合料体积指标恰好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以省去此步骤,但宜进行一次复核。C.5配合比设计检验C.5.1除附录B规定项目外,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还必须进行谢伦堡析漏试验及肯特堡飞散试验。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规范表25的技术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C.6配合比设计报告C.6.1配合比设计结束后,必须按附录B的要求及时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59 DB14/T160—2007附录D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方法D.1目的和使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在新铺的沥青路面或者室内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件上测定沥青路面的渗水系数。D.2试验仪具与材料⑴渗水仪及其配件(配重、塑料圈):形状及尺寸如图所示,上部盛水量筒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容积为600ml,上有刻度,在100ml及500ml处有粗标线,下方通过细管与底座相连,中间有一开关。底座下方开口内径φ150mm,外径φ215mm。仪器配压重试块四个,配与底盘形状面积一样的塑料环一个。⑵秒表,粉笔;⑶储水桶、水勺、漏斗;⑷密封材料:玻璃腻子、油灰、橡皮泥等;⑸刷子。D.3方法与步骤D.3.1准备工作在试验前,首先用刷子将路面或者试件表面的杂物刷去,杂物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水的渗入,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渗水仪和路面(试件表面)的密封效果。D.3.2试验步骤⑴将塑料圈置于测试位置,用粉笔分别沿塑料圈的内侧和外侧画上圈,在外环和内环之间的部分就是需要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的区域。⑵用密封材料对环状密封区域进行密封处理,注意不要使密封材料进入内圈,如果密封材料不小心进入内圈,必须用刮刀将其刮走。(如果在密封区域内发现有构造深度较大的部位时,必须先用密封剂对这些部位的纹理深度进行填充。再将搓成拇指粗细的条状密封材料放在环状密封区域的中央,并且围成一圈。)⑶将渗水仪放在测试位置,注意渗水仪的中心尽量和圆环中心重合,然后略微使劲将渗水仪压在密封材料圈上,再将配重加上,以防压力水从底座与路面间流出。⑷将开关关闭,注满水至0刻度线,准备好秒表,可进行渗水试验。59 DB14/T160—2007⑸迅速将开关全部打开,水开始从细管下流出,当水面下降到100ml时,立刻开动秒表,每间隔60s,读取渗水仪上的刻度一次,至水面下降到500ml时为止。测试过程中如水从底座与密封材料间渗出,说明没有密封好,应移至附近干燥路面重新试验;如果水面下降速度缓慢,那么从水面下降至100ml开始,测得3分钟的渗水量即可以停止;若试验时水面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不动,说明路面基本不渗水或者根本不渗水,则在试验中注明;若试验出现水头几乎不动的情况时,这是因为所试验的路面或者试件几乎不渗水,因此渗水仪底部内的空气无处排出,导致渗水仪里的水无法向下流,此时应轻轻晃动渗水仪使渗水仪底部的气泡全部排出即可。D.4计算计算时以水面从100ml下降到500ml所需的时间为标准,若渗水时间过长,也可以采用3分钟通过的水量计算:Cw=…………………………………………………………(D.4)其中:Cw—路面渗水系数,ml/min;v1—第一次读数时的水量(ml),通常为100ml;v2—第二次读数时的水量(ml),通常为500ml;t1—第一次读数时的时间(s);t2—第一次读数时的时间(s)。D.5报告室内试验,应成型三块车辙试件,分别进行渗水试验,取三次渗水系数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现场试验应列表报告每个测试路段各测点的位置和渗水系数;若路面不渗水,应在报告中注明为0;存在垂直渗透或水平渗透现象的,报告中应注目渗透情况。D.6注意事项⑴利用车辙试件进行渗水试验,试验时必须将试件底面成型时垫的纸去除干净,否则影响试验的结果;⑵室内试验时将试件置于高处,高度应便于观测试件底面渗水。59 DB14/T160—2007附录E条文说明E.1总则E.1.0.6山西省气候分区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道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重要研究成果。按此研究成果,山西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按照高温、低温气候分为1-3(夏炎热冬冷)、2-2(夏热冬寒)、2-3(夏热冬冷)等三个区,见附录A表A-1,按年降雨量分为2(湿润区)、3(半干区)区,见附录A表A-2。本规范主要是针对气候分区提出改性沥青路面的技术指标。E.1.0.7鼓励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但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做好试验研究,制订确实可行的具体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严禁照搬照抄。E.1.0.8本规范是在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几年高速公路工程实践总结经验编写的,对现行JTGF40-2004“规范”的集料、结合料、沥青混合料的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了调整,这些指标通过实体工程验证是可行的,不是盲目修订的,有很好的工程指导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材料的更新,技术指标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在应用中发展。E.3基层E.3.0.2本规范给出4种基层结构类型,工程实践中可根据需要选择结构形式。E.3.0.6提高基层整体强度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由于对摊铺前洒水湿润下承层、碾压延迟时间、碾压工艺、养护等环节认识不足,在施工质量控制中,虽然试验室制作的试件强度和施工碾压压实度满足要求,但芯样完整性差,导致基层的有效厚度减小,而且使基层与基层、基层与底基层、基层与沥青面层、底基层与路床表面处于“半连续”或“非连续”状态,路表面较大的竖直变形和层间“半连续”或“非连续”状态双重因素造成沥青下面层层底、基层或底基层层底产生过大的拉应力,也是沥青路面发生纵、横向裂缝,甚至网裂、龟裂的主要原因。在长晋高速公路晋城段路面施工技术咨询工作中,把“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均匀性、整体强度”作为重点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施工技术指导书”和“技术咨询意见”提出了“采用S型级配、严格控制水泥剂量的上限和下限、采用粉煤灰替代部分细集料”等详细的技术要求,在施工中把七天芯样是否完整和实测强度作为施工质量的控制指标,并提出了:⑴混合料的运输须覆盖,在摊铺前揭开;⑵把含水量作为施工质量控制指标,施工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1.5-2)%(蒸发量另计),碾压成型后表面湿润;⑶两台摊铺机摊铺时摊铺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并应专门清除搭接处集中的粗集料;⑷像重视水泥混凝土养护一样重视基层的养护等具体工艺要求,确保了路面整体质量。E.3.0.759 DB14/T160—2007半刚性基层的横向裂缝除由温缩和干缩引起的收缩裂缝外,还有由于路表面在重轴载车辆作用下产生较大的竖直变形,使半刚性基层过早产生的疲劳开裂,即荷载裂缝,这种裂缝在轮迹带上产生,开始只有(2-10)cm,逐渐左右轮迹带裂缝连通,继而全断面开裂。针对山西省重载交通的实际情况,在增加投资不多的情况下,优化路面结构,使路面具有一定的强度储备,在重轴载车辆作用下产生较小的竖直变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技术咨询工作中,考虑到路面与桥梁的衔接和设计高程问题,根据成型路基强度和干湿类型,仅对路面结构组合进行优化。在进行路面结构组合和各结构层厚度设计时,适当提高路面整体强度的储备,使路面不会因较大的竖直变形而在使用初期出现疲劳开裂破坏。提高路面整体强度的储备途径是增加结构层厚度或提高结构层材料的强度,目前使用的路面材料抗弯拉强度较低,因此,增加结构层厚度特别是增加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厚度更为有效和经济。例如:⑴对运三高速公路路基强度储备不足的路段,经过结构验算,把36cm的双层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变更为一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由一层20cm,增加为双层38cm(20cm+18cm),即采用双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提高路面整体强度。调整后的路面结构至今未产生横向的荷载裂缝。K0~K10段按实测弯沉值考虑湿度影响系数后,原设计的路面结构15cm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6cm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能够满足设计弯沉值的要求,施工期间没有进行结构调整,由于强度储备不足,在以特重车辆为主的交通荷载作用下,路表面产生的竖直变形远大于设计标准轴载车辆作用产生的竖直变形,在通车15个月后的2003年初开始在轮迹带陆陆续续出现2cm左右长的横向疲劳荷载裂缝,后全断面贯通。⑵对长邯高速公路重车行驶方向,也采取了优化运三路面结构的技术观点,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由36cm变更为一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由一层20cm,增加为双层38cm(20cm+18cm),即采用双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提高路面整体强度。根据山西省普遍为重交通的实际情况和运三、长邯路面结构优化的实践,大运、长晋高速公路设计采用了(34-40)cm双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20)cm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或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路面结构。采用双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后,路面竣工后的平均弯沉值在6(0.01mm),最大弯沉值小于10(0.01mm),路面有较大的强度储备。E.4材料E.4.1一般规定E.4.1.2在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新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之所以出现早期损坏,材料问题是其重要的原因。因此,这里特别强调要把好材料关,应该以试验数据为依据,严格控制质量,承包商、监理一定按检验项目和频度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控制,防止因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而造成损失。E.4.2沥青结合料E.4.2.1道路石油沥青⑴关于沥青技术指标,一直是道路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有这样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提高沥青技术指标就可有效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所以工程上盲目的提高沥青的某项技术指标,而忽略施工过程沥青的质量控制,出现不同批次沥青性能的差异;或者是提供样品与实际生产用沥青之间有差异;另一种认为只要满足规范就行,不需要调整。这两种观点均是片面的。规范是针对全国范围提出的,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指标值过低,综合性能差的沥青也能满足要求,因此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经验和已取得的成果,做合理的修订。⑵关于沥青等级及标号的选用近年来,国际上使用的沥青有向稠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以增强抗车辙能力。尤其是中下面层和基层,例如法国有两种基层,GB采用的沥青等级为35/50或50/70,HMAC(EME)采用的沥青结合料是硬质沥青10/20或15/25,20/30或35/50+改性剂(天然沥青、聚乙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指出:我国许多地方使用的沥青针入度偏大,无论在南方、北方,甚至东北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车辙。对比国际上气候条件相当的地区,我国许多地方宜使用70号或50号沥青,这一点,在以前的高速公路建设中认识不够,现在应特别引起重视和注意。法国在南部通常使用40/50级沥青,而在北部使用80/100级沥青。日本只有北海道采用(80-100),在本州的北部靠近日本海一侧采用(60-80)号,靠近太平洋一侧重点考虑夏季流动变形,中轻交通量路段采用(60-80)号,重交通路段(大型车一方向3000辆/日以上)采用(40-60)号沥青。美国沥青协会的MS-2对沥青标号按年平均气温(MAAT)选择,当MAAT≤7℃时,适用于85/100及120/150级;当MAAT在(7-24)℃时适用于60/70及85/100级;当MAAT≥24℃59 DB14/T160—2007时适用于40/50及60/70级。与此相比,对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我国大部分地区宜用针入度50级及70级的沥青,只有在少数寒冷地区适宜用90级沥青,110级沥青适用于中轻交通的公路上。而且,这是相当于国外的荷载情况决定的,我国的重载交通比例大,甚至有严重的超限超载情况,应适当选择针入度更小的沥青,努力扩大50号沥青的使用范围。按照以上指导思想,山西省多数地区可采用50号及70号沥青。但由于目前国内市场应用于公路建设的50号沥青还没有,理论上在炎热地区采用50号沥青对混合料高温性能有改善,但缺乏工程实践证实,因此在以后应用时要做好调研工作,做好室内性能检验。山西省近年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对沥青的选择高度重视,多采用70号或90号沥青。太祁、新原、太原西北环、长晋、太长等高速公路下面层采用国产70号石油沥青,针入度在(60-70)(0.1mm)范围,在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运营阶段使用正常;中面层有采用70号沥青的,如太祁、祁临;也有采用90号基质沥青(针入度在(80-90)(0.1mm))制备改性沥青的,均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考虑到针入度在(60-70)(0.1mm)之间的70号基质沥青改性后粘度增大,会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建议在满足改性沥青相溶性,及改性沥青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针入度为(70-80)(0.1mm)的70号石油沥青制备改性沥青。E.4.2.2改性沥青⑴改性剂的选择原则改性剂品种和剂量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技术,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情况、改性的目的及加工设备等条件进行选择。要广泛的调研,做好技术支持工作,一般的选择原则如下:①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山西省南部运城地区,夏季炎热,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要求严格,可采用SBS、PE(PR)等改善混合料高温效果好的改性剂;北部大同地区,夏季高温持续时间短,冬季寒冷,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要求高,宜采用SBS、PE(PR)、SBR、或SBS+SBR复合改性。②根据不同的荷载条件选择对于交通量大、重车比例大的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或二级公路,主要目的是抗车辙变形,可采用SBS、PE(PR)等改性剂;对于小车比例大的路段或旅游路段,主要考虑行车的舒适性,抗裂性能是重点,可采用SBS、PE(PR)、SBR等改性剂。③根据现场加工能力选择SBS、PE需要专门的高速剪切设备进行加工,要备有带搅拌叶的沥青储罐。可购买成品改性沥青,或购买设备或租设备现场生产。SBR胶乳只需一个小型胶乳泵直接与拌和楼连接,设备简单,SBR胶乳可直接加入。PE(PR)是一种混合料添加剂,可通过添加设备直接投入拌和锅,也可人工投入。④根据改性增加的费用,按性价比进行优选。⑵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改性沥青的生产采用高速剪切法或胶体磨法。生产改性沥青的混融时间、温度、遍数等参数应根据不同基质沥青、改性剂及设备能力来设定,生产前应制订详细的生产工艺、操作步骤及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改性沥青宜在施工现场随产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应转入贮存罐并进行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在贮存期间改性沥青不得降低使用效果。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目前采用先制作成改性沥青或直接将改性剂(添加剂)投入拌和锅两种方法。对于SBS改性剂,需先制作成改性沥青后方可使用;对于SBR胶乳、PE(PR)可采用直接投入法。⑶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①国内外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现状美国SHRP计划研究成果提出的沥青PG指标,从沥青胶结料抗车辙、抗疲劳和抗低温开裂能力考虑,对具体的沥青高低温指标分别作出规定。考虑到沥青面层温度可比实际气温高约20℃,因此一般地区宜用PG64-22(高温64℃,低温-22℃)等级沥青,寒冷地区用PG58-28等级沥青。但实际应用时PG高温等级的确定还要考虑以下因素:aEASL′S(18kPi轴载累计交通量)>1000万次增加一个高温等级;bEASL′S>3000万次增加二个高温等级;c慢速交通(<70km/h=和停带交通(<20km/h=分别增加1-2个高温等级,但不必同时考虑。)59 DB14/T160—2007PG标准高温等级一级为6℃,若在64℃基础上提高两个等级,则应满足平均7d最高路面设计温度76℃的要求。沥青软化点温度高于路面地表温度,混合料车辙明显减小,因此用于有重载交通的山区高速公路表面层改性沥青软化点至少应>76℃。表E-1日本改性沥青质量标准沥青指种类试验项目标改性沥青(Ⅰ型)改性沥青(Ⅱ型)高粘度改性沥青高粘附性改性沥青超重交通改性沥青直馏沥青(未改性)针入度(25℃,100g,5s)(0.01mm)>50>40>40>40>4060-80软化点(℃)50-6056-70>80>68>7544-52延度7℃(cm)>30延度15℃(cm)>30>50>30>50>100引火点(℃)>260>260>260>260>260>260薄膜加热质量变化率(%)<0.6<0.6<0.6<0.6薄膜加热25℃针入度(%)>55>65>65>65>65>55弗拉斯脆点(℃)<-12粘韧性25℃(N·m)>5>8>20>16>20韧性25℃(N·m)>2.5>4>15>8>1525℃密度报告报告报告报告报告报告60℃粘度(1×104)(Pa·s)>2>0.15>0.300最佳拌和温度(℃)报告报告报告报告报告报告最佳压实温度(℃)报告报告报告报告报告报告粗骨料的剥离面积<5%分析日本改性沥青质量标准(表E-1)可知:a日本标准特别重视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将软化点、粘韧性、韧性、60℃粘度指标作为改性沥青分类的依据。b重载条件下改性沥青软化点>75℃(与美国PG等级分析基本一致),粘韧性>20N•m,反映出对改性沥青抗车辙能力和粘弹性有更高的要求。日本改性沥青应用中,往往根据工程需要制定出有别于表E-1的技术标准,例如目前在日本全国推广的高性能路面--“透水式面层”所用高粘度改性沥青,一般路段60℃粘度>20,000Pa•s,而高速公路则要求>40,000Pa•s,说明按工程特性和实际需要确定技术标准的重要性。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对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参考了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的标准,取消了60℃粘度、增加了PI指标,对技术指标要求的具体数值根据我国的工程实践进行了调整,是从全国应用改性沥青的角度提出的技术指标。同一类改性沥青的A、B、C或D级主要是反映基质沥青标号及改性剂剂量的不同。从A到D意味着沥青结合料针入度变小,软化点升高,高温性能提高,对应的低温性能略有降低。59 DB14/T160—2007我国设计轴载100kN,美国道路设计汽车轴载18kPa(81.7kN),参照美国技术标准制订的改性沥青技术指标没有更多的与道路交通量、轴载挂钩,而我国处于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重载、超载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山西省尤为突出,因此根据我省的气候特点、交通条件调整适合我省现状的改性沥青技术标准是有必要的。②沥青软化点与混合料高温车辙的关系课题组采用SMA、AC混合料进行不同温度的混合料车辙试验,由SMA混合料不同温度下的动稳定度试验结果(表E-2)得出:对于普通SMA混合料,当温度从44℃提高至46℃,动稳定度由4200次/mm下降至3000次/mm,60℃时下降至500次/mm;对于U-Ⅱ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温度从56℃提高至58℃,动稳定度由7900次/mm下降至3770次/mm,之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动稳定度趋于稳定,壳牌AH-90基质沥青的软化点为46.8℃,4%U-Ⅱ改性沥青软化点为56.5℃,说明温度一旦超过沥青的软化点,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将会大幅度下降,这也是沥青路面在夏季经过持续高温后,产生较大的推拥、车辙变形的原因。而改性的SMA混合料,由于沥青玛蹄脂的抗剪强度高,在温度超过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后,仍具有高的抗车辙变形,且对温度的增加不敏感。表E-3、图E-1AC级配沥青混合料不同试验温度的车辙动稳定度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同一试验温度,随着SBS剂量增加车辙动稳定度增加,但同一剂量试验温度超出某一值,车辙动稳定度将急剧减小;PR混合料不进行改性沥青性能试验,但同一剂量试验温度超出某一值(60℃、65℃),车辙动稳定度急剧减小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相同。表E-2SMA混合料不同试验温度下的车辙动稳定度(次/mm)试验温度(℃)444650545556586062普通沥青SMA420030001500/829//500/U-Ⅱ改性沥青SMA///7900/4846377032893276表E-3AC-16混合料不同结合料、试验温度车辙动稳定度(次/mm)试验温度(℃)壳牌90壳牌90+3%SBS壳牌90+4%SBS壳牌90+5%SBS壳牌90+4%PR壳牌90+5%PR4039266787906911867//453500600072991000081121400050157441026366844253401260055794366653626120469778756067423734672572741355727652382100420047502357406970//1285176414241853图E-1AC-16混合料不同结合料、不同试验温度车辙动稳定度柱状图59 DB14/T160—2007③山西省沥青路面温度调查课题组调研了山西省太原、运城、晋城、大同等市的气候资料,山西省不同地区高温天气(天)统计资料见表E-4,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见表E-5,可以看出,运城高温持续时间最长,一年气温高于30℃有80天左右,高于35℃有30天左右;大同尽管在山西的北部,平均气温较低,但极端高温天气与太原、晋城相当;按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这四个地区极端最高地面温度均大于等于60℃,运城地区多大于65℃远远超出基质沥青的软化点温度。以上研究表明,路面温度一旦超过结合料的软化点温度,混合料抗剪力极大降低,易形成车辙。因此采用改性沥青是提高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有效手段。课题组根据美国E.S.Barber公式计算沥青路面不同深度的路面温度见表E-6,路面最高温度发生在下午2-4点,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路面深度15cm处,路面温度仍有45℃左右,大同市略低。2002年7月15日实测太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度(见表E-7、及图E-2),可以看出,实测与计算结果相近,一天中路面最高温度发生在下午2点至4点,且距路表2cm处温度最高大54℃,距路表6cm、8cm、10cm处温度达50℃、48℃、46℃。2005年7月1日对运三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检测结果见5.2.2条文说明,太阳直射或通风良好路段下午3点到4点之间,距路表2cm处温度在60℃左右;距路表6cm、8cm、10cm处温度达56℃、54℃、52℃;距路表14cm处,路面温度在(48-50)℃。太祁高速与运三高速路面温度检测结果,说明路面温度与气温有直接的关系,持续高温时间长温度高的地区,路面不同深度的温度也较高,路面10cm以内远远超过普通沥青软化点温度,在此情况下,采用普通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很低,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车辙,运三高速公路在通车第二年的夏季高温时期出现严重车辙就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联系气温及地面温度确定改性沥青软化点指标值是必要的。表E-42000-2004年山西省不同地区高温天气(天)资料统计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太原市≥30℃3644322634≥35℃12301大同市≥30℃3348291216≥35℃22200运城市≥30℃7076765560≥35℃2336391422晋城市≥30℃3045412631≥35℃18420表E-52000-2004年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0.1℃)年代大同太原晋城运城2000634622607680日期17/723/521/520/52001647652635670日期13/76/718,23/65/78/72002637624686666日期2/68/715/718/72003600596606621日期12/721/627/728,30/72004633676602612日期27/627/628/623/759 DB14/T160—2007表E-6计算沥青路面不同深度的路面温度(℃)日期城市时刻0cm2cm4cm6cm8cm10cm12cm14cm15cm气温(℃)2001.7.8运城0:0024.229.433.937.841.043.545.547.047.639.82:0021.625.529.232.735.838.641.042.943.84:0025.827.329.231.433.735.938.039.940.86:0035.634.333.934.235.036.137.438.739.48:0048.344.642.040.339.439.139.239.740.010:0060.755.551.448.345.944.243.142.542.412:0069.364.259.655.852.650.048.046.545.914:0072.068.164.460.957.754.952.650.649.816:0067.866.364.462.259.957.755.653.752.818:0058.059.359.759.458.657.556.254.954.220:0045.248.951.553.254.154.454.353.953.622:0032.838.042.145.347.649.350.451.051.22002.7.5晋城0:0026.729.632.234.636.738.540.041.341.832.42:0024.626.828.930.932.834.636.237.738.34:0027.528.429.430.531.833.134.335.536.16:0034.734.033.633.633.834.334.835.535.88:0044.142.040.439.238.437.837.637.537.510:0053.350.447.945.944.242.941.841.140.712:0059.856.954.351.949.848.046.545.244.614:0061.959.757.655.653.751.950.348.848.216:0059.058.257.156.054.753.452.251.050.418:0051.852.652.952.952.752.351.751.050.720:0042.444.546.147.348.148.748.949.049.022:0033.236.138.540.642.343.644.745.445.72002.7.8太原0:0023.826.629.131.333.334.936.437.638.132.12:0021.823.825.927.829.631.332.834.234.859 DB14/T160—20074:0024.525.326.327.428.629.831.032.132.76:0031.230.530.230.230.530.931.432.132.48:0040.038.136.635.534.734.234.033.934.010:0048.846.043.741.840.239.038.037.337.012:0055.052.249.747.545.543.842.441.240.714:0057.055.052.951.049.247.546.044.644.016:0054.353.552.551.450.249.047.846.746.118:0047.648.348.648.648.447.947.446.746.420:0038.740.742.243.344.144.644.844.944.822:0030.032.735.137.038.639.840.841.541.8续表E-6计算沥青路面不同深度的路面温度(℃)日期城市时刻0cm2cm4cm6cm8cm10cm12cm14cm15cm气温(℃)2004.6.27太原0:0023.626.228.530.732.534.235.536.737.235.42:0021.823.725.627.429.130.732.233.534.14:0024.525.226.127.128.229.430.531.632.16:0031.030.329.929.930.130.531.031.631.98:0039.437.536.035.034.233.733.533.433.410:0047.745.142.841.039.538.337.336.636.312:0053.550.948.546.444.542.941.540.339.814:0055.353.451.549.647.946.344.943.643.016:0052.651.951.049.948.847.746.645.544.918:0046.146.847.147.247.046.646.145.545.220:0037.639.541.042.142.843.343.643.743.622:0029.432.034.236.037.638.839.740.440.72004.6.27大同0:0020.923.225.427.329.030.531.832.833.332.92:0019.321.022.724.425.927.428.729.930.44:0021.822.423.224.225.226.227.228.228.76:0027.727.126.826.726.927.227.728.228.58:0035.433.732.331.330.630.230.029.929.910:0042.940.638.536.835.534.333.532.832.612:0048.245.843.741.740.038.537.336.235.814:0049.848.046.344.743.141.740.439.238.616:0047.346.745.844.943.942.941.940.940.418:0041.442.042.342.442.241.841.440.940.620:0033.635.336.737.738.438.939.139.239.222:0026.128.530.532.233.634.735.636.236.559 DB14/T160—2007表E-72002年7月15日太祁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检测结果时间距离路表面深度(cm)气温(℃)直射温度(℃)0246810121313:004853524947464342333914:004854535049454342344015:005053535048464443363816:004953525048464544363717:0047525149.548454545353718:004449494847.547.545453536.519:003843444545.546444433.533.520:0036.540.54142.5434443433221:003236374039.540414130.522:00313235.537393939392923:003032343637383839280:00293131.5353636.53738281:0028.530313435.5353637272:002729.53033343535.536243:002629303233343535234:00252627.531323333.534235:0025272831323333.534236:00262728303132323324257:00303031323232333325268:0033343333.53333333327289:003738.53935.5353434342831.510:00394142383736.5353529.53211:00464745.5434139.53937.532.53312:004850484543414139353613:00515351484543434135.53714:0050.554.5534947454444373815:00515453494846.545453838.516:004954535048474646383917:00454949.54847.5474647373718:004046474645.545.54546363619:0038.54243.543.54444.54445343459 DB14/T160—2007图E-2太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④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SBS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同时改善混合料的低温性能,采用软化点、5℃延度、弹性恢复作为主要控制指标。根据运三高速公路、太祁高速公路现场温度检测结果及按Barber公式计算的太原市、运城市、晋城市、大同市路面面层内不同厚度、不同时刻的最高温度值,同时考虑交通量、轴载作用、及山区公路可能的长大纵坡,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调整山西省以高温抗车辙为目的,满足重交通路段双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指标,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满足表5的要求。表E-8、表E-9、表E-10、表E-11汇总了运三、新原、西北环、汾柳高速公路不同剂量S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车辙的试验结果,满足以上要求的SBS合理剂量上面层为(4.5-5)%,中面层为(3.5-4)%。SBS掺配量在(3.0-5.0)%时,改性沥青性能随着掺量增加有较大的改善,在加工费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增加SBS用量可获得更好的性价比。应用改性沥青,制订其技术标准是手段,目的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对高温技术指标的研究表明,沥青与改性剂配伍性好坏对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技术指标影响很大。基质沥青与改性剂配伍性不好,改性剂剂量相同甚至更大,很难满足SBS改性沥青软化点≥60℃,混合料动稳定度满足≥3000次/mm指标要求。因此在选择改性剂时,一定要同时进行改性沥青和混合料性能试验,混合料试验应选择工程所用集料,试验研究发现,特殊情况下,集料与改性沥青也是有选择的,不可单一的进行某项试验。现场加工的SBS改性沥青,改性剂剂量、工艺、指标经试验确定后,抽检样品的技术指标小于设计指标值时,应分析原因,增加取样频度,同时要进行混合料车辙试验,车辙动稳定度满足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修定的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在严格控制SBS加工质量、混合料技术性能的基础上,经大新、新原、太祁、太原西北环、长晋高速公路连续五年和近千公里高速公路的实际应用,路面使用效果良好,证明指标是合理可行的。59 DB14/T160—2007表E-8运三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试验项目基质沥青燕山4303SBS改性沥青燕山国创1号SBS改性沥青岳阳道改2号SBS改性沥青岳阳道改2号(试样含粉末多)SBS改性沥青YH-801SBS改性沥青+3%+4%+4.5%+5%+4%+4.5%+5%+3%+4%+4.5%+5%+4%+4.5%+5%+3%+4%针入度(100g,5s)(0.1mm)15℃25.3—21.021.321.520.520.520.0—21.522.021.020.519.721.021.421.525℃75.0—51.051.545.050.350.647.8—51.551.450.051.349.050.852.652.530℃123.6—83.080.070.076.074.271.5—77.776.872.079.375.074.684.080.0当量软化点T800(℃)47.5—55.056.161.556.757.358.2—57.158.058.855.556.460.854.856.1当量脆点T1.2(℃)-13.8—-16.3-17.6-21.9-17.4-18.0-18.1—-18.6-19.8-19.6-16.4-16.3-23.8-16.6-17.8针入度指数PI-0.924—0.0650.2881.1360.3290.4300.522—0.4700.6590.7220.1240.1991.2410.0820.319相关系数r0.9998—0.99970.99990.99900.99980.99920.9998—0.99990.99990.99990.99990.99991.00000.99990.9999延度(cm)(5cm/min)5℃10.8—48.742.236.538.941.236.0—50.048.034.549.034.747.327.730.010℃>100—55.368.363.555.864.976.2—67.573.565.590.381.067.964.259.3软化点(环球法)(℃)46.055.066.569.890.064.080.884.3—68.587.087.566.175.390.555.571.525℃弹性恢复(%)——88.099.899.699.999.999.8—85.099.899.899.899.999.996.799.6TFOT(163℃,5h)针入度比(%)70.6—88.279.486.789.485.088.9—81.586.182.089.789.485.687.580.0延度(cm)5℃4.5—37.536.844.037.322.337.6—37.843.739.022.838.033.316.517.810℃15.3—56.570.049.058.167.373.6—65.070.079.079.875.259.232.546.860℃车辙动稳定度(次/mm)4502864630052507875450078757875—7000787570003575630078752423420023334846572790004500700070003705787563005727—630090002520350059 DB14/T160—2007表E-9新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试验项目ESSO+岳阳道改2号SBS改性沥青ESSO+燕山4303SBS改性沥青ESSO+岳阳898SBS改性沥青壳牌+岳阳道改2号SBS改性沥青壳牌+岳阳898SBS改性沥青+3%+4%+4.5%+5.0%+5.5%+4.5%+5%+5.5%+4.5%+5.0%+5.5%+3%+4%+4.5%+5%+5.5%+5%针入度(100g,5s)(0.1mm)15℃——23.022.522.421.621.620.723.322.622.2——20.820.821.422.625℃——64.060.459.058.454.652.463.060.858.0——53.253.251.956.530℃——93.086.883.985.683.075.190.487.784.6——86.478.475.087.0当量软化点T800(℃)——52.453.954.853.755.056.953.453.754.6——55.357.359.456.0当量脆点T1.2(℃)——-16.5-17.3-18.0-16.3-17.1-17.9-17.6-17.2-17.5——-17.4-18.7-21.7-19.6针入度指数PI——-0.1670.0620.207-0.0570.1420.3910.0300.0350.142——0.2080.4960.9430.457相关系数r——0.99740.99750.99730.99810.99970.99820.99730.99760.9984——0.99810.99840.99700.9988延度(cm)(5cm/min)5℃——46.030.135.842.740.839.341.540.436.4——35.236.638.255.410℃——89.763.771.675.772.365.669.285.779.9——63.264.769.373.3软化点(环球法)(℃)——75.695.093.376.185.688.183.686.190.1——95.9100100.898.125℃弹性恢复(%)——99.010010099.010010099.0100100——100100100100TFOT(163℃,5h)针入度比(%)——67.167.568.973.171.275.060.563.164.8——75.177.878.475.7延度(cm)5℃——22.127.120.112.215.716.221.119.922.0——18.923.134.262.710℃——50.452.959.451.944.643.862.868.473.6——59.750.771.840.160℃车辙动稳定度(次/mm)23693264—4457—————4196—37864685—5027—474620742980—4268—————4282—35474316—4723—531626773332—4736—————4579—41254182—5049—526759 DB14/T160—2007表E-10西北环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试验项目SKAH-90壳牌AH-90SK+岳阳道改2号SBS改性沥青SK+燕山4303SBS改性沥青壳牌+岳阳道改2号SBS改性沥青壳牌+燕山4303SBS改性沥青+3.5%+3.8%+4.0%+4.5%+5%+3.5%+3.8%+5%+3.5%+4%+4.5%+5%+3.5%+5%针入度(100g,5s)(0.1mm)15℃27.424.423.022.823.022.923.025.623.023.022.621.921.522.023.523.125℃80.181.956.161.354.252.249.761.361.950.656.055.454.153.661.159.130℃135.2138.791.095.483.682.875.8100.694.073.990.286.583.685.996.888.5当量软化点T800(℃)46.545.053.952.056.356.859.953.152.460.553.854.254.854.752.354.2当量脆点T1.2(℃)-14.5-11.0-17.9-15.8-19.3-19.5-22.2-18.6-16.3-22.9-16.9-16.6-16.8-17.1-16.5-17.9针入度指数PI-0.95-1.440.056-0.2640.4600.5201.0340.05-0.1891.1400.0090.0180.0950.120-0.1720.211相关系数r0.99990.99950.99980.99970.99990.99960.99970.99980.99920.99990.99990.99990.99990.99980.99990.9994延度(cm)(5cm/min)5℃——34.228.131.247.237.334.135.246.433.035.432.632.657.353.910℃>100>10055.9—53.672.886.4——79.674.674.560.860.8——软化点(环球法)(℃)46.045.057.666.068.779.890.956.555.087.979.692.796.593.481.094.825℃弹性恢复(%)——67.081.585.595.710066.881.810095.710010010096.098.3TFOT(163℃,5h)针入度比(%)—64.367.6—70.070.877.366.8—79.471.569.868.580.175.775.4延度(cm)5℃——9.3—16.318.618.914.3/22.918.622.422.424.428.138.910℃11.013.522.1—31.637.852.3——59.054.139.939.949.2——60℃车辙动稳定度(次/mm)—649384648464500787570003706—>600045005727—700045005727—788315045007000787570003000—525045004500—630042006300——35004500——70003150—5727————3938572759 DB14/T160—2007表E-11汾柳三种沥青SBS改性主要技术指标比较表试验项目基质沥青燕山石化4303掺配量(%)岳阳石化道改2#掺配量(%)3.54.04.55.05.53.54.04.55.05.5针入度(0.1mm)(25℃、100g、5s)壳牌83.057.757.155.754.052.063.762.557.655.754.6SK80.562.159.759.354.653.861.259.655.752.951.7加德士87.762.160.258.155.654.259.959.156.156.554.1针入度指数PI壳牌0.0460.7330.9290.9760.8540.9450.5150.7600.9820.8590.784SK-0.802-0.3760.1990.1900.6471.0270.6320.7371.0621.1550.976加德士-0.4450.4540.6800.6650.7270.9380.8480.9881.1941.2111.086软化点(℃)壳牌44.579.991.796.196.8101.580.784.096.199.3107.0SK44.552.860.466.679.996.351.857.972.894.096.2加德士45.081.790.995.998.7102.976.888.099.0102.0106.15℃延度(cm)(5cm/min)壳牌>150(10℃)34.934.629.828.832.445.738.343.143.240.0SK>150(10℃)20.433.240.741.140.526.031.531.835.840.5加德士>150(10℃)37.648.532.234.134.449.937.842.139.640.625℃弹性恢复(%)壳牌/98.810010010010094.096.0100100100SK/53.084.387.789.898.749.081.094.0100100加德士/98.710010010010091100100100100TFOT(RTFOT)后残留物注TFOT为基质沥青RTFOT为改性沥青质量变化(%)壳牌+0.06+0.07+0.06+0.07+0.05+0.06+0.10+0.07+0.07+0.05+0.08SK+0.03+0.08+0.08+0.05+0.05+0.08+0.11+0.08+0.07+0.08+0.04加德士+0.09+0.07+0.10+0.08+0.07+0.09+0.05+0.07+0.09+0.09+0.0325℃针入度比(%)壳牌68.976.072.374.673.476.374.175.573.180.681.1SK69.668.467.965.671.074.568.367.875.175.178.1加德士63.272.172.574.275.175.575.375.275.271.972.75℃延度(cm)(5cm/min)壳牌68.9(10℃)20.218.519.618.120.316.921.724.823.436.2SK69.6(10℃)11.013.513.718.317.111.911.612.214.518.8加德士63.2(10℃)17.317.723.820.525.525.421.823.622.225.8PG性能等级壳牌PG64-22PG70-22PG76-22PG76-22PG76-22PG82-22PG70-22PG70-22PG76-22PG82-22PG82-22SKPG64-22PG70-22PG76-22PG76-22PG76-22PG82-22PG70-22PG76-22PG76-22PG76-22PG82-22加德士PG64-22PG70-22PG76-22PG76-22PG76-22PG76-22PG70-22PG70-22PG76-22PG76-22PG76-2259 DB14/T160—2007SBR改性沥青技术指标:SBR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提高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也有提高,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SBR改性沥青适用于山西省大同、朔州等气候寒冷地区。试验结果见表E-12,研究表明,SBR乳液的合理剂量是(4-5)%(固含量),剂量超过5%,改性沥青性能不但不会增加,反而减小。5℃低温延度是SBR改性沥青的主要控制指标,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SBR合理剂量范围,5℃延度值远大于规范规定值,软化点值、TFOT(或RTFOT)后指标值也高于规范值,为更好控制SBR改性沥青质量,故本规范提出合理的修订指标。表E-12不同剂量SBR改性沥青试验汇总表试 验 项 目壳牌(AH-90)+SBR盘锦(AH-70)+SBR基质沥青+3%+4%+5%+6%基质沥青+3%+4%+5%+6%针入度15℃312728262630.529272727(100g,5s)25℃867474676674.566646062(0.1mm)30℃144120113102104130.2106958888当量软化点T800(℃)46.849.050.752.352.049.353.855.357.957.6当量脆点T1.2(℃)-16.8-16.3-18.7-18.6-18.2-18.7-22.0-22.1-24.5-24.3针入度指数PI-0.690-0.517-0.1080.034-0.030-0.2470.4770.6151.0551.02相关系数r0.99990.99990.99940.99961.0000.99840.99930.99990.9990.9994延度(cm)10℃>100>100>100>100>10037.0>100>100>100>100(5cm/min)5℃11.088.1>100>10054.07.015.070.585.071.5软化点(环球法)(℃)46.853.056.556.560.050.556.556.058.562.0闪点(℃)->300336350322-318>300>300>300TFOT后25℃针入度比(%)77.981.186.491.090.970.586.490.691.691.1(163℃.延度10℃14.1>100>100>100>1006.878.8>100>100>1005h)(cm)5℃5.539.567.091.038.55.338.346.048.529.0复合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复合改性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改性的目的,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改性剂进行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试验来确定复合改性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施工工艺。PR沥青混合料添加剂技术性能:PR是法国的一种改性材料,属于PE类改性剂,但不进行沥青性能试验研究,是一种混合料添加剂,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直接投入拌和锅,通过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嵌挤、加筋、胶结作用,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其最大特点是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同时改善低温性能,具有优良的疲劳特性。关于PR的添加剂量,法国资料介绍PR用量是骨料总质量的(0.4-0.6)%,以AC-13混合料按5.3%油石比折算,PR用量相当于沥青用量的(7-11)%。根据我们的室内试验结果,以及在运三、长晋、太祁、太旧等公路工程实际应用情况,PR的用量为沥青质量的(4.0-6.0)%即沥青混合料总量的(0.3-0.4)%时,就可以满足国内有关技术规范的指标要求,建议在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要求较高或在长大纵坡的路段PR用量取高限,在平缓路段的中下面层采用低限。E.4.3矿料关于集料特性,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材料来源的“资源特性”,或称为料源特性、天然特性,它是石料产地决定的,如密度、压碎值、磨光值等;另一类是反映加工水平的“加工特性”,如集料的级配组成、针片状颗粒含量、棱角性、砂当量等。属于资源特性的指标主要受产地的制约,可选择和变更的余地不大,但加工特性是可通过破碎机械、质量管理等手段得到改善或提高。在规范的技术指标中,加工特性具有双重作用。首先它是针对采石场生产的每一个集料规格的产品,用以检验集料是否合格,达不到要求就是不合格品。但对工程单位来说可理解是对工程所使用的集料混合料而言的。美国SUPERPAVE也规定“集料标准不是针对个别集料,而是针对集料混合料的”。只要综合的指标合格,也允许在工程中应用,工程上允许采用按实际比例配制的集料混合料技术指标来评价材料的指标是否合格。83 DB14/T160—2007E.4.3.1粗集料⑴关于集料技术指标由表E-13、表E-14是我省近几年高速公路表面层采用的不同地方的闪长岩、辉绿岩、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白云岩等抗滑石料和石灰岩碎石技术指标检测值,由此可见:①40个抗滑集料样品的压碎值均小于24%,87%小于22%,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层次石灰岩石料压碎值指标,均满足不大于26%的技术要求。由于我省石质良好,如果压碎值指标偏高,掺有山皮料的粗集料混入也易达到要求,起不到质量控制作用,因此对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表面层集料压碎值建议提高为“不大于25%”;其他层次集料压碎值建议提高为“不大于26%”。对于SMA混合料,沥青路面为密实嵌挤结构,集料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并考虑SMA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高20℃左右,对压碎值指标要求更高,必须使用坚韧的、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压碎值建议提高为“不大于24%”。②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对同一料场同种石料,大于9.5mm集料较小于9.5mm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少。由汇总表可见,大于9.5mm集料基本满足小于10%的要求;小于9.5mm集料基本满足小于15%的要求。只要加强石料加工场质量管理,采用鄂式与反击式或锤式破碎设备的组合工艺,注意更换锤板,生产的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可满足以上要求。针片状颗粒含量多,混合料一方面不易形成骨架密实结构,另一方面摊铺碾压时针片状颗粒极易被压碎,破碎面没有沥青裹覆,混合料易松散。所以不满足以上要求的集料,混合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要求小于13%时也可使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层次多采用地方石灰岩石料,这些石料多供应在建筑用混凝土,规格、指标要求不很高,导致对加工特性控制不严。就目前检测资料可见,石灰岩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基本满足大于9.5mm集料小于10%,小于9.5mm集料小于15%,混合料小于13%的技术要求,如遇特殊情况,用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层次的集料混合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放宽至15%。③粗集料的洛杉矶磨耗损失是集料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优选石料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沥青混合料和基层集料,它与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耐磨性、耐久性密切相关,一般磨耗损失小的集料,集料坚硬,耐磨,耐久性好。软弱颗粒含量多、风化严重的石料经过磨耗试验,粉碎严重,指标偏大,是不可以用于路面工程的。因此在选择料源时一定要重视该指标的试验检测。④山西省按降雨量气候分区表可划分为湿润区和半干区,汇总分布于山西省不同地区40多个集料样品的磨光值,除晋城铺头乡珏山白云岩石料磨光值等于42(BPN)其余均大于42(JTJ032-94规范要求)。表E-15汇总了2000-2004年运城、晋城、太原、大同逐月降水量和总降水量,可以看出,山西省从南到北,雨量都比较集中。太原、大同属半干区,太原80%的雨量集中在6-9月份,大同60%雨量集中在7-8月份,考虑年降雨量不大,但集中降雨量却不小的现象存在,为保证路面抗滑的安全性,调整山西半干旱区磨光值不小于40,湿润区磨光值不小于42。这样,控制磨光值均高于现行规范JTGF40-2004要求。83 DB14/T160—2007表E-13抗滑集料结果汇总表序号试样名称及来源工程名称压碎值(%)冲击值(%)针片状颗粒含(%)磨耗损失(%)磨光值PSV(BPN)10-20mm5-10mm1闪长岩平顺西沟长邯高速公路15.09.57.19.322562闪长岩平顺西沟长晋高速公路19.313.510.1*12.623.7573辉长岩阳曲贾庄太原南过境22.010.214.815.5—444辉长岩阳曲贾庄太原南过境18.69.89.79.0—485辉绿岩交科院石料厂—22.19.57.38.0—506辉绿岩大新工地大新高速公路21.68.97.69.119.4507辉绿岩阳曲县喜跃发石料厂西北环高速公路17.211.56.7*7.521.3588辉绿岩阳曲县喜跃发石料厂太长高速公路17.8—4.911.224.2509花岗岩新广武石料厂大新高速公路20.012.8———5410花岗岩灵石祁临高速公路17.713.85.35.227.6—11花岗岩介休祁临高速公路14.914.25.18.124.65212花岗岩平定祁临高速公路13.515.86.87.624.85313花岗岩交城会立石料厂太祁高速公路16.711.96.96.317.85214花岗岩交城会立石料厂汾柳高速公路18.6—5.5*8.324.44915花岗岩介休省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21.918.68.7*10.619.35416花岗岩红旗西料厂内蒙省际通道13.98.77.810.022.35617花岗岩通辽市扎旗内蒙省际通道天山-鲁北段11.4—————18玄武岩平定张庄日本国JSR株式会社24.2—8.2———19玄武岩大新工地大新高速公路14.17.48.29.421.35220玄武岩洪洞祁临高速公路9.17.98.912.618.9—21玄武岩关口祁临高速公路8.26.98.513.421.6—22玄武岩代县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4.812.64.23.916.7—23玄武岩繁峙高升料厂原太高速公路—7.70.40.615.65524玄武岩繁峙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5.213.93.64.718.6—25玄武岩平定张庄交科公路工程公司24.2—9.26.6——26玄武岩山西诺城左权兴路石料厂—17.59.47.7*3.725.75327玄武岩左权洞子岩石料厂太长高速公路18.7—5.310.724.64928玄武岩平定张庄太旧维修工程23.7—6.17.230.04829玄武岩河南渑池运三维修17.6—7.512.424.35030玄武岩平鲁白岩洼平朔一级公路改建22.1—7.1*8.526.9—31安山岩绛县运城高速公路10.04.79.09.212.05432安山岩候马隘口石料临候高速公路7.63.94.04.38.5—33安山岩候马上马临候高速公路10.38.28.912.515.6—34安山岩候马紫金山临候高速公路11.07.48.112.615.2—35安山岩绛县祁临高速公路—10.3—.—20.35036白云岩晋城铺头乡珏山晋焦高速14.5—11.810.5—4237白云岩离石吴城镇刘家湾石料厂汾柳高速11.8—3.1*5.627.15038白云岩离石任家塔汾柳高速18.3—4.7*5.325.84839白云岩丹河桥石料厂长晋高速10.67.37.2*8.615.84540白云岩陵川抗滑石料厂长晋高速11.113.07.2*9.322.044注:带*的为10-15mm集料的检测值83 DB14/T160—2007表E-14石灰岩集料结果汇总表序号试样名称及来源工程名称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磨耗损失(%)10-30mm10-20mm5-10mm1石灰岩三路里石料厂运三高速公路12.38.78.96.0—2石灰岩三路里石料厂运城高速公路16.69.611.9——3石灰岩繁峙龙宫石料厂繁峙公路段(SMA-16)24.0—11.35.9—4石灰岩新绛县张家庄临候高速公路18.6—10.611.512.35石灰岩介休石料厂祁临高速公路18.4—5.78.9—6石灰岩介休龙凤石料厂—24.6—5.07.4—7石灰岩襄汾县高一石料厂临候高速公路21.4—11.412.9—8石灰岩关口西山—23.4—4.25.7—9石灰岩临汾—22.7—4.04.3—10石灰岩太原柴村太祁高速公路20.3—4.96.1—11石灰岩洪洞祁临高速公路19.0—3.04.1—12石灰岩太原北郊柴村太祁高速公路22.7—5.05.0—13石灰岩文水神堂沟—26.7—3.23.1—14石灰岩太原柴村—26.0—6.011.0—15石灰岩三路里—16.8—10.49.6—16石灰岩文水神堂太祁高速公路21.4—6.06.2—17石灰岩张家口合作石料厂大新高速公路23.3—11.011.9—18石灰岩旧广武石料厂大新高速公路20.0—10.110.4—19石灰岩运城三路里运城高速公路10.310.012.714.5—20石灰岩代县九龙村石料厂——6.0———21石灰岩灵石绵山石料厂祁临高速公路15.1—5.413.023.122石灰岩苑川祁临高速公路14.0———15.623石灰岩公路局旧广武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5.99.3—7.820.124石灰岩林峰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8.74.97.39.619.525石灰岩代县九龙村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5.86.45.18.018.526石灰岩红池新原高速公路16.22.22.46.819.027石灰岩原平市龙宫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8.22.7—7.019.828石灰岩公路局旧广武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6.4—6.37.819.729石灰岩林峰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9.710-25mm6.97.39.618.830石灰岩代县九龙村新原高速公路16.4—5.18.019.731石灰岩红池新原高速公路18.4—2.99.619.032石灰岩原平市龙宫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7.410-25mm7.7—7.918.733石灰岩繁峙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5.2—3.64.718.634石灰岩九龙村石料厂新原高速公路17.4—4.95.719.735石灰岩柴村石料厂窳流路改造23.2—12.012.224.136石灰岩镇城西北环高速公路19.79.510.412.124.137石灰岩壶关县长晋高速公路22.911.9—13.826.338石灰岩西坎石料厂长晋高速公路21.415.3—17.224.039石灰岩寿阳—24.24.812.04.7—83 DB14/T160—2007续表E-14石灰岩集料结果汇总表序号试样名称及来源工程名称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磨耗损失(%)10-30mm10-20mm5-10mm40石灰岩平定东白岸—23.310.69.018.3—41石灰岩壶关县长晋高速公路23.7—3.49.628.642石灰岩壶关树掌砂石料厂长晋高速公路18.0—10-15mm10.412.722.943石灰岩西坎石料厂长晋高速公路20.9—12.914.225.844石灰岩寿阳—23.55.74.14.1—45石灰岩阳曲县棋子山石料厂太长高速公路21.42.16.59.427.846石灰岩汾阳桑枣坡汾柳高速公路22.5—7.39.226.647石灰岩柳林汾柳高速公路18.6—12.818.028.548石灰岩寿阳—19.63.24.16.525.949石灰岩吴城汾柳高速公路17.5—8.215.028.050石灰岩汾阳桑枣坡汾柳高速公路19.1—7.315.927.151石灰岩寿阳太旧维修17.55.25.56.027.652石灰岩平定太旧维修15.310.57.12.0—53石灰岩寿阳太旧维修18.76.87.27.5—54石灰岩阳曲县棋子山石料厂太长高速公路20.48.09.611.528.055石灰岩左权太长高速公路21.16.9—10.226.656石灰岩吴城上罗卜石料厂汾柳高速公路17.1—9.617.228.157石灰岩阳曲县泥屯太长高速公路19.97.88.311.827.958石灰岩阳曲县泥屯太长高速公路19.68.39.712.227.959石灰岩自产太长高速公路19.820-40mm5.06.310.427.560石灰岩朔州神头大新高速连接线20.1—(混合料)11.227.961石灰岩运城三路里运三维修20.4—9.614.526.362石灰岩太原郑城东环高速19.642—13.525.763石灰岩上兰村东环高速20.3—5.111.726.164石灰岩一标料厂洗朔线改建工程19.57.36.910.620.165石灰岩蒲县料厂临汾蒲县-罗克商品公路24.5—24.022.823.666石灰岩朔州石料厂虎山线改造工程18.7—12.113.928.567石灰岩右玉候林虎山线改造21.5—12.513.126.368石灰岩右玉威远石料厂109国道改造23.9—11.610.828.569石灰岩平鲁白岩洼平朔一级公路改建21.3—4.78.527.870石灰岩平鲁泉子坡109国道改建22.2—10-15mm12.314.3—71石灰岩怀仁县鹅毛口应左线改建工程(二标)20.212.7—15.123.472石灰岩朔州神头应左线改建工程(一标)21.3—10-15mm14.516.125.273石灰岩运城三里路石料厂山西路桥二公司17.8—6.59.423.374石灰岩红星石料厂岚县工矿区一级公路23.111.2—12.928.275石灰岩阳曲泥屯阳曲-双山二级公路改建工程19.3—(混合料)13.924.283 DB14/T160—2007表E-152000-2004年不同地市降水量汇总表运城逐月降水量(0.1mm)总降水量0.1mm/年年12345678910111220009345162899867221712337567995534276比值(%)2.21.10.46.82.315.75.128.817.718.71.30.1200144833217952908046451043650171644055比值(%)1.12.00.15.42.37.219.815.925.716.00.44.02002172128219589061410643999013915944819比值(%)3.60.21.74.018.512.722.18.318.78.10.12.0200360192824206354501054167821491380369238492比值(%)0.72.31.04.97.55.312.419.825.316.34.30.320044134381339006626624447501791721794257比值(%)0.13.10.93.121.115.615.610.417.64.24.04.2晋城逐月降水量(0.1mm)总降水量0.1mm/年年123456789101112200027812034977674118275735364215524481比值(%)比值(%)6.20.30.07.81.715.026.416.97.914.33.50.0200122018715981344861003363828328461763884比值(%)5.74.80.42.53.512.525.89.321.38.41.24.52002208172252107084911606271144245112515809比值(%)0.30.13.04.318.414.620.010.819.74.20.24.320031081072854593889512547147812789711651078844比值(%)1.21.23.25.24.410.828.816.714.511.01.91.22004341045813276262614681676953451741445676比值(%)0.61.81.02.313.42.225.929.516.80.83.12.5太原逐月降水量(0.1mm)总降水量0.1mm/年年123456789101112200013711506066011848436235835104193比值(%)3.30.00.01.21.415.728.220.114.913.91.20.0200112563011846484895406613125102302980比值(%)4.20.21.04.01.516.230.013.620.64.23.41.0200240241253721172770117101637502264201比值(%)0.10.00.63.08.927.918.32.824.28.90.05.420033796195185767261138754116550338805263比值(%)0.71.83.73.51.413.821.614.322.19.67.40.0200461177154245810115188921210327873072比值(%)0.23.82.31.88.026.437.56.26.93.40.92.8大同逐月降水量(0.1mm)总降水量0.1mm/年年123456789101112200056698173412288087923271475112872比值(%)1.90.23.40.611.97.928.127.611.45.11.80.0200143381267421697551110284252126523139比值(%)1.41.20.08.51.35.424.135.49.08.04.01.7200202662434111782939465767913813761比值(%)00.71.611.53.020.825.012.420.42.40.12.22003353213731131044194860378720616923981比值(%)0.90.83.47.87.811.123.815.119.85.24.20.1200424212118448469129999567116338704318比值(%)0.60.50.02.710.410.930.123.015.53.80.91.683 DB14/T160—2007⑵关于集料的规格①热拌沥青混合料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分为: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为37.5mm,最大粒径为53mm,在沥青混合料中最粗使用的为公称粒径(20-40)mm的S5规格集料,因此本规范删除《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S1、S2、S3、S4等四种规格集料。②《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公称粒径(10-20)mm的S9规格集料,规定集料最大粒径为26.5mm,公称最大粒径为19.0mm,是针对20型沥青混合料提出的,不适合16型沥青混合料,故增加最大粒径为19.0mm,公称最大粒径为16.0mm的S9/规格集料。⑶关于集料的加工我国粗集料的技术标准并不比国外的低,山西石材资源丰富,性能良好,实体工程对集料的技术指标要求也很严,甚至高于规范,但购买的材料、生产的混合料还经常不满意,问题在料场毛料的采集、生产加工和堆放管理等多方面,故本规范增加了碎石场加工和沥青拌和站质量控制要点。关于石料厂振动筛孔的建议值:对应标准筛孔26.5mm、31.5mm、37.5mm、53mm的振动筛孔略小于规范间歇式拌和机用振动筛的等效筛孔,目的是控制公称最大粒径的含量,使其通过率接近100%,减小混合料的离析。E.4.3.2细集料⑴细集料包括机制砂、天然砂、石屑,工程上对使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看法不一,这几种材料各有优缺点,不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根据这些年我们做配合比设计试验、施工过程技术咨询的经验,控制天然砂用量不超过15%是比较合理的。⑵机制砂和石屑有本质的区别,但也发现加工机制砂的集料材质很差,还有用偏粗的(0-5)mm石屑加工机制砂的现象,这必须严格禁止。应用机制砂是方向,但必须保证质量。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多采用非碱性石料(包括玄武岩)做粗集料,此时应采用石灰岩石屑。如果使用同种类型的石屑,而石屑中含较多的0.075mm以下成分,那就等于使用了非石灰岩成分的矿粉,这是不允许的;同时,过多的使用非石灰岩石屑,沥青裹附不好,沥青混合料粘结性差,混合料发脆,很难压实,在碾压过程中会出现细小裂缝。⑷石屑是沥青路面材料中最薄弱的一环,石屑中0.075mm以下部分有石粉也有粉尘土,土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是有害的,要严格控制小于0.075mm的含量,调整S15、S16规格石屑或机制砂的0.075mm通过率分别为小于7%、10%。E.4.3.3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磨细矿粉。采用天然砂或非碱性集料时,拌和楼回收粉尘含土或非石灰岩矿粉比例较大,此时不允许采用回收粉尘。E.5热拌沥青混合料E.5.1一般规定E.5.1.2本规范按现行规范(JTGF40-2004)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厚度与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原规范(JTJ032-94)规定“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1/2,中下面层及联结层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这是沿用原来的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提法。美国一般规定沥青层的最小厚度不小于最大集料粒径的2倍;后来Superpave提出沥青层厚度宜为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这里出现了“公称最大粒径”和“最大粒径”两个概念,在数值上、意义上它们是有明显区别的。本规范除给出压实厚度与粒径的关系外,还给出沥青路面常用的结构类型,供建设或设计单位参考。当公称最大粒径是13.2mm、16mm、19mm、26.5mm时,沥青路面压实最小厚度(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为3.3cm、4.0cm、4.8cm、6.8cm,表E-16汇总了山西省铺筑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除太旧、原太、太原南过境、晋焦SMA-16(16mm筛孔通过率控制为100%)、AC-20,不满足目前指标要求外,其余均满足沥青路面结构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5倍要求。由近年我省路面的使用性能可以看出:压实厚度与粒径匹配与路面性能有一定的联系,但关键更要重视级配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83 DB14/T160—2007表E-16山西省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工程名称竣工日期及里程面层结构粗集料沥青结合料改性剂太旧高速公路1995年/1996年144km4cmAC-16Ⅰ玄武岩/辉绿岩壳牌AH-90—5cmAC-25II石灰岩—6cmAC-30Ⅱ石灰岩—原太高速公路1998年94km4cmAC-16Ⅰ玄武岩/辉绿岩壳牌AH-90—5cmAC-25II石灰岩部分段落:+2%chem6cmAC-30Ⅱ石灰岩无太原南境高速公路1999年14.5km4cmSMA-16辉绿岩壳牌AH-904%日本U-Ⅱ,木质素纤维0.3%5cmAC-25II石灰岩—6cmAC-30Ⅱ石灰岩—晋焦高速公路2000年/2001年32km3.5cmSMA-16白云岩壳牌AH-904%日本U-Ⅱ,木质纤素维0.3%4cmAC-20I石灰岩—运三高速公路2001年48.392km4cmAC-13I安山岩壳牌AH-90+4.5%SBS5cmAC-20Ⅰ石灰岩—6cmAC-25Ⅰ石灰岩—太祁高速公路2002年42.3km4cmAC-16I辉绿岩+5%SBS改性沥青5cmAC-20Ⅰ石灰岩欢喜岭AH-70部分段落:+4%PR6cmAC-20I石灰岩—大新高速公路2002年127.569km4cmAC-16I玄武岩盘锦AH-904%SBS+2%日本U-Ⅱ5cmAC-20I玄武岩BPAH-70日本UA6cmAC-20I石灰岩—祁临高速公路2002.12-2003年176km4cmAC-16I花岗岩兰亭改性沥青+5%SBS5cmAC-20Ⅰ石灰岩泰国AH-70—6cmAC-20I石灰岩盘锦AH-70—临侯高速公路2002年48.057km4cmAC-16I安山岩路安特改性沥青+5%SBS5cmAC-20I石灰岩盘锦AH-70—6cmAC-20I石灰岩盘锦AH-70—长邯高速公路2002年54.46km4cmAC-13I闪长岩壳牌改性沥青+5%SBS5(6)cmAC-25I石灰岩——6(8)cmAC-30Ⅱ石灰岩——新原高速公路2003年57km4cmAC-16I/AC-13I玄武岩壳牌AH-90+5.0%SBS6cmAC-20I石灰岩+3.5%SBS8cmAC-20I/AC-25I石灰岩泰普克AH-70—太原西北环高速公路2004年42.9km4cmAC-13/AC-16辉绿岩壳牌AH-90韩国SKAH-90+5%SBS5cmAC-20石灰岩+3.5%SBS7cmAC-25石灰岩欢喜岭AH-70—长晋高速公路2004年93km4cmAC-16白云岩(闪长岩)岩)壳牌AH-90+5%SBS5cmAC-20石灰岩壳牌AH-70+3.5%SBS6cmAC-25石灰岩—太长高速公路2005年212km4cmAC-16玄武岩/辉绿岩/闪长岩壳牌AH-90+5%SBS5cmAC-20石灰岩欢喜岭AH-70+4%SBS7cmAC-20石灰岩—汾离高速公路2005.10.2877.7km4cmAC-13辉绿岩/白云岩壳牌沥青+4.5%SBS6cmAC-20石灰岩韩国SK沥青石油沥青+4.0%SBS6cmAC-20石灰岩欢喜岭AH-70—83 DB14/T160—2007E.5.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E.5.2.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⑴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分三个层次,如图E-3。第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的级配范围,它适用于全国不同道路等级、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交通条件、不同结构等情况,这个范围很宽,可以调配出不同空隙率的混合料。这样,设计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调配出满足各种需要的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第二,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设计单位在对已建工程建设经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设计工程的气候、交通等条件提出的,本规范提出的级配范围就是针对山西省的具体情况,经多条高速公路应用证实可行的级配范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一般在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但必要时也允许超出。第三,施工质量检验时允许波动的级配范围。经过三阶段配合比设计确定标准配合比和级配曲线后,按施工质量检验允许的波动值得到施工质量检验级配范围。同样,标准级配曲线不一定接近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施工波动范围也可能超出工程设计范围。图E-3AC-16矿料级配曲线《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是最基本的,级配范围过宽,并且在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不能将规范所列范围直接应用于工程,该范围只是一个宽泛性规定,是为了兼顾全国范围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的交通状况、不同的材料资源、不同等级公路、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而制定的,具有全国性指导意义,各地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经验论证,确定各工程的工程级配范围进行施工。⑵不同矿料组分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的大量实践总结,矿料组分变化对混合料和沥青面层的性能影响如图E-4所示。矿料级配设计中必须掌握不同矿料组分对混合料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进行配合比设计。以AC-16级配为例,不同粒径矿料成份对混合料(路面)性能的影响有以下关系:①按Pi(%)=(di/D)0.45最大密度理论,对应于某一最大矿料尺寸D的级配,各筛孔di的通过率Pi在半对数坐标图上为一矩形图的对角线。按此级配配制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将可获得最大密度,从而也可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②在混合料中,若增加9.5mm以上粗骨料成份(减少9.5mm以上筛孔通过百分率),则混合料硬度增加,难以压密,在路面摊铺过程中易产生离析现象,沥青膜容易剥离,从而使沥青面层易产生松散、坑槽破坏。③若增加(2.36-9.5)mm中间骨料的成份,混合料摊铺后表面均匀性较好,对路面性能一般没有坏的影响,这就是提倡“S”形级配的原因,但中间集料价格一般高于粗集料,用量太多也影响混合料的密度和其它性能,因此应追求比较合理“S”形级配。④混合料中若减少(0.3-2.36)mm填充料成份,则将增加混合料的空隙率,使路面容易渗水,且抗裂性差。在填充料不足的条件下,若要保持设计空隙率,则必须增加沥青用量,从而使路面容易产生泛油、车辙等病害。⑤混合料中若增加(0.15-2.36)mm83 DB14/T160—2007细集料成份,由于该种成份主要是砂子,而砂中成份通常以石英类酸性材料为主,因此过多的细集料将使沥青混合料热稳性变差、水敏感性增强,路面容易出现车辙、表面松散类病害。图E-4AC-16矿料级配与混合料路面使用效果关系图0102030405060708090100筛孔孔径(mm)通过率(%)0.0750.150.30.61.182.364.759.513.21619最大密度线不稳定、水敏感性强料价贵、表面效果好坚硬、难压实、易离析易剥离多孔、沥青用量多、易渗水、抗裂性差本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是根据我省工程项目具体的使用条件,在“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修订”课题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运、长晋、太长等高速公路的建设经验提出的,实体工程施工实际证明是合理的。课题组在矿料级配范围研究中,主要依据泰波级配理论,围绕0.45次方最大密度线,针对公称最大粒径(13.2-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遵循调整后的混合料关键筛孔以上颗粒偏细,关键筛孔以下颗粒偏粗的原则,走平坦“S”型级配曲线,适当增加粗集料的用量,减少细集料,尽可能的接近嵌挤密实结构。本规范0.075mm筛孔通过率并未取Pi=100(di/D)0.45计算结果,而是根据以往经验、并参考规范论证确定的。对常用的公称最大粒径(13.2-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粉胶比宜控制在0.8-1.2。E.5.2.2关于AC、SMA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⑴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①本规范按照山西气候分区,按中轻交通和重载交通,提出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将沥青混合料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技术指标汇总在一起,以便对照执行。②根据“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修订”课题的研究,马歇尔稳定度在设计油石比范围内,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均满足大于7.5kN的技术要求,检测值在(13.0-17.0)kN之间,在进行OAC调整中起不到控制作用,结合实体工程技术指标,建议指标值提高为10.0kN。③目前交通荷载增加,压路机械吨位加大,对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方法提出疑义。采用不同击实次数研究表明,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试件密度将增大,空隙率减少,对控制路面压实度有利,但击实次数增加与密度增大不成正比,击实次数达到一定值,密度不随击实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相反,击实次数的增加,将增大粗集料的击碎程度,尤其是对石灰岩集料,石料击碎非常严重,因此击实成型次数未做修订,可考虑施工控制提高压实度。④关于混合料矿料间隙率的指标,以前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多为悬浮密实结构,矿料间隙率不满足要求照样铺筑沥青路面,对矿料间隙率的指标研究不深入、不重视。现在我们借鉴先进思想,提倡适当增加粗集料的用量,减少细集料的用量,通过矿料级配设计,混合料形成嵌挤密实结构,这样矿料间隙率指标就非常重要。在以后的混合料设计中,要重视矿料间隙率指标,严格按技术指标执行,同时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开展深入的研究。⑤83 DB14/T160—2007课题组采用AC-13、AC-16、AC-20调整9个级配,通过大量对比试验,最佳油石比对应的混合料沥青饱和度在(70-72)%之间,在原设计指标的下限,故调整饱和度VFA指标为(65-75)%,其它粒径混合料也做了相应调整。⑵混合料高温车辙动稳定度指标①形成车辙的影响因素根据2004年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国家西部建设重点科研项目“高速公路早期病害预防措施的研究”结论,车辙除与高温时沥青路面自身劲度模量变化有关外,在车速、荷载、温度三个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车速(长大纵坡),第二是荷载,第三是温度。山西太旧高速公路是山区高速公路,面层为三层I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未采用改性沥青。1995年东段(平定境内)7月20-23日高温,上坡方向出现(20-60)mm车辙,坡度越大车辙越深。1996年6月25日通车后,大量的运煤车涌向太旧高速公路。在太原至旧关方向的寿阳段(K452+500-K461+000)连续10公里的上坡路段,车辆的爬坡速度与人的步行速度相差无几,平均不到10km/h,通车1个月,车辙深度在(30-40)mm,最大在50mm,致使太旧高速公路发生严重的早期损害。太旧高速公路位于山区,气温明显不是很高,车辙产生主要源于荷载和长大纵坡。运三高速公路面层为三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只有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2001年10月通车,2002年5月在K18+730-K18+940爬坡段出现严重的车辙,最大车辙深30mm。经开挖检测,上面层结构、厚度完好,中面层已出现移动变形和松散情况。进一步说明大纵坡、荷载、温度对车辙的影响。②山西重交通路段双层改性的必要性采用改性沥青可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是提高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的有效手段,这已达成共识。2002年对运三高速公路(只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出现车辙的路段进行钻芯发现,中面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混合料松散、沥青搓揉剥落,厚度变化明显,而上面层因使用改性沥青,面层结构、厚度无明显变化。通过室内模拟现场单层采用改性沥青、双层采用改性沥青的混合料复合试件车辙试验(结果见表E-17),可看出:a.不同压力作用下改性剂对动稳定度的影响随着接触压力的提高,车辙深度迅速增大,动稳定度急剧减小,接触压力从0.7MPa增加至1.1MPa,U-II改性沥青混合料1小时变形由2.36mm增加至5.34mm,动稳定度由3738次/mm降低到1360次/mm;SBS改性沥青混合料,1小时变形由1.63mm增加至2.41mm,动稳定度由7000次/mm降低到3913次/mm。而1.1MPa是目前我省重交通路段沥青路面经常承受的车辆轮压,这就说明,选择沥青路面混合料类型和车辙动稳定度指标时,应考虑运营阶段代表车型的轮压,即按重交通、中轻交通考虑,而不能仅考虑动稳定度满足规范0.7MPa荷载作用大于800次/mm这一控制指标。b.中、下面层对车辙的影响车辙在沥青路面中的分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荷载、沥青的粘度、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劲度、各层的温度及厚度等因素有关,《壳牌路面设计手册》根据沥青路面使用期内80kN轴载的累加数、加权年平均气温、沥青混合料的劲度及疲劳特性等来估算使用期内沥青面层产生的车辙深度。经计算,15cm(4cm+4cm+7cm)的沥青面层在使用期内产生的车辙深度为16.6mm,其中上、中、下面层产生的车辙深度分别为3.2mm、3.1mm、10.3mm。该方法的准确性及对中国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验证,但从这些研究中可看出,三层沥青路面的中、下面层对路面车辙的影响不小于表面层。从表E-17车辙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标准试件混合料与复合试件上面层混合料相同时,下面层改性与否,标准试件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复合试件,复合试件下面层改性高于不改性的动稳定度,且总变形量较小。说明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包含了双层沥青路面的下面层或三层沥青路面中、下面层,至少包含了中面层的剪切变形。沥青路面采用双层改性可有效地预防车辙的产生。83 DB14/T160—2007表E-17不同轮压车辙试验结果汇总压强试件类型0.70MPa0.90MPa1.10MPa1.25MPa1h变形(mm)动稳定度(次/mm)1h变形(mm)动稳定度(次/mm)1h变形(mm)动稳定度(次/mm)1h变形(mm)动稳定度(次/mm)标准试件U-II改性2.3637383.6221725.3413607.38955SBS改性1.6370001.8057802.4139133.641984复合试件上层U-II改性下层不改性3.4231805.2618795.4711857.47716上层U-II改性下层U-II改性2.5732503.7220324.8714326.85741上层SBS改性下层不改性——————5.151169上层SBS改性下层U-II改性2.4742783.0033163.4227394.0116892005年7月1日对运三高速公路破损路段路面钻芯检测,车辙较大的路段中下面层结构已受到破坏,个别路段混合料松散,检测距面层15cm处沥青混凝土温度,检测结果见表E-18至表E-20,太阳直射或通风良好路段下午3点到4点之间,距路表14cm处,路面温度在(48-50)℃,超过普通沥青软化点温度,在运城持续的高温情况下,路面三层均产生严重车辙,出现损害。事实再一次证明采用双层改性的必要性。表E-18K13+800右幅太阳直射处温度(℃)  时间深度14:0014:2014:4015:0015:2015:4016:002cm575959595959594cm545456585858586cm505252545454568cm5050505252525210cm4949505050515212cm4646484949495014cm46464848494950表E-19K17+500右幅通风处温度(℃)表E-20K20+500右幅背阴处温度(℃)  时间深度13:3014:0014:3015:00  时间深度14:0014:3015:0015:302cm596060602cm444342424cm555758584cm444342426cm525254546cm444444428cm515252548cm4344444210cm4850505210cm4244444212cm4848505012cm4544444414cm4748495014cm44444444由2003年12月和2005年2月对太祁高速公路车辙的跟踪检测结果(表E-21、表E-22),可以看出,中面层采用PRPLAST.S混合料添加剂的罗城至夏家营重交通路段,车辙明显小于中面层不改性的、交通量较小的夏家营至祁县方向路段。83 DB14/T160—2007表E-212003年12月太祁高速公路车辙深度结果汇总表桩号罗城—夏家营方向(双层改性)夏家营—罗城方向(双层改性)平均值(mm)标准差(mm)变异系数平均值(mm)标准差(mm)变异系数K295+000—K296+0002.50.870.354.91.760.36K299+000—K299+3002.00.890.453.30.870.26K308+000—K309+0002.70.800.303.62.010.56桩号夏家营—祁县方向祁县—夏家营方向平均值(mm)标准差(mm)变异系数平均值(mm)标准差(mm)变异系数K320+000—K321+0002.30.720.315.51.970.36K330+000—K331+0003.00.730.243.11.240.39K343+000—K344+0002.91.040.365.61.960.35表E-222005年2月太祁高速公路车辙深度结果汇总表桩号罗城—夏家营方向(双层改性)夏家营—罗城方向(双层改性)平均值(mm)标准差(mm)变异系数平均值(mm)标准差(mm)变异系数K295+000—K296+0002.91.010.353.40.780.23K299+000—K299+3002.71.130.424.02.050.52K308+000—K309+0003.20.750.244.61.270.28桩号夏家营—祁县方向祁县—夏家营方向平均值(mm)标准差(mm)变异系数平均值(mm)标准差(mm)变异系数K320+000—K321+0003.91.040.274.62.180.48K330+000—K331+0004.00.780.203.71.170.31K343+000—K344+0003.41.240.375.31.230.23③混合料高温车辙动稳定度技术指标研究沥青软化点与混合料高温车辙的关系表明,试验温度一旦超过沥青的软化点,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将会大幅度下降。“八五”期间,交通部公路所、西安公路学院、山西交科所完成的不同温度的车辙试验结果见表E-23,当车辙试验温度为40℃时,车辙结果为(4500—5000)次/mm,根据表E-6计算、表E-7实测的沥青路面不同深度的路面温度,可看出在下午(1-4)点,地面温度约高出气温20℃左右,也就是气温20℃左右,路面温度为40℃左右,结合运三、太旧高速公路的车辙病害产生的时间、温度,路面温度为40℃左右,路面基本不会出现车辙。83 DB14/T160—2007表E-23基质沥青混合料不同温度的车辙试验结果温度(℃)部公路所西安公路学院山西交科所AC-16ILH-20ILH-20IIAC-16IHXL1LHESLI1KLM1KLM2HXL2SLI2壳牌903559075440531647254725——505340497446125142———441839264534652688472532584296——3500502487157510002954378023629427946013526805307941476981188674“八五”期间试验结果参考日本对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Ds要求,与大型车(BZZ-100)日交通量相关关系如下。大型车交通量(万辆/日)Ds(次/mm)(60℃、0.7MPa)250-1000 ≥15001000-3000 ≥3000>3000 ≥5000确定山西省重载交通路段抵抗车辙变形的60℃动稳定度技术指标为5000次/mm。长大纵坡的路段按重载交通路段考虑。a.夏炎热区1-3区沥青混合料车辙技术指标参考由气象资料计算的路面温度(表E-6),依据实测数据(表E-18、表E-19),上面层:夏季最高气温时期,路表面温度等于或略大于60℃,则重载交通路段上面层60℃动稳定度Ds为5000次/mm;中面层:距表面层(6-8)cm,夏季最高气温时温度在55℃左右,按此温度不发生车辙变形,动稳定度Ds为5000次/mm的技术要求,根据表E-24、E-25,图E-5、E-6,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同试验温度车辙结果,推算对应60℃动稳定度Ds为(4000-4300)次/mm(见表E-26),确定1-3区重载交通路段中面层60℃动稳定度Ds为4000次/mm;下面层:距表面层(12-14)cm的,夏季最高气温时温度在(47-48)℃,按此温度不发生车辙变形,动稳定度Ds为5000次/mm的技术要求,根据表E-24、E-25,图E-5、E-6,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同试验温度车辙结果,推算60℃动稳定度Ds为(2400-2500)次/mm(见表E-26),确定1-3区重载交通路段下面层60℃动稳定度Ds为2500次/mm;b.夏热区2-2、2-3区沥青混合料车辙技术指标参考气象资料计算的路面温度(表E-6),依据实测数据(表E-7),上面层:夏季最高气温时期的路表面温度约55℃,则重载交通路段55℃动稳定度Ds要满足5000次/mm的要求,根据表E-24、E-25,图E-5、E-6,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同试验温度车辙结果,推算对应60℃动稳定度Ds为(4000-4300)次/mm(见表E-26),确定2-2、2-3区重载交通路段上面层60℃动稳定度Ds为4000次/mm。中面层:距表面层(6-8)cm,夏季最高气温时温度在50℃左右,按此温度不发生车辙变形,动稳定度Ds为5000次/mm的技术要求,根据表E-24、E-25,图E-5、E-6,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同试验温度车辙结果,推算60℃动稳定度Ds为(3300-3600)次/mm(见表E-26),确定2-2、2-3区重载交通路段中面层60℃动稳定度Ds为3500次/mm。下面层:距表面层(12-14)cm,夏季最高气温时温度在45℃左右,按此温度不发生车辙变形,动稳定度Ds为5000次/mm的要求,根据表E-24、E-25,图E-5、E-6,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同试验温度车辙结果,推算60℃动稳定度Ds为(1600-1800)次/mm(见表E-26),确定2-2、2-3区重载交通路段下面层60℃动稳定度Ds为1500次/mm。我国规范按七月平均最高气温(℃)确定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技术指标,将混合料指标与气候条件建立联系,这本身就是进步。车辙影响因素很多,除与七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关外,与车速、荷载、高温持续时间、坡度均有关系。参照日本规范,考虑山西省运煤车辆多,轴载重,修订我省重载交通路段双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指标。用此技术指标指导的太祁(2002年)、大新83 DB14/T160—2007(2002年)、新原(2003年)、太原西北环(2004年)、长晋晋城段(2004年)高速公路路面建设、运营状况良好,说明指标基本合理。表E-24AC-16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温度对车辙动稳定度的影响(次/mm)试验温度(℃)壳牌90壳牌90+1.7%SBS壳牌90+3%SBS壳牌90+3.4%SBS壳牌90+3.7%SBS壳牌90+4%SBS壳牌90+4.4%SBS壳牌90+5%SBS403926560067877700850090691000011867453500500060006500700072998300100004824503800495055506400680075009000501574300041025000580063667100844255794250036664400500053625700612060674160023733300400046725000572765238130021002800350042004300475070———5001000128515001764图E-5AC-16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温度对车辙动稳定度的影响83 DB14/T160—2007表E-25AC-16 PR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温度对车辙动稳定度的影响(次/mm)试验温度(℃)壳牌90壳牌90+2.7%PR壳牌90+2.9%PR壳牌90+3.7%PR壳牌90+4%PR壳牌90+4.3%PR壳牌90+5%PR403926——————4535005000590076008112850014000482700410050006500690075001340050157428003500500053406000126005579421002800440046975000787560674180025003600413543005727652389001400220023572500406970————142415001853图E-6AC-16 PR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温度对车辙动稳定度的影响83 DB14/T160—2007表E-26重载交通路段抗车辙变形动稳定度指标气候分区距路表位置(cm)路面温度(℃)抗车辙变形动稳定度指标(次/mm)推算60℃动稳定度(次/mm)60℃动稳定度技术指标(次/mm)SBS改性沥青混合料PR改性沥青混合料夏炎热区1-3260≥50005000500050006-85540004300400012-1447-48240025002500夏热区2-2、2-32554000430040006-85032003800350012-1445160018001500⑶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技术指标表E-27列出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改性沥青混合料较基质沥青有提高,但幅度不大,而基质沥青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技术指标能满足改性沥青技术标准,山西省近年高速公路的损坏多是高温车辙病害,低温开裂破坏较少,故按JTGF40-2004气候分区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执行。表E-27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结果沥青结合料破坏应力(MPa)破坏应变(×10-6)破坏劲度(MPa)壳牌905.242808.652898.00壳牌90+4.0%PR7.922971.462738.67壳牌90+4.5%PR8.412983.702817.64壳牌90+5.0%PR8.772967.152970.26壳牌90+5.5%PR8.482898.042937.93壳牌90+3.5%SBS9.573253.152940.77壳牌90+5.0%SBS8.852949.342972.90壳牌90+3%U-Ⅱ9.913300.553001.44壳牌90+4%U-Ⅱ10.273440.42987.58⑷渗水指标①本规范结合“沥青路面渗水测定方法及指标研究”课题的成果和工程实践,提出渗水系数指标值。②渗水指标分配合比设计阶段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阶段,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后才能对沥青路面进行渗水试验,此时,即使路面渗水严重,也没有补救办法。因此确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阶段渗水指标及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渗水指标是非常必要的。③配合比设计阶段渗水指标。课题组采用轮碾法成型试件,进行了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渗水系数、空隙率、压实度数据见表E-28,可以看出,同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渗水系数和空隙率有着很好的相关关系,渗水系数随着空隙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当碾压次数大于18次时,AC-13I、AC-16I、AC-20I、AC-25I的空隙是不贯通的,渗水主要是通过试件表面的连通空隙反渗到试件表面,并未从试件底面渗出,而碾压18次时,AC级配的空隙率在5%左右;另一方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AC级配设计空隙率为(3-5)%,将空隙率5%对应的渗水系数作为AC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阶段的控制点,利用直线内插计算5%时的渗水系数分别为,AC-13I:90ml/min,AC-16I:116ml/min,AC-20I:111ml/min,AC-25I:136ml/min;对于SMA-13、SMA-16,渗水系数在空隙率4%左右发生突变,空隙率4%恰好是设计空隙率(3-4)%的上限值,所以可以将该空隙率对应的渗水系数作为SMA-13、SMA-16的设计控制指标。根据试验数据,利用内插法计算空隙率为4%时SMA-13、SMA-16所对应的渗水系数分别是85ml/min和82ml/min。综合以上分析,确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阶段渗水系数指标值如下:AC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90ml/min,中粒式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120ml/min,由于车辙标准试件厚度与粗粒式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匹配,故对粗粒式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150ml/min仅供参考;SMA级配,SMA-13、SMA-16渗水系数≤85ml/min。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与构造深度相关性很差,无必然关系。④83 DB14/T160—2007施工阶段渗水指标,是分三阶段研究确定的。第一阶段,2001年运三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当时全国范围刚提出渗水指标,对混合料矿料级配、压实机具、压实度没有过高的要求,而且运三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第一条采用SBS改性沥青的路面,期间的渗水试验只做为一项检测项目;第二阶段,2002年课题研究期间,结合室内试验,从混合料矿料级配、压实机具组合、压实度指标方面展开研究,在大运高速公路太原-祁县段、大同-新广武段做了大量现场试验,提出合理的现场控制指标;第三阶段,验证指标阶段。表E-29是2001年(6-9)月对运城至三门峡高速公路上、中、下面层进行的渗水检测统计表,表E-30、表E-31是2002年(5-8)月对大运高速公路太原-祁县段、大同-新广武段上、中、下面层进行的渗水检测,各路段路面结构类型和厚度见表E-32。运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指标为:压实度≥97%,空隙率≤7%。运三高速公路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备料不足,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中面层施工7月份开始,已经进入雨季,上面层施工主要在8月份、9月份,相对来讲,上、中面层施工温度较下面层低,尤其是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合料;另一方面,运三高速公路10t以上主导压实机具只有一台,不能紧跟摊铺机碾压,虽然压实度指标均能满足要求,但渗水系数较大。从试验过程来看,中下面层渗水远小于上面层,且上面层空隙率水平连通,水从表面渗入后,从周围反出流走,没有全部渗入的现象,因此,运三高速公路通车后,没有出现由于渗水引起的坑槽和坑洞等水损坏。由太原-祁县段、大同-新广武段渗水检测结果及路面的使用状况,说明我们给出的渗水指标是合理的,对实体工程有指导意义。表E-28配合比设计阶段渗水系数与空隙率、压实度汇总表级配类型油石比(%)碾压次数试件密度(g/cm3)理论密度(g/cm3)空隙率(%)压实度(%)渗水系数(ml/min)构造深度(mm)AC-13I5.032.3902.5696.797.02250.562.4172.5695.997.81980.492.4262.5695.698.1145.30.4122.4442.5694.998.981.70.4142.4722.5693.8100.0230.4AC-16I4.832.4012.5716.696.73210.462.4162.5716.097.32060.492.4432.5715.098.31160.4122.4792.5713.699.8880.4142.4842.5713.4100.0300.5AC-20I4.532.3292.5398.394.63220.462.4052.5395.397.71350.592.4192.5394.798.3880.4122.4522.5393.499.6650.5142.4612.5393.1100.0220.4AC-25I4.432.3452.5337.495.03520.762.4032.5335.197.31650.592.4122.5334.897.7820.5122.4452.5333.599.0770.4142.4692.5332.5100.0120.5SMA-136.132.4682.6065.398.02001.562.4902.6064.598.91451.592.5012.6064.099.3851.2122.5182.6063.4100.0331.2142.5202.6063.3100.1201.2SMA-165.632.4562.6266.597.33211.262.4982.6264.998.92061.292.5112.6264.499.41161.2122.5252.6263.8100.0651.3142.5322.6263.6100.351.283 DB14/T160—2007表E-29运三高速公路渗水结果统计表结构类型合同段渗水系数(ml/min)累计比例(%)结构类型合同段渗水系数(ml/min)累计比例(%)AC-13第一合同段≤20045AC-20第一合同段(两边离析)≤10095(中),10(边)≤30070≤200100(中),55(边)≤40085≤70090(边)≤50090第二合同段≤20025第二合同段≤10040≤30035≤20065≤40045≤30075≤50060≤40085≤900100≤50090第四合同段≤20020第四合同段(中间离析)≤10080(左),60(右)≤30035≤200100(左),80(右)≤40055≤30090(右)≤900100≤400100(右)AC-25第一合同段≤10075———≤20090———≤30095———表E-30太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数据统计表级配类型总测点数范围测点数所占比例(%)累计比例(%)AC-16I610-602236.136.160-1001626.262.3100-1501626.288.5150-200711.5100.0AC-20I1390-607151.151.160-1003625.977.0100-1502316.593.5150-20053.697.1200-30010.797.8300-40032.2100.0表E-31大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数据统计表级配类型总测点数范围测点数所占比例(%)累计比例(%)AC-16I2050-6017786.386.360-10042.088.3100-150157.395.6150-20094.4100.0AC-20I220-601568.268.260-100313.681.8100-15029.190.9150-20029.1100.083 DB14/T160—2007表E-32路面结构类型、厚度表路段名称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运三高速公路1-3合同段4cmAC-13ISBS改性沥青混合料5cmAC-20I沥青混合料6cmAC-25I沥青混合料4合同段4cmAC-16ISBS改性沥青混合料5cmAC-20I沥青混合料5cmAC-20I沥青混合料太祁高速公路罗成-夏家营1-3合同段4cmAC-16ISBS改性沥青混合料6cmAC-20I沥青混合料7cmAC-20I沥青混合料夏家营-祁县4-5合同段4cmAC-16ISBS改性沥青混合料5cmAC-20I沥青混合料6cmAC-20I沥青混合料大新高速公路4cmAC-16ISBS改性沥青混合料5cmAC-20I沥青混合料6cmAC-20I沥青混合料E.6改性沥青路面施工E.6.2施工准备E.6.2.2配合比设计关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有马歇尔法、美国工程兵团的GTM法和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的Superpave法。根据十九届世界道路会议对16个国家进行的调查资料表明,多数国家认为用马歇尔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和流值指标与实际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相关性不好。我国“七五”期间进行的大量试验也表明,马歇尔法用来衡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存在有局限性。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多采用马歇尔法作为沥青混合料最基本的设计标准,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方法的思想更好地进行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本规范在“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修订”课题的基础上,只是对马歇尔配合比设计的技术指标,结合山西高速公路建设经验进行调整,对配合比设计方法步骤、计算公式,还是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为标准,不可随意改变。我国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计算与美国现行方法基本上已经没有区别,只是改性沥青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确定方法有差别。表E-33列出我国新旧规范对混合料体积指标计算的差异,表E-34列出我国新旧规范最佳油石比确定方法的差异,以便更好的对照理解执行。83 DB14/T160—2007表E-33我国新旧规范对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体积指标计算比较指标JTGF40-2004JTJ032-94差异试件相对密度表干法或蜡封法水中重法、表干法或蜡封法—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普通沥青:真空法改性沥青:计算法真空法或计算法均可—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JTJ032-94没有提到“有效密度”的概念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完全相同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JTJ032-94没有提到“有效密度”的概念完全不同空隙率1.计算法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意义不同2.JTJ032-94试件密度可采用视密度公式完全相同但JTJ032-94试件密度、矿料密度都可采用视密度实测法意义不同计算法有效沥青用量没有“有效沥青用量”概念不相同注:JTGF40-2004中VFA为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表E-34我国新旧规范对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方法比较序号JTGF40-2004JTJ032-94差异1以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矿料间隙率)为纵坐标绘制曲线以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不完全相同2OAC1=(a1+a2+a3+a4)/4或OAC1=(a1+a2+a3)/3空隙率中值a3或4%对应的油石比作为OAC1OAC1=(a1+a2+a3)/3不完全相同3OAC2=(OACmin+OACmax)/2OAC2=(OACmin+OACmax)/2相同4OAC=(OAC1+OAC2)/2OAC=(OAC1+OAC2)/2相同5求OAC对应的VV、VMA,VMA是否满足指标要求最小值的要求,OAC应位于VMA凹形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83 DB14/T160—2007E.6.7.3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联结对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沥青层的施工,习惯上更重视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其实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质量严重影响整个桥面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必须加强:⑴整理梁体表面梁体预制后,在预制梁场应及时清理浮浆、松散颗粒及未振捣密实的混凝土;对与纵横向湿接缝及横隔板的连接处进行凿毛(松散及不密实的部分全部凿除)。⑵桥面清理在绑扎桥面混凝土铺装层钢筋网前,须冲洗干净。仔细检查梁顶面漏凿除的和湿接缝表面浮浆、松散颗粒及不密实的混凝土等,包括浇筑湿接时流淌到梁体顶面的混凝土;对油污染的部位需将渗入油的混凝土全部凿除。⑶应重视湿接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材料配合比例,特别是膨胀剂的比例,粗细集料的0.075mm以下的颗粒含量,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质量和均匀性。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收面后及时拉毛,及时清除流到梁体表面的混合料。⑷加工钢筋网时应增加竖向支撑短钢筋,以确保钢筋网处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设计位置,防止钢筋网“下沉”至桥梁顶部,不仅起不到分布荷载的作用,还有碍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与梁顶面的连接。⑸桥面混凝土分幅施工应采用槽钢模板,禁止采用“水泥砂浆带”替代钢模板;⑹施工期间的气温要求在5℃以上;⑺严格控制施工含水量和振捣时间,防止表面产生“浮浆”,建议采用“真空吸水工艺”及表面刻槽工艺处理。83 DB14/T160—2007参考文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北京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北京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北京4.《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北京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作业指导书--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6.壳牌沥青手册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沙庆林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北京8.山西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的研究张德才等--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1995年5月9.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修订韩萍等--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2002年12月10.沥青路面渗水测定方法及指标研究韩萍等--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2002年12月83'